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发改委年度工作报告

2024-12-17

2009发改委年度工作报告(共11篇)

1.2009发改委年度工作报告 篇一

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基础设施、交通投资大幅度增长,房地产投资小幅增长,工业项目呈现下滑趋势。截止12月底,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目标工作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78200万元,占地区下达调整后年度计划170000万元的104.8%,同比增长36%,从而推动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县国民经济保持14.5%的增长。现将我局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投资运行的基本情况:

1、按行业投资分类完成情况。(1)农林牧水利项目完成投资40341万元,同比增长47.6%。(2)工业项目完成投资0万元,同比下降22.7%。(3)煤、电等能源项目完成投资9749万元,同比增长6.8%。(4)交通项目完成投资22794万元,同比增长126.1%。(5)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21550万元(其中商品房14427万元,廉租住房7123万元),同比增长1.7%。(6)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项目完成投资2208万元,同比下降2.1%。(7)城市基础设施(不含城市环保)完成投资22069万元,同比增长174%。(8)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17448万元(其中卫生项目2669万元,教育项目2647万元,其他项目12132万元),同比增长81.6%。城乡私人项目完成投资22071万元,同比增长30.1%。

2、按投资项目管理渠道分类完成情况。(1)基本建设项目有130个,完成投资额为xx3733万元。(2)更新改造项目20个,完成投资额为17408万元。(3)房地产开发项目有6个,完成投资额为14427万元。(4)其他投资项目有24个,完成投资额为10561万元;城乡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71万元。

二、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1、重点建设项目支撑投资增长。今年以来,以文昌公园、民族体育场、县人民医院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支撑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截止12月底,6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404万元,占完成的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3.4%,这些重点建设项目推动力度大,实施效果好,直接带动我县投资快速增长。

2、交通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12月份,交通投资完成22794万元,同比增长126.1%,梵净山环线公路、通村公路成为支撑交通投资增长的主力,分别完成投资10089万元、7424万元(包括通村公路完成3169万元、今年通村公路完成4255万元)。今年交通项目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创纪录。

3、城镇基础设施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全县城镇基础设施快速增长,完成投资额为22069万元,同比增长174%,如文昌公园、民族体育场、县城污水、白改黑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为改善全县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建设打下了基础,是带动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一大亮点。

4、国家投资项目拉动投资增长。国家投资项目加强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确保全年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三、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与项目资金滞留的问题并存。今年,我县已投入大量政府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条件,相当一部分建设资金靠银行融资解决。资金的滞留不仅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将对我县后续的`资金争取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从大项目带动作用看,大型项目依然开工不足,支撑带动作用不强。今年以来,印江县亿元及以上项目2个,即廉租住房(第三期)项目和木黄220kv变电站,新开工项目仅有木黄220kv变电站1个且8月22日才开工,截止12月底,木黄220kv变电站还在平整场地,事实上还没有实质性的完成投资,这说明当前印江县大型项目对投资的支撑作用带动不强。

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滞后。1-12月份,印江县新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几乎为零,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7408万元,占完成限额以上投资的xx.1%,占比明显偏低,这说明以粗放型经营为特征的传统产业投资在印江县投资结构中仍占有相当比重,印江县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步伐尚需进一步加快。

4、工业项目投资下降。今年以来,我县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9970万元,同比下降22.7%。一是大多数工业企业投资项目资金缺乏,建设进度缓慢;二是企业技术改造投入较少,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受干旱、多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四、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固定资产投资以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国家资金的投向、项目安排原则作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计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完善配套措施,加强项目立项、土地征用、环境评价、资源节约和建设计划管理,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搞好政策的配套联动,提高投资管理的有效性和主动性,促进我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预计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000万元,其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一)加强项目储备。抓好项目规划工作;建立科学完备的项目储备库。

(二)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实行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试行项目前期工作全程代理服务制度;建立项目工作前期经费保障机制。

(三)加大争跑力度。一是要组织精干队伍,打造有战斗力的争资团队,各相关单位要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业务骨干人员具体负责争资金争项目日常工作;二是各分管县领导、部门负责人要积极带头,充分利用各种“人脉”资源,采取有效方式,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围绕关键部门、关键人物,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竭尽所能,全力以赴争取资金和项目。

(四)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县发改局要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对审批事项限时办结;建设、规划部门要简化项目选址意见书和施工许可证核发程序,并对审批事项限时办结;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快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审批和办证环节的速度;环保部门要缩短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等办理时限;交通、农业、水利、林业部门要对项目申报和审批所需基础材料限时办结,并协调配合其他相关部门落实项目批件;建立项目审批联动机制。

(五)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不断拓宽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通过争取国家资金、银行贷款、利用外资、招商引资、民间融资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

(六)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建立项目统筹管理制度;严格项目准入程序;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加强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七)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确保项目无障碍施工;规范项目收费行为;加强项目工作廉政建设;优化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

(八)狠抓重大项目谋划。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中央、省地资金投向以及我县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县直单位及各乡镇项目谋划责任,及早着手建立20xx年拟新开工重大项目库,积极推进前期工作,确保重大项目的投资后续支撑能力。

2.2009发改委年度工作报告 篇二

近日,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全国千家企业2009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价考核结果。参加2009年考核的千家企业共901家, 其中873家完成了年度节能目标, 占96.89%。

“十一五”前四年, 千家企业共实现节能量13 220万吨标准煤, 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132.20%。其中完成或超额完成的635家, 占70.48%;完成80070-100%以内的181家, 占20.09%;完成60%-80%以内的36家, 占4.00%;完成40%-60%以内的24家, 占2.66%;完成40%以下的25家, 占2.77%。

公告指出, 通过对千家企业2009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的综合评分, 901家企业中, 568家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 占63.04%;288家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 占31.96%;17家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 占1.89%;28家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 占3.11%。

3.2009发改委年度工作报告 篇三

会议听取了体改司关于今年中央交办国家发改委改革任务总体情况的汇报,听取了改革任务第一牵头司局关于工作思路和打算有关情况的汇报,对下一步推进工作逐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认为,去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工作任务重,大事多、急事多。在委党组领导下,各司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中央交办的改革任务,改革工作卓有成效。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各相关司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乘势而上,共同努力把今年的改革工作做得更好。

刘鹤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今年国家发改委改革工作主要抓好两件事,一是按照中央部署出台一批新的改革,二是抓好已出台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任务非常繁重。推进今年的改革工作要把握以下要求。第一,紧紧围绕中央的中心工作推进改革。今年和今后几年我国经济调整转型的任务很重,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结构性改革激发经济增长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吃透中央精神,围绕当前中央的中心工作谋划改革、推进改革。第二,特别重视提高改革的质量。制定方案时,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把基础情况弄清楚,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把改革方案做实。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明确改革目标,改革举措要符合实际,有可操作性。第三,抓好改革举措的落实和督查。要加强对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责任司局要定期开展文件落实情况的自查,随时做好接受中央督察的准备。适时开展改革效果评估,确保改革举措真正落地、取得实效。第四,明确和落实主体责任。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改革任务要落实到司局,落实到人头,司局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司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还要明确责任处室、责任人员,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第五,推动形成改革合力。要高度重视做好协调工作,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要加强与中央改革办、各专项小组的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和要求,反映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上下联动,发挥系统合力推改革。要注重利用好外脑,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改革工作中来,汇聚起全社会支持改革的正能量。

