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探(共10篇)
1.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探 篇一
语文“三·三”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后所镇中学 杨丽芳
摘要:教师采取“三激”“三读”“三疑”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关键词:
激情
激趣
善读
质疑
问题意识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校构建的“八·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贯穿了新课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核心理念。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究,在此背景下,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谈一谈我的心得感悟: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亲近文本,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摸索的语文“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激、三读、三疑”。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固定的。具体体表现为:
一、“三激”即激情、激趣、激疑
(一)激情是语文课的生命力
教师的教学激情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教师坚定的自信心,充足的知识储备,周密的课堂设计,全神贯注的昂扬的工作热情为前提。用语言动作,表情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教师热情洋溢,用教学激情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教师诵之,歌之,舞之,导之,演之。学生被浓郁的艺术情境氛围所笼罩,结束时学生如欣赏了一场好戏后步出剧场的充实,有愉悦之感。语文教师没有激情,就等于丧失语文课的生命热度,因此,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欲望。
(二)激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学习起于疑而激于趣。学生有兴趣才有求知欲。从导入新课入手,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可采用歌曲导入法、猜谜语导入法、视频播放导入法、故事激趣导入法、图片展示导入法、诗词名言导入法、寻人启事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实验实物导入法、导游词导入法、情感体验导入法,以及释题导入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举行辩论赛,读书会,表演情景剧,模拟答记者问,模仿焦点访谈,充当播音员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胃口,使学生爱学语文,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激疑是诱发学生思考的原动力
疑是思之端,学贵有疑。在课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把知识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教学《死海不死》时,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用两个玻璃杯,一只盛清水,一只盛盐水,然后往杯里放鸡蛋。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学生读标题提问题,如《伟大的悲剧》,学生质疑:为什么悲剧是伟大的呢?再如《旅鼠之谜》,旅鼠之谜是什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思考。
二、“三读”即读通文章、读出作者、读出自我
(一)读通文章
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注音释义,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准句读,读通文章。听录音范读,或听老师范读,或朗诵比较好的学生范读,齐读,随意读,组合读,“开火车”读,默读。朗读中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在教师的帮助下走进文本——梳理探讨——筛选概括——质疑探究,让学生在自读、博思、讨论、交流活动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读出作者
再读文章是解读文本,师生与文本之间心灵的对话过程,亲近文本时,揣其义,摹其情,想其景,演其形,不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3 如《卖油翁》,读出作者的口吻,读出作者的情感。教鲁迅先生的《雪》,运用媒体展示江南的雪景和朔方的雪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从文中找出描写江南雪景滋润美艳语句,配合图片朗读,学生多了几分喜悦。此时学生朗诵容易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画面,达到声情并茂,还原作者的情感。教《黄河颂》时,配乐朗读,听到气势磅礴的黄河流水的音乐,学生禁不住涌起高涨昂扬的情绪,学生此时朗诵,读出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豪迈之情。有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在质疑中朗读。
(三)读出自我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作者情感的熏陶,与作者,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再现作品人物和意蕴,获得思想启迪,甚至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教《扁鹊见蔡恒公》时,不妨让学生分角色想其义,演其形。想象人物的对话,改为课本剧扮演。编演边思:从蔡桓公身上你读到了什么?学生在表演中明是非,悟其理。表演时的台词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学生用心揣摩,置入文本心脏才能读出作者,读出自我。在朗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实行生生互动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升华。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总之,在诵读中联系生活,从课内走到课外,从生活回归文本,做到知识生活化。
三、“三疑”即生疑、质疑、释疑
(一)引导学生“生疑” 巴尔扎克说: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诱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让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生疑”,预习时要求学生在疑问处做标记,或在预习本上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教师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疑,对完成教学目标,反馈教学信息,落实学生阅读时的主题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仍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二)诱导学生“质疑”
“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善于提问,指点方法,从课题、内容、人物性格方面去质疑。如《皇帝的新装》中,为什么是小孩说皇帝没穿衣服呢?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判断。问题在学生朗诵中,小组交流合作中探究解决。
(三)善导学生“释疑”
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题,必须引导学生思索分析,精当讲解。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直截了当的讲解。有的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倡导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分组合作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其内涵。多亲近文本,调动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主动去解决。任何的探究质疑都应以文本为中心,不偏离文本去研讨问题。5 找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作为中心目标,让学生的思维触角深入到每一个自然段,抓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总之,“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用激情点亮学生的前程,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欲望,用问题引领学生起航,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植入文本心脏。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体验,大胆探究,学会学习。
2.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探 篇二
1. 创设民主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勇于创新的基本前提。只有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才会放心思想包袱, 消除心理压力, 才会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的观察和思考, 使其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要想形成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关键在于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中, 教师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 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也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和学生一样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 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是平等的。教师只有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 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属于师生双方的, 学生的主题地位才能得以确保, 学习兴趣也必然得到激发, 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2. 要有充分的阅读。
任何课程的实施都经历着又个别到一般、有特殊到普遍的过程, 语文更不例外。语文课堂教学是从个例中获得普遍的认知过程, 一篇篇选文中蕴含着学生需要的信息, 阅读的过程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讲, 认知是一种建构, 是主体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观、价值观、审美经验等在客体的刺激下“同化”, 从较初级的过渡到较复杂的结构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文本就是最主要的刺激, 学生只有在这种阅读刺激中才能得到提高, 这是任何其他人的作用都无法取代的。读的形式很多, 有朗读、默读、诵读, 有品读、精读、略读等等, 这些都是阅读的重要方法。这样多种形式的阅读的配合使用, 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
