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精选11篇)
1.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篇一
零关税时代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逐渐对关税政策的履行,促进了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连年呈现出贸易顺差的新局势。但是,在这一片繁荣的经济形势下带来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发生,加大了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难度。以此,扩大进出口贸易并不断的优化贸易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就零关税在实施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直接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变化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应对措施。
【关键词】零关税;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措施
一、引言
“零关税”的计划是由美国最先提出的,据称:如果这项计划顺利的实施,那么世界各过个从此后都将会从中获得各种利益,各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将得到迅猛发展。该方案是在2002年的世贸组织市场准入谈判小组会议上由美国的贸易代表向世贸组织提交的,该方案中建议:在2015年之前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取消所有工业品和消费品的关税,最终实现各国对外贸易的零关税。这就是美国人所设想的在2015年美国所有的角落中的商店都将成为“免税商店”。美国认为:一旦零关税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将会实现全球各国经济的共赢。美国所指的经济共赢首先体现在美国经济的增长推动作用方面。他们认为一旦零关税得以实施,美国非农业出口将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再加上美国国内的生产与就业方面的影响因素,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将增加950亿美元。可见,零关税的实施对美国的经济增长是呈现巨大的正拉动作用的。同时,美国认为该方案的实施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美国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计算分析后的得出这样的结论:两项零关税的实施将会促进发展中国家近3亿人摆脱贫困。
零关税已经实施多年了,零关税的实施真的会令美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吗?真的对全球的经济产生正拉动并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注入新鲜血液吗?真的会令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得到发展并帮助3亿人脱贫致富吗?零关税的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影响又如何呢?下面将分别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二、零关税环境下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正面影响
我国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多年来,我国不断降低对外的出口关税、不断降低贸易壁垒、不断加大对国内贸易市场的开放力度。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自加入WTO后,已经不断对9000种商品的关税进行了下调,不断放开的经贸经营权、对不发达国家不断扩大的零关税等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合作领域的迅速扩张,使我国的国内市场不断得到开放,进出口组织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从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各国的投资、贸易、国际资本的有效流动,使得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新的发展格局迅速形成和发展。
1.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和能源进口的增长
进出口贸易是以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它与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致的。因此,进出口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我国不断地对国内市场进行改革,并加强了对外进出口政策的改革。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紧急结构的到了完善与发展,例如:很多外资企业在我国享受与国内企业相同的待遇,这对我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内市场企业的竞争实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零关税的实施,使得国外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能源材料等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市场,有助于我国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2.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产品结构的优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不断加强了对进出口关税的管理,先后取消了一些优惠政策,如:两高一低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花了进出口产品的结构,逐渐减少了进出口关税。例如:我国2010年6月颁布了《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消包括有色金属建材、钢材在内的四百多中商品的出口退税。通过对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的减少与降低,我国基本实现了进出口的零关税。这一举措的实施进一步减少了国外反倾销的立案,减少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出现的贸易摩擦,全面优化了我国产业结构。
3.促进并进一步扩大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
零关税的实施扩大了我国的国内外市场,提高了对外开放程度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增长。我国今年来进出口贸易的增幅每年都有所增加,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500亿美元,但是,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进口国。虽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初级产品的价格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并对我国的进出口规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零关税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仍然与世界市场的经济发展很好的接轨,并对世界经济市场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很明显,经过世界各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事例来看,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抑制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拉动世界经济的复苏有着积极地正面作用。这对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有着决定性作用。
4.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连年增长,但是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GDP的增长中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外贸出口。这说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中对外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增长的一个表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因为由于过分的依赖外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其他国家的经济出现危机,就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蝴蝶效应”,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目前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动荡比较敏感的主要原因。
5.促进我国进出口商品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零关税的实施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进出口贸易环境,改善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提升了我国的出口商品贸易环境、促进我国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同时,我国对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促使我国产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对外开放的初期,我国的进口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随着零关税贸易的实施,我国的进出接口对象逐渐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在我国周边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国际贸易辐射圈。随着零关税的不断实施与推进,我国将加大对拉美、非洲等地区的出口比重,我国的市场也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零关税时代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更像是一把双刃剑。首先,进出口贸易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提升的同时更稳定着我国国内的经济局面。但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又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一旦其他国家出现经济危机,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又是过分的依赖于对外贸易,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分析我国目前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正趋于衰退
自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就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在2011年的时候,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额达到了22.5%,但是总体的发展前景并不容我们乐观。进出口贸易中最受冲击的行业还是纺织品与成衣产品行业。很多外贸纺织企业由于这一冲击而倒闭,这对我国国内经济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2.使我国遭遇反倾销案件增加
最近几年来,国际上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逐渐开始抬头,这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产品遭到反倾销的事件增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来对本国的行业发展进行保护,避免本国经济或行业受到外国经济或同行业的冲击。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某些特定行业的增长或本国经济的发展,要么对我国的出口产品的行业标准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要么增加反倾销来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例如:美国政府对我国的轮胎产品征税,这在无形中抬高了我国轮胎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这些行为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艰难局面。
3.零关税的实施影响了我国的相关产业
多种商品的零关税实施,造成国外大量进出口商品的进入,必然会损害到我国的相关产业的经济利益,最终使一些进口商品形成垄断的局势,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例如:我国的制鞋业,零关税的实施,使得国外大量鞋类产品进入我国,这对我国的鞋类产品在品牌和价格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另外,国外知名品牌的鞋业的品牌效应对我国那些正在兴起的鞋业品牌也是一种冲击。可见,零关税的实施对我国某些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
四、零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不断的下调关税并逐渐打开了关税壁垒,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畅通的渠道。零关税的实施使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逐渐呈现出发展的势头。但是就目前零关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而言,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想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来加以解决。
1.我国要有选择性的发展双边或多边零关税协议
当零关税协议在各成员国之间的产品结构、经济结构接近或相似时,零关税协议的实施才能为零关税的协议参与过的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零关税协议实施过的消费者带来正消费效应。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我国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发达国家最具竞争力的是汽车、高端机器、机械产品等的出口。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有选择的发展双边或多边零关税协议。
2.尽量规避零关税机制中产生的负效应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加入零关税协议后所要面临或承受的损失较大,过快的实施零关税,并不能给我过的经济发展带来正效应,反而会是我国的一些弱势产业被国外的成熟产业所抑制甚至扼杀。虽然我国的纺织产品、服装、鞋帽等产品很具有出口优势,并能给这些行业创造效应,但是还有很多行业是无法抵抗零关税带来的压力的,例如:汽车、食品、机械制造等。另外,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很多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优势产业产品利用非关税措施加以限制。例如:美国经常对我国的纺织产品实施反倾销。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零关税的利弊,避免零关税机制带来的负效应的发生。
3.合理的运用非关税措施作为对零关税机制的补充
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较低,经常运用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发展,而且做法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巧妙。因此,我国不能放弃合理的使用非关税措施的条件,应该更加合理的运用非关税措施将保护我国市场的主要手段从关税措施转向世贸组织许可并在国际社会范围内广泛实践的非关税措施,例如:反倾销措施、原产地规则、海关估计及装船前检查等。我们必须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中允许的保障措施,在我国建立长期的、积极地非关税措施战略的规划与实施。
当然,我国企业也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切实转化我国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强并逐渐改善现代企业管理,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加快我国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调整的步伐,在国内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尽快拓宽市场的能力,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全面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
总之,零关税进出口贸易政策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必须积极应对才能使零关税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音频.WTO框架下的零关税机制探析[J].涉外税务,2004(05)
[2]胡希,李相银.CEPA:货物贸易零关税对内地工业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2007(07)
