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建设和谐校园关系重点

2024-12-01

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建设和谐校园关系重点(8篇)

1.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建设和谐校园关系重点 篇一

关注校园弱势群体

谁是校园的弱势群体?不是校园的行政后勤人员,而是一般的普通教师。虽然教师的职业岗位或收入比较稳定,那是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的。在校园内实际上普通教师的职业或岗位是最不稳定的,他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并且处处受制于其他的校园群体。

首先,普通教师工作的不稳定。普通教师在校园内实际上是属于工作不稳定的群体,校园内流动量最大的不是行政后勤人员,而是教师群体。教师实行聘任制,一般是一至三年的聘任期,聘期满后要作聘期工作总结,办理续聘手续。教师聘期满后,学校可以根据主观或客观的情况缓聘或不聘,一旦不聘就意味着另谋工作单位。―般由于校园行政或后勤岗位人满为患,教师不可能转行专职去搞行政或后勤工作,此外,许多教师都拉不下被淘汰出老师队伍的面子,而选择离开此单位另谋出路,不像行政人员,这个岗位不行,转到另一个岗位是很自然的事,几乎没有离开校园的情况。最近出台的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方案明确提出:包括学校在内的事业单位要实行全员聘任制。但是目前仅是在一些学校搞试点,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实施。因此,到目前为止,许多学校的行政后勤人员并没有聘任期限。由于没有签订聘任合同,因此要想辞退一个行政人员相当艰难。曾经有的学校由于个别行政人员的表现不佳而辞退,结果几年后,此人通过不断上访,上级人事部门以辞退不符合政策文件精神为由,又使其重新回到单位。

其次,普通教师的收入少。由于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的收入全部由财政统发,教师除了统发的钱,就没有其他的钱了,机动部分一般由各校自己掌握,一年一次按照职务岗位向行政倾斜发放,一般的中级教师的收入都拿不到平均数。大专院校不属于财政统发的范围,但是不少学校的校内分配制度都是由行政机关做出的方案,其收入分配一般都是向行政或后勤人员倾斜,现在不少学校为了节省人力资源,一般都限定教师的编制,教师的平均课时,约16节左右,而与教师职位相当的行政后勤人员的校内收入则拿全体教师收入的平均数。照此推断,一个有副高职称搞行政后勤工作者的收入大约相当于一个副教授一周上16节课的收入;一个副教授一周上10节课的收入和一个行政科室的科员或图书馆的馆员的收入相当;一个讲师一周上10节课的校内收入不如搞行政的中级职称者的收入,甚至不如一个行政或后勤的科员的收入;一个助教一周上10节课的收入与一个水电维修工的收入差不多。普通教师、课时安排较少的教师(并非按照教师意愿安排),特别是一些低职称教师的收入在校园内属于低收入阶层。一些教师想多点收入就要多上课,有的一周20多节课,教学质量可想而知难以保证,长期如此,教师的身体要受严重影响。

再次,普通教师的工作量大。一般学校的课程、课时由课组、系室或教务部门统一安排。一些学校许多教师都是超负荷地一周上20节课以上,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院),有的教师同时上3、4门课,正如一些教师所述几乎成了上课的机器。按照有关规定,教师上每门课都必须要编制教学计划或教案,要精心地备课,要布置或批改多少次作业,并规定辅导学生的次数,要出卷组织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测验,每门课到期末都要有教学总结,每年都有科研任务等。实际上教师要真正上好一堂课,在课前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正所谓“台上几分钟,台下几年功”。而校园行政工作比较稳定,不少岗位工作人员每天人浮于事,一张报纸一杯茶,其工作量无法量化,一点小事要花费几个小时。不少行政科室,平时无所事事,但是为了提高收入,将工作拖至双休日或假期搞加班,领加班工资,如维修工平时没事聊天,专门等到了假期来加班搞各种维修工作。有的行政科室人员休息时间回来发一封信,打印一个材料,简单写一个通知?穴小材料?雪,甚至开关一下多媒体教室的门等半小时或一小时就算半天的加班。行政人员下班后,在业余休息时间,聊天、打扑克麻将等是普遍现象。而许多教师一周平均上15、16节课,一般都同时上2门课以上,要花费大量的业余休息时间备课查找资料,批改作业,完成科研任务等,从来没有什么加班费。

