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
1.民族宗教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民族宗教政策心得体会
7月3日,在教育局党委的安排下,教育系统再次掀起了政策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在这次的学教活动中,我们和广大教职工一起学习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民族宗教政策工作的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通过学习,再一次认识到,作为民族地区民族学校的校长,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做好学校整体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就这次学教活动的一些认识理解和今后工作的一些启发进行一下浅谈:
一、对民族宗教政策地认识与理解
我国宗教坚持的是实行独立办教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国际宗教势力进行干涉。我们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无论哪一种宗教都没有超越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允许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公民不论信仰或不信仰宗教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种义务。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对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任何人,不管是信教的公民还是不信教的公民,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的安全。有些人不能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却错误的认为宗教信仰自由就是“宗教自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宗教自由”为借口,反对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这是不允许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都是自由的,而不是说信仰宗教的人可以打着宗教旗号为所欲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法治国家,宗教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离开法律讲“宗教自由”,是违反人民利益的,也是与历史发展规律相悖的。发生在我县的7.15事件,就是一起性质非常恶劣的事件。他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践踏共和国的法律,实施暴力恐怖。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绝不答应的事,尤其令人更加痛心的是实施暴力者居然是未成年人。这更加警醒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今后工作要把握的重点。
二、今后工作要把握的重点
1、做好党的民族宗教的宣传工作:
职业高中现有教职工60余名,学生一千九百多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很多学生甚至是我们的教职工忙于学习专研业务,未必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能够有用心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政策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这种思想上含含糊糊的现象,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工作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点。我校将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早读课,做到每天为学生宣传教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另外班会课、板报宣传、校园广播等也绝不放松。真正的让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入脑入心,不能有任何含糊。
2、帮助教职工和学生解释和理解重难点问题,帮助教职工和学生反复思考几个问题,如:国家干部和共产党员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人民教师和青少年学生为什么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宗教和风俗的区别; 正常宗教与非法宗教的具体界定等等,把这一系列容易踩的雷区让教职工和学生在思想深处想通,想明白,使教职工和学生自觉做到不参加宗教活动。杜绝了宗教向学校渗透。
3、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来充实广大师生的精神领域。
首先要加大职业技术学校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招生,鼓励青少年学生来我校学一门技术,解决就业问题,或快速致富奔小康。让科学技术与宗教进行比较,是什么才能让口袋鼓起来,日子富起来。
其次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加大教职工的培训力度和专业学习力度,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技术真正过的硬的职业技术教师队伍。
第三,在校园生活中,要经常举办办一些师生喜闻乐见愿意积极参加的文体活动,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充实广大师生的精神世界。
4、关心爱护广大师生员工。
我们党是走基层路线的党,是关心爱护群众的党,是关注民生的党。我作为职业高中领导班子的一员,我要做到关心爱护广大师生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跟各种难题,尤其是离退休人员,他们为党工作了一辈子,劳苦功高,如今个个年岁已大,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疾苦,送去我们党的温暖。也督促他们虽退了休但永不退的是国家干部的本色。
以上是这次学教活动的一点心得。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地摸索总结工作经验,做好党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向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正确认识
把握方向
做好工作
杜绝宗教向学校渗透
--------学习民族宗教政策心得体会
杨四远
2013年7月
2.民族宗教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态度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趋避的心理及行为倾向。人的态度是一个体系, 它包括人对事物的信念、情感、行为倾向。影响个人态度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有家庭、所从属的群体、社会和国家等;主要内部因素是先天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布鲁纳认为:“学生必须学习某种对科学和文学的一般态度, 以此作为发展对问题的解决和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的基础。”确实, 不仅学生对学科本身的态度, 就是他们对学校同学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所有成功的学习都是伴随着这些方面的态度的变化的。我国传统教学一贯重视学习态度, 但忽视与学习无关的其他态度, 而民族预科教育更是学生不熟悉的教育层次, 研究学生在预科学习期间的态度将有助于进一步进行预科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通过了解学生的态度现状, 分析学生当前态度形成的原因, 找到影响学生态度的主要因素,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对学生的态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 此项研究历时一个半学年。
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对于民族预科学生态度的研究采用了单独谈话、座谈以及问卷的方法。谈话的对象包括应届、往届的民族预科生以及关于预科教育的教师及专家。问卷的对象包括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4个学校的2007届全体民族预科生, 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 回收有效问卷304份, 有效回收率84.4%。
三、调查问卷分析
(一) 民族预科学生对预科的一般态度的调查分析
学生对待预科教育阶段的态度直接对其学习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查, 有87.0%的学生认为在预科期间可以稍微放松一下, 7.0%的学生认为预科学习期间完全放松, 只有6.0%的学生打算在预科期间努力学习。这里数据显示, 民族预科学生在预科期间的学习态度有放松的倾向。
有3.0%学生认为预科阶段的学习对以后在本科中的学习毫无用处, 有33.7%的学生认为预科阶段的学习对以后在本科中的学习作用一般, 只有63.4%认为预科阶段的学习对本科学习很重要。从这里可以看出有44.7%的学生认为预科阶段的学习对本科学习作用不大, 同样也说明预科阶段学生对预科阶段学习的认识的分歧是很大的。这将为教学带来很多问题。
由图1可知:57%的学生认为在预科阶段学习的高中知识, 其中有10%的学生认为预科阶段的学习就是对高中知识的回顾, 47%的学生认为预科阶段的学习是高中知识的深化, 36%的学生认为预科阶段学习的是大学课程, 还有7%认为什么也学不到。从以上数据出可以看出民族预科生对预科所学知识内容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二) 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分析
由上面数据分析可知, 民族预科学生对于预科阶段的学习内容和作用, 认识不够清晰, 加上高考后放松的心态, 就导致了民族预科生在预科的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 在没有督促的情况下经常主动学习的学生有48%。并且, 由图2可以看到有40%的预科生对自己在预科期间的学习没有规划。
在预科期间, 学生逃课现象十分常见, 有81%的学生逃过课, 其中78%的学生偶尔逃课, 3%的学生经常逃课, 只有19%的学生从未逃过课。由表1可以看到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为教师照本宣科、课程内容设置不当和学生自己的原因。
由表1可以知道民族预科学生由于对于预科阶段的学习内容、教育目的等不了解而缺少规划, 学习缺乏主动性, 甚至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想学习;而教师教学方法、技巧以及课程内容的设置更是导致学生逃课的主因。
(三) 民族预科学生对当前课程设置的态度的调查分析
对于课程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多达66%的学生认为在预科期间有些课程有用处有些课程没有用处。有71%的学生非常有兴趣学习有实用性的课程, 24%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实用性对自己学习该课程的影响一般, 只有5%的学生认为课程是否具有实用性并不影响自己对该课程的学习。由此可见预科期间开设课程实用性不是很强。
根据统计, 有64%的学生对预科期间开设的课程不完全感兴趣, 26%的学生对预科期间开设的课程逐渐不感兴趣, 只有8%的学生对所有课程都感兴趣。根据统计, 有77%的学生认为文科生应该多学一些理工科的知识, 理科生应该多学一些人文知识。以上数据表明, 民族预科学生不是很满意预科课程结构设置。
另外图3显示, 有41%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内容陈旧。
(四) 民族预科生对专业取向的态度调查分析
由于预科阶段是大学预备阶段, 在此期间有85%的学生考虑过进入本科后的专业取向, 并对预科期间的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75%的学生对与预期的本科专业相关的学科更感兴趣, 51%的学生对与预期的本科专业无关的学科不感兴趣。
四、相关建议
(一) 加强宣传学习, 改变学生对预科的态度
学生对民族预科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对于预科教育的全面的了解是必要的。
但是当前学生了解民族预科的途径很多 (见图4) , 这些途径显然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和理解预科教育的性质和教育内容, 所以预科学生对民族预科教育存在多种多样的误解也是可以理解的。为了端正学生对待预科教育的态度, 则需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例如在新生入学教育时期可学习预科教育性质;可组织专门的讲座介绍预科教育内容等等, 甚至可在上半学期开设一门关于预科教育的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学习, 培养和形成对预科正确的态度则有利于进一步的教学和学习。
(二) 去功利思想, 端正学习态度
在调查和学生座谈时候也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 他们对自己认为有用的科目会很用功的学习, 对于自己认为没有用的学科则不是很专心学习, 甚至有的学生放弃学习自己认为没有用处的学科。例如有的文科学生会放弃学习大学数学, 有的理科学生会放弃学习大学语文;在文科生中, 有经济方向专业取向的学生则会用功地学习大学数学, 而外语方向专业取向的学生会努力地学习英语。但是由于当前学生对于未来专业所需基础知识不是非常了解, 所以这种功利思想常常会使学生主观地学习或者放弃某些学科。
