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2024-08-16

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共12篇)

1.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篇一

道德讲堂讲稿:

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

——张文江

老师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够和在座的各位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家都知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

那么什么叫和谐家庭?我想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心中一个和谐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的家庭,但是有矛盾后会很快和好,感情会比以前更好,经得起时间洗礼的感情会让人们倍感温馨,一个充满温馨的家庭就是一个和谐的家庭,正是因为家庭的真实,没有虚伪,才会有矛盾的存在,这是我的理解。

我们看看下面这样一个情景,可能在许多人的家里都曾发生过:丈夫下班回家以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翻杂志,一边看电视。电视正在转播一场精彩的球赛,他看得非常兴奋,有时候还情不自禁地高喊几声,不时还有几声咳嗽。这时候在厨房里忙着的妻子,听到了咳嗽声,拿起水杯,走到客厅,把水杯递给了丈夫。丈夫会怎么说?

上面的案例简单地来说,就是人际的互动,是一种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家庭关系。什么叫人际关系?一般来讲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一定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质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呢?

一、相互沟通

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人际沟通就是通往和谐的桥梁,没有人际沟通,就很难谈上和谐。那么,如何理解有效的沟通呢?“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半句多。”气氛非常重要,所以你要想跟家里人沟通,首先一定要营造一个适合沟通的气氛。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和社会的人际关系是有区别的,但根本的原则或者根本的沟通技巧是相同的。如果一个人在家里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在单位里、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他能搞得很好吗?可能有这种情况,但是不多。

我们说,语言的沟通,文字的沟通,表情的沟通,符号的沟通,食物的沟通,心灵的沟通,很多很多的沟通方式,我们在家里运用最多的是什么?可能最多的还是表情。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剩下的才是语言。文字的沟通在家里是比较少的。年轻一点的父母,给子女写个便条的多不多?不太多吧,其实这也很重要。有些家庭里面有个小黑板,小黑板可能是写给丈夫的,可能是写给妻子的,可能写给子女的。有几句话留言,其实就是很好的沟通。西瓜切好了,放在冰箱里,你回来以后拿出来吃,什么什么东西准备好了,放在哪里,这但是我们可能运用得不太多。我们可选择食物的沟通,逢年过节买点礼品、送点东西,这个是比较多的。我觉得这里面大家要有一个了解,送的东西是不是越贵越好?越能表达我们的感情呢?不一定对。他最需要的,你送给他,可能才是最高兴的。换句话讲,你给父母、给子女买礼品的时候,你一定要考虑他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东西,这是最好的东西,而不一定是最贵的。也可选择心灵的沟通,心灵的沟通是最难的。有的人结婚几十年,好象他从来就不了解对方,从来就没有走进过对方的心里,要达到心灵的沟通,确实是比较难的。语言的沟通也好,文字的沟通也好,表情的沟通也好,都是为了达到心灵的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我们说讲话,真正字面的内容只占了信息来源的7%,38%是靠声音、声调这种语言、语速来表达的,更多的是身体的语言。所以我们经常感受到,听节目和看节目是不一样的,家里人也是如此,打电话和面对面说话是不一样的。对待父母我觉得仅仅有孝心还不够,还应当尽点孝道,要多陪陪老人,所以现在提倡要常回家看看。

二、相互尊重

家里人应该说是最亲密的人。最亲密的人往往又是互相之间说话很随意的人。即使是家人但也要做到相互尊重。单位里,一般是尊重上级,对同事也是尊重的,但是到了家里就不一样了,对自己家里人哪还有咯多讲究啊。其实尊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尊重?尊重应该是要尊重他的感受,要尊重他的选择。对父母的尊重、子女的尊重就是给他他最需要的、最想要得到的东西,跟花钱的多少没有太大的关系。

善意的表达躯体的语言,我们用的多不多啊?我们在家里微笑多吗?我们有些人在外面跟别人有说有笑,但一到家里面对老公或老婆就把脸拉长了。其实,最好的礼物就是微笑,微笑又不用花钱。而且什么人微笑都是漂亮的、都是美丽的。唯独到家里以后,我们就把这个微笑,把这样一个很好的礼品,给浪费掉了。如果你的小孩读小学、初中,拿着成绩单回来了,考了96分,你是怎么反应的?我们很多的家长就是说哎哟,96分还不错,但你怎么丢了4分呢?假如说他只考70分,那可能前面的话就没有了,说我花了这么多钱请了家教,你才考了70分,30分怎么丢的? 对家里面的沟通来讲,第一要夸行为,这样就会让对方感觉是真诚的。比如,这个菜你炒得非常好,有蛮好吃。你要夸一个人,夸你的丈夫,你的夫娘,夸你的家娘,就说哪个事情让你感动了,哪个事情让你感谢他,要说得具体一点。当面夸自己的媳妇,背后还夸自己的媳妇,她总会听到的。你要说一个人好,当着面可以不说他好,背着说他好,他一定会知道的,不信你去看看生活中是不是这样的?反过来也是如此。

三、赞美家人

我们需要赞美家人。其实,人人都喜欢赏识。吃点好的胃舒服,听点好的心舒服。夫妻两人之间需要赏识,夫妻两人都是因为赞美而结合,因为欣赏而流畅,因为挑剔而粗糙,因为指责而分手。我跟我妻子结婚18年,一直以来,妻子对我父母照顾有加,从吃的到穿的都是她操心打理,照顾得周周全全。那年为送我弟弟到习水一中读书,当时因家里刚建了房子,没有宽裕的钱,她找人借钱替弟弟垫付学费,并省吃俭用给弟弟寄零花钱。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对妻子更是从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感激和赏识,到今天为止两个人还没讲过嘴红过脸,更不说结筋打架了。其实,处理夫妻关系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体味、用心去维护、用心去经营。每个人都需要别人赞美,人的天性就是喜欢喜欢自己的人。因为他喜欢我,所以我会喜欢他。他越喜欢我,我越喜欢他,这就是爱生爱,恨生恨。要注意赞美的技巧、夸奖的技巧。家里的一些事情,要找机会请教或者征询长辈的意见。特别是作为晚辈的向父辈请求,虽然有些事情你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那再听听他的意见,感受是不一样的。父辈退休在家里了,有很多生活的阅历,或者在某个方面有专业的知识,你作为子女的,听听他的意见,这会比经常给他买吃的喝的感觉还要好。在家庭内部来讲,这就是表扬,就是夸奖。

对待子女,我们要多采取赏识教育。《中国妇女杂志》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一位母亲的三次家长会》。讲的是有位女性学生家长,她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跟她说:“你的小孩有多动症,他在板櫈上3分钟都坐不了,建议带他看看医生。”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说了点啥呀?”这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没哭,她说:“老师表扬你了,老师说宝宝原来在板櫈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够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特别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啦!”结果那天晚上这个小孩破天慌地吃了两碗米饭,也没有离开板櫈。你看,老师说孩子有多动症,妈妈的鼓励让孩子有了自信。上了小学,又开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孩子这次数学又不行,全班50人,他得了49名,怀疑他有智力问题,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下。”回家的路上,这个母亲哭了,回到家里,看到诚慌诚恐的儿子,这位母亲打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你并不笨,只要你细心,就会超过同桌!”母亲说完这话的时候,发现小孩暗淡的眼神亮了一下。第二天上学小孩起得特别早。你看,老师说孩子得了49名,有智力问题,妈妈说他能超过同桌,孩子就有了信心,其实同桌是48名。小孩上初中了,又开家长会了,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问题。”这位母亲这样告诉孩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只要你努力,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老师说孩子有问题,妈妈说孩子有希望,状态是一样的,但是给小孩加的力是不一样的。结果高中毕业,这个小孩竟然考上了清华大学。他把通知书给妈妈看,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知道我自己不聪明,是你诱导激励的结果。”这位母亲哭了,她是个聪明的母亲,就是因为她的赏识激励,才造就了一个清华学子。我们有的人不是这样,总喜欢揪住别人的缺点不放。我觉得如果你总是揪住别人的缺点,那是你一生最大的缺点;总是盯住别人的失误那是你一生最大的失误;喜欢说别人的不是,那是你一生最大的不是。

四、相互关爱

我们再回到前面讲的案例,看看这几种回答的模式。

第一位丈夫把水杯接过去了,喝了一大口水,用眼睛的余光瞄了一眼,又把水杯放到妻子的手上,两眼一直盯着电视不离开,妻子回到厨房继续做饭去了,这是一种选择。

我们再看看第二位丈夫怎么做的?丈夫回头接过妻子手上的水杯,先说声谢谢,喝了半杯,然后就说喉咙都干了,现在舒服多了,谢谢你,你还在做饭,还帮我倒水,你真是太好了。妻子拿着杯子,高高兴兴回到厨房又继续做饭了,丈夫还在看球赛,这又是一种选择。

