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海南卷

2024-10-15

高考政治海南卷(精选8篇)

1.高考政治海南卷 篇一

2007年高考海南省卷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这一商品,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其原因是: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富有需求弹性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于乙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

D.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B.个人消费品C.生活必需品D.物质总产品

4.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

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减少税收②提高存贷款利率③减少政府开支④增加货币供应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①④

5.五年前,小张在股市低迷时购买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一直持有到今年才卖出。该股票为他带来了3万元的收益。这一收益的来源是:

①上市公司的利润②商业银行的利息③证券公司的利润④股票的买卖差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6.在经济学中,人们常说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国际贸易:

A.能够发挥一国的经济优势B.是一种复杂的交换活动 c.能够为一国赚取外汇D.能满足人们消费多样性的需求.

7.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区别在于: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的合理

批评和建议③参与行为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程序性规范④参与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艾滋病防治条例》,加大政府对艾滋病的监控防治力度,增加对艾滋病病^及其家庭的救助。对此我们可理解为,政府在:

①提供公共服务②依法履行流行病防控职责

③扩大艾滋病病人的公民权利④维护艾滋病病人的公民权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近年来,我国政府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从监督体系上看,对我国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10.在G市2006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匕.人大代表就G市该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财政局长几次到会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的提问。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权力是:

A.立法权和决定权B.审议权和质询权

C.任免权和监督权D.提案权和表决权 11.2006年7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这表明民主党派在我国:

①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②是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参政党 ③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是有基本政治制度保障的执政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针对朝鲜核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朝鲜半岛无核化、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反对加剧半岛紧张局势等主张,积极推动六方会谈。中国政府之所以做出t述外交努力,是因为: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是当前的首要任务③中国需要为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④朝核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朝鲜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3.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14.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2006年9月23 El,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孑己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回答17~18题。

17,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8.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荷兰上世纪50年代因为发现沿海地区蕴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出口天然气为主业的国家。伴随巨大财富而来的,是创新动力的逐步萎缩、其他工业部门的衰落.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降低。到上世纪80年代初,荷兰终于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发展经济学把这种因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经济现象,称为“荷兰病”。回答19~20题。

19.“荷兰病”现象印证了“福兮,祸之所伏”的哲学道理,体现了: ①矛盾双方相互吸引和贯通的趋势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制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资源合理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①科学理论的创新能力②产业的合理布局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④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回答21.22题。

21.欧几里德实现原有几何知识的系统化,说明:

①事物本身的联系具有系统性②联系的系统性根源于主观创造③事物之间的系统联系是自我呈现的④科学理论是对事物联系系统性的创造性反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2.欧几里德的成功表明:

①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②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 ①②识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④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第Ⅱ卷

本卷共4题.共56分。

23.(10分)辨析题

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g-ik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 “信则有,不信则无。”

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

24.(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一国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等内容。

(1)读图3、4,描述2002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和需求变化走势。(6分)

(2)简要分析2002年以来图

3、图4所显示的需求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6分)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H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有选择地兼并某些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目前,H企业已经在湖北、广东、贵州等地建立起控股公司,-产品涉及到家电、信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真正收到了“l+l>2”的经济效果。

材料二:H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分析H企业能够实现“1+l>2”的经济学道理。(6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8分)

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充分享受其给工作、学习、交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迅速传播的电脑病毒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材料二:2007年2月7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号称200眸度互联网“毒王”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李某等人落入法网。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2分)

(2)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信息传播加速的社会作用。(8分)

2.高考政治海南卷 篇二

一、高考政治在命题方面的四个方向

(一) 将计算引入图形题

在我国以往的高考政治卷当中, 图形理解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类型[1]。 图书理解题往往由一些树形图、柱形图、比重图和各类表格组成。 图形题的考查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表发现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本质, 与学生从内到外、从易到难的思考习惯是相符合的。 在近几年的高考政治卷中, 图形题增加了一些需要学生进行一定计算的题目。 这些题目往往跟经济有关, 学生需要通过经济相关的知识, 求出表中缺少的或者是问题需要的数值。 这种设问的方式给政治试卷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考查的角度更加全面, 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数学能力。

(二) 问题设置趋于精准

在政治试卷中, 哲学主观题的答案往往会比较开放, 描述多种多样。 因为教师在进行评分的时候, 只以答案是否包含知识点为准, 答非所问的点不予扣分。 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到材料中寻找答案, 将寻找到的内容一律当做答案的要点。 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只会让学生养成不细致思考的惰性。 不过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命题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 调整了设问的方式。 比如2015年的贵州文综试卷第40题的第一个小问题, 就要求考生分别对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进行概括。 这就需要学生充分理解材料, 对材料中的要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选择辨别。

(三) 不再采用分情境的设问方式

综合探究题一直是具有代表性的主观政治题型[2]。 一份政治试卷的命题质量如何, 从综合探究题的设置上就能够看出来。 以前的综合探究题往往给出多段材料, 每段材料有不同的情境, 题后有几个分别针对每个情境的问题。 近年来的综合探究题发生了改变, 发问不再仅仅针对每个情境, 而是从材料整体出发。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需要能够快速地通读材料, 归纳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 从材料中寻找答题要素。 这样的命题方式,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的要求比以往更高、更严格。

(四) 问题偏向于做法和措施

在以往的政治主观题中, 往往侧重于考查定义和探究原因, 注重考查“是什么”“为什么”。 一道题目有四个小问题, 往往有三个都是问的原因和意义。 在从2012年高考起, 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比如在2015年天津高考的政治卷中, 就有12、13、14三道大题对解决方案和对策进行提问。 这种改变是高考政治命题的一大进步, 促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思考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命题方式, 也是对于我国传统教育中“学以致用”思想的一种体现。

二、从高考命题中得到的启示

(一) 抓住知识的侧重点

由于高中政治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涉及的知识很复杂, 在高考中很容易出现命题贪多贪全、主题不突出的情况。 高考政治命题, 一定要遵循“注重基础知识, 考察主干知识”的原则。考官在命题时, 不要追求那些冷门、生僻的知识点, 要将大部分的考试内容放在考查学生的基础上。 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要设置专门的提问, 这样才能方便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高针对性, 节省精力, 增强复习效果。

(二) 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在高考复习期间, 教师和学生往往只把精力放在不断做题上。 这是一种高考复习上的误区。 根据现在的命题趋势, 越来越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教师和学生在进行复习时要加强学生这几项能力的锻炼, 平时注重学生阅读题目中产生的误区, 纠正学生思考问题出现的偏差, 最好能抽出相应的课时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专项训练。 全面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 不仅是为了满足高考的需要, 而且是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 与时政紧密相关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 考试命题出现了贴近百姓生活, 讨论社会热点和时代话题的趋势[3]。 目前这一趋势已经出现在我国多个地方的高考试卷中。 这一命题方向是为了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原则之一。 广大师生备考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关注时事。 学生最好坚持收看新闻节目, 了解国内外的各种时事和政府的最新政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 不要热衷于猜题、押题, 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强化复习效果上面。

教育改革的开展是全方位的, 不仅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方式的改变, 而且体现在高考命题的改变趋势上。由我国近几年来各地的高考试卷来看, 高中政治卷已经越来越新颖, 考查重点越来越突出, 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此我们要改变复习方式, 在复习时有所侧重, 与时事相关联, 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中, 相伟.江苏高考政治卷深化解题难度的四个命题趋向[J].教学与管理, 2013, 13:84-85.