4.2009发改委年度工作报告 篇四

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刘仲远

2009年以来,办公室一班人在委党组的关心指导和各科室的帮助支持下,进一步强化学习、改进服务,围绕机关中心工作,认真做好“三个服务”,精心办文、悉心办会、细心办事,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现将2009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元月份:贯彻落实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谋划全年工作要点,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元月6日召开机关全体人员会议,汇报2008工作总结和2009工作安排;元月14日召开了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部署了全年发展改革工作;开办了项目建设简报;研究制定了新的机关财务、车辆、考勤等制度。

二月份:修订完善全年重点工作任务安排,分解落实市发改委承担的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并于2月20日召开机关全体人员会议,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谋划全年项目建设,外出学习考察江苏、山东等地的经验,讨论修改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办法,召开了一次全市项目建设调度会议,迎接了省发改委稽查办王湖新等一行和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协调服务组左俊厅长一行来亳检查;做好了全市综合治理、党建工作等检查,并被授予“优秀党支部”称号。

三月份:分析研究宿迁、菏泽等地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谋划“项目建设推进年”工作安排;修改完善了全市项目建设考核办法,-1-

并组织开展全市项目建设考核;向市人大裴松如主任汇报落实扩内需政策实施情况;迎接了省“861”办王爱华主任和省协调服务组来亳检查指导工作;参与淮北矿业集团亳州煤业公司挂牌事宜;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启动了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召开了动员会议,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发改委系统座谈会,总结一季度工作,召开了投资统计工作座谈会,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

四月份:筹备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并于4月9日召开,下发了一系列项目建设文件,表彰了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4月10日,市委方书记来我委检查指导学习实践活动;组织人员参加了省发改委具办的“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及对策高层论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于4月15日迎接了2008机关效能考核,并获得2008机关效能建设优秀单位称号;做好中央检查组来亳检查指导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各项服务工作;邀请市纪委第三纪检组任组长来我委进行廉政党课;4月30日,在涡阳县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市发改委系统业务工作座谈会。

五月份:做好亳州众和煤业公司筹备成立服务工作,5月4日在合肥召开了三方座谈会,协助做好公司章程起草工作,并月5月27日举行挂牌成立仪式;陪同委领导、沈市长赴省发改委汇报项目,配合科室做好自主创新项目申报工作;5月14日召开了机关全体人员述职述廉大会,进行了2008公务员考核;5月19日筹备召开了第一次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调度会议,牛市长、沈市长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与各县区和部门签署了责任书;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

动,组织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启动了亳州至宿州铁路建设前期研究工作;

六月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的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于6月5日组织开展了机关工作人员个人剖析整改活动,并于6月26日召开了机关组织生活会;筹备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先后召开了争求企业和部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6月16日在利辛召开了第二次发改委系统座谈会,听取了各县区的意见,安排部署了工作,6月16日,召开了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市委方书记等市领导参加了会议;筹备召开了全市项目谋划工作会议,沈市长出席并讲话,迎接了省人大原副主任季昆森、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等来亳检查指导和市第三纪检组效能建设检查工作;做好了民主评议百名科长、民生宣传月、小金库治理等项工作。

七月份:陪同孙主任参加全省发改委系统主任座谈会并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7月14日筹备召开了全市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调度会,沈市长参加;参与起草了全市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和招商引资调度会议和二季度全市经济调度会议发言材料;起草了市发改委领导班子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报告,总结并上报了市发改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参与制定了项目谋划月活动方案,并抓好落实;陪同铁四院赴淮北、蚌埠、许昌等地开展亳州至宿州铁路前期研究工作。

八月份:围绕项目建设,做好了省发改委“861“办汪处长、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来亳考察活动服务工作;陪同袁市长、孙主任赴省发改委汇报项目,做好牛市长赴淮北矿业集团和食品工业园考察学习活动;8月24日筹备召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会议,袁市

长参加;加快亳州至宿州铁路前期研究工作,陪同铁四院赴省发改委汇报规划研究思路;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抓好落实工作。

九月份:迎接国家审计署和省协调服务组来亳检查指导工作;落实全省投资工作座谈会精神,筹备袁市长赴各县区开展项目建设调研,做好方书记项目建设调研活动准备,并于9月27日开展调研;做好药博会客商接待工作,皖能集团、禹亳铁路公司领导参加会议。

十月份:学习贯彻皖发21号文件精神,研究提出市发改委四季度工作要点;做好省协调服务组和省发改委孔主任投资工作调研活动筹备服务工作;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提出厉行节约有关意见;完成亳州至宿州铁路规划研究报告,做好禹亳铁路和亳宿铁路有关接入京九线事宜。

十一月份:做好省加快皖北发展协调服务组来亳调研服务工作,会同市委办、政府办考察了线路,制定了方案,召开了调研工作座谈会,市委方书记参加;做好了机关三定方案申报个机构改革工作;接待了蚌埠市政府来亳商谈铁路建设事宜,以市政府名义正式上报亳州至宿州铁路规划研究报告;筹备召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袁市长出席并讲话;组织参加了第二届泛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论坛;参加了全省省发改委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并陪同孙主任、刘主任赴江苏学习考察园区共建工作。

十二月份:下发了市发改委十二月份工作要点;起草了江苏省南北共建园区考察报告,协助做好与芜湖市结对合作工作;做好全省发改委系统考评工作,起草了评选工作情况汇报,市发改委获得发展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组织参加了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明年工作打算:

2010年是地级亳州市组建十周年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一个赶超、三个翻番、城市面貌大变样”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年,市发改委将承担着更加繁重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项目建设工作任务,办公室将积极围绕委机关中心工作,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首先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服务水平。其次是组织集体学习。第三是认真开展调研。

二是完善制度。坚持按制度管人管事,根据工作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各项制度。

三是抓好落实。把抓落实当作办公室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及时跟踪落实委领导议定部署的各项工作。

四是提高效能。从完善制度入手,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强工作过程控制。

五是廉政建设。加强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纪律和廉政规定,积极营造机关廉政文化。

5.2009发改委年度工作报告 篇五

及二〇一〇年工作要点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和县直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配合下,我委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保障民生为宗旨,以项目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重点,以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目的,坚持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后恢复重建两手抓,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综合管理与协调服务职能,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一、二〇〇九年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精心抓好计划落实。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年初,我委对上经济运行情况认真分析,对发展趋势科学预测,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了全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分解下达了2009年各项经济指标,并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在一年来全县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建议,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当好参谋和助手。由于县委、县政府决策科学,部署及时,措施得当,调控有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圆满完成了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0.5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2.6%(现价同比),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86亿元,比上年增长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78亿元,比上年增长0.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86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县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0元,比上年增长1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2%。

