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研究目录

2024-10-15

书法研究目录(精选8篇)

1.书法研究目录 篇一

田蕴章书法讲座目录

有些笔友经常对一些字的写法有疑问。虽说田蕴章说的不一定全对,但终归是名师所言,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其中每日一题每日一字300讲(讲解示范为繁体写法),天津电视台讲座50讲: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_目录:

001_永_永字八法 002_火_火字与笔顺 003_必_必字与书法 004_右_右字与书法 005_有_有字与执笔 006_无_无字与捻管 007_飞_飞字与入门 008_耳_耳字与入门 009_之_偏锋与中锋 010_乎_方笔与圆笔 011_者_藏锋与露锋 012_也_临帖主要方法 013_哉_临帖三忌

014_不_先学古人还是今人 015_方_欧题字笨拙怎么办 016_为_楷行草之间的联系 017_岂_书法研究生报考方式 018_君_今人难以超越古人 019_臣_师古而不泥古 020_日_高科技与学习书法 021_月_行草字形大小 022_雨_书法界文化品位低 023_竹_书法家的标准 024_鱼_风格和面目 025_马_字外功

026_龙_今人与古人临帖 027_风_书法协会(一)028_鸟_书法协会(二)029_山_评委(一)030_心_评委(二)031_其_书法评选过程 032_虎_流行书风 033_气_学院派书法 034_良_正书展

035_能_正书展评委 036_而_投稿作弊

037_处_学者型书法家 038_门_异体字

039_安_书法的变化 040_孝_读书与书法关系

041_自_当今书法家不写自己的诗 042_高_现代书法 043_武_个人书展

044_每_书法有益于健康吗 045_寿_雅俗共赏 046_东_力透纸背

047_西_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 048_南_书法保守派 049_北_字因人贵(一)050_中_字因人贵(二)051_多_少年儿童学书法 052_世_书法天赋问题

053_此_文人画与书法的关系 054_曾_书法作品润格计算 055_年_书法可以速成吗 056_史_书法与笔迹学的关系 057_事_书法作品个性形成原因 058_是_繁体字与简体字不可相掺 059_寺_酒与书法的关系 060_言_书法是艺术吗(一)061_登_书法是艺术吗(二)062_知_什么是艺术书法

063_家_书法水平与学历的关系 064_寒_笔会话题

065_云_“呼吁大师出现”话题 066_当_书展评选话题

067_笔_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关系(一)068_张_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关系(二)069_笑_书法家的诗词功力

070_第_书品与人品的关系_颜真卿 071_筑_书品与人品的关系_赵孟頫 072_细_评电视书法大赛

073_终_为什么敢于直面批评书协 074_孙_什么是书法语言 075_学_王羲之书法总体评价 076_即_书法作品的错字 077_部_魏碑为何被淘汰 078_德_魏碑又得以复兴 079_斌_论吴丈蜀 080_泽_馆阁体

081_难_诗对书法的影响 082_道_词对书法的影响 083_读_继承与创新

084_观_郭沫若与“兰亭论辩”(一)085_明_郭沫若与“兰亭论辩”(二)086_爱_怎样欣赏李叔同书法 087_得_论启功书法 088_义_评文人墨迹 089_独_论毛泽东书法 090_桥_再谈错字问题 091_头_论刘炳森书法 092_集_论欧阳中石书法 093_鬼_论日本书法 094_故_丑书横行 095_夜_媒体的误导

096_疾_收藏今人书法作品危险性 097_福_当代书法名人悲哀 098_醉_书画与国剧的关系 099_花_谈假字赝品的问题 100_器_评田氏家族书法

101_各_与网友探讨书艺

102_青_我与中国书协的关系 103_矣_写好名字是首要 104_相_胡适的胸怀

105_今_书展水平下降的原因 106_思_学习古典书论

107_于_关于书法术语的探讨 108_台_宋四家书论有矛盾处 109_憐_苏轼论书有相互矛盾之处 110_流_欧阳修以书为乐 111_交_可敬的女书家卫夫人 112_国_可敬的女书家曹妙清

113_乡_可敬的女书画家管道升(一)114_亭_可敬的女书画家管道升(二)115_物_现代女书家

116_真_启功为我题写展标过程 117_品_启功--书法界一代宗师 118_冠_启功的多此一举 119_衣_书林大隐余明善 120_所_一面之交魏启后 121_万_容易混淆的繁简字 122_新_书法与美术有本质区别 123_旧_书法家朴素中见高华 124_野_父子书家

125_如_书法教育应立法立项 126_前_书法宗匠潘龄皋 127_后_作假只为取笑不取利 128_迅_再读国学与书法的关系 129_滔_书法与西方美学的冲突 130_岛_莫用小笔写大字 131_琴_书法界山头林立 132_然_当代国画家缺少什么 133_竟_书展枪手无法防范 134_华_阴柔与阳刚的对立统一

135_兴_临帖是提高书法水平的重要手段 136_定_难以沟通的审美差异 137_我_海选的意义

138_阳_难以沟通的审美差异 139_出_范曾诗辞与书法(一)140_要_范曾诗辞与书法(二)141_宝_书法家审美的局限性 142_善_颜真卿书法讨论

143_恶_书家自身风格亦难统一 144_书_展厅效应的弊端 145_微_墨法质疑

146_老_书谱精要讲解(一)147_声_书谱精要讲解(二)148_谷_书谱精要讲解(三)149_差_书谱精要讲解(四)150_章_书谱精要讲解(五)151_添_书谱精要讲解(六)152_州_书谱精要讲解(七)153_掘_书谱精要讲解(八)154_丽_书谱精要讲解(九)155_非_书谱精要讲解(十)156_启_书法家的道义 157_劳_楷书的地位和意义 158_皆_今人字帖良莠不齐 159_激_傅山

160_府_批评赝品引发争论 161_岁_于右任其人其书

162_将_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意义 163_区_以书展行骗五花八门 164_桃_书画拍卖会骗局多多 165_舜_书作文义内容杂谈 166_熊_谈书论法

167_双_与朱家溍先生商榷 168_齐_书法创新邹议 169_题_闲话心理障碍 170_起_匠气匪气俗气 171_初_王逸少为艺所 172_对_书家争座位

173_春_浅谈书法作品文字内容出处 174_夏_落款常识(一)175_秋_落款常识(二)176_敬_落款常识(三)177_光_书法报刊应该百家争鸣 178_若_孙伯翔书法 179_以_一场选拔闹剧 180_哀_书写楹联的常识 181_会_皇甫君碑研究 182_喜_多宝塔碑研究 183_戏_麟游朝圣(一)184_惊_麟游朝圣(二)185_楼_楼碑林研讨会 186_貌_草诀百韵

187_恐_学习行书的方法 188_驿_如何写好欧楷大字 189_鄙_学习书法要保持低调 190_成_自述攻书历程(一)191_几_自述攻书历程(二)192_殇_田氏二贤碑(一)193_黄_田氏二贤碑(二)194_翠_楷书作品演示 195_许_行草作品演示 196_典_草书作品演示 197_写_灵飞经略谈

198_宁_与沈尹默先生商榷悬肘之说 199_动_沈尹默其人其书 200_兼_自述学书与教书历程

201_藏_书法家的判断标准 202_上_窦娘子墓志考 203_下_窦娘子墓志对欧书的警示 204_确_欧阳询父亲是猿猴吗 205_钱_行楷 206_音_行草

207_变_楷行草三下锅 208_齿_板书的重要性 209_漢_板书讲解与演示

210_翁_如何学习集字圣教序(一)集字需要才能 211_圣_如何学习集字圣教序(二)何谓读帖 212_继_如何学习集字圣教序(三)技法问题 213_念_柳公权其人其书 214_昌_柳体书法特色

215_归_历史书家名次排列的依据 216_解_欧颜柳赵大同小异 217_教_今楷是什么货色 218_轻_旭宇与卢中南 219_须_板书讲解与演示 220_既_吴冠中的惊人之语 221_族_拜师需要行大礼吗 222_郎_榜书 223_庐_小楷 224_盈_春联(一)225_博_春联(二)226_觉_春联(三)227_徐_诗词入门(一)228_柳_诗词入门(二)229_虑_阳光书画展的得失 230_阴_为什么总是自序 231_草_王学仲误判葡萄作 232_敢_刘艺错评减字联 233_曺_人心思归