[2]王锐鹏.剖析试题特点, 探讨命题缺憾, 总结备考方法——对2013年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几点思考和看法[J].浙江教育科学, 2013, 04:27-30.

3.高考政治海南卷 篇三

学会放弃

一考生

如果放弃也是一种美,那就让它永远美丽。

——题记

茫茫人生,我们面临着许多选择,许多人单纯地认为只要抓住,便是拥有,而放弃,则是懦弱、胆小的体现。得失,仅仅是这么简单吗?

人们原本想友好地和各种动物成为朋友,所以,把鸟、鱼、小老鼠等当作宠物,给它们舒服的住所、美味的食物,却发现它们一天天“沉默”了,失去活力了。是啊,除了食物、住所,人们还能给动物什么?一片蓝天?一汪大海?一处草地?什么都没有,留给它们的只有孤单。

人啊,为什么不肯放手,动物有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天天在窄小的空间里“饭来张口”。放弃这种不健康的关爱吧,还给它们属于自己的天空和自由。当大自然百鸟齐鸣、鱼翔浅底时,你会感受到:原来,放弃也是一种美。

一只小手伸进装满榛果的瓶中,抓了满满一大把榛果,却卡在不大的瓶口上,怎么办?想得到榛果,就必须放弃手中的大部分,才能真正地拥有。放弃虽然有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那次震撼世界的东南亚海啸中,一位母亲当时正带着两个孩子在近海地带游泳,不想海啸突然来临,这位母亲想救两个孩子但不可能,两个孩子中只能选择一个,对于一位母亲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痛心的选择。最终,母亲放弃了大一点的孩子,抱着小孩子躲过海啸。然而,上帝开恩,被放弃的大孩子也被救了出来,安然无恙!我想,是母爱的伟大感动了上帝,让放弃也呈现母爱的美吧!放弃——一种选择美。

面对我们无法拥有的东西,放弃也是一种美。

传说中,凤凰是百鸟之王。但日复一日,百鸟破坏树林,污染河水,杀害同类,弄得尸横遍野,枯木丛生。宇宙之王忍无可忍,要惩治这些丧心病狂的败类。而凤凰,一心只想要做让臣民幸福的王,毅然决然地替臣民受罚。代价是——失去生命。凤凰涅槃,一晃就是五百年。凤凰的放弃,呈现出的,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大美。

现在,百鸟安居乐业,为了自己,也为了替它们死去的王。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确,要懂得凡事有得必有失,往往抓得越紧,失去得越快。放弃,也许会有一种全新的结果。

要学会放弃,学会让生命绽放美丽!

【名师点评】先破再立发人深省,事例推进步步为营。“欲立则先破”,文章先说“只要抓住,便是拥有,而放弃,则是懦弱、胆小的体现”,此为竖“靶子”,然后反戈一击,“得失,仅仅是这么简单吗”,话中有话,不能如此理解“得失”,过渡到正面论证。第二、三两段开始质疑“人啊,为什么不肯放手”,接下来的两个事例,分别说明“放弃虽然有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放弃,呈现出的,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大美”,前者是放弃的原因,后者则交代了放弃的崇高美,一层进一层,主题步步升华。

爱,并不仅仅是拥有

一考生

爱是什么?爱是放飞鸟儿的愉悦和超然物外;爱是什么?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坦然和感动;爱是什么?爱是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默默祝福……

所以说,爱并不一定是拥有,当你拥有时你反而不会感到快乐。当你不是抱着占有者的心态,而是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你所拥有的事物时,你就会有一种洒脱和欣慰。

人活着,应该选择一种这样的境界。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文物馆,都会被那里的奇珍异宝深深吸引和震撼。而这些珍宝中有三分之二、约三万五千余种都是一位姓许的先生捐赠的。许先生祖先家世显赫,从明到清一直是朝廷大员,因而留下了这些珍宝。许先生的父亲为保护这些珍宝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而许先生却并没有把这些几代人用心血和生命保存下来的珍宝继续收藏,也没有转卖他人,而是将其全部献给了国家。看到世人对这些珍宝的称赞,许先生笑了。

如果许先生自己收藏的话,也许只会落得孤芳自赏的地步。他爱这些珍宝,但是他没有把珍宝深藏起来,而是献给国家,供千千万万的人欣赏。他把他的这种爱变成了千千万万的人的爱。当人们被这些珍宝所深深的吸引时,许先生内心又何尝不感到一种幸福呢?

许先生献出这些珍宝,成就了爱的经典和永恒,他的爱也更显得伟大。

这种例子很多。中国财富大亨邵逸夫,在中国福布斯排行榜上,前80名中都没有他的名字,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钱全都奉献给了社会,造福于人民,个人的资产当然不会很多。他追求的不是个人资产的多少,而是为人民、社会出了多少钱。邵逸夫的爱如细细的雨丝,弥漫在我们周围,他有钱却不占有钱。这种洒脱和率性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放飞了心爱的鸟儿,却拥有了自由飞翔的天空;

送出了珍贵的玫瑰,却有了芳香弥漫;

失去了喜爱的事物,却有了默默祝福。

那飞去的鸟儿徘徊啼鸣,它诠释的真谛就是:爱,并不仅仅是拥有……

【名师点评】首尾呼应别具匠心,两次发问画龙点睛。文章开头自问自答,从三个方面诠释话题;文章结尾妙用排比,也按三个方面回应中心。前呼后应,句式齐整。读之朗朗上口,有音韵美;观之气势逼人,有形式美。构思独特,文采斐然。许先生大义捐赠为国,“许先生内心又何尝不感到一种幸福呢”,一问问出了忠心;邵逸夫慷慨解囊为民,“这种洒脱和率性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再问问出了爱心。忠心也好,爱心也罢,都在说明“爱,并不仅仅是拥有”的真谛,都在回答“人活着,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境界”的问题,画龙点睛。

形式主义可以休矣

一考生

道路越来越宽,人口越来越密,大厦越来越高,可很多时候,当我们的视线里褪去了都市里的荣光幻影之后,剩下的只有空荡荡的壳而已。很多事物就是这样,徒有其虚无的形式抑或外表,却不能给人带来灵魂的震撼和长久的心灵感动。

