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共13篇)(共13篇)
1.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一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1
左和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平时习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习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我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师:小丁丁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文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左、右邻居各是谁。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2
教学目标:
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数数、读数。
教学难点:
有规律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
2、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
二、数数、读数
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2、学生活动:
(1)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
(2)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
明确10个十是100。
(3)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
3、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读数、拨数。
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如4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练一练
1、数数(顺数、倒数)
2、看谁数得快。(第3页)
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
3、接力赛。(第3页)
四、课外活动
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3
教学目标:
1、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
教学难点:
位值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出示一杯豆子(内装28粒)。
2、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
3、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计一下。
4、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吧。
二、数豆子
1、指名几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
(用不同的方法数)
三、知识学习
1、智慧老人:这个数怎么拨?怎么写?
2、学生试一试,说说怎么拨,怎么写。(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在纸上写,再指名拨、写)
3、小组合作: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
4、汇报交流。
5、小结: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6、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
7、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8、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
2、填空(第5页)
补充:根据老师的表述写数。如:6个十和3个一是。
3、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
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
5、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2.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二
综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一、在数的认识方面
(一) 有关数数方面的估算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上第89页练习十五第3题、一下第31页“100以内数的认识”主题图、一下第36页练习七第2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几个内容, 我们可以渗透根据部分求整体的估算策略。即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先数出部分数, 再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教一下第44页练习八第8题“估计弹子的个数”时, 就是让学生先数出10粒弹子并观察, 再以此为标准进行估计的。这样学生说出的估计数是有根据的, 就不会很离谱, 有效地避免了学生随意猜数的情况。同时, 我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入手, 请学生估计一把豆子有多少粒, 估计一篇短小的文章有多少字, 先让学生数出10粒豆子有多少粒, 一行有多少字, 以此为标准再进行估计。课后请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再对生活中类似的事物进行估计。
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估算经验, 还培养了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 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根据部分求整体的估算策略, 学生能尝到估算的甜头, 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和一种习惯, 那么学生学习起来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兴趣。
(二) 有关接近一个数的估算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42页练习八第1题和第4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两个内容, 实际上是以后学习把一个数看做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等近似数的四舍五入法的基础, 以及通过用语言和相应的数据来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请学生在数轴上填写整十数, 然后看一看:“所填数中, 哪个数最接近100?”“80接近100还是更接近50呢?”请学生在填写几十几的基础上, 想一想:“67在几十与几十之间, 更接近几十呢?”“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在学生初步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后, 我安排了请学生按要求选择数值的练习。如:小丽有37张邮票, 小明比小丽多一些, 小红比小丽少一些, 小花比小丽多得多, 小英比小丽少得多, 请你选择数 (32 13 42 95) 填在相应的人名字的下面。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感受非整十、整百、整千数与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接近关系, 体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也是学生以后进行估算的必要基础。
二、在常见的量———时间认识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第9题、一下第100页总复习第9题和一下第105页练习十八第15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些内容, 是让学生看接近整时的钟面, 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或过几个小时大约是几时。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第一个内容我请学生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大约是几时, 它们都不是整时, 又接近整时, 用“大约几时”很方便地解决了问题;第二个内容我请学生说一说是几时多;第三个内容我先请学生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大约是几时, 再说一说过2小时大约是几时。并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这样的练习, 能使学生体会“大约”的含义和作用, 积累学生对“大约”的体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从而有效建立时间观念。
三、在计算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64页练习十一第9题和一下第70页练习十二第9题。
2.教材解读
这样的练习, 教材和教参都没有规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所以我觉得类似这样的问题, 都可以让学生有选择算法的空间, 也就是让学生可以选择口算、估算, 在比较中感受某种方法的优越性, 使学生形成估算意识, 提高估算技能, 发展计算能力。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在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些需要估算的题。如:
(1) 估一估, 填一填。
46+3= () 十多46+9= () 十多78-6= () 十多76-8= () 十多
(2) 不计算, 比较算式大小。
教材中的两道题我都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 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在口算、估算和交流中, 充分感受到估算的魅力, 增强估算的意识, 并把估算逐步内化为算法策略,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在解决问题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55页练习九第11题, 如下图。
2.教材解读
安排这样的内容, 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这个练习,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 只需估算出结果就行了。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 先估一估:“买一袋大米、一桶油和一包糖大约要多少元?”再回答:“李阿姨想买一袋大米、一桶油和一包糖, 她带了60元, 够吗?”
