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事件分析(精选3篇)
1.棱镜门事件分析 篇一
棱镜门折射大数据时代喜与忧
2013-06-28 02:36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吴成良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再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的话显得有点落伍了。目前,最时髦的说法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不仅商家可以从大数据中“挖出商业金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还直接把“大数据战略”形容为“未来的新石油”。对美国情报机构来说,想监视“心怀不轨的人”,大数据就是“无价之宝”。但人们最近对大数据的情感可以说是爱恨交织。美国前情报人员斯诺登披露出来的“棱镜”计划,令人们开始深入思考,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兼顾安全与自由、国家利益与个人隐私。
“大数据战略”上升为美国最高国策
“棱镜门”与美国的“大数据战略”有着必然联系。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最高国策,认为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将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作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能力。另一方面,美国以反恐名义,更希望大数据能有所贡献。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网络空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基于互联网资源和技术优势,美国已具备对全球网络空间的监视控制能力。斯诺登披露的“棱镜”计划,缘于美国政府的“星风”监视计划。2004年,布什政府通过司法程序,将“星风”监视计划分拆成由国家安全局执行的4个监视计划,除“棱镜”外,还包括“主干道”、“码头”和“核子”。其中,“棱镜”用于监视互联网个人信息。“核子”则主要负责截获电话通话者对话内容及关键词。“主干道”和“码头”分别对通信和互联网上数以亿兆计的“元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元数据”主要指通话或通信的时间、地点、使用设备、参与者等,不包括电话或邮件等的内容。
“棱镜门”事件越闹越大,欧盟委员会负责司法、人权和公民事务的委员维维亚娜·雷丁19日表示,美国“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让欧盟必须尽快通过新的法律来保护欧盟公民的个人数据。欧洲人民党为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该党议员也表示,支持相关“限制”美国索取欧洲公民个人隐私数据的提案。但欧洲的法案对美国政府情报部门的约束力有限,有评论认为,这些“限制”显得苍白无力。
据秦安介绍,我国2012年10月成立了中国通信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从时间上看似乎并不落后于美国。但大数据应用涉及整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链,美国在大数据应用上的领先程度由思科、微软、谷歌等跨国IT公司的实力所决定,恐怕中国在几十年内难以完全超越。
美国信用营销分析专家张川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上,美国政府和大公司领先新兴国家至少20年。15年前,美国的信用卡公司就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实现精准营销: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渠道,把合适的营销信息投送给每个顾客。随着智能电话和电脑网络的普及,美国政府和大公司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个人生活的每个方面。美国个人的一切在线行为数据都被收集储存,再加上已被有关机构掌握的个人信用数据、犯罪记录和人口统计等数据,有关公司和政府机构可以运用数据挖掘的办法,监控和预测个人的行为,并做出相关决策。
迈克·弗劳尔斯是纽约市打击金融犯罪行动组主管,他最近被赋予一个新的职务——“纽约市首席分析官”。在弗劳尔斯看来,大数据在市政管理中的应用带来的好处是有助于优化行政资源的使用,使公共支出产生最大效益。大数据在纽约市的执法、经济规划、防灾和灾后恢复等方面都有应用。比如,大数据的应用,可让执法人员先发制人,在犯罪行为造成损害之前就采取行动。
应为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划定新边界
