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方案

2024-09-19

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方案(共10篇)(共10篇)

1.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方案 篇一

案例:上海

上海是我国最早成立综合性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地方,第一家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上海为了尽快摆脱城市功能老化、基础设施落后、工业设备陈旧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困境,向中央提出采用自借自还的方式,利用外资来加快上海改革开放步伐的请示。1986年经国务院94号文批复同意,上海可筹措32亿美元,主要安排城市基础设施、旅游和第三产业、工业生产和技术改造等三个方面的项目建设,即“九四专项”。上海久事公司应运而生,负责“九四专项”所需资金的统一筹措、安排和综合放款,并具体负责实施地铁一号线、南浦大桥等五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在地方基础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的环境下,专业从事地方经济发展融资的实体公司的成立,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久事公司开创了政府借助平台公司实施市场化融资之先河。久事公司的成立,为上海在城市建设投融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成为上海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为控制单一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同时继续上海的城市建设,上海市第一家,也是全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投资公司问世,即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简称上海城投)1992年成立。成立之初的上海城投,其主要任务是集中管理城建规费和建设费用,并想方设法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发展至今,上海城投已形成了包括路桥板块、水务板块、环境板块、置业板块在内的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已从单一的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为政府投资主体、重大项目建设主体和城市运营主体。

上海申办世博成功后,城市建设进入新一轮密集建设期。4月,上海久事公司携手上海城投,投资组建申通地铁集团,负责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融资。同年,上海市政资产经营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水务资产经营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它们与上海城投共同构成上海城建资金筹措与管理的“1+3”架构,进一步强化了城建资产的市场化运作。

与此同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浦东开发,上海市政府成立了陆家嘴集团、金桥集团、外高桥集团、张江集团等四大开发公司。截至“十五”期末,这四大开发公司承担了浦东新区80%以上的招商引资任务,共筹集开发建设资金500多亿元。为了推动虹桥商务区建设,,上海又成立了申虹公司,三大股东分别为上海机场集团、上海久事和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其职责是对虹桥枢纽规划范围区域实施专项土地储备,负责征地动迁和基础性开发。,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其定位是上海国资重大产业投资平台、资产运营平台和市场化融资平台。

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应用资本手段在区域甚至全国形成产业带动效应方面,上海亦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创投、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均定位于此。

上海创投成立于,公司采取“基金的基金”模式,组建基金(投资)公司17个、基金管理公司逾20个,募集和管理的创业资本达30亿元。上海创投通过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对17个基金(投资)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起,连续三年受上海市政府“科教兴市”推进办公室委托,负责管理上海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资金,每期资金达10亿元人民币。

而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则由上海国际集团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于7月共同发起成立,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试点的国内首家以金融产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产业基金。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面向全国,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和其他优势产业的投资、重组、改制及上市,投资领域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金融服务等金融行业,以及新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制造业、消费品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其中金融业投资比重不低于50%。

案例解析

上海不仅是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发源之地,也是各种创新型融资模式的引领之地。其突出特点在于以政府为主导,以城市的阶段性建设发展为目标,通过内部资金循环实现整体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久事、城投、申通,还是四大区域开发公司、上海创投,各类平台公司都依据城市建设需求而成立,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城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意图。同时,在政府的系统规划下,各家公司通过各类别项目在不同平台公司之间的调配协调,得以平衡资金投入数量和节奏,防控债务风险。

上海在创新型融资方式的大胆尝试亦走在全国前列。除了城建规费、财政资金、银行借款、市场债券股票之外,土地收入的利用、社会化资本引进、以上市公司为重点的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的推进等各类创新性融资方式,都是上海率先推出。此外,从开始,上海便对政府投资领域逐步进行分类界定,明确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非竞争性的公益性项目,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并确定将有赢利的基础设施项目逐步推向市场,进行公开招商,实现社会化融资;对于逐渐退出融资功能的平台公司,积极培育造血能力,适时转型,保障平台公司的持续发展。

当然,上海平台公司得以壮大发展,与当地政府强大的财政支持、良好的产业环境、“中国金融中心”的定位,以及拥有一支熟悉资本运作的专业化团队密不可分。这也是在各地纷纷提出学习上海时,上海相关人士一再表示“上海模式不可复制”的原因所在。

2.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方案 篇二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 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 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 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 财权层层上收, 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 于是, 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 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 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 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 尤其是2009年, 呈爆发性增长, 据初步统计, 金融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了近5000个平台公司。

从平台公司产生的效果看, 确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公司不仅撬动了银行贷款, 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 较有成效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 面对外需下滑、消费需求短期乏力的局面, 平台公司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 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然性

尽管平台公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其承载的压力、带来的风险、引起的社会矛盾早已引起广泛关注, 问题不容小觑。一是融资能力下降。市容改善、城市发展外加政绩考核等因素使各级地方政府要不停地进行城市投资, 平台公司是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 承担的融资压力愈来愈大, 而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 短期内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 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平台公司经过几年的折腾, 负债率偏高, 财务状况不理想, 继续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二是过度依赖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 弥补了许多城市建设资金的缺口。但土地储备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 收购资金主要依赖银行, 土地出让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 此外, 有些收购的土地还需要完成整治, 增加储备风险和成本。在房地产市场起伏不定的情况下, 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还贷资金主要来源的“时间换空间”模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风险显而易见。三是引发社会问题。土地是平台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这些土地往往是城市周边居民用地或老企业土地, 涉及拆迁安置、旧城改造、老企业搬迁等问题, 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处理不好, 可能导致群众上访等社会问题。而土地出让不断涌现“地王”, 政府从中获得巨额差价, 让本已对高房价极度不满的人更加怨声载道。

一方面, 我国的城市化率还在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快速增长, 据测算, 这样的城市化进程每年市政建设投入需3500亿-5000亿元, 而当前地方财政只能安排约1000亿元左右, 资金缺口巨大, 在地方财政状况无法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 各级平台公司还要继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 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平台公司发展问题, 相继出台国发[2010]19号、国土资发[2012]162号和财预[2012]463号等文件, 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规范平台公司的融资行为, 帮助地方政府逐渐摆脱依赖土地财政的怪病。

三、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建议

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转型发展必然同时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能力提升, 地方政府应在机制、资源配置及合理的政策上进行引导, 而平台公司则应朝着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 地方政府层面

1.加强和深化区域投融资体制和机制改革。近几年平台公司迅猛发展, 不乏规模千亿级的公司, 这是表象。表象之下隐藏着机制体制问题, 体制机制的可持续才能让平台公司走得更稳, 走得更远。正如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所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 其核心归根结底是投融资的竞争。如果这个地方投融资环境、制度、体制好, 这个地方就会有生生不息的资金来源, 就会有很好的投入产出和发展动力。”

2.整合分散资源, 发挥整体优势。各级地方要抓住国家规范平台公司的契机, 将分散在不同平台公司的优质资源加以整合,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同时, 合理调整资源结构, 优化各类资源组合, 发展多元化的业务板块, 增强抗风险能力。

3.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日本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市政债券、政府和银行的低利息贷款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 有许多实体参与者, 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官方代理机构和私营公司。美国奉行“凡民间能做的事情政府绝不插手”原则, 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竞争为主;市政债券是其主要资金来源。法国和德国采取分类运作模式, 对非经营性的活社会效益非常大的项目, 完全由政府财政预算投入;对经营性的项目或有收费来源的项目, 采取市场化运作, 全面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政府行使特许经营监管和行业监督职能。发达国家完备的基础设施水平与他们多层次、多方位完善的基础设施投资体系分不开, 值得借鉴。

