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形势(9篇)
1.国家安全形势 篇一
形势与政策之国家安全
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所以本文就从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入手分析。
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日本的存在如芒在背,让我们不得不时时警惕,当然,和谐是我们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只是现在看着日本打着各种幌子、喊着各种口号而我们还是一再忍让无动于衷时,感触颇多。
俄罗斯
中俄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并已实现机制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不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在中俄关系中,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滞后于政治和军事合作,这与其他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轨迹呈反向形状。其中,能源合作进展不畅是重要原因。只有这方面加快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能走向全面化。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已经商定,要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与历史上的两国关系不同,目前的中俄关系既没有强烈的针对性,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现实的互利考量,也有缔造长久和平的长远打算。两国共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国家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这种关系将得到长久的发展.。中俄应共同努力打造理性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和发展,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双方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菲律宾
中菲历来是友好邻国,明朝时统治菲律宾的苏禄国国王甚至跟随郑和的船队到北京去朝见永乐皇帝,国王在中国待了很长时间最后在中国去世,现在山东德州还有苏禄国国王墓。菲律宾自宋朝以来就有华人移民,大部分时间都与当地人和平共处,曾经一起抗击西班牙,美国和日本侵略者。不过近期就不同了,70年代以后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诸岛问题上相持不下,中国虽然一再忍让,不断把国界向北迁移。但是菲律宾人心不足,经常趁中国需要和平之际不断非法占领南海诸岛。邓小平还曾经和菲律宾总统有直接冲突-菲律宾总统说争议岛屿离菲律宾更近,而邓小平却反击说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导致不欢而散。中国现今国力不足,邓小平死后一心专著经济发展。所以有许多岛屿都被菲律宾占领了,最近菲律宾又攻占了几个中国岛屿,两国关系比较紧张,还需要以后慢慢解决。利益使人熏心,果不其然。
朝鲜、韩国
而一直被外界称为中国友好邦联的朝鲜,走上了与世界对抗的局面。关闭的核设施又重新启动,并不断试射导弹。更放出狠话,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其内政,明确的表示出“谁惹我就打谁”的备战状态。最近又进行了一次地下核爆。谁也不希望邻国具有威慑自己的核弹。中国极力反对朝鲜进行核活动。并劝其继续参加六方会谈。另外联合国安理会也采取了对朝鲜的强硬措施。战备充足的美国更是虎视眈眈。朝核问题产生的国际影响极其重大。
同样与朝鲜一个半岛,一个民族的韩国,却对中国抱有不小的敌意,因为自古他就是中国的属国,所以说我们侵略他们;因为抗美援朝我们的正义之举,说我们居心叵测阻碍他统一。韩国人自尊心很强,因为老受欺负,别人碰不得;别人的东西,老说是自己的,因为他们没有。
印度
中国的处境已经难堪,但与第三世界的千年老二,印度也是纠缠不清。中国不是一个暴力的国家,但不意味着不懂暴力;当初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国向从不存在的麦克马洪线那边推进了30万平方公里,初步显示了自己的武力,其中一些战役令人咂舌,竟有一个战士击溃印军一个炮连,缴获四门大炮;八个战士俘虏180印度士兵;半个紧急凑起来的连在邦迪拉外阻击了装备齐全的3000印军,我们的军队一直打到距离新德里只有数百里的地方。把印度人打得吓破了胆,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一直对中国畏之如虎,也许印度到目前都没有全国统一计划生育,是想以人数取胜,只是如果还是那种作战能力的话,就是把国土堆满人也是不够的。其实从本质上,中印都是从数百年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有着同样庞大国土与人口基数的发展中国家。可谓是难兄难弟,欧美资本国家更倾向支持印度只是想利用它牵制住中国的脚步。而同样的,中国的强大也为印度的发展提供了荫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为众矢之的感觉可不怎么好。中国不存,印度焉附?这个道理并不是太难懂,所以中印之间和平发展将会是未来的主流趋向。当然,如果印度想搞非主流,后果自负。
巴基斯坦
对于邻邦小国巴基斯坦,中国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时除了为巴基斯坦提供了飞机,坦克大炮外,毛主席几乎决定派兵增援巴基斯坦,挽救了巴基斯坦,帮巴基斯坦保住了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7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之中,除了做外交和道义上的对巴基斯坦支持外,以无力对巴基斯坦做军事上的支持,导致巴基斯坦失败,失去东巴基斯坦也就是说,巴基斯坦能保住自己当前的领土完整和对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是与中国的支持紧密联系的,巴基斯坦人民都知道这一点,绝大多数巴基斯坦人,从上到下对中国都心怀感激,对中国友好这是中巴友好的原因。再者,去年的奥运火炬传递,在巴基斯坦境内得到了十分严密的保护和极高的待遇,甚至国家元首级人物出席传递仪式,这就毋庸置疑的说明了一点:中巴友好。
尼泊尔
中尼之间有着上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过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唐朝时,尼泊尔公主尺真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元朝时,尼著名工艺家阿尼哥曾来华监造北京白塔寺。在尼看来,中国一直是强大的,而且又相邻,对待中国要保持着足够的亲和力,但另一方面就得罪藏独分子,尼是个小国,面临着被其颠覆的危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彻底反藏独分子,中国也会考虑到利害关系,支持尼方,并与之加强联系。尼泊尔,缅甸,柬埔寨这些国家是中国可以信赖的伙伴。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亚洲的形势瞬息万变,短短几张纸是无法概述的21世纪发展是主题,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所缔造的国家绝对不容它人小觑,炎黄的血脉流遍华夏土地,注满红色旗帜,悬起的五颗星星注定将插上世界之巅。
2.国家安全形势 篇二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国外石油资源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石油储备系统、以及石油安全保障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十五”计划将完善我国石油安全储备调整为能源发展战略。当今世界,国际石油产供销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共同影响。鉴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石油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时所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进一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以应对经常性、不断发生的传统石油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国际安全形势下我国石油安全现状
1.1 我国石油自产量提升难以为继,海外供给逐年扩大
建国以来,我国石油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石油生产经历了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两次高速增长时期,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大庆、辽河、新疆等26个石油产业基地,以及45个油区,522个探明油田,石油总产量达到1.5亿吨,国内已经成立了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将近17000公里。在我国,石油供给能力主要由陆上东部油区、西部油区以及海洋石油控制的。由于我国陆上许多重要油田逐步进入了后期发展阶段,原油生产长期为低速上升阶段。而且我国海洋石油大部分与国外石油公司合资开发,采出原油要与外国公司分成,我国分到的原油量只有几百万吨。因此,当前我围海洋石油在全国原油生产中仪起辅助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油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1989-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增加13.4%,而同期石油消费量增122.4%,随着我国石油生产量的稳步不前以及石油需求的逐渐增加,将来的石油进口将会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增加了我国石油对国际市场的依靠度,国际安全形式下石油安全问题式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我国石油需求不断增长,对外依存度迅速升高
国内石油消费在世界石油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据BP统计,1996年国内石油消费为世界石油消费的5%,2005年已经变为7.6%。我国石油需求不断增长,激发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在以后的20年中,我国经济将翻两倍,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小康社会逐步建成,使国内石油消费需求持续迅猛增加。由于大量进口石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将必然传递到国内,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出现国际市场供应中断或价格飙升,中国经济、社会、国防均会受到较大冲击。
1.3 国内外市场价格脱节,国内价格滞后
我国石油产量低、储量少、而且进口量很大,国内石油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国内石油市场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具有很高的依赖度,石油市场供求矛盾显得格外激烈。所有矛盾在市场中集中体现的依据就是石油价格,油价形成机理在解决一些问题以及矛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外石油市场价格脱节,国内石油价格是当前我国石油现状中最严重的问题。
2 国际安全形势下我国石油安全战略
2.1 立足国内,增加国内石油供给
中国陆上西部地区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这是当今中国石油资源的主要开发区。而且西部石油资源量约占陆上石油资源总量的43.2%,因此西部资源的石油勘探和开发潜力非常大。因此提高国内石油供给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是保证国内生产的稳定性。对于国内海陆石油资源的检测开发,要投入资金以及政策指导工作,鼓励国内石油公司提高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检测开发力度;鼓励国外公司到国内开发油田。努力完善海陆石油资源对外合作条例,扩大对外合作,开发国内石油资源的区域与范围。
2.2 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规划
2.2.1 加强石油储备立法工作
我国要建立战略石油制度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定义石油供应中断,确定石油储备系统的运营、构成、以及管理、释放,并逐步完善相应的石油库存信息系统。完善石油储备基地并不等于进行石油储备,而且石油储备也不代表能全面解决国内的石油能源危机。
2.2.2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模式
按照我国石油实际状况,缝合我国石油储备的模式必须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为主,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融会贯通。民间储备必须以国营大中型石油生产为主,销售和进出口必须符合国内法律法规。而国家战略储备,应该设立专门机构以及政府机构来指定某机构进行专门负责,遵守制订计划,选择地点,保证数量和种类以及资金安排等任务。