3. 开启冷静的思考。
独立的思考本是学生学习中的最基本的品质。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而轻过程, 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学生不知去思考、去诘问、去批判, 在了知识的传声筒, 更谈不上去创新。目前在语文课堂中同样存在着思维空白的缺陷, 具体而言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老师害怕“冷场”, 他们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 便只提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 或者在问题提出之后, 不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 便以“引导”甚至“告知”的方式将问题解决掉, 这样一来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另一种情况就是学生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 对老师所提的问题总是不经思索地脱口便说。前一种情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 后一种情况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不负责任的习惯:这都是与新课程相违背的。在语文课堂上, 老师的提问应有层次感, 要难易结合, 要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问提出后一字不苟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切不可横加“引导”, 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 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寻求解答。
3.中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新探 篇三
(一)分配角色,让学生置身其中。
语文教学课文中有三大板块,即文言文,现代文,诗歌。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现代文以及诗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预习课文,将课本知识角色化,在课堂上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表演预习内容。分配角色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将自己置身到课本情境当中,充分理解课文知识。比如在九年级上册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中,就有唐雎、秦王和安陵君三个角色,可以让学生自选角色,在课堂上演绎课文生动精彩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喜欢语文,乐学语文。
(二)学生教师互动,营造活跃课堂。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课本集于一体的,教师讲解课本内容时,要及时与学生互动,抓住课本上的重要情节,教师学生之间产生感情的共鸣是与特定的情境、心境有关的。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教师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直接会影响到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因此,教师要在每一堂课上保持乐观富有激情的状态,随时与学生互动。
(三)紧抓学生爱好,激发学生兴趣。
每个学生的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爱好讲解课文,在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爱好的基础上,创建属于语文课堂特有的情境。比如,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幽默,那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创建一个比较幽默的情景,通过幽默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二、将情境教学生活化,贴近学生
(一)课堂插入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化情景教学。
实验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特别强,在理科教学上,现在正在提倡多动手做实验。语文教学也可以将实验引入课堂之上。比如学习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桥之美 》两篇关于桥的说明文,就可以让学生用各种材料(报纸杂志、木棍等)做成桥的模型,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比较。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拿来展示,启发引导学生,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不仅巧妙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迅速地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
(二)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设身处地感受情境文化氛围。
现代语文课本中,大多数文章都是作者亲身经验。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中讲解的就是作者与其父亲的经历,像这样的文章多不胜数。还有诗歌,课堂上讲解诗歌大多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比如《次北固山下》,教师就可以将文章内容与学生登山的经历相结合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将文章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贴近学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当时的感情经历,从而充分理解文章。
三、结合辅助工具进行情境教学
(一)借用工整板书,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板书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直观工具,工整的板书体现了语文教师的素养,同时也能够转移学生注意力。一篇文章的讲解,教师在书写板书的时候,要结合优美的语言进行讲解,优美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听觉上为之一颤。而书写板书的关键在于,抓住重点,简单概括,让学生一目了然。但是板书不是无规则地罗列,而是要经过精心提炼设计的,因此,明朗的板书,结合优美的语言讲解,可以成为情境教学中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二)善于运用多媒体,听觉视觉相结合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大批量地涌入现代教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课本上的内容转化成一个一个的片段,不仅可以成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课本内容。就像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一文,其中的人物刻画形象,故事情节精彩,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早已被拍成了电视,而且有新旧两个版本。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教师可以节选其中的段落(新版电视剧第十五、十六两集)放到课堂上,使课堂的情境氛围更浓厚。
(三)巧妙地将课本转化成一本故事书,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故事一直都是人们所喜欢的听觉享受,对于中学生来说,故事更具有着不可割舍的艺术魅力。在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活的作用。同样一篇《马说》,教师可以将此文章中的内容转化成一个故事(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当然,教师也可以故意将故事中的某个情节讲错,让学生来发现问题,这样就能很好的展现故事般的课文。生活中常見的就是作家的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通过课堂的故事讲解,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作家的作品来阅读。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艺术学科,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魅力,如何让学生注意到语文的美丽,从而喜欢语文,是当下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情境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手段,惟妙惟肖地加入到语文教学的行列中,将语文教学从枯燥无味转变成了形象化教学。故,教师应该针对自己的课堂特点,将情境教学引入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1996,6,(1):97.
[2]王正立.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16.
[3]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2,(1):94. (编辑王立建)
4.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新探 篇四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 考试研究
周刊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新探
郝栓虎