第三种情形,丈夫转身过来接过妻子手中的水杯,也是喝了半杯,拉着妻子手说,谢谢你,厨房里忙着还知道我在咳嗽,还帮我倒水,你真个好妻子。同时让她坐在旁边,说我不相信这世界上哪个老公比我还幸福,你要不要也喝一口水,这个比赛太精彩了,你还是先去做饭吧。表示一个亲昵的动作,然后再让她走。

这种选择,假如说发生在在座的男同志的身上,或者是女士的身上,这种情形多不多啊?这样做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吗?我们来分析一下。作为妻子,她采用的是同样的方式来关爱丈夫,丈夫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接受妻子的这种关爱。第一种情况,让妻子没有感觉到丈夫对自己的关爱,让妻子感觉自己的行为没有价值。换句话讲,如果是现在比较文明的家庭,保姆送了一杯水,你可能还要说谢谢,而自己的妻子送了一杯水,丈夫却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表示,好像是你该做的。第二种情况,当妻子的会感觉到自己的关爱有价值,这是很珍贵的。第三种,妻子会觉得我在关心老公的时候,我的老公也在关爱我,也在疼爱我。这种行为值得肯定,使夫妻之间的感情得以升华。其实女人是很容易满足的,就看你丈夫怎么做。还有句话我想说一说,有的人整天欣赏天边的玫瑰,不会欣赏身边的月季。不同的人对快乐的理解不一样,但是几乎所有的人有一种感觉,就是感觉别人比自己幸福,别人比自己快乐。所以我们经常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老公是别人的好。你去欣赏天边的玫瑰,不会去欣赏身边的月季。

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你要想快乐,就永远不要和身边的人争吵。记住这句话,你就容易快乐。平时坐在你身边的人,你可能非常不喜欢,非常讨厌他,但是你千万不要和他争吵,一争吵,你肯定快乐不起来。哪怕是坐公共汽车,你想想,他踩了你一下脚,弄脏了你的衣服,吵两句你快乐吗?所以永远不要和身边的人争吵。当然跟你生活在一个房子里的人,就更不能争吵了。

对家的理解有很多,男人经营天下,女人经营家庭,家和才能万事兴。家经营不好,天下经营也很困难,60%到70%的幸福快乐来自于家庭,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说,现代社会以家庭为中心,如果社会都不要家庭了,就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社会以家庭为中心,家庭以谁为中心呢?一定是以夫妻为中心的。如果两口子就是为小孩活着,把中心位置摆错了,会出现一些问题。夫妻一定是以配偶为中心的,而不能以自己为中心,一定要以对方为中心,这样就好办了。配偶之间以什么为中心呢?不是以金钱为中心,不以职位权利为中心,一定是以情感为中心。夫妻之间的感情怎么样,这是最主要的。你生活得怎么样,日子过得怎么样,不是多少金钱可以决定的,不是住多大房子、开多大车能决定的,而是由情感生活怎么样决定的。有和谐的婚姻,就会有和谐的家庭,有和谐的家庭,就有和谐的人际,人际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今天我就讲这么多,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谢谢大家!

2.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篇二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的家庭根源

1.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 这是因为:首先, 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 道德品质的发展, 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 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 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 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 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 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2.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中国目前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这是当今中国最为普遍的家庭关系。这两种家庭关系的好坏, 对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夫妻间的人际关系, 他们之间的合作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预定了家庭的基础特征, 特别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谐

一个社会需要和谐, 一个家庭仍然需要和谐。一个健康、和谐和融洽的家庭关系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中, 才会感到快乐, 才会积极向上, 才会感到身心愉悦。否则, 家庭的缺失和成员间的关系恶化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子女的健康成长。所以, 家庭成员间应当搞好关系, 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的好环境。

1. 亲子和谐。

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至为重要。在亲子关系上,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不能正确了解孩子的需求, 教育方式不当, 容易引起他们对父母的反感。和谐的家庭关系应该是家庭成员相互尊重, 彼此体贴、关心、爱护, 这种和睦、民主、愉快的家庭生活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家长要努力营造这样融洽的家庭关系, 教育孩子热爱自己的父母, 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关心父母长辈的健康和冷暖, 体恤父母的辛劳和苦心, 尊重父母的权威, 配合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分忧解难, 通过这种亲子情感教育激发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当然作为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平和, 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引导, 少一些高压;多一些民主, 少一些一言堂, 要理解尊重孩子的相对独立性, 可以适当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利, 给孩子以充分表现自我、表达意愿的自由和机会, 多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和心灵沟通, 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所需要的, 而不是孩子想要的。

2. 人际和谐。

学龄期孩子的社会人际关系主要是亲友关系 (家庭的亲子关系、与亲戚朋友的关系) 、学校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孩子因为学校老师教育方式不当, 不能公正处理问题, 造成孩子的消极抵触情绪, 使孩子对学习丧失信心, 造成孩子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反应。有些孩子由于自身心理较封闭, 比较害羞, 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 他们感到孤独, 容易产生偏激行为。要教育孩子与老师、同学们建立和谐的学习关系。家长要告诉孩子老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们就像春蚕一样奉献自己的青春, 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前程。一日为师, 终身为师。无论你身处江湖之远, 还是身居庙堂之高, 都永远不能忘记老师的恩德。要尊重老师的智慧和劳动, 配合老师的教学, 积极地按质按量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同学是自己人生之中最难得的朋友, 如同自己的手足弟兄, 应该要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 相互支持,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还要相互团结, 互谅互让, 相互关心, 相互照顾。

3. 德智和谐。

智力固然重要, 而品德尤为重要。智力超常、学识渊博、能力非凡的人, 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道德品质, 可能会自私自利、惟利是图、目光短浅、倒行逆施、凶残暴戾, 因而不仅不能成就一番伟业, 甚至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只有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和品格的人, 才可能心系社会、胸怀祖国, 才能对别人对国家对社会充满深厚的情感, 才能甘愿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聪敏才智。家庭教育虽然可以在文化知识、思想品德、生理心理、生活技能等诸方面都能所作为, 但家长应该而且必须重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不宜也不应把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完全转移到家庭里来。

4. 身心和谐。

3.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篇三

一、培育具有凝聚力的班级文化

培育具有凝聚力的班级文化是学校进行人本管理的基础工程,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以及由价值观指导下的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班级精神,形成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奋发向上的热情,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主要阵地,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在师生的共同策划下,我们对班级教室进行了设当布置:班级布置有“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班训,在其左侧是“风采天地”,在这里展示张贴学生的书画作品、优秀习作以及学习经验交流等,右侧是一张中国地图;左右两侧是张贴学生书写的名言名句;前方黑板的上方贴有“友爱、责任、拼搏、超越”的班级精神,左侧是宣传栏和班歌,右侧是个人座右铭和奋斗目标;教室的窗台摆放一些小盆景——整个教室的环境既让人愉悦又激励人上进。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引导班级学生共同起草具有班级特色的歌词、谱曲,形成班歌,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脱口而唱。班歌是每周班会课的开场曲,这样便可以让学生领悟班级精神,感悟班级灵魂,唱出热爱班级、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激情,唱出团结友爱、拼搏进取的豪情,体现班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组织各种大型活动时,要发动学生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如在校运会上,可以组成“竞赛组”、“后勤服务组”、“宣传摄影组”全员参与和享受校运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绩自然骄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大好时机,在这样的氛围中,和谐向上的班级精神得到了弘扬和升华,可以说,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班级凝聚力提升的过程。

此外,我们在主题班会上,摒弃简单的说教,而是开展生动活泼的情境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观看“我的父亲母亲”开展感恩教育,呼唤学生心灵深处对父母双亲的爱,进而推广到“博爱”;主题班会“做一个有责任的人”,让学生体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阅读型主题班会“快乐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就是在班集体中以规章制度、班级公约、纪律等为基本内容、班级全体同学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一种文化形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广泛的参与讨论,形成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班训和“友爱、责任、拼搏、超越”的班级精神。并制定和实施了涉及学习、纪律、卫生、宿管、班风建设等方面的班级文明公约。有了制度的保障,班级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范,彻底改变了以往班主任一人说了算的“人治”情况,培养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成具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要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优雅的风度仪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一)做爱的使者爱是德育的基础,老师经常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同学的生活、学习情况,针对班级中存在的不同群体,采取激励、沟通说服、鼓励参与、热情关心等不同的方式加以引导,启发同学自觉进步。如:在课余时间,通过班级博客、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同学的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了解同学们对班团活动和管理的看法;在节日或某位同学生日的时候送上一张卡片,致以节日(生日)的问候等等。通过这些方式的谈话和沟通,及时地解决了同学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这样让同学们真实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出前进的动力。