2.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节约石油能源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总消费的70%左右。工业能源消费量的多少与工业经济结构有密切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降低高能源消耗行业以及高能源消耗产品的比例,是提升国内能源效率的首要前提,也是完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建立产业发展政策,在产业发展政策中加强节能思想,将能源效率标准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指标,逐渐落实到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工程设计与验收指标当中。
结论
随着我国石油供求与国外石油资源与市场联系日益扩大加深,国内石油安全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我国给内石油资源有限,生产能力的扩大空间也有所限制;石油供求增长迅速,往往是供不应求;而且国际合作空间并广阔;欠缺必要的石油储备意识;与此同时,国际政治以及经济形势繁琐复杂;国际油价波动猛烈。因此,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发展谋略,领导我国石油发展创新;积极完善国内石油安全监测管理目标是当前的石油行业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波,陈晨,刘明利,陈藻.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26(1):56-58
[2]国俊.朱瑞博.国际石油定价机制与中国石油价格防范体系构建.上海经济研究,2005,6:38-43
3.复杂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篇三
世界经济和政治的重心正在向亚太
地区转移
近年来,不仅是中国的崛起,而且是一批发展中大国的崛起以及亚洲整体的崛起。这一新阶段的核心问题是:一方面,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能否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新潮流,适应、接受和容纳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崛起并在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和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等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能否融入和适应国际体系和地区秩序,并在参与中推动国际体系和地区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美国虽然仍是全球居于首要地位的大国,但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正力不从心。同时,在权力平衡方面更有意义的趋势是:上升的大国中国与守成大国美国之间经济上相互依存持续发展,这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锚。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持续发展,不仅使区域内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上升,而且也使它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向更均衡化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水资源等将成为极为宝贵的财富,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国家实力对比中地位上升。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博弈将更加错综复杂:美国是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大国,中国是国际体系中的上升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中国仍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但中美之间又在地区安全、反恐、经济合作、对付跨国界问题等方面存在许多共同利益。
2010年下半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开始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其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亚太地区,而且过多强调军事因素。这可能会导致美国走上历史上霸权国家在衰落阶段习惯于用军事力量作为支撑其霸主地位主要工具的老路,也向其盟国和某些亚太国家发出错误信号,使这些国家企图利用美国的影响从与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上权益争议中获取自己利益。
国际权力平衡的变化由于现有国际
体系的结构而更加复杂
从全球安全结构来说,一些以美国为主导的军事同盟在冷战结束后仍然存在,而美国一些政客还未放弃以冷战思维来看待国际安全形势新变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从全球生产结构来说,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快速推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的生产结构不再被牢牢地控制在各国政府之手。
从全球金融结构来说,一方面,世界上所有主要的资本市场十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对该体系中其他地方的事态会立即作出明显的反应。另一方面,各国货币继续共存,在各国疆界之内,各国政府在政治上要对本国货币的坚挺或疲软负责,从而为它所认为的国家利益服务。
从全球知识结构来说,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很多竞争正在逐渐变成争夺知识结构领导权的竞争。知识结构的变化引起国家之间权力的重新分布。
近年来,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协调机构如G20有所发展。另外,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也在发展,如东盟+1等。
中国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是当前国际关系领域最重要的试验之一。与美苏战略稳定是以相互确保摧毁为基础不一样,中美战略稳定关系是新型的、非对称的、互动的、运动中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以亚太地区为试验场的。朝鲜半岛、台湾地区是两块重要的试验田。目前,中美两国之间已有90多个双边对话机制,但还不够。
中国不仅要加强软实力,更重要的是
要善用结构性实力
当前中国对外战略存在两个重大的失衡:一是硬实力上升但软实力不足,特别是缺乏提出创新思维和创建新国际机制方面的软实力。二是联系性实力上升,但结构性实力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在东亚地区的联系性实力在经济方面超过日本甚至美国,但结构性实力即构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能力急需提高。
中国新的升级版对外战略应该重点发展和运用软实力和结构性实力,为构建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经济合作机制和金融合作机制,包括建立中美日三边对话机制做出贡献。
中国应提倡法治与协商相结合的新国际秩序观。新国际秩序观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内涵。要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必须促进国际关系法制化,各国遵守公认国际法理,承担相应国际义务。而且各国应当通过加强协商来解决争议和问题。当前,多边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重视多边外交与国际机制,建立平等互利合作的新型国家关系,是实践多边主义的关键,也是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关键。
中国国防现代化必须与外交相协调
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要使侵略者、台独分子和恐怖分子害怕,同时又应使邻国和其他国家放心。如果连邻国等都感到害怕了,那就不能说是成功的,因为这有可能导致“安全困境”。
因此,中国在建设国防现代化的同时,不仅应与邻国建立命运共同体,而且应与邻国建立安全共同体。这就必须实现中国国防现代化与外交相协调。
同时,中国必须全力争取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试验成功。中国作为上升大国,只有在与守成大国保持一种竞合关系的同时,不断发掘中美关系的正能量,摒弃中美关系的负资产,避免两国陷入安全困境,才能达到实现中国现代化和国家统一的目标。
中国应与邻国在潜在热点地区建立
管控分歧和解决危机的机制
在中国迅速崛起和加强维护领土主权和海上权益的过程中,中国与某些邻国在一些领土主权和海上权益方面的分歧也愈发突出,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为了防止因意外事件和判断失误导致冲突,中国应与有关邻国构建管控分歧和解决危机的规则和机制,实现沟通管道的多样化。必须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作出预测和多种应对预案。当出现复杂情况和危机时,应作出符合“有理、有利、有节”原则的适度反应。危機中双方沟通必须尽可能地清晰,从而使双方决策者能够正确理解对方信号的含义,特别是在涉及军事行动时,避免因误解和误判而导致武装冲突。涉及军事行动的模棱两可的信号可能是灾难性的,但在外交上“模棱两可”则可能是建设性的。我们既要表明在压力面前不妥协的决心是坚定和可信的,同时又要显示具有某种灵活性的形象,而这种灵活性是最后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此外,还应该将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控制和解决危机服务。
(作者为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4.中国国家安全与反恐斗争形势 篇四
1.下列设计国家安全的领域中,属于传统安全领域的有()。(单选题3分)分:3分
o o o o
得A.科技领域 B.社会领域 C.环境领域 D.政治领域
2.下列安全问题中,以非传统安全的表现形式存在、目的要达到传统安全威胁的是()。(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0分
A.信息安全 B.恐怖威胁 C.领土争端 D.货币战争
3.恐怖势力进行恐怖活动追求的核心利益是()。(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谋求民族平等 B.获得国际关注 C.积累个人财富 D.实现政治诉求
4.根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应以()为宗旨。(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A.国际安全 B.经济安全 C.人民安全 D.政权安全
5.下列教派中,不属于邪教的是()。(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法轮功 B.奥姆真理教 C.人民圣殿教 D.东正教
6.目前,我国以个体形态进行的具有恐怖色彩的暴力活动时有发生,发生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0分
A.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与冲突高发 B.民族问题处理不当,各民族群众之间不能和平相处 C.个别人员受到邪教组织的蛊惑而被利用 D.部分群众缺乏政治觉悟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7.我国的恐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态是()。(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个体 B.政党 C.社会团体 D.恐怖团伙
8.国家安全的本质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o o o A.科技与政治 B.文明与进步 C.和平与稳定 D.生存与发展
9.目前,我国面临的最直接的恐怖威胁来自于()。(单选题3分)分
o o o o
得分:3A.东突组织 B.伊斯兰国组织 C.法轮功组织 D.台独分子
10.对当前新疆地区恐怖活动的特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A.以 “独立建国”为主导思想 B.以宣传《古兰经》为主要手段 C.以政府主要官员为攻击目标 D.以不伤害本民族群众为宗旨
11.目前,我国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有()。(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4分
A.海洋岛屿争端 B.陆地边界争议 C.国际经济纠纷 D.文化发展落后 12.**集团为加速西藏独立进程而进行的活动有()。(多选题4分)4分
o o o o
得分:A.加速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
B.打着愿意谈判的旗号欺骗国际舆论,掩盖其分裂意图 C.进一步加强与境外其他分裂主义分子的勾结
D.阴谋利用新生代“藏独”分子制造暴力恐怖事件,扩大国际影响
13.近年来,我国境内发生的恐怖主义活动有()。(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4分
A.新疆“7.5”事件 B.天安门金水桥事件 C.拉萨“3.14”事件 D.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14.目前,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峻的恐怖威胁,具体体现有()。(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4分
A.恐怖分子的民主意识更加强烈 B.恐怖活动呈现高发状态 C.恐怖势力向更大范围扩散
D.恐怖主义袭击手段越来越残忍,伤亡越来越大
