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热点一

2024-08-18

高三政治复习热点一(9篇)

1.高三政治复习热点一 篇一

高三政治时事热点

1、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后两岸关系生变——2016年5月20日,代表民进党的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推行的系列政策导致两岸关系再趋紧张。

3、上合组织元首峰会举行——2016年6月23-2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遵循上海合作组织根本宗旨和原则,牢牢把握发展大方向,动态调整各领域合作方略,确保本组织生机活力。

4、加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科技竞争力

(1)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

(2)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颁奖。

(3)2017年1月17日,我国获得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4)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2月16日在乌镇召开。

(5)超级工程、量子卫星墨子号、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射电望远镜等等。

5、英国公投脱欧成功——2016年6月23日,英国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89%,英国“留欧”成功。

6、习近平发表“七一”讲话——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执政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7、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

(1)7月12日,设在荷兰海牙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如期”公布所谓的“仲裁结果”。2016年7月13日,所谓的南海仲裁结果出炉的第2天,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重申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的初衷没有变。

(2)蔡英文当选后对92共识的态度;香港立法会选举等问题。

8、关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8月19日至21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9、里约奥运会举行——2016年8月5日至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决赛中3:1力克塞尔维亚队,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10、践行核心价值观 共育精神家园

(1)2016年8月22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发展。(2)12月12日举行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

11、G20峰会在杭成功举行——2016年9月3-4日,G20峰会在杭州成功举行,会议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峰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和28份具体成果文件。

12、网络强国——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13、首个社会作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长三角地区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这是全国首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创建区。

14、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印发,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5、人民币正式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美东时间2016年9月30日宣布,人民币10月1日正式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16、联合国秘书长竞选产生——2016年10月13日,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被任命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这是联合国70年历史上首次以公开竞争方式遴选产生的秘书长。

17、“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将供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生活30天。“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州号系列飞船的第十一次任务,也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第六次任务。

18、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事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精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9、韩国总统陷“闺蜜门”政治危机——2016年10月24日,韩媒爆料,在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闺蜜”崔顺实德电脑中发现200份文件,其中44份是朴槿惠演讲稿,文件打开时间是总统演讲前,这是违反韩国国家机密法的。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最终被韩国国会弹劾,这一事件依然在持续发酵。

20、“三权分置意见”发布——2016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我国农村土地再次引来重大改革。

21、人大对香港基本法释法——2016年11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表决,全票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简称释法)。规定: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就职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未进行合法有效宣誓或者拒绝宣誓,不得就任相应公职,不得行使相应职权和享受相应待遇。

22、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2016年11月9日,美国大选结果揭晓,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击败对手,当选为美国第45任总统。

23、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本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4、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24节气的申遗、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综艺节目的走红等等。

25、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12月,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6、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正式成立——由宝钢和武钢联合重组而成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2016年12月1日在上海正式成立。

27、京晋浙启动监察体制改革——2016年12月,京、晋、浙三地正式启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分别选出了三省市监察委员会主任。

28、中国入世15周年——20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周年的日子。得益于加入世贸组织红利,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同时,“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也让中国为世界经贸发展贡献了力量。

29、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强调,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更好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

30、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法治建设——《民法典》编纂走上快车道。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草案)》。随后,第六十一号主席令签署,公布《环境保护税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意味着环保治污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31、环保税——2017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并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环保税,由此成为我国的第十八个税种。

32、深化供给侧改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3、“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2017年1月3日,教育部消息,已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要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强调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

(整理:张江英 卓慧儿 郑玉群 张国平陈迎春)

2.高三政治复习热点一 篇二

关键词:高三政治教学,复习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有效性的“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师要注重效率, 同样也要注重效果, 只有这两方面都兼顾了, 才是有效教学的模式。高三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将影响到学生最后的政治高考成绩。可见,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是做好政治高考备考工作的关键。我结合教学实践, 意识到要提高高三政治复习效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安排, 合理规划

(一) 科学安排课程复习顺序。

高中政治复习包括四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根据四个模块的特点, 课程复习顺序可以这样考虑:经济生活和哲学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 也是学生高中复习的难点, 在时间分配上应有所倾斜;文化生活的许多内容可以借助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如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经济决定文化等, 可以借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讲解。文化创新的内容是辩证否定法观点的集中体现, 所以可以把文化放在哲学之后进行复习, 为文化复习提供理论依据。政治生活与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两个模块的许多知识相通且高考有必修和选修相互渗透的特点。可以把这两个模块放在一起复习, 有利于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二) 科学制订复习计划。

高三近一年的复习时间较长, 因此, 制订合理复习计划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考虑把握几个时间节点:每年三月份的市质检, 四月份的省质检。在时间安排上, 应该尽量在三月份完成一轮复习, 或者即使完成不了, 也不应该落下太多。首先, 如果学生在复习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参加考试, 就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使学生失去一次重要的综合检测机会。其次, 复习进度落下太多, 考试结果不理想, 对学生和老师的信心是一种打击, 影响士气和复习节奏。

二、依纲据本, 提高复习效率

(一) 加深理解领悟《考纲》和《考试说明》。

教师应该主动理解领悟《考纲》和《考试说明》, 包括考点的增减、例题变化和题型特点的研究。如:2012年《考试说明》增加的人权观点、美国的利益集团等知识点在当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2013年哲学时代精神的考点调整, 在选择题第35题中有所涉及;主观题第42题第 (2) 问“运用经济生活, 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 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这是经济生活和哲学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 和《考试说明》中替换的江苏高考例题考查思想上是一致的。

(二)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考试说明》。

首先, 对于《考试说明》, 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考试说明》列举的考点, 忽视对《考试说明》例题的关注及例题所隐含的高考能力要求的了解, 这是对《考试说明》的片面认识和利用。

其次,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虽然学生关注考点, 但只是停留在对考点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化记忆, 忽视对考点的深刻领悟。例如:对党的科学执政方式的掌握, 许多学生只停留在反复记忆, 没有深入从“规律”的内涵加深理解。