(五家渠市石河子大学 商学院, 新疆 五家渠 摘 要: 笔者通过对往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分析 后发现, 凡是四级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命题和测试题型均有一 定的内在规律, 若能对其中的规律和解题方法有一定了解, 就 会对考生有所裨益.我将从把握文章体裁和脉络, 题型设计规 律及解决方法, 阅读方法等方面作简要的分析.关键词: 文章体裁 规律及解决方法 阅读方法 阅读是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 阅读能力是英语 教学的重点.近年来,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注重对学生阅读理 解能力的考核已成为一大趋势.阅读理解能力影响并制约听, 说, ,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该部分得分的高低也影响 读 写 整个考试的成败.所以如何提高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的得分就 是广大考生最担心的, 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 识别文体, 并统览全篇, 摘录要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阅读内容更趋于信息化, 代化, 时 突破了单一的故事, 寓言等题材, 内容涉及新闻, 广告, 科普, 医 疗, 教育等, 文章的体裁也从记叙扩大到产品说明, 逻辑推理及 实际应用等文体.不同的文体阅读的要求与方法不尽相同.记 地点, 人物和事件的起因, 叙文阅读主要抓四大要素, 即时间, 发展和结果, 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表现, 从中分析他们思想品 质, 性格特征等;议论文是阐明作者对人或事的好坏的立场观 点, 因此在阅读时必须正确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理清论证 思路, 再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应用文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的 广告, 便条, 申请书, 个人简历, 形式多样, 题 文体, 它包括通知, 材各异, 如图示, 表格, 地址, 网址等, 对这类文体的阅读应简明 扼要地抓住所需信息, 理解文章内容.阅读理解是对整个文章 的目的, 意图, 观点, 立场, 态度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解, 而 不是断章取义的一孔之见, 所以统览全篇和问题是很有必要 的, 这些问题会给你提供信息或暗示文章中的一些重要细节.二, 阅读理解问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2.1 主旨题—— 主旨类试题主要测试考生对整篇文章或文章某一段落的理 标题, 中心思想等.解能力, 要求考生找出或归纳出文章的主题, 一篇短文通常包括表明中心思想的主题句以及与中心思想有关 或为其提供论据的一个或多个支持性句子.主题思想是作者在 文章中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段落中心思想常常由主题句来表达.主题句常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处.同样,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 常常在开始段或结尾段点出.因此,在阅读中,要对文章的开始段 和结尾段及段落的主题句给予特别的注意.解答这类题时, 要学 会识别文章中最基本,最具有概括力的信息, 这种信息应能归纳 和概括文中其它信息所具有的共性;要学会排除那些过宽或过 窄, 以偏概全, 主次颠倒等不恰当的选项, 从而选出正确答案.—识别重要细节 2.2 细节题—— 在文章中 , 作者总是要通过许多具 体 内 容(details)来 说 明 , 解释, 证明, 或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在通读全文, 掌握了文章 主题思想的基础上 , 读 者 还 应 该 能 抓 住 阐 述 和 发 展 主 题 思 想 的主要事实 , 或者按要求 找 出 特 定 细 节.在近年 来 的 考 试 中 , 细节题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重.在 2000 年 1 月全真题中, 此类 题就达 12 题, 占据了整个阅读理解的 40%.一般来说 , 阅读理解 测试中要求找出主要 事 实 或 特 定 细 节 的 问 题 , 在 文 章 中 均 可 找到回答.但是 , 需要注意的是 , 这些问题的表述常常不是采用 文章中的原话 , 而是使用同义的词语来进行提问.因此 , 在回答 此类问题时 , 首先要认真审题 , 看清问题提问的究竟是什么.然 831300)后 , 根据所涉及到的问题 , 快 速 扫 视 到 文 章 中 相 应 的 部 分 , 找 到 两 与答题内容相关的关键 词 或 短 语 , 再 细 读 一 , 遍.在 确 信 理 解了原文的基础上 , 来 确 定 正 确 答 案 , 切 勿 脱 离 文 中 内 容 而 根 据自己的主观想象或其它来源的知识来选择答案.2.3 推断题 推断题就是根据文章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推论, 通过概括得 出结论.推理性问题与细节性问题相似, 也是对文章具体内容 的判断.但推理不但要求掌握文章所表达的字面含义, 还要掌 握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及写作技巧知识, 从文章表面推出更深 层含义, 这部分往往出题分量大, 难度大.出错也最多, 归根结 底还是对文章内容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Inference类问 题主要包括 Significance和 CommunicationTechniques两大类.(1)Significance 文字表面往往没有明显反映作者的全部意图, 有些含义 需要读者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靠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去判断, 从上下文的联贯及文中有关部分的暗示去明析作者隐含的意 思.这类问题的命题方式有: 1)The writer implies but not directly states that 2)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3)The author strongly suggests that 4)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2)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它的作用和目的, 都是为作者的 写作而服务的.有的是下层意思的铺垫, 有的是上句话的结 果, 互相衬托, 互相联系.四级阅读中常常就技巧性问题提问, 测试读者对文章是否正确理解.这类题的命题方式有: 1)The fact...is mentioned by the author to show.2)The author achieves his purpose by depending mainly upon 3)The writer talks about...in order io.4)In discussing...,the author.推论要求读者根据作者字面表达的意思, 推断出作者的 言外之意.然而做结论则是根据文中所引述论证的事实, 按照 作者的思路, 做出一个合情合理, 符合逻辑的结论.在四级阅读 理解考试中, 有时会问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考生需通过字里 反对什么, 从而总结出答案.行间的阅读, 理解作者赞成什么, 在判断文章的结论时, 要特别注意查证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原 文作者的意图.所得出的结论必须建立在文章提供的事实的基 础上, 切不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 毫无根据地下结论.—推测词义或语义 2.4 词义题—— 词义题主要测试考生在阅读中理解词和词组以及某些习惯 用法意义的能力.阅读文章中的生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词本 身并不见得是生词, 重要的是要求考生能根据该词使用的语境 正确判断出该词的词义, 这类词多为多义词, 考生须具备根据单 词使用的不同语境判断其具体意义的能力.另一类则为纯粹的 生词, 考生须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对于这类问题, 考生应 研究生词所处的语境, 用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来分析词义;剖析生词与上下文中的其他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是否有某 种联系等等.有些生词我们可以借助构词法猜测其含意.对于有 些不熟悉的单词 ,了解其大概意思就行了 ,并不总是要求读者了 解其确切的定义.因篇幅有限, 在此只略举几个例子说明.Example : Today young couples who are just starting their households often spend lots of their money on appliances,for in-stance,washing-machines,refrigerators and color televisions.6 论坛 2007 年 第 7 期
○ 考试研究
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词汇教学
李芦生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1)摘 要: 长期以来, “ 重结构, 轻词汇” 重形式, 轻意义“ 或” 的外语教学倾向严重影响了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公共外语教 学, 即词汇学习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 学生词汇学习量增 而 长慢, 词汇量小, 严重影响语言交际能力.很多学生单靠枯 大 燥乏味的死记硬背记忆词汇, 事倍功半, 效率不高.学英语 四, 六级考试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进一步深化.2006 年 12 月, 四级考试改革将全面启动, 届时试卷中存在了近20 年的 词汇部分将正式落下帷幕.新四级考试对考生词汇量的要求 越来越高.本文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和当 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形势 , 针对怎样搞好词汇教 学, 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记忆单词, 迅速扩大词汇量, 促进语言 交际能力的提高, 谈谈自己的看法.六级考试改革 关键词: 词汇教学 技巧 四, 引言 语音, 语法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 其中词汇又是最 重要的因素.词汇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 是构成语言大厦的建 没 筑材料, 没有词汇, 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有足够的词 汇, 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 读, 译, 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 说, 写, 进 行 交 际.弗(River, 1988)认 为 掌 握 足 够 的 词 汇 是 成 功 运 用 里 而 外语的关键, 没有词汇就不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意念.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老师往往过多地注重了语法和句型的讲 解和操练, 忽略了词汇的教学, 认为单词学习是学生自己的 事, 让学生课后自己去背, 致使词汇教学成了薄弱环节, 学生 的词汇知识匮乏, 词汇记忆效率极低, 甚至对词汇的基本义都
掌握不准确, 全面, 换个场合或换个搭配就不懂了.说时 不 听 常常因为不知道单词而“ 卡壳” 阅读时遇到生词就一筹莫展,;不能运用词汇知识去辨认,猜测, 往往查老半天词典也弄不 懂, 既影响阅读速度, 又影响理解;写作时, 由于不知道常用词 的用法特点和习惯搭配, 写出的东西便是满纸的中文式英文.事实上, 词汇量的大小代表了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 代表了 他的外语能力的强弱.英语学习者把英语当作工具来学习和 因 掌握, 通过英语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或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此, 改善和加强词汇教学, 尤其是加强构词知识的教学, 应是 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级改革的需要 1.大学英语四, 自从 2004 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在全国部分高校 开始试点《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以下简称《 教学要(随后教 求》 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育部出台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 调整了四, 六级 , 考试的题型结构和分值.对《 革方案》 台后的大学英语 面 改 出 词 教 学 面 临 着 新 形 势,有 的 教 师 认 为 “ 汇 测 试 要 取 消 了 ” “ , 词 汇教学不重要也没必要了” 等.者以为, 词汇测试并没有 等 笔 取 消,而 是 改 为 “ 章 语 境 中 的 词 汇 理 解 测 试 ” 由 此 可 以 看 篇.出, 词汇测试对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 掌握词汇 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上而不是单纯 地应付考试, 在这种意义上, 词汇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2.语言交际的需要 经常有学生问: “ 老师, 为什么我和别人说英语时总是用那
