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今天11月

2024-12-21

党史上的今天11月(精选4篇)

1.党史上的今天11月 篇一

18xx年10月22日 匈牙利伟大音乐家李斯特诞辰(图)19xx年10月22日 法国画家塞尚逝世19xx年10月22日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图)19xx年10月22日 长沙革命成功(图)1935年10月22日 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先生逝世1936年10月22日 蒋介石赴西安训示张学良、杨虎城(图)1947年10月22日 晋察冀野战军出击清风店(图)1959年10月22日 火箭探月使月球出现新的1962年10月22日 肯尼迪宣布封锁古巴七项措施1962年10月22日 古巴导弹危机(图)1975年10月22日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逝世(图)1978年10月22日 邓小平前往日本访问(图)1980年10月22日 我国制成首批船用卫星导航接收机1981年10月22日 坎昆会议召开1983年10月22日 苏货运飞船“进步—18”与轨道站对接1985年10月22日 许世友逝世1985年10月22日 德国人民排成108公里长队反核竞赛(图)1986年10月22日 叶剑英元帅逝世(图)1986年10月22日 政治家、军事家叶剑英逝世(图)1991年10月22日 关于建立欧洲经济区的协议达成1991年10月22日 法国披露一起严重的输血感染案1991年10月22日 河姆渡博物馆开工兴建(图)1992年10月22日 澳一枚火箭在发射时爆炸1993年10月22日 布隆迪被黜总统被害1994年10月22日 轰动京城的反贪展览开幕(图)1995年10月22日 联合国庆祝成立50周年(图)10月22日 美国首次宣布北约东扩时间表10月22日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xx年10月22日 二〇〇二年全球工商领导人论坛开幕

2.历史上的今天(4月20日) 篇二

1994年4月20日,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此事被中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2004年4月20日,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股东大会,对收购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有线电视网络资产和宝鸡广电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15%股权等事项进行了审议。

2004年4月20日,大连首家数字电视教育频道在大连市区县范围内试播,“五一”期间正式播出。大连数字教育频道播出的节目分为自制和外购两种。

2005年4月20日,南京广电网络公司对有线数字电视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一是将中央、江苏省、南京市的电视节目和部分省市卫视节目共60套纳入公共数字电视节目范畴,用户只要购买数字机顶盒,即可永久免费收看公共数字电视节目;二是适当降低数字电视收费门槛,采取多种措施推广普及数字机顶盒,包括借鉴其他城市整体转换的做法,采用预付服务费的形式,有条件的向全市用户赠送数字机顶盒,即用户每月预付12元,即可获赠一台数字机顶盒。

2006年4月20日,四川广播电视中心作为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十大文化标志性工程之一正式开工建设。四川广播电视中心占地近100亩,工程建设规模达13万多平方米,中心主楼共31层,高达135米,是目前成都在建项目中最高的项目。工程建设工期2年,建成后可以满足自制播出7套广播节目、10套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网络接收和传输中央及各省市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全省各地广播电视节目的需要。整个建筑由主楼和裙楼组成,广电中心将建设1500平方米演播室1套、400平方米演播室2套、250平方米演播室3套、159平方米演播室6套(含1套虚拟演播室)、400平方米多声道文艺录音室1套、120平方米大录音室2套。裙楼屋顶设置可放置20台卫星转播天线的位置。广电中心拟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进入整体运行。

3.回眸党史 感恩今天 演讲稿 篇三

历史只是一个过往,是过去传到未来的回声,是未来对过去的反映,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选择太多太多,远到尧舜禹,近到当今社会人才的选拔,每一份都是历史选择的诠释,成王败寇,历史的选择扑朔迷离。腐败的满清贵族选择陷人民于水火之中,使人们的生活颠沛流离不得温饱.于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在百年黑暗历史中衍生出这样一个党派:她,点燃残破中华民族的希望,她,指点迷茫中华民族的前途,她,就是我们共产党——我们永远的母亲。党,是在旧社会新生的一道光芒,她的伟大给予人们希望,她的英明带领我们向前行!

历史为她营造了一个不可缺少而又千难万险的背景,乱事救国,难中之最。她,在一次次失败之后总结经验,为人民咬紧牙关,她,在一次次灭顶之灾后重鸣锣鼓,为人民蹒跚站起。历史给了她机遇,只因,她选择,她坚持。八年抗战,力量微薄,她努力,她等待。她始终怀着必胜的信念,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二十八年此起彼伏,二十八年风起云涌,二十八年艰苦备战,二十八年自强不息。这条路,她走的比谁都难,而最终她却带着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在这繁花似锦的六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九十一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在此欢聚一堂,让我们一起为敬爱的党,敬爱的母亲,送上最诚挚的祝福与问候!