234_切_碑帖中的警言妙句

235_改_警言妙句《皇甫君碑》(一)236_紫_警言妙句《皇甫君碑》(二)237_色_警言妙句《皇甫君碑》(三)238_兆_简评九届国展

239_建_书法协会的选举方式 240_唐_国学大师与假洋鬼子_ 241_贵_书法研究生的专业考核 242_作_书丹与刻石的关系

243_尽_简评《广艺舟双楫》(一)244_饮_简评《广艺舟双楫》(二)245_弃_简评《广艺舟双楫》(三)246_职_简评《广艺舟双楫》(四)247_肃_简评《广艺舟双楫》(五)248_墨_简评《广艺舟双楫》(六)249_壶_简评《广艺舟双楫》(七)250_乐_简评《广艺舟双楫》(八)251_魄_简评《广艺舟双楫》(九)252_足_简评《广艺舟双楫》(十)253_满_碑帖结合论 254_坟_欧阳询艺综南北 255_审_论当代明星书法

256_带_书法与简化字的关系(一)257_辰_书法与简化字的关系(二)258_祭_书论亦能误人(一)259_窗_书论亦能误人(二)260_神_书论亦能误人(三)261_承_大器免成

262_天_书家应有谦虚态度 263_断_韩国书艺申遗令我羞恼 264_看_从铁凝写错字谈起 265_居_钱钟书的自知之明 266_常_闲话书奴

267_四_手札在书法史的重要地位 268_和_帝王书家_唐太宗 269_鹏_帝王书家_宋徽宗

270_孟_帝王书家_康熙与乾隆(一)271_繁_帝王书家_康熙与乾隆(二)272_民_启功性格与社会背景(一)273_佛_启功性格与社会背景(二)274_贤_“国展”法宝--会员证书 275_尧_书法与“文革”_ 276_报_国展培训班的内幕 277_众_书法个展少则精 278_最_书法新名词使人困惑 279_院_褚遂良其人其书(一)280_從_褚遂良其人其书(二)281_谢_褚遂良其人其书(三)282_希_记述年月的常识 283_到_私塾与高校教育 284_何_手札常识(一)285_空_手札常识(二)286_梦_漆书 287_延_扬州八怪 288_扁_浅谈郑板桥

289_吾_书法家的烦恼(一)290_詹_书法家的烦恼(二)291_好_有职业书法家吗 292_快_印泥颜色也讲究 293_李_集字联与嵌名联(一)294_顿_集字联与嵌名联(二)295_壇_气韵与技法的统一性(一)296_急_气韵与技法的统一性(二)297_卫_闲话笔墨润格 298_庆_书家的名字号

299_幽_从京剧进入小学课题说起 300_景_普及书法需要政令

田蕴章书法讲座50集(天津电视台)_目录:

01_绪论 02_楷书流派 03_行揩 04_行书(一)05_行书(二)06_行草 07_草书(一)08_草书(二)09_草书(三)10_文房四宝 11_界格的用途 12_五合五乖

13_书法与文字内容 14_欲书先散怀抱 15_临摹中的误区 16_楹联(一)17_楹联(二)18_条屏 19_扇面 20_榜书

21_楷书发展与欧体形成 22_欧阳询生平略谈 23_选帖 24_选笔 25_执笔 26_临帖 27_永字八法 28_八法引申(一)29_八法引申(二)30_笔法

31_笔画的虚实

32_与少年儿童谈书法 33_笔顺(一)34_笔顺(二)35_结构(一)_独体

36_结构(二)_主笔与终笔 37_结构(三)_偏旁部首(一)38_结构(四)_偏旁部首(二)39_结构(五)_笔画间距 40_结构(六)_让右与让下 41_结构(七)_三合 42_章法(一)_行气 43_章法(二)_布局 44_欧书小楷 45_大楷与榜书 46_九成宫碑略谈 47_化度寺碑略谈 48_皇甫诞碑略谈

49_虞恭公碑兰亭记石刻略谈 50_阴符经碑荐福寺碑略谈

2.书法研究目录 篇二

政务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部门在履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职责的业务过程中和政务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利用价值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内容。

从数量看,政府信息资源占到全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60-70%;从地位看,它在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作用看,它是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公众个人社会经济活动以及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普遍需要、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的具体特点是:(1)信息量大、存放分散:政府信息资源产生于政府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部门,从中央到地方各政府部门都产生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它的存在和分布是多行业、多部门、多地域的;(2)分权管理:由相关职能机构分权管理;(3)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4)数据命名、类型、格式差异,表现形式各异;(5)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等。

由于政务信息资源的上述特点,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面临以下课题:(1)不同政务部门之间需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促进各部门业务协同;(2)面对迅速增长的数字信息,需要依据信息属性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分类、加工和存储,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和管理;(3)需要提供一种支持公众检索、定位、获取和使用政府公开信息资源的工具,满足人们在大量信息资源中准确、全面、迅速、方便、经济地获取所需信息内容的各种要求。

2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资源实施序化的过程。它根据语法、语义和语用等规则对信息进行组织,以方便信息的检索。信息资源目录是信息组织的一种方式。

信息资源目录借鉴了图书目录的概念。目录是按次序编排以供查询的图书或篇章的名目。所谓图书目录,是揭示、识别和检索馆藏文献的工具。图书馆目录体系是指图书馆所确立的目录种类及其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元数据是描述政务信息资源特征的数据,它从信息内容、载体形态、信息资源集合及其组织体系、管理与服务机制以及过程与系统等方面去描述信息资源的特征和属性。借助元数据,人们可以采集、组织、识别、定位、发现、评估和选择信息资源,实现简单高效地检索、交换、管理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运用XML标识语言,通过元数据与分类表、主题词表的结合,可以方便地按应用需要组织信息资源分类目录、主题目录和其他目录,实现对数字资源的导航、检索、定位和交换服务。

根据目录、信息组织、信息资源、元数据等相关概念,可以从技术角度定义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为:“以元数据为核心,以政务分类表和主题词表为控制词表,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网状组织,满足从分类、主题、应用等多个角度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识别、定位、发现、评估与选择的工具”。

当前政务信息资源分置于各地方、各部门,表现为“物理上分散”,使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就是为了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支撑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将便于各级管理者掌握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实现对信息资源建设的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并逐步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长效机制,推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为政府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3 需求分析

3.1 用户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中包括3类用户:(1)提供者:指拥有信息资源的各政府部门;(2)管理者: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运行与管理中心;(3)使用者:查询、使用目录的人,可以是政务工作人员、公众或企业。

3.2 用例

政务资源目录体系中有6个主要用例:规划、编目、注册、发布、查询、维护。

3.2.1 规划

政务部门的提供者按照其管理范围和职责权限梳理、规划信息资源的内容和目录,制订本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计划。结合本部门信息资源特点定义适合本部门的元数据。依据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的要求,标识目录中的资源。依据政务信息资源分类要求,设计分类方案。各单位应按照主题分类对公共资源和交换资源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其他一种或多种分类(包括行业分类、服务分类和资源型态分类)。

3.2.2 编目

政务部门的提供者按照规划中设定的元数据标准对共享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目录编辑、提取元数据,形成目录内容。(1)根据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对信息资源提取相关特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业务适当增加所需元数据,形成本部门信息资源元数据;(2)根据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标准,向目录管理机构申请本部门信息资源的标识符编码,并对元数据中的标识符信息进行赋值;(3)根据信息资源分类标准对元数据中的分类信息进行赋值;(4)对目录内容设置适用权限。

3.2.3 注册

提供者将编目形成的元数据通过元数据注册系统向目录中心的管理机构注册。

(1)提交。通过管理机构和提供者之间的网络平台,实现元数据的提交。

(2)审核。通过相应的审核系统,管理机构确认提供者提交的信息资源元数据格式及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未通过审查的元数据返回给提供者修改。对于提供者未对政务信息资源唯一标识符赋码,由管理者进行赋码。

(3)入库。对于通过审核的元数据,实现元数据的入库管理,形成正式目录。这里的库是指管理者向使用者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的元数据库。

3.2.4 发布

管理者把目录内容对外发布,目录即可供政务部门和社会公众使用了。目录外部展现方式是一站式服务系统。管理者可以控制特定的元数据是否对外服务。面向政务部门发布的目录以主题分类为主,面向社会公众发布的目录可以选用服务分类。

3.2.5 查询

使用者向一站式服务系统发送目录查询请求,一站式服务系统根据查询条件和用户权限将查询结果返回给使用者。提供多种查询功能:按主题分类、部门分类等多种方式查询;按照单条件查询;按照组合条件查询。

