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

2024-08-12

非公经济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精选13篇)

1.非公经济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 篇一

党员队伍建设2011年总结及2012年计划

2011年,我县牢牢把握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和党员队伍建设需要,推行“三二五”工作法,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等不断趋向改善,为全县党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现将我县党员发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1年发展党员情况

2011年新发展党员350名,其中:农村党员227名,非公企业党员11名,大学生村干部党员26名,妇女党员80名,35岁以下231名,大专以上学历164名,高中、中专学历117名,初中以下学历69名。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计划,强化措施,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年初我们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明确了发展党员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积极强化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要求发展对象年龄和文化结构合理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经常化,使各阶层党员结构分布更趋优化,保证了发展党员工作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注重教育培养,大力提升党员素质。我们抓住党员队伍源头建设这个重点,大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为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认真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党性修养锻炼。针对

线发展党员,在35岁以下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这个重点,以“三培养”工作为导向,积极在致富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大学生村干部和村委干部中发展党员,在思想素质好的机关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在生产、营销一线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全面消除“空白村”,使全县发展党员工作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三、2012年党员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2012年我们将在市委、县委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继续推行“三二五”工作法(一推一评一审两考五公示),从“打基础、抓重点、促规范”上下功夫,加大党员队伍建设力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打基础,加强基层建设。发展党员工作关键是基础,源头在基层。将继续推行发展党员“三二五”工作法,将“一推一评一审两考五公示”贯穿到发展党员工作的每个环节,使发展党员工作更加民主、更加科学。积极实施“四大工程”,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对党务干部进行发展党员工作业务培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建设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上,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入党申请人的教育引导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全县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保持在1300名左右的常数,使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与发展党员数的比例保持在3:1左右。

(二)抓重点,优化队伍结构。着眼于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加大从优秀青年农民、优秀非党村委会成员、大学生村干部和“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

2.非公经济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 篇二

(一) 国际形势

受欧债危机和国际局势动荡影响,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根据英国共识公司最新的一次预计结果, 金砖五国中, 二季度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在5%左右, 巴西的经济增长率在1.2%左右, 南非的经济增长率也比较低。欧美发达国家更是如此, 欧元区预计二季度负增长0.3%, 美国二季度的折年率也有回落, 在1.6%左右,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 给全球经济回暖带来很大阻力。

(二) 全国形势

今年以来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 我国外需不足, 内需不旺的矛盾仍然是比较突出, 上半年经济增长跌破8%, 为7.8%, 这也是去年以来连续六个季度经济增速回落。针对当前经济形势, 国家层面已进行了预调微调, 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如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结构性减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和鼓励民间投入准入等密集出台。随着这些利好政策的落实、效应显现, 预计会对下半年我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三) 深圳市形势

受外围环境影响, 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自2011年以来基本处于逐季下行趋势, 至今年一季度, 增速仅5.8%, 创历年新低。二季度, 随着国家稳增长及深圳市抓投资、保增长、促转型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 经济有所回暖, 上半年经济增长8.0%。但深圳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 国际环境对深圳影响较大, 当前世界经济具有较多不确定性, 深圳出口较难大幅增长, 工业恢复增长期望也不能过高, 因此从全市来看, 虽然上半年有所回暖, 但对全年经济形势依然不能太乐观。

二、上半年福田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情况

(一) 三驾马车情况

1、消费需求势头不减。上半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37亿元, 增长15.1%,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分季看, 二季度单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32亿元, 环比增长7.4%。

2、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加快。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20亿元, 增长1.6%, 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虽然增速较一季度略有回落, 但从环比看, 二季度单季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68亿元, 较一季度环比增长51.4%, 反映出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加快。

3、外贸出口形势向好。上半年实现外贸出口额229.03亿美元, 增长9.4%,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9.3个百分点。分季看, 二季度单季实现外贸出口1 3 0.2 9亿美元, 环比增长32.0%。

(二) 三大支柱产业情况

1、金融业基础牢固。上半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68.94亿元, 增长13.2%,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5.1个百分点。分季看二季度单季实现增加值214.60亿元, 环比增长39.0%。

2、批发和零售业稳步增长。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09.48亿元, 增长9.2%,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1.7个百分点。分季看, 二季度单季实现增加值109.80亿元, 环比增长10.2%。

3、房地产业企稳回升。上半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1.84亿元, 增长8.4%, 扭转一季度下降局面。分季看, 二季度单季实现增加值56.45亿元, 环比增长1.2倍。

(三) 两大抓手情况

1、总部经济引领作用突显。上半年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355.47亿元, 增长9.0%, 增速快于GDP增速1.0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2%,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5%, 拉动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分季看, 二季度单季实现增加值191.56亿元, 环比增长16.9%。

2、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80.14亿元, 增长8.8%, 增速快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5%,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7%拉动经济增长5.7个百分点。分季看, 二季度单季实现增加值367.99亿元, 环比增长17.9%。

(四) 转型升级情况

1、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上半年福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0.04:7.71:92.25, 与2011年底相比, 第三产业占比又提升0.75个百分点。与全市相比, 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全市平均水平高37.78个百分点。

2、三产总量进一步攀升。福田区第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经济总量居全市八区之首, 占全市三产增加值的32.1%比罗湖区高8 9.1%。其中, 我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97.19亿元, 占第三产业比重达72.8%。

3、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上半年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13.20亿元/平方公里, 增长8.0%, 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8倍;税收地均集约度为4.45亿元/平方公里, 居全市八区之首;万元生产总值建设用地5.45平方米, 下降7.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3.91吨, 下降8.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为286千瓦时, 下降2.1%。

三、福田经济发展走势规律

(一) 经济走势

从近年福田区经济发展走势图可以看出, 今年一、二季度的经济走势与2009年一、二季度具有一定相似之处, 但也有一定不同。

1、相似之处:受国际经济环境趋紧影响 (2008年第四季度爆发金融危机, 2011年第四季度欧债危机不断加剧) , 对滞后一段时期的 (2009年一季度和2012年一季度) 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冲击, 出现阶段性“触底”现象。

2、不同之处:受影响范围不同, 2009年影响最大的是工业, 近而影响出口, 导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外贸出口两项指标出现大幅下降, 分别下降17.2%和20.4%。今年影响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一季度金融业仅增长8.1%, 创历年新低, 房地产业更是下降0.2%。因影响范围不同, 对不同产业结构地区造成了不同影响。以福田区和全市为例, 福田区经济总量90%以上集中在第三产业, 且以金融和房地产分列第一、第三支柱产业, 因此一季度受本次欧债危机冲击较大, 增速在2011年增长8.5%的基础上回落3.0个百分点, 较金融危机时期严重 (金融危机时期, 2009年一季度在2008年增长10.3%的基础上回落2.7个百分点) ;从全市角度看, 因全市第三产业占55%左右, 因此本次所受影响相对金融危机时期有所缓和, 一季度增速在2011年增长10.0%的基础上回落4.2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时期, 2009年一季度在2008年增长12.1%的基础上回落5.6个百分点) 。也是因产业结构不同, 对政策的反映度也有差别, 上半年随着国家宏观经调控政策, 尤其是降息、降低准备金率等金融政策出台, 从二季度开始, 福田区经济在第三产业的带动下, 出现明显反弹, 增速环比提高2.5个百分点, 较全市反弹幅度高0.3个百分点, 较2009年反弹幅度高1.5个百分点。从经济增长走势看, 预计今年下半年福田区经济增长速度在上半年8%的基础上, 会进一步冲高1个百分点。

(二) 经济规律

受产业结构特点、季节、周期等因素影响, 福田经济分季看, 具有“前低后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 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年的比重不足四分之一 (占21%左右) ,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年的比重不足二分之一 (占45%左右) 这种情况说明福田经济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具有逐季走高的特点, 一半以上GDP是在下半年实现的。今年一季度, 福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31亿元, 二季度单季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6.85亿元, 环比增长15.7%, 从以往的经济发展规律出发, 预计今年下半年福田区经济发展形势仍会好于上半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2300亿元左右, 以当前物价指数核算, 全年预计增长9%。