同时, 我还设计了一些情境题, 让学生选择估算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如:某校一年级 (3) 班有男生21人, 女生和男生差不多, 全班大约有多少人?在这个情境中, 由于女生的人数没具体的数, 学生不能顺利精确计算, 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果然, 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男生约20人, 女生和男生差不多, 所以女生也可以看做大约20人, 这样就知道全班大约有40人。
这种做法, 在初次学习估算时, 设计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 使得学生无法进行精确计算, 从而逼得学生要用估算来解决问题,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和必要性, 感悟到估算的优越性, 估算意识才能不断增强。
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三
一、 从宏观层面看教材的变化
1.教材外观与字数的变化
像《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样,《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开本也由实验教材的32开本统一变成了审定教材的16开本。封面左上角的标志也由“教育部审定2012”替代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1年初审通过”,实验教材封面上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行字在审定教材的封面上并没有出现。书变大了许多,但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页数并没有减少,与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一样都是106页。再仔细一看字数,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73 000,而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140 000,多了将近一倍,可以宏观地判定它的具体内容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2.教材中“编者的话”的变化
《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编者的话”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方面的变化是提出了“数学就在你身旁,数学伴随你成长”,暗喻了数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观点,其一,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其二,数学的文化观,即数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的变化就是所介绍的内容随着教材内容的改变而做出了调整。
3.教材中目录的变化
目录中列出的单元也有一些变化,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变化是删减,删减掉了实验教材中的第1单元“位置”和第7单元“认识时间”,其中“位置”单元的“减”只是把它前移到了一年级上册中;第二个方面的变化是增加与整合,审定教材中新增了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其实质是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第5单元“分类”的后移并且进一步与一年级下册中第9单元“统计”的整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图形的拼组”也整合为审定教材中的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其他单元在次序略作调整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名称。
4.教材各个单元结尾的变化
审定教材各个单元结尾都新增了“成长小档案”,向学生提出了“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也是体现审定教材教育价值得到提升的一个方面,因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同等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因为不良习惯的矫正是很困难的事情,而认识与理解方面的问题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增强而得到改善。
二、 教材微观层面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1.第一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是由实验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后半部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与实验教材下册的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整合而成,其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保留了原有风格。即使这样,也有其积极意义,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做的调整,虽然只是延后了半年,也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后半部分“图形的拼组”的编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把侧重点放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上,保留了拼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六边形的内容,舍去了拼组圆的内容和一些过度生活化的内容,补充了利用七巧板拼组平面图形的内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配合这一内容,还在这一单元后面增添了一个介绍拓展性知识的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而在实验教材中二年级才开始编入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这就把借助于这类拓展性知识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整整提前了一个学期。
2.第二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各部分内容的变化是一些细节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导入情境图”的变化,但还能看到实验教材中“导入情境图”的影子。第二个变化是有几个部分增加了小标题,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方便他们进行复习整理。第三个变化是例题进行了简单的数字替换,但保留了原有风格。第四个变化是增加了第四部分“十几减5、4、3、2”及第六部分“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这一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复习与整理”中“20以内退位减法表”由“给予式”变成了“探究式”,意义更为积极。
3.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三单元由原来实验教材的“图形的拼组”变成了“分类与整理”。在2001年之前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是没有专门介绍“分类”内容的,2001年出版的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次专门把“分类”列为一个单元。但是,“分类”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在许多汉语词典中都查不到,因此很多人说不清楚“分类”的含义。如果把“分类”看作一个数学专有名词,根据对小学数学教师所做的一个调查,有49.12%的被调查者不清楚 “分类”是一个数学概念,且所有的被调查者都不能具体说出“分类”的数学定义。因此,“分类”内容对于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层面讲,分类能力也是体现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分类”的教学有难度,但对于儿童的心智发展很重要。这些因素促使审定教材将“分类”内容安排到了一年级下册中,并增加了与分类相对应的整理过程和对分类结果的思考,渗透了统计的思想,教学目标更高了,教育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第四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作了微调,将实验教材中单列的“读数、写数”部分合并到了“数数、数的组成”题目之下。同时保留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两个标题。具体内容也作了作了许多细微的调整。
第一部分“数数、数的组成”中,情境图有一个小小变化,图中参与对话的人物形象与位置发生了改变。“数数”由实验教材的“三种方式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三种方式从一数到一百”“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等三个教学环节变成了两个,删除了第三个环节,而在“做一做”中又出现了“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对于这样改编的目的有点不太好理解,或许编者认为在前面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学生已经可以自主探究了。这一部分还强调了“二十九再添一是三十、九十九再添一是一百”,渗透了自然数序数理论中“后继数”的概念,也为“凑整”作了一定的铺垫。实验教材中“数的组成”只有“几十几的认识”一个环节,审定教材则增加了“几十的认识”作为铺垫,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在“读数、写数”环节新增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数纽扣”活动,一方面复习了“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和“凑整”的思想。教材中的计数器也由原来的都是“个、十、百”三个数位改变为由“个、十”到“个、十、百”的一个变化过程,更加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还增加了个位与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33的写与读,弥补了实验教材的一个不足。
第二部分中的“数的顺序”环节,增加了一个“做一做”,有助于丰富小学生对于数的各种顺序的感知。在“比较大小”中,与实验教材所不同的是,审定教材借书中小学生之口对“十位上数字不同的两个两位数”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个两位数”比大小的方法作了提示,并增加了借助媒介进行间接比较的内容。另外还增加了一个串珠子的问题,似乎与“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关联度不高,却是对所学“数数、数的组成”知识的巩固和对第三部分“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做的铺垫。
5.第六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审定教材与实验教材的第五单元内容相同,都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变化。所以我们直接来研究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变化。
在第一部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编排上,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但把直接给出10+20的计算结果改成了借助于学具小棒、计数器探究算理。
第二部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编排也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只是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更有利于小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部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内容有三个改变,一个改变就是同样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另一个改变是学具由单独的小棒换成了小棒和计数器,更易于彰显数位的重要性,第三个改变是将原来的单纯复习巩固内容变成了“连减”的不同算法,提升了思维的强度。
6.“找规律”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经过调整,“找规律”成为审定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一单元分为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与实验教材没有实质的改变。而第四部分的“找规律填数”问题是新增的,有利于对“数的组成”这一知识的巩固。第五部分是新增的“串珠子”问题,也是“生活中的数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
4.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演示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2.认识“+”号,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计算5以内的加法。
3.通过学生操作、演示、表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4.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纸片。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利用PPT呈现图片和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分与合》,先一起来回顾一下。
1、填空
2、对口令,看谁的反应快
(PPT呈现图片,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2—5的分与合》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1~5的加法》奠定基础。)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图片。
师:在公园门口,我们经常看到卖彩色气球的,非常漂亮。我们看图片上就 有一个小丑在公园里卖气球(学生初步感知图中有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
下一页PPT,提出问题(图片中小蜜蜂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师:图中一共有多少气球?
