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丽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2024-08-03

张高丽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精选7篇)

1.张高丽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篇一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抢抓机遇,决胜“十五”最后一年,加快赶超步伐,全面并力争超额完成市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巩固当前大发展、快发展的好势头,为池州顺利地进入“十一五”、实现发展的新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喜人,催人奋进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市委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市委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力推进加快发展、强市富民的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回顾过去的一年,在经济增长上,首次实现了两位数增速,工业经济总量摆脱了长期处于全省垫底的位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沿江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和铜九铁路已经开工建设;在城市建设上,清溪河综合治理工程全线动工,南外环绕城公路开工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进展,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以市委为核心的市级各领导班子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这样的喜人态势,将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激励全市人民在新的征途上迈开更大的步伐。

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委常委会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积极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完善和丰富发展思路。市委常委会始终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新年伊始,市委中心组第一次学习会安排的内容就是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这样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全年共组织了三次;为了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运用,先后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了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结合开展农村“小学教”,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活动向基层和农村党员干部延伸;加强对池州生态优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和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生态经济示范区更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科学发展观在池州逐步深入人心。

为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市委一届七次全会认真分析池州发展面临的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继续推进大开放、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唱响大发展、快发展的主旋律。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求既要重视发展的速度,又要重视发展的质量;既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又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既要注重经济的发展,又要注重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这些意见得到了很好地贯彻落实。全市各地按照市委的要求,深化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各项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战略得到了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

2、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和改善经济工作,着力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顺应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大趋势,实现两位数增速,是年初七次全会确定的战略目标。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继续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加强领导干部对重点招商项目的联系、协调,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对招商引资目标强化考核和督查,保持了强有力的招商引资工作态势。精心组织重大招商活动,先后组团赴粤、港、鲁以及欧洲、南非、澳大利亚等地招商,举办了皖鲁暨韩国实业人士九华山交流联谊会。在利用外资、侨资上取得重要进展,海华工业园项目、比利时禄思伟项目成功落户池州。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以上。

坚持把大项目特别是工业大项目作为池州经济加速的支撑点和助推器,抓好池州海螺、大电厂等工业大项目建设,力促国风、韦确、英格瓷、东方钙业等资源加工型企业达产达效。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上海埃力生公司与池州有色公司重组。认真研究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出台扶持和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使中小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抓好取消农业税附加、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和粮种补贴、降低农业税税率等政策落实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宏观调控也对我市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4月份以后,全市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一度出现了下滑的迹象。我们及时召开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应对工作,及时解决土地供求紧张、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等经济运行矛盾,认真解决经济增长点和财源结构单一问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做到发展的思路、目标、决心、力度“四个不变”。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2004年,全市GDp达到90亿元,增幅13%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引进省外资金、外贸进出口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省前列。

3、把做好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着力增强大发展、快发展的后劲。在抓好即期增长的同时,我们注重抓好长远发展。谋划并启动省“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编排了171个项目,规划总投资1200多亿元,推进五大产业、两大经济带和六大工程建设,打造池州经济发展的脊梁。出台了实施意见,对重大项目做到实施一批、储存一批、谋划一批,为实现“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着力抓好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快推进沿江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建设,抓好铜九铁路的开工,推进港口建设,积极做好长江大桥、机场的前期工作,加强对岸线资源开发的研究谋划。抓好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柯村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动清溪河整治工程的实施,筹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重点城建工程。

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推动法制建设、依法行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经济宣传新闻通气会制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开展背街小巷治理和公厕改建,推进文明创建,提升城市形象。强化督促查办,限期解决企业、客商反映的突出问题。

4、着眼于经济、旅游、生态强市建设的整体推进,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抓好《池州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推进九华山建设和发展;加强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加入了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池州暨九华山旅游推介会,邀请中央和省内外主流媒体制作了宣传节目,成功承办了池州·九华山杯2004年全国摩托艇锦标赛。

进一步深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召开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积极申报并被列为“生态安徽”建设综合示范基地市。同时,我们要求市直有关部门研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县区抓好特色经济发展,抓好旅游产业、绿色产业的培育壮大,抓好山区扶贫开发,促进各地均衡发展。

着力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加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把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列上议事日程,研究解决城区和农村学校布局问题,推进师专专升本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重视重大疾病控制、传染病防治、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等工作。

5、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做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坚持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解决人民群众生活的根本途径,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万个。开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免费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继续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继续推进廉租房建设,关注“菜篮子”工程,开展送温暖、扶贫济困活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建立了领导下访、信访评议、仲裁裁决、法律援助等制度,调整充实信访力量,配备了信访专员。针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信访热点问题,加大信访案件的调处力度,对原有色职工上访、九华佛国陵园群体访等重大信访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组织专门班子驻点开展工作,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6、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为加快发展营造环境、提供保障。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推进城市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军民共建“双拥模范城”。加强人大、政协工作,开展了全国人大成立5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纪念活动。加强和改进统战、民族宗教和工青妇工作。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重视从源头上治理。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还着重抓了人才工作。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还存在着不足,主要是:开放的思想、发展的观念还须进一步提升;对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保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深入;领导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保稳定、抓改革、促发展的方式方法还须进一步创新;少数地方和部门作风不实、落实不够问题仍然存在;等等。我们将听取委员和与会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切实加以改进,把今后工作做得更好。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5年是池州建市五周年,是完成本届党委政府任期目标和“十五”计划任务的决胜一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从今年起的今后一个阶段,将是池州加快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深化对这一关键时期的认识,进一步统一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对于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时期既是池州发展条件加快改善的时期,也是发展环境变化带来严峻挑战的时期。近几年来,我们着眼于消除交通瓶颈制约,发挥区位优势,彰显城市特点,增强竞争实力,着力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池州发展的条件正在加快改善。沿江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有望在明后两年通车,铜九铁路已经正式动工,省里又在规划建设沿江城际铁路,池州对外开放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这有利于我们在更大的外部空间里谋求发展。但我们也要敏锐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当前,全国、全省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经济布局调整加快,中心城市间的竞争与互动势头迅猛,要素流动更加趋向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沿江周边各城市发展速度都很快,经济实力和吸纳、辐射能力都相对较强,随着交通的改善,如果我们不超前谋划,积极应对,池州可能面临边缘化。我们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发展意识、要素聚集意识、城市竞争意识、综合实力意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保持池州在参与皖江经济带分工和竞争中的独特优势。

二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时期

[1][2][3][4]下一页

2.张高丽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篇二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审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审议《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决议(草案)》,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创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一、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天津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方面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一五”时期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后发优势形成显现的时期。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是平均增速最快、运行最平稳、质量效益提高最明显的五年。主要指标增幅处于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平均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在全国省区市中的位次不断前移,预计生产总值今年将突破9000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000美元的省区市,较好地服务了全国经济发展。预计五年平均增速为16%,高于“十五”时期2个百分点。预计地方财政收入累计是“十五”时期的3.1倍。节能减排综合水平全国领先,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期。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新增高效设施农业35万亩,高标准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服务业规模、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以上。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研发生产了100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97%增加到2.5%,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第三位。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时期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快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时期。滨海新区进入全面开发开放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和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创新示范和服务辐射功能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多元化发展增强,服务业比重超过80%。各郊区县统筹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内资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5倍和6倍。成功举办两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八届中欧工商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扎实推进,援建陕西地震灾区任务提前一年高质量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确定“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升。实施长效化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连续三年累计奋战600天,大规模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初步形成了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格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十一五”时期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时期。连续实施四个20项民心工程,民计民生不断改善。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405万平方米、33.5万套,为41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住房保障覆盖面是“十五”末的9倍。新增就业18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0.4%,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先进水平,和谐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海河教育园区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用药价格平均下降25%。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天津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解决了一批多年积累的信访疑难案件,进京非正常重复访和涉法涉诉进京非正常访排名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社会治安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国防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等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时期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坚持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和读书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市委机构调整和市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在干中锻炼、考察、培养、选拔干部,干部交流和竞争性选拔力度加大,造就了一支干事创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在历届市领导班子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同志们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国内外环境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重大风险挑战,遇到了许多大事难事急事。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事在人为的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的拼搏勇气,推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缩小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升了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凝聚了可贵的民心民气,探索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不搞低水平扩张,不搞短期行为,多做打基础、上水平、利长远、惠民生的事,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强调“三个善于”,比学先进,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三是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经济、建设城市,扩大全方位交流合作,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的愿望出发,带着深厚的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服务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尽最大努力造福子孙后代。五是坚持求真务实,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各级领导干部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无怨无悔,付出大量心血、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天津效益。六是坚持团结奋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各级领导班子,全市各个方面和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环境。这些经验和做法是难得的精神财富,要很好地坚持和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勤劳智慧、勇于拼搏的天津人民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地奋斗下去,天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关于“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综合判断发展全局,“十二五”时期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天津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充分体现城市定位要求的紧要时期。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天津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切实增强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我们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还没有彻底化解,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革和调整。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市场潜力巨大,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各地都在精心谋划未来的发展,积极抢占新的制高点,赶超的态势十分逼人。天津肩负着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神圣使命,但经济实力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奋起直追,奋发有为,奋勇前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天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已经到了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天津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比重较低,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活力不够,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天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核心技术,缺少知名品牌,缺少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天津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直接,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我们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我们进入体制机制创新的攻坚阶段。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靠改革,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靠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要靠改革。当前,改革的重点已经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拓展,触及的矛盾更深,涉及的利益更复杂,推进的难度更大。天津近年来在改革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改革的任务远没有结束。如何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提供更多的经验和示范;如何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如何破除陈旧的观念和做法,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等,这些都是关系天津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我们面对社会矛盾凸显的复杂局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社会加速走向现代化的时期,往往也是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利益诉求大量增加,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其关联性、风险性、对抗性明显增强。事实充分证明,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有效地防范社会风险,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就会丧失已有的成果,就会阻碍