四、下半年福田经济发展研判

(一) 主要经济指标研判

1、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一是在投资上, 下半年在现有投资项目推进的基础上, 福田区还有67个储备项目。其中, 已动工拟上报项目15个, 总投资199.4亿元, 本年计划完成投资52亿元;未动工的项目52个, 总投资176.5亿元。与上年相比, 今年新动工项目无论计划总投资还是今年预计完成投资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活力;二是在消费上, 福田作为深圳消费旺区的势头不减, 上半年占全市比重达31.9%, 较一季度提升0.6个百分点, 较2011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 稳居全市八区之首, 下半年随着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等扩大和鼓励消费政策落实, 预计消费会继续稳中有升;三是在出口上, 首先从出口总额看, 二季度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 增速由一季度的0.1%, 迅速跃升到二季度的9.4%其次从出口方式看, 虽然二季度加工贸易仍下降9.8%, 但与一季度相比, 降幅收窄6.5个百分点, 这与福田区工业生产形势好转相印证;最后从出口地区看, 虽然二季度对北美洲出口仍下降5.9%, 但与一季度相比, 降幅也收窄6.5个百分点, 反映出在北美地区出口形势有所改观。下半年随着深圳市促进外贸出口的一揽子措施的推进, 预计外贸出口形势会进一步好转。

2、从支撑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产业看:一是在同比增速上, 上半年增长速度均较一季度有所提升, 其中金融业提升5.1个百分点, 批发和零售业提升1.7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更是反降为升, 增长8.4%;二是在环比增速上, 二季度单季实现增加值更是在一季度基础上有较大提升, 尤其值得一提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环比增长分别达39.0%和1.2倍, 说明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正在逐渐发挥作用。下半年, 随着国家金融调控政策进一步深入, 以及深圳市《关于加强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稳增长、促消费等系列政策实施, 将对福田区三大支柱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3、从引领经济增长的两大抓手看: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作为福田区经济发展的“双轮”, 上半年彰显出强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一是从增速上看, 分别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0和0.8个百分点;二是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看, 较一季度分别提升0.1和0.6个百分点;三是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 分别为37.5%和70.7%。下半年, 随着深圳市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相关政策措施, 加之福田区相关扶持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措施实施, 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在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从预示经济发展先行指标看:一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6月份分别为50.2%和56.7%, 并且非制造业要明显好于制造业, 与福田区产业结构相适应;二是消费者信心指数6月份为103.9%, 较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 其中消费者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分别为100.9%和106.8%, 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4.9个和4.4个百分点。与全市相比, 福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分别较全市平均水平高3.3个、2.9个和3.6个百分点说明福田区居民消费热情依然较高;三是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 二季度分别为136.4%和117.3%,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大型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较一季度分别环比提升5.2个和14.8个百分点, 说明企业景气状况有回升趋势。从以上经济发展先行指标可以看出, 无论是采购经理人指数、企业景气指数, 还是消费者信心指数, 均处于景气线或信心线以上, 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具有一定信心。

(二) 总体经济形势研判

综上, 预计下半年福田区经济总体形势会好于上半年, 完成全年增长9%的目标可期。但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当前, 时间已过半, 全区上下应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瞄准目标, 鼓足干劲, 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坚持将“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优服务”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实处, 推动辖区经济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

[2]深圳市2012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数据

3.非公经济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 篇三

2012年是收获的一年。在长春市委、市政府及市农委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按照省里“三化统筹”战略部署和市里“三大板块”协调发展要求,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收获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全省42个县(市)综合发展考评中,长春市四县(市)首次全部进入县域综合发展前十名,并且农安县连续两年排在全省第1名,连续两年获得了综合发展一等奖;榆树市由去年的第11名前进至第5名、九台市由去年的第13名前进至第6名、德惠市排在第9名,榆树市、九台市和德惠市均获得了综合发展三等奖;长春市县域突破办公室获得了组织推动奖第一名。长春市委、市政府首次专门召开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对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农安县获得了县域经济发展一等奖,榆树市、九台市、德惠市获得了县域经济发展二等奖;双阳区获得了县域经济发展三等奖;长春市县域突破办公室获得了县域经济发展组织推动奖。预计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4亿元,同比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6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口径财政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21.2%。县域经济总量在全市“三大板块”中占比逐步提升,预计2013年县域GDP占到全市的34%,增速比全市快3.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趋向合理,预计2013年长春市县域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期的31.7:26.8:41.5,调整为18.9:39.1:42.2。

4.县2012年农村党员培训计划 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和县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关于今冬明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训计划的通知》(晋组通字[2012]1号)的要求,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巩固和发展农村换届成果,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出以下农村党员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题,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注重教育效果,切实提高广大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实施四四战略,打造五大基地”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教育培训对象

教育培训对象包括农村“两委”换届后所有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农村两委其他成员和农村普通党员。

三、主要目标

按照“全员覆盖、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的要求,确保每位农村党员都能受到教育。2012年,农村两委成员和农村普通党员必须接受不少于一次的集中培训,农村两委主干集中培训时间

不少于 20个学时,农村两委其他成员和农村普通党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个学时。

四、教育培训形式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形式要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按不同区域、分期分批分类别实施。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集中轮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集中轮训要以县委组织部为牵头单位,民政部门和党校要积极配合,对全县换届后的农村两委主干,进行集中培训,县委书记和县长等县级领导亲自为村两委干部就农村基层党建和农村经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授课。农村两委其他成员和农村普通党员要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培训,由乡镇统一组织。乡镇分管领导负责动员,并参与授课。分散培训一般以乡镇各基层站所为主阵地,根据不同对象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班,如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政策辅导等。

二是课堂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一方面,乡镇通过集中农村党员干部,邀请相关专家或各类人才统一授课;另一方面,由乡镇组织专题参观学习活动,学习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开拓视野。

三是正面宣传与反面警示相结合。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培育和挖掘本乡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另一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腐化变质等方面的案例,进行警示

教育,促使广大农村党员能够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

四是日常教育手段与远程教育手段相结合。除了采用集中授课、培训或者是开展组织生活等日常的教育培训手段外,还应积极利用我县现代远程教育活动站点,采取统一播放形式,组织开展电化教育。

五、培训内容 培训计划要按照理论武装、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原则来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思想政治和政策理论知识专题。《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二次全会、县委九届二次(扩大)会议精神。

2、农村实用知识和科技文化知识专题。市场经济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农村种植新技术、养殖新技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知识。

3、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专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

[2004]17号)、《关于在全省农村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通知》(晋组通字[2010]24号)、《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等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和廉洁自律等相关规定和知识。

六、组织领导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全县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省十次党代会和方山县第九届二次(扩大)会议精神和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正确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工作的落实。

1、统一思想,加强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整体部署。要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具体措施,认真安排好本乡镇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任务,年终,要形成详细的书面总结材料。

2、整合资源,形成抓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合力。建立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党校、农业、科技等部门共同协作,乡镇具体负责实施的培训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管齐下,共同抓好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提升。

3、按需培训,注重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要把握农村党员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认真掌握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按照农村党员年龄、文化、地域、从业类型等情况的不同,分级分类地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激发农村党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原则上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县委

组织部负责开展教育培训,其他党员和村两委成员由乡镇党委负责。

5.非公经济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 篇五

中共木孔乡委员会

2012-2016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做好我乡发展党员工作,使我乡党

员发展工作更加规范,党员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力量不断壮大并充满活力,保证发展党员工作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章》要求和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把坚持党员标准、保证发展质量摆在首位,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历史任务提-1-

供组织保证。

二、总体要求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来进行。把这项工作放到党的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坚持党员标准,严格程序。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着重看发展对象是否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奋斗,是否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取得突出成绩。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始终把好发展党员的质量关。

坚持改善结构,均衡发展。着眼于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知识分子、青年中发展党员,做好在妇女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在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发展党员。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推进发展党员工作,防止和避免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确现象,保持党员队伍的适度规模。

坚持教育引导,夯实基础。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努力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规划

2012—2016年这5年内年均发展党员应保持在15名左右。在每年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青年、高中以上学历和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所占比例分别要达到70%左右;5年内新发展的女党员占新党员的比例要达到30%左右,且每年要增长1—2个百分点。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常年总数保持在30人左右,其中35岁以下青年、高中以上学历和生产、工作一线的入党积极分子分别占80%以上,妇女的入党积极分子占30%以上。

四、主要措施

1、抓住根本,大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坚持从源头抓起,每年按发展与培养1:3的比例建立一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认真做好发展党员的基础性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认真做好“推优”工作,积极向党组织输送人才。对班子不团结、派性严重、软弱涣散的党支部,要采取公推等办法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继续实行乡党委、党支部两级管理的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办法,大胆探索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新途径新办法,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质量,夯实发展党员工作基础。