[3]王政.浅析零关税对设计和中国经济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0)
[4]胡贤芳.透视美国的“零关税”方案[J].国际贸易问题,2004(09)
2.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篇二
1. 排碳税项对中国对外经贸活动的影响
1.1 市场价格变化对我国商品出口造成的影响
按照西方国家提出的关税原理, 针对商品出口制定的海关税项会给商品对外销售的价格造成影响。我国商品对外销售价格会在排碳税项影响下出现变化。通过制定征税条例征收出口商品的税款, 对外出口商品的国家必须接受世界商品市场的统一价格, 并且对外出口产品的集团企业要承担所有的海关税款, 导致国内商品的价格下降。如果大型经济实体增加海关税项, 小型经济实体在出口方面原有的关税优惠福利就会减少。从中国的情况来看, 排碳税实际上是西方针对中国制定的海关税项, 进口国推行排碳税会削减中国在出口优惠方面的福利。
1.2 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对商品对外销售造成的影响
当前全世界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因此许多原本较为边缘的环保制度逐渐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有助于降低碳排放量、维护生态环境的商品将会主导未来世界市场的发展, 因此出口国的商品生产集团和政府部门必须面对这一现实。按照经济学家波特提出的假设, 从长远来看, 推行排碳税项和其他与环境保护、降低排量有关的经济制度, 能够推进商品生产行业的革新, 节约商品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生产产量、控制商品价格增长, 扩大企业的经济收益。同时, 波特提到, 与环保相关的规章制度为社会带来的正面效应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具体来说, 要想使环保政策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正面影响, 国家必须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水平, 提高国内的环保技术实力, 但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 因此在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环保技术水平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对当前的发展中地区和国家来说, 环保法规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正面效果仍然只是一种设想, 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
2. 解决碳关税对商品出口交易造成影响的政策
2.1 创造有利于推行低碳、减排经济的社会环境
2.1.1 政府部门要把降排环保工作添加到城市规划
在未来的社会建设中, 中国开展城镇规划要把降低排碳量的工作置于首要地位, 积极推行资源节约战略, 以期实现降低二氧化碳排量的目标。中国必须创建支持减排环保工作的技术系统的政策法规, 这样才能保障减排工作顺利进行, 使我国环境污染情况得以缓解。同时, 政府要扩大对减排工程的资金、技术及人力投入, 并扩大对环保减排课题的技术研究范围。积极创造有利于建设低碳经济的社会条件, 设立控制各个生产行业排碳量的数据指标, 引导碳排放量过大的生产行业实现全面转型, 逐渐转化为低碳化生产。政府要对各国出台的环保法规进行研究, 消除环保法规对中国生产企业的商品出口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 政府要制定一些推进我国企业开展低碳贸易的指导措施。
2.1.2 对向中国注资的外资企业进行筛选
为了加强中国商贸行业的综合实力, 国内企业应积极吸纳外商注资, 在与外资企业合作时, 国内企业应对外企进行筛选。具体来说, 中国企业必须在合作之前对外企进行调查, 收集外企的资料, 杜绝会造成重度污染的化工企业和工业厂房迁入中国国境。同时企业要鼓励大众树立低碳消费观念, 将控制环境污染投入的资金, 计入商品生产成本, 提高大众对节能减排的认识, 加强大众的环保观念。
政府要控制重污染产品的生产产量和销售途径, 并对于化工商品、工业产品的生产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2.1.3 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减排环保技术
为了推进国内控制排碳、保护环境的工作, 中国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环保减排技术, 并成立保护环境、控制排量的专项基金, 激励各个生产企业积极钻研减排技术, 开展环保课题研究。政府要鼓励现代化的绿色行业扩大发展, 设计物美价廉的绿色商品。使我国能够凭借环保商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2 大力推进我国低碳商贸经济的发展水平
中国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控排技术开发、环保科学研究工作, 例如我国政府应给予低碳前沿技术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 比如, 政府可以对核能源开发的科研工作扩大投入, 并推进乙醇汽油、清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工作。同时政府要鼓励民间企业研发提高燃料使用效率以及净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废气的技术。此外, 政府要推进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 对燃料资源进行优化分配, 社会企业要促进商品绿色化, 为大众提供环保产品。中国应积极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环保技术以及控制碳排放量的成功经验。比如中国可以制定绿色投资退税策略, 鼓励积极开发环保技术、努力控制污染排放的生产企业。
2.3 建设新型生产市场促进我国经贸体系向多元化转移
2.3.1 加快新型生产市场的建设进度
新型商品市场最典型的特点是市场供需大, 因此我们要积极挖掘贸易市场潜力。具体来说, 政府商贸部门要派遣经济管理专员全面收集与新型商品市场相关的有效咨询, 并对收集到的市场咨询进行整理和分析, 同时要联系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探寻推进新型商品市场的途径, 使中国能够在世界经贸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2.3.2 扩展中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合作范围, 完善绿色制造体系
中国要和实行新经济体制的国家加强联络, 积极争取与新经济国家进行交流、合作, 持续扩张中国开展经济贸易合作的范围。构建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咨询体系, 形成有效的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全面发挥驻外经商机构、经贸研究机构的积极作用, 关注国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的最新动态;重视环保工作信息反馈工作;建立健全包括碳关税在内的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构建现代化的制造模式, 使产品从设计、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 减少生产过程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2.3.3 扩大我国行业注资与世界市场进行深层合作
中国各个行业集团能够在全新的市场体制中注入资金、建造生产工厂, 全面运用中国商品出口交易无配额及免关税等多项优越条件, 实现扩大商品生产及营销区域、杜绝商品交易风险的目的。同时还要和世界商品市场中的各个企业进行加强经贸交流合作, 对排碳量较大的生产行业投入技术改革资金, 使碳关税成为促进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
结束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 美国推行的排碳税项对中国开展对外经贸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 同时排碳税项也为中国调整内部经济结构、革新生产产业提供了崭新的机会。由此看来, 中国执行碳关税, 除了会对工业发展造成阻滞之外, 也获得了扩大经济的机会。为了帮助中国规避税项造成的危害, 发挥税项带来的好处, 笔者在上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推行新技术新产业、创建低碳社会等策略。
参考文献
[1]邹琪, 沈煜.碳关税的社会福利——结合中国实证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 2011 (6) :112-113
[2]尹希果, 孙惠.碳关税征收对双边贸易的预期影响——基于中美两个碳经济大国的微观分析方法[J].国际经贸探索, 2010 (10) :246-247
3.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篇三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贸易规则;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
工业革命的推动和发展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为全球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弊端和不利影响,例如贫富差距过大等。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因为片面地把自然当作征服的对象以及受工业革命后煤炭价格大幅度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业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以及在利益的驱使为了增加生存用地而对净化空气、调节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森林、湿地等破坏,最终造成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正是以高碳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三种部分,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为手段,以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为目的,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体系。低碳经济所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也对国际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了影响。
一、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一)对多哈回合谈判影响
多哈回合谈判是由世界贸易组织主办于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于2006年7月22日中止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启动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简称,涉及20多个议题,其中以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和发展问题为主要议题,以促进世贸组织成员削减贸易壁垒为宗旨,带动全球经济在公平公正贸易环境下的发展,特别是贫穷国家经济贸易的發展。自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一书中对低碳经济的提出,低碳经济就对多哈回合谈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低碳经济所提出的气候友好型产品成为整个多哈回合谈判的主要内容。气候友好型产品包括低毒涂料、节水、节能设备、生态纺织服装、无污染建筑装饰材料、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低排放污染物的汽车、摩托车、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些产品凭其良好的内在价值在整个清单当中有着十分显著的地位,成为当今出口贸易中的热点成品。因此气候友好型产品的关税削减和非关税相关措施自然成为谈判中需要重新和重点考虑的部分,消除这一类别产品的贸易壁垒,成为从根本上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关键;其次,农业作为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在保证农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农业产品中的碳排放量一直是低碳经济中考虑的焦点。生物燃料如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的出现使其成为很多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佳选择。生物燃料的出口量自然得到快速的增长,但是生物燃料应该是归属于化工及相关产品之列还是应该划分于农产品食品之中,不同的国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因而农产品谈判和非农谈判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生物燃料的市场准入情况。
(二)对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影响
低碳经济除了对多边贸易谈判产生影响外,还对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产生了影响
。因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焦点议题中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无法得到有效的统一意见和看法,因而多哈回合谈判进程缓慢、困难重重。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因所涉及的国家和区域的减少,使得在一些问题上更加容易达成共识,而农业和非农业产品作为一个国家出口贸易中的重要部分,因而一些国家另辟蹊通过将贸易自由化转向为双边性贸易协定和区域性贸易协定来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在双边贸易协定中,双方谈判的国家更是将世界贸易组织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引进谈判当中例如劳工问题、环境问题等。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低碳经济和生态环境已成为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中的核心。例如,欧盟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共同体,已经将可持续发展条款作为欧盟未来签署自贸协定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对国际自愿性贸易规则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虽然通过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可以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量,但是在解决这个世界性的问题面前更加需要的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广泛合作。当前很多国家的一些非正式官方团体和民间团体的规则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影响着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在温室气体核算标准的制定上主要是由包括非政府组织、智库、企业联合组织等非官方机构制定而成,其中由WRI、WBCSD联合发布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最大,获得很多机构的认可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当今核算全球温室气体的工具。该体系在计算企业的碳排放量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企业的直接排放、企业的间接排放和价值链上游和下游的排放。除此之外,国际标准化组织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涉及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农业、保健和环境等区域,在气候变化和能源相关标准的制定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国际标准化组织当中光与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条例和准则就有150多条。
(四)扩展国际贸易范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2005年颁布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中碳排放量成为一个商品首次被提出,两个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减排。在碳排放量市场逐渐完善和更多的国家签订《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下,与碳相关的产业正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当今贸易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了国际贸易范围。除此之外,低碳经济的出现更是迫使一些高消耗、高排放产业的产业转型,以此为基础实现经济的升级,构建新型的产业结构模式,促进经济体系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nlc202309081109
二、中国的对策
(一)积极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
