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读弟子规

2024-07-25

晨会读弟子规(共13篇)

1.晨会读弟子规 篇一

读《弟子规》感悟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与先哲的时空中。通过认真学习了《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蔡礼旭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章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究竟应该怎样活着?“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相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因为有爱,生活才充满阳光

2.《弟子规》解释 篇二

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要对大家有爱心,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平时有精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学习。

(入则孝)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父母责备我们,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要虚心接受。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得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如果另外安家,住的地方要稳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地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应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所厌恶的东西,要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并不难;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我们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父母亲有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他们也许不耐烦,但我们还是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地劝下去。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哪怕最后哭着苦苦哀求,甚至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病了,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看看是不是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随意离开他们。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三年中,夫妻不同居,不喝酒吃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恭敬。

(出则悌)

出则悌,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我们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不贪图财物,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仇;言语上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 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进一步询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长辈见多识广,在他们面前,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

路上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遇到长辈时,骑马的要下马,乘车的要下车;长辈走过时,要在原地待一会儿,等长辈走过百余步后才能离开。

如果长辈站着,做小辈的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低得让人听不见,也是不合适的。

去见长辈的时候,要快步上前,告退时要放慢步子: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谨)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的一生很短,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早上起床后,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称,这就叫做“得体”。

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年龄还小的时候,不要像大人那样喝酒;喝酒醉倒,样子是最难看的。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不要踏在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不要伸开两腿坐在地上,更不要摇动胯,否则你就显得没有教养了。

掀帘子的时候,动作要轻,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离棱角要远一点,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着空的用具,就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用具一样,小心翼翼;走进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那样谨慎,不要乱走乱动。

做事不要慌忙,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要知难而进,同时不要马虎草率,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待。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也少去打听。

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屋里,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别人询问你是谁,要明明白白回答出你的名字;光说一声“是我”,人家还是不知道你是谁,心里就会犯疑。

借用别人的东西,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拖延日子人家就不相信你了: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就不要推脱,要不人家就会觉得你小气。

(信)

说话最要紧的是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胡说,都是不可以的。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话一定说得在理,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就会讨厌你。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无知无识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除。

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别人要你做的事如果不太正当,不要随便答应;如果信口答应了,不论做还是不做,都是你的错。说话时,咬字要准,吐音要重,速度要愒:不要急急忙忙,模糊不洁,让人家听不明白。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事情很难说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

看见别人有好的品质,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总会赶上他的。看见别人有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有错,就应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

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方面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穿的、吃的不如人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不要因此心里不高兴,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听见别人说你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你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你在一起。如果听到好话就心里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的缺点就高兴,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

不经意间做了不好的事就叫“错”,还可以原谅;存心做不好的事就叫“恶”,一定要受到惩罚。有过错能马上改正,别人就当没有这回事,还是把你当好人看;如果有错不肯承认,还要为自己遮盖掩饰,就等于再添了一个过错。

(泛爱众)

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有没有好相貌。才干出众的人,名望自然大,人们佩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本领,而不是看他会不会说大话。自己有本领,不要自私,不肯用出来帮助别人;别人有本领,不要不服气,也不能轻看人家,甚至说人家的坏话。

不要讨好富人,也不要轻看穷人;不要讨厌身份普通的老朋友,也不要去巴结有地位的新相识。

别人正忙得没有空闲时,不要因为自己有事去打扰别人;别人情绪不安时,不要唠唠叨叨地对他说个不停。别人有短处,不要随便去揭露;别人有隐私,千万不要去宣扬。

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别人听到你这样说他,就会更加勉励自己。张扬别人的恶行,本身就是一种恶行;一味地痛恨他,也会招来祸害。朋友间互相勉励行善,双方的道德就会更加完善;朋友有过错不去规劝,双方的道德就都会有欠缺。

拿别人东西和给别人东西,轻重要分清楚:给人家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往来的道理。打算怎样去对待别人,应该先问问自己:如果是我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也不愿意做的,应该马上停止。

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法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报恩才是长远的事。

对待婢女仆人,自己应注意以端庄的品行态度去让他们畏服;虽然如此,还需要注意分寸,要显得你仁慈宽厚,没有看不起他们。用权势去压服人,他们虽然会表面服从,但心里还是不服;用道理说服人,才会令他们心服口服。

(亲仁)

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俗人多,品行高尚的仁者少。真正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重他;这样的人说话没有忌讳,也不去谄媚讨好别人。

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道德品质会一天天提高,过错会一天天减少。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坏处:如果品质恶劣的小人接近你,不管什么事都会办坏。

(余力学文)

只知道啃书本,不知道按书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么会有什么出息呢?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这三条都是很重要的。

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想着又去读那本书。这本书没有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

学习的时间要安排得多一点,但是还要抓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会弄清楚。

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记下来,有机会就找人请教,确确实实地理解清楚。

读书的房间要安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整洁,文具要放端正,这才像个读书的样子。如果内心不端正,磨墨就容易磨偏;如果内心有杂念,字就不容易端正。

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读书人要爱惜书,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捆扎整齐,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补好。

不是高雅有益的书,要丢开它,不能去看,要不就会埋没自己的才智,更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

3.读《弟子规》感想 篇三

——读《弟子规》有感 学院: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姓名:唐义天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们老师曾要求我们除了熟读“三百千”之外背诵另一本启蒙读物——《弟子规》,因此那些三字训言从小就印在我的脑海里。近日再度翻开那本小册子,我重新感悟了它的内涵,才发现它曾在我短短的十八年里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弟子规》说了什么?

1080个字的《弟子规》出自清朝秀才李毓秀之笔,以论语中学而篇的一句话展开来编写而成,涵盖了一个人的孝道、礼仪、行为处事、诚信、博爱、价值观、学习生活等方面。虽然初看上去与《论语》有几分相似,但它的特点在于语言平实无华且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因此它也被冠以中国儿童启蒙书的美称。

在《弟子规》中详尽地描述了对父母兄长,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细节注意,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就表现了对待长辈应有的尊敬与礼貌。它甚至把年少不能喝酒,便溺结束要洗手这样的生活小细节都描写了出来,虽都是琐碎的小事,却蕴含了生活中无限的智慧。如果说《论语》是一本关于生命的圣经,那《弟子规》便是一本规范生活的法典。

除此之外,如果深入理解弟子规的结构,我们会发现它把孝悌放在全文的开头并重点着墨,在描述“泛爱众而亲仁“时也写了不少,这说明了古代的君子是把孝道放在做人的首位的,而博爱也体现了孔

孟之道的中心思想。

《弟子规》给我带来了什么?