如 不 知 道 appliances 的 意 思 , 从 文 中 的 举 例 washing-ma-chines(洗衣机),refrigerators(冰箱),color televisions(彩电)可以 猜出该词的意思为” 家用电器“.三, 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很多学生之所以读 不快, 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正确的阅读方法.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 有: ” 指读“即为了” 集中注意力“用手指或笔尖指着文章逐词阅 , , 读.一遇到生词, 阅读即停顿下来, 无法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继 续进行阅读;” 回读“ 即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短语时, 返 , 译 回句首甚至段首重读;如果遇到长句时, 常常反复多次;以及” 短语乃至句子的翻译, 通 读“即在阅读过程中, 不断地进行词, , 过译成母语来达到理解.有了这些不良阅读习惯, 要以较快的速 度从大量材料中捕捉有关信息, 的确是十分困难的.因此, 我们 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采用不同的 方法.一般来说, 阅读方法有快读, 查读和细读三种.1)快读(Skimming)快读的目的是用浏览全文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思想, 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的概念.为了更好地抓住全文的 中心思想, 在快读时要留心文章中某些反复出现的词语, 这些 往往与文章的主题有关.快读时, 还应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始段 和结束段以及文章中每一段的段首句和结尾句 , 因为它们往 往是对文章内容最好的概括.2)查读(Scanning)查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找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在 一目数行地寻视与答题内容相关的 查读时, 目光要自上而下, 词 句 , 与 此 无 关的 内 容 要 很 快 掠 过.当 回 答 有 关 who,when, where 等文章细节问题的时候, 用此 方 法 我 们 一 般 都 可 很 快 找
5.农村小学复式教学新探 篇五
临洮县龙门镇四合小学
梁建庆
复式教学,现在是我校采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随着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农村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加之生源向城镇的流动,我校从2011开始出现了复式班(一、二年级一个班,三、四年级一个班),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特点。
一、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现状
自从教育主管部门放开有关择校限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成为趋势之后,执行有关师生比的编制规定。我校因学生年级全、同级学生人数少、教师配备少的而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就目前我校实际而言,复式教学基本上还处于探索学习阶段。
对于教师来说,仓促承担起复式教学,方法不足、经验欠缺,只能是边摸索边上课。
在二四年级复式课上,教师大多是同堂变换年级,一节课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两个年级的“动”、“静”交换,平铺直叙,平均使用力量,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教学效果无法有效保障。有事是一个年级用去整节课四十分钟,另一个年级做作业。下一堂课就交换年级上。
二、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相关探究及指导滞后。由于大家都已习惯了单式教学,而对复式教学又刚刚出现,因学校基本上没有开展过对复式教学的专题研究,更少开展对复式教学的专题培训,对复式教学的指导和研究缺失。
2.教学技能不能适应复式教学的需要。复式教学需要多才多艺的教师,需要教师一专多能。真正有复式教学经验的老师没有。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可这样的师资却相对欠缺。
3.复式班教师的负担过重。复式班教师工作辛苦是人所共知的,这一问题现在已十分突出。一位教师要教两个年级的学生,学科头绪多,学生差异大,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付出双倍、甚至数倍的努力。超负荷的工作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4.复式班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的负担过重一般都会引起学生的负担过重,因为复式教学中师生直接活动的时间少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自觉性来保障,所以复式班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5.对复式教学的评估缺乏科学的依据。复式年级和单式年级使用同一种教材,缺乏科学性。
三、搞好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对策
新课改倡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给复式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深入学习和贯彻领会,创造性地开展复式教学的研讨和实施,才能化不利为有利,推进复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有关复式教学的培训和研讨。实施复式教学的学校,尤其要把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校本教研的主题来抓。要成立复式教学教研组,适时开展规定次数的专项教研活动。要多听复式班教师的课,多帮助、多指导,使其能够胜任复式班教育教学工作。2.认真搞好复式教学班的教师配备。选派思想进步、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工作能力较强、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复式班教学工作。
3.搞好对新上岗复式班教师的培训。要以校为单位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复式教学的基本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复式教学工作。
4.尽快出台适应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评价方案。正视复式教育教学中“劳”“效”难以直接对等的问题,以客观公正地评价调动复式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从事复式教学的科任教师应增强事业责任心。要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设定教学主次任务,抓住重点,照顾一般,一定注意切忌一节课内平均使用力量。
6.要做好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教学之初,就要进行复式教学课堂运作的专项训练。开展诸如手势语、哑语的使用,抗声浪冲击、专注学习毅力的培养,自觉学习、遵守纪律习惯的培养等。
7.不断探索并开创农村复式教学的新模式。目前一些校已在运用“垂直互动”的复式教学新模式。广大一线有心教师还应不断实践探索,以归纳总结更多适应本校区实际的复式教学新模式,及时推广以服务教学。
6.中学音乐鉴赏教学新探(骆杰) 篇六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几年来,我们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使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 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
“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一般来说,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字,而且,教师和学生都要进入倾听状态,只有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在听音乐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
一、两个问题来听;或者指出在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例如:我们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水谣》之前,我向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a、歌曲可分为几段? b、说出各段的演唱形式。c、各段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讲解要精练,富于启发性。
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还很稚嫩,并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与鉴别的能力。因此,欣赏教学中需要作必要的讲解,但讲解一定要富有启发性而不能是灌输式的。要少而精,切忌烦琐;讲解可以在欣赏之前也可以在欣赏之后。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稍作提示,学生欣赏之后展开讨论。也可以结合音乐欣赏,请学生联系所学习过的有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知识进行讨论。
3.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这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系的关键。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幻灯、录象,都可以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
4.让学生熟悉音乐的主题。音乐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它能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熟悉、背唱音乐的主题或主题片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音乐主题可以在欣赏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欣赏之后进行,甚至还可以在欣赏之中进行。学习音乐主题时,可以用视唱法,也可以用跟唱法。如有可能,可将学习音乐主题和识谱练习结合起来。我在教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总是尽量把谱子印发给大家,学生们一目了然,主题很快便熟悉了。
让学生熟悉、背记音乐主题或片段不宜太长。有条件的可以使用乐器进行演奏,与器乐教学相结合。
5.结合节奏律动辅助欣赏。
