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用“目标教学”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2024-10-18

科学应用“目标教学”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精选12篇)

1.科学应用“目标教学”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篇一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优化

摘 要:通过研究奥尔夫教学法产生的环境,分析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师技能不全面、教育模式传统和教材配备不能及时供给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在推广力度、教学设施、教学理念、师资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其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音乐教育;节奏;原本性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产生

奥尔夫于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德国慕尼黑的一个军人家庭,因为父母喜爱艺术,奥尔夫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艺术教育。父母并没有对他施加太大压力,而是给了他宽阔的艺术空间,让他在自由的空间里发挥自己作为一个幼儿对于艺术的想象。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奥尔夫从小就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兴趣。奥尔夫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用玩具敲打地板为母亲“伴奏”,母亲很快发现了他音乐方面的天赋,但没有强迫他日复一日的进行钢琴训练,而是注重培养他的人文精神。母亲不仅教他钢琴演奏,还鼓励他发挥创造力,用自己谱写的“歌曲”和特殊的节奏感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家里总是充满着艺术和知识的自由气息,也正因这样宽松的童年学习环境,奥尔夫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而是对舞蹈、戏曲、舞台剧、文学、作曲、指挥等领域。

后来,奥尔夫建立了“京特学校”,尝试以节奏为基础,与舞蹈、语言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以幼儿音乐教育为主,取得了巨大成功。奥尔夫音乐教育也迅速发展,并被介绍推广到世界各地。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是回归自然、即兴创作、让所有学习钢琴的孩子摆脱枯燥无味的学琴状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钢琴。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钢琴教师可以使游戏穿插到钢琴教学当中,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枯燥无味的识谱、感受钢琴的发音原理以及钢琴的不同音区的音色特点。幼儿迅速的伸出右手食指点在无名指上,如此反复的利用游戏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从枯燥难懂的理论中解放出来。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运用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教学理念上遵循“参与性”,让幼儿主动自然地去感受、体会舞蹈。奥尔夫音乐教学理下的幼儿园舞蹈教学,摒弃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没有过分地追求舞蹈动作的技巧、柔韧度以及动作的单调模仿、重复,幼儿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是放松身心,将感受到的情绪与身体相融合,自然而然,由内向外地去体会的主动参与者,从而让幼儿身随心动地去感受最原始、最自然的肢体感觉。幼儿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中,主动参与并享受参与其中的快乐,感受舞蹈的乐趣,充分热爱舞蹈。教学形式提倡“综合性”,让舞蹈教学过程多元化。

四、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奥尔夫教学法作为当代最先进、最有效的幼儿音乐教育方法之一,其教育理念引起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兴趣,但这种教学法的应用情况并不广泛。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只听说过奥尔夫教学法,并没有做过深入研究。

在教师技能方面,幼儿教师一般都具备弹唱和钢琴弹奏技能,所擅长的领域并不广泛,会间接对幼儿的音乐想象造成一定限制。

在教学模式方面,许多教师采用传统方法教授幼儿音乐,即教师演奏,让学生一遍一遍地练习。这种方式非但没有使幼儿参与到教学中,还容易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背离了奥尔夫教学法的本意。

在教材配备上,也存在很大问题。贯彻实施奥尔夫教学法,应该有独立的音乐教室,外加足够的场地,教室里除了钢琴之外,还应配备有简单的奥尔夫乐器,如三角铁、响板、串铃等。但事实是,对于幼儿音乐教育,既没有较为独立的教室配备,又没有较为专业的奥尔夫教学法的教材。

五、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优化应用措施

(一)在音乐教育中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强推广力度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对幼儿音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我国音乐教育基础太薄弱。因此,政府要给予必要支持,加大宣传力度,让奥尔夫教学法在学校中逐渐普及,伴随着教学方法的普及,学校相应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与政府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惠体,共同提高我国音乐教育基础力量。只有这样,奥尔夫教学法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推广和应用,其核心价值才能得到更广泛体现。

(二)完善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教学设施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亦是如此。要想使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得到普遍推广和发展,就要先解决音乐教育中的教学设施问题。

不同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需要资金投入。政府可给予有力支持,在足够的场地上建立独立的音乐教室,购买一些奥尔夫乐器和可启发幼儿音乐头脑的书籍等。除了购买以外,教师还可与幼儿携手,共同制造一些简单的乐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作出他们脑海中想象的音乐。同时,还能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节奏感。

(三)正确认识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对普通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本身的知识储备有限,要想正确解读奥尔夫教学法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研读有关奥尔夫教学法的书籍,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理解其教育理念。有条件的,可参加一些奥尔夫教学法讲解的培训,提高自己对于奥尔夫教学法的认识。

(四)以节奏为基础,以幼儿为中心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幼儿要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幼儿不同于成年人,其心智还不成熟,缺乏稳定性,不能像成年人一样能用抽象的思维学习音乐。教师应以引导为主,帮助幼儿建立节奏感,引导他们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幼儿对音乐产生了解。幼儿教师不应禁锢幼儿的思想,可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通过舞台剧演出、奥尔夫乐器演奏等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可以将音乐与舞蹈、语言结合起来。结语作为一名奥尔夫教学法的实施者和推广者,要关注幼儿独特的个性,还要营造特色的个性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情感、心灵、身体、智力等多方面的发展。通过以上策略,使奥尔夫教学法得到真正的优化应用,从而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找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六、总结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育环节,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学前音乐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梅玉.浅谈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D].黄石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2]周言菁.当前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D].黄石湖北师范学院,2013年.[3]李文搏.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及解决对策[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七七

2.科学应用“目标教学”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篇二

关键词:教学目标,提高,效率

一、目前的教学活动目标不合理

1. 目标大、虚、空

首先是把学段目标当成单科目标, 如“培养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 而“感受课文丰富的内涵和人物优秀的精神品质”“体会人物的感情”等太虚。教学目标的大、虚使学生感觉教学活动的空洞。

2. 目标不全面

教学目标包括了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行为、学习的习惯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目标不仅要有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 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内心情感,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制订目标时, 往往不全面、不到位。

3.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混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有组织、有步骤、有策略地展示, 而达到的一种行为变化的结果。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

4.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

学校的主人是学生, 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 而不是老师。实际教学中, 很多时候老师没有认清教学目标主体, 因而教学目标也含糊不清。

二、如何优化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强化教学目标不能流于口头行动, 要落实于行动, 要在教学流程中加强科学管理。以下是笔者归纳出的一些切实性的办法:

1. 深入研究教材, 把握三大目标的关系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老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教学的三大目标即重点目标、基础目标和一般目标, 只有紧紧把握三大目标, 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重点目标是中心目标, 如果没有把握重点目标, 教学活动也将失去重心。基础目标是研究课后习题, 明确选题,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一般目标是老师根据教材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 有针对性地制订学生的一般目标。重点目标、基础目标与一般目标三者的关系如同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只有三大目标相得益彰, 互相依存, 才能把握教学目标。所以深入研究教材, 把握三大目标的关系, 才能优化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2. 合理分配课时, 制订小目标

有了三大目标, 就必须制订小目标, 而小目标的制订就是合理分配课时。一堂课应该讲哪些内容, 哪些内容又是重点, 在课堂上学生又必须掌握哪些内容, 课后又是怎样的安排, 这些都是小目标。所以合理分配课时, 制订好小目标, 教学活动才能循序渐进, 学生才能得到能力的提升。三大目标要分课时解决, 应试教育是超负荷教育, 是不科学的教育, 有悖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 注重反馈, 注重教育目标的评价

教学目标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 而教学活动的好坏取决于学生是否能接受,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才能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反馈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由学生学习效应显示, 由学生主动向老师反映;二是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输出信息等到反馈评价。反馈要注重三点: (1) 在反馈前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得到反馈时要合理安排, 不可因小失大; (2) 得到反馈信息, 要及时调整, 针对出现的问题, 做出反应; (3) 反馈是检验教学计划合理与否的重要因素, 不仅要老师积极参与, 更要得到学生的支持。

三、优化教学目标的原则

1. 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的统一性

教学目标不是随意的胡乱制订, 它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 再结合学生的情况制订, 根据大纲要求制订总目标, 然后深入研究教材制订教学目标, 循序渐进。只有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的统一, 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也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2. 大目标与小目标的相关性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我们只有一步步实现小目标, 大目标才能离我们越来越近, 而小目标也是为大目标做铺垫。教学活动亦是如此, 大目标靠小目标实现, 小目标靠大目标统一, 这是目标整体教学的原则。假如大目标是大海, 那小目标就是汇入大海的小溪, 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教学的大目标, 课堂教学活动不知道围绕什么来进行, 会显得杂乱无章。只有大目标, 没有每部分的小目标, 教学活动会显得空洞。只有把握好大目标与小目标的关系, 教学活动才能有条不紊, 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教学质量才能保证。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 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并不是传递的知识越多, 学生吸收得越多, 而是与效率有关。而教学活动的效率是教学目标的体现, 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活动也会杂乱无章, 更没有效率可言, 所以优化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关键。

实际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目标没有清楚的认知, 使得教学活动与预期效果偏差, 或违背教学活动的宗旨, 教学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日益增强。所以优化教学目标, 是提高教学活动质量的保证, 增强效率的动力。优化教学目标, 首先要把教材研究透彻, 把握三大目标的关系;其次是小目标的制订, 大目标是小目标一步一步实现的;最后是反馈信息, 只有不断地反馈, 才能不断地完善, 而反馈的参与不仅是老师, 更要学生的支持。优化教学目标, 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谷秀娥.科学课程目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1.

