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17篇)
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 篇一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总结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张瑀)
淮安市“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已实施1学期。一学期来,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教科室王主任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地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全体实验人员的齐心协力,踏实工作,课题组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已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已提高。本学年即将结束,为了使我们的课题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更有成效,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现将1学期来的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为了提高实验人员的理论水平,确保科研真正地为教学服务,每周我们组织全体实验人员坚持围绕课题学习一至二篇理论文章,学习的同时,展开热烈的讨论。实验以来我们学习的文章达50多篇,主要有《课堂教学论》、《课堂语言艺术》、《开讲艺术》、《练习设计的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艺术探幽》以及中小学数学教学杂志上的一些文章等等。学习后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全体老师的学习心得已超过2万字。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组人员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且大多数老师能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现在数学组的老师们正由原来的“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二、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真正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验以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每2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我们做到有课题方面的研究专题。如《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怎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经常围绕课题解决一些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2、认真开设公开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的说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大家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课题组的骨干教师,刘永万、葛恒丽、张瑀三位老师向全校老师上了示范课。
3、坚持发挥集体智慧、认真集体备课。实验以来,我们坚持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每次课题组活动由课题组长主持,首先大家讨论,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然后请个别老师执笔,拿出草案,最后大家修改完善,每次的学案设计我们注重合理性和实效性。1学期来,我们坚持做到目标统一,学案教案统一、练习统一。通过规范操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学数学的能力。
4、围绕课题,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
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
由于该课题刚实施1学期,加上教师经验的缺乏,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如: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时有脱离现象,由于实验的局限性,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等等。下阶段本课题组全体人员有信心,坚定不移地把课题研究进行下去,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总结实验经验,争取三年后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2.《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 篇二
一、问题的设计要精心
每节课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要关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学生背景和情境对问题进行设计,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困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 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 增强学生全方位数学解题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如果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体, 不合理、模棱两可, 笼统散泛, 让问题受问者不知道问题的着力点在什么地方, 不能真正领会教师的题意, 结果是有问无答, 或者是答非所问, 从而致使课堂教学不和谐, 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针对性、合理性、知识性和探究性,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正常思维, 达到提问的真正目的。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和悬念性。趣味性的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迪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悬念性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问题设计要有生活性和娱乐性。高中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太广, 有些数学术语还没有接触过或不理解, 因此, 问题的设计不能太深奥, 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另外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 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对生活有用, 从而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一课的讲授中, 经过精心设计, 教师提出了以下一套问题组合:1, 问题情境, 从生活中, 我们能发现很多对称的美如盛开的花朵, 如显微镜下的雪花, 如湖边的小山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等等。问题1: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两种对称, 请问分别是什么 (衔接学生知识背景) ;问题2:画出y=1/x和y=x2的函数图象, 并从对称角度研究看看我们都能发现什么;问题3:讲两幅函数图象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 能不能从中归纳出一个y=f (x) 的函数图象?能不能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对称性?问题4:能不能从数量关系上来解释这种上述函数的对称性关系?
这样设置问题使教学问题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生活情境之中, 使之适合学生智力与能力, 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也刚好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实际课堂效果来看相当不错。
二、问题的导向性要强
“学则须疑”, 问题的数量却不是最重要的。必须有的放矢, 问题的导向性要强。要能射中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师在提问时要抓住时机, 寻求到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使问题提到问题的重点难点上, 并且要给予一定的导向。北宋文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设疑, 方是进矣。”教师要善于在看似十分简单没有问题的地方找出问题来, 因为这样的知识点因平淡无奇, 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思维处于“低谷”, 这时教师应投石激浪, 巧妙提问, 再次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让学生在自身的求知欲下积极的去探索。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往往成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要害点。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处巧妙提问,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将思维凝聚在这些知识点上, 从而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点。
例如在交集与并集一课中准备讲交集之前提出这样的问题:观察两个集合A={1, 2, 3, 4, 5}, B={2, 3, 4, 5, 6}, 问题1:从个体因素来分析, 这两个集合有什么共同点。在这边一问不仅仅起到了复习刚刚讲过的集合的概念。同时为一会讲解本课的重难点交集指明了方向。让学生对交集有了比较感性的认知。
再比如课堂中部提出这样的问题:学校为欢度国庆准备了一场文艺演出。我们班级一共有56位同学, 其中会乐器的有12人, 会唱歌的有4人, 会演语言类节目的有7人, 会跳舞的有16人。
请问:1, 有多少同学既会跳舞又会演奏乐器?2, 班级中有多少同学什么都不会?3, 如果其中有2个人会唱歌又会跳舞, 3个人即会乐器又会语言类节目, 请问有多少同学会三项以上的项目?
