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2024-11-20

苏州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共9篇)

1.苏州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篇一

苏州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采集表

单位经办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企业退休人员:退管输入人员: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填 表 说 明

1.本表一式两份,市退管中心、退休人员居住地所在社区各一份。

2.本表各栏须根据企业退休人员情况如实、准确、完整填写,或在相应□内打√,并经单位经办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本人签字或盖章。

3.原工作单位栏:填本人办理退休时所在单位名称;因原单位关闭、破产等原因退休后分流至其他单位或单位改制后更名的,填分流或改制后的单位名称;自谋职业退休和协保退休人员分别填写“自谋职业”或“协保”,并由托管其档案的就业管理机构盖章。

4.个人编号栏:按市劳动保障部门或社保经办机构核发的《苏州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证》或《职工退休养老证》上的个人编号填写,共8位,不足8位的前面加“0”补足8位。

5.所在社区栏:居住在市区统筹范围内人员在“本地人员”前□内打√,并填写居住地所在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名称;居住地在市区统筹范围以外人员在“居外人员”前□内打√。

6.家庭状况栏:按民政部门规定的“特困”、“低保”标准填写。

7.特殊人员情况栏:其中重病人员包括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尿毒症患者和因患严重疾病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企业退休人员。

8.居住情况中,户口所在地情况和现居住地情况分别按本人户口簿和本人实际居住地情况填写。

9.本填表说明中所称“市区统筹范围”为苏州市区社会保险联网统筹区域,包括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和高新区、虎丘区,不包括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

2.苏州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篇二

1.1 农业保险方面

苏州市的农业保险近年来创新不断, 如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科技类的专业保险公司, 创建了农产品的行业监测体系、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在全省首创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等系列制度;农业保险品种日益多样化, 形成了国、省、市、县四大层次, 14大主要险种进行了推广, 给苏州地区近30万户次农户提供32.3亿元风险保障, 并针对地区农业的特色品种进行开发, 推出了例如“种桃”保险、内塘螃蟹养殖保险等等、适应苏州地区的新型农业险种, 在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领域开展了积极、富有成效的工作, 服务社会、管理社会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1.2 养老医疗健康险方面

苏州市政府联合保险公司率先开展保险的养老服务探索, 首创了居家养老责任保险。该保险险种完全针对我市老年人养老所需进行设计, 将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及服务对象都纳入了保障范围。另外, 针对养老机构责任险, 苏州地区保险机构也进行了改进, 秉承“广覆盖, 低保障”原则, 控制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的保费成本, 优化保费计算方式, 简化投保手续。而对于传统的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将年龄限制由80周岁降至70周岁, 使得受益人群由17万跃升到60.5万, 大大扩展了民生保障的范围, 为更多老年人提供了关爱和保障。保险机构还积极针对街道、社区的养老服务的风险隐患提供创新险种, 如对享用“骆驼担”爱心助老餐的老年人在往返途中的意外伤亡提供“就餐险”, 既解决了社区街道的后顾之忧, 又为老人提供了风险保障, 而保费全部爱心企业捐赠。此外, 以保险公司的商业健康险去补充社会医疗保险的方式———“太仓模式”, 成为了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的重要范本。

1.3 化解社会矛盾, 理清社会责任方面

2013年, 苏州市财产保险公司一共为63000多家企事业单位、162000多户家庭、3330000多辆机动车辆, 提供了总额超过9万亿元的保障。苏州地区保险机构还通过发展多层次责任保险, 加大了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力度。2012年度, 苏州地区的保险企业提供环境污染责任保障达到了六亿元人民币, 提供校园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和旅行社责任保险等责任险种, 覆盖全市大中小院校665所、医疗机构405家、旅游企业71家, 极大保障了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

1.4 促进产业转型,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

在提供保险保障的同时, 苏州地区保险企业还积极参与投融资活动, 直接服务、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截止2013年保险业资金在苏州地区的投资, 5年累积超400亿, 其中2012年新增105.5亿元, 江苏省各城市中排名第二。另外, 各类保险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58.1亿元, 并通过出口信用保险等险种保障了苏州地区的外贸企业的业务增长。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苏州的保险机构给予科技型小微企业2亿多元人民币的直接融资, 承揽科技保险险种保费收入近三千万, 这对苏州地区企业的升级和转型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苏州市政府近期还与中国人寿合创建了苏州市城市投资发展基金, 总值高达100亿元, 这些举措都对苏州地区经济的平稳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2 苏州保险行业社会管理功能特点

2.1 参与项目面广量大, 服务层次多样化

2014年保险收入311.8亿元, 同比增长15.6%, 占全省总保费的18.5%, 连续四年蝉联江苏省内第一。2013年产险业务累计实现承包利润6.3亿元, 占江苏省产险承包利润33.83%, 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保险主体数达72家, 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在地市及设立的保险法人机构———东吴人寿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为苏州保险市场上居民认可度靠前的保险公司, 市场占比分别为30.4%、29.3%、14.5%。苏州地区成为全国主体最多、层级最全、业务量大、发展迅猛的重要地市级保险市场。

2.2 社会管理功能创新不断、效果日益提升

以东吴保险经纪公司为例, 其推广的苏州农险的险种最初只有水稻一个品种, 而现在已经扩展到了包括大闸蟹、碧螺春等本地特色产品共计25个具体保险品种, 保费总额从最早的1700万增加到2014年近1.2亿。其中光是高效设施农业就有4800万左右保费。在2012年, 该公司为小麦种植过程中受灾的农户提供了7000多万人民币的保险赔款, 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责任险方面, 创新地推出一项阳光惠民保险, 专门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组织, 同时覆盖对护理对象和护理人员的双重责任, 这一创新获得了国家老龄委和省民政厅相关领导的高度认可, 惠及200多家养老机构, 95个街道和60多万70周岁以上老人。当期理赔超过1500余人次, 金融达到300万元。

2.3 政府高度重视, 保险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增强

在保险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职能履行过程中, 政府推动功不可没。有多项民生项目纳入到苏州政府的保险采购服务外包项目。例如民生方面, 在民政局老龄办的授权委托和大力支持下, 保险机构对苏州养老机构等为民服务组织进行了充分调研, 并结合民政部门的惠民政策, 提出了涵盖70周岁以上老人、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责任等三项保险的一揽子建议方案, 在2010年短短1年时间里就完成了立项、审核、招投标和实施等一系列流程, 首年保费300余万元。到2015年, 这三项保险已经实施到了第五年, 保险额扩展到900万元。有如, 旅游业一直是苏州重要产业, 关乎苏州的形象。苏州市政府力推的旅行社保险“苏式统保”这个极富特色的统保平台已经五年了。这个平台覆盖了苏州大市范围内189家旅行社以及650个网点, 涵盖旅行社责任、游客意外、雇主责任、导游意外、小型办公场所财产损失、公共责任、雇主携款逃跑等多项风险。这种“五位一体” (旅游局、协会、旅行社、承保公司和经纪人) 共同服务于所有旅客的苏州模式发挥了极大作用, 使得苏州连续多次获评全国游客满意度排名第一。

3 苏州地区保险行业社会管理功能实现过程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1 进一步提升保险的深度和密度, 放大保险的社会服务功能

2012年, 苏州地区的保险深度为1.98%, 比江苏省平均水平低了0.43%, 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 车险中商业三责险投保比例为55.1%, 企业财产险承保率仅为17.7%;2012年苏州人均寿险保单持有量为0.29件, 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期水平为人均1.5件, 与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的水平差距明显。