形式主义的脸庞让人作呕,但遗憾的是,我看到了太多形式主义的东西粉墨登场,然后只能任其肆虐却无从“出手”制止。

前一阵子,有人呼吁设立“国家读书日”。很多人举手叫好,也有很多人再一次忧心忡忡,担心再一次陷入形式主义漩涡。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增加类似节日。再则,设立了国家阅读日,不代表就培养了国人的阅读习惯。设立国家阅读日,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注定是一厢情愿式的建议,即使设立了国家阅读日,也难以达到全民阅读的预期目的,倘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虽然没有像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是浪费生命”那么严重,但不过是徒增了一个节日,浪费了大家的精力和时间而已。

近日,某学校打着“发扬国学精神”的幌子,将学校改成学堂。老师穿长衫讲课,学生席地而坐,每天叩拜孔子。

这可谓典型的形式主义。

发扬国学在于吸收国学中的精髓,而不在于我们的穿着与坐姿。就像猴子穿上人的衣服并不代表它就成为人一样。

“有些事物,倘若不能赋予其生动的灵魂,就让它自生自灭吧!”罗素如是说。

珠海市金湾区3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的夫人,在该区领导干部助廉座谈会上签下了配偶助廉承诺书,通过对所有家庭成员“约法三章”,确保丈夫干净干事、廉洁从政。名不正且言不顺,还乐此不疲地在一个又一个地方上演,组织者真不知道在做着无用功么?

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惯性。黄仁宇有一部著名的书《万历十五年》,特别准确地描述了这种惯性的可怕:整个社会在惯性中运行,做着没有实际意义的、只为了给别人看的事业。

四川汶川地震后夷为平地,于是举国捐款,为的是让四川人民重建家园,这本是我泱泱大国爱心和凝聚力的体现,可有些私营企业竟然采取逼捐的方式,不捐到500就开除,然后再拿着所有员工捐的钱,挂上牌子,用庞大的数额达到为企业涨名气的作用。钱的确是捐了,可他们难道不觉得捐款上没有爱心的痕迹,连人民币都会冰凉?难道不觉得自己的爱心只是一种形式,只是一种令人恶心的做秀?

我们也许在逐渐遗忘什么叫做“内涵”,于是光着身子,走在大街上,仿佛穿着皇帝的新装,自以为荣耀,其实肮脏。

形式主义可以休矣……

【名师点评】独辟蹊径耳目一新,针砭时弊入木三分。作者从材料“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这句话出发,看出了“门道”。是啊,“形式主义可以休矣”!好文章就应该想人之所未想,写人之所未写。千篇一律的文章怎么能新人耳目呢?别人叫好的时候,作者却“叫骂”,反弹琵琶,看出了问题后的问题。发扬国学不在于“穿着与坐姿”,“就像猴子穿上人的衣服并不代表它就成为人一样”,发人深省;举国捐款无须“采取逼捐的方式”,“没有爱心的痕迹,连人民币都会冰凉”,耐人寻味。对时弊的针砭入木三分。

放生背后

一考生

宋代陆游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放生活动,源于我国古代民俗,加上佛教经典的依据,在我国民间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一般说来,放生是寄托着深厚的佛教意蕴的,因而是十分庄严的,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放生原旨不符的现象。比如,一些人专门从事捕捉禽兽鸟鱼,以供放生之用。因此,历来放生都提出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放生无定物,放生无定日,不可限定时日,以免有人专门于此日前大量捕捉生灵。放生无定处,即不要受仪规的束缚,遇有特殊情形,即可随处放生,不一定要举行完整的仪式。

据报道:近日数百名爱心群众自发聚集在X山上,将自己买来的鸟放飞,群鸟齐飞,回归自然,预示着我们人类能够自觉地融入到自然当中,能够与动物和谐相处,同时也说明了我国人口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中华传统美德得以传承和发扬。

听到这样的报道,我的内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情在涌动,我想那该叫做欣慰吧。可一个鸟商的自白却让我有种突然间落入山崖的感觉,再没有一丁点喜悦,反而弄得我有些哭笑不得。那鸟商说:“这几年都盛行放生,市场上鸟的需求量在不断地扩大,这可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机会,利益可不小,光白天抓鸟不说,连晚上了也要去。”

一些人买鸟放生,于是卖鸟的就要抓紧捕捉来满足买者,到头来鸟类依然在减少,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放生的背后依然是原来的老样子。

试想,既然要保护鸟类,相信只要法律明文规定,执法严肃,这种事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选择放生呢?

对于许多买鸟放生的人来说,表面上有较强的环保观念,内心却是要通过放生来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爱心,这实质上就是虚伪;当然也有一些虔诚的人真心热爱自然,热衷于环保事业,然而却走错了门路,给了商人牟利的机会。

实际上最可恶的是那些卖鸟的人,本来放生活动是好事,可经他们一参与,却成了他们盈利的渠道,他们是在利用一些人的善心、爱心牟取利益,这种行为为世人所不耻。他们欺骗的不仅仅是那些买鸟放生的人,最重要的他们破坏了精神环境的高度和谐,其实也是在欺骗自己的良心,他们的骨子里透着“奸诈”。

总之,放生背后更多的是欺诈、虚伪,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靠全民族的共同努力,要靠一颗颗虔诚的心。

【名师点评】追本溯源妙趣横生,辩证分析精警绝伦。不读不知道,一读“喜”一跳,原来“放生”竟然还有如此深广的文化内涵——“放生无定物,放生无定日”、“放生是寄托着深厚的佛教意蕴的”。文章中的民俗介绍,既有助于纠正“放生”的曲解和误解,又让作品增添了情趣。“买鸟放生”谁之过?如果是“炫耀自己的爱心”,“这实质上就是虚伪”;如果“真心热爱自然,热衷于环保”,那则“走错了门路”。“买鸟放生”谁是祸首?卖鸟的人,“他们欺骗的不仅仅是那些买鸟放生的人,最重要的他们破坏了精神环境的高度和谐”。文章分析不偏不颇,论证严密,无懈可击。

放手也是一种爱

一考生

当拥有变成了对你的伤害,当我的爱变成了禁锢你的鸟笼,那么,我心甘情愿放开那双保护着你的手,让你去自由地飞翔,让你拥有自己的那一片天。

美丽的鸟儿,我喜欢你那清脆的歌声,婉转悠扬;我喜欢你那多彩的羽毛,炫烂华丽;我喜欢你那可爱的姿态,充满生机。而我以为给了你一个可以避风的港湾,给了你生活的需要,给了我对你的喜爱。可是我却发现,你的歌声越来越苦涩,你总是对着笼子外的天空,凝望,哀鸣……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发现我错了,爱不一定是占有,我应该尊重你的选择,应该为你打开那个用我的爱编织成的鸟笼,应该让你去追寻、去争取那属于你自己的一片天空。

人们总是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充满了占有的欲望,于是就不顾他人的感受,一心努力地想去拥有,去占有。得到后,才发现,自己带给他的是伤害,是牵绊。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是真爱,又为什么要去占有,去剥夺他们的自由呢?