在预科教育期间, 可多请本科各个专业的专家来开讲座、做报告, 介绍其专业所需基础知识、发展前景等, 有助于学生在进入本科之前能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在学生对专业的正确理解的前提下, 去除学生功利思想, 端正学习态度。
(三) 改变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调查中有83%的学生认为自己必须改变学习方式来适应预科阶段的学习, 由此可见, 预科阶段的教学与高中阶段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的。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调查, 有8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激发学习兴趣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预科阶段教师除了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外, 还要注意运用多媒体等其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知识的思想性教育,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四) 加快预科课程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前面调查中, 无论是逃课的原因、影响学生兴趣的原因, 还是学生对于课程的需要, 都说明了课程内容陈旧, 结构不合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缺乏, 比如实用性的课程。而有的课程内容陈旧学生则不感兴趣, 逃课也是如此。所以加强预科教育课程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有80%的学生希望能够多开一些课程。所以在未来预科课程建设中可增加一些实用性的课程, 如计算机应用课程、计算工具、统计学和博弈论等。同时其他学科教学内容也要进一步建设, 为学生能够在本科中更好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另外, 文理分科的方式已经有些滞后。可以尝试大综合, 打破文理界限, 使得预科学生有更深厚的跨专业知识基础;或者尝试本科大类分班, 分为文史类、经济管理类、工程类、理学类、农林类、医学类等, 这样可顺应学生专业选择的需求。这些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五、小结与启示
态度决定一切固然有些绝对, 但态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错误态度要积极纠正, 正确积极的态度要顺应。在民族预科学生素质越来越高的背景下, 学生的高素质与课程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影响学生态度的因素有对预科教育的误解、专业取向、教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 但重中之重却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更新。
摘要:民族预科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 通过对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得到影响态度的因素有对预科教育的误解、专业取向、教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 根据这些因素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进行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学习态度,民族预科,学习心理,专业取向
参考文献
[1]、宋太成.民族预科论丛[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3.学习民族音乐培养民族情感 篇三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民族情感;民族意识;音乐课教学
音乐是可以直接感受一个人情绪及思想的工具,没有国界、没有年龄、没有性别的隔阂。音乐文化是最有民族本质和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最能反映各个民族的特点。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因为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族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民族音乐在青少年中,特别是高中教学中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试图在加强民族音乐教学方面给出一些途径。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也是一节民族音乐欣赏课成败的关键。
例如,我在教学生欣赏阿炳(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不朽之作,半个世纪以来,不仅在国内乐坛上盛演不衰,而且成为展示在国际乐坛上的一朵瑰丽的中国民族音乐之花。它不仅成为著名二胡演奏家张韶、闵惠芳、王国潼、姜建华、泉昌耀、宋飞等的保留曲目,而且被定为全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目,还被改编为民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小提琴独奏曲、统乐队合奏曲、管统乐曲。许多外国交响乐团都竞相演奏这部作品。国外有人主张采用《二泉映月》作为莎士比亚的悲剧音乐,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罢此曲感动得潸然泪下,认为《二泉映月》只应该跪着听。这样导入新课,就为正式欣赏《二泉映月》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涂抹了厚重的色彩,加之我对阿炳悲惨人生的介绍,更使学生感受到这部作品的分量与价值,从而以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态进入到艺术的情境中。
二、注重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现行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教学内容以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主,通过欣赏名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乐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各种生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真正“进入”音乐的情境,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容易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能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旧课新上,新课正确引导,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不仅对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学会自主学习,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主动探究并能阐述对所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知识是音乐课教学的基础性知识,要想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传授好通俗易懂的音乐知识,并且力争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如音樂知识中民歌与民歌的分类,教师可从民歌的产生、发展、体裁以及具有的基本特征来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民歌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韵味各异,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欣赏和学唱民歌是加强学生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我国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音调、节奏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的节奏;内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彩。教科书里的民歌有许多,有少数民族民歌也有外国民歌。如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富有浓郁民族气息的音乐,生动而感人地讲述了我国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礼教,热情地歌颂了纯真的爱情;《二泉映月》的如泣如诉的旋律,激起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并唤起他们的同情心。教师通过分析作品意义,了解作品背景,学唱、欣赏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的熏陶。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音乐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整统一,引导学生重视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深入、透彻地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加强了民族意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三、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参与实践
培养民族情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靠多方面的力量,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包含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从学校来讲,不仅在音乐课上,而且在课外活动中,都要进行对学生民族情感的教育,例如:举办民族音乐知识和作品的讲座,组织民乐学习小组,学习民族音乐演唱演奏比赛等;在家庭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学唱民歌、学习演奏民族乐器,给他们多听民族音乐;在社会方面,广播、电视、电影都要积极宣传民族音乐,引导人们学习、热爱民族音乐。通过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民族音乐知识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推进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扩大影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个美学问题,同时也是个教育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地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打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宝库,从中吸取营养,才能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我将不懈努力实现我的目标使我的音乐课堂熠熠生辉。
4.民族团结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又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自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就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纳入了祖国版图。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各族人民交融相处繁衍生息,共同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谱写了一曲曲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壮丽篇章。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为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团结教育各族干部群众。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范围内开展反对民笑分裂再教育活动,同时今年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学院民族团结教育月的安排意见精神,深入开展好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三爱”的教育活动,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自治区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有关内容及学院25年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活动安排意见精神,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增强了民族大团结的意识。中心以抓学习,求团结,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团结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目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广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各自的文化传统、语自文字、宗教信仰。