对此, 政府还是需要鼓励和支持保险市场主体多样化发展。积极开展“保险创新集聚区”发展战略, 重点引进有技术实力的专业保险机构、保险公司职能总部和后援中心入驻苏州, 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具有持续出资能力的民营企业和优质境外资本投资设立或参股保险公司, 以竞争促发展, 拓展保险的深度和广度。

3.2 兼顾好保险行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管理的社会效益

作为企业, 保险公司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需要长期的培养, 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同时, 参与社会管理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 限制了有些保险公司的参与力度。尤其是在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业务方面, 很多保险公司只是在零星的小范围内开展了相关业务。由于参与保险业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品种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政府应提供税收优惠等相应的政策支持, 弥补企业在这块业务上的部分运营成本, 才能有效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

3.3 提升保险行业的服务能力, 不断满足和服务政府、社会需求。

虽然近年保险品种不断增加, 但是面对居民不断变化的保险需求, 依然存在品种少、额度小、范围窄等等问题, 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居民对保险公司服务满意普遍不高, 尤其对于医疗险理赔方面, 部分保险公司理赔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一些保险公司存在惜赔、滥赔现象, 服务质量离顾客满意还有一定距离。保险公司需进一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推进保险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深化与医疗卫生、电子信息、旅游等行业的合作, 建立特色化客户服务平台, 加强保险服务创新力度。

3.4 加大宣传力度, 努力提升政府及全社会的对保险功能的新认识

部分政府机构对保险机构的作用认识不深, 还没有完全转变过去以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观点和习惯, 运用商业保险这一金融工具的意识薄弱。这会造成地方政府承担过多的风险和责任, 一旦发生类似天津大爆炸这样突发事件, 政府承压严重。其实, 及时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巨灾保险体系, 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当前政策的许多领域仍为空白, 社会保障、基层管理、社区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相信商业保险机构可以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实现社会管理功能。

摘要:苏州地区的保险积极参与、创新模式、不断探索, 已经形成了在农业保险、大病保险、民生综合保险等大量成功的案例和积极的社会成效。在新常态下, 总结苏州的实施探索为进一步认识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提升保险行业经济社会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州,保险,社会管理

参考文献

[1]惠人.苏州保险市场发展对策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3年6月.

[2]梁誉.“保险——服务”一体化:社会服务供给模式的新朝向[J].学习与实践, 2015年2月.

[3]钱振伟, 王翔, 张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理论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 2011年2月.

3.苏州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篇三

7月16日,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的老人们像往常一样迎接周末的到来,唯一不同的是,院内出现的许多橙色元素格外引人注目,20多个身着橙色文化衫的年轻人忙碌而有序地布置着场地、摆放着慰问品、准备着水果和糕点,形成一道流动的亮丽风景线。原来,这是宁波银行苏州分行新近成立的义工社团走进社会福利总院开展首次慈善公益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苏州分行“家园文化”和“感恩文化”,由内而外传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企业品牌,以实际行动践行打造“本土主流银行”的愿景,分行以原有自发注册的志愿者群体为基础,正式组建了全行性的义工社团,首批会员己超过百人。义工社团由分行办公室负责管理和运作,目前己制订了社团章程和活动方案,在运作上,义工社团坚持“三联动”方针,即与分行其它八大文体社团有机联动、与分支行爱心基金统筹联动、与外部组织机构尤其是政府平台合作联动,定期组织开展助老扶弱、结对助学、社区服务等爱心公益活动,让员工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接受心灵的洗礼,强化员工珍惜当下的意识,激发员工敬业创业的精神。 为保证本次慈善公益活动的效果,分行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策划。一是慰问送清凉。根据时令特点及老年人需求,运用爱心基金和员工捐款,选购了凉被、花露水、沐浴露等夏令用品以及西瓜等时令水果,作为慰问物资送到老人手上。二是服务送健康。筛选一批具各一定老年护理知识的员工参与本次活动,并邀请苏州市中医院康复理疗科的专家现场教授老年护理知识及“揉”、“攘”等按摩手法,帮助大家掌握和提升护理服务技能。三是文化送欢乐。一方面烘焙社团成员精心设计制作了各式各样带有宁波银行元素的低糖糕点,林萍行长带头亲手为老人切西瓜、分蛋糕,大家分头端送,并与老人贴心交流,使老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为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宁波银行温暖如家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由新区支行员工自编自导了二胡演奏、吉他弹唱、近景魔术等文艺节目,为老人奉献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不知不觉慰问活动己临近尾声。临别时许多老人依依不舍地拉着员工们的手,一再叮嘱要常回来看看。院方对宁波银行的善行义举表示高度评价,认为本次活动既具有“高大上”的“新意”,又饱含“接地气”的“心意”,不但为老人带来了物质上的资助,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最后代表老人再次对宁波银行表示衷心感谢。今后,分行将把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作为慈善公益活动基地,长期定点开展送温暖送爱心活动。

nlc202309091338

4.苏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篇四

摘要:自苏州市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低保制度不断完善,低保标准不断提高,管理机制不断优化。但是也伴随一些问题的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受保人员的工资调查,建立科学的保障标准,建设高效的管理队伍等等

关键词:苏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目 录

前言......................................................................................................................................................................3 第1章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成效.........................................................................................................3 1.1低保制度不断完善.........................................................................................................................................3 1.2低保标准的提高............................................................................................................................................3 1.3 配套低保方式不断完善................................................................................................................................4 1.4 低保运行程序日趋完善................................................................................................................................4 第2章 苏州市最低保障制度实施的问题.........................................................................................................5 1.1保障标准单一且偏低.....................................................................................................................................5 1.2 低保工资核实力度不够................................................................................................................................6 1.3 管理机制不健全...........................................................................................................................................6 1.4 责任线条化,缺乏监督机制........................................................................................................................7 第3章 苏州最低保障制度实施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7 1.1 拓展资金来源...............................................................................................................................................7 1.2 建立科学的调研审批机制............................................................................................................................8 1.3 加强低保工作队伍建设................................................................................................................................9 1.4 加强跟踪监督机制.......................................................................................................................................9 总结....................................................................................................................................................................11

前言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以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任何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不足以维持其最低的生活需求标准时,都有权利得到政府和社会按法定程度和标准提供的现金或实物救助。它是社会救助的一种形式,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对那些生存出现困难的贫困人群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自从1996年,1998年分别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保障标准的不断提高,受保人数日渐增加。社保管理实施队伍不断扩大,监督机制不断强化,社保制度日趋完善。本文就将着重讨论苏州市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发展建议。

第1章 苏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成效 1.1低保制度不断完善

苏州市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有关条款的说明(苏政民[2003]183号),苏州市市区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摘要)(苏府〔2004〕139号),关于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府〔2005〕5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苏府〔2008〕46号)等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低保制度的实施细则,低保申请,审批,发放的流程,以及低保程序监督和管理的程序等等,使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有则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了程序混乱,监督不力,实施不明确等问题,为低保制度在全市的推广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1.2低保标准的提高