[2]蔡建东.高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河南大学, 2001.

3.科学应用“目标教学”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篇三

一、运用CAI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使用CAI代替学生的亲身经历。CAI可以通过Flash、视频生动演示变化过程,对小学科学新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很多教师过分依赖CAI的这一特性,完全用CAI去替代学生应该亲身经历的探究自然的过程,导致学生的学习成为听科学、看科学、记科学。

2.模拟演示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自然界中有一些现象和事物的形成过程学生无法亲身经历地去探究。此时,用CAI进行模拟演示就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现实中,很多教师以为用了模拟演示就万事大吉,而不考虑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没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优化使用,模拟演示方式单一,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兴趣。

3.应用CAI方式单一,缺乏趣味。小学科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充当的角色是学生探究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但目前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应用CAI等同于播放PPT课件,尤其在复习课上,教师用幻灯片把重要知识点和复习题投影在屏幕上,学生被动的强化概念和练习,缺乏趣味性。

二、运用CAI教学的策略

教师要在科学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联系教学中的实际灵活运用,做到优化教学。戴尔(Dale)的经验之塔理论是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教师有效运用媒体的实践指南,也是整个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戴尔“经验之塔”理论并联系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CAI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谈如下几点看法。

1.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

戴尔“经验之塔”基础部分所显示的是做的经验,观察经验和抽象经验建立在做的经验的基础之上,做的经验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做的经验越丰富、越坚实,个人的“经验之塔”就会越高。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花、果实和种子》时,教师让学生去户外采集各种各样的花进行观察、解剖、认识花的结构,学生不仅仅能说出不同花的各个部分的构造,甚至连花的香味、触摸花瓣的手感、品尝花蕊的甜味都娓娓道来,在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再用CAI展示一朵典型花的解剖图,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花的各个部分;如果学生仅仅通过CAI进行学习,虽然很直观,但学生只记住了知识,却没有获得全方位的体验。

2.注重创设情景,优化模拟演示

“经验之塔”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网络媒体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它所使用的教学层次,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把新的教学手段加入到“塔”的适当位置上。沿着戴尔经验之塔自底向上,媒体越来越抽象。在无法获取最底层的直接经验时候,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最大限度的弥补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例如,四年级第二单元《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教材主要内容是盐的蒸发实验。在经验之塔理论指导下,教师大胆改革,CAI剪切视频,播放电影《闪闪红星》片段,请同学上来分别扮演潘冬子、敌人的岗哨和山上的红军,模拟溶解盐、浸透棉衣、过岗哨、蒸发的剧情,当白色的盐粒重新析出的那一刻,教室里沸腾了,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3.用CAI设计互动游戏,使枯燥的复习环节趣味化

子曰:“温故而之新”。复习是归纳、提升经验的最好方式之一,一节趣味盎然的复习课能唤醒学生的既往经历,而且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有新的发现。

“经验之塔”理论认为: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我们应该发挥CAI多媒体方面的优势,充分运用概念的功能,精心设计互动游戏,是枯燥的知识复习趣味化。

例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学生对《喜羊羊和灰太狼》类的图书如饥似渴,受到启发,通过幻灯片制作成“喜羊羊智勇大闯关”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角色闯关。每关都有几道精心设计的题目,答对题目就可以继续往下答,全部答对就闯关成功。题目的设计会尽量和故事想结合,充分发挥CAI的优势,有精美的图片、丰富的声音,很多题目用Flash重现实验过程,在“闯关”过程中,不但使学生们学到了知识,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总之,通过CAI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CAI教学的优势,精心准备、认真组织,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水平,把培养和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4.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篇四

前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它是以某些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某个阶段需要手术或以手术为主要疗法的疾病。因此,外科学课程包括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疾病和外科手术学。外科学的教学应使学生能掌握外科基础如外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熟悉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训练学生外科手术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外科学还要着重对学生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自觉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亲自参加实践,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科学教学包括理论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三部分。教学总时数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学时,临床见习学时,临床实习

学时。理论课、见习课、实习课的时数比为 课程目标 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外科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医学学科临床医学、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掌握无菌技术,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麻醉,复苏,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外科营养,外科感染,创伤,烧伤和冷伤,战伤外科,显微外科,移植。

2.熟悉外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及诊断、治疗:包括普通外科的颈部、乳房疾病、胃十二指肠、小肠、结直肠、肛管、胆道、胰腺疾病(包括消化道先天性畸形),腹外疝,腹部闭合性损伤,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肝脓肿,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骨外科的运动系统检查法,骨折概论,上、下肢、脊柱及骨盆骨折,手外科,关节损伤及关节脱位,周围神经损伤,断肢(指)再植,运动系统慢性损伤,腰腿痛和磺肩痛,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结核,非化脓性关节炎,运动系统畸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骨肿瘤;泌尿外科的泌尿、男生殖系检查和诊断,先天畸形、感染、结核、肿瘤及其他疾病,泌尿系损伤、梗阻、尿石症,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男性节育;脑外科的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颅脑和脊髓先天性畸形,颅内和椎管内肿瘤与血管性疾病;胸外科的胸部损伤,胸壁、肺部、食管、心脏疾病,脓胸,原发性纵隔肿瘤。

(二)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大课只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缩减讲课时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教材和有关的参考资料。2.分析能力:见习教学通过讨论病例,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言,提高学生临床分析的能力。3.综合能力:书写临床病案如病历、病情记录、手术前总结及术后记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判断的能力。4.临床独立诊治病人能力:结合临床诊断和治疗病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已动手完成各种临床操作,提高学生独立临床工作的能力。

5.外语:七年制学生部分用英语讲课,考试用英文答卷;普通班用中文讲课,但要介绍常用的专业英文词汇及部分英文参考资料。理论教学时数安排 时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时数外科绪论 1 门静脉高压症 2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4 胆石病 3 外科感染 5 周围血管疾病 3 创伤和战伤 2 骨折总论 2 外科休克 3 上肢骨折 2 心肺复苏 2 下肢骨折 2 全麻 2 关节伤 2

局麻与椎管内麻醉 2 手外伤、断肢再植 2 重症监测治疗 3 骨盆骨折 2 输血 2 脊柱、脊髓损伤 2 器官移植 2 周围神经损伤 2 烧伤 3 腰腿痛 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2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2 围手术期处理 2 骨关节结核 2 肿瘤的外科治疗 2 骨肿瘤 2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 3 颅内压增高 2 疼痛治疗 2 颅脑创伤 2 组织修复与移植 2 颅内占位病变 2 甲状腺疾病 2 椎管内肿瘤;脊柱裂 2 甲亢的外科治疗 1 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 2 乳腺癌 2 胸部创伤 2 急性乳腺炎 1 胸部疾病 4 腹外疝 2 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 4 外科总论考试 3 泌尿系检查、诊断 2 胃溃疡与胃癌的外3 泌尿系先天性畸形 2 肠梗阻 3 泌尿系损伤 2 阑尾炎 2 泌尿生殖系感染 2 结肠、直肠、肛门3 泌尿、生殖系结核 2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2 泌尿系梗阻、尿石症 2 腹部损伤 3 泌尿系统肿瘤 2 肝癌的外科治疗 1 野战外科 4 教学总数 140 注:一.授课学时数 普外 54 骨科 30 输血 2 烧伤 3 整形 2 麻醉 13 肾移植 2 泌外 14 神外 10 胸外 10 总授课学时:140

理论教学内容 下划“ ”的内容为重点掌握内容,下划“ ”的内容为一般掌握内容,未划线的内容为 了解内容.“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一般掌握”: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

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1.绪论 1.1 外科学的范畴 1.2 外科学的发展 1.3 怎样学习外科学 2 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 2.1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2.2 分子诊断 2.3 生物治疗 2.3.1 基因治疗

2.3.2 生物应答调节剂疗法

2.4 临床应用无菌术 目的要求: 3.1 树立无菌概念 3.2 常规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3.3 手术人员手臂消毒法、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3.4 学会病人手术区的消毒和铺无菌巾

3.5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3.6 手术室的建立和管理要求 附: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手术室见习,掌握无菌术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外科无菌术》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讲座:隔离.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4 水电解质的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4.1 体液、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

4.2 各类型缺水、低血钾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4.3 熟悉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4.4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及综合防治方法

附: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普通外科、烧伤科病房实习、见习,深化水电酸碱平衡知识的理解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及治疗》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讲座:混合性酸碱平衡.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5 输血 【内容】 5.1 了解输血治疗和输血医学,掌握人类血型概念(广义和狭义)、血型的临床意义,掌握血型相 容输血原则。5.2 掌握外科输血的适应证:大量失血、凝血功能障碍、贫血、重症感染。