第四,普通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有升学的压力,以升学的比例或分数来衡量一个老师的好坏。不少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如上课迟到,早退,上课接听手机,不按照要求调课、授课或提交有关教学资料,上课纪律较差有学生睡觉现象,考试监考改卷出差错,不能做到为人师表等都有相关的严格的处理(处罚)规定。不少学校规定教师上课要接受教学行政督导组的检查,如不定期检查教案的执行情况,批改作业、听课次数等情况,有时要进行突然袭击式的听课检查,每学期至少一次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分,搞教学问卷调查等。如果上课的节数?穴工作量?雪不够,或者没有完成科研任务等都要受到相应的利益机制的制约等。不少普通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的工作,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等的管理。特别是不少学校对学历未达标的中青年教师要有硕士或博士的学历学位的要求,中青年教师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行政人员上班迟到早退中途离岗或出点差错,一般无人追究,行政人员没有谁来进行工作打分评价,几乎没有定期工作量的检查,一般都没有学历的要求等。因此,校园内压力最大的或经常有可能受处分的大多是教师,很少有行政人员被处分的现象。

最后,普通教师的事难办。不少学校或中层领导经常以各种名义外出参观学习开会,普通教师要想进修学习或外出参观学习开会非常艰难。有的学校普通教师的住房长期得不到解决,学校有钱一次次地搞房屋的外墙和走廊的装修,学校领导有钱到国外去参观考察,有钱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旅游),有钱平均较大幅度地提高包括全体退休人员在内的校内津贴待遇,就是无钱解决普通教师的住房问题。由于学校及部门的领导都是由上面任命,只对上级负责,所以一般召集普通教师开会都是布置工作,有什么问题要注意,哪些方面要改进,应当怎么做等。较少征询普通教师的意见,有时即使说了也无用,如果不注意表达的方式,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被视为态度恶劣,不服从工作安排等,有可能会在你的课程、上课时间安排或教学检查上进行刁难,使你疲于奔命,如果恰巧学生对你的评分较低或有意见,有可能会无限上纲借机清理出教师队伍等。一般能够安排在校园内搞行政后勤工作的,都有一定的背景,普通教师也必须看其眼色行事,到图书馆看书或借书,要看管理人员的脸色,还没有下班要做好离开的准备,不要影响或拖延了关门时间,引来人家不高兴,更不要借后忘记超期不还,否则将招来非议甚至罚款。普通教师到后勤部门领取有关教学办公用品,先要问清人家在不在,现在能不能领,要找什么领导批条才能领,否则,你将跑无数次都领不到所需的办公用品。对有关的行政人事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要毕恭毕敬,否则要转正、晋升工资、报评职称、报销发票等可能会一次次地打回,你要办的一些事可能会拖了又拖,不停地来回跑,有的可办可不办的事就不会给你办,有的可有可无的利益可能会没有,有的早一天可以享受的利益可能要晚些时间才能享受等。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普通教师几乎是处处要求校园中其他的群体办事,而普通教师没有人、财、物等任何的权利,其他的校园群体无需受制于一般的普通教师。总之,一些学校在长期的工作紧张或压力之下,不少的普通教师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状况普遍不佳。因此,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时候,请不要忘记给校园内的一般普通教师一点关爱。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2.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建设和谐校园关系重点 篇二

关键词: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引导

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在应用社会心理学中有重要意义。G. E. 梅奥是在霍桑实验中最早发现非正式群体并研究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工作发生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在现代社会环境发展的宏观条件下, 正式群体中产生非正式群体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正常的。学校应该努力改变与高职学生的关系, 对非正式群体进行合理的干涉和正确的教育, 让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使之与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及教育理念等活动协调一致起来。

一、形成校园文化

高职学生这个非正式群体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影响着高职学校对其的管理态度, 所以, 无论对于高职学校还是高职学生来说, 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高职这个正式群体中产生的职高学生这个非正式群体往往有着很大的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 往往会使这个非正式团体更加团结, 有助于这个团体的思想形成, 即有了群体的目标和观念。所以, 也就存在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发生的矛盾, 即高职学生与高职学校产生矛盾, 但这并不干扰整个高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这时,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每个学校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特点,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 它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当然也涵盖了校园的建设, 校园绿化设计等硬件设施。学校为高职学生量身打造的校园文化、校园规范用以改正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思维方式等。高职学生的课余活动都是以群体活动方式出现的, 包括篮球社、文学社、辩论社校报等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等软件措施则会在无形中对高职学生即这个非正式群体的心理氛围在很大的影响力, 在群体活动中往往会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

所以形成良好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这个非正式群体。高职学校必须认识到,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尤其是价值观是衡量内心的量尺。它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的学习、思想、认知以及信仰、思维、想象以及行为等等, 它支配着人们学习失误, 认知世界, 对自身的影响, 让人们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 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也对人们判断行为的善恶的标准和规范。所以校园文化对非正式群体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的校园的重要基石。

