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精选12篇)
1.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 篇一
第1课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1、“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会在‘写字板’中输入文章,但‘写字板’有时也会‘力不从心’……”,有很多任务它还是无法完成!(教师介绍一些在实际排版时不能用“写字板”解决的情况)
二、认识Word
1、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本领更大的朋友。(教师引入Word)。
2、找到新朋友,教师告诉学生Word图标的特征或出示一个图标,让学生想办法打它打开!提示学生同时打开写字板,进行比较。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
4、让工具栏变一下魔法:
师:“有时WORD还会变脸呢!”出示工具栏被移动后的WORD,告诉学生如何移动工作栏(尤其是当工具栏的一部分被隐藏时)。让学生将常用工具栏与格式工具栏移动到一排上,看看有什么变化,再移回来。
三、修改文章
1、打开文章
师:有一个同学老写错别字,今天我们就用“word”来帮助它改正错误。你能打开“……”这篇放在“我的文档”中的文章吗?
2、抓“虫子”
A:师:文章中的错别字就像菜园里的虫子一样,请大家找一找这篇文章中的“虫子”,看谁抓的虫子最多。
B:请几个小组来总结一下,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C:改正错别字。师:我们已经找到了文章中的错别字,现在我们一起来改一下好吗?看谁改得越快越好!
四、保存文章
师:我们已经抓完了“虫子”,并把他们全部改正了,同学们都做得很好、很快!但是改正错别字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它是什么呢?怎么做呢?
五、课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创意或好的想法有哪些在写字板中还无法做出来。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己想办法打开Word(点桌面图标或开始菜单等)同桌合作。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工具栏的拖放操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一下工具栏的位置。(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工具栏尽量不要放得太乱)
在教师的提示下让学生试一试后总结打开的方法:可有两种。(双击或用菜单中的“打开”命令)
请几位同学快速演示一下打开文件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在文章中查找错别字。
学生把找到的错别字展示出来,并请其它同学补充。
学生发现:原来Word也非常聪明,它已经帮我们指出了大多数错别字了!(在文字下常常会有红的或绿的曲线)
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知识,对错别字进行删。
学生讨论,认为一定要保存好已经修改的文件。
学生根据已经学习过的文件保存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用工具栏上的`保存图标,也可以用菜单中的“保存”或“另存为”命令)
(如果是另存为那么可在教师指导下给自己的文件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新文件名并保存)
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回忆本课知识点
打开程序的方法一般都是相同的,学生只要通过教师简单的引导或互相间的帮助就可完成
通过比较找到区别,同时也发现许多共同点,让学生学习Word心中有底,而不是特别陌生。
"玩一玩”,更能让学生喜欢上这个新软件。
复习巩固打开文件的方法。
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激发兴趣、促进学生间的合作。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积累了经验。
让自己的语文知识在计算机课上也展示一下,并练习了删改文字的技巧。
保存文件和新命名文件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多练习几次,以得到巩固。
教学反思:
在学生的文章中出现错别字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让学生在电脑上查找修改错别字,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学生体会到应用计算机带来的便捷。让学生修改的错别字不宜太多,也不要注明,要略带一些挑战性。为提高学生查找的兴趣与成效,在教学中可采用竞赛的模式。本课中文件的保存是教学的难点,对于新建的文档如何保存,保存时应注意些什么,教师应注意给予必要的说明。此文转自网教案《第1课错别字无处藏身》,来自网!
2.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 篇二
2013年,GB/T 18789-2013《信息技术自动柜员机通用规范第1部分:设备》正式颁布并确定于2014年7月15日开始实施。本标准是自动柜员机产品设计、制造、测试、验收、使用、质量检验以及制定各类技术标准、技术文件的主要依据。本标准的发布为我国自服与金融信息服务标准体系增加了一项重要的顶层标准。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重点考虑了特定术语和定义的准确性、产品结构的特点、气候和机械环境试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检验规则的严谨和全面性。
2 制定背景
近几年,我国的自助服务装备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自动柜员机(ATM)产品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和验证。这种广泛应用可以形成一个信息技术面向大众的普及性应用平台,这个特点是与其他信息化平台区别最大的地方。
随着自服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突破,需要有相应的标准与之相适应。尽管国家曾颁布过相关通用规范,但存在明显不足,诸如ATM机列为强制3C认证产品,而在安全检测没有相应规范,难以适应目前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需求,急需进一步完善内容和要求,所以国家标准委将修订该标准列入计划。
《信息技术自动柜员机通用规范第1部分:设备》的制定是城市信息技术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必然,符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社会各界人士都认为在该产业发展初期就应该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避免出现市场混乱和技术混乱导致该产业发展缓慢甚至衰败的现象。本标准的制定将更好地规范自助服务设备产业,从而促使信息技术自助服务行业实现规模化、通用化、标准化,同时也使得各城市金融信息在自动柜员机这个平台上能达到城市间信息的互通互联。
3 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是我国自主制定的国家标准,其技术内容全面,质量评定体系完整,气候和机械环境试验水平高,能够满足各种环境的需求。标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性,在整体性能上体现了我国自动柜员机的技术水平,不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更符合和适应该行业发展的需要。
其主要技术内容体现在以下方面:
●明确了ATM终端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和适用范围;
●规定了ATM终端的要求,具体包括:设计要求、外观和结构、功能和配置、中文信息处理、安全、接口、噪声、电磁兼容性、环境条件、可靠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等多方面的要求;
●对软件方面的要求是:对同一系列的产品,软件应遵循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和向下兼容的原则;
●尤其是强调了安全问题,ATM终端的安全、识别卡的安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明确了ATM终端的试验环境及条件,给出了针对设备外观和结构、设备功能、中文信息处理、安全、接口、噪声、电磁兼容性、环境、可靠性等方面的具体试验方法;
●规定了ATM终端定型检验、交收检验、例行检验的检验项目和检验规则;
●规定了ATM终端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明确了对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4 与GB/T 18789-2002的主要技术差异
GB/T18789《信息技术自动柜员机通用规范》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设备(规定设备中硬件的要求);第2部分:安全(规定设备中软件系统的要求);第3部分:服务(规定设备售前、售后服务的要求)。
本标准为GB/T 18789的第1部分,代替了GB/T 18789-2002《自动柜员机(ATM)通用规范》。本标准与GB/T 18789-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的技术变化如下:
(1)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央行对金融业务有了新要求,各银行对终端设备也提出了新需求,新修订的JR/T 0002《银行卡自动柜员机(ATM)终端规范》对术语和定义做了新的规定。在这种背景下,本标准修改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圈存、电子密码锁、安全控制模块等定义,删除了密码算法、加密、解密、暴力取现、设陷取现(出钞)、设陷取现(存款)等定义。同时部分定义的描述也有修改,如“代理业务(agent service)”,增加了“注:如代收公用事业费(水、电、气)、代发工资、代交电话费、售票、缴税、证券交易等”。
(2)央行及银行业对以下模块规定了专用的缩略语,本标准做了引用:增加了缩略语;ATM(自动柜员机)、CRS(现金存取款机)、CRM(卡处理模块)、RPM(凭条打印模块)、TCM(终端控制模块)、DSM(数据安全模块)、CIM(客户输入模块)、UI(用户界面)、PSAM卡(安全控制模块)等;
(3)随着科技的发展,ATM机过去只是能取款,而现有的产品已有存取款、信息查询等多种功能,本标准根据银行业务的需求增加及修改了相应的模块:增加及修改了设备功能的内容:对电源模块、终端控制模块、显示模块、输入模块、PSAM卡模块、存取款模块等硬件设备提出了基本要求;根据目前产品实际需求,增加了存取款型ATM机,取消了单取款型ATM机。功能见表1、表2;
(4)按照银行的检测要求,本标准增加了功能与配置检查:依据本部分附录A的原则与要求,按产品规范中要求,采用模拟系统软件在测试环境下联机运行检测,逐项检查本部分5.4条中各项;
(5)因原标准对电线组件及抗破坏报警没做要求,故在本标准中增加了安全中的电线组件、抗破坏报警要求及试验方法:
电线组件应符合GB 15934《电器附件电线组件和互连组件》,抗破坏报警要求设备应能自动报警并上传报警记录。同时将相关信息在本机记录。
(6)由于GB/T 15120《识别卡记录技术》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所以本标准做了相应的修改,增加了接口中的银行卡接口、其他接口的要求及试验方法:
a.银行卡接口:
●使用银行卡接口的物理要求、电气要求和传递协议如下:
物理要求:卡接口的尺寸应符合JR/T 0025.3《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第3部分与应用无关的IC卡与终端接口规范》的要求,触点要求符合GB/T16649.1《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的规定;
电气要求:与银行卡接口的电气特性应符合GB/T 16649.3《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3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有关规定;
传递协议:与银行卡的数据交换采用T=0面向字符的异步半双工传递协议或T=1的异步半双工传递协议。
●试验方法:银行卡接口银行卡接口按JR/T0025.3的要求及规定进行测试。银行卡接口短路保护试验:ATM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将和银行卡同规格的金属片插入卡座5 min后拔出,试验后产品应能正常工作。
b.其他接口:USB等其他接口,连接诸如IC卡或磁卡读卡机、票据打印机、网络接口等部件的接口,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测试按产品规范的要求与规定进行;
(7)为防止ATM机在使用和废弃之后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根据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本标准做了相应的修改:
增加了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标识要求及试验方法: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GB/T 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标识应符合SJ/T11364《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试验方法按GB/T 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进行;
(8)按照我国节能减排要求,需控制能耗指标。所以本标准做了相应的修改:
增加了能耗要求及测量方法,按照本部分附录D能耗的测量方法,在不含加热模块及其他附加装置的待机状态下的能耗应小于或等于260 W;
(9)根据修订后的GB/T 18313《声学信息技术设备和通信设备空气噪声的测量》,并综合考量目前国内产品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本标准对噪声的要求进行了新规定;同时随着ATM机的广泛使用,对环境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本标准做了如下修改:
本标准修改了噪声、机械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等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明确规定了环境适应性中水试验的其严酷等级要求,详见表3、表4,并增加了碰撞的适应能力要求及试验方法等。
5 结语
3.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 篇三
一、引言
对大学新生开展新生研讨课,可以使大学新生尽快了解相关大学专业和课程设置,迅速完成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在近年来开设了新生研讨课。然而,目前不少新生研讨课流于形式,教学研讨仅局限于课堂内,主要的教学形式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虽然课内有一些讨论,但是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进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改进新生研讨课,我们在新生研讨课“光电信息技术漫谈与应用”中,尝试进行新生研讨课教学改革,突破研讨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把课堂内的研讨拓展至课外研究,把研讨问题引入更深更广层次;在具体的研讨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课堂研讨与课外实验相结合。
二、课程改革和实践具体安排
“光电信息技术漫谈与应用”作为一门新生研讨课,它的作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实验演示和操作、课题讨论辩论、课内外实验与研究等措施,帮助同学建立正确、全面的关于光电信息技术的认识,构建正确的知识观,激发学习研究光电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力,获得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素养,为后续学习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因此,精心安排课程内容,构建新的研讨教学模式。
课程内容包含四个模块:光学;电子和单片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通信技术。模块具体内容有:(1)光学:几何光学、波动光学、信息光学,重点理解成像系统的像差、光的干涉和衍射、光全息、光信息处理等内容。(2)电子和单片机技术:电路分析、线性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重点理解电路分析原理、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单片机工作原理。(3)光电检测技术:光电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应用范围、激光测距、光纤光栅传感、激光扫描,重点理解光电信号的调制、解调、检测原理,熟悉典型的光电系统。(4)光通信技术:调制解调、光发射、光接收,重点了解光通信原理、器件、光网络等。
构建新的研讨教学模式,通过漫谈、应用、研究、讨论四个教学环节来实现教学目的。第一“漫谈”,老师通过介绍典型光电仪器引出研讨内容,再辅以必要的讲解(研讨内容的知识背景、理论、技术以及进行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研讨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漫谈主要在课堂集中授课,采用多媒体、启发式教学,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并通过必要实验演示、现场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获得必要基础的知识和技术,建立正确认识、获得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相关的实验,从而获取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实验结果,进而培养并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理解基本知识和技术。第三“研究”,通过课外辅导和课内研究而展开;学生五人组成研究小组,教师辅导学生查找资料,确定选题,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开展研究,最后撰写讨论提纲和报告。第四“讨论”,学生通过课内外的研究,获得研究结果,最后将研究报告制作成演讲PPT文档,在课堂进行汇报答辩;答辩过程中学生教师提问、讨论、辩论,最终教师总结、评定研讨成绩。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以点带面实现基本知识框架的构建。教师以典型的有吸引力的光电仪器为知识切入点,通过课堂讲解、分析、讨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另外,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和做实验,通过对资料和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对光电信息技术的认识,重点理解光学、电子和单片机技术,了解光电检测技术以及光通信技术。
通过课内的研究讨论、课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协作和交流能力,以及掌握一定的光学元件调试、光路调试、电子线路设计制作能力。通过组队和选题,在光学测试、光电电路设计、激光测量技术、光通信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提高研究问题能力,提高科研素养。
教学方式采用“讲解——实验——研究——讨论”形式。教学方式上既有教师讲解又有师生互动讨论,内容上既有光电信息技术理论又有光电实验,空间上既在教室又在实验室,时间上既有课内又有课外,组织形式上既有个人又有团队。
从选课系统一开放就爆满到最后课程满意度达91%表明:这门新生研讨课课程深受新生欢迎,尤其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信息同学,还有很多同学因没有选上该课而懊恼。选修该课的同学,积极认真,到课率95%。尤其是在第二阶段,即实验研讨课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做实验,与老师和同学开展研讨,确定研讨内容、方案,最后实现了研讨目标,提高了学习和实验、研究、讨论的能力,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通过这一课程,新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光电信息技术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增长一些做研究的能力。同学通过查找资料、确定研讨题目、开展研究,完成了研讨整个教学环节的要求,为他们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我们还认识到,新生研讨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主体由教师讲课改成学生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肯定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冬华.美国新生研讨课全国调查20年:背景、发展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2]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
4.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 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了解电脑的硬件构成,学会电脑的开机、关机。
(二)、技能性目标。
明白开机、关机的顺序目的。
(三)、情感性目标。
懂得机房学习的一般要求。
二、教学重点。
(一)、机房学习要求。
(二)、开、关机顺序。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了——信息技术学科,我们这门学科将会有很多时间在学校的机房学习,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我们进入机房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发现在机房的一般纪律要求,从而能自觉的遵守机房管理规定。)
(二)、新授。
1、认识一套电脑的基本硬件。
对照课本,相邻的同学相互说说面前电脑设备的名称。
(通过交流、互说,纠正、认识电脑硬件设备,培养合作的信息素养。)教师组织集体说说