2011年7月起,苏州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450元/月、400元/月统一提高到500元/月,城乡五保、低保边缘、重度残疾人、特殊残疾人的救助标准按原政策规定,同步提高;上世纪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的生活补助标准由原来的690元/月提高到750元/月。此次标准的调整,标志着苏州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实施并轨。并轨后,全市6.93万城镇、农村低保对象将享受相同标准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截至此次调整,城镇低保标准调整了11次,由起步时的180元/月,提高到目前的500元/月,增长了177.8%;农村低保标准调整了10次,由起步时的100元/月,提高到目前的500元/月,增长了400%。至今年5月底,全市低保对象6.9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1%,城乡月人均补差分别为261.1元和191元。

1.3 配套低保方式不断完善

在最低保障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对于低于工资标准的城乡居民进行生活基本保障补助之外,针对一些具有特殊困难的特殊人群和由于经济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特殊环境下采取一些补充性的措施。2011年3月,苏州市采取了对于困难群众进行动态价格补贴的措施,当季度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超过3%(含3%)且低于5%时,该季度的物价补贴标准为当地该季度末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5%;当季度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超过5%(含5%)时,物价补贴标准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上浮20%。

此外,苏州市还采取了一些灵活的低保政策,会不定期的增发一个月的低保金,提高局部的低保水平。对于那些无固定收入和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重惨残人员给与特殊的生活补助。

在低保政策的推行中,苏州市并不是盲目追求于低保范围的扩大和认定,并不以低保人数的盲目增长为实施目标。因为低保是城乡居民最低生存生活的保障,却不是解决低保人员经济能力的根本。2007年,苏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引导、鼓励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人员再就业的意见》,鼓励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积极就业,引导和提高失业、无业人员就业脱贫、劳动自救意识,使城市低保救助政策和再就业政策的衔接更加合理,以推进建立就业与城市低保工作联动机制。

1.4 低保运行程序日趋完善

2007年,苏州市政府发布了进一步优化低保制度实施细则。细则强调了低保申请,认定,审批和低保金发放的细则。要求各部分,下到街道办服务机构上到民政局,各级流程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实施程序,科学调查,认真核对审批,仔细验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注意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三条线的衔接工作,完善收入调查,实事求是地确定困难职工家庭的收入水平,加快申报办理进度,使实际生活标准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第2章 苏州市最低保障制度实施的问题 1.1保障标准单一且偏低

苏州市虽然低保标准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各个区域的人口状况分布差别必然不同。苏州市下属的金阊区,沧浪区,虎丘区,吴中区,平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高新区,以及常熟,太仓,昆山,张家港,吴江五个县级市。如下图所示,区位之间的经济状况,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有所不同,受保人员的人数和确定标准自然也应该有区别。然而目前苏州市一个地区只制定和执行一个低保标准,没有考虑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而通常,家庭成员越少,人均支出就越高,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费用较高;家庭成员中有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其家庭支出多,所需基本生活费用也较高,按不同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制定不同的保障标准能更充分体现低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西方国家进行社会救助时常常针对不同家庭制定不同的救助标准。

现有低保资金和低保标准只能勉强维持保障对象的最低生活,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而其在就业、医疗、居住等方面的生活困难需要依靠配套的优惠政策措施来解决。目前,与低保制度配套的优惠政策,如低保对象的再就业政策,医疗政策,子女上学政策,住房政策等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一些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低保对象就业无门,部分低保对象生病无钱医治,少数低保家庭子女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低保户住房条件恶劣等问题,而这些政策特别是再就业政策的出台和完善,是帮助保障对象彻底摆脱贫困的重要保证。1.2 低保工资核实力度不够

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各种收入的总和)是享受公共财政福利政策的关键要素。在低保政策的实际落实中,收入核实标准最难以把握,收入的隐性化大量存在,如转移性收入(继承、接受赠与、赡养费、抚养费)、偶然所得和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收入难以确定;农村居民农副产品收入估价标准不统一、日常用品商店税收与收入不一致;申请人员主观瞒报、少报或者不报;使用一些单位、组织、个人开具的与实际收入不符的证明等。目前苏州市收入核实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符合苏州市现状,但却无法避免申请者虚报、少报、瞒报或者不报个人及家庭隐性收入的情况。在缺乏全国统一的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情况 ,低保核算既无法查询金融机构存款、证券信息等财产信息 ,也无法通过公积金、社会保险缴纳等来核对家庭财产收入。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不光是苏州市,这个全国最低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都会遇到的系统性问题。

1.3 管理机制不健全

虽然苏州市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社保制度实施的管理细则,但是社保运行中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是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由于街道是与城乡居民直接接触的机构,在街道(镇)建立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就十分必要。然而在目前情况下,许多地方都还没有现代化的服务平台,分布面窄,这些直接导致了低保实施的效率和准确性。有些地方建立了服务站,但是没有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尤其是在一些地域较偏远的地区,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去,导致了局部的人力资源匮乏,而工作队伍的素质又直接影响了低保服务的质量。这一点在乡村低保服务站体现尤为明显。乡村服务站工作人员许多没有通过正规分配,没有正规培训,缺乏良好的服务态度,而在运作效率上必然导致资料统计的缺失,政策实施的不到位等问题。这点是包括苏州,杭州等等全国很多城市面临的管理问题。

此外,是上层执法机制的管理问题。民政部门的大量工作由于牵涉面广,在职责定位上与其他部门相互交叉,界限不明确;民政部门执法依据刚性不强,缺乏过硬的执法手段 ,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主要靠口头说明、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执法手段,执法活动缺乏权威性和易识别性,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造成执法弱化;很多执法行为得不到切实保障,需要依赖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最终导致实践中民政执法困难。

和其他部门过多的合作协调,必然会出现衔接不密切,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具体来看一是低保制度只是多种保障制度的一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障隶属于劳动部门管理,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隶属于民政部门管理,分别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范围,加上在对低保家庭收入进行核实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网络管理滞后,使得低保对象的确定、检查和管理都缺少有效的数据,导致应保未保、不应保而保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低保标准的确定和执行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民政部门在工作中往往采取“视同”低保家庭已享受其他保障的做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多部分的合作导致了权力的分化,从而出现了流程繁琐,效率低下,服务过程漫长的管理问题。

综合来看,低保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制于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和部门管理机制的协调合作。如何建设高素质高效率的工作队伍,如何建立高效一体化的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是目前苏州市和全国低保制度实施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1.4 责任线条化,缺乏监督机制

由国家严格控制和管理的城镇贫困人口救助,直接面对每个需要救助的公民。社会救助的社会性和公众性,决定了民政部门在实施社会救助时必须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如果失去约束,在实施贫困救助的过程中,挤占挪用救助基金、贪污腐化等现象就很有可能发生。

目前,社会救助监督约束体系还不健全,救助机制建设严重滞后。对民政部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工作的监督,基本上是以民政部门内部控制为主,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体制,基本不接受外界的监督和约束。只是出现了大的问题时,执法机关才相应介入。另外,多年来,民政部门虽然对城镇贫困人口进行了不间断的救助,但社会救助信息不完全公开,尤其是不定期公布标准和资金等情况,形成了不应有的“盲区”。而且,由于文化程度低、观念落后、信息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的存在,使低保管理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加之落后的工作设备,手工操作为主的工作方式,非常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低保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第3章 苏州最低保障制度实施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