生:四个,小丑右手有3个红色的气球,左手有1个绿色的气球。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上台来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代替气球,表示一下图中我们看到的气球。(之后电脑演示用圆纸片代表气球的过程。)
师:大家刚才表现都很好。我们看到,算气球的总个数就是把左手的气球和右手的气球放到一块儿,也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的动作,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把3和1合起来,我们就能用加法来表示(板书:3+1=4)。读作:3加上1等于4(强调:“+”为加号)。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到数字的加法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PPT动态呈现汽车,笔筒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看松鼠一共有几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有五只松鼠的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数气球个数的例题,是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借助于上一节学习过的4的分与合,引导列出加法算式。数松鼠个数的例题,使学生借助于5的分与合,列出算式。
三、知识应用
1在方框中填入正确的数字。
2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填得数。3说说图上的意思列出算式并解答 4帮助小星星回家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认识了哪个符号宝宝,还学到了什么呀?
五、课后作业
1.P28-29练习五:
第1,2题和第6,7,8加法部分习题;
【板书设计】
......加号 等号读作:3加1等于4
加法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3等于4
5.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分析、加深对位置的认识,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有关课件、贺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出示课件: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一个对号入座的游戏,我将分给每个同学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第几组第几个,哪位同学最先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他就赢了。当李老师发完纸条后,一声开始,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在找自己的位置,突然听到小王和小明争着同一个位置,争个不休。小王说:这个位置是我的。小明说:这个位置是我的。李老师走过去看了看小王的纸条,上面写着第一组第一个。而小明的纸条写着第五组第一个,那到底是谁找错位置了呢?]
二、新授(15分钟)1.联系主题图,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一年级3班的同学们,看!他们坐得多整齐呀!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他坐在第一组第二座位,你能在主题图中找到他吗?
说说自己还想和一年级3班的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同学互说,然后指名说)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① 按我们班的位置,从左往右数,介绍第一组、第二组„„ ② 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个?
③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的座位在第几组第几个呢?(指名讲)④ 让学生介绍自己好朋友坐在什么位置上。(同桌互说)
⑤ 学生汇报
⑥ 开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 ⑦ 解决小王和小明的问题
三、做一做(5分钟)(课件出示动物图)① 问:第一行第二个是什么动物?狗在什么位置? ② 你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啊? ③ 小组互相提问题。④ 小组汇报
四、活动(13分钟)a.找电影院座位
①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电影好吗? ②(课件出示电影院坐位表)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列的?(得出:从中间起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的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③ 介绍有一个已入座的小朋友坐在几排几号? ④ 可是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找到自己的座位,我们能不能帮帮他们找一找座位呢?(课件播放:动画片)b.送贺卡
情境说明:这是一幢漂亮的新楼,分为一、二两门,数一数一共有几层?第一层都有两户人家,靠左的为左室,靠左的为右室。(课件出示这幢大楼)
老师想你们帮一帮老师把这几张贺卡送到这幢大楼里面,请同学们按照贺卡背面的地址把这些贺卡送到这座大楼里面。
五、小结(3分钟)
①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② 你觉得你在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
六、布置作业(1分钟)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位置的?
板书:
6.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六
精品教案
《数学乐园》 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的密切联系。
2、通过走数字迷宫,经历多种途径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
3、做“小小邮递员”游戏,主要使学生经历根据答案选择算式的逆过程,享受与人合作的乐趣。
4、通过投球游戏,初步渗透统计思想,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重点难点: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走数字迷宫(课前把学生的书桌摆到教室四周,中间留出一大块空地,老师用粉笔在地板上照书上的迷宫画好,写上数字。黑板上有画一个。)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幻灯片出示1~7数字,让学生读出它们。)
数字宝宝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
师: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宝宝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迎接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宝宝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7个数字,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7的顺序)。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精品教案
二、数学乐园开始 分组开始完成数学乐园的题
规则:两组分别从1——7各题选择自己要回答的问题进行回答。答对了可以进行下一道题的回答。
分组:多种形式的分组。多次进行回答。
三、总结: 今天,大家在“数学乐园”里玩的开心不?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玩好吗? 教后记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
1、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使学生能正确地说出和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钟表,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难点; 会认整时刻。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能正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整时的时刻。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钟表的方法,能结合实际生活学会看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具安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精品教案
纸壳钟、学具钟表、例题图、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等。学具安排:
钟面模型。课时安排: 2课时。单元结构图:
第一课时 《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84页《认识钟表》。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
2、通过观察及自身的尝试活动认识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格时,分针要走一圈。)掌握整点的含义;
3、知道整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熟练的认时刻;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学难点:整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教学准备:
1、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2、反映学生一日生活内容的作息时间表(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3、动画课件一个,教具钟面模型一个。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精品教案
教学设想:
通过钟表先认识钟面,再通过指针指向的数字对整点表示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以及电子表格
式所表示的方法的学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钟表
(一)听音乐《在钟表店里》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好像是敲钟的声音。
生:是寺庙里和尚敲钟的声音。
……
师:我们听到的是钟表店里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来和钟表兄弟们交朋友。
板书:认识钟表。
(二)看主题图,感受生活中的知识应用
师:听完了音乐,我们去小红家看看。
(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走到7点整,小女孩起床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小女孩起床了。
生:我发现墙上的钟滴答滴答到7点时,小女孩就起床了。
生:早上7点时,妈妈就催小红起来上学了。
师:小红每天早上都在7时准时起床,在数学里,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7时,我们也要学习小红,遵守时间,按时起床、上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对新知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探究性。】
二、认识钟面
(一)看钟面
(以小组形式观察、讨论,每组一个实物闹钟。)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钟,知道小红是7时起床,那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钟表兄弟的脸上到底有些什么呢,请组长拿出闹钟,我们一起来观察钟面。
(二)说钟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精品教案
生:我们看到有三根针在工作,我们还知道它们叫时针、分针和秒针。
(请这一组到投影仪下指出三根针)
师:那谁能告诉大家三根针分别是怎样的?