发展的进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更加注重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总之,世情、国情、市情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更要看到不利因素;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善于在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机遇,善于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创优势,开阔视野,创造性开展工作,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努力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关于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市委的《建议》作了全面阐述。概括起来就是,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夺取新的更大胜利,为全面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基本具备与城市地位作用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国前列,经济结构更加优化,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服务业比重、规模和水平全面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二是基本实现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目标功能定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取得更大进展,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领航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初步形成,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带动全市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的效应充分体现,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三个层面发展更加协调。

三是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形成,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四是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格局。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县发展策略深入落实,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显著增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建立,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现代化大都市气息充分展现。

五是基本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升,科技实力、教育水平、文化竞争力和卫生服务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富裕程度和幸福程度处于全国前列。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和谐稳定处于全国前列。

同志们,我们的目标是宏伟的,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全力以赴干好每一年,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宏伟的奋斗目标,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满创造活力的天津必将屹立在渤海之滨!

四、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生态宜居水平,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要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功能区建设,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发挥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努力当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推动三个层面高水平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滨海新区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提高中心城区的产业层次、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推进各郊区县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推动三个层面合理分工协作,健全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协作化要求,引导各区域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对接,构筑完整的产业链、配套链、服务链。要推动三个层面优

化高效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鼓励企业跨区域配置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大力实施产业提升战略,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要全力打好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攻坚战,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全面提升三次产业,完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八大优势支柱产业,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国际知名品牌、大型企业集团和现代产业基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构建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优势,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力量。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和信息服务、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抓好服务业聚集区、新型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推动服务经济实现量和质的突破。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继续抓好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创新引进项目的思路招法,保证投产达产、开工建设、储备报批的项目源源不断,通过增量促调整、促转型、促升级。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要率先建设科技强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抓好科研平台建设,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扶持数量众多、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提升知识、技术转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由“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的根本转变。要率先建设教育强市,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持久开展和谐校园建设,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鼓励学校特色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率先建设人才强市,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扎实做好培养和引进人才工作,着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高水平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和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发展,推广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培育再制造示范企业。要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提高资源节约管理利用水平。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废气、噪音、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污染的治理,搞好水污染防治,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强化对山、河、湖、海、泉、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大力植树造林,努力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天津。

大力实施宜居城市战略,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按照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要求,突出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格调,完善空间布局,体现文化品位,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探索新型城市发展的路子。要深入落实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加快滨海新城区和中心城区“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规划实施,完善规划体系,提升重点地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统筹作用。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大力推进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扩大城市的辐射力,形成通达“三北”腹地和华东、华南地区的快速交通网络,强化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的交通联系,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搞好停车设施建设。要大力建设城市公用设施,提高供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信等保障能力。要严格执行城市管理规定,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大规模、全覆盖、高水平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力实施富民惠民战略,建设公平公正安全稳定的和谐社会。要全力打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攻坚战,继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居民的收入、就业、医疗、住房等一整套民生保障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要着力增加群众收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认真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使群众实际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坚持以项目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保障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基本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制度,扩大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帮扶困难群体,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看病难”、“出行难”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要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平安天津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在建设和谐社会上走在全国前列。

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升天津文化的引领力、服务力、竞争力和创新力。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塑造和弘扬新时期天津精神,全面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文化

中心等基础设施,建好用好管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强优秀作品生产创作,发展创意、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要推进文化创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繁荣城乡文化市场,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制度环境,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要全力打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攻坚战,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管理,规范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建立结算中心、会计中心、票据中心和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保险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金融活跃市场、支持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多种经济形式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要扩大全方位开放,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

五、关于加强对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水平。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实践在深入。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增强战略思维能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阔的思路,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抢占发展先机,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切实增强开拓创新能力,学习借鉴一切创新成果,鼓励支持各种创新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不能松懈、不能畏难,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境界。要切实增强统筹协调能力,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把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一致起来,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协调起来,把提高效率与体现公平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全面进步、永续发展。要切实增强总揽全局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支持人大、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和把握新特点新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把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要采取正确方式方法,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群众的信任,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困难,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及时有效化解矛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加强廉洁自律,带头艰苦奋斗,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进一步提高真抓实干水平。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的地方去,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把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落到实处。要敢于讲真话实话,反对说假话空话;既要报喜,更要报忧,决不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当老好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每一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工作作风,恪尽职守,盯紧靠上,无私无畏,亲力亲为,敢抓善管,既要有思路、有部署,又要抓实施、抓落实,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让中央放心、群众满意。

3.张高丽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篇三

一是加速加快发展粮办工业。按照全县工作以经济为主、经济工作以工业为主的工作思路以及工业经济突破年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加速加快发展粮办工业经济。作为经济次发达地区的粮食部门,要认真研究如何把粮食经济发展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发挥粮食资源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实现规模效益、示范效应,为金湖早日实现工业现代化、实现“三个率先”服务。要把粮食工业经济当成一个产业来经营和发展,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要以科技投入和技改投入为切入点,着力研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核心产品,逐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名牌产品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实现资产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品牌影响度、市场控制度,实现粮办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一招不让抓好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加快生产要素聚集、加快经济外向化进程的核心环节,也是经济次发达地区赶超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粮食部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振兴粮食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跳出金湖看招商、跳出粮食抓招商、放眼全局抓招商,以锐意进取、争先创优的精神抓好招商。一方面要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好。按照县委要求,加强领导,突出重点。选拔素质优秀、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和工作人员组成专职招商队伍,继续采取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展开招商。在企业上突出产业急需转移、业务急需扩张的等重点企业,在地区上突出苏南、沿海等经济发达的重点地区。所有企业、全体人员都参与到招商引资,全力聚焦招商。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招商引资企业要切实做好服务,营造良好的亲商、安商氛围。继续安排专人帮办企业,做好沟通协调、跟踪服务等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改革发展、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让投资商集中精力抓好项目建设和发展扩大,从而使投资企业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三是适时灵活做好粮食购销。下半年要把抓好粮食购销、搞活粮食经营作为发展粮食经济的基础性工作,不断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的变化,加快发展。搞活粮食流通,一定要把握量要做大、价要合理、销要快速这三条原则。目前夏粮收购已接近尾声,接下来要把重点放在销售上,同时还要及早谋划秋粮收购工作。在购销中要妥善处理好农企、银企、政企三方关系,努力实现农企双赢、银企双信、政企双促进。价格上收购价坚持随行就市、企业自主定价,把购价与销价衔接起来,不盲目抬价、压价,不得损害农民利益。销售价要合理,不能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要追求利润合理化。销要快速,有利就销,薄利多销,适时快销,努力降低市场风险。加快存粮周转和资金周转,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4.张高丽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篇四

杨柳村主任助理:李伟

在2010年10月18日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握正确导向、增强宣传效果,推动兴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激励和动员干部群众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这个判断符合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了亿万中国人共同的生活感受。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这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所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所创造的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地迈向“十二五”,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期间”我国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影响深远。我国经济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区域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结构等措施,使的国民经济必将赢得更长时间和更高水平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结束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十一五期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然而,令世人感慨的是,从隆重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60周年国庆,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到遭受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我们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大喜大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