3.2.6 维护

主要工作是:对元数据库的建立、更新、备份和恢复;对元数据的修改、删除和注销等;服务监控:监控各种服务器的运行;日志分析:根据查询日志,统计访问系统的次数,统计分析不同信息资源的查询次数等;用户评分与反馈:管理使用者对目录的评分及反馈意见,并与提供者进行协调;辅助管理系统:安全认证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辅助系统的运行管理。

4 总体设计

4.1 系统结构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平台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各个采编部门通过元数据采编工具采编并上报本部门的元数据信息到各自对应的编目部门目录元数据管理系统,目录中心部署的目录服务平台通过目录传输通道接受元数据管理系统上报的XML元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经过元数据处理,进入目录内容信息管理库和服务库,通过目录服务子系统对外提供查询服务支持,通过目录管理子系统对管理库和服务库中的目录元数据进行管理。

4.2 主要功能模块

4.2.1 目录服务系统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的目标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发现和定位。

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根据其在整个目录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3个子系统,分别为目录传输子系统、目录管理子系统和目录服务子系统。

目录传输子系统实现编目部门目录元数据在部门目录内容信息库与目录中心(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目录内容管理信息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并对经过传输通道传输的编目部门节点元数据进行元数据的合法性、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重复性进行检查并做相应的入库或数据回退处理。

目录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对汇聚的目录内容进行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和数据维护。

目录服务子系统的作用是基于网络实现对目录内容的发布、并向用户提供基于界面的人机交互查询和基于服务接口调用查询,并可根据目录信息内容对共享信息进行查询、浏览和下载。

4.2.2 编目系统

编目系统提供对元数据的手工编目、数据维护、数据校验、数据管理和数据报送功能。

编目系统实现对具体的、各种形式的共享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编目,编目的对象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集、档案、法律法规、文件、报告、服务等,具体的形式可以是数据库、图片、文档、音频、视频、网页、服务等,实现对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目系统应支持自动、机辅方式完成元数据元素的赋值;支持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完整性和标准一致性检查。元数据完整性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所有必选的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已经赋值,标准一致性检查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已填写的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的取值符合核心目录元数据定义和约束的规定。

4.2.3 共享服务系统

根据共享信息系统在整个目录体系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实现的主要功能有:

共享信息资源生成:从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中生成本部门用于共享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有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其共享生成的方式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具体形式的资源,如电子公文等,可以通过文件上传和文件目录遍历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而对应数据库数据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是采用远程连接数据前置备份库或形成数据库信息共享库进行资源信息共享。

共享信息资源发布:提供基于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的共享信息资源发布系统,发布共享信息资源。

共享信息资源访问:提供共享信息资源访问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对共享资源进行浏览、查询和下载,实现基于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进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书法研究目录 篇三

一、关于书法理论研究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应该注重书法文化的研究,揭示书家的心态,以文化的视角解释书法实践现象。书法理论研究与书法实践是异质同构、相辅相成并互为因果的关系。理论研究的浅显与混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书法实践浅显与混乱的一种折射;因此,批评理论的深化与提高,有益于创作实践的构建与完善。另一方面,创作实践的构建与发展,又会有益于批评标准的确立与提高。在书法理论研究中,我认为书法批评、书法欣赏、书法演变理论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当前急需的,每一位书法实践者必须掌握的。它对当今书法实践会起积极的引导作用。为此,笔者就书法批评、书法欣赏、书法演变理论的研究问题,阐述一些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关于书法批评的问题。笔者以为,书法批评最好不要有为批评而批评的倾向,而应该有为创作与鉴赏而批评的认识。有了为创作、鉴赏而批评的认识前提,批评才不会陷入尖刻的责难与无谓的吹捧,书法批评才有可能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什么是真正的书法批评呢?书法批评在艺术批评当中是有相当难度的。它对批评家而言,不仅需要有广博的艺术修养及对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系统学习与高度把握,而且还要有正直坦诚的态度和公允中肯的文风;必须要对书法艺术进行长期不懈的创作实践,才能担当起批评的重任。艺术批评应该建立在有充分个性的基础上,才不会抹煞艺术作品的个性特征。同时,这种独特的感受与评论又必须是真诚的、具有普遍的审美实践意义,这样才能保证批评的普遍性与深刻性。可以说书法批评是以一定的书法理论为基础的,是对书法实践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分析与正确指导意义的书法理论面对书法实践的交锋。因此,书法批评要克服随意性与逻辑的松弛,甚至自相矛盾的错误。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如果缺乏对创作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刻的挖掘,不仅无益于书法创作本身,而且对被批评者来说,也是有害的。好的批评文章应当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本身也应当是一篇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散文的优美、论文的严谨和哲学的深刻。优秀的批评家应当首先是优秀的美学家与鉴赏家。他的批评文章不应当是对作品简单的价值判断,而应该是对丰富深刻的书法实践成果从审美意识、作品特征及其美学意义上的描述、概括和富有启发性的阐述与揭示。

时代需要怎样的书法批评?伴随着书法展览的兴盛和如火如荼的发展,书法展览批评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手札、诗稿、手卷、条幅等形式到了明清转为大幅巨幛鸿篇巨制,更注重外在形式表现。这可以看作是现代书法展览的肇端。现代展览通过传媒已经脱离私人化的倾向,甚至出现相对雷同的书风,炒作成流行样式。书法创作实践者也逐渐把视线转向展览,使书法的创作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展厅效应”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包括现代美术设计、构成艺术的介入与渗透——它们无疑对传统自然的书写方式发生冲击与破坏,违背了书法所强调人性本真的特质。前人的书法批评与创作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的,以此观照现代书法批评与创作,愈发暴露出当今书法理论研究与书法实践在认识上的肤浅与形式上的僵化。而新的时代需要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批评家,需要有深度、高质量的批评文章。综观当今的书法批评,令人担忧的是玩世多于恭谨,嘲讽多于诙谐,调侃多于理智;真正有深度有见地而不失公允的批评还不多见。如果说书法创作是一种极端个人化的艺术方式,那么书法批评无疑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论述。这种主观的倾向决定了它有可能转向一种带有偏见的表达。因此才有人会写出尖刻责难的文章,使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好像不这样做就显示不出批评的力度,就不能入木三分似的。当前还缺少有见地、有深度的批评,大多数批评文章还没有真正触及到创作的本质,大有“隔靴搔痒”之嫌。另一方面书坛有些才疏志大的弄潮儿,平日不读书,却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也混到批评圈里做秀,写出的东西自然生拉硬拽或削足适履,到头来难免露出马脚。

当代书法批评,更多的是就作品而论作品,缺乏对书法创作实践背景的认真分析与缜密思考。这也体现出旧有的心理习惯和思维定势:长于直觉体验而短于逻辑思考,忽视谨慎的分析与逻辑严密的推理与系统归纳。而时代不但需要真知灼见的批评,更需要严正的批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支撑与维持。作为书法批评,如果从批评的深度与广度来观照,那么首先应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详加考察,通过充分的分析审视,才能确保批评的可靠性和说服力。书法艺术历来具有社会意义,决不会从社会中分离出来;因此,书法的形式与内容是为了社会生存需要的转变而转换成适应时代的样式。书法艺术在审美上虽然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标准作为参照,却存在着审美规律中的共同性原则。不可否认,书法批评是在创造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充分感受书法艺术的内在意蕴前提下,正确运用联想和想像,渗透批评家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悉心揣摩,心领神会,才能使敏锐而隐约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准确而深刻的理性批评。同时,批评的语言提倡使用贴近生活化、口语化的表述语词。文字只是一种语言符号,它与情感思想的关联是因语言习惯产生的。如果在书法批评中生搬硬套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字,就是在给自己和读者设置大可不必的语言沟通与思想交流障碍。只有接近日常用语的理性批评才会有助于思辨的方便,因为它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贴切自然。它可以让读者明确批评本身的价值所在,对于把握作品的整体基调具有重要意义。

书法批评要向深度发展,必然要发前人所未发,不谈人尽皆知的话,力求简明扼要。批评有时会因某些问题而纠缠不清,主要是对个中主要矛盾缺乏周密的条分缕析,才导致一番无谓的争执。事实上“言有尽而意无穷”,使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诠释作品,以极经济的语言来唤起极丰富的想像,无论是意在言外,或情溢乎词,都会给作品思想内涵的延伸带来无限广阔的空间。艺术的生命力常常是在批判否定之中才得以正常的延续和健康的发展。我们应不负历史使命,以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迎接书法批评美好的明天。