二、法律意识的培养, 道德习惯的约束

社会的正常运行和法律意识是有着根本的关系的, 人们的正常生活是依赖于法制体系的, 所以法律意识的完善, 是极其重要的, 现代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多少, 对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的进程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的。目前, 随着高职学生相关的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多, 一部分是因为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另一部分就是, 这些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提高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观念, 让他们在学校中初步形成知法懂法的理念, 知道何为犯罪, 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法律意识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培养形成的。

苏格拉底认为, 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由于高职学生思想心智是在成长阶段, 所以良好地道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对高职学生最好的道德教育资源。良好的道德教育对每个高职学生都有着无形的约束力, 当他们在无意识的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中, 也起着很强大的约束力, 并且会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五育并举, 德育为首”, 道德教育在高职学生的心里及生理成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不刻不受到法律的制约, 还要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和影响。道德教育主要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既往认知来引导, 标榜示范以及人们的信仰来维持, 道德行为就是人们对自己的约束力。

道德与法制是相辅相成的, 道德行为靠的是自己约束, 道德与法律是密切相关的, 很多的道德规范往往存在与法律条文之中。所以法律意识的培养、道德习惯的约束, 对一个非正式群体是极为重要的。只要有着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这个非正式群体对构建和谐校园是显得极为重要的。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 良好地校园文化以及正确的法律意识培养、道德行为的约束对着高职学生群体有着良好地影响, 无论对于构建和谐校园还是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建设都是极为重要的。也对他们所存在的非正式群体有着很大的凝聚力。凝聚力的形成对于非正式群体来说, 就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文化以及自己的目的。一个非正式群体有了自己的理念无疑是一非常个优秀的非正式团体。而一个优秀的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对构建和谐校园来说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王光石.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完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30-32.

[2]王靖.对如何塑造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15-20-21.

[3]郭晶梅.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隐忧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 2007 (3) 10-13-12.

3.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建设和谐校园关系重点 篇三

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一个单位乃至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提升单位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着力推进文化建设,就要不断加强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阐明校园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一、突出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校工作重点是人才培养,促进就业,服务社会,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应把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才能坚持其正确的方向与导向。才能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彰显其影响和凝聚力量。

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又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它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精神实质及深刻内涵。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才能深刻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就是要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必须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全面实施人文关怀,才能最好地发挥这一主体的能动性,创建一个以“和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另一方面应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学校制度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它的重点是建设之后的运行与参与。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

三、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的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一是良好的学术环境,即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实事求是、勤奋严谨、开拓创新的局面以及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及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形成教书育人、尊师重教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三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风尚,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软环境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职业教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相比较而言,良好的软环境建设更能激发人们蓬勃向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软环境建设中所传达出的教育理念、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最能体现一所学校所独有的文化精神和气韵,是学校精神内核的彰显及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因而能更大限度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陶冶功能、整合功能及凝聚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软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形成有益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益于科学创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校园环境;才能完成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者和社会思想库对于提高社会的文化精神和道德价值所应承担的责任。

四、注重价值观念的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社会普遍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是文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学校作为社会各种思想观念碰撞与交流的舞台,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互相交织,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把握自身文化发展的方向、实现自身的文化和谐也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

校园文化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精华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比如,爱国爱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等。通过这些主流意识的熏陶必将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主流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与保障。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校园文化中出现了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等等新的校园文化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青睐,并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坚持以主流文化为主导,重视和发挥非主流文化的积极作用;以主流文化引领多样化的非主流文化,在弘扬主流文化的前提下提倡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以先进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与方向,继续唱响主旋律;另一方面,也要尊重非主流文化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肯定其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和谐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促進它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对非主流文化的消极作用也要敢于批判和指正,特别是对其中容易引发思想困惑、道德失范,与主流价值截然对立的价值主张要及时引导和纠正,促进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有先进性与落后之别。代表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概括起来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是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其自身文化和谐所必不可少的文化引领和精神支撑。落后的校园文化是各种错误和腐朽社会思潮在校园生活中的反映,它销蚀人的理想和信念,涣散集体的凝聚力,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形成团结、奉献、奋进的和谐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要坚决抵制和摒弃落后腐朽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不能假借构建和谐之名使落后和腐朽文化大行其道,贻害青年。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近年来对青年学生影响较大的几种社会思潮,尤其是它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和误导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就会削弱和阻碍先进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发展,使校园文化失去正确的价值导向,甚至引发思想上的混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所坚持和提倡的东西,所反对和抵制的东西,就是我们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旗帜鲜明坚持和反对的东西。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而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以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管理为前提,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这就需要广大师生员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建立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文化管理的理念,建立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和谐校园。■

4.关注食品安全共筑和谐校园 篇四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与学校的稳定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健康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心,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卫生问题,轻者影响学生身体健康,重者影响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近年来,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为学生安全敲响了警钟。只有共同关注食品安全,才能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关键词:

食品安全中小学和谐校园

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词汇,是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如今,我们已经不能再片面地理解“食品”这个词。它不仅仅局限于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而且更变成了现在衡量良心的一条法则。科学技术的发达,本应当造福人类,是个好事,却摧毁了食品应有的安全保障性,摧毁了人心中的良知,反而唤起了对利益的无止境欲望和不满足。校园,应该是一个充满和谐、笑声的圣地,却也在无形中沾染了这些有形的肮脏的污垢和尘土。

一、校园食品安全的现状

对学校食品安全和学生集中用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学校食堂基本上不是由学校直接经营,而是承包给私人,且经营者多数为教职工家属;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布局不合理。食堂小,操作间没有功能分区或分区不明显,地面脏、潮湿,无专用洗菜池、洗肉池、“一洗二清三消毒”专用池等,无卫生标识或标识不全,冰箱内生熟食品混放,个别食堂甚至没有用于冷藏保鲜的设备;存在无证现象;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意识差,卫生知识缺乏;有的学校食堂没有严格执行大宗食品(粮、油、肉)定点采购和索票索证制度,食物留样未作记录和留样样品过少、食品储存间凌乱堆放杂物等;餐具消毒保洁工作未跟上,食堂“三防”(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不完整,餐具保洁工作较差;学生食堂普遍存在盈利现象;校园周边流动摊点屡禁不绝进货渠道混乱,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学校周边的饭店虽均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但是环境不容乐观,厨房内卫生不合格,清洗消毒不到位,甚至连消毒工具都没有,卫生不达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校外,给学生送外卖的人无孔不入,屡禁不止;放学时间,卖串串香、麻辣条的临时摊点包围了校门。在校内,学生常将零食、饮料带进教室,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添加剂的香味。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学生甚至经常以零食代替一日三餐。从生理和心理来看,中小学生的识别能力较低,抗诱惑能力较差,不能正确辨别三无食品、垃圾食品、农药食品的潜在危险。

二、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原因分析

1、学校周边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高。不少经营户为了获取盈利,购进一些三无产品,以鲜艳的外包装或附带小卡片、小玩具吸引学生购买,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成为校园食品安全的隐患。

2、一些流动摊贩由于经营场所不固定性,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为工商部门执法、监管造成一定的难度。流动摊贩经营设备简陋成本低,执法部门即使没收了经营工具,短时间内他们又会“卷土重来”,长效整治和彻底取缔难度大。

3、学校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食品卫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不能有效地履行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二是有的学校没有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没有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对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不能做到有效监控。三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机制不健全。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没有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无法进行及时、有序、有效的处置。四是未建立完善规范的食品留样制度。

4、学生消费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据“某8090店”店主介绍,该店内出售鸡翅、麻辣豆干、膨化食品等各种小食品,每袋只卖5角钱,极受学生欢迎。在检查中,看到几个学生拿着刚买的麻辣小吃围在一起边吃边聊,当问及“这个是不是很好吃”时,他们笑嘻嘻地说:“可好吃了,辣辣的香香的,我们班的同学都爱吃。”当问到这些是不是卫生时,他们一脸茫然说:“不知道。”由于广大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又贪图便宜和好奇心,往往都是买很便宜的食品,经营者往往投其所好,这也是流动摊点屡禁不止的一个原因。

5、学生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学生缺乏购买安全食品问题的常识。众多的学生由于生活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薄,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出现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学生的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6、政府的治理和处罚的力度不够。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综合整治。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牵涉到卫生、食药、工商、城管、教育及学校等部门单位,单一部门、单一手段的整治很难有明显的成效。甚至很多部门在相互推委责任,不履行本部门的职责,更谈不上各部门联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

7、社会、学校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不够。学校没有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多数学生不具备食品安全自我保护常识。

三、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1、加强消费安全教育,提高守法经营意识。

一方面,要加大法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卫生知识、消费常识等内容,加强对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的宣传,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另一方面,要开辟维权法制课堂,要让工商执法人员走进校园,大力开展消费维权宣传,开辟校园“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指导师生科学饮食、营养消费,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食品安全人人讲,食品安全人人防”的良好氛围。

2、落实食品安全培训,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由基层卫生部门牵头,要求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测试,测试不合格者坚决不予发放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同时对学校师生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组织专业人员走进学校,采取讲课、传单、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尽管面临有前述困难,但笔者认为不论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县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制订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利用好寒暑假这段时间进行食堂的重点改造;使全县学校食堂逐步做到有与其规模相配套的食堂基础设施和面积;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食堂的指导。