最后, 考点复习重分析轻综合。综合性考查是当前高考的一个方向, 需要学生有意识地构建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如:2013年高考政治第 (1) 问以政府为主体, 实现对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的综合性考查。事实上在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 应该把第四单元的外交政策融合进来。又如, 经济生活中涉及企业知识的, 主要是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和第四单元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知识的构建主体。所以, 我们要引导学生以系统和要素关系理论为指导, 分析、理解“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他们把零散的、似乎没有联系的“点”连成线, 再把线结成网。

(三) 回归教材, 以本为本。

任何高考试题的设置都来自于对教材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在高三复习中如果以提纲、考试代替教材的分析和整合, 就是本末倒置。同时, 以训练代替教材复习所形成的知识点往往是支离破碎的, 缺乏知识理解的系统性。不符合当前高考知识单点突破和综合考查的要求。

此外, 2013版的政治教材, 根据十八大精神要求, 对各个模块作了相应的调整。我们有必要认真研读, 把握其变化, 领会其变化背后的思想精神, 为基础年段的教学和高三的复习提供依据和指导。

三、科学选题, 科学用题

题不在多而在于达到服务复习的目的, 在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对题目的选择有必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 试题的选择覆盖面要广, 可参考《考试说明》的考点对题目进行精心选择。考点有冷门考点和高频考点, 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作出判断。然而, 高三复习只要是高考考点要求的内容, 就有必要进行讲解和必要的检测。首先, 时间的安排、讲解的层次、训练的频度是有差别的。其次, 对于学科的综合性检测试题的选择, 可以借鉴和福建课改相近省市的质检试题和高考试题及省内九地市的质检优秀试题。这些试题水平较高, 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能够比较全面地检测反映学生的现有水平。最后, 临考前可以建议学生重做福建近年的高考真题, 有利于降低学生对高考试题的敬畏之心, 平和心态, 增强信心。

四、研究高考试题, 把握高考动向

高考是一场考试, 然而从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感受领会一个学科发展的方向, 进而开展教学。因此, 高三老师和基础年段的老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关注高考试题, 研究高考动向。

(一)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 研究高考试题, 可以跟踪高考的高频考点, 排查遗漏考点, 并进行针对性复习。通过研究试题, 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各种常见的高考题型。如:2013年高考政治选择题:第32题的经济图表题;推导性的第33题;第36题哲学漫画题型;描述性语言做选项的第30题;经济生活和哲学思想相结合考查的2013年创新题型———主观题第42题第二问。归纳总结题型, 并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训练, 是考前提高分数的重要方式。

(二) 从学科思想来看, 从2013年高考试题上我们看到的是返璞归真。如:就经济生活而言, 有人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动物:要有经济头脑, 通过对比分析实现利益最大化”;“数据、曲线、图表分析是每个学习经济学的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2013年政治选择题第31题商人利用经济知识获取更多的利润;第32题以图表曲线的方式, 考查投资理财比较风险收益;2012年选择题第29题对比国债、储蓄、汇率问题实现收益最大化。这些试题贴近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 真实反映了经济生活学科思想的要求。又如:生活与哲学模块, 2013年主观题第42题第二问考查哲学思想方法;2011年主观题第四问:“在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 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的。”这两道试题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体现课改精神, 是对哲学这一思维学科的本色展现。为此,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科思想, 培养学科素养, 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要求。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真。

五、借助协作平台, 寻找差距, 提高复习针对性

目前市质检、省质检都实现了地区统一改卷, 这让我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对考试进行比较分析, 寻找差距, 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对待考试结果的各种数据时, 一方面要关注总分和平均分, 另一方面很有必要对试卷的每一小题进行质量分析。我们可以在和友校的对比中找出做得不理想的题目, 进而研究该试题的知识考点及该试题的题型特点等。如在2013届的省质检中我们发现在一道对知识体系构建要求较高的题目上, 本校学生总体做得不理想。又如在2012届市质检中尽管文化生活部分做得相对较好, 然而哲学部分有一定差距。随后, 备课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复习, 使教学复习有了明显改观。查缺补漏,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是提高教学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韩文斌.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新课程, 2008.11.

3.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策略 篇三

【关键词】基础知识;答题方法;解题规律;考试技巧

在高三备考的政治复习中,很多学生埋头苦干,勤奋努力,记忆了大量的知识点,同时也做了许多的练习题,但考试成绩总得不到提高。由此造成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苦闷压抑。仔细分析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发现:他们在复习过程中,片面追求知识点的记忆而不重视归纳知识点的纵横联系;片面追求解题的数量而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只重视解题的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注意了解题的过程又忽视了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因此,要真正搞好政治复习,提高备考的有效性,必须在“归纳总结”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

一、归纳基础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大块知识,加上考试大纲增加的考点总共是142个左右。如此多的考点要想非常熟练地掌握、理解,并能够灵活的加以运用,除加强记忆外,必须对各考点进行归纳,构建知识网络,这样能使知识系统化,不仅条理清楚,而且易于掌握。可采用列提纲的方式加深印象,或者采用抓典型特征,找共同点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纳,如果能够结合图表把内容简化,效果或许会更好。如经济常识中有关意义(作用)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总共是 34个,它们分别是:1、价值规律的作用;2、纸币的作用;3、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作用;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5、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意义;6、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7、市场经济的作用;8、宏观调控的作用;9、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0、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11、企业兼并的意义;12、大企业、企业集团之间“强强联合”的意义;13、实行企业破产制度的意义;14、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的作用;15、开展正当竞争的意义;15、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作用;16、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17、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的作用;18、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19、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20、财政的作用;21、税收的作用;22、征收消费税的作用;23、银行的作用;24、公民存款储蓄的作用;25、购买商业保险的作用;26、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27、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28、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义;29、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31、世界银行的作用;32、征收关税的作用;33、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3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对外贸易原则的意义。