(二)关于书法欣赏的问题。书法欣赏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认识活动,人的认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书法欣赏也不例外。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如鱼跳龙门、虎卧凤阙;萧子云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荆轲负剑、壮士弯弓;……这些联想,瑰丽离奇,甚而是天马行空,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生作用的结果。书法欣赏中,没有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补充,像认字一样地把书法作品只看成是一些抽象的符号,那就无从谈及书法欣赏了。另外,书法欣赏具有强烈的反复性和批评性。因而书法欣赏必须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如此循环往复,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化。书法作品以形象诉诸欣赏者的视觉,人们首先感觉到的仅是作品的外在形式,如书体、幅式大小等。在此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综合,形成知觉形象。由于知觉的刺激而产生想像和联想,对作品进行取舍和补充,如此周而复始,使书法欣赏不断提高品位和档次。人们一般都认为,欣赏重于情感,批评重于理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其实不然,就书法欣赏而言,欣赏与批评是一对孪生姊妹,伴随欣赏活动的始终。只要书法作品陈列出来,欣赏者即使不是批评行家,也总会评头论足。这种短时间的判断虽然简单、粗糙,但批评的色彩已经相当浓厚了。欣赏过程中,常常可以见到两种极其错误的倾向:一是赏而不评,把欣赏看作是非理性的、游戏性的活动;一是评而不赏,把欣赏看作是纯理性的、批判的行为。由此导致为批评而批评,追求轰动效应,把批评作为骂杀的工具,甚而采取棒打出头鸟式的批评,专对那些大师级的书家、作古名人进行批评,以引起众人关注;或者为欣赏而欣赏,把欣赏作为吹捧的手段,出名的捷径。我们明确书法欣赏中的批评性,不是要打倒书法实践者,而是便于我们扬弃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这应是唯物的、客观的、正确的书法艺术欣赏。

(三)关于书法演变的问题。书法艺术是汉字文化圈的最高艺术形态,自商代的甲骨文演变以来,汉字经过不断的衍化,书写工具逐步的改良以及书写技巧的日臻精熟,从而发展为篆、隶、草、行、楷等五种书体。其无论在笔法、墨法、章法等形式美的开发与表现上,都已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形式已见烂熟的地步。中国书法是把“技术典范”与“人格典范”融为一炉的。形式美所焕发的神采,也是书法家人格美的投射,是人与书、道与技的合而为一。因此历代的书法名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瑰宝,也是中国古典文化在时空中被凝固的完美呈现。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怀素的狂草《自叙帖》,狂速纵笔,笔势圆劲挺拔,神采飞荡;而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哀笔急就而下,行抹重叠,笔墨狼藉,遒逸沉稳的笔触中流露出悲怆感;孙过庭的草书《书谱序》,锋劲有力,以精熟的草法,率笔成书;苏东坡的行书《寒食帖》,线条凝重、厚实,意态欹斜,抒发人生境况;黄庭坚的诗卷行楷书《松风阁》,运笔有如划浆泼水,遒劲老辣,笔势开合自如,别有新意;米芾的行书《蜀素帖》,笔法顿挫跌宕,转折恣意灵动,行气参差错落,笔势飞动。至于元代赵松雪、鲜于枢,明代祝允明、文明、徐渭、王铎、王宠、张瑞图、董其昌,清代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等书家,因个性及才情之不同,而成就了不同的书风。

二、关于书法艺术的创新

书法所代表的是中国文化艺术崇高、完美的典型。依恋汉文字的母体文化,回溯母体文化,无形中会被巨大的古代书法磁场所吸引。而那些忘记了自身本土文明,一味追随西方海洋文明的艺术家,其孕育的书风则与时代相裂变。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对传统书法艺术已熟悉、迷恋至不知质疑的地步时,那么,书法艺术的停滞不前就不可避免了。它对时人乃至后人便渐会失去吸引力,其前景当是显而易见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也是一门艺术发展的灵魂。书法艺术要发展,要提高创作水准,必须坚持创新,经常注入创新的成份。任何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都会导致停滞不前。当然,所谓创新并非无节制,无约束地胡乱施为。它也是有规律可循,也是讲原则的。

第一,创新要有背景,不能凭空而来,也没有捷径可走。一名学书人,在掌握一定技法后就会有创作欲望,而创作达到一定水平后又会萌发创新的想法。这是正常的,是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的。现在好多人搞创作容易陷入盲目创新的泥潭。以追摹时人成功的做法来试图“创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脱离自身个性的创新又不会有多大成功率。因此说,漂泊在书法艺术的海洋应以自我为中心,而不应该受制于他人,搞创新也要在自我个性发展的轨道上开展。

第二,创新的范围很广泛,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搞书法理论研究的,提出新的观点是创新,采用与众不同的文风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是创新;搞书法教学的,用独有的方法去教学是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众不同的激励机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创新。至于搞书法创作实践,更可以在笔法、墨法、结字、章法以及工具材料改良等诸方面创新,也可以在形式、装饰方面创新。创新的方式可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提升,也可以是合符情理的异想天开、焕然一新。当然,名家可以创新,不是名家的普通学书人也同样可以创新。创新的权力、灵感在于个人,决不能靠领导安排、组织分配。总之,创新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事情,勉强不得。还有,无论搞什么样的创新,都不能以牺牲或削弱自我个性为代价。

第三,创新都是相对的,愈是能代表主流方向的创新才愈有价值。创新,无非是人无我有;但是否优良而有价值,得看你的创新成果有无道理,能不能顺应潮流,代表主流方向。假如一名书家,功底深厚,创新思想活跃,创新成果优秀而显著,他便能引领艺术的潮流,成为大师、巨匠型书家。有功底无创新意识者,可能成为追随型书家,难成大器。创新还得路子正、方法对,否则会搞出得不偿失的事情来。

总而言之,要搞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书家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方向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当代的书法,大多求变,我们不妨看一下,变得何样?一句话讲,“求骨异,求肉奇”;而且多数学书的人,在正楷的工夫上下得很少,就挥笔变形,神形相离。现在的书法刚好不是创新少,而是功夫不够,好高鹜远,求变以奇以异视人,实在是贻笑大方。但话说回来,也是没办法:因为没有传统的书法环境,功夫就不可能落到实处;而因生存或是浮躁,我们又不得不适应别人而求变,而这就已离开了书法的本意。如果传统书法的大环境,始终如现在一样积弱不振,那么书法不说创新吧,就连继承恐怕都难有作为。在当代的书法艺术中,出现了一些偏激的思想,即一味地追求创新,为创新而创新。从目前的一些书法比赛中不难看出,很有一些毫无书法功底却能变一些奇形怪状的蝌蚪之类的所谓的创作能获大奖;相反,一些功底较深的楷书之类却很难获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目前还缺乏优秀作品的评价机制。什么是优秀作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又由谁来评判优秀作品?现在的问题是缺乏评判优秀作品的权威机构。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古来书界先贤,为了书法艺术的流播是下了毕生功夫的。现在有的年轻人,漠视传统,不知继承就妄谈创新,不下真功夫就想独立门户,成名成家,甚至求怪求异,制造出许多丑书恶札,实在是令人心痛和悲哀。更有甚者还有以现代书法的名义一统天下,混淆概念的,致使书法创新走入歧途。因此,研究书法创新,必须不离书法传统,更不能背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传统文化重个人的心性修养;演绎到审美上,就是重形神意境。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个人修养,修身养性;而书法作为修身养性的途径,本身就可说是一种练气的方法。这种方法所展现的情趣,如果与人共享的话,也必然要有个共同的审美平台。如果参差不齐,或是修养不够的话,就很难有什么欣赏与意境传言,这就是难处。如今,传统文化的复兴,响应无几;传统审美的土壤早已没有。众人学书,工处多还不得求;若求变,想来也并不若魏晋取自老庄,而是取自西方的抽象艺术。不妨细想,西方的抽象艺术有多久?西方原始的画法刚好与我们的祖宗相反:求传真(我们则是求传神)。西方艺术家只是在工业社会喧嚣浮躁的生活中无法寻得寄托时,才有其所谓的抽象(按:抽象艺术开始于1910年,代表人物有俄国的康定斯基和马勒维奇,荷兰的蒙德里安,美国的波洛克等)。中外的书画,还有个本质的差别:中国人的书法始终是养气的手段、途径,至于是否定要与人共享,则未必。正是你有你法,我有我道,而若能作者与观者意趣相投,倒能符合大道浑融、殊途同归这句话。而西方人在这一方面正相反,是通过作画宣泄感情,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自修自立,而是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与承认上。因此,当代书法艺术家、书法爱好者应当对我们悠久的民族文化、对我们璀璨的书法艺术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共同营造出一个弘扬民族文化、弘扬书法艺术的大环境;与此同时,又要集思广益,应时而变,努力使传统文化、传统书法艺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之融入正在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4.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篇四