5.3 了解输血技术和方法,掌握输血的注意事项,包括输血速度、输血容量、质量检查与控制、输 血疗效评价。5.4 掌握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传播疾病。

5.5 掌握成分输血,主要血液成分制品的性质和临床应用,包括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新鲜冰 冻血浆、冷沉淀和凝血因子。

5.6 掌握自体输血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

【重点要求】 掌握输血适应证、主要输血并发症的防治。掌握成分输血、自体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附: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输血科实习、见习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自体输血》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讲座:输血与传染病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6 外科休克 6.1 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的变化 6.2 休克的分类

6.3 休克的临床表现、如何判断休克的发生、发展和预防要点,特别是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

6.4 休克的一般急救措施、治疗要点

附: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实习、见习掌握休克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观测指标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创伤性休克》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7.1 概论 概念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及诊断

预防和治疗原则 7.2 急性肾功能衰竭 概念

病因及分类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及分期

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防和治疗原则

7.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概念

病因

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表现及分期

诊断标准

预防和治疗原则

7.4 应激性溃疡 概念

发病基础和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预防和治疗原则

7.5 急性肝功能衰竭 发病基础

临床表现和诊断

预防和治疗原则

附: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8 麻醉 8.1 绪论 发展简史 现代麻醉学的范畴

临床麻醉方法分类

8.2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ASA病情分级

麻醉前准备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药物选择及常用药物

8.3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药:常用吸入麻醉药的药理特性

常用静脉麻醉药的药理特性

肌肉松弛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常用药物

常用的麻醉辅助药物

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 气管插管术:常用方法、并发症

全身麻醉的实施:全麻诱导、维持、苏醒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8.4 局部麻醉 局麻药的药理及临床常用的局麻药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局麻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颈丛神 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指或趾神经阻滞)

8.5 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

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分类

椎管解剖基础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类、操作方法、常用局麻药、麻醉平面的调节、适应症、禁忌症、术 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分类、操作方法、常用局麻药、麻醉平面的调节、适应症、禁忌症、术中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骶管阻滞麻醉:操作方法、常用局麻药、并发症及处理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

8.6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管理 麻醉期间:呼吸、循环、其他系统的监测、管理

麻醉恢复期:监测、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处理、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管理、恶心呕吐的处理: 8.7 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 控制性降压:概念、实施原则、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全身低温:分类、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适应症 附: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9 重监测治疗与复苏症 9.1 重症监测治疗 概述:ICU的概念、功能、种类和运作方法

危重病人病情评估及ICU收治范围 ICU的工作内容:循环系统监测治疗、呼吸系统监测治疗、肾功能监测治疗、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控、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 9.2 心肺脑复苏 概述: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初期复苏:开放气道(Airway)

人工呼吸(Breathing)人工循环(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术、开胸心脏按压术

后期复苏:呼吸道管理、呼吸器应用、监测、药物治疗、体液治疗、电除颤和心脏起搏器的应 用

复苏后治疗:呼吸功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肾功保护、脑复苏治疗

疼痛治疗 10.1 概述 疼痛的定义

疼痛的临床分类

疼痛程度的评估

10.2 疼痛对生理的影响 精神情绪的变化 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凝血机制 其他

10.3 慢性疼痛治疗 慢性疼痛诊治范围

常用的治疗方法:药物、神经阻滞、椎管内注药、痛点注射、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物理疗 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心理疗法

癌症疼痛治疗:三阶梯疗法、椎管内注药、化疗、放疗和激素疗法

10.4 术后镇痛 镇痛药物

镇痛方法:硬膜外镇痛

病人自控镇痛PCA: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ECA 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 11.1 认识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 11.2 手术前准备、熟悉术后的一般护理以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处理。术后的监护

11.3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附: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2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12.1 了解手术及创伤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12.2 了解外科病人的营养需要和补充的方法(不作大课讲)

外科感染 13.1 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分类和防治原则

13.2 常见软组织急性化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13.3 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13.4 脓毒症与菌血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13.5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 13.6 抗菌素在外科感染中应用 附: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实习、见习掌握外科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外科感染》、《AIDS:现状与对策》,网络版多媒体教材《破伤风》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讲座:外科与AIDS.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4 创伤和战伤 14.1创伤的分类和创伤后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修复过程

14.2创伤的诊断、急救和处理原则

14.3各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

14.4开放性损伤的伤口处理原则和清创方法

烧伤、冷伤、咬螫伤 15.1热力烧伤 15.1.1 伤情判断 面积估计、深度识别、严重性分度、吸入性损伤 15.1.2 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15.1.3 治疗原则 补液疗法、补液的监测和调节

15.1.4 现场急救、转送与初期处理

15.1.5 烧伤休克

15.1.6 烧伤全身性感染

15.1.7 创面处理

15.2 电烧伤和化学烧伤 15.2.1 电烧伤 特点、治疗

15.2.2 化学烧伤 酸烧伤、碱烧伤、磷烧伤

15.3 冷伤

15.3.1 非冻结性冷伤

15.3.2 冻结性冷伤 15.4 咬螫伤

15.4.1 兽咬伤 狂犬病、猫抓病 15.4.2 蛇咬伤 蛇毒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15.4.3 虫螫伤 蜂螫伤、蝎螫伤与蜈蚣咬伤、水蛭咬伤 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1烧伤面积的估计

2烧伤深度的判断

3烧伤休克的临床特点

补液疗法

1)补液公式(Even’s公式;Parkland 公式;三军医大公式;简易公式)

2)补液的监测和调节(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常规,精神状况,口渴改善,消化道症状,尿量)综合疗法 4浅度烧伤创面的治疗

1)冷疗法 2)包扎疗法 3)烧伤治疗仪 4)常用外用药 5)生物及非生物敷料的应用 6)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 5深度烧伤的治疗 1)暴露疗法 2)保痂 3)翻身床 4)悬浮床 5)分期削痂及切痂 6)皮肤移植术(自体皮片移植术;异体皮肤与自体皮肤混合移植术;皮瓣移植术)6烧伤感染的临床特点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烧伤创面的的治疗》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

1严重烧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综合防治 2烧伤休克发生机理及液体复苏的研究新进展 3影响烧伤创面的局部和全身因素的研究进展 4创面脓毒症的发生、诊断和治疗 5电流烧伤的损伤机制 6国内外烧伤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烧伤治疗学;黎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二版 16.显微外科 16.1 显微外科概念 16.2 显微外科的设备和器材 16.3 显微外科基本手术技术

16.4 显微外科的应用范围 17.肿瘤 17.1 肿瘤的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

17.2 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移植 18.1 发展简史国内外概况与未来,分类及定义 概念: 移植术、供者、受者

免疫学分类:自体移植、同质移植、同种移植、异种移植 移植方法分类:游离移植。吻合移植、带蒂移植、输注移植 18.2 移植免疫 临床移植免疫 临床排拆反应综合征 急性排拆反应的治疗 18.3 移植器官的获得 18.4 器官移植 肾移植与肝移植 19.颅内压增高 19.1 概述 概念

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

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 颅内压增高原因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9.2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原则

19.3 急性脑疝 解剖基础

概念

病因及分类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处理

附: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脑疝的诊断与治疗》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20 颅脑损伤 20.1 头皮损伤 20.1.1 头皮血肿 分类

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

20.1.2 头皮裂伤 处理原则

注意事项

20.1.3头皮撕脱伤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20.2 颅骨损伤 20.2.1线形骨折 分类 诊断

治疗原则 20.2.2凹陷性骨折 临床诊断

手术适应症

20.3 脑损伤 20.3.1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机制、概念、发生机制:冲击伤、对冲伤

20.3.2 原发性和继发性颅脑损伤概念

20.3.2.1 脑震荡 病理改变、机制、临床表现 20.3.2.2 弥散性轴索损伤 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20.3.2.3 原发性脑干损伤 特点、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20.3.3 颅内血肿 概述、分型

20.3.3.1 硬脑膜外血肿 形成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

20.3.3.2 硬脑膜下血肿 分类(急、慢性)、临床表现和诊断

20.3.3.3 脑内出血 分型、临床表现及诊断、脑室内出血与血肿、病因、临床表现 20.3.3.5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概念、形成机制、临床表现

20.3.4 开放性颅脑损伤 概述

非火器伤特点

火器伤特点

20.3.5 脑损伤处理 病情观察 特殊监测 脑损伤分级 急诊处理要求 昏迷病人的护理与治疗 脑水肿治疗 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 21 颅脑和脊髓内先天性畸形 21.1 先天性脑积水 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

并发症及处理

21.2 颅裂和脊柱裂

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1.3 狭颅症 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1.4 颅底陷入症 概念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22 颅内和锥管内肿瘤

22.1 颅内肿瘤 概述、病因、分类、发病部位、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各类颅内肿瘤特点

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血管网状细胞瘤 22.2 椎管内肿瘤 概述、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 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畸形

23.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概述、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2 颅内动脉瘤 概述、病理及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3 颅内和椎管内动静脉畸形 分类 23.3.1 颅内动静脉畸形 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3.2 脊髓血管畸形 概述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4 脑底异常血管网症 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5 颈动脉海绵窦瘘