二、归纳答题方法

针对大多数政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及灵活性,复习时要养成解题后归纳解题方法的习惯。通过归纳总结,可以防止思维定势,可以开拓答题思路,领悟解题技巧,从而培养“从优从快”的解题理念,使思维更具有创造性。归纳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后,能够极大提高解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做选择题最常见的排除法至少就有六种:1、审准题干的中心意思,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2、根据题干的规定性要求,排除表述错误或不科学的选项;3、排除与题干规定性无关的题肢;4、排除正误相混的选项;5、排除观点绝对化的选项;6、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选项。

在解答图表式主观题时应掌握“四读、三到、二全、一联”的基本方法。“四读”,即一读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二读项目,明确图表所涉及的指标,做到心中有数。三读数据,做到横比、纵比、分类比、表与表比。四读附注,明确关于图表解释性和补充性的信息。注意隐含条件了解图表题的某些年份的特殊意义。“三到”,即在答题时要完成从数字到术语的转换、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用理论指导实践。“二全”,即全面审(对图表的各个组成部分而言)和全用上(对图表当中所涉及的数据而言)原则,特别注意“同一年份不同项目看差距;同一项目不同年份看变化(大小、发展变化趋势)”。“一联”即将题目中所有信息联系教材的基础知识作答。

三、归纳解题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每一种类型的题目都有其解答的规律性。在第一、二轮复习结束后,特别是在试卷的清理过程中,要注意把相同类型的试题放在一起,归纳出解答方法中共性的东西,找寻其中的规律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学生充分地发挥抽象思维,要把这些试题归类,对照答案,反复比较,层层剖析,最根本的是深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它为什么要这样答,而不那样答?2、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他究竟想考查我们什么知识,什么能力?3、题目所涉及的“点、线、面”即知识点、逻辑线索、整体思路到底是什么?由此长时间地、有意识地剖析、思索、总结,就会悟出其中的规律。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做好点拨和启迪。归纳出解题规律,就可以有效地增强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避免解题的盲目性。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求新、求异、逆向、横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和衍生能力的过程。

四、归纳考试技巧

学生在考试时难免会出现种种失误,这些失误既有知识点与能力上的缺陷,又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答题方法、卷面书写、心理调控、时间安排等方面。因此,学生应认真归纳和总结考试中出现的失误,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不良习惯,尽可能减少失误,增加考试中的得分率。

一般来说,决定一个人考试成绩的因素,竞技状态占30%,知识水平占70%,其中,影响竞技状态的因素主要包括考试心理和考试技巧。在文科综合考试中,我们要注意总结看题技巧,审题技巧,思维技巧,答题技巧(包括答题的顺序、答题的规范和时间安排),涂卡技巧,复查技巧等。

4.高三政治复习热点一 篇四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听的是侗族大歌,住的是天然氧吧”,享受如此优越待遇的,是湖南新晃黄牛!而新晃黄牛肉也因其独特的品质,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晃黄牛肉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这使上述土特产()

A.扩大了品牌效应

C.提高了商品价值B.增加了市场供给D.提升了产品质量

2.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下列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的举措是()

A.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B.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C.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流通中货币量→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D.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下图是2009年至2013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图。据此回答3~5题。

3.如果人民币贬值,在经济领域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形()

①单位纸币的购买力下降 ②人民币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 ③商品价格下跌 ④通货膨胀

A.①②③

C.①③④

4.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意味着()

A.外汇汇率上升

B.外汇汇率下跌

C.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将大幅度上升

D.我国直接利用外资将大幅度增加

5.保持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总体稳定,有利于()

①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人民生活安定 ③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世界金融的稳B.①②④D.②③④

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C.①②④B.②③④D.①③④

6.“丰则贵取,饥则贱与”。在中国古代,丰年谷贱,政府拿一笔钱出来,平价收购粮食,储存于官方粮库,等到灾年谷贵时,再平价卖给百姓,做到“物价常平,公私两利。”这种“常平法”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①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③政府恰当的干预有利于经济稳定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A.①②

C.①③B.②③D.③④

7.“冬眠山药”是山东省单县农民为避开高峰上市,将本该秋末收获的山药封上30厘米厚的垄,使山药在土下“冬眠”,开春后再将山药挖出上市,价格比秋末翻了一番。“冬眠山药”表明()

①商品价格影响市场的供求 ②山药冬眠前后的价值是完全一样的 ③市场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④农业生产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A.①②③

C.①②④B.①③④D.②③④

8.国人历来推崇“薄利多销”,适合“薄利多销”的商品应是()

A.需求弹性大的商品

C.价廉物美的商品B.需求弹性小的商品D.价高利大的商品

9.下图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2013年上半年中的价格走势,根据该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商品很可能处于卖方市场 ②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一定有所减少 ③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生产

A.①②

C.②③B.①④D.②④

10.据调查,新款手机上市两个月后,降价幅度平均达到20%,但许多消费者在手机新上市时就立即购买,没有等两个月的耐心。这主要是因为()

A.人们可支配收入提高,不在乎降价的那点钱

B.追求标新立异,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新款手机的功能太多,使消费者迫不及待

D.消费者对预期收入信心十足

1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吃穿等基本生活支出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居民消费继续向文化教育、旅游、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住房等方面转移。材料内容表明()

①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层次递进发展的②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的消费将被发展资料的消费所取代 ④当今社会多数人已具备享受性消费的条件

A.①

C.①②③B.①②D.①②③④

12.“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钱学森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们认为,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是()

①取之有道 ②用之有益 ③多多益善 ④用之有度

A.①②③

C.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分)2013年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61个百分点。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5.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3.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1.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2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5.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7.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4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3.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8个百分点。高温季节储运保鲜成本的增加,使得物价随着气温的上升而上升。导致近期猪肉价格上扬的主要原因是生猪出栏量减少,持续高温天气生猪流通调运不畅。一项全国调查显示,90.9%的人对粮油价格上涨有切身感受,78%的人认为粮油价格上涨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1)请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农产品价格走高的原因。(10分)