招生学科、专业、方向代码及名称 拟招生人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98)法 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

法学)刑事诉复试科目名称035101法律(非法学)

035102法律(法

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97)法讼法学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

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2)警警务综

务硕士专业基础 ④(438)警务硕士专业综合 合035300警务

085224安全工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程序设

学二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计 管理理

5.书法研究目录 篇五

2010年第9期

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及其对总体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模型刻画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性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性配给均衡分析 金融错配、所有制结构与资本回报率: 来自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研究 农村民间借贷中的分类相聚性质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培育

—基于构建完整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实证分析

基金评级与资金流动:基于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经验研究

张文;罗得恩;

徐亚平;

卞志村;杨全年;

邵挺;

张海洋;平新乔;

梁琪;张孝岩;过新伟;王擎;吴玮;蔡栋梁;黄张凯;赵龙凯;祖国鹏;姜子叶;范从来;凌;

限售股解禁的价格效应研究 中国返程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H股对A股的价格折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金融稳定及其变迁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亲周期效应缓释机制的改进 金融监管制度、金融机构行为与金融稳定

曲保智;任力行;吴效宇;陈段小茜;

彭建刚;钟海;李关政;李妍;

2010年第8期

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 激励机制设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启示 气候变化风险溢价研究

政府干预、GDP增长与地方国企过度投资

交易者预期异质性、央行干预效力与人民币汇率变动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理研究

徐忠;邹传伟;

谢平;段兵;李晓峰;陈华;

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

人民币升值真的能够减小美国的失业率么

银行卡支付系统的信息成本、兼容使用及交换费 —基于同一双边市场平台的借记卡与信用卡竞争研究

李自然;成思危;祖垒;张锦;汪寿阳;

牛慕鸿;

中国A股指数的过度波动

信息竞争性披露、投资者注意力与信息传播效率 隐含波动率曲面:建模与实证 独立董事辞职行为的信息含量 声誉、制度环境与债务融资 —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徐建国;

于李胜;王艳艳;陈蓉;吕恺;张俊生;曾亚敏;

叶康涛;张然;徐浩萍;

对公司治理内涵的重新认识 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

郑志刚;吴晓求;

2010年第7期

中国的贸易基础支持人民币区域化吗? 流动性冲击、货币政策失误与金融危机 —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

从5000户企业存货指数看我国经济周期波动 人民币汇率及其对日本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货币冲击与资产价格波动: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

李超;

昌忠泽;

张涛;安荔;陈浩;邢予青;

王培辉;

影响转轨国家银行业FDI流入的因素分析

—基于DEA及面板协整的研究

黄静;

陈建奇;张原;

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政策的影响 —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框架的扩展分析 企业债券与公司债券的信息有效性实证研究 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结构突变特征及其启示 我国资本市场对SRI反应的实证研究

激活公司控制权市场对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研究 去周期影响的存款保险费率定价的研究 实际有效汇率:衡量方法与实践运用近年来我国进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及进展

—《金融研究》2005-2009年论文及作者和引文的统计分析与评价2010

高强;邹恒甫;邹亚生;粟坤全;乔海曙;龙靓;陆瑶;沈坤荣;魏锋;

李钢;赵武;曾勇;李红岗;黄昊;叶欢;

郇志坚;

年第6期

黄桂田;赵留彦;孙传旺;刘希颖;林静;黄昌利;黄益平;王勋;华秀萍;张金清;吴有红;

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经济周期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碳强度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研究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长期决定:1994-2009 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阙值效应”分析 —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和非利息收入 —以美国为例

制度环境、企业集团与经济增长 —来自中国上海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

黄隽;章艳红;

黄俊;张天舒;

基于GARCH与半参数法VaR模型的证券市场风险的度量和分析江涛;

上市公司高管证券背景影响分析师预测吗? 战略委员会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 “T+1”交易制度和中国权证市场溢价 激进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

宋乐;张然;覃家琦;边江泽;宿铁;陆正飞;王春飞;王鹏;赵桂芹;吴洪;

汽车保险市场中存在道德风险吗? —来自动态续保数据的分析

道德风险、监督结构与农村融资机制设计 —兼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2010

洪正;王万峰;

周轶海;

年第5期

司政;龚六堂;张亦春;胡晓;易宪容;王国刚;武志;

财政分权与非国有制经济部门的发展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 美国次贷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金融分析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

中国的通货膨胀:一个新开放宏观模型及其检验吴剑飞;方勇;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创新的金融薛熠;何茵;危机测度指标的实证分析

分省投资与信贷关系中的“门榄效应”:审慎投资增李泽广;王群勇;巴劲松;李长的新视角

市场约束、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的实证研究 通胀幻觉、预期偏差和股市估值 现了吗?

财务会计信息与IPO抑价 资者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控股权性质、IPO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基于金融朱凯;万华林;陈信元;发展环境的分析

审计实务影响银行贷款政策吗?——基于上市公高雷;戴勇;张杰;司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津;

孔爱国;卢嘉圆;张宗新;朱伟骅;

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的市场预期绩效在未来实翟进步;陈栋;李丹;

陈胜蓝;

是谁获得了更高的基金投资收益?——对个人投赵振华;刘淳;廖理;

2010年第4期

金融网络视角下的宏观审慎管理----基于银行间支黄聪;贾彦东;付结算数据的实证分析

信用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 中国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及其宏观影响

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的变化:1978-2008年

何平;金梦;姚昕;孔庆宝;李建军;

从流动性过剩(不足)到结构性通胀(通缩)

李斌;

我国货币需求的短期非线性动态调整特征研究----李福祥;何红霞;基于MS-VECM方法

机会窗口、逆向选择成本与股权融资偏好 金融管制、投资风险和新股发行的超额抑价 从中国股指期货境外的联动看我国股市定价权

束景虹;田利辉;建;

封思贤;张兵;李心丹;汪慧

中国A股股票需求弹性----基于全流通IPO锁定期赵自兵;陈金明;卫新江;解除效应的实证分析

政治关联、职位壕沟与高管变更----来自中国财务困游家兴;徐盼盼;陈淑敏;境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行业薪酬基准与管理者薪酬增长----基于中国上市公江伟;司的实证分析

控制权转移、超控制权与大股东利益侵占----来自上石水平;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经验证据

银行道德风险、利益侵占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基万良勇;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信用卡竞争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有效差异沈丽;于华阳;化竞争的品牌经济模型

2010年第3期

金融危机中的信息机制:一个新的视角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与社会融资成本 中国家庭部门流量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分析 调查研究

银行信贷与资产价格的顺周期关系研究

王晓明;

陈雨露;马勇;李濛;金鹏辉;

孔丹风;吉野直行;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基于河北省的张学勇;贾琛;

衰退时期的财政政策效应:政府投资转向与民间投黄亭亭;杨 伟;资成长

门槛效应、管制放松与银行效率的改进——理论假刘澜飚;王博;说及来自中国的经验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李青原;赵奇伟;李江冰;江来自省级工业行业数据的证据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视角下的人民币汇率研究 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赎回公告效应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公司债发行公告效应的实证分析 经济周期理论的悖离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溢出效应研究

王茵田;文志瑛;

春;

王爱俭;林 楠;张永力;盛伟华;

付雷鸣;万迪昉;张雅慧;

从股票市场指数高波动性观察虚拟经济发展对新刘珺;丁梫;马岩;

控制权转移、投资者保护和股权集中度——基于控侯宇;王玉涛;制权转移的新证据

广东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数研究

基于全国农户调查面板数据的倍差法分析

任兆璋;刘云生;

农信社改革对改善金融支农的政策效应评估——赵峦;孙文凯;

2010年第2期

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 力市场的证据

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 G20会议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人口年龄结构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货币替代的实证研究 跨国比较的实证研究

李稻葵;尹兴中;黄范章;

杨长江;皇甫秉超;张荔;张庆君;

谢平;邹传伟;

企业规模对职工工资的影响:来自中国竞争性劳动陈凌;李宏彬;熊艳艳;周黎安;

郭杰;黄保东;储蓄、公司治理、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

周晖;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与经济增长—以股票市场为例

银行贷款的监督效应与盈余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徐昕;沈红波;公司的经验证据

衍生品定价:模型风险及其影响 中国银行业监管与国家的理性选择 究

郑振龙;刘杨树;

胡明;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实证研李文泓;罗猛;

市场经济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理论分析与经验证孙祁祥;郑伟;锁凌燕;何小伟;据

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行金洪飞;金荦;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基于风险管理模式下的确定外汇做市商报价点差邹玲;的策略分析

农户信贷需求的调查与评析:以山东省为例

周宗安;

2010年第1期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的需求与供给

中美储蓄率比较:从核算口径到经济含义

邹至庄;牛霖琳;王毅;石春华;

中国家庭的资产组合选择:健康状况与风险偏好雷晓燕;周月刚;危机下的能源需求和能源价格走势以及对宏观经林伯强;济的影响

中国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张延;

—基于1952-2008年中国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从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变化分析主要国家央行非张翠微;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

转轨经济中的货币扩张与经济增长

基于最大化铸币税原则的宏观金融风险分析 外资银行对中国信贷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 励视角的研究 行为型操纵

企业年金如何选择基金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 中国上市公司CEO薪酬存在激励后效吗?