在当前低碳经济给国际贸易规则带来更多影响的背景下,中国首先在应该思想上提高对一些国际规则的重视,积极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实现从规则的接受者、规则的参与者到规则的制定者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在不侵犯他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多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首先,中国应该积极参与WTO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如果多哈回合谈判中对所涉及的多项议题无法达成共识,势必会国际贸易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国作为多哈回合谈判中的一员,有权利和有义务积极参与到多哈回合的谈判中,从而树立出中国负责人的大国形象。中国应该在基于欧盟提出的将环境服务纳入环境谈判范围的背景下,立足中国的实际,将环境产品纳入中国的产品市场当中,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有额,从而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其次关注区域性贸易协定中低碳相关规则的发展趋势。中国可以通过追踪和关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以及欧盟和美国已经签署的自贸协定中对环境条款的规定,来掌握低碳经济在区域和双边贸易中的发展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环境条款的发展方向。只有在科学准确的预测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对此情况早做准备。中国可以在利用区域性贸易规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贸易国家的实际情况,通过尽可能的降低本国与其他国家在低碳环保方面的差异和不同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国的低碳标准和做法推广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扩大中国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从而提高我国的低碳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共赢;最后积极参与低碳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低碳领域国际标准虽然在表面上有着自愿性的特点,但是因其在国际贸易组织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供应链环节的要求,使得这些标准有着很强的强制性。一旦在国际贸易的活动中,没有按照这些国际标准而来,势必会对相关的贸易活动造成影响,甚至面临着出口受阻的情况。因此中国应该通过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加大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这两种途径来实现在WTO中对新能源、能效标准、碳足迹和碳标签等相关的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出口竞争力。
(二)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中国一直以来以追求GDP片面增长为目标,使得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和成为当今我国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企业破坏环境行为的监督力度和惩处力度,但是这些措施大多数是治标不治本的,因而中国应该抓住当今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促进国内企业的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国家制定出完整的的法律制度,对一些在规定期限内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调整的高污染、高消耗企业依法进行取缔;其次,国家应该通过减少税收和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来鼓励支持新型产业的发展;最后,国家通过扩大内需、境外转移、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生存性服务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三)注重技术革新,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创新
中国之所以碳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不管是在生活能源上还是在企业能源上仍然以煤作为其主要来源。针对这种情景,中国应该加大对新型能源的研究力度,促进氢能源、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推广,减小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改变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模式,促进可再生、无污染新能源结构的形成。除了发展新能源技术,还应该重视对减排技术的研究。减排指的是节约能源,降低废气排放。国家应该通过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发挥节能表率作用的途径来促进减排工作在全国的推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低碳技术同国外一些国家的低碳技术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应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合作,借助发达国家研究成果,来促进我国低碳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国情和发达国家的国情必然存在着不同,因此在借鉴学习国外国家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时切忌完全复制,应该在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所目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东施效颦现象的出现,真正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
(四)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开展环境外交
虽然我国是世界贸易出口大国,但是从产业结构而言我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和产业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其中所包含的技术质量和环境质量十分之低,在贸易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凭借价格低、数量多为竞争优势,不利于中国贸易的长远发展。这种局面主要由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所造成,严重影响着中国的自主性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如果想实现贸易强国,势必需要对出口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在逐渐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过程中,加大技术性产业的比重,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推动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除此之外,当今很多国家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为了实现对本国的低碳经济的保护在贸易中会进行贸易保护,势必会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加大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来减少贸易保护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快速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多哈回合谈判的影响、对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影响和对国际自愿性贸易规则的影响以及对新型产业的影响这四个方面。中国作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中国除了需要积极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和开展环境外交,还需要通过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等方式,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河,赵仁康.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塑[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5).
[2]纪玉山,纪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0,(2).
[3]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9).
[4]刘旭.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全球化,2014,(9).
作者简介:肖清香(1993-),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4.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篇四
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是迄今为止区域货币合作中最令人瞩目的成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特别是欧元的实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合作提供了典范。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已经走向世界,与欧洲经济、金融合作日益密切,欧元的实施必将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一定的挑战。
一、欧元实施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欧元的实施在使欧洲金融市场扩张与发展,对全球金融业产生较大影响的同时,也使我国的金融业面临着新的国际环境的考验和新的竞争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直接导致新型欧洲金融机构的产生,为了效益和竞争,德国的全能型银行制度将流行于欧洲市场,能够全面提供银行、保险、证券服务的金融机构将大大增强欧盟成员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欧洲又是我国金融跨国经营的中心区域,这对我国稚幼的金融业的冲击将在三层次展开:在欧盟内的经营,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在欧盟外部,例如在东南亚、北美、东欧或中东,欧盟金融机构都将增强业务开拓的力度;在我国国内,必然进一步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金融机构将作为一个集合体,对我国金融业提出更大的挑战。二是影响我国银行业现有欧币的资产和负债业务,外汇业务面临着调整,银行的货币兑换收益受到影响,各商业银行不能再简单地依赖货币兑换来赚取可观的中间收入。三是使我国银行业额外增加一笔技术、设施更换费用,原有的欧币业务要转换为以欧元计价的对应业务。因此我国银行业必须支付因电脑程序、收付清算、会计系统的修改,统计、税务等方面的变更以及员工培训费用等。
二、我国金融业的应对策略
(一)增强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1目前针对全能型银行制度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挑战,我国应根据国家经济、金融的发展情况,在条件成熟时,放松或解除银行、保险和证券的分业经营限制。当前,出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我国严格实行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并且通过设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上述行业实行分业管理。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和金融预警、监管水平的日益提高,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适当放松或解除银行兼营证券、保险业务的限制,逐步实现银行的全能化、综合化经营是适应国际银行业竞争的需要。
在最终解除分业经营限制之前的过渡期间,可以采取混业管理,分业经营的方式,成立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中保集团为主体的集团控股公司,各集团控股公司以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在银行、保险、证券和资产管理等业务领域,开展业务经营,并对其下属的各金融性子公司实施统一管理。
2加速推进银行业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进程。银行竞争中技术因素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银行的电子化、网络化已成为银行竞争优势的关键。目前,我国银行技术水平同国际大银行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加大银行业的技术投入,加速电子化、网络化进程显得非常迫切。
3推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培育国际化的大银行,在巩固和发展国内银行业务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银行竞争。
,我国共有7家银行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行列,比增加了一家;有2家银行进入前20名,总的排名也好于去年。其中,工商银行从第22位升至第6位,中国银行从27位升至第8位。这表明我国银行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能力。但从人均资本额看,我国银行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居前4名银行的人均资本额从215690美元到331870美元,而我国银行中人均资本额最高的中国银行仅为72780美元。另外,我国银行的经营绩效堪忧,在资本收益率、人均利润率等反映经营绩效的指标排名中都属于较低水平。如工商银行的员工数是全世界银行中最多的,但人均利润率仅有740美元,农行是180美元,而英国汇丰银行为49820美元,美国花旗银行为50130美元,差距非常明显。不仅如此,由于国有企业效益下滑和经济增长率下降,银行的经营更加困难,沉重的不良贷款负担已经成为制约银行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竞争日益激烈,而我国银行在资本规模
5.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篇五
[写作思路]: 1绿色壁垒的形成原因
2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3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分析对策
内容摘要:
当今的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是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障碍。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这种贸易保护措施可有效地阻止外国,特别是环保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为本国市场形成巨大的保护网,是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棘手
和最难对付的贸易障碍之一。本文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成原因,阐述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分析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贸易保护;环境保护
1、绿色壁垒的形成原因
1.1绿色壁垒的概念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是指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验制度及绿色补贴制度。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可有效地阻止外国产品的进口,为本国市场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同时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与关税政策相比较,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1.2绿色壁垒形成的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最典型的案例是1991年美国禁止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事件。任何贸易政策的形成都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绿色壁垒也是同样如此。
1.2.1主观原因。二战后,贸易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潮流,随着GATT和WTO所主持的多轮谈判的不断深入,世界关税得以大幅度下降,关税的保护作用大大削弱。但与此同时,贸易自由化进程也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矛盾,加强了各国间的贸易竞争。但是,在这一新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从关税壁垒向非关税壁垒转移。由于绿色壁垒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因此具有极强的隐蔽行,而发达国家凭借着健全的
法律制度和先进的检测设备,纷纷实行了严格的绿色壁垒以保护本国的企业。
1.2.2客观原因。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得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对不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消费者绿色价值观的形成,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在70年代,美国成立了两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这些绿色组织及绿色政党的不断涌现,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的言论和行动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政策和有关政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涯。因此,许多政党开始把环境保护政策纳入自己的政策体系,使环境问题政治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经济和贸易领