4.建立偿债基金制度。经验表明, 大量依靠土地增值收益偿还平台公司债务的方式蕴藏巨大风险, 地方政府应尝试建立完备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和偿债基金制度, 对平台公司的债务起到风险预警和控制作用, 同时也在平台公司和地方政府之间设立一道债务风险防火墙。

(二) 平台公司层面

1.政企分开, 独立经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平台公司应遵循“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 与政府划清权责界限, 强化企业信用, 项目融资时, 做到财政不担保, 平台公司之间不担保, 突出单个项目的运营作用, 逐步弱化政府信用;恢复平台公司作为一般企业的市场法人主体地位, 成为能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拥有自主经营管理权的法人实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公司治理, 加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建设, 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2.走向市场, 突出主业, 形成核心竞争力。走向市场, 参与市场竞争是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由之路, 要从依赖政府的思想转变为用市场的观点思考、决策、实施经营管理活动, 在实践中逐步走向市场, 逐步过渡为一般的市场化企业。要根据自身资产特点, 突出主业, 做强主业, 做专主业, 以主业为目标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建立全新的经营模式和管控模式,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平台公司要适应时代变化, 转向为政府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和内需增长服务, 比如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 转向为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服务, 扶持上市公司、投资电子信息产业园、控股金融企业等, 并逐渐形成行业的专业优势。

3.开创新的融资渠道, 引入社会闲散资金, 缓解资金压力。鉴于平台公司产生的特殊背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仍然是城市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之一, 仍然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传统单一的“银行贷款-土地增值收益偿债”的融资模式问题凸显。要解决资金问题, 一方面, 平台公司应努力开创新的融资渠道, 加强运用资本市场提供的IPO、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等, 对经营管理较好的企业可择机上市, 实现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 可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 根据不同性质的项目, 逐步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如BT、TOT、BOT和PPP等模式, 不仅缓解政府资金压力, 还可促进地方平台公司加快转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夏秀兰.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及出路浅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3 (03) .

[2]戎刚.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及借鉴[J].中国城市经济, 2002 (03) .

[3]陈希亮.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改良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2.

[4]胡援成, 张文君.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银行信贷风险[J].财经论丛, 2012 (03) .

[5]马海涛, 马金华.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思路[J].当代财经, 2011 (07) .

[6]乔玉春.浅析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投融资平衡模式[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04) .

[7]尹宏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持续运作模式研究[J].财政监督, 2011 (29) .

3.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方案 篇三

关键词:地方债务甄别 融资平台转型 再融资 信用风险 PPP

自《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出台以来,地方债务甄别和地方融资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改革转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尽管地方债务甄别结果尚未公布,但是财政部已下发了2万亿元地方债置换额度,为2015年的到期债务做了妥善安排。各省级政府地方债发行顺畅,地方新的融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2015年5月,《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40号文)出台,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政策落地。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易商协会相继放松了平台发债政策,并力推专项债、项目收益债等创新品种。自此,市场较为担心的平台再融资风险得到逐步缓释,未来重点工作是推进平台改革转型。

平台改革的现实困境:债务和转型的双重压力

(一)地方债置换额度有限,平台仍将是地方或有债务的主要承担者

目前,地方债务甄别尚未结束。根据中诚信国际的调研和估算,平台最多约有30%的债务最终会被纳入地方直接债务,这个比例大大低于其上报的水平。这意味着大量债务将被重新归类为地方二三类债务(即地方负有担保责任和一定救助义务的债务),平台的债务负担仍较重,且到期压力很大。

2013年地方债务审计结果显示,2015年将有约2.78万亿元地方债务到期,这其中包括1.9万亿元直接债务。若考虑进2014年前已到期未顺利偿还且展期的部分,以及新增债务到期情况,那么实际数据或许会更高。目前2万亿元置换额度对地方直接债务具有较大缓解作用,将惠及平台可确认为地方直接债务的部分,但无法满足平台负担的地方二三类债务的偿还要求。而后两类债务的形成较为复杂,也很难完全依靠平台自身的经营性资产及收益来覆盖。

可见,债务甄别只是在政府和平台之间进行份额调整和责任划分,而不会使偿债能力发生根本改善,平台仍将是地方到期或有债务的主要承担者。

(二)平台短期流动性堪忧,借新还旧或仍是迫不得已的最优选择

近年来,受政府回款不及时和自身盈利不足等因素制约,平台整体可偿债现金流有限,短期流动性压力大,基本上依靠借新还旧。根据中诚信国际对1100多家发债城投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2011—2013年平台借新还旧率一直维持高位,分别为69.85%、61.19%和68.80%。

未来,首先从政府回款情况来看,省级政府发债受额度有限、进度迟缓、偿债安排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在短期内难以对现有存量到期债务形成较大替代;同时受刚性支出、民生性支出增长和地方财力、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双重挤压,地方财政预算内可支配的偿债资金有限,加之以往积累的对平台应付款项数额较大,地方政府对平台的资金结算仍将滞后。其次从平台自身盈利能力来看,平台经营范围多在公共服务领域,承担了许多非营利性项目,产品价格受到限制,收入增长乏力,盈利能力短期内难有改观。

因此,在政府回款情况和自身盈利能力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平台短期流动性仍堪忧,借新还旧或是迫不得已的最优选择。

(三)平台再融资政策一波三折,前期积累的风险待化解

平台再融资政策一度充满不确定性,导致市场对平台债务未来走向的判断较情绪化。43号文刚发布不久,市场弥漫着对城投债刚性兑付和“绝版”的预期,城投债被追捧,发行利率一度走低,以7年期AA级企业债为例,其平均发行利率从2014年9月最后一周的7.11%快速下滑至10月最后一周的5.76%,降幅达135BP。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易商协会相继收紧政策,中证登出台质押新规,以及“14天宁债”和“14乌国投债”被取消政府债务资格等几个“黑天鹅”事件,打破了市场对城投债全兜底的刚性兑付预期,发行利率回升,2014年12月最后一周7年期AA级企业债平均发行利率冲高到8.2%。2015年1月5日各地第一次上报地方债数据之后,利率逐步向下调整,在交易商协会发行条件有所放松的情况下,发行利率趋于稳定(见图1)。

2015年5月11日,40号文出台,平台发行利率稳中趋降。5月28日和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发布《关于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及补充说明文件,全面松绑企业债发行,鼓励优质企业发债用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融资,鼓励企业发债用于特许经营等PPP项目建设以及正式明确提出平台借新还旧。6月16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规范发展工作措施的通知》,鼓励发行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创新产品,以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需求与国家重大融资需求,并对发行方式、信息披露等作出进一步规范。

40号文的出台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易商协会相继放松发债政策,说明监管层已充分意识到平台在过渡期存在潜在信用风险,显示平台后续再融资政策正式落地,有助于化解前期积累的风险。

图1 2014年9月以来平台公司7年期AA级企业债周平均发行利率和只数走势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

(四)政策由紧至松折射出处理债务问题应先于转型

从再融资政策由紧至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在过渡期,处理平台的信用风险与转型路径问题并行不悖,但应有所侧重,债务问题先于转型。只有平台的债务风险得到妥善化解,才能为未来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43号文指明了平台未来的总体改革方向,但鉴于各地平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体政策落地和转型难度较大,市场各方对平台改革转型尚未形成清晰的判断,特别是转型后平台的业务模式。因此,部分观点认为平台改革后将成为地方政府的“弃儿”,两者将从信用上被割断联系。也有观点认为,40号文重启平台再融资是对43号文的否定,平台转型就此落空。笔者认为,40号文是在43号文指导性方向基础上,从操作层面进行的补充和修正,目的在于缓解平台当前的存量债务风险,为地方稳增长提供支持。

nlc202309012006

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易商协会的政策是有条件的放松,并不是全面放开,总体原则是新增融资不增加地方债务风险,同时支持平台在一些重点领域发债。