(2)此次农产品涨价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什么?(10分)

B.①②④D.②③④

14.(20分)(2014·西安一模)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油价上涨到5元/升,约有2%~4%的潜在消费者会放弃购车,而油价涨到6元/升,则有5%~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调查显示,近5成的车主表示将会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在被调查的潜在消费者中,44.1%的人表示将会推迟购车计划,32.9%的人表示将会选择小排量汽车,13%的人表示将会放弃购车计划,仅有10%的人表示没有任何影响。汽油的涨价让人们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燃油—柴油开始密切关注,柴油需求量不断上升。

(1)结合材料分析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8分)

(2)你认为汽车企业应如何应对高油价,使企业走出困境?(12分)

答案

1.选A 新晃黄牛肉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就扩大了其品牌效应,但B、C、D三项内容与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舍去。

2.选A B项中“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不对,因为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降低存贷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流通中货币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C、D也不选。

3.选B ③不符合题意,如果人民币贬值,商品价格上涨而不是下跌,故排除③。①②④符合题意。

4.选B 人民币价值,意味着外汇汇率下跌,有利于进口,但不利于出口;我国直接利用外资将会减少。A、C、D皆不符合题意。

5.选B 保持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总体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但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6.选C “丰则贵取,饥则贱与”体现供求对价格的影响,①符合题意;“常平法”的做法有利于经济稳定和百姓生活,是价格对生活的影响,②材料不体现,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运用经济手段,④不符合题意。

7.选B 本题主要考查价格和供求的关系。避开高峰上市,使山药在土下“冬眠”,说明了商品价格影响供求。开春后再将山药挖出上市,价格比秋末翻了一番,说明供求关系影响价格,①③④观点正确;山药“冬眠”后由于增加了人的劳动,价值量增加,②说法错误。故选B。

8.选A “薄利多销”是指通过降价来影响商品的需求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大。

9.选B ②中的“一定”过于绝对;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所以③不符合题意。

10.选B “许多消费者在手机新上市时就立即购买,没有等„„”这主要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A、C、D不符合题意。

11.选B 生存资料消费被取代的说法是错误的,③排除;④的说法也不符合社会生活现实情况;只有①②符合题意。

12.选B 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是对金钱的获得与使用持有正确的观点。评判的标准应该是能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不爱钱”体现了金钱不是人生的目的,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13.(1)①价值决定价格。高温季节储运保鲜等成本的增加是价格上涨的决定性因素。②供求影响价格。高温天气导致农产品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价格上涨。(每点5分)

(2)①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②农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比较小,价格的持续上涨,会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众的食品消费支出,加重他们的生活负担,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点5分)

14.(1)①价格影响需求,价格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减少;价格低,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增加。油价的升高使人们对汽油的需求量减少。②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品,汽油价格升高,需求减少,导致汽车需求减少;汽油与柴油是替代品,汽油价格升高,需求减少,导致人们对柴油的需求增多。(每点4分)

5.高三政治复习热点一 篇五

历史

配餐作业(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7·太原统测)有学者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面平等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中国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理念。材料说明()A.中国民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

B.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C.协商民主理念适合中国国情

D.协商民主理念独具中国特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材料讲的是当前民主的理念,没有体现与时俱进;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引入民主协商不是政府积极推进协商民主;C项与“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面平等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中国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理念”符合;D项错误,“独具中国特色”与题中材料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项。

答案 C 2.(2017·合肥模拟)“‘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述的发展趋势即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1954年宪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法颁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极大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正常,所以选D。

答案 D 3.(2017·武汉联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指()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边疆治理政策,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即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即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

答案 A 4.(2017·大同模拟)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民族自治地区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D.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成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只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A、B、D三项错误。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答案 C 5.(2017·荆门高三模拟)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这体现出()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

B.个人崇拜是十年**的主题

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没有体现阶级斗争的影响,故A项错误;“文革”时期主要内容是开展各领域的阶级斗争,个人崇拜是“文革”运动出现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表述的是结婚证有国家领导人和指示等内容,体现出人民日常生活受“文革”运动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结婚证的内容是当时政治局势决定的,不是意识形态或社会价值取向影响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7·郑州高三统测)2016年10月10日,国台办表示:是否接受“九二共识”,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所谓“善意”的试金石。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可以平等协商、良性互动,两岸同胞就能赢得两岸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材料中“核心意涵”指的是()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

D.平等协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A项正确;和平统一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构想,故C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项错误;平等协商是两岸交流的基本原则,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7·榆林模拟)有学者说:“‘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此“模式”()A.最早反映了和平统一思想

B.开创了“多体”共存的先河 C.反映了“实事求是”精神

D.是首先针对香港问题而提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方针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出“一国两制”方针的“实事求是”精神,C项正确;A项“最早”错误,“和平统一思想”在“一国两制”方针提出之前,排除;B项“先河”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错误,是首先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排除。故选C。

答案 C 8.(2017·兰州调研)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一国两制”最早由邓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故A项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1961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可知C项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可知“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故D项表述错误;题目中的信息“如果台湾归还祖国„„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体现了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故本题应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9.(2017·西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什么是宪政?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式。全球宪政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先有宪政的实践,后形成成文的宪法。但就目前世界各国来看,有的国家是实行了宪政,但没有宪法,例如英国在1215年,国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规定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限制国王征税权力,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和产权等。1628年之后,英国又制定了《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以及《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宪法性文件,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不成文宪法体系。所以有人说英国是实现了宪政但是没有宪法。而有的国家具有宪法,也实行宪政。例如法国、美国等。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摘自李学俊《英国革命与中国宪政》