在读《弟子规》前,我的生活是随意甚至有些散漫的。小时候的我沉迷于电脑,不爱听父母的劝导,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有什么话脱口就说,还有些自大。但在我读完了《弟子规》之后,我会在生活中的细节里发现它的踪影,比如父母叫我时我会想起“父母呼,应勿缓”从而尽快赶过去,与父母顶嘴时会想起“怡吾色,柔吾声”而变得理性一些,开始主动和父母交流,表达我自己的想法;做事渐渐懂得三思而后行,慢慢地有了大局观念,学会了把握事情的分寸。

上大学以来,因为接触了新的环境,新的世界而感到应接不暇,光怪陆离,整日忙于社团活动,学习,和朋友们玩,都忘记了向父母主动问声好。军训结束后,我无意间翻开《弟子规》,看到那句“出必告,反必面”,我怔住了。我的内心感到深深地愧疚与难过,我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现在不懂得孝顺父母,有一天你会愧疚得泪流满面却再也找不到办法。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我立刻打电话给在遥远的故乡的母亲保平安,问了她最近的生活,我能听得出母亲口吻里的兴奋与欣慰。

小时候的自己正因为看了《弟子规》而在懵懂中逐渐变得成熟,而长大后的自己也因为它而及时纠正了恶习变得更加懂事,对于我,这就是《弟子规》带来的一切——改变生活,改变自己,以及改变未来。

《弟子规》还能带来什么?

许多人研究《弟子规》,也有许多人从中受益匪浅。郎咸平就曾经举办了《人生精彩从弟子规开始》的讲座,百家讲坛也公开地研究过《弟子规》,还有一大批名人在网上发表了他们对《弟子规》的看法以及感受。可以说,《弟子规》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弟子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规范社会,创造社会和谐的氛围。古文有言:“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本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念,须在幼小时造就;凡是身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绝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弟子规》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和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家庭的和谐,最终会造就整个社会的大和谐,这就是《弟子规》的终极目标。

此外,《弟子规》在押韵方面也做到了一个巅峰,字字珠玑,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起其他书籍来说更容易被记住,因此作用也会更明显。倘若查找资料,还会发现它在很多句子里都引用了典故。比如“有余力则学文”这句就引用了董遇巧用三余的故事,“父母教需敬听”引用了孟母断机的典故,“亲所好力为具”引用了黄香温席的典故。这样,在学习到《弟子规》精神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博大历史文化,反过来更有利于我们参透《弟子规》中蕴含的深意。

《弟子规》能否保持光亮?

山东省教育厅曾经发布通知,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读过《弟子规》的人会发现,其中的有些言论并不适用于今天,如“非圣书,屏勿视”直接抹杀了除经典以外的所有书籍,这在信息交流的今天早已过时,而有些内容过于死板生硬学了反而有害。

但总体上,《弟子规》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也是礼仪之邦的代表作之一,它指导了人们礼仪,孝道,做人,诚信等方方面面,当之无愧是一个国人必须明白的生活准则。另外引用一句名言:“真正的儒家是具备辨证思想的,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历来邪教都是绝对的一点论,机械的思维。”如果照搬《弟子规》,实际上根本没有理解它“有余力则学文”的内涵。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这才是《弟子规》遗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宝藏。因此我相信,《弟子规》的精神不会褪色,它一定能永远保持光亮。

4.读《弟子规》心得 篇四

六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由于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我心中不由地得意起来,学习也比以前懒散了。自以为自己什么都会,考试更是小菜一碟。爸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的委婉批评,我碍于面子而不敢去承认,事实上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终于,在一次考试中,我失利了。

突如其来的挫折狠狠地击倒了我,这时,爸爸把我从混乱的内心世界拉出来,耐心地帮我分析这次失败的原因,听着听着,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懊悔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爱面子,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爸妈的劝告?爸爸拍拍我的肩头,说出了那句后来我一直当做座右铭告诫自己的话,“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后来,不管别人对我提什么样的建议,我都放在心上,但并不盲目从之,而是分析哪些劝告是有利,而哪些劝告是有弊。

《弟子规》还教会了我怎样感恩,教会了我怎样学习,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道德,让生活更美好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家里的这本是五年级时爸爸送我的。

里面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等我都可以背的滚瓜烂熟,它也给我日后的生活、学习都带来不少帮助。它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最重要的道理: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谨慎,言语诚信,相处平等,亲近有德。在家

在家要善事父母,心中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不与父母顶嘴、吵架,体谅父母、热爱父母、尊敬父母,最重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对父母最好的礼物。

在社会

在社会上要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行为谨慎,不可放逸,谨乃护神符。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与朋友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在社会上如果人人都这样,何愁没有文明社会?何愁没有和谐家庭?人人让一步,社会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在学校

亲近老师,尊重老师,以师事之,要跟她学习道德学问,仁者无敌!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文以载道。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请教,以免越积越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亲近品德高尚的人们,你会发现,原来社会不是冷酷的,还有阳光,只是以前没有发现。用心感受,用爱奉献,得到的会是整个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这些道理让我受益终生。道德,让社会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清洁!在生活中彬彬有礼,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文明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这是社会中人人都该重视的,是每个人文明行为的标准。生活不是缺少真理,只是缺少发现。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的六门主修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小心,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而且亲近有仁德的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今天,我就读了这本圣贤书

妈妈说,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我轻轻翻开书,细细读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是无比的赞叹。

《弟子规》教给了我许多道理。我在弟子规中懂得了孝敬父母、老人;与朋友相处要团结友爱的品德;还知道了一些生活中必有的常识。以前,在和弟弟分苹果时,从不谦让。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起了“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这句诗,于是,就把大苹果给了弟弟。以前,在爷爷面前,都会夸夸自己的学习。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想起“称

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这句诗。于是,就静静地听爷爷的教育。以前,我头发不整就想出去玩。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想起“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这句诗,所以,我红着脸儿跑回屋,头发理好才出来。以前我没有洗漱就想上学。可我读了《弟子规》后,我想起了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这句诗。在我挑食不吃菜的时候,我想到了“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这句诗。在我马虎小事时,我想起了“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这句诗„„《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会使你个人的修身得到进步。长此以往社会就会得到大的进步,我们的民族也会兴旺发达,生生不息。

《弟子规》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它伴我成长。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

今天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虽然我笑弯了腰,但对我的影响很深。

电影讲述了小学生王葆在一次钓鱼中偶然钓到了宝葫芦,他就“幸运”的成为了宝葫芦的主人,此后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记得影片中,王葆要求考全班第一,宝葫芦帮他“实现”了。抄了一个叫苏明凤的人的答案,结果却弄巧成拙,把她的名字也抄上了。由于这样,他渐渐脱离了群体,最后,刘老师

