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地理小博士论文

2024-12-18

十一届地理小博士论文(精选4篇)

1.十一届地理小博士论文 篇一

低碳,并幸福着

高一四班孔艺玮

夕阳下的河畔,一束金黄的阳光投进古树茂密的枝桠间,照在一张充满童稚的脸上。身穿红裙的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看,这棵树在哭呢!它四周的同伴都跑哪儿去了,怎么只有一片树桩了呢?”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这是一个发展了却并不幸福的故事。

树,在不断减少;碳排放,在不断增加;臭氧层,在不断遭到破坏,整个世界都被乌云笼罩着,我们头顶着的不再是蔚蓝的天空!的确,随着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确实在迅猛增强,百姓的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可是,自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温室气体的肆意排放,导致冰川融化、导致气候反复无常、导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地低碳并幸福的生活!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很穷,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这一切都可能造成碳排放。但是,我们绝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相反,我们要努力做到低碳!当然,这要靠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采取恰当而有力的措施,例如发展清洁能源等等,同时,也要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平均每人每年各种活动造成的碳排放量约为三吨,所占空间约为1668立方米。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中国有13亿人口,每人减少一点,数量就会相当可观。实行限塑令仅一年多,全国超市塑料袋的使用量就减少了三分之二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到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60万到960万吨。许多人已经养成习惯,随身带一个布袋,进超市少买一个塑料袋就相当于减少碳排放零点一克。

观念一变,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日常生活当中有那么多轻而易举地减少碳排放的办法。低碳,成了一种生活态度;低碳,可以从身边做起!

冰箱门少开一秒钟,等于减排碳2.68克,一年有多少?冰箱及时除霜,又可以减排多少?

电脑、电视、空调不用时就关机,而不是处于待机状态,光是电脑每天大约就可以减少碳排放0.3公斤;

一只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碳排放可能减少四分之三。

朋友们,不用再举太多的事例了,低碳,完全可以从细微之处做起!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低碳并身体力行、低碳并幸福着吧!

低碳之风,已然兴起,绿色环保已成为人们潜意识里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出门前半小时先关空调;

煮肉前一小时把肉从冰箱拿出来而不是用微波炉化冻;

把每一张废纸都攒起来回收;

窗子换成双层玻璃或中空玻璃‘

用淘米水浇花......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带着微笑,满怀幸福地做环保卫士。让低碳之花,傲然开放!

2.十一届地理小博士论文 篇二

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The National Geographic World Championship)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于1993年发起组织,每两年竞赛一次。要求参赛国地理学会在本国组织针对16岁以下在校学生进行区域或全国范围的国家地理竞赛,在此基础上组队参加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

一、我国大陆地区参赛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已举行过三次全国比赛。

第一届中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暨第九届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中国赛区选拔赛于2009年3月28、2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张源、北京汇文中学的梁禹澄和济南舜耕中学的吕骁分获前三名,获得代表中国参加2009年7月在墨西哥举办的“第九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资格。但因2009年4月到夏季,墨西哥发生H1N1流感而没有成行。

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于 2010 年 11 月 20 、 21 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获得前三名的是北京汇文中学的郑伊辰、吴雨桐和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伍子悦,他们获得代表中国参加 2011 年 7 月在美国加州举行的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资格。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组组长王民教授为领队,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组秘书长蔚东英博士为参赛指导兼翻译。中国队虽首次参加,但三名同学团结一致,取得较好成绩:笔试成绩在17个队伍中位于第九,地理挑战活动成绩位于第十四。

第三届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暨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于2012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办选拔赛,选拔赛附加赛于2013年5月4、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行。十名学生最后的总成绩由初赛、附加赛笔试和现场答题三部分成绩相加得出。经过两天激烈的比赛,来自湖南湘潭江声实验学校的黄博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李好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邹建伟分别获得前三名,他们代表中国参加2013 年7月底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并在十八个队伍里位于第十三名。

二、世界地理锦标赛的形式与内容

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比赛先进行初赛,包括笔试、地理挑战活动两个部分。初赛两项结束后,按照得分排出名次,前三名的队伍进入决赛。决赛采用现场问答方式,并作为美国当红电视竞猜节目“危险之中!”的一期进行转播。