这个问题集合了交集并集以及集合的几乎所有重难点, 导向性十分明确。跟生活联系紧密。在实际使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对问题反馈的评价要多元化, 科学化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前言
由于之前应试教育的扭曲使我国的小学基础教育形成了一种封闭系统,加上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忽视对教师方法的创新,仍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可从提问这一环节入手,通过课堂提问的外部刺激进行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
1.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存在一种现象,即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学习数学几乎失去了兴趣,进而导致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师生互动不强。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问时要具有层次性,即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及潜力倾向将全班学生合理、科学地分为若干个水平相近的小组,再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能有效扭转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快的不能进,慢的跟不上”这一尴尬局面,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以《分数乘法》为例,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加深学生对解决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思路及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来播放一段小视频,如:公路上往来不断车辆嘈杂的声音,但经过一段绿化带时噪音明显减小,并在视频中做出如下说明:公路上车辆的声音是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教师可根据视频内容来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即向A组学生(优秀组)提问:“在绿化带听到的声音是原来声音80分贝的几分之几”?向B组学生(普通组)提问:“噪音降低了多少”?向C组学生(较差组)提问:“绿化带这边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在回答问题环节时,如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时,应暂缓判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他们的独创精神,特别是数学基础较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注意捕捉其在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2]。待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及时反馈信息,不断对自身回答问题的方式、学习方法及计划等进行积极、自觉的评价、控制和调整,以帮助学生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2.提问内容要具有巧妙性
事实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教师的提问淡然无味,那么学生的兴趣自然不会高。相反,如教师的提问具有巧妙性,可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那么学生大脑开启的创新“小马达”便会活跃的运转,进而能激发他们的潜能[3]。
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为例,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你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5=50=300这一式子成立吗”?以创设困惑的情景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此时,有的学生想出了5元=50角=500分,有的学生想出了50米=50分米=500厘米。随后,教师可再提出:“如果都用元或米作为单位,且划等号,那么如何才能使式子成立呢”?学生的思维火花再次被点燃,很快便能再次进行探究,从而得出结果:5元=5.0元=3.00元和3米=3.0米=3.00米。
又以《圓的认识》为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在一个单车比赛中,红红的车轮是圆形的,俊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明明的车轮是三角形的,那么三人中谁会是冠军?这样巧妙的提问方式能使学生在逐个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中感受到探索的欣喜,学习情绪高涨,能力逐步增强,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教学任务预期的高度。
3.利用矛盾来提高提问的深度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问题看起来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正是这些问题的着力之处。因此,教师可抓住问题的矛盾点来引导学生把问题理解得更深,深化其思维。
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⑴有29名乘客乘船,但小船每次最多只能承载7名乘客,请问至少需几次才能将乘客全部送完?29÷7=4(次)……1(名)4+1=5(次),至少送5次。⑵7块钱一个玩具,小明共有29块钱,最多可以买几个玩具?29÷7=4(个)……1(元),最多能买4个。在学生解答以上问题后发现一个矛盾现象,即同一个算式29÷7,为何问题⑴和问题⑵的答案会不同。在本次课中教师利用问题的“矛盾”之处,增加了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知识的灵活运用在“矛盾”中得以突显[4]。
4.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不断、积极地探寻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教师及学校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何建荣.把握时机 巧设提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02):93.
[2]毕崇林.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12):74.
[3]陈良.导学启思--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思考[J].教育界,2014(05):117.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 篇四
土溪中学
李勤波
【课题确立的背景】
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建模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好课堂建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
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我校数学组于去年3月份,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建议下决定将“西部农村初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研究”作为我校数学组重点研究的项目,通过校方同意,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付诸于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这一课题研究做出小结。【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去年三月初,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教学的需要,确定了要研究“数 学课堂建模”方面。同时,在课题组长的细心指导下,经过讨论交流,最后确定课题名称为“西部农村裙初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研究”。在相关领导的帮助下,一起对课题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使本课题方案更加完善。
一、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建模,研究建模。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数学教学中课堂建模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建模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一)理论储备,充实自我。
在这期间,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学习。其一是关于本课题的国内外其他人的研究现状。我了解到在国内,现在有不少的单位或个人在做与本课题有关或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过程中,有些也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二是关于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我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
新的教育网页,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建模存在的一些问题:
1、建模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建模,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建模。
2、建模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建模,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建模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建模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建模,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建模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中建模的有效性,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建模的数量要求少而精、建模的难易适度、建模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建模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我还经常深入同事们的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建模技巧,学生们的建模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并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让自己的建模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让缩短自己和名师之间的距离,我从网络或是杂志上搜寻了名特优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句句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是这么做的:(1)激发学生建模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建模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
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建模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建模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对《西部农村裙初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建模,明确了课堂建模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建模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建模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由此我撰写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论文。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的课堂建模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自身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时建模还不能每个都是“精问”。
3、建模时不够全面,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
4、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课堂建模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建模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建模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建模不同 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建模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建模,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建模,使建模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建模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建模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3、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5.《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 篇五
开 题 报 告
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 韩朝平余荣军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和谐的生态课堂。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只有通过深入课堂进行调查,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指明方向。
2、有效性数学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所以我们将通过对教师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艺术。
