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教学反思(共12篇)
1.秘密花园教学反思 篇一
《线的秘密》教学反思
《线的秘密》这一课以线绘画为造型训练的手段,引导学生运用造型元素和造型组织原理进行创造表现。
线条的表现力是无穷的,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线条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是这堂课的主线。为此,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先欣赏几幅精美的大自然图片,观察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线条,感受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并感受大自然的美,紧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有代表性的几个陶罐,介绍下我国新石器时期的陶罐,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对陶罐有所感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罐子,对陶罐的历史及结构做了了解,为学生作业打下了基础。
在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时,我在制作PPT时用符号圈出这节课要学的几种常见的花纹,并自己用素描纸画好的各种纹样,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让学生多次以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探讨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分析总结出常见的花纹:波浪纹、旋涡纹、网状纹等;总结出线条排列的规律:重复、交叉、交错排列,从而解决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通过欣赏教师及课本优秀学生范作解决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重点强调线条组织时应注意疏密、粗细、曲直的搭配以及点、线、形的组合。贯穿整堂课教师始终以鼓励、赞美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是教师设计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最后学生作业效果都非常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极大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学生作品用线装饰器物,有的构图饱满,有的细节突出,有的造型特别,有的对比和谐,每一幅作品都向我们展示了每一个学生对线条的理解、对生活与艺术的联系的初步认识,技法的尝试。多加强点线面的构成学习,培养学生平面构成意识。
但是在现场教学中如果能对罐子的外形设计,更深入具体的讲解下更好了。
2.秘密花园教学反思 篇二
自2003年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之后, 中国钢铁企业从未获得过优惠, 在其后四年里, 铁矿石长期协议价分别上涨了18.6%、71.5%、19%和9.5%, 2008年更是暴涨了约65%-80%[1], 而这场谈判持续失利的原因, 直到“力拓案”的曝光, 才真正引起大家的关注。据官方信息, 由于以力拓为代表的国际铁矿石垄断商通过窃取情报几乎完全掌握了中国国有钢铁企业的核心信息, 从而在铁矿石谈判中洞悉了中方的底牌, 中国钢铁企业累计损失高达7000亿元人民币, 为这些钢铁企业累计利润的两倍。[2]
其实, 力拓案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个案, 在国际市场上, 谍报机关以及商业间谍之间的斗争无处不在。由于从整体态势上看, 外国经济集团占有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 因此在这场斗争中, 我国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遭受的攻击愈发猛烈。力拓案的发生, 只不过再一次突显了我国经济安全的软肋:我国高度重视政治保密、军事保密, 但商业保密意识和保密机制却远不够完善。因此, 要想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首先就应做好我国经济安全的保护工作, 切实加强商业秘密的立法保护。
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必要性
所谓商业秘密, 是指不为其应用领域的人所普遍知悉、具有实际或潜在的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在以经济竞争为重点的综合国力竞争成为世界各国对抗主题的背景下, 加强我国商业秘密的保护显得尤为必要。
1、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 能够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里, 掌握了知识和信息就等于抓住了发展的命脉和先机。商业秘密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包括科研、生产、销售及财务等, 对其保护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保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技术合作的成败。在国际经济交往中, 一个重视商业秘密保护的企业, 不仅能为自己保留明显的竞争优势, 而且还能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2、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企业的支撑, 离不开核心技术秘密的掌握。而目前我国的现实是, 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商业秘密侵权的困挠而难以实现腾飞。一方面, 掌握有核心秘密的员工的频繁流动, 尤其是向外企的流动, 使我国的行业竞争居于被动;另一方面, 外资并购的谈判中, 因为忽视商业秘密的保护, 大量重要信息被收购方获得, 从而使我国打造的众多民族品牌被低价收购, 雪藏, 严重制约了我国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 某些国有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 还可能导致整个行业在对外谈判中的全面溃败。因此, 要抵御外资对品牌企业的瓦解和对核心技术秘密的获取, 首当其冲的是要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3、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需要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
当一个行业的重要商业秘密被国外方获取, 而这个行业又关系一国国计民生时, 该国的经济安全便很难得到保障。“力拓案”之所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主要是因为它涉及我国钢铁行业数千亿元的利益, 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房地产业的发展, 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 而类似的威胁还有很多。目前, 我国已成为境外经济间谍活动的最主要对象国。大量经济间谍在我国窃取先进技术、重点谈判信息等多种商业机密, 使我国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统计表明, 在我国10年来的腐败案中, 有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如美国朗讯公司行贿案、西门子公司行贿案、雅芳贿赂门事件。“由获取商业秘密引起的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经济利益, 还扰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秩序, 对我国维护经济安全带来极大隐患。”[3]因此, 非常有必要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进行从微观到宏观地重新审视。
三、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现状
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立法起步较晚, 直到1991年施行的《民事诉讼法》, 才第一次出现了商业秘密的概念, 之后又陆续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等, 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同当事人之间有关商业秘密的权利义务作了进一步规定。
1、《合同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通过签订合同, 在合同中加入保护商业秘密的条款, 约束合同当事人的做法, 对于那些既想促成合同交易而又担心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不得已泄密的情况来说, 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我国《合同法》第43条明确了与持有商业秘密的主体签定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享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 当事人可以将属于商业秘密的内容和保密的要求、范围、责任等写进合同条款, 要求对方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显然, 《合同法》的规定可以对合同当事人形成较好的约束, 但如果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侵权, 则《合同法》显得鞭长莫及。
2、《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人才流动频率的提高,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知悉商业秘密的人员在另行择业时出现了商业秘密流失现象。我国《劳动法》22条及102条均对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保密事项的责任进行了规定。而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则在此基础上, 通过第23条、第24条、第90条, 对保密义务主体、竞业限制条款、经济补偿、违约责任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规定, 操作性更强, 但也有其不足。其一, 未区分重要的商业秘密和一般的保密信息, 从而使竞业限制的前提条件过泛。因为从理论上讲, 任何企业都存在商业秘密, 大到重要的发明专利, 小到高层主管的生活嗜好。如果不加区分的要求适用竞业限制条款, 则可能影响到劳动者正常的就业自由;其二, 将与商业秘密有关的竞业限制, 扩张为同类产品或同类业务, 不仅偏离了竞业限制保护商业秘密的本来方向, 而且也与发达国家在实践中的做法相背离;其三, 竞业限制仅适用于“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 而对劳动合同履行期内的商业秘密保护没有涉及。
3、《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这是当前保护商业秘密的最主要的法律形式。《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定义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手段进行了规定, 包括盗窃、利诱、胁迫、非法披露及使用等, 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商业秘密。但作为主要适用依据, 该法的规定也难谓完善。首先, 保护范围有限。许多商业秘密无法纳入该法的保护范围。反不正当竞争是以竞争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维护的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对于不存在竞争关系的侵权者, 很难适用该法予以制裁;其次, 侵犯商业秘密的手段的“不正当性”, 在实践中的确认存在一定障碍, 不易操作;再次, 对权利人的保护力度较弱。该法针对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仅规定了应承担的民事和行政责任, 这在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多具体规定刑事责任的情况下, 显示出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宽容, 甚至还会起到怂恿鼓励侵权行为的反作用。
4、《刑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要求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在一定条件下承担刑事责任, 是重视商业秘密保护的国家制裁严重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刑法第七节中明确规定: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从而为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合法使用人, 提供了比较充分和全面的刑事保护手段, 加大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然而, 对于各种性质不同、主体身份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的行为同规定于一个罪名之下, 也不利于罪名的细化、操作与认定。而且, 对于“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的规定, 对于“力拓案”这样社会危害性巨大的案件, 适用力度显然不够。
四、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建议
1、《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完善
(1) 重新界定商业秘密的定义。有关学者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 分别用“秘密性”、“实用性和价值性”和“管理性”[4]与“新颖性”、“价值性”、“实用性”和“秘密性”[5]来概括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界定的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从这些构成要件看, 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要求要严于Trips和美国等国家相关法律的要求。郑成思先生就指出:“在商业秘密领域, 合格的受保护信息并无‘实用性’要求, 是Trips明文规定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却明确规定商业秘密应“具有实用性”。他又说“在条约允许我们放宽之处, 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保护得比发达国家还严, 历史可能会回过头来告诉我们, 这是一种失策。”[6]因此, 在界定商业秘密时, 宜仅用“秘密性”、“价值性”、“管理性”来描述其特征。
(2) 明确界定商业秘密侵权手段的“不正当性”。世界各国均承认, 获取商业秘密行为的不正当情形从现实角度出发无法列举穷尽的, 判断的依据只能是总则中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 而这对于法院在审判具体案件予以适用时是显得抽象而较难把握的标准。为此, 美国法院在其有关判决中对“不正当手段”进行了界定, “即所有的不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独立开发而又获得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都是不正当的手段。”[7]美国对“不正当手段”的界定于我们可资借鉴。
2、《刑法》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完善
(1) 完善商业秘密的罪名体系。将现有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确定为一类罪名, 根据各侵权行为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具体罪名, 如窃取商业秘密罪、泄露商业秘密非、侵占商业秘密罪、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罪等, 并规定相应幅度的法定刑。这样的具体规定有利于司法操作和贯彻执行罪刑均衡原则。
(2) 增设法定刑量刑档次。设置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法定刑时应宽严相济, 以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在量刑时可以重点考虑商业秘密的研发成本、行为人的窃取手段、受害人经济利益实际减少额等因素;尤其应对《刑法》中“重大损失”和“特别严重后果”的范围进行界定, 加大处罚力度, 使诸如力拓这类危害性较大的侵权行为得到应有的制裁。
3、《劳动合同法》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完善
(1) 区分商业秘密的利益层次。并非所有的商业秘密都有必要适用竞业限制, 否则可能导致一个人知识越丰富, 就业机会越少的悖论。因此, 只有那些用人单位花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开发形成的、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的商业信息, 才是竞业限制的动因, 其他商业秘密则应让位于劳动者的就业权而不予竞业限制的保护。
(2) 缩小竞业限制的领域。领域大小的确定, 一般应以原企业的业务已有的影响范围和市场份额等困素为依据, 不能随意扩大到用人单位将来可能扩展的领域, 或类型化领域。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实践当中的要求是, 竞业限制的领域, 只能与劳动者在本单位接触的技术、经营秘密有关, 其范围小于, 而绝不能等于本单位同类产品或同类业务。
(3) 扩大竞业限制的适用时间。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 也有可能自营或兼营与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有关的业务。因此, 单纯将竞业限制适用于“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 不足以规制履约过程中的侵权行为, 而《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又不能当然地适用于劳动合同中, 因此, 有必要扩大竞业限制的适用时间, 将“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也涵盖其中。
参考文献
[1]曹开虎.力拓“间谍门”溯源:国内钢企恶性竞争[OL].腾讯网, 2009-7-15.