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2013年7月28~3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共有18个队伍参加。笔试有45道选择题(每题2分),1道看图回答(10分),一道排序题(10分),一共110分,小组三人一起回答,只计算团体成绩。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世界地理内容,如中国哪条大河泥沙含量最大?俄罗斯矿产资源储量最大的是什么?看图题给出非洲的国家空白图,要求写出非洲粗钻石前五名产量国家排序,并将这五个国家填在空白图上。对于我们来讲,这样的题目比较熟悉。也有的题目与历史结合,如波兰团结工会起源于哪个城市?它的领导人是谁?概括讲,笔试题较注重国家等地理事像的位置、分布,注重历史与地理结合等。

与笔试题相比,地理挑战活动确实具有挑战性,也更突出地理学的特点,往往与比赛所在地的特点有关。如2011年的比赛是在旧金山动物园里,进行类似定向越野,寻找不同的动物,观看解说牌,了解动物的分布知识等。今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地理挑战活动的主题是“我们居住地的景观说明了我们是谁——什么文化景观造就了圣彼得堡”,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概念:文化景观——人类在景观上的印记,它可能是有形的,如房屋、标语、道路、教堂、雕像、食物等;也可能是无形的,如语言、音乐、气味等。文化景观告诉我们,人们重视的是什么,如何表达自我或怎么看自己、过去与未来。

任务:各小组探索圣彼得堡地图中红线内的区域,将看到的典型城市文化景观记录下来并加以解释。之后,每个小组要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汇报。需要各小组找到并拍照的三个重要历史坐标为:彼得与保罗大教堂(建于1712—1733年)、冬宫(建于1754—1762年)、古战船船头纪念柱(建于1810年)。

此外,每小组还要拍摄另外至少七个反映圣彼得堡的典型文化景观。各小组汇报时,只能使用10张照片。

每小组会拿到一张圣彼得堡城市地图,上面注明三个重要历史坐标、所住饭店位置,红线标明活动边界,每小组须在边界内活动;每小组会拿到一台数码相机、圣彼得堡游览手册(英文)、纸张和笔。也可使用自己母语写的圣彼得堡游览手册,一定要使用所发数码相机,不可使用其它材料或电子装置。各小组在每个地方所拍摄的照片,必须有两个小组成员在内。

暗示:最佳的汇报要包括你认为造就圣彼得堡的不同文化元素。

汇报:各小组必须在下午12:30以前回到住宿的饭店吃午餐,并共同制作汇报稿,每迟到两分钟扣一分(9:30出发)。下午1:30以前,各小组要筛选照片,删除不使用的照片,将相机连同选择的10张照片(3张指定照片和7张自选照片)交给竞赛工作人员;各小组完成10张照片的汇报稿。下午2:45进行各小组汇报,每小组选一个发言人,用英文进行该组圣彼得堡文化景观的阐释说明,限时5分钟。

汇报由所有小组协调人和两名竞赛裁判评分,分数以平均分计算。

评分标准:包括任务中所有必要元素;包括各种不同典型文化景观;简要说明每张照片如何表现文化景观;证明对文化景观有很好的理解。9~10分为优 ,7~8分为良,5~6分为中,3~4分为较差,0~2分为差。汇报满分为40分。

初赛前三名进入决赛。决赛采用现场问答方式,有七轮或八轮问题,每轮2~3道题。与初赛笔试题相比,决赛主要以多媒体方式出题,有景观题,具体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题;有地图题,如辨认海峡、岛屿、半岛等,还有对同一地理地物不同比例尺的辨认,如半岛,比例尺大分数高,随着比例尺的变小,分数从4分降到2分;有实物题,即拿出一些实物,请参赛者辨认;还有音乐题,即播放有关乐曲,请参赛者回答。概括讲,决赛的题目特色突出、地理性鲜明。