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高,取得了社会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我们满怀信心地迈向“十二五”,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经验弥足珍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共重庆市委三届八次全会认为,“十一五”时期,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决贯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通过“五个重庆”建设,整体提升城市环境、功能和形象;通过办好“十件民生大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发展原动力;通过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大规模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通过突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扫黑除恶”、“大下访”,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唱读讲传”,强化干部群众的思想精神建设;通过“三进三同”、“三项制度”和“结穷亲”,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初步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

黔江区委二届九次全委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学习贯彻了中央、市委两大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成就,科学谋划十二五蓝图。黔江的十二五时期总目标是:举全区之力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把黔江建成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决定》,基本建成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率先在渝东南实现全面小康。

通过学习贯彻三大会议精神,深刻体会到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坚决支持和拥护,也坚决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等一系列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5.张高丽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篇五

今天,我们召开中共化隆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在我县全面完成脱贫摘帽任务,疫情防控转入常态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推进我县地方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工作,动员全县上下提振精神、再鼓干劲,以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投身到高水平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宏大事业中,全力打造地方治理创新“平安化隆升级版”。

一、突出政治引领,全县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社会治理工作当做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不断丰富全县地方治理的生动实践,带领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在风雨中前进,在逆境中奋起,社会治理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党的基层根基进一步夯实。我们坚持在夯实基层基础中提升组织能力,增强执政能力,把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强化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处置不合格党员、选派年轻优秀科级干部到村任职、农民夜校、挎包宣讲队等方式,夯实党的基层根基,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的开展,为下一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清风化隆成效进一步显现。我们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持续深化“清风化隆”党风廉政品牌,全力支持纪委“三转”工作,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同级监督向乡镇延伸,深入推进乡镇纪委“三化”建设和基层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建设,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入纠治“四风”问题,扎实开展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主动说清”专项行动,“清风化隆”成效进一步显现,全县政治生态进一步好转。

三是各项民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措施有效落实,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医疗保险体系,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实现了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一站式”服务。深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六年行动计划》,通过与国开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六个劝返”和“官告民”等强硬举措,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四是社会面管控进一步强化。我们严格落实综治暨平安建设、维稳工作目标责任制,坚决打赢了冬春维稳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攻坚战,确保了全国、全省“两会”“3‧10”“3‧14”等敏感节点的社会稳定。认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打掉涉恶犯罪集团1个,涉恶犯罪团伙2个。实现了由信访大县向信访工作先进县的“蝶变”,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妥善处理了化隆尖扎两地边界纠纷。依法解决了长达3年之久的石大仓6村、初麻山头6村人饮工程阻工问题,促进了全县社会大局稳定,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五是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持续深入推进“八进”活动,组织宗教教职人员投身到植树造林“大会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移风易俗等工作中,营造了和谐和睦和顺的社会环境。圆满解决了历时14年之久的夏日东**转世灵童坐床一事,得到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切实加强藏传佛教寺院管理转化升级工作。在伊斯兰教领域深入开展“马有德偏激观点”整治、“三化”治理工作,改建“阿式”风格清真寺,关停影响团结、存在矛盾的清真寺,严肃整顿乱讲瓦尔兹的教职人员,依法处理宗教领域问题29起行政拘留65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在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拆除清真寺高音喇叭,消除噪音污染。以上种种工作,均得到中央及省市领导的肯定,中央统战部侍俊副部长指出“化隆县的宗教工作有思路,启发很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显著,顺利通过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验收。

六是拉面务工人员管理进一步提升。一直以来,我们把做好拉面经济管理工作当作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方面,根据拉面务工人员实际,设立了45个拉面经济服务办事处,在北京、上海等流动党员多的城市设立党支部,引导拉面务工人员成立了14个临时党支部,先后与20多个城市的相关部门建立了长效协作共管机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拉面店中开展了“四统一”示范店推广活动和“五好经营户”争创活动,积极引导拉面人开展公益活动,涌现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农民工”“海南好人”“广州好人”“最美青海人”等一批先进人物,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尽显大爱精神的马文德等拉面人,为拉面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依托青海省扶贫拉面培训服务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拉面技能培训,为脱贫攻坚助了力、为乡村振兴开了路。

七是疫情防控网进一步牢固。今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批示指示精神,以“守住化隆,就守住了青海省”的工作定位,围绕健全全省第一个防控机构、建成全省第一个医学隔离观察点、形成全省第一种劝导模式、开展全省第一个“火线入党”仪式、宣判全省第一起疫情防控袭警案件、掀起全省第一个复工复产热潮等“六个全省第一”工作举措,全民参与、群防群控,实现了“零疫情”“零感染”“零死亡”目标,为全省打赢疫情阻击战作出了化隆贡献。化隆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也被推荐为全国抗疫先进集体。

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全县大局稳定、民族和睦、政治清明的大格局已经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二、聚焦县情实际,把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认真分析,我们化隆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共存,外出务工人员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治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殊的县情决定了特殊的责任,全县上下务必要坚守底线思维,强化担当作为,为全县社会治理倾注信心、决心和耐心,为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方向不变,切实把握中央省市全会的“大格局”。全县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王建军书记“以学习引领落实,以调研深化落实,以宣传推动落实,以作风保障落实”的要求,结合我县“四个第一”学习要求,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提升治理效能上来,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立足工作实际,找准问题症结,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折不扣把全会精神落实到推进各项工作中。

我们要道路不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基本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经历这场疫情大考,我们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挥好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把长远制度建设同坚持底线思维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中,让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制度优势不断彰显,使得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新时代各种风险挑战。

我们要人民至上,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当前,全县山体滑坡、暴雨、汛灾、火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又正值脱贫攻坚收官阶段,全县上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国土、应急、交通、住建等部门务必要做好文加山、尔尕昂村的山体滑坡救灾工作,交通、城管等部门要抓紧修补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巴燕县城街道堵、挖、乱等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要行稳致远,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蓝图”。要抓住“自治”这一切入点,推行“群众提、代表定、村委办、百姓评”,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群众参与能力。抓住“法治”这一结合点,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农民夜校”“冬日六送”等活动为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民法典》等一些法律知识进农村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接受普法教育,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抓住“德治”这一创新点,力求春风化雨,充分发挥“和谐促进会”“五老人员”、宗教教职人员等的作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我们要以稳促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提升”。前两天,统计局给我送来上半年的统计报表,我们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较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好几项指标位列全市倒数,全县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切实担负起各自职责,把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疫情防控、社会事业等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通力协作、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普查后续的查漏项补短板工作,打好最后的攻坚战、歼灭战、收官战。

三、推动改革创新,培植治理效能升级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县有机统一,按照省委书记王建军关于“城市治理重在精细”“农村治理重在精美”“牧区治理重在精进”的具体要求,结合化隆实际,统揽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大事要事,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

加强党的领导抓治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党的领导和社会治理互融并进新格局,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发挥作用。要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不合格党员处置等工作,严厉打击宗族势力、宗教势力干扰基层政权的行为。同时,各乡镇要加快推进“一肩挑”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县上下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工作生活全过程、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认真履行党建工作“一岗双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建党治党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施之长远。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认真落实“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开展好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基层党组织的督促工作,把年轻有学问的致富能手、拉面经济带头人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补充新鲜血液。持续开展干部“双向挂职”,推广“巴燕经验”,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强干部心理关怀、心理疏导,让干部在组织关心关爱下健康生活、安心工作。

注重学习教育抓治理。贯彻落实好县委“四个第一”学习要求,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长效机制,把学习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巩固拓展我县以“六讲六爱”为主题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延伸开展讲忠诚、爱领袖,讲团结、爱祖国,讲服务、爱人民,讲奉献、爱英雄,讲担当、爱化隆,讲廉洁、爱家庭,讲文明、爱风尚,讲敬业、爱岗位“八讲八爱”活动。实施党性教育提升计划,把红色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党内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把县委党校廉政教育基地、农民夜校作为阵地,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