(二)做行为的楷模班主任首先要严于律己。在上课或参加集体活动时,应佩带胸卡、不迟到不早退。每次看到教室地面上有垃圾,看到窗户没关,看到桌椅不齐,总是自己先动手做好,同时也从不乱吐乱扔。这样的行为在同学面前重复多了,也就成了大家的自觉行为。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们班级教室总是整洁的。

“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应该注意多观察分析,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不断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要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真诚恳切;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时时保持一颗童心和一份童趣。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增进师生感情,建立具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

三、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与策略

(一)合理引导,对学生一视同仁

當一个新的班级运行半个学期左右,学生中便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些“自然群落”,包括部分老师谈论的“小团体”。现在的学生思想、性格大多跃变,在平时很容易形成自然群体,作为班主任要充分掌握管理的尺度,用合理、科学的态度加以分析。根据这些群落形成的特点(如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脾气或是社会关系等因素形成),加强对这些团体的合理引导和科学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用同样的情感和尺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优秀的学生不可“一好遮百丑”,对暂时后进的学生,不能一眼将他们看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机会均等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

(二)善于运用适当的班级目标激励所有成员

班级目标是班级成员的共同的期望、追求和达到的成果,它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引导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制订班级、小组、个人的近期、远期努力的目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这些目标具体化并变为行动的过程。

(三)常用各种激励教育方法

操行评语是对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作出的全面总结和评价,一篇好的催人奋进的操行评语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使学生更信任老师,而且能给学生足够的信心,给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加快他们前进的步伐。如,一个男生成绩中等,平时的表现平平,学习不刻苦,但很有潜力。笔者给其评语便是:其实你很聪明,尽管你的成绩不如学习的尖子生,但是并不代表你比他们笨,只是你没有像他们那样勤奋学习而已。如果你努力学习,你会比他们更优秀,从现在开始,告诉自己,你行的!老师期待你的表现。当这位学生拿到这样的一则充满期望与激励的评语时,怎么会不信心百倍的努力上进呢?此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强化激励”的策略,将以表扬激励为主的正强化与以批评为辅的负强化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和荣誉感,使其奋发向上,使其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4.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篇四

2008-03-10 本文访问次数:79

1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胜利油田工会女职委按照油田工会工作总体部署,紧密结合油田女工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坚持以文明和谐家庭建设为切入点,以丰富多彩的亲情活动为载体,精心打造亲情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油田家庭文化品位,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水平,为油田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层层发动,全员参与,为文明和谐家庭建设营造良好的亲情氛围文化引领,全面动员,倡导全局17万户家庭共同关注和谐家庭创建。为了激发油田广大职工群众共同参与到和谐油田建设中来,《胜利日报》连续发表了三篇评论员文章。首篇即是《构建和谐油田先建和谐家庭》,从文化建设的高度阐述了构建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油田的必然要求。油田工会女职委以三篇评论员文章为题目,在全局启动了“构建和谐家庭从我做起”大讨论活动,召开了“亲情、家庭、和谐”座谈会,组织了“创建和谐家庭”征文活动,还在《胜利日报》开设专栏,引导油田17万家庭共同参与到大讨论活动中来,共同关注和谐家庭创建工作。此次征文活动收到征文711篇,其中,有很多退休的老干部、职工家属都建言献策,许多男职工也踊跃参与到活动中来。

沟通交流,引导17万家庭的成员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家庭的和谐是

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愿望,为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局工会女职委开展了“我的母亲”征文活动和以“感恩父母、点亮真情”为主题的亲情短语征集系列活动。“我的母亲”获奖征文120篇,汇编成《献给母亲的歌》一书正式出版。我们将每天说一句亲情短语,每天做一件亲情好事相联结,在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企业基层单位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我家在企业、企业是我家”的良性互动和认同的和谐关系,在全局营造了良好的亲情文化氛围。

部门联动,齐抓共建,提升家庭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随着油田改革不断推进,利益格局不断调整,职工群众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为此,局工会女工委注重与宣传、综合治理、共青团等多部门联动,进一步丰富家庭文化内涵,把家庭文化与企业、社会、国家整体利益相联结,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用以“平安家庭”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普法教育,积极引导油田每个家庭成员自觉成为社会道德的拥护者、遵章守纪的好公民。今年以来,全局涌现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户,全国“绿色家庭”1户,省文明家庭7户,省家庭教育先进个人1名,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2个。

二、规范管理,打造品牌,使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再上新台阶加强队伍建设,力保亲情文化活动的规范管理。活动之初,局工会女工委强化三支队伍建设。一是读书读报骨干队伍,组织基层职工群众开展各种读书会、演讲会、读书论坛等活动;二是文艺演出队伍,定期编

排节目深入到各社区演出,与基层职工联欢;三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进家入户、下基层为困难家庭、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油田各级工会女职委共组织不同层次读书活动200余场次,组织巡回文艺演出30余场次,为弱势群体家庭解决实际困难6456个,帮扶困难家庭375户,资助困难家庭子女157个。

社区牵头,培养骨干,打造精品文化。局工会女职委依托社区文化广场,组织开展家庭才艺大赛、家庭厨艺展示、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家家比学习、比知识、比亲情、比和谐。同时,针对部分家庭上班时间孩子无人照看、空巢老人无人排解寂寞等各种具体困难,组织部分下岗待业人员建起了社区“午间小饭桌”;针对部分家庭子女课业辅导的需求,组织部分高学历人员开展“一对一家教辅导”活动;针对部分家庭子女青春期教育的实际需要,组织部分心理咨询专家开设“青春期心理咨询”活动;为空巢在家退休老人建立起亲情社区娱乐室、健身房等针对性强的专项工作。截止目前,油田工会女职委共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百余场次,先后3次邀请大连鼎狐心灵智能开发研究院汤兰院长来油田授课,受益职工达万人。管理局工会女职委成立女职工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各基层单位建立咨询服务站,共聘请法律顾问80人。23 个二级单位建起“午间小饭桌”,建立“一对一家教辅导”220 户,开设健康心理咨询室3 个,基层单位和社区普遍建立老年娱乐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和健身房。分层次,分重点,特色家庭创建活动覆盖全局。女性因其心思细腻、感情丰富、善于体谅人、责任感强、有耐性等特点,成为家庭的灵魂和支柱。因此女职工对于家庭学习氛围、家庭环保意识、法制意识、廉洁勤政理念等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局工会女职委针对不同家庭群体,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了创建“学习家庭”、“平安家庭”、“廉洁家庭”、“环保家庭”等特色家庭评选、创建活动,并连续三年开展了“十佳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在“

三、八”节表彰大会上对100户管理局文明家庭进行隆重表彰。

三、注重总结,发现典型,努力将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阶段性总结展示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成果。油田开展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油田广大居民之间形成了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楼栋团结”的良好风气,在油田各普通家庭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为大力弘扬家庭新风,局工会女职委先后组织开展“三亲情”故事创作及表演活动,“情满油田、爱在身边”巡回演讲,“和谐在我家”亲情摄影比赛,“三亲情”事迹演讲报告会等阶段性总结活动。活动中,有122篇作品获“三亲情”故事创作奖,其中28篇获“三亲情”故事表演奖;收到亲情摄影作品962幅,局工会女职委将部分优秀摄影作品制作成60块摄影展板,在油田各社区作巡回展出;在油田各单位开展亲情文化演讲430余场,受教育人数16500余人次。

以“评”促建,“十佳双百”评选活动将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推向高潮。由局工会女职委牵头,管理局工会等八个部门联合下文,表彰了在“亲情家庭、亲情楼栋、亲情小区”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十佳亲情小区”,100个“亲情楼栋”,100户“亲情家庭”,以及创建活动先进集体300个、先进个人500名。通过开展“三亲情”和“好妻子”评选等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通过举办“廉内助”座谈会等形式, 加强家庭廉政建设;通过开展以“和谐在我家”为主题的摄影比赛、录制家庭访谈等活动, 加强家庭文化建设;通过“家庭节约行动”、“做地球主人, 建绿色家园”等活动, 加强家庭环境建设。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一年来的工作最深的体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家庭的支撑,建立创新型国家,离不开亲情文化的润泽”,而建设文明和谐家庭归根结底是要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以邻里之间的和谐促进社区的和谐,以家庭与环境的和谐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推动和谐家庭建设与创新型国家战略布署相适应,向更高层次升华,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而女性作为家庭的核心,是维系家庭、构建和谐的主导,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和谐家庭需要女性的和谐创造,这正是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的职责所在,也是女职工组织大有可为的一片天地。