三、世界地理锦标赛的几点启示

1.注重地理感性知识内容

参加本次世界地理锦标赛的人员主要是12~15岁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阶段。由于这个特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初中阶段主要学习区域地理。如何认识区域地理,感性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学生认识区域地理的基本材料和基础。了解一个区域,需要记住基本地名和事实,就如同学习历史,一定要知道重要的人名、朝代一样。因为没有基本的地名、事实,地理思考就不可能开展。地理教学的目的包括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地理感性知识,即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包括地理演变、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名称、地理数据等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启示之一。

2.注重通过真实环境学习地理

本次比赛中,各个队伍在3个小时里,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选择圣彼得堡市内10个景观进行拍摄并加以解释,说明它怎样反映圣彼得堡的历史和文化。这对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理解是一个挑战,同时告诉学生,地理是“活”的。在三个小时中,印度队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商量,一边调查,拍摄几十张照片,有历史古迹、河流码头灯塔、商店、咖啡、博物馆、街边行人等。我国学生对地理事物观察、理解较其它队弱,虽然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实际教学中往往重视度不够。如果把地理学习只当成课堂内、纸面上的学习,是学不好地理的。观察、理解与解释地理事物是学习地理中必需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启示之二。

3.注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3.第一届地理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篇三

前言:

为丰富我院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扩展大学生地理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对地理文化的重视,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推动我院第七届学生文化节的建设,同时为建党90周年献礼。我们旅游学社成功的举办了合肥学院第一届地理知识竞赛,本次比赛以“上学天文,下知地理”为主题,涉及各方面的地理知识。

本次地理知识竞赛共吸引我校各系共80多支队伍、300多位同学的踊跃参与,可谓规模宏大。经过激烈的预赛之后旅游系、中文系、管理系、外语系、电子系、经济系等系组织的10支代表队40位同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最终管理系、电子系、经济系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的比赛,不仅使广大师生增长了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拓宽了视野,同时各系以文会友,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利地促进了我院社团文化节的建设,且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主要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阶段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地理基础知识考察(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各参赛团只需派一名队员均参加笔试,根据预赛笔试成绩,从高到低选择10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把10个队分为上、下两场进行比赛。比赛共分三个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必答题环节,每组依次答题;第二个环节是抢答环节;第三个环节是风险投资环节,风险投资题每轮包括简单题5题,中等题5题,偏难题5题。其中简单题每题10分,中等题每题20分,偏难题每题30分,各队依次选择题型,每队限选一题,各代表队的同学需在30秒内依次回答。回答错误或不回答扣除对应分数。来自不同系的各位选手准备充分,竞争激烈,整个比赛现场气氛活跃。由于我们在比赛前精心准备和筹划,使得比赛圆满结束,但比赛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让我们从中得到了更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一、活动准备阶段

1.2011年4月10日,经过我社的积极努力成功的申请到合肥学院第一届地理知识竞赛的承办权。

2.2011年4月11日,我社积极召开理事会议,商讨关于举办第一届地理知识竞赛的相关事宜。

3.2011年5月8日,我社整理有关报名信息。

4.2011年5月10日,(周二)中午12时30分,在南艳湖校区5#103、5#105举办了预赛。最终来自经济系、旅游系、电子系等10支队伍进入决赛。

5.2011年5月11日,我社理事再次召开全体大会积极安排决赛进一步工作,合理分配任务,并定于2011年5月21日,在南艳湖校区博学楼A座407教室举行决赛。

二、比赛过程

2011年05月21日,第一届地理知识竞赛终于在博学楼A座407拉开了帷幕。本场比赛的嘉宾分别是旅游系资深教师陈苹苹老师、学社社团联合会主席龚小妹、旅游系学生会主席史图磊、学社社团联合会副主席王强强、应用商务协会会长赵梓羽。

本次进入决赛的参赛队伍分别是:1号 管理系起航队;2号 旅游系足迹队;3号 管理系四兵突击队;4号 外语系沧海桑田队;5号 中文系河畔队;6号 电子系行遍天下队;7号 经济系丹霞满天队;8号 管理系CHS特战队;9号 旅游系四人行队;10号 旅游系环游世界队。