中国共产党九十一年的光辉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史诗长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一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九十一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九十一年;是不断接受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信赖的九十一年。九十一年来,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在血与火中诞生的党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广阔胸怀,引领各族人民,团结各界人士,在血雨腥风中,终于创下了光辉的篇章!

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定。在抗美援朝中,中国打败了试图称霸世界的美国,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强大。巩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6年,随着四个现代化的提出,中国在党的领导下逐渐奔向小康社会,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用惊人的事实做到了在他国看来不可能实现的奇迹。沧海桑田,神州巨变,看如今,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经济迅猛发展,党终于迎来了祖国繁荣昌盛的局面,我们胜利举办了奥运会,又圆满结束了世博会,我们的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我们的国际地位也日渐提高。中国人用自给自足证明中国的能干,用勤劳证明中国的繁荣,用智慧证明中国灿烂的文化,用科技证明中国的发展。91岁的党用其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从建党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碰到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最终,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站起来了!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

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历史的脚步悄然迈进了21世纪,回忆的思绪慢慢退去。91年的党史是我们每一名中国人不可忘记的历史。在这面沉重的党旗下,我们需要静静地思索,思索21世纪优秀党员所给予我们的…….徐銤,我国快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与快堆结缘到主持制定我国快堆发展规划,他为我国快堆事业发展奋斗了46年。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被问到为什么能坚持为快堆事业奋斗46年,为什么用院里发给自己的一笔奖金,却用来设立了“徐銤奖”时,他的回答是“我看得比较重的是为国家作贡献,因为国家投资给你,尽管不是给我好多工资,但就像国家把这个条件给你,那是我们得天独厚,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机会,能够在很好的研究单位给国家作贡献。然后你对国家,也应该厚道对待,什么是厚道,就是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把知识拿出来,把事情做好,学术研究好,工程建设好。”徐老的这段回答让我沉思许久,他所看重的是为国家作贡献,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把发展快堆事业作为个人价值的追求。由此我想到的是,徐銤前辈是一位懂得感恩的智者。感谢国家给予的机会,感谢单位赋予的条件,感谢同事们的帮助,感谢家人的支持。一句句的感谢,一句句的感恩汇成了我内心的感动。我们何尝不应如此?08年入厂之后,“辽源大唐”安全高效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大唐集团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前辈们给予了我们长者的关心和照顾,同事们的和谐相处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这一切都应去感恩。我们应将个人事业的发展融入到大唐的发展

中,秉承大唐精神,用徐銤的精神鼓励自己,努力为大唐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

怀着感恩的心,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古稀之年这样说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怀着感恩的心,诗人艾青在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

作为一名大学生,从来都把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身的业务知识当作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作为党积极分子的我,从来都把为党的建设添砖加瓦当作无上的荣耀。这是一种实现理想的热烈情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能的充分迸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量,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劈荆斩棘,破浪前进。

新世纪的有志青年们,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入我们新一代人的手中,我们应把这交付于我们手中的祖国带向更繁荣更昌盛的时代,让我们用生命,来创造历史的另一个辉煌!让那只栖息在你心中的雄鹰,展翅高飞,掠过市井的硝烟,突破你曾有过的脆弱与迷茫,向着理想的高地攀升,向着蔚蓝的云霄冲击,向着我们主宰的明天无限翱翔!

4.历史上的今天(9月20日) 篇四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同时将3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于1969年8月由上海航天局开始研制,该火箭的两级液体火箭,推进剂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其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人造卫星。风暴一号火箭于1972年8月首次进行遥测试验火箭发射,取得了成功;在1973年9月18日和1974年7月12日的两次发射科学实验卫星时遭到失败;1975年7月该卫星成功将中国第一颗质量超过1吨的卫星送上太空;1981年9月该火箭将3颗卫星同时送上太空,这是中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3颗卫星。风暴一号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共进行了11次飞行,取得了7次成功,共发射了6颗低轨道卫星和成功地进行了两次低弹道发射实验。该火箭于1982年停用。

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把一组三颗“实践二号”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轨道,完成了中国第一次“一箭三星”发射。这样中国便成了继美国、苏联和法国之后,在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这种被人称为“一箭多星”的发射新技术的国家。

1992年9月20日,“奋进”号执行STS-47任务,延长一天时间用来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1994年9月20日,“发现”号执行STS-64任务,由于原定9月19日着陆时间肯尼迪航天中心天气状况不好,延长一天时间着陆。

上一篇:整容社会调查报告下一篇:信息资料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