生:短短胖胖的是时针,再长一点的是分针,最长的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师:哦,今天我们得委屈一下秒针弟弟,我们暂时不去理他,先来和时针和分针交朋友,好吗?
生:我还看到钟面上有12位数字宝宝。
生:老师,我们组发现钟上有一格格的东西。
归纳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长的针叫分针,短短的叫时针。
(课件画面钟的12个数,时针、分针闪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讨论对表的有个基本的认识。】
三、认识整时
(一)会看整时
1.教师在钟上拨一个时刻5时。
师:你知道这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看的?
生:5时,我看到时针在5上嘛。
生:他讲得不好。先要看分针指在12上,然后我发现时针指着5,就说明是5时。
师归纳:很多小朋友都会看,真能干!
当长长的分针指12,时针指5,就是5时。
(教师贴上5时的钟面,板书:5时)
2.巩固:教师拨2时、12时,分别问学生表示几时。
(二)会拨整时
1.师:我们每天在上午10时开始上第三节课,请你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10时。
(反馈:投影下展示操作结果。)
师:你是怎么拨的?
生:我先把分针拨到12上,再拨时针指着10。
2.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拨,另一个说出是几时;也可以一个小朋友 5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精品教案
说自己喜欢的时刻,让另一个小朋友拨一下。
反馈,抽2对同学展示活动过程。
(三)会认电子表
1.创设生活情境。
师:今天早上老师要在7∶00上班,到校门口时看了一下手机(课件显示手机“7∶00”闪动),你知道老师有没有迟到?你是怎么想的?
生:没有迟到,刚刚好。
生:没有。手机上说现在就是7时。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中间两个小圆点,后面有两个0,说明是刚刚好,没有多出来,前面是7,就是7时。
师:你的意思是说小圆点后面两个0,是表示整时,对吗?
生:是的。
师:这位小朋友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对的。我们在看手机上这样的时刻时,中间有两个小圆点,如果后面是“00”,那么前面写着几就是几时。
板书:7∶00 7时
(课件显示电子表 11∶00 1∶00)
师:你知道这表示几时?
2.联系生活。
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生:我的电子表上。
生:我爸爸的电脑上也有。
师:老师在生活中也发现了许多这样表示时间的。
(投影展示一些票据如船票、超市收银单、银行结账单等)【设计意图:通过钟表指针的指向使学生掌握对整时的理解。】
四、结合85页做一做说说小明一天中的这些时间在干什么?
师归纳:一天里时针要走两圈,有上午的9时,然后到了中午、下午、傍晚,又有了晚上的9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精品教案
五、总结,实践应用
(一)知识梳理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钟表兄弟在嘀嗒嘀嗒地跑步,时间就这样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再也不回来了,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二)学以致用
7.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七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how things affect them.
II.Te a ching ke y a nd difficult points:
A.Vocabulary
bright, soft, sad, energetic, stressedout, tense, scientific, lighting
B.Target language
a.Loud music makes me tense.
b.That movie made her sad.
c.Loud music makes me want to dance.
C.Structures
make (s) me+infinitive, make (s) me+adjective
III.Te a ching me thods:audio-lingual methods
IV.Te a ching a ids:a tape, a tape recorder, PPT
V.Te a ching proce dure:
Step 1.Revision
Task 1.Check the homework.
Task 2.Revise the vocabulary.
Step 2.Warming up
Task1.Write the following list of activities on the blackboard:
parties, exams, school vacations, gym class.
Task 2.Ask students how they feel about the activities.
Step 3.Grammar focus
Task 1.Read the three target sentences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ir structure.
Task 2.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make as many sentences with“make (s) me+infinitive”, “make (s) me+adjective”structures as possible.
Step 4.Viewing and saying
Talkaboutthepictureof restaurants on page 102.
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to go and why?
◆I like to go to the one on the left because the music there would make me excited.
◆I like to go to the one on the rightbecausethemusicthere wouldmake me quiet.
◆I like to go to the one on the left because the pictures there would make me tense.
◆I like to go to the one on the right because the things there would make me happy.
Step 5.Listening and completing
Task 1.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my and Tina talking about eating in restaurants.While listening, pay attention to the“make (s) me+infinitive”, “make (s) me+adjective”structures.
Task 3.After listening, complete the unfinished sentences in the chart on page 102.