1.1 拓展资金来源,优化低保标准

低保是社会福利的一种,是政府为解决社会贫困人员生活问题,减小社会贫富差距而采取的社会再分配措施。低保标准的确立直接受制于低保资金投入的多少,而低保资金的多少则受制于政府财政分配和其他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少。提高社保标准,关键在于建立稳定的社保资金来源保障机制。现在的苏州市低保保障金来源还很单一,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支出,而日益增长的低保需求必然给政府造成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且积极有效的调动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动员捐款、捐物,发展社会福利社团和慈善团体,发动国内外的社会捐赠,建立救助基金,来作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补充;同时积极动员企业捐钱、捐物,或者与贫困人家组成帮扶对子;可以通过向慈善团体求助以及发动社会捐款来解决医药费问题,使得全社会都来帮助特别困难地区的低保工作,这样就可以缓解低保资金来源不足的压力,拓宽资金来源,为低保工作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此外,还应该根据地区的人员经济状况的不同,做好统筹规划,针对特困人员加强补助,提高标准,对于已经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得到改善,不在低保范围以内的人员,要及时的退保,这样可以有效地优化低保标准和结构,从而解决由于“一刀切”带来的问题。

1.2 建立科学的调研审批机制

确保居民收入核实的合法性、规范性、合理性。核清家庭收入是当前我国低保工作的难题 ,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所以完善申请人家庭收入核实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收入核实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相当艰巨,由于涉及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 ,这项制度仅仅建立在“ 良心”、“责任心”上是不行的,仅靠社区工作人员教育说服也是不行的 ,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低保家庭收入需实施跨部门核查。政府应加快建立传统方法与跨部门信息比对相结合的收入核对机制。对低保家庭收入信息进行跨部门核查,所得的数据将更全面更准确。低保家庭收入跨部门核查机制一旦建立 ,民政部门的相关权利可从政策上得到保证,民政部门可得到建设(住房保障)、公安、税务、工商、人行、证监、银监等多个部门的紧密配合 ,做到真正了解申请者家庭存款、住房、汽车、股票等财产收入。同时,政府要建立健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的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

加快推进家庭收入核实管理机制。我们应该结合杭州市实际,从信任、承诺入手,加快推进家庭收入核实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收入申报承诺制度。申报的收入不仅仅是工作收入,还包括家庭成员股票、证券等交易收入,其家庭成员由继承、赠与、偶然所得等形式获得的财产。二是建立家庭收入标准体系。为了避免收入核实工作的失误和收入核实工作的不公正 ,政府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统一的收入标准体系。三是建立连带责任制。当前许多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为职工谋取利益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单位为了骗取社会低保、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背离诚信原则,为本企业员工出具虚假证明、编造收入证明。为此 ,政府需要尽快建立低保申请连带责任制。

1.3 加强低保工作队伍建设

低保管理问题的存在来源于人力资源匮乏,和管理机制的建立。

要对低保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优化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素质,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尤其是兼顾偏远地区的低保队伍建设,保证低保人员招募工作的合法性,对服务人员的工作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监督,让他们能够准确把握低保政策精神,掌握低保人员的条件、对象,做好低保救助金发放的调查核实工作,做到不该发放的坚决不发,应该发放的就必须按规定发放。要让低保工作人员和低保人员认识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后一道“安全网”,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是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更是关系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此外,还要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工作。教育群众体谅国家困难,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自谋职业、自食其力,通过劳动增加收入,逐步改善生活状况,克服安于现状和等靠的思想。同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争取群众对低保工作的支持、理解和配合。

此外,加强部门协作,优化管理机构,职责分明,要有效的避免业务重复的同时,合理的规避繁杂的工作流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和动态服务平台,确保工作相关部门及时的了解工作进度,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低保工作管理的高效和及时。

1.4 加强跟踪监督机制建设

一、选举评议代表,确保评议主体的广泛性。

针对村低保评议小组成员动态性、随意性大的问题,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对评议代表的产生办法、资格条件以及评议小组人数、职责作明确规定。首先,要求评议代表必须由村(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确保评议主体的广泛性。每年年初,区民政局下发通知,要求各村(社区)党委(支部)会议研究确定低保评议小组人选,提交给村(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评议代表人选通常包括村(社区)两委成员、驻村(社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村(居)民小组长、村(居)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热心社会救助工作的村(居)民代表等。评议小组总人数一般不少于15人,其中村(社区)两委成员人数不超过其他各类人员(即村居民代表)的总和。选举确定评议代表后,村(社区)党组织再从中明确1名两委领导担任评议小组组长,1名两委成员担任副组长兼民政协管员,并将评议代表名单在村(居)务公开栏张贴,上报上级民政部门备案,一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次,明确规定评议小组职责,确保评议代表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评议小组主要负责评议本辖区内低保、低保边缘申请家庭的收入情况、困难程度以及申请“五保”救助、重残救助、临时救助等对象的资格条件,平时积极宣传社会救助政策,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评议小组在村(社区)两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上级民政部门指导。从近年来的实践情况看,选举产生的评议代表大多了解掌握社会救助政策法规,热心于社会救助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能够依照政策正确行使表决权。

二、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评议过程的民主性。

积极借鉴周边地区实行低保听证的成功经验,结合不同类型村(社区)的试点成果,逐步规范了低保评议程序。一是申请人陈述理由。申请人到会说明家庭收入情况、贫困原因,接受评议代表即席提问,陈述完毕后离开会场。申请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到场或无表达能力的,可由申请人委托或评议小组指定其亲属、邻居到会代为表述。二是通报入户调查情况。民政协管员介绍申请人家庭收入的主要项目、核算结果、家庭人口、劳动力状况、家庭住房和财产数质量、家庭成员遵纪守法等基本情况,说明调查核算的时间、基本过程、计算依据、计算方法等情况。三是传阅证明材料。民政协管员将申请人家庭的收入证明、家庭成员病情证明、残疾证明、意外伤害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分户子女家庭情况证明等材料提供给评议代表传阅,有条件时还可利用电脑投影仪播放申请人家庭的贫困状况照片及视频资料。四是及时处理否决的评议结果。投票表决结束后,民政协管员将评议表决未通过的申请人材料退回本人,告知评议结果。申请人不接受评议结果,重新提出申请的,再次组织人员进行入户调查、收入核算、评议表决,连续两次评议未通过的,申请人家庭如果没有发生重大变故,一年内不再受理。

三、采取投票表决,确保评议结果的公正性。

采取投票表决,评议代表可以依据政策充分行使表决权,有效地制约权力干预、人情关系的影响,确保评议结果的公平公正。低保评议通常由评议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召集并主持,投票表决前首先清点到会代表人数,明确表决注意事项,采取举手表决方式推选产生监票人1名、计票人2名,到会评议代表人数必须超过评议小组总人数的五分之四才能进行表决。表决票按规定样式提前统一印制,由监票人按到会人数发放,评议代表一人一票,亲笔填写,填票时不能相互串通、影响。评议代表填写完毕后投入票箱或交到监票人手中,计票人当场唱票、计票,监票人监督计票过程,宣布评议结果,得票三分之二以上的申请人视为评议通过。评议表决结束后,民政协管员及时将表决票整理归档,填写《苏州市相城区低保评议情况登记表》,整理完善评议会议记录,将评议表决结果公示,增强评议的透明度。