材料三 1945年,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即:历史上许多王朝、农民领袖,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努力。团结奋斗时,节节胜利,兴旺发达;而一旦胜利,争权夺利,昏庸无道,急转直下,土崩瓦解。一部历史,“政怠宦成” 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并向毛泽东提出希望现在中共能够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听了以后,非常明确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自《黄炎培和他的“历史周期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仁政”?(6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宪政有何突出特点?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比有何共同点和本质区别?(12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现代宪政政治,解决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的?(10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得出孟子认为统治者政治上应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根据“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得出经济上必须让人民“有恒产”;根据“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得出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经界。(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式”得出强调主权在民,注重保证人权,强调法律至上,“英国在1215年,国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规定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限制国王征税权力,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和产权等”得出限制君主与政府权力;强调国家权力的分割与制衡;再结合所学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知识,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仁政”和“宪政”的共同点都是要防止暴政,关注人民,但是“仁政” 服务于封建君主统治,“宪政”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可以把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概括为“三大制度和一部宪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建立了三大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了一部宪法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答案(1)政治上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经济上必须让人民“有恒产”,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经界。

(2)特点:强调主权在民,注重保证人权;强调法律至上,限制君主与政府权力;强调国家权力的分割与制衡;限制政府滥用权力,保护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

共同点:仁政和宪政都是要限制行政权力的扩张,防止暴政的产生。

本质区别:“仁政”强调以君王为主体,注重伦理道德,是“人治”的体现;宪政强调主权在民,注重法律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

6.高三政治复习热点一 篇六

85.土家族摆手舞《风情毕兹卡》(见图)成功入选全国少数民族“建国60周年”文化献礼系列节目,并在CCTV-3《舞蹈世界》栏目播出。题中图文表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6.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使相关药物不断走俏,作为治疗流感专用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八角,在南方主产区价格持续上涨。这说明商品价格()A.受供求关系影响 B.由价值量决定 C.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D.能调节生产规模

87、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的哲学内是()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变革的思想结晶

88.美国把21世纪视为维持其“一超”地位的机遇期;本世纪初,俄罗斯提出未来5年是实现其强国战略的“重大考验期”;日本制定了“经济新生计划”;中国提出本世纪前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情况表明()①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军事力量发展能否取得优势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发展高科技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④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体现在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方面,还体现在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方面。下列属于实行民主监督合法渠道的是()①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④舆论监督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90、明朝诗人李开先诗云:“诗到淡中才有味,人须短处去求长”。下列成语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将敏、林浩,他们面对地震的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的英雄壮举受到全国包括世界人们的赞赏。这说明()A、不同的人生价值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B、有价值的人生是不考虑个人利益的 C、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D、社会给予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一位的

92.人民的好干部王彦生一生恪尽职守,忘我工作。他常说:“幸福=现实/欲望,对一个人来说,欲望高而现实无法满足,就会怨天尤人„„我是凭党性凭良心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你知道我最大的愿望、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吗?当个合同工,你要说我不好好干就撤了我”。王彦生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导向作用 ④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3《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打好时间差”是指()A.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根据价值规律,利用供求的制约

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D.节约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的效益 9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 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95.某同学从网上成功预订了一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确认购买资格之后,即从该同学提供的VISA卡(全球通用的信用卡)中扣除门票费用。这种结算方式()A.属于现金支付 B.使用支票支付

C.提高了货币的购买力 D.简化了收款手续,方便、安全

2009年7月27日,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分别引用了中国的典故名句,在让人们感受两国合作决心的同时,也领会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魅力。据此回答96—97题。96、美国领导人不约而同引用中国典故名句,这说明了()A、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 B、中、美文化融合为一体

C、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D、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97、奥巴马在开幕式上引用了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要树立全局观念 D、主观要符合客观

98.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以网络为媒介的“政府—民间”互动模式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政府—民间”互动模式 ①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 ②人民享有越来越多的基本政治权利 ③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④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和汇集民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9有关收入分配的问题总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据悉,在2009年的体制改革工作中,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成为重要看点之一。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下列体现“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①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②强化税收调节,整顿不合理的分配秩序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0、“以环境和资源换增长”的做法,结果是投资效率的持续下滑、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这告诫我们,必须()

A.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B.加大投入拉动经济增长 C.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D.适当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参考答案

7.高三政治最后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七

一、复习要遵循的原则

1. 以知识框架为中心。

通过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知识整合, 达到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提高, 是总复习过程中的具体目标。有很多基本知识点, 如果没有系统化, 学生容易产生知识的混淆和思维的混乱, 不知什么时候用。以框架为中心, 可将知识整合在一起, 可自行寻找答案, 加强知识运用能力并提升思维能力。

2. 把握主干知识。

最后阶段的复习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的心态也比较紧张, 这时不宜过分注重细节。这一阶段学生的复习达到一定的程度, 知识点基本已经掌握, 越是过分注重细节, 学生会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没有掌握, 原来已经会的知识也可能变得模糊。其实, 在政治考试中, 一个模块只考四道题, 我们主要考查的还是主干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 我们应该把复习的中心放在主干知识上。

3. 拒绝“题海战术”。

越是邻近高考, 各地市的练习越多, 这时很多学生的复习到了一个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瓶颈”, 容易用做练习取代复习。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 但大量的没有选择性的练习常常会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错了再做, 做了再错, 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不但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还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所以, 我们要认真研究近年的高考和省质检题目中各个模块的题型, 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来巩固复习的成果。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 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包括下级知识、

同级知识和上级知识, 将知识放在知识框架中理解。这在做“大包抄”类型的题目时很重要。我们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切忌单个知识的读, 而要把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习惯性认为, 知识的联系就是向下延伸, 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挖的“坑太深”但“洞太少”。其实, 我们在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时除了考虑该知识内部的联系 (下级知识) , 还要以该知识为中心, 掌握该知识与同级知识和上级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经济生活》为例, 我们分别以价格、生产、分配、资源配置为中心, 分别寻找下级知识形成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 如生产与生产关系、企业、劳动者、投资之间的关系, 复习单元内部知识之间的关系, 再将价格 (交换和消费) 、生产、分配作为同级知识, 复习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以资源配置作为中心, 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通过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在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发挥作用,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样就形成整本书的知识框架。