Step 6.Doing pairwork
Task 1.According to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ask 2.Then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in class.
P P TCultureba ckground, gra mma r focus a nd pra ctice.
1.Some wonderful slogans of advertisements.
Trust me, you can make it. (美容)
When there is no tomorrow. (快递)
Good to the last drop. (咖啡)
Things go better with coke. (可乐)
Don’t leave home without it. (美国通卡)
Everything we do is driving by you. (汽车)
A diamond is forever. (钻石)
We do chicken right. (炸鸡)
Ford has a better idea. (汽车)
Air France making the sky best place on earth. (航空)
2.make作使役动词及一般行为动词的基本用法结构。
(1) make作使役动词时为“迫使”, “导致” (某人/物怎么样) 之义, 这时常见下面结构形式:
(1) make sb./sth. (+形容词) 使某人/物…… (怎么样) ;导致某人/物…… (怎么样) , 即在make的宾语某人/物后直接用形容词作宾语补足语。
eg Rainy days often make me sad.Mr.Li usually makes his lessons interesting so that we all like to listen to him in class.
(2) make sb./sth.do sth.使某人/物做某事, 一般作使役动词宾语补足语的不定式结构在该使役动词用在主动语态句中时, 要省去不定式符号“to”。
eg Some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make robots look like human beings.
You mustn’t make others wait for you too long.You’d better get there ahead of time.
(3) 注:当make, 包括其他使役动词在被动语态句中运用时, 作其宾语补足语的不定式结构不省去to, 即用成“be made to do sth.”———“被使去做某事”。
eg The boy was made to apologize because he came to school late.
(2) make作一般实义动词用, 意为制作;做。后跟表示金钱的名词等时, 还有“赚取”;后跟有“mistake”等时, 则有“犯错”等意思, 已学相关宾语如下:
make meals做饭
make tea泡茶
make kites制作风筝
make the bed整理床铺
make sentences造句
make noises制造噪音
make mistakes犯错
make money赚钱
make friends with...与……交朋友
另:make作“制作”等含义时, 用在被动语态句中的重要短语结构有:
be made of...被用……制成, 后跟原料, 原料在制成成品后看得出原料;
be made from...被用……制成, 后跟原料, 原料在制成成品后已看不出原料;
be made into...被制成……, 后跟成品, 此时, 做句子主语的是表示原材料的名词或代词;
be made up of...由……构成, 相当于“consist of”。
eg The table is made up of wood, and the bread is made from wheat (小麦) !
Our class is made up of/consists of 28 boys and 26 girls.
3.Practice
(1) Why don’t you make your wife_____?
A.sad B.sadly C.happily D.happy
(2) Hard seats also make customers want__eat quickly and leave.
A.of B.to C.in D.for
(3) The children were made___homework first.
A.do B.to do C.did D.doing
(4) They make__clear to the public that they’re doing a necessary job.
A.it B.that C.this D.its
(5) Colorscanchangeour moods and make us____happy or sad, energetic or sleepy.
A.to feel B.feeling C.felt D.feel
(6) —I tried to make Amy____her mind, but I found it hard.
—Well, I saw you___that when I went past.
A.change, do B.changes, doing
8.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八
1.知识目标与技能
理解掌握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熟练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相关经济现象,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实例分析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应对价格变化的
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对价格变动认识的科学态度,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四、新课引导
枸杞是我们宁夏的特产,在宁夏,很多人靠生产枸杞生活,李大山就是一个代表,李大山有个爱好就是创作打油诗,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大山的打油诗学习价格变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
影响。
五、新课讲授
1.对生产的影响
师:每年夏季是枸杞收获的季节,作为枸杞生产者,枸杞的价格时刻牵动着大山的心,影响着他的心情,2012年的夏天,大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李大山的喜和忧(一)
种植枸杞已多年,靠它吃来靠它穿,
卖高卖低不由咱,到底由谁说了算?
今年价格又走低,我心犹如血在滴!
枸杞枸杞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师:原来是枸杞的价格让大山苦恼了,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今年枸杞价格下滑呢?一起看看今年的枸杞行情。(看视频)
师:看来今年的枸杞行情确实不够乐观,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枸杞价格下滑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需求不足、质量不好。如果你是大山,面对这样的行情,面对外来枸杞的冲击,该怎么办呢?(生:讨论2分钟并交流)
师:下面我们一起把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一下,看看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产会有哪些影响!
板书: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我会把大家的想法带回去给大山,相信大山的腰包会越来越鼓,他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红火。近些年,由于大山吃苦耐劳,再加上国家政策照顾,他的日子已经很红火了。
李大山的喜和忧(二)
感谢国家政策棒,我由温饱奔小康,
前年盖上大瓦房,去年买了电冰箱,
添了电脑连了网,城里农村一个样。
日子年年大变样,犹如心里吃了糖。
师:真为他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此时,我们也发现大山的角色也由生产者转变成了消费者。那么,作为消费者会关注商品价格的变化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是的,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对消费者的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需求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需求产生什么影响呢?