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6 脑卒中的外科治疗

23.6.1 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 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6.2 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 概述、诊断及分级、外科治疗 24 颜面部疾病 24.1 先天性唇裂和腭裂

24.2 舌下囊肿颈部疾病

25.1 甲状腺疾病 25.1.1 解剖生理概要

25.1.2 单纯性甲状腺肿 25.1.3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诊断、术前准备、手术和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主要并 发症及处理

25.1.4 甲状腺炎 25.1.5 甲状腺瘤 25.1.6 甲状腺癌 25.1.7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25.2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5.3 颈淋巴结结核 25.4 颈部不同部位肿块的性质和病变

乳房疾病 26.1 乳房解剖、淋巴回流的途径

26.2 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26.3 多乳头、多乳房畸形 26.4 急性乳房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26.5 乳腺囊性增生病 26.6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胸部损伤 27.1 概论 27.2 肋骨骨折

27.3 气胸 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7.4 血胸

27.5 创伤性窒息

27.6 肺爆震伤 27.7 心脏损伤 心脏挫伤、心脏破裂、室间隔穿破、瓣膜、腱索或乳头肌损伤

27.8 胸腹联合伤 28 胸壁疾病(自学)28.1 漏斗胸 28.2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28.3 胸壁结核 28.4 胸壁肿瘤 29脓胸(1学时)29.1 急性脓胸

29.2 慢性脓胸

肺部疾病(2学时)30.1肺大疱 30.2支气管扩张的外科治疗

30.3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肺切除术、胸廓成形术 30.4肺棘球蚴病 30.5肺和支气管肿瘤 肺癌、支气管腺瘤、肺或支气管良性肿瘤、肺转移性肿瘤

31食管疾病(1学时)

31.1 食管癌

31.2食管良性肿瘤

31.3腐蚀性食管灼伤 31.4贲门失弛缓症 30.5食管憩室(自学)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膈上憩室 32 原发性纵隔肿瘤(1学时)常见纵隔肿瘤 33心脏疾病(2学时)33.1心内手术基础措施 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33.2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主动脉 窦动脉瘤破裂、法洛氏四联症

33.3 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 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

34胸主动脉瘤(自学)

腹外疝 35.1疝的概念及病因、病理解剖、临床类型、嵌顿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35.2 腹股沟疝 解剖、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断、手术方法

35.3 股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5.4 其他腹外疝 36 腹部损伤 36.1 实质性脏器和空腔性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 36.2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步骤及辅助诊断方法

36.3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和手术治疗原则

36.4 肝、脾、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7.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37.1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原因、病理、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

37.2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7.3 腹腔脓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2课时)38 胃、十二指肠疾病 38.1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原则,术式的选择和术后并发症

38.2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8.3 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3课时)

小肠疾病

39.1 解剖和生理概要

39.2 肠炎性疾病 39.3 肠梗阻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变化、辅助检查、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9.4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39.5 短肠综合征 39.6 小肠肿瘤 40 阑尾炎 40.1 解剖生理概要 40.2 急性阑尾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手术要点、并发症及处 理 40.3特殊性阑尾炎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40.4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2课时)41 直肠肛管疾病 41.1 解剖生理概要 41.2检查方法 41.3 乙状结肠扭转

41.4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41.5 肠息肉及肠息肉病 41.6结肠癌 临床病理分期、临床表现、治疗及手术方法

41.7 直肠癌 临床病理分期、临床表现、治疗及手术方法 41.8 直肠肛管先天性疾病 41.9 肛裂 41.10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41.11 肛瘘 41.12 痔 41.13 直肠脱垂 41.14 慢性便秘的外科治疗 42 肝疾病 42.1 解剖生理概要

42.2 肝脓肿

42.3肝棘球蚴病

42.4 肝肿瘤

42.4.1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原则

42.4.2 继发性肝癌

42.4.3 肝良性肿瘤 42.5 肝囊肿 43门静脉高压症 43.1 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 43.2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43.3 掌握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4 胆道疾病 44.1 解剖生理概要 44.2 胆道系统的常规检查方法熟悉 44.3 胆道先天性疾病 44.4 胆石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和临床表现、诊治方法

44.5 胆道感染 胆囊炎、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44.6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44.7 胆道蛔虫病 44.8 胆道疾病及胆道手术常见并发症掌握上述疾病的 44.9 胆道肿瘤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45.1 上消化道大出血 病因、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45.2 下消化道大出血 46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6.1 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分析

46.2 常见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7 胰腺疾病 47.1胰腺的解剖生理 47.2 胰腺炎 47.1.1 急性胰腺炎的致病危险因素、机制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和治疗原 则

47.1.2慢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7.1.3胰腺囊肿的分类及治疗方法

47.4 胰腺癌和壶腹周围癌

47.5 胰腺内分泌瘤

脾疾病 48.1 脾切除的适应证及其疗效 48.2 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 49 动脉瘤 49.1周围动脉瘤 49.2 内脏动脉瘤 49.3 腹主动脉瘤 50 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 50.1 概论 50.2周围血管损伤 50.3 动脉疾病 50.4 静脉疾病 下肢静脉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病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0.5 动静脉瘘 50.6 淋巴水肿 51 泌尿、男生殖系外科检查和诊断 51.1泌尿、男生殖系的各项症状和特点

51.2 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检查 52 泌尿、男生殖系先天性畸形

51.1 概述 51.2各种先天性畸形的成因。53 泌 尿 系 统 损 伤 51.1 肾损伤

51.2 输尿管损伤 51.3 膀胱损伤 51.4 尿道损伤 54 泌尿、男生殖系感染 54.1 概论 54.2 上尿路感染 54.3 下尿路感染 54.4 男生殖系统感染 55 泌尿、男生殖系结核 55.1泌尿系统结核 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检查方法、治疗 55.2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 56 泌尿系梗阻 56.1 常见梗阻原因、梗阻引起的泌尿系的病理生理改变

56.2 肾积水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56.3 良性前列腺增生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1、56.4 尿潴留 急性尿潴留的病因与治疗

尿石症 57.1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理、病因及常见结石的成分 57.2尿石症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57.3 泌尿系统各器官结石的主要症状和诊断要点

57.4 掌握泌尿系统各器官结石的治疗原则和预防要点

泌尿、男生殖系肿瘤 58.1肾、膀胱、阴茎肿瘤的病因和病理 58.2肾、膀胱、阴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58.3睾丸肿瘤、前列腺癌 59 泌尿、男生殖系的其他疾病 59.1肾下垂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59.2精索静脉曲张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59.3 睾丸鞘膜积液 59.4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计划讲课时数:(不作大课讲授)60 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60.1肾上腺的解剖生理概要 60.2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嗜铬细胞瘤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61 男子性功能障碍、不育和节育 61.1男子性功能障碍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61.2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男性避孕措施、掌握输精管结扎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6骨 折 概 论

62.1概述 定义、骨折的原因及分类、骨折移位

62.2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全身表现、局部表现、X线检查

62.3 骨折的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

62.4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的三个阶段、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62.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2.6骨折的急救 62.7治疗原则 整复与固定 整复的时间 复位的要求、解剖复位、功能复位

复位与固定

手法复位与外固定 持续牵引复位固定 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阐明上述各种疗法的作用原理,优缺点及适应症,实施方法、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全身与局部阐明功能活动的意义及其实施

62.8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特点及处理原则、内固定的应用、抗生素的应用、开放性骨折清创术特点

62.9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63 上肢骨、关节损伤 63.1锁骨骨折 移位特点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手法整复外固定、8字石膏绷带固定法 切开复位的原则 63.2肩锁关节脱位 伤因及分类、临床表现、X线检查、治疗 63.3 肩关节脱位 分类及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63.4肱骨外科颈骨折 类型:外展型、内收型 移位机理 治疗 63.5肱骨干骨折 伤因(阐明投掷骨折的发生机理)、移位机理、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63.6肱骨髁上骨折 分类及移位机理 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治疗、整复、固定 手法整复+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症 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处理

(神经、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肘内、外翻畸形)63.7肘关节脱位

伤因与分类 诊断与鉴别诊断、合并症 治疗 手法整复与外固定、切开复位的适应症与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或成形术适应症 63.8桡骨小头半脱位 伤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手法 63.9前臂双骨折

解剖特点、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手法整复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应症及内固定方法 63.10桡骨远端骨折 伤因及分类、临床表现及特点、治疗原则:

手法整复外固定

陈旧性骨折处理原则 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 64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 64.1手外伤 解剖及生理概述 发生率及其重要性 检查及诊断 血管损伤 神经损伤 肌腱损伤 皮肤软组织损伤与缺损 骨及关节损伤 手外伤处理原则

早期处理一般原则及皮肤缺损的修复 血运的建立

肌腱与神经的处理

骨折与关节脱位的整复与固定法

晚期修复手术 康复治疗 64.2断肢(指)再植 断肢再植的原则,断肢的保存,治疗原则和手术指征 我国断肢(指)再植的成就 断肢再植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断肢再植的技术,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原则 断肢再植的适应症及技术要点