4、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的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的“启发式”教育理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告诫他的学生的一句话,道出了他所主张的“学思结合”教学思想。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这便又是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相机提问。因此,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多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可以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能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班级教学的动态环境中、实践中具体研究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2)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学习方式转变的文献进行学习和探讨,以促进课题在我校的深入发展;
(3)案例研究法:对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而取得成功和失败的相关案例予以研究和探索,从而建立富有实效的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五、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按三个阶段逐步展开。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主要工作:
(1)申报课题,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4)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1月)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召开课题研讨会,举行教学沙龙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
3、总结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后测)。(2)撰写研究报告。
(3)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六、课题研究人员组成及分工
姓名 韩朝平余荣军 职 称 中高 工作单位及职务 森达实验学校校长
学术专长 教育管理
课题组中的分工
课题负责人 负责课题指导
负责课题指导
负责课题申报、研究及结题报告的撰小高 森达实验学校教科室副主任 数学教学
写 森达实验学校
王吉明 曹兆文 夏玉良 徐友萍 李文娟 陈步珍 小高 小高 小高 小高 小高 小高
数学教学
教导主任
森达实验学校总务主任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教导副主任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数学教研组长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教师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教师 数学教学
负责各阶段的计划与总结 负责课题经费的筹措与管理
负责课题的调研、整理资料
课题会议记录
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存档
负责研究报告的形成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在进行这项研究之前,课题负责人及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曾参与了县思者足音《有效提问—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的校本教研研讨,其沙龙纪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上发表,对课题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课题负责人有能力承担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都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他们的参与是对本课题的有力支持。
2、我校拥有一支强而有力的数学教师队伍,全体数学教师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完整的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精湛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以及健全的生理心理素质,教科研意识强烈,有敬业精神。另外,还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观念新颖,在市、县各类评优课中屡获好评的优秀骨干教师,他们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3、本课题理论框架论证较为充分,研究设计较为严谨,这是我们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参与课题的老师对自己的课堂将进行录音、分析,逐步建立资料库,拟对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环节进行具体研究,以便于找出现有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效益。
6.《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 篇六
课题实施方案
平昌县泥龙小学车博
一、课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问题琐碎。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和单元达标要求的的提问形式,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
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然而, 然而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大多偏(只针对部分人)、空(毫无意义)、繁(杂乱)、难(学生无从下手),这些问题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很显然这几种情况都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这不是课堂提问者的初衷。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教学中老师问得清楚、学生答得明白;老师问得有效,学生答得具体。这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道,掌握课堂教学进度以及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其贯穿于课堂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臵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即是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表述问题,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
三、研究的目标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臵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四、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与设计。
4、总结提炼出有效提问的参考目标。
四、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教学实践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资料研究法。主要通过课题实施初期,对与课堂提问的有关文献资料、书籍、音像资料进行学习、分析、整理和总结。
2、教学实践法。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不断反思,总结出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或策略。
3、案例分析法。通过聆听或观看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的教学实录,认真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片段。总结出有效提问的好方法。
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优秀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并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尤其是有效提问的水平。
五、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性小结;
2、相应的教学案例或教学实录;
3、有效提问的相关论文集;
4、总结提炼出有效提问的策略或参考目标;
5、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学习相关理论并搜集相关资料;
2、研究分析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通过文献资料、案
例分析等方法,分析国内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以及聆听普通教师的教学录音(或深入课堂听课),不断分析有效提问的理论、制定出有效提问的参考目标;
3、实践反思阶段(2011年9-2011年12月)通过教学实践、不
断反思,认真探究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论文资料;
4、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12月)整理相关资料、成果,总结出
7.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篇七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1. 课堂提问方式单一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最为常见的提问方式, 很少会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情况。然而,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只有发自内心的思考与提问, 才能够真正地对知识进行理解与融汇, 从而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培养自我的主动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题目设计与节点设计不够科学
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对课堂准备存在一些轻视, 对课堂环节设计不够精心准备, 导致课堂提问存在着诸如环节的准备时间不充分、课堂提问形式单一等问题, 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课堂提问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一般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 往往出于教学进度的考虑, 希望学生能够快速回答, 而不是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以思考, 对于不同的答案和理解也缺乏倾听和分析。这样片面的对教学进度的遵循, 忽略了小学生的思维认识规律, 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4. 处理学生回答方式粗略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处理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回答时, 往往片面地以答案是否正确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对学生的思路以及错误答案的错误原因、理解问题往往缺乏关注, 对回答过程中的思路错误和语言表达、理解片面等问题缺乏及时的分析、评价。
二、导致当前问题的原因
1. 新教学理念理解不足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式, 引领学生培养数学思维。然而, 当前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 大多教师仍然采用的是“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 片面地追求升学率, 未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教学之中。
2.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性不足
许多学校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不足, 认为只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就可以进行教学, 导致一些学校在选择数学教师时并不是严格地选择专业性的小学数学老师, 其他专业老师“代课”现象十分普遍。这导致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往往不够专业, 难以形成专业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3. 当前教育模式对课堂提问不够重视
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提问不够重视, 导致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对课堂提问设计缺乏规划与节点设计, 未结合小学生的个人水平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对提问内容与节奏进行设计, 导致课堂提问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建议和措施
1. 合理设计提问内容
教师应当对课堂提问的内容与节点进行完善的设计与准备, 提问应具备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不能随意发散。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对数学知识结构具备整体把握, 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设计出具有高水平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动交流的平台, 通过课堂提问, 学生能够获知正确的思维方向, 也能够更好地活跃思维, 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 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详细了解学生的特点, 在课堂提问中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启迪学生自主思考。小学生的兴趣往往直接、表面, 教师也应当充分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通过教师的认可,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合理选择提问对象, 尽量兼顾每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对全班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基础知识的差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能够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 选择合适的回答者, 这有助于学生自信心和回答积极性的培养。
总的来说, 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 为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首先要合理设计提问内容, 其次是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兴趣, 充分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演, 最后教师还需要合理选择提问对象, 尽量兼顾每个学生。
参考文献
[1]何裙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0.