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告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交往,仍是历史的主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一统多民族国象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多年的实践证实:自治区党委将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的决定,很有远见,完全正确。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好了,什么时候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反之,就会出现社会混乱,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新疆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与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甚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定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有利于各民旋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长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实现其把新疆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一直非常重视反动舆论宣传。他们打着“民族”、“宗教”、“人权”、“民主”等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仇恨,鼓吹“新疆独立”。这些反动观点和言论,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事实证实,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活动比较猖獗的时候,也是他们的反动宣传比较活跃的时期,假如我们的正面宣传教育搞得好,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就没有市场。分裂活动是颠覆人民政权、破坏祖国统一、挑起民族纷争、损害安定团结的罪恶活动。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政治斗争。历来政治斗争总是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紧密相连,不同的政治主张必定通过意识形态来反映和表现,去争取和组织群众。因此,意识形态领域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重要领域,是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源头,一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重要战场,斗争异常激烈、复杂,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自治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识形态领域这块阵地把握在谁的手里,直接关系到反分裂斗争的成败。分裂恐怖势力在不放弃搞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广播电台、书刊、音像制品、文艺演出以及其他方式,持续不断地进行非暴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鼓吹和宣扬极端宗教意识和分裂主义思想,歪曲、篡改、编造新疆历史,恶毒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攻击现实社会,进行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在一些部门和干部当中,存在着对反分裂斗争形势严重性熟悉不清的问题,存在着对分离倾向、宗教政治化及敌对势力的渗透、分裂、颠覆、破坏活动情况估计不足的问题,存在着在工作中只讲经济、只讲业务、不讲政治的问题,存在着对分裂暴力恐怖活动“武”的一手硬而对相对隐蔽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文”的一手软的问题。教育系统是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培养接班人的地方,在某种范围内,在一些教职工中,也存在着麻痹思想、个人主义思想、狭隘民族意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等错误思想,这些错误的东西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非凡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自治州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面临的形势更加严重,而且将会因敌人策略的改变而更加突出、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在开展这场斗争中,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施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工程;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净化校园空气和学生灵魂;三要大力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和查缴反动宣传品及非法宗教出版物,决不给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任何可乘之机。
在新疆,坚定不移地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把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开发建设好,这就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
5.学习民族理论心得体会 篇五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因此“民族无小事”。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日趋复杂,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抬头,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和平与发展的显著问题,和睦相处、和舟共济、和谐发展是关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深刻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人民网理论部就刊出了《摆脱贫困》一书,书中深入调研分析了闽东少数民族状况,并指导性提出了摆脱贫困的战略方针。高屋建瓦,非常重视各民族工作,从祖国的世界屋脊到黄土高原,从西南的山寨到天山南北,从北国的边疆到南海椰林,就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懈努力着。
团结稳定是中华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核心问题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这是关乎人民是否康乐幸福的关键指数。民不富则国不强,同时,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我深知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政府工作人员,我深感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怎样使我们的民族能够真正的团结、富足、有礼呢?结合实际,我们社区现有居民 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居民总数的百分之 ,少数民族党员 名,占全体党员的百分之 ,每一个小团体,每一个分子,一枝一叶总关情,社区居民的事就是大事。新形势下,深入贯彻执行民族团结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持同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思想精髓,巩固和发展辖区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民族关系,凝聚各民族居民团结一心,打造和谐社区,推进民族团结的楷模社区建设,让民族团结之花竞放,是我今后的职责,也是我今后继续努力地方向。
公而忘我,情系居民。孔子有一句话,反映了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句话用于我们的当今社会有一样的作用。用于我的实际工作中就是以民族团结,社区和谐为重,千方百计想居民所想,解居民所急,不断学习,加强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端正服务态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民心连心,自觉服务,倾听民声,体察疾苦。
1、坚持思想学习工作不放松。通过集中学习和不断自学,不断努力,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需要,个人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密切结合实际,更好地服务于民。
2、求真务实,力争更好成本职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不摆架子。利用社区之家,广泛开办各类活动,包括健康讲座,各类娱乐活动,扶贫、帮助再就业等活动,促进感情交流,增进了解,凝聚人心,从而真正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创建和谐文明社区。
3、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牢固树立为居民服务的观念,杜绝歧视不同民族现象,从社区居民不满意的难点热点抓起,从居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做起,急居民所急,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精简手续,让居民多半事,少走路;少说话,多受益。
4、积极引导居民做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想公民。德不孤,必有邻。也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社区服务坚持两手都要抓,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教与建设,营造公德向善浓厚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风纪建设,大力倡导树立文明观念。
6.学习宗教知识心得体会 篇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在我党历史上,对于宗教问题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当然是消灭阶级和剥削,建立无阶级、无宗教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我党对于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征从一开始就有着比较深刻地认识,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保护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团结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是我党长期坚持的基本宗教政策在新的时期,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教育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我党一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这既是由我党的本质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国家性质决定的,也符合世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如果借口“宗教自由”而放弃这一原则,那就是开历史的倒车。何况,宗教自由是指人们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如果在学校中强行进行宗教信仰教育,在一时一地必然只能向学生灌输某一种宗教信仰,而剥夺了学生信仰其他宗教的自由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与宗教自由的原则显然是相违背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就是说,公民可以信仰宗教,也可以不信仰宗教,既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我国宗教坚持实行独立办教的原则,无论哪一种宗教都没有超越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允许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在我国,学校是传播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学生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为什么学生在学校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呢?”。这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学生从事宗教活动的理由之一,也是许多青少年思想认识最模糊的问题之一。在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中,都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学生也是公民,为什么禁止学生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呢?