[2]黄慧.力拓间谍门案件的警示[J].产权导刊.2009 (9) .
[3]王立杰, 何勇.力拓案法律启示录拷问经济安全[OL].新浪网, 2009-7-25.
[4]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5]孔祥俊.商业秘密保护法原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6]郑成思.WTO与知识产权法研究[J].中国法学, 2000 (3)
3.《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
《水面的秘密》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的科学》第四课。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2.养成细致观察、大胆预测、认真实验的科学习惯;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准备:
带网透明的杯子、表面张力图片、视频;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水槽、广口瓶、滴管、硬币、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这有一个带网的杯子,我把它装上水,装得满满的,如果把它倒过来会怎样?奇迹发生了,水竟然没流出来?这是怎么回事?想不想揭开这个秘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面的秘密(板书:水面的秘密)。
(设计意图:从蕴含科学道理的“魔术”入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秘,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二“水杯倒过来,水竟然没流出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探究水的表面张力
硬币装水
1.谈话:(出示硬币)我们知道杯子能装水,硬币能装水吗?说能的同学怎么装?谁来试试?(实验投影:学生上台用滴管向硬币滴水)
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硬币能装多少滴水呢?
2.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实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3.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1)轻捏滴管胶头,靠近硬币滴,滴在硬币的中央。(2)从侧面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3)水溢出停止,记录水溢出前的滴数,最后一滴不记录总数。(4)小组分工合作,填好记录表。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并适当指导。
5.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小,探究能力稍弱,教师要扶、放结合。在探究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围绕实验核心环节探究,既保证了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又培养了学生规范的操作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记录单上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看到的现象,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三、理解水表面张力科学概念
1.谈话:刚刚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来看科学家的解释。(巧虎科学动画视频:水的表面张力)
2.总结:水由许多的水分子组成,水表面的分子他们非常地团结,手拉手抱得紧紧的,有一个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设计意图:虽然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感知到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但是水的表面张力概念比教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通过动画视频,形象演示了水的表面张力,化难为简,让学生在前面实验基础上很好的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科学概念,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四、了解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
1.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解释导入时的“魔术”。
3.播放宇航员太空授课视频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太空授课视频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课后拓展
谈话:我们发现水有表面张力,那么其它液体如:牛奶、酱油、饮料也有表面张力吗?课下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方法探究一下吧!
课后记
一、关注细节,以“扶”为主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探究能力较弱,更需要我们教师的扶持。在两个探究实验前,我在实验操作方法上、观察方法上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要怎么样去完成;探究实验时,精心设计的实验记录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如:(1)放入回形针以前水面是什么样的?(2)放入10个回形针时,水面是什么样的?(3)放20个回形针时,水面有什么变化?(4)你总共放了多少回形针?四个问题,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水面现象上,把握住观察此实验的关键。
二、注重思维,培养能力
章鼎儿老师说过:“没有思维参与的探究活动不能称之为科学探究。”在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也是课堂的主旋律。本课中魔术导入激活学生的探秘思维,引导其主动参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产生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已经在进行强烈的活动,产生求知的欲望;思考现象实质,给学生一定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超市的秘密》教学反思 篇四
《超市的秘密》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生活需要消费》中,主题二《不同的购物场所》中的第二个课题。
课前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学生经常在节假日随父母逛街、购物,他们对商业场所的情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本县城一些超市,由于经常光顾,学生对它们的大致情况,比如所售商品、服务态度等有一些认识。但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超市的认识还非常表面化,多数学生单纯的认为超市仅仅是购物的场所,比如他们只能说出在超市里曾经买过和见过的商品,没有注意到超市内各楼层商品的类别以及各个超市的不同特色,更意识不到超市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时代进步的标志。同时,学生对于商业的繁荣、商品种类的增加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认识不足。
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课前的调查,还是购物活动、课堂讨论等都是以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来开展。如在课堂讨论中,我们就让学生说说对超市的了解,然后从大家的汇报中结合自己的资料说说超市的特点。课堂上学生的思维非常的活跃,他们想到了在超市里要为残疾人服务,为他们提供方便。让他们可以电话购物,商场的设计也要提供特殊的扶手电梯。孩子的爱心让我为之骄傲。
此外,在这节课当中我也发现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适时的点拨和评价使教学目标更加明显。在情景教学中,应该更加明确每种购物场所都有他存在的价值,买不同的东西不同的时间就要到不同的购物场所。
其次超市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的便利,是谁在背后默默地付出呢?是超市的工作人员。在我们关心残疾人,关爱身边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在背后默默工作的人员。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使我们逛超市时感到环境的舒适,商品种类的合理分布,选购的便利,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这个细节是我在上课时没考虑到的,是这节课一个遗憾的地方。
5.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篇五
认知性阅览自主沟通,对文本全体感知的学习,偏重认知性阅览。在第一课时中,认识了这是个秀丽的花园。所以在课的开端就我以这个秀丽的花园为切入点引进讲堂。经过美读,赏识动画,使学生对这个秀丽的花园留下是深入的形象。
感领悟阅览捉住要点,这一块的阅览,需求捉住要点,品读感悟。经过多层次的多方法的重复品读、揣摩感悟,推进学生多元开展。领会花园的改变,在我让学生找出描绘花园改变的语句,重复品读后出示冰雪掩盖、暴风高文、雪花飘动的画面,与前面秀丽的情形构成明显的比照。领会伟人的心情,经过自行朗诵感悟,揣摩伟人的心思,由于描绘伟人无情无义的口气是文章朗诵谈论的要点。这个当地了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边要点语句“唤来隆冬的是我那颗固执、冷漠的心啊!”这句话的了解。
拓宽性阅览文本里有许多梦想的空间,比方伟人赶孩子们的时分是怎么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小男孩会说话的双眼凝视着伟人,但他没有说出来,又比方当伟人看到小男孩这种目光后,他心里火辣辣的,那为何火辣辣的,也没有写出来,这时我就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了解又练习了学生表达的才能,经过前期一系列的比照感悟,这时再出示要点句,学生对要点句的了解也就瓜熟蒂落了。课的最终,连接这篇文章的作者王尔德,名人档案。拓宽工作,搜集有关美好的名人名言。把《伟人的花园》编成神话剧,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搜集王尔德的其它神话故事,用自个喜爱的方法讲给我们听。学生都发生了稠密的爱好。
《上一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神话故事,用朴素的言语叙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诚友情。这篇课文的教育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育方针:1、正确有豪情地朗诵课文。2、感触小鸟和大树之间深沉的友谊,开始领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育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文字和腔调鼓动着学生的心情,为了十分好地领会每一个人物的情感,引导学生豪情朗诵是十分必要的。我晓得,阅览教育是学生,教员,文本之间对话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在教员,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打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要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人物,领会每一个人物的思想豪情。因此在教育初始,我就逐渐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口气,让学生们领会鸟儿和大树别离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觅时的着急与艰苦,越来越明亮。这样,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寸步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掌握了读的豪情基调。