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对学校食堂,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划要求进行了全面整改: ①借助创建省级示范食堂的东风,学校对食堂门面、教工餐厅、厨房间都进行了装修,彻底改变了食堂的面貌。

②对粗加工间进行了全封闭隔板,整修了食堂内部设施,对食堂进行了内部整体粉刷。完善了备餐间、更衣室、二次更衣室、消毒柜、保洁柜、饮水处等设施设备。餐厅环境窗明几净,厨房卫生整洁。

③食堂安装了全方位全程监控摄像,确保安全。

④对食堂的电路、电器设施进行了彻底的更新,重新改建了下水道,保证下水道畅通。学校花大力气全部更换学生餐桌椅。

⑤停用了使用了十多年旧锅炉,建造了新泰节能灶,既安全、方便,又节约能源。食堂硬件条件的改善,为我们搞好标准化食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⑥食堂建有“三池”(洗菜池,清洁池,消毒池),三房(主厨房,烧火房,库房),对所有窗户添加了防蝇罩,购买不锈钢餐具,添置垃圾桶,消毒喷壶,让每位炊工穿戴制服口罩上岗。

4、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齐抓共管,加大联合整治力度,形成整治合力。

加强与质监、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不断规范校园周边的食品摊贩的经营,各部门加强联系和协调,开展联合整治和统一治理,对学校及周边的食品商店、餐饮店进行专项整治,对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的经营者,对情节严重的进行立案查处,违法轻微的责令改正,对无证照的责令限期办理,取缔校园周边的流动摊点,净化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共建安全、和谐的校园消费环境。

5、加强宣教,提高认识。

根据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我们将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列入学校健康教育授课内容,利用《食品安全知识读本》,上好食品安全教育课。学校采取召开主题班会、讲座、广播、专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以食品卫生为主题的宣教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餐厅内悬挂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卫生、文明礼仪、节约等教育的标语和警示牌,完善了食堂的硬件设施和餐厅文化。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开展食品卫生宣传,邀请疾病控制、食品卫生监督等部门的宣教人员进校讲座,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食品卫生安全常识,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切实增强学生自我防范能力。

学生们若在校内外发现不卫生的食品,可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若物品发现价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费者权益协会举报。

6、完善“三位一体”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合力。

要建立学校、经营者、相关职能部门“三位一体”监管机制,促进监管职能到位。一是学校负责日常监督。学校主要领导为食品消费安全第一责任人,成立校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食品经营者的日常经营行为负责监督,发现经营者违法经营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及时制止食品消费安全隐患。二是经营者强化自律监管。积极开展“诚信经营户”及优秀“校园放心店”评比活动,引导校园食品经营者树立“文明诚信光荣、欺诈失信可耻”的经营理念,树立经营者自我监管意识和自律意识。三是加强部门协作,用活职能平台,铸造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利器。要加大与教育部门的协助,形成工商、校园共建形式,强化业主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

7、规范管理,特色发展。

①实行管理问责制。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必须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底。所谓责任到人,就是事事有人管,关关有人把,环环有人抓;所谓责任到底,就是每个人各负其责,负责到底,出了问题,追责到底。明确提出了“专人负责,健全制度,经常监督,及时整改,杜绝事故”的二十字的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

②不断探索,强化食堂内部管理,逐渐形成食堂管理的新思路。学校领导认真总结经验,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职代会讨论,现以形成了“校长室→总务处→食堂餐饮部→专人管理”的模式。以“保本、微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宗旨和出发点,对食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真正做到了价廉物美。