5.弘扬孝道文化 建立和谐家庭 篇五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有些人对孝道却避而远之,视为封建糟粕,以致产生了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所说:“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已成为影响代际关系的世界性社会问题。”

如何弘扬孝道文化?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不少有识之士大声呼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纯朴破产,人心堕落,社会倒退。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么?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的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过去是因受“左”倾思想的奚落、当今是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因此,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切实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

其次,古人把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我们略做考证便可得出结论,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关心对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她要求,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显见,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很多事例证明,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这方面,有不少小学学校开展了以“五心”教育活动为主题的传统美德教育系列活动(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他们通过“五心”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胸怀大志,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他们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孝心奖章”争章活动。这一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也是传统孝道文化在新形势下得以弘扬的有力证明。

其三,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古代的孔孟儒学提倡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出发点。尽管在当代社会,人们似乎更加注重社会角色和社会道德,而不甚重视其家庭私德,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中国古代视孝道为一切道德之基本,是一种更为深刻而渊源的思想观念,是一种不宜移易的理念。现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有权有势者甚至圈地筑坟,车队簇拥,络绎不绝,连日宴席,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决不是什么孝道,而是借着父母的牌位显示自己的“荣耀”。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歪曲和渎亵!而通过对这种“孝道”的批判,也正显示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其四,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为此,我们略做分析便知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的重大意义。

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依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家庭养老的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趋势,传统的孝道观念也开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不时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宣扬传统的孝道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方面,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并采取了积极的举措。如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敬老养老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规范。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尊老爱幼作为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最近,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也是贯彻江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孝心无价

相信大家都一定看过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在忙碌了一天后,还为婆婆打好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当年幼的孩子看见妈妈正在为奶奶洗脚时,自己也打好了洗脚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妈妈的面前说:“妈妈我也为你洗脚”。这一场景确实很令人感动,也让人深省,我们长这么大到底为父母都做过些什么?我们有几个人能记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欢吃的东西?父母的鞋码?这些看似很微不足到的事,却表现着我们是否对父母有一份孝心。

说起来也真够惭愧的,以上的问题,我基本上都不能回答。其实现在像我一样的人还真不少。但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是这样回答的:“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语出惊人,发人深思。是啊!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时候,已经步入老龄。此时,他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越来越需要子女的孝敬,而这种孝敬主要在亲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钱或雇个保姆来替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孝敬父母的机会也就逐渐减少。商机之类错过了还会再来,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机会,那就时不再来,遗憾终生。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但长期以来,这一传统美德却被许多人淡忘和漠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在现在的社会中还有一些人当父母老了,不在有力气动了,就会嫌弃他们,埋怨他们,责怪他们,去说他们给你带来了累赘。更可气者还有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弃他们于马路上而不顾.其实呀,这些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以看到,他们是残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没有人性的,他们也根本就没有良心,何谈什么孝心呢? 所以大力宣传和建立孝道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不仅是建立和谐家庭的重要元素,而且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台湾作家龙应台谈过一件小事:有一天,她带着85岁的父亲去台北看《四郎探母》的演出,当演到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时,她发现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因为她父亲受到剧情的感染,想起自己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时,一天准备帮母亲到市场去买菜,路上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辗转流离去了台湾,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来不及道别的母亲……深受剧情感染的不仅是她父亲,曲终人散时,她发现不少中年儿女及老人眼里都有泪光闪动。这就是孝道文化的力量。正如龙应台指出的,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孝道文化便是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为此,当今弘扬孝道文化要从落实家庭孝道上着手,建立和谐家庭,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社会风气。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曾参以孝为一切道德的根本与总和,以孝统帅一切伦理道德。认为孝不只是个人行为和治理家庭的准绳,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纲领,是天经地义、永恒普遍的基本原则。与如今科技进步发达的社会相比,似乎古代人们对“孝”的理解更为深刻。为了增强现代学生的孝道观,中国科技大学的以为老师还特意为大家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那就是让同学们回家为父母洗脚,但是能完成“作业”的同学却很少,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很奇怪,有些不好意思,觉得似乎太形式化了。不错,它的确是一种形式,但它是种可以衡量我们给予父母的爱是不是也像父母给予我们的爱那么多的一种形式。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为父母洗脚,那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我们可以为他们过生日,即使没有任何礼物;我们可以陪他们好好的吃一顿饭,即使没有大鱼大肉;我们也可以了解父母的鞋码,为他们买双鞋子,即使它不是名牌。这些平凡的事,当我们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后就能体验到它的不平凡了。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全球各社会、各个文化道德中永恒的主题,不论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社会稳定。而孝,正是调节家庭关系的一剂良药。一个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效忠国家的人。从孝出发,才能家和万事兴,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座的所有朋友,让我们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只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只是一顿粗茶淡饭。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一枚含着体温的硬币……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孝,是稍纵即失的眷恋,是无法重视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让我们永远记住孝心的存在,记住孝心是无价的.嘉祥县是曾子故里、孝经圣地,曾子的孝道源远流长,广为传颂,为嘉祥人民树起了孝道的丰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嘉祥儿女。为弘扬曾子孝道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大力实施“关爱银龄孝德建设工程”。广大妇女既是经济建设的创造者,更是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的实践者,尤其在孝敬父母公婆方面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孝敬老人更能体现出女性的胸怀善良,体现出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我们作为曾子故里新女性,更应该秉承曾子孝道精神,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值此春节来临之际,县妇联向全县广大妇女姐妹发出倡议: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再次掀起敬老人,献爱心热潮,让孝亲敬老的亲情传播,促进家庭和睦幸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孝敬父母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亲敬老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杯酒、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老年是人生中阅历最丰富的时期,但也是人生中最孤独、最需要关怀的时期,做儿女的要常回家看看,陪老人吃顿饭,向长辈问声安,与父母谈谈心,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电话,都会让他们倍感欣慰。让我们从帮老人打扫一次卫生、带老人做一次健康检查、给老人洗一次澡、实现老人一个愿望等点滴小事做起,把敬老爱老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孝亲敬老要做到“六要六不要”。即:思想行动要尊敬老人,不要歧视老人;衣食起居要照顾老人,不要淡忘老人;生活零用要宽待老人,不要吝啬老人;生病就医要护理老人,不要不问老人;逢年过节要慰问老人,不要冷淡老人;文化娱乐要关心老人,不要不管老人。

6.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篇六

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和谐家庭建设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建设进程中,民政部门扮演着不可或缺和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着基础性的兜底式的作用。本文结合民政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就民政部门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初探,以推进民政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民政部门和谐社会和谐家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称之为社会细胞、也称为驿站,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民政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体现“执政为民”的重要方面,作为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社会稳定的“减震器”,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诸城中地位重要,职能明确,作用明显。本文就在构建和谐家庭建设进程中,民政部门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作了一些调研和思考,旨在为推进新时期民政工作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找准民政部门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着力点 朱德同志曾说,民政部门是人民群众的组织部。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无论是社区建设、救灾救济、城市低保、社会福利、优抚安置、老龄工作,还是婚姻登记、殡葬改革、儿童收养等,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其中不少工作还直接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孤残儿童、下岗失业人员、灾民等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因此,从工作性质上讲,民政部门是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在思想上的知情人、感情上的贴心人、呼声上的代言人、权益上的维护人、排忧解难的办事人、党的温暖的传递人,是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保障。

和谐家庭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是新型文明家庭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浮出水面,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传统的道德逐渐弱化、新的道德规范迟迟不能成形,直接影响和谐家庭建设。要解决这些新问题,除了政策、法律要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外,民政部门要下大气力以保障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为重点,不断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一)民政工作的对象决定民政部门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桥头堡”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基本职责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直接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担负着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加型加剧、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家庭的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男女两性发展不平衡、单亲家庭生活、重症儿救助、困难家庭优扶等 1

等问题都需要民政部门维护和保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间组织管理、婚姻登记等民政工作几乎覆盖了全体社会成员。因此,将“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要求落到实处,对于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民政工作的内容决定民政部门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润滑剂”作用

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管理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主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民间组织、优抚安置、区划地名、婚姻、殡葬等20多项工作,主要职责就是关注民生、发展民主和服务社会。可以说,民政工作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点,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和谐家庭建设的润滑剂。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维护了妇女的权益,保障了家庭的和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城乡困难家庭、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为化解城乡社会各种矛盾,顺利推进和谐家庭建设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将维护好老年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放在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位置、广泛开展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以保障老年人、儿童和广大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和排除各种矛盾,有利于家庭和谐,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好上述工作,能够让困难群众、困难家庭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有助于缓解干群关系。