2、认识鼠标。
教师与学生一起认识鼠标,师生共同去握一握鼠标,对比握鼠标姿势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一做“单击”、“双击”、“拖动”、“右击”等操作,一定要在学生刚接触电脑时,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拖动”教学时,注意鼠标提起的教学,因为有些机房鼠标的上下操作区域很小,一定要教会学生拖动不了的时候,可以把鼠标提起来放到好操作的地方在移动。(很多新知识先入为主,教师一定要教扎实。)
3、鼠标操作练习。
教师说,学生跟着集体做。(1)打开扫雷软件的过程。(单击“开始”的途径;双击c盘的途径)(2)打开纸牌软件的过程。(单击“开始”的途径;双击c盘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打开“红心大战”等游戏
(练习鼠标的移动、单击、双击等操作,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它们用刚学的鼠标操作发现电脑里的“秘密”方式。)
4、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关闭电脑,有问题的同学相互交流。课本图解很详细,学生有能力完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友爱的学习氛围。)
5、课堂研讨。为什么开机时先开显示器,而关机时后关显示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集体纠正。
6、总结延伸。
结合课后评价表,学生自评,延伸导课情境创设,指出下一节课的学习要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四、课堂板书。
第1课
初识神奇新朋友
一、在机房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课本P8
二、鼠标操作
单击:食指点击鼠标左键1次
双击:食指快速、连续点击鼠标左键2次 右击:中指点击鼠标右键1次
5.7上 第1课 信息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情感目标:
·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
·信息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
“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介绍“计算机的应用”时,教材建议了一个学生讨论活动,该活动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他们更为清晰地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
【教学过程】
一、规范上课要求
师:不用说,同学们来到新的机房来学习新的课程,心情一定很激动、兴奋吧!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讲上课的一些要求,我们该怎么上信息技术课呢?
(展示并提醒学生上课应注意的一些方面,将上课要求打印出来贴在机房醒目的地方)
二、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1.引入──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在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展示教材光盘中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走在街上,你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广告牌;翻开报纸,你会读到千奇百怪的新闻;走进课堂,老师会向我们传授很多很多的知识。信息就是消息、情报、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有。
2.了解信息技术
师:信息技术就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技术(工具)的总称。
三、了解信息传递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解信息传递的实例
师:刚刚上课铃一响,大家就知道要上课了!人行道上的红灯一亮,我们就知道不能过马路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家能不能说说看,有哪些事物在给我们传递着信息呢?我们平时可以从哪获得新知识呢?
(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作小结)
2.拓展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四、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技术
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重要性
师:刚刚老师用电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如果老师现在把电脑关了,这些图片我们还能再看一遍吗?
(请学生回答,通过操作验证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思考)
2.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的技术手段
师: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电脑也可以保存信息,而且还不会忘记信息。如果你生日那天,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参加你的生日庆祝会,那么有什么办法帮助你永远记住这样快乐的一天呢?
(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小结)
3.体验多媒体信息的获取途径
(出示数码相机,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数码照相机。)
师:今天是新学期里这门课程的第一课,也让老师特别难忘。所以老师要用照相机把同学们的表现拍下来!
(拍摄同时讲解操作过程)
请个别学生拍摄一些照片,在学生拍摄之前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要拍摄这些照片。
师:刚刚老师和同学们拍摄的照片都保存在这个数码相机里,除了用数码相机看这些照片,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照片传送并且保存到电脑上
(演示从计算机上看照片的效果)
五、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1.制作明信片,引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
师:电脑像人的大脑一样,不仅可以存储信息,而且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计算,所以人们又把电脑叫做计算机。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可以把刚才拍下的照片做成明信片。
(选择一张学生最多的照片,打开PowerPoint插入照片并添加文字和声音)
2.拓展学习计算机的其他应用
师:计算机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的工具,除了制作明信片、贺卡,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大家想想看,计算机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小结】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一些传递、获取和存储信息的方式,知道了计算机是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帮助我们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下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计算机,与计算机一起交朋友!
补充资料
通信技术的发展
6.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1-4课 篇六
熟能生巧
—熟悉键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悉键盘的字母键组成与位置。
过程与方法:
2.了解一些常用的功能键。
3.建立小写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的联系,并能正确区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感受计算机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熟悉英文字母在键盘上的位置。
【教学过程】
1.由于学生尚未学过大写字母,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拼音基础,引导和强化大小写字母之间的联系。
2.利用键盘实物和键盘游戏软件,多种顺序、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悉和掌握英文字母在键盘上的位置。
3.通过观察、讲解、游戏,了解常用功能键的用途。
4.听、说、读、写、实践操作等多种方法的使用是教学成功秘诀。
5、认识键盘: 常用的键盘有101个键,分为四个区: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键区和小键盘区主键盘区:有数字键、字母键、符号键、空格键、换档键、大写字母锁定键、回车键、退格键、控制键。问题
1、:热启动组合?问题2:上、下标组合? 功能键区:F1—F12:在不同的软件中它们的功能,要根据软件的说明去使用。光标控制键区:用于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动光标。另外还有插入、删除、置行首、置行尾、置文首、置文尾、向前翻页、向后翻页。小键盘区:NumLock键为数字锁定键,在键盘右上角有与它对应的指示灯。亮为数字输入状态,灭为光标控制状态。
小结:学生用正确的指法击键还需多练习,对字母在键盘上的位置还不太熟悉,只有通过多练习加以提高。
第2课
各就各位
—基本键的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练掌握基本键标准指法操作;
过程与方法:
1、利用金山打字通键位练习,练习基本键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趣味性要求:使用配套光盘中的“10键射门”游戏进行练习,增加趣味性;
2、活动性要求:开展“英文输入”比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指法的掌握。难点:找准基本键和手指分工。教学过程:
一、认识基本键:
1、键盘操作姿势和指法: 姿势: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掌握了上机操作键盘的基本坐姿,不在特别强调; 指法:重点掌握基本键与手指分工,另外击键的方法要领是八个手指自然弯曲,轻击键盘,瞬间发力,并立即反弹,击键后,手指立即返回基本键。
2.键盘基本键位于主键区的中间一行,共八个键,它们是ASDFJKL;,键盘上的F键和J键上有一个凸起。这两个键是用来帮助其他手指正确定位的。
二、请跟我练:
请同学打开记事本,将课本中的字母练习输入到记事本上。开展打字竞赛,看看谁最先完成练习。
三、利用软件练习:
选择打开“金山打字通”或配套光盘中的“10键射门”软件进行练习。
四、小结:在键盘输入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输入 得又快又准?