讲堂教育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光,唱起了上一年唱的歌。这儿三个天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梦想空间。这儿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辅导学生练笔的练习点。最终我还在这儿组织了一个梦想说话的环节,语文讲堂应是传闻读相结合的。学生沟通后,慨叹许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育方针对比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触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但课后,我细心想了想,以为往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注重全体掌握和时刻的组织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育环节先进行估量,想想这一个过程可能会用去多长时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践教育中,教员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育,确保教育内容的顺利完成。
2.注重学生平常的朗诵练习,学生的朗诵才能并不是一次讲堂就可以晋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含学生对文本的了解,一起也包含平常的堆集,所以,今后我还要愈加重视学生的读书状况。
3.注重评估语的丰厚和鼓励效果。作为新教员,我的讲堂评估语仍是相对缺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答复与发问,并想好评估语。久而久之,评估语定会丰厚而有鼓励效果。
6.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六
学习《语文百花园三》时,我就想:课堂教学怎样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呢?如果还是像原来那样详细地讲,那它就没有起来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如果不再细致地讲,观看率那么低,学生没有掌握怎么办?突然,我看到了“我的采集本”部分,这部分介绍的是“五岳”的内容,作为一个积累学生只需要掌握“五岳”是哪几座山,大概在什么位置,在我们的作业中就有相关的比较基础的连线练习。在张校长录制的《语文百花园三》预习视频中,已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五座山分别属于哪岳,大概在哪个位置。于是,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快速地说一说,然后就直接跳过了这一部分,重点告诉孩子: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
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称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还补充了“三山五岳”的另“三山”——浙江雁荡山、江西庐山、安徽黄山以及“五岳”的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早已闻名于世界。还特别补充了“泰山封禅”和“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等相关知识。学生对于书本之外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课外阅读广泛对于相关知识有一定涉猎的孩子觉得特别骄傲。
我想,这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和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应该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在完成练习的时候,认真观看了视频的同学都很轻松地完成了连线练习,正确率也很高;可没有认真观看或者没有观看视频的同学就不清楚哪一岳是哪座山,还有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因为视频是家长帮助播放自己没有看的,根本就不知道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直到在同学的提醒下再次翻开语文书多读了几遍才知道应该怎么做。于是,我趁机在告诉孩子们“微课”也是一种学习,提前学习是为了让我们觉得更扎实或者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补充学习,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我们在课堂上不会再过多的讲解,一定要重视每一课的提前学习,不然就会跟不上,像今天某同学那样。
7.秘密花园教学反思 篇七
师: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巨人的花园》,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生书写)
师:首先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请同学们准备好。 (师读词, 生听写。听写后课件出示以下词语, 生自己纠正。)
洋溢允许围墙训斥覆盖 冷酷拆除
师:你能从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或两个, 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请先练习一下。
(生练习, 师指名回答。)
生:我用“洋溢”来造句。巨人的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师:好的, 不错。
生: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 发起脾气来:“谁允许你们进来的?”我用的是“允许”。
师:很好。
生:老师, 我可以用两个词吗?
师:当然, 请。
生:巨人终于明白了是他那颗冷酷的心使花园冰雪覆盖、隆冬来临。
师:真不错, 他用了“冷酷”“覆盖”两个词。
生:我也用两个词造句。巨人拆除围墙, 把自己的花园给了孩子们。我用的是“围墙”和“拆除”。
师:真聪明, 直接用“拆除”“围墙”联成了词组。你能借助这两个词语展开联想, 说一说《巨人的花园》写的是什么吗?
生:村子里有一座漂亮的花园, 他的主人是一个巨人。巨人旅行回来看到孩子们都跑到自己的花园里玩, 就把孩子们赶了出去, 并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从此, 花园里就没有了春天。后来, 一个小男孩让他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于是, 巨人又拆除围墙, 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
师:不错, 能不能把花园里的变化适当做一点补充?
生:我来为他补充。巨人砌起围墙以后, 花园不久就隆冬来临, 春天已经来到村子里, 但还是不到巨人的花园里来。一天早晨, 春天来到了花园里, 但是巨人把孩子们赶走了, 花园又变成了冬天。
师:把这个意思加进去, 哪位同学为我们完整地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巨人有一座漂亮的花园, 他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 就把孩子们赶了出去, 并砌起围墙。于是, 冬天来到花园里。后来, 春天来了, 花园里却还是冬天。一天, 孩子们从围墙破损处钻进花园, 于是花园里又变成了春天, 但是巨人又发脾气了, 花园就又变成了冬天。后来, 一个小男孩让他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个道理, 巨人就拆除了围墙, 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 于是, 花园里又像以前一样漂亮了。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他概括得清楚、简洁、完整。
【点评: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听写词语, 本是一个极为传统的课堂练习, 其所承载的功能, 无非就是复习巩固生字新词。但是, 吴老师的教学想象力却赋予了这个传统的课堂练习以丰赡的课程意义。首先, 借助词语听写, 很自然地重温了故事内容。当学生用“洋溢”“允许”等词语造句时, 他们不仅对词语的本义进行了复习, 同时也对课文故事的相关情景进行了回忆。其次, 借助词语听写, 很好地概述了课文大意。学生正是借助“拆除”“围墙”这两个词语, 准确地聚焦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妙的是, 借助词语听写, 还强调暗示了童话的文体特征, 这是最富有语用学思考的教学设计。在学生概述大意的过程中, 老师要求“适当补充花园里的变化”, 其实, 就概述大意而言, “花园的变化”无需补充, 之所以额外增加这个要求, 意图完全是落在文本的童话特征上。就全文的故事情节看, “花园的变化”最神奇、最让人惊异、最富有童话的意味。补充这一点, 无疑是在委婉地强调故事的童话语境。说实话, 面对稍纵即逝的学情, 非胸中有大丘壑者断不能为之。这一动态生成的教学环节, 不免让人感慨:只有当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要教什么的时候, 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才能玉成课堂的终极关切。】
二、解读课题, 揭示文体特征
师: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 (齐) :巨人的花园。
师:这篇童话的题目很有趣, 一看就知道是童话。猜猜我是怎么知道的?
生:老师, 你肯定是从“巨人”这个词知道的。因为生活中是没有巨人的, 只有童话里才会有巨人。
师: (出示课文插图) 你们看, 这就是巨人, 和他身边的孩子比起来, 他显得特别高大, 他坐在那里, 就像———
生:一座小山。
生:一棵大树。
师:想象一下, 如果他走起路来———
生:他走起路来“咚———咚———咚———”声音一定特别响。
生:他如果不小心可能会踩坏一些东西。
师:他要是说起话来呢?
生:他的声音一定震耳欲聋。
生:他要是一说话, 一定会吓人一跳。
师:巨人, 生活中本来没有, 是作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出来的, 因此围绕巨人发生的那些事就会让我们感到异常神奇, (板书:神奇) 这是童话的特点。学习这篇课文, 我们就要抓住这个特点, 和作者一起展开丰富的想象, 去感受童话中的那些神奇的人和事, 思考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节课, 就让我们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点评:文体先行, 在语用教学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吴老师以其敏锐的文体意识, 引领学生擦亮了课题的童话特征。而其擦亮的方式本身, 就极富童话意味:让学生想象巨人的形象。说实话, 要唤醒学生的童话文体意识, 这绝对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教学设计。正如吴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那样:“巨人, 生活中本来没有, 是作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出来的, 因此围绕巨人发生的那些事就会让我们感到异常神奇, 这是童话的特点。”从“巨人”到“童话”, 这是最自然、最经典的文体联想, “巨人”仿佛天然就是“童话”的流行符号、文体品牌。】
三、想象画面, 感受童话神奇
师:上节课, 我们熟读了课文, 发现许多地方, 读着读着就能在头脑中浮现出画面。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 把那些能在头脑中浮现神奇画面的内容标画下来, 稍后我们作交流。
(生默读、标画)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6自然段。 (生读第6自然段) 在这段里, 我画出的词语是:“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因为巨人回来以后, 赶走了孩子们, 花园里不久就变成了寒冷的冬天, 而当春天来到村子, 村子里都开出了美丽的花, 可巨人的花园还是寒冷的冬天, 所以, 我感到巨人的花园很神奇。
生:我找的也是这里。第3自然段说“有一年秋天, 巨人突然回来了”, 说明他回来的时候是秋天, 但当他赶走孩子不久, 就北风呼啸, 说明冬天不久就来了, 一般冬天都不会这么快就来。
师:你从这里感受到———
生:神奇, 不可思议。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关注到巨人回来以后花园里的变化, 巨人回来之前花园是什么样子?