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不允许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学校传播宗教意识,从事宗教活动,干预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宪法》第36条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1条都在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又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我们必须懂得,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在各级各类学校推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培养宗教信徒和宗教教职人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方针、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来要求约束自己,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六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当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
教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虽然同样具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但教师不同于一般群众。作为人民教师既不应信仰宗教,更不应参加宗教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二章第八条还规定:教师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的义务。教师的职责要求教师必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教师本人要不信仰宗教和不参加宗教活动,这是一项基本的教育原则,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7.浅谈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七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突破语言关,使他们由“怕学”变为“想学”,培养其兴趣
当学生对某种学科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进入学校后,他们要由本民族语言过渡到汉语,困难很大,不少学生“金口难开,一言不发”,有的学生心里想说,但面对教师和同学,又怕自己表达结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取笑,不敢说,只好保持沉默。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突破语言关,鼓励他们大胆说,错了也不要紧;其次是多给他们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多锻炼自己;再次是多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只有在因学习获得成功时,才会激发学习兴趣。比如作文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讲是一大难题,每次作文,我都让他们先说再写,这样持之以恒,他们就有话可说,又有内容可写了,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有一位学生,刚来我班时,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不敢用汉语正面与人交谈,后来,我找他谈话,才知他因父亲去世,很伤心。于是,我叫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心里话说出来,他边哭边诉说了父亲对他的爱,后来我又鼓励他用作文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结果,他以“伟大的父爱”为题,,写出了一篇生动感人的作文,还在作文后附上了这样几句话:“老师,我是一个彝族学生,以前我最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文,我就装病请假。来到这个班,在您的帮助指导下,我不害怕写作文了,并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二、要善于变换学习形式,使他们“乐学”
儿童心理学表明: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学生兴奋和兴趣,当一个新鲜事物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会引起他们足够的注意力,迅速激起他们去研究、了解这个新鲜事物的欲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将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减。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改变教法,变换学习形式,才能使他们乐于学习。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提前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亲自去调查自己的家乡是怎样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又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学生兴趣盎然,积累了很多材料,有的收集了水源、矿产资源遭破坏的资料;有的收集了森林资源被破坏的资料;有的收集了白色垃圾对人的危害;有的收集了大气资源被破坏的资料;有的收集了家乡退耕还林的资料……后来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为什么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来保护地球?并自己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通过讨论汇报,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用事实教育了学生,让他们懂得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激发了环保热情,激励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地球,使地球造福于人类,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会学”
在现代教育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发展个性特长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活动,不仅促使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为学生完整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还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狭小的空间,把视野扩大到课堂以外,让他们吸收大量的自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信息”,为素质教育拓宽了活动空间,促进了他们学会学习,丰富知识。利用班队会、课外兴趣小组,开展讲故事、小制作、朗读比赛、参观访问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周让学生坚持办手抄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利用小小新闻发布会,每天早读,让学生把自己在电视上、报刊杂志上、校园里看到的自己有感想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去学习。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有趣,成绩才会显著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缺少应有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迫切需要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就如何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8.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之所见 篇八
关键词: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H319
引言
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其中最为明显的民族区别无外乎语言和风俗习惯。作为民族地区的学生如何更好更快的学好汉语,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与成绩,适应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需求,已成为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界存在的最大难点,也是我们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正视和重视的教育关键所在,因此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势在必行。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师,通过这几年的双语教学工作,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对于民族学生来说,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要想真正解决首先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下面我就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一下,希望能推进今后的汉语教育教学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很多学生记不住汉字。主要原因是学生汉语基础没打好,对汉字的结构不了解,在学认新字时往往不会把握技巧,汉字也不会给他留下大致的结构框架,因此不易记忆。另外很多学生爱写错别字,碰上看拼音写汉字的题,往往都是错别字,要不然就写不出来,但如果给汉字注音则问题不大,说明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记忆较困难,而拼音又和他们的新文字有几分相似,因此记忆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其次是汉字里面的多音字和形近字较多,再加上学生的语境分析能力较差,平时的词汇量积累不够,很难读准汉字的正确读音和辨析清楚形近字的区别。
(二)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主要表现在汉语拼音读法错误,音调不准。
(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除了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汉语,平时基本不说。这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没有太多说汉语的机会,大多数在乡下的民族学生平时接触不到说汉语的人,从小习惯了用维语交流,如果刻意让学生说汉语也不现实,所以很多学生在校时能说几句汉语,回家了基本不会说了,因此导致学生学习汉语一直处于一种学习--忘记--再学习--再忘记的过程,最终汉语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是没有提高。
(四)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多数学生表现出不在乎。(五)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主要表现在上课纪律涣散,不按时交作业,不复习预习、不朗读、背诵课文等。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行为习惯不在乎,从小没有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一些学校的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都不够好,个别学生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也就很难注意到。
(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表现在汉族教师用汉语教学,汉语基础差的民族学生基本听不懂,而汉族教师不会说民语只能照顾汉语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差生也很无奈。这里主要是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的学生,讲课时教师无法用民语进行解释,想教会这些学生很困难。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以便尽早地改变目前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困难的现象,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学好汉语的看法。