第3课
各司其职
— 手指的分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基本键键位、手指的分工和正确的打字姿势。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金山打字通”软件进行基本键键位练习,尝试进行全键盘键位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打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教学重点:正确指法的掌握。教学难点:找准基本键和手指分工。[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后有同学们问老师:“老师,你打字怎么这么快?为什么不看键盘你都知道字母在哪里?”
呵呵……怎样才能像老师那样双手自如地使用键盘输入字符呢?其实并不难,要熟练地使用键盘。一是要有正确的指法,二是要刻苦练习。指法是一种击键、按键的手指动作规范,正确熟练的使用键盘必须要遵循指法规则。
二.新授
看动画,跟着做。(教师演示并讲解zhifa.swf,学生一步步跟着做)结合动画讲注意点 1.基准键
(1)我们把键盘上的A、S、D、F和J、K、L、这八个键叫基本键。其中 F 和 J 上面有凸出的小横线,它的作用是通过手指触摸定位的(板书:分别给 F 和 J 加着重号)。
(2)十个手指摆放的位置:
左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放在A、S、D、F键上;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放在J、K、L、键上;手指自然弯曲,两个大拇指放在空格键上。(学生按要求放一放)
2.手指的分工
(出示手指分工示意图)详细分析各手指负责哪些键。告诉学生在使用键盘的时候,要双手并用、每个手指都用自己的用处,不要单手、单指操作。
3.打字的姿势
(1)坐姿端正,身体正对键盘,双脚自然平放在地面上。
(2)肩部放松,上臂的肘部轻轻靠近身体,手腕自然放平,不要弓起,不要接触键盘。
(3)上身稍向前倾,胸部与键盘距离一般在20厘米左右。
(4)坐位高低适当,屏幕中心略低于水平线。
(5)手指微曲,轻轻的放在各个基本键上。其中左右手食指分别放在F和J上,双手大拇指放在空格键上。
面向电脑;身体坐正,腰要挺直,上身稍向前倾,双脚自然放平,肩放松。手臂自然,眼睛平视。击键时手指应保持弯曲,手指击键时要弹性,不压键。
(学生摆好姿势,教师检查纠正。)4.操作要求
在掌握了打字姿势和手指分工后,我们要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在练习之前我们要给同学们提几个要求:(出示要求)(1)坐姿端正,肩部放松,两脚平放。(2)指尖击键,用力适度,击键快准。(3)严格指法,记牢键位,多打多练。(4)眼睛看屏幕或文稿,练习“盲打”。5.操作练习
(1)完成基本键训练后继续进行全键位练习。(5分钟)
(2)指法练习:按照键盘指法,输入下列内容(只需输入二遍 15分钟):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1234567890-=,qwertyuiop[],asdfghijkl;’,zxcvbnm,./
6.知识巩固与扩展
(1)八个基本键是。(2)要输入字母 “d”应由 手,的 指击键。
(3)要输入大写字母“A”,应该用 手 指按住[Shift],再用 手 指按字母[A]。
7.课外练习
(1)利用“金山打字通2006” 进行键位练习(初级)。(2)尝试进行“高级”练习。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只手指掌管哪些键;学会打字的正确姿势,还重点练习了基本健的指法。收获很大哦,继续努力我们就能正确熟练的使用键盘打字了。
第4课
运指如飞
—英文打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启动ST英文打字软件。
过程与方法:
1、掌握ST英文打字软件的基本设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正确的指法进行打字练
教学重难点:
难点:ST英文打字软件的设置。
重点:能用在正确的指法进行打字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师:我们每天课前要进行五分钟的打字练习,可是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最大的本领进行五分钟键位练习。
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小朋友们打得都非常棒,希望大家要坚持。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打字软件,这个软件是我们整个苏州大市英文打字比赛统一使用的打字软件,它有一定的难度,小朋友有没有信心学好它?
1、启动ST英文打字软件
师:常用的启动软件的方法是——
师:这个就是我们的ST英文打字软件的图片,谁来帮老师启动它。
2、认识ST英文打字软件的界面
师:ST英文打字软件从界面上看很简单……师逐个介绍
师:下面就请大家试着启动ST,然后进行打字练习。
师巡回指导。
3、必须用正确的指法进行练习。
(由于这个软件不是很完善,有些学生机第一次启动时会是中文的,我们还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相应的设置)
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打字软件,这个软件主要用来进行英文打字训练,一般我们都把时间设定成5分钟,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操作要领。师示范。
单元教学反思
键盘指法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初学的基本内容,在认识键盘以及8个基准键位的基础上本节课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常用按键的位置以及左右手的手指分工。
在教学过程当中,先让学生回顾了8个基准键位的位置以及手指分工,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利用比喻的方法把左手的四个手指比作是四个小朋友;将四个基准键比作是小朋友的座位,小朋友都静悄悄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时前排的一个座位上出现了困难需要请求帮助,请问派哪个小朋友去是最合适的?老师讲清楚帮助原则(即后面的击键技巧):只有距离最近的小朋友才可以去帮忙,有任务的小朋友去帮忙,帮助之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没有任务的小朋友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让学生讨论得出各个手指的手指分工。然后加强键位的认识,借助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高压状态下识记常用键位。
但通过本单元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指法的认知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客观分析存在的种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间隔时间长。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每星期只有一节,不及时巩固,间隔时间7天后,保持的百分比就只有20%。所以教完就忘的现象很严重,导致以后的教学内容不能正常进行。
2、难以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上字母的排列并没有按照小学生熟悉的顺序。不少小学生反映键盘字母顺序太乱,不容易记住,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发明一种新键盘的设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顺序排列。
3、手指不够灵活。由于学生年龄小,且平时课程大多数用不到灵活的手指动作,所以,很多小学生手指活动相对较为笨拙:小拇指、无名指一般不能单独活动,小拇指一动,无名指也跟着动,无名指一动,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所以在打字时手的摆放位置总会在无意中改变,有的学生的中指也不能灵活地单独活动。
4、指法练习相对枯燥。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相比,指法练习并不有趣,很多中低年级的学生练习指法的持续时间超不过5分钟,这给完成指法练习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尽管在教学里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可很多孩子的自制力不够,玩的同时,就忽略到最根本的指法。因此游戏教学只有在学生掌握字母排列,及键盘位置的基础上才能有利的开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指法的练习深度。
7.深度整合信息技术提高复习课效率 篇七
承担起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点重任的自然还是复习课。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传统的复习课应该具有新的特点。
一、老树萌新枝: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应有新特点
首先, 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应更具针对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而获取的, 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在他人的协助之下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不同的学生自我构建的知识必然会各不相同。因此, 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中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 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应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复习课不仅能做到有的放矢, 而且还能贯彻新课程理念, 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再次, 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应适当降低知识点的理论性。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并不十分重视知识的理论体系, 教师不但不宜盲目增加知识点的理论深度, 反而应当设法降低部分理论性较强知识点的理解难度。
最后, 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应增强检验教学效果的时效性。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下复习课更强调教学的针对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等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复习效果的检验形式也应该更具时效性, 以便及时反馈教学双方的得与失。
二、如鱼得水:信息技术在复习课中的作用应被充分发掘
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素材资源和灵活的表现形式, 在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针对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第一, 借助网络互动性强的优势, 教师可以迅速、准确地调查统计出学生总体存在的薄弱知识点, 确定某一节复习课的重点和难点, 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第二, 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 将学科的知识技术化, 再将技术化的理论素材化, 最后将素材化的内容资源化, 从而开辟灵活教学、远程学习、自主复习的全新渠道, 为学生的查漏补缺、温故知新提供便利。
第三,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文件的综合运用一来可以降低知识点的理论难度, 二来可以创设新的情境, 以情境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 利用信息技术, 教师能够创建多元化、开放型的习题库, 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又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 使学生能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及时查漏补缺。教师也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复习效果, 巩固教学重点。
第五, 利用信息技术适度扩充复习课的课堂容量, 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 在开阔学生视野以及扩充课堂容量等方面, 发挥着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独特作用。在复习课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适度地拓展教材的知识点, 在不加大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合理进行类型题或高考真题训练, 在“量”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解题能力“质”的提高。
三、雷池勿越:信息技术与复习课整合过程中应避免三大误区
为了使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复习课的整合更为有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中的积极作用, 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出现三个问题。
1. 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信息技术并不是学科教学的“外壳”或“容器”, 而是能够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现代化科学手段。任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整合简单处理为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甚至简单地将教材内容和课堂板书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予以呈现, 这些做法都只是附庸风雅、焚琴煮鹤的行为, 完全无法彰显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2. 切忌追求形式上的“多”而忽视内容上的“精”。