平台业务模式和转型路径分析

平台改革的难度不在于债务甄别和划分,而在于业务和模式改变。在短期内,剥离平台的公益性职能,比剥离其公益性债务的难度大得多。平台类型、业务模式和结构相对复杂,原有模式已经成型,“破旧立新”并非一日之功(见图2)。

图2 平台公司改革转型前后的特征变化 图3 平台的分类和可能的转型方向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整理

(编辑注:去掉图中第三排的“平台企业”更近”,”)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整理

(编辑注:图中“国资控股类”改为“投资控股类”)

(一)不同类型平台业务模式和改革方向

按照业务、定位、职能不同,平台广义上可以大致划分为交通类、公用事业类、土地整理及基建类和投资控股类等(见图3)。不同地区平台由于承担业务不同和发展成熟度不同,业务种类有所差异。部分平台的业务涉及多个类别,这使得模式更加复杂化。从平台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很多平台实际上已经在转型,从早期单纯地承担投融资功能,逐步转向多元化的地方综合类国企,也即地方的投资控股类平台企业。

从不同类型平台来看,以收费公路、港口、机场、地铁等为代表的交通类平台大多集中于省级和较大规模的市级,其运营模式、现金流状况和盈利能力相对稳定,与地方政府的结算关系较为明确,未来新增投资较大而且属于政策鼓励的投资范畴,因此受政策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预计未来仍将维持现有模式;公用事业类平台,涉及水电燃气、垃圾环保、污水处理和管网设施等,具有部分稳定的现金流和政府补贴属性,未来比较适合采用PPP模式进行改造,但有一定难度;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类平台受土地市场和地方财政收入双下滑影响,土地出让返还或BT回购等现金流入出现了较大降幅,此类平台的业务与财政体制关系紧密,改革难度相对较大,未来可能采取授权特许经营模式,即依据法律授权,平台变身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提供商。

未来平台转型并不一定意味着主体消失,更多的是业务转型升级,即纯公益性向经营性业务转变,而部分平台特别是一些投资控股类平台目前已拥有一些成熟的经营性业务。未来地方或将以国企改革为契机,将平台打造成功能类国企。功能类国企将承担地方部分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因此,部分业务模式相对成熟、多元化的平台,或将继续在交通、公用事业、城市基础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功能性领域发挥支撑作用。

(二)未来平台改革转型的核心:规范与政府之间的法律和结算关系

以前平台和政府之间界限模糊,导致代建或BT项目并无实质性的法律约束,很多工程项目竣工后迟迟不能决算,严重影响了平台的现金流。另外,政府“随意”给平台摊派项目,作为“政治任务”,使得平台既要干活,又要忍受得不到回报的痛苦,只能维持基本的盈亏平衡甚或亏损。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平台和政府之间的法律和结算关系不清晰。未来改革转型的核心,就是要规范平台与政府之间的法律和结算关系,平台将不再承担政府“第二财政”的功能,在法律关系上也将被视同为地方的一般类国企。

转型过渡期地方政府与平台的信用关系分析

地方债务甄别后,平台改革转型将加速,同时可能面临较长时间的过渡期。在这期间,地方政府与平台的信用关系会产生较大变化。

其一,地方政府和平台的信用关系还是存在,但会大大弱化。弱化到什么程度,要视改革的进展和平台未来转型的程度。如果平台变成地方的一般性国企,承担部分功能类职能,仍然属于政府相关类主体,那么即使平台实现转型,也无法完全切断与地方政府的信用关联。

其二,地方政府给予继续支持的可能性和理由依然存在。考察平台与政府的关系,要看关联度和支持度。平台业务大多与地方发展、公共产品和服务有关,具有一定的区域重要性,关联度减弱并不等于支持度减弱。地方政府对不同平台的支持度会有所差异。具体来看,对于转型效果好的成熟度比较高的平台,政府支持度可能会有所弱化;对于转型难度较大的平台,政府可能还会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其三,信用评价从注重政府信用到关注平台自身信用。对于转型后的平台,信用评价应更注重对平台自身财务、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关注。财务方面,如财务报表质量、股权关系、资产质量、经营性收入比重和可偿债现金流等;公司治理方面,如平台能否参照一般性的国企,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模式。信息披露方面,如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充分性等。

展望:在防控债务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进转型

目前,监管层已落实平台过渡期的后续融资政策,并适度放宽融资条件,允许部分资质较好、业务模式相对成熟的平台继续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同时,新增债务不纳入地方直接债务,优先用于替代高成本债务。这将有效地降低信用资质弱和偿债压力大地区的财政风险。

鉴于降低债务风险和地方稳增长的重要性,平台再融资有所松绑,但并不意味着未来放弃平台转型的目标,在防控债务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进转型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要实现地方融资新突破以及推进平台转型,规范平台和地方政府关系将是关键。可以依据法律,授权和规范平台在过渡期内继续运作,若确需平台继续从事之前的非经营性业务,前提是规范平台与政府之间的股权、债权、业务结算、与政府相关的市场化安排、财政性资金补贴等方面的法律关系。总之,无论是各地力推的PPP模式,还是授权特许经营模式,平台在其中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单位: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罗邦敏 孙惠玲

4.地方投融资平台如何实现转型突破 篇四

一、背景

近年来,面对不断膨胀的地方债务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地方财政压力,监管层不断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的出台是一个重要标志,该文围绕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明确举债主体、规范举债方式、严格举债程序等措施,建立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框架,旨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借”、“管”、“还”的问题。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地方债务监管继续加码。财政部于2017年5月5日和5月28日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和《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以负面清单的方式从地方融资平台、PPP和产业基金、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担保等方面对当前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出现的种种乱象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对这些违法违规融资乱象进行封堵,以化解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风险。

50号文和87号文还出台了严厉的问责措施,50号文要求各地须在7月31日前摸底排查并改正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规范融资行为,如果逾期不改正或改正不到位,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不仅地方政府要受到处理,相关金融机构也要担责。在50号文和87号文政策压力下,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举债行为有所收敛,同时,也对地方投融资平台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二、哪些平台公司受影响明显

1、哪些平台公司受明显影响

50号文、87号文虽然剑指地方政府违规违法举债融资,但受影响最深的却是平台公司。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数量较多,据银监会地方投融资平台名单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1740家平台,但由于所处级别、不同类别、不同区域、所获得的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差异,我国城投公司发展千差万别,受到政策新规影响的程度也截然不同。

从所处级别来看,省、市一级地方投融资平台由于所获得政策支持较多,信用级别较高,融资渠道较宽,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强,有的企业甚至形成了独特成熟的运营模式,打造成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品牌形象,能够依靠自身信用进行融资,因而受到的影响较小,但区县级平台由于区域资源有限,所获得的政策支持较小,信用级别较低,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且大部分区县级平台缺乏造血功能,受到的影响明显较大。

从城投类型来看,我国平台公司大致可以分为园区类平台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城市投资建设公司、土地储备中心类公司、交通运输类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其他类型,其中,由于城市投资建设公司、交通运输类政府融资平台、园区类平台公司以委托代建方式从事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合同进行抵押融资的较多,因而受到的影响相比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类公司明显较大。