2.对生活的影响
板书:1.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化与需求的变化成反相关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并上黑板画曲线图。
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山的日子确实好过了,可是物价的不断提高给大山增添了不少烦恼:
李大山的喜和忧(三)
老婆想要金手镯,粮油价涨不停歇,
老婆老婆听我说,生活计划还得做,
镯子咱再拖一拖,看看金价跌不跌。
师:金镯子之类的商品和食品有什么不同吗?这两类商品的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一样吗?(生:……)
板書:2.不同商品对价格的反应程度不同
学生活动:在同一区间画上对比函数图(对学生有点难度,教师可适当指导)
师:在人们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哪类商品的价格对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大?(生:……)
教师总结: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尤其是食品的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越小,越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带动物价上涨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物价上涨的速度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这就非常不利于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家非常重视物价的稳定,在这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当然,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
教师: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大山的收入确实增加了不少,今年大山又圆了自己一个梦,拥有了一辆汽车,可是,经历了短暂的喜悦,苦恼也随之而来:
李大山的喜与忧(四)
有了汽车真方便,买车容易养车难,
汽油改成天然气,谁知气价又翻倍,
开车成本实在贵,喜忧参半啥滋味?
电动汽车快普及,还是用电最实惠。
教师:大山为什么会有“买车容易、养车难”的体会?养车需要的东西和车是什么关系?
学生:互补品,概念,举例。
教师:如果两种商品为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产生什么影响?(学生:……)
教师:大山为什么会油改气,甚至有换电动汽车的想法?油、气、电是什么关系?
学生:替代品,概念,举例。
教师:如果两种商品为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产生什么影响?
板书: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互补品——反相关,替代品——正相关。(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并画曲线图)
3.课堂总结(我们的收获……)
总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条经济规律是谁都无法改变的,若价格的变化在合理的范围内,只要人们能够按照价格的变化对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调整,那么,人们的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一定会像宁夏的枸杞一样越来越红!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中学)
9.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与条件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解决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教学准备:课本情境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
师:看来春天真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季节!二年级的小朋友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在足球场踢足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可能的答案:
(1)6个同学在踢球,3个同学在加油
(2)有1个女同学,有8个男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师:
(1)这一题中,已知条件(数学信息)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小结:知道总数一共是16人,其中一部分已经来了9人,要求另一部分还有几人没来,用减法。
(3)师:能根据已知条件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计算?(“踢进了4个”这个信息与人数无关,所以是多余信息)根据生的回答板书:16-9=7(人)(4)师:“16-9”怎样算?
A、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7=16,所以16-9=7
B、10-9=1 1+6=7
请个别生说算理后板书得数“7”及单位名称(人),并强调应用题得数后面都要写上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5)强调应用题要答。师板书“答:还有7人没来”
全班口答一遍。
师:刚刚有小朋友还提到这两个信息,我们一起读一读。全班齐读: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1)师:前面我们说过在应用题中,这些已经告诉我们的信息都叫做什么?(生:已知条件),你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吗?
(2)小组讨论后进行回报
(3)我们能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根据学生依次将三个问题的算式、得数和单位名称板书于对应的问题下,并进行集体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母鸡有几只”?要用哪两个有关系的信息?
(3)让学生完成后,再说一说算式什么意思?
2、练习五的第二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共有16人。
还有几人没来?
已经来了9人。
有一队踢进了4个
10.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位置教案 篇十
学习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教学重点:
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激趣引入、情境明理、游戏巩固。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课件、座位号、电影票等。
学习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1、捉迷藏游戏。
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直接激趣,调动全班的兴趣和积极性。图片出示小动物躲藏图,老师语言描述:小动物正躲在房间里:小鸭躲在写字台上面,书的左面;小狗躲在写字台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
[设计意图]这四只小动物都是学生熟悉并且喜爱的卡通形象,如此的取材具有亲切感,使学生很快就融入捉迷藏的情景中。
让学生找这些小动物。
引出课题:板书“位置”
2、让学生向来听课的老师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到谁,该生站起来向老师招招手。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通过介绍既巩固了旧知,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激起学习兴致,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探究新知
1、联系主题图,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P5主题图)这是一年级某班的同学们,看!他们坐得多整齐呀。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告诉学生他坐在第一组第二个座位,让他们发散思维在主题图中找到他。
学生可能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a.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
b.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后往前第二个。
c.从右往左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
d.从右往左第一组,从后往前第二个。
[设计意图]对于以上答案都都充分肯定,但是新朋友只介绍了一位,怎么会出现这么
多的答案?这一矛盾为下文设疑,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时,教师点明问题所在“没有说清是从什么方向数的”,点明了定方向的重要性。
教师完整地描述乐乐的位置“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座位。”让学生找。(学生找到后点击该生则显示并出现文字“第一组第二个”。)
说说自己还想和这个班的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同学互说,然后指名说)
[设计意图]这一曲折找寻的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教学重点。而这一知识的形成蕴含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渗透了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描述清楚好朋友的位置。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从左往右数,请第一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第二组同学点点头;第四组同学笑一笑;第六组同学„„
同桌互说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
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开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变一问一答式教学为全员参与的玩中学、乐中知,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此基础上让同桌说说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联系旧知,使描述进一步深化。本环节一、二两层,由主题画到身边的实际,由找朋友到说朋友的位置,层层相扣、逐步渗透,深化知识的内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方法应用
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给新转来的一名同学安排座位。
注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深入挖掘德育内容。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安排新同学的位置并非易事,它要考虑到各种有关因素。如,有些学生把他安排到和一名成绩优秀的同学坐,这就考虑到他的学习方面;有的联系这个学生的实际高、矮等情况去安排……,无论怎样安排,都体现了分析思考的过程,同时,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设计描述出来。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良好的实践机会,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锻炼了分析、综合及口头表达能力。
2、找住址。
a.情境说明:这是一幢漂亮的新楼,分为一、二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层楼?(4层)每一层楼都有两户人家,靠左的为左室,靠右的为右室。这幢新楼里住着解放军叔叔、王爷爷、音乐老师等很多人。
课件展示一幢楼房(由第9页第7题改编,把“门”改为“单元”、把“层”改为“楼”。)