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引导学生利用节奏律动来感受、欣赏音乐,这对于感受音乐节奏、情绪等十分有利。节奏律动的方式可以是随音乐划拍、轻轻拍手、踏脚、做即兴动作或舞蹈动作等。避免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欣赏教学死板乏味的现象。例如:我们在欣赏全日制普通高中音乐欣赏第四课云南彝族民歌《跳月歌》时,可以合着节奏轻轻拍手,来感受彝族民歌的活泼跳荡。听着快乐的音乐,做着动作,全体同学都陶醉在音乐之中,整个课堂上充满活力,其乐融融。
6.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转迅即逝。因此,音乐的欣赏需要反复的进行,在反复中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掌握音乐的主题,认识主题的对比、发展与变化,辨认音乐的曲式结构等,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音乐的分析最好利用乐谱和简明的图示。
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欣赏教学是使学生将音乐表现手段与音乐情绪联系起来的有效方法。它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可以有各种对比的欣赏教学方法,举例如下:
(1)将同类的音乐表现手段作比较。如音乐的上行与下行;音乐节奏的密集与宽松;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西洋大小调与民族五声调式的比较;调性的转换等,在这些音乐表现手段的对比当中,可以感受、理解音乐的情绪变化。
(2)将不同情感的音乐进行对比。例如把《喜洋洋》——欢快的,与《江河水》——悲愤的情感作比较;再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呈示部与展开部进行对比等。在这种比较中,可以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意义。
(3)将同一乐曲的不同演奏形式进行比较。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在听民族管弦乐演奏的基础上,对比地欣赏用西洋管弦乐演奏的交响音画,再听钢琴、木管五重奏的〈〈春江花月夜》;再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除欣赏二胡演奏外,还可以对比地听听玄乐合奏的〈〈二泉映月〉〉等。
(4)同一乐曲或歌曲的不同演奏、演唱的对比。一首歌曲有不同歌唱家的不同风格的演唱同一首乐曲有不同指挥家和乐团的演奏。对比地进行欣赏,是提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而有趣的方法。7.结合图画、文学作品及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欣赏。
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在欣赏中所感受到的、联想或想象到的,用图画或短文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地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提倡发表不同见解,引导他们展开讨论。
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
作者:骆杰 年龄:38 性别:男 教龄:13 职称:中学一级
7.中职语文教学新探 篇七
中职生在学习文化课的过程中常常缺乏学习热情, 身在室内, 心在室外, 心似平原跑马, 易放难收。如何调节好学生的学习心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杜绝学生在课堂上“向左找话题, 向右看美女, 抬头无所思, 低头叩桌椅”的现象, 是中职教师要破解的难题, 也是语文教师探讨的课题。如果还是以传统的字词音、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段落层次、文段文意、重点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写作特色为内容进行教学, 即使你上课很卖力, 讲得很起劲, 大部分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 一头雾水, 茫然不知所措, 再想学的学生也会想睡觉。一个演员必须深刻理解剧本, 才能演好剧中的角色, 一位优秀教师应该真正读懂学生这一剧本,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情感倾向、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心智成长, 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应遵守文化性、实用性、兴趣性和娱乐性原则, 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讲故事的形式串联课文内容
讲故事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好方式,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善于讲故事的人往往娓娓道来, 把故事情节讲得引人入胜, 跌宕起伏, 离奇曲折, 使听者听得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克服学生学习的厌烦情绪,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中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上这一课时, 我先讲述林冲当上八十万禁军总教头这一段故事, 穿插宋代军官制度的介绍, 同时复述一下林冲的家庭生活:林冲娶了一个漂亮媳妇, 其妻外貌俊美, 却给他的家庭生活带来许多麻烦, 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拒绝, 于是怀恨在心, 从此结怨, 使林冲终被陷害。由此讲述一下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 (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 的人生悲剧, 评说一下历史上不爱江山爱美女的皇帝。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 戛然而止, 回归到课文中关于陆谦、富安、差拨施毒计谋害林冲这一故事情节, 重点讲述毒计的毒处和林冲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灾祸。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启迪, 当一个人或公司面对现实中的挫折和灾难时, 应当如何应对?怎样进行危机公关?让学生自由讨论, 出谋划策, 最后归纳出几点应对措施和应急办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古典小说的主题思想, 加深对中国经典名著的了解, 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用吟唱的形式学习古代诗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课堂上视频播放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 学习古代诗词可以用演唱的形式或吟诵的形式组织教学, 这样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让学生自娱自乐。如学习岳飞的《满江红》,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可采用演唱的形式进行教学, 这样能较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从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而像杜甫的《登高》,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煜的《虞美人》则可以采用吟诵的形式进行教学, 使学生既掌握吟诵技巧, 又理解和识记诗词内容, 还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绘画、书法的形式学习课文内容
绘画和语言文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赞誉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可见优美的语言文字其实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而有形的绘画也蕴含着无形的语言文字。如中职语文教材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作者用清新、典雅、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月下的荷塘、荷塘下的月色及四周的景物。中职生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完全不必详细分析课文内容, 只作必要的提示, 然后叫学生准备一张大白纸, 让他们画出课文中所描述的荷塘美景和荷塘月色。重点观察画中有没有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及叶下的流水, 观察月色是否有动态美、飘逸美和朦胧美。学生在绘画前就会自觉地弄懂课文的内容, 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 加强学生对美的的感受,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化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既动脑, 又动手, 还手脑结合。
四、用相声、小品的形式感受语言的魅力和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相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门语言艺术, 它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功课, 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三种类型。从语言学的角度看, 其语言具有简短精练、幽默诙谐、夸张搞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采用说相声的形式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选一些经典的相声段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 增加欢声笑语, 在笑声中净化心灵, 启迪心智, 领略语文的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们可选用一些经典相声片段, 像侯宝林的《逗你玩》, 马季的《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 冯凡和牛群合作的《两个人的世界》、《点子公司》等开展语文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重点培养的能力, 怎样去培养呢?我们可以借助小品形式让学生模仿并强化训练达到目的。因为小品的语言精练、口语化, 且包袱不断, 引人发笑, 而且有丰富的肢体语言, 像陈佩斯和朱时茂合作的《吃面条》、《羊肉串》就值得学生观看、学习和模仿。尤其是赵本山的小品更能感受到语言的表现力, 像《三鞭子》、《昨天·今天·明天》、《卖拐》、《功夫》、《捐助》等作品。通过小品的形式组织教学, 把实用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起来, 学生可以在边看边说边演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五、用绕口令、朗诵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中职生相对高中生而言, 基础差, 底子薄, 有较大的厌学情绪。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教学, 恐怕很难吸引学生, 稳住生源。就以普通话教学为例,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普通话?如果还像小学那样教他们念准声母、韵母、如何拼读老一套, 我想学生肯定学得枯燥无味, 听得昏昏欲睡。因此就要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觉得用绕口令和朗诵的形式组织教学更合适, 也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说绕口令时, 可先慢后快, 先小声后大声, 要求吐字清晰, 发音到位, 克服吃字、倒字、丢音现象。比如练习声母z或zh, 练习《清早找青枣》:清早招招打青枣, 小青枣, 大青枣, 噼里啪啦往下掉, 落入草丛找不着。招招恼得直跺脚, 拨开青草找青枣, 青枣全部都找到, 招招乐得跳又笑。练习声母s或sh, 练习《狮山寺》:狮子山上狮子寺, 山寺门前四狮子。狮子看守狮山寺, 山寺保护石狮子。练习声母n、l, 练习《刘六放牛》:刘六养了六头牛, 牛儿头头黑溜溜。这天刘六去放牛, 忽然看见六棵柳。六棵柳, 六头牛, 六棵柳拴六头牛, 柳拴牛, 牛靠柳, 刘六放牛乐悠悠。比如练习韵母iu和ou, 练习《酒换油》:一葫芦酒, 九两六, 一葫芦油, 六两九, 六两九的油, 要换九两六的酒, 九两六的酒, 不换六两九的油。练习韵母an、ian和uan, 练习《扁担》:长扁担, 短扁担, 长扁担比短扁担长半扁担, 短扁担比长扁担短半扁担。训练普通话, 还可以采用朗诵的形式, 先选好学生感兴趣的朦胧诗或情歌歌词作为朗诵材料, 传授朗诵的基本技巧, 主要把握重音、停连、语调、情感和节奏变化。这样学生在反复的强化训练中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从而达到说好普通话的目标。