四、实施全程监督,确保评议机制的实效性。

缺乏有效的监督,低保评议很容易图形式、走过场,难以取得预期的公正性、实效性。平时实施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监督:一是群众监督。组织评议前,民政协管员一般通过张贴通知、电话联系等形式邀请、鼓励、允许不是评议代表的村(居)民代表旁听评议过程,3名以上群众代表到场才能进行评议,旁听群众可以发表意见,但不参与投票表决,不得干扰评议进程,事后可以向村(社区)主要领导、上级民政部门反映情况。二是上级监督。村(社区)组织评议前,通常邀请镇(街道)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到场指导,时间允许时上级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一般都能按时参加。一次组织3名以上申请对象集中评议时,镇(街道)民政部门则必须安排1名工作人员到场旁听指导。三是电话查询监督。我们设计了专门用于电话查询的《苏州市相城区低保评议情况登记表》,评议代表、旁听群众到会后首先要在登记表上亲笔签名,填写自己的职务或身份、手机号码、宅(办)固定电话号码,评议登记表与其他申请、审批材料一同上报。镇(街道)民政部门审核、区民政局审批时,通常对照登记表上的电话号码随机向3名以上评议代表和旁听群众了解评议的时间、地点和基本过程,3名查询对象反映的情况不一致时,视为未组织评议或评议不规范,不予审核、审批通过。电话查询,可以督促村(社区)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评议,极大地提高低保审核、审批工作效率。

从各村(社区)实施情况看,低保评议一般在受理申请对象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通常情况下一户一评,受理即评,条件允许时也将多个申请对象一同集中评议,以提高工作效率。因集中评议需要延长申请材料上报时间的,一般都要预先征得申请对象同意。

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发现苏州市低保工作近年来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低保标准逐渐提高,保障范围不断加大,工作程序也日趋完善,但是也存在管理机制繁琐,监督机制不及时等问题,并在最后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发展建议。要拓展资金来源,优化低保保准,建立科学的调研机制,加强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监督机制,这样,相信低保工作的进行会更加有效及时,为低保人员提供更好的福利服务。

参考文献

[1]高清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实质救助指标探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5.苏州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篇五

关于2011年寒假在扬州邗江区邗上社区进

行社会实践的总结

所在学院:人文学院

学生姓名:许春璇

学号:102030122

5指导教师:路海洋

职务/职称:教授

实践单位:邗上社区

实践日期:2011年1月17日——2011年1月23日

单位联系人:张德存

联系电话:***

关于2011年寒假在扬州市邗江区邗上社区进行社会实践的总结

一、实践目的1、收集旧书

(1)捐赠给贫困家庭

收集社区里的各类书籍,完全凭着自愿原则,范围包括课程用书教辅用书,各国名著等一系列有意义,健康的书籍,给那些买不起书本的贫困家庭。

(2)捐出多余的书给社区图书馆

挑出对贫困家庭有用的书,余下的养生的之类的书捐给社区图书馆,丰富社区藏书,促进社会和谐。以供社区居民翻阅。

二、实践内容

1、实践安排:

(1)时间:2011年1月17日——2011年1月23日

(2)内容:向各户居民收集旧书

(3)地点:邗上社区

2、具体内容:

(1)联系同学:

确定了活动主题和目的后,我开始联系中学同学,因为我从未搞过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这类的活动经验。我联系了十几个分别在不同大学读书的同学,他们欣然表示协助我,并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他们的话语让正在迷茫中不知所措的我有了很多信心和勇气,而他们告诉我的很多实践活动经验,注意事项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我再走更多弯路。

(2)写策划书:

活动策划书几经修改,前后共写了四份才敲定了比较满意的一份。当我拿着策划书去居委会盖章,遇到种种困难。那时的我真的心急如焚,几乎想放弃了,没想到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它的准备工作却是如此繁琐而累人,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状况都要考虑到。

(3)活动具体情况:

活动期间,除了我之外来自那七所大学的我的十名同学过来协助现场活动,其中四名男生,六名女生;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是上午九点半,但我们从八点半就到达了活动现场——我们邗上社区大转盘。男生负责去居委会搬长桌和椅子,我们女生则在现场张贴海报,进行活动前的宣传。九点半活动正式开始后,忽然有城管人员过来,我们拿出居委会盖了同意印章的策划书给他看,他才没说什么,转身走了。我们在放心之余又学到一些活动经验,那就是活动一定要得到相关部门的书面同意,比如盖章什么的,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当作非法活动处理掉。

那天驻足的群众很多,但很多人竟把我们当成是大学生卖旧书的活动,我们仔细看了一下海报,才发现海报上忘了把最重要的活动信息“捐赠旧书”写上去,真是忙中出错。修改海报肯定是来不及了,结果那天我们十个人站在活动现场口干舌燥的向每一个前来询问的居民一遍遍解释,一直到下午一点半,心里直犯晕。

那天我们收到近200本捐赠的旧书,虽然数量不多,但活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事:年龄最小的捐赠者是一个三岁的小男孩,由他八岁的表姐领过来,当他很郑重的把一本连环画交到我们手中时,他脸上那认真而自豪的表情让我们无比感动;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妈妈,一下子捐了三十几本书,我们恳请她留下姓名时,她只是摆摆手微笑着走了„„很多很多事情,现在一想起来我的心里还是暖暖的。

三、实践结果

1收集到了书籍

(1)收集各类书籍

通过努力,我们通过一周的时间,收集到了近500本书籍。范围广阔,意义匪浅。

2、捐赠图书

(1)给贫困家庭

我们捐赠将近300本书给贫困家庭,他们对此很是感动,表示一定让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的人,绝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场面煞是感人。“穷人子女早当家”我们也坚信,有了这些书,一定会丰富他们的只是,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业有很大的帮助。

(2)给社区图书馆

我们将剩余的图书,将近200本给了社区图书馆。这些书有的还不算旧,还很新,只是看过。藏书者很珍惜的书本。但他们很是大方,并且对这种活动表示大力支持。还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这样一来丰富了社区的图书馆藏书,使社区居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问题及建议

(1)问题:不难看出这次活动并不是全民参与。很多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现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电子高科技技术迅速发展,阅读还有没有用?其实阅读是很有意义的,电子读物或其他媒体是完全代替不了纸质阅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2)建议:多张贴海报,散发传单。制定阅读日,多开展些和阅读有关的活动。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有奖知识竞答等。使居民真正爱上读书,而不是成天沉溺在麻将馆或做其他无意义的事。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1.体会

(1)、对实践的理解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毕竟身在学校,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所以要让自己面对更多的各种各样的人,增加自己的阅历,因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历。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暑假前拿到社会实践表格时,我就萌发了策划一场爱心捐书活动的想法,那时我信心十足,觉得这只是一场小小的捐书活动,程序再简单不过了,写策划书时我想到在我生活的邗上社区中,家庭生活在贫困中,这些家庭的孩子正忍受着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双重匮乏,把书捐给他们,从身边小小的爱心活动做起,同样可以带给人们温暖。

(2)活动启示

这次活动算是比较圆满而成功的完成了。活动前期繁重的准备工作让我认识到无论做什么,说是一回事,真正实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没有什么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全心付出;在活动的过程中总是会碰到困难,会出现错误,我们都要坦然而正确勇敢的面对,切不可半途而废;个人能力有限,所以应该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必要时积极而诚恳的向他人寻求帮助。这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增强了我的自信心,给我原本空白的实践经验经历填上了重要的一笔,而且捐赠所得的旧书送给了需要它的贫困学生,更让我的心灵得到教育和洗礼,让作为大学生的我开始一步承担起对这个社会应尽的责任,在社会实践中证明和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以后都要成为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一个月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真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也知道了: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黑暗,哪里哪里的人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的。不是让社会来适应

自己,只有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才行!