生:巨人回来之前, 花园里“春天鲜花盛开, 夏天绿树成阴, 秋天鲜果飘香, 冬天白雪一片”。
师:那花园里, 有鲜花盛开的春天, 有———
生 (齐) :绿树成阴的夏天。
师:有———
生 (齐) :鲜果飘香的秋天。
师:还有———
生 (齐) :白雪一片的冬天。
师:这花园里四季———
生:如画。
(师板书:四季如画)
师:难怪课文中说——— (课件出示句子)
生 (齐)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师:然而, 是什么让四季如画的花园发生了改变呢?
生:是巨人赶走了孩子们。
师:请你读一读。
生:那年秋天, 巨人突然回来了,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 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除此之外, 他还做了什么?
生:巨人还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 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师:于是, 原本四季如画的花园, 不久就———
生: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
师:请同学们把这前后大不一样的景色对比着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下面两段, 指名读。)
那里, 春天鲜花盛开, 夏天绿树成阴, 秋天鲜果飘香, 冬天白雪一片。
不久, 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 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 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 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 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师:好的朗读总是能让听众透过你的声音, 看到生动的画面。谁能再读一读, 让我们感受到变化的神奇? (指名读)
师:此时的巨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所以, 文中写道——— (课件出示语句)
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 这么荒凉呀……”
(生齐读)
师:继续交流你们画出的语句。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7自然段。我画出的词语有:明媚的阳光、草翠花开、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这里有两个画面, 一个是春天的画面, 一个是冬天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把这两个画面对比着读一读, 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
师:听了她的朗读, 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春天特别温暖, 让人快乐。冬天特别寒冷, 很可怕。而且这花园里的景色一瞬间就发生了变化, 从这里我感受到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花园里一瞬间就发生了变化?
生:是“与此同时”。
师:与什么同时?
生:是与巨人说话的同时, 也就是巨人的话还没说完, 花园里的景色就变了。
师:巨人说了什么呢?
生 (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 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 (边板书边讲述) :同学们, 你们看, 这“四季如画”的花园, 不久就变成了冬天 (板书:冬) 。一夜之间, 春天 (板书:春) 来临, 却一瞬间又变回了冬天 (板书:冬) ,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是因为孩子们, 孩子们来了, 春天就来了;巨人赶走孩子们, 春天就走了, 冬天就来了。
师:一句话———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巨人知道这个秘密吗?
生:不知道。
师:是谁帮助了他呢?
生:是一个小男孩。
【点评:这又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这一环节的想象力意蕴。第一层面, 从“神奇感”入手, 聚焦花园的变化。毫无疑问, 这个故事的童话特征, 或者说童话的神奇色彩, 主要就是通过花园的情景变化来呈现的。吴老师让学生搜寻给人以神奇感的故事画面, 正是依循了故事的这一童话特征。这一设计,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 可以重新唤起学生阅读童话的欲望和期待, 规避因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熟悉而形成的某种程度的倦怠;第二, 可以凸显童话阅读和理解的个性化策略, 读童话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想象感悟故事形象和情节的惊异、神奇, 进而借由这种惊异和神奇去理解故事的深层意蕴。如果说第一层面解决了阅读童话的动力问题, 那么第二层面则是提供了阅读童话的最佳策略。因为, 就教学的第二层面看, 吴老师其实改变了故事的叙述路径, 由原故事中“秋天———冬天———春天”的季节更替这样一种线性结构, 改变成“冬天”回溯“秋天”、“冬天”期待“春天”这样一种以“冬天”为圆心的环形结构。这种改变的教学用意是深刻的, 按环形结构重读巨人花园的变化, 无疑在鲜明的对比中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张力。我们看到, 学生的阅读焦点首先集中在课文的第6自然段, 即花园冬天的情景。而学生之所以觉得这一故事情景的惊异、神奇, 其认知背景就在于之前的秋天和之后的春天。学生敏锐地发现, 巨人的花园从秋景变成冬景是如此迅速, 而从冬景变成春景却又是如此迟缓。这一改变故事叙述逻辑的教学路径, 显然更有利于制造认知冲突, 引发学生对童话背后深层语义的思考。这样的设计, 除了想象力, 更需要一种饱满的课程智慧。】
四、质疑引路, 解读童话道理
师: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的第8、9自然段,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生自读)
生:我的问题是:那个小男孩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拔腿就跑呢?
生:我想问, 那个小男孩为什么眼睛会说话?为什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 心里就火辣辣的呢?
生:那个小男孩是谁呀?
师:同学们都注意到了这个小男孩的与众不同。谁能解答这些问题, 这个小男孩儿为什么没像其他孩子一样跑掉, 难道他不怕巨人吗?
生:我认为他也和别的孩子一样害怕巨人, 但是他不想再看见巨人这么糊涂下去了, 他要留下来告诉巨人这个道理。
师:你是说, 他看到了巨人的痛苦, 决意留下来帮助巨人?
生:是的。
师:可是他什么也没说呀!
生:他是用自己会说话的眼睛说的。
师: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都“说”了什么呢?
生:小男孩用他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好像在说:“巨人啊, 你醒醒吧!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 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师:你的眼睛真会说话。
生:他还会说:“你知道吗?孩子们在, 春天才在。”
师:你也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生:春天一直都在你身边, 只有爱才能把它唤回来。
师:多么富有诗意, 这样的语言怎能不打动巨人那颗坚硬的心呢!
生:小男孩的眼睛还会告诉巨人:“亲爱的巨人, 你知道我的小伙伴为什么都跑掉了吗?因为你太自私了。你要是对他们好一点儿, 他们就不会害怕你了, 他们回来了, 春天就回来了。”
师:真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生:小男孩还会用他的眼睛说:“巨人啊, 你知道吗?你爱别人, 别人才会爱你。”
师: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啊!
生:巨人啊, 你再不能这样下去了, 让我来帮助你吧!
师:是啊, 小男孩不但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告诉巨人这一切, 他还做了什么?
生: (读)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 桃树马上绽出绿芽, 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师: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小男孩到底是谁呢?你大胆地想象一下, 他可能是谁?
生:他是圣彼德吧? (众笑)
师:为什么?
生:只有神才这么有魔力!
师:你感觉到了神的力量。 (众笑)
生:我猜他一定是孩子们的头儿。
师:你感觉到了男孩身上的王者气质。
生:我想他一定是爱神丘比特!
师:爱的天使!说说看———
生:天使都是给人们带来温暖和爱的, 他帮助了巨人, 使巨人不再痛苦, 所以我认为他是爱神丘比特。
师:孩子们, 你们的回答令我感动, 你们不但读懂了作者, 也读懂了他的童话。如果你们想知道这个小男孩到底是谁, 老师课后送给你们这本《巨人的花园》, 请你们自己去读一读原文。让我们再读一读第8、9自然段好吗?
(生自由朗读)
师:经过小男孩的帮助, 这回巨人明白他的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些神奇的变化了吗?
生:明白了。
师:他明白了什么呢?
生 (读) :巨人终于明白,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他还明白了什么?
生:他还明白了不能这么自私、冷酷。
师:请你读读巨人的话。 (课件出示语句, 指名读。)
“噢!是这么回事呀!”
“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师:听了巨人的话, 小男孩又做了什么? (指名读文, 然后出示下文。)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 他立刻拆除围墙, 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师:读到这里, 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问, 巨人为什么是“第一次”感到温暖和愉快?难道以前从来没有人给过他温暖和愉快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同学们, 你还记得在巨人回到他的花园之前, 他去了哪里?