第一环节:必答题

必答题每组包括五道题,其中单项选择题4题,判断正误题1题。各代表队的同学需在30秒内依次回答。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错误不扣分。其中判断正误题不仅要做出正确判断,还应指出错误并改正,判断正确5分,改正正确5分。在主持人宣布完题目后5秒内答题,超时不答按自动放弃处理

第二环节:抢答题

抢答题每轮包括十道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抢答题必须在主持人说出“开始”之后再抢答,最快抢答的参赛队获得答题权,抢到题目后15秒内答题,同组选手可以相互商议再做答,做答时若持有异议,可以在15秒内纠正,如果提前抢答或者在15秒内没有答出,就取消此题的回答资格。抢答题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错误或不回答扣10分。分数扣为零的队伍失去抢答权,以抢答器显示为准。

第三环节:风险投资题 风险投资题每轮包括简单题5题,中等题5题,偏难题5题。其中简单题每题10分,中等题每题20分,偏难题每题30分,各队依次选择题型,每队限选一题,各代表队的同学需在30秒内依次回答。回答错误或不回答扣除对应分数。

合肥学院第一届地理知识竞赛最终获胜队伍分别是:一等奖 管理系四兵突击队;二等奖 电子系行遍天下队、经济系丹霞满天队、管理系起航队;三等奖 旅游系足迹队、外语系沧海桑田队、中文系河畔队、旅游系环游世界队。

三、总结

此次地理知识竞赛是由我们旅游学社承办的第一届地理知识竞赛,这次地理知识竞赛的成功举办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也为我们旅游学社在这一年举办的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对于这次活动我们的成功经验有:

1、比赛的成功举办得到院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及各社团的大力支持。为保证此届地理知识竞赛的顺利进行,院团委向我系提供了投影仪和抢答器等设备,为此我们表示忠心的感谢。我们社团理事及成员的积极配和也促使了这次竞赛的成功举办。

2、本次竞赛之前,我们的精心策划,使得比赛规程有条有序,环环紧扣,竞赛题目有深有浅,既考选手的智慧又考他们的策略,准备工作充分,合理安排人员,细致谨慎,分配到位,各司其职。考虑到比赛队伍较多,因而安排候场区和比赛区两个地方,合理安排比赛时间。

3、在预赛阶段,对于试题的保密工作我们做的很好。为了公平起见,我社全体工作者都没有参赛。在试卷未启用前,试卷仅有一位人员保管,其他人员无法接触。监考时严肃纪律,考风良好,为此次竞赛的成功举办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但是,我们在这次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活动的安排要提早,以便出现问题时,能争取时间解决。

2、忽略了一些细节问题。例如仪器的保障工作,以致于在比赛中不能使用。

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将在下一届的工作里加以注意,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总之,这次地理知识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我们社员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增进了社员们之间的友谊。也让社员们加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提高了社员们的综合素质。加强了社团的凝聚力。通过这次活动的总结,我们也学习到了不少经验与教训。希望我们在下一届的工作里能做的更好。同时,我相信,只要我们社团的所有成员继续努力,齐心协力,我们社团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

合肥学院旅游学社

4.十一届地理小博士论文 篇四

省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济南的小明计划暑假期间跟爸爸去台湾旅游,他们提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风土人情资料.你认为哪一项与实事不符合()

A.日月潭、野柳地质公园等是台湾的著名景点 B.台湾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C.台湾有世界著名良港维多利亚港

D.岛上森林茂密,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2.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关“这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从中部穿过 B.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人口多分布在东部平原 D.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3.有“兰花之乡”美誉的省区是()

A.北京市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台湾省 D.香港特别行政区 4.下列美称不属于台湾的是()

A.“东方明珠” B.“海上米仓” C.“东方糖库” D.“森林之海” 5.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台湾海峡鱼类丰富 B.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C.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D.山区为林区,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 6.台湾岛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A.沙尘暴 B.低温 寒潮 C.干旱 D.地震 台风 7.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中,符合事实的是()A.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B.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相望 C.主要的自然灾害有雪灾、台风、地震等 D.森林资源丰富,水产丰富

8.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两岸“三通”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成为热点,下列旅游景点游客在台湾能观赏到的是()