(三)民政工作的地位决定民政部门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家庭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样性;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等给家庭领域带来了一些冲击和不和谐因素。民政部门作为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在新形势下,其自身的地位、职能、服务对象等明显发生变化。一是地位提升。民政工作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联系明显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产保障、民间组织管理、扶贫济困、拥军优抚、殡葬改革等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形成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二是职能加强。民政工作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和谐社会、家庭建设的基础。民政部门通过便捷高效廉洁的社会管理和热情周到的公共服务,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组织程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落实和维护老年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等社会特殊群体基本生活权益,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三是任务加重。随着社会转型、城乡房籍制度的改革以及社区建设,原来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转变为民政牵头、块块为主、社区承办,民政部门的工作领域进一步扩大,社会管理和服务任务加重。

二、改善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减震器”作用

民政工作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点,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民政工作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是和谐家庭建设的题中之义。因此,民政工作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家庭建设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同时,做好民政工作,对维护诸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解决民生,为和谐家庭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民政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必须着眼于促进社会公平,关注困难群众,关注弱势群众,实实在在为他们排忧解难。实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的、相互配套的社会救助是实现和谐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民政部门在建设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在一定的差别,民政部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在保障民生方面发挥“兜底”作用;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切实提高孤老残幼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深化改革,完善优抚安置政策,逐步建立优抚安置的保障机制,切实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为和谐家庭建设奠定基础。

(二)落实民权,为和谐家庭建设搭建综合平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十七届四中全会正致力探索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中国式民主政治道路”。发展基层民主,落实好民主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和家庭建设的重要保证。男女平等、两性和谐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享有平等的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也必须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完善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机制、健全妇女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健全家庭矛盾调处机制和家庭文化建设机制,形成一种包容、豁达、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保证家庭的和谐稳定;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形式、内容和程序,能够形成有效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机制,激发广大农村群众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规范有序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增强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维护民利,为和谐家庭建设消除矛盾隐患。民政部门在体现社会成员公平正义、协调理顺分配关系、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上,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政工作许多事务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对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工作人员需要确实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畅通政府调解和司法救济途径,把畅通信访渠道作为保障群众民主权利,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高度重视民政来信来访,实行信访责任制,对群众反映的现象和事实,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给予答复,有明确法律依据的,依据法规条文办事,没有政策法规要求的,应参照有关要求予以特殊处理,在不违反法规的前提下,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平常事按时办,切实当好在民事纠纷、政事纷争上的裁决员。变“上访”为“下访”,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切实维护民利。

三、强化队伍、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为发挥民政部门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作用提供组织保证

当前急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使当代中国婚姻家庭也处在巨大的变化之中,经济的多元化带来了观念的多元化,人们对待婚姻家庭有了新的追求,但同时面临的新问题,如家庭中婚姻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导致稳定性下降;家庭教育失当,子女教育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个性轻社会的不良现象;家庭暴力,侵害儿童、妇女和老人合法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主义和理想信念动摇等等,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和谐。民政部门作为人民群众的组织部门,在新的形势下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民政干部队伍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民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要切实树好形象。民政部门、民政工作者要在为民求和谐中树立起推动工作的形象,对人民负责的形象和公正廉洁的形象。做到“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单亲家庭、妇女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反映诉求和维护自身权利比较弱,需要党和政府给予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需要民政部门作为代言人。民政工作者就要把关注弱势群体作为本职责任,并做必须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载舟之水;必须把对人民群众充满深厚感情作为一种责任;必须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当作第一信号;必须提高与人民群众互相沟通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切实端正作风。民政部门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端正领导作风,民政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干事创业的精神,在工作中自觉形成竭诚为民的作风、求真务实的作风、科学严谨的作风、依靠群众的作风、民主平等的作风、廉洁自律的作风。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开拓创新的要求,不断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7.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篇七

研究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困境现象, 我们发现构成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主要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 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特征。

高中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 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孤僻、封闭、害羞等心理。他们更多的追求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独立, 甚至是压抑自己的交际欲望, 因此, 他们多数不愿意主动的向班主任老师袒露自己的心声, 常常是紧闭心门, 哪怕是自己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曾经做过一项调查, 在青少年眼中被看作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依次为:母亲 (31.9%) 、校内同学 (23.6%) 、父亲 (14.4%) 、校外朋友 (13.7%) , 而学校老师只占4%。可以看到, 无论是高中生的心理研究还是当前的调查研究结果都说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给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和谐关系设置了门槛。

2. 高中班主任老师的育人理念。

笔者用《师生关系调查量表》 (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诊断》) 对两所市级重点高中的高一年级七个班级 (三个重点班四个普通班) 作了调查。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 在这两所重点中学, 仍有44.6%的人认为“老师常常以纪律压制你”“你常常屈服于老师的命令与权威”。可以讲, 当前高中班主任队伍里仍有不少的“唯理智教育者”, 这些老师片面的强调制度化、强调教育的智育目标, 情感育人对他们来说只是传闻, 充其量只是一种教育修饰。那么这些班主任要想和本来就对学习感觉较累的高中生搞好关系也是不大可能的, 而且可能会因为这些带有弊端的传统教育观念导致和学生关系更紧张。

3.高中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巨大压力。

一方面, 不可否认, 当前多数学校从学生进入高中开始就灌输“读高中的唯一目的就是考大学”的“理念”, 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便以学习完、练习好所有的必考知识, 全力以赴应对高考为核心, 导致不少学生对学习甚至是学校生活产生恐惧、厌恶的不良情绪, 而这种不良情绪首先就发泄在和他们最近的教育者———班主任身上。另一方面, 广大的高中班主任老师从上任开始, 学校就开始倡导班级之间的竞争、下高考名额, 家长就千叮万嘱要从严管理。在这样的环境下, 班主任很容易产生“大跃进”的做法, 一切的班级文化为了学习, 一切活动服从智育第一, 努力的“转化”“培养”学生。这样班主任和学生关系就很容易从学生的对当前教育的不满与班主任对学生的“恨铁不成钢”中激化开来。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班主任老师精心的培养、呵护。学生能主动的告诉班主任老师自己的隐私、班主任老师能在众多的学生面前坦白自己的错误, 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或者教师的勇气, 没有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基础, 没有这种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 这些都只能是虚谈。我作为一位普通高中班主任, 下面谈谈自己在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方面的几点认识。

1.给自己正确的角色定位———平等中的“首席”。

我赞成一种观念, 班主任在整个班级中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人格上, 班主任和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之间是绝对平等的, 必须牢记班主任工作中任何一次对学生人格上的不尊重都会造成相互关系无法挽回的损失。但是, 班主任和学生还是有别, 班主任是“首席”, 因为他担负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他的意见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文化格调的定位。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 班主任应该在民主的基础上行使“首席”的权利, 否则整个班级可能会成为一盘散沙, “绝对”平等非但不能“拉拢”学生, 而且会造成学生不信任, 相互的关系也不可能深。

2. 有正确的班主任观———为了全体学生的成功而努力。

当班里有学习、行为等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时, 班主任是积极要求学校送这些学生回家、还是请求学校再给这些学生机会;当领导来检查班级工作时, 发现班级卫生出差错时, 班主任先自己扛下责任还是赶紧找个学生在领导面前臭骂;当班级闹成一锅粥时, 是紧盯那些行为差生还是批评干部……在这些选择中都涉及到班主任观问题。正确的班主任观基于正确的工作定位, 为了全体学生的成功而努力。它包含多层意思:

1) 一切为了班级学生的发展, 而非教育的功利。

2) 学生是受教育者, 有“犯错”的权利。

3) 后进生与优秀生是平等的, 应该平等对待。

4) 班主任是学生的依靠。

高中生有很稚嫩的是非观, 班主任在哪些工作上是实实在在地为了班里的同学着想, 哪些是为了在领导、家长面前图表现;班主任在哪些事情的处理中一视同仁, 哪些是存心私心;班主任在哪些工作中切实的帮助学生, 哪些只是表示表示, 学生的眼里看得很清楚, 而这些是非恰是影响班主任和学生关系的关键。

3. 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

高中生害怕甚至是逃避与教师交流不是他们不愿与老师接近, 而是渴望教师真诚的、热情的、充满爱心的接近他们, 希望有他们心目中的教师走入他们封闭的内心情感世界。学生希望遇到的是能成为自己真正朋友的教师, 如果达不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就有可能拒绝与之深交。在学生日常生活中, 可以为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使学生走出困境。在很多时候, 一些在一般人看来不足挂齿的小事常常让那些敏感的高中生会深深的感动, 班主任的一句关切的话语也可以让学生激动万分, 额外的一次学习辅导, 也可以让学生点燃学习成功的希望、重新扬起“努力学习”的风帆。