《纽约时报》6月18日曾援引卷入“棱镜门”旋涡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恩·亚历山大一名副手的话说,“只有国家安全局20名分析专家和另外两名管理者,也就是只有这22人有权批准需要进行数据库查询的电话号码”。但人们还是有理由担心,个人隐私会被特殊机构违规查询。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分析说,大数据时代刚拉开序幕,它有很多让人惊叹的地方,但要“爱”上它,还需要时日,因为它呈现给人类未来的是一幅既美丽又可怕的图景。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5月9日刊登过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公民媒体中心客座教授凯特·克劳福德的一篇“再思考大数据”的文章,他提醒人们,那种认为“大数据是匿名的,它不会侵犯我们的隐私”的想法大错特错。克劳福德认为,高度个人化的大数据集将成为网络黑客或泄密者觊觎的主要目标。他举例说,世界上最富有的1%人群的个人信息和普通人的信息一样,非常容易被人公开。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在政府和大公司面前,真的毫无隐私吗?张川讲了一个有趣但又有点可怕的事:有一个朋友的父母要来美国探亲,国内亲戚两个月前把老人的航班信息发到这个人的GMAIL信箱里。原定航班到达的当天,Google Now(谷歌推出的重量级应用,可全面分析用户的习惯和正在进行的动作,并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居然自动搜寻出这个航班因故取消,一大早给这个人发出提醒信息。接到提醒信息的人不用白跑一次机场接机,但也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网络巨头监控。
在美国,人们把控制民众的“独裁机构或人物”称为“Big Brother”,好像“带头大哥”。“带头大哥”对老百姓的监控,名义上都是为大家的安全和福祉。因此美国政府也会告诉民众,要为大局做出一点牺牲。在这个智能手机和网络深入人们生活每个角落的时代,个人很难逃离这样的监控。有专家表示,如果想减少被外界监控,还是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如在注册每个网站和服务的时候,要确认选择不提供个人信息;每次使用电脑网络的时候,要删除那些跟踪网络行为的临时文件;手机尽量不要使用涉及个人信息的包月计划,而是使用充值服务;不要使用实名手机和互联网账户;避免使用信用卡、支付账户等有个人信息的支付手段,使用现金充值等。实际上,个人对大数据分析的防护,主要还是应该着重于保护个人信息不被犯罪分子利用,平时要注意密码安全,减少个人隐私信息暴露,避免在网上分享不必要的信息。
大数据时代,国家的信息安全尤为重要。网络专家秦安说,大数据具有4V特点——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处理速度快(Velocity)。因此,一方面,个人难以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大型公司和国家等利益集团成为侵犯敏感信息的主体。另一方面,从大数据中提取的个人敏感信息可能连本人都不完全熟知,比如个人行为特征、语言风格、社交关系谱等。有鉴于此,大数据时代敏感信息保护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国际层面,制定大数据时代敏感信息保护的法规;国家层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业链;个人层面,采用信息加密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肯尼思·丘基尔是《经济学家》杂志数据编辑、《大数据:一次将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思考方式的革命》一书的合著者之一,他日前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掀起一场有关“大数据时代令隐私保护问题更加突出”的讨论。丘基尔举例说,警方如果要侦破一个城市的加油站是否存在合谋操控价格的“卡特尔行为”,以往要靠线人举报。但今天,可以做大数据分析——分析该市油价变化和加油站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正常的价格变化规律,如果价格变化持续异常,就可以怀疑存在价格垄断的行为。丘基尔认为,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存储后的再使用。不过,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收集、保存一切信息,与隐私保护政策是有冲突的,“保存一切信息是必要的,但是在这么做之前,我们有必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即现行的隐私保护政策是不是妨碍了我们正在迈入的大数据世界”。丘基尔提到,社会有必要就此进行大辩论,以便为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划定新的边界。
辩证地看大数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兼顾安全与自由”是一个热门话题。为了不让你的隐私轻易被人打探到,可以给你的数据加密,但要想把所有数据都加密非常麻烦。如果因为“棱镜门”就让人们谈大数据时代而色变,那也是大错特错。