推动高质量发展抓治理。要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一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纳入“十四五”规划发展大局中,在持续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扩面提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以加快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景富花园住宅小区、青土山公园、黄河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项目的建设进度,主动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力争更多项目落地。加快兴隆路、乐化高速等投资大、带动强、效益好的项目建设进度。三是以提升脱贫成果为重点。要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序有效衔接,将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精神成果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来,形成良性互动格局。要以二塘乡万亩青稞基地、查甫乡土豆种植、卡力岗沙棘基地、土镟鸡、菜籽油、饲草基地等农畜产品深加工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按照打造“山水林游娱”综合体的思路,持续推动“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本康沟、阿河滩乡村旅游、安达其哈花海等旅游项目建设,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目的。四是以拉面经济为增长点。着力建设青海省扶贫拉面产业园、化隆智慧拉面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化隆拉面小康村,形成“种草养畜、屠宰加工、分割研发、冷链配送、设立分仓、营销配送、拉面销售”的拉面经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县域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结构优化。五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要聚焦加强疫情防控、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巴燕加合经济区路网建设和征地拆迁进度,让更多企业入驻到巴燕加合经济区。扎实开展聚力量、强引领、结对子,切实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小微企业“遍地开花”。

促进绿色发展抓治理。按照省委关于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的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坚守生态环境底线,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深刻汲取祁连山木里煤矿非法开采的惨痛教训,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我多次讲,永盛碳化硅必须要关停,黄河沿岸餐饮企业要全部关停,但目前仍有上述个别企业在开工运营,工信、市监、环保等部门一定要履行好职责,落实好责任,并要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二是落实好“河湖长制”“地长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各族群众、宗教界人士继续开展“保护母亲河,共植幸福树”春秋季义务植树“大会战”,着力推动群科新区黄河北岸的绿化工作,打造北山绿屏障。三是深化治水、治气、治土、治废等工作为重点,持续开展矿山督查、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污染防治等六大专项行动,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卫片执法、农村人居环境、“大棚房”整治等工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聚焦民生福祉抓治理。着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想办法、出实招。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常态化开展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清查整治等工作,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问题。注重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问题原因,督促职能部门制定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和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问题的发生。要尽快完成建设县医院核酸检测中心,保证群众就近从速检测。开展好第十四届“学子圆梦”捐资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孩子圆大学梦。

落实民族政策抓治理。要持续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创建成果,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发展,把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加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工作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宗教寺院“八进”活动,推动宗教治理由治标向治本深化,加强藏传佛教寺院管理转化升级,持续开展“马有德偏激观点”整治,推动并巩固伊斯兰教领域“三化”整治成果。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优化城乡环境抓治理。立足城镇化建设,把精细化作为城市治理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围绕打造“绿色城镇”“拉面城镇”“幸福城镇”“平安城镇”“文明城镇”“宜居城镇”等六大城镇建设,加大对各大集镇的违法乱建、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不断在推进城市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有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高效、生活环境优美的高原美丽城镇。

四、强化沟通协调,凝聚社会治理工作的新合力

社会治理工作牵扯面广,涉及部门多,单靠几家政法部门单打独斗是完全行不通的,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沟通配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一要凝聚起全民参与的合力。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治理体系创建活动,通过“微化隆”“化隆宣传”、化隆融媒等平台,开展扫黑除恶、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等多领域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正面典型宣传,激发正能量,对于一些反面典型,也要在各媒体平台上进行曝光,形成震慑,增强群众知法守法,不断增进公民公共精神、公共意识,以此激发公民内生动力,提高参与积极性。把群众满意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民管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议事工作机制,畅通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保障公民对社会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让群众办事流程更简化更方便一些,让群众诉求渠道更畅通更快捷一些,让群众生活环境更美好更安全一些,让群众自愿自觉投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社会治理、人人支持社会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要凝聚起部门协作的合力。要进一步加强党委对推进地方治理的统筹谋划和组织领导,刚才,我们印发了我县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全会精神、推进地方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讨论稿,里面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大家要对标对表,把自己的责任扛起来,政法、统战、公安、民宗、司法等职能部门要加强交流、加强沟通、加强配合,切实做到目标上唱响一个调,工作上实行一盘棋,力量上拧成一股绳,全面提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组织部门要加强对社会治理的人才保障,把作风雷厉风行、能力优秀突出的干部选拔到社会治理一线来干事创业。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保障,把资金聚集到提高治理效能的主战场上,确保工作有效运转。

三要凝聚起党员干部的合力。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强化基层治理,必须要有一支理想信念坚定、能力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结合村干部“一肩挑”、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不合格党员处置及下一步的换届选举工作,高质量发展党员队伍,努力把基层治理能手发展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基层治理能手,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切实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头羊”作用,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与社会整合功能,构建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良性互动的新格局,把社会治理各类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四要凝聚起作风建设的合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要结合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清查整治工作,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岗位人员开展提醒谈话,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的行为,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必要时,县纪委监委要抓几个典型,开展以案促改和警示教育,形成震慑,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

6.张高丽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这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听取并认真审议了区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区委关于建设和谐**的实施意见,会议开得很好。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当前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所做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刻,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政策措施,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前段时间召开的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对如何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和省市委全委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要强化措施,积极营造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各单位、各部门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与学习《江泽民文选》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抓好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质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贯彻落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企业、学校、社区等基层党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引导好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也要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要发挥党校等党员教育阵地作用,把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安排到各种干部培训教育课程中,对广大干部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宣传部门要把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深入宣传六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深入宣传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及时反映各单位、各部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情况,树立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努力为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二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六中全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握精神实质,理解科学内涵,是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重大部署的关键。随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逐步由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要深刻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把握中央《决定》提出的目标任务,明确发展思路,制定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推动工作开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强化措施。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遵循“六个必须”的原则,对照九个方面的目标任务,把握六个方面的具体部署,把构建和谐社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落实全委会通过的《实施意见》,切实推动和谐**建设的步伐。要深入研究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好”与“快”、“改革”与“发展”、“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等方面的关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工业立区、三产强区、科教兴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七大板块”经济发展布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建立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繁荣、平安、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已经步入了一个发展的重要关口,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可以说,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几年是一个深化改革的阶段,我们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在解放思想中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是一个加快发展的阶段,我们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全区经济在不断提速中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是一个持续稳定的阶段,我们居安思危,迎难而上,社会大局在加快发展中保持了稳定;是一个和谐发展的阶段,我们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城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事业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但成绩只属于过去,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瞄准新的目标,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老工业区向繁荣平安、文明和谐的新城区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们再造发展优势、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考验全区各级干部执政能力、全力构建和谐**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准确认识和敏锐把握当前形势中的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委重要部署和我区既定的发展战略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加快繁荣**、平安**、文明**、和谐**建设,努力实现赶超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再造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快“繁荣**”建设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这也是近年来区委工作中始终突出的一条主线,无论是我们提出的经济发展“三大战略”,还是“七大板块”经济布局,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各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从总体上看,我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工业主导到第三产业开始快速增长的转变过程,第二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强劲,产业聚集度越来越高,但内部结构调整优化任务还相当繁重;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改观,但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这说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仍然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扭住“三大战略”和“七大板块”不放,产业结构才能优化,经济实力才能不断提升,加速老工业区振兴的目标任务才能顺利实现。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既定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老工业区“优势再造”,推动产业转型与整体升级,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加快产业聚集步伐。一个地方的产业集聚度高,意味着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发展的配套会比较好,意味着全社会的总投入和总产出比会比较高。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机械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并且它们的集聚效应还将越来越明显。今后关键要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按照“培育大产业、做强大企业、建设大项目”的思路,始终把产业集群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方向,抓好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继续做大做强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同时要整合现有各类土地和园区资源,以此作为新的招商载体,针对目前我区产业链条中的一些“断层”,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快相关产业招商步伐,进一步壮大、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成长性和辐射能力,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坚持每年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强大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千方百计加快项目特别是大的板块项目、经济类和城建类项目的推进,确保新引进项目的开工建设和顺利投产。

二是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看来,这项工作在我区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当务之急。最近市里召开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我们也出台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重要举措和保障措施,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要按照“七大板块”发展布局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街区经济的部署要求,在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中介服务、职业培训、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抓好特色街的完善提升和规划建设,促进业态调整和功能升级,增强服务业整体活力。只要服务业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我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和前景就会越来越广阔。

三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都是制胜法宝。杜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全市的主导发展战略”。我们要充分发挥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塔型”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突破骨干产业核心技术、循环经济和新能

7.张高丽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篇七

(2014年7月17日)