很喜欢刘若英的歌,特别喜欢她的《很爱很爱你》,喜欢歌词中说的“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舍得让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不牵绊你,飞向幸福的地方去”。我以为,这样的放手,也是一种了不起的爱。

放弃是一种爱,同时也是一种尊重,尊重鸟儿们的自由,尊重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你爱它,就应该放开自以为充满关爱的手,给它们以尊重,给它们自由。

人和鸟儿一样,也需要自由。或者人比鸟更看重自己的人格和权利,最爱孩子的是父母,可是他们为了让孩子变得聪明,多才多艺,于是爱变成了数不清的担子和巨大的压力。他们不知道,这种爱并不会对儿女们有很大的帮助,却会让孩子们变得更加叛逆,两代人的误会也会越来越深。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爱它,就给它自由,让鸟儿回到天空,自由飞翔;让花儿尽情开放,展现精彩;让孩子们露出笑脸,健康成长。我们只需为他们默默地祈祷,为他们真心祝福!

给予帮助是一种爱;给予关心、照顾是一种爱;叮咛是一种爱。放手、给予自由也是一种爱。

【名师点评】触类联想撰美文,排比造势写华章。就事论事不是好文章,同样,就鸟说鸟也非真美文。作者触类联想,“人和鸟儿一样,也需要自由”,突出奇语,由“养鸟”过渡到“养人”,即“爱孩子也要‘放手”,一下子触及了材料的实质,文章立意上扬。文章排比妙,如“美丽的鸟儿,我喜欢你那清脆的歌声,婉转悠扬;我喜欢你那多彩的羽毛,炫烂华丽;我喜欢你那可爱的姿态,充满生机”、“让花儿尽情开放,展现精彩;让孩子们露出笑脸,健康成长……”,再如“给予帮助是一种爱;给予关心、照顾是一种爱……”等,不但文采斐然,而且增添了抒情效果。

4.高考政治海南卷 篇四

K J.CO

M 4 2012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海南卷)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总体评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试卷(海南卷)依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海南省的《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进行命题,试卷为单科独立试卷。试卷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结合海南实际,针对性地对部分试题的难度进行了调整,既“有利于高等院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突出了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物理素养和能力的考核。

一、试卷结构分析

1.试卷的基本情况

试卷各题考核的知识点及能力统计表 题号 分值

考核的内容

基本特点

模块

知识点

能力考核重点

必修1

牛顿第二定律

理解能力

常规

选修3-1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电场力、洛伦兹力、共点力的平衡 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常规

选修3-1

点电荷的电场、电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较熟悉但综合性较强

选修3-

1、3-2 理想变压器、电功率、电阻的并联 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常规

选修3-

2、必修1 楞次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情景较熟悉但能力要求较高

必修1、2 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t图像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较熟悉但综合性极强 7 4

必修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动能定理、功能关系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常规 8 4

必修1 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理解能力 常规 9 4

选修3-1平行板电容器的特性、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常规 10 4

选修3-1 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情景较新颖 11 4

必修1、2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匀速圆周运动 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常规 12 4

选修3-1 点电荷的场强、电场的叠加原理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情景新颖、突出方法 13 6

选修3-1 电阻的串联、欧姆定律 实验探究能力、推理能力 情景新颖 14 9

必修2 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境新颖 15 9

必修1、2

匀速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情境较常规但综合性较强 16 10

必修1、2、选修3-1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的公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 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境新颖、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17 4

选修3-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动能变化的关系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常规 8

必修

1、选修3-3 气体实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情境较新 18 4

选修3-4 振动图像、机械波、波速、波长和周期的关系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较新 8

选修3-4 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 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较新 19 4

选修3-5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常规 8

选修3-5 核反应方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能量守恒定律 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较新 2.题型及分值结构 2012年海南高考物理试卷的题型及分值与2011年完全相同,没有变化。

试卷

题型

题量(个)

分值(分)

分值权重

第I卷

单选题

34%

多选题

第II卷

填空题

66%

实验题

计算题

模块选做(3选2)

注:以上数据为粗略统计。

从内容分值结构中可以看出:2012年的试卷对必修

2、选修3-1模块中内容的考查所占分值相对较多,而选修3-2模块中的内容考查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立足基础,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全卷整体难度比往年有所下降

全卷试题围绕力与平衡、直线和曲线运动、能量的观点、电场与磁场以及电磁感应等知识系统展开,考查的多数知识点既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也是高中教学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点在我省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几乎年年出现。据大致统计,试卷的必考部分对《说明》中II级考点考查的覆盖率达到了80%,I级考点达到了46%,其中考查到的主要知识点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及v-t图像、滑动摩擦和静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功、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点电荷、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电势能、平行板电容器、电阻的串、并联、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洛仑兹力、安培力、楞次定律、变压器原理等;选考部分中考查到的知识点也多为II级要求,如:简谐运动的图像、波速、波长和周期的关系、光的折射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试卷中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立足于基础,如第1、2、3、4、5、7、8、9、10、11、13、15、16(1)、17(1)、18(1)、19(1)等小题,均属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

2012年的物理试题在立足基础的同时,针对我省近几年来高考平均分持续走低的现状,为了提高命题的效度,命题人对全卷难度作了适当调整,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整卷难度有所下降。从试题形式上看,全卷无偏题、怪题、过难的试题出现,依然不回避常规题、经典题,不少考题在平常的复习中可谓司空见惯,个别的还与前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极为相似,这类试题的出现可以令学生感到亲切、熟悉,从主观上保证了学生考试心态的稳定性,有利于考生实际水平的最好发挥。另外,命题人在题目的设置上也有意做了一些调整,如删去了以往那些体现试题应用性、时代性所做的一些铺垫,呈现的物理模型更加直接、朴实、单一,文字表述上也更为开门见山、简明扼要;选择题的考查上减少了定量计算,没有一道题需要繁琐的计算,多数题目通过定性分析,或与简单的定量分析相结合,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完成作答;计算题的最后一道压轴题采取了渐进式的设问,前2问较为简单,总体难度略有下调。

2.体现能力立意,注重对学科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

2012年的许多试题看似常规,但在情景的呈现方式及设问角度上立意新颖、不落窠臼,更加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宗旨,对考试大纲中强调考核的多种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综合的考查。下面将着重对其中三种能力的考查方式进行说明:

(1)对“理解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的第1题、第8题是典型的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题目本身不难,考查的知识点也较为基础,但在考查方式上却较好地诠释了考纲中对理解能力的说明:“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定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如第1题中提供了四个选项并不是从浅表层次去考查对规律的死记硬背,而是从多个角度设问,分别考查了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加速度与力对应关系的瞬时性、矢量性的理解是否全面、深刻,题目本身虽然短小但考查内容却注重内涵绝不肤浅。

第8题则是将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误区较多的摩擦力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考查学生对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认识是否深刻、到位,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会极易将其与阻碍“运动”或“运动趋势”混为一谈,从而在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上错误认为: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静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加速。此题的设置正是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软肋”,考查了他们对摩擦力概念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的鉴别和区分。