4. 以真我来面对学生。

在学生面前的坦坦荡荡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共鸣, 尽管自己不是完美的, 但是每个高中学生都愿意和“真实”的班主任交心。人都有交际的需要, 和成年人一样, 每个人都希望和一个自己了解的人交往, 现在的高中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 不是像书本的“美化的神仙”, 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选择性的展现这些, 不仅是展示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大好机会, 也是增进师生了解、促进和谐关系建立的好机会。例如, 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到《中国教师的九大劣根》把老师批得一无是处, 我选择在庆祝教师节的班会上在班里学生面前逐一的表述我的不满, 不仅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教师, 也让学生更深的认识我, 学生在周记上说道:“老师您让我看清了你是一个普通人, 也是一个从事有意思工作的人”。

5. 班主任老师要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情感素质可以说是缩短高中师生情感距离、促进和谐关系建立的基础。我们是基于两个层面的原因来考虑它的基础地位的。首先, 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班主任, 班主任自身的情感素质直接决定教育目标取向。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班主任才会去了解学生内心, 才会有意识地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其次, 如上所说, 高中生心理具有比较尖锐的特点, 甚至是存在比较矛盾的方面, 没有较高的情感水平的班主任无法被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班主任才有能力较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8.浅析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 篇八

关键词:和谐关系辅导员大学生

作者简介: 辛建中(1959.3)江苏南京人,经济师,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是高等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辅导员大学生关系不但对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成长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大学生观念的取向、智力的培养以及促进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将具有极大的裨益。

一、树立正确理念,讲究方式方法

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形成和实际运用,要求辅导员切实履行在实际工作中,至始至终地贯穿于辅导员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靠辅导员工作的耐心、爱心、细心、勤奋来影响和感染大学生,发自肺腑的爱和关怀。大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辅导员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如在学生报到时,将他们的情况记于心上,能叫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体会到家的温暖。对特殊学生,给予特别关爱,不论是残疾的,贫困的,还是孤儿,性格偏差的,我们在特别关爱这些学生时,其他学生将会更加敬重老师,绝大多数学生具有很强的辩别是非的能力,给予来自他们班级群体的特别学生的关爱,会使他们更加切实地感受到辅导员真情爱护。

二、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修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辅导员工作是一门学问,需要永不停歇地学习。注重学生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学生思想教育理论文章,积极参与团队教育实践研究工作。借鉴其他高校辅导员成功经验,学习他们面向学生是如何开展心理辅导、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等工作,认真思考他山之石,总结考察学习体会,并将其融入工作中。

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品德是构建和谐关系的本质因素,它主要指双方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可以对对方思想产生影响的因素。但因前者是老师,所以作用力大于后者,它反映在辅导员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大学生往往是从辅导员那里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因此,一个辅导员除了要坚定自己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还要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勇挑重担、表里如一、品行端正。辅导员做出表率,广大学生就会被其人格力量所感染、吸引和征服,自然听从辅导员老师的领导和指挥,就能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大学生个人的品德也会反作用于辅导员,他们中间有很多非常优秀学生,其日常行为、习惯和观念也会影响辅导员。这就要求大家都要不断学习,共同提高自身修养。

三、师生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和谐校园应当是诚信和互相尊重的校园。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和制度基础,因为唯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真诚相待、坦然相处、友爱互助。尊重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是维护和谐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规范。

1、了解与理解

大学阶段是人的思想、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阶段;是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阶段;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逐步形成的阶段,学生将产生心理和生理、智力、个性等诸方面质的变化。而新质的形成又需要一个过程,且依赖于诸多条件,同时又具有不平衡性,如大学生身心发展既有青少年的特征,又有成熟期的特征;就每个学生而言,成熟的水平又存在个体差异。无论是从心理过程还是个性心理发展都已接近成熟。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智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充满幻想且富于创造性;具有热烈丰富的感情生活;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世界观初步形成。

所以,辅导员要在了解和理解他们,经常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认识他们的前提下来努力创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2、尊重与信任

和谐校园和创新教育在强调师生互相尊重的同时,更注重辅导员对学生的尊重。要求辅导员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鲜明的个性以及他们的自主自立。对学生的尊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尊重学生发表意见和建议以及表达自身情感的权力和行为;二要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行为;三要尊重他们自主学习、自主交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权利和行为;四要尊重他们的创新权利和行为;五要尊重他们犯错误的权利的行为(特别是这一点);六要尊重所有学生和个体差异,面向全体。特别是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参与、锻炼的机会和帮助指导他们,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

总之,辅导员对学生的尊重是多方面的,要有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只有如此,才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3、民主与平等

和谐关系民主化是辅导员遇事多和学生双向交流与沟通,多采用讨论性、协商性、多样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尝试用多种形式、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允许他们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和保留自己的意见。对那些不循规蹈矩甚至行为怪异、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特别是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宽容理解、不歧视、不厌弃,“要像对待玫瑰花瓣上的露珠一样小心地对待他们那敏感而脆弱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语),耐心引导并努力发现和保护他们的闪光点,要能理解和接受这些学生。

在教育管理和交往过程中,学生与辅导员地位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尊严是平等的、权利是平等的。尽管在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存在差距,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鲜明的个性差异。辅导员应当平等相待每一位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教育是承认并追求差异的教育观,是个性化的教育观,不能歧视和忽视任何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和贫困生。

4、敬爱与关爱

辅导员既是学生的良师,更应是学生的益友;既要管理,更要育人;既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的服务者;既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宽容、理解学生;既要教育学生继承和接受,更要要求和引导学生否定和创新。所以,我们要努力创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信任、民主协商、彼此宽容、认识一致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师生之間就会产生相互接近的需要,从而相互吸引、相互依赖、相互包容,产生肯定性的双向亲热友好的情感。这将有利于我们教育学生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和谐校园必然是民主与公正的校园,这是和谐的源泉和基石。没有它人心就不会平静,各种矛盾就会滋生和蔓延,那么学校就不得安宁。从辅导员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而言,他要体现国家对学生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但从教育管理过程的特殊性上看,辅导员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发扬民主,努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如在奖助学金(包括一切奖优评先)的评定、专升本学生的选拔、党员发展、学生干部选拔、助学贷款人选的确定和发放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方面,辅导员要坚持政策、公开条件和程序,又要从实际出发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还要汇报和公示。

四、完善制度,加强领导与管理

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在构建和谐校园特别是构建和谐的辅导员大学生关系中因为辅导员老师起主导作用,所以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对辅导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培训并严格考核。高校也要为辅导员深入学生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创造工作条件和环境,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同时要对整个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规划工作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切实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

【参考文献】

[1]徐静英.浅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原则及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2]舒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刍议[J].湖湘论坛,2004.

[3]徐家林 陶书中.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9.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篇九

在有关“文化”的上百种定义中,最简单的一种说法就是“理念”加“规范”。和谐文化,不消说,就是有关和谐的理念加和谐的规范。中国早在西周末年,周史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命题和思想理念,比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提出的“美在和谐”要早200年。继史伯之后,又有春秋时的晏婴论“和同之异”。接着,儒家提出“和为贵”。孟子提出“人和”,并且把“人和”上升到高于天时、地利的位置。千百年来,和合文化一直在中国绵延。今天,“和谐文化”的提出,既是对传统和合文化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的发展。

今天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相配套的和谐文化。要推进这样一种新的和谐文化的发展,是有难度的。当务之急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和谐社会是把多种多样的社会资源、多种多样的社会结构,用先进的社会规范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朝着绝大多数人认定的目标前进,组成社会交响乐,奏出和谐的动人乐章。根据这样一个要求,和谐文化中至少应该包涵三个“一”。首先是和谐文化应该确立“目标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只能是奔向一个大目标。南辕北辙谈不上和谐。共同的利益决定我们会共同选择一个目标。其次,和谐文化应当有“步调一致”的理念。方向选对了,如果步调不一致也不行,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再次,和谐文化应当有“统一指挥”的规范。和谐社会是社会的交响乐。一场交响乐的指挥只能有一位。社会的交响乐只能由执政党手执指挥棒。“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引领,一定要坚持这三个“一”: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统一指挥。没有这三个“一”的理念就谈不到和谐文化。“一”是主导文化。