找他长谈了一次,他顿时醒悟,发奋图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重新成为同学们的好朋友。看完后,我哈哈大笑起来。但转念一想,编剧这是别有用心呀,想让大家在欢笑声中明白:

真正的第一是要考出来的,而不是抄来的。做人要诚实。

想到这里,不禁令我回忆起了那一次,我坐公交车去上学,就没有带太多的钱,口袋里只装了几块钱,却掉在了地上。正巧,一对夫妇看见了,就提醒了我一声。要是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没法去上学了。

还有一次,学校要开越野赛,体育老师先挑选队员,全班跑7圈,跑到第6圈时,一位同

学对我说,别跑了,跟在我后面,混过去吧,我跑完了。

虽然很想少跑一圈,但是在诱惑面前,我毅然选择了诚实。因为我知道,诚实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东西。一个人的一生,什么都可以没有,但绝对不能没有诚实。我婉言谢绝了她的请求。

跑完了老师规定的7圈,虽然很累,但我很快乐,因为我没有被诱惑所击倒。

一个人要想失败很简单,可要想成功却很难,因为他要放弃很多十分诱惑人的东西,比如名利和金钱。或许这很难放弃,但是要想成功就必须放弃这些想要可必须放弃的“鱼”。诚实是什么,我想人人都应该知道,人人都会说,但是如果让你去实践呢?做到的应该没有几个吧!诚实不仅仅是选择是与否,也不是仅仅在嘴上说说,是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你是一个诚实的人。选择诚实,你才是一个成功者,才是一个不被诱惑的人,才是一个诚实的人。其实诚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一颗未萌芽的种子,需要我们去浇水,施肥,最终才能长

5.读《弟子规》有感 篇五

学校近日举行了“国学经典朗诵活动”,我有幸阅读了中国远祖着作——《弟子规》。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顺父母和诚实守信这两个道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掀开《弟子规》的扉页,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时,人们已经懂了“百德孝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们却对父母横蛮无理,面对父母的热切呼唤,我们却不理不睬;面对父母的再三交代,我们只是口头答应,却迟迟不肯动身;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并非虚心接受,反而强词夺理„„为此,我们应在“孝”上下苦功,尽量做到“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做人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诚实守信。这在《弟子规》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其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的确,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十分讲究诚信,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着“轻诺必寡信”的忠告;坚持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弟子规》有了认识,还树立了新的人生观。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应该严以律己,做一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和知书达礼的人。

6.《弟子规》的妙用 篇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弟子规》这本书,我发现它从孝心、诚信、爱心到学习,几乎涵盖了生活、学习中的所有行为规范,这不正是学生需要的吗?于是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学《弟子规》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理解背诵,并让学生彼此监督,去找其他同学身上与《弟子规》不相符的行为,比如:《弟子规》中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某某同学的红领巾戴歪了,没有做到《弟子规》中的这一点;《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某某同学,下课后书桌上的书本很乱,没做到这一点……就这样通过监督、提醒、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越来越少。

渐渐地,学生真的变了,一切日常纪律都不需要我去唠叨,《弟子规》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班原来有一个男生小伟,仗着自己长得又高又大,经常打架,可以说是屡教不改。每次打架之后他也表示后悔,可没几天又会“旧病复发”。可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很久没人告状说小伟打人了。一次课间,我无意间听到小伟和同学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我今天要让你心里服气……”我听了,觉得当初的“小魔头”真可爱,也感受到了《弟子规》的神奇——神奇的育人效果。还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敏生病了,她妈妈给我打电话请假,我顺便说了一句:“小敏是一个有管理能力的孩子,在家表现怎么样?”她妈妈在电话那头异常激动地说:“李老师,你可不知道,这孩子在家特别任性不听话,我们有一点儿不顺她的心,她就歪着脖子和我们喊。可最近不知怎么了,我让她干点啥,不用说第二遍,她马上就去干,跟我和她爸说话也不大喊大叫了,变化可大了。”我说:“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因为《弟子规》中说了:“父母呼,应毋缓,父母命,行毋懒。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以前常说:中国乃礼仪之邦。可综观现在社会,我们还能担得起这个称号吗?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要再被我们遗忘在角落了。从《弟子规》开始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我相信还为时不晚,因为《弟子规》中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

(作者单位:克东县金南小学)

7.读《弟子规》体会 篇七

首先看的是,【入则孝】,主要讲要孝顺父母、亲人,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父母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我们好的,我们应当听他们的教诲,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伤心、生气。《弟子规》还提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或找借口推辞偷懒。这里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爸爸妈妈吩咐我的事,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有时还找借口推辞,爸爸妈妈批评我、责备我时,不仅没有虚心接受错误,还强词夺理,常常是父母生气、伤心。现在真后悔,真想对爸爸妈妈说一声:“对不起,让您们伤心了。”接着看的是【出则弟】它主要教我们如何与家中的兄弟姐妹或长辈在一起相处,如何尊重别人。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当哥哥姐姐的要能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要能恭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减少之间的冲突,我们的父母看了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父母少操心,少了一点担忧就等于我们在孝敬父母。(以上两段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书的内容,叙述清晰,由阅读引发思考,自然真实。)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弟子规》这本书一共分了5部分,每一部分都是(面让)人反省的镜子,都是个(让)人反省的指南针。读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了,真是受益匪浅!但我们光懂永永远远是不够的,还要行动起来,认真实践起来!(通过截取“入则孝”、“出则弟”的介绍,自然引出全书的内容概要,但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例或感想把怎么“受益匪浅”、如何“认真实践起来”具体表述出来,这样才能让人身有同感。)

《弟子规》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我明白人生许多道理,它还能教我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体会这本书,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吧!