(2)对推理能力的考查

“推理能力”表现为:“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试卷中的第2、3、5、9、10、14、15、16、17(1)、18(1)等均属对此种能力的考查。如第2题以速度选择器为模型,从带电粒子的运动和受力的关系上进行分析、推理、论证,找出影响粒子运动轨迹改变的因素。第10题需要根据题目选项中给出的两种直流电源的不同接法,进而对电流对螺线管极性的影响以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做进一步的推理,最终判断出通电导体的运动方向。第14、17(1)题则需要在结合图像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对“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数学知识是处理物理问题的工具,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对此种能力的考查从来就没有弱化,已逐渐成为高考试题的一大显著特点。试卷中的第2、3、4、6、9、14、16、17(1)、18、19(2)等题不仅考查了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还尤其突出了对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强调数与形、理与形的有机结合。其中,如第3、15、16、18(1)、(2)等题考查到的物理知识并不复杂,但对数学能力的要求具有一定高度,不仅要求考生能够依据题意正确画出几何图形,还能熟练运用三角函数、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进行运算,尤其是16题,作为最后一道压轴题,其本身模型并不复杂,属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问题,但由于磁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图像的形式呈现,这就对学生的诸多数学能力——如: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提高了较高要求。学生首先要画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几何知识才能正确求解。第6题中涉及到运动学图像,试题情景学生较为熟悉,但要将图像描述的物理情景与物体具体运动的描述对应起来,有相当比例的考生会存在障碍。函数图像作为一种数学方法,与物理问题的有机融合,一直以来都是物理高考的热点。

综观整份试卷,仅对某一单项能力进行考查的题目相对较少,多数题目都是将对两种或多种能力的考查融为一体,特别突出的如第3、6、14、15、16等题,这些试题立意新颖,设问巧妙,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想对这类试题正确作答,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较高的物理素养,较强的综合能力,这类试题的设置可以对各个层次水平的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度,避免某一分数段考生过于集中的状况出现,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3.关注科学探究,重视对学生实验素养及创新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两道实验试题均为设计性实验,一电、一力,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如第13题考查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取材于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题目常规中见新颖,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是否理解用单表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能否正确利用串联电路及欧姆定律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电路问题;第14题考查了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此素材虽然在教材中的“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中有所涉及,但在情景上却做了较大改造,将气垫导轨引入到实验装置中来,乍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稍作分析后便会发现,此题“起点高、落点低”,考查的实质仍是对最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理解和对实验技能的要求,只要考生对实验原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有较强的推理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解答起来并不困难。此题通过层层设问,全面考查了科学探究中的多个要素,如: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分析与论证等,对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此题的第(1)问中要求学生利用数据在 图像中描点并连线,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同时实验中还隐含了利用气垫导轨测速度的实验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实验素养。根据图像找到 与 的关系进而找到 与x的关系,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对物理思维和方法的考查

方法是沟通思维、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思维对于物理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理清思路,简化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2年的试题不仅注重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还强调了对物理思维和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如第3、4、13题考查了理想化的思维方法;第5题在受力分析上考查了隔离法;第6、14、16、18(1)题考查了图像法;第12题的设计匠心独运,异常巧妙地利用对称法、等效替代法,将一个看似复杂的电学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了对多种方法的综合考查,堪称方法考查上的佳作,对称法在第16题中也有所体现;第13题考查了动态电路分析法;第17题第(2)问中设定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第15题、18题第(2)问中均涉及临界状态,考查了极端思维法。

2012年高考题中需要重墨泼写的是“守恒”的思维方法,尤其是“能量守恒”的方法在今年的高考题中体现得非常突出。由于自然界中大多数物理问题都与能量有关,其考查范围可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运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解题,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符合当前课改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用能量的观点处理物理问题已成为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中命题率较高的热点。如第3、6、14、15、17(1)19(2)等,均属于用“能量守恒”的思维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应用。

5.注重对物理思维缜密性的考查,全面甄别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维缜密性作为物理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是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周到而细致地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是甄别学生是否具有严谨的思维方式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学生在解题时,虽然思路正确,却往往因思维不够缜密而造成错解,在高考题中注重对思维缜密性的考查,是新课标对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核理念的全面体现。如第3题中明确指明了“在O点处有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此条件的含义旨在揭示点电荷带正电,场强方向沿abc方向,若考生在思维方式上不够细致,则易误将此电场视为匀强电场,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分析错误。第5题本是一道较为常规的题目,与2010年我省高考试卷中的第2题在情景和考查方式上异常相似,创新之处仅在于将原题中“金属圆环静止,条形磁铁从圆环上方由上而下穿过”,变成了“条形磁铁不动,圆环自上而下穿过磁铁”,只是在相对运动上作了转换,对学生思维方式是否细致和缜密是个考验。若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不会从楞次定律所揭示的“来拒去留”的运动观点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则很容易被所谓“对称性”所左右,误认为在上、下端磁铁均是把圆环往外推而造成错误。选考题中第17(2)中对思维缜密性的要求更为突出,由于在题目条件中仅描述了“稳定时发现活塞相对于气缸移动了距离d”,不少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理所当然地认为活塞应相对于气缸向右移动,将气体的体积误用 表示,殊不知活塞要做加速运动,气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一定要增大,活塞应相对于气缸向左移动,而气体的体积应表示为。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考生考试结果数据统计(考生总人数:34051人)

表一:2012高考物理学科客观题和主观题每小题平均分、难度系数统计表

2.答卷总体情况分析

从表

一、表五的数据可以看出,全卷平均分为34.12分,难度系数约0.34,与去年相比,平均分约提高了4分多,题目难度有所降低,但总体仍然属难。从数据和柱形图不难看出,严重偏离正态,整个就是在“爬山”。主要问题出在低分段,特别是29分以下人数,17522人,占了总人数的51.9%,整个拖累了数据。而90—100分的人数实际只占0.5%,80分以上只占2.8%,属严重偏低。按照正常分布,高考人数峰值应该出现在50分左右的位置,偏离之大,可见一斑。

从不同题型的得分情况看,今年单选题的得分情况相对于去年又有提高,平均分提高1.4,难度系数为0.54,2007年进入新课程高考以后最高的一年,且6个试题中,5个难度系数均超过0.5,也是以前没有的。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难度系数在0.30~0.45之间,属中等偏难。计算题难度0.15,属难题,选考题平均分提高3分多,难度系数0.28,对我省比较适中。

就单个试题而言,全卷只有第1题的难度系数为0.79,对于海南的考生来说,算是容易题,但由于其分量之轻(3分),对低端水平考生的区分能力很有限。中等难度的试题(难度系数在0.5左右)有题2、3、4、6、7、8、9等7个题,合起来总分值为24分,占总分值的24%,对于区分中等考生贡献较大。难度系数值在0.30至0.41之间的共有6道题,分别是:5、10、11、12、13、17题,由于17题考生选做达94.2%,即绝大部分考生均选,故这部分分值占总分的37%,其余6个题的难度系数均在0.3以下,其中2道计算题,2道选做题、一道实验题和1道填空题。计算题和选做题总体偏难,这部分分值实际占总分值约36%,与中等难度试题比重相当,在全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对难度的影响较大,以致造成全卷的难度值仍然偏低。