8.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新探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如饥似渴地探求。小学生感性认识强,更喜欢游戏和娱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从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出发,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动力越强,学习效果越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激发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让学生爱学、乐学。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改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只以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课堂教学不是老师如何教学,而是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就像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跟知识比较,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加重要。新课改背景下,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扮演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只有在必要时才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就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让学生有趣地阅读
阅读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知识。阅读材料的选择,决定趣味性的浓厚程度。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尽量根据学生的兴趣取向选择,也可以举办各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参与其中,展示特长和优势。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只要尽情发挥特长,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兴趣更浓厚。教师教学语文课文时,要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甚至可以安排学生扮演角色,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中,调动学生的情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使学生真正达到情感与兴趣的共鸣,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
三、让学生有趣地作文
要排除学生对作文的消极心理,只有让作文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要使作文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教师就要激励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经常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不拘泥于形式,表达方式更灵活、自由,以此培养他们写作记录的习惯。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会使学生更愿意表达,更有兴趣写作文。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用作文表达出来。以往的作文教育,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成人化和泛政治化的影响,使得学生在作文表达中有意无意地说假话、抒假情。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求真、求實,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信心,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四、通过玩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与生动的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自参加,亲自体验,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是为了认识一个事物而主动观察,而是由于情绪的激动、兴趣的导引不由自主地观察,入情入境入理。如绕口令游戏,造句接力游戏,指令游戏,传话游戏,猜字游戏,听音辨音游戏等。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应用游戏能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勤思考,大胆说。这种活动化的教学让学生有了体验和感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做中学,从玩中学,既增强了教学情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所学东西的爱好和兴趣。教师要学会讲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再现作者的感情。教师只有首先进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教师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样,加上节奏使故事具有可听性,语言亲切,又有变化。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扩充角色的对白,适当重复,适当提问,让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互动。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老师,自然也会喜欢语文课堂。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契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比说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讲故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把画画、舞蹈和表演引入课堂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绘画把内容再现出来。
低年级孩子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喜画乐画的特点,引入绘画,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踊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富有表现力的对话用表演的形式,动作描写用肢体模拟,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9.C语言程序教学新探 篇九
href=“#”>
摘 要:C语言程序是本专科院校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普遍感觉难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难学。该文根据笔者多年的C语言程序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C语言程序教学上的新思路。
关键词:C语言;算法;上机实验
0 引言
程序设计对于各个计算机类高校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课程,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必修课。而要进行程序设计,必须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来做为编程工具。目前,很多计算机类高校都把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来教学。我们知道可供选择的计算机语言是非常多的,如C++,C#,java等等,之所以选择C语言是由于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它既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可以说,学好C语言对打好程序设 计基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很多高校在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学期就开设C语言课程,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因为高考的压力而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不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感觉C语言语法枯燥,难以掌握;对基本概念能够理解,但是当实际应用到程序编写的时候又感觉无从下手;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程序编写习惯,使写出来的程序漏洞百出……等等这些问题都跟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学习C语言中的种种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C语言教学经验,下面提出C语言教学中的一些新思路供大家共同探讨。掌握基本要求,打好学习基础
在学生阶段,C语言的学习主要是学习程序设计的方法,训练程序设计的思维,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学生改变不了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对课本上的概念和程序死记硬背,总以为把书背熟了就能够学好C语言,而没有把精力放在最基础、最常用的内容上,以至于基础薄弱,在程序的编写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错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编写程序时不区分标示符的大小写。例如,int myname和int MyName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变量。在C语言里面,对标示符大小写敏感,但是很多同学就是会忽略这最基本的要求,造成程序出错。