一、针对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不牢靠问题,我认为可采取的主要办法是,首先教会民族学生学会分析汉字8种字形结构,如“独体”、“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形”,教会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采用字形结构记忆法;其次,不断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汉字的结构。另外,在授課的过程中要多对多音字、形近字进行对比讲解,结合各种语境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组织学生听写汉字、多音字、形近字,强化记忆,另外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一定要做到“认真、严格、具体”,及时对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讲评,并要求学生订正作业。
二、针对学生的汉语发音不标准,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教学中重视汉字拼音的练习,多让学生读课文、读词语,教师要及时准确的纠正错误的发音,对于民族学生来说,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轻声最不好发音,所以教师要在纠正发音时给学生讲解发音的技巧;另外,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一些汉语歌曲和文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汉字发音的规律,养成好的习惯,其次就是加强双语教师的汉语发音标准化,确保学生接受的都是正确的准确的发音,俗话说“错误的一旦学会就不好再纠正”。
三、针对学生说汉语的机会很少,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教师要从积极的方面,从思想上鼓励学生在平时日常交际中用汉语交流,同学之间可以多应用汉语,教师和学生平时交流时也用汉语。
四、针对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够,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孩子们对学习汉语产生兴趣,从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那种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学习形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主动做。
五、针对课堂纪律乱,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加强学生纪律意识,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学生逐渐意识到,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是可耻的行为,安静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
六、针对汉族教师只能用汉语教学不会说民语,造成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拿汉语讲解,然后让班里程度好的学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用母语讲解一下,从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可以积极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照顾到汉语基础差的学生,保证更多的学生都能听懂所授内容;另外,学校可以利用教师培训时间对双语教师进行双语培训,以便今后更好的胜任双语教学工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在教会他们听、说、看的同时,还应该让他们能够拿起自己手中的笔,用母语之外的语言来倾吐自己心中的感受。让学生试着写写句子、段落、甚至是日记等。记下自己学习、生活中的诸多感受。逐步锻炼,使其能够用汉语写作文。在用汉语写作文之前应该让其用心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写,关键是要摆脱母语的语法习惯。用汉语语法去思考应该如何写、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安排整篇文章。我想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方法得当。民族地区的民族学生是能够学会,并且能够学好汉语的。学习汉语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总之,只要不怕困难,坚持学习,是没有学不会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吐尔逊阿依,《时代青年教育》-《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2012.3
2、沈娟,《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之我见》2007.5
3、刘忠民,《语言与翻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之我见》
9.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心得 篇九
宣讲会上,北站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蓉昆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做了全面介绍,对民族团结进步、当前民族问题等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给在座的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装卸队、居民代表等60余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理论课。
“这次开展宣讲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与辖区各民族群众的民族政策法规水平和民族团结教育水平,加深居民间的感情,增进了解、互信,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李蓉昆说。
10.最新学习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样本 篇十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将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如果在维护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做不了大海的滚滚波涛,那就做一股山间的潺潺溪流吧;如果做不了峰顶的参天大树,那做一棵河边的青青小草吧。让我们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的政治局面,一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乘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的浪潮,并肩携手、同心同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爱我中华,共创祖国辉煌的明天。
11.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焦虑问题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学习 焦虑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39-02
随着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不断实行,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不同省份的高校去学习、去深造,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基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语言差异,少数民族到各地去深造的时候,需要先经过预科阶段。在这期间,少数民族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进行语言的过渡,除此之外,还要对生活习惯和文化进行过渡。在陌生的学习环境中,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问题就会慢慢显露,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焦虑问题。对少数民族的学生而言,汉语学习中的焦虑问题主要体现在语言评价、语言交流、语言测试等方面,学生对此产生恐惧,进而形成一种焦虑,而本文就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问题来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成因
(一)生源地的差异所带来的焦虑
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生源地的差异会带来学习环境的差异,而学习环境对少数民族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使用规则,提高相应的语言能力,在头脑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认知体系,形成一定的语言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新疆地区而言,少数民族学生中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而这些民族学生又是来自不同的区域,一般来说,来自首府乌鲁木齐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环境,上过双语学校,对汉语听说能力的掌握要相对好些。在汉语教学的课堂上,他们对老师教学意识的理解要深刻一些,能够配合教师进行教学互动。但是,新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难以拥有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他们在当地大多是读民族语言学校。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他们极少情况下会使用汉语,而进入大学之后,学校环境以及课堂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无形中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看到其他的学生很快融入新的教学环境,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他们会有一种紧迫感,严重打击了他们开口将汉语的自信心,说汉语与不说汉语的矛盾思想一直纠缠着他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逐渐沉寂于汉语学习的课堂中,而这种沉寂会进一步为他们带来汉语学习的焦虑感。
(二)教学方法的差异所引起的焦虑
在大学阶段,为了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很快的融入到汉语教学的环境中,让他们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大学一般都会设置相应的预科阶段,为少数民族学生各个方面的过度提供一定的条件。基于现在的时代环境,汉语预科阶段的学习也会采用一定的现代科技手段,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采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电化语音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有力的增强了汉语教学的多样化和生动性,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问题,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基于教师传授知识的丰富性,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质疑。另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方面的付出并不能保证学生对汉语语言的习得。就新疆地区而言,一些少数民族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教学的方便,可能会使用第一语言。但是,如果不是在生源地,一些汉语教师就会避免使用第一语言,在课堂中采用全汉语教学,因为教师对那些语言的运用不熟悉。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习得的环境,让学生能在汉语教学环境中提高汉语学习效率。但是,对于那些汉语基础差的学生来讲,他们一直依赖自己的第一语言进行交流,对于 全汉语化的教学方式会不适应,心中会出现恐慌,对课堂情境也会产生焦虑。
(三)汉语的学习特点所带来的焦虑
1.语音学习