下肢骨、关节损伤 65.1髋关节脱位

伤因与分类 诊断与鉴别诊断、合并症 治疗 手法整复与外固定 切开复位的适应症 陈旧性脱位的治疗原则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 65.2股骨颈骨折 解剖特点与伤因 发病机理与分类 临床表现与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闭合复位内固定 持续牵引固定 儿童和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适应症 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 65.3 股骨转子间骨折 类型、诊断、治疗 持续牵引 闭合复位内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 65.4股骨干骨折

病因与骨折移位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65.5 髌骨脱位 65.6髌骨骨折 伤因及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 65.7膝关节的韧带损伤 伤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治疗

65.8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解剖、伤因及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65.9 胫骨平台骨折

65.10 胫腓骨干骨折 65.11 踝部骨折 65.12 踝部扭伤 65.13 足部骨折 66 脊柱和骨盆骨折 66.1脊柱骨折 解剖概要、伤因与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胸腰椎骨折与脱位 颈椎骨折与脱位 附件骨折 急救

正确的搬运法 合并症现场处理

66.2脊髓损伤 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原则 66.3骨盆骨折 分类、并发症及诊断、治疗

67周围神经损伤 67.1 概论 病因及分类、诊断与临床表现、治疗

闭合性神经损伤手术适应症 开放性神经损伤,不同时间的三种手术方式 67.2 上肢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的特点

67.3 下肢神经损伤 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损伤 68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68.1 概论 分类、临床特点、治疗原则

68.2 慢性软组织损伤 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滑囊炎、狭窄性腱鞘炎、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肩关节周围炎

68.3 骨的慢性损伤 疲劳骨折、月骨无菌性坏死、68.4 软骨的慢性损伤 髌骨软骨软化症、胫骨结节骨软骨病、股骨头骨软骨病、椎体骨软骨病 68.5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 69颈肩痛和腰腿痛 69.1腰腿痛 解剖生理、疼痛性质、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 69.2颈肩痛 解剖生理、鉴别诊断 70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70.1 化脓性骨髓炎 70.1.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因、病理、致病菌、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70.1.2慢性骨髓炎 病因和病理、临床表现、X线表现、诊断、治疗

70.1.3 局限性骨脓肿

70.1.4 硬化性骨髓炎 70.1.5 创伤后骨髓炎 70.2 化脓性关节炎 病因、病理、病原菌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

骨与关节结核 71.1 概论 病理及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全身治疗、局部治疗 71.2 脊椎结核、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原则、合并截瘫的治疗

71.3 髋关节结核

71.4 膝关节结核 72非化脓性关节炎 72.1 骨关节炎 72.2 强直性脊柱炎 72.3 类风湿性关节炎 72.4 大骨节病 73 运动系统畸形 73.1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先天性多指畸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73.2 姿态性畸形平足症 解剖生理、病因、预防及治疗 拇外翻 定义、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 脊椎侧凸 病因与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 74 骨 肿 瘤 74.1 概论 骨肿瘤的发病率与分类 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 诊断:临床、X线、病理、生化测定 治疗原则: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 74.2良性骨肿瘤 骨瘤、骨样骨瘤、骨软骨瘤、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5.构建目标序列优化教学过程 篇五

[作者]  诸城市教研室李怿臧志运

[内容]

――初中作文教学“整体设计,循序训练”改革初探任李怿同志对此从理论上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整体教改实验,创出了“有序、高效”的新路子,作为一项作文教改成果,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是这一教改经验的浓缩,其中“三段五环节”为其精髓,读者从中自会受到诸多启迪。

作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学生要学会写哪些文章?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怎样使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一直是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大课题。

近年来,我们在现代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原理的启发和指导下,以贯彻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试用义务教育新教材为契机,对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构建目标序列,优化教学过程”的整体改革试验,初步开辟了作文教学“有序、高效”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做法是“构建目标序列”和“优化教学过程”两个方面。

一、构建作文教学目标序列

初中学生要学会写哪些文章?国家教委1992年颁发并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初中作文目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为了落实《大纲》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有效地克服目前初中作文教学面上普遍存在的缺乏计划性、费时低效的局面,我们以新的目标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大纲,紧扣教材,将大纲规定的作文教学整体目标和教学方法,分解成若干个分目标、细目标,构建了一个互相联系、层次清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系统完整的初中作文教学目标序列体系(以下简称目标序列),结合教学实际,在全市55所初中学校5万名学生中进行了历时3年的试教,收到了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

目标序列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学体裁、应用文五类,每类又有若干个训练专题,每个训练专题又分为若干个训练点,每个训练点设计有目标要求,习作指导,例文评析,自析例文,习作选题五部分。其中例文评析附有眉批和总评,自析例文附有思考题3―6个,习作选题3―5个(详见案例)。整个目标序列一共分5大类,15个训练专题,89个训练点。总计安排习作指导104次,例文评析89次,自析例文89篇,自析思考题445个,习作选题356个。训练点按写作知识序列和教学规律编排,每次突出一个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可供初中学段各年级选用。记叙文一类,在小学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设计有记事、写人、写景、写场面4个专题,写好事件的关键情节、倒叙记事、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动静结合写景、有重点的写场面等28个训练点,旨在配合初一记叙文的教学和写作训练。同理设计说明文类2个专题9个训练点,主要配合初二说明文的写作教学与训练;议论文类2个专题9个训练点,配合初三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使用;文学体裁类6个专题35个训练点,应用文类18个训练点,分别配合初中各册语文教材中的相应写作训练使用。5类15个专题89个训练点,全部拟订了适当的训练目标和写作指导,训练目标成网络结构,纵横联系,主线清晰,构成了整个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系统、完整的目标序列。使用这个序列,可规范作文教学,使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由于篇幅所限,仅以目标序列第二类“议论文”为例,列表说明如下:

初中作文目标序列

(附图  {图})

这个目标序列,是整个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总体规划和设计,集中体现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实施这个序列,可以有效地解决初中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然而,要将这个目标序列真正转化为学生作文的认知结构和实际的写作技能技巧,还必须改革和优化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科学的实际写作训练。

二、实施目标序列,优化教学过程

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理论指导与习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过程。在日常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讲与练脱节的现象。一般是“讲――写”两段式教学结构,即先由教师命题,讲授作文知识和写作要求,然后学生写文章。这样,使教与学割裂了,讲与练中间缺少了一个消化吸收形成认知的`过程环节,因而学生往往有教师讲得虽好,而自己仍然不会写的困惑。我们在构建目标序列的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理论指导,对这一“两段式”作文教学结构进行改革,试行“三段五环节”作文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基本作法是把作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分为“认定写作目标――感知写作知识与技巧――形成写作技能”三个阶段,具体方法步骤是师生共同参与,实施连贯的紧密衔接的五个教学环节,即“教师提出写作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简要讲解进行理论指导――师生共同评析例文,感知写作知识与技巧――学生自析例文,深化感知――学生选题习作,形成技能。可概括为:

(附图  {图})

案例:第29训练点  论点与分论点

教学过程:

1.展示目标

明确什么叫总论点,什么叫分论点,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学会用提出分论点的形式证明总论点。

2.习作指导

语文课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篇议论文要表明的主要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又叫总论点。一般短小的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些比较复杂的议论文,作者还会提出其他一些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来支持和证明中心论点,这些论点叫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有两种:一是各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分别证明中心论点;另一种是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证明中心论点。

用提出分论点的形式证明中心论点,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证严密。但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各分论点必须是中心论点的某一侧面、某一层次,中心论点是各分论点的统帅,分论点既不能雷同、重合或大于中心论点,也不能与中心论点无关而论述了另外的问题;二是要注意各分论点不能互相重复,采用的论证方法也应尽量多样化。

3.例文评析

“黄金宴”的思索

据报载,某“大款”财大气粗,为攀比摆阔,花70万元摆了一桌“黄金宴”。据说这种“黄金宴”所上的菜肴,都包了一层经过特殊加工的超薄黄金,看上去金光灿灿,满席生辉。读了这则消息,真令人为那位“大款”的豪奢之举拍案叫绝。但“拍案”之后,不禁又令人心中隐隐作痛:不仅仅为那被吃掉的能救助七千个失学儿童复学的70万元而心疼,更为那被吃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而痛心!