2、坚持标准,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保证机制。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要求,推行全程质量管理活动,严格标准,规范程序,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坚持做到“五不批”;对党的基本知识不了解、认识不清,工作表现不突出的不批;没有列入发展计划,考察期不满一年的不批;没有政审的不批;没有参加培训的不批;手续材料不全的不批,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

3、突出重点,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坚持把生产

工作一线和知识分子、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作为工作重点,重视抓好党的力量薄弱地方的发展党员工作,没有特殊原因,每年每个党支部都要发展新党员。在农村,注意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重点在有文化、有一技之长、能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在乡直机关,要做好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在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等各类拔尖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

4、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党支部委要根据乡党委的工作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和落实工作计划,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乡党委每年要对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检查,对那些不重视发展党员工作的党支部及其负责人,要加强指导和整顿。要严肃查处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违纪行为,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党支部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对弄虚作假、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切实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

中共木孔乡委员会

2012年3月20日

6.非公经济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 篇六

为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完备发展手续,保证新党员质量,结合我院实际,特就我院党员发展工作流程作如下规定:

一、各团支部严格按照《西华大学共青团西华大学委员会组织部推优入党工作指导手册》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委员会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实施细则(初稿)执行;详细见附件。

二、学院团委组织部将已经召开推优入党工作会议,详细介绍推优入党工作步骤与要求,各班长与团支书已经详细学习流程,请各班主任组织实施。

三、2012拟发展的预备党员将通过各团支部推优以后汇总到学院团

委,各班主任将最终名单与材料交给学生工作办公室 刘波,(材料规范已通过团委组织部开会统一说明,材料不规范不得通过;截止时间:3月26日),经过学院团委资格审查与材料清点以后进行拟发展党员的考核,报学院党委批准同意,学院党委将把合格人员分配到学院五个本科学生支部进行发展。

四、推荐的拟发展的中共预备党员,请填写《西华大学管理学院拟发展

党员花名册》与《西华大学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情况汇总表》,见附表。

要求:

1、遵守校规校纪,无违法违纪现象;

2、名额分配:2008级(毕业班)本学期不发展党员;

2009级各团支部按照人数的8%推荐候选人;

2010级各团支部按照人数的4%推荐候选人;

3、所有拟发展对象必须是经过学校党校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有党校证

书原件,经过至少半年以上的考察期;

4、上学期学习成绩必须无挂科科目,现无重修补考科目;

5、通过大学生英语四、六级与计算机二级优先考虑;

6、满足以上条件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干部可以优先考虑(此项由学院团委 负责);

7、拟发展对象人数,按照四舍五入的标准;

7.非公经济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 篇七

2011年, 全市科技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把握“改革、开放、创新”的时代要求, 围绕“缩差共富”、改善民生等战略重点, 突出“立地顶天”的目标导向, 视发展为己任, 以改革为动力,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民生相互渗透、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 科技金融发展呈现新局面, “十二五”科技工作实现良好开局。集中体现在六个方面:

1.1 科技实力稳步提升

一是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科技经费支出24.19亿元, 同比增长35.1%。其中, 应研资金支出5.2亿元, 增长39.8%。预计R&D经费支出130亿元, 占GDP比重达到1.3%, 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二是争取国家科技资源再创新高。新承担“973”、“863”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27项、获得资助经费13.6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1%和65.6%。成功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33项、经费3.39亿元, 分别增长24.8%和78.6%。同时, 我市跻身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发展示范城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和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行列, 科技部与我市启动共建两江生物医药产业园工作。三是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成功引进国内外院士3名、柔性引进26名, 新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0名、“973”首席科学家1名、“863”专家3名、知识产权专家7名和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0名, 吸引海外留学博士来渝工作146人。全年科技活动人员超过8万人, 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4万人/年。四是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424项, 采卤用溶腔大型地下储气库建设关键技术、转基因抗溃疡病柑橘新品系选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柑橘皮渣低碳无害化处理有机肥关键技术使柑橘皮渣利用率从不足5%提高到100%, 超细电子级玻纤、铝带冷连轧、远距离森林灭火技术、高温伏旱区粳稻育种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跨坐式单轨交通装备国产化率超过90%。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8839件、1865件, 同比增长72%和63%。新登记科研成果1017项,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五是科研成果加速产业化。兆瓦级风电机组实现规模化生产, 快充电动公交车、“移动医院”开始市场销售, “小儿黄龙颗粒”等4个创新药物获得新药证书, “还少胶囊”等8个新开发的生物医药大品种年产值过亿元, Q优系列优质杂交水稻品种进入国际市场。新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4个、市级重点新产品499个和高新技术产品594个, 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在30%以上, 新产品产值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93.3万美元, 占到全市外贸出口总额33.7%;专利产品种类达到3412类, 产值1218亿元, 已占工业总产值13.4%。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53.69%, 同比提高2.53个百分点, 增幅居全国第四位。

1.2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一是“十二五”科技发展顶层设计圆满完成。成功编制《重庆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规划编制在全市科技战线强化了大科技、需求结合、系统集成、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五大理念”, 形成了“量翻番跨越”、“质升位突破”的价值目标, 明确了市与区县联动、科技与产业互动、市场与金融推动等新的工作模式, 奠定了“十二五”科技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二是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纵深推进。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部门协作攻坚, 如期完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调研论证工作,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技术创新中心的意见》, 推出“创新十一条”。改革科技计划组织实施模式, 明确以实施区县、产业和民生、创新能力建设“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为重点, 整合国家、市、区县、项目承担单位及社会资源协同创新, 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全国率先实行科技计划项目分环节、分类评审的立项程序, 有效地破解了市场需求不明确、企业主体不突出和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的难题, 从根本上避免科技与经济脱节, 并为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新的有效途径。同时, 加强科技经费监管和科技绩效考核, 警示批评研发进度落后、经费使用不规范的科技计划项目9项。三是科技交流合作方兴未艾。成功举办“2011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 签订合作协议107个, 引进技术430项。促成中科院、国务院三峡办与我市三方共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 协调中国工程院多次来渝开展重大科技咨询活动并加紧落实合作建设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事宜, 促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我市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市科委与北京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联合成立政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成功举办重庆机器人展览暨产业对接洽谈会、百年校庆清华专家重庆行、重庆·温州周科技合作交流会等重大科技合作活动, 组团参加了北京科博会、西博会、杨凌农高会、深圳高交会等科技展会。全年开展各种科技交流合作活动300余次, 涉及科技人员超过6万人次, 引进境外知名科研机构57家、先进技术1051项和国内重大创新成果3258项。

1.3 发展载体加速建设

一是两江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扬帆起航。促成两江新区获批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和“功能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试点。在两江新区开工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示范区的两江世纪创新创业城, 启动建设汽车产业综合研发中心, 成立重庆市创新成果展示评估与交易中心, 策划并推动交通装备、动力装备、智能终端、云计算应用、机器人五大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成功引进国内知名企业143家和院士专家团队10个、长江学者团队1个。二是重点科技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组织重庆高新区制定“1+3+X”产业规划, 打造电子信息支柱产业, 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三大优势产业, 培育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依托重庆高新区成功申报开展“新型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试点。重庆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100亿元, 同比增长20%。同时, 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科技部复核, 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获批建设拓展园, 忠县柑橘城升格为忠县国家农业科技园。三是科技平台建设数与质同步提升。新增市级以上公益类研发平台37个, 其中:重点实验室19个 (国家级2个)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 (国家级1个) ;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113个, 其中:企业重点实验室3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2个、企业技术中心38个 (国家级1个) ;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 为全市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了良好条件。四是孵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服务链基本形成。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 累计达到50个, 覆盖70%以上的市级园区, 新毕业企业273家, 在孵企业2814家, 提供就业岗位34348个。新增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1家, 累计达到75家, 覆盖所有区县, 全年服务中小企业4035家。其中,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企业1407家, 转化与推广成果193项, 增加企业销售收入5.53亿元, 增加就业岗位4235个, 被工信部授予首批“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1.4 创新主体竞相发展