(二)深入贯彻落实“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一年来,我委把项目建设作为发改部门一切工作的总纲,坚持 “大项目顶天立地,中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抓项目的工作机制,以项目论证为前提,以争取项目投资为重点,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管理机制。年初,我委负责筹备了全县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工作大会,起草了县委、县政府《关于认真抓好2009年项目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以县委、县政府文件 2 印发执行,明确了全县项目建设的具体任务;制订了全县重点项目和办实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了“五个一”抓项目工作机制,落实了项目包抓领导、主抓部门和责任人,县政府与建设单位签订了项目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充分调动了全县各级干部狠抓项目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人人重视项目、积极论证争取项目、多方筹资新上项目”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工作。

2、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和办实事项目的管理工作。重点项目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办实事项目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贴身利益问题的民生问题。一年来,我委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第一线,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项目建设月通报制度,每月向县委、县政府汇报项目建设进度,通过我委举办的《徽县项目动态》专栏,及时反映全县项目建设中涌现出好经验、好典型,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进度。108个县列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44.09亿元。目前,已建成25个,在建64个,当年完成投资8.02万元,其余19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3个市列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29.17亿元。目前已建成4个,在建15个,其余4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16个县列办实事项目已建成9个,正在实施的6个,开展前期工作的1个。52个县列重点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规模39.7亿元。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任务的14个,其余38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论证工作。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2009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新增中央预算内资金的历史机遇,积极与县直项目主管部门沟通,先后筛选上报了争取国家扩大内需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扶持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服务业专项资金、特色产业开发专项资金、中期票据贷款等6批项目资金计划。同时,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带领下,我委协同县直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70多人次,先后三次到兰州开展集中争取项目活动,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投资。全年我委上报正常建设建设计划127个,总投资规模达24.4亿元,拟申请国家投资14.6亿元,目前已落实国家投资9045.7万元。这些项目的立项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4、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科学做好项目审批申报工作。在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批、核准审查申报中,我委根据国家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目录》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的市场准入条件,坚持把好“五关”。一是把好国家产业政策关。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项目,实行限时办结制,对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变通办;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予申报办理。二是把好城市规划关。严格执行《徽县城区规划范围内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新上项目必须办理选址意见书,对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项目,不予申报办理。三是把好环境保护关。新上项目必须按规定办理由环保部门审批的《环 4 评报告》或《环境影响评价表》,否则不予申报办理。四是把好土地政策关。新上项目必须办理土地预审意见,否则不予申报办理。五是把好资源利用关。积极鼓励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项目和节能减排的项目,对不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项目,不予申报办理。由于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了国家产业政策,有效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较好地发挥了投资效益。全年我委上报各类正常项目建设计划127个,总投资规模达24.4亿元,省市已立项批复67个。

(三)科学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09年是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关键一年,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十分繁重,县灾后重建办公室设在我委,对我委全体工作人员是一次新的挑战。面对这项全新的工作任务,我委干部职工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干劲,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圆满完成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任务。

1、认真开展国家规划和省实施规划的解捆工作。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及省实施规划,结合徽县灾后恢复重建实际需求,我们在与上级行业主管部门衔接、对省级打捆项目解包、对定性任务列出具体项目和投资规模的基础上,编制了《徽县灾后恢复重建解捆规划》,包括城乡住房、农村建设、城镇体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服务体系、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土地利用、精神家园等10大类,共规划实施灾后恢 5 复重建项目1446项,总投资规模67.66亿元,其中申请中央重建基金46.06亿元。目前已落实各类灾后重建项目537个,投资规模44.28亿元,落实包干中央重建基金107850万元,分别占解困规划的37.1%、65.4%和23.4%。

2、分清轻重缓急,积极报批实施计划。

一是通过充分沟通意见和认真筛选,报经省重建办批复的我县中央重建基金实施计划共安排中央重建基金项目505项(按省市规范的统计报表口径打捆为311项),总投资规模43.68亿元,其中:中央重建基金107850万元。主要安排在城乡住房、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水利建设、产业重组、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等八个领域恢复重建。二是安排世界银行紧急优惠贷款支持我县灾后恢复重建7项,其中已安排教育、卫生类4项,投资规模7936.06万元,另外3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规模11304.6万元,世行已经初步确定列入建设计划,正在开展可研和环评等前期工作。三是日本红十字会援助徽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2190万元。援助项目包括1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2所乡村学校。四是安排利用特殊党费重建项目3项,总投资规模9229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徽县四中恢复重建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及远程教育项目。五是安排省内对口援建项目2项目,利用白银市和白银公司援建资金650万元,援建麻沿河乡牡丹小学和嘉陵月亮峡至严坪通村公路建设。白银市技术援建我县完成了6乡镇综合办公楼的地勘、初设和施 6 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

3、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城乡住房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已全面开展。二是全县共开工城乡住房重建以外的各类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47个,占已落实资金项目总数323个的76.5%;累计完成投资14.3亿元,占已落实资金项目总投资44.28亿元的32.26%;已完工82个,完工率25.4%。三是未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开展。目前还有76个项目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占已落资金项目数的23.5%,通过积极督促了解,这些项目责任单位都正在抓紧开展工作,力争在今年初完成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在年底前全面完成重建任务。

4、实施资源整合,实现节约重建。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根据省市关于“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办公业务用房项目,应打破系统、部门之间界限,尽可能实行集中建设,厉行节约、集约原则,力求主要功能达标”的要求,积极开展重建项目整合,发挥中央重建基金的最大投资效益。一是对城区部分纳入中央重建基金项目实施计划的22个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及业务用房重建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和资金整合,建设行政中心、行政综合、文教广电、交通、卫生5座大厦和标准化体育场;二是对纳入中央重建基金项目实施计划的45个乡镇服务体系及其它基础设施重建项目,按乡镇整合 7 建设为6栋乡镇办公楼和8栋综合服务楼。对纳入整合重建的项目由县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办公室负责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项目,项目建成后统一向使用单位移交。通过整合建设,既能够节约建设用地,又实现重建资金效益最大化,更有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降低行政成本。

5、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科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一是建立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组成,主要研究灾后重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安排部署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性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通过联席会议对灾后重建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统一安排部署,提高了灾后重建中项目安排和投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全年召开联席会议4次,议定事项23项,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国家投资项目集中审查制度。为了规范县级审批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查程序,我委建议县政府组建了徽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咨询评审专家组,成立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根据《陇南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对县级审批范围内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批前由县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组织咨询评审专家组,对设计单位资质及设计文本进行集中评审,评审意见作为发改委审批的重要依据。共组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评审会议30多次,评审县级审批权限内灾后重建项目174项,原则通过173项,未通过1项,已批复151项,其余22项根据评审意见修改 8 完善后批复。三是建立灾后重建资金联审制度。为了规范灾后重建资金拨付,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我为提出了灾后重建资金现场联审制度,每周二、四为灾后重建资金集中联合审查日,对项目建设资金按3:3:3:1比例拨付:即开工后拨付30%;完成工程量50%拨付30%;竣工验收和决算审计后拨付30%;预留10%工程质量保证金。联合审查由重建办负责人、拟审批资金项目主管领导和发改委、财政局(包括经建股、预算股)、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实行当日办结制,有效加快了灾后重建资金拨付速度,为确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及时到位打好了基础。通过资金联审,目前共拨付项目建设单位中央重建基金4.66亿元。四是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制度。根据《陇南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办法》规定,我委起草了《徽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公示方案》,以县政府文件下发,对已批复的政府重建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采取现场公示和主要新闻媒体公示两种方式,陆续进行公示。247个已开工项目均在施工现场入口位臵设立了公示牌,在主要新闻媒体的公示我们正在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落实。五是建立健全灾后重建项目进展情况报表统计制度。按照省、市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统计报表的相关要求,县重建办下发了《关于加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有重建任务的相关部门要指派专人负责本系统的重建项目统计汇总工作,及时准确掌握项目投资完成、工程实施进度、存在问题等情况,每月15日、月底定期将报表上报县重建办,由县重建办汇总后上报市重 9 建办。目前此项工作落实较好,各相关单位都能够准确及时上报,为全面准确反映全县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打下坚实的基础。