就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汉语的焦虑主要体现在汉语的声调上,这种现象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表现的比较明显,例如维吾尔族。就新疆维吾尔族的语言来讲,他们只是把音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他们的语言不存再声调现象,但是汉语就不同了,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并且声调还可以区分意义。对此,要想使维吾尔族的学生从以往的语言习惯中走出来就很困难了。他们不认同汉语声调的区别性特征,在具体的汉语语言环境中,他们甚至忽略了声调的作用。在汉语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维吾尔族的学生对汉语中平、声、去、入这四个声调的区分意义和运用感到异常的迷茫,对他们自己而言,认为自己是根据声调来发音,可实际却是错误的发音,这种矛盾现象严重加剧了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焦虑。
2.词汇知识
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讲,对词义的辨析是他们学习汉语词汇的主要焦虑。在汉语词汇中,具有相近意思的词语比较多,有时候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例如表示范围广,就可以用宽广、广袤、宽阔、广大等词语来表现。这些词语存在语体色彩的差别,因此,从少数民族学生的角度来看,即使汉语教师把这些词语之间的异同都解释清楚,他们也未必完全理解,词语组合错误、发言存在过失的现象仍然不会间断。基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在汉语交流和汉语习得中对汉语词语不能加以有效利用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有一个焦虑。
3.语法学习
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讲,汉语语法的学习构成了他们的又一焦虑,他们的第一语言中不存在结构这个词,但是,汉语却有结构。以维吾尔族的语言为例来说,“动词+结果补语式”的结构是不存在的。因此,具体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尽量避免这种用法,比如在写文章或者造句的时候,学生会以其他的结构形式来代替动补结构,最常见的就是状动结构。以例句来说,动补结构“昨天他回来的很早”,学生会把它变为状动结构“昨天他很早回来了”。有些情况下,维吾尔族语言的语法也会被套用,仅仅使用一个补语或者是一个动词,就可以把短语结构变为一个词。同样拿例句来说,“同桌把我的笔弄丢了”,套用维族语言的语法就会变为“同桌把我的笔(弄)丢了”。另外,汉语学习中存在一些句式问题,例如把字句、被定句、比较句等,“很对人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都推给别人”,“我今天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了”,“生活中,亲情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等,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这些语法的过程中,很难理解这些句子的真正含义,因此,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降低,学习汉语的焦虑感也会由此而生。
4.文字方面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他们已经习惯了第一语言的书写,因此,对于汉语的书写方式很不以为然。汉字,是比较明显的表意型方块字,与少数民族的文字书写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以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维文为例来说,它是线形的拼音文字。汉字和维文相比较,不论是结构关系,还是书写方向,都存在极大的区别,就此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文字体系也是其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汉语书写的过程中,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的笔顺笔画、部件的整体安排不以为意,完全以自己的意愿来进行书写:例如任意增加或者减少汉字的部件,甚至是对汉字的部件进行移位;对汉字的笔顺进行胡乱书写等,严重损害了汉字的形象。此外,一些学生还会将汉字中的一些相似字弄混,错乱使用,例如将饮用的“饮”字写成吃饭的“饭”字。还有一些同音异形字,少数民族的学生也会将其弄混,从而搅乱了自己对汉字的记忆,例如“生、声、升”,这些字的音节是相同的,但是其字形却是有很大的差异。除了同音异形字,还有一些双音节词,例如“公事、攻势、宫室”等,学生对这些偏误字很难辨清,同样加剧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
二、消除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焦虑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为学生创设“家”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即使在新疆地区,高校中少数民族的学生也是来自不同的区域。对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讲,他们来到高校进行汉语学习,就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为自己博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将来学有所成,好为自己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他们是带着复杂的心情来读大学的,希望自己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但同时对周围陌生的环境和具有一种恐慌感。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鼓励,身边的人能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完成语言和生活习惯的过度。所以,学校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他们意识到:在新的环境中要靠自己来适应今后的专业学习;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自己民族的发展,自己需要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来投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温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就会倍增,心情会放松,由汉语学习环境所带来的焦虑感也会随之而散。
(二)师生合作,共同建设和谐有序的汉语课堂
在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的一言一行、汉语教学内容的安排都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可度为标准。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配合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具体的说,教师在汉语教学的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互动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敢想、敢说、敢做” 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教师的教学任务加以积极配合,针对教师的教学有目的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思考,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此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适时鼓励学生利用汉语来写文章,运用汉语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逐渐消解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改进
1.语音学习
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讲,学习汉语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个能力就是“听和说”的能力,与很多语言的习得方式相同,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先学会“听”汉语,才能进一步会“说”汉语。鉴于此,汉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先利用自己的耳朵,慢慢熟悉汉语的语音和语调,将一些固定的汉语发音给掌握到位,并牢记于自己的头脑中,慢慢提高自己校正汉语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不用对学生发出的每个错误音都加以纠正,因为很多情况下,发音的错误不是学生说的问题,而是学生听的问题。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对某个汉语的发音进行固定,耳朵在听的时候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辨别。教师这个时候要为学生的这些发音找出系统性的错误,对这些词的发言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统一讲解。例如[tsh]和[s]这两个发音,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两者在发音上有一定的差异,前者是送气、清塞擦音;而后者是清擦音,接着让学生利用耳朵再次进行辨别,不断练习,进行巩固。此外,在汉语学习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汉语篇目,让学生集中精力来听。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用汉语进行诗歌朗诵会,汉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的韵律和节奏,体会汉文化的魅力。
2.词汇和语法的学习
在汉语精读课堂中,对一些词的语法、意义、用法进行讲解是课堂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只有充分的结合到一起,才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效果,汉语语法和词汇的内容才能被学生牢牢掌握。例如对汉语词组“结果、后果、成果”的教学讲解,它们在感情色彩上有所差异,词性不一样。对此,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分析这些词的感情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这几个词进行造句,锻炼学生运用这些词的能力,并能将这些词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就“动词+结果补语”的语法知识点来说,学生较难掌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述语和补语的结合不是任意的,句法和语义都是其制约因素。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结构的特点和意义,对结构中一些语义的搭配进行细致讲解,然后让学生对此进行练习,习惯这些固定搭配,对知识进行巩固。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汉语,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来积累语法和词汇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要自觉的用汉语与人交流,多读书,培养自己的汉语语感,进行语言习得。
3.文字方面
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讲,汉字的结构复杂,比较难辨,难记,自然书写起来也很困难。传统的汉字基础教学中,书写的静态结果是教育者最重视的,而过程的重要性却被忽略了。对此,教师要对学生书写汉字的笔画、顺序进行严格要求,对于这些过程中的错误要及时加以纠正,并适当讲解这些字的字理,帮助学生认识这些汉字的构成,建立汉字思维,进而达到“熟悉一个音节能够通读百字,掌握一个字形能够识得百字”的目的。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语言和形式和其内在的关系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把握,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汉语的焦虑进行正视,并积极应对,充分发挥“手、眼、心”的配合作用,书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三、总结
综合来说,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不断发展发展的情况下,其汉语学习的焦虑问题也日益凸显,对此,在具体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起来,既要提高教师的汉语教学水平,也要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并且能够勇于面对学习汉语的焦虑问题,并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真正体会到汉语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扎依达·阿不拉.浅析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与对策[J]. 时代教育, 2013(18):34-34.