8.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篇八
【關键词】高中数学 ; 课堂提问 ;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33-01
一、引言
长期以来,课堂提问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法,其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众多教师已经发现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已经达不到预期理想的效果,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进行提升。
这一现状引起了众多教师的思考与关注,促使其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进行反思和总结。目前,已经有众多教师对其进行了研究,并且得到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但这些成果仍有待完善,还无法对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进行有效改革。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课堂提问需要注重问题的质量
从本质上说,课堂提问就是通过设置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达到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质量,其首要的任务在于注重问题的质量,只有设置目标明确、带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达到课堂提问的真实效力。
而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课堂提问的效力,从主观上将其当作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工具。更进一步说,教师并没有真正利用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只是作为众多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与过渡。因此,教师需要政治重视课堂提问,需要设置更有效的问题。
例如,在学生刚进入高中的时期,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函数,并对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掌握。此时,多数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是:“函数的概念是什么?函数具有哪些性质?”这样的课堂提问是不科学的,教师只是利用教材中的章节进行提问。这就导致学生只需要对教材进行阅读就可以得出答案,虽然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却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无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更有深度,例如要求学生结合函数的性质并将生活学习中常见的一些元素进行分类,使其体现出一定的函数性质。这就需要学生对函数的性质和定义有深层次的了解,同时结合个人的能力与基础进行综合使用,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师的提问,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又如,在《解三角形》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试探两者之间的变形。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首先要切实掌握两种定理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深层次的思考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并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
三、课堂提问要注重师生的互动性
与此同时,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课堂提问时需要重点考虑师生的互动性。简单地说,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必须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把握学生遇到的疑难点展开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设定问题之前需要做好教学计划,即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构成进行合理的分配。因此,教师做出如下的分配:提出问题(5分钟)、学生思考与回答(25分钟)、课堂总结(10分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会留给学生长达25分钟的时间进行充分思考,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对所提的问题做出较为全面的回答,使课堂总结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并为学生准备了实际的问题。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引导和监督的职能,促使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思考与探究。
最后,教师需要抽选学生分享自己得出的答案,并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与分析。通过这项工作,教师才能明确学生掌握的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所遇到的疑难点。基于此,教师才能在最后的课堂总结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讲解,才能使课堂提问的效力得到真实的发挥。
四、课堂提问需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其中明显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当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后,部分学生很快就变得无所事事,甚至开始交头接耳。另一部分学生却一直眉头紧皱,始终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相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按照教师预先的安排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
结合这一现状,教师展开了实践调查,最终得到了答案,这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具体地说,部分成绩好、基础强的学生能够极快的得出问题的答案,因此其在课堂提问的思考阶段显得无所事事。而高中数学学困生却难以理解教师的提问,其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正确结论,不但无法发挥课堂提问的效力,还容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确保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有两种选择。其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将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思考。这就能够实现学生基础与能力之间的互补,让更多学生能够跟上教学的节奏,降低学生个体间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其二,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理念。简单地说,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并针对学生具体的能力和基础提出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使全体学生都能够通过思考有所收获。例如,在《三角恒等变换》中,针对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结合自身的能力去推导三角函数之间的恒等变换,这就需要学生对三角函数有充分的认识与掌握,并且具有较强的数学综合能力。针对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其理解三角函数之间恒等变换的依据,并将其熟记,这就达到了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通过这两项工作,教师才能保证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迎合学生的能力与基础,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提问的引导下获得更真实的提高。
总的来说,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艺术,需要引起教师的思考。这就需要众多教师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游.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
9.《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 篇九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题研究的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研究方法及措施:
研究方法: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具体措施:
1、全体参与课题人员经过认真讨论,制定课题计划并做好具体分工:
肖艳峥 课题负责人 负责制定、调整研究计划,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汇总和撰写。
王 磊 课题组成员 负责理论学习,方向引导,方法指导,整理各种材料。
王丽萍 课题组成员 负责资料采编与积累,收集整理材料。
王艳利 课题组成员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有效练习的研究。
2、利用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并定期写好个人心得体会。
3、认真组织上研究课题课,沟通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
5、精心备课,注重观课议课: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观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调查问卷 论文 课例 资料展示
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课题组活动计划。
(2)学习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论文著作,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3)以练习设计的方法为主开展研究。
(4)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月份:
(1)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在教学中收集相关材料。
(2)及时记下教学中的得失,认真反思,总结经验。
(3)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一月份:
(1)学习有关有效练习的课堂实录并做好反思。
(2)完成课题研究案例,随笔。
(3)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十二月份:
(1)课题组成员做一节相关数学课并总结、反思。
(2)参加数学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元月份:
(1)撰写课题小结,交流小结。
10.《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 篇十
课题方案
辛店学校 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严峻的现实问题
生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生存之道、生活之道光靠书本知识的传授是难以达成的,学会交往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技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往往以知识为中心,尽管在调动学生主动性方面有所努力,但对课堂教学的社会化形态缺乏认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没有把交往作为教学的必要途径。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爱好等诸多方面未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没有着眼于人的发展需要。如果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现代教育的趋势
关注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主题,现代教育是越来越关注人本身的教育,关注人本身的价值,关注人的活动。杜威就提出“学校即社会”,说明学校应是社会性环境,在学校中必须关注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社会性发展。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则从另一角度阐述人作为社会人的实现方式。不论是在学校这一小环境的社会化,还是把人放在真实的社会环境的社会化,都离不开人的交往方式的多元化和交往活动的现实化。
(三)主体教育的兴起
主体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落脚点,没有主体参与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主体参与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主体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发展。实践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需要具体的方式和途径去落实,而课堂交往活动无疑是培养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基本途径。优化课堂交往方式对培养学生主体性品质、实施主体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育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性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课堂交往与新一轮课改精神非常吻合,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对课堂交往的研究一定会有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人类社会迈向21世纪的今天,交往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彼此交往的时间和机会都会受到影响。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问题,人类自身的情感问题,将成为任何技术无法替代的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预见,交往教育将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中心问题,我们无法回避。
二、课题界定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基本社会活动,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之间,甲的精神内容(知识、判断、感情、意志、人格等)传递给乙,或者说,甲的动作、语言、记录等符号效果作用于乙或乙以外的他者,它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交往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技能。现代哲学越来越强调交往是人与生俱来的生存方式和基本需要,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社会学认为,交往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其根源在于人的群体归属的心理需要。传播学认为,交往是传递信息、分享感情的重要手段。总之,“交往”作为一个“体现人类存在和社会进化历史的总体哲学范畴”已广泛引起诸多学科的关注。