著名商业分析软件与服务供应商SAS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吴辅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大数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演进不仅给企业创造商业价值,也为个人生活带去便利。比如通过社交网络的数据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个人行程将可以预测。商家或组织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个人性格、购买行为偏好来有效处理库存、进行预报处理并合理预测优化商业模型。同时,个人也从中受益,减少购买时间、迅速地解决问题,甚至跟踪健康状况防范疾病。吴辅世还谈到对大数据时代的担心。他说,如果没有高性能的分析工具,大数据的价值就得不到释放,大数据的堆积和极速变化带来的后果将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它可能会为人类的生存、生活埋下隐患。
美国IT咨询公司Avanade商业情报部副总裁斯蒂夫·帕尔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大数据是指非常“膨胀”的数据集,用典型的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难以对其进行捕捉、储存、管理、分享、分析和可视化。大数据有3个特征:一是数据的数量大;二是产生或被吸收的速度和频率快;三是数据的多样性。为从大数据中“挖出金矿”,一家企业或机构必须能够应对大数据上述3个特征。帕尔默说,大数据给人类带来的真正机遇是把许多信息碎片拼起来,为我们的决策服务。
2.打不开的“棱镜门” 篇二
这是“棱镜门”风波以来,斯诺登第二次参与面向公众的问答。就在此前不久,奥巴马于1月17日公布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情报监控项目的改革意向。此时,“棱镜门”风波已延宕7个月。
然而,改革只是意向。奥巴马本人则开门见山——只动皮毛,不动根本。国会山内的“棱镜”守护者们更是连日高调预言:想改也改不了。
谴责的继续谴责,辩护的继续辩护,“棱镜门”打不开。
改不动的监听
奥巴马2014年的这一改革“大动作”,具体要点有三:
首先,最受诟病的对内电话监听项目将“转型”,新方案寻求不由政府来存储这些记录;其次,提议国会批准组建“维护隐私”小组,参加美国外国情报监控法庭对秘密情报项目的审批过程;第三,表达对外国公民隐私权的尊重,承诺对亲密盟友领导人予以“监控豁免”。
除此以外,奥巴马提出,如果将对内监控大量电话记录转由通讯服务商或第三方存储以备政府查询,恐怕“不容易”,还会惹“更多麻烦”。“我要做的并不是停止这些监控项目,”奥巴马说得很直白。
事实上,美国国会并不支持对监听项目进行过多限制。
同为民主党人,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是奥巴马的鼎力支持者,也是国家安全局当仁不让的“守护者”。
奥巴马讲话后第二天,她在全国广播公司节目中预测,停止对内电话监听项目不会在国会通过,参议院情报委员会除了个别人,基本都支持继续保留情报机构现有的监控能力。
此外,奥巴马提议的“维护隐私”小组,在国会面临的立法阻力也不小。就在奥巴马发表演讲前三天,外国情报监控法庭的法官致信范斯坦,直言在法庭上增加此类小组“没有必要”,甚至“在绝大多数案例中”会起反作用。
对于美国民众而言,更是没对奥巴马的所谓改革抱有太大希望。据《今日美国》报和皮尤研究中心1月20日发布的联合民调,73%受访美国人认为奥巴马提出的改革动向无助于保护美国人的隐私。
执政者的天平
自“棱镜门”事件发生以来,这是奥巴马政府首度正式公布改革意向。诡异的是,从神情到内容,奥巴马更多是重复既有立场。
在近50分钟的长篇演讲中,奥巴马先用几乎一半的篇幅追述了美国情报监控的“光辉历程”,更以18世纪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秘密组织“自由之子”开场。
“这其实是将国家安全局定位为‘自由之子’的精神之子,”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情报研究项目主管布鲁斯·里德尔如此点评。
仔细斟酌的措辞,目标清晰的平衡,这更像一场不得不出手的公关行动——留够时间消化短期不利影响、利用拟定细则争取更多时间。
说是公关,其实更是“灭火”——对内平息有关监控触犯公民隐私的争议,对外浇灭回应盟国政要的“怒火”。尽管如此,奥巴马仍“不合时宜”地强调,一些公开谴责美国的外国政府,私下也承认美国担负着“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职责”,而情报能力对这份职责至关重要。
前国家安全局局长迈克尔·海登1月19日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直言,奥巴马的演讲显示出,他已拥抱前任小布什的情报监控基本架构。
无论在任参议员期间,还是2008年总统竞选周期内,奥巴马都曾激烈抨击小布什政府包括安全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和立场。小布什任期之末凄惨的民意支持率,对奥巴马成功高举“变革”大旗走进白宫起到了一定作用。
然而,屁股决定脑袋。入主白宫后,奥巴马也奉反恐为谋求国内民众支持的不二法宝,其立场在过去7个月对秘密情报监控项目的辩护中已表露无遗。
盖洛普公司1月的一份民调显示,在美国民众眼中,振兴经济在政府要务中拔得头筹(89%),反恐也名列前茅(70%),而改善美国政府对内情报监控现状(42%)则居于人后。
然而,隶属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审查小组——隐私和公民自由监督委员会1月23日发布报告认定,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美国公民的大规模电话监听项目“不合法”,且大体上于反恐无用。斯诺登当天特意呼应这份报告:“实在没有理由再继续开展这样一个违宪又功效为零的情报项目。”