15.在新疆,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势力有()。(多选题4分)分
o o o
得分:4A.暴力恐怖势力 B.民族分裂势力 C.宗教极端势力 o D.敌国军队势力
16.关于恐怖主义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4分
A.恐怖主义问题与民族无关 B.恐怖主义问题与宗教无关 C.恐怖主义问题与人民的安全无关 D.恐怖主义问题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无关
17.我国在信息网络安全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多选题4分)分
o o o o
得分:0A.网络发展的核心技术依赖美国 B.没有掌握网络的数字加密技术 C.网络从业人员数量太少 D.发展网络的成本太高
18.我国正进入反恐斗争的新阶段,主要体现在()。(多选题4分)分
o o o o
得分:4A.反恐领导体制正在不断完善 B.反恐立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C.民众反恐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D.国际反恐合作广泛展开
19.境外的东突势力主要有()。(多选题4分)o o
得分:4分
A.世维会 B.东伊运 o o C.基地组织 D.塔利班
20.恐怖犯罪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这是因为()。(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4分
A.恐怖犯罪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B.恐怖犯罪最终表现形态为“显性”犯罪 C.恐怖犯罪之间的意识形态关联性密切 D.恐怖犯罪在刑事犯罪中所占的比例更大
21.由于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国际恐怖势力从未对我国的海外利益制造威胁。(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22.当前国际总体安全形势中,和平与发展仍是主流,但不稳定因素增多。(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23.目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良好,不存在跨国有组织犯罪问题。(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24.习近平主席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强调,能源与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判断题3分)o 得分:0分
正确 o
错误
25.我国反恐力量的建设分为国家级的反恐力量和一线基层对恐怖活动的应急处置力量。(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26.人们在狭小空间内产生的恐慌心理远大于在空旷场所产生的恐慌。(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27.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判断题3分)3分
o o
得分:正确 错误
28.实施恐怖活动与反恐斗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判断题3分)o o 得分:0分
正确 错误
29.在维护非传统安全时要十分注重网络的安全,但在维护传统安全时则没这个必要。(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30.一个国家的安全应以军事、社会、文化安全为保障。(判断题3分)分
o
5.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篇五
导语
不知道用“狼烟四起”,“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古诗来形容当前我国周边形势恰当否,但我国周边形势严峻是不争事实。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人说我们在国际上没有真正的朋友。
打开世界地图一看,猛然一惊,原来我们面对的现实真的很严峻。从黄岩岛事件到越演愈烈的南海争端,从中日钓鱼岛问题到最近的中印边界对峙,一系列的事件对我国家安全提出挑战,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世界上兵力超百万的国家俄罗斯、印度还有美国(关岛)都与中国相邻或相近。而主要的核大国在中国周边就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甚至于朝鲜都有核武器。中印藏南、中日东海钓鱼岛、中韩海上边界线尚存争议。南海问题日益紧张,周边国家的气焰在某些大国的支持下更为嚣张。
我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四邻和则周边稳;周边稳则中国安;周边乱中国损。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一、“中国周边”的涵义和特点 1.“中国周边”的内涵
狭义的理解:与我国陆地领土接壤的邻国所构成的亚太地区。(陆地邻国14个)广义的理解:是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包含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这六块区域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
隔海相望是6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 陆地邻国14个: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朝鲜和越南14个。陆地边境线超过2.2 万公里。
“周边”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邻国”或者“邻海”的范围,也远远超越以传统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地理阀阅。
“周边”是在给定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前提之下,相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纵深地带而言,与国家战略利益高度相关、国家力量可以控制和辐射的边境地区,与外部国家或力量直接相邻或关联的环陆海空间以及此空间中多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环境等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组合。作为一个中国化的概念,“周边”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地理边界,成为一个由地理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交织而成的综合性的研究范畴。
二、中国周边安全现状
1、导致中国周边环境恶化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美国的插手。美国之所以插手东边是其战略调整的结果。美国放手“东边”有两个原因,一是“西线无战事”(伊拉克撤军、利比亚问题解决、伊核危机有欧盟、阿富汗准备撤军等),一是“西边无优势”(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欧洲影响很大,欧洲经济大受损伤,美国无利可图)。于是,美国将关注的焦点重新投向亚太地区,积极“重返亚洲”。
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随着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成为美国和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一。周边国家在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力图分享中国经济成果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南海争端既是美国加大亚太战略投入的抓手,也是周边国家平衡中国影响力和塑造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手段。南海主权争议已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
C形战略包围圈:C形包围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海陆并进,海上包围圈以日本为起点、印度为终点,陆地包围圈以印度为起点、中亚为终点,由海到陆形成了一个C形包围圈。冷战结束后,美国由战略守势转入战略攻势,其最大成果,就是进入了历史上不曾涉足的中亚地区。同时,美国积极拉拢印度和蒙古,插手南中国海争端,加上早在1950年代就建立起来的第一、二岛链封堵线,美国在中国周边形成了一个“C形”战略布势,有人把它称之为“C形包围圈”或“弧形包围圈”。
环形战略包围圈:在C形战略包围圈上延伸,环顾中国四周,东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有越南、菲律宾、印尼,西南有印度,西有阿富汗的北约与美国驻军,基本上中国已处于美国的环形战略包围圈之中。
2、中俄关系
中俄两国目前的关系密切,随着普京的上台,两国之间加强了经济贸易合作,组成了战略协作伙伴。两国之间互相进行文化交流,如06年中国举行“俄罗斯年”,07年俄国举办了“中国年”活动。双方在军事上的合作发展迅速,双方军事关系也在不断扩大,安全合作逐渐增多。纵观历史,虽然中国和当时的苏联由于种种原因,从结盟、对抗到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经历了四十年的恩恩怨怨。但至苏联解体、中俄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十分顺利。
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俄已成为我国主要供油国之一。2004年向我国供油约650万吨,2006年达1000万吨,2010年将达1500万吨。普京总统还明确承诺优先铺设通往中国的原油管道,将改组后的尤甘斯克公司的13%-20%的股份转让中方,切实履行铁路供油协议等。普京强调将坚定不移地加强与中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帝国和苏联对我国侵略和威胁的历史,告诫我国对北边的安全形势不可盲目 2 乐观,对俄罗斯仍然要保持足够的警惕。17世纪以前中国不与俄罗斯接壤,由于近代沙俄的拓张,俄国是找上门来的邻居。
中俄古代的关系在1840年以前是平等的国家关系,一方面,中国实力强大,尤其是清朝起源于东北,重视边防;俄国实力扩张,重点在欧洲。《中俄尼布楚条约》不仅确定了中俄的边界,而且确定了中俄平等的国家关系。1653年,俄罗斯沙皇派遣使节,要求顺治皇帝向其称臣;而顺治要求俄国沙皇前来北京朝贡。之后,俄国不断侵占我国东北领土,并修建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1685年康熙皇帝出兵雅克萨,赶走俄国侵略军并签订《尼布楚条约》根据此条约,俄国失去了鄂霍次克海,但与大淸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2)近代屈辱的中俄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与我国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中印关系
龙象共舞抑或龙象之争: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而中印领土纠纷则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印同为世界人口大国,同属第三世界,又都是金砖四国成员,有着相类似的历史遭遇和发展过程,然而由于英国殖民者留下的领土纠纷,20 世纪60年代中印一战至今仍在两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记忆。特别是印度,对中国的发展强盛心存疑惧,很不服气,有一种要和中国较劲,一决高低的心态。在领土纠纷问题上,相当一段时间坐不下,谈不拢,加上媒体的负面炒作,以及夹杂在其中的**问题,使中印双边关系呈现复杂性、脆弱性,使两国关系发展得不顺利。
4、中日关系
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灾后国际救援行动和日本接受救援的情况,清晰地反映出日本对外关系的亲疏排序,即日美同盟为中核;第二层次为间接的盟友,主要是美国同盟旗下的英、法、韩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第 3 三层次为与日本历史渊源甚深且有共同价值观的东南亚各国;第四层次为能够对中国实力起制衡或牵制作用的俄罗斯、印度、蒙古等。上述四个层次均具有针对和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虽然中国在大地震后对灾情深切关注,物质方面予以日本大力援助,但是日本在接受中国的援助时甚为谨慎。日本选择国际援助的态度充分显示了其 “远交近攻”策略。
中日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战争赔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干涉台湾问题等。
近年来,中日关系虽未有大的起伏,但可以说是“旧仇未了,又添新恨”:中日关系撞船事件态度的强硬、第一岛链的设想、与印度的联合军演等等,欲意包围中国。
中日关系重要,但大的改善很难。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淡化,现实利益矛 盾突出。在中国总体实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超日本的情况下,日本把“应对强 中国”作为主要战略。为此,向美国靠拢是一个大战略取向,同时日本自身也积 极开拓空间,尽可能保住自己的影响,并积极参与“防华制华”网的构造。尽管 如此,中国对日本的工作还是要做,要突出现实的发展利益,尽量稳住中日关系 的大局。2012年9月,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中日关系僵硬。(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问题)5.南海问题