6、加强项目管理,规范程序抓重建。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省市制定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实行灾后重建项目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一是加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管理。对列入中央重建基金实施计划的项目,分五批下达前期工作计划,对每个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要求和时间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责任单位,有效提高了项目前期工作的可操作性。二是加强招投标管理。按相关规定邀请了两家具有甲级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常驻徽县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由项目建设单位择优委托,组织开展招投标,确保项目招投标工作的规范运行。同时,针对招投标中出现的开标时间长、小项目投标单位少,招标权限等问题,根据省市有关精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灾后重建项目招标投标监管工作相关事宜的通知》,有效加快了前期工作进度。三是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根据灾后重建项目审批情况,分批下达投资计划。已下达8批79项24661.36万元中央重建基金项目投资计划,其中下达中央重建基金14473.82万元。四是加强合同管理。各项目主管单位在招标结束后,都按照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时签订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廉政合同、质量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委托有资质 10 的监理单位开展监理,有效地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规范运作,做到了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结合。五是倒排工期,确保完成今年重建重点任务。对市政府今年年底考核的农村居民住房、农村供水、农村公路、县以下学校、医院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倒排工期,明确每月进度要求,对照工期实施,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全县7506户农村重建户住房重建已全部竣工,建成砖混结构住房30024间60.05万平方米,完工率100%;50处农村供水工程已全部建成;66条农村公路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31所县以下学校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已建成18所,完工率58.1%;18所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完成投资328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89.6%。六是重视项目管理培训工作。为了提高各项责任单位的项目管理水平,我委邀请省上专家3次到我县进行项目管理知识培训,全县15个乡镇和60余个县直单位的6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我们还充分利用召开全县灾后重建工作大会、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培训会议、全县科学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会议、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会议等大型会议,进行了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等项目建设程序的讲解培训,通过多次培训,参训人员尤其是项目建设和灾后重建责任单位负责人和业务主办对项目建设的认识和项目工作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时,我委还注重本单位职工的业务培训,积极委派单位领导和职工参加省级培训3人次、市级培训18人次,单位内部业务培训12次,通过培训和学习,使单位职工熟 11 练掌握了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和项目管理程序,业务水平和工作效能显著提高。

7、加强审计监督,确保重建资金使用高效安全。按照中央重建基金、地方财政资金、对口支援资金、特殊党费、社会捐赠等各类重建资金的不同性质、用途和使用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我们积极与财政局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加强对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审批、计划执行、工程建设、施工进度、投资概算控制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积极协调审计、财政、教育、卫生、建设等部门,顺利做好了国家审计署驻兰特派办、省审计厅、市审计局等组成的审计调查组对我县灾后重建的3次审计配合工作,对在审计中指出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同时组织发改、审计、财政等部门,对202个在建项目开展了资金使用情况调查,为项目审计和确保重建资金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8、强化综合协调服务,积极衔接落实省内对口援建。为了把省内对口援建落到实处,我委草拟了《白银市对口支援徽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通过与援建单位白银市和白银公司的多次沟通协商,达成了资金、技术、物资等多渠道的援助意向。目前已落实援建资金650万元,用于徽县麻沿河乡牡丹小学重建和嘉陵月亮峡至严坪通村油路项目,牡丹小学已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月亮峡至严坪通村油路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5%;由白银市负责开展的6个乡镇综合办公楼前期工作已完成初步设 12 计的审批,施工图设计正在审查之中;我县与白银市教育系统在教学管理、互派教师、晋级省级示范学校、加强基础教育等领域开展交流方面已达成了合作意向。

(四)精心组织责任书考核,完善目标管理评价体系。县考核办设在我委,负责汇总提出全县乡镇总责任书和24个单项责任的考核奖惩意见。年初,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我委结合县委“三位一体”考核,圆满完成了全县2008各项工作责任书考核汇总和奖惩意见的起草工作,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兑现了奖惩,通过严格考核和兑现奖惩,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各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全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2009年总体工作部署,在2008年目标管理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补充增加了灾后重建、爱国卫生、合作医疗、民族宗教等4项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 2009各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办法。通过补充完善,使全县目标管理评价体系更加健全,更具科学性,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目前,全县2009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工作正在进行,各责任书牵头单位正在汇总考核结果。

(五)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09年,我们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努力扩大社会投资总量。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全县计划实施各类建设项目401个,总投资规模60.1 13 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2个,投资规模9.7亿元,新建项目369个,投资规模50.4亿元,目前,已建成各类项目123个,在建231个,当年完成投资17.74亿元。全县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8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68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亿元。投资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六)加强扩大内需项目和国债项目的管理。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市上共分4批下达我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和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三大类扩大内需项目28个,总投资规模8506.03万元,其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611.86万元(含国债资金1000万元),省财政配套8万元,县财政配套764.4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其他投资3018.66万元。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项目责任单位的积极努力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工11个,在建17个,累计完成投资5032.2万元,占总投资的60%。省、市先后四次对我县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督查,我们积极抓住省市督查的机会,对全县扩大内需项目进行全面的自查,采取现场督查和档案检查的方式,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和3个100%的要求,逐项目对照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全部落实整改。在国债项目管理方面,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施工合同制、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公示制,专户储存制度和县级报帐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以制度建设推动项目建设,及时向省、市主管部 14 门汇报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目前,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等5个国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七)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及信访,积极反馈办理结果。

2009年,县政府转交我委承办县人大代表议案7件,县政协提案2项。我委对这些意见和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属于我委直接办理的,我委确定专人,制定工作方案,认真进行办理。需协调其他部门办理的,我委积极和相关部门协商,共同研究制定办理方案,在具体工作中逐步落实。这些建议和意见办理结束后,我们都及时向代表们作了认真细致的答复,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答复。同时,针对灾后重建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我委耐心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答来访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宣传解释灾后重建政策规定。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6人(批)次,有效地化解了矛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八)机关自身建设情况,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我委始终把加强机关建设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委领导班子始终按照“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新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新成效”的目标,突出“五个狠抓”,不断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1、狠抓学习不放松。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联系发改委工作 15 实际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扎实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一是成立了发改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徽县发改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徽县发改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安排意见》,对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做出了详细、具体的安排。二是认真组织学习,通过自学与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学习,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三是深入开展调研和帮扶,理论学习与科学实践相结合。4月份,我委连续三次组织党员干部,一边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一边到所联系的江洛镇刘坝村杨家山自然村开展帮扶活动,为杨家山重建点编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积极申报建设项目,为了达到重建户“搬得进,住得下、稳得住”的目标,经过同镇上共同摸底,对杨家山7户困难重建户落实2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墙面粉刷和门窗安装;同时还组织党员干部,为江洛镇刘坝村、街市村、上坝村、黄坝村、游龙村、立斗村的12名贫困党员捐赠有机复合肥12袋,优质玉米籽种240斤,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开展春播生产,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四是扎实开展分析检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按照县委要求,及时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剖析检查,查找了制约当前全县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问题及根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理清了今后的工作思路。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学 16习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当前各项工作。