一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预计企业R&D经费支出突破100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25%, 研发投入强度保持西部地区前列。“四联光电”等107家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金山科技”等55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复审。“紫光化工”、“重庆齿轮箱”、“力帆集团”、“华邦制药”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高金实业”、“杜克高压密封件”等112家企业成为市级创新型 (试点) 企业。“四联集团”跻身国家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行列, “长安集团”等53家企业成为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远达环保”、“海扶公司”、“海装风电”成为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西南铝业”、“川仪自动化”获批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 “梅安森公司”等72家企业获批建设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瓯科技”等1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资金1.25亿元支持。“长安集团”、“硕龙科技”、“博奥镁铝金属”、“山外山科技”、“重邮东电通信”、“市排水公司”、“西南铝业”主持或参与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机电集团”专利申请超过800件、专利授权164件, “四联集团”成为全球大尺寸蓝宝石衬底技术标委会主席单位, “三峰环境产业集团”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垃圾焚烧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研发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 “科瑞南海制药”研发的柠檬苦素甘等中药单体成分提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年科技型企业创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39亿元、新产品产值370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70.2%和26.1%, 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支撑。二是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不断增强。推动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在渝高校承担国家“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技项目获得科技经费总额突破20亿元, 全年发表论文2.31万篇, 被三大检索收录5919篇;专利申请1809项 (发明专利申请1182项) , 专利授权1057项 (发明专利授权468项)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分别获批建设国家“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家蚕基因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重庆交通大学获批建设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获批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11个,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6所高校获批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 重庆科技学院还首次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重庆大学参与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通信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主持或参与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年对2008年高校优秀成果转化资助项目结题验收的结果显示, 投入和产出比例高达1:425, 表明高校逐步走上知识创新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研发展道路。三是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加强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 全市科研院所承担国家和市级科技项目128项, 同比增长10.3%, 专利申请、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25%和18%, 技工贸收入增长30%。开工建设中科院重庆研究院, 启动建设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二期工程, 成功组建重庆市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机构6个。市中药研究院、重庆材料研究院获批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 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农科院、畜科院、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地矿研究院、园林科研院、钢铁研究所、气象科研所获批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电研究院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理化中心建成全市首个螺纹量规综合检测实验室。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煤炭设计研究院、重庆交科院主持或参与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钢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黑色金属材料在“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中再立新功。重庆材料研究院研制的镍电阻温度传感器材料用于航空型号批量生产。全市科研院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在各行各业大展拳脚。

1.5 区县科技齐头并进

一是纷纷出台科技政策。38个区县党委、政府专题研究科技工作达到246次, 制定或完善促进科技进步的规范性文件99份。黔江出台自主创新奖管理办法、巴南出台技术创新特别贡献奖励实施意见、北碚出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意见、大渡口出台“科技创新二十一条”、彭水出台科技进步示范乡镇建设标准。二是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区县本级应研资金达到13.35亿元, 每个区县均超过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1%和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长寿、江津等11个区本级应研资金超过5000万元, 涪陵设立风险投资基金2亿元、科技融资担保资金5000万元, 万州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 江北投入500余万元评选表彰“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推进奖”。三是纷纷加强科技合作。江北、南岸、开县、云阳积极参与承办“中韩创新型中小企业技术项目推介会”、“重庆—日本技术项目对接会”、“渝港技术合作对接会”、“三峡水库湿地保护与生态友好型利用国际研讨会”等重大科技活动, 参加技术研讨与开展技术对接。合川组织骨干企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长寿与清华大学、南川与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巫山与西南大学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城口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联合建立锰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石柱与市农科院联合共建辣椒研究中心, 璧山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联合建成电子信息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四是纷纷加强科技创新。荣昌建成世界第一条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生产线, “开县木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秀山金银花”通过国家GAP现场认证, 沙坪坝、北碚、九龙坡、江北的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件, 沙坪坝、九龙坡、南岸、江北、巴南的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 北碚在蔡同工业园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基地。永川、城口、彭水、涪陵、巴南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区县, 全市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区县比例达到74%。五是纷纷利用科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各区县积极与市级部门对接, 引进市级科技特派员254名, 选派本级科技特派员2400名, 培训各类技术人员8.8万人次, 新建“万盛茶叶”等科技专家大院46个, 壮大“潼南蔬菜”、“丰都肉牛”等优势产业11个, 扶持“方通动物药业”等龙头企业15家, 培育“峰谷美地生态养蜂”等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示范企业73家、“旭峰岭农业”等微型科技企业446家, 创建“彭水魔芋”等科技产业示范基地 (园区) 8个, 新增就业岗位7178个。同时, 各区县获得市级科技扶贫资金1.22亿元,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56项、主导新品种12个, 使农业增效17亿元、1300多农户实现万元增收;获得免费派送价值6000多万元的国产医疗器械600台 (套) , 服务患者超过10万人次。2011年, 我市区县全部通过国家县 (市) 科技进步考核, 先进县比例全国最高。

1.6 科技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科技政策法规落实与完善同步推进。以《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为重点认真贯彻实施科技政策法规, 重庆市科委举办科技政策法规培训13场次, 先后为54家企业鉴定研发项目549项、累计税前扣除企业研发费14.4亿元, 为高新技术企业办理所得税、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和落实财政奖励资金达5.34亿元;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以市政府名义表彰优秀新产品50个;市中小企业局多次举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培训班、信息化培训班、知识产权培训班, 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增添科技创新动力着眼完善科技政策法规, 重庆市科委启动《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规修订工作,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修订完善了《重庆市对企业新产品开发实行优惠扶持政策的实施办法》等规章, 市质监局出台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并以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经费投入为重点的“1+5”新政策体系, 市城乡建委修订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表》, 市卫生局完善了规范全市生物安全实验室标识和人员准入的规范性文件。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将“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区县党政“一把手”考核指标和科技进步考核指标, 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创模目标超额完成。扎实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出动执法人员超过11万人次, 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900余件, 涉案金额2.25亿元。开展“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知识产权护航行动, 新增78家企业的160多个产品海外知识产权备案, PCT海外专利申请增长27%。启动实施知识产权支撑“云端计划”工程, 重庆市成为“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试验区”。强化知识产权运用, 出台《关于发挥知识产权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的意见》, 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统计制度, 成立全国首个医疗器械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新增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10家、试点企业80家。三是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积极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 着力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 做大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和孵育企业上市, 利用引导基金参股组建创投子基金18支, 吸纳市外资金 (含海外) 46亿元, 全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规模超过65亿元, 累计投资高新技术企业138家、投资总额72.7亿元。由重庆科技资产控股公司及重庆引导基金子基金“软银基金”、“德同基金”、“富坤基金”、“泰豪渝晟基金”投资参股的企业7家申请上市被证监会受理。其中, 重庆企业3家, 占全市被受理企业的1/3。子基金投资参股的企业还有12家启动IPO程序。同时, 科技融资担保公司获得13家合作银行授信18亿元, 为63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4.1亿元;科技保险保额累计达到202.6亿元。科技部将我市列为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四是科学技术普及全面推进。深入实施《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启动全民科技行动计划, 新建市级科普基地12个, 完成“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行动, 评选表彰首届政府科普工作奖、第六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市科委、市科协等重庆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区县紧密协作, 成功举办2011年重庆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和2011年食品安全百日科普大行动、第二十六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二届重庆市少儿校外科普文化节、“我心中的低碳生活”学生征文大赛等系列科普活动2000余场次, 参与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 在全市营造起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

“十二五”科技发展之所以能够实现“开门红”,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 得益于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生动实践, 给我们进一步做好科技工作以深刻的启示。第一, 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革除阻碍创新创业的体制障碍, 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利用创新资源, 着力增强科技发展后劲。第二, 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快科研成果工程化步伐, 着力依靠科技培育产业。第三, 必须坚持以民生改善为目标, 推进民生科技发展,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 着力利用科技惠及群众。第四, 必须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根本, 建设科技研发基地, 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 着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第五, 必须坚持以协同创新为途径, 促进部委与地方、市与区县、部门之间多方联动, 实现政、产、学、研、金紧密协作, 着力增添科技发展合力。切实把这些启示运用于实践之中, 全市科技工作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 全市科技事业必将又好又快发展!