难道勤俭的传统美德真的已经成为该弃之的“敝帚”了吗?历史不曾媚俗,它让诗人教训人们:“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由此可见,勤俭是一种治国、理家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奋发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力量的概括和体现,不但不应丢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今,更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首先,勤俭是兴国之本。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采访了革命根据地延安,写下了闻名于世的《西行漫记》。在延安他看到了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看到了周恩来睡在上炕上,看到了林伯渠的眼镜腿断了,用绳子系在耳朵上将就着戴……,斯诺从革命家俭朴的生活身上,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东方魔力”。他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本,胜利之兆。后的“开国大典”,证明了斯诺先生的“东方魔力”说。其实,这种“魔力”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秦时的大臣由余也说过:国“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如果说凭摆几桌“黄金宴”显显阔气,出出风头,就能成就事业,那岂不是无稽之谈。

其次,勤俭也是治家之道。治家与治国同理,也可以套用由余的话说成“家以俭兴之,以奢败之。”像那位“大款”,花70万元摆一桌“黄金宴”,也许在经济上败不了家,但不知他想没想过,他的如此“豪举”会给儿孙后代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人调查了某地50名失足青年,其家庭多为“奢门”,真可谓“奢门多败子”了。由于这些家庭片面追求“超前消费”,不重视道德知识的教育,使得这些青年不爱劳动爱虚荣,不讲贡献讲吃穿,为填欲壑,走入歧途,陷入法网,成为“败家之子”。从这个角度讲,欲使家道兴,勤俭不可弃。

第三,勤俭还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失掉了勤俭的原则,奢侈就会乘虚而入,甚至会被贪欲引向犯罪的道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惯了,滑入了奢侈的斜坡,那道“廉明”的防线很快便会被冲破,而一发不可收拾。如果说那位“大款”花的还是自己的劳动所得,那么,某些国家工作人员甚至是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慷国家之慨,铺张浪费,大吃大喝,任意挥霍民脂民膏,败坏了社会风气,玷污了党的形象,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人数家珍而遗珠,弃勤俭如敝帚了。所以说,勤俭是砺志砥,是防锈剂,是养成廉洁清明美德,抵制糖衣炮弹袭击的有力思想武器。从这个角度讲,勤俭仍然是丢弃不得的。

《“黄金宴”的思索》,这题目也许是个热门,但我绕来绕去,竟又绕到了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上。我想,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国之宝、传家之宝,就像陈年的佳酿一样,年岁越久,就越醇美,即使到了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将来,也不应看作是过时的东西,何况在我们大多数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当今!让更多的宝贵资金用到发展社会经济,创造社会财富上去,种种为追求享受、显豪摆阔、淫逸奢靡的“黄金宴”可以休矣!

以“黄金宴”引题,语言简洁,话题火爆。

一个“心疼”,一个“痛心”,破题入。

引用诗人名句,指出了“勤俭”的深刻内涵,提出了“勤俭不应丢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应进一步发扬光大”的中心论点。

以共和国的缔造者们俭朴的生活作风为例,论证“勤俭是兴国之本”这一分论点。例证准确有力。

由兴国谈到治家,以大比小,提出“勤俭也是治家之道”的分论点。运用“奢门多败子”的反面例证,强调勤俭不能丢。

论过兴国、治家之后,又从做人的角度提出“勤俭也是做人的原则”的分论点,层次何等清晰!

联系开头的话题,总结全文。指出俭朴之风不过时,“黄金宴”应休矣。

6.科学应用“目标教学”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篇六

科学概念:

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过程与方法:

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承受力的性能。

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 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过程与方法:

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磁力电磁铁。

 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

 经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 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 体会在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过程与方法:

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推想。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7.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须科学有效 篇七

关键词:课堂教学目标,有效性,整体意识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 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而,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

在前段时间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赛讲课活动中, 其中的几位语文教师整体表现都不错, 但他们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 即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够科学, 不够严谨。

1. 课堂教学目标笼统、模糊

如一位教师教学文言文《赤壁赋》, 出示的目标: (1)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 (2) 领悟文章深刻内涵。

感悟与认识:这样的目标是学习所有文言文都需达成的任务, 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没有明确的指向。

2.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无视学生

不论什么层次的学生, 老师都按自己课前确立的目标推进。如一位带高三普通班的教师, 在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时, 确立这样的课堂目标:通过六首古诗的学习与鉴赏, 体会诗歌语言的不同风格。

感悟与认识:课堂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 知识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过多, 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 课堂教学目标无视课标, 无视单元, 无视教材

一位教师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 确定了两个目标: (1) 结合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梳理本文情节; (2) 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 了解贾府的整体环境。

感悟与认识:苏教版必修二本专题的目标之一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这位教师的目标虽然也属于小说知识范畴, 但游离于课程目标, 专题目标, 教学的有效性可想而知。

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应遵循的原则

以上现象在许多语文老师的课堂中都存在。针对这几种现象,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晰

新课程关注课程目标, 更关注课堂教学环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 为保障每位学生取得最大的收获, 教师必须在课堂起始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向,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晰。

目标表述的内容应是集中精细的, 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识记什么要一目了然, 甚至有必要直截了当点明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 怎样的人、事、物等, 同时, 对达到目标的具体路径有确切的表述。如第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修改为: (1) 能够根据书中注释和工具书, 说出文中实词“望”“冯”“属”“舞”“泣”“方”“须臾”“侣”“友”等的意思和虚词“之”“然”的用法; (2) 能够通过讨论, 疏通课文基本内容, 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 体会作者“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的人生感慨。

2. 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指向学生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为核心要素所组成的互为依托的双边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已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同。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指向学生。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学情, 对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已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水平, 以及兴趣、爱好、特长等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然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 既不拔高要求, 也不降低要求;既不增加学生负担, 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力争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如第二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可这样修改:“师生共同学习与鉴赏三首古诗,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我鉴赏其余三首古诗, 熟悉诗歌语言的不同风格。”这样的教学目标更符合这个班的学情,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扎实有效。

3.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有整体意识

所谓整体意识, 指在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时, 既要从本课特点出发, 又不能只盯在一篇课文上, 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从整体出发, 把眼前所教的“这一课”放到一个专题、一册书、一个学年、一个学段乃至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上来考虑, 使其上下关联、互为照应、分解合理, 体现出科学的序列性。这样, 就不会为教一课书而教一课书, 以致脱离教材, 失去“语文味”。如, 第三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作这样修改:“在了解情节的基础上, 找出有关描写林黛玉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句子, 概括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这样从教材整体出发, 在关照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和专题目标的前提下, 设计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总之,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我们教师只有潜心钻研, 正确解读文本, 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 并在教学中进行有效设计, 同时构建灵活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每堂课都真正有所得, 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纷呈, 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高孝传, 杨宝山.课程目标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王勤.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的误区与对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8.科学应用“目标教学”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4.1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对象是常量,侧重于计算和形象思维,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極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目标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分层目标教学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子目标,并确定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分层施教、分层推进、分层提高。分层目标教学中可以减少中、差生的思维障碍。让每一个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一、为什么要进行分目标教学

我国正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注重素质的提高。而实施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注意弘扬学生主体性,形成健全人格为特征的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接纳这些智力、兴趣、爱好、情感及个性心理不同的学生并从行动上帮助他们。在承认差异、把握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析,因材施教。教师在施教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而分层目标教学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二、如何进行分目标教学

就学校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中心环节。因此,高中数学的课堂分层目标教学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性。

1、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型。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共分ABC三个层次。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分层次。教学目标要依纲扣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目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按照学生的3个层次,可将教学目标分为3类:A基础目标——大纲的基本要求,为后进生制定;B提高目标——大纲的较高要求,为中等生制定;C深化目标——大纲的最高要求,为优等生制定。

3、教师授课要分层次进行。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即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集体备课时就体现出来。把学生分层的目的,在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所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一节课的授课中先采用集体观察、集体思考、集体讲授及归纳的方法,而后让学生分类自学、分层质疑、分层练习、分类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听懂了,又得浪费时间重新听一遍。而有的学生已经把初中数学的知识遗忘了,这时要求老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

整个课堂教学做到“分合”有机结合,分而不散,合而不死,较好地解决各层学生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使各类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化目标意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主动为达标而努力。例如在讲线面垂直判定定理时,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其形成、推理过程,它有助于观察力强、归纳能力强的同学掌握。画出定理的的结构图,有助于观察力强的同学掌握,再加多媒体三次闪烁强调,有助于记忆力好的同学掌握。对于难点,多设问,降剃度,或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减少思维的难度。下课前,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这样目标明确,该讲则讲,该练则练,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减少了盲目教学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4、针对差异,因材施教。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较大悬殊,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迫于升学压力,只重视对优等生的培养,忽视了中、差生的提高,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受到严重冲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分层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在各自所在的层次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5、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课后作业要分层次布置。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对学生各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基础题,全班做;提高题,中等生、优等生必做,后进生选做;深化题,优等生必做,中等生选做;还可以设计附加题让优等生做。这样就不至于优等生一下把题目做完了,坐在那里没事干。

9.科学应用“目标教学”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篇九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本学期是这批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也是最关键的一学期,再过几个月他们将离开幼儿园这片让他们开心、难忘的地方,在小学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如何使他们永远记住幼儿园的快乐时光、如何使他们顺利过渡并尽快适应、如何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进小学的课堂等话题,将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本班将针对班况及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拟订学期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还是担任了大二班的班主任,班里共有xx名幼儿,维吾尔族幼儿有xx名,汉族幼儿有xx名,回族幼儿有1名。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 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他们的身体状况与3-4岁幼儿相比有了明显不同,精力旺盛,爆发力强,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喜爱游戏,游戏活动的水平更高了,他们好学多问。初步形成个性并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大都为拥有充分的爱抚与关怀,缺乏兄弟之间的交往和亲情,使有的幼儿缺乏社会互动意识、不合群,自顾自,有独占习惯,同情心、责任感比较缺乏。

二、教材分析:

1、科学和数学领域、艺术领域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用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教材。是为了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正确指导我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及学前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学前“双语”教育的科学实施,结合我区农村双语幼儿园的使用教材。本教材编写思想是科学的教育观、整合的课程观、建构的学习观。本套教材在内容选择与教育活动设计上;以注重引导幼儿的亲身参与、主动发展为理念,强调通过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科学和数学领域目标:

这一学期我带中班五大领域中的科学、数学、艺术领域,各领域目标是分别是如下几项:

科学领域目标:

(1)探索了解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越冬方式。

(2)了解动物的生存状况,有保护动物的意识和愿望。(3)对不同的植物感兴趣,探索了解植物的叶子、根等的多样性。

数学领域目标:

1、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这两个部分数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知道2~10各数的所有组成。

3、理解数的组成中所蕴含的互换关系和互补关系,能用他们推出新数的组成形式。

3、采取措施:

在科学与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要用比较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和教具把科学与数学领域里的知识更好的传达给每一个幼儿,为达到以上目标而努力。

4、教学活动使用教具:

数字卡片、积木、幻灯片、挂图、教学图片,教学光盘等教具把每一节课讲得更有效

艺术领域目标: 1.音乐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合作唱歌要求,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运用不同唱歌形式及唱歌技能表现歌曲的不同意境。

(2)在随乐协调的做复杂的动作和舞蹈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动作表达语汇。

(3)探索更多节奏乐器的演奏方法、音色分类及配器方案,按他人即兴指挥的手势迅速、准确、积极热情的做出演奏反应。

2.采取措施:

针对以上科目我采取的措施是,让幼儿多次自己动手、动脑、亲眼观察、鼓励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产生兴趣,增强

自信,并能大胆表现自己。

3、使用教具:

运用较熟悉常见的教具,移动黑板、挂图、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保育工作:

1、继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进餐习惯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及穿脱能力根据天气的变换及时更换被褥。

2、在日常的清洁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的卫生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坚持执行消毒制度、利用阳光、紫外线、消毒水消毒玩具、被褥等物品、预防各传染病的发生和流传。

五、家园共育活动:

1、充分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短暂时间与家长交流、沟通。

2、了解和介绍幼儿家园的表现,提出合理要求,交流时耐心倾听,同时发表意见。

3、可根据不同家长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积极而有效地做好家长工作,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共同教育好幼儿。

六、教育教学活动具体安排:

科学和数学、艺术课时安排:共80课时。

每周课时安排为:

主题一:什么变、变、变(5课时)主题二 :乐器大聚会(5课时)主题三 :我们爱运动(5课时)主题四 :我们新疆好地方(5课时)主题五 :我们的祖国真美丽(5课时)主题六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5课时)主题七 :我是小小设计家(5课时)主题八 :我们是一家人(5课时)主题九 :热闹的巴扎(5课时)主题十 :滴答滴答几点了(5课时)主题十一:我们的节日(5课时)主题十二:人民币的秘密(5课时)主题十三:刮风了,下雨了(5课时)主题十四:我要上学了

(一)(5课时)主题十五:我要上学了

10.科学应用“目标教学”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篇十

【关键词】培养内涵;中学音乐教学方向;明晰目标;落实与提高

以人为本这一概念是重点将人的发展作为基本前提,故中学音乐教学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对中学生的个人内涵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审美情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中学音乐教学要以培养内涵为目标,那么是要培养什么内涵,怎么培养内涵,如何提高培养效果?

一、中学音乐教学培养的内涵

中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内涵培养,其主要培养的内涵有两大方面,一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二是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音乐教学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音乐教育的熏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坚持学习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可以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先辈流血奉献的精神,使学生在倾听、演唱国歌时,可以宣泄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学生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激烈情怀,从而在爱国方面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

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可以通过文字、图画、影视、音乐等方式来进行,所以说中学音乐在学生审美情操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习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美妙的田园风光。音乐内容的学习,很好的打开了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体会到各种各样美好的事物。

二、中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内涵的有效模式

(一)结合

中学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内涵为主,就必须采取情景结合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形式上多加结合外界环境,在合适的场景里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的融情于景,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情景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前,要充分理解所教音乐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借助实地教学或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做到情与景的完美融合,从而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内涵培养效果更加好。

(二)互动

在中学乐理课上,可以在一些节奏练习上,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中学声乐课上,可以加入更多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是件很轻松愉快的的事情;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上,可以创造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来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

(三)施教

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导致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这个时候就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实际能力来制定音乐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对学生内涵培养的效果最佳。考虑到各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接受能力及兴趣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正确对待差异,兼顾不同学生。

(四)为本

“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音乐、创造性地学习音乐、自主性学习音乐,要做到解放学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科学合理的结合中学音乐教材。

(五)生活

中学音乐教学应该坚持开放性的学习,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局限于中学音乐教材,将学生的音乐学习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中学音乐教学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三、提升中学音乐教学内涵培养效果的合理建议

(一)中学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是中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内涵的关键因素,因此要特别重视对音乐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音乐素养的要求。只有具备高水平的音乐素养的教师,才能在培养学生内涵的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引导作用、辅助作用,才能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在方向上得以正确前行。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思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师德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机制,以此来加大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改变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师学历程度偏低,实际教学能力薄弱的现状。

(二)引入音乐教学设备,大力开展音乐活动

当前中学音乐教学应该合理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优化中学音乐教学工作,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他们积极加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同时要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中学音乐教学工作只要重视并落实这两点,必然会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数,对培养学生的内涵,也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交流与探讨音乐学习感悟

11.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结构 篇十一

一、目标的结构要“一线串珠”

过去,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多而杂,关系不明,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目标与目标之间缺乏紧密联系,教学时易顾此失彼,走过场。克服这种弊端的办法是把课堂教学各项目标按一定主次关系用一线串珠的办法组合起来。即确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目标,把多项目标组成有序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并让这个结构系统发挥大于原本独立的目标简单相加的功能。曾记得《灰椋鸟》(小语人教版第十册)有两位执教者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目标,一种是:(1)理解文中的“喧闹”、“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呼朋引伴”、“汇合”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没有几分钟,大部队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和“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两句话的意思:(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的句子,并加以体会;(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另一种是:(1)抓住“排空而至”、“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让学生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练习背诵;(2)通过词语“排空而至”、“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喧闹”的分类、理解,让学生感知和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壮观、归林后不愿过早安眠,并引导学生借这些重点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3)通过对“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两句话的读悟,让学生加深了对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场面的理解。显然,第二种目标设计以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不愿过早地安眠为明线,将表达作者喜爱灰椋鸟的感情暗线包含在内,串起了词语、句子的教学与朗读、背诵的训练和指导,形成了词语、句子教学与朗读、背诵、悟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的结构体系。这样的结构体系,对三维目标的意义、作用和地位都作了定位,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且功能互补,为目标的内化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二、目标的层次结构要两者兼顾

教学目标从其纵向结构上分,可分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两种。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目标规定了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发展性目标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心里素质及能力两个方面。它要求学生在智力上得到培养,个性上得以发展,社会意识得以熏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等等。基础性目标是基础,发展性目标是核心,没有知识技能作为前提,发展心智等于空话;反之,没有心智的发展,知识、技能不能真正内化为儿童的素质成分,科学文化素质也难以达成。两者必须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语文教学目标从层次上看存在的误区是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不能兼顾。过去,重分析的语文课把语文的思想性作为主体目标,却忽略了词句训练等基础性目标的同步配合,结果造成了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架空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落空。现在,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加强基础性目标的一种表现。可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时,脱离课文具体内容,偏离课堂教学目标,搞所谓的延伸、扩展,将语言运用与理解课文内容分割开来,这是语文课中语言训练的又一误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训练,只有跟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紧密结合,才能使理解与运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人提出“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有可能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入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偏离基础性目标,忽视发展性目标;对语言文字的教学和技能训练目标反复强调,机械重复,而对学生的情感陶冶、审美教育、个性心理培养、社会意识的渗透等作为目标的点缀甚至根本没有,语文教学陷入机械乏味的局面。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个基础工具,也是“情的海洋,美的世界”,仅仅停留在基础性目标即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层面上,不可能实现语文基本功的内化;不对语文的情与美加以利用,語文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便失去了育人的意义,无从展示感染人、教育人的魅力。目前,教育发展的主题已由过去的“学会生存”转变为“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当然义不容辞地担负着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语促全”是语文学科的最高功能,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最高功能。如今,语文课堂教学应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重视同发展性目标的结合。

三、确定目标的依据要三方整合

目标的确定以科学的依据为前提,否则目标的关系结构、层次结构都是一句空话。语文课堂教学的依据很复杂,有单元要求、学科要求、年段要求、大纲要求、学生实际、条件设备等等,对此进行归纳梳理,可分为三块,即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儿童发展。科学的依据必须是三者兼顾,统一整合,否则制定的目标必然会层次低,功能不健全。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语文教学目标有着学科本位倾向,如重视大纲要求、教材的年段要求、单元要求、课文本身的构思、写作特色等,进行文学化的品析,置学生的智能训练于不顾,对社会要求(语言交际训练)不加重视,备课只是心中有书,而目中无人,要想改变这种偏颇,首先要求教师有不断探索、认真学习、锐意改革的意识,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教师还要对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儿童发展这三个方面的结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那就是以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构成特点为重心,充实社会对语文教学的需求,以儿童的语文知识水平、心理水平的发展为基础和最终目的,构成语文教学目标的科学依据,构成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框架,把握正确的方向——素质教育的目标。

12.试论教学目标的科学之真 篇十二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忠实地执行专家制定的课程,有可能扼杀教师的主体性,剥夺学生应有的权利;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又何以保证具体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没有游离到科学性之外呢?