我国南海海域被分割、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非法掠夺的情况比较严重。南海划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争端之一。
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与周边8个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问题,与5个国家之间有着岛礁归属争议。
海岛问题是根本: 根据规定,一个海岛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200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43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因此,在海上划界中,海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界基础,海岛是海洋上最重要的领土标志和主权归属象征。
南沙争端目前已形成了“六国七方”的复杂格局,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南沙海域共由230余个岛屿,从各国实际控制的50个岛、礁、滩、中,我国仅占9个礁。周边国家已将我主张的8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划入其势力范围。且非法钻井几千口、石油开采量达4000 4 万吨以上。从区域上来看,越南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上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
资源争夺战越来越复杂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或划界争端持续未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争议海域的主权和资源问题。仅以南海为例,南海诸岛是东亚与大洋州的“海上通道”和“空中走廊”,除渔业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据有关专家推测,在南海中国传统海疆线内的油气总储量约为420亿吨。
近年来,尽管南海周边邻国虽一再表示“不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但从未停止对中国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南沙海洋权益的侵犯。比如,一些邻国在南沙群岛扩建各种军用、民用设施,吸引俄、英、日、澳、法、美等国合作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并瞄准了其人文资源,以优惠政策鼓励南沙群岛的开发、旅游或移民等。日本更是牢牢盯着东海资源,并加速发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等技术。总体而言,中国的海岛及海洋权益正遭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正面临着严峻形势。
随着南海岛争兴起,美国打着重返亚洲的旗号,插手介入南海争端,支持越南等国的领土诉求,扬言所谓“自由通行权”,企图将岛屿纳入国际化讨论解决,中国坚决反对。南海归属中国,和周边有关国家的争议,应由双方国谈判解决,反对将问题国际化。
美国接入南海问题,一是要拉拢东盟有关国家,牵制中国与东盟10 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积极态势,进而影响、延缓中国的强劲崛起;二是鉴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引起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担忧和疑虑,想借助美国力量来抵消和平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吸附力。美国正好乘机而入,在中国和东盟之间打入一根楔子,从战略上获得与中国博弈讨价的一张牌,双方各有所需,互相利用,进而造成解决南海争端的复杂性,并由此带来引发冲突、激烈对抗甚至动武的不确定因素。这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及和平建设以及与东盟有关国家的友好交往也是非常不利的。
6.安全环保形势分析 篇六
采油综合管理部自2013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较好的控制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但仍然存在一些事故隐患,各类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冷静思考,正确认识目前的安全生产现状,大力推行HSE管理体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一.现状分析
从2013年到2014年11月底,无论是事故次数,还是事故经济损失,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基本上为零,这一成绩反映了我部门干部员工及采油队员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提高,广大员工珍惜生命,追求健康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共识,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的力度逐渐加大。同时,在管理方法上已逐步从经验型或事后型管理进入到理性的预防型管理阶段。
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问题:
1、生产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三违”现象。违章的现象难以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有:(1)“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不牢固
由于采油部所处的特殊位置,对上要完成领导安排的生产任务,为项目部创造更多的产值;对下要保证员工的工资、奖金,现实必然造成安全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由于双方面压力因素的产生很容易使安全与生产的天平不自觉的偏向生产,而忽视安全,认为出现一些“三违”不会产生大的问题,或暂时不会现出问题,对“三违”现象抓得不紧。采油工是安全生产的最直接接触人,他们在生产现场时间最长,对现场安全隐患及“三违”现象接触最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麻痹,对“三违”现象熟视无睹,更有甚者,认为在现场不违章就不能生产,从思想上给“三违”现象开了绿灯,为“三违”现象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滋生环境。
(2)自保、互保意识不强,落实不到位
通过对近几年项目部发生的事故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都未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但员工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惊吓,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大的事故。促使员工违章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自保、互保意识差。由于油田生产特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工作条件,再加上采油队员工本身素质不高,对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认识不足,看不到自身所处的不安全环境,自我保护意识下降,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习以为常,不能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自己违章作业还认识不到,或认为不很严重,造成“三违”现象重复发生。(3)奖罚形式、力度起不到教育警示作用
项目部对“三违”者的处罚方式单一,处罚力度不足,防“三违”奖励不足,“三违”帮教有时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警示教育作用。从“三违”人员的统计明显可以看出,除安全生产科抓“三违”外,其他职能科室、单位内部几乎没有抓“三违”的,没有达到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局面。另一方面,落实不到具体责任人,起不到治理“三违”的最终目的,从而纵容了“三违”者的“三违”行为。
2、安全责任制在个别岗位落实不到位。
安全生产的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没有责任就没有约束、就没有动力。目前,项目部与采油综合管理部虽然制订了严格明确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度,但制度的宣贯学习较匮乏,岗位员工接受程度有限,造成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3、完工验收流于形式、设备设施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
项目部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以生产为重,部分设备设施的施工抢进度,完工验收流于形式,施工质量令人堪忧。近年来,不断出现小的质量事故,虽未造成严重的后果,但长此以往,事故难免。如多次发生的抽油机断裂事故。
4、安全检查流于形式
安全检查是查事故隐患,查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检查的结果要么是安全的,要么是不安全的,不能说隐患相对较少的,整体工作就是好的,就相当安全了。因为,只要有一个隐患酿成事故,造成的后果不是设备毁坏,就是人员伤亡,或者两者兼有。目前各级组织的安全检查,虽然种类较多,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检查者虽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也查出了存在的隐患,但被检查者对查出的问题敷衍塞责,不认真整改,导致事故重复发生;另一方面是个别被检查者善做表面文章,结果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使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造成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更重要的是,一些被检查者没有正确地理解安全检查的实质与内涵,只是想通过某次安全检查来达到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好的座次排名,从而忽略了日常的安全管理。在安全检查前突击自查自改,在部分干部职工中形成了抓安全就是抓检查,重视检查就是重视安全的错误观念。结果造成了部分安全检查的形式主义。
5、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脱节现象。
安全教育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术水平的必要手段。职工安全教育的内容广泛,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本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岗位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消防知识、岗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在实际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1)安全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脱节。
在对采油队员工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中,片面强调专业学习,忽视了专业培训与安全培训的有效融合。未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安全教育,造成了安全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脱节。其次,没有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材,也是两者脱节的客观原因。
(2)个人主观上不重视。因为安全技术素质的提高不会像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那样,收到明显的实效,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造成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主观上不重视。
(3)安全教育培训中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脱节。
目前的安全培训绝大部分是安全知识的理论培训,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很少有现场实际操作培训,有的也只是局限在消防演练等方面。
6、基础设施不完善
(1)安全环保设施建设不完善
目前,部分已投运的的生产井点钻井泥浆池未治理,泥浆池内积存以及后期排放的含油污水未及时回收。湖218区块周片草地、胡杨林面积较大,无有效的防污染措施,极易导致草地、胡杨林污染事故的发生。
(2)道路设施不完善
区块内目前均为简易道路,道路崎岖不平,日常维护困难,雨雪天气更为难行,无法保证全天候正常行车,给生产组织带来一定的风险,如遇突发事件,救援工作开展困难。
(3)防火设施不健全
目前井场套气采取敞口外放方式放气,紧靠着自然风对其进行吹散,没有有效的防火防爆措施,无风时风险较大。
(4)监控系统故障率高
全区块路口、生活区、重点生产区均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但自安装以来,故障频繁,非专业人士维修困难,致使监控摄像头形同虚设。目前,仍然有三到四处摄像头无法正常工作。
(5)通讯设施不完善
目前生产区块内主要依靠手机通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整体信号较差,造成信息联络受阻,生产调度协调不畅。