赵建;章月明;殷孟波;邱宇;

毛泽盛;吴洁;刘敏楼;

商业银行信贷决策与内部信用评级:一个授权激施丽芳;廖飞;丁德明;茅宁

周春生;梅建平;

蒋贤锋;田亮;陈磊

杨青;黄彤;Steven TOMS

Besim BurcinYURTOGLU

使用者成本、住房按揭贷款与房地产市场有效需孔行;刘治国;于渤 求

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经验教训

6.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准目录 篇六

【报告名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付时间】 10个工作日,具体项目协议约定。

【收费标准】(1)报发改委立项,提供工程咨询甲级资质,60万元起;

(2)项目投资分析用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不提供甲级资质),15万元起。

【报告格式】 PDF电子版+纸介版

发改委立项研究报告纸介版附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单位公章和资质复印件

报告目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项目概况

1.项目拟建地点

2.项目建设规模与目的3.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

四、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 市场预测

一、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二、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四、价格现状与预测

五、市场竞争力分析

六、市场风险

第三章 资源条件评价

一、项目资源可利用量

二、项目资源品质情况

三、项目资源赋存条件

四、项目资源开发价值

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二、产品方案

第五章 项目场址选择

一、项目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二、项目场址建设条件

三、项目场址条件比选

第六章 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项目技术方案

二、项目主要设备方案

三、项目工程方案

第七章 项目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材料供应

二、燃料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价格

四、编制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第八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一、项目总图布置

二、项目场内外运输

三、项目公用辅助工程

1.项目给排水工程

2.项目供电工程

3.项目通信设施

4.项目供热设施

5.项目空分、空压及制冷设施

6.项目维修设施

7.项目仓储设施

第九章 项目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二、能耗指标分析

第十章 项目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第十一章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二章 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二、安全措施方案

三、消防设施

第十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项目组织机构

二、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四章 项目实施进度

一、项目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

第十五章 项目投资估算

一、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三、项目流动资金估算

四、项目投资估算表

1.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

2.项目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3.项目分年投资计划表

4.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第十六章 项目融资方案

一、项目资本金筹措

二、项目债务资金筹措

三、项目融资方案分析

第十七章 项目财务评价

一、项目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财务价格

2.计算期与生产负荷

3.财务基准收益率设定

4.其他计算参数

二、项目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三、项目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四、项目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2.项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3.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五、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1.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2.项目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六、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1.项目敏感性分析(编制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2.项目盈亏平衡分析(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七、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八章 项目国民经济评价

一、项目影子价格及通用参数选取

二、项目效益费用范围调整

三、项目效益费用数值调整

四、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五、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六、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第十九章 项目社会评价

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三、项目社会风险分析

四、项目社会评价结论

第二十章 项目风险分析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二、项目风险程度分析

三、项目风险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二十一章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推荐方案的总体描述

二、项目推荐方案的优缺点描述

三、项目主要对比方案

四、结论与建议

第二十二章 附图、附表、附件

一、附图

1.项目场址位置图

2.项目工艺流程图

3.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二、附表

1.项目投资估算表

(1)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

(2)项目主要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3)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1)项目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2)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3)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4)项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5)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6)项目借款偿还计划表

3.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报表

(1)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7.书法研究目录 篇七

近年来, 对目录服务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文献[2]提出以代理方式实现高性能目录服务系统。文献[3]采用分布式哈希表的混合对等算法, 构建加速路由表加快发现服务的速度。文献[4]提出了一种主动分布式服务注册机制, 提高注册库中服务信息的实时有效性, 减轻统一注册中心的负担。文献[5]采用Chord技术建立完全分布式的Web服务目录系统, 在资源的查找复杂度、扩展性和实用性方面有一些改进。文献[6]中提出了基于目录路径的元数据定位方法, 以此来实现资源的快速定位与查找。目前, 已开发和构建的网格系统与平台, 大都采用资源集中于中心的集中式管理模式[7]。集中式管理模式存在性能瓶颈、单点失败等问题, 且在伸缩性、扩展性和容错性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网格环境下分布式资源目录的管理, 目前还没有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型。

本文针对网格的动态性和共享性、用户的实时性和应用需求的随机性, 提出一种网格分布式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模型, 在实现目录数据动态变化的同时保持目录的可靠性、稳定性、自适应性和高效性。在应用过程中, 该模型不但能快速、透明、可靠地存取共享分布式资源, 而且在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1 资源目录服务的概念与有关定义

1.1 资源目录服务的概念

目录服务将用户、资源和组成分布式系统的其他对象统一组织起来, 允许用户和应用透明地访问网络上的资源。资源目录服务包括两大部分:元数据目录和资源信息目录。元数据目录负责将访问数据的请求映射为访问数据载体的请求, 具有信息动态生成的特点;资源信息目录负责将访问数据载体的请求映射到具体的数据载体上, 其存储状态相对稳定。

1.2 资源目录的有关定义

为实现网格环境下分布式资源目录的存储、访问和管理, 需要建立一个全局统一的数据对象命名, 对所有的用户提供相同的文件命名、定位和访问机制。这样, 系统要维护的元数据信息相应减少, 从而提高定位的效率。

定义1凡是要向注册结点注册的数据信息必须是元数据信息。元数据组成元数据目录。

定义2描述数据对象的元数据由 (DNID, DN, IPID, RDID, ACP) 组成, 存储于资源目录中心, 但上级 (父) 资源目录中心存有该数据对象元数据目录的副本。其中, DNID表示全局注册结点ID;DN表示系统中的全局系统区别名[8];IPID表示创建数据对象的网格结点地址;RDID表示资源信息目录ID;ACP表示注册结点访问数据对象的控制属性。

定义3描述资源信息对象由 (RDID, Resource Key, Summary, Resource File ID, ACP) 组成。记为:RC=〈RDID, Resource Key, Summary, Resource File ID, ACP, DNID〉。

其中, RC表示资源信息目录;Resource Key表示资源信息在资源目录库中关键词;Summary表示资源关键字对应的描述资源信息摘要;Resoursce File ID表示资源信息对应的资源信息存储的文件ID;ACP表示资源信息数据对象的控制属性。

基于上述定义, 用户要查找某一数据资源, 可以通过相应语义分析和定义3、定义2, 得到注册结点以及完整的全局系统区别名和注册数据对象RDID (资源信息) , 就可找到所需数据资源。

2 网格分布式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结构

2.1 基本思想

在分布式环境下, 资源共享的关键是资源目录服务。笔者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的应用呈层次等级树型联合体或扁平化的结构。为此, 根据网格的特点和资源的应用等级, 将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构建为分布式层次对等结构混合模式。每一个新加入的结点、新创建的资源信息都必须在资源目录中心注册;存储于资源目录中心的目录索引被同步复制到上级 (父) 或更上级 (祖先) 资源目录中心;资源目录中心管理元数据目录、资源信息目录、资源目录映射表、认证与注册等, 实际的物理资源都存放在结点的资源信息库中;副本目录[7]索引服务为本地或远程结点提供高效、透明的网格数据, 并提供可获资源信息集合和资源文件与物理存储位置之间的映射。