域。同时,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受到国内有关产品生产商的压力,一同促进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
各国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和国家利益的差异,是绿色壁垒产生的另一个客观原因。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技术水平较高,其环保要求和标准也较高。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限制,根本无法达到发到国家的环保水平,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绿色壁垒。
2、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绿色壁垒的日益盛行,已经影响我们越来越多的贸易领域和产品。我国继成为国际反倾销的重点指向国之后,现又成为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主要限制国。因此,我国的出口贸易即将出现一个发展的“瓶颈”。据统计,仅2005年,我国遭受绿色壁垒限制的出口贸易金额近500亿元,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取得竞争优势,比如纺织品。现在发达国家采取绿色壁垒,在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从而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2.1.1环境关税制度。这是绿色壁垒的初期表现形式,即进口国以环境保护为由,对一些影响生态、污染环境的产品除征收正常关税外,再加征额外的进口关税。这实际上是一种环境进口附加税,其直接结果就是造成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自2003年起,日本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此外,日本在采取全面禁止进入措施的同时,强化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实施近400%的高关税,使进口大米完全丧失了价格优势。
2.1.2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又叫生态包装,是指要求进口产品利用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者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1998年9月,美国农业部签署一个法令,要求来自中国的木包装必须有检验和检疫标志,否则不能出口到美国。如果违规,整批产品不准进入美国市场,或者在美国监视下销毁,一切损失由中国负责。这样我国出口有木包装的商品必须达到其绿色包装标准,这就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检测设备,这无形中使企业产品价格上升。无疑,这又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1.3环境卫生检验制度。环境卫生检验制度是对于产品病虫害、有毒物质进行检疫的制度。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现各国以此为借口根据本国实情,制定不同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这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企业而言,一方面要收集各国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另一方面,为打入国际市场须
引进生产和检测设备,势必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我国素以“陶瓷王国”而著称,但在美国陶瓷市场上的占有率份额仅为日本同期同类产品的1/10,其主要原因是美国认为我国陶瓷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铅含量严重超标。
总之,由于绿色壁垒涉及到原材料、能源、工艺设备、生产、设计到出口检验的各个环节,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环保控制,而我国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生产设备陈旧、检测设备落后,其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需对各个方面进行改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2.2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环境质量
发达国家往往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设置绿色壁垒,阻止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另一方面鼓励其本国的跨国公司将一些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生产通过“国际产业转移”转向发展中国家,把消费污染拒之门外,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双重损失。近年来,国外一些
废旧的船舶、汽车、电缆、电器等工业垃圾的进口严重污染了环境。我国作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在伴随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投资者为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处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2001年,中国利用外资的11,515家企业中,污染密集型企业达3,353家,占总数的29.13%。协议总投资为87.71亿美元。其中污染密集型企业投资为33.2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6.8%。而政府治理环境的成本将远远高于这些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2.3恶化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
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大致接近。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
域以外的产品,包括我国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受欧盟制定的“生态标签”和国际环保协会制定的生态纺织品认证的影响。我国不符合“绿色”要求的纺织品大约在15%左右,并有大批出口纺织品服装因未通过生态检验而遭退货。围绕着“绿色”贸易摩擦的频发,我国政府和欧盟进行了多次双边谈判,这势必影响涮边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
3、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分析对策
3.1政府方面
3.1.1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乌拉圭回合作出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规定一些基本条款,其中包含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
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一些条款和国际组织的协议,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利用绿色保护而采取歧视政策。同时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关于环保条款的制定,拒绝接受超过自身能力的条款内容以保护我国自身的利益。
3.1.2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保标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经贸有关的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同时环保法规与贸易法规缺乏协调一致,环保法规中缺少配套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偏低。为了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应尽快以国际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修正我国不适应国际绿色贸易发展趋势的环保政策,完善绿色环境标准制度。
3.1.3加快检测队伍的建设。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加大对检测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投资,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指标体系。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ISO14000国际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差距十分明显。在当今国际贸易
中,利用和控制标准争夺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检测设备的研究,加快检测队伍建设。鉴于环保标准刚刚起步,许多企业对认证意识淡薄,又很难支付昂贵的认证费用,政府有必要对企业获得ISO14000认证费用进行援助,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3.2企业方面
3.2.1建立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改变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实施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减少环境压力。其次,企业的环境管理体制要从传统的环境管理依赖转变为自觉严格依法办事的环境管理法治型。将环境费用纳入成本,使企业被动的接受环境管理为依法自觉约束。
3.2.2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改善经营方式。我国出口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受绿色壁垒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经营方式
有关。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中初级成品比重较大,出口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不高。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出口产品要女离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处及成品的生产比重;强化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建立集团公司,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通道。这样,有利于削减绿色壁垒对我国得外贸月产生的消极影响。
3.2.3增加科技投入,引导绿色生产。从绿色壁垒的缘起及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可以看出:一方面,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安全,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发到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不可能放弃绿色壁垒。因此,我国企业一方面要将生态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保护环境,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缩短将生态环境的新发明用作生产实践的时间,这样才能在最短的
时间内生产更多的绿色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国出口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绿色壁垒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为绿色营销设定了一个相对统一国际贸易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从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为绿色营销提出了发展要求,这要求企业和政府要把握住机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绿色产品,使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从而走可储蓄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6.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篇六
一、碳关税的征收背景
(一) 政治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升温, 气候也在不断的升温。多年来, 人们不断追求对经济发展的诉求, 对物质生活的诉求, 希望国家通过经济的发展, 为自身带来物质上的富裕。因此, 许多国家早期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 最后造就了具有时代性的环境污染, 例如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等, 都在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上付出了严重的环境代价。21世纪, 全球化为地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一体化的趋势, 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率先提出了环保的口号, 人们的追求更加偏向于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而这种思想也迅速传遍全球。在人们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激烈的当下, 各国政府正在积极谋求各种政策、措施, 力求将环境保护得最佳, 甚至于还原至本初的状态。除了各国政府对本国的环境保护以外, 各种政府在世界舞台上积极响应各种环保措施, 在稳定自身国际地位的同时, 希望地球家园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世界的未来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 经济背景。碳关税的征收有两个基本的目的, 一是保护环境, 二是保护产品。保护环境的目的显而易见, 而保护产品的目的是碳关税征收的最初目的。碳关税的征收最初由法国总统希拉克提出, 为的是对未履行减排义务或未承诺减排的国家, 征收碳关税, 以弥补本国因为减排而增加的成本。在各国贸易过程中, 贸易者均追求利益最大化, 对于征收环境税、节能减排所带来的产品竞争力的损失, 碳关税的征收无疑对所生产的产品在竞争力上带来了一点挽救。
(三) 文化背景。近年来,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存环境。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的一体化趋向, 文化也呈现出了传播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 一些具有国际认同性的文化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的传播, 比如:低碳文化、人文主义关怀文化等。其中, 低碳经济文化也获得了许多国际认同。全球气候变暖, 许多学者都将原因归结于工业化所带来的二氧化碳过度排放, 因此大家开始关注气候, 关注二氧化碳排放。2003年, “低碳经济”的概念起源于英国, 此后各国纷纷响应。因此, 征收碳关税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衍生的, 其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广泛认同性。
二、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 碳关税对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
1、促进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技术。碳关税向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品征收关税, 尤其是对于排放二氧化碳量高的工业产品征收关税, 而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生产工业产品技术不精, 造成能源浪费、污染巨大。征收碳关税会导致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 出口量减少, 利润减少。因此, 对于生产技术的革命迫在眉睫。碳关税的征收能够逼迫相关产业的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生产技术, 从而达到降低能源浪费、降低碳排放的目的、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等目的。
2、淘汰生产企业落后产能。2013年1月9日, 前工信部李毅中表示,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落后产能占到15%~20%, 其中, 钢铁、有色、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风电设备、多晶硅等行业的产能都是过剩的, 部分行业的能力明显过剩, 产能过程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投资、经济发展。碳关税的征收将导致落后产能企业的成本增加, 最终逼迫落后产能企业的技术、产业升级或淘汰落后产能, 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
3、调整生产企业能源结构。我国生产企业的能源结构比较落后, 煤炭使用占所有能源消费的70%, 这样大量的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使得空气质量下降, 气温升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 尽管近几年来中央倡导大力发展新能源, 但是煤炭仍然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绝大部分消费量, 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对于新能源的运用, 尽管在加大力度推广, 但是由于新能源成本推广过高, 损害企业短期利益, 重视程度不高, 新能源运用并不广泛。