[2]杨文革.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后汉语学习及汉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3(6):58-62.
[3]童春香.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4(2):168-170.
12.民族宗教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少数民族钢琴教育现状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同胞人数相对较多, 但和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同胞一样, 受当地和谐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生活条件影响很大。也正是因为这种影响, 所有的少数民族同胞似乎都与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 少数民族在音乐方面涌现出来的人才也是数不胜数。如藏族歌唱家韩红, 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 满族钢琴家朗朗, 土家族钢琴家黄楚芳等[1]。钢琴学习其实是比较枯燥的, 尤其是弹奏的技法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练习, 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刚开始对钢琴的兴趣很浓厚, 但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逐渐减弱了, 并且由于部分学生来自较为偏远的地区, 从来没有真正的接触钢琴, 甚至对音乐的基本理论都没有系统的认识, 故而他们学习钢琴的学习热情更多是一时的好奇, 缺乏学习钢琴的长期动力。面对这些情况, 教师就应当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引导, 也只有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长期坚持学习钢琴的动力, 通过总结长年从事少数民族地区钢琴教学的经验,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二、注重少数民族学生钢琴教学的共性与个性
钢琴的教育方式可以分为许多门类, 但无论是对汉族学生还是对少数民族学生,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是没有区别的, 二者钢琴教学的共同点在于都应让学生学会思考, 能独立分析音乐作品的核心, 让他们做到对于钢琴理论与实际的有力结合, 同时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也是作为学习钢琴的一个重要前提。此外, 更应当注重的是挖掘和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 着力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综合音乐素质, 最好是师生之间能互相探讨弹奏的钢琴作品, 不仅老师要去引导和指正学生在弹奏中的不足, 还要让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以提高学生在演奏中的个人特色, 最终让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而默契的良性循环,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注重在教学中添加少数民族元素
钢琴固然是起源于西方, 但其在我国的发展也在这些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钢琴教学中, 添加其本民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能够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对音乐及钢琴的热爱, 从而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与此同时也能诱发少数民族学生对于结合少数民族元素进行钢琴学习的灵感。具体来讲, 可以在教学中选用少数民族的优秀钢琴作品。例如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戴于吾的《天山风情》、崔炳元的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等等都是可以分阶段采取的教学素材[2]。此外, 强调钢琴教学中的少数民族元素不仅仅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同时也是钢琴乃至音乐在我国发展的必需,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经济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中得以真正的继承和弘扬, 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钢琴教学中, 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少数民族的文化思想, 了解其音乐艺术的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音乐艺术真正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开来。
四、注重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
不同于其他书本知识的传授, 钢琴教学更注重的是对于钢琴演奏的现场效果及学生对于钢琴演奏的个人理解, 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快乐开放的教学方式, 这也更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热情奔放的艺术氛围。具体来讲, 教师要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而恰当的使用语速、语调、表情、手势、姿态及目光等, 用以贴切的表达教学内容的音色、韵律、流派及风格等。例如在教学会连音的正确弹法时, 可以让学生先离琴体会手指支撑、重量转移的方法及概念, 然后由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 使学生理解连贯圆润的声音, 为了让学生懂得连奏的含义, 这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有效结合是最能让弹奏技法变得生动、形象的。此外, 教学中枯燥繁杂的技能理论知识可以在课堂上用形象对比等手段将其简化, 也可以对此采取一些例如比赛竞答等有趣的课外活动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课后对钢琴的练习可以采取让学生录音练习的方式, 教师然后再下次课上听取学生自认为最满意的练习录音, 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指正。少数民族学生对于钢琴的学习最主要的困难大多在于其基础理论的不扎实和弹奏钢琴的不自信, 通过这些课上课外的教学方法能非常有针对性地克服这两个问题。
五、结语
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 真正的音乐教育机构还不是很完善, 这也导致很大片区的学生只能在少数地方进修音乐艺术, 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 其受到的家庭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 受到的民族文化熏陶也有所差异, 因而思想行为和个人表现都有所差异, 教师在教学之余也一定要和少数民族学生多多接触谈心, 不可歧视少数民族学生, 应当通过交流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 通过多鼓励多表扬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少数民族的钢琴教育虽然困难重重, 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钢琴教育发展空间也同样是巨大的, 少数民族钢琴教育应当走出一条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来,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道出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钢琴教育中有目的性的推广民族音乐特色和民族音乐思想来进行教学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同时, 把少数民族的音乐广泛应用于钢琴教学中去, 也是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钢琴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李歆.浅谈我国少数民族钢琴教育[J].群文天地.2013 (1) .