从所属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区域经济活跃,平台公司市场化程度较高,实力普遍强于中西部地区,在此次地方融资整顿中受到的影响较小,中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为平台公司信用提供了较好的支撑,但由于中部地区平台公司普遍市场化程度较低,受到的影响比东部地区平台较大,西部地区平台公司由于地区经济实力较弱,缺乏自身造血功能,受到的影响明显较中东部地区大。

总体来看,区县级、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投资建设公司、交通运输类政府融资平台、园区类平台公司在此次整顿地方政府违规融资举债过程中受到的影响较大,个别企业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给当地带来了金融风险隐患。相反,对于实力较强的省市级平台和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平台公司,这次清理整顿反而成为扩张的较好机会。

2、平台公司转型势在必行

50号文、87号文虽然针对的是地方违规违法举债,但实质上仍是对43号文精神的延续,在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基础上完成对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的重构。在这个大趋势、大变化之下,实力较弱的平台公司短期融资来源受到了较大影响,而且其未来业务前景和发展空间已显得不太明朗,转型是势在必行。

在短期融资方面,由于50号文针对地方政府对平台公司的违规担保行为进一步严加监管,87号文对地方政府购买服务行为进行规范,致使平台公司融资上既难以获得地方政府的担保,也无法将与政府签署的违规购买服务合同进行抵押融资,严重影响到了平台公司融资来源,有些受影响较大的平台公司甚至直接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从长期发展来看,在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重构的大趋势下,地方将加快构建以地方政府债券和合规PPP模式为主的新投融资模式。与此同时,由于对地方政府违规违法举债的约束,以及对官员考核机制转型之下,地方政府投资规模将会明显收缩。因而,部分实力较弱的平台公司未来业务前景和发展空间都将会受限。如果这些平台公司不进行相应转型,增加自身造血机制,消除债务隐患,力争在地方政府重塑投融资模式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未来势必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三、平台公司如何实现转型突破?

1、这些城投是如何转型的

平台公司转型是大势所趋,从目前部分已经成功实现转型的地方投融资平台来看,其转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政府注入资产,推动国有资源整合

政府将部分优质资产注入到地方投融资平台,这些资产既包括水务等能产生现金流的准公益性资产,也包括能产生经营收入的经营性资产,同时,加快以项目为导向的建设经营性平台向投资控股型的集团化企业转变,从而助力企业转型。

典型案例:

亳州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亳州建投)成立于2002年9月,是亳州市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公司,也是当地最大的政府融资平台,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城市建设资金的筹集和投入,同时承担土地开发、经营和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任务。经营产业涉及土地整理、保障房建设、房地产开发、公用事业经营和类金融业务。

2014年6月底,在亳州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亳州建投通过对市国资委管理的文化旅游公司、地产公司、交投公司、公交公司、保安公司进行整合,组建了建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建安集团),整合之后,建安集团是亳州市最大的国有企业,成为亳州市除古井集团外整合所有亳州市属国有企的平台。拥有全资子公司11家、控股子公司12家、参股子公司9家、三级子公司36家的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2)发展经营性业务,推动业务多元化

地方投融资平台转型在充分利用自身在进行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累积的技术经验和对相关公用事业类资产进行授权的基础上,提供相关公用事业、旅游、会展、物流、广告等服务,推动业务多元化,以获取较稳定的现金流。更进一步,平台公司可以结合城市发展所需,积极拓展城市市政管理服务、城市配套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打造成为具有品牌的城市运营商。

典型案例: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浦东新区国资委,注册资本金31.13亿元,前身为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与张江高科技园区于1992年7月同日挂牌成立,是浦东区重点投融资平台公司,代政府履行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责,并根据政府授权进行工业、办公和科研物业的房地产开发和后续综合经营活动。张江高科技园区为国家级高技术重点开发区,园区的规划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是众多大型科技企业和中小型创新企业聚集区,截止2016年末,园区全年实现经营总收入3125亿元,税收收入169.79亿元。

张江集团在担负的职能上与其他地方投融资平台一致,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按照市场规则运营开发区,没有像其他地方引进入园企业一样,给予土地、厂房等补贴优惠政策,而是对土地进行滚动开发,所获得的收益完全归于公司自身。并且张江集团不满足于土地的整理和房地产开发业务,努力开展多元化经营,依托园区运营,积极投资于物业管理、人力资源中介、广告传媒、酒店经营、金融服务(小额贷款、担保、外币兑换)等领域,并按照行业设立子公司,对部分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逐渐变身为投资控股集团。目前,张江集团有二级子公司28家,合并报表公司达到112家。同时,张江集团还充分利用了园区管理的便利条件,参与了对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投资,是十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在支持园区企业发展的同时,在资本市场实现溢价收益,2014——2016年张江集团对外投资收益分别为8亿元、17.5亿元和13亿元。

通过以上多种举措,给张江集团带来大量经营性收入,截止2016年末,公司资产规模达到652.37亿元,实现收入65.94亿元,营业利润8.1亿元,净利润8.6亿元,在承担园区每年巨额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资金的同时,公司实现了经营性收入规模的扩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创新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

地方投融资平台大都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量大,同时,项目回报时间长,资金周转慢,给企业运营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很多平台公司也因此资产负债率较高,债务压力较重,运营效率差。因而,平台公司可以创新融资模式,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PPP等方式拓宽融资来源,缓解资金压力,盘活存量资产。同时,在目前政府上下提倡吸引社会资本以缓解政府债务压力的背景下,借助PPP模式来继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服务,打造公私合作平台,推动平台公司转型。

典型案例:

汇丰投资是萍乡市经济开发区唯一的城投平台,主要负责经开区内的土地一级开发和基建工程代建。由于被列入银监会监管名单,汇丰投资的银行贷款、公司债发行均受到限制。为了突破融资限制,公司2013年开始启动金融参股布局,以8亿元参股江西银行,成为其第四大股东,同时与江西银行合作成立江西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后者为汇丰投资带来了稳定的投资收益,并是其保持充分流动性的重要补充。另外,公司以5000万元参股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获得0.66%的股份,通过后者为各类私募产品提供报价、发行、转让、登记、结算服务等功能,与公司以及经开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搭建更加顺畅的平台。

汇丰投资还在获取政策性贷款和吸引社会资本上积极作为,以摆脱资金瓶颈。2013年,汇丰投资启动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萍实公园、市民广场等项目的成功建设,助力萍乡市成为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并获得海绵城市专项资金。2016——2017年,公司计划扩大海绵项目投资规模至40亿元,结合政策性专项资金并引入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发挥杠杆效应,成为萍乡市海绵城市主要项目投资主体。另外,汇丰投资与江西立晟达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江西汇达电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14年开始布局萍乡市乃至江西省范围内的屋顶分布式发电项目,3年计划投资规模220MWp,2014年底萍乡市创业孵化园2MWp发电示范项目已经投产发电。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是国家重点重点支持产业项目,项目投资受到国开行专项贷款支持,能够享受优惠资金成本。

(4)剥离政府投融资职能,成为产业经营主体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展的空间日益有限,对于具有专业资质、市场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平台公司,可剥离其政府投融资功能,在妥善处置存量债务的基础上,转型为一般国有企业,成为产业经营主体。

典型案例:

重庆市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重庆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由于重庆7000多公里的二级公路不再收费,2006年9月公司合并了长江三峡、乌江画廊、山水都市等重庆市国有旅游资源,转型为专注旅游产业投资开发的市属投融资集团。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2006年,原重庆煤炭集团、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和重庆燃气集团整合组建成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借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机会,转型为经营性国企,专注燃气、煤电铝等领域的经营、投资。