生:他去旅游了。课文第2自然段说, 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
师: (课件出示原文) 这是《巨人的花园》原文中的一句话。王尔德在原文中这样写道:一天, 巨人回来了。原来他到自己的魔鬼朋友科尼西家串门去了, 他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
师: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巨人是一个很冷酷的人。因为一般人都不会跟魔鬼做朋友, 而他不但跟魔鬼做朋友, 还在魔鬼家里住了七年, 说明他也跟魔鬼一样冷酷无情。
师:你是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生:是的, 他的自私、冷酷都是跟魔鬼在一起才这样的。
生:我觉得巨人很孤独。因为他平时特别自私、冷酷, 村里人都不跟他交朋友, 所以他就去找魔鬼做朋友。
师:孩子们, 你们都关注到巨人的自私、冷酷、无情, 关注到他是怎么对待别人的。你知道吗?没有人天生就自私、冷酷、无情, 你们有没有想过村里的人可能是怎么对待他的呢?
生:我想村里的人一定都不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太丑了, 说话的声音又那么大, 可能走路时还会不小心踩坏别人的东西。
生:我也觉得村里人对他不够友好, 不然他就不会去找魔鬼做朋友了。
师:你看, 别人怎么对待他, 他就怎么对待别人。同学们,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个特别的人, 你打算怎么对待他呢?
生:我会站在他的角度想想, 我不会歧视他。
生:我会主动跟他做朋友, 温暖他的心。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
生:我也不会不理他, 我会帮助他, 让他知道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生:我会让别的同学都跟他玩, 让他不要跟坏人交朋友。
师:所以呀, 同学们, 当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以后, 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
生 (读) :他立刻拆除围墙, 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师:他把自己的整个花园都给了孩子们, 于是, 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图画——— (课件出示, 生齐读。)
从那以后, 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 爬上巨人的肩膀, 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 感到无比的幸福。
师:王尔德在原文中是这样描绘这幅画面的。 (课件出示原文, 学生读。)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如今巨人变得又老又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和孩子们一道做游戏了, 只好坐在一张大安乐椅上看着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 欣赏着花园里的满园春色。他常说:“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 可是最美丽的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师:于是, 巨人的花园又变得 (勾画板书) ———
生 (齐) :四季如画。
师:你知道是什么让巨人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吗?
生:是小男孩改变了巨人。
师:小男孩用什么改变了巨人?
生:小男孩用他的亲吻改变了巨人。
生:小男孩用他的爱心改变了巨人。
师:其实, 就一个字, 那便是———
生 (齐) :爱!
师: (板书:爱) 对, 就是爱, 爱的力量!同学们, 爱, 能够化解昨日的怨恨;爱, 能够净化一个人的心灵;爱, 能够温暖一颗坚硬的心;爱, 能够感化世间万物。爱, 能够送给别人一座花园, 也能让自 己心灵的 花园———
生:四季如画!
师:下课。
【点评:毫无疑问, 最富有想象力的是最后这个教学环节。赏析这一教学片段, 惊异和叹服如排浪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击打着我们的审美体验。第一波惊异感, 来自对小男孩眼睛的想象。那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学生的想象使这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春天这个温暖的季节里。第二波惊异感, 来自对小男孩身份的想象。这一细节, 不仅点燃了学生探究童话人物形象的热情, 也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物形象所负载的童话意蕴的理解。第三波惊异感, 来自村里人对待巨人的想象。吴老师的一句“没有人天生就自私、冷酷、无情, 你们有没有想过村里的人可能是怎么对待他的”, 不啻是一种当头棒喝、醍醐灌顶, 不仅于学生是一种爱的召唤, 更是将童话的价值思考引向腹地。第四波惊异感, 来自对故事结尾的想象。课的尾声, 吴老师还原了原著的故事结尾, 巨人的形象似乎更接近邻家老爷爷的祥和与平静, 而在这份慈祥的生命气质中, 我们感受到了童话的灵魂———爱已然注入了巨人的生命, 并润泽着每一个与故事相遇的人。
所有的惊异感, 所有的想象, 却有一条绵密而深长的红线牵引着, 这条红线就是童话唯一而永恒的主题———爱。对小男孩眼睛的想象, 就是爱的想象;对小男孩身份的想象, 就是爱的想象;对村里人对待巨人的想象, 也是一种逆向的爱的想象;而对故事结尾的想象, 则更是将爱的想象推向到一种宁静而庄严的境界。因为爱, 所以懂得!因为爱, 所有的想象力才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总评:《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吴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不仅保持了作品本身的这份影响力, 而且以其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和操作, 将这份影响力提升到了一种更温婉、更深刻、更无痕的境界。
一、教学想象力与童话的价值影响力
王尔德的童话, 以爱为其价值的终极关怀。《巨人的花园》, 正是借由季节景色的神奇改变, 叙述了巨人生命的爱的觉醒。事实上, 故事中的孩子和春天, 不过是生命之爱的显性表征。尤其是桃树底下那个神奇、神秘的小男孩, 根本就是一位爱的天使, 他和他的伙伴们引领着巨人的生命成长, 最终点化巨人成为一个拥有爱的灵魂的幸福之人。毫无疑问, 童话教学必须以传递这种爱的价值为其核心目标。在这一点上, 吴老师的认识是清醒的, 是高度自觉的。在课堂教学的第一板块, 吴老师要求学生在概述故事大意的基础上, 说说巨人花园的变化。这看似不经意的教学点拨, 其实已经为花园变化背后的爱的意蕴埋下了伏笔。在课的第三板块, 吴老师更是让学生直入花园的变化, 彻底解构故事由秋天到冬天再到春天的线性叙述结构, 改为以冬天为圆心上溯秋天、下行春天的环形结构, 在强烈而鲜明的画面对比中营造认知冲突, 激活学生对季节突变背后的生命态度的思考, 这是极富想象力的曲笔设计。到了课的第四板块, 吴老师更是别出心裁地让学生想象小男孩的眼睛、想象小男孩的神秘身份、想象故事可能的缘起———村里人如何对待巨人、想象故事必然的结局———巨人最终的生命定格于春季, 这些汪洋恣肆的想象, 引领学生直抵童话的天堂———爱, 而这种基于想象的对生命态度的理解是温润的、柔和的, 也因此是触及学生灵魂的。
二、教学想象力与童话的审美影响力
王尔德的童话, 充满了色彩斑斓的美感。《巨人的花园》的美, 集中体现在人物形象、物态景象和情感意象上。毫无疑问, 童话故事中最富诗意的人物形象当属桃树底下的那个小男孩, 我们甚至可以在西方童话而非中国历史的背景下重新解读“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审美形象。而吴老师的高明之处恰恰就在于将这一最富诗意的人物形象置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让小男孩的眼睛开口说话, 在话语翻飞处塑造出一个春暖花开的精神世界。其实, 就学生的阅读期待而言, 最先带给他们以惊异和震撼的, 应该是花园景色的前后变化, 极富画面感的故事叙述充满了视觉冲突和审美张力。吴老师巧妙地挖掘了故事的这一审美资源, 通过改变故事的叙述路径, 将冬天的寒冷与春天的温暖、冬天的死寂与春天的生机置于界限分明的强烈对比之下, 从而使学生不仅感受到童话故事在物态景象上独特的审美张力, 也借由各自的想象力充分理解了这种变化背后的生命态度。就整个童话故事看, 王尔德其实是在孩子和春天之间营造了一种情感联接, 我们可以说孩子是人生季节中的春天, 也可以说春天是四季轮回中的孩子。因此, 孩子才是整个童话故事中的灵魂意象。从这个意义上讲, 课堂的第四板块将阅读想象的焦点集中到小男孩的身上, 想象他的眼睛、他的身份以及他对巨人的影响, 无疑是一种整体观照下的智慧抉择。
三、教学想象力与童话的语言影响力
王尔德的童话, 语言风格是唯美主义的。跟传统童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故事不同, 作为剧作家和诗人的王尔德, 其童话创作的语言一样洋溢着浓浓的诗性气质。《巨人的花园》虽系翻译作品, 但故事的语言文字却极富修辞感, 如诗如画。童话教学的使命, 当是让学生在徜徉故事的同时能不知不觉地沉入语词、受到干净而精致的文字熏染。这一点, 吴老师以其语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敏感, 在课堂上做了极有分寸的设计和操作。譬如, 让学生选用一两个新词概述故事大意时, 她就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在概述中补充花园的变化。这补充的不仅仅是花园的变化, 也是语言的变化, 当然也是修辞方式、叙述方式的变化。再譬如, 吴老师让学生想象桃树底下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让眼睛说话, 本身就是极童话的方式。而学生接二连三的发言, 无不充满了象征、隐喻和诗性, 他们与其说是在解读小男孩的眼睛, 毋宁说是在投射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语言。因为, 此时此刻, 每个学生都是童话。说到底, 语言的处境就是人的处境, 语言的塑造就是人的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讲, 童话的想象力就是语言的想象力。教学中, 吴老师仅仅只是打开了“巨人”这一井盖, 学生的语言想象力就实现了井喷。他们想象巨人的模样、想象巨人走路时的声音、想象巨人的说话, 既有趣又唯美。同时, 这一充满想象力的教学设计还为课的尾声想象村里人对待巨人的情景作了无痕、精心的铺垫。这一设计本身, 也像童话的语言一样充满了诗性的气息。
8.《线的秘密》教学设计 篇八
《线的秘密》是湘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课。线条是视觉形式中最基本的语言,也是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学生生来就会用线绘画,但怎样引导学生用线传情达意呈现美感是教学活动体现教育功能的关键。教材一共设置了三个递进性的活动,本课主要选择第二个学习活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组织的秘密,感受线条排列组合产生的节奏、韵律美感,体现线条功能的多样性。教师要运用比较、交流、探究、示范等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用线条表现、装饰物体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线条的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突出主题
1 出示游戏纸(几幅简单的简笔画:一杯热咖啡、下雨、树木、风……),请同学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简洁的线条,把游戏纸上的作品添加得更生动,画面的主题更加突出。(学生在游戏纸上进行添画,完成后展示添画的效果图,说一说添画前与添画后画面有何不同。)
2 教师设问:游戏时,你感受到线条有什么秘密?(学生根据自己在游戏中的亲身感受,谈谈对线条的认识。)
3 点明主题。线条组织有很多秘密,让我们通过学习来发现线条更多的秘密吧!(板书课题:线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添画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线条在美术表现中的生动性,在激发学生学习愿望的同时,了解和复习学过的不同类型的线条。
二、观察实物,体验线条
1 观察实物。欣赏感受罐子的线条,了解其外形和基本结构。(出示各种坛坛罐罐的实物,请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哪个最美,有何特点。)
2 回答问题。学生观察、讨论,并交流感受。
3 感受线条。设问:这些罐子上都有哪些线条?(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手指感受罐子的罐口、颈部、腹部、底部的线条,并说出是曲线还是直线等。)
4 初次尝试。请用流畅和简洁的线条画出一个造型漂亮的坛子或罐子。(教师范画一个罐子,提示:画罐子的线条时,注意把线条画流畅。)