2、狠抓支部建设不放松。发改委党支部年轻党员多,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委党支部始终把支部建设放在机关建设的首位,全面加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重视对党员的培训和教育,给年轻党员压担子、给任务,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支部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宪法、党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交流思想,促进和谐班子建设。积极发展新党员,年初,从入党积极分子中确定两名积极要求上进的年轻同志为重点培养对象,经过一年的培养,两名年轻同志迅速成长,已被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党支部在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狠抓制度建设不放松。从转变工作作风,依法行政入手,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对国家投资导向、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等整理制作了大型公告牌,在办公室醒目位臵悬挂,同时对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党风廉政、综治、计划生育等工作做到了制度上墙,明确了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了工作程序,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达到以制度规范行为,提高效能,真正做到靠制度管人、按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的目的。

4、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17 制,一是成立了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由班子主要领导主抓,委班子成员协抓,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自查自纠活动。二是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做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党员干部廉政及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廉政职责等制度上墙。三是对副科级以上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班子成员都能带头勤政廉政,团结协作,坦诚相见,工作中没有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带头遵守中纪委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带头管好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全年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

5、狠抓作风建设不放松。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转变工作职能,狠抓作风建设,着力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合理简化办事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在项目的申报审批服务工作中,我委规定,符合上报条件的正常建设项目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灾后重建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需要到市上和省上协助办理的,我委指派专人随同业主协助帮办。同时,我们积极向省市投资主管部门呼吁,适当下放项目管理权限,得到了市发改委的重视。目前,市上已把3000万元以下的备案类项目和100万元以下的扩大内需项目下放到县上审批,极大地方便了投资者。我委认真严谨、廉洁高效、热情周到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县直相关部门和广大投资者的一致好评。

通过狠抓机关建设,单位职工纪律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 18 调动,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虽然发改委人少事多,每个人承担三四份具体业务,再加上有些业务时效性很强,在正常上班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但委班子成员和全体职工都能够以工作为重,牺牲休息时间,自觉加班加点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加班次数达到290多人次,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按时完成。二、二〇一〇年工作要点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灾后恢复重建极为关键的一年。做好明年的发展和改革工作,对于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县十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现提出2010年全县发展和改革工作要点。

一、认真分析研究,确保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今初,我们要对“十一五”规划前四年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对照“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寻找差距,研究对策,精心编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对全年经济趋势的监测与预测,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务。2010年是实现两年完成三年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攻坚年。全年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已落实投资计划的323个灾后重建项目,完成灾后重建项目投资30亿元,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9 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重组、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的重建任务。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县重建办的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工作力度,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为项目实施单位做好协调服务,积极配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灾后重建项目的检查、督查和审计监督,做好灾后重建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检查验收工作,力争把每一项灾后重建项目都建设成为优质工程、廉政工程、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全面实现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同时,做好三年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总结,认真修编徽县灾后重建志。

三、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一是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建设项目和办实事项目。重点建设项目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局,办实事项目与城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2010年,我们要重点抓好21个市县列重点建设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1个,新建项目10个,当年完成投资6.5亿元,建成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同时,要全面完成10个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6458.51万元,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组织实施好65个正常建设项目。在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同时,组织实施好65个正常建设项目,其中续建项目32个,新建项目33个,当年完成投资9.4亿元。三是抢抓机遇,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2010年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最后一年,更是我们争取国家扩大内需新增中央预算资金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 20 遇,围绕明年国家投资导向和重点领域,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论证储备一批扩大内需重大项目和关注民生的重点工程,力争在争取国家扩大内需新增中央预算资金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四狠抓项目前期工作,2010年,我们要在完成31个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抓好80个正常项目的前期工作,依托我县特色资源优势,认真研究国家投资导向,积极开展项目论证,力争储备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向上争资、招商引资和启动民资做好基础性工作。五是是拓宽引进项目渠道,加大融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落实优惠政策,简化办事手续,积极主动,着力做好项目全程服务,向外商推荐一批效益好、见效快的项目,争取引进更多的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六是加强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认真执行好国家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市场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的环境约束,积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和低碳经济项目,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加强对扩大内需项目、国债资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重点项目和办实事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完善管理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增加投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努力完成市上下达我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五、精心论证谋划,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明年发展和改革工作的重要任务。从今年底开始,我们就要在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工作的同时,在组织和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编制好行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精心谋划,科学论证,编制好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全县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描绘新的发展蓝图。同时,要与省市发改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规划编制的衔接和汇报,争取我县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和行业发展专项规划,为我县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国家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6.2009发改委年度工作报告 篇六

2010年来,本人能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为发改委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现将自己履行职责、廉洁自律、理论学习和学法用法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一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管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增强了党员干部执政为民意识和纪律观念。二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根据区委党建目标管理的要求,结合发改委工作实际,全力配合行政领导抓好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根据一岗双职的要求,及时处理违规违纪的人和事,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区纪委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六条禁令。组织开展“101%”满意服务活动,争先创优活动。促进机关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争创一流业绩。三是积极参与人武双拥共建工作。今年,利用“八一”建军节,会同长西街道人武部,联系6个相关部门,对消防官兵进行慰问,送去电脑笔记本,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四是扎实做好特困帮扶及“4050”人员就业帮扶工作。中秋节期间,我们深入淮海、富强、向阳、富丽花园等街道社区,为17户困难家庭送去米和油等食品,并且为京沪路老坝村一名“4050”人员解决就业问题。五是开展“价格认证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与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和仲裁机关的联系和协调力度,积极做好涉案财物价格鉴证工作,努力调节价格矛盾,积极处理价格纠纷。组织开展“价格认证中心合格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做好省检查、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六是协助行政一把手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配合行政主要负责同志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协调沟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规范票据管理手续,做好财务预算工作。七是做好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法治创建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教育引导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机制、新办法。八是配合相关领导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发改委的中心工作,配合行政主要领导做好重点项目服务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与客商联系,提供有价值的招商引资信息。九是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区委决定,凡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不折不扣的完成。今年努力做好质量兴区省、市验收、人口和计划生育省、市检查考核,“2010年淮处突军地联合演习”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二、以身作则,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

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区纪委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六条禁令。认真学习、自觉遵守、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增强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监督。坚持用行为准则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坚守三条防线,即:拒腐防腐的思想防线;近钱财而不贪、近酒色而不心迷的道德防线;照章办事不徇私废法的法规防线。