2、启示

(1)城投公司过去的经营模式是背靠政府、面向市场,但在目前切断政府融资职能的政策压力之下,城投公司要以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为转型方向,通过经营模式、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运用各种资本运作手段,发展经营性业务获取经营性收益,进而摆脱城建资金对财政资金的单一依赖。

(2)由于开展非相关多元化业务风险较高,地方投融资平台业务转型首先应当着眼于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并积极谋求在部分政策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像棚户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以及抓住一路一带等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拓展业务。对于过去已开展了一定的经营性业务或项目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通过参资或收购政策扶持的经营竞争类公司,开展多元化布局,形成企业造血机制。

(3)在未来城投转型的定位上,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国有资产经营和城市投融资方面的优势,成为国有资产经营主体和城市投融资主体;在政府大力提倡公私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民生领域的背景下,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成为公私合作的重要载体;在地方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的当下,地方投融资平台还可以加大产业布局,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引导者和重要推手。

(4)大部分城投公司尤其是政府主导类城投,融资渠道仍然十分狭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融资成本较高,债务负担过重,并且是基于地方融资平台背后的政府隐性担保,而在目前规范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融资的背景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城投公司需要通过不断拓展融资来源,优化融资结构,可以增加直接融资比例,以及通过开展资产证券化、PPP项目融资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引进社会资本;也可以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融资+建设的模式,共同出资组建投资公司,参与项目投融资和项目建设。

四、平台公司转型难点

平台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将会面临众多的难点,唯有顺利突破这些难点,方能成功实现转型:

1、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由于政府既是城投公司的股东、又是城投公司的核心客户,城投公司既要重点理顺与政府的管理和业务关系,还要获得政府对企业转型方面的大力支持。在理顺与政府的管理和业务关系上,重要的是,形成政企分开的局面,建立政府对公司的运行考核机制,从而促使地方政府从“管理职能”向“监督职能”的转变,利用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引导融资平台的发展。地方投融资平台长期在政府的支配下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服务,在转型上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应当在提供政府优惠政策、推进优质国资整合、妥善处理存量债务、支持资本运作、授予特许经营权、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给予转型支持。

比如,从张江集团等地方投融资平台转型的成功经验来看,地方政府赋予城投公司土地独家开发、露天广告媒体运营、地下管廊收费权等特许经营权,是保障企业具有持续收入来源和健康现金流的关键,也为后续滚动融资发展提供了保障。

2、妥善处理存量债务

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规模大,增长速度较快,部分债务存在一定的偿还风险,对于这些存量债务的妥善处置,是城投企业实现轻装上阵、降低转型成本、顺利实现转型的核心环节。同时,这也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声誉。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简称43号文)和新的《预算法》实施,明确规定2015年以后政府不得通过城投公司举债,城投公司债务不再属于地方政府性债务。但2015年后,地方投融资平台事实上仍然在承担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服务的职能,并未完全退出政府性债务领域。

对存量债务的处理,需要厘清负债来源是经营性项目还是公益性项目所产生的,对于经营性项目所负债务,应依靠经营性收入来保障偿还,对于公益性项目所负债务,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妥善处理。对于存量债务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方式:

债务置换。在财政部甄别存量债务的基础上,把城投公司政府债务中原来短期限、高利率的理财产品、银行贷款、城投债置换成长期限、低成本的地方政府债券。

资产盘活。通过出售、转让、拍卖、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将存量资产盘活,迅速获得流动性,减轻债务负担,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或公私合作共同开发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保证债务的顺利偿还。

政府注入有一定收益来源的资产或授予特许经营等方式给予支持。政府可以将封闭运作的棚改项目、加油站、收费的文化体育资产、房屋等商业设施,改造为具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的资产,由地方投融资平台提供维护和保养等运营服务。同时,还可以将政府手中的各种特许经营权授予地方投融资平台,比如城市给排水、垃圾处理、燃气、停车场、地下管廊收费权等特许经经营权能带来稳定、长远的经营收入。

3、科学设计转型方案

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重要的国有企业,其转型关系到政府、企业和员工的三方面切身利益,对于政府而言,平台公司转型既要恰当处理与政府的投融资关系,也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企业而言,平台公司转型后要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国企改革目标,对员工来说,转型会触及到员工的利益,关系到员工的生活,如果转型失败,甚至会不利于社会稳定。因而,要科学设计转型方案,确保地方投融资平台实现顺利转型。

5.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方案 篇五

摘要: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是国民经济组成中的重要成分,其在市场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繁荣。但是,国有资本投融资公司在进行融资过程中往往会面对较多的风险,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陷入困境之中,使公司的运营成本增加,损害公司的利益,进而减小公司的融资规模,很多公司的资金在此过程遭到大幅度的压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营的困难程度。本文将针对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进行融资的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探索融资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方案。

6.对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几点认识 篇六

一、什么是国有融资平台公司

国有融资平台公司主要指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的投融资平台公司,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以地方政府信用为基础,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它以国有土地和政府资产作为抵押,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向银行贷款获取建设资金,以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包括各类综合性投资公司,如建设投资公司、建设开发公司、投资开发公司、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发展公司、投资集团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以及行业性投资公司,如交通投资公司、农业惠农公司、水务水投公司、扶贫开发投资公司等。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出台的背景

一是1994年分税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但由于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力,让地方政府官员存在强烈的借债动力。二是由于现行财政体制和金融政策对地方债务行为和财政赤字的政策约束,搭建融资平台公司就成为地方政府扩大支出规模的现实选择。实际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就是地方政府缓解支出压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产物。

三、投融资公司发挥的作用

总体看来,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把银行资金优势、政府信用优势和市场力量、社会资本结合起来,对扩大内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投融资公司出现的问题

主要是举债融资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够规范;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政府性债务负担沉重等。地方政府设立的投融资平台公司高管一般由政府指派,经营决策更多地体现政府导向而非市场导向,更注重投融资职能的发挥,但往往忽略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定位不明确。

有的地方政府未能对辖内平台公司对外融资进行统一的归口管理;有的地方政府既没有对平台公司的经营目标和业务范围进行确定,也没有对其经营发展模式、融资渠道进行确定;有的地方政府作为投资出资人没有系统地安排平台公司总体负债规模,造成平台公司在实际运作中越位、错位或缺位。使一些平台公司在实际运作中难以界定究竟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还是完全市场化的主体。

(二)债务规模大。

一是债务缺少还款来源。二是债务还款来源不充足。三是可能引发现金流风险。

(三)资产流动性不足。

有些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净资产量非常大,资产流动性普遍不足。

(四)融资难度大。

主要依靠银行借贷、信托基金等融资,导致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方式老化、渠道陈旧、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

(五)管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对融资平台公司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部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管理级次多,资本金到位率低等。

五、融资平台公司存在问题的原因

地方政府设立的投融资平台公司高管一般由政府指派,经营决策更多地体现政府导向而非市场导向,更注重投融资职能的发挥,但往往忽略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六、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整合资产,增强实力。

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对现有资产进行优化整合,夯实公司资本金实力,通过引进民间投资等市场途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平台公司的股权结构,形成规模大、实力优、抗风险能力强的投融资平台公司。

(二)完善法人结构,实现市场化运作。各投融资平台公司专注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通过引入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坚持市场化导向,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严控债务规模,优化融资结构。

一是按照规定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二是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和债务规模。

(四)强化内部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二是加强资金管理,三是加强债务管理,四是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资金的运作安全,不断增强资金的营运能力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运行的一点看法

7.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方案 篇七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分析