相对于2011年,尽管今年全省平均分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就我省考生的实际水平而言,难度系数仍然偏低,总体看来,本份试题有利于区分中等以上程度考生,对低端考生区分不够。但对教学的引导来看,今年的试题传递了一个较为正面的信息——真正重视基础,关注能力的全面提升。由此才能得高分。

3.部分考试成绩较好学校物理高考情况综合分析

由表六可以生成以下柱形图:

从数据和图形不难看出,就是我省每年高考名列前茅的这些所谓优质资源高中,也并非阅卷时所担心的分数太高,拉不开距离。按照正态分布的要求,其中图像好看的是A、E两所学校。除了平均分正常,就是低分段,也是控制较好。据了解,这两所学校也是控制招生较好的学校。C、D两所学校,应该说在中、高分段还是不错的,但拖的尾巴太高,图形并不好看,原因是学生差异太大,并且没有得到很好地转化。

4.逐题分析(另附)

四、对教学及备考的建议

(一)正确处理“经典”和“创新”的关系,夯实双基和提高能力并举;

(二)重视科学探究,切实落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标;

(三)既要重视 “优等生”,也要 关注“后进生”,实行分层次的差异性教学;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5.2018年高考政治模拟卷 篇五

②推动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 ③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作用

④健全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和反腐败领导体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绿色无污染农产品,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政府相关部门继续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多措并举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回应百姓期待。体现了我国政府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④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了正确义利观、亲诚惠容、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亚洲安全观等外交理念,使中国外交战略架构日渐清晰和完善。这表明我国

①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②引领世界多极化的快速发展 ③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时间表,我国工信部也启动了相关研究,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我国的时间表,这一举措必将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这一举措对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影响是

A

B

C

D

5.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企业应该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

②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科学宏观调控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商品的供应量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2017年我国就业形势持续稳定、稳中有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201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51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这主要得益于

①合理的分配制度,为就业提供制度保障

②积极的就业政策,激发创业创新的活力 ③就业观念改变,大学生“慢就业”盛行

④经济的稳步增长,为平稳就业提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右图漫画启示我们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把握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D.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认识

8.下列古诗词最能体现“矛盾基本属性”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

D.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9.新华社3月5日电,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观测的新数据发现,距离地球700光年外一颗行星的大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新分析发现,该行星大气含水量是土星的3倍。此前研究曾发现该行星大气中有水蒸气,但没有料到含水量如此之高。这一发现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决定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人类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在实践发展中被推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是继制度、理论和道路自信后,总书记提出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 ①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③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④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与理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今年3月5日,我市举办了“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共创新时代新作为”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来自基层社区的志愿服务团队和文化志愿者通过朗诵、大合唱、情景剧等形式,展演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④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庄严地写入党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对此全面部署。

材料一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4分)

材料二

目前,城乡在居民收入和消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居民需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城镇居民希望农村能够提供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农村居民希望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可靠的社会保障,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些新的期待都要求全面振兴乡村。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0分)

材料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基本原则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蕴含的哲理。(13分)

材料四

天津市委在今年我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依法推进农村改革,着力破解人才、资金、资源等关键制约因素,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依据材料四,分析天津市委应如何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10分)

13.(8分)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惠及世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知识,说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今,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展示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圈粉”。传统文化不仅需要 “火起来”,更需要“活起来”。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使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意义。(7分)

(2)请为传统文化“活起来”写两条宣传标语。(4分)

2017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

(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答案

1.B

2.C 3.C

4.D

5.A 6.C

7.B

8.D

9.A

10.A

11. C

12.(37分)(1)(4分)2012-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2分)。但从两者的数据比较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1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1分)。(可替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任务依然艰巨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

(2)(10分)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2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2分)。(只答一个奋斗目标给1分)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2分)。(写出社会公平或共同富裕任一点即得2分)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1分)。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1分)。有利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分)。(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替代1分)

(3)(13分)目标任务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3分)。坚持因地制宜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3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

(4)(10分)党要发挥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2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2分)。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2分)。党要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1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分)。

13.(8分)是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2分)。是这一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2分)。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2分)。是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要(2分)。

6.高考政治全国卷文化生活部分 篇六

1.(2017全国卷Ⅰ)《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2.(2017全国卷Ⅱ)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10分)

3.(2017全国卷Ⅲ)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4.(2016全国卷Ⅰ)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5.(2016全国卷Ⅱ)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6.(2016全国卷Ⅲ)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

7.(2015全国卷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8.(2015全国卷Ⅱ)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

9.(2014全国卷Ⅰ)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

10.(2014全国卷Ⅱ)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10分)

11.(2013全国卷Ⅰ)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12.(2013全国卷Ⅱ)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13.(2012全国卷新课标)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12 分)

1.(2017全国卷Ⅰ)‚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2017全国卷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10分)

参考答案: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3.(2017全国卷Ⅲ)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

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参考答案: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2016全国卷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参考答案: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2016全国卷Ⅱ)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参考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共10分)

6.(2016全国卷Ⅲ)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

参考答案: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2015全国卷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2015全国卷Ⅱ)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

参考答案: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对不竭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0分)

9.(2014全国卷Ⅰ)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

参考答案: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2014全国卷Ⅱ)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现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10分)

参考答案: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2013全国卷Ⅰ)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12.(2013全国卷Ⅱ)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参考答案: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分)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3分)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13.(2012全国卷新课标)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 ‚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 年我国发现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7.高考政治海南卷 篇七

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与2012年相比, 在试题类型、分值、试卷容量、试卷内部结构等方面保持了相对稳定, 首次出现了图像类选择题、恢复了计算类选择题, 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难度略有上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2013年试题的构成基本回归为2010年的状况。从整体上讲, 稳中有变, 不乏新意, 在继承与创新中更好地实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整套试题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 关注社会热点, 贴近生活实际, 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 稳中求进, 稳中求新, 体现人文精神。具体特点如下:

(一) 基础与能力相依

能力立意是近年文综高考试题的突出特色和主导方向。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 既高度重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又充分强调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并力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考查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展现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 使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相依为一体。

1. 试题通过细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核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新课标Ⅰ卷第12题, 考查的是“供求影响价格”和“价格影响需求”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点, 但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只有正确解读“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与价格下降, 需求增加”这一有效信息, 才能正确得出图像 (2) 符合题意, 故选B。此题设计意图明显, 把经济学和数学的图像结合起来, 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2. 试题通过强化对综合能力的考核来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