2 2012年科技工作思路与重点任务

2012年, 是我市深入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八次、九次全委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全国科技工作会精神, 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紧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 实施创新驱动这项战略, 着力深化科技改革和扩大科技开放, 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着力利用科技培育实体经济和改善民生, 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并进, 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今年科技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4%。其中, 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25亿元, 投入强度达到0.9%。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培育、引进独立研发公司等科技研发基地超过100个。研发关键共性技术超过100项。转化推广重大科技成果超过20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超过2300件。新产品和专利产品产值超过4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技术交易额超过30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国前十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超过56%, 进入全国前十一位。

2.1 以落实“37521”总体部署为着力点, 积极构建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并进的战略格局

2.1.1 实施三类项目

就是组织实施科技支撑项目、应用研发项目、基础研究项目, 分别满足“今天、明天、后天”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立地”和“顶天”的目标。

一是实施科技支撑项目, 以重大公益技术和重大新产品、新系统、新品种研发及产业化 (规模化应用) 为核心与牵引, 以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 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实施区县、产业和民生、创新能力建设“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 采取需求结合、总体方案、项目招投标“三步评审”立项程序和上下联动、企业主体、全球整合、金融和市场推动、滚动实施的新型组织方式, 着力解决涉及全局性、区域性和跨行业的重大技术问题, 着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着力加强科技研发基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突破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实施应用研发项目, 以研究开发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关键共性技术与产品为目标,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引领高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重点组织申报和实施国家科技支撑、863等计划和市级科技攻关计划, 围绕“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民生改善, 有针对性地研究研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与民生科技成果, 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

三是实施基础研究项目, 以实现原始创新突破、建设重点学科、形成优势领域、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为目标, 面向国家和我市重大战略需求, 组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和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计划。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人口与健康、农业、资源环境、能源及光机电、信息、材料、综合交叉等七大领域及其34个优先主题, 重点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 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取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2.1.2 实施七类人才计划

就是积极培育和引进科学研究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工程开发人才、产业化支撑人才、科技公共服务人才, 并围绕上述五类人才重点实施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 加快建设涵盖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各个环节、梯次与结构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一是培育科学研究人才, 主要围绕引领知识创新方向, 重点支持科技人才在获取自然规律、原理的新知识方面进行创造性研究。

二是培育技术研发人才, 主要围绕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 重点支持科技人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需求, 在获取应用原理、规律的新技术上进行独创性研究。

三是培育工程开发人才, 主要围绕提高科研成果的集成性和工程化水平, 重点支持科技人才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和运行决策。

四是培育产业化支撑人才, 主要围绕高水平、大规模化生产, 重点支持科技人才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效益,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提供方向引导、技术支撑和服务。

五是培育科技公共服务人才, 主要围绕推动科技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重点支持科技人才提供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的科技咨询、检验检测、技术评估与交易、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与推广、知识产权和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文献和仪器设备共享、创新方法和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六是引进和培育科技领军人才, 主要围绕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整体水平, 重点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带领一个团队开展科技创新, 在某个领域的科技发展中做出显著成绩、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七是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主要围绕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 重点支持35岁以下科技人员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努力取得优异的科技创新成绩, 增强科技创新后劲。

2.1.3 建设五类基地

就是着力建设科学研究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工程开发基地、产业化支撑基地和科技公共服务基地, 加快形成支撑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基地。

一是建设科学研究基地, 主要依托高校和公益类科研院所, 建设国家或市级重点实验室, 加快培养、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 建立专职科研队伍, 建设重点学科, 培育优势领域, 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能力。

二是建设技术研发基地, 主要依托行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有条件的高校, 建设国家或市级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等研究机构, 围绕特定目标开展科学技术应用研究, 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及战略高技术, 增强技术应用能力。

三是建设工程开发基地, 探索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途径, 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的专门工程研发企业和机构, 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科技成果工程化和集成化研究开发, 推动科技成果向相关行业 (企业) 转移、辐射、扩散。

四是建设产业化支撑基地, 主要依托企业技术中心, 为企业高水平、规模化生产提供成套成熟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和新产品。

五是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基地, 在各类开发区、园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科技咨询、检验检测、技术评估与交易、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与推广、知识产权和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文献和仪器设备共享、创新方法和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2.1.4 推进两项改革

就是大力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和科技成果评价改革, 有针对性地消除制约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弊端。

一是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 始终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各类科技人才自身特点, 积极研究建立科学研究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工程开发人才、产业化支撑人才、科技公共服务人才评价准则, 并应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 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激发创新活力。

二是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 要以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为契机, 研究建立评价技术开发应用、社会公益应用技术、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指标体系;改革科技奖励评审机制, 增设重大技术创新奖和国际创新合作奖, 建立专家推荐、主动寻查等市科技奖申报制度, 完善科技奖励评价指标体系, 规范科技成果评价程序;加强专业评价机构建设, 加大科技成果评价中介服务机构资质及其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和管理力度, 鼓励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整合市内外的优质专家资源,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咨询专家库;推进科技成果评价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评价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1.5 健全一大体系

就是建立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 进一步规范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开发、产业化支撑和科技公共服务等行为, 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依法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组织开展《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执法调研, 依法推动政府和社会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扩大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高新技术企业奖励、重点新产品奖励等科技政策执行面。加快修订《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开展《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重庆市科研机构设立办法》立法调研。认真落实“创新十一条”, 研究制定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人才、扶持新型研发组织等方面的政策, 完善工业发展资金创新专项管理机制。创新科技计划管理制度, 强化科技项目管理法人责任制, 简化科技项目申报材料, 加强项目实施绩效考核, 调整应用研发资金支出结构, 重视人力资源成本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加快发展载体建设, 推动两江新区研究制定吸引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配套政策措施, 推动重庆高新区修订促进科技创新暂行办法和出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意见。强化科技依法行政, 加大科技领域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审查报批力度, 强化科技法制基础性工作,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2 以加强关键和薄弱两类环节为立足点, 切实优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并进的环境条件

2.2.1 深化知识产权战略

一是深入开展“创模”和“双打”行动。扎实推进“创模”《意见》明确的目标任务, 适时开展督查、评估、总结、验收、宣传等工作,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继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 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互动衔接, 推动建立三审合一的知识产权审批模式, 完善重大知识产权纠纷协调机制, 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二是大力加强产业和园区知识产权工作。启动建设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试验区, 扎实开展“云端计划”产业专利分析, 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建立“2+10”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数据库, 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工作, 绘制“专利地图”。开展项目专利审查和跟踪服务, 助推招商引资活动。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建设, 推动两江新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三是扎实抓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选择龙头企业开展产值专利密度研究, 指导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对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的知识产权辅导和培育。深化知识产权海外护航行动, 推动重点出口企业针对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知识产权现状进行技术研发, 加强专利布局和预警分析。出台知识产权融资补助办法, 重点支持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快发展步伐。四是加快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具备专利检索、分析、预警、交易、维权、培训等功能的“专利云”, 力争年内投入试运行。支持重庆专利代办处试点受理涉外、分案等特殊新申请和中间文件, 开展专利质押登记、专利审查流程服务等工作。加强行业自律, 建立诚信制度, 培育涉及专利、商标、版权等工作的中介服务机构。

2.2.2 扩大科技交流合作

一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依托两江新区、国家级科技园区和市级园区, 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市级国际创新园区, 争取创建国家级国际创新园区。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引进世界知名研发机构、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和外籍专家及其团队, 培育涉外研发机构, 组建跨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设海外技术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机构。二是加强部 (委、局) 市和市院、市校科技合作。以启动与科技部第二轮部市会商工作为重点, 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对口中央部门工作对接, 争取国家科技资源向重庆倾斜布局。积极与国家级大院大所、国内重点高校深化合作, 加快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建院步伐, 推动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在两江新区、江津区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 争取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在渝共建产业园区或人才培养基地, 争取清华大学在两江新区设立清华大学重庆科技产业园。积极与各主办、协办单位沟通协作, 高水平办好第十届重庆高交会暨第六届国际军博会。三是加强区域科技合作。重点是深化渝港和西部十二省市十三方科技合作, 促进区域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组团参加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成都西博会等国内高水平科技展会, 促进项目对接和技术转移转化。四是加强市区 (县) 科技合作。认真贯彻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县 (市) 科技工作的意见》, 加大对区县科技工作的指导力度, 精心组织实施区县科技支撑示范工程, 深入开展“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 有针对性地布局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专家大院, 积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 强化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加强部门科技合作和政产学研金合作。探索建立部门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适时沟通科技工作情况, 促进市科委各处室与市级相关部门科技管理内设机构相互之间加强协作与配合, 增强推动行业科技创新的实效。发挥市级科技计划的导向功能和科技金融平台的融资功能, 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调互动, 推动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相互促进的区域创新体系。