(2)对“=”和“==”混淆使用。“=”是C语言里的赋值符号,把右边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而“==”是关系运算符,它的作用是判断“==”两边的值是否相等,返回的结果是一个逻辑值,即“真”或“假”。例如:a=1,是把1这个数据放在变量a里面,而a==1,表示a变量的值是否跟1相等,如果相等返回“真”,如果不相等就返回“假”。
(3)颠倒printf()函数值的输出顺序。直接看个例子:
输出的正确值应该分别为10,11,10,10。
很多学生出现错误是因为不理解printf()函数执行的顺序,printf()函数在执行时是从右到左,而输出时是从左到右。
从以上3个学生容易出错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理想,导致这些极其简单错误的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必须把最基础的知识跟学生讲透,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对学生加以引导,懂得学习C语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一下子变成编程高手,而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打好基础。重视算法的学习
算法是程序的灵魂,没有好的算法,就编写不出好的计算机程序。在C语言教学中,教师在很多时候都不注重算法的教学,导致学生上课时候能听得懂,看得懂课本上的程序例题,但是当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序编写的时候,学生又感觉无从下手。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只注重去背课本上的程序例题,而不注重程序的算法思想照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算法逻辑思维的培养,在讲解程序时,应该首先分析程序中所需要用到的算法,要把重点放在例题的解题思路上,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程序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在授课阶段初期,我们也可以给学生举一些简单的、有生活气息的例题来引发学生对算法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举这样的一些例子。
(1)家里有个微波炉可以同时烧烤2份牛排,每份牛排有两面,每面需要烧烤2分钟才可以食用,问用微波炉烧烤3份可以食用的牛排需要多少时间?这个问题用算法来解答的话,我们可以有2种方案。第1种,先把第1份牛排和第2份牛排放进去烧烤2分钟,然后再把这2份牛排翻一面过来再烧烤2分钟,接下来把第3份牛排放进去,烧烤两面共花去4分钟,由此可知整个过程一共要用掉8分钟。第2种,同样的把第1份牛排和第2份牛排放进去烧烤2分钟,然后把第2份牛排先取出来,把第1份牛排翻一面过来跟第3份牛排一起放进去烧烤2分钟,最后把第3份牛排翻一面过来跟第2份牛排的另一面一起烧烤2分钟,这样3份牛排就都烤好了,这种方法,我们只需要6分钟。很显然,用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让学生知道算法的重要性,好的算法可以节省程序大量的执行时间。
(2)有甲乙两人,甲现在26岁,乙现在8岁,求多少年之后甲的年龄是乙年龄的两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循环体来解答。我们知道年龄是逐年增长的,假设甲为变量m,乙为变量n,则循环体就是m++、n++的一个过程,当甲和乙的年龄相差两倍时,循环结束。所以我们设定循环体的执行条件应该是m!=2*n。最后当循环体结束时输出m和n的值。通过这样的一个分析过程,相信学生很快就能够写出这个问题的程序。
由此可见,通过一些例子的算法讲解,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理解解题的过程,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算法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重要性。上好实验课
上机实验也是C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仅仅听课是学不好C语言的。学生不仅要能够掌握基础的概念,还要自己动手编写程序,最后要亲自上机调试程序的运行并对程序进行修改。所以,如何上好C语言课程的实验课,也是教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笔者平时的教学中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如很多学生在上实验课时,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在玩游戏看小说;还有些学生上实验课前没有很好的预习,浪费了大量时间在知识的复习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会向老师提问,以至于老师疲于解答甚至由于问的人数过多而无法一一进行解答。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实验课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在上实验课之前就把实验题目布置给学生,学生在上课之前就需要提交给教师一份预习报告,这份报告里面应该包含学生对实验题目的解题思路及初步的解题程序。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份报告上机调试程序。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上实验课时无所事事的情况。
(2)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置多名实验指导教师。学生在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当问的人比较多的时候,教师就没有办法一一解答,而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解答而会停止程序的调试转做其他事情,如果一直得不到帮助的话,就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所以配置一到多名指导教师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足够教师的话,我们可以让班级里面学习比较好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兴趣小组。让这些学生在实验课时对一些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帮助,这样既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又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
(3)改变实验的考核方式。很多教师一般都是在下课的时候让学生提交作业,这样可能会让一些学生钻空子,拷贝别人的作业提交。所以建议在课堂上当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遇到有雷同的作业,要求学生重做。在期末的时候,也必须要强调平时的成绩,不能把期末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指标。
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效果,对巩固C语言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结语
以上笔者就平时的一些教学经验跟各位同仁一起探讨,主要目的还是希望能够改变当前C语言程序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以后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应用本文中的一些措施,对我校C语言程序的教学有明显的帮助,但各个学校的软硬件水平都不尽相同,希望各位同仁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共同把C语言程序这门课上好,让学生学好。
参考文献:
10.科研型教学规范管理模式新探 篇十
林惠生执笔
我市是1988年在海陆丰革命老区这块红色土地上创建的沿海新市,辖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市城区、红海湾开发试验区和华侨农场管理区等6县(市、区),总人口260万,现有中、小学校1174所,有中、小学生54.2万人。其地理特征一面靠山,一面临海。由于诸多原因,我市至今仍属经济和教育均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质量在全省处于落后地位。到1994年,教学质量在连续6年滑坡的基础上又滑到了最低谷:作为衡量一个地区质量综合指标因素为标志的“省一级学校”,汕尾是全省唯一没有“省一级学校”的空白地级市;作为培养优秀人才为标志的高考,汕尾市上省前三批入围线94年才78人,一个两百多万人口的地级市竟比不上兄弟地市的一个学校,而且七个单科人平分均居全省倒数第1名;学科竞赛、文艺、体育活动和教师论文、优质课评选等均在全省之末,甚至无人参加。所以,人们往往戏称“汕尾汕尾,全省之尾”。这顶沉重的“落后”之帽压得我们全市人民特别是教育战线全体同志日不能安,夜不能寐。作为“敢为天下先”的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人民,怎能永远这样自甘落后与屈辱下去呢?于是,一场对教育反思、改革与探索的运动在全市全面开展起来。
一、反思——汕尾教育陷入“低谷”的症结是“思想滑坡,管理涣散,教学失控”。
在一九九四年我市教学质量滑坡到了最“低谷”的时候,我们震惊了,于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多次指示下,即于94年底至95年初,迅速组织了由督导室、教育科、教研室、人事科、计财科和特邀督导员等组成的教育教学质量联合调查组,到各县、区进行抽样调查,通过看、查、观、听、议等方式,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比较彻底、详细、准确的调查,并对调查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照,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着重反思和讨论了直接阻碍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种不利因素。概括起来有“六缺六不”:
(1)缺乏教育理想,教学目标不到位——导致教育教学出现严重的近视性。
(2)缺乏教育规划,教学制度不到位——导致教育教学出现严重的盲目性。
(3)缺乏教育研究,教学管理不到位——导致教育教学出现严重的残缺性。
(4)缺乏教育师资,教学方法不到位——导致教育教学出现严重的劣质性。
(5)缺乏教育设施,教学手段不到位——导致教育教学出现严重的低效性。
(6)缺乏教育督导,教学评估不到位——导致教育教学出现严重的“钟摆性”。
总之一句话,教育思想欠端正,教学行为欠规范,上下一片悲观怨气,面临教学问题不反思、不研究、不解决,任其蔓延,结果越来越“恶性循环”。要不要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在全市展开了一场讨论。讨论之后,达成了共识:第一,要承认汕尾落后,但“落后不能落志”,不能永远自甘落后,要从落后中奋起,从“低谷”中寻求提高教学质量,大打翻身仗的出路。第二,要承认汕尾由于经济、文化薄弱而导致教育实力无法适应教学需要这一现状,但是一定要发扬老区人民的拼搏精神,不追求时髦,不攀比人家,自己走自己的“土”路,把当前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等最基本的且通过自己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首先解决好,真正解决好。第三,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虽然走“土”路,但不能走“老”路,虽然抓“常规”但不能常规抓,要从改革的角度出发,用超常规的思想和创新精神,坚持走科研型的常规教学管理之路,注意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性,即注意科学地实施常规,以此来促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用较大的步子走出“低谷”,用较快的速度缩短与全省水平的距离。否则,如果我们只用与人家一样的步子和一样的办法,那么我们岂不永远落后?
二、改革——从对常规教学一般性研究与指导中跳出来,走“整体优化、系列操作”的科研型管理新模式之路。