[设计意图]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以上的修改,这更贴近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b.活动。
◆春节快到了。老师要选几名能歌善舞的同学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哪些同学愿意参加?(选3名学生问一问各准备了什么节目?然后让他们根据地址“一单元3楼右室”找屏幕上住房的位置。)
◆谁愿意到王爷爷家做好人好事?(地址:一单元2楼左室)
◆谁愿意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地址:2单元4楼左室)
[设计意图] 整个活动,体现了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句话。教师并不是死硬地教实践方法、程序,而是坚持“做中学”思想,优化和加强“实践活动”,从活动中体现、内化。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找电影院座位。
a.创设情境,解决难点。
教师叙说情景: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乐乐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教师继续叙说情景:乐乐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内有很多座位,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哪一个呢”?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找到座位。(小组讨论得到:先找到2排,再找3号。)
b.模拟影院,实践活动。(事先在座位上贴好和电影院座位号一样的号码,每个号码下面有一张电影票。)
如果教室就是电影院,让一名学生起立带领大家从前往后数一共有几排。
分组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列的?(得出:从中间起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
考考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一本领,让他们从座位号下拿出电影票去找座位。(德育:我们知道电影院是一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
学生们在门外自觉排队入场找座位,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为了解决“找座位的方法”这一难点,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课件演示“乐乐进电影院看电影”的情节,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融入问题中来,积极地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难点,掌握其基本方法。在一系列知识准备完成之后,从课件中电影院的画面回到实际中来,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项本领。
反馈:请同学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检查。
11.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十一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钟面的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认读表示整时的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猜吗?那让我们来看这个谜面(利用多媒体出示)——小小骏马不停蹄,嘀嘀嗒嗒不休息。告诉我们按时起,提醒人们争朝夕。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看那是什么?(钟表)恭喜你们,你们都答对了,这就是钟表。
【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利用谜语引入,可以有效激发起小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2.找生活中的钟表
你们都在哪里见过钟表呢?
生答:钟表店、商店、家里等等。
3.欣赏钟表
小朋友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钟表,钟表的样子多种多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钟表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进行钟表图片的欣赏,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的审美教育又提高到一定的层次。】
4.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这些钟表这么漂亮,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钟表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只有认识了它,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引导探究
1.认识钟面
师:要认识钟表,我们先要认识钟面,让我们来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引出12个数字、分针、时针、还有12个大格)
师:钟面上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总结出时针与分针长得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认识整时
(1)师:早上,闹钟响了,你知道闹钟显示的是几时吗?为什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
(2)(出示3个整时的钟面)师:你能告诉我这三个钟分别是几时吗?(指名说)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出结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模糊。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重点。】
3.写整时
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说、会读时间了,那你会写吗?谁能教老师写出8时?有几种写法啊?(并说明写整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写整时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写出课件中出示的两个钟的时间,学生答题,教师评讲。
师:像8时、3时、6时这些时间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整时,那除了这些,你还能说出哪些整时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的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2.操作拨时间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棒,老师想考考大家,我来拨时间,你们来说时间好吗?(练习:4时、12时)下面哪位小朋友要根据老师说的时间来拨呢?(让学生自己动手拨时间,使其熟练掌握整时)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互动练习,既巩固了整时的知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1.没有数字的钟,让学生认时间。(出示钟表)
师:这些钟表漂亮吗?像这样的钟你会看它的时间吗?(学生发表见解)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有4个数字的钟表。(3、6、9、12)
师:像这样的钟你有见过吗?谁来说说它们是几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牢记钟面各数字的位置,并认读整时,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拓展的空间。】
3.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整时,对吗?现在请你拨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说你的理由,告诉大家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自己拨整时,同桌互说,再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古代的人没有钟表怎么看时间?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因为有了钟表就能马上知道准确时间,那你知道古代的人没有钟表的时候他们是怎样看时间的吗?(出示太阳升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出这个是几时)
师:看来钟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它可以帮我们合理安排好时间,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美好。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通过古代的人和我们现在的生活作对比,既能让学生感受我们现在生活的美好,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学得开心吗?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既总结了所学知识,同时又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了对数学的感受,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注重课堂气氛创设,内容开放,呈现方式多样化,教法灵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重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12.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十二
“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的数学课堂, 不仅仅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帮助预习这一方面, 更大的变化是它所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的冲击, 它完全颠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仅仅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有了正确的定位, 在让学生提前学习时, 就要以“学生为中心”, 从实际学情出发, 以教材为蓝本, 适度的重组教材, 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导学单, 帮助学生有效自学。
一、微课与导学单助力全境学习
要想真正“翻转”课堂, 学生的提前学习必须是有效的, 那么在制作微课和导学单时必须理清自学目标, 知识的冲突点必须放在课堂上, 以便于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六年级《扇形的认识》这节课时, 为了践行“生本理念”, 我在导学单中清楚告知学生通过自学需要达到的自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它们间的对应关系。
2.认识扇形, 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这两个目标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均能达成, 而课堂中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则是理解扇形的概念 (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及圆心角的大小和半径决定扇形的面积。
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自学, 单单靠理清自学目标是不够的, 必须有任务点的驱动, 在观看完微课后完成相应练习就可以解决学生不落实自学的问题。 在练习的完成过程中遇到障碍, 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 真正的达到全境学习, 落实“翻转课堂”的第一步。
根据该课的自学目标, 我设计了以下的任务点:
练习1:
下图中哪些角是圆心角?