强 卫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上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下半年主要任务,研究深入贯彻十六字方针特别是进一步推动发展升级工作。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年中例会,又有着特殊背景。首先是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一年了,省委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执行情况如何,需要加以总结;其次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新的变化,在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条件下,如何把握好我省发展大局,需要加以明确;其三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去年年底以来,我省几名省级领导干部先后被查处,省内议论、担忧等负面情绪滋长,干部队伍刚刚被鼓起的实干劲头如何保持,需要加以引导。在这样的形势下,进一步把全省上下的心思和干劲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年7月,省委召开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一年来,围绕贯彻落实十六字方针,谋篇布局全面展开,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省委提出的十六字方针符合 中央精神、切合江西实际,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发展升级是十六字方针的核心,是小康提速的基础,是绿色崛起的前提。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全力以赴推动发展升级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省委确定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这里我着重就如何推动发展升级,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发展升级的定力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十六字方针,在推动发展升级上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产业升级方面,围绕做大做强重点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制定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大力建设旅游强省等意见,修订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省领导挂点、一产一策、银企对接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强化了帮扶机制。2013年,新增1个过千亿产业即医药产业,新增过百亿企业2户,新增过百亿园区9个。在开放升级方面,围绕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出台了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意见,实施了新一轮“央企入赣”、“中国光彩事业赣州行”等活动,深化赣港、赣台经贸合作,与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开展战略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年来,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家,国内500强企业46家。2013年全省非公工业增加值占比达79.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 占比达80.3%,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在创新升级方面,围绕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大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20条措施,实施全省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十百千万”工程,引进了一批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创新发展能力。2013年,我省获国家科技奖8项,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增长36%和25%,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全国排位前移1位。今年上半年,全省科技成果鉴定、新产品研发、专利申请及授权等主要创新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专利申请增长30%以上,居全国前列。在区域升级方面,围绕构建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增长板块,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昌九一体化加速推进,公共服务率先实现同城化,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共青城先导区建设全面启动,“双核”效应已经初步显现,2013年两地GDP占全省比重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势头强劲,54个县(市、区)纳入规划范围,得到52个国家部委对口支援,争取到位各类援助资金200多亿元。2013年和今年上半年,赣州、吉安、抚州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开始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和赣西经济转型发展也在稳步推进。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体系基本形成,呈现出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竞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今年上半年,全省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经济实现平稳 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亮点不少,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一是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全国领先,全省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增幅均进入全国前十位,其中全省生产总值增幅居中部省份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国第2位,这是多年来少有的。二是一些先行指标企稳趋好,铁路货运量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幅同比回升2.6个百分点达到10%,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居全国第三位。三是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第三产业投资贡献率达63.4%,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幅低于规上工业增速0.8个百分点。四是市场活力有效激发,私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21.3%,增速创近年来新高;非公工业增加值增长14.4%,比全省工业平均增幅高2个百分点。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增速普遍回落、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省能取得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在贯彻十六字方针、推动发展升级上还面临一些新情况,特别是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幅、财政总收入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分别回落0.7个、3.9个、0.3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二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不强,高新技 术产业比重较低,农业产业大而不强,现代服务业在全省经济占比和贡献率偏低。三是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工业用工成本接近沿海发达省市,招工难、稳工难问题突出。工业电价高于安徽、福建等周边省份。天然气价格明显偏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我省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整体增长缓慢。我国正处于发展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我省仍然处于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生态建设的提升期,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制约日趋明显,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这既是经济增长爬坡过坎必然遭遇的阵痛,也是发展升级不够深入的表现。

尽管我省经济发展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挑战,但进一步推动发展升级仍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从全球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将继续巩固,世界经济总体上有望改善,外部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将为我省对外贸易创造较好的机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稳中有进的总基调没有变。上半年,全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工业、消费、出口以及一些实物量指标增幅均有提高,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4个月回升,经济的积极变化逐渐增多。下半年,国家将加大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力度,陆续推出相关微刺激政策和改革措施,全国经济总体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稳、稳中向好。从我省看,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效应的叠加发力,以及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加之我省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和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带来的惯性效应,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现在我省发展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善于把握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依靠发展升级破解难题、化危为机、加快发展。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升级,前提是发展,出路在升级;不加快发展就没有实力,不转型升级就没有未来。必须把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统一起来,切实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尽快做大经济总量。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片面追求GDP,并不意味着不要GDP,不要合理的增长速度。近期国务院对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全面督查,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遏制一些地方经济严重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客观地说,我省上半年一些经济指标之所以增速居前,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省经济增速回落幅度相对较小,而并不必然表明我省经济增长就有多快了。我们要准确理解中央精神,切忌把“不唯GDP”与“不要GDP”等同起来,任由经济数据下滑而心安理得或束手无策。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江西属于 欠发达省份的基本省情没有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仍是主要矛盾。2013年,我省GDP占全国的2.52%,居全国第20位、中部第5位;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的四分之三,居全国第25位、中部第5位。要顺利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省必须长时期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当前,我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劲头一松、步子一慢,就会再次掉队甚至被远远抛在后面。“劲可鼓不可泄,势可造不可衰”。经济发展压力越大,我们越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叮住目标不松劲,争分夺秒、奋勇拼搏,充分挖掘发展潜力、释放发展活力,努力保持合理较快的发展速度,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转型升级,着力开拓发展空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谁都躲不过、绕不开。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经济总量还不大、实力还不强。我们的转型升级,是“未富先转”、“边富边转”,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我们不能把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对立起来。当前,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长远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不发展不行,不加快发展也不行,不加快转型升级更不行。谁转型升级走在前面,谁就能掌握主动,争取到更大的回旋余地和调整空间。如果仍然追求不计成本、不讲质量、不顾环境、不求效益的发展,不但赶超的目标不可能实现,绿色崛起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要紧紧扭住发展这条主线不放松,始终坚持转型升级这个方向不动摇,做到在加 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标准、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总之,一年来,全省贯彻落实十六字方针、推进发展升级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面向未来,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定力比出新更重要,行动比口号更重要。现在不需要再提什么新思路、新口号了,关键要持之以恒抓好十六字方针的贯彻执行。全省上下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贯彻十六字方针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增强推动发展升级的定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断迈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步伐。

二、明确发展升级的路径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确定了发展升级的内容,也就是着力抓好产业升级、开放升级、创新升级、区域升级,这“四个升级”需要继续大胆实践、深入推进。同时,要从操作层面入手,进一步找准推动发展升级的切入点和抓手。具体来说,要坚持“五个强化”。