二、下步对策
针对目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行HSE管理体系。
1、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各级体系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要加大HSE体系的推进力度,首先必须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局部的调整,组建一支体系推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力量,负责体系的日常推进工作。其次是改变观念,提高各级员工(特别是采油队员工)的HSE意识。除了聘请有关专家举办HSE知识培训班外,还要利用安委会、生产会等会议宣讲建立体系的目的和意义,讲评体系工作,要求所有员工将体系要求融入日常工作,避免产生“两张皮”现象。
2、抓好岗位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规范职工行为。
对于现场和岗位的HSE管理来说,提高员工素质的最直接、最容易付诸实践的做法就是岗位练兵。工艺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是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的精华,要通过反复持久的岗位练兵(不只是停留在纸上抄背几道题目的理论练兵,而是要有实际操作、演练和对设备维修保养等的实践练兵),使操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高效地采取符合规范的措施或操作,尽量防止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的损失,规范职工在任何状态下的行为模式。使职工在思想上,自觉地使自己的一切行为符合工艺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
3、有机结合安全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加大反三违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进一步落实全员安全责任。
建议项目部将查“三违”的权利下放给各科室,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政策,提高全体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查找三违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项目部安全管理水平。
同时,采油部要将日常安全检查和项目部专项检查结合在一起,不断促进全体人员查违章、查隐患,并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另外,采油部将持续加强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4、持续完善基础设施
(1)开展环保综合治理活动,集中治理遗留的泥浆池和落地油。同时,在后期的工作中,加大监督力度,严禁乱排乱放,对投产后的井场泥浆池进行限期治理。
(2)定期对简易路面进行维护,保证日常行车;同时,要求遇雨雪等恶劣天气时,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路面清理出来,降低行车安全风险。
7.石油企业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 篇七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形势,分析,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做好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稳定石油企业的有序发展, 提高我国能源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 石油开采本身属于高危行业, 安全生产、保障效益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 理性地分析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安全形势,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 立足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 探索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当前我国石油企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要做到警钟长鸣
安全教工作不能懈怠, 必须要做好长期的安全生产教育, 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进一步强化对于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以及一线作业职工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 提高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特别是对于特殊工种的员工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 抓好持证上岗的制度建设。另外还要强化外部协调工作, 可以说对于石油企业而言, 没有哪些部门是独立存在的, 从管理、生产到销售到信息的反馈都是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特别是安全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则更加广泛, 在消防设施的检测、基础设施建设、隐患整改、治安联防以及综合治理等方方面面, 都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 需要系统外的相关部门与机构的鼎力支持。事实上安全问题的防范与整治并不是仅仅依靠安全管理部门能够全部解决的, 应该在安全部门的领导下, 做好企业的内部管理, 同时广泛联合外部支持, 从而保障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为石油企业的一线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确保生产平稳
石油企业要根据设备操作以及生产组织的基本要求确定生产工作人员的总量, 要在不违背安全成产规律的情况下保障减员增效与安全生产。此外, 务必要强化劳动组织, 提高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度与默契性, 坚决避免某些岗位人员过劳而一些岗位过于清闲的现象。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多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适中不够科学, 因此, 企业必须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三、加强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建设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文化是石油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经营的稳定开展, 长期执行、完善并保障人和物安全而形成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防范措施、操作规程、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宣教培训制度以及遵守纪律、奉公守法的自律态度等。同时, 其是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机制, 是石油企业安全行为文化的准则与规范, 是对于石油企业安全观念和意识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 更是达到石油企业安全物质文化目标的重要依据。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文化的建设包含着对国家卫生法律以及职业安全法规的理解和对于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贯彻和落实, 其体现石油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各级安全生产制度的多个方面。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注重隐患整改
石油企业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隐患的防范和安全整改, 有效地体现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对于生产中的重大安全隐患, 必须要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 坚决将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进一步防止由于危险源的失控而发生重大的事故问题。首先必须要优化工艺过程, 对于生产操作以及质量安全必须要严格控制, 要求作业职工必须要全面了解材料的特性, 科学控制生产温度、质量以及压力等相关参数,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加强防火、防爆以及防毒等安全控制, 做好事故的防范与演习, 使广大职工能够掌握基本的逃生和危机事件应对措施。同时, 石油企业必须要落实专人专岗工艺过程管理制度, 认真监督操作纪律和工艺纪律的执行。其次, 要做好设备控制过程的安全性管理, 对于安全防护设施以及生产设备要精心照顾, 保障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大力推广开发和应用全新的安全技术、设施与产品, 积极使用先进的安全检测设备, 为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好保障;最后要做好整体环境的安全工作, 企业要积极地为石油一线职工的生产创造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 要有针对性地将生产场所中的高湿、高温、震动、尘毒、噪声以及辐射等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五、提高全体石油企业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石油企业的生产革新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都对我们当前企业的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因此, 职工必须要从长远看问题, 从自身出发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安全文化水平。尤其是对于那些新工艺以及新设备, 企业必须要积极地引导职工转变从业观念, 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使广大职工能够用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和使用全新的技术和设备, 自动自觉地将安全问题放在心上, 使大家能够及时地完善岗位职责与岗位操作规程, 用全新的理念去代替陈旧的操作规程, 要防微杜渐及时制定和修正不适合新条件下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 使制度与管理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其次, 企业要定期开展座谈会为广大职工分析案例, 通过真实发生的事件为大家敲响安全警钟, 从而将安全工作深入人心。使安全知识的学习成为广大职工的本质需求, 成为一种企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六、转变管理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企业要积极转变管理方式, 建立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加强人事制度改革, 从石油企业是生产实际需求出发, 制定出科学完整的安全干部上岗标准, 并且要进行定期的考核, 让那些了解管理、责任心强、专业安全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从事安全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广大安全干部的工作热情, 还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 企业必须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 实施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有效地打破常规, 抓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把“监督是职责, 服务是宗旨”落到实处。
七、结论
综上所述, 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 加强石油企业安全形势的分析并拿出有效地应对策略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其不仅关系到石油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壮大,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最终成败。石油是命脉, 石油也是动力, 我们要想永葆石油企业的命脉与不竭的动力, 就必须要从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出发, 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从而在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童生, 成金华, 郑馨.中国石油安全态势与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J].经济体制改革, 2005.