需要注意的是, 知识中心是可以变化的, 要看题目考查什么, 我们就可以什么为中心, 其他知识围绕中心, 为中心服务。如以宏观调控为中心, 这时下级知识是手段、目标 (可连接到第三单元的财政及其作用) , 同级知识是市场配置资源 (可连接到第一单元的价格、供求、竞争) , 上级知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可连接到科学发展观) 。这样, 我们可以得出:财政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 财政的作用就是宏观调控的作用, 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应该辅以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可以调控市场上的价格、供求、竞争, 宏观调控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等等。这样原本看似零散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关系网”联系到了一起, 我们在考试过程中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我们复习的知识什么时候用, 怎么用。

2. 要学会“点数”。

在建立了知识框架后, 我们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主干知识进行“点数”。很多学生在题目给定角度后, 不知道题目给的角度包含几个内容。比如, 《文化生活》的题中要求从“文化影响人”角度作答, 学生如果不懂得“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来源、表现、特点、作用, 并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角度, 那么就很难拿高分。我们在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不能像以前一样再一个个知识点细细过, 这是重复劳动。我们要抓住主干知识, 由粗到细, 回忆每个知识要求我们掌握几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点数”。如财政主要的知识点有3个, 分别是收入、支出、作用;科学发展观主要掌握2个知识点, 分别是内涵、贯彻落实;文化多样性主要是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态度、传播;传统文化主要知识点有4个, 分别是表现、特点、双面作用、继承。通过这种“点数”的方式, 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我们现在所读的知识到底有哪些下级知识并且可以防止在回答“点对点”的题目时出现漏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自己点到哪里为止, 量力而行。

需要注意的是“点”要能“数得出去”, 还要能“数得回来”。如有的学生“数得出去”知道文化多样性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但当题目问道“为什么要展示文化遗产时”, 学生并不知道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来回答, 这就属于“数不回来”。所以, 我们在对知识进行“点数”时既要知道一个知识点往下有哪些知识点, 还要知道自己所读的知识点属于哪个知识的要求。所以, “点数”不意味着孤立知识, 而是将更多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3. 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 巩固复习的成果。

复习的最后阶段, 可选择的练习很多。练习不是越多越好, 选择合适的练习不但有利于训练学生解题思路、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熟悉知识框架, 并在已经构建的知识框架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 对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判断选择, 让学生在知识原理与题目之间找准切入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涉及知识点比较多、重在考查知识联系的练习, 不要怕学生某个具体的知识不会, 而要让学生学会碰到不会的考点时, 在已经会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联系找答案。

4. 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发挥复习成果取得高分的关键。

8.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 篇八

一、狠抓信息,潜心研究,多方捕捉、分析、归纳高考信息

深入研究2014《考纲》和近五年高考试题,准确把握今年高考的特點、趋势。揣摩命题的指导思想,明确考试目标与要求,吃透考试范围,减少复习的盲目性。

研究《考试说明》提供的样题和近几年高考试题和答案,突出对规律的总结,对试题的感悟,对试题价值的挖掘和利用。从繁多的信息中捕捉灵感,透视命题发展方向。

二、立足教材,落实基础。要从知识点到归类连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深化、扩展和推移

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应该注意主干知识的梳理构建,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网络体系,思考此知识块在全书中的地位,掌握各知识点、各框、各节及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的贯通。

三、培养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往往涉及的基础知识面较广,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不能只记忆,不理解;不能只复习知识,不提升能力。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当今一些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搞好政治课复习的关键。我们应该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要找准关键词,它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四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恰当地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五是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间。

四、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主题

高考试卷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热点问题为素材,以发展为灵魂,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人文发展理念,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关注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一轮复习中要拓展考生的政治眼界,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在复习课中,我们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设计问题,引导考生思考。引导考生走出课堂,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激发考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单位 重庆綦江实验中学)

9.高三政治复习热点一 篇九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陕西某社区注重传承农耕文化,建设文明家园,取得明显成效,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典型。该社区围绕“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内涵,建成二十四节气桥、五行八卦桂花园、农耕文化雕塑、农耕文化展示馆和放心农产品体验馆。深挖当地乡村文化内蕴,弘扬传统孝德,继承和发扬传统村规民约、祖训家规等特色文化,建起村史馆、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提升了乡村的内在品质和独特魅力。该社区是著名生猪养殖专业村,他们把农耕文化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引入循环农业发展中,全面推行“猪—沼—菜(茶、果、粮)”生态养殖模式,生猪养殖、沼气工程供应、生物有机肥生产、花卉蔬菜、水产种植等多种产业相互依托共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观光农业景点。游客纷至沓来,休闲旅游,体验农耕文化。大量本村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纷纷返乡就业创业。

如今,该社区松林环抱,郁郁葱葱,各类企业集结成群,厂房林立,文化设施齐全,人居环境静宜祥和,成为民富村强、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并结合材料分析该社区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启示。(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0分)

(3)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不少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请你为他们返乡创业提出两条建议。(4分)参考答案:

(1)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4分)

启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2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循环经济,提高农产品质量。(2分)坚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2分)充分挖掘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吸引人才、资金等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分)(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根基,顺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3分)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的根和魂。(1分)传承优秀农耕文化,能够延续文化血脉,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能够教化群众,形成良好家风、民风、乡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能够引领社会价值取向,规范村民行为,促进乡村有效治理;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6分)