主要讲的是要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言行谨慎,做人要诚实守信,对他人仁慈博爱,还要多学习,多读书,向圣人学习。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一定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弟子规》分为八段: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其中入则孝,教会我们要孝敬父母、亲人。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一定要听从他们的教诲,做到百善孝为先。其次出则弟,让我们懂得与兄弟、朋友和睦相处,如有一次同学打我,我刚要还手,突然想起《弟子规》,这点小事打起来多不值啊。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做事要谨慎,有规矩。仁就是仁慈,对别人要仁慈,是做人的基本道德等等。

《弟子规》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懂得了很多规矩,我要用《弟子规》伴我一生。

感恩老师对我的教诲,感恩社会对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给了我生命以及无限的亲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于《弟子规》的指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急躁,面对父母唠唠叨叨的教育,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面对父母的斥责,我甚至会摔门而出,根本不顾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间里读《弟子规》以后,我羞愧难当,知道自己错了,并且错得很过分。当自己摔门而出时,并不曾顾及父母当时的感受时,没有父母心碎的样子。

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太阳,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辛勤劳作。当你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你,呵护你,告诉你:“你永远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别忘了,自己背后还有我们的支持”;当你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现在面前,伸出双手给你温暖;当你受挫折时,还是这双手将你从困难中拉出,让你冲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要尽力孝顺他们,不要在父母永远离开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该尽的孝心没有尽到。不要在父母永别了,才涕泪满衣地在他们坟前哭啊,嚎啊,到那时才知道悔恨。这是我读《弟子规》感悟出来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报父母,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

我感谢《弟子规》,它让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犹如一盏明灯照我成长,为我指引方向。我将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弟子规》的真谛,回报父母,感恩社会,就让我们在《弟子规》的指引下,快速成长吧!”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道理。弟子规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默默地开导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着。读了《弟子规》,让我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钥,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我的知识,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的许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体会的,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瑰宝”!

8.读弟子规有感 篇八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弟子规有感1

在这一短暂的寒假里,我读了《弟子规》这本国学经典,使原本暗淡无聊的寒假变得充实起来,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时光有多宝贵。

《弟子规》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八大部分,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诚信、侍奉父母、珍惜时间等一些道理。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谨”,“谨”开头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中间部分则告诉我们要注意自身卫生,则结尾部分告诉我们借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其实我认为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正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在生活中细小的地方都能表现出我们浪费时间的地方。我也如此。

记得有一次,星期五放学回家,我做家庭作业,突然我发现我的手指甲似乎长了不少,于是我放下正在写字的笔,跑去拿指甲剪,坐在课桌前专心致志得剪起来,剪完了还修剪了一下,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又继续做作业了,写着写着,我不禁暗暗心想:去看看时间吧!于是我跑向客厅,看了一下钟,才五点十分呢!这时,我想:反正今天是星期五,看会儿电视吧,这会儿我爱看的电视剧也差不多要播了。于是我就这样,只写了一点儿作业,却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来玩,如果我努力一点,那么就可以在星期五把周末的作业全做完了。

我真的太不知道珍惜时间了,如果我把浪费的时间结合起来,那么我可以做多少有意义的事啊!

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我明白了: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才是人生的财富。不要到年老时才想起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读弟子规有感2

今年中心开展“阅读经典,提升素养,厚德敦行”全员读书活动,在阅读《弟子规》这本书时,给我记忆最深的是当中的“亲仁”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始终告诫孩子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业衡量标准,要明辨善恶,亲近仁者,结交君子。“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要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用了这二十四个字,为我们进一步指出与君子交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与小人交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坏处,提醒我们在交朋友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弟子规》接下来又要求孩子,从小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或者说与人交往的习惯,即“善要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大家应该相互提醒对方,跟朋友交往的时候,要劝人向善,这样的话对两个人道德的建立都有好处。如果你看见对方有过失,你不去规劝,那么朋友之间,两个人都于道有亏,不是好事。

读弟子规有感3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在心灵上有着巨大的震撼。最最令我感动的是孝子陆绩的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很有孝心,他的孝名众所周知。陆绩,一位十分聪明的人,因为酷爱读书,从而见多识广、博学多才,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神童”。

在陆绩六岁时,就在九江拜访了大名鼎鼎的袁术,而且他对袁术提出的问题都可以对答如流。袁术对陆绩的知识渊博十分欣赏,竟破例赐坐,还赐他吃柑橘。可陆绩刚吃了一个柑橘,突然想起母亲从未吃过这样美味的柑橘,觉得十分遗憾,于是便偷偷地揣了三个在怀中,想回去孝敬母亲。不料,当陆绩拜辞袁术弯腰作揖时,柑橘一下子从他的怀里掉了下来,袁术对此十分震惊,而陆绩却没有因此而感到十分尴尬,平静地说:“我是拿回去孝敬母亲的。”如此的回答,让袁术对陆绩更加地欣赏、赞许与敬佩了。

读到这里,我被陆绩这种近乎疯狂的孝心感动了,为了让妈妈吃到美味的柑橘,自己不惜冒着被人当成小偷的危险。在陆绩的孝心面前,我真感到惭愧,就在昨天,我与妹妹因为看电视换台闹得不可开交,任凭妈妈怎么劝我俩就是不听,把妈妈气得直跺脚,唉!与陆绩相比,我真后悔呀!

是呀!想想现在的我们,每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在家里几乎都成了小公主、小王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我们都是想着自己,完全不顾父母的感受,好像享受这些就是应该的一样,唉!真不应该呀!

父母,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是值得我们用所有的精力去孝敬的人。

读弟子规有感4

一个凡人不可要求他成仙成圣,可是只要是一个母亲,她本身就已经有了仙性佛性?啊,教室里早已人山人海,同学们在说的说、玩的玩,可兴奋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断的想:人为什么要打喷嚏呢。600字作文厚伯,我出去一下;我有种这样的感觉:雪不仅仅使万物变得纯洁,也使人们的心灵变得像它一样美丽、纯洁。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

有一次,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大扫除,而我在做妈妈布置的“海量”作业。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我终于把“海量”作业给消灭了。没想到,我刚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道:“阿怡,帮妈妈洗洗拖把吧!”我听了,说:“妈妈,我刚刚才把作业给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妈妈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给累坏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听了,又说:”下次大扫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说:“唉!算了,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妈妈。妈妈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全部家务一直都是她做的。现在,妈妈很累很累,叫我帮她洗个拖把,我都不肯。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但是,我现在决定改变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会做个懂事、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学会帮妈妈分担辛苦,让妈妈不再为我的学习操心。

读弟子规有感5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根据孔子的教诲编写的,其中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我却自己以为这些规范我早以是做到的,谁都没想到,我的做的却和文中相差大远了。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读书学习的房间要清洁安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清洁。所用文具要摆放端正。可是再看看我的房间呢?墙上有不少黑点墨迹,东边墙上画一只小白兔,西边墙上画一只大老虎,没有哪块墙上没有我“优美”的笔墨。再说话我的书桌吧,不是给我当了美术上的调色板,就是当成了数学验算用的草搞纸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上带着一点一星的颜料,实在是不忍直视啊!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后立刻看回原处。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节收好,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修补好。而我就是和书做对!我的书桌可几乎成了一个“旧书店”,就连才发的新书,几天后就被“老鼠”啃了个边,再过几天,就全成了一堆又破又烂的“棉花”,现在的书如果不是包了书皮,一学期后早己不成样了。书架上还算完整的书也是杂乱无章,如果让我从这个大书架上找哪一本书,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例如说我刚拿到的新书,才过几天,数学书粉身碎骨”,语文书成了“书麻饼”…….现在再回想起从前那些不良的读书习惯,才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有多大的漏洞,看来学《弟子规》还是十分重要的。

亲爱的朋友,你是不是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漏洞了?快来一起学习《弟子规》,一起改正吧!