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1.执行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没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谋取私利的现象;2.执行不准收受干股、违规投资证券和期货或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规定;3.执行禁止以明显低于或者高于市场的价格买卖商品房、违规购买经济适用房等规定;4.执行不准收受和赠送现金,代币购物券、利益储蓄单、债券、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消费卡、购物卡、电话充值卡、商品提货单等各种支付凭证和高档耐用物品、金银制品等贵重物品规定;5.执行不准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各种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规定;6.执行不准用公款报销应由本人及配偶和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等规定;7.执行不准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收受敛财以及执行不准利用工作调动、提升晋级、迁新居、过生日、子女升学、参军等名义操办规定;8.执行配偶、子女从业规定及其现行从业规定;9.执行不准参与赌博等规定;10.执行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工作日中午不准饮酒、不准用公款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等规定;11.执行不准用公款出国(境)或国内旅游及遵守出国(境)规定;12.执行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和管理等规定;13.执行礼品礼金登记、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14.执行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原则,凡涉及重大问题和事项均提交领导班子讨论,自觉带头执行财务管理的各项规定。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

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此,要注重在“终身学习、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领导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年来,我能够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学习政治、经济、管理、社会、心理、法治、国家关系等多门学科。通过学习,优化了知识结构,更加明确作为党员

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深刻理解和掌握了中央及地方的战略部署,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找准工作着力点,进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

为了不断地完善自己,我多年来一直坚持广泛阅读,在坚持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将自己的视野拓宽到管理、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开阔自己的视野。我还坚持写读书笔记,坚持写心得体会,理论调研文章。工作中我还坚持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兼收并蓄、博弈众长。通过学习,我体会到:只有勤奋学习,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才能跟上时代、把握方向、驾驭全局,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

四、严格要求,努力提升学法、用法、守法、执法水平

在学法、用法、守法、执法方面,今年以来,能够自觉学习《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新《劳动法》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积极参加中心组学法和法律培训考试,参加发展论坛法律讲座。在价格认证、价格监测等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案、公正执法,实行政务公开,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一年来,本部门无违法办事引起信访事件和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形,无违法情形,无影响党员干部形象的情况。

7.2009发改委年度工作报告 篇七

会议要求, 针对2013年电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统筹做好迎峰度夏各项工作。一要采取综合措施, 千方百计地缓解窝电矛盾, 尽力消纳水电等清洁能源, 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二要消除配电网瓶颈制约, 提升供电服务质量, 提高供电可靠水平。三要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 加强安全与应急管理, 全面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 确保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四要积极推进电煤市场化改革和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试点, 加强产运需衔接, 鼓励签订中长期合同。五要把居民生活等重点用电摆在突出位置, 全力予以保障。六要切实加强需求侧管理, 不断提升电力综合管理水平。

会议强调, 提高供电质量、建立迎峰度夏的长效机制要坚持标本兼治, 认真落实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措施,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购电, 推进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的作用, 加强电力运行监管, 完善电力运行调节。

8.发改委工作报告 篇八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xx年计划(草案)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xx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放松,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全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04亿元,增长10.5%左右。

(一)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预计总产329.5万吨,增长3.9%。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全市新增有机蔬菜3.1万亩、苗木花卉2.5万亩、奶牛存栏1.4万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95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69家;落实各类农业补贴资金6.26亿元,全年完成造林19.7万亩,新增特色经济林7.8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各类工程8540处。工业经济明显回升,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左右,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培植力度加大,全市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泰开集团、泰丰矿业等6家企业突破50亿元。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0亿元、利税670亿元、利润415亿元,分别增长22%、17%和17%左右。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创新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实行指挥部推进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集中抓了一批中央、省投资项目和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航天特车重型矿用自卸车项目、大汶河拦蓄工程、山能集团大型矿用掘进机、泰山会展中心等12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96亿元,是近年来进展最快的一年。48个市级领导包保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0亿元,增长20.5%左右。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预计全年新开工境内招商引资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650个,到位资金420亿元,增长21%。

(三)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转方式调结构扎实推进。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我市连续第五年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称号。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泰山瑞奥不夜城、天乐城水世界、泰山温泉城、义乌商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消费市场保持平稳,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27亿元,增长15%左右。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全市预计接待境内外游客432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6亿元,分别增长16%和21%。节能降耗力度加大,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可以全面完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市工业在建技术改造项目873项,其中过亿元项目288项。质量效益逐步改善,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8.9亿元,增长15.01%。

(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推进力度,市政府制定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肥城市、岱岳区满庄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以及泰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外经外贸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1.9亿美元,增长20.3%,其中进口总值9.6亿美元,出口总值12.3亿美元,分别增长50.9%和3.7%;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分别增长64%和60%。

(五)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带动作用增强。泰城泮河水系(中央公园)建设工程、高铁新区建设工程等11项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较快,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0262套,基本建成和竣工11858套,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村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增长22%。农房建设快速推进,新建农村住房4.8万户,改造危房1.4万户。村庄环境整治进展顺利,小城镇建设效果显著,有5个镇被列为省级示范镇。新泰市享受沂蒙革命老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扶持政策,泰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东平县纳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对口支援新疆岳普湖县和扶贫协作重庆巫溪县等工作全面推进。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改善步伐加快。财政保障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42.7亿元,增长16.5%,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支出完成140.1亿元,增长18.7%。就业形势稳定,预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5个险种10个类别的社会保险费收缴率均达95%以上,其中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7.8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372.2万人。幸福教育工程扎实推进,建设完成公办幼儿园168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分别增长13.3%和17%左右,均高于生产总值增幅。认真落实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教育、文化、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xx年,在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的结果。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增长普遍放缓,实体经济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总体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稳增长和调结构压力并存,市场需求疲软和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并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制约矛盾并存,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不减与财政增收困难并存,经济运行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从我市看,一是扩大有效需求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投资方面,在市场环境趋紧、预期收益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投资意愿仍不强。消费方面,在住房等消费拉动作用减弱的同时,新的消费热点还没有形成,进一步扩大消费的难度不小。出口方面,受外需持续低迷、贸易摩擦增多等因素影响,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二是保持工业平稳增长的难度依然较大。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和产品价格下滑双重压力,部分行业效益下滑明显。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重点工业企业增速放缓,部分企业产能发挥不足、产量下降。三是促进财政持续增收结构优化的难度依然较大。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增多,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四是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难度依然较大。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依然较多。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国家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增强,经济增长仍有广阔的空间;价格水平趋于稳定,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央和地方政府新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投资、刺激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将陆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党的的召开,将为经济体制改革注入新的活力,经济发展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从我市自身来看,一是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陆续落地,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将有力地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投资和消费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二是我市产业基础较好,农业连年增长,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我市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外经贸跨越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强财源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实到位,支撑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四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综合以上因素,做好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和省、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努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稳中求进,开拓创新,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1)经济增长: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13%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左右。(2)结构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3)民生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内。(4)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节能减排任务。提出这样一组预期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考虑了当前经济走势,又考虑了我市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培植后劲等需要,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把精力引导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走持续健康发展路子。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是关键,必须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力。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向,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必须坚持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把增加收入、解决好就业、提高保障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四,节能减排是转方式的突破口,也是建设“生态泰安”、“美丽泰安”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作为旅游城市的泰安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三、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及措施