“课堂有效教学交往”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是借助特定的语言、动作、符号等手段在诸主体之间所产生的认知、情感、人格等的沟通活动,是实现教学中人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所产生的教学互动。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它是克服课堂中空间阻隔、心理阻隔,改变封闭式教学,拓展教学功能和意义的主要渠道。
“模式”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参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课堂教学交往模式是指课堂教学中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特有的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课题从交往角度来研究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理论有所拓展、深化,使之更趋全面和完善。
课题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角度来研究小学生课堂交往教育的价值,研究有新的视角。本课题从课堂交往这一视角来研究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将小学生的课堂交往活动的目标、途径、策略、方法进行细化和操作化,从而全面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二)应用意义
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育需要交往,交往使人的才能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张扬。交往教育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师观念。交往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作用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要变以教学为主为以学为主,变只重视结果为既重视结果以重视过程,变只研究教法为既研究教又重视学法。
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课题探讨素质教育的实施,建构小学生数学课堂交往的模式,规范小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使其科学、规范、合法、有序,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减轻竞争中的心理压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深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住处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教育学理论: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面对教师、教材、学生等多方面的关系,要处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科技、教育与时代等方面的冲突与矛盾,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教育中的人,是一种异化的教育。交往首先要逆转这种恶习,将教育的核心和教育的方式直指人,直指人的社会属性,它必将体现人的主体性,即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地积极地广泛交往,促成人的认知、情感、人格的沟通,并从中获得生活的经验与人生的意义。实际上要从教育中获得更丰满的人生,这绝非仅仅是知识的丰富,还应包括情感、人格的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3、心理学理论:
21世纪的教育主题是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生的交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个人的生存、发展和事业的成功,我们有必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着眼于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学生学习交往,引导学生尝试交往,为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越来越普遍,教育界已把“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即是明证,心理教育固然可通过专设课程教育去解决,但更重要的是要拓展其生活空间,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现实的措施就是增加课堂交往的内涵,建构课堂交往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课堂交往,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揭示课堂交往的基本结构,展示课堂交往的教育功能。
2、通过研究,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往的模式,以引导与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3、通过研究,探索课堂交往的策略,进行教学交往创新;
4、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六、研究的内容要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往模式的研究”是指教育者在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的促动下,借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统学、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技术,既从总体上筹划、设计小学生课堂交往的一切教育活动,又注意结合具体的教育目标来设计、策划具体的交往教育活动,以此认识小学生课堂交往教育的意义,寻求小学生课堂交往教育的理论依据,了解小学生课堂交往的不良倾向,把握小学生课堂交往的个体差异,建构小学生课堂交往教育的基本体系。
七、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
个案研究法: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进行个案研究,或者把一组或许多被试当作一个组群进行研究,对教师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交往现象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问、谈话、问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
观察研究法: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通过观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交往的事实,作好记录,整理后从中提炼出带规律性的东西。
八、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他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了解相关的研究历史,学习归纳他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操作实施阶段
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交往的现象,记录过程及效果。
对收集到的小学数学课堂案例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归类总结。确定有效教学的交往模式,改变自己的观念,有意识在课堂中进行实施,观察课堂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材料收集、整理、归类,写出研究报告和论文。
九、成果形式
1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时代是一个人最稚嫩的时间段,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在小学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和引导是十分重要的,这个过程是开发小学生智力最重要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课堂上,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交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课堂提问。有效地课堂提问能够帮助孩子进行思考,而课堂提问一旦效率低下,不仅完成不了教课目标和内容,还可能误导小学生,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根据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教育水平,对课堂提问效率低下的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讨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一、课堂提问效率低下的原因
课堂上提问效率比较低下有许多原因导致。例如偏远地区教育水平落后,老师专业素质跟不上等。由于偏远地区的教育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所以总结出以下三点原因,对课堂提问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表述。
(一)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教学的要求。[1]教师本身对于教学没有太多经验,导致无法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在课堂提问时,无法达到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目的。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有效性。
(二)课前备课不充分
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只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了粗略的了解,并没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方面进行思考和备课。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如何提问学生,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能够达到使学生有效地思考和学习的目的。[2]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教课上,备课时应该提前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能够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了解不足
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够了解,这直接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无法有效地提问。小学语文课堂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我思考等基本能力,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物进行解析。教师对教学目标没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不仅影响课堂的有效提问,还使得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没有系统的认识。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和纠正。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提问时,为了避免提出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首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根据教师想通过问题达成的效果,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明确提问目的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对其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层次的分析,通过分析寻找提出问题的最佳方式,进行有效的提问。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小学生大多在6—13岁年龄段,年龄跨度大,并且小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成型了。因此在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方面,主要是靠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进行有效的提问,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独立思考,并且思考后有所启发,这才是提问的根本目的[3]。要达到有效的提问,就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得学生不仅对于教师所提出的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还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同类问题或者其他问题产生思考,这就是有效地提问。
(三)有趣味的进行提问
小学生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充分把握小学生好奇的心理。提出的问题讲究趣味,同时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这对于语文的学习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小学语文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生动形象,教师若利用语文的这个特点,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提问,是十分有趣且有效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目前新形态的教育背景下,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符合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的。
(四)提高课堂提问的参与度
大多数课堂在进行教课时,学生的参与度都不同。有的学生比较积极,对于语文课的参与度很高,有的学生则不经常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发言。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认识到小学语文课程的趣味性,积极发言。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让他们意识到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自己对于课堂提问的参与度。这可以直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三、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正值发展发育的阶段,课堂上教师对他们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小学语文有效地课堂提问,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通过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形成有效地提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有效地课堂提问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使教师都能够在教课的同时达到教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索分析[J].科技展望, 2016(1).