③学校实行领导、教师缴费陪餐制。每天都有校级领导和教师代表做到“三同”,即同样缴费、同时就餐、同标准就餐,并作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④学校还成立了膳食委员会。参与督查学校食堂贯彻、落实学校审定的各项制度及上级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收集整理学生、家长、教师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并以书面形式向校长汇报,督促食堂及时做出回复并妥善处理。⑤严格把好“进口关”。由总务处一名副主任牵头,食堂工作人员代表一人,教师代表或食堂管理人员一人共3人(定期轮换)组成购菜小组,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集体确定下周的购菜品种及参考价格并签名。在保证菜的质量前提下,优先选择诚信度高、手续齐全且报价最低的供应商。食品和原料进货严格执行了验收制度建立台帐制度。严格确立验货、司磅专人负责制,并及时做好当日进货记录。为确保师生饮食安全,供货商都必须提供《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同时与学校签订安全承诺书。食堂规范执行《食品留样制度》,食品留样48小时,天天有记载。坚持餐具消毒制度,每日对餐具、刀具等都要进行高温物理消毒。坚持索证制度,凡是购进肉类食品都向供货商索取检疫证。每天公示菜谱及参考菜价。⑥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学校食堂办理了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且先后派出6人参加市县食品药品管理局举办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班,并获得了食品安全管理员证书。食堂员工每年均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的培训和健康检查,所有的从业人员均持有效的健康证上岗。学校强化了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做到每月有一个培训主题,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督查,确保安全0差错。食堂定期组织员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堂内部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始终把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⑦制订科学营养食谱。针对我校学生的身体状况、生长需要等制定合理的膳食营养标准和每天的营养食谱,使学生的膳食营养科学合理。“膳食委员会”不定期对学生饭菜质量和数量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学生的营养充足。⑧要求员工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学校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员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各个加工阶段既要注意观察菜的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更要勤俭节约,牢固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让每个员工象经营自己的小家一样,要求每天的饭菜一定按时供应,并保证绝对安全、卫生。每天指定专人负责餐用具按时、按规定消洗,对食品进行留样,并作有记录,保证餐用具的卫生和食品的安全。从学校做起,杜绝不健康的食品买卖进出校园,守卫好每一个含苞待放的花朵是我们应尽的职责。积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提升正能量,不断探索适合校情的食堂管理模式,全力构建健康、安全、高效、优质的食堂服务体系,为进一步发挥食堂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出新的贡献。让保障食品安全的及时雨挥洒进校园,挥洒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挥洒在每一个食品工作者的良知上吧!参考文献:

1、康祝婷《商》, 2015, 第19期《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2、方鲤荔 《安全与健康月刊》 2015-1《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5.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建设和谐校园关系重点 篇五

在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这一重点工程中,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安排,把安全和谐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首位,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本着把安全看作是生命、是责任、是稳定、是信任,深入开展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使学校成为教师乐业、学生乐学的这一出发点,在开学初就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部署,对各项安全制度、计划、方案、应急预案进行了完善,并层层落实了责任。九月中旬,我校以一把手为首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全乡15所校外住宿点的安全防火和饮食卫生等工作都进行了细致的排查,对存在问题的住宿点立即进行了停止整改,并对原有围墙、厕所、各项教育、教学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真正做到了逐校、逐栋、逐间、逐件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消除隐患。交通安全方面,我校一直实行教师“送路”、“护路”制度,并对接送学生车辆加大了监管力度,对司机、车辆、学生分别进行了登记,并教育学生不乘坐无牌、无证、车况不好、超员超载等违规车辆。并与家长、司机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另外,食品卫生方面也都安排了相应的管理人员。总之,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把校园安全看得重于一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到常抓不懈。

6.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建设和谐校园关系重点 篇六

坡庄小学开展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构建和谐校园活动本网讯:“安全重于泰山,生命只有一次”。只有懂得安全知识,注重安全,积极地加以防范,才会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才能使生活得以正常继续下去,社会更加繁荣和稳定。近日安庄镇坡庄小学开展了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科普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图片展览、学生灭火演练,安全教育视频观看,还发放了《中小学安全常识》读本,学生参与热情较高。通过活动初步使学生树立了三种意识——人人重视生命、人人重视安全的意识,学法守法、安全行为的意识,从我做起、互相关爱的意识,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基础。

(张伟国)

7.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建设和谐校园关系重点 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构建校园安全文化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不足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我们都深知“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何谈教育”,温泉中心学校在教育局领导关怀下,时刻把握“安全、质量、发展”三大主题,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工作要求,把安全工作放在压倒一切工作的首位,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安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一、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制度全覆盖。

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温泉中心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分工,明确了职责,建立校园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成立了安全办公室,协调统筹全镇中小学幼儿园的日常安全管理;通过岗位要求和《责任书》等形式,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对照教育部《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要求,以岗定责,制订了《温泉中心学校安全工作岗位职责》、《班主任安全工作职责》、《科任教师安全工作职责》等学校各类人员安全工作职责,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做什么、谁来做、如何做”。全镇各学校、幼儿园分别确定了校园安全责任人、安全员;每一科室、每一授课教师都明确了安全责任,切实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不管是课内安全、还是课间安全,不论是单体建筑消防安全、还是食品卫生安全,都细化了分工,明确了责任。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实现了安全管理无盲区:时间上从学生到校至离校安全管理无间隙,空间上从室内到室外安全管理无空白;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危险区域专人管,从而实现了安全责任无缝对接。为了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温泉中心学校深刻领会国家、省市县各种政策、安全法规有关精神,结合温泉教育的实际,制订了《温泉中心学校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温泉中心学校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温泉中心学校学生日常安全管理规定二十条》等安全管理制度;为加强风险防范,制订了《突发事件应急疏散程序》、《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应急程序》等各类校园安全预案;为保障安全制度与措施的有效落实,制定了《温泉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考核办法》、《温泉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考核细则》。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中心学校要求,制定了《行政值班人员职责》、《值日教师职责》、《路队护送教师职责》,结合安监、卫生等部门要求,制定了十几种校园卫生管理制度,基本上实现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全覆盖。