如果说陷入第一个误区将导致信息技术在与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整合当中出现“粗糙”而“简陋”的问题的话, 那么这一误区将使得最终的整合因过度“华丽”而显得“粗放”, 学生因此而无所适从。
3. 切忌喧宾夺主, 主次颠倒。
为了寻求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整合的有效方式, 部分教师可能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之中, 而忽视了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原理的学习, 忽视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高考考试大纲、教材考点和经典习题的研究。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显然是部分教师非“善假于物”反而“役于物”的表现, 终将无法达到提高复习课教学效果的目标。
四、精准投放:信息技术与复习课可实现有效整合
笔者认为, 以上误区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其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整合过程中凸显技术手段的辅助性特点。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中的辅助性作用, 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有效方式。鉴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特点,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融合到该学科复习课的教学当中。
在线调查系统教师通过基于网络的在线调查系统帮助学生理清某一课或某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问题, 进而调整复习的知识范畴, 优化课堂知识结构, 使教师的课堂复习更贴近“学情”。
创设探究情境通过集合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某一课或某一单元的重难点, 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通过图片、漫画和视频等形式, 教师创建形象而生动的“情境”, 凸显“情境”与“协作”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线练习系统让学生自觉选择习题进行自主训练并自我评价, 是增强教学效果时效性的有效模式。师生通过基于网络的在线练习系统及时反馈某一节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并结合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知识掌握程度。教师掌握了以上数据之后还可以从反馈的学情中反思教学效果, 以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作为检验复习目标是否顺利达成的标准。
安排探究型作业为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各大搜索引擎搜索所需信息, 使学生在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同时, 也能够在筛选庞大的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架设自主学习资源库尽管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在线调查系统已经实现了教学内容因“班”而异、复习过程“因材施教”的目的, 然而这一操作方式还不能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了使复习课达到“精准投放”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堂的教与学延伸至课外。为此, 技术实力雄厚、资金支持充足的学校可以建设集智能化与互动性于一体的资源库型自主学习网站。暂时达不到建设资源库型网站的学校, 也可以设计出一批集课程标准、考纲要求、教材理论、课堂笔记、历年真题、自我检测以及时政热点等多个栏目于一体的自主学习型课件。
总而言之,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之中的目的在于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实例、化枯燥为活跃、化有限为无限……任何能够让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中快乐学习、有效学习的整合方式, 教师都可以积极采用。
8.高中信息技术实践课教学探讨 篇八
一、提前准备,教学保障
信息技术的实践课是在机房中进行的。首先学校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信息技术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学校所能够配备的硬件设施。有些学校,电脑不够用,或电脑老旧,经常出错,使得教师在课堂中无法正常教学,经常是“维修并教学着”,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有了硬件的保障,软件不是问题。教师在教师机和学生机中安装相应的教学多媒体系统和常用教学软件,并提供给学生各方面素材,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实践课中的不确定性比较多,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课前教师应检查机房是否整洁、网络是否通畅、每一台电脑是否正常工作。学生上课时签到上机、对号入座,保持机房安静、不随意走动,环境卫生责任到人、责任到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二、任务驱动,目标明确
有明确的任务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取技能、形成能力、内化理论。任务始终贯穿整节课,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应该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不能任意布置。一个好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机房中只能和电脑打交道,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有事可做。任务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可以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一旦任务过于简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所事事,如果难度过大,学生往往会半途而废,两者都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组织,高效课堂
1.教师指导,分层教学
有些教师觉得信息技术实践课比较轻松,其实不然。实践课相比理论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机房时上课时的硬件、软件的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学生所带来的问题也是各式各样。教师不能采取一种放羊式教育模式,认为任务布置了就万事大吉。实践课中,我们应该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动手操作,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少的问题。
教师的指导分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两种方式。教师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对于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教学演示的方法来集中讲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别较大,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实现分层式教学。教师在指导时要做到及时,高效。一旦发现问题,当堂解决。我们不主张教师反复啰嗦的演示,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所谓“百看不如一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议教师在课前将自己的操作演示做成一个屏幕操作录相,并将其发布给学生,供学生点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指导地位不可或缺,通过教师恰到好处地指导,启发学生由无知到有知、由茫然困惑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2.学生合作,互补共效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整体调控合作学习的程序、时间和进度,在任务恰当、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要严密的组织合作学习,一般每节课合作学习不超过两次。学生在交流讨论时乱哄哄一片,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没有实效。教师适当引用竞争机制,对优秀的合作组给予表扬,对不足的合作给予指点,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紧迫性。
当然,学生在实践操作时,不是每个学习任务都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完成。当意见不一致时,展开合作学习;当个人学习低效或需要帮助时,展开合作学习;当任务复杂繁琐是,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作合学习的重要作用,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探究知识,形成能力。
3.师生评价,共同提高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无时不有。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评价的方式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三种方式进行。例如,在学生自己完成操作任务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优秀表现进行表扬,将学生的成果,通过多媒网络教学系统,将事先发现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先由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说明,讲出亮点、指出不足,其意义在于重视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反思。而后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客观的互评,学生互评意义在于学习成果的共享和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点评,提出问题所在,指出改进意见。恰当而明确的教师评价,加之正确的知识引导和行为矫正,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自己的长处与优点,从而激起其进取心、荣誉感,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引起其自悟、自省,使大家产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共鸣。通过成果评价,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到的零散的知识得到了系统完善和构建上的归属。
总之,上好信息技术实践课,需要教师付出许多的努力。在信息技术学科实践课总学时不少于70%的要求下,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教师课堂的合理组织和管理,教师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提升,这些都是高效完成实践课教学的必要保证。学生在实践课的学习中,通过学习信息技能提升信息素养,使信息意识和信息行为都得到引导和提高,培养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优秀人才。
9.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教案 篇九
第一课
绪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开学第一课,知道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及学校机房的上机要求,学习并严格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保持机房环境的整洁。
过程和方法:计算机是我们的朋友,要想与它友好相处,就要了解计算机的使用规范,并且严格遵守,只有爱护它并正确使用它,计算机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爱护计算机的好习惯,进入机房严格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保持微机教室的环境卫生。教学重点: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及上机要求 教学难点:严格遵守学习机房的各种规章制度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i、导入
信息技术--课堂要求
1、上课一定要带教材。
2、老师提问时,请同学们先举手,再由老师喊同学回答。
3、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讲课,有问题时,请举手。
4、同学回答问题后,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大家都应鼓励,不能因答案不正确 而讥笑。
ii、新授
1.信息技术--机房上机要求
教师活动:有趣的计算机可就要开始了,首先我们想一想怎样爱护学校的计算机。来吧,一起准备!