4、促进产业升级。碳关税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正面的影响, 促进企业科学技术提高、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这些影响将提高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与优化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升级为资本密集型, 将原来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升级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从而加大我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为我国产品的质量和我国出口的质量提升一个高度。
(二) 碳关税对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1、冲击出口贸易。碳关税的征收将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和出口商的出口成本, 最终导致出口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缺乏国际竞争力, 生产者和出口商的利润减少。首先, 为了减少碳排放, 争取出口商品具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 生产商将努力提高生产技术,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这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生产成本的增加将会导致生产产量的减小, 随之而来的是出口产品价格的提高, 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在国外市场得不到良好的销售, 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产品越生产越少, 成本越来越高, 国外份额被国外竞争者占有。因此, 碳关税的征收冲击了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出口额, 恶化出口贸易的环境。对于我国而言, 美国、欧盟是我国产品出口额最大的两个国家或地区, 而且出口至这些国家的产品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能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若碳关税征收将削弱原本具有的价格优势, 将导致我国出口至美国、欧盟的产品数量大大减少, 而更倾向于将产品出口给未征收碳关税的国家或地区。
2、抬升出口商品价格。出口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运费+保险费+国内税费+国外税费+其他费用-出口退税, 假设在一定时期内, 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费、保险费、国内外税费、其他费用、出口退税费用都保持不变, 其他国家向我国征收碳关税, 则出口产品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碳关税, 即出口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费用+保险费+运费+国内税费+国外税费+其他费用-出口退税+碳关税, 先不论碳关税的高低, 必将抬升出口产品价格。出口价格提升, 若出口数量增加, 则出口额上升;若出口数量减小, 则会减缓出口额的增长速度。
3、使得出口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碳关税的征收迫使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减低碳排放,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 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适, 升级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技术未能立即升级和能源消费结构暂无法调整的情况下, 各项指标优化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 企业面临大量的资金需求和出口产品不景气的窘境, 加大企业的生存压力, 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4、影响我国经济改革步伐。我国正处于变革的时期, 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生产力变革, 都处于正在进行阶段, 各部分的反应比较敏感。众多的企业处于变革阶段, 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 一环接一环, 环环相扣。碳关税的征收会令我国的变革压力增大, 影响原来改革的步伐, 对于原有的调整计划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我国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一) 大力发展绿色科技。绿色科技是以保护人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所有科技活动的总称。绿色科技涉及能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其他绿色能源等领域。高效、节约、环保的绿色科技产业是拉动整个世界经济最大的动力引擎。绿色科技将会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发展绿色科技、低碳经济, 有利于促使我国避免碳关税的征收, 让我国生产的高能耗产品符合碳关税征收国的标准和规定, 尽量减少甚至避免碳关税的征收, 从而增强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
(二) 调整产业、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的产业为主, 通过劳动力和能源的大量消耗换取市场份额, 这种产业结构以低附加值和高付出为代价。而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应该更多的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为主, 大力研发生产科技, 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换取质量更高的市场。能源结构不合理,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使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至空气中。这种能源结构将导致我国所生产的产品蕴含更多的二氧化碳, 这为碳关税的征收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改善能源结构, 更多地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能够为我国生产的产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关税征收时, 若以二氧化碳实际排放多少作为征税依据, 则可减少碳关税或者避免碳关税。
(三) 调整出口结构。我国商品的出口结构存在着众多的不合理。其一, 工业制成品偏多, 这些工业制成品具有低附加值、高能耗的特点;其二, 我国出口产品的出口国过于单一, 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东南亚, 这些国家多支持征收碳关税, 一旦征收碳关税, 对于我国的出口产品, 仅美国、欧盟就占据了我国出口产品市场的32%的份额。可见, 由于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出口区域单一, 一旦征收碳关税, 我国将受到产品和区域的双重打击。因此, 我国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为主。调整出口区域的结构, 将以欧盟、美国作为主要出口国的结构调整为将出口国多元化, 这将降低碳关税征收给我国带来的风险。
(四) 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环保活动、低碳活动, 在国际舞台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在面对碳关税的征收时, 要积极开展多边谈判。在制定碳关税的国际征收标准时, 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与发言权。在世界减排的大趋势下, 更加自愿、积极地承担合理的减排任务, 并协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等。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相关活动, 以争取在各项关乎国家利益的事件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为自身国家谋求最大利益。在当今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 美国征收碳关税的举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理解, 并纷纷效仿。而碳关税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既有利, 也有弊, 是挑战, 也是机会。在世界范围内, 碳关税还未得到真正的实施, 但是已经有碳税、环保关税这类的类碳关税税种实施。我国应该正视碳关税对出口生产、销售、出口商的影响, 顺势推动我国能源消费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以碳关税倒逼我国出口贸易的转型, 发展低碳经济。同时, 要积极应对碳关税对出口贸易带来的弊端, 认真研究碳关税的本质, 避免贸易争端, 积极利用WTO的相关条款, 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只有积极面对碳关税的两面性, 才能为我国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为世界、中国的气候变化做出一份贡献。
摘要:目前, 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 我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贸易国家。2013年,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 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我国出口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 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而言, 既有利, 又有弊。只有积极认知碳关税, 从而作出相关的行动, 可以趋利避害, 让中国制造在世界上依然保持优势。
关键词:碳关税,我国,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安飞.碳关税的深层逻辑[J].中国船检, 2009.7.
[3]鲍勤等.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管理评论, 2010.6.
7.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篇七
关键词:SWOT分析;碳关税;策略
作者简介:王志勇(1980-),男,广东梅州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讲师、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38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83-03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碳关税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2009年6月,美国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议案》,该议案规定将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包括中国)实行贸易制裁,即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欧洲已有部分国家在国内征收了碳税,以法国为代表的其他欧洲国家也开始在筹划征收碳关税。
我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主要出口产品中的机电、建材、化工、钢材等都是高耗能产品,在碳关税征收范围内。一旦欧美征收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重大。
二、应对碳关税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研究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别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4个单词的英文缩写。利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应对碳关税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有助于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S——优势
我国应对碳关税的优势是不明显的,但不明显不代表没有。2003年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通过媒体和各种方式的不断宣传,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低碳”观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这是我国应对碳关税的有利的国内大环境。
(二)W——劣势
应对欧美国家碳关税的征收,我们自身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要出口产品能耗大。目前,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包括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这些出口产品占我国出口产品的一半以上,而这些产品都属于高碳产品。可以预见,一旦欧美对从我国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将对我国的出口造成重大影响。
第二,参与国际规则商讨和制定的能力有限。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但目前国际上尤其是经济领域的主导权依然在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在国际规则商讨和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有限,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商讨和制定的能力较低。
第三,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反制能力有限。在国际舞台上,国与国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国家之间总是充满博弈。我国综合国力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对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较大,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反制能力有限。
(三)O——机会
欧美国家征收碳关税对我国来说并非都是消极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我国可以借此机会解决国内的一些问题。
第一,有利于促使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可以借欧美征收碳关税的外部压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国内人多资源少的状况。还可以借此机会调整国内产业结构,逐步减少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
第二,有利于促使我国扩大内需。我国内需长期不足,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和投资。碳关税的征收将使我国产品的出口减少,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得不寻找国内市场。欧美征收碳关税必然促使国家想方设法扩大内需,以防止产品积压、企业倒闭、经济衰退。
第三,有利于促使企业向跨国经营方向发展。欧美征收碳关税必然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这将促使一部分企业将生产放在欧美国家,以规避碳关税,从而促使一部分企业向跨国经营方向发展。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水平较低,碳关税将成为推动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外部压力之一。
(四)T——威胁
第一,影响我国产品出口。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生产制造的产品主要为了出口。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玻璃、化纤等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都是高耗能产品,均在碳关税征收范围内。欧美一旦征收碳关税,我国产品的出口必然受到影响,使我国的制造业受到打击,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第二,低成本优势将不存在。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较低。我国产品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走俏,低成本优势是重要原因之一。碳关税的征收,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抬高,无疑会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低成本优势丧失,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就业面临更严峻挑战。征收碳关税将首先打击高耗能产业,而高耗能产业往往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碳关税的征收将使我国本已严峻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
三、我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