5 作品展示。师生共同欣赏用线条表现的罐子,说一说谁画出的罐子美,美在什么地方,你发现了线条怎样的秘密。学生讨论、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线条的第一个秘密:表现多样物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的罐子,让学生感受罐子的美,感受罐子的线条,对罐子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了解罐子各个部位线条的同时,尝试用简洁的线条表现坛子或罐子。实现对坛子或罐子的初级线条表现,发现线条可以表现物象的秘密。
三、对比探究,掌握方法
1 讨论交流。同学们画的这些罐子的外形都很有特点,但显得还不够美,怎样才能把这些罐子打扮得漂亮点儿?(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用线条进行装饰。)
2 突出秘密。出示用线条装饰过的罐子,引导学生对比装饰前后的作品,感受线条装饰的美感,发现线条的第二个秘密:装饰物象。
3 探究方法。出示三组装饰好的罐子,设问:怎样运用线条才能把罐子打扮漂亮呢?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三组作品找到装饰的方法。(三组作品要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装饰效果的不同和线条运用的方法,学生分小组通过观察、对比和讨论、交流,说出每组作品中哪个罐子装饰得好,线条表现有什么特点,装饰的方法是什么。)
4 归纳小结。小组汇报本组研究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1)装饰的线条要富有变化;(2)线条排列组合要有疏有密;(3)适当加入“点”“面”使画面更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线条可以用来装饰物象的秘密,并直观感受线条装饰的美感,学习、了解用线排列组合的多种方法,感受线装饰的丰富性,轻松有效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开阔视野,装饰作品
1 对比欣赏。出示多幅作品,说一说哪幅作品好,在用线条方面有何特点。(选择不同装饰方法的作品对比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罐子整体装饰和分块装饰的不同。)
2 感受方法。学生欣赏展示的作品,感受不同线条组合装饰带来的美感。
3 自主表现。请同学们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用线条把刚才设计的坛坛罐罐打扮得更漂亮。(学生动手装饰罐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并改正,如:罐子小、线条排列单一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线条不同排列组合的方法和美感,开阔学生的创作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展示评价,总结拓展
1 展示作品。请各组对本组的作品进行评价,选择最优秀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各小组进行作品的自我介绍、评价,选择代表本组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2 欣赏评价。欣赏黑板上的作品,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从线条的运用方面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也可以提出修改建议。
3 感受魅力。欣赏作品,谈谈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共同感受线条的魅力。
4 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发现了线条的什么秘密?(线可以用来表现多样的物象,还可以用来装饰物象。)
5 有效拓展。课件出示多幅生活中的线条图片。教师介绍:线条很简单,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它来源于生活,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和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通过总结和图片的浏览,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养成留意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美的好习惯,在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价格的秘密教学反思 篇九
直至回忆完这节课的实施过程,我仍然沉浸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所带来的愉悦,我很高兴自己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没有扮演“权威”的角色,而是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前提,我改变了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力求使其贴近学生已有的经验、情感,并运用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兴趣。
2、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首先,学生是从调查的结果中确定的问题DD“不同的购物场所价格为什么会不一样?”其次,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注意引导学生提出和确定新的专题DD研究橘子的秘密。最后,引导学生采用讨论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
3.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使学生自觉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悟。
10.《鲁本的秘密》教学反思 篇十
一、注重读中品悟。
在略读课中,也不能忽视读的指导,学生应在读中体会,再把体会读进课文里。但读是有层次的。如:在品读“他又累又饿。是橱窗里的那件东西,是那个心中藏匿的美好愿望支撑着他!”这段话时,分为四个层次指导朗读,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在处理教材方面有新意。
这节课在文本的挖掘中,重点处理了能贯穿全文主题的几句话,也能达到主题的升华,让学生在品悟中受到“爱”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 “爱”的过程。一方面,体验了教材文本所蕴藏的“爱”的含义;另一方面,体验了师生彼此对“爱”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也是和教师一起经历一段情感体验的伙伴。
三、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较好。
整堂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已结束,学生还沉浸在这浓浓的爱里,还没从鲁本的故事中走出来。相信通过这节课,一定有学生懂得了母爱的伟大无私的,懂得怎样回报母爱。
11.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的秘密 篇十一
关键词 行为习惯 体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1营造良练习氛围,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提到体育教学,太多人 “拥有”着这样的看法:不就是领着孩子玩吗。乍一听应该会很生气,觉得这些人真是鼠目寸光,仔细想想看,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道理的。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的确有的时候让孩子们 “玩”,只不过是我们的出发点不像孩子那样单纯,我们是有“心计”的。做任何一个游戏之前,体育老师都要先讲解游戏规则为的是让孩子们明白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大家都要按照规则来游戏,不是胡来,想怎样就怎样,如果你违反了规则就要受到相应惩罚。这样就能让孩子在 “玩”中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游戏有很多种,如果是个人角逐的游戏,想赢就要努力争取,只有奋斗,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当然赢了也不能骄傲,做人一定要谦虚谨慎,让学生明白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倘若是集体性的游戏,比如两人三足跑,一旦选择对方成为自己的战友,两人就一定要学会配合,学会团结,从最初的辛苦磨合到最后的快速奔跑,学生无形中就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即使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也不应该有抱怨,因为我们已经尽力了,失败是成功之母。
2在基本队列队形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队列队形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提到这项内容总是会想到阅兵式,想想都让人心里汹涌澎湃。所以选择队里队形最为一个培养的途径极其重要。拿最简单的稍息和立正来说,挺胸抬头,目视前方,两腿伸直,两手紧贴大腿裤缝,简单的要求中让学生意识到做啥要有啥样,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自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原地踏步走和齐步走中,学生们一个个昂首挺胸,从小养成了正确的良好的身体姿势。
3体育课堂不是 “自由市场”
由于体育课基本上都是在室外进行,所以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堂不是在真正的教室里上课,不用那么遵守课堂纪律。每接受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首先把学生集合在一起跟他们讲讲规矩,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运动服装的穿着、集合的快静齐、学生出勤等等,都要有一定的严格的要求,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们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来自周边农村,在习惯用语上有很多缺陷。不会讲普通话,上卫生间不知道打报告或者是不使用文明用语等等这都需要体育老师去教。在操场上基本上都是好几个班一起上课,老师讲话的时候请同学们保持安静,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有问题先举手,立正站好再开口;别人说用心听,相互帮助要真诚;不打架不骂人,大家来做文明人;操场卫生很重要,垃圾吐痰绝不要;体育器材很重要,朋友一样照顾好。这样同学们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初步达到自觉的程度,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课中。
4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以良好的自身形象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行为的示范性及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行为研究的向学生性。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不言之教”,学生往往从中学到教师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如,体育教师的服装穿着、谈吐言行等等,往往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5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在体育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以体锻达标作为对学生体育评价的唯一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鼓励队员在活动中不断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评价,提出表扬与批评。这种评价不但能强化表现优秀的学生,让其充满成就感,而且还能有效提醒练习中违规的同学。体育课中突发事件比较多。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对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不良倾向必须严肃批评。让学生分清是非界线,提高明辩是非能力。对于特殊学生,我们要求每个体育老师为他们建立成长记录档案,随时记录学生的变化,随时给予帮助,确保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好习惯用加法,坏习惯用减法。其实养成习惯并不难,重要的是坚持到底,很多人在培养习惯的时候总是半途而废,使旧习惯又卷土重来了。
12.秘密花园教学反思 篇十二
师: (在黑板上画图:一个葫芦) 这个葫芦能让你联想到什么?