(学生)进入机房要保持安静,穿上干净的鞋套进入机房,保持机房的清洁卫生,不乱扔废弃物,不在机房内喝水、吃东西,不要手触摸显示器。
(教师)对,同学们都知道了机房的要求了,进入机房前我们应该穿上鞋套,双手要保持干净,并且不能是湿手。这样才能保持机房环境的清洁。
小试身手
学校和老师对同学们在上机前还有什么要求?请简要的写下来。
机房除了卫生要求之外还有什么呢?
(学生)道德规范、不随意修改或删除他人的文件,不要用力敲击鼠标和键盘,不随意打开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下面老师来说说机房的安全要求:
1、卫生问题,禁止带零食进入机房,只允许带纯净水进机房,不能带饮料进 机房。
2、未经老师允许,不能动机房内的任何设备,更不能动计算机连接线。不随意动电源设备及接线。
3、不准在机房内打闹,进出机房应有序。
4、机房内不准换座位,同学们在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
5、不准在机房内浏览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6、不准在机房内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玩大型游戏和网络在线游戏,更不准自 己拷贝游戏在机房计算机内。未经允许不随便开、关计算机。
7、不准在网络上发表不利于国家、学校、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发到网络上。
2.学习信息技术上机管理规范
为规范信息技术课的管理,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保证计算机设备安全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教师岗位职责
1、上机过程中要保证出口畅通,指挥学生打开门窗。
2、加强防火防漏电意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报知相关领导。
3、每天上课提前作好上机准备,并查机房设备是否有损坏现象。上课前5分钟到楼下带领学生排队进入机房,并组织学生添写微机使用记录。
4、上课时间要在机房中巡查,认真负责地指导学生上机操作,不得中途离开机房。
5、教育、监督学生不得随意挪动机房设备,并督促学生安排班级打扫卫生保持机房清洁。
6、上机时如果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网、聊天、玩游戏、讲话、看其他书籍),要及时制止,情节严重的必须做好记录并上交教育处。
7、发现电脑故障应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信息中心。
8、上机结束后应全面检查一次机房设备,组织学生关好门窗、风扇、电源等,待学生全部离开机房后教师方可离开。
二、学生上机守则
1、上机时要求带齐学习用具,提前到楼下排队等候。在教师指导带领下安静上楼进入机房,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添写上机记录并等候上课,不得随意进出机房。
2、上课时保持安静,认真地上机,不得喧哗吵闹,更不准随意走动。
3、爱护机房卫生,禁止将饮料及食品带入机房,不得乱扔果皮、纸屑等,实习用纸学生要自行带走。
4、不得在机房的任何位置涂抹乱画,否则予以严惩。
5、开机时如发现电脑故障,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等待重新安排和调整机位。
6、严禁修改客户机系统设置和入侵服务器,若练习需要,在教师的许可下修改必须改回,否则视作人为破坏,一经查实将给予严厉处分。
7、严禁擅动设施,即使是耳机等简单设备也必须在当值教师的授意与监督下方可拆卸与安装。
8、严禁随意安装、删除、卸载机器内已经安装的各种软件;严禁上机时间不按指导老师要求操作;严禁上机时打游戏、上网聊天、浏览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
9、凡因操作不当或故意违规操作造成硬件损坏,应按照价赔偿。
10、违犯上述规定且不听教育劝导者,取消上机资格,并由学校按校规进行处理。
11、各班班长上机结束后,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卫生清理工作。
三、卫生管理制度
机房卫生由上机学生负责,在当值教师的监督下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天下午最后一节上机的班级,按分好的学习小组为单位轮流打扫,清洁范围包括地面卫生、桌椅卫生、计算机卫生、机房外过道卫生等;每天打扫的学生要负责将垃圾运到指定地点,不得堆放在机房外面。Iii。小结
1.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及上机要求 2.上机及卫生安排,板书设计 第一课 绪言
规章制度:卫生要求
道德规范
10.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 篇十
第1学期
学科教学计划
科目信息技术
年级六实
教师翁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209月
度第一学期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教学计划
年 9 月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
日期
单元及总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2
9.1-9.7
1
制作中英文名片
2
3
9.8-9.14
上机:画图、word制作名片
2
4
9.15-9.21
2
网络作文写作
2
520第1学期
学科教学计划
科目信息技术
年级五实
教师翁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2004年9月
11.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升入高一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但由于初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不多,大多学生是在家里或网吧里与计算机才有亲密接触机会,最大的兴趣是玩游戏、上网聊天,计算机知识仅知道一点皮毛,基础不扎实,诸如此类多方面的原因,使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有认识和行动上的不同。有些觉得学习信息技术很容易,进了机房,“初生牛犊不怕虎”,乱按鼠标和键盘,其实什么也不会,不想从基础知识学起;还有一些,刚接触电脑就“老鼠见猫”,有畏惧心理,老师不讲不敢动,对能否学好信息技术存在许多顾虑。因此,对刚进校门的高一学生,很少知道和了解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爱学生,促进师生沟通
要教学生怎样学,学生是否认可你教的方法可信可行,是必要条件。教学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加探索热情和学习欲望。学生用电脑做事,说明他们已经会用电脑学习,关键是怎样引导到教学轨道上来,应充分让学生敢“玩”、敢说、敢想、敢做。
认识上,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特困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应利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的机会,合理的分组,利于他们相互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群体”。
二、引导学生,获取成功體验
成功总会使人兴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没有人认为自己不行,愿意落后,人人都想当个成功者。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使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并将此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只有不断体验成功,才能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发掘潜力,才能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只有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最后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功!