2.2.3 加快创新文化发展

一是倡导科研创新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倡导拼搏进取、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发挥科研机构、大学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 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尊重知识产权、珍视学术声誉, 遏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浮躁风气和不端行为。同时, 加大对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支持与引导,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支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深入实施全民科技行动计划, 统筹推进“走近科技”、“科技问答”、“科技体验”、“科技实践”、“科技咨询”五大专项行动, 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繁荣科普创作, 推介优秀科普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 办好2012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和深入推进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三是加强科技宣传工作。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展示科技发展成就为主题, 大力宣传科技发展的新成就, 推出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典型, 弘扬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 唱响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旋律。

2.2.4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是推动工作的决定因素。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科技管理干部在推动全市科技发展中既是关注点, 又是风向标, 一定要按照延东国务委员在今年全国科技工作会上提出的“学习、研究、提升”三大要求, 全面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素质和增强能力。一是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加强科技发展战略和创新政策的前瞻性研究, 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的新变化新动向, 扎实做好应对预案和政策储备,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提高利用政策制度推进科技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增强调查研究能力。切实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科技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经常深入基层, 深入一线, 贴近实践, 倾听科研人员的心声, 掌握科技发展的第一手信息, 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明晰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三是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积极参加“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 始终以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价值取向, 个别区县科委干部已经在项目管理上出了问题, 我们一定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 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不谋私利, 不慕奢华, 不触红线, 不越雷池, 干干净净干事, 清清白白从政,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2.3 以狠抓“131”核心工作为切入点, 率先突破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并进的重点任务

2.3.1 加强科技金融创新,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部门联合出台具体实施意见, 启动建设国家科技和金融试点城市, 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 创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结合的方式方法,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全过程的资金供应链和创新服务链。按照“3283”既定思路和目标, 加快发展科技创业风险投资, 引导创投机构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资力度。参照科技部、财政部做法, 推动设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加大对天使投资、天使担保的支持力度。依托科技金融平台现有资源, 通过增加服务功能组建重庆科技金融集团公司, 打造两江世纪创新创业城科技金融示范高地。深入开展科技保险工作,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 积极探索科技小额货款公司、科技融资租赁、科技担保以及银行科技专营机构等合作模式。举办第二届“创★先锋秀”主题活动。

2.3.2 推进三大重点项目, 彰显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一是大力实施“电动汽车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围绕形成基本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把我市建成电动汽车行业领头羊和国内领先的产业应用基地, 研发较常规同类轿车节油20%以上的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并实现产业化, 建设一批充换电站 (桩) , 在主城区打造电动汽车公交示范线路10条以上、定线运输线路10条以上, 积极在公交、公务及出租、公用服务三大领域示范推广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专用车等车型。在两江新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电动汽车研发、测试、检测平台, 推进长安研究院、中国汽研院、汽车主题公园等重大工程建设, 丰富两江新区国际汽车城的内涵。二是大力实施“全息交通与控制系统”项目。面向交通管理、社会治安需求, 梳理相关先进技术及需求产品, 制定技术路线图, 完成主城区基于全息交通指挥与控制系统顶层设计。重点开展交通指挥与控制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车载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面向交通指挥、控制和信息服务的数据中心、海量数据存储分析研究, 全息融合及处理、交通模型与仿真和决策支持研究, 智慧指挥与控制平台研究, 信息发布与接收系统研究, 在主城区启动建设示范工程。三是大力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立足把我市打造成全国首个农村农业信息化云计算服务高地、统筹城乡农村农业信息化试验区、山地农业信息化典范, 以开展建设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试点为契机, 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和“资源整合、一网打天下”的思路, 完成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并通过论证, 全面开展优势产业信息化精准技术和重点示范区信息化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集成已有关键技术构建现代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体系, 进行重大系统集成和服务平台构建, 开展农村信息化技术产品研制工作和测试。启动示范区和示范点建设课题研究, 集成农村信息化其他课题科技成果和相关技术成果, 进行综合集成应用示范。

2.3.3 加强院所能力建设, 增强科技持续发展后劲

加大对院所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投入力度, 稳定支持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市农业科学院、市中药研究院等院所科研基础性工作, 设立专项支持院所建设针对市场需求的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凝练院所研发方向和重点, 建立科技金融平台与院所交流对接机制, 完善项目研发、中试、产业化关键环节扶持措施, 加大中试环节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院所评价办法和管理制度, 完善院所人员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年薪制、年终奖励等政策, 组织开展院所经营情况第三方审计。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扩大院所管理自主权, 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分配激励、资产处置、技术转让等方面赋予院所决定权。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 引导和扶持各类新型科研机构发展。加强院所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院所科学发展的能力。

8.2012年经济增速继续放缓 篇八

世行、亚开行、瑞银、花旗……近期,多个国际机构都下调了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综合这些预测报告发现,多数机构给出的预测结果为8.8%左右,联合国“悲观预测方案”的7.8%成为2012年中国GDP增速最低分。经济放缓已成共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速真的会这么低吗?

“联合国的悲观预测是有假定前提的,欧洲债务失控,欧美经济在2012年同时陷入新一轮的经济衰退,欧洲衰退1.6%,美国衰退0.8%。”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今年欧元区很可能出现技术型衰退,即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但全面崩盘的可能性较小。美国经济也在好转,肯定可以保持正增长。

在如今这种全球经济形势下,中国很难独善其身。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2012年中国GDP回归常态化增长,预计全年的GDP会在8.5%,通胀变化趋势也将从2011年的倒“U”形转换到浅“V”形,通胀压力整体上明显小于2011年。

“从总体情况看,GDP与CPI组合将由‘10+2’时代进入‘8+4’,原因在于,通胀压力明显降低,地方政府去杠杆化仍将继续,房地产投资冲击继续释放,海外冲击在2011年底、2012年初显著加大。”巴曙松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则表示,中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除了主动放缓外,也存在被动放缓的可能性。据其分析,三大风险可能造成中国经济增速被动放缓:一是全球经济下行,尤其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欧洲经济恶化,进口需求减弱;二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与房地产价格下行,市场风险加大。2011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方向是压低房地产价格,挤出房地产泡沫,但是如果泡沫挤得太多,很多地方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经济风险将加大,特别是银行的借贷风险将加大。三是将来物价上升或货币贬值、外资大规模流出等因素,将使中国经济产生下行风险。

而8.9%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的预测结果。“我们在预测经济增长的时候就要把过去长期积极的比较重要的贡献这块扣除,扣除多一点就是一点多,少一点的话就是零点几。”

李扬分析称,虽然2011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还是创了历史新高,但顺差、外汇储备增长都不如过去,全年对外部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如此,保持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两个因素。统计结果显示,国内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是相对稳定的,甚至是有所下降的。而2011年投资较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000万套的保障房投入,但今年的计划是700万套,投资不容乐观。

“出口增长贡献已经开始是零,甚至是负。消费相对稳定,投资再下降,得个8.9%是很合乎逻辑的结果。”李扬称,“明年以及今后几年的情况有可能会比过去改革开放以来平均三十几年的状况水平要低一点。从增长的角度来说看到的是悲观的因素,从经济转型来讲是积极的因素。”

今年是个换届之年,不只美国、法国、俄罗斯,中国也将进行领导人换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明确表示,换届对中国经济有积极作用。“从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来看,每次困难都激发了变革,而变革则带来了经济的良好发展阶段。而从中共执政的历史来看,多次换届之后,都曾出现过变革的方案。”

9.非公经济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奋力实施突破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的战略部署,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二、学习重点

1、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关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特别是是要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重点是在前一阶段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二中、三中全会文件,真正达到领导干部学深学透、广大党员和群众掌握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2、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已在中省各地各部门开展,市县级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将在2009年上半年铺开。我们要在2009年3次专题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按照讲话的要求,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把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做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3、深入开展党纪党规学习。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新党章。党的十七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把十七大确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了党章。学习和遵守党章,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应有之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必然要求。2009年,继续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新党章,深刻领会党章总结的党的建设的新经验,深刻领会党章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对党章基本精神的把握,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章,不断增强党性意识。

二是学习《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9-2012年工作规划》。《工作规划》是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之后,党中央制定的又一个专门规划和部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文件,是未来几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工作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求真务