A.日月潭 B.西双版纳 C.武夷山 D.布达拉宫

9.实践证明:香港和澳门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台湾的持久发展也离不开祖国大陆.下列有关港、澳、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东南端,与福建省相邻

B.“一国两制”的政策对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长期稳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C.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维多利亚港港阔水深 D.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 10.下列关于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居民的祖籍为福建、广东 B.目前大量出口的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C.台湾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岸与广东省相望 D.台湾岛地形平坦,平原广阔

11.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部,西临太平洋,东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B.台湾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部 C.台湾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区 D.台湾省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12.台湾岛是一个美丽的宝岛,下列风景名胜位于台湾岛的是()A.长白山天池 B.日月潭 C.西湖 D.石林 13.下列关于台湾岛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②被誉为“亚洲天然植物园”③树种单一,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④西部降水量多于东部 ⑤流量和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14.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部平原地区水稻种植普遍;②四季鲜果不断,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称; ③台湾旅游业发达,已成为其经济的重要支柱;④高雄是台湾的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5.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湾省就是台湾岛 B.台湾省主要位于热带

C.台湾省西隔台湾海峡与浙江省相望 D.台湾岛的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16.下列关于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台湾岛约有 是平原 B.日月潭是著名旅游胜地

C.森林资源贫乏 D.主要工业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17.四个同学就台湾省居民情况进行讨论发言,正确的应是()A.小张说:“台湾省居民中

B.小李说:“台湾省居民通用客家话和闽南语”以高山族人数最多” C.小周说:“台湾岛中部山地和东部沿海人口最密集” D.小郑说:“台湾居民中绝大部分是广东、广西的移民”

18.丽丽赴台湾探亲前查阅到台湾的相关资料,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学_科_网...学_科_网...A.居民多为高山族 B.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C.河流短小,水能资源贫乏 D.河流多发源于中部

19.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森林类型的变化,是由于()A.台湾山脉从北向南地处温带热带 B.台湾海拔高,垂直变化明显 C.台湾山脉地处低纬度 D.由于台湾气候变化大,多台风 20.“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这说明了()A.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B.台湾和祖国大陆的血缘关系 C.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关系 D.台湾和祖国大陆的文化渊源关系

二、综合题

21.如下图,读“台湾岛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岛的地形类型以___________为主,地势特征是_________.(2)A为台湾省行政中心___________.

(3)台湾省河流长度普遍在200公里以下,超过100公里的河流只有6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4)按温度带划分,台湾岛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带.

(5)2016年2月6日,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次地震的形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2.读台湾省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岛屿A_______________。(2)海峡B_______________。

(3)台湾山脉的主峰C是_______________,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4)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请写出台湾的一个美称:_______________。

(5)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_______________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6)目前,_______________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2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台湾海峡隧道是一项连接台湾海峡东西两侧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工程设想,目前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海底隧道的选址前期要考虑很多地质问题和环境问题,设计隧道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地震学等十几门学科。目前,两岸专家共提出四种隧道方案,其中距离最短的北线远离震源,南线有利于岛屿的开发,却与两条中线一样存在地质情况复杂的难题,因此选线问题仍在缜密的考察和论证中,还没有最后的结论。

(1)图中甲省是_______________省,乙省东北部的_______________岛(图中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2)台湾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_______________部沿海地区,台湾岛环状铁路网的建设主要受到_______________(自然因素)的影响。

(3)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台湾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是()。A.政策、劳动力 B.资源、劳动力 C.市场、交通 D.管理、技术

(4)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你知道她有哪些美誉?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并解释该美称的由来或其成因:_______________。

24.读台湾及福建沿海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的地形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台湾火烧寮的年降水为1万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 B.距海近C.迎风坡 D.河流多

(3)如果现在要种植一些橡胶和椰子,你觉得在图上所示的A、B两地中,选择何地较适宜:_______________(仅从气候条件考虑)。

(4)你对台湾最熟悉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

(5)从福州到台北的直线距离为_______________。(图上距离大约为2.6厘米)2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与该岛最高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_米。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岛屿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山地或平原)。(3)请判断①河流流向____________。

上一篇:产品质量保证协议-通用版下一篇:对母校写一段毕业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