一、问题的课堂发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科学之真

针对过去一元化文本解读的弊端,多元解读正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一种走向。有教师引导学生对浙教版小学第九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进行了这样的解读。[1]

师:课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自学,然后讨论)

生:我想评价一下白骨精。……它诡计多端,残害百姓……

生:不过我觉得白骨精也有好的地方,至少它很孝顺嘛……派人去请自己的母亲一起来吃……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许多学生愕然。有人在微微点头。)

生:我听了刚才同学说的,觉得也有点道理……

生:不过它请母亲来吃唐僧,却使得母亲也被孙悟空打死了呀。

生:……不是白骨精的错误嘛。它的出发点还是好的。

(学生继续发表意见,教师不作干预,意见趋向于肯定白骨精的“孝心”)

师:……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它的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

这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多元解读、个性解读的意识和能力都令人刮目相看,教师所言与所行也正如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然而,教师把教学目标预设、生成和放任到白骨精的性格,甚至“孝心”,这样的目标具有科学性吗?教师放手让学生随意朗读、解读课文,学生在没有理解原文的情况下任意发挥,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教师却也不及时负责任地去纠正,有时反而加以肯定和赞赏……这些现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屡见不鲜,其对学生的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的问题: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具有科学性的,造成教师对教学目标误解的根源何在?教师如何预设和生成科学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科学之真的涵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载体或者资源,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由低到高,从无到有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以下涵义。

1.基于教材基础上的对教材的重组和改造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基本知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剂,是学生认知发展的根本保证。游离了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活动难以促进学生实质性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牛津上海版英语(试验本)(9A)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参与到理解和评价书面阅读材料的教学活动中,基于事实判断和形成观点,清晰、准确和充满自信地交流书面和口头信息。而有教师在处理第五章的阅读教学时,变阅读为口语课,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口语技能的提高,用名词和一般现在时复习人物描述的词汇和句型。就教学目标与师生行为的形式上的恰切性而言,该课无疑实现了教学目标,因此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然而,倒腾这些初三学生早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显然无法对他们的理智能力和思维水平提出挑战,原有水平上的重复很难让他们感受到理智的快乐和骄傲。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是不争之理,英语教学中倡导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也并不是对其它教学途径或教学方法的抛弃和否定。但是有的教师却为了迎合某种流行的教学方法或者专家的偏好就暂时将学生的心理逻辑和教材逻辑置于一旁,任意地改造教材逻辑,使其变得“好上”,造成内容和目标为方法让路的错误现象。

强调基于教材的对教材的重组、改造和超越,其根本还是尊重儿童的心理逻辑,因为教材是对该学龄段普遍儿童应该达到的水平的一种社会和文化上的理性期望。这一点在后面还会谈到。

2.符合人类对永恒价值的诉求

寻求“唯一正确性”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过去的“官方价值”偏向到教师的“个人理解”或者“价值中立”,这是同样危险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案例中,学生自然难以理解公德和正义,但是教师如果心中怀之,却也不会对学生的偏离听之任之;有语文教师在《斑羚飞渡》一课教学中以“克拉玛依大火”为一例说明“每一个个体都有保全他自身生命的权利”,但是该师应该明白,个体的权利岂能以特权和社会地位扼杀他人面对危险时的生存权;[2]当前,“感恩”和“敬畏生命”等人类学主题时常进入到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而常见的活动就是进行生死抉择。在杭州某小学的主题班会中,近四分之一的孩子面对“当你和妈妈只有一个人能够活下来”时,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还有,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然后一样样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3]让学生在本原意义上平等的生命之间进行选择,就是以亲疏远近、贵贱高低来区分生命维度,硬是将生命等级化,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这种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做出抉择的教育活动,只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感恩、敬畏或不忍之心。

教师与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人情感和价值,但是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放下,且引导学生放下自己的价值和情感,在不同的观点面前对比和分析、窥见和批判,探寻符合人类普遍意义的永恒价值,如正义、公德、民主、平等、宽容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他们健全的人格。这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3.体现学科特点和价值

体现学科特点和价值的教学目标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试以语文和数学学科为例加以分析。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文前案例中,其实,即使教师另辟蹊径分析白骨精的性格,但是只要他引领着学生分析白骨精三次逃跑,三次乔装,三次刺激唐僧的语言、动作和形态描写上的变化,并将其与描述孙悟空的词句进行对比,学生既可以得到语言训练,也不至于得出“白骨精有孝心”这种危险的误读。目前的阅读教学有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倾向,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对文本现象和事实的解读层面,对成文规则和行文之道等手法、技巧和规则比较忽视。对后者规范性的知识和素养的缺乏使前者在流于偏颇、肤浅和相对中失去了语文味。

数学是门理性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但是有些教师片面地追求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当学生初步认识1/2后,教师的问题情境是:“在我们身边有1/2吗?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教室里的电视机从中间平均分成两半,每份就是它的1/2。”教师没有对这个荒诞的说法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而是加以肯定,紧接着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黑板、讲台“无一幸免”地被“平均”分割。[4]对数学生活化的误解使部分教师挖空心思地创造情境,甚至认为数学课上活动越多越好,从而把教学引入了远离“理性思考”的歧途。一个手舞足蹈的人如何能有效地进行缜密的数学思维?

每一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独特育人价值,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教学目标如果不体现学科特点,就难以凸现学科的价值,是否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成问题。

以上的分而论之只是为了使讨论更加的容易和清晰,实则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涵义上具有整体性,它们统一于师生的教学目标和活动中的,不可偏废与偏颇任一方。

三、预设与生成科学目标的理念和原则

当前对教学目标科学之真涵义的误解大多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而出现的。消除误解,需要廓清根源性的认识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预设与生成科学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原则。

1.基本的教育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结果是学习者的经验系统得到了重组、转换或者改造。其实,任何一种学习的发生,无论是动物学习还是人类学习,无论是生存上的技巧学习还是文化上的理智学习,都要经过经验的重组、转换或者改造,它不是学校中的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本质,即使它是结果,也是过程性的结果,而非方向上的结果。教育是培养人的崇善之事业,教师必须面对这种过程性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个人意义的,但是更必须在方向和性质上追问这种结果,即它是否促进了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上的实质性发展,是否达成了科学的教学目标。

2.预设与生成的原则

教师对课程的创生,对目标的制定和预设不能游离了教学逻辑、教材逻辑和心理逻辑的统一,此乃预设与生成的原则。

教师的创生需要以教材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为根本。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不必然可以造就科学的目标和有效的教学,镶嵌在社会生活与文化情境中的教育不是随教师的主观性和创造性而臆动的。游离了教材逻辑和心理逻辑的教学不仅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师生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在根据、指向或者超越当下儿童的心理逻辑之基础上的对教材逻辑进行的再组织。教材是专家根据某种哲学和心理学理论编制的,它理性地假设该年龄段的儿童一般都应该掌握这些内容。显然,这和教师当下面对的儿童可能有一些距离,据此,教师可以对教材逻辑进行补充、合并、跳跃、删减甚或改造。教材逻辑假设九年级的儿童能够理解和评价书面阅读材料,但如果一些儿童的阅读水平已经超越了这个假设的水平,而口语表达却亟待提高,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语言的阅读输入和输出改为听力输入或者口语输出。

师生生成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基于课堂上儿童的心理逻辑的。此时儿童的心理逻辑是学生当下学习和(平时与当下)人际良性交往的心理结果。如果有学生在大家享受学习时突然举手要求去卫生间,这自然不应视为资源。在《磁铁的磁性》一课教学中,当学生探究出“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后,有一位同学却不小心把一块条形磁铁摔成了两段,教师及时抓住了这一机会,问道:这块摔断的磁铁还有两极吗?如何去研究呢?学生探究的欲望又一次被激起。[5]学生已经探究到了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是学习的结果,即学生头脑已经具备了有关磁铁的一些认识了;学生摔断了磁铁,教师不予批评和责备,这是师生交往的结果,学生的情感上没有了负担,新目标和活动的生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心理逻辑实还应包括教师的心理逻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前与后的教学目标活动中的何为、应为、所以为都受着他的心理逻辑影响。但本人水平有限,故暂将其提而不论。

参考文献

[1]赵小雅等.小学语文教学中“误读”教学实例[N].中国教育报.2007-03-29 (5) .

[2]于国祥.斑羚飞渡[J].人民教育, 2004, (13~14) .

[3]王学进.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N].中国青年报.2007-10-11.

[4]庄幼民.凸显实际实用实效避免“问题情境”成问题[N].中国教育报, 2006-11-20 (6) .

上一篇:关于儿童节的作文400字:儿童都喜欢的节日下一篇:音乐教学中的体态语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