[2]任晓红.谈小学语文有效提问的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6(1).
[3]李士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教学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 2016(9).
作者简介:兰璐仙,女,1986年生,畲族,江西上饶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效课堂、有效提问。
1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篇十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有教师的正确引导, 必须把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引入最近发展区。只有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 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 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等, 沿着学生思路启发引导, 才能较为顺利地引入最近发展区。
二、课堂提问要挖掘教材的内涵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 是经过专家论证后编写的, 是具有科学性的, 同时教材也不尽完善, 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去用好, 既不迷信又不偏离, 所以我们对教材的研读很重要。备课时, 不能教学目标还没明确, 教学过程却已跃然纸上;不能教材还没研读, 网上资料却已搜了一堆, 然后东拼西凑。这样的备课往往不能准确把握教材, 出现提问不恰当或提问比较简单、甚至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合的现象。但通过对教材的研读, 我发现书本上例1“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接着怎么数?”这句话给人以一种很生硬的感觉。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可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要10根捆成一捆, 10根捆成一捆有什么好处。除非让他们感受到10根一捆的必要性, 否则学生的心里一定会有不解的疑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可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去体验以10为单位计数的好处。
三、课堂提问要重视问题的呈现形式
课堂提问的呈现方式很重要,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若过于琐碎, 就会使学生的思考空间狭小。传统的师生“一问一答”的狭隘式提问, 跨度过小, 使学生的思考空间过窄, 学习被动, 阻碍了学生主体潜能的发挥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分析问题的呈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放性的提问, 多种方式的提问应渗透在每一堂数学课中,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服务, 但不能为了开放而带着学生去钻牛角尖, 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在提问时, 要把握好开放的“度”很重要。
四、课堂提问要让学生经历数学过程
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 课堂提问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教师设计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标, 不能只图活动次数多或活动形式热闹, 而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只是单纯的行为参与, 是不能得到有效发展的。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数学活动, 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数学活动, 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滚滚袭来的改革浪潮中, 数学课该坚守的是什么?是学生的数学思考。抓住了数学思考, 就等于抓住了数学教学的根本。
五、课堂提问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数学思维是一个从“题设”到“结论”, 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因此作为数学教师, 在教学中应展现问题的思维过程, 不仅展现正确的, 让学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也要展现错误的, 从错误中明理,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展现思维过程的机会, 可以设计诸如“你是怎么做的, 回忆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你是怎么想的?”等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展现思维过程, 促进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如在“素数和合数”一课,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27是素数还是合数?”学生回答说是合数。如果教师就这样打住, 那么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策略就被隐藏其中, 不得而知。
1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 篇十三
毕业论文
(2014界)
论文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毕业生姓名 李闪闪 毕业生学号 2009135 指导老师姓名 胡元明
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理科)所属系科 数理系 论文提交日期 2013年12月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摘 要:数学教学活动,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字:小学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的策略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大家往往习以为常,但研究表明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地思考过课堂提问的内涵,也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小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在数学课堂中起着纽带作用,是师生之间一个沟通、了解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训练,数学能力是否得到有效培养;关系到教学的信息是否得到及时的反馈。
1、提问能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恰当的提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重难点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观设计一个出一个好问题,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提问能引发思考,训练思维
著名教育家特别强调勤学多问,他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知识重难点,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当学生头脑中有了解不开的问题时,就会使其在认知上产生矛盾,从而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提问时及时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在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提问比其他形式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和及时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提问,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差异程度,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度,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得有的放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1、课堂提问的对象要明确。
目前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常为了课堂气氛活跃,获取完美答案,提问主要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或为了不让后进生不分散注意力,挑些简单的问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把我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留给优等生解决。此法往往无法突出重点,很难搞活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尽量放宽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问题的难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
2、课堂提问要注重度。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着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提问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思维发展特点,针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实质问题的难易度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内。问题太过简单,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会不似考就作答。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会使学生不能作答,时间久了学生会看到难题直接放弃思考。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回答。例如,教师在讲解“平均数”时,列出了下面的数据: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 85 分,期末考试数学的平均成绩是 89 分。接着提出问题:“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 85 分,是不是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是 85 分呢?”引导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进行思考,然后讲解平均数的具体意义,使学生能够对平均数的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在提问的效果与提问的时机有关。在教学的知识关键和本质之处及时提问,可引导启发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使学生能快速的进入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教师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重点处提问,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难点出提问,设计指导性提问,已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还可在定律、法则性质推导处提问设计探索性提问,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中得出结论,学生独立思考出来的知识,可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一)、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总要经历导入、展开、总结几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任务。如导入阶段主要目的是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激发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展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形成知识与经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而总结阶段则主要引导学生疏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提升思维方法。因此提问时要围绕教学各阶段环节目标,明确所提的问题预计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这样才使提问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然而有的课堂提问往往目的不明,随意性大,片面强调开放性,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如:教学“可能性”时,在抛硬币游戏之前,教师就要有意识的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抛硬币游戏之后再提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可能性”,这样有目的的让学生从问题的解决中感知不确定现象。