为实现时空上做到安全防护全覆盖、家校联系上无缝对接,中心学校组织全镇中小学幼儿园与家长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或《学生安全告知书》,对校外住宿生进行了详细的排查与信息登记,与陪护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对骑自行车上学、包车上下学的学生进行摸底,通过发放一封信或签订承诺书的方式,明确安全责任。

中心学校每月召开校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行政安全工作会议、全镇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会议,定期研究分析安全工作形势,布置阶段性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中心学校本部每周行政例会对本周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对隐患排查结果逐一进行整改(安排),布置下周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置于学校各项工作中首要位置。

二、拓宽隐患排查的广度,加强安全检查考核力度。

温泉中心学校要求辖区各校做到隐患排查“日查、周结、月报”,学校值班人员每天都要对学校设备设施、活动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对理化生实验室、体育设施等重点部位随时检查。开学初,中心学校人员就深入各校(幼儿园)检查指导开学工作,逐校进行巡查,对开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整改落实;开学第一周中心学校又组织专门“开学安全工作检查组”,深入各校督查,确保开学工作的安全有序。

按照市县有关要求及中心学校安全工作计划,结合不同季节安全工作特点,每月初下发安全工作重点,中心学校不定期对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安全巡查、暗访;每月组织一次校园安全检查,查找校园安全隐患,建立安全台账,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跟踪监督;实现了隐患排查无死角,安全检查高密度,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步入了精细化的轨道。

中心学校每月组织人员对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实行安全专项检查考核。检查前,对照安全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确定检查内容;检查时当面量化赋分,指出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总结好的做法或经验;检查后,以《温泉教育》简报形式进行反馈,提出明确整改要求。按照《温泉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考核办法》每学期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表彰;同时,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及教师个人考核,在教师绩效工资中,列支5%专门用于安全工作考核,并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一系列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安全工作的开展,保障了安全措施的落实。

三、灵活多样地进行安全教育,科学规范地进行常规管理。

温泉中心学校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各校每月都召开了安全专题会议;各校都有详细的《安全日志》、《安全周志》的记录;各校都能认真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形式多样,每周安全法制课都做到有课表、有教材、有教师、有作业;全镇各小学、幼儿园积极开展安全知识手抄报、书画展、学唱安全知识儿歌等,坚持每天放学前安全提醒与放学时路队护送。各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多次进行全覆盖式家访,形成了家校共同防护网络。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及中心学校安全工作计划,按照“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广播操、放学站队、专题讲座、团队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专题教育为主渠道,结合安庆市“一月一主题”活动要求,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聘请派出所、司法所人员进行安全法制讲座,邀请交警来校进行交通知识讲座及安全通过红绿灯活动,邀请温泉卫生院医生来校进行疾病防控知识讲座,邀请公安消防大队来校进行消防知识讲座等;全镇各学校(幼儿园)都多次举行了防震、消防安全疏散演习,定期不定期地集中开展管制刀具、棍棒等危险物品收缴活动,确保了校园安全。

各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安全教育的落实,校舍、教学设施、消防、交通、防溺水、防踩踏及食品卫生、疾病防控等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制度及安全预案;安装视频监控、添置灭火器、购置防暴器材,加大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积极改善“三防”设施,初中部聘请校园保安、男女住宿生管理员,有力地保障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人生安全。

全镇各学校(幼儿园)都严格实行考课制度、缺课跟踪制度。各班级、学校都有学生详细的信息登记,实行每节课考课制度,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实行病因追查登记。全面实行教师包保制度,所有教师均有包保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包保教师。

按照中心学校要求,全镇各学校都建立了严格的挂牌值班制度、午间值班制度、危险地段巡查制度、放学路队护送制度。中心学校本部,每天放学,行政人员维护接送学生车辆秩序,确保学生离校安全;经常进行校外住宿生夜间巡查、学生骑车整治、重点部位消防检查;加强食堂管理,严格实行教师监厨、陪餐制度,实行学校监管与班级监督、教师监管与学生监督、采购台账与食品留样有机结合,确保食品安全;各小学根据学校实际,细化了学生中午来校时间,安排教师值守,对校园周边危险地段、水域进行巡查;放学时坚持学校站队、安全教育提醒、教师护送,明确护送人员、护送时间、护送地点;幼儿园(看护点)实行接送卡或家长接送签字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校内外安全。