(一)财政风险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当地政府发起设立的,二者之间存在财政担保关系,因此,一旦融资平台无法通过自身经营来偿还债务时,政府就必须通过财政收入偿还债务,导致财政风险出现。现阶段,尽管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手段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加以控制,但债务规模数量依然较大,同时经济下行的压力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在下降,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在地方政府总体债务的比例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无疑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财政风险水平。

(二)信贷风险

现阶段,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和城投债,其中银行贷款所占比例较大。融资平台获取的资金主要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工程往往建设周期长,回款速度较慢,资金利用率低,投资收益较差。这种情况下,融资平台的贷款多为长期贷款,这就增加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而大规模的集中信贷也增加了违约风险的可能性。同时,部分融资平台担保行为极不规范,有些甚至违规发行债券。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套取银行贷款设置多个融资平台,很多平台已无法达到融资的要求,扩大了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

(三)监管风险

现阶段,我国地方债务状况极不透明,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属性使得其融资规模和债务水平都极为隐蔽,加上地方政府对于融资平台的债务管理缺乏预警机制和风控措施,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金融监管机构无法对融资平台的融资过程实现有效监督。银行无法对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信用水平和财务状况实现科学合理的估算,对潜在的融资风险和违约风险无法量化分析。而融资平台自身的融资运营不透明,很多项目甚至没有公开财务报表,因此,监管机构对于资金的用途、信贷的水平、债务偿还状况缺乏清晰的了解,对于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无法有效监管,造成监管风险扩大。

(四)经营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融资平台的管理体制造成的。融资平台名义上虽为企业,但却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所需要的法人治理结构,产权结构不够明晰。尽管融资平台也具备董事会、监事会等所必须的企业管理结构,但管理人员多为地方政府任命和管理,很多人并不具备企业管理经验和融资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决策的科学性,行政色彩过于浓厚,造成融资平台的项目多数具有政府背景,政治效益远超经济效益,资本运营的过程中更多考虑政绩因素,而忽略了平台经营健康运营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预算约束不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融资平台承担的多为政府工程和项目,工程长、资金回流慢,公司缺乏充足的现金流,平台收益率低,经营模式也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模式的要求,“造血功能”不足,缺乏必要的自身偿债能力,经营风险极高。一旦出现问题也势必由政府买单,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五)政策风险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性质及运营特点,政策变化对平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央政府以及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出台一系列措施,针对缓解地方债务压力、融资平台转型等方面做出诸多规定。比较典型的包括:2016年1月11日财政部发布《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以及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将取消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2015年国办发40号文对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做出重要规定和要求;2014年国务院43号文更是明确指出“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这些都对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另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等的变动都会给融资平台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尽管政策变化对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规范融资平台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一些规定造成融资平台乃至地方政府资金链条的断裂,影响在建项目的进度。考虑到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以及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融资平台受政策变化的影响必将更加明显,政策风险日益凸显。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对策

(一)找准自身定位

现阶段,我国各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各不相同,平台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告别了过去“大城建”时代,一些融资平台也开始自身的转型,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融资平台在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界定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当地政府也应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和平台发展水平对平台的转型实施差别化政策。在去政府融资功能的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应更多的以普通企业的身份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融资平台应更多的参与到民生工程的建设中来,多途径的开发地方公共资源,积极参与公益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对于承担的公益型的业务,可与社会资本积极结合,大力发展PPP模式,实现向公司方向的转型。融资平台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成立专项资金鼓励创新,扶持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政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推动自身平台的市场化建设,尽快实现盈亏自负,本着“只减不增”的原则消除地方政府债务水平,降低当地财政风险。

(二)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由于银行贷款依然是融资平台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融资平台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与银行的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融资平台转型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作用。融资平台应尽可能公开自身的财务状况信息,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银行等机构应通过放贷审查和审慎监管等方式加强对融资平台财务状况的监控,通过加强对融资平台运营状况和偿债能力的分析,充分了解不同阶段融资平台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对融资平台的放贷条件进行充分的评估,监督平台公司项目的完成水平,保证融资公司在合理运用资金和财务状况健康的情况下才能获取银行贷款,并严格限制融资平台的融资数额和融资期限,一方面加强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将信贷风险水平降到最低,提高贷款的安全性。

(三)完善平台监管体制

面对融资平台日益累积的风险,完善的平台监管体制必不可少。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力度,改善现有的平台监管模式。政府应根据融资平台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政府应对融资平台的债务水平保持全面的了解,实现对融资项目从立项到实施乃至结项全过程的动态监管,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考核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建立约束性强的预算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预警平台对融资平台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融资平台也应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加强自身财务信息的披露,提高自身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融资平台的监管中。

(四)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融资平台在积极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完善自身内部经营管理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地方融资平台政府色彩相对浓厚,政府指令在平台日常经营过程中影响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适合市场发展的管理结构和运营模式对于融资平台的转型尤为重要。首先,融资平台应打破以往与政府的紧密联系,加快去行政化的进程,构建符合现代企业产权结构和管理体系,真正实现政企分离,保持融资平台的独立性。其次,融资平台应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融资平台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自身管理体制,构建符合市场化要求的产业结构。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已改善公司内部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自身战略规划、资源整合、集团管理、风险控制的水平和能力。最后,融资平台应加强自身资本运营的能力。融资平台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政府展开合作,开发效益好、安全水平高的项目。平台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完善内部预算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财务指标,提高资产流动性,保证平台现金流安全,提高平台偿债能力和盈利水平,实现资本增值。

(五)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部门应根据最新的政策要求并结合当地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措施,形成科学的平台扶持模式,通过政策、财政资金等多种方式助力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融资平台也应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和研究,积极制定本公司战略目标的转型发展规划,根据政策要求开展各项业务,保证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与国家、地方发展目标和政策要求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林晓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估〔D〕.复旦大学,2011.

[2]王喜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估与转型发展——以四川省为例〔J〕.西南金融,2015(9)

[3]刘成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控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

[4]阮佩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基于中部某国家级高新区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3(4).

8.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方案 篇八

(上)

董仕军

2013-1-23 14:18:36来源:《财政研究》2012年第4期

摘要:中央政府提出了对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清理和贷款融资行为规范的一揽子措施。在一年多的清理工作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存续的平台公司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切实壮大存续平台公司的资产实力、经营能力和直接融资能力,建立正确的政府和平台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切断公司融资风险传递通道,是一条必由之路。

关键词:平台公司,融资风险,委托代理,直接融资,风险控制

2010年6月中央政府提出要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清理规范地方已经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类,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再承担融资任务,相关地方政府要在明确还债责任、落实还款措施后,对公司做出妥善处理。第二类,承担上述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同时还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在落实偿债责任和措施后剥离融资业务,不再保留融资平台职能。第三类,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充实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运作;要通过引进民间投资等市场化途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融资平台公司的股权结构。此外,对其他兼有不同类型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公司,也要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清理规范。清理之后存续的第三类平台公司的融资行为也要进一步规范,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须落实到项目,以项目法人公司作为承

贷主体,并符合有关贷款条件的规定。融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要求,同时平台公司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讲求效益,稳健经营。

在对需求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银行业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资金供给方的管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向平台公司融资量大的金融机构作出了约束性规定,要求他们要严格规范信贷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落实借款人准入条件,按商业化原则履行审批程序,审慎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凡没有稳定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不得发放贷款。向融资平台公司新发贷款要直接对应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资本金的规定。严格执行贷款集中度要求,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坚持授信审批的原则、程序与标准。要按照要求将符合抵质押条件的项目资产或项目预期收益等权利作为贷款担保。要认真审查贷款投向,确保贷款符合国家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要求。要加强贷后管理,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适当提高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按照不同情况严格进行贷款质量分类。