(二)、问题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设计课堂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用词简洁明了,语义正确。对小学教育而言,尤其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用,小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若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若问题太过简单,学生会不动脑筋轻易回答出来,也起不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提问最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提出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兴奋中心,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探索。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才能找准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问题。提问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尽量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这样就容易被学生理解,进而作出回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某一问题在关键处或疑难处进行追问或补问,可以让学生理解概念或问题的本质,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鼓励学生广泛的参与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不是仅培养一小批尖子生,而应该是立足于全体学生。但在现代小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叫成绩好的同学起来回答的次数比较多,叫男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比女生多,而且教师即使叫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时,也往往缺乏耐心,常常会流露出不耐烦、不介意的表情。一旦学生回答有错,就马上打断回答,叫他们坐下。反之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及时回答问题时遇到困难,教师也往往会“热情”地去引导和启发。
教室上课不管是闭合型的还是开放型的,目的不仅是寻求同学们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唤起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参与与思考。即使提出的问题有一个同学答对了,并不等于全班同学都在听这位同学回答,更不等于全班同学都理解了问题的答案,所以要多让一两位同学回答,或是全班一起多重复几遍。要做到优等生要吃饱、中等生要吃好、学困生要消化好。如教师在讲《认识小数》在练习环节中,给出了四题喊了优差生混合做,差生回答错误教师没有立即做出改正,而是让同学说出关键词,指出错在哪里,从而使会的同学巩固了新知识,不会的同学更清楚地知道错在哪里。最后教师再次举出反例,利用书写、批注等功能将反例呈现,让全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
(四)、提出的问题要留有足够的等待时间
提问的等待时间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回答的这段时间,另一种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据美国心理学家罗(Rowe)的研究表明,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做出回答这段时间平均不到1秒钟,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出回应的时间也不到一秒钟,而且常常用一些简单的评语,如“很好”、“真棒”、“嗯”、“不错”来结束。研究表明,不管是哪一段时间,增加等待时间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把时间增加3倍(3-5秒钟),学生回答内容会增加4-8倍,作出回答的人数也会大大增加。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增加,学生今后回答问题就会更积极,课堂纪律也改善了。延长等待时间能吸引更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也会慢慢改变参与回答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这样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教师要学会认真、耐心地听学生的回答,这也就是第二种等待时间的问题。对一些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也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组织、调整自己的想法。在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回答错误或者与问题不相关,教师就不耐烦地将他们的思路打断,讲出正确答案或去寻找另一位同学的正确答案,实际上教师的“不耐烦”更多时候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教师不是判定学生回答“对”与“错”的法官,而是应该更像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用各种方法耐心细致的去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活动。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我们实际操作中,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提出问题,从而引起、思考和探究。教学中老师是引导着,学生的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4.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十四
摘 要: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重难点;思维;追问;有效的提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科任教师也在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而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活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特级教师吴正宪也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使这颗心脏正常、有力地跳动,就要精心、精确、精准地进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策略。
一、利用情境巧提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起到引导教学方向、揭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读懂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分析哪些知识用提问表达,每个环节应该设计的提问的难度如何。对教材进行梳理,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能够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适当的情境提出问题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课中,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猴吃桃子的故事:沉浸在故事中的学生被小猴子的可爱深深地吸引着。是啊,猴妈妈为什么笑呢?这“笑”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富有数学味的生动的情境,引发了关键的问题,促进了学生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抓住重难点巧提问
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它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难点展开思考,在学生所接触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提问,引导他们掌握知识的本质,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适时提出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通过这样有效的提问,加深了学生对圆的面?e公式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捕捉思维巧提问
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把握提问时机,是否善于利用学生思维的特点,捕捉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促使其学会思考。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及时抓住课堂生成进行提问,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的回答就会富于创造性,让课堂呈现精彩。比如,我在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体积的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我适时提出了问题:“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体积,谁能结合生活中的物体说一说你对体积的理解。”一个男孩打破了短暂的沉寂,指着讲台上的黑板擦说:“黑板擦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黑板擦的体积。”“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数学书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听得津津有味,他们把体积的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被这个适时的提问调动起来,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四、紧扣追问巧提问
课堂提问是设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外显形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在提问之后不断追问,抓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摸奖游戏,先准备了一个没有放有蓝色球的箱子,说:“如果哪位同学能从箱子里摸出一个蓝色的球,你就能获得一个笔记本作为奖品。”结果几个学生上来都没摸出蓝色的球。有些学生急了:“箱子里是不是没有放蓝色的球啊?”“大家也这样认为吗?”教师反问学生。很多学生都表示赞同,要求把箱子里的球都倒出来看个究竟:有红球、黄球、绿球,真的没有蓝球。“老师根本就不想让我们中奖!”“为什么我不想让大家中奖呢?”一个学生回答:“箱子里根本就没有蓝色的球,您却规定摸到蓝色的球才能中奖,我们当然不可能中奖了。”学生都点头称是。我顺势追问:“怎样才能使同学们有获奖的机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答说:“在箱子里放进蓝色的球,这样就有可能中奖了。”……有趣的摸奖情境,充满数学思考的追问,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对“不可能”“可能”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思维在教师环环紧扣的追问中得以延伸和发展。
总之,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我们的教学还在继续,我们的研究永不停息。
参考文献:
15.《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 篇十五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着重点, 也就是切入点、疑问点、趣味点等。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具体和精简,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次数要适当, 不能太少, 也不能太多, 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和价值。如果把太多的问题都留给学生去思考, 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疲劳感, 失去思考的兴趣, 这对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很不利。
二、提问的内容要精心设计
素质教育提出,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通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一名优秀的教师, 必须要有精心设计问题的技能。
(一) 围绕教学目的设计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课堂提问可以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其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 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那么如何设计提问呢?问题的设计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 比如在学习《你们想错了》这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课题中的“你们”是谁?想错了, 错在哪里?通过课题来设计问题, 从而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整体去感知课文内容, 体会到主人公优秀的品质, 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通过思考问题、理解问题, 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 提问的内容要有价值
问题的设计要难度适当。如果问题太简单, 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解决, 这样学生的思维很难得到发展, 所以, 问题的设计要有思维价值, 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开拓他们的思维。例如, 在教学《凡卡》一课时, 针对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给他寄的信, 教师设计了这些问题: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理由是什么?如果爷爷收到了信, 会改变凡卡的命运吗?理由是什么?这些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就能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有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也会提高了思维能力。
(三) 在创新思维处提问
当学生通过思考学到知识的同时, 再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就能培养创新能力。所以, 这个时候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在学生体验到成功, 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 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 教师再次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探究和谈论, 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郑成功》这篇文章的时候,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 台湾同胞赶来慰劳郑军官兵, 郑成功也对他们表示感谢。提问:“假如你是台湾同胞, 你有什么话想对郑军官兵说?假如你是郑成功, 你有什么话想对台湾同胞说?”从而激发学生思维。