实的作风,认真抓好《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4、深入学习省十一次党代会、市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即将召开的市二届第三次人代会、市二届第三次党代会“两会”精神的学习,推动落实。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我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对陕西实施经济跨越发展战略,尤其是对**实施突破发展战略和举措在认识有一个新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干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使命感。

三、学习要求

1、党支部将结合市委和市直机关工委有关安排要求,结合单位实际,适时组织集中学习或安排自学,党员干部要积极参加学习,深刻领会学习内容,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

2、积极参加机关支部安排的“五个一”活动和创建“五型机关工作”。领导干部要主动进行一次党课辅导、党员干部要坚持开展一次学习交流、写一篇体会文章、提一条工作建议,保证学习的经常化和制度化,着力建设“学习型”机关。

10.非公经济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 篇十

2012年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根据学区党总支文件精神和我校总体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头坝寨小学党支部2012年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新党章规定,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我校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要求

2012年,我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发展党员2名,按期转正1名

三、发展重点

重点要做好在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重视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和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

四、基本措施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必须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着眼点,始终把发展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提高整体水平。

1、抓领导指导,落实责任。要建立健全层层抓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要加强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2、抓组织建设,夯实基础。要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建设,结合“三向培养”,努力把先进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建立每年1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要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3、抓规范操作,确保质量。规范发展程序,确保党员质量,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党支部要全面贯彻《党章》的各项要求,全面执行发展党员民主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确保工作不走样、要求不降低。

11.2012年经济迷局猜测 篇十一

货币政策比2011年宽松,但规模有限

为了度过经济紧缩周期、维持就业率,货币政策将比2011年宽松。2011年前11个月,人民币新增信贷6.84万亿元,预计规模在7.4万亿元左右。2012年人民币贷款规模将略高于2011年,达到8万亿元以上。考虑到出口下降、资产泡沫缩小、外汇占款下降,央行居高不下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12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货币流动性腾出了空间。

未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将逐渐下调到正常水平,综合考虑通胀等因素,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5次左右,但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不应过于乐观。2011年6月14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高达21.5%,如果恢复到较为均衡的10%,存款准备金需要下调20次以上,这样的极端现象不会出现,央行将根据外汇占款与通胀情况进行微调。

利率基本不会变动。汇率市场化可能进一步试水,境外人民币投资范围扩大,利率市场化主要表现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与贷款利率下降。为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银行的表外资产进一步扩张,信托类产品仍然盛行,银行通过提升实际存款与贷款利率,通过中间业务,通过存兑汇票等,追逐高收益。

实体经济艰难渡过生死大关

不论有关部门意愿如何,只要全球金融去杠杆化方兴未艾,企业不得不用更多的债务填平债务泡沫的黑洞,政府与企业都会在资产负债表的衰退中不能自拔:企业资产价格下降,而债务负担上升,行业景气下行,人力与原材料成本未见大幅下挫。2012年可能会存在轻微的滞胀,在去杠杆、高债务周期中,企业绝不可对CPI或者人民币升值过于乐观。

2012年实体经济的赢利将略有上升,但仍然处于低位。2011年末,实体企业赢利下挫,从传统制造业3%以下的利润率,到钢铁行业1%以下的利润率,一直到零售业2%~3%的利润率,紧缩与去库存在各个行业蔓延。当蔓延到一个程度,就会形成债务链或者三角债等情况,此时定向定量的宽松成为必然。

定向定量宽松不能挽救企业,预计2012年将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对小微企业的点滴优惠无法抵挡经济周期下行的压力,温州、东莞等地前景堪忧。经济下行周期或者资产去除泡沫周期,都是并购重组高峰期,加上各行业规划,要求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的累积效应,并购重组成为必然选择。

市场牛市未至,牛角未现

打击内幕交易是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的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抓手,制度建设利多远期市场,利空近期市场。表现在市场上是ST股重组困难,新股上市节奏不改,希望2012年有个大牛市是不切实际的。

2012年关注指数意义不大,需要关注的是经营稳健、现金流稳定、应收账款下降、管理层无信用污点的上市公司,挑选出值得信赖、能够创造价值、有真金白银的公司。

房地产估值中枢下降,政府鼓励刚性需求

通过督促保障房建设,通过国家队抄底房地产市场,政府一举两得,既解决保障房的来源,又能保证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平滑,避免出现断崖式下挫的不可测风险。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是,与收入相比稳中有降,保障房地产不影响经济安全。房地产投资增速不会大幅下滑,以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稳定。当消费需求替代投资需求,估值逐步下降已无争议。

改革加速,全球政府财政紧张

政府或者通过借贷,或取消福利或改革税收各显神通,应对财政紧张的局面。2012年房产税试点范围极有可能扩大,增值税改革深入,而理顺资源价格将带来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政策与市场价格将证明,任何炒作,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12.非公经济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 篇十二

一、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第一, 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 预计在8.5%左右, 价格涨幅预计在4%—5%。这是我们的宏观经济模型预测的结果之一。还有一种比较乐观的预测结果, 预计经济增长速度可达9%。后一个预测结论的前提是美国经济复苏和进口需求比较强劲, 对我国的出口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投资和消费增长也更强劲一些。如果三大需求都能保持像今年这样的较好态势, 我国明年经济增速估计可以达到9%。但是从目前欧债危机演变的情况和明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看, 明年中国的投资和出口需求很可能比今年要弱, 在这种情况下, 保守估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应为8.5%左右。

第二, 预计明年我国三大需求增长态势可能是“一快两慢”, 即消费增长会比今年快些, 而投资和出口增速会慢于今年。从投资需求看, 预计明年投资增长速度大概在20%左右, 慢于今年。这是因为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的冲击, 我国出口下滑趋势明显, 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到明年。由于我国出口对投资有很大拉动作用, 出口的下滑会使投资增速放慢, 因此明年投资很可能会低于今年的增速。从消费需求看, 预计明年消费的增长有望比今年强劲。这主要是因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就业优先战略, 以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望持续较快增加, 必将有力促进消费的扩大。今年消费的名义增速大概是17%, 实际增速在12%左右。如果明年消费的实际增速快于今年, 那将是非常好的态势。在明年的投资和出口增长都慢于今年的情况下, 那就要靠消费起更大的拉动作用, 不然就无法维持适度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第三, 明年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会放慢, 但是增长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可望增强。在明年消费增长快于今年、投资和出口增长慢于今年的情况下,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增大,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关系将会有所改善, 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也将增强。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由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近两年明显上升, 而消费的贡献相对下降, 2010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降到历史最低点, 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的关系失衡越来越突出。这是短期刺激计划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调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 其中包括要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到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上来, 明年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慢, 正好也为调整三大需求结构提供了有利时机。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慢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 主要是劳动力价格、地价、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等, 全部都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和经济增长放缓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口老龄化在发展, 它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当年的消费增加而储蓄减少, 必然会导致投资率下降,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会逐步减弱。这也是客观趋势。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会逐渐放慢, 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可能会收窄。比如过去30年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大概是9%~10%, 合理波动范围是8%~12%, 未来中国经济合理增长区间可能就比这个区间要收窄一些。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

第一, 世界经济增长继续分化, 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加。目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增长态势很好, 土耳其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高达10.6%。基于此, 新的金砖国家有可能出现。而美国、欧盟和日本复苏非常乏力, 综合起来看世界经济增长会继续分化, 但是因为发达国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太高, 所以整个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在加大。目前, 欧洲债务危机走势并不乐观, 有些评论认为明年会更加严峻。同时美国经济政策和政治周期带来的影响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特别是明年美国会不会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的政策还无定论。现在国内不敢加息, 一个重要原因是防止热钱流入。如果明年美国再来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 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的话, 我们防通胀的压力还会很大。

第二, 国内的油荒、电荒, 凸显了相关改革的紧迫性。主要是能源供给体系、资源价格体系都不合理。表面上油荒、电荒是一种短期波动现象, 事实上它是由于关键领域的改革不到位, 没有形成正常的市场机制和正确的价格信号, 导致结构调整迟缓甚至倒退, 所以周而复始地出现这些问题。

第三, 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环境趋紧。现在很多小微企业经营困难, 融资难并不是主要原因。以前经济过热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紧缺、贷款困难;到2009年政府为扩内需、保增长而出台“四万亿”刺激计划, 实行信贷扩张以后, 民营企业依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因为资金主要流向了国有企业。客观地说, 国家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并没有这样的歧视意图, 问题在于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没有传导到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里面去, 因为传导机制出现了梗阻, 多少年来这个梗阻一直存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即要深化金融改革, 构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要发展面向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 疏通这种传导机制, 否则货币信贷政策放松以后, 小微企业经营环境依然不会改变。