练习2:
下图中涂色的部分, 哪些是扇形?
练习3:
练习4:
判断:
(1) 半径大的扇形面积大。 ( )
(2) 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面积比圆心角为15°的扇形面积大。 ( )
设计意图之一在于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二在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制定课堂的冲突点, 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效。
通过导学单的反馈发现: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掌握得非常好, 没有一个学生判断错误。 那是不是说明学生对圆心角的理解就到位了呢? 课堂上如何检测这一结果呢?
2.扇形的判断出现了障碍, 对于下面这个图形, 学生的评判各占一半, 那么对于扇形的概念理解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呢?
二、深度辨析助力难点突破
在以往的教学中, 常常会因为一些简单的知识的讲解浪费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以及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 为了“照顾”一部分学生而“耽误”另外一部分学生, 因此缺失了有效的“辨”和“探”。
在这节课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中, 我根据学生导学单呈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成课堂的辨析点: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那是否掌握了圆心角的概念了呢?我设计了这样的辨析问题, “这个角 (图1) 为什么不是圆心角? ”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没有经过圆心”, 这是他们通过自学对圆心角的理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只有说的时候才能看出学生是否对这个知识点真正理解了。 于是, 我指着导学单中的另一个图继续追问“这个角 (图2) 经过了圆心, 为什么你们也说不是圆心角呢? ”看似简单的追问, 其实是抓住了关键知识点在进行追问。 经过这一追问, 落实了学生对圆心角定义的理解, 顶点在圆心的角才是圆心角。 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展示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因此, 看似自学效果非常好的知识点, 也要经过课堂的深度辨析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2.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图3 中的阴影部分是否为扇形, 学生的判断各占一半。 这便是课堂最好的辨析点, 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层层发问, “图4 为什么不是扇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其实是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好的检验。 学生说:“两条边不相等。 ” 貌似问题已经解决了, 学生一语道破。 再追问:“图3 的两条边相等了啊, 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觉得不是扇形?”“顶点不在圆心。”看来通过自学, 基本达到了自学目标,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 认为这个是扇形的反而是成绩比较好的孩子, 这个理由显然是不能说服他们的。 于是第三轮追问:“看来这个理由似乎不能说服部分同学, 你们来说一说为什么你们觉得是扇形? ”“顶点只是不在这个圆的圆心, 只要两边相等就肯定是另一个圆的圆心, 那自然就是扇形。 ”一语激起千层浪, 全班同学仿佛突然被点醒, 纷纷附和:“是扇形, 只是不是这个圆的扇形。 ”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老师去解释? 这恰恰正是让孩子“探”的机会。于是我说:“那究竟是哪个圆的扇形呢?以顶点为圆心, 边长为半径你们画一画吧。 ”这一画就发现了问题, 不是同一段弧了。 (如图4) 老师适时归纳, 圆心角和对应的弧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学生通过“探”才真正理解了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是不是扇形必须放在一个圆中才能进行判断。
在有效追问的作用下, 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打开, 这些都有赖于前期的自主学习。 教师再及时地把捕捉到的信息加以过滤与整合, 充分合理的利用, 使其成为课堂的深度辨析点。追问时, 或正面直击, 问在“难”处, 突破教学难点;或旁敲侧击, 问在“错”处, 加深对本质认识;或顺势一抹, 问在“深”处, 历练数学思维;抑或拨云见日, 问在“延”处, 感悟数学思想。
三、灵动练习助力思维发散
概念理清之后, 自然是要延伸应用的, “翻转”的目的也正在于使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于是我设计了一道“请画一个半径为2 厘米, 圆心角为100°的扇形”的操作题。 此题灵动之处在于不同层次的孩子画扇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孩子先画半径为2 厘米的圆, 再去圆心角为100°的扇形, 有些孩子则更为聪明, 先画一个边长为2 厘米的100°的角, 再用圆规取边上画弧, 这就简便多了。
在处理练习3 中, 也很好的体现了不同层次孩子的收获不同, 由弧与圆周的关系延伸到圆心角与周角之间的关系, 进而延伸到扇形面积与圆面积之间的关系。 一路下来, 学生的兴趣丝毫不减, 带着意犹未尽的情绪结束了课堂。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以上一系列的活动,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触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对扇形的认识中从“模糊———清晰———深刻。 深度辨析中生生互动, 操作中“探”出究竟, 课堂出现了真正的“翻转”与高效。
1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十三
课题:比较100以内数大小 授课时间:2014.4.2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会准确地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十位是7的两位数有
(70、71、72、73、74、75、76、77、78、79)
2.比79多1的数是();比79少1的数是()。
3.7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二、新授。
1.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
老师在 ○ 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3、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引导学生完成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看课件,想一想。教师巡视指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出示100以内数比较大小儿歌: 百内数,比大小。
看数位,多为大。数位同,看十位,十位大,数字大。十位同,看个位,个位大,数字大。小朋友,要记牢,认真仔细才是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推荐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07-2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14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教学设计有板书08-05
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06-2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12-08
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2-13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教案08-1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案10-14
人教版5年级数学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