《考试大纲》规定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种能力, 而且每种能力的考核分成三个层次, 层次要求越高, 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就越高。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 不仅全面考查了《大纲》规定的四种能力, 而且对每一种能力的考核要求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如新课标Ⅰ卷第38题的第1问就需要考生首先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关知识有个全面的把握;其次, 要求考生对材料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再次要求考生依据所设置的新的情境、提出的新的问题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甄选出已存储的、相关的知识, 将它重现和再认, 并根据试题“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的具体要求将之运用在这一特殊的要求中;最后要求考生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能力是知识的目的和归宿。文综政治试题中知识和能力相依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备考复习中, 要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能够清楚、透彻地理解和掌握《高考说明》中规定的每个必考的知识点, 以及对它的基本要求, 使自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还能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所学知识, 提高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同时使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得到提高, 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

(二) 微观与宏观相映

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既突出了对知识和能力的微观考查, 又强调了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 在有限的试卷篇幅中很好地兼顾微观与宏观, 这是今年文综政治试题在考查内容上的明显特点。高考说到底对学生只是一种抽样检测, 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就政治学科而言, 今年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考点有252个, 而高考中实际考到的考点只有20多个。政治命题中, 只有做到微观与宏观相映, 才能有效地降低高考因随机性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考的有效度、更加体现高考的公平性。

1. 政治试题对微观的考查可谓是“防不胜防”。

如新课标Ⅰ卷第13题, 考的是利润率, 教材中只出现了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利润率不是教学和高考复习中的重点, 但就是这样一个知识点, 高考中还是考了, 并且还是以学生难以应对的计算类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再如新课标Ⅰ卷第18题, 考查的是人民与政协的关系, 对“我国的人民与政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而这一类内容在高考复习中是极易为学生所忽视的。

2. 政治试题对宏观的把握可谓是“得心应手”。

在文综政治命题中, 一般会充分考虑到考点分布的宏观性, 在设问上一般会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方面去考虑。今年的文综政治试题就这样全面的考虑了:如新课标Ⅰ卷第38题的第 (1) 问———“结合材料一,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第 (2) 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这是按照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顺序设计的。如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9题的第 (1) 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第 (2) 问———《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 运用认识论知识, 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这是按照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顺序设计的。39题第 (2) 问假如学生对认识论这一体系不清楚, 那么在这个知识点上会造成失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要对一个个哲学原理烂熟于心, 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板块———辩证唯物主义 (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大块) 和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握得非常清楚, 做到微观与宏观相映。

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微观与宏观相映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备考复习中要夯实教材基础知识并形成体系。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进一步注意对各个模块知识的区分。对教材的复习, 既要注重细节 (准确记忆) , 又要宏观把握, 要具有一定的高度。

(三) 生活与探究相存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学习不再完全是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 而是在活动、亲历中体验的学习, 因此考试内容中也体现这一点, 试题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选身边事, 讲身边人”, 使学生做高考题目就如参加一次活动一样, 如新课标Ⅰ卷第39题第 (1) 小题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第 (2) 小题《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 运用认识论知识, 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第 (3) 小题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 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这些试题来自生活, 并明显充满探究性、体验性。这些试题既把理论观点的考查寓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之中, 贴近学生生活, 保持选材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特点,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 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同时这些试题又追求高考改革意识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致, 无论在设问形式上、还是在答案的设置上, 都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

这些试题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 而且是对生活、实践的指导和关照。让学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者, 体现亲身体验的快乐。这些试题不仅内容具有丰富性, 解法具有探索性, 思维具有发散性, 效能具有创造性, 而且考查的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试题是对试题设问的一大创新, 真正体现了新课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 命题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成功地把本是被考查对象的考生“转换”成问题的探究主体, 把考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了问题的主动参与者, 真正使考生成为考试的主体。

(四) 知识与热点相伴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努力关注社会生活, 突出教材重点和社会热点的结合, 体现了学习与实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 体现了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教材的主旨和社会主题。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也不例外。

1. 显性考查。

以热点问题为材料切入, 考查相关知识和能力, 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常用方式。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中直接以这种方式出现的重大热点问题主要有:三农问题 (新课标Ⅰ卷第12题) 、对外开放 (新课标Ⅰ卷第13题、第14题) 、生态文明 (新课标Ⅰ卷第17题) 、政治文明 (新课标Ⅱ卷第16题、新课标Ⅰ卷第18题) 、科技创新 (新课标Ⅰ卷第21题、新课标Ⅱ卷第23题) 、文化建设 (新课标Ⅱ卷第38题) 等。

2. 隐性考查。

热点问题隐性介入, 以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反衬热点, 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种方式。例如新课标Ⅰ卷第19题与第20题, 好像跟热点问题关系不大, 但是我们能不能考虑把这两题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再如新课标Ⅰ卷第15题以“2011年我们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快速增长”为背景, 来考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影响, 我们能不能考虑把这个问题与十八大报告中的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联系起来呢?

热点背后有知识, 知识背后有热点, 知识与热点相伴是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的又一个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必须坚持双向进行、两条腿走路:既要重视由热点带知识———全面挖掘热点背后的知识, 实现热点问题知识化;更要重视由知识带热点———努力寻找可以联系知识的热点, 实现基础知识生活化。特别是在第二轮复习中, 可以选择一些重大热点专题, 以专题形式为依托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 对各学科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既注重微观切入与宏观整合相统一, 又做到主干知识渗透与思维方法运用相结合, 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习惯于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知识、思考和认识问题, 切实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今后的复习策略

(一) 夯实基础知识, 过好理论知识关

高考命题首先要考虑的是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 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和难题, 而且以中等难度为主, 主要考查考生所学政治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 在复习备考中, 要注意做到:第一, 夯实学科基础知识;第二, 扎实过好理论知识关。在知识的挖掘、联系、拓展、迁移中深化知识。

在复习中认真研究考试大纲, 要全面地掌握《考试大纲》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 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 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而这些都离不开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1. 关于记忆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理解。这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基础, 只有理解了的知识, 才能牢固记忆。其次, 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基本方法是反复记忆法。其他方法有形象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 互助记忆法等等。不断提高记忆的能力, 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2. 关于理解能力的培养

所谓“理解”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可见, 理解知识就是使知识系统化, 网络化, 理解每个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理解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培养理解能力的方法很多, 如:

(1) 内涵外延法:

如经济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 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跨国公司) (4)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5)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6) 应对经济全球化态度 (抓住机遇, 积极参与, 趋利避害, 防范风险, 勇敢地迎接挑战)

(2) 中心辐射法:如我国的政府

(3) 主线串联法: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生活的主线

(1) 是什么 (文化及其作用) (2) 为什么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 怎么看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4) 怎么办 (发展先进文化) 。