读弟子规有感7

小时熟读三字经,中学背诵论语。但是我们只是局限于背诵文字,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要表达的含义和真正的教育意义。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传统道德,现在的我们又做到了哪些呢?读《弟子规》后,我感触颇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尊敬师长,孝顺父母方面,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否想到过妈妈在怀胎十月的辛苦,她为了不压住我们,不能睡一个囫囵觉;是否想过妈妈在分挽是使经历的痛苦;是否想过父母把我们从婴儿培育到现在的辛苦。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外出挣钱,供我们识字读书,但是我们是否真正的关心过他们,是否为他们做过一件小事,哪怕是最小的一件事也可以让他们感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进入到了叛逆期,在父母教导我们时我们是不是早已经厌倦了他们的唠叨,罗嗦。一句我都知道了就反驳的他们无话可说,但是我们却不能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读弟子规有感8

“弟子规,圣人训……”这富有韵味的诗句,又在耳边回响。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也早已熟记于心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如:要有规矩,有礼貌,守信用,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诗句是:“父母教,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贵,须顺承”这几句话。这是书中“入则孝”的一部分,其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等了好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就应该快点去做,不能拖延或推辞。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恭敬地听,不能顶撞父母,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应当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这几句诗通过四个不同场景,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不能和父母顶嘴,不能让父母伤心。

想到这儿,我不禁有点儿羞愧了。虽然这些诗句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我在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做的,平时爸爸妈妈呼唤我,我要么就等他们喊了好多声后才不耐烦地答应,要么就假装没听见不回应他们。他们若是要我做什么事情,我一定会百般推辞,如果实在推辞不了,我就答应一声然后迟迟不去做。当父母苦口婆心地开导我时,我总是嫌他们唠叨,不耐烦地听那滔滔不绝的.唠叨声,可又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把他们的话当耳旁风。爸爸妈妈批评我时,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解,绝口不承认我做错了什么事情。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深深地感触到自己以前太不懂事了,认为自己不应该那样对待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今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听话、懂事、勤劳的好孩子。为父母分忱解难,不能再让他们给我操心。

读弟子规有感9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弟子规》。虽然表面上很枯燥,但读起来还是挺有学问的。里面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意思就是——借用别人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又一次,我看到一位同学,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用了他的钢笔,谁知道那支钢笔现在已经绝版了,连主人都很少用,而那位同学还把那支钢笔弄坏了,害的主人伤心得要命。后来我们发现,那位同学有急事向别人借东西的时候,别人都不借给他。

我们以后使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经过同意才能使用,这样才能安安心心做人。

读弟子规有感10

启蒙经典之一《弟子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有的甚至都读上百遍,可以倒背如流了。记得第一次深刻了解《弟子规》时是在父母大学网的有奖知识答题时。为了更好的参加活动,每天都更加认真去读《弟子规》并且很好用心地去理解书中的第字每句,每读一遍,自己对《弟子规》又加深了一遍理解,总之每多读一遍,收获都会多一点。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读弟子规有感11

今年暑假,我每天都认真拜读半小时的电子版《弟子规》,从中懂得了很多很多。我从《弟子规》,渐渐地发现了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当自己的道德品质与才学不如别人的时候,就要不断地进步,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提高自己的技能,要勉励自己,已期能够有所收获。而我却不是这样,美术课的时候,我看了看别人的画,哇!真是惟妙惟肖!再看看我的黄瓜都变成丝瓜了,唉,真是天壤之别啊!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充满了不满甚至嫉妒,也不想再画那么好了,因为当时我想,即使画那么好,还是无济于事,我在画画本子上就随手画了几个萝卜。结果是“良”。真是惭愧呀!

书上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我们在家里面,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能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可我呢?奶奶去商店买糖,边往外走边说:“檬啊,我出去点事,等会你帮我把煤气灶关一下,汤炔烧好了”。我听了,心里顿时冒出“凭什么要我关,你自己不会关”的信念。

我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奶奶回来了,走进厨房,闻到了一股烤焦的味道,一看煤气灶还没关,就飞奔过去,把煤气灶给关了,并端来一大盆水,浇在煤气灶上。不一会儿,厨房终于清理完了,奶奶大步流量地朝我走来,我知道事情不妙,就回到房间里,可是终究逃不过奶奶的一顿骂,唉!真倒霉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事必须得做,什么事千万不能做,哪件事该放弃,哪件事不该不放弃。

读弟子规有感12

《弟子规》—— 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文学,是我们广大青年在学习上必不可缺的一部文学著作;也是社会上各个公民在生活上必不可忽的人生第一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然而,《弟子规》却总是被我们冷漠,并非珍视。在《弟子规》的入则孝中说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就是要告诉我们: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当立即回应,不能装作没有听见或者怠慢回应;当父母有事情要我们去做,这时候的我们,就要有像军人一样地职责,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尽心尽责地奋斗,而不是选择推卸或者逃避。这是我们作为子女的一种表现,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感恩,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百善孝为先。

这只是《弟子规》中的冰山一角,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

信是立人之本,也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根基。在《弟子规》的信一则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也是告诫我们:不是合情合理的事,不能轻易地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我们进退都是错。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抹也抹不去。

读了《弟子规》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我常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否都符合社会道德。《弟子规》是一部国学经典文学,也是一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所以,我们不要忽视《弟子规》,要懂得学有所用,汲取里面的精华,让它代代相传,也让我们的《弟子规》变得更加宝贵。

读弟子规有感13

在中国好多人听说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弟子规》,前者更加注重于文化教育,但是《弟子规》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教会了人们如何做人做事。在清代《弟子规》是作为国学课的启蒙课本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如何做人才可能成为人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篇幅不长,全文共计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厨师、接物、求学应该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长辈,对兄弟姐妹一定要团结友爱,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要小心谨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换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一定要平等博爱,学会换位思考,须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习是一件崇高伟大的事情不应该有那么多的想法。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于社会,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社会优胜劣汰的法则。