6.苏州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篇六

1.活动主题:国相庆,院相亲,心连心

2.活动目的:1.喜迎新年到来,庆祝元旦佳节

2.与老人和孩子们共庆元旦

3.给老人和孩子们带去温暖

4.提高同学们的感恩意识

3.活动时间:

4.活动地点:苏州市社会福利院(金阊区)

5.参与人员: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人员,管理系团总支成员,6.管理方式:项目式管理和阶梯式管理

7.活动流程:

11:30

14:40

14:50

152010年12月17日管理系文艺部成员舞台组和后勤组出发,前往苏州社会福利院,进行活动前的舞台布置,音响设配的调试 其余组出发,前往州社会福利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14:30舞台组与后勤组准备,节目准备 接待组迎请老人与孩子们入场就座,秩序组维持好现场秩序 接待组迎请嘉宾入场 :00活动正式开始11:00

16:30活动结束,接待组安排老人

17:30

8.经费预算:

9.注意事项:

b.33

c.406

2.3.与孩子们退场。除舞台组,后勤组外,所有人员陪老人聊天,陪孩子们玩耍。舞台组,后勤组进行场地的清理 告别老人和孩子们,返回学校 路线:a.406路至来凤桥(13站),转10路内环至观景新村(4站),步行至苏州市社会福利院(780米)路或312路至御花园(5站),转游3至玻纤路,步行至苏州市社会福利院(9分钟)路至来凤桥(13站),转游3至玻纤路,步行至苏州市社会福利院(9分钟)演员备注:演员姓名 联系方式 节目名称 所在班级 节目流程以表格方式注明:节目名称 200 1.演出人员

演出时间

节目时长

节目类型

4.各组成员,负责人,联系方式及职责以表格

形式作出,每人备份,便于联系:人员姓名

联系方式负责内容工作地点

5.注意事项:a.组内任务由组长,副组长分配,落实到人

b.各项目组若为开展工作或已

完成,请自觉加入其它项目组

任务,以加快进程

c.活动结束后,及时安排清场工

作,若无时间,则第二天快速

清理,但必须看管好物品

d.下午12:00至2:30为老人午

休时间,全体成员注意不要打

扰老人休息

e.摄影组注意:不要拍摄福利院

内老人和孩子们

节目单:歌曲《倔强》

情景剧《新版梁祝》

长笛,二胡合奏

话剧

诗朗诵

小品

魔术

话剧

大合唱《感恩的心》

7.苏州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篇七

2006年,苏州市将少年儿童住院大病医疗保险(即现在的“学生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少年儿童家庭每人每年缴纳100元(可在父母双方工作单位报销),财政再给每人每年补贴100元[2]。不仅在门诊可获得每年300元的补助,且在患重症大病或住院时,年度内住院和大病医疗费用的给付封顶线为20万元[2],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儿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相关人员访谈,对苏州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1 资料来源

本报告资料来源于问卷调查、卫生机构访谈和医保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

综合考虑苏州各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情况后,在吴中区红庄村、工业园区的厦亭家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平江区的景德路、观前街等地对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居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88个家庭;在苏州市儿童医院对住院患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48个家庭。问卷结果由SPSS 13.0软件录入并统计分析。

笔者通过对苏州市儿童医院医疗保险办主任、信息科工作人员、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东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作人员的访谈,了解学生医保的参保和医疗服务等情况;通过对学生医保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学生医保建立的背景、参保、筹资、宣传、管理及制度完善等方面的情况,最后将这些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苏州市学生医疗保险实施概况

少儿住院大病医疗保险(即现在的“学生医疗保险”)自实施以来,每年有15万余名少年儿童参保,累计有13 474人次因发生住院或门诊大病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医保新闻之一[3]。2008年4月1日起,大学生也被纳入该保险,其名称因此被改为学生医疗保险,作为居民医疗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2009年1月1日起,考虑到住院率较低而看门诊者较多的情况,学生医保增加了门诊及门诊补助待遇,拓宽了门诊特定项目,提高了住院报销比例。门诊补助是指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在600元以内享受学生医疗保险基金50%的医疗补助[2]。

截至2009年3月底,苏州市区学生医保参保人数20.37万人,同比增加30%;一季度学生医保基金支付83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31万元,同比增长3倍;人均基金结付从13元增至41元,同比提高212%[4];学生医保共有10.8万余人次,发生门诊费用1617万元,基金结付564万元[4]。

2.2 受访家庭背景资料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家庭人口统计上看,明显峰值出现在“三口人”,占56.6%。65.1%的少儿家庭,其父母均有工作单位。在医院调查中,72.3%的家庭报告由学生医疗保险报销医疗费用,其中超过一半者(58.8%)认为该保险对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提供了很大或比较大的帮助。

2.3 参保状况

受访居民中,83.0%的人表示知道该保险,但9.0%的人表示不清楚。所有受访家庭中,有86.8%的少儿参加了学生医疗保险;未参加该保险的家庭中,33.3%的家长不知道该保险,25.9%的家庭回应不愿意参加。

2.4 熟悉度

选取了“外省市就读的本地户籍子女也可参保”、“保费免缴政策”、“险种按户籍分类”以及“该保险的每人每个计算年度报销封顶数额”等四个与参保者利益相关的问题对受访者进行询问,以了解受访者对学生医疗保险的熟悉度。为便于直观反映,对这四个问题采用了量表计分方法,每题为1分,进行加工处理。结果表明,得满分的家长占26.3%,但30%以上的家长只得了1分和0分。

2.5 态度

笔者就原则性必须参保和未受益少儿家长(占总数的68.7%)对每年缴费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可见大部分人对参保的心态与认识十分良好,真心愿意参加;低保费也让一部分人觉得无所谓。但也有少数人对原则上必须参保较为在意。总体来说,民众对学生医保较认可,但认识上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2.6 意见及反馈

问卷调查中,49.1%的家长选择“保费较低”作为他们选择学生医疗保险的主要理由;而被问及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时,47.2%的家长反映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不够大。

3 建议

3.1 注重细则宣传

建议在其日常宣传的工作中,通过电视、网络、宣传车等多种途径,采取灯箱、标语、招贴画、宣传单等多种形式,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尤其在医院及其附近,可通过典型事例现身说法,耐心细致地把学生医保的有关政策进行宣传。对不同的宣传对象也应采取相应的宣传策略。针对外来人口的宣传,应更强调用语的通俗和深入浅出。医院则需承担起新生儿家长的普及宣传。另外,宣传时有必要把报销比例、封顶线等与群众切身相关的信息表述清楚,使其更深地认识到参与学生医保的意义和好处,树立起深厚的健康保健和互助共济的意识。

3.2 加强信息沟通,主动寻求反馈

传统的信息公布方式是将常规数据放置于网上,由民众自取,但有效性有限。问卷调查时发现,有的人对劳保部门提供的一些数据表示异议,这也代表了部分人的想法。建议尝试选取普通民众与政府部门一起开座谈会,面对面地将一些情况告知群众,使其明白政府在制定和操作政策时的考虑和难处;会间政府部门听取百姓的想法心声,便于更好地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医疗保险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可大家往往忽略了它未雨绸缪的特性,只在生病时才想去了解。如能将这一普遍存在现象的根源解决好,并形成良好的关注自身健康、关心健康保障的氛围,将对政策推行带来强大助力。