(4) 知识结构法, 如生活与哲学的总复习

(二) 关注现实生活、培养综合能力

从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来看, 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 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 这就是说“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备考复习中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 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 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 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在教师方面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复习知识都不应该脱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以生活为主线, 以课本知识为支撑的教学理念;对考生来说要学会在平时关注信息的时候, 主动自觉地联想课本相关知识, 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高考试题往往以重大现实问题立意并作为问题的切入点。高考大纲对文综能力测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 并明确了具体的目标要求, 这些目标与要求都必然在试题中得到反映。毫无疑问, 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辨析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都基本上包含在上述四个能力目标与要求之中。因此, 各种具体的能力也必然在试题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如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8题的第 (1) 小题———“结合材料一,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39题第 (1) 小题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第 (2) 小题《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 运用认识论知识, 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这些试题属于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要求, 思维发散性十分明显, 让学生难以把握, 况且高考试题所提供的都是新材料、所设置的都是新情景、所提出的都是新问题, 往往会让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 无从下手, 导致得分率较低。为此, 我们在备考复习中必须:

第一, 对考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 从知识的整体、综合上加以把握, 为有效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做好准备。第二, 强化主干 (核心) 知识, 选定重点考点和主观性试题命题预测点, 结合重大热点问题, 加以训练和强化。第三, 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上准确把握重点考点, 以备运用时根据试题设问要求找准对应的层次与角度。第四, 按照考试说明提出的能力目标与要求, 有针对性的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特别是把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第五, 重在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在综合运用时, 要打开思路, 灵活运用, 不拘泥于教材;要有开放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 培养答题技巧, 增强解题能力

从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政治试题来看, 当前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下, 培养能力和强化能力训练是高考复习的首要任务。做题能力是核心, 表达能力是外显。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 模拟训练要从审题入手, 而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 审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主要概念, 抓住主要概念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从概念到课, 从课到节, 这样整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 然后组织相关语言做答案。理论实际联系是答好题的另一关键。同学们要养成看到材料、看到事例就联想、思考理论的习惯。在具体操作策略上, 同学们在解每一个训练题时, 都应养成用语言描述自己思维过程的习惯, 树立对于一个问题, 你可以不写答案, 但不能不会思考的理念。学科表达能力是通过试卷外显出来的, 主要反映在主观性试题的解答上。在复习中, 同学们对每一道练习题都要按照高考要求答卷, 做到严谨、精练、准确。总之, 同学们要明确解答高考试题的基本思路是:一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 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要进行信息筛选, 找准关键词, 它们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要寻找试题与课本的关联点, 作为解题的依托。最后, 要恰当地使用政治术语, 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真正落实考纲的能力要求。

8.高考政治海南卷 篇八

一、近五年“文化生活”考題分布和分值对比

二、近五年“文化生活”考试规律、题型特点分析

1.“文化生活”试题符合考试大纲规定的要求,近年来保持了稳中有变的趋势

(1)分值保持了相对稳定。5年新课标卷的分值基本维持在14分,只有2012年从哲学里转移了2分过来,整体上没有大的变动。

(2)在题型上,基本是一个选择题,配一个问答题。只有2011年没有选择题而是两小问问答题,但这只是个例,没有改变题型整体的稳定性。且选择题都是以四二组合呈现。问答题题型丰富,有原因型、措施型、意义型、评析型。

(3)在难度上,基本保持稳定。近5年的“文化生活”试题基本维持在0.7左右的难度。整体来说选择题偏易,问答题难度适中。

(4)2014年彰显了创新意识。选择题“文化生活”与哲学出现“一拖二”即一个素材下面设置两个选择题(第18,19题),与第39题遥相呼应,从中可看出命题者的匠心独具。

2.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无论是教材,还是国家给出的课标标准、考试大纲等,都对教材的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这是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点把握和突出的,也是高考命题者高频考查的考点。从近5年的文化考题看,基本突出了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如2010年的文化与经济和综合国力、思想道德建设内容,2011年对传统文化的考查,2012年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中华文化的特点,2013年对文化的传播发展、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考查,2014年对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的考查。不难看出,历年考题主要围绕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播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进行考查。

3.试题凸显政治学科的个性特点,即时代性、现实性和导向性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政治学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要有时代感和导向性。通过试题和考试,不仅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要对学生有一个思想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用。通过问题考查知识,引导学生跳出书本,关注更为广阔和鲜活的社会生活。5年文化高考题也同样突出对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考查,力图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当代的人”,而不是一个“历史的人”。如2010年考查基层道德模范的评选和面对2008年、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下的文化建设问题,2011年对妈祖文化热的考查,2012年面对社会中出现的中医药存废讨论而考查中医药的传播发展问题,2013年面对群众对教育中的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性以及当下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考查,2014年对中法文化交流、教育理念方法创新的考查。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帮助学生和社会澄清思想,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4.创设问题,注重探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学习不再完全是“静水无声”的学习,而是在探究、讨论和体验中学习,5年文化考题也体现出这一点。“选身边事,讲身边人”,使学生做高考题目就如参加一次探讨活动一样,如2010年第39(2)小题:“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经济唱戏体现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成这种观点吗?”2013年第39(1)小题:“你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2014年第39(1)小题: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第39(3)小题: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就明显充满探究性、体验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政治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2015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与备考建议

通过以上对近5年新课标全国卷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的分析,2015年的“文化生活”考查在试卷中仍会保持相对稳定性,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对2015年高考备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书为本,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2015年高考政治文化模块命题难度不会太大,仍会立足于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起“高考无重点,考到了就是重点”的理念。对基础知识要进行地毯式扫雷,不留遗漏和遗憾到高考。既对正文深入挖掘,又要对引文进行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教材,指导学生学会按考点进行知识整理,形成一个个小的知识库。要善于抓主干知识,如文化的作用、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的创新发展特别是科技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等。

在复习中,教师要研究、挖掘科技对文化的作用,有意识地收集相关材料,设置一些科技、创新对文化方面的作用的内容。

同时,注意教材的修改。2013年根据党的十八大的有关内容,“文化生活”内容有较大的修改,要注意修改部分的补充,注意新提法。特别是第四单元的第八、九课,变化很大,对新的内容要重点梳理,对新提法要吃透,但也不要追求难,搞清书本基础知识即可。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

高考作为选拔考试,绝不会停留在对知识的考查上,更多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能辩证的看待一些观点,并用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说明的能力。这一考查目标在“文化生活”的复习中尤其要贯彻落实到位。特别是在文化的感受、对待自己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态度、情感上,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态度、观点、看法,辩证思考各种文化现象。

3.重视学习备考方式、方法的转变,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文化生活”要记的知识较多,但与其他三个模块最大的不同是它更注重学生对文化的正确态度的培养,更需要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正确认识和辩证批判精神。而这一点只依赖教师是实现不了的。必须调动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体验、感受和领悟,内化成自己对文化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在高考中解决命题者所设置的各种现实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改变原有备考模式,鼓励学生设疑,要求学生参与讨论、主动体验。

平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探究、辨析或论证型题,加强对学生训练,提高学生探究和论证问题的逻辑思维与能力。

上一篇: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下一篇:铁路职工先进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