在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管理中, 本文进一步将系统分成资源目录监视服务、元数据服务、目录索引服务和对象存储服务等4个部分。元数据与资源信息目录分开管理, 每个资源结点设置唯一注册DNID, 每条资源信息设置唯一RDID, 通过DHT (Distributed Hash Table) 算法, DNID与数据对象标识名RDID形成映射。在数据对象结构中, 资源信息目录索引服务包括RDID、Resource Key、资源描述摘要、数据资源具体的存放位置、创建时间等属性。这种分割符合面向对象的管理方法, 有效避免了结点的更新与迁移、目录服务系统的动态负载平衡与自适用性伸缩管理, 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2.2 资源目录中心系统结构

如图1所示, 在网格分布式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原型中, 资源目录中心主要由资源目录监视服务、资源信息目录索引服务、元数据目录服务和对象存储服务等子系统组成。

对象存储服务:负责底层的数据块分配、布局, 对用户的数据请求进行认证、响应, 并提供基于对象接口的数据存储服务。

资源信息目录索引服务:负责资源目录属性的存储管理, 包括查询、创建、发布、更新 (接收子结点资源目录副本) 和删除。

元数据服务:负责目录对象的存储管理, 包括文件元数据的查询、创建、更新和删除;元数据服务器和资源目录服务器协作为整个存储系统提供统一的命名空间;建立结点元数据目录与资源信息目录的映射关系;负责存储系统的目录层次和权限管理, 控制用户对存储服务器的授权访问, 协调不同用户对元数据Cache的一致性。

资源目录监视服务:收集、统计注册资源和数据存取需求, 汇集资源目录副本, 将收集的资源信息导入上层应用, 提供树型目录文件结构和文件系统接口, 支持上层应用执行标准的文件操作, 监视资源结点的状态等操作。

3 网格分布式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设计

3.1 资源目录分布与存储

3.1.1 资源目录的分布结构

资源目录管理中心根据资源的应用特性, 采用分布式层次与对等相结合的混合结构 (如图2所示) 。资源目录中心注册资源目录 (索引) 、元数据信息, 同时将资源目录复制到上级 (父) 资源目录中心或更上一级 (祖先) 的资源目录中心, 同步共享其中所汇集的资源目录元数据信息。终端用户通过资源目录索引检索所需资源信息数据的具体位置, 从而得到所需的资源信息, 实际的物理资源都分布在网格域内的结点资源库中。

资源结点群 (子资源结点群) 是松散耦合式的结构, 每个资源库都是一个独立的、对等的系统, 它们之间的功能基本相同。当用户向某个结点提交请求服务时, 该结点目录服务系统把请求服务发送给与其相连结点, 相连结点收到请求服务后按要求在自己资源目录库中进行查找定位, 发出请求服务的结点把收到的结果和本身的结果集返回给用户。这样, 系统把请求服务任务分摊给各个站点, 有效地均衡了负载。

这种资源目录的分布结构, 消除了资源的集中控制和副本目录的注册登记, 有效地平衡了在不同结点间查找与定位的负载。

3.1.2 资源信息目录的结构

为提高资源信息的访问效率, 本文将资源信息的文件元数据嵌入资源信息目录中, 资源目录通过映射定位到资源信息文件以及资源存储的结点等。资源信息目录的结构如图3所示。

资源信息目录对象作为资源信息目录的数据对象由资源目录服务管理, 资源信息目录对象包含一个或多个固定大小桶 (Bucket) 对象[6], 每一个Bucket对象包含固定大小的资源描述信息条目, 在条目中登记有资源信息对应的信息文件的入口地址和资源信息目录对应的资源信息文件属性的元数据。

资源信息目录对象的元数据主要包括:DNID、RDID、DNID父、DNID子、标识资源信息的状态和访问控制属性等。RDID是资源信息目录索引项, 全局唯一并用48位的整型标识。Bucket对象主要包括:Resource File_id、Bucket_flag、Entry等。Entry主要包括:Name、Type、File_flag、Resource File_id以及基本属性。

初始时, 资源信息目录对象只包含一个Bucket对象, 随着所包含的文件数量的增加或删除, 采用线性散列方法对目录对象进行扩展和伸缩, 这种策略有效地解决了目录的大容量和访问效率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存取效率。

3.2 资源目录的发布与定位

3.2.1 资源信息服务的发布

假设结点Ni (结点ID为DNIDi) 要向网格点发布资源信息目录RCj。具体过程如下:

(1) 如果RCj已在Ni注册, 则转到 (3) ;否则, 结点Ni首先在资源目录服务中心取得RCj的元数据RDIDi, 等待资源中心确认。

(2) 结点Ni将RDIDi、IPIDi等相关元数据信息存入元数据目录库。

(3) 结点Ni将资源的目录信息RCj=〈DNIDi、RDIDj、Resource Keyj、Summaryj、Resource File IDj, ACP〉写入本地资源信息目录索引库。

(4) 结点Ni将资源目录中的DNIDi、RCj所对应条目复制到上级 (父) 资源目录服务中心。资源目录中心根据DHT算法, 将资源信息目录、元数据目录按资源关键字哈希化, 并在资源元数据目录服务器上建立一个RDIDi与RCj的映射表。

(5) N父资源目录服务中心收到副本目录后向网格内注册结点广播, 或向更上级资源目录中心复制资源目录。同时结点Ni实时监视资源目录以及N父、N子、N兄结点的活动状态。

由于数据资源对象有可能迁移, 将存储有数据资源的资源信息和注册的元数据信息分开, 每个结点对自己的元数据目录具有完全的自制性, 因此, 用户结点可以任意修改资源信息, 资源中心的元数据目录不存在迁移问题,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3.2.2 资源目录的定位

(1) DHT算法根据用户请求服务的资源信息的关键字, 并通过映射表计算存储关键字及其该关键字摘要信息的结点集。

(2) 根据映射表, 定位到该关键字所在结点, 或者与关键字空间距离最近的结点。

(3) 把服务请求转发至该结点, 然后根据服务请求的摘要信息, 首先与该结点的本地资源目录进行匹配, 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服务, 则将结果返回发布该服务请求的结点。

(4) 如果在本地匹配不到, 则向网格域内可能拥有该资源的其他结点 (父、子、兄弟或其他) 广播。收到请求消息的结点, 首先判断请求来源。如果来自于子结点, 则沿目录树向上进行匹配;如果来自于父结点, 则沿目录树向下进行匹配;如果来自于兄弟结点, 则将其看成父结点, 沿目录树向下进行匹配。匹配结果形成资源所属结点集, 供请求者选择。

(5) 服务请求者与该结点建立连接, 获取资源目录服务的技术文档, 进而调用Web服务。

由于资源信息存储的局部性, 根据关键字计算散列值的方法, 散列分布的粒度是目录, 降低了查询的复杂度, 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实用性。

3.3 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维护

3.3.1 结点加入

假设结点Ni要加入网格域。具体过程如下:

(1) 如果结点已经注册, 则转到 (2) ;否则, 结点Ni首先在资源目录服务中心取得结点号的元数据DNIDi, 并将结点Ni的DNIDi、DNi、IPIDi和RDIDj等相关元数据信息存入元数据目录库。

(2) 从结点列表中将Ni的状态标识修改为活动状态, 并选择某个活动结点Nm, 将Ni成为Nm的子或兄弟结点, Ni一般为叶结点, 并复制到Nm的资源目录中心。

(3) Nm通过DHT算法, 对元数据目录和资源信息目录重新构建映射表。

(4) Nm通过Web服务器进行发布资源目录。

(5) 新加入的Ni从广播的资源目录列表中选择最近的作为该域的成员, 并在自己的资源目录库中作记载DNID父、DNID子等。

3.3.2 结点离开

假设结点Ni (结点ID为DNIDi) 要离开网格域。具体过程如下:

(1) 当结点Ni离开时, 它向Ni, 父、Ni, 兄弟和Ni, 子结点发送通知信息。

(2) 结点Ni, 父从它的儿子和兄弟列表中移出结点Ni的信息或修改Ni活动状态。同时, 结点Ni, 父资源目录中心对Ni结点所拥有的资源信息目录RCi修改状态。

(3) 结点Ni, 子连接到Ni, 父结点, 作为Ni, 父的子结点。同时, Ni, 父结点资源目录中心, 按DHT算法, 对映射表进行重新构建, 并将更新后的资源目录复制到上级资源目录中心。

为避免因结点的离开而造成Ni, 子结点不在网格域内, 每个结点必须周期性检查父结点的活动状态。假如Ni, 父不处在活动状态, 则将Ni, 子直接连接到Ni, 祖父。每个资源目录服务中心维护一张联系表, 表中记载祖父、父、兄弟、子结点的状态, 以及这些结点的网络属性。如果父和祖先结点都不在活动状态, 则从公布的结点列表中选择结点, 按加入结点的机制进行连接, 生成结点目录树, 这样确保了网格的动态性。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的分布式资源信息目录服务系统应用于某地级市电子政务系统。系统在J2EE平台下, 由4个局域网组成, 局域网间通过Internet互联, 单个局域网由6~10台服务器组成, 结点间执行注册认证机制。每个局域网建立一个资源目录中心, 资源目录中心下再设置元数据服务器、资源信息目录服务器、数据对象存储服务器和资源目录监视服务器, 以及Web服务器和本地资源信息存储服务器。数据库采用Oracle、DB2、SQLServer等, 每个数据库下存储有不同类型的信息, 平均每个局域网服务器存放3000个资源信息文件, 100个服务需求者对资源进行查询等一系列操作。经验证, 系统在可靠性、稳定性、自适应性和和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 用户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Foster L, Kesselman C, Tuecke S.The Anatomy of the Grid:En-abling Scalable Virtual Organiz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2001, 15 (3) .