[2]刘庆成.中国石油安全现状及为了对策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 2004.
8.国家安全形势 篇八
一、新形势下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
建国以来,中央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始终高度重视。改革前,我国长期受到粮食生产能力和进口能力不足制约,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紧张困扰着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以粮为纲”曾作为我国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改革后,我国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告别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普遍短缺状况。随着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状况的改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迈开了步伐,并在1992年完全放开了粮食消费市场,从此粮票退出了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农产品短缺时代基本结束。
总体上说,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等农业生产。但是,不同形势下发展粮食等农业生产政策的实施力度是不同的。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明显的几轮周期,粮食生产形势时好时坏。一般说来,每当粮食形势不好的时候,各级政府才真抓粮食生产,出台的政策“含金量”高,政策实施力度大,而当粮食形势好的时候,往往是“口号农业”,重视粮食生产形式上讲得多。
1998年,我国粮食生产曾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5.1亿吨,农民出现了普遍的卖粮难,虽然国家实施了粮食保护价政策,但是由于政策执行不到位,粮价持续多年低迷,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伤害,粮食生产不断滑坡。直到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明显减产,当年粮食总产量只有4.3亿吨,粮价在当年第四季度不断上涨,而且上涨幅度比较大,才促使2004年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惠农强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包括逐步取消农业税,建立对粮农的各项补贴制度,并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在主产区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国粮食十连增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新形势下,中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牢牢地将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的饭碗主要盛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到2020年,按照全国人口年均增长率大约0.5%和总人口估计大约14亿左右;城镇化率大约65%和城镇人口大约9亿计算,城镇居民家庭购买原粮大约为7800万吨到8300万吨,城镇居民在外用餐中直接消费的口粮原粮大约2400万吨到2600万吨之间;农村人口大约5亿,农村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大约6500万吨到7000万吨之间;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所消费的肉禽蛋奶水产品所消耗的饲料粮总量可能超过4亿吨。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直接消费的口粮和间接消费的饲料粮可能超过6亿吨,再加上种子用粮、工业用粮和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等不可避免的损耗,粮食消费和消耗总量可能接近8亿吨,需要国内形成大约7亿吨的生产能力和进口大约1亿吨的粮食。如此庞大的粮食消费消耗规模,必须尽早谋划,才能做到主动。
第二,有助于避免在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后出现粮食生产大滑坡。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是历史最高的。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6亿吨,粮食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给宽松。同时,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进口也十分有利。但是,过去经验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明显滑坡往往都出现在粮食增产后各地放松粮食生产。新形势下,面对国际国内粮食供给形势,提出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对于各地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有助于处理好工业化和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关系。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一些地方,受到土地财政的激励,长期低价征用农民土地,滥占耕地。一些地方,工业化相对发达,土地紧缺,由于耕地用于农业生产效益相对较低,于是总想方设法挤占耕地,或者占用良田补劣质农田以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直接威胁粮食安全。节约土地,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地少水缺基本国情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第四,有助于协调好当期和未来粮食安全。我们在充分肯定新时期粮食十连增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为此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和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为了增产粮食,各地普遍过多地施用了化肥,还有一些地方开垦了山坡地。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方工业化水平上去了,粮食自给率却下来了,这些地方的粮食等农产品消费越来越依靠北粮南运。这种利用农业资源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不仅威胁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而且削弱了农业生态功能,加剧了环境恶化。保障粮食安全,不能长期单纯地依靠北方通过掠夺农业资源实现粮食增产。为长久计议,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也必须承担起粮食安全责任,加上适度进口等途径,缓解粮食主产区农业资源过度利用压力。
二、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过去,我国始终强调“立足国内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显然,这种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观是静态的、片面的、封闭的。仅仅立足国内生产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面临粮食安全挑战的长期性和农业耕地和淡水资源的有限性,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而农业生产仍然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农业既需要发挥保障农产品供给功能也要发挥改善生态环境功能,也没有考虑到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后农业也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传统的国家粮食安全观已经很难再很好地指导我国粮食工作和经济工作,甚至有时是有害的。endprint
对于世界人口最多、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粮食的进口大国,对国际粮食市场影响十分明显。不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靠不住的,对我国不利,对世界也不利。
传统的国家粮食安全观,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导致一些地方盲目地不计代价地追求粮食产量,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一方面,我国粮食多年增产后,国家库容已满,已不得不动用社会的库容力量。尽管如此,各地还面临着新的卖粮难问题。另一方面,农业资源不能很好地休养生息,我们当代人与后代人在争饭吃,这是不应该的。所以,粮食安全不安全,不能仅仅看当年的粮食产量,更需要看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某年某地粮食减产了,可以动用库存储备,在不明显冲击国际粮食市场情况下也可以多增加进口,实现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当今世界,尽管科技很发达,但是人类生产粮食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我们既要藏粮于库,也要藏粮于田。确保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不因粮食形势好和进口规模扩大而受到冲击,这是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要任务。
不放松国内粮食生产,确保城乡居民消费的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这是我们合理利用国内农业资源能够做得到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所必须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所有粮食和食物都应该基本自给。实际上,仅仅局限于国内农业资源来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粮食和其他食物消费需求,则使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既做不到,也极其有害。我国现有耕地按照现有方式生产粮食,每年仍然存在着国内粮食产需很大的缺口。如果不参与国际分工,合理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仅仅局限于利用国内农业资源满足国内粮食和食物需要,我国至少尚缺有水资源匹配的7亿亩耕地。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国。由于外汇储备充足,适度进口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既不会损害当期的国家粮食安全,还会实现多赢。适度进口粮食,优化粮食和农产品进口结构,集中国内有限资源,依靠科技支撑,保障最重要的粮食品种生产,特别是口粮和其它谷物生产,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粮食消费需求,而且可以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更有条件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也不会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即使是口粮来源的稻米和小麦,未来也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进口,但是总体上国内生产的稻米和小麦在数量上足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的需要。