可是,我们也不能搞单一,要搞多元。和谐社会应当是多元社会。多种所有制并存必然决定多元文化同在。和谐文化之所以会在今天应运而生,完全是为了“应”已经出现的多元文化之“运”而生的,是为了开发多元文化的功能,发挥多元文化的个性而提出的。和谐文化不是埋没个性,而是要充分发挥多种元素的个性。和谐文化使和谐社会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和谐社会正在为和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那种处处强调一个样、一言堂、一刀切、一锅煮、一个腔调的做法,决不是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不可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导向,即使是实现了所谓“和谐”,那也是虚假的和谐,短暂的和谐。和谐不仅表现为矛盾的同一性,同时也体现为矛盾的差异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文化的差异性具有普遍性,民族文化有差异,地区文化有差异,职业文化也有差异。对差异要做分析。有些差异是对抗性的差异,有些差异不是对抗性的差异,有些差异是大同之中的小异,有些差异是大异之中的小同。在非对立的差异当中我们还要研究差距。差距不能过大。社会学把各类文化之间的差距过大称之为“文化堕距”。为了防止出现“文化堕距”,就要求文化体系的各部分、各分支、各子系统之间要肩并肩,手拉手,大体同步向前进。不同步,差距大,会导致社会解组。不必讳言,是文化堕距在呼唤和谐文化。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文化贵在“和而不同”。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多元归于一体,一体包涵多元。“多元”兴旺了,“一体”必然发达。“‘一’→‘多’→新的‘一’→新的‘多’→”这就是和谐文化演化的规律。

二是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是流。文化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变化中,各种不同的文化都会争先恐后地顽强地表现自己。多种文化的自我张扬与凸显,必然带来多元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碰撞、摩擦、博弈。大家都会记得:在中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有过冲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有过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之间也有过冲突。看不到这一点,不是唯物主义者的郑重态度。正视文化冲突决不是什么“煽情”,决不是幸灾乐祸。研究文化冲突恰是和谐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文化冲突,如果不及时处理,不妥善解决,势必加剧文化冲突的强度、烈度,带来破坏性,甚至会引发经济动荡、社会危机。和谐状态不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消失,而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结果,是矛盾差异的相对均衡,相对中和。按照黑格尔的说法,相反才需要和。还有位哲人说:“相异才需要谐”。有文化冲突就需要进行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不打不成交,高超的文化整合有助于化干戈为玉帛。对文化冲突经过整合之后,往往会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曾记否,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有过“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的争论。从社会学角度看,不论二者之间有多大冲突,只要它们都保留了一个“用”字,那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就是“文化融合”。不是吗,争的结果

,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普及在中国。谁能想到在争论的八九十年以后,孔子学院遍布五大洲。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全球文化的融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预言:人种将会消失。“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也是和谐文化演化的轨迹,不过,这不是简单地循环。“冲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是波浪式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三是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是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文化是不会亡的。亡了还会复生。文化即使有哲学意义上的亡,那它也是实亡名不亡。不论何种文化都会载入史册,区别在于:不同文化在史册中充当不同的角色。

文化积累有快慢之分,多少之别。在积累中,不同的文化有消有长。一般说来,新文化传播迅速,会为人们广泛吸收,也就是大规模积累。因此,我们要提倡创新。现在比较多的是提倡科技创新。提倡科技创新是必要的,但那是远远不够的。科学精神是文化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提得少了,就会出现前面所讲的“文化堕距”那种不和谐的问题。

和谐文化既然是和谐社会的先导,就应当走在文化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前列。前些年有些文章轻率地批评“推陈出新”和“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有失偏颇。创新有一部分是“延长”,也就是“100+1”。前人是“100”,今人再加个“1”,就是了不起的创新了。不过,还有另一种创新,那就是否定:否定旧观点、否定旧学说,否定旧定理。否定就是“破”,就是“推陈”。前一种创新是加法,是算术;后一种创新是代数,“100-(-1)”也等于101。一味地断言不否定旧的也能创新,那是不了解人类的创新史。创新思维的方式很多,延长是一种,逆向否定也是一种,要不拘一格。既有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一面;也有破字当中,立在其头的另一面。各执一端,并把那“一端”绝对化,都是以偏概全。“破”、“否定”都会给人带来痛苦,可这痛苦是创新的代价。创新有时也会带来不和谐,被“破”的东西会起来反抗。可是,和谐文化喜欢这种动态平衡,倡导这种动态的和谐。这

种由创新造成的表面的不和谐,在文化整合高手面前,往往是新的更高层次和谐的序幕。

值得注意的是,在和谐文化创新中,有高论,也难免有谬论。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谬论而不要新论,否则,就是因噎废食。再说,谬论的认定同真理的认定一样,也有一个过程,也要经受实践的长期检验。请看:古今中外有多少“谬论”是在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才被公认为真理的!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尽可以自以为是,但是,无论如何要留有余地,要给“谬论”一个生存空间,免得以后在“谬论”被甄别时,自己陷于被动。这是消极的说法。从积极方面来讲,是个胸怀问题。在文化上能够宽容别人的错误,是有文化的表现。有独到见解的过来人没有不被人视为错误的。“吃一堑,长一智”,受过委屈的人最会体谅人。宽容是品格,宽容是风度,宽容是创新的土壤。文化创新也要讲究生态环境。马克思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因此,以“为和谐社会鸣锣开道为天职”的和谐文化,将一步又一步扩大人的自由度。

在中国,和谐文化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文化。马克思说:正像人生产社会一样,社会也在生产着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正因为如此,社会要以人为本。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在社会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人应当坚持以社会为本。社会越是以人为本,人越是应当以社会为本。和谐社会是双向的,不应当是单向的。“社会以人为本”与“人以社会为本”相结合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列宁多次称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格言,也是点到了和谐文化的穴位。

10.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篇十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党委针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作出的“三项建设”重大战略决策之一,是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夯实公安工作根基、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对消防工作和公安消防部队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公安消防部队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根本保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成效,就新形势下影响和谐警民的主要因素、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谈几点认识。

一、新形势下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

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前提。警民关系搞得好,消防工作就能做好,百姓的消防安全意识就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火灾形势就能保持稳定。当前,要有效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消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必须积极适应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做好消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警民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是好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发展,警民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常常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部分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消

防法律和消防安全常识一知半解,对消防安全工作抱有侥幸思想。对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能积极主动地整改,认为消防部门对其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是与其过不去,以致对正常的消防监督检查活动产生误解。许多人常用“有钱就没事了”来解释在消防监督检查中采取的限期整改、罚款和停产停业整改等法律措施,由此群众对消防部门产生不满。

二是群众期望值过高。

随着消防部队担负灭火救援范围的扩大,有不少群众认为消防队是万能的,既能灭火、又能排忧解难、有求必应,一旦遇上不属于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范围内的事和受车辆器材装备影响灭火救援的事,就产生消极看法,甚至转化为对整个消防队伍的怨恨、不信任。

三是干群关系淡化的影响。

社会上的极个别消极腐败现象,势必造成群众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怀疑。公安消防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警民关系作为干群关系的一种,不可避免地影响警民关系。

四是部分官兵对警民关系认识不足。

一些官兵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好警民关系的理解模糊,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推诿扯皮,联系群众不够;知民情、解民忧等基础工作薄弱,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情绪。

五是做群众工作方法不适应。

一些官兵在工作中常以管人者自居,摆不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对登

门求助、办事的群众不热情,有的接处警不及时,办事拖拉;有的在工作时耍特权,摆架子,门难见、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方法简单,态度粗暴,随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以上种种不良行为,严重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疏远了他们与民警的关系。

六是执法活动不规范。

少数官兵法制观念淡薄,执法水平低下,致使消防监督执法不规范,随意性大,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和谐的警民关系。

二、做好新形势下警民关系的探索和建议针对在新形势下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因素,我们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站在执法为民、确保火灾形势平稳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对进一步做好警民关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扎实有效开展执法为民教育。支队始终将执法为民教育做为政治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来抓,结合公安消防部队深入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十七大专题教育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专项教育等活动,教育官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完成每一次灭火救援任务。使执法为民教育做到了经常抓、抓经常。

(二)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支队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按时组织召开执法例会等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官兵的业务素质、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并结合奥运消防安全保卫、“两节”、“两会”消防安全保卫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采取联合检查和交叉检查的方式,在帮助有关单位发现火灾隐患的同时,组织官兵相互学习和借鉴在消防监督

中执法中好的做法,使支队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三)积极做好信访工作。支队以市公安局组织开展的“十进家”活动为契机,立足消防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六进”活动,通过在支队设立业务大厅,方便人民群众办理业务的同时,积极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并通过向社会上聘请党风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与此同时,支队要求官兵坚持做到了对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单位和官兵扑救火灾、抢险救援单位的 “回访”率达到了100%,在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帮助整改存在火灾隐患的同时,广泛征求对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在人民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有效地预防了上访现象的发生。同时支队也被忻州市委、市政府评为了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四)积极开展警民共建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支队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警民共建工作,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扎实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组织所属大、中队先后与108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并定期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并组织开展“献爱心”捐资助教活动和“济贫困”活动2次,资助了在校大学生3名。尤其是在四川地震后,官兵采取缴纳特殊党费、捐款捐物、短信捐款等多种方式资助灾区,共向灾区捐款59075元。在驻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消防官兵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支队通过组织官兵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支队精神文明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支队连续两次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并被省文明委命名为全省文明和谐单位标兵,支队所属的十五个消防大队和六个消防中队全部跨入了市级青年文明号行列。在驻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推进支队警民关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扎实推进消防宣传,努力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支队以开展消防宣传“六进”为契机,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消防宣传活动,在开展社会消防安全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消防监督执法中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关心消防、重视消防安全的氛围,为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浅析和谐师生关系的功能 篇十一