自国家发出要求至今已经一年多时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工作在有序推进。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保证了信贷资产安全。2012年3月中国银监会对平台贷款风险监管提出了新要求,银行要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要求,坚持有保有压和结构调整,对全口径融资平台公司要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有效防范平台公司贷款风险。同时,严格控制新增贷款业务的发生,严把入口关。为了寻找地方政府融资的新出路,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

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发债规模限额不能结转下年。2011年试点省(市)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试点省(市)发行的政府债券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券。2011年政府债券期限分为3年和5年,期限结构为3年债券发行额和5年债券发行额分别占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的50%。试点省(市)自行发债收支实行预算管理,并建立偿债保障机制,在规定时间将财政部代办债券还本付息资金足额缴入中央财政专户。

中央政府在关上非规范举债“后门”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打开地方政府举债的“前门”,在我国政府投融资改革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中央政府进行有益尝试的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存续的第三类平台公司如何在地方发展中合理的发挥作用,如何发挥平台公司向市场融资的作用特别是直接融资作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此,笔者认为要从融资平台的职能定位、资产负债、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能力、公司项目管理和融资方式以及平台公司债务的“借用管还”机制等方面,系统设计规范融资平台的管理方案,健全人事、资金、财务等管理制度,推动第三类融资平台清理、整合和规范,发挥这些公司在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筹资、承建和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公司的有限资产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负担有限责任,切实解决地方政府的潜在财政风险。从政企关系看,要理顺政府和平台公司之间的关系;从企业与市场关系看,要以改革创新为方向,提高市场直接融资能力和水平;从企业内部管理看,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制度建设,实现股权多元化格局,加强内部风险防控。

(一)建立合理的政府与平台公司的契约关系。

对城建基础设施而言,一般私营企业因其资金需求量大、工程期限长、回收

期限长、无利或少利可图而不愿意涉足,但存续的第三类平台公司可以完成工程的融资、建设,关键要设计好政府和平台公司之间的赎买契约。可以将平台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看成为半成品(建设过程中的为半成品)或产成品(建设完成的为产成品),这些物品是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需要政府以赎买的方式提供给公民。而赎买的方式是通过合同加以约定。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在市场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委托方与处于信息优势的代理方,相互博弈达成的合同法律关系。委托代理关系赖以形成的基本条件为:(1)市场交易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行为主体,他们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各自追求效用最大化。(2)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均面临不确定性风险,而他们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两种不同的选择行为:一是委托方选择代理方,并按一定方式付酬,但不能直接观察到代理方的行为,又需按一定合同向代理方支付与其行为结果相联系的报酬。二是代理方选择自己的行动,它既会影响自己的收益又会影响委托方的收益,但其选择行动产生的结果是随机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完全控制。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在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与平台公司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如何防范此项委托代理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需要通过合理的契约加以规范。对于政府而言,就是要监督平台公司的城建基础建设的工程质量,有效地防范平台公司的财务风险向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转化;对平台公司而言,就是如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如何促使政府定期给付建设资金,实现公司现金流的正常。因此,政府与平台公司的契约关系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平台公司要解决基础设施融资、建设、现金流的平衡和工程建设管理。二是政府要解决平台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结束后的赎买方式。三是杜绝平台公司的财务风险向政府财政风险传递。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融资、建设和管理,均可以通过地方政府与平台公司契约的方式加以解决。合约的主要内容是存续的第三类平台公司以企业自有资产和代建项目在市场上直接或间接融资,政府对企业融资工作不负任何责任,企业以法人财产权和信誉获得银行或市场的资金,企业以法人财产权对市场负有限责任。政府的回购赎买方式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一个是财政预算资金,即政府将平台公司的工程建设资金通过财政预算安排进行阶段性赎买,满足平台公司的现金流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通过给予平台公司在部分建设工程没有完全移交前的具有特许经营收费予以补偿(如高速公路的收费权)。政府进行回购赎买要基于合理的工程建设造价,这主要由市场的中介第三方为工程核定价格,对特许经营方式科学测定收益。特许经营权价值评估涉及确定对平台公司进行财政补贴资金的多少。总之通过制度安排和契约合同,政府或财政不为平台公司融资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从物理上隔绝政府与平台公司之间的融资联系,两者之间形成纯粹的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回购的方式形成买卖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回购已建成品或在建的项目。

(二)提高平台公司的市场直接融资能力和水平。

存续的第三类平台公司如何继续发挥在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关键还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融资能力,融资能力越大其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也越大。从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整体情况看,在债务资金来源方面,2010年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占79.01%。由于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比例比较高,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务必与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规范和增加清理整合后保留下来的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

9.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方案 篇九

会员自助融资平台成立设想及操作方案

随着一系列银根紧缩及调整准备金的政策影响,个人和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度增大,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多数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资产负债率高,缺乏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评级低等,导致中小型企业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取得贷款,融资难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有鉴于此,依据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同时考虑到长春市中小企业及长春市职业经理人协会等各方因素,形成了成立职业经理人协会会员自助融资平台的设想。

会员自助融资平台是依托长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长春市职业经理人协会为平台,由协会融资部具体操作,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灵活高效的互助型融资体系,充分发掘民间资本的流通价值,通过盘活企业的滞压资产和沉睡资源修复企业断裂的资金链,帮助企业资金周转促进企业发展,进而加速资本市场的流通,形成良性循环。很多企业无法在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并非是自身条件欠缺,而是其自身条件不符合银行的审核标准。协会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许多贷款案例在银行方面看来,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很多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并不是因为没有实力,而是因为缺乏信用意识,这类企业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但是在协会内部,有很多从事同一类行业的企业,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偿贷能力及信誉口碑都比较认可。再者,中小企业资产比重中可以用来设定银行抵押的固定资产相对较少,而较多的是设备、物资或产品等这些流动资产,这类资产银行不接收,但在民间资本特别是同行业中则没有接收障碍,设定抵押毫无问题,甚至于企业的大宗订单,应收帐款,包括股权都可以用来融资。

在具体操作时,根据民间融投资的特点,结合协会自身优势条件,对贷款过程中的步骤、操作方式及风险控制等问题,做如下解析:

一、项目审核

协会融资部已与长春市成邦投资理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双方共同对融投资项目进行评估,通过财务报表、要件审核、信用记录等各方面考核,结合现场考察,系统分析企业经营状况、资产价值、偿贷能力等风险点,并生成审贷报告。

一般来说民间投资者并不具备这方面考察能力,这也是制约民间融、投资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财产保全

借、贷双方可以设定的财产保全方式有很多,如固定资产抵押登记、查封、流动资产质押、合同公证甚至签定买卖协议等,这些方面协会融资部都有很丰富的操作经验。

对于民间融投资来说,存在着一个无法规避的现实问题,就是借、贷双方都对对方缺乏了解和信任,贷款方担心自己的资金安全,同样借款方也担心自己的资产安全,这就需要一个有公信力的部门或机构做一个中间人,做一个公证,而职业经理人协会的身份和背景决定了它是最佳的选择。

资产方面,协会对所操作融投资项目实行资产监管,所有保全手续都要落在协会名下,协会同时成立自助融资平台资产监管委员会,成员由协会内金融行业代表理事组成,所监管资产必须经委员会投票表决后才可处置。资金方面,由长春市成邦投资理财有限公司经项目考察后,对投资资金提供连带担保。只有同时实现资产监管和资金担保后,才可在平台融资借贷。这对借、贷双方都是一种安全保障,这也是自助融资平台的核心优势所在。