(3)示例:更新观念,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选准创业方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业能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建议要有针对性。回答2条即可,每条2分,满分4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天乡路社区是成都市最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社区。该区实施的“两股一改”,即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几年前,通过清产核资,该区将清理核实的集体资产1921.22万元、集体土地2298.37亩、商业铺面3.6万平方米量化成股权,分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头上,通过该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如今,该区集体资产不断增值,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547.6万元,集体资产增加到6200余万元,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2元,社区数千位农民也住进了漂亮的新居,钱袋子越来越鼓„„社区经济活力大增,集体经济年收入是9年前的12.87倍。近两年,该区不断创新,依托全国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契机,最终实现了就地城镇化,社区整体实现了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进步,基本形成“产城共生、城富生态、乡具现代”的新型城乡形态,从“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到“重构乡村的美与生活”,一个新型社区呈现在人们眼前。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地“两股一改”做法对天乡路社区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2)结合材料,说明天乡路社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经济意义。参考答案:(1)启示:

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②坚持和完善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三权分置,进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发展农业生产力。(2)意义:

①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②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优越性,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③有利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④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

宪法修改,依法治国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首次以24个字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明确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宗旨之一,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坚持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针对盗取、泄露公民个人信息,个人隐私得不到尊重的情况,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针对近些年来见义勇为者受伤后无人问津甚至反遭索赔的现象,对保护见义勇为作出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在各地陆续出台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基础上,公安部已制定全国统一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意义。(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立法质量。参考答案: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有利于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引导社会崇德向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有利于提升公民和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遵循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规律、适应社会和时代进步要求,科学立法;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广泛听取民意,坚持民主立法,做到以民为本、立法为民。2.(2018年•衡阳质检)阅读材料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在全国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

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独立于国家司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组建后的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监察委员会在行使职权时,重要事项由同级党委批准,监察委员会履行监督、调查、处理职责是依据法律的授权,行政机关、社会国体和个人无权干涉,在履职的过程中,监察委员会也要严格接照程序规定,加强与有关机构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对监察人员执行职务遵守法律情况的监督。监察委员会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地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结合材料,说明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并说明各级监察委员会应如何履行其职责。参考答案: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监察委员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的监督;监察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各级监察委员会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如何履职:为了提高各级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加强反腐力度,监察委员会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使监察权;与其它机关形成反腐合力;接受外部监督,完善内部监督;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18-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张德江就《建议(草案》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全会认为,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注重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上分析问题,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性。(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修改宪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宪法修改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性。参考答案:

(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修改宪法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修改宪法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修改宪法有利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修改宪法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若考生从“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2)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宪法的修改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维护宪法权威性。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宪法的修改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宪法的修改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当前,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党、政府、人大、政协、群团等机构改革进行全面系统部署,把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财经、审计、外事工作等主要战线和主要领域的领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并强化了党的组织在同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等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结合材料,说明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依据及其意义。(12分)【参考答案】

(1)依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4分)说明:如果学生从党的全面领导现状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2)意义: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2分)有利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领域和各环节,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利益;(2分)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2分)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向导,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意义。(2)结合材料,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①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有利于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②有利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③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提高宪法意识;④有利于推动地方因地制宜运用立法手段解决本地具体问题;⑤有利于推动“一府两院”、“监察机关”依法行使权力。⑥有利于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问题。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以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整体目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③在优化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的同时,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制度保障。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2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率先在北京、山西、浙江三个省市展开试点,3个试点地区在一年的先行试点过程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监察体制改革的具体路径,始终坚持审慎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在全国推开试点提供了示范样本和实践经验。

2017年11月,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有序推开;今年2月,随着广西大新县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全国省、市、县三级监督委员会全部完成组建„„伴随实践脚步,立法工作亦同步推进、稳步开展。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修改宪法,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用一节五条的篇幅规定国家监察机关的产生、性质、组成、体制、权限和程序等重大问题,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就是为了确保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源、于法有据,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指出监察委员会与人大的关系,分析制定国家监察法的意义。(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并推广的过程中所坚持的方法论。参考答案:

(1)关系: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机关,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监察委员会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意义:①制定监察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②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③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④有利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⑤有利于创新和完善国家监察制度,实现立法与改革相衔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工作;⑥有利于公职人员依法履职,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2)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这一过程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进行顶层设计,有利于形成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完整准确认识;②坚持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进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并进行推广,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健全党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期,大型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院线公映,并以票房口碑的双高引起各方关注。该影片首次以新闻纪录片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这五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一个个大国重器是中国科研领域硕果累累的真实反映;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大飞机、深潜、航天等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对国家实力的极佳写照。影片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将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驻村干部、电网工人、登门为患者办理服务的健康管理员等,一个个非凡工程背后的平凡人,汇聚成一个个奋斗者的故事,体现出国家建设者们坚守梦想、不辞艰辛、埋头苦千、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才得以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厉害了,我的国》引发现众热议。有网友表示“祖国的强大,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而且这种震撼是无与伦比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也有许多人看到“也门撤侨”的真实片段时热泪盈眶,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中国公民身后都是强大的祖国,并由衷地感叹“我庆幸,我是中国人!”更有许多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新时代,为了我的国更厉害,为了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1)对于《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影片来说,其成功体现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其社会效益。

(2)结合材抖,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国更厉害。

(3)某校开展了以“我奋斗我幸福”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14字以内。参考答案

(1)①《厉害了,我的国》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和革命文化,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②《厉害了,我的国》对中国辉煌成就的文化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唤起了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③《厉害了,我的国》用一个个奋斗者的故事,激励每一个普通公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实现祖国的强大团结奋斗。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使我们的国更厉害,必须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为了人民的幸福努力奋斗。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埋头苦干,为创造“中国奇迹”贡献力量。

(3)答案示例:自立自强走出幸福人生路;坐享难成,奋斗得福;人生出彩靠奋斗,梦想成真靠拼搏;读书改变命运奋斗幸福人生。(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例2.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播,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形式,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力压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线卫视春晚,占据当晚同时段实时收视第一位置,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网上好评如潮!网评一 诗言志,歌咏言。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的内涵从未改变。如何让经典流行?这个节目在诗词与音乐之间找到了答案。

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

网评二 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伟大。(1)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阐释网评一中所说的“答案”。

(2)结合你对小诗《苔》的理解,请从价值观的角度,说明普通人何以伟大?