[2]李晖, 赵曦滨, 顾明, 等.基于代理的高性能目录服务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科学, 2005 (3) :83-87.

[3]杨峰, 李风霞, 余宏亮, 等.一种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混合对等发现算法[J].软件学报, 2007 (3) :714-721.

[4]杜宗霞, 怀进鹏.主动分布式Web服务注册机制研究与实现[J].软件学报, 2006 (3) :454-462.

[5]于守健, 朱勤, 乐嘉锦.一种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Web服务目录系统[J].计算机工程, 2007 (2) :53-55.

[6]刘仲, 周兴铭.基于目录路径的元数据管理方法[J].软件学报, 2007 (2) :236-245.

[7]H Lamehamedi, B K Szymanskia.Decentralized Data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Data Grids[J].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07 (1) :109-115.

8.苏轼的书法思想研究 篇八

苏轼认为通过书者和作品的双向交流,现实中的人生百味都能借之得到抒发,倾诉,最终获得心灵的宁静。这也就是他所说“忘忧”的意义所在。学书为乐,聊寓其心,可以说,“自乐”和“寓其心”的书法论,已深入渗透了宋代书家的艺术思维之中,这与当时书法崇尚个性、注重创意的艺术精神不可分割的。苏轼“自乐”和“寓其心”书法论,体现在书法创作中就是以“尚意”为中心、以“不践古人”为标准的书法思想。

一、苏轼书法艺术的目的

苏轼书法艺术意义的思想从《题笔阵图》可以得到解读:“笔墨之迹,论于有形,有形则有弊。苟不至于无而自乐于一时,聊寓其心,忘忧晚岁……”。 在 《石苍舒醉墨堂》一文中他说“……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显然“自乐”、“寓其心”体现了苏轼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书法在苏轼看来是怡养性情,超脱物外,臻于完善的审美方式,苏轼的这些思想之于传统意义上书法艺术可谓标新立异。

中国书法追溯到秦汉、隋唐,在书法意义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是其实际应用价值和功利目的。这是由于汉字是书法的载体,而汉字本身所承载着实用功能和功利目的。而苏轼认为,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有赋予其更深刻的内涵,其意义应该体现在书者的“自乐”层面上,书法应该如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备抒怀寓情,乐在其中个的审美愉悦。这一观点已触及现代艺术理论中“游戏说”的内涵。书法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近于游戏的活动,书者在这一活动中身心得以放松,惬意,满足。同时,苏轼还认为,书者的应该“寓其心”,即书者的心应该寓于书法作品中,张扬自己的个性,表现出一种源自内心的洒脱、率性、天真。总的来说,就是要去书者不做作、不刻意,天然去雕饰,书法艺术作品不能是一般意义上的汉字,应该表现书者的精神世界及心灵之语。

二、“尚意”与“尚淡”创作思想

尚意。苏轼在试论中说:“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在书法创作中非常注重通意,他认为,通意是创作出成功的书法作品的基础,以其为中心,书法创作中的其他问题就水到渠成,无须去顾忌太多的束缚。意代表书者的审美趣味和追求,是寓于作品中的个性化的精神境界。尚意要求书者要将自我的审美情趣、人格精神渗透于作品中,字如其人,体现出书者的理想人格等。他认为书者的人格决定了其书法价值。他还把绘画中的“传神论”引入书法创作中。“传神”就是作者主观感情的表达,是创作中的率性而为。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寓于笔墨之中,来表现自己的神情意趣。

苏轼的楷书书法作品绵中裹铁、雍容饱满,天真烂漫,被称为“苏体”。苏轼书《醉翁亭记》,字里行间给人以飘逸灵动之感,让人联想到苏轼豪放不羁,潇洒随意,为人正直的性格特点。这也体现了苏轼 “书如其人”书法观。

苏轼在《论书》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阅一,不为成书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将“神”“气”置于重要的地位,而此二者也应该归属于尚意的范畴内,只有书者将“意”渗透在作品中,作品才能活起来,才能表现出自己的神采气韵,意的表现依靠的是书者文化底蕴及修养。宋四家都是文学家,而作为“旷世奇才”的苏轼的文学造诣是书法所不能及的。他饱读经史,学而不倦,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使得他书法作品中充溢着鲜明的文人趣味和哲理思考。对书法“意”的追求遥遥领先于技法的层次。

“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芋芋,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它人终莫能及尔。”“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这是黄庭坚对苏轼书法作品的评价,苏轼在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了自己的潜意识,这样作品才能撼人心魄。

尚淡。苏轼评书,推崇平淡而丰腆、萧散而雅致的晋代书风,所以对张旭、怀素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张、素的狂草过于狂放,破坏了王羲之秀逸含蓄的书风。

苏轼在评论智永禅师时提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从中表达了以“平淡”为美的观点。智永禅师自幼潜心习书达三十年之久,书艺精湛,然而禅师最见功力的《真草千字文》却美的一尘不染,朴实无华,从中折射出了苏轼尚淡的审美思想。

苏轼在《题王右军帖》提到:“谢家夫人澹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再次表明了这种美学思想,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環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苏轼对于当时一些充满造作之感的草书作了批判,在多种风格取向中,他推崇的是一种自然朴实之美,这些都表现了他尚淡的审美观。

三、苏轼对书法审美风格的认识

书如其人,以人论书是苏东坡书法鉴赏论的中心。对于书者来说书法能够“寓其心”那么,书法鉴赏者在观赏作品时,也就会体悟出书者本人的志趣来。艺以载道,德润人心。是中国文艺理论历来所遵循的创作原则。古人把“须人品高”列为论书法风神八项之首。苏轼继承了这种的观点,并体现在他对许多书家的评论中。比如,“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之士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古之论书,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苏轼的鉴赏观更突出地表现在它对颜真卿的评价中。颜书在书法史地位堪比与王羲之,颜真卿以一生以义烈闻名,其书法气势磅礴,圆转浑厚、平稳端庄,独成一体,开创了一代新风,但是当时对于颜真卿的书法新风有人不以为然。

但苏轼却观书如观人,独领其中的风采。他在《题鲁公帖》说:“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由字联想书者的为人,再由书者的为人进一步鉴赏书作的艺术水平,是苏轼鉴赏论的实际运用。

再如苏轼在评论欧阳修的书法时说:“欧阳文忠公用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退裕如也。”“欧阳文忠公书,自是学者所共仪刑,庶几如见其人者。正使不工,犹当传宝,况其精勤敏妙,自成一家乎?”欧阳修之在书法的成就平平,但苏轼因欣赏其人格,而看重其书作。苏轼的这种艺术鉴赏论,深刻地说明了书作与鉴赏的关系,

“心正则笔正"心不正则笔亦邪书家的作品蕴涵着自己的审美观,折射着自己的人格。,但是苏轼并没有绝对化地运用这种书论鉴赏观,如他在《题鲁公帖》中指出:“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艺术作品并非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苏轼认为“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指出,在书法鉴赏活动中鉴赏者的主观心理影响甚深。

苏轼的书法思想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轼的书法“尚意”、“尚淡”,透露着淋漓尽致又朴实自然的美感。苏轼的书法鉴赏论既着眼于书如其人,以人论书,却不偏颇,将其绝对化,这是艺术鉴赏的规律的。

上一篇:重庆市电梯维修使用管理办法下一篇:授之以渔摆脱掉依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