(一)坚持不懈地扩需求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投资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内投资总额达到2100亿元左右。(1)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国电泰安热电联产、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区、大汶河拦蓄工程、泰山龙曦国际旅游度假地、60万吨/年LNG装备国产化、华鲁锻压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二期工程等120个左右重点建设项目,着力落实重点项目建设条件和要素保障,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实现投资完成率、竣工率、投产率新突破。按照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要求,策划充实一批能延伸产业链条或补充产业发展短板的项目,为投资接续做好准备。加大对新策划项目的前期推进,安排100个左右前期推进项目,争取早日具备开工条件。继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营造齐心协力服务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推进产业招商,充分发挥产业招商指挥部的优势,坚持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优势资源开发相结合、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与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着力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大项目招商和建设,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央”字号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对接,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上实现新突破。(3)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坚持投速、投量、投向、投效有机统一,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年内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依靠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化工、造纸、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技改投入力度,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4)着力保障重点项目要素需求。积极推进建设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坚持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省市重点项目。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力推进项目融资,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项目、政策支持,大力开展对上争取、银企对接活动,鼓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重点项目建设领域。二是繁荣发展消费市场。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的总体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培育城市商业中心,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网络。组织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搞好“商贸流通十强培植工程”,加大对30个重点商贸流通项目的督促调度力度,着力改造提升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扶持建设一批重大涉农领域物流项目,重点培育一批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不断提升城乡商贸服务水平。研究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养老家政等新的消费热点。加大对“放心肉”、“放心酒”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营造和谐消费环境。三是千方百计保持外经外贸稳定增长。坚持高层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机制,以“两市(京沪)、两地(港台)、两国(日韩)、两洲(欧美)”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纺织、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提升和汽车及零配件、输变电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招大商引好资,确保利用外资实现稳定增长。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点培植以泰山玻纤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以泰开集团、特变电工为龙头的输变电设备产业,以航天特车、现代重工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大力培育出口名牌产品,加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战略资源的进口,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发挥展会的平台载体功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引导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鼓励企业安全、高效“走出去”,培植壮大“走出去”队伍,引导我市煤炭、输变电设备等优势产业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和东平县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基地县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优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快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0万亩左右,力争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面落实14个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和年度计划,突出有机蔬菜、奶业富民、苗木花卉三大“亮点”,年内有机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35万亩。加快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优势畜牧业,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力争达到11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抓好林业产业亮点培植、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林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2万亩。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防洪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年内培训农民50万人次。二是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继续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落实好煤炭、化工、食品、纺织服装、汽车、输变电设备等十个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抓好山东尤洛卡煤矿安全检测项目、现代重工挖掘机生产项目、山东新煤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矿用救生舱生产线建设项目等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工业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围绕重点企业和培植的“百亿企业”上项目,突出抓好“四个一百”项目(100个重点企业、100项技改项目、100项技术创新项目、100项节能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泰邦科技工业园、瑞福锂业6万吨锂云母综合利用产业化工程、普瑞特太阳能果蔬干燥系统等项目建设,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抓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三是推动服务业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泰安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加大服务业投入,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酵母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发展,力争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0%左右。支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物流、科技、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汽车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工业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切实做好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工作。加强对载体建设“103030工程”的指导帮扶,确保1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30家市级重点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销售收入)均增长15%以上,抓好泰山千古情城、泰山科技文化产业园、岳华能源储备物流等项目建设。深化泰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服务业12个重点产业、4项重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合力。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挖掘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水浒文化等资源优势,依托方特欢乐世界、泰山封禅大典等旅游项目集中的有利条件,探索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高起点编制《泰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泰山“龙头”带动作用,整合全市旅游项目和“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包装推出一批旅游线路,促进全市旅游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和统一营销,抓好泰豪旅游文化商品城、泰山快乐驿站等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五是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优化配置各类科技资源,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科技研发的骨干力量。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重点抓好康平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特变电工、宏康机械、宝来利来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一批核心专利技术、技术标准和知名品牌。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推动产学研结合,推进开发区园区设立园中园,建设高校创业基地。

(三)全面推进生态泰安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实好国家、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实施严格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新能源,合理调整能源布局结构和供给结构,认真组织实施《泰安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规划》,加速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确保温室气体排放逐年下降。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认真实施《泰安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搞好保护自然生态治理工程,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抓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工作,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打造生态泰安。

(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抓好泰城城市建设。全力推进泰城中央商务区、历史文化轴、泮河公园、时代发展线三期工程等10个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加快104国道泰安绕城西线改建工程、灵山大街东段建设工程等城市道路建设,搞好供水、供热、交通、停车场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巩固北部成果、攻克南部难点、强化常态管理、全面提升水平”的工作思路,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宜居泰安。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县域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认真落实上级出台的推进城镇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小城市建设标准,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城镇功能,强化产业和人口聚集,打造一批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做好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全市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进一步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按照全省、全市推进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加强对县域科学发展工作及考核的调度督查,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争在综合实力、跨越发展、“两个同步”增幅等方面实现在全省位次的前移。四是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继续抓好对口支援新疆岳普湖县项目建设,做好扶贫协作重庆巫溪县各项工作。做好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东平县融入中原经济区和新泰市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工作,主动加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的对接融合,积极组织参加“西洽会”、“渝洽会”、“青洽会”和“喀交会”等经贸活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五是抓好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改革举措。按照国家、省部署要求,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及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国有林场等重点领域改革,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取得突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十二五”医改规划暨实施方案,重点做好新泰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重大传染病防控等工作,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抓好附属医院综合病房楼、市精神病院门诊病房综合楼、泰安妇幼保健院新院等项目建设。

(五)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9.2万人。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保障标准,确保救助标准年均增幅不低于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6.5万人。三是优先发展教育、文化、人口等社会事业。以实施幸福教育工程为总抓手,落实好教育行动计划,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162处,幼儿入园率达到95%,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村文化大院、社会文化中心建设,抓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改造升级,搞好泰安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好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工程,农村健身覆盖率达到50%以上。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5%以上。四是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补助、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服务指导和检查调度,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开展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加大“平安泰安”建设力度,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和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9.发改委工作总结 篇九

2011年是中国共产主义党成立90周年,也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发展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发改委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赶超型”发展战略,以“发展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积极谋划项目、争取项目、管理项目,经过全委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做好计划编制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发改委在认真总结上年全县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以确保“十二五”规划的有效实施,在综合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乐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经县人代会审议通过。并在加强经济运行调控上,注重检查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特点、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努力当好县委、县政府参谋。

二、精心谋划做好项目开发储备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争取的基础。国家和省安排项目首先审核申报的项目是否做好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估、土地预审、规划选址、初步设计等前期资料,是否具备开工 条件,只有前期工作完备了,才会考虑安排项目和资金。因此,今年以年我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围绕国家今年投资重点,结合我县实际,超前开发了一批有带动能力、有发展前景、有经济效益的大项目、好项目,并认真做好项目筛选包装、申报审批及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完善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及时对接国家项目资金,重点开发编制了40个项目上报市发改委,列入市项目储备库。