第一,强化改革推动。改革是第一动力,是发展升级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成立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7个专项小组,召开了三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新余市举行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现场会。确定了“1+N”的思路,已经出台了1个总的《实施意见》和17个相关配套文件。坚持蹄 疾步稳的原则,启动了一批重要改革试点,实施了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尤其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化改革、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总的来说,全省改革氛围日益浓厚,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呈现出良好态势。但也有一些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有的认为改革主要靠“顶层设计”,上面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干,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存在“上面紧、下面松”的现象;有的改革热情较高,但是抓不住要害,不知道怎么改、从哪里下手;还有的消极观望,畏首畏尾,搞选择性改革,对自己有利就改,对自己不利就拖。同时,发展升级中面临的许多制约,比如,国有企业不大不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效率不高,等等,究其原因不少是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不到位造成的。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各项改革工作抓实、抓细、抓深,为推动发展升级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确实是千头万绪。现在,中央和省委下发了很多文件,部署了很多改革事项。完成好这些改革任务,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沉着冷静、讲究方法,抓住要害、精准发力。一是要注重上下贯通。在强调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如果上下不通畅,出现中梗阻现象,改革效益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负面效果。比如,国家和省里都在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行政审批权限。但有的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地方后,由于人员素质、硬件设施、监管工作等不能及时跟上,存在接不 住、接不好的问题,有的地方因此出现审批“空档期”,对工作影响很大。还有很多类似的改革,权力交给中介组织和市场化以后,监管措施跟不上。这些说明,改革绝不是“一放了之”这么简单。精简下放权力一定要注意做好衔接和帮扶工作,真正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同时,也要加强与中央层面的对接,准确掌握中央改革办和各部委的改革思路、具体进展,积极做好政策实施的准备。二是要加强统筹协调。这个问题已强调过多次,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比如,一些地方反映,外商投资企业办理设立或变更时,原来只需要在市级层面就能全部办好。现在有些部门的审批权下放到了县里,而有些部门审批权仍保留在市里,导致企业办一件事要来回跑几趟。还有一些地方反映,县级审批的企业办理贷款时,目前还得不到银行的认可。出现这些情况是难以避免的,改革本身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各部门都要有全局意识,推出的改革措施必须与相关方面协调磨合好,不能“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专项小组和改革办要负起统筹协调的责任,把握好各项改革之间的关联性,既要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也要加强部门与地方的配合,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三是要坚持抓住重点。我们既要按照中央部署,统筹抓好面上各项改革任务,又要从地方实际和职责出发,紧紧围绕制约发展升级的突出问题,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晒出权力清单,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发挥好政府战略定位、平台打造、机制 创新、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促进发展升级。要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着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好市场在配臵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释放民营企业的热情,搅动江西发展的一池春水。要加快全省金融业改革,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着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健全完善农业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巩固农业农村改革的良好态势;对土地确权工作,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尊重农民意愿、实事求是地加以推进。要按照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的部署,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释放城镇化对发展的集聚带动效应。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镇村联动和秀美乡村特别是中心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要认真总结城镇化建设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特别是在中心镇建设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力戒铺张浪费,力戒权力寻租,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已经兴起,解决发展升级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改革释放制度新红利、注入发展新动力。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既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领导干部肩负的神圣使命,更是检验干部思想上是否合格、作风上是否过硬、状态上是否最佳的试金石。因此我们在强调不抢跑不拖 宕的同时,尤其要鼓励各地各部门在权限范围内,大胆尝试、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用改革的思维、举措和办法,破解发展升级中的矛盾问题。省委之所以选择在新余市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现场会,就是因为新余市委市政府从地方实际出发,不等不靠,敢闯敢试,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围绕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优环境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创造了鲜活经验,值得推广。同时也是为了表明省委对各地各部门迎难而上、敢干敢当的高度改革自觉和勇气的全力支持、积极鼓励。还比如,赣州市针对中小型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因大环境不好而无所作为,而是主动想办法,借鉴“财园信贷通”融资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扶小支微信贷通”试点,用财政资金撬动银行资金,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形成了助推企业发展的“小气候”。现在,企业普遍反映用工、用电、用气和物流等生产成本价格偏高,相关部门要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入手,从体制机制上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各地各部门都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拿出智慧和勇气,向改革要思路、要办法、要成效,大胆扫除一切体制机制障碍,决不能在困难和矛盾面前无所作为、退避三舍。

第二,强化开放带动。大招商带来大发展,大开放促进大崛起。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是省委一以贯之的既定战略。去年,我们深入推进开放升级,着力在“请进来”上下功夫,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今年,我们着重在“走出去”上花气力,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浙江学习考察,5月份在香港召开了发展升级 投资合作推介会,参与了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活动,7月下旬将要去台湾举办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9月份还要作为主宾省赴澳门参加世界旅游经济论坛、第12届妈祖文化旅游节。新形势下,开放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尤其要紧紧抓住国家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契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大格局,为发展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开放带动,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抓好招商引资。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招商活动有所减少,引资增幅出现下降。据统计,1—5月,全省工业园区招商签约资金下降8.9%,招商实际到位资金虽然同比增长了17.3%,但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资金下降3.9%,有6个园区无招商签约资金,39个园区出现负增长。这种趋势必须赶快扭转过来。实事求是地讲,现在一些干部对招商引资顾虑较多,不愿同客商过多地打交道,担心企业出了问题自己受牵连,因此,特别要强调保护干部的积极性,鼓励干部大胆地走出去招商引资,大胆为企业发展服务;要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既鼓励他们放手放胆在江西投资发展,又教育引导他们依法依规健康经营。首先,要保持招商引资的韧劲。继续发扬“厚着脸皮、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跑破脚皮”的精神,对于看准了、认定了的项目,就要紧紧扭住不放,以情感人,以诚招商,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比如,九江市共青城引进汉能集团太阳能光伏项目,曾面临多个 兄弟省市的激烈竞争,他们不气馁、不松劲,与投资商反复真诚沟通协调,从提出意向到正式签约只用了短短22天时间。又如,吉安市近年来始终紧盯台湾地区招商,形成了台商集聚之势,台资企业由前些年的56家增至现在的316家,投资额大幅增加,增速为全省之最。其次,要拓宽招商引资的视野。前不久,我省分别派团赴美国、以色列、瑞士和德国等欧美国家招商,走访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公司,并与部分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在外期间,四川、江苏、广东等地代表团也在那里进行考察和招商。这说明省与省之间的招商竞争已经走出了国门。我们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敢于走出国门,善于布局全局,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引来更多金凤凰。其三,要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广东、浙江等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注重与国际商会和国内各专业协会建立联系渠道,依靠这些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进行招商,往往是引进一个项目、形成一片产业。我省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也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南昌市引进欧菲光项目后,继续大力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相继来昌落户。我在市县调研中还强烈感受到,各地一些本土企业家在招商引资、服务当地发展方面有特殊的情结,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要借鉴推广这些好做法,灵活运用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及发挥本土企业家作用等方式,使招商活动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和常态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纵深发展的 今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强化开放思维,不断推进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要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安徽与我省同属中部地区欠发达省份,前些年还把我们作为竞争对手,现在他们已经走在前头了。分析近15年来两地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前10年我们的发展明显快于安徽,GDP年均增幅高于安徽约2个百分点;而2008—2013年,安徽实现逆势反超,GDP年均增幅比我省快了1.1个百分点。安徽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围绕扩总量、上项目,十余年如一日地狠抓重点产业,完善产业布局,使经济呈现井喷增长之势。当年,很多地方包括我们江西在内,都认为电冰箱、洗衣机过时了、过剩了,不愿意引入相关生产企业。但是合肥坚持大力发展白色家电不动摇,把全国各大品牌都吸引过去,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所以说,如果我们只习惯跟自己比,看不到世界潮流和区域经济竞争态势,那无异于坐井观天。因此,我们领导干部外出考察时,既要积极招商引资,又要注意学习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先全盘引进后再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而不必另起炉灶费时费力研究半天还不见行动。要把招商引资与引智、引才结合起来,着重围绕破除制约发展升级的人才瓶颈,打破体制壁垒,积极引进重大科研领军人才,现代金融人才,电子商务、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人才。要拓展开放领域,只要法律法规不禁止、不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彻底放开。要注重对外与对内开放并举,防止“厚外 薄内”、“喜新厌旧”,既大力引进外来企业,又全力支持本土企业,形成外源型与内生型经济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

第三,强化创新驱动。科技是引领未来的主导力量,创新是支撑发展升级的持久动力。虽然这些年我省创新发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创新潜力远未充分发挥出来,创新能力不强仍是制约发展升级的突出瓶颈。要认识到,哪里有创新活力,哪里就有崭新面貌,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生产技术,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企业管理,都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我们要按照既定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强化创新驱动,不断推动我省协同创新取得明显进步。

强化创新驱动,核心是要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首先,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洪都集团在大飞机前机身大部段生产过程中,积极创新生产工艺,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协作,高质量地完成了1600多项零件和1900多项工装。永丰县广源化工厂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推动碳酸钙传统生产工艺升级,生产出全国行业领先的纳米碳酸钙,短短几年时间,广源化工厂就从年产值500万元的小企业,一跃成为年产值6亿元的国内第一龙头企业。这样成功的企业在我省还不少,需要大力宣传推广。事实说明,只有落后的企业,没有落后的产业。无论是高新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只要与时俱进、重视研发,就一定能提质增效、赢得未来。所以,企业要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敢于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打造研发机构、研发团队,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华为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从而造就了华为作为国际主流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善于借助外力,紧紧依靠“学”和“研”的支持,以技术入股、联合开发、购买成果等形式,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协同创新联盟,着力打造分工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链,共同分享创新红利。其次,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广东自主创新之所以能够走在全国前列,靠的就是政府引导、政策推动,逐步形成了省部高层会商机制、部省市多级联动机制以及校地、校企全面合作机制等。如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成立以来共孵化企业600多家,创办和投资了180多家高科技企业。还有,东莞市着力建设大学创新城,目前与高校、院所共建11家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为全市80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有力推动了东莞产业升级发展。这些成功案例说明,强化创新驱动离不开政府“有形的手”。去年,我省也先后与多个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有关部门要盯住不放,狠抓落实,使这些协议在发展升级中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全省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在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信息服务、人才激励、产权保护等方面下功夫,为产学研用结合营造良好的环境。其三,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紧贴市场。就是要把科学研究与全省发展战略、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加大基础学科、前沿技术的研究,又围绕发 展升级深化应用研究,建设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努力成为我省转型升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需要强调的是,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必需敢于“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健全完善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均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创新之“火”加足利益之“油”。要加快探索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臵权收益权改革等,让企业化的科研单位率先享有科技成果处臵权,让科技人员享有股权、期权,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光荣、科技致富的正确导向。江西师大化工公司,近年来多项技术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几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担任核心领导,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获得了收入。要大力推广这些经验做法,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面向市场的积极性,不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飞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经济社会变革。我们要主动适应、积极抢抓信息化机遇,以大数据思维、移动互联网思维谋划和推动产业升级。要全力支持中国电信集团在南昌建立云计算基地,使之成为中部最大的云计算资源池提供地、云服务基地、互联网数据汇聚地。同时,积极争取其他通讯运营商在江西布局大数据基地,推动我省信息化基础建设实现质的突破。要大力推 动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以及城镇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各类产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促进更多企业的技术进步,为发展升级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抓紧制定出台具体扶持政策,积极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和配套项目,培育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电商企业,不断促进我省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数字民生、智慧旅游等信息惠民工程,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公共服务数据中心,提升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让老百姓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第四,强化集聚拉动。发展升级的核心是产业升级。做强产业的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打造经济核心竞争力。去年以来,我省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制定了工业重点产业升级发展指导意见,修订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了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产业链图、工业产业重点投资方向和企业目录,积极实施“百千万”工程,全省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已起、效果初显。由于我省产业小而全、小而散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要继续坚持走集聚发展之路,扶优扶强、靠大联强、强强联合,进一步提升我省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应该说,这方面认识高度一致,方向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关系。