3.3 提高大学生参保率

2008年9月1日起,苏州市大学生医疗保险正式实施,各类高校、高职、技校等15万大学生全部被纳入其中,白血病等大病最高可按20万元的90%比例结付[5]。但从知情者访谈中得知,这样一个利好,2009年参保的大学生只有约2.8万人,驻苏各大高校对学生医保的推行并不很积极。这可能与高校普遍采取学校代办、学生自愿投保的方式购买商业保险有关。建议加强与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的沟通联系,阐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与非营利性,本着为大学生的健康着想这一目标,克服各种困难共同为大学生谋福祉。鉴于大学生已成年,可单独对他们进行宣讲,使其以个人名义自愿参保,尤其是外地来苏者。

3.4 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支持

学生医保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其顺利推行与维持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相关部门、机构、组织需提供尽可能的协助才能提高大学生参保率。至于符合条件的患病少儿,如家境贫寒等,无论是学校、所居住社区,还是就诊医院,都应及时与劳保部门联系,使其建立追踪数据库,对这些少儿或家庭了然于心,第一时间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而给予各种帮助。

3.5 筹资多元化与城乡统筹

由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家境的患病少儿家长对医保的期望和承担医疗费用的能力差异较大。建议拓宽社会医疗救助资金的来源,增加政府医疗救助资金的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款,不仅在社会上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财政负担,还可大大增加社会医疗救助资金,继而扩大对患病少儿及家庭的救助范围及额度。

感谢顾天慧、唐檬、张泉、祁方家和马志涛对本文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敬宇,王玲玲.关于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的探讨.财会研究,2007 (4):22-24,28.

[2]苏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苏州市医疗保险政策文件汇编(2008年版),2008-2.

[3]苏州市少年儿童住院大病医疗保险政策执行情况回顾.http:// www.jswomen.org.cn/11da/web/ShowPicNews.jsp? alias= 19&belong=%CB%D5%D6%DD%CA%D0&news_id=371, 2008-11-11.

[4]学生医保新政受惠面明显扩大.http://www.szldbz.gov.cn/xinxi_ content.asp? id =456,2009-06-02.

8.苏州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篇八

一、济南路灯资产管理难题及对策

济南市路灯管理处隶属于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属县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干部职工126人,下设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生产技术科、材料设备科、安全监察科、客户服务中心、工程部8个职能科室。其中生产技术科下设路灯监控调度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下设9个维修工区(含长清大学城维护工区),工程部下设三个分公司。

主要职责为:负责城市道路照明和桥梁景观照明设施的管理和养护维修;负责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新建和改进工作,参与制定本市城市道路照明建设、维修养护考核标准,并监督执行;参与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新(改、扩)建工程、方案论证、设计审核、项目招投标、行业监管、竣工验收和移交接收等管理工作;负责查处路灯杆上违章宣传、标志牌、拉线和用电工作。截止2012年10月底,济南市共有9.2万盏功能性照明和11万盏高架立交桥路灯,基本实现了二环路以内照明全覆盖和绕城高速以内主干道亮灯目标。

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在路灯资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路灯资产维护改善资金不足;由于路灯覆盖面广,偷盗现象不可避免;电费补贴因发放对象不同给监管部门带来难度。

针对上问题,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分别采取了以下策略:一是与市政府签订改良能源管理合同,政府允许路灯管理处从路灯节能减排中结余下来的电费用于路灯设施的维护改善,对节能减排结余电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每年接受市审计局审计监督。为保证此项政策的顺利实施,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对全市路灯进行了单灯三遥控制系统改造,引入智能化信息管理,在特定时间段实行“隔灯亮”措施,部分路灯灭了后,照度依然能够满足行人和车辆通行的要求,起到了有效节约电能的效果。二是根据单灯三遥控制系统建立编码管理体系,并与公安联网,使路灯设施在被盗时能根据编码及时发现,提高了破案率。三是对电费资产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公共设施、景观照明和居民楼等进行政府全额电费补贴,办公楼、商务楼政府给予40%-60%的电费补贴,酒店、商场、公园等场所不给补贴。

二、苏州城市照明资产管理难题及对策

苏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分两个区块管理,即老城区和工业园区。苏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市区道路照明和公共景观照明设施的管理、养护维修;完成市区道路、新村住宅小区公共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完成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景观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路灯和公共景观灯光的养护维修,经费由市财政每年安排,照明工程建设经费由建设方出资。另外,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可对外承揽照明工程设计施工及照明设施的养护维修。为参与市场竞争,管理处全额投资成立了苏州市城市照明工程公司(国有企业)。至2012年10月底,老城区(包含小区)路灯共8万多盏,工业园区(不包含住宅小区)路灯共11万多盏。

目前苏州市城市照明资产管理主要遇到的难题是:照明设施资产维护经费不足;照明设施偷盗时有发生。根据这两大问题,苏州主要有以下经验:一是得到市政府批准给予的每个亮化项目工程造价7%的维护资金,用以弥补照明资产维护经费的不足,并对具体管理的业主单位进行类别划分,主要分为四类,即:有钱有人的,不需要补贴;有钱没有人的,介绍专业队伍进行维护;有人没钱的,主要按7%的维护资金给以适当补贴;没人没钱的,由区灯光办托管,主要按7%的维护资金给以适当补贴。同时制定政策,允许将市区项目考核扣分扣下的经费用于补偿后两者的维护经费不足,以保障城市总体亮灯效果。二是为了杜绝偷盗现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市照明管理处与当地派出所签约,提供办案便利,查处销赃窝点,切断偷盗的销赃渠道。

三、两地经验对杭州的启示

杭州市的亮化工程主要分为城市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杭州市的亮灯工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亮化工程已从单纯追求“亮度”转向追求艺术性、美观性、文化性、科学性,城市照明资产管理已从单纯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截止2012年10月底,杭州市市管路灯共有14万余盏,景观灯52.8万余盏。

尽管杭州城市照明资产管理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一是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主要靠人工记台帐的形式掌握照明设施资产的运行情况,无法第一时间知道照明资产的使用状态和使用效果,不利于资产维护、更新、评价的循环管理。二是虽然采用了人防、机防和物防结合的方式,照明设施被盗率降低效果不明显。三是城市照明设施产权不清晰。比如建在住宅上的楼顶灯光,私自拆除或是毁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路灯更新频率过快,导致资产损失增加。杭州目前在部分路段上实行一路一灯,不仅不利于城市照明风格基调的统一,而且增加了路灯的养护成本,增加了城市的财政负担。五是照明设施废旧物资管理缺乏系统性,照明设施废旧物资的拍卖单纯依靠流程是否合法,没有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制度保证体系,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济南、苏州两地城市照明资产管理的经验,结合杭州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不足:

(一)以科技化促进资产管理,以信息化提高资产效率

将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单灯控制系统结合走来,建设一个完备的、新型的城市照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用来对杭州市路灯和景观灯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这样,照明设施信息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数据,还有一幅幅空间图形和图像,给人以直观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便于工作人员现场查找、定位。同时,对照明资产进行模块化、精细化管理,及时了解哪些照明设施运行正常,哪些即将出现问题,哪些已经出现问题,并根据模块中设施的品种、规格、型号和厂家情况,分析照明设施的质量、效果及更适用的范围,从而为今后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一套完整的动态材料信息。