三、资金渠道

会员自助融资平台本着“会员自助、资金互补、调剂盈缺、互通有无”的原则,在协会框架内,在协会会员中实现闲置资金与应急用款的有效对接。协会目前已拥有天使投资人近20位,民间资本意向资金3000多万,随着融资平台的发展和完善,还将有更多的投资人及资金加入。

协会融资部与国内最大的股权融资平台---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签订了设立分支机构的授权协议,吸引了大量基金关注,还与长春市内多家风投公司和基金建立了合作意向,由协会融资部推荐项目,帮助一些有好项目、好前景却没有抵押资产的企业,通过挂牌交易或私募股权的方式融资。

另外,协会融资部与长春市多数主流金融机构如银行、担保公司、典当及小额贷款公司等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甚至有多家金融机构本身就是协会理事单位,对会员融资业务有一定的优惠及政策支持。对于具备一定贷款条件的会员单位,协会融资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其设计贷款方案,完善财务、制度、资产、报表等相关手续,完成贷前准备,或与金融机构合作探讨开发如“在建工程预查封抵押贷款”、“技术改造担保贷款” 等针对特殊业务的信贷产品。

四、业务流程

协会融资部会在融资项目操作的各个环节代为办理并实现全程监督,从项目考察、要件审核到风险评估、出具审贷报告,从项目路演、推介到签订合同,从设定财产保全、监管资产到放款,从贷后回访到催缴本息,直至业务结束解除保全,全程操控,以保证资金及资产安全。

综上所述,成立职业经理人协会会员自助融资平台,既响应国家政策,又符合市场需求,既能服务协会会员,促进协会发展,又充分利用了协会的优势资源,既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又宣传、强化了协会的品牌价值,一举数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0.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方案 篇十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中央十四大的召开, 确立了金融体制改革。确定市场利率化, 以我国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主要的调整中心, 以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引导市场的利率水平高低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从一九九四年开始,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七个阶段。

一九九六年到一九九七年是第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是市场利率化刚刚起步阶段, 我国将银行间的市场利率和国债以及金融债券的发售实现了市场利率化。

一九九八年到二零零三年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里面, 我国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幅度, 一般在百分之三十之内。同时也加大了银行的定价资格。

二零零四年到二零零五年是第三个阶段, 二零零四年一月份, 我国将企业的贷款利率的最大上限增加到了百分之七十, 十月份又取消了这一规定, 将企业贷款利率下浮的下限控制在了百分之十。另外, 我国还允许, 银行存款利率减少的浮度可以无限制的下降。

二零零六年的八月份, 我国规定了银行贷款利率的减少下降浮度可以维持在百分之十五左右。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第四个个阶段。

到了二零一二年, 进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第五个阶段, 这一年的六月份, 我国中央银行放款了银行利率的浮动权限, 存款的利率的上浮的上限在百分之十, 下浮的下限在百分之二十。当年的七月份, 央行将贷款利率的下浮的下限增加到了百分之三十。

二零一三年的七月份, 我国深入改革利率市场化,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的控制。

而在二零一四年, 中国人民银行的副行长易纲明确表示, 要重点推行人民币存款利率的改革, 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利率市场化。

二、利率市场化对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影响

因为对金融机构存款管制的全面放松, 我国实现了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仅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面, 金融机构出现了两次严重的资金短缺情况, 这就上升了我国的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困难度。近几年以来,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在逐年保持增长, 所以, 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比较困难并不是因为货币不足所引起的。银行一向遵循高利润回报、高速公路自身的行业特征、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基本构造、高速公路项目的收益情况等才是引起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向银行贷款融资困难的原因所在。

(一) 高速公路行业的基本特点

投资大, 回报所需时间过长, 是高速公路的基本特点。银行一向是以高利润的资金回报为主要经营目的, 因此,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 高速公路融资仍然坚持让银行提供额度大, 时间长的贷款融资, 是有些不现实的。一般来说, 超过五年的长期贷款利率回报是十分丰厚的, 银行不可能在高速公路不提高利率的基础上, 降低自身的利润收入, 为其融资。但是我国有很多经济条件比较差, 交通状况比较冷清的地区, 无法支付高昂的银行贷款利率, 所以高速公路要提高银行贷款利率, 也是十分困难。

(二) 银行贷款额度分配的特点

我国每个银行总行在贷款额度分配的时候, 一般是通过竞标的方式进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 存款利率的上涨浮动让银行的利润有所减少, 因此, 为了让自己银行的利润不至于减少, 每个银行都会将自己的资金投放在一些还款能力比较强, 利率比较高的企业中。我国的很多小企业都会接受银行的高利率, 因此银行更喜欢将资金投放在小微企业中, 等待高利润的回报。

(三) 高速公路的发展太过依赖银行贷款融资

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中, 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的资金是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这样大面积的资金比例, 如果一旦银行不同意贷款给高速公路融资, 那么就会严重阻碍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

三、面对利率市场化, 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所应财采取的措施

(一) 通过多种渠道融资, 分散还贷压力

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在融资的时候, 可以不仅仅局限于用银行贷款来进行融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 银行的贷款利率会越来越高, 而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想要在银行中获得贷款融资就会十分困难。在这个时候, 就需要寻找新的渠道和途径, 来进行多方面的融资。比如说高速公路平台公司可以大量发行公司债券, 也可以通过股权租赁融资, 来获得自己需要的资金。多种方式并存的融资渠道, 能够有效的减轻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对于银行贷款的融资依赖程度。

原先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向银行贷款融资的年限一般都是五年以上的长期贷款。随着利率市场化, 这种长期贷款的利率也明显增高, 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很明显不能够从银行方面获得长期贷款融资。因此, 可以考虑短期贷款。比如说, 可以和银行方面进行协商, 签订短期贷款债务。这样能够有效的分担公司的还贷压力。

(二) 消除亏损项目, 维持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

交通量不足, 收不到客可观的通行费, 无法给公司带来盈利, 是影响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 公司可以将那些没有利润贡献的高速公路项目取消, 留下可以盈利的高速公路项目, 这样能够提高公司的利润空间, 让公司能够有足够的支付贷款利率的能力, 提高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

(三) 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提高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的经济效益

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在发展的同时, 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资源, 来开展多种经营方式, 获得收益。高速公路是一个强大的物流网, 中国的电商现在发展迅猛, 每天的物流量十分的高, 公司就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建立以货车运货为主的物流服务业务。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是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因此相较于别的行业来说, 得到土地的机会和条件更多, 更容易。可以将一些地形条件好, 有潜力的土地收入囊中, 然后在上面开发地产业务, 带来经济效益。有些高速公路项目每年的亏损都比较大, 因此, 要善于利用高速公路的优势, 来弥补这些项目的亏损, 以此才能让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有所收益, 才能够提高其融资能力。

四、结束语

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主要靠着银行贷款融资来进行高速公路建设, 在银行的贷款帮助下, 使得高速公路的发展和建设越来越快, 越来越好。但是因为利率市场化的深入, 让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和冲击。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 积极完善自身的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 减轻对金融机构的融资依赖, 这样才能够在强烈大的社会竞争下, 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才能够在保持资金充足的前提下, 发展和建设高速公路, 为人们的出行便利和交通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宋书勇.利率市场化对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影响分析[J].交通财会, 2014, (5) .

[2]陶雄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测度与改革指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 (3) .

[3]龚艳蓉.我国高速公路融资问题研究[J].交通财会, 2012, (11) .

上一篇:【小兵原创】董监高任职资格总结下一篇:元宵节的晚上真热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