三、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新形势下,中央已经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进行了重新总体设计。未来必须要围绕着尽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体系,做好任务落实、长远规划和政策调整等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不断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必须让各级政府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中央政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首要任务,在调控粮食市场、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督促检查地方政府切实履行粮食安全责任。过去,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主要由中央政府和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承担。未来粮食主销区也应负起责任,要在划定粮食功能区确保一定的粮食自给率、到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增加粮食库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责任考核和追究,切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落空。除了督促主销区现有的粮食自给率原则上不下降外,还有督促检查主销区按照有关规定储足粮食。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必须更加严格地保护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核心是稀缺土地和淡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要守住18亿亩耕地数量不能减少,而且还要保证耕地质量能够不断地提高。无论什么地方,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上打主意,坚决杜绝在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中以劣质耕地替代良田的继续发生。
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农业技术集成化、作业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潜力仍然很大,要选择示范种粮农户进行扶持,集成配套推广使用适用技术,包括优良品种、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技术,实现优质高产。
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入庞大,关键要完善投入机制,改进配套投资政策。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并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必须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谁来种粮?怎么种粮?核心是要让粮食生产有利可图。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粮食直补、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措施效果明显,需要坚持。针对我国一些地方向农民种粮计发补贴与农民生产粮食实际还不够紧密的问题,未来在稳定农业补贴存量的同时,新增农业补贴需要向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大户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我国实施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对于防止粮价过度下跌和稳定粮食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严重扭曲粮食市场价格的弊端。未来我国必须要探索建立起既不会扭曲粮食市场价格,又能够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其中目标价格和差价补贴或者目标价格保险是重要的调整方向。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必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加注重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这就需要培育出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新型主体。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同一地方不同经营主体生产粮食的单产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比较而言,规模化和专业化种粮的农户粮食单产水平明显要高。黑龙江和山东等地粮食种植大户的单产水平普遍地高于一般农户10%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需要政府加大农民培训,在鼓励支持发展农业生产中成长。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必须有序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一种经济行为,政府不能盲目地强制农村土地流转,更不能将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大小作为政绩考核,而应着重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配置效率的提高,尊重农民有偿流转土地意愿,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解决流转土地农民后顾之忧,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流转关系。
考虑到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需缺口将不断扩大,需要从战略高度探索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谋划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稻谷和小麦口粮等核心粮食品种布局在国内生产基础上,要加强主要农产品进口风险管制,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将国内外粮食生产和进口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避免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对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的冲击。
9.安全形势教育 篇九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并不安宁,国际形势波云诡谲,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转移,将军事目标选定中国。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趋于恶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正在告别过去二三十年的稳定态势,进入了一个战略摩擦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将减弱,周边国家对我国海洋经济资源的争夺将持续加剧。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角逐将日趋激烈,这必将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构成重大影响,已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
一、影响我国安全的主要因素
东北亚有美日韩军事同盟、朝核问题、中韩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纠纷、中日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纠纷(其中最激烈的就是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南海呈现六国七方纷争的局面)、印度(藏南问题)、北部蒙古国视中俄为长期威胁,蒙古和美国都互相称对方为第三邻国、善变强大的俄罗斯。
一、美日韩强化军事同盟
美国不断强化与日本和韩国的军事同盟,日本更是把美日同盟视作其外交的基石。近年来由美国主导的美日、美韩军事演习你方唱罢我登场,几乎没有停止过,表面上军演剑指朝鲜,但更深层次的意义是针对中国。
美国军事上围堵和遏制中国,在国际上处处打压中国的战略空间,对中国进行战争威胁和战争欺诈,干扰阻挠中国的和平崛起,这在国际上早已是美国国家的一个公开的长期的战略。为此美国不断强化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调整军事部署,离间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甚至是到处煽风点火纵容支持反华势力不断给中国制造麻烦,以达到干扰阻挠中国和平崛起的目的。西藏拉萨骚乱、新疆乌鲁木齐骚乱以及境外藏独、疆独、蒙独势力,其背后都能看到美日的影子,可以说美日亡我之心是根深蒂固的。大家都知道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二战时被美国占领,1971年美国连同琉球群岛一起交给日本管理,当时我国政府和台湾都发出了强烈的抗议。把钓鱼岛交由日本管理这是美国有意在中日之间埋下的隐患,美国一位前驻台湾外交官说:钓鱼岛交由日本管理是美国外交史上最高明的外交之举(黄岩岛也是这样的情况)。在中日之间挑起争端,美国好从中渔翁得利,一方面继续挟持日本,一方面遏制中国。
今年日本加大了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衅中国的力度。对内,日本地方官员、议员、民众和政府、军队,多方联演购岛收岛闹剧;对外,日本和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及东盟某些国家,合演反华闹剧,公开支持南海一些国家挑衅中国。可以预计,中日围绕钓鱼岛展开的博弈将日趋激烈,中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让步求得息事宁人的结果,必须从法律到军事上做好全面反击的准备。
几十年来,中日每每在钓鱼岛上有事,美国都会时不时地拿出美日安保条约来说事,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不说事它怎么能渔翁得利呢。大家想一想钓鱼岛和北方四岛同属二战遗留问题,为什么美国公开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而不适用北方四岛?北方四岛原本属于日本领土,日本为什么不去抢回,钓鱼岛不是日本领土日本反而还要不顾与中国发生战争的危险来抢呢?大家都会说:欺软怕硬呗!其实在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因此,我们不要怕美国是否介入和插手,问题的关键是要看我们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大不大,自身力量强不强大,如果我们足够强大,美国敢不敢插手都要好好考虑一下。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一直处于被动,说是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但是钓鱼岛却是在日本控制之下,日本海上警卫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逻已常态化,中国渔民根本接近不了,中方甚至连保钓船都接近不了,更不要说登岛了。而日本则是可以随时登岛,且经常发生中国渔民渔船被抓扣、挤撞现象,而中国则无一例抓扣日本渔船的事。大家可以看到,近几年在钓鱼岛问题上每每都是日本在挑事,中国被动应对。中国为何被动?就是因为现在还不够强大,尤其是军事力量还不足以解决钓鱼岛问题。还有就是美国因素,中日若爆发钓鱼岛战争,美国干涉不干涉插手不插手?干涉到什么程度?是否会引发中国与美日大战?这些都不可预测。中日美都不敢轻易动作,就是因为互相看不到对方的底牌。
二、台湾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战略困局
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的心头之痛,二战结束后台湾一直被美国作为围堵遏制中国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台湾也甘当美国围堵遏制中国的桥头堡,成为中国大陆的心腹大患。如果说中国是一条巨龙,那么台湾就是卡在巨龙脖子上的一把锁!和平时期台湾是美国敲诈大陆的一个战略棋子,战争时期台湾就是卡在大陆脖子上的一把大锁。台湾问题牵扯了我国相当大的精力,在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台湾问题作为跟中国讨价还价的砝码,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西方国家紧随美国的步调,在与我国的交往上都宣称反对台海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言外之意就是反对大陆武力统一台湾。台湾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上台后,极大地挫败了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图谋,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两岸的局势。但是,马英九推行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路线,使台湾统一问题更加遥遥无期,也使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将继续作为美国要胁中国的一个砝码。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战略考量就是美日联合武力干涉的情况,对此我国政府必须要有必要的准备,军力准备上一定要以能够击败美日任何形式和强度的武力干涉为标准。现在中国海空力量比美日要弱一些,我们可以用陆军和导弹来抵销美日优势。
三、南海进入多事之秋