面对欧美即将征收碳关税,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应对碳关税的总体原则是“把握机会,应对威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
(一)把握机会的策略
8.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篇八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蔬菜出口竞争力应对措施
0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的检验水平的提高,相应产品的标准也提高了。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与之相关的贸易摩擦也大大增多,因此把技术标准或法规作为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措施就不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使得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处与劣势。比如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国蔬菜、茶叶等产品的出口。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国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选择性加强了,对其质量也变的敏感了,对卫生、安全和环境指标的要求严格了。
1背景分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2000年入世以后,我国农业融入国际市场的程度在不断的加深,我国农业和农产品在面对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两种资源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农产品生产的第一大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关税、配额、数量等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比例极低,远落后于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在入世以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规模也逐渐增大,农产品出口也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正被逐渐的消减,技术性贸易壁垒正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深受国外产品建议和检验要求的影响,其中出口中影响较为严重的就我国蔬菜产品的出口。
2我国蔬菜出口遭遇技术性壁垒现状分析
虽然全球一体化进程在加快,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盛行。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其国内农业,对不少来自我国的蔬菜产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制裁。尤其是近几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了我国蔬菜出口的重大障碍。首先,我国蔬菜生产大都是粗放经营,科技投入较低,质量难以符合这些国家的蔬菜进口标准。同时我国农民和各蔬菜基地对农药的特性与成分不完全了解,尤其一些高毒、高残农药未被准确识别,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种植过程中滥用农药化肥现象普遍,各种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其次,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对于蔬菜的质量和安全卫生要求,与国外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加上我国的蔬菜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卫生检疫意识、环境意识淡薄,对于产品的原料控制不够严格,使得产品存在许多质量上的问题,这就给发达国家以可乘之机。使得我国蔬菜很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制裁。
3我国蔬菜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3.1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不够我国蔬菜生产和出口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中国许多蔬菜出口企业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了解不细致和透彻。对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这是导致我国蔬菜出口量因受TBT阻碍而低下、出口总额减少的原因之一。并且政府还不能很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包括了市场出口企业在宏观上予以指导。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是技术法规、标准繁多,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让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蔬菜企业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我国也缺乏能够对这方面知识熟练的人才,也使得我国出口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和重视不够。
3.2我国蔬菜自身质量问题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并且出口蔬菜的国际市场看好,加工成本低,周转快,因此国内的蔬菜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了蔬菜加工企业繁多局面,我国蔬菜产量也不断的上升。但是在出口蔬菜的质量却是参差不齐的。多数出口蔬菜加工企业加工的产品雷同,科技含量不高,蔬菜采后在流通过程中的保鲜、贮藏及加工水平低下,严重影响到成品的质量。
3.3我国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存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效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的重要技术执法体系,具有农产品安全评价和促进农产品贸易等重要职责,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升级、产品消费安全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目前已建立了480多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200多个地、市、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站。但是我国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同发达国家相比任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4应对蔬菜出口技术性貿易壁垒的措施
4.1认真分析全球性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如果在国际贸易中,各国直接采取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措施限制进口,不仅会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容易引起贸易对等的报复。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具有合理性、隐蔽性、灵活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发达国家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够充分的利用它们的技术先进、法规体系较为完整等优势,还能够产生名义上合理、形式上合法的效果。
4.2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蔬菜的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在日本所有农产品包括了蔬菜产品进入市场前都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级,正是因为标准水平高,售价也高,市场竞争力强。我国蔬菜出口要想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必须加强蔬菜生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4.3加强蔬菜产业管理,发展产业化经营,调整出口结构发达国家对我国蔬菜出口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之一是为了保护其本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对我国蔬菜产品带有的歧视性。入世以来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单价呈逐年下降趋势,价格的下降导致了日本蔬菜生产者的不满,引发了日本逐渐对中国出口蔬菜采取限制性措施。
4.4增强争端解决能力,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一方面我国应加强与国外政府间的高峰合作特别是那些与我国有贸易摩擦的国家的合作与沟通;另一方面,我国作为WTO的正式成员国,有权利用WTO赋予的权利建立起双边和区域合作与协调机制,为我国出口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5总结
9.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篇九
国内碳关税研究概述
1.对碳关税的定性研究
张秀娥等认为, 部分发达国家为达到其政治经济目的而开征碳关税, 不仅违反了WTO基本原则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 也有悖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1]
俞海山认为, 在当前条件下,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其消极影响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 而积极影响大多难以在近期收效。概括起来, 碳关税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减少外贸出口、减缓制造业发展、损害居民福利。[2]
从长期看, 邱嘉锋等认为, 碳关税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3]李继峰等则认为, 碳关税有利于推动外贸、价格体制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完善等, 但这些积极影响多以倒逼机制为主。[4]
从发展趋势上看, 张秀娥等认为,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 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将成为推动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低碳化也已在客观上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一味抵制碳关税而不迅速进行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的行为将是没有出路的。减排的压力、碳关税的潜在威胁和世界经济低碳化的发展趋势,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1]
2.基于CGE模型的定量研究
目前, 国内关于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定量研究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 所用的方法主要集中在CGE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上。CGE模型又称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政策模拟分析。自从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实施碳税, CGE模型就被相继应用于分析碳税政策对能源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进出口、投资、消费、GDP等宏观经济指标和发展趋势的影响。长期以来, 国内学者基于CGE模型, 探析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文献着重于定性研究, 定量分析其具体影响程度大小的研究仍然不多。现将近期国内学者基于CGE模型对碳关税的定量研究简述如下:
(1) 李继峰等在建立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局部均衡影响分析框架定性的基础上, 采用2007年的数据, 利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SIC-GE) , 定量测算了碳关税对29个行业出口品的经济影响, 并从直接冲击、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三个角度予以具体阐述。在其局部均衡分析中, 他们将国内生产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假设为一种既可内销、也可出口的综合产品;将各种进口品和服务假设为一种既可用于中间投入、也可用于居民消费和投资的综合进口品, 但它不能出口, 并暂时简化了碳关税可能造成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其局部均衡分析框架, 将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解为:碳关税对出口品离岸价的影响、碳关税引起的国内名义价格的相对变化、碳关税引起的实际GDP损失三部分。之后, 运用CGE模型测算得出的最终结果表明, 碳关税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小于对名义价格水平的影响;对高耗能产业如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的出口抑制作用较大, 而对高附加值产业如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的出口影响却很小, 甚至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刺激作用。[4]
(2) 袁嫣则在确定CGE模型一般结构的基础上, 选用C-D函数进行测值。采用2011年的数据, 构建碳关税对我国影响标定, 建构了生产模块、对外贸易模块、收入支出模块、碳关税模块, 得出碳关税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总体、能源结构和部分省区的影响。在其结论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碳减排率在从$10/t, 到$40/t碳排放的碳关税税率区间内呈上升趋势, 但当征收大于$50/t碳排放的碳关税时, 碳减排率呈下降趋势 (见图1) 。[5]
(资料来源:根据袁嫣采用2011年数据测算所得数据[5]绘制)
碳关税对我国产业经济的影响
1.碳关税对我国三大产业的影响
根据以上定性及CGE模型定量研究, 可得出开征碳关税对三大产业可能的具体影响, 并由此得出更具有针对性的结论。笔者采用袁嫣的定量分析结果, [5]得出了不同碳关税税率水平下我国三大产业受影响的趋势 (见图2) 。
(资料来源:根据袁嫣采用2011年数据测算所得数据[5]绘制)
(1) 从图2横向上看, 鲍勤等认为, 随着碳关税税率的提高, 当碳关税税率在$10/t~$40/t、$50/t~$90/t这两个区间范围内时, GDP、各产业产值、居民收入和社会消费总额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碳关税推高了出口价格, 导致其需求下降;当碳关税税率在$40/t~$50/t区间范围内时, 除了第一产业产值仍保持下降趋势外, 其他各项指标受负面影响程度均呈减少趋势。其原因是碳关税的征收, 迫使生产要素从高碳排放部门向低碳排放部门转移, 同时, 促进了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对能源的替代作用, 而在我国高碳排放部门很大程度上与高能耗部门相对应;当碳关税税率在$50/t~$100/t区间范围内时, 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但降幅趋缓, 其原因是各部门、商品间的替代作用, 以及生产要素对能源的替代作用是有限的。所以, 这一碳关税税率水平对整个经济所造成的破坏程度相对而言更为严重。[6]
(2) 从图2纵向上看, 随着碳关税税率的提高, 各指标按受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 第一产业产值、居民收入、GDP与第三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社会消费总额。其中, 随着碳关税税率的提高, 第一产业产值受负面影响幅度呈扩大趋势。其原因是第一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碳排放中间产品的刚性需求较大, 碳关税借推高生产成本推高了价格, 从而降低了出口需求。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和居民收入则是在总体下降的同时, 在$40/t~$50/t的碳关税税率区间范围内降幅减少, 其原因同上一段所述。
综上所述, 随着碳关税税率的增加, GDP及三大产业总值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收入与消费方面, 居民收入总体上随着税率的提高而不断减少, 社会消费总额也在总体上随着税率的提高而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可以说,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总体上有一定负面影响, 且影响程度随着税率的提高而呈扩大趋势。
2.碳关税对我国各行业的影响
根据李继峰等的测算结果, [4]绘制了对应于29个代表性行业出口品各自碳排放量的碳关税税率比较图 (见图3) 、碳关税导致各行业出口损失的分解图 (见图4) 。
(资料来源:根据李继峰等采用2007年数据测算所得数据[4]绘制)
(注:图中行业种类根据前述29个行业整合而成) (资料来源:根据等采用2007年数据测算所得数据[4]绘制)
(1) 如图3所示:从横向上看, 碳关税税率最高的前5个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些行业都属于高耗能产业, 从而在数据上佐证了碳关税有助于抑制我国高耗能产业发展的说法;从纵向上看, 共有15个行业的碳关税税率低于1%, 7个行业的碳关税税率介于1%和2%之间, 7个行业的碳关税税率高于2%。总之, 碳关税虽然影响范围涉及所有行业, 但受其影响较大的行业集中在几个主要的高耗能行业上。