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经营困难, 最近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例如减税、延长优惠政策、清理行政收费等, 小型微型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企业来说, 成本上升既需要自身加以消化, 也需要政府帮助来消化, 这不能简单化为融资的问题。

第四, 结构调整面临很难得的机遇, 但是压力很大。一般来说, 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是实行优胜劣汰、由市场机制加速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机, 而在经济“一片大好”的时候, 很少有人去关注调结构。如果过于关注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而强调保增长, 那么又会把调结构的注意力转移了。现在很多人都在提醒不要用短期的刺激政策来延缓中长期的改革, 否则会加大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难度, 这个看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要抓住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机, 让市场和企业更多地发挥主体作用, 去决定该淘汰什么, 该发展什么。当前世界范围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我国加快结构调整的压力也日益凸显。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发达国家提出以发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振制造业等作为国家战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抓紧时机调整结构, 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就会被抢占。

第五, 财政金融风险暴露得比较突出。最近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民间借贷的资金链屡屡断裂, 这些暴露出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 这方面的问题国家也在采取措施来弥补和解决, 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制度化的防范和纠错机制。

第六, 行业利润分配严重失衡, 导致资金和其他要素的流向很不合理。如今, 行业利润分配严重失衡问题已得到研究证实, 这必然导致要素和资金的流向严重不合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之一是现行的财税体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没有理顺。为什么辛辛苦苦做实业的企业利润率越来越薄?因为税制和财政体制存在不合理之处, 还需要加快改革和改进。国务院最近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 延长税收优惠时间, 减免行政收费, 也有利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相信经过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改进, 能够促使行业平均利润率符合市场竞争的本来面目。

三、对明年经济政策取向的建议

第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或基调不需要做大的调整。主要是因为, 通胀虽然回落, 但仍然处在比较高的位置;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慢, 但仍在合理区间。这两个基本的经济走势决定了宏观调控基调不需要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运行新出现的困难, 我们需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 有什么问题处理什么问题。还要增强前瞻性, 要考虑我们经济发展的态势, 它会有一些规律性的变化。在应对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的时候, 宏观调控要留有政策余地。要增强灵活性, 该松就松, 该紧就紧, 这主要指相机抉择, 合理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时机和节奏。明年经济政策的重点还是应该控价格、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

第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更好地相互协同。明年要更多地利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为什么财政政策重要呢?因为要想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以及帮助低收入群体应对通货膨胀, 都需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是最直接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和结构性减税, 引导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今年在上海开始增值税转型并替代营业税的试点, “十二五”期间还会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税等等, 都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的财政税收举措。

明年的货币政策仍可保持稳健的基调, 同时应增强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考虑到货币政策起作用的时间比财政政策要长, 所以强调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通胀压力反弹, 就应该考虑不对称加息, 即主要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控制贷款利率, 缩小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差。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热钱流入的挑战, 动用加息手段确实遇到两难选择。而不加息光靠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有它的被动性和片面性, 主要是负利率问题解决不了, 这对于稳定通胀预期、改善银行经营状况、合理配置金融资源都是不利的。当然, 不对称加息的时机和幅度是需要谨慎选择的。

第三, 应该继续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 来带动投资结构的调整。我们现在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包括投资结构也是需要优化的。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长不会像过去那么快, 但依然要坚持调控, 主要是继续抑制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需求, 满足基本生存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进一步在供地和资金等方面支持保障房建设, 以改善住房供给结构来引导需求结构合理调整。在住房消费政策和保障房分配环节, 需要不断完善有关税费政策和分配机制, 鼓励各地进行积极探索, 引导居民在满足基本生存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方面多支出, 少在投机和投资买房上开支。如果住房消费需求和供给方面引导好了, 对投资结构调整也会起到合理的拉动作用。

第四, 对明年的出口, 要稳定政策、适度微调。出口企业遇到很多困难, 我们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我们现在的出口鼓励政策, 可以考虑继续稳定一段时间。所谓微调主要是调中央和地方的退税负担比例, 现在地方觉得比例比较高, 负担不起, 要合理地调整一下负担比例使得地方能够支持出口企业, 又不觉得负担太重。

第五, 完善竞争政策和财税政策, 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和经营环境。从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角度来说, 竞争政策属于微观政策, 更多地直接作用于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竞争政策对于构建合理的微观反应基础、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是不可或缺的。在金融市场和银行的改革方面, 必须下决心打破现实的垄断, 允许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这个行业, 构建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 特别是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在传统金融服务体系方面需要加大创新步伐, 同时加强风险监管。

13.2012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意见 篇十三

(送审稿)

2011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X党发[2011]18号)文件精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全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推动昌江经济社会新一轮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区委、区政府决定2012年继续深入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要求,牢牢紧扣“把昌江打造成产业实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新区”这个主题,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主线,努力壮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双提升。

二、总体目标

通过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创建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的五大发展环境,即: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以及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2012年以创建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 1 为重点,在广大干部思想中牢固树立“马上办、立即办、快速办”的服务理念,采取主动式、跟踪式、保姆式的服务方式,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人人是好环境、事事是好环境、处处有好环境”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切实以环境的大提升促进全区经济的快发展。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在高标准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平台的基础上,确保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落实到位,凡区保留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进驻中心办理。对于不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单位,不仅要在全区内通报批评,而且主要领导要向区委、区政府说明情况;对于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单位,被投诉一次的,经查实,直接责任人要作深刻检讨;被投诉两次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待岗处理;被投诉三次的,由区效能办对工作人员及其所在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凡被投诉三次以上的驻区垂管单位,经查实,由区委、区政府宣布为“不受欢迎的单位”,且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建议主要领导调离岗位。窗口单位应当将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流程、申报材料、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等在行政服务中心公布。凡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审批事项的,可实行“电话预约服务”和网上申请办理,打破上下班时间限制,随到随办;行政服务中心采取直接办理和代理办理的服务方式,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视情况派人上门现场办理 2 手续,特事特办;实行联合审批服务,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由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并联审批,缩短办事时限,真正实现“一门受理、联合审批、一门收费、限时办结”,简化事项办理程序,使服务更优、效率更快、满意度更高。

(二)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精简办事环节。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必须按照政务公开和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简化办事环节,规范办事程序,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廉洁,严格依据“权力清单”,界定职责,明确主体,规范程序,全面落实“十公开”,即:公开职责权限、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办事结果、重要决策、廉政规定、监督办法、责任追究。不断简化办事环节,强化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划分、科学配臵内设机构的职能,加强对权力行使的规范和限制。健全完善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规范工作流程;全面实行超前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对于“公开不完全”和“不公开”以及办事程序不规范的问题,由区效能办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着力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上存在的“庸、懒、散、假、浮、蛮、私、奢、贪”问题,坚决纠正工作中回避矛盾、怕担责任,敷衍塞责、效能低下等不作 3 为、慢作为现象和懒惰习气。严肃整顿纪律涣散、自由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歪风,切实纠正对待群众态度蛮横,行政服务语气生硬、漫不经心、态度傲慢,甚至百般刁难,导致办事卡壳多、程序多、时间长等不良现象。坚决刹住对工作服务对象“吃、拿、卡、要、占”,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歪风。严格整顿执法检查过多过滥、趋利执法、以罚代管等执法不规范行为。对被服务对象、相关群众投诉举报,或被有关部门明查暗访发现、新闻媒体曝光的影响破坏发展环境的个人及行为,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影响破坏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昌党发[2011]20号)文件规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区效能办交有关部门调查核实。情况特殊的,由区效能办直接组织调查核实。经调查属实,由责任人所在单位给予停职待岗处理。情节严重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相关聘用合同等规定,给予组织处理、辞退(解除合同)或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以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的督促检查。充分发挥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和机关效能监督员监督职能作用,对涉及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问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改进意见。全区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 4 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运用环境监测点监测、“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明察暗访、受理效能投诉、日常督察、专项效能监察等手段,坚持不打招呼、不定时限,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重点是对各行政执法单位和窗口单位的在岗履职、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收费情况,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暗访效果,并对明查暗访的情况在全区进行通报。

上一篇:关于欢迎宴会的致词下一篇:电影《古惑镇激斗少年》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