(二)多方面多渠道强化防盗监管力度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防为主。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要让市民们认识到:城市照明公用设施不只是政府的,而是属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市民,是市民们的共有财产,损坏它们就是破坏自身利益。从而形成人民照明为人民,人民照明人民管,人人爱护城市照明设施的良好氛围。

二要设立举报重奖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重罚。对及时举报盗窃及损坏城市照明设施的市民给予奖励,以提高市民的积极性,增强爱护城市照明设施的责任心。同时完善相应的城市照明设施管理的法规、条例,加大对盗窃行为的处罚度。

三是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协作,“齐抓共管”,规范废品收购行业。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废品收购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盗窃,对废品收购站收购城市照明设施类物资追究其刑事连带责任,切断盗窃公共设施的买卖链,斩断“盗销一条龙”,严厉打击非法收购公用设施的窝点,定期检查整顿废品收购站,严管重罚。

四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统,并将此信息系统与公安的防盗报警系统连接起来,提高报警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效率性。

(三)明确城市照明产权

谁出资建设,产权就是谁的,谁就是主要管理者。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随意处置城市照明公共资产。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管理制度和条例,严惩违法处置城市照明公共资产的单位和个人,情节严重的应送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对城市照明的电费补贴也应遵循产权原理,以产权来落实责任,分层梯度分配电费补贴,对公共设施和住宅楼顶的亮灯电费给以全额财政补贴,对办公楼、商务楼给予40%到60%不等的电费补贴,对商场、酒店和有门票收入的公园降低现有的电费补贴额,给以30%的电费补贴。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单位在保证亮灯率和效果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并给一定的物资和精神奖励。

在弥补维护经费不足方面,在遵循产权原理的前提下,赋予一定的灵活性,扩宽维护经费来源的渠道。首先,可以在不违反市容管理规定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单位报批设立广告照明,借助市场力量来弥补照明设施维护成本的不足;其次,改良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将合同能源管理与照明维护结合起来投标,标段时间延长到合理的时间段,不仅能避免单纯的节约能源可能产生的唯经济性而忽视社会性的现象产生,也能避免施工单位的短期性经营目标造成的亮化效果无法固化;再次,政府应允许路灯管理处从路灯节能减排中结余下来的电费用于路灯设施的维护改善,对节能减排结余电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每年接受市审计局审计监督;最后,市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允许将市区维护项目考核评分扣下的经费用于补偿部分特殊项目维护经费不足,以保障城市总体亮灯效果。

(四)完善路灯更新报批制度

形成专家论证、市民意见、市监管中心调查研究、可行性综合分析、设计方案严格审查及预算精细审核为一体的路灯更新报批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路灯更新的关口,防止出现随意建设,以建设替代维护的浪费现象发生。

(五)强化对城市照明废旧资产参拍单位资格和拍卖评估价的事先监督和控制

对需要进行拍卖的城市照明废旧资产,首先应该由政府监管部门在全国照明专业网站上发布信息,邀请具有生产城市照明设施资质的专业企业来投标,对参拍单位进行资质限定,防止出现无资质竞标的低价出售的现象。在拍卖评估价的估算上,应该由政府产权单位邀请业内专业机构对城市照明废旧资产进行评估,谁为产权单位谁组织评估,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以保证评估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9.苏州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篇九

1.2.3.4.5.调查时间:2012年1月30日至2012年2月6日 调查地点:江苏省苏州市黄埭 调查内容:苏州市的就业情况 调查目的: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调查人:朱晨

苏州就业情况总体趋于良好,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压力。

一,总体情况良好从苏州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获悉,随着苏州经济的恢复发展,2011年上半年,该市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左右,大批失业者找到了工作。2011年1至7月份“苏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本地应届毕业生为47464人,目前在苏州就业的已有27416人。招聘岗位方面显示截至7月底人才市场提供的岗位数量达16.4万个。从近两个月市区人才市场的公益招聘数据看,进场人数与岗位数比约为1∶4.5。

就业方向上来说还是民营企业居多,数据显示57%被民营企业吸纳;34%进入外资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的加起来不足一成。

2011年苏州市区去秋后首场招聘会上,近90家单位端出了2000多个岗位,但是进场应聘学生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场设摊的绝大部分为民企,不少还是以“订单加工”为主导,这让毕业生感到“不够可靠”

上述数据显示苏州就业岗位并不缺少,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主要是由于,民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但由于受融资难、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毕业生普遍对民企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有所顾虑,一向“僧多粥少”的事业单位和国企岗位还是成为部分毕业生的择业首选,这也造成了目前比较浓厚的观望气氛。“当下,岗位与个人匹配度不高的结构性矛盾才是根源,毕业生要调整心态,先就业再择业,勇于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锻炼才干。” 二,地方性政府政策

苏州市劳动保障部门发出了 《关于贯彻落实省厅做好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就业工作的通知》,将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通知》要求,各市、区的《企业退工备案情况表》、《失业人员及失业保险变化情况表》实行半月报制度,每月6日、16日报送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职工总数5%,1年内裁员超过职工总数10%的,要事先向当地政府报告;对于企业集中裁员100人以上,或100人以上企业关闭破产、企业主逃逸等重大情况,按照即时发生即时上报的原则,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局。

同时,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也需于每周五和月末最后一日前将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表》报送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

用这样的及时上报来更好的稳定苏州的就业情况。

还成立了就业工作应急领导小组成立

专项工作还需专人来办。为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就业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局农民工办、就业与失业保险处、培训处、劳动关系与监察处、就管中心、培训中心、监察支队等单位负责人都是小组成员。

小组下设企业运营情况监测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监测组、就业援助工作组、农民工返乡监测组、就业培训工作组、数据统计、发布管理组等。各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还将建立就业工作应急机构,制定应急方案,通过加强培训、扶持就业等途径来稳定岗位、减少失业率。

在就业岗位过于缺少时苏州会推进促就业计划。

2009年苏州市从十个方面加大推进就业力度:确保全市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大于80000个,本市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不低于往年;确保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地毕业生就业;实施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计划,下半年计划继续选聘500名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实施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的计划,推进创业基地体系建设,逐步增加专项小额贷款担保资金,对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申请发放额度上限提高至5万元,规模较大的可提高至10万元;确保全市毕业生就业志愿援助基地增加到100个;实施毕业生就业市场优化计划,加快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和网上市场建设;实施毕业生就业公益行动计划,全面取消毕业生就业入场费、档案管理费、人事代理费等;实施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确保新增毕业生就业实训基地50个等。

各级财政都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支持力度,要从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苏州籍毕业生创业。同时,要组织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三,考研避就业高峰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苏州市共有3481人的庞大考研大军参加了“过招”,而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报考人数就占了近6成。谈及加入“考研族”的动因,记者发现,抱有避开就业高峰,冀希考研为将来就业上“保险”

心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占了大多数。苏州市今年共有3481人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净增824人,增幅达33.57%。

四.专家评论

大学生就业难或许被一些媒体炒作夸大化了,一个有真才实学,务实做事的大学生,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还是急需的,也是乐于培养的,但是也不可否认大学生就业难是这两年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盲目听信媒体炒作而自卑裹足不前是软弱的表现,忽视事实而无自我提升计划是没有主见的表现,两者都是应该被抛弃的自我认知。

上一篇: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教学下一篇:思想品德 - 《新学校、新同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