读弟子规有感14

在这个假期我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之一,是集孔子等历代圣贤之道,以至教育、培养德才之人的理想读物,它教导我们对亲人孝顺,对老师、同学、朋友诚信、礼貌等。通过学习,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对待同学。

在“孝”方面,虽然没有做对不起父母的事,但是我们对他们的回报不是很多,反之他们对我们百依百顺,我们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们,而我们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有时候他们关心多一些,却嫌他们唠叨,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该按《弟子规》中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的父母。

在“诚”方面,我小时候也会觉得诚信不重要,《弟子规》中说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是说,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可胡言乱语,说谎骗人。对于诚信,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谨”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小时候喜欢挑食,或说不吃饭,其实都是不好的。“对饮食,勿拣择”就是教我们营养要均衡,不要挑食,否则对身体肠胃不好。

“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读《弟子规》,纠正了我的思想,规范了我的行为道德,让我懂得了礼貌,学会了尊重。

我读了《弟子规》后,不再是以前那个任性的我了,现在的我变得有礼貌、懂得孝顺父母了。

读弟子规有感15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内涵广傅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书读千遍,其意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9.《弟子规》之起居养生 篇九

《弟子规》全文1080字,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共90组。虽曰规范人生,实则隐含养生义理。其中,道德养生、行为养生、起居养生各有若干组。这里只说起居养生。

(1)“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这4句,示人以人生苦短,必须珍惜。不但不要浪费时间,而且要早起晚睡。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即意味着无形中延长了人的生命。

起早眠迟,在古人苦读故事中常见。如苏秦,用锥刺股;如孙敬,束发悬梁。其精神固然可嘉,但都不符合人体对于睡眠时间的生理需求,有损健康,不宜提倡。现在认为,晚睡要以睡足而能够清醒早起为前提,一般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

(2)“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早晨起床后必须洗脸,漱口。古人有用齿木洁齿的,现代人则用牙刷刷牙,并且每餐过后都要漱口,晨起和晚上睡前都要刷牙,以保持口腔卫生。

大小便后,要立即洗手。从小养成这些习惯,坚持到老,一生如一日,有裨于养生。

(3)“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提倡衣服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昂贵华丽。这是《弟子规》作者推崇尚俭戒奢的传统理念,有利于调整心态,加强自我修养。

至于穿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要适合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一则可以免讥,二则可以自慰,同样对养生有益,都值得注意。

(4)“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不挑食、不偏食,是营养均衡的基本前提。近年,又有“吃杂、吃全”的饮食养生新说法。所谓“杂”,是指“勿拣择”,即不挑食的意思,什么都吃。所谓“全”,是指将整株菜或整条鱼尽可能地全部吃掉。近人提出吃葡萄,最好是将其洗净不吐皮、连子也吃下。更有人说日本某海岛居民之所以长寿,是“吃全”小鱼,一点不剩。故尔,就“吃全” 而言,虾皮的营养当不比龙虾差。

“食惟半饱”,是古代养生家的箴言。吃到半饱,有了如饥似饱的感觉,便是适可而止的“度”。不能“过则”超量,撑大肚子。一旦营养过剩,造成腹形肥胖,反而会因吃而产生“三高”、“ 四高” 、脂肪肝。所以,有“腰围越大,寿命越短”一说。

(5)“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酒,少量饮之,可以通经活络,有益于健康。但是,不能过量。过量而又成癖,则会伤身害性。如果喝醉了,失去自控能力,丑态百出,甚至会因为急性酒精中毒而致死,或者因为酒醉而被害。前者,常见于医学临床;后者,如三国时的张飞。年少无知,更须告诫其“勿饮酒”。因为酒要经过肝脏氧化,其对肝的损害尤大。有酒癖的,易得酒精肝。可见,成人亦以少饮为宜。

(6)“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10.读弟子规有感 篇十

《弟子规》依据古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是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全文三字一句,分七部分共一千零八十字讲述了做人处世的准则。

要说认识《弟子规》,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陪我看了一部关于传统文化论坛的光碟,光碟中的老师有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还有两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老爷爷。他们中有企业家,大学教授,医生,菜农,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人士。大家都用浅白真诚的语言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和变化讲述了出来,揭示了许多人生哲理,使人非常感动。原来这些都是他们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教育后产生的变化。我被他们真诚的语言,无私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所以我对爸爸说我也要学《弟子规》。于是爸爸找来了《弟子规》,我们一家一起开始了《弟子规》的学习并逐步落实。

在《弟子规》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规范。以前妈妈叫我,我听到了都懒得答应,经常惹妈妈生气,读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后,我就再也不那样了;“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说开口说话,应该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至于欺骗与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这成了我和同学之间交往的重要守则,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长,因为我知道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负责,我和同学之间常常互相帮助,患难与共;《弟子规》还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邻里兄弟之间要和和睦睦等等道理。

11.《弟子规》之出则悌(二) 篇十一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问题引路】

同学们,在家里吃饭时,你们做到了让老人先吃,自己再动筷吗?跟弟弟、妹妹相处时,你会因为自己是哥哥姐姐,就霸道地与弟弟妹妹抢玩具和好吃的吗?平时的生活中,你有因为某一样东西,而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争吵甚至打架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出则悌的第二部分,一起来感受古人兄弟姐妹之间礼让、团结的做法和晚辈尊敬长辈的优良美德吧!

【为你解读】

“出则悌”这一部分讲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相处,不对财物斤斤计较,怨恨就无从生起。值得注意的是,“财物轻”不是单方面的“轻”,而是双方面的“轻”。一方面,自己不要凡事都从财物方面考虑,觉得吃亏、不公而心生怨气;另一方面,也不要主动去侵占其他兄弟姐妹的财物,或占些小便宜,使对方不满和心生怨恨。怕吃亏和主动去占便宜都会影响兄弟姊妹间的亲情,影响相互之间往来。

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谨(jǐn)慎,不要说过激、太过伤人的话语,也不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刺痛了对方的心,对方起了怨恨,我们自己还不知道。所以言语方面要非常注意,兄弟之间,讲话时多给对方一分尊重,互相恭敬,互相能够容忍对方的过错。这样自然就不会刺痛对方而产生怨恨。同时,这意义也要延伸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斤斤计较,不讲伤人的话,多宽容,多恭敬,那么人人之间也就相处得和谐融洽。