一是增量与存量的关系。产业升级,存量是基础,增量是关 键。既要注重发展好现有企业,达到现实生产力的最大化,又要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潜在生产力的最优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既可兼容,也有竞争,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关系发展升级的根本成效。我们要咬定目标,坚持不懈,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扶持,举全省之力来推动、来打造,使之尽快成为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仍是我省经济发展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我们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是忽视传统产业,而是要强化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互动发展,善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带动传统产业,努力把这笔宝贵的存量盘活、用好。

二是“大”与“小”的关系。集中力量抓一批大产业和大企业,对于促进产业集群、壮大经济规模具有决定性作用。要着眼于培育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培育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在抓“大”的同时,也不能放“小”。各地要围绕产业集群规划,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做精、做优中小微企业,形成各具县域特点的“块状经济”,不断打牢富民强县的坚实基础,努力在全省形成大中小企业各展所长、共同发展的生动格局。

三是扩张与集聚的关系。也就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与集约的关系。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发挥着关键作用。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的落实,各类投资项目不断增多,必定消耗更多的生产要素,加大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强化要素集约,提高土地、能源的利用率。现在各地普遍要求增加用地指标,但更为要紧的是尽快把闲臵低效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搞好园区“二次开发”。目前,我省园区工业用地每亩投资强度平均200万元左右,大大低于全国平均320万元的水平,在中部省份中也处于中下游水平;每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平均230万元左右,也明显偏低;工业园区的综合容积率也只有沿海发达省份的一半左右。要抓紧研究制定用地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将项目投资强度、产出水平、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纳入土地使用条件,不断提高土地投入产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一定要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明确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要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在产业升级上做“加法”、在污染排放上做“减法”,不断提高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巩固好我省生态优势。我省即将获批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是宝贵的机遇,更是重大的责任。国家正式批复后,我们就要立即抓紧研究行动计划,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把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引向深入。

推动产业集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点、线、面”入手,集中优势资源,凝聚各方面力量,统筹加以推动发展。一是,“点” 上抓项目落地。项目是集聚发展的战略支点。要按照产业集群规划,精心谋划项目,积极争取项目,科学运作项目,不断提高抓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对签约项目,要紧盯不放,推动尽快落地、尽早开工,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协议上;对在建项目,要加强调度、加强协调、加强服务,促使早日投产、产生效益;对于投产项目,要跟踪服务、一帮到底,鼓励做大做强、延伸链条。要瞄准产业发展前沿,超前谋划一批有规模、有技术、有前景的新项目,突出抓好带动力、竞争力强的大项目,促进更多项目集群式发展。二是,“线”上抓产业延伸。拉长产业链的关键在龙头企业。要大力实施“三百”工程,培育100户优强企业、100个知名品牌、100名优秀企业家。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带动配套企业发展,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的发展格局。永修有机硅产业集群,依托星火有机硅厂这个龙头,先后引进了包括美国卡博特公司在内的有机硅生产及配套企业50余家,开发有机硅及下游产品1000多个品种,产业关联度超过65%。我省的航空产业、铜产业的实力都很强,在延伸产业链上更是大有潜力可挖。要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三是,“面”上抓区域竞合。全省区域发展的布局、举措、政策都已明确,效果也初步显现。各地要继续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差异竞争、竞相发展,努力形成倍增效应。要大力推进“昌九一体化” 进程。目前,昌九两地公共服务一些事项已基本实现同城化,这是十分不易的。下一步,涉及利益格局、体制机制协调,工作难度会更大。南昌、九江两地要从大局出发,深入推进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和产业互补对接,形成不可逆转的融合趋势。要尽快启动建设“昌九新区 ”的可行性研究,为我省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战略平台,努力在激烈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要大力推动“苏区振兴”,着力在内外兼修上下功夫,用好用活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壮大总体实力,加快形成南北遥相呼应之势。同时,要支持抚州深化区域合作,积极构建向莆经济带。赣东北、赣西等地要按照既定战略部署,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在全省经济版图中实现更大作为。

我省94个工业园区以及其他各类园区,是推进产业集聚的主战场。这笔资源用好了,就会成为撬动发展升级的巨大杠杆。要大力实施园区提升计划,注重顶层设计,实施错位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服务,避免恶性竞争,形成集群效应。目前,我省园区管理机制普遍实行行政化模式,机构庞大,层级过多,效率不高。这方面,发达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深圳前海管理局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和市场化薪酬制,做不好的就要解聘,这种机制极大激发了园区活力。我省各园区要紧紧围绕服务企业这个目标,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集聚发展,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全面覆盖。在坚持工业强省战略、大力推进工业领域集群发展的同时,也要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积极推动农业和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走集群发展之路。我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产业却不够强;绿色农产品丰富,却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这其中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各地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没有形成集群效益。去年以来,有关部门规划了75个农业产业集群、35个旅游产业集群、16个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朝着集群发展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下一步,我们要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旅游、现代服务业,推动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让十个指头握成拳,形成集聚发展的强大势能。二是因地制宜。省委提出工业强省主战略,也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旅游强省,这并不是要求各地搞大而全、齐步走,而是要求各地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出发,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真正发展起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切忌不顾条件盲目硬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三是突出重点。省工信委明确要在60个工业产业集群中再集中优选打造20个示范产业集群,省有关部门在农业、物流、旅游等产业集群中也明确了近期要抓的重点,这体现了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的战术方法,是十分正确的。必须加速培育出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成为发展升级的新引擎。四是加大支持。最近省政府出台的加快产 业集群发展意见,对产业集群度高的重点园区给予财政、土地和融资等政策支持。五是持之以恒。各领域的产业集群战略确定后,就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抓到底。这样抓个5年、10年,一定会收到大的成效。

第五,强化环境促动。环境也是生产力。企业家最需要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要始终把环境提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牢固树立“不抓发展是失职、抓不好发展环境也是失职”的理念,在优化环境中推动发展升级,在推动发展升级中优化环境,努力打造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效能更高的江西品牌。

一是要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这是提升发展环境的首要任务。一些客商反映我省发展环境不优,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务环境不优。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以来,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逐步提升,但是如何适应企业要求,更加高效便捷地服务企业发展,仍然需要不断加大力度。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把该放的坚决放掉,切实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收费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同时,要把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做到主动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优质服务。只要我们主动作为、专心做事、用心服务,完全可以打造出更好的政务环境。

二是要着力打造稳定连贯的政策环境。就是要求政府必须带头讲诚信。我省个别地方,今天定下来的优惠政策或投资项目,明天换了领导就不认账,或者即使认账了也不兑现,甚至“关门 打狗”、把企业逼走,最后失信于民、失信于企。如果一个地方的政策朝令夕改,与国家和外省的政策不衔接,甚至说一套、做一套,就不可能招得到商、引得到资。在积极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同时,更要建设诚信政府,坚决杜绝政府出现不兑现承诺、“新官不理旧事”等行为,始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给客商吃下“定心丸”,让客商在我省放心投资。