关键词: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功能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其教育特点是、平等、民主、活跃和朝气蓬勃,它不是靠压制、奴役学生的个性而实施教育。

一、高效功能

高效功能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与学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从教师方面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就会更加负责,千方百计地想把学生教好。每节课精益求精,并针对学生特点组织和增补内容,择其最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尽量使教学最优化、最有效。从学生方面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作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这种精彩的课,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他们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会尽量吸收,这又提高了学的效率。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且共同担负任务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行为就倾向于维护这种关系,这样相互间的交往就会促进学习。

二、激励功能

激励功能是指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

1.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有民主、平等以及爱与被爱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他们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了爱护与支持。学生愿意为他们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而拒绝为他们不喜欢的教师学习。我国有关调查也表明:许多学生在大学学的专业大多是中学阶段很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学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一致的状态,构成“正反馈”的趋向。

2.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激发学生的附属动机。这里所说的附属动机主要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是因为良好师生关系中,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上具有依附性,也就是教师是学生所追随和效法的人物。因此,学生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学习符合教师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教师的赞许和关心。

三、创造功能

创造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一种活动,它意味着运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和潜力,它需要有宽松的环境和对人的充分地尊重。

1.从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学生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不避嫌疑,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喜欢平等地讨论问题、民主地解决问题。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清晰牢固、想象更加丰富广阔,从而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培养。

2.从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教师会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教化功能

教化性是指教师的行为和思想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观念的作用。

1.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身教示范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学的智育功能的发挥,还影响着教学中德育的效果。任何教学都是具有教育性的,教学活动既是传习知识的过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它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学生具有道德示范的作用。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总是从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环境和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开始的。学生视教师为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在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和师生友谊的快乐,相信人世间是真诚、美好的,从而体验到友爱、尊重、诚实、平等等。相反,如果学生在师生人际关系中见到的是自私、圆滑、冷漠、怀疑,他们就会以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从而得到仇恨、势利、自私等。

12.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篇十二

1 以人为本, 加强医院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是医院文化的基础和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医院的院容院貌、医疗技术设备和基础硬件设施。医院在建设医院环境文化是秉“四化”, 即医院布局合理化、环境温馨花园化、娱乐设施配套化、健康宣传多样化, 给工作人员和患者提供一个健康、怡人的环境。

(1) 遵循“人性化”服务为原则, 设计建设的医院规划和整体格局, 尤其对院容院貌进行了系统设计:兴建19层外科大楼;重新装修布置十层内科主楼及南、北内科楼;新装修、规划急诊楼;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楼, 成立国家级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兴建肿瘤楼, 并投入使用;正在规划和建设急诊大楼, 成立急诊中心, 是出于医院急诊救治的需要。 (2) 外化“听诊器”形状, 建设医院西大门为“健康门”, 寓意听诊器作为诊查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 也是医师与患者之间沟通的良好方式, 同时在现代医学科技发达的今天, 作为医护人员仍应加强传统医学手段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强化, 是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 (3) 在园区内不遗余力增加绿化面积, 将人行道和车行道设置休息亭, 逢节日在医院主要楼宇间布置鲜花展台、悬挂红旗等, 营造温馨气氛;在院区各楼宇间开通免费接送患者电瓶车, 在分院和总院间开通定时免费通勤车等方式, 方便患者就医。 (4) 在外科大楼、门诊楼、手术室、ICU等重要楼宇及科室内设置家属休息区、医护人员休息区、茶歇厅及观赏鱼, 方便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在等候、休息, 以缓解情绪。 (5) 在内科大楼和外科大楼之间修建空中连廊, 肿瘤医院和急诊楼内部通道, 缩短医护人员、患者在院区行走时间, 同时为行人遮阳避雨, 同时内设文化长廊。

2 体现人文关怀, 注重加强医院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医院全体人员在履行各自职能过程中, 体现人的觉悟、素质和修养的动态文化。它包括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医疗行为、文体娱乐、人际关系活动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具体要求全院医护人员要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得体, 服务热情、优质高效, 身心健康、精神振奋。 (1) 结合医院重要活动、重要节假日等,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集中展示广大职工的精神风貌;通过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着”、“优秀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示范能手”等的评选表彰活动, 树立典型、弘扬正气、鼓舞干劲、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模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使支部和科室工作呈现出良好局面。 (2) 通过政治学习、组织生活等形式, 狠抓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改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 护理部开展“患者最满意护士评选活动, 突出考核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对待患者的热情度、耐心度, 护理工作是否周到等。 (4) 医院创新更换“白大褂”颜色, 根据科室服务对象的特点, 如妇科、儿科等, 创新设计了“蓝、粉、绿”等颜色的护士服。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 使科室服务更加温馨化。 (5) 通过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访谈、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加强医患沟通, 加强医务人员自律与患者家属他律工作相结合, 加强医院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

3“无规矩不成方圆”, 注重加强医院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具有医院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是形成“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的基础, 是形成制度文化的基本。 (1) 医院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补充、修订、完善, 同时适时地制定符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实际的新的管理制度, 这也是医院各项事业继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及时新增补、修订完善及仍在执行的规章制度, 并进行重新整理、汇编, 出版《医院工作制度汇编》内容涵盖共八个方面:党务工作、行政工作、人事工作、医疗工作、科研工作、预防保健工作、财务工作、总务后勤工作等232个工作制度, 以监督和约束医教研、管理等各项工作。 (3) 加强医院制度的执行力, 将制度建设转化为制度文化的建设。将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与绩效考核相挂钩, 以约束和规范职工的行为, 确保制度文化。

4“精神”引领发展方向, 注重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和支柱, 决定着医院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包括价值观念、政治信仰、思想意识、心里态势、道德风尚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服务标准和工作理念。医院文化就是要建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患者、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2]。 (1) 医院通过院徽、院旗、院训 (严谨、创新、敬业、博爱) 、院歌 (“圣洁的辉煌) , 高度凝练并外化了医院精神, 是医院价值观导向、思想意识追求的最直接的表达; (2) 通过编写《院史》、定期刊发院报、编辑出版《医院文化册》、《魅力医院党旗红》、《爱院如家主题》、《医苑风景》等画册和征文集的形式, 展现医院面貌, 职工精神风貌, 阐述了医院文化建设内涵。 (3) 与时俱进, 用伟大的民族精神转化为医院精神。在抗击非典时期的“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在抗震救灾时期的“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 以人为本, 尊重科学”;在抗击甲流时期的“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临危不惧、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立足岗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伟大精神;这均成为统领职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和不懈追求。 (4) 多渠道、多方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区内首创设立廉政文化基地、开辟建设“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文化长廊”, 对入院新职工进行医德医风教育, 实行科室共建, 纪检监察室与“医德”评价好的科室和其他临床科室结对, 互帮共建。 (5) 建设有特色的科室文化。科室用一句话凝练科室精神, 即科训, 统领科室特色文化的建设。如肝胆外科的科训为“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呼吸内科的科训为“同呼吸、共命运”、新生儿科的科训为“托起明天的太阳”, 这些科训不仅体现了科室的工作特色, 更是科室精神的一种体现。

5 建设医院文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要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定期分析形势, 常议常抓。必须广泛动员, 搞好思想发动, 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院党委的安排部署上来;激发全院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必须强化团队意识, 要形成党委统筹、部门协作、基层配合, 上下同心、个个负责、人人出力抓落实的整体合力, 确保文化建设取得实际效果。 (3) 必须发扬科学精神, 增强文化建设的扎实性和有效性。不论建设内容多宽泛、落实难度多么大, 各部门、各支部要牢牢把握工作的着力点, 以科学的精神、务实的态度, 讲实际、求实效。

6 结语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在于促进医院全面建设上水平、推动长远发展上层次。医院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形成医院文化昌明、人才昌盛的局面, 用文化的力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实现医学知识和人性化工作方式的和谐统一, 是打造和谐医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3]。

摘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项重要工作。主张“以人为本”, 加强医院文化体系化建设, 从环境、行为、制度、精神等层面为患者提供温馨、优质、高效的服务, 和谐医患关系, 以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医院文化,医患关系,实践

参考文献

[1]李霞.以主题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医院文化建设[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0 (3) :70-71.

[2]蒋昌荣.创新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淮海医药, 2011, 29 (1) :81.

上一篇:我校安全工作好的做法下一篇: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