四、加强规范档案管理,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温泉中心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的制度化、痕迹化管理,注重安全工作资料的积累。不管是专题讲座,还是疏散演练,或者是学校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有活动方案、过程记录、活动总结、图片资料。十分注重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每次安全检查,有检查安排、被检查单位签字盖章的检查表、汇总表、检查总结的《温泉教育》专刊。安全档案分类归档,条理清楚,内容丰富,真实齐全,有力地促进了安全工作的落实及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坚持按时月报制度,严格按照县教育局要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月报,中心学校建立了规范的台账;各种安全排查报告表、安全管理材料表都及时报送,按时完成了教育局交办的各项工作。办公室积极向岳西县教育门户网报送安全工作信息,并利用温泉中心学校网站及时宣传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尽管我们全镇上下不懈努力,安全工作仍任重道远:还有少数学校、幼儿园无法封闭,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全镇各学校均无专职保安,校园安保压力大;校园周边不安全因素给我们带来更多安全压力。我们将切实履行安全职责,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在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大道上不断前行!

8.以人为本 构建劳动关系和谐校园 篇八

一、职业院校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因素

1.心理契约不履行

为了得到相互认可,劳资双方在最初往往都会给对方一些许诺。老师在面试时承诺自己可以干这个、干那个,但到了工作岗位,却发现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不能或无法实现,令学校很失望。此外,一些教职工会对学校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学校通常也会对一些高学历、或经历背景优秀的教师期望值过高,这些期望中的虚幻成分往往也是今后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根源。

2.劳动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劳动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了,可能也会导致劳动关系的不和谐。例如,一个新来的老师,业务不熟,教学水平有限,他愿意接受较低的基本工资和较低的绩效奖金。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教学工作、班级管理水平得心应手,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他便会觉得自己对学校的贡献很大,觉得原来的报酬太低了。此时,如果不调整他的工作条件、报酬、地位,他就会找种种借口离职或消极怠工,甚至做些不利于学校安定团结的事情。

3.劳动关系和劳动报酬的多元复杂

聘任制、合同制、人事代理、人事派遣及事实劳动关系等诸多用人形式,导致了学校劳动关系的复杂和多元。应该说,多元的用工形式是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不同的人员性质必然有不同的劳动报酬。然而,不同的劳动报酬也是引发各种矛盾和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因素。比如在分配各种工作任务时,就会有老师挑肥拣瘦,应付差事,甚至不肯做事。

二、构建劳动关系和谐校园的策略

1.更新观念,将构建劳动关系和谐校园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

职业院校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进程中,必须树立以“广大教职员工为本”的观念,重视他们的价值和利益诉求。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及人事部门领导也要实现观念和角色的转变:由偏重对教职工进行监督、考核、控制等管理,向支持、关心、督导、激励的方式转变;由传统的单项式管理,向学校与教职工双方沟通的“桥梁”、“纽带”角色转变;由人力的工具性使用,向为学校发展目标实现而进行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转变;由自上而下行政型的刚性管理,向双向互补合作型的柔性管理转变。

2.完善机制,加速推进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1)加强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教职员工职业行为。进一步疏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用制度管人,做到有章可循,奖罚分明;制定教职工行为条例,规范教职工职业行为,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各项制度执行能力。

(2)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教职工合法利益。学校与教职工的用工合同要内容全面、合法,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各个环节都依法依规运作,并能严格履行合同内容。

(3)履行组织维护职能,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能。同时全面推行校园事务和财务公开制度,积极征求各教职工代表的意见,完善和细化各项规章制度。

3.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1)找准薪酬定位,协调内外公平性。学校实行岗位聘任制,定人定岗,以岗订薪,并力求在不同的岗位薪酬之间找到平衡。

(2)改善并强化激励机制。对不同岗位的教职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充分发掘教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增加透明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通过评优、评先等活动,选出最美教工,对全体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强调管理者与教职工共同制定目标,重视教师对学校的贡献,教职工参与绩效管理全过程。

(3)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考核体系。根据教职工不同的岗位标准进行差别考核,相对公平的考核制度能够使教职工对自己所处位置和享受的待遇产生的抱怨最小化,能有效消除内部摩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行人性化管理

(1)实行人性化管理,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如关注教职工身体健康,定期组织健康体检;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走访慰问生病教职工和困难老师,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

(2)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学校在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应定期组织召开一线老师座谈会、班主任代表座谈会、外聘教师座谈会等,广泛征询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将学校发展的各项举措告知所有老师。学校要通过一切信息渠道,引导教职工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使之成为对外展示学校形象、对内促进沟通交流的信息品台。畅通的教职工沟通渠道,可以及时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上一篇:特殊的经历下一篇:出国留学的中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