言语在孔门4科里面排在第二位,这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让,就能化干戈怒气于无形之中。其实,在忍当中不但能扩宽自己的心量,也会唤醒对方的惭(cán)愧(kuì)之心。因为,毕竟当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情绪化,等他冷静下来,就会觉得自己理亏。所以,这一忍,忍出了自己的德行,也忍出了对方的惭愧,而且更保持了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指的是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吃饭时让长辈先动筷子,就坐时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现在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你们很多已经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几代人围着你一个人转,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总是首先想着你。学了今天的《弟子规》出则悌部分,你应该知道吃饭时晚辈应该先让长辈吃,自己才能吃;入座时要让长辈先坐,自己才能坐;走路时要长辈先走,自己才能走。在现实的生活中,你也需要这样去做,做一个尊敬长辈,孝顺老人,知礼懂礼的好孩子。一个自私自利、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放在心上的人,怎么可能会为别人着想,将来怎么可能得到大家的尊重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成功呢?所以,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从小就应该让自己拥有礼让、孝顺的美德。

为兄之道之帮助

西汉时的河南人卜式,主要靠种田、放牧为生。他有个弟弟,弟弟长大后,卜式就和弟弟分家了。然而分家时他只要了100多只羊,家里的田地、房屋等财产统统都给了弟弟。分完家,他就赶着自己的100多只羊进山了,10多年时间过去了,经过卜式的精心饲养,羊的数量逐渐发展到了1000多只,他自己也购置了田地、房屋等财产。可不知怎么搞的,这期间,弟弟却把当初所分得的家产全部败光了,卜式一看,就屡次把自己的财产又重新分与了弟弟。

为兄之道之和顺

汉朝时,有个叫缪彤的人,自小父母双亡,兄弟4个同住在一起,可是兄弟4个长大各自娶妻后,妯娌们合不到一起,竟然要求把家分了,各自过个人的,为此,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吵。缪彤心里很是愤懑,于是把门关上自己打自己说:“缪彤啊,缪彤,你修养自身,谨慎行事,学习圣人的法则,想整治社会风俗,可为什么你连自己的家都整治不了!”他的弟弟及妯娌们在门外听到了,非常羞愧,全都跪下来向他请罪,经过此事后,全家人反而更加亲善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了。

信陵君敬老爱贤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他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着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嬴。侯嬴早就知道信陵君的名声,但为了考验他,当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侯嬴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恭敬。侯嬴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

【正方反方】

吃饭了,爷爷奶奶宠爱你,把好吃的都放在你碗里,让你先吃。有人认为这是应该的,而有的人认为爷爷奶奶是长辈,好吃的应该先给长辈,而且应该请长辈先吃后,自己才能吃。你同意哪种观点呢?为什么?

【小小实践】

12.读《弟子规》心得 篇十二

其实这些章句我们整天都听见,因为每天放学后,广播都会播放《弟子规》的,而忙于吃饭,洗澡的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心思去体会其含义,更别说领略个中做人的道理了。

一天,我到学校图书馆,那本红彤彤的弟子规直奔我的视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要看上一本书,不把它领会透彻,我不会释手。我坐下认真地浏览,掩卷沉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

“首孝悌”,它是教导我们要听从长辈教诲,孝敬长辈的。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大多数属于叛逆型的,随波逐流,脾气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常自认为做事情很正确。此刻,我知自己道错了。

“次谨信”——通行社会的绿卡,这个我们每个同学基本做到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个人谨言慎行了,就会懂得尊重别人,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这些我们都深有体会。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自从上了初中后,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只有中考,个个都成了学习的“奴隶”,忽略我们身边的同学和生活,成了“两脚书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而我们因为是同学,碍于情面,不敢给予任何批评,尽管那时无原则地纵容。后来,班主任很机智地唤醒我们无知的心灵,并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略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精髓。

从那以后,我们同学、朋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习也有了飞跃的进步,这总算不费老师的一片苦心了!先学会如何做人,再谈如何学习。

13.读《弟子规》有感 篇十三

——《弟子规》个人学习体会

(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

——题记 你知道上面的这句话出自哪里吗?Yes,上面这句话就是出自《弟子规》的,你读过《弟子规》吗?下面我就给你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吧!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改,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这本书里蕴藏着很多的道理,“不读不懂,一读终生受益”,他不反对于教育少年儿童,便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让人受益匪浅,终生受益,下面,我就带领你一起进入“第二关”吧!

(二)第一则讲的是就是“孝”,中国自古至今,一致都讲究“孝”,孝,儿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疏忽。《弟子规》里的第一则中的几句话让我难以忘怀,甚至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爱我,亲憎我,孝方贤”……这些话让我感触极深,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但是,现在有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熏陶。下面就讲一个故事吧,东汉人黄香,他小时候肥肠孝顺父母,九岁时,母亲不幸得了病,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从此,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很冷,黄香晚上读书时,边读边向手里吹气,他突然想到了父亲,白天干了一天活,于是读完书后赶紧脱完衣服跑到床上睡暖床,这时,正好父亲他回来了,父亲就能睡到暖和的床了,夏天,就驱赶蚊子,累的满头大汗,街坊的人都说黄香孝顺父母,有“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说法,后来他做了官,还是一样地孝敬父亲。

第二则讲的是“和”,即《出则弟》,讲的是兄弟、堂表、亲戚之间要和睦,办事时,也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不要自私自利,同时也要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不能打骂,也不要随便打人。有一故事:汉朝有一个人交许武,从小父母双双离去,只剩下他和他的弟弟,两个弟弟都还很小,每次上山砍柴时,也带着两个弟弟教他们如何写字,当哪天两个弟弟不听他的教导,顽皮贪玩什么的,就自己去跪在家里的庙里去现辈告罪,直到弟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许武长大成家立业后,把家产分成了三块,自己却拿的是最好的,后来又当了官,乡亲和宗族的人怕得罪他,谁也不敢站出来说一个“不”字,而那两个弟弟呢?忠实厚道,分不好的家产有何没有怨言,甚至还帮哥哥说好话,慢慢地,大家后来又要选孝廉,许武哭着说,当时为了拿好的,是希望弟弟能出名,许武还说“愿意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两个弟弟”。结果真的让了。

第三则讲的是《谨》,就是说做事要谨慎,出门时,打扮要整洁,不能随便马虎,晚睡早起,不要挑剔食物,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同生活,同读书,一次,他们两个一起到菜园里去锄土,居然挖到一块金子,管宁当做什么也没有看到,继续锄土,而华歆却拿着回家了,又一次,两个同坐一张席上同读一本书,这时有位高贵人士从门前经过,华歆马上去看热闹,等华歆回来后,管宁拿起刀子把桌子一分为二,说:“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是朋友了”。

第四则讲的是“信”,所谓“信”,就是要将信用,不要欺瞒他人,讲信是一个人的本质,品德。听过《开口致祸》的故事吗?一只乌龟遇上了百年不幸的大灾难,这时看见一群大雁,说要大雁背着它去,但大雁说乌龟太重了,这时,乌龟想了一个办法,说“你们两个用嘴叼着一根树枝的两头,我也用嘴咬住树枝的中间,这样你们就可以带我走了”。飞到一处树林,飞到一处草原和城镇都说大雁好聪明,乌龟实在忍不住了,想要说话,可是刚一开开就摔了下去,小孩拾到,煮了一碗乌龟汤。

第五则讲的是《泛爱众》,第六则讲的是《亲仁》,第七则则讲的是《余力学文》,都是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它会让你受益匪浅,让你回味无穷,仿佛进入了仙境!