三、千方百计做好项目争取工作

项目是投入之源,增长之源,后劲之源,项目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今年,我委在开发储备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向上沟通、汇报,加大项目争跑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委共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廉租住房建设、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农村基层计划生育体系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小水电项目、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改造、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农村危房改造、退耕还林、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等项目共争取项目资金达734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这些项目的有效实施,将对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依法依规搞好项目管理工作

管理是项目质量的保证。围绕项目的规范实施,我们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监理制、招投标制、财务核算和工程审计制及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执行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 管理办法,依法规范项目建设审批程序,严格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竣工验收的审批。同时,加强项目稽察,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管。

五、切实改进项目审批工作

我委以提高项目审批和建设效率为重点,以依法高效、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开展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缩减审批环节,精简申报材料,合并审批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缩减项目审批(核准)时限,对符合审批或核准条件的项目,做到即到即批或立即转报。今年共立项、核准、备案下达了符合条件的项目48项。其中:立项29项、核准8项、备案11项。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将前置条件变为后置,为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入园、城建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为客商到乐安投资兴业和全民创业努力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六、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和干部作风建设

发改委根据今年全县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查找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提高了全委干部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谋划项目、争取 项目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发储备项目数量不够多,大项目、好项目少。有些项目单位前期工作准备不足,项目包装储备意识不够强,加之项目前期经费紧缺,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的对接和争取工作;二是争取的重大项目偏少,特别是全局战略意义的项目偏少。

2012年,我委将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好“五大战役”决策部署,狠抓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项目的谋划力度。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抓好项目开发,围绕我县民生、社会事业、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调整等重点,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大投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邀请科研院校的专家和项目咨询机构来我县帮助谋划一批项目,提高项目包装的水平和质量,为项目对接奠定基础。确保明年开发编制40个以上项目上报市发改委,列入市项目储备库。

10.2009发改委年度工作报告 篇十

《通知》提出了试点工作的五项具体任务:

(一) 编制低碳发展规划。

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 研究制定试点省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要开展调查研究, 明确试点思路, 发挥规划综合引导作用, 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增效、增加碳汇等工作结合起来, 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 降低碳排放强度, 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模式。

(二)

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试点地区要发挥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协同效应, 积极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 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 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

(三)

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试点地区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 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 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密切跟踪低碳领域技术进步最新进展, 积极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与国外的联合研发。

(四)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试点地区要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工作, 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和核算系统, 加强能力建设, 提供机构和人员保障。

(五)

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试点地区要举办面向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活动, 提高决策、执行等环节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 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 推广使用低碳产品, 弘扬低碳生活理念, 推动全民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

《通知》要求, 试点地区需在8月31日前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在获批后展开工作。

发改委提出, 试点地区要建立由主要领导负责抓总的工作机制, 发展改革部门要负责做好相关组织协调工作;辖区内有试点城市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 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支持和指导, 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试点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 突出特色, 大胆探索, 注重积累成功经验, 坚决杜绝概念炒作和搞形象工程。

11.发改委述职报告 篇十一

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除向35个省直厅局、9个市(州)发改部门、1个党建扶贫点、7家重点企业和9个市(州)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或联系发改工作的负责同志征求意见外。我还带头深入威宁县金钟镇、西秀区罗仙村、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征求意见,其他委领导和支部分别到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地调研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聚焦“四风”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克志书记就开展批评放不开手脚、拉不开架子、敞不开心扉的问题,指出有所顾虑、火候不够后,在休会期间立即召开党组会,进一步交心谈心沟通思想、修改对照检查材料,有的班子成员一直修改准备到凌晨3、4点钟。第二天上午,大家卸掉情面,抛开思想顾虑,出以公心、往深处讲,争相提意见,勇于承担班子问题的责任,开出了并肩战斗的新团结,得到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坚持立行立改,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主持召开党组会,认真制定“两方案一计划”和一把手个人整改措施。针对存在“重发展、轻改革”的现象,及时配备体改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建立体改处、综合处、研究室“三位一体”协作机制和全委抓改革的工作格局,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改革方案及深化改革建议。

在治理“三公”经费开支过大中,党组提出每年压缩百分之五的目标,并采取“定额管理,预警通报”的办法,分类进行控制,效果比较明显,三公经费总体比上年下降5%,其中接待费下降26.5%。结合作风大整顿,提出了“准、严、细、实、快”五字要求。新建了《省发改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五项规定》等9项制度。

二、认真抓好理论武装。一是充分发挥党组中心学习组的示范带头作用。

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和研讨专题,着力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质量上下工夫。特别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党组中心组带头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和省委书记三次指导我委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精神,运用中心组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带动全委的理论学习,为深化我委教育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后,党组及时组织全委职工学习会议决议,专题召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研讨会,研讨提出我省改革工作建议和措施,并将有关论文、调研报告、措施建议汇编成册。

二是抓好处级干部和支部的学习。督促各支部、各处室按照教育实践活动方案要求,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央下发的“五本书”和省委下发的“三本书”作为必学内容,认真组织学习;督促机关党委通过机关协同内网、委外网、宣传专栏,及时刊登中央、省委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及时编发活动简报,在全委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三是坚持领导干部上党课。作为一把手,在全省发改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作报告;请纪检组长雷良龙同志就转变作风为处以上干部上党课;请副巡视员乐俊礼同志为机关干部作“传帮带”讲座等。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年初的第一次党组会上,主持研究并提出了围绕发改委的中心工作、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来开展机关党建工作具体工作思路,通过主题活动这个有效载体,把机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串”起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较好地克服“两张皮”的现象。

二是加强对党建工作的指导。根据机构和人员的调整和变化,注意把党性强,作风正,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强的同志选拔进党组织班子,对个别支部书记及委员工作变动及时进行补选和调整。针对机关党组组建情况,分类进行指导,如组织机关第九党支部到镇宁县凡其村开展“走进群众、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为主题活动,指导机关第五党支部到光大银行贵阳分行开展“走近金融机构,开展调研服务”主题活动等。

三是建立和完善机制。重视和发挥机关党委在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作用,认真听取机关党委的情况汇报,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行政经费中专门划拨一块经费来保障机关党建工作开展。注意把“强化基础”的重点放在进一步规范党支部建设上,201X年命名9个支部为委“五好基层党组织”。机关四支部并被命名为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党建工作交流,以及目标考核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督促检查。形成了党建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四、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是落实责任制。成立了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委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进一步完善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处室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作为“一把手”,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同时检查。组织起草和印发了我委《201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表》,由我委承担的牵头任务和协办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和措施。代表党组与各处室、各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是强化教育管理。及时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中纪委二次全会、省纪委二次全会、全国发改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收看《密切联系群众》、《红包——炸药包》、《苏联二十年祭》等教育片,邀请省检察院同志作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报告,抓住春节、中秋、国庆等重点时节管控,确保各项规定的有力执行。

上一篇:生活委员述职下一篇:高中语文话题作文执着写作导引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