三是要着力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治具有稳定性,是最可预期的环境保障。不久前,一家企业来我省考察时向地方政府提出了120多个问题,其中很多涉及法律保护投资利益问题。这说明,现在投资者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法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在打造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上下功夫,用良好的法治环境吸引客商来江西投资。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把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贯穿于服务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客商、服务客商、取信客商。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行为。要深入推进平安江西建设,坚决惩治那些危害企业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安定安全安宁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环境。

在着力提升“软环境”水平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基础保障等“硬环境”建设,特别要着力打造畅通便捷的基础设施。总体上看,这些年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这是推动发展升级的坚实基础。但要看到,与周边省份相比,我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的方面差距还比较大。比如,高铁建设方面,目前南昌是中部地区唯一还没有通高铁的省会城市,也是唯一没有高铁进京的省会城市;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我省通车里程虽然已经有4000多公里,但等级还需要提高,特别是赣粤、沪昆等主要通道不适应车流量的快速增加,通行效率下降;机场建设方面,昌北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仅为681万人次,而长沙黄花机场已经突破1600万人次,差距还很大。下一步,我们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一个大的飞跃。要积极融入“高铁时代”。目前,我省正在建设沪昆客专、武九客专、合福客专(江西段),已立项的有昌吉赣客专,在争取的有赣深客专、合安九客专。要乘势而上,加大力度,推动高铁建设再上台阶,决不能让江西成为高铁洼地。要继续加快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建设,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园区、公路货运站场建设,不断降低企业商务成本。

三、激发发展升级的干劲

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其中重要保证就是实干兴赣。一年来,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中央作风建设各项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兴实干之风,着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有力推动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全省发展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迫切需要继续保持昂 扬向上的精气神,保持勇往直前的干劲和韧劲。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第一,坚决拥护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反腐败斗争摆在更加突出位臵,严肃查处了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深得党心民心。去年以来,省委也先后查处了一些厅、县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开展了清理“红包”等专项整风肃纪行动。今年,省委巡视组在巡视中还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插手工程建设项目,不按规定招投标,违规征占土地;甚至还有的领导干部亲属子女称霸一方,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又如,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提拔任用、人事调动等随意性大,有的市县领导不按规定和程序办事,搞“一言堂”,独断专行,超职数超编制和带“病”提拔、任用、安排、调动干部;还有干部档案造假、“吃空饷”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如果任由腐败现象发展蔓延下去,势必影响改革发展大局,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同时,也充分说明,中央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决策是完全正确、非常必要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反腐败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能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现在,随着反腐败斗争和作风建设的深入,社会上出现了一 些议论和担忧,一些干部思想上也产生了模糊或错误认识。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担心高压反腐影响干部队伍稳定。有的认为,查处腐败案件过多,让很多干部惶恐不安,没有心思工作,影响干部士气和队伍稳定。二是认为严管干部影响发展环境。有的认为,以前找相关部门办事,请个客,送个礼,事很快就办了,效率高得很;现在饭不敢吃了、礼不敢收了,但事也难办甚至不办了。有人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地方形象,影响投资者信心,影响投资环境。有些人还重提“腐败效率论”,认为反腐败应“保守治疗”,适可而止。三是觉得现在要求严了、当干部不自在。有的“不在状态”,工作找不到感觉,干事提不起精神,感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进而“为官不为”,当“好好先生”。

上述这三种认识都是十分错误的,必须予以纠正。要深刻认识到,严肃惩治腐败分子,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旗臶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我们强调严肃查处腐败问题,因为腐败是发展升级的最大阻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清除党内蛀虫,只会让队伍更加纯洁,为干部创造更好的干事成长环境,有利于推动江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从长远看,反腐败不会亡党亡国,不反腐败才会亡党亡国。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 好队伍、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各级纪委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第二,坚持不懈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大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当前,我省干部队伍虽然出现了极个别腐败分子,但主流仍然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是埋头苦干、发奋努力、廉洁奉公的,是值得党和人民充分信赖和依靠的。江西是一块红土地,孕育了丰富的红色基因,江西干部队伍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少数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经受不住“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的挑战,并不代表江西干部队伍整体战斗力、免疫力、凝聚力出了问题。前不久表彰的柯善梅、曾建等一批“龚全珍式好干部”就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我们绝不能因为极个别腐败分子就否定整个干部队伍,绝不能因为个别工作失误就否定全面工作进步,绝不能因为某些负面舆论就否定江西整体形象。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省干部队伍中确实还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比如,在做人方面,有的信奉所谓关系学,热衷找关系、托人情、走门子,用尽心思攀附和经营各种关系;有的作风懒散、纪律松弛,工作上不思进取,推诿扯皮;有的生活上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缺乏约束和自制。在做官方面,有的“官瘾大”、“官德差”,跑官要官劲头十足,一个位子刚坐不久就想重用或提拔,一听到要动干部就四处活动找人,一见到别 人提拔就无原则四处告状,一见到有干部出问题就幸灾乐祸觉得机会来了。在做事方面,有的缺乏担当精神,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做事、不出事就是真本事”;有的说的漂亮,实干不行,习惯于搞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有的眼睛向上,不求实效,不切实际,热衷于上面满意,搞花架子表面文章。这些弊端必须坚决克服。

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省委也反复强调,要像爱护江西是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一样,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应当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已经具备良好的民意基础、工作基础和干部基础。民意基础,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工作基础,就是反腐败和作风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干部基础,就是全省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我们要趁热打铁,进一步把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向深入。那么,何为“风清气正”?一言以蔽之,激浊扬清,让党风更优、政风更好、民风更纯,让整个社会充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具体到党员干部,必须既要廉政,更要勤政;既要干净,更要干事;既要谨慎,更要担当。具体到各级党组织,必须既要加大惩戒力度、防止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又要重视激励和榜样作用,推动见贤思齐蔚然成风。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起三种观念。一是要牢固树立非义不取的名利观。古人讲,“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党员干部的“义”,是党纪国法。“非义不取”,就

是凡是不符合党纪国法的名利坚决不能要。总书记曾谆谆告诫:“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党员干部要以平常之心看待名利,不为物所役、不为欲所累,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要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追求为人民谋福祉的大自由。要在严于律己的同时,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永葆干净心灵、清白名声、廉洁口碑。二是要牢固树立健康文明的交往观。同志之间进行一些正常健康的交往,相互增长知识、交流工作、密切感情、丰富生活,值得支持和提倡。但是,要反对庸俗低俗的交往。要时刻牢记,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一定要择善而交,多交益友诤友,多交普通百姓朋友,多交先进模范朋友,积极开展健康文明的人际交往。三是要牢固树立实干立身的进步观。党员干部希望得到组织的肯定、社会的认可,追求政治上的进步、职务上的升迁,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要知道,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时常扪心自问,食人民之禄,我们为人民回报了多少?要以平常之心看待个人进步,以进取之心对待个人奉献,坚持走实干立身的光明大道,不走钻营讨巧的歪门邪道,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真正靠造福一方赢得组织和人民的认可,真正靠实干实绩追求个人成长进步。

同时,对各级党组织来说,要持之以恒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督促“三严三实”

要求落到实处,确保“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久久为功,为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抓好各项工作。“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越是重大关头,越能考验干部。现在,江西发展上正处在关键节点,政治上正处于敏感时期。在标兵越来越远、追兵日益逼近的现实中,不容有任何懈怠和松劲,必须奋力一搏迈过发展升级这道关隘。面对江西还是欠发达省份、还比兄弟省市落后很多、还有很多老区人民生活困难的现实,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始终做到不分心、不走神、不观望、不折腾,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聚焦到推动发展、加快崛起上来。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问题,我们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承担责任,人人争做俯仰无愧、堂堂正正的有为官、勤政官,绝不做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庸懒官、太平官。面对议论纷纷的社会环境,我们要有敏锐的辨识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点滴之力汇聚实干兴赣的磅礴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发展的硬道理统领思想共识,以发展的大目标凝聚各方面智慧力量。要坚持在干事创业中锤炼干部、检验干部、考察干部,旗臶鲜明地支持干事者、保护干事者,切实为那些敢干事、能干事、有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把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把一大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

出来、用起来,努力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崛起的浓厚氛围。

【张高丽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上一篇:地球是我们的家五年级作文1000字下一篇:党支部活动参观学习心得----知识改变未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