同学们,读《弟子规》吧!它会让你终生受益的!

社会实践活动 我的打工生活

钱,不是容易挣来的,我们处处都要用钱,买衣服、鞋子、买菜,买学习用品,而这些钱,都是由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而我们正在读书,根本就没体会过“打工”到底是什么滋味,于是,今年寒假,我们的学校给我布臵了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我的打工生活。

元月11日下午考完最后一科,English之后,就放假了,我们在教室集合,班主任布臵了任务后,我们便都回到各自的寝室收拾东西,父母也已经在等我们了,半个钟头之后,我们便开着车回家了。

晚上,我洗完澡后,便跟爸妈商量这个事,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了,小姨家不是开了一家饭店吗?而且现在她正好要招聘一个帮手,我去不是正好吗?表妹已经有6岁了,空闲时还可以照顾她,跟她一起玩,虽说我不会煮菜,但是我可以扫地、拖地、收拾碗筷,抹桌子、接水、倒茶等,一些琐碎的事情总会做吧?接着,妈妈赶紧打了一个电话给小姨,商量这个事小姨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说要我过两天就去。

第二天,我跟爸妈商量今天就去,爸妈一致认同,于是爸爸骑着摩托车送我上车,坐到小姨的那个地方。

到了之后,我大声地喊了一声:“小姨……妹妹!”,他们看见我都非常地高兴,连忙让我坐下,坐下之后,我对小姨说:“小姨,我喝完水就开始动工,咋样?“好啊!”小姨笑着对我说。

喝完水后,我立刻扫地,正好扫完时,小姨对我说:“信心,今天中午有一堆客人要来,你帮忙摆一下吧!”“好啊”我高兴地答应着。马上拿出碗筷摆在桌子上,摆好凳子,过了十多分钟后,小姨又对我说:“好了,你休息一下吧,顺便帮我去看看她的作业,做的怎么样吧!”“好”我应着。

走到楼上后,看见表妹正在写作业,我轻轻地走过去,知道我来了,说:“姐姐,你帮我检查一下吧!”看见她如此专心,我答应了,错了的就告诉她,下次该怎么做,她一字一句不漏地听着,好像怕丢了什么似的。

到了中午,我们该吃饭了,于是,我摆好碗筷、凳子、端好菜,准备吃饭了,果然是小姨,煮得可真好吃哇!让人回味无穷啊!

下午,如上午,还是一样,扫地,收拾碗筷,教表妹写字,没别的,还有空闲时与小姨聊天,聊一聊近一个学期以来我的学习,生活状况。晚上时,我就好休息一下,不会忙太多的事,九点多就开始睡觉!

在小姨家打工了10天,挣到了300元,在这10天中,也终于体会到了打工的滋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先有苦后有甜嘛!也终于知道爸妈挣钱不容易,不是容易得来的,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要学会节约用钱,为家里省开支,花钱不要大手大脚地,要花就要花在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上,这样你才会觉得有价值,过得有意义!

——100班 袁誉欣

家长评议:

从这篇她自创的体验文章中,能反映出孩子有较强的劳动观念,但是当我看到她写有领工资300元时,我的心不由自主的紧了一下,现在这个金钱时代对学生确实有不少父母影响,在校的学生应该是以学为主,我想对孩子说:“你就不能帮小姨做点义务劳动吗?”

读《童年》有感

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熟悉的,而且永远都不能忘怀,那点点滴滴,让人陶醉呀!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在河边钓鱼,在河里游泳,永远都不能忘记!有一本书我认为是每个人都要看的——《童年》。

《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是前苏联的作家,在此书中他的角色是阿廖沙。《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最具特色的。高尔基的全名叫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1936年)是俄国无产阶级作家。他的著作甚丰,写有几百个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马卡尔•楚德拉》、《契尔卡什》、《伊则古尔老婆子》、《鹰之歌》、《海燕之歌》等;二十多个剧本,最重要的是《小市民》、《底层》、《仇敌》、《瓦萨•日烈兹诺娃》……总而总之,他的著作是数不胜数,早在20世纪前,他的名字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了。

在这本书中,外祖父卡希林本来就性情毛戾、吝啬的小老头变得愈加贪婪、古怪、暴躁,他喜怒无常,脾气极坏,有他的两个儿子也是极其自私,粗野的市侩。而我,本人也讨厌这种人,哼,太霸道了,而阿廖沙的外祖母却是一个慈祥、温柔、善良的老人,她对她的阿廖沙极其疼爱,疼爱得不得了!

其实,读完这本书后,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小时候的“聪明”,调皮,玩耍,实在是太让人喜欢了,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 每年的春天,雪慢慢地融化了,大地苏醒了,花儿开了,每到这时,外婆总会对我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一切都有新的开始,你一定要好好地,努力地读书”,“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不能辜负大家对你的希望;好吗?外婆每次都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而我每次都听进去了。

每年夏季,我便会到河边去捉鱼,和小伙伴们打水仗,好玩极了!小河清澈见底,如一面镜子,能把你照得一清二楚,而且还可以在里面洗澡,有的是让人回味无穷!

每年秋季,树叶开始下落,刮起簌簌地风,不禁让人打个寒颤,在秋天里,几乎 不出太阳,“啊——切!”又打喷嚏了,唉,也许是感冒了,得吃点感冒药了,而到这时,却是大丰收啊!硕果累累,好多好多水果哦!

每年冬季,开始下雪了,每到这时,我就会和表哥他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好玩!我们还会照相,全家福嘛!一年也就只有这么一次团圆,谁不喜欢呢?哈哈……

《童年》这本书记叙了作家4岁至10岁这一时期的生活片段,也就是他的少年时代的生活,着重表现了一个来自底层,孩子生活的艰辛和革命意识觉醒过程,也从各方面描写了旧俄人民的真实生活和俄罗斯国民的众生项,既评击了黑暗,也展示了光阴,总而言之

上一篇:秋季运动会开幕贺词下一篇:手拉手共成长主题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