(3)在传承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校应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请你写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参考答案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经典诗词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内涵经得起时代发展的考验,得以流传至今,能引起人的共鸣。②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创新。节目用现代音乐、流行唱法演绎经典诗词,并通过大众传媒来传播,实现了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让经典得以流行。③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经典的诗词通过与流行音乐结合,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经典的可以流行,传统的也可以时尚。

(2)①苔,虽“白日不到”,“花如米小”,也不甘平庸,尽情绽放。作为普通人,主客观条件往往都不优越,但要不负青春,积极向上,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作为普通人,社会给我们提供的客观条件有限,但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条件,并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人生价值。③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作为普通人,我们的主观条件也不优越,但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成就伟大。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虽然我们平凡,只要我们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尽己所能,也能在平凡的事业中成就伟大。

(3)示例:①开展经典晨读或夜读。②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

例3.2018年2月26号,电影《红海行动》在中国内地首映,《红海行动》其票房超出同期档电影《空天猎》、《捉妖记2》、《祖宗十八代》、《唐人街探案》、《西游记之女儿国》等一大截的事实,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国民众内心最深沉的精神基因,是流淌在国民血脉里的文化寄托。这再次说明,只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承“工匠精神”,在艺术性上、制作上精益求精,爱国主义等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获得票房的回报。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辉煌的文明史,也有100多年受屈辱、受压迫的历史。在国人心中,爱国主义情感难以磨灭。今日之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今天的中国人,正前所未有地把自己的足迹留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国家、民族依然是世界交往主体的今天,高扬爱国主义既顺应了国民的历史情怀,也回应了国民的现实关切。(1)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电影《红海行动》成功击败其他几部新春大片的原因。(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工匠精神在电影《红海行动》等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3)请你为宣传和推广爱国主义等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撰写两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参考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民众内心最深沉的精神基因,是流淌在国民血脉里的文化寄托。电影《红海行动》高扬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电影《红海行动》唱响了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强音,契合了中国以大国形象走上国际舞台这一特定历 史时期的国民求强大、求自信、求安全、求和平的心理。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国家、民族依然是世界交往主体的今天,电影《红海行动》高扬爱国主义,既顺应了国民的历史情怀,也回应了国民的现实关切。

(2)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工匠精神是激励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者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工匠精神能够激发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者的热情,坚定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的信心,不断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

(3)示例: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③高奏爱国主义主旋律,唱响文化自信凯旋歌。(写出两点即可)例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南湖革命纪念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载体,创建基地,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后,南湖革命纪念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讲好革命故事,宣传党的精神。在依托基本陈列展览讲好红船故事的同时,突破地域限制,精心设计制作流动展板,积极主动地走出去,策划举办临展、巡展活动,把“红船精神”送往全国各地,用“红船精神”来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

2017年10月,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追寻党的根脉。习近平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指出:“红船精神”作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承载。我们要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阐释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原因。(12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南湖革命纪念馆是如何讲好红船故事的。(10分)(3)请你就如何推动“红船精神”走进校园提出两条建议。(4分)

参考答案(1)①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弘扬“红船精神”,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够引导人们在面对价值冲突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弘扬“红船精神”,有助于激励和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创新红船故事的传播形式和手段,弘扬“红船精神”。

(3)答案示例:①为学生开展“红船精神”辅导讲座,引导师生深入学习“红船精神”内涵。②构建“颂红船、践价值、尚美育”红色德育课程体系和红色德育经典活动项目。

例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着眼于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它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更有坚定的行动和成果。目前,全球已有 146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525 所孔子学院和 1113个孔子课堂,近年在校学习汉语的美国中小学生人数出现“爆炸性增长”,汉语成为美国中小学生的第四大外语,使凝聚了千年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不断吸引着世人追随的脚步。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国主流电影的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二,总票房从10 亿元左右攀升至 500 亿元以上。2017 年,创造了 56 亿元票房神话的《战狼 II》,更是将成绩推向高峰。它将个人英勇战斗与国家撤侨行动相结合,通过“破坏性”创新—— 把主旋律置于商业大片的外衣之下,借鉴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实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和愛国主义情怀的融合,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眼,实现了市场与口碑双丰收。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坚定文化自信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电影《战狼II》是如何实现市场与口碑双丰收的。(3)请就进一步提升我囯国民的文化自信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1)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持久与强劲的动力和精神支持。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确保文化安全。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④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繁荣。

(2)①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思想观念。②《战狼II》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把主旋律置于商业大片的外衣之下,在内容形式上积极创新。③注重研究新情况,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④影片将个人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结合,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向世界传播中国主流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答案示例: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主流媒体继续举办类似“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在全社会开展国学阅读及体验活动;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保持文化独立。(4分,答出两条即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当前,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党、政府、人大、政协、群团等机构改革进行全面系统部署,把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财经、审计、外事工作等主要战线和主要领域的领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并强化了党的组织在同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等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结合材料,说明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依据及其意义。(12分)

【参考答案】(1)依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4分)说明:如果学生从党的全面领导现状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2)意义: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2分)有利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领域和各环节,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利益;(2分)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2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

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国务院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2015年开始实施。从环保部公开约谈,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再到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系列环保重拳出击,一系列举措抓铁有痕,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参考答案】制定目标和规划,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通过支持立法、加强执法监管和环保督查,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需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勇于担当,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力度大、举措实、效果好。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法治已经成为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同题的决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从竞的十九大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再到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均表明法治中国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彰显了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新组建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并分析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对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12分)【参考答案】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系统推进依法治国的落实;完善党的组织机构,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6分)有利于强化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协调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法治关系,充分调动法治建设的资源和力量推进法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6分)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决定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下列为我国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部分重大事记。

2016年1月,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监察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

2017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法(草案)》在全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8年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监察法,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结合材料,说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并分析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意义。(12 【参考答案】(1)必要性: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是领导一切的;(2分)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2分)(若答出“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上一篇:温暖的冬至祝福语下一篇:西方社会的和谐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