在实施改革的具体活动中,我们首先探索:科研型的常规教学管理之路到底是什么?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就是“整体优化、系列操作”。而“整体优化,系列操作”的基本机制又由“二十字方法”组成,即“联系实际→全程指导→序列操作→分项落实→综合评价”。那么,在具体的操作全过程中又是怎样实施“整体优化、系列操作”呢?我们主要是在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措施手段等三方面进行了一种“科研型”的整合与探索。
(一)在管理理念上的“整体优化、系列操作”。
〖HT〗
1、全市上下动员,形成共识。当初,我们市、县、镇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学校都举行了领导反思会、专家论证会、社会群众和学生家长评议会,还在《汕尾日报》上展开了长达一年的“汕尾教育大家谈”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市要从根本上摆脱教育落后面貌,只有抓好教学常规,并突出抓好教学教研常规管理上的“整体优化、系列操作”。
2、精心制定方案,拿出“常规”。首先由当时的市教育局局长叶文溪、副局长林焕章等领导提出,作为一个科研课题交由市教研室集体承担。市教研室在局领导的直接指导下,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研究、讨论,形成了基本意见,最后由林惠生主笔,先后写出课题方案和《汕尾市教学教研工作常规》一书。
3、举行大规模会议,颁行实施。首先,于 1995年11月9日召开全市中小学校长工作会议,在会上由林焕章副局长宣讲“常规”的意义、内容和实施意见。然后,以市教育局名义于96年元月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贯彻执行。
4、层层制订执行细则,加大贯彻力度。我们当时要求每一个单位都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拿出具体的执行细则和配套文件,以保证“两个常规”真正有效地全面到位。
5、组织学习运用,化常规为自觉行动。我们将《常规》印发给全市二万多名教师,人手一册,组织了集体学习、专题讲座、分类讨论、分项落实的群众性学习运用活动,使每一项常规先从“约束”下的苦恼行动逐渐变为“动力”下的自觉行为。据了解,当时的常规学习热潮,比任何一次学习都要认真、扎实、有效。
6、开展检查评估,交流经验。首先,我们建立了一个“三级检查评估网络”:市教育局以检查完全中学和市直学校为主,抽查部分初中、小学:县(区)教育局以检查初中学校为主,抽查部分小学;镇教办重点检查小学。然后,我们又规范了“一年一次年终大检,多次随机小查、多项检查并轨结合进行”的做法。另外,我们还着重针对问题分项督查,发现典型分类推广。例如,我们多次开展全市性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专项考查活动,即: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接受了“听课,查教案作业,谈教学体会,听师生评议”等全方位的考查。又如,我们分别在高中、初中、小学发现和推广了城市与乡村、重点与面上、老牌与新办等不同类型的学校典型经验。海丰县莲花山中学、陆丰市葫峰中学、陆河县水唇三中、城区新城中学等狠抓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的典型都是这样被发现和推广的。
(二)在管理内容上的“整体优化、系列操作”。
我们认为,常规教学管理的科研型,如果其内容不是科研型的,那么就无从谈起。我们认为常规管理内容的“整体优化、系列操作”,是一种科学概念的创新。比如,我们根据教育学、系统科学等理论的指导,将“教学常规”、“教研常规”和“关于落实教学教研常规的措施”等三部分融为一体,也就是将教学上的“指导一研究一管理与评价”等三位一体,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体系。并且注意了既有前瞻性的理论概括和目标展望,又有务实性的实践操作步骤,还有相应配套的管理措施、评价标准与方法等。具体例述如下:
▲在“教学常规”上,我们着眼于教学指导,抓住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八个环节分别给予了具体的规范与导向:①制订教学计划:②精心备课;③用心上课;④注重作业的布置和批改;⑤加强辅导;⑥认真考核;⑦搞好教学评价;⑧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在“教研常规”上,我们着眼于建立“四级教研网络”,对市、县、镇、校四级教研室(组)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做了规定,还规范了三级专职教研员的岗位职责及评价标准,另外对学校的教研目标、形式、措施和发展方向等作了探讨。
▲在“贯彻两个常规的措施”中,我们着重于进行一种将管理、督导、评价等一并结合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十分成功的,既能促进常规教学落到实处,也能避免多年遗留的对常规教学“一方在抓、四方在看”的不良倾向。
(三)在管理措施、手段上的“整体优化、系列操作”。
对于这一点,从全市来说,我们提出了四条宏观策略:①依法治教先行。就是说,首先要依照法律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使用、教学秩序、教学活动等都进行一次彻底的全面整顿,为顺利实施常规教学扫平障碍,铺平道路。②主、客观因素同步。我们承认,没有必要的客观物质条件是无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但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因素作用,用较差的条件教出较好的质量,即“穷市办大教育,大办教育,办好教育”。③标、本问题兼治。当初,压在我们身上最痛心的问题是高考质量滑坡。我们懂得虽然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但高考质量也确是反映一个地区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于是,我们确定了以高考为突破口,狠抓高考备考,以此治“标”,同时又以中小学素质教育为龙头,狠抓基础教学和常规的到位,以此治“本”,从而实施“治标治本,标本兼治”的策略。目前在全市高中推行“抓三年,三年抓”的做法,就是“标本兼治”的生动体现。“抓三年”,即侧重于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从宏观上提出一个学段(三年)的整体发展规划和教学思路;“三年抓”,即侧重于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在微观上从基础年级抓起,三年中的每一年都抓紧抓实,循序渐进,步步到位,抓出实效。④点、面措施结合。我们的做法是“先面后点,面中有点”、“以点促面,点面结合”。因为当时的落后是带倾向性、普遍性的,只有从“全面”整顿和“全面”推行中发现“闪光点”,发现典型,才能再反过来用典型,用“闪光点”激发和推动大面积的进步。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三、效果与体会——科研型的常规教学管理使汕尾教育终于走出了“低谷”。
1、科研型的常规教学管理,由于规范了教学教研秩序,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市曾经日益恶化的“三风”(作风、教风、学风)面貌,为汕尾教育走出“低谷”铺平了道路。据多次调查统计,全市“三风”好转的学校达到了95%以上,其中明显好转的达到50%,所有学校教学质量都比以前提高10%以上,其中60%的学校打了翻身仗,以前“六缺六不到位”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那种“无法上课”的学校和班级已经成为历史,一种积极向上、依规教学、力求创新的新局面已基本形成。
2、科研型的常规教学管理,直接促进了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推进了我市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1)我市学生高考成绩在94年的基础上翻了近五番,成为我省近几年来增幅最高的地市之一。①上省前三批人数:94年78人;95年156人,翻了一番;96年362人,又翻了一番;97年430人,稳中有升;98年438人,稳中有进;99年812人又接近翻了一番;2000年1285人比上增加58.3%;2001年达1795人比上增加40%。尽管近几年有扩招,但我市大大高于省扩招比例的平均数。其中城区新城中学,94年2人,95年4人,96年18人,97年40人,98年48人,99年94人,2000年179人,2001年221人,是94年的100多倍。②高分层:全市上800分的人数,94年为0,95年为0,96年4人次,97年6人次,98年10人次,99年9人次,近两年均在10人次以上,其中99年历史科考生获得全省状元。③科平分名次:94年均为全省第21名,95年后均有提高,99年各科均在17名之内,其中地理为第9名,物理为第12名,生物为第13名。④今年在94年参考人数1600名的基础上增加到5100人,升学人数达3000人以上,升学率接近60%,达到了省均招生比例数。
(2)学生特长得到了发展,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纷纷获得好成绩。以前,无论参加学科竞赛或书画作品、体艺参评等,我市都在全省之尾,现在已接近或达到省平均水平,据初步统计,有1022人次在数、理、化、英语的省及全国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有366名学生习作在各地发表或获奖,有500多人次分别在省以上音乐、美术、体育竞赛及评选中获奖,还有一名学生的科技小制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科研型的常规教学管理,直接培养了教育行政干部和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锻炼出了一支在新形势下有理想、敢创新的师资队伍。据调查,我市有60%以上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了提高,涌现了数百名教改新秀、教学骨干和省、市、县的名教师、名校长。他们在全国、省、市三级教学比武、优质课、教案和论文评选中共获奖549项次,已承担全国、省、市三级课题124项(结题70余项),发表论文1200多篇,出书10余册。
4、科研型的常规教学管理,为落后地区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和许多有益的经验。
(1)搞教改,首先要树立理念,要有自己的思想。这种理念,就是敢于积极向上、不甘寂寞和合力拼搏的精神;就是要富有理想、善于创新的意识;就是从实际出发,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问题抓起的务事态度;就是抓住关键寻求突破的科学方法。
(2)实施科研型的常规教学管理,和其他教改课题一样,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科学机制,构建一种最优化模式。
(3)实施科研型的常规教学管理,着力点在于“研究”常规。要研究常规是否既符合教学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要研究常规教学的操作是否既规范有序,又恰当可行;还要研究实施常规的外部条件和评价手段是否既完备、到位,又畅通、和谐。
总之,汕尾市近七年来对常规教学管理实施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实践充分表明,走科研型的常规教学管理之路是成功的,也是必需的。在本世纪,我们在总结成绩、寻找差距的基础上,将展开新一轮的科学探索,更大规模、更大力度、更加科学也更加到位地搞好科研型的常规教学管理,一直使汕尾教育走入全省先进行列。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探】推荐阅读:
大学语文体验教学09-24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10-14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语文课堂笔记08-15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08-23
谈《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教育论文08-12
浅议大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论文08-24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讨论文10-17
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06-24
2015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考研经验(初试、复试、规培)09-11
大学语文目录作者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