(2) 如图4所示:从横向上看, 碳关税的征收会导致各行业出口品离岸价下降, 而出口量增减不一。具体说, 征收碳关税会导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其他行业的出口量扩大, 而另外几个行业出口量下降;从纵向上看, 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其他行业, 较低的碳关税税率导致这些行业的出口品到岸价降低, 根据市场均衡条件, 可知其出口量不降反增。而对另外几个行业, 较高的碳关税税率在实际上抬高了这些行业的出口品到岸价, 从而导致价和量双双下降。值得注意的是, 金属制品业出口离岸价降幅大于出口量增幅, 导致该行业陷入贫困化增长的风险增大。
综上所述, 碳关税对于我国高耗能产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而对于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正面影响。此外, 也可能使金属制品业陷入贫困化增长。
我国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随着国内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异军突起, 以及世界各国低碳产业发展取得各种新成就, 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鉴于碳关税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差异较大, 所以需分类对待。
1.三大产业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1) 制定并强化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和财税优惠政策,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
(2) 建设国际贸易人才特区, 注重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价格体制改革, 通过进一步理顺要素市场价格,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 根据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布局, 调整我国现有的外贸产品和地区分布。同时, 努力扩大内需, 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完毕前的权宜之计。
(4) 第一产业应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 继续发展绿色农业、低碳农业, 鼓励生产有机农产品, 降低农产品的内涵碳排放, 从而降低未来碳关税的不利影响。
(5) 第二产业应在做好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 关注国际上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趋势, 争取借此契机实现在低碳技术产业化方面的领先。
(6) 第三产业应进一步降低其内涵碳排放, 充分利用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等工具, 在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的同时, 助推第二产业的低碳化改造。
2.各行业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1) 对于高耗能行业, 应在政府政策引导下, 通过行业内对话等途径, 有步骤地通过兼并重组、升级改造和产业链规划等行动, 在扩大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
(2) 对于高新技术行业, 应紧跟世界低碳技术发展步伐, 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与行业内联合研发,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借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热潮和未来碳关税开征之机, 以物美价廉的低碳产品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3) 对于金属制品业等有可能陷入贫困化增长的行业, 应自觉加快兼并重组和升级改造, 以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 抵消未来碳关税对出口离岸价和到岸价的扭曲。同时, 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合作、避免恶意竞争, 并努力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张秀娥, 杜青春.碳关税对全球贸易体系及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J].学术交流, 2013, (1) :107-111.
[2]俞海山.应对碳关税:基于政府、企业两个视角的分析[J].江汉论坛, 2012, (10) :33-36.
[3]邱嘉锋, 梁宵.“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经济学动态, 2012, (8) :42-45.
[4]李继峰, 张亚雄.基于CGE模型定量分析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品征收碳关税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 2012, (5) :105-118.
[5]袁嫣.基于CGE模型定量探析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 2013, (2) :92-99.
10.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篇十
关键词:碳关税,贸易保护,出口贸易
“碳关税”的概念最早由法国提出, 其本意是为了针对美国拒绝签署《京都协议书》, 希望能对来自美国的碳密集进口产品课征碳关税。2009年, 法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提出课征碳关税, 并在2010年正式开始实施, 其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征收商品进口税, 否则欧盟国家在碳排放交易机制实行后, 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会遭受不公平的竞争, 从而难以保持市场竞争力。但是, 许多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和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 假借环境保护的名义, 以各种方式制定各种名目的“绿色壁垒”来替代明显的贸易保护措施, 比如碳关税。碳关税被作为国内的税种之一的时候,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北欧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实施, 并在减少温室气体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在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碳关税经过多年的发展, 他们已经有一套相对科学和完善的碳关税政策。但是, 现在碳关税即将被作为一种新型的关税政策在国际范围内实施。
在2009年6月, 加州民主党众议员瓦克斯曼向众议院提出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 并在6月29日, 由美国众议院进行投票顺利通过了该项法案。法案中明确规定, 如果到2020年以后, 仍有国家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家) 没有实施碳减排的相应措施, 那么美国将有权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额外的进口关税——碳关税。因此在这种国际环境下,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高能耗、高碳排放的制造业产品占出口总量比重十分大, 碳关税的实施对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必将带来重大影响。
一、碳关税通过提高出口成本影响出口贸易
一方面, “碳关税”的实施将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产品在进口国的价格, 从而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能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所占比重非常大, 因此被称为世界的工厂。但是, 由于受到我国经济的限制, 出口贸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产品, 如玻璃、钢铁、化纤、机电等。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属于低端加工产业链中环境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费密集型产业。如果国际上开始征收碳关税, 必将直接导致我国所有出口产品的出口成本和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提高, 出口利润会大幅下降, 我国产品将失去价格优势, 极大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 这种影响将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中成本增加。中国社科院在2002年曾经做了一项关于征收碳关税后对我国出口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如果将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加成本, 并将税率设定为10美元/吨碳, 我国出口比重较大的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和纺织业这八大高碳行业的新增税收将达到108.5亿元, 占到总贸易额的1.28%。按照欧洲国家现行的碳税经验, 如果将轻质燃油税设定为281.9~369.0欧元/千升, 并将天然气税设定为241.8~300.6欧元/千立方米, 那么我国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业及纸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内的四大能源密集型行业的新增税收可能会占到出口额的32%以上, 极大的减少了我国企业的利润空间, 最终结果甚至会导致我国出口企业毫无利润。因此, 随着“碳关税”征收的进行, “中国制造”原本低成本的出口优势将不复存在。这表面上是为了在全球环境恶化背景下达到国际竞争的公平性, 实则却是直接扼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咽喉。
另一方面, 随着“碳关税”的实施, 必将提高国际市场的进入门槛, 从而间接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 现如今, 国际市场对进口产品的低碳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 这必定要求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乃至到报废等环节都要符合低公害、无污染的环保体系, 但是想要达到这种标准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 更重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 这也间接提高了我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从目前来看, 碳关税的实施对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影响最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机电生产商普遍存在着生产设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量大的问题, 但以目前现有的环保技术水平而言, 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能够生产出符合发达国家标准的低碳产品, 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更甚至, 这可能会导致我国一大批中小企业直接面临淘汰的危险。
二、碳关税通过改变出口结构影响出口贸易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结构已经逐渐向多元化转变, 但是美国作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 也是我国制造业主要的出口国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9年我国对美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贸易额的18.4%, 其中以机电产品、建材、化工材料、钢铁、塑料制品等一大批碳密集的产品占主要部分, 而且类似这类高碳的行业正是占我国国民经济很大的比重。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 对这类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一直面临着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 甚至在短期内都很难实现这个目标。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 我国各高能耗产业的单产能耗都大大超过国际平均水平。比如, 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单位产值能耗是国际平均水平的1.15倍, 水泥更是达到了1.53倍, 在我国众多的高能耗行业中, 纺织印染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最大, 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而且仅从2004年开始, 我国的钢铁制造业、化工产品和纺织业出口发展快速, 出口占世界比重不断攀升。如果按照沈可挺 (2010) 的估计, 诸如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制品加工业和化学工业这类在出口贸易中占比较大的几个行业, 如果计算碳排放量, 每万元产出的隐含碳排放量分别处在2.5至5.5吨碳的水平。按欧洲国家的国内碳税征收经验, 假设每吨碳30至60美元的税率计算, 相当于每出口万元的产值, 其关税将加征6%至14%, 甚至12%至28%。因此, 如果正式开始征收“碳关税”, 将严重影响对我国制造业的出口, 并且极大改变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结构。
另一方面, 随着“碳关税”的实施和不断深入, 很可能将会导致我国国内制造业产业链的断裂。从表面上来看, 碳关税虽然直接针对的是造纸、化肥及建材等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 但是由于这些产业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其他全部行业, 因此如果碳关税一旦开始实施, 那么几乎我国的全部行业都将会受到影响, 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健康运行。如果, 在碳关税真正实施前, 我国仍然没有找到相应的替代产业, 那结果不单单是一些高能耗、高排放产业被淘汰, 而是必将造成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断裂。
三、碳关税通过恶化出口环境影响出口贸易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从2000年开始至今, 我国的对外贸易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总增长率已经超过80%。尤其是在对美国的贸易中发展迅速, 我国的出口增长已经超过50%。据统计, 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中, 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次数最多的经济体之一。而我国更是连续十七年成为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 从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开始到2010年年底, 我国已经遭受贸易救济调查共692起, 所涉及的贸易总额超过400亿美元, 贸易保护措施更是超过600多项, 而且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名目层出不穷, 比如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等, 性质也越来越隐蔽。目前, 我国的国际贸易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已经十分恶劣, 如果现在再用碳关税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纳入贸易保护领域, 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和无法控制, 这必将严重制约我国出口贸易的正常发展。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 我国只要出口高碳产品, 就很有可能会遭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借环境保护的名义抵制我国的出口。
欧美发达国家借着保护全球环境的名义, 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提出碳关税, 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经济的发展。这种行为不但违背了“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也不符合WTO的非歧视规则。而且, 我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 一直依靠大量出口来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 同时也暴露出这种发展模式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缺点, 并且这种情况在短期内还无法得到比较良好的改善。因此, 欧美国家关于“碳关税”的提出, 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乃至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此, 我国可以从加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构建合理的碳税制度、降低外贸依存度、积极参与多边谈判等途径来应对碳关税。
参考文献
[1]施曼.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北方经济, 2010 (10) .