生1:金刚葫芦娃。
生2:太上老君装药的葫芦。
师:“金刚葫芦娃”讲的是七个神奇的小娃娃, 他们都是从葫芦里跳出来的。千里眼、顺风耳、铜头铁臂……他们各有各的本领;太上老君的葫芦里装的可不是一般的药, 而是仙丹。这葫芦里的东西都是神秘的, 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一句话呢——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生:还有一篇故事, 叫《宝葫芦的秘密》, 说的是一个葫芦可以给你所有你想要的东西。
师:葫芦是个神奇的宝贝, 葫芦也有特殊的寓意, “葫芦”这两个字谐音“福禄”。你们知道“福禄”是什么意思吗?
生:这个词与吉祥和福气的意思差不多吧。
师:对, 福就代表福气。禄是俸禄, 古代官员的工资就叫俸禄, 这个字也有福运的含义。现在, 也有很多家庭用葫芦做装饰。过年时, 家家户户窗前挂着的大红灯笼就是由葫芦演变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在这篇课文里也有一个宝葫芦 (师补画葫芦放射光芒) , 这个宝葫芦里装的是什么, 让它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呢?让我们在《种子》这篇课文中来发现吧。虽然这篇课文只有六七百个字, 但是它几乎句句都在用形象说话。这是同学们在写作时最缺少的方法,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篇课文。
B、打开宝葫芦, 看看里面藏着什么宝
师: (师为学生朗读课文) “讲桌上堆放着洋槐树籽……我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 准备说点儿什么……”请你们回答一个问题, 这里的“我”指的是谁?
生:是一位老师。
师:你们知道老师会在这个时候说什么吗?
生:同学们采的树种不好, 挑的时候不认真。
师:你要结合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老师看着同学们采到的这些树种, 他生气了吗?请你读一下老师的心理活动。
生:“虽然这些树籽不太起眼, 但毕竟是孩子们用一双双小手捡来的, 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更何况他们每个人采的树种还挺多呢。”
师:“虽然”、“但”、“更何况”, 这三个词是层层递进的, 每一句话都肯定了孩子们的付出, 说明这位老师没有一点怪同学们的意思。他要讲的话, 会是对同学们的批评吗?
生:老师会说同学们辛苦了, 表扬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很丰富。
师: (点头) 如果补全这个自然段中老师要讲的话, 老师的话应该是对同学们的鼓励和表扬。
师: (师继续朗读课文) “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 发现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 唯恐丢失一颗。”在文章的结尾处, 老师再一次扫视全班同学, 如果这个时候老师要讲些什么, 你认为他又会对同学们说哪些话呢?
生1:你们捡的种子种不出树, 只有小女孩的种子可以种出树。
生2:小女孩捡的种子好, 你们捡的种子没有小女孩的种子好。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提到了小女孩捡的种子好, 这不错。但从文章来看, 这位老师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她之前就知道其他同学捡的种子是不成熟的, 如果她想批评同学, 在之前就会说。捡种子是小事, 但小女孩却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做, 这说明什么呢?
生:小女孩做事非常认真。
师:这篇文章里, 小女孩才是主角, 那么老师所讲的话, 会是什么内容呢?
生: (思考) 应该只是围绕小女孩, 表扬小女孩。
师:你来说说, 老师会怎么表扬她?
生:小女孩采的种子每一颗都是饱满的, 都是经过她细心挑选的, 我们都应该学习小女孩这种做事认真的态度。
师:说得好。这也是我想对你们说的话, 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也向文中的小女孩学习。既然学习她做事认真的精神, 我们就要拿出点儿认真的精神深入理解这篇课文。请你们先回答我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写小女孩用葫芦装种子, 用其它的东西装种子不好吗, 比如塑料袋、方便盒、塑料瓶, 这些东西不可以吗?
生:葫芦是神奇的, 很神圣, 用葫芦装就能体现出种子珍贵了。
师:比葫芦还要神奇, 还要珍贵的东西有很多呀。你们要认真读课文, 文章中的话可不是白写的, 小女孩在倒种子时, 种子是怎样倒出来的?
生:一颗一颗往外抖, 老师和小女孩都在数种子的数目。
师:“一颗, 两颗, 三颗……”那你知道为什么要用葫芦装种子了吗?
生: (恍然大悟) 因为葫芦的嘴小, 装种子时, 只能一颗一颗地往里放, 从这里就能看出, 小女孩一定是一颗颗地精心地挑选种子。
师:你说得很好。用塑料袋也能装饱满的种子, 但如果不刻画小女孩挑种子的过程, 就很难想象得出小女孩的认真劲儿。
生:从小女孩“从兜里掏出一张纸, 在桌子上展平”的描写中, 也能看出这些树种来之不易, 所以她格外珍惜, 生怕它们受到损害, 不仅要铺上一张纸, 还要把纸展平。
师:你读得真细心!正因为小女孩精挑细选, 所以“那种子一般大小, 有如饱满的黑豆, 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所以老师“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 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 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只有小女孩采到的种子让老师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而老师看到的在山川原野上茁壮成长的树并不是树, 这里的树才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它象征着——
生: (纷纷回答) 象征着小女孩的细心, 象征着拥有认真品质的孩子正在茁壮成长……
师:说得对。写人写事的文章如果写了景, 一定是有特殊含义的, 希望同学们读到这样的段落时, 都能认真思考。文章的题目也叫《种子》, 既然文章是写小女孩做事认真, 叫“认真的小女孩”多好呀, 叫“珍贵的树种”也行啊, 可是它偏偏就写两个字——“种子”。这样一来, “种子”的含义就变得丰富起来了, 在这里, 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 把你们的想法写在本子上。
师: (师指导, 5分钟后)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
生:种子代表了小女孩的认真。
师:你说得虽然对, 但有点简单, 种子只是代表了认真的态度吗?
生:种子表面是指洋槐树的种子, 实际上是指小女孩认真虔诚的心, 小女孩的认真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播下一颗饱满的种子。
师:你的回答真好。 (师板书, 在葫芦里:虔诚、认真) 再平凡的事情, 只要你认真去做, 事情也会变得不平凡。所以, 你们瞧, 这宝葫芦里装的不是普通的种子, 而是认真做事的态度和虔诚的童心, 只要拥有了认真与虔诚, 你就一定会创造奇迹。认真就像是一颗种子, 播种在土壤中, 它会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同样的道理, 如果你播下的是一种毛病, 那长出来的就是“恶果”。现在, 请同学们写一个比喻句。马虎是什么, 能带给我们什么?
生:马虎像可怕的敌人, 随时都会把你消灭。
师:什么时候马虎, 自己是无法预料的, 它随时可能偷袭你, 所以, 最好把“可怕”改成“躲藏在暗处”:马虎是躲藏在暗处的敌人, 随时都会把你消灭。同学们写在作文中的比喻句一定要准确恰当, 新颖独特, 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更精彩。谁再来读一读?