13.民族团结条例学习心得 篇十三
心得
近阶段,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的系统学习,认识到这个条例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日常化管理轨道,是我国首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地方性法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于2009年12月29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0年2月1日起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针对境内外“三股势力”不断制造民族矛盾、挑拨民族关系的破坏行为,从维护各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现实需要出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责任、原则和相关法律责任。
条例对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的原则、机构职责、内容与方式、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条例规定,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和光荣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得收集、提供、制作、发布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学习,对条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理解。今后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搞好民族团结,始终牢记“三个离不开”思想。
14.学习中华民族理论新编心得体会 篇十四
(一)通过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我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和民族问题有关的宗教问题。换句话说,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就是让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其伟大意义,认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民族问题及其由来,民族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另一方面让我进一步了解国情、省情、民情,认识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要解决好民族和民族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具体措施。总之,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进行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民族观的教育,从而提高我们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同于阶级,不同于国家,不同于政党,也不同于种族,而是一种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实体,并有着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同样由于民族存在引起的民族问题,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也不同于阶级问题、国家问题、政党问题和种族问题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民族和民族问题这一历史范畴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而独立的学科。同时,它与许多学科相联系:(1)与哲学相比 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探讨的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是普遍规律;民族理论研究的则是民族和民族问题这两个具体为基本的方面。(2)与民族学 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规律,并用其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学研究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具体到每一个民族的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内容。(3)与历史学 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全过程,让人们了解社会的过去及发展;民族理论只对民族这一社会历史中的现象、范畴作研究。(4)与民族史学 民族史学着重研究民族发展的全过程,是每个民族的历史,也就是追溯各个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和变异;民族理论只对规律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最可靠的锐利武器。就中国来说,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掌握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真制定和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民族问题,将对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习中华民族理论新编心得体会
(二)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虽然也曾经了历代王朝的更替换代,以及个别少数民族的繁荣和没落,但华夏文明的包容和求同存异,使得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仍然还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西南部和北方。虽然人口很少,但占据着中国广大的国土面积,这些地方不仅物质之源丰富,而且人文资源也非常独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护这些地方的繁荣稳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重大事宜。我是来自于湖北恩施的一名土家族的同学。很幸运的是,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把我们恩施这片贫穷落后的地方也纳入到西部大开发中。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在修建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以后,恩施地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不仅仅是在城区的一幢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拔地而起,在乡村许多人家也都盖起了小平房。以前只能在电视中看见的各种高档的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和小轿车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现代科技文明,的确,让这些贫困落后的地区焕然一新。但使得我们丢掉的不只是贫穷的帽子,还有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二叔结婚的时候,我爷爷为他筹备婚礼的时候,还是严格按照土家标准仪式举行的,记得在二叔迎亲的时候,我婶婶的父母在出嫁前前,还在家里为她举行“哭嫁”仪式,而且每交一件嫁妆的时候,都会说很多台词让新郎这边接后半部分??,只是我那时候还小,不明白这到底要做什么的。而2014年国庆的时候,我表妹结婚的时候,仪式就非常简单了,直接在乡镇上租了一个酒店结婚,只需要一个证婚人,简单的举行一个仪式就结束啦。在这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现代化科技文化知识的影响,以及年轻一代上学读书,外出打工和老一辈人员的逐渐老去,这使得文化传承工作异常艰难,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正在逐渐失去,甚至基本上都被汉化了。如今,走在恩施的大街小巷上,看到玲琅满目的各类商店,你很难把它和一个具有土家苗族特色的自治州联系起来。当然,在湖北恩施市西南边陲盛家坝乡,还有极具名族特色的小溪古村落,那里有保存完好的胡家大院和各式各样的木瓦结构的吊脚楼。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很传统,基本上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同化。现在,这里已经开始立项坐位一个旅游地对外宣传了,不知道这种原汁原味的土家文化还能传承多久? 当曾经的那些土家文化中的苞谷饭、合渣汤、过月半、“哭嫁”、“跳秧歌舞”等等,在我们90后、00后的记忆中已渐行渐远,我们只能从爷爷那里像听西游记、水浒传一样来聆听这些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化故事,现代社会的工业文明,让我们高科技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同步,也让我们与曾经拥有的土家精髓文化的时代渐行渐远了。我们失去了玩泥巴、学跳秧歌舞、举行哭嫁的仪式,但我们却拥有玩iPhone、学跳小苹果、举行西方婚礼仪式机会。得与失不是通过简单的数量关系就能换算比较的,而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节奏、什么样的精神文明更能让人类生活地更舒适美好!在大力提倡发展高科技驱动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能注意文化建设,特别是注重民族地区的继承和发展,要求人们鼓起来的不只是钱包,还有人们来自内心深处的对生活的满意度。而文化建设恰恰是我们现在非常紧缺的,这就需要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大力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特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形成的基础设施、生活消费条件、教育水平、以及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保健制度,大力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了确保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建设,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也需要保留传承原来的拥有的民族文化,做到“汲取精华,去其糟粕”把能够反应本民族特点的特色文化加以保留,政府部门、相应的学术团体和文化机构都应该尽职尽责地弘扬民族文化,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要建立专门遗址,整理成图书加以保存,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要号召年轻一代学习本民族的文化,把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成果联系起来,在渊博浩瀚的文化海洋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精髓,不断进行创新,只有这样,各个民族才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永葆青春,才能长久的繁荣昌盛生存下去。学习中华民族理论新编心得体会
(三)作为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青年,我不但要了解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宗旨、目标、新时期的总任务,党员的义务、权利、纪律,还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映。入党动机的纯正代表共产党的党性,共产党员内在品格的集中体现。重要的是,我要追求思想上的入党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入党,要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断正确自身的入党动机,实践—认识—实践,在实践中形成信念,积极为党工作,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入党,这一最慎重、最严肃的选择,需要多方面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首先,要不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体会其实质精神,结合当今动态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思想上,要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武装自己,实事求是,不断吸收新血液,指导自我修养。其次,在实践中,要按照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为社会出一份力,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在基层中,从自身出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学习工作中,时刻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的先进作用。最后,要主动接受组织的教育、考察,严于自己,提高修养。学习中华民族理论新编心得体会
【民族宗教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民族宗教理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教育试题及答案 200 题11-01
民族宗教信息06-17
民族与宗教论文09-01
乡镇民族宗教工作计划07-30
民宗局年度民族宗教事务09-02
民族宗教知识竞赛试题11-09
民族与宗教情况工作汇报11-07
民族宗教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9-29
民族宗教信仰对照检查材料09-14
宗教对民族政策的影响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