南海素有 “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石油储量初步估计630亿吨;南海也是世界航运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重要航道,是我国海上能源和对外贸易的生命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据统计,世界一半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该水域,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台湾98%以上的石油,我国进口石油的60%都必须经过该区域。南海现在处于六国七方(中国越南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纷争的局面,局面最复杂的就是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除台湾占据最大的太平岛外,其它能住人的大一点的岛礁都被别的国家侵占了,造成现在我国在南海维权极为被动的局面。中国实际控制9个(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岛礁,越南控制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3个,文莱1个。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解决南海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目的是等条件成熟了再解决,这也我国的权宜之计。考虑到南海有争议岛礁离我国太遥远,当时我国海军力量还比较弱,缺少大型舰艇,岛礁收复回来也很难派兵驻守。但是,你搁置,人家不搁置,别的国家也不傻,他们清醒地知道这是中国的缓兵之计。所以菲律宾、越南等在南海既得利益国非常着急,不满足已占岛礁和偷采的资源,一心想得到占领岛礁和海域的主权。菲律宾、越南等国今年率先提出主权要求,制造摩擦,挑战中国底线。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纠纷上,中国一贯采取克制协商不使事态扩大的态度,但是菲、越等国却把中国这种克制看作是软弱可欺,经常干扰我渔民作业和我科学考察活动,冲撞、抓扣我渔民,没收渔民财产甚至判刑,也出现过开枪射击的情况,严重威胁我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此,我国为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只是在外交上作出抗议。对于我国政府的做法,老百姓是有怨言的,近二十年我国渔民已极少去南沙海域捕鱼。今年菲越等国还企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积极拉域外大国插手干涉南海问题,制衡中国,配合美国战略东移。美国出于围堵遏制中国的目的,积极插手南海问题,妄图主导南海问题的解决,妄图主导东盟,建立围堵中国的又一阵线。
南海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绝不会放弃南海的主权和利益,但是南海问题处理起来相当棘手,处理过急会给人留下大国欺负小国的印象,也会给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借口。美日印等国妄图插手干预南海争端,妄图从中谋取利益,进而遏制我国的发展和崛起。针对周边国家的挑衅,我国也举行了一些震慑性演习,警告菲越日美等国。如近期东海舰队在东部海域进行的实弹射击训练、南海舰队进行登陆作战训练、东南沿海进行岸舰导弹发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周边各国。
四、印度强化对藏南地区的控制
正当中国南海暗流涌动之际,印度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印度一直将其最精锐的军队部署在北部尤其是中印争议的地区,兵力超过20万,包括最先进的苏-30战机、米格-29战机、费尔康预警机、12个山地师以及最新部署的无人机。印度政府在靠近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区修建11条具备重要战略意义的隧道。印度官员表示,这些隧道将帮助提高印度军队和装备的机动性。印度还将战略导弹等重型武器藏匿其中,加强对中国的威胁。印度从1962年中印战争失败后,就处心积虑发展军力,妄图报一箭之仇。印度以为能够买到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能够胜中国一筹,摆出要同中国一决高下的架势。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前,中国对印度军队了解很少,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不知印军其战斗力如何,毛泽东要求作战部队务必谨慎。结果印军面对中国军队的战术不知所措,不堪一击。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接到战报后非常高兴,毛泽东更是称赞说:我军是世界上作战最有经验的军队之一。接着又评说道:好啊,想打就打,想停就停,痛快淋漓潇洒之极也!这就是毛泽东主席对中印战争的评价。可以看出印度当年确实输得很没面子,想着要找回面子,所以印度特别重视山地作战,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报一箭之仇,且在中印边境部署了12个山地师,这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上是极为少见的。对此我国也加强了应对措施,修建了青藏铁路并延伸到边境地区,打通了通往藏南地区的隧道,加强了边境公路建设,在西藏修建了二十多个机场,也加强了军事演习对印度进行威慑。
近年来,印度为抗衡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护航活动,加强了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的活动,尤其是加强与日本、越南和菲律宾等国的联系,向越南提供先进武器装备,并为越南培训潜艇部队,与越南合作勘探开采与我有争议海域的油气资源,搅局南海制衡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
周边小国不断挑战大国的忍耐和底线,严重损害了我民族尊严和国际形象。现在中国打不打这个选题已摆在我国政府面前,同时中国出不出手也成为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
二、中国打不打存在五大战略考量。
(一)不得不考虑的美国因素
美国是我国外交战略考虑的首要因素,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就是威胁中国的首要敌人,从朝鲜和越南战场上下来后,美国一直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列为首要的研究对象,美国也决心要打破人民解放军不败的神话,世界人民也在关注着中美下一次交锋。
大家知道,冷战结束后二十年,世界仍然没有摆脱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美国依仗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打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军事基地遍布中国周边,其有利的战略态势一直是中国安全的最大压力。有人说中国有核武器还怕美国什么?大家知道核武器只是一个威慑性的东西,在战场上根本用不到它。使用核武器双方都要灭亡,还有什么意义?美国没有意义,中国也没有意义。所以说,美国只会跟你打一场常规战争,而且这个战争还是在中国家门口,离美国有万公里之遥。这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有利态势。一旦战争爆发,我国沿海地区三十年的建设成就可能会毁于一旦。而我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有限,即使有能力攻击美国本土,也要跨越上万公里的路程,试想一下,这样的一场战争,中美能够对等吗?这就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美国因素。大家比较关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谁将赢得中美下一次交锋的胜利?可以明确地说,中国一定会赢得战争的胜利,只不过损失会很大。因为在我们家门口,我们占地利优势,可运用的战争资源远远超过美日韩等国,陆空二炮都能充分发挥优势。其实,美国也力避与中国的直接交战,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担心打不赢中国。美国也深悉孙子兵法之要: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美国一直对我采取威慑遏制战略,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妄图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于美国的威胁,我们只有加快自身发展、加紧进行军事准备,等到国力军力强大到美国不敢轻易插手时,才是中国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
(二)不想失去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世纪初,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通过对世界发展和变革的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判断,得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这二十年我国抓住世界新技术变革的机遇加快发展自己,就有可能赶上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否则,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继续拉大。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千载难逢,我们不想失去它。所以,在我与周边国家产生摩擦的时候,我国尽可能地忍耐,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绝不使用武力,以期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周边小国抓住中国要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软肋,趁机大肆蚕食我领土领海岛礁,不断制造麻烦和事端,其背后都有美国怂恿和支持。
(三)影响我国和平崛起形象
和平崛起是我国对全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我国尽最大努力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与人为善,以邻为伴,以期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赢得良好的外部条件。倘若这一时期因一时一事与个别国家发生摩擦甚至是战争,就会给世人造成以大欺小的印象,也会给那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借口,进而影响我国战略崛起。
(四)我能源通道有可能被阻断
在南海用兵有可能影响我国能源通道,我国进口能源的60%经过马六甲海峡,战时及有可能在美国主导或暗中支持下,封锁我国的能源通道。战时为保护能源通道,将牵扯我国相当大的精力和兵力,不但要出动海军,必要时还可能要出动陆军空军强行介入有关地区,保护打通能源通道,战争规模无法控制。(五)军事准备还没有完成
世界军事强国大部分分布在中国周边,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7个国家中有5个在这一地区,我国周边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紧张的地区之一,中国安全环境日趋复杂。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安全威胁,中国必须做好军事上的准备,准备应对最复杂的局面,准备可能将会与最强大的对手作战。近几年,我国军事能力发展很快,很多高精尖武器研制和装备部队,极大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如空军歼10战机、歼11战机、歼15战机,还有隐形四代战机歼20正在试飞之中,海军中华神盾战舰、054A型隐形护卫舰、大型船坞登陆舰、核潜艇、DF-21D航母杀手等。但是,中国军力发展与美俄等国还有一些差距,如海军缺少大型舰艇,远洋作战能力不足,反潜力量不足;空军先进战机数量和性能还有一些差距;二炮常规打击力量不能满足战时需要,亟待组建一批巡航导弹部队,确保在导弹上压倒美日海空优势,形成名副其实的杀手锏。
在中国军力发展上,美国时不时地放出话来干扰中国决策,如我研制DF-21D航母杀手,美国就放出话说如果中国使用此导弹,美国无法判断中国是否发射核导弹,企图把航母杀手扼杀在摇篮里。现在网有很多有关中国裁军的帖子,说是中国军队将裁军70万,其中80%以上是美日等国间谍发的,表面上是给中国军力建设献计献策,其实是想扰乱中国决策,企图消弱中国军力,大家不知裁军容易,裁了之后再想建设那就难了,没有5、6年时间很难形成战斗力。中国13亿人口,军队230万人;美国人口3.1亿,军队140万人;俄罗斯人口1.4亿,军队120万人。
【国家安全形势】推荐阅读:
国家形势与政策08-14
如何认识中国周边形势及对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的个人认识12-18
周安全分析形势分析08-17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讲解10-11
乡镇消防安全形势分析10-18
食品安全形势与发展08-06
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10-03
安全维稳形势研判总结01-02
安全月征文认清形势 强化红线意识 严格管理 促进安全发展09-22
8.19安全形势分析会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