[2]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1) .
[3]沈可挺, 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 2010 (1) .
[4]俞顺洪.贸易政策和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国际视角——以碳关税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10) .
11.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碳关税,对外贸易,产业调整
一、引言
“碳关税”一词最早由前法国总统希拉克提出, 旨在通过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征收商品进口税, 避免欧盟国家的产品在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遭到不公平竞争。随后美国、英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从自身比较优势及国家利益出发, 相继提出针对部分贸易产品征收碳关税, 以应对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及节能减排问题。由此, 碳关税开始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政治经济手段影响着国际贸易并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和关注。
二、碳关税的内涵及实质
(1) 碳关税的含义
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型税种, 主要是指进口国对那些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征收的一种特别关税, 如:建材、机电、钢铁、水泥等碳密集型产品。碳关税的提出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中衍生出来的一个问题, 其根源是由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同且有区别责任原则。目前世界上还未出现征收碳关税的案例, 但是欧洲的芬兰、丹麦、冰岛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已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与传统的关税措施不同, 碳关税不仅可以保护征收国的经济利益, 还具备保护环境的功能。
(2) 碳关税的实质
1. 实施贸易保护, 维护自身利益
西方发达国家在气候大会上提出征收碳关税, 其真实意图是想通过“借环保之名, 行贸易保护之实”。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技术水平较低, 生产的产品中往往含有较高的隐含碳, 而短时期内, 发展中国家很难在低碳技术方面有所改善, 因此碳关税的提出无疑成为发达国家抑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另外, 经济危机后,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 希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出售碳减排技术找到新的发展出路, 以维护自身利益。
2. 制衡发展中国家, 抢占气候谈判优势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 每个国家的兴起与发展都会经历一个工业化时代, 在工业化时期, 不论是产品的生产过程还是消费过程都会释放大量的隐含碳。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变革早, 目前已经过了高碳排放时期, 而发展中国家正在承接着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要继承发达国家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低端产业, 而且还要承担本国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环境破坏。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 要求征收碳关税, 一方面可以抢占清洁能源和新兴产业市场, 遏制新兴国家的崛起;另一方面, 可以树立发达国家保护环境, 倡导节能减排方面的积极形象, 以增加其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砝码, 制衡发展中国家。
3. 消弱竞争对手, 转嫁环境治理成本
为应对全球保护环境的要求, 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在国内征收碳税, 无疑会增加该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一些国家特别是没有能力履行《京都议定书》某些规定的发展中国家, 因无需征收碳税, 企业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 因此碳税的征收可能会引起产品的不公平竞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曾指出, 不承担环境损失的成本, 相当于间接对企业进行补贴。因此为维护自身利益, 发达国家提出要在贸易往来中征收碳关税, 一方面保护本国企业免遭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 又可要求发展中国家向其购买减排技术, 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成本, 进而消弱竞争对手的实力。
三、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 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弱, 出口额将会有较大幅度下降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我国出口额逐年增加, 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每年出口额对GDP的贡献都保持在20%以上。但是, 我国的出口产品普遍为高能耗、高排放的能源密集型产品, 如果这些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 必将成为其开征碳关税的对象, 出口贸易条件也会因此恶化。有专家测算, 如果按照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 将导致中国进口总额下降0.517%, 出口总额下降0.715%, 进一步拖累中国GDP下降0.021%。
根据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可以进一步了解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
上图为我国的出口产品图, WS为产品出口曲线, WD为世界市场需求曲线。假设征收碳关税之前, 我国出口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为Pw, 出口量为Q2-Q1, 征收碳关税后, 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会因关税而上升, 价格的提高将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我国产品的需求量下降, 进而出口额下降。基于目前的情况, 碳关税的推行, 对我国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来说, 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2) 贸易壁垒更加复杂, 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
碳关税实质上是发达国家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及技术优势提出的, 它并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可以理解为披着贸易保护主义外衣的又一绿色贸易壁垒。自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一直是贸易救济调查的对象, 但调查范围也仅仅局限在某一特定产品或特定行业中。一旦发达国家要求推行碳关税, 将对中国整个出口体系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严重影响中国的贸易环境。
(3) 企业竞争力减弱, 国内就业率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传统贸易是以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为主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这就决定了我国出口的产品具有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 同时由于出口一直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贸易的重视也造成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 (如下图) 。一旦发达国家推行碳关税政策, 我国众多劳动密集型及能源密集型企业必将遭受重创:出口产品成本上升, 竞争力减弱, 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出口企业因技术限制, 出口竞争力减弱, 濒临倒闭的危险;工人因企业效益下降纷纷失业, 国内就业率下降。
四、中国应对碳关税外贸发展策略
1.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传统对外贸易模式以追求数量增长为目标, 忽视了产品生产技术的改进及质量的提高, 以致为发达国家限制我国出口贸易找到了借口。为应对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谋求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必须调整当前的出口产业结构, 转变技术含量、环境标准和产品附加值都比较低的现状,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保持出口额适度增长的同时, 更加重视出口结构的优化, 提高出口产品质量。除此之外, 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 发挥政府部门管理效能, 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 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
2. 优化贸易结构,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自改革开放以来, 货物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服务贸易发展则相对滞后。货物出口额的持续增长一方面促进了我国GDP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又使得我国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量一直在全球排名中居高不下。因此, 发达国家提出征收碳关税, 我国首当其冲会成为其重点管制的对象。为避免这一状况发生, 我国要加快贸易结构的调整, 将外贸的重心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排放、低污染的服务贸易, 提高服务贸易在我国贸易中的比重, 做好节能减排的工作。
3. 企业应调整发展战略, 积极提高自身适应能力
根据H-O理论, 我国应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资源大国,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无疑成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势, 因此, 我国出口企业基本上也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一旦发达国家推行碳关税, 我国出口企业必然会遭受重创。为降低碳关税壁垒的负面影响, 企业须提高自身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能力, 首先从意识上树立绿色环保思想,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实施技术和产品创新, 并将这种创新延伸到生产链的各个环节, 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碳含量;其次, 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竞争, 充分熟悉掌握碳排放协议、减排量限制、付款范围和条件及适用的法律等, 提升与国外碳排放买家的谈判能力, 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再次, 利用政府政策的支持, 加快对外投资和国际合作方式的创新, 在国际合作中发展创新机制, 有效整合创新资源, 提高自身引进消化吸收能力。
4. 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量制定标准, 争取话语主动权
【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推荐阅读:
《欧元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12-15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调查报告09-07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10-06
林业碳汇国际法规则的谈判及我国的应对06-22
后危机时代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及应对思路09-20
有关钓鱼岛问题及我国应对策略的分析07-09
我国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现状及其应对11-08
我国出口贸易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