生:马虎就是一个绊脚石, 它随时会让你跌倒。
师:这个比喻说得很好, 因为马虎而受到的伤害, 应该是自己造成的。
生:马虎就像一条被磨到极限的绳子,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断掉。
师:这个比喻也很好。现在, 大家应该知道了, 如果宝葫芦里装的不是认真, 而是马虎, 那它就不是宝葫芦了, 而是一颗炸弹, 随时都可能炸毁你的一切。
C、钻进宝葫芦, 与“认真”亲密接触
师:这篇课文没有从正面描写小女孩是怎样采树种的, 我们只是通过小女孩从葫芦里倒出树种, 以及小女孩的一系列动作猜到小女孩采树种时的认真。小女孩采树种的过程一定很不容易, 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写一个片段, 描述小女孩是怎样认真采树种的。
(生写作, 师指导, 20分钟后)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
生:小女孩来到森林里, 她认真地在地上寻找着。她找了好久, 终于发现了一颗树种, 她高兴地欢呼起来, 把树林里的鸟都吓走了。她小心地把地上的树种捡起来, 又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 把种子装在葫芦里。然后, 她又开始认真地在地上寻找。她寻找了一颗又一颗的种子, 发现不饱满的就扔掉。周围的同学都已经回家了, 他们都采了许多树种。快到中午时, 小女孩已经采到了十颗树种, 她站起身来, 飞快地跑回了家。
师:你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其他同学也在采树种。并且也提到了小女孩与同学们采到的树种多少的对比, 这与文章中的内容对应了, 很好。你可以刻画得再细致些, 小女孩采树种时的动作并没有描写出来。小女孩在地上寻找树种, 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描写得很生动。
生:一场秋雨终于停了, 小女孩穿着长长的红裙子来到树林里采树种。泥泞的路上留下了她的小脚印, 她却没有心思玩耍, 弯下腰一直在寻找树种, 她的红裙子拖到地上, 沾上了许多泥土, 她却没有发现。这时, 小女孩眼前一亮, 她急忙伸手捡起刚刚发现的一颗种子。她拿出一条洁白的手帕, 小心翼翼地擦掉了种子上的泥土, 这颗种子非常饱满, 小女孩满意地笑了。她翻出一个小葫芦, 把种子装到小葫芦里。小女孩继续寻找着地上的种子, 同学们都已经回家了, 她有些着急, 但依然认真极了。当小女孩找到第二十颗种子时, 她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顾不得自己一身的泥, 开心地笑了。
师:你写得很好, 把小女孩认真的样子描写得很详细。女孩子很在意自己的着装, 她的裙子拖到地上被泥弄脏了, 她都没发现, 这确实能说明小女孩非常认真。当小女孩找到种子时, 她用洁白的手帕擦掉种子上的泥土, 这说明了小女孩特别细心, 也十分珍爱自己找到的种子。你把这个采种子的活动安排在雨后, 真是聪明呀!
生:小女孩走进树林, 她的手里握着一个浅黄色的葫芦, 她要用这个葫芦来装采集到的树种。树林里, 满地都是杂草和落叶, 要找一颗小小的树种, 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女孩蹲在地上, 睁大眼睛仔细搜索着洋槐树的种子。她用食指和拇指小心翼翼地捡起地上的种子, 她看了一眼这颗种子, 虽然已经成熟了, 但有些干瘪, 她毫不犹豫地扔掉了手中的这颗种子。小女孩的脸几乎贴在了大地上, 不知过了多久, 她终于又一次伸出手去捡起地上的种子, 她把种子放在手心里, 吹去上面的尘土。一颗乌黑发亮的种子展现在她的眼前。那颗种子如豆粒一般大小, 漂亮极了。小女孩端详着这颗种子, 就像欣赏一颗闪着夺目光彩的黑钻石。小女孩灿烂地笑了, 她凝视着葫芦的小嘴, 小心翼翼地把种子装了进去, 又开始了新一次的寻找。
师:这段描写真好, 我好像看到了一个蹲在地上认真寻找树种的小女孩。你对小女孩的动作刻画很细致, 许多同学都没有写小女孩找树种时的样子, 树种并不大, 又和土地的颜色很接近, 站着身子应该不会发现树种, 而你写小女孩蹲在地上找树种, 她的脸甚至要贴在土地上。这些描写都十分贴切, 也很生动。最后, 写到小女孩把种子装在葫芦里时, 也不是直接放了进去, 而是用了“凝视”一词, 这也说明了葫芦嘴很小, 只有认真盯着葫芦嘴才能把种子放进去。这篇课文是本学期语文学习的第一课,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样一篇课文放在开学第一课来讲吗?
生:提醒我们做事要认真。
师:许多同学做事却不够认真, 无论做什么事, 都是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你们对写作文的态度就是一个例子。大部分同学都是写够了老师要求的字数, 就以为完成了作业, 连读都不读, 自己也不检查文中是否有错别字和病句;而有些同学就不一样, 每次写完作文, 都反反复复修改, 直到自己读不出什么问题, 才肯罢休。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 希望同学们不仅能从中学到写作知识, 也能够明白一个道理: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该认真, 只有这样, 才能把事情做好。我相信, 从今天开始, 每一名同学都会拥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 那里面装着——
生:认真与虔诚!
备课笔记
“贪官”自白
一名教师, 两袖清风, 似乎与贪官无缘。其实不然, “贪”字紧跟着我们每个人。瞧瞧吧, 光是贺年卡恐怕一抽屉都装不下了, 这都是我们“贪”下的师生情;张嘴说话, 发出的是或轻或重的沙哑的声音, 这“破锣嗓儿”是我们“贪”下的资历。诸如此类, 数不过来。
在一次作文课上, 同学们开始动笔作文了, 我抓紧时间, 捧起一本一直牵挂着的散文选, 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这人读书上瘾, 只要拿起书, 就什么事都不管不顾了。有学生请教问题, 我头也不抬地摆摆手, 说声“自己思考”, 就把他给打发了。
不知过了多久, 我的读兴被一阵嘁嘁嚓嚓的说话声和按按捺不住的嗤嗤的笑声打断了, 抬头一看, 几个同学的脑袋正凑在一起, 眉飞色舞地观赏着什么。哼, 不好好写作文, 还搞“副业”!我站起身, 怒气冲冲一阵风似的走了过去。那几个淘气包猛然觉察, 赶紧各归各位, 其中一个还慌忙将一张纸塞进书桌。
“交出来!”我厉声命令道。
他紧张地把纸又往里塞了塞。
我缓和了一下声音:“给老师看看……”
实在没法子了, 他乖乖地交出那张纸。原来那是一幅画:一个戴着眼镜的人, 正坐在讲台前看书。这不是我吗?画旁还配了一首诗:“蓬头老师读美文, 侧坐讲台很认真。学生请教他摆手, 怕扰读书不理人。”哇, 果然画的是我!利用诗画, 丑化老师, 胆大包天, 罪该万死。怒火刚刚在我胸中燃起, 又熄灭了。这诗是照着一首题为《小儿垂钓》的唐诗改编的, 原诗是“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学生还挺有文才, 篡改得严实合缝, 确实是我的写照。摸摸自己的头发, 真的有一绺脾气倔的翘了起来, 可谓“蓬头”;认真读书, 不管学生, 恰恰是我刚才的作为, 这真是一针见血呀!
我的目光从画上移开, 望着那个一脸紧张的学生, 微微一笑, 说:“好, 送给我吧。”
他一愣, 点了点头, 但马上又说:“老师, 我错了, 把它撕了吧。”
我摇摇头, 回到讲台前, 举起画来, 给大家看。他们一阵哄笑。
“这是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它使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缺点。”我认真地说, “以后我不在课堂上看书了, 也不会再当‘蓬头老师’啦。我将把这幅漫画像珍藏起来, 让它鞭策我做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于是, 这幅漫画被我以正当的理由“贪污”下来。类似的贪污行为, 还有很多次, 比如:某学生在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中, 倾诉了由于我的过失而使她万分委屈的事。我偷偷把作文复印一份, 以此为诫。当然, 我珍藏起来的东西, 除了反面教材, 更多的内容还是让我感到温馨的。有的同学在贺年卡上记下一句使他受益终生的话, 而这话恰恰出自我嘴;有的同学已经毕业, 在来信中回忆起中学时代难忘的一堂课, 那便是我执教的……
【秘密花园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楼顶的秘密花园作文08-28
精选秘密花园读书心得感悟08-17
2022长篇小说《秘密花园》感想07-22
读《秘密花园》有感作文200字07-29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六百字08-21
秘密花园读后感六年级作文06-14
《秘密花园》小学四年级的读书笔记07-14
我的秘密花园五年级作文700字10-24
我的秘密花园优秀作文600字11-16
《秘密花园》读后感400字心得体会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