我尝试过如下的方法:
⑴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去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经过潜心思维,在质疑和解疑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发现和应用能力。
⑵尽可能给予正强化,合理的夸张性的评价学生,让每粒金子闪光。
⑶确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摘到果子,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
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确立这样的信念: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只要引导合适,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获得学习的成功。
⑸少讲多练,拓展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和潜能,在实践中提高兴趣,获得知识,发展智能。
⑹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热爱自己。给以成功机会,确信自己始终都在进步。
⑺鼓励学生独抒己见,积极创造,告诉学生,学习中应当富有挑战性,向知识发起进攻,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答案,要去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
三、教学创新,丰富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学习方法也不断在变化改进,现存的学法有的已完全不能适应,我们有必要进行改造、加工、重组、创新。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呢?本人认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⑴积累。教师应大量阅读有关学习方法的专著和相关材料,占有尽可能多的现存的学习方法。只有广泛的收罗,不断的积累,才能得心应手地予以改造重组。
⑵观察。教师应经常观察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观察中发现并提炼即有成效又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⑶交谈。教师应经常与学生和同行谈论有关学习方法的心得,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共振”,激发创造灵感。
⑷实验。教师的思考、设计,应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随时予以增、删、改、换,以产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⑸自省。教师要经常沉思默想,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归纳出可能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学习窍门(方法)。
⑹组合。组合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已有的方法,经过不同的组合,就会产生新的方法
四、改进教法,拓展指导途径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教师—电脑—学生”这种似乎双向的交流模式。虽然,这种指导的途径有了电脑做媒介,即简单又方便,但一般情况是学生问的较少,教师讲的多,还是与传统“满堂灌”式的指导没什么大的区别,时间长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麻木、反感。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策略,那就是拓展指导的途径。
下面我提供几条常用的指导途径,以作引玉之砖。
(1)网站资料。教师经常在计算机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有关学法方面的文字材料、精彩案例、实例演练等信息,让学生自己去研读、搜索,练习和模仿,再通过实践操作演练,逐步转化为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
(2)家庭助导。有不少的家庭中拥有电脑和高级知识分子,家长具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素养,是一个丰富而又可方便充分利用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宝库。
(3)现代媒体。除了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关注的网络外,还有广播、电视,学生在这些媒体上可以学到很多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允许并组织学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有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2.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 篇十二
魏雄鹰: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现阶段多数优质课评比还停留在教师基本功的提升和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上, 而其他学科已进入了深入研究学科内涵的阶段。但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一点不比其他学科差, 甚至更先进、应用更广泛一些, 如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方式不仅在各类教研活动、各级优质课比赛中被普遍应用,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因此我认为, 信息技术优质课最大的特点是教学理念先进, 教学手段多样,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学习积极性高, 但是在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环节掌控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高国军:这个问题理解的角度很多, 我觉得可以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来说。
(1) 教学目标不同。现代社会, 信息已经和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 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提升信息素养的任务。优质课是信息技术课程有效实施的资源, 要围绕信息处理来突出信息技术技能的教学目标, 最优化地体现课程价值, 这是信息技术优质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之处。
(2) 学生参与度不同。优质课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两种人是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和科学性等特点符合学生的兴趣, 能够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在信息技术优质课堂教学中, 他们的表现是真实性的、主动的, 我们由他们可以感受到课堂的活力。
徐强:从不同学科横向之间的角度来比较优质课的区别, 可以看到信息技术优质课在教学内容方面会经常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信息技术自然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从信息技术本身的工具性来看, 其应用也必然地普及在社会生活以及各个专业领域中, 反过来, 反映其实际发展、应用的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也必然地包含了诸多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 信息技术在艺术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等方面。信息技术优质课在许多时候无可避免地将其他学科知识加以整合。相对于其他学科的优质课而言, 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有非常全面的综合素质, 才能应对优质课教学中随时出现的实际问题。
樊志华:信息技术优质课与其他学科优质课在不同层面的最大区别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信息技术既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学习对象, 同时也是该学科教与学的增效工具, 这是在课程价值层面上信息技术优质课与其他学科优质课最大的区别。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平台, 可以实现多层次教与学任务的同步实施及多层次学习资源的同步共享, 这既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 也是在课堂教学策略层面信息技术优质课与其他学科优质课最大的区别。
除每个学段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及程序设计教学外, 其他信息技术课均应在网络机房完成, 这是在课堂教学环境层面信息技术优质课与其他学科优质课最大的区别。
主持人:听完各位的介绍, 我明白了信息技术优质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在日常的工作中, 你们都听了很多的信息技术优质课, 你们认为, 在有自己独特之处的信息技术优质课中, 最容易有亮点的地方出现在哪个阶段, 为什么?
魏雄鹰:信息技术优质课中, 最容易有亮点的一般在两个环节上:开头和结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新课引入阶段, 如果教师的情境创设与众不同, 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能吸引观摩者和评委的注意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时, 往往是一节课的画龙点睛之时, 如果教师能抓住课堂生成的亮点, 在学生典型作品分析、课堂小结等环节上有出色的表现, 或者设计了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局, 即使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失误, 也能在最后的环节上进行弥补,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徐强:从近几年各级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案例来看, 具体到不同学段与不同的教学内容, 最容易出现亮点的环节是有区别的。
比如, 在义务教育即小学与初中阶段, 课堂很容易出现亮点的环节多在最后的作品交流展示环节。而在高中阶段, 教学亮点往往容易出现在中间的教学环节, 即在新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
从教学的主要内容来看, 那些重点是作品设计制作的优质课的亮点往往出现在对作品的交流评价环节;而以理解概念为重点的理论性较强的优质课, 亮点则容易出现在对具体概念的分析、类比、理解环节中。
我们可以从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考虑这种差异。在义务教育阶段, 教学内容往往在学科专业性方面要求不高, 这一阶段信息技术的总体教学目标也定位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 在以作品为载体进行教学时, 学生关于作品的创意、设计思路、制作步骤就能充分反映出实际的教学效果, 而这些交流展示又是极其鲜活、生动的, 往往能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亮点。但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来说, 由于其学科专业性要求较高, 学生对于一些关键性概念的理解直接关系着教学是否能顺利开展;即使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 其具体的操作中往往也包含了一些微小的概念, 而且操作本身也较为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或操作进行深入浅出的处理。比如, 在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 学生往往对于“递推”与“递归”两个概念难以理解、区别, 如何通过生动、感性的实例进行对比、说明来突破这一知识点就成为关键。海南儋州二中的刘其政老师在2007年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中, 就使用了一种特殊报数的方法, 生动地体现了“递归”的过程, 受到广泛好评。
樊志华:在信息技术优质课中, 我觉得“课题导入”和“成果点评”两个教学环节最容易出现亮点。原因如下。
(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与知识“生长点”切入课堂教学, 通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兴趣点”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经验、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等因素。学生的知识“生长点”指将教学内容设计在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串或任务中, 这样的问题串或任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并使学生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能够产生上述效果的课题导入方案不仅体现了教师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的功力, 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中的创造力, 因此“课题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第一个最容易出现亮点的教学环节。
(2) 通过对电子作品形式的学习成果的评价, 既能强化巩固教学的基本要求, 又能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水平显性化。而通过对学习成果的点评来启迪学生的智慧与设计灵感, 无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为教师展示才华提供了空间。因此, “成果点评”是课堂教学中第二个最容易出现亮点的教学环节。
主持人:容易出亮点的教学环节, 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你们觉得在信息技术优质课中,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教师最易在什么地方失误?