(四) 提问要明确具体
教师提问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所提问题要明确具体, 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才会有了思维的方向。比如在学习《穷人》这篇文章的时候, 有的教师这样提问:“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不具体, 所以学生感到很困惑。然后教师紧接着这样提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既然是桑娜, 那课题为什么不用她的名字, 而用‘穷人’呢?请同学们联系文章的内容和人物去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明确多了, 有的学生说:“因为主人公很穷, 所以课题是‘穷人’”。还有的学生说:“桑娜收养的孩子家里也很贫穷, 所以课题是《穷人》。”同时学生经过读书和思考了解到:“课文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 因为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内容描写的是穷人之间的事情。”然后教师接着问:“通过他们之间的故事, 你有什么启发?”这个时候, 学生感悟到了穷人身上的高尚品质。
(五) 提问要立足重点, 突破难点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用多, 但是要精, 要突出文章的重难点。比如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时候, 抓住关键的句子或者是词语, 这些一般就是作者情感的有机组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读、多感悟, 多对这些句子进行质疑, 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明确中心思想。如在学习《长城》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试着找找关键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然后设计提问:“为什么龙城被称为是奇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了解到:当时条件如此艰苦, 环境如此恶劣, 人们靠肩膀和双手建成了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的修建更是凝聚了人们的血汗和智慧, 这就是奇迹。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讨论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设计问题。
(六) 提问要留疑
留疑就是在教学活动结束的时候,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 为下一个环节学新知识打下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提问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其实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就是一个不断质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了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学科中, 有些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的见解, 可能会使学生暂时感到迷茫, 但这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使其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心逐渐平静下来, 然后发现问题……就这样, 整堂课就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结束。如果下课的时候, 教师能再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起到“且听下回分解”的作用, 学生就不是被动的学习,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乐趣。
三、结语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实践和创新, 认真钻研教材, 明确提问的要领,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问题, 找到问题切入点, 只有这样, 课堂提问才能有效, 才能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才会更加生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 进一步认识到了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在课堂提问方面也是如此。提问是一门艺术, 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参考文献
[1]龙华.课堂提问方法浅谈[M].教育教学论文集 (之十)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4 (1) .
[2]余林生.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习兴趣[M].教育教学论文集 (之二)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4 (1) .
16.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篇十六
一、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所有的学习开始于问题,结束于解决问题,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自然也就成为教师有效组织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让课堂问题成为引导学生学习、参与课堂讨论、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首先,问题设计要精准合理。精准合理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反之,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将会带来反作用。设计问题时要精准合理,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准,“当”指的是得当,即所提问题要是重点、难点,同时还要富于启发性。再次,课堂提问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向标。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所有的问题设计都应该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课堂问题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需要进行设计,相应设计的问题可以分为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等。如“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就属于知识型提问,“12有几个约数”则属于理解型问题。
二、尊重学生心理
小学生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建立在尊重小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无忧无虑的童年期,这一时期,儿童身体成长缓慢,智力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有被认可的需要,渴望获得教师的表扬和称赞。在课堂提问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抓住孩子们这一心理,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注意力经常分散,情绪稳定性差,自制力弱,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注意在小学生回答问题时,对他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适当的评价,培养小学生完整回答问题的能力,引导小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课堂学习。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带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问题“高低起伏”,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丰富提问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在把握好提问的“度”和时机及对象的同时,还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和技巧。小学数学课堂中被广泛运用的提问方法有迁移式提问、启发式提问、矛盾式提问、猜想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比较式提问等。如迁移式提问指的是以旧引新,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这一提问方法被小学数学教师大量运用,运用迁移法进行提问时,在加强基础知识回忆的同时,一定要在提问中注意渗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迁移类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由于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并理解了相应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就因势利导询问学生,“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求解知识,那么梯形的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很容易通过动手操作来加以证明“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
四、科学合理评价
17.《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 篇十七
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长期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成了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体现一个“主”字
这里所说的“主”字指的是:课堂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也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 主参与,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讲解和被动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来。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如果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
二、抓住一个“思”字
课堂是发展思维的过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发现,优质的英语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维素材,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教会学生有理、有据、有序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三、突出一个“活”字
所说的“活”字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一方面,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有教者的教学预设,而且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必然会有新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灵活的作出调整,千万不能死搬教案,对课堂上产生的动态生成不闻不问。因此,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而 精当的处理和运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活化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表明,一个人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增强思维意识,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始终把激活数学思维放在首位。其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应该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活泼而又蕴涵着一些思维力度的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吸引到学习中来。第三,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重视一个“练”字
必要的练习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英语课堂上更不容忽视,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练的习题不够精选,思维难易度把握不准,层次性不够明显;不能正确处理练与讲的关系,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摆正练与讲的关系,还要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就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讲究一个“创”字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07-08第一学期课题总结09-25
数学课堂提问课题研究小结10-01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12-20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设计10-13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现状研究10-18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2-13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09-16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08-25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