魏雄鹰:在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中,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虎头蛇尾。一般教师都很重视引入时的情境创设, 能设计出很精彩的开头, 但往往不重视课堂结束前的那几分钟, 草草了事, 甚至不顾当时的教学实际情况, 匆匆收尾, 留下遗憾。如果课堂引入时的情境与后续课堂展开脱节, 与课堂结束不能首尾呼应, 有时就会适得其反, 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 有的教师在课堂引入可能会平淡无奇, 但随着教学展开, 各环节衔接有致, 张弛有度, 课堂结束时正好水到渠成, 这样的课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樊志华:现阶段信息技术优质课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源于教师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不得要领。
(1)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过低。信息技术优质课上教师牵强的课题导入、过多的讲授、小组互助或合作学习形式化、巩固性实践及探究性实践无区分、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教师经常“插播”讲解或“切屏”讲解等做法, 常常使学生陷入被动、产生消极情绪, 甚至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
(2) 教学活动中缺乏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有效检测。跟踪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策略是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 但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优质课中, 该环节却鲜有使用。需要说明的是, 对学生学习成果点评的教学环节不能替代学生的达标检测, 因为它既不是面向全体学生, 也无法提供全体学生对当前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水平发展程度的判断依据, 更无法诊断学生当前学习的不足。
高国军:信息技术优质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教师最易失误的地方比较一致。
(1) 信息交互的问题。课堂是学生生成知识的重要场所, 其中信息的多边交互是知识生成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师多依赖计算机和课件, 师生间的信息交流相对较少, 沟通不够。
(2) 常规问题。常态是优质课的价值, 教学常规又是常态的保证。信息技术优质课中, 教师常常是毕其功于一役, 表演成分多点, 教学常规元素少些。这导致部分优质课的指导和示范意义不大。
徐强:与容易出现亮点的环节类似, 信息技术优质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有不同表现。
首先, 优质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在教师不熟悉的环境中进行, 而信息技术教学对硬件、软件的高度依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当教学进行中出现硬件、软件故障的时候, 教师就很容易出现处理不当等失误现象, 这会对后续教学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有时甚至导致不能完成教学内容, 完全达不到教学目标。
其次, 在优质课导入环节, 或许是为了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 教师往往容易耗费过多的时间。在一次全国的优质课展评活动中, 一位教师就曾经花了将近十分钟进行导入, 直接导致了后续教学环节的时间不够, 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三, 在作品类教学评价中, 教师容易出现对作品评价过于宽泛、不能落实到信息技术学科重点上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优质课中比较明显。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定性”的评价, 即“是不是漂亮”、“是不是好看”、“是不是有趣”等, 而对作品中存在的学科本身的亮点或不足却不加以点评。
主持人:出亮点的地方我们要借鉴, 出问题的地方我们要预防。以你们的经验看, 信息技术优质课的教学过程中, 一线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加强对哪个阶段的重视, 为什么?
魏雄鹰:在信息技术优质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认为教师应该重视课前的教学设计与试教后的经验总结。尤其是借班上课, 更要重视对当地学生情况和教学环境的充分了解。只有建立在对学情和教情了如指掌基础上的课, 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好课。对学情的了解, 是上课的基础, 也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无论是试教, 还是最后的优质课展示, 每次都应根据不同的学校、学生, 采取不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法, 并及时总结各方面的经验, 如课堂用语、板书、提问、辅导、各环节的时间分配等, 特别是每次上课时遇到的意外情况与处理方法, 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要及时记录并加以改进。这样一种经历, 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是终身受用的。
高国军: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 教学中重视的阶段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
(1) 备课。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备课。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 兼顾三维目标, 表述要清晰、具体, 要有轻重, 这是教学的根本。其次, 要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起点和水平, 否则无从谈及教学得法, 教学策略得当。
(2) 导入。信息技术优质课不乏导入精彩的案例, 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经常出现导入部分同主体教学部分相脱节的情况, 也就是导入部分说的是一件事, 但主体部分的任务和主题却是另外一回事, 二者不相关, 或呈弱联系的状况。这样的教学不和谐, 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
(3) 教学艺术。教学是技术活动, 也是艺术性的活动, 优质课更应要求教学的艺术性。如教学评价的即时性、针对性问题, 教学留白艺术, 如何设计和实施有“内驱力”的学习任务, 教学节奏的掌控, 学生情绪的调控等。
徐强:如果一定要在优质课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个最需要重视的环节, 个人认为应该是新课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了解与处理。考察一节课是否“优质”, 学生的学习结果无疑是最具有价值的评价指标。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而根据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在以前的优质课展评中, 部分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甚至在时间安排上精确到“分钟”, 虽然从表面上看, 整个教学环节非常完整, 但是却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 教学效果自然也值得怀疑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典型情况, 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几种相应的方案, 一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临时生成性的情况, 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调整起来也流畅得多。
樊志华: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认为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加强对以下三个环节的重视。
(1) 加强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并力求描述具体、明确、可评测。确定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首要关键环节, 是基础和前提。因为教学目标既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是设计教学策略的依据, 更是判断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2) 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设计教学策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的第二个关键环节, 是措施保障。信息技术优质课在教学策略层面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对信息技术教师既是挑战, 也为课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良机。
(3) 加强对评价策略的研究与探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应该由“诊断性学业水平前测”、“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单元或期末的总结性评价”及“学段学业水平终结性评价”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策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三个关键环节, 是机制保障。
主持人:大家对信息技术优质课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 也明确了一线教师在信息技术优质课中需要注意的很多方面, 那作为比赛的信息技术优质课有无可能常态化呢?
徐强:这个问题目前备受热议,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优质课展评这一类活动形式的价值取向。在我看来, 信息技术优质课要实现完全的常态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首先, 从教学环境来看, 信息技术优质课的教学环境都是经过了从活动组委会到具体承办单位、工作人员的严格准备与测试的, 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日常教学中, 一线教师却很难保证能在如此高水平的教学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 优质课都是经过了多次的设计、试讲、修改, 其“优质”背后往往都有一支庞大的专业队伍支撑着, 有时甚至是集中了全市、全省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智慧。而要让如此规模的智力支持完全常态化, 不是很现实。
第三, 优质课毕竟是一种带有鲜明的“展示”色彩的课型, 因此, 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程度的“表演”性质, 这也很难完全避免。
虽然信息技术优质课完全常态化不是很现实, 但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因为优质课越接近常态化, 其值得学习借鉴与推广的价值也就越大。尤其是需要对优质课中过于“表演”的环节进行更合理、更贴近实际教学情况的改进。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推荐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三周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加工学案12-27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4课教学设计08-26
信息技术考核试题108-08
工会信息第1期10-09
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四下年级第11课《端午节》教学设计06-11
观课报告信息技术09-21
信息技术评课心得07-13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师10-23
小学信息技术评课记录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