在《纽约客》1月最新专访中,奥巴马回忆起11岁时,每晚在电视机前收看水门事件国会听证会,这带给他第一次对政治的认知。如今,入主白宫5年,面对同样引起轩然大波的“揭秘者”斯诺登,奥巴马坚称,“棱镜门”与当年水门事件揭发政治丑闻的性质不同,斯诺登算不上检举人,他曝光的内容不涉及违法行为,其泄密之举危及他人安全。
至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对奥巴马更构不成实质影响。这也是他为何会在演讲中强调,每个国家都搞情报工作,而美国政府“不会仅仅因为我们的情报工作更高效而道歉”。
3.“棱镜门”催生互联网五大机遇 篇三
如果说2013年热炒的大数据概念热让苦闷沉寂多年的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分析师们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成了《财富》杂志眼中“二十一世纪最性感的职业人士”。那么,后“棱镜门”时代,信息安全专家将成为下一个明星职业。
近两年来,有超过2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涌入硅谷的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安全创业投资迎来了久违的高潮;近大半年来,与网络安全行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比特币从不足50美元飙升至700美元;最近三个月,在中国市场,低位徘徊多年的信息安全行业也迎来了久违的甘露,有关信息安全概念的股票一路上扬。中国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战略则确立了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和企业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IT支出将进入一个快速持续增长的阶段。
不得不说,去年爆发的“棱镜门”事件,成为全球信息安全市场裂变爆发的催化剂和导火索。其冲击力已超出信息安全范畴,波及IT行业的每个角落,上至国家、行业,下至企业和个人都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其信息安全策略。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到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由于相关监管政策和防护技术的滞后,可以判断2014年将成为信息安全的“乱世之年”,同时也将诞生大量安全技术领域的“枭雄”。
让我们来预测一下2014年信息安全市场的五大趋势和机遇:
移动安全成为热点
随着BYOD(企业员工使用个人设备移动办公)的流行,移动设备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令企业CIO头疼的问题。与PC端与网络方面的安全的相对成熟相比,移动安全还处于拓荒阶段,与市场需求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安全产品和服务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而随着企业和用户对于隐私数据的日益重视,BYOD领域的安全管理产品正在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从2013年11月IBM和Oracle两大企业IT巨头争相抢购移动安全管理产品公司可以看出,这一块市场在2014年会有大的发展。
私有云和云安全兴起
“公有云”其实从一开始推概念的时候, 其安全性就饱受质疑。 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 不少企业和地方政府还是在不遗余力的推动。 而“棱镜门”事件的爆发,使得企业和政府意识到在“公有云”上的数据竟然可以如此不安全。
从IT行业的发展来看, 在并行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硬件性能瓶颈问题日益突出的趋势下, 云计算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必然性。这样将会促进“私有云”的大力发展, 同时也会促进基于“私有云”的安全技术的发展,例如德国一家创业公司就推出了基于“私有云”的一体机。 预计在中国市场, 出于安全的考虑, 不少公司和政府也会把云计算计划从“公有云”转向“私有云”平台的搭建,但首先需要解决“私有云”的安全问题。 这种大环境下, 国内的IT安全厂商、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云计算应用开发商和云应用服务商、电信服务商都面临新的市场机遇。
工控网、物联网安全受重视
其实,早在2010年出现的“震网”病毒以及其后的“火焰”病毒,就已经使得人们意识到工控网和物联网的安全问题。而“棱镜门”则使得随之相关的工控网和物联网的安全也提高到国家政策层面。 随着中美就网络安全对话机制的逐步形成, 特别是中国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战略,将使得工控网、物联网安全,特别是重要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开始被最高层关注。
预计2014年中国政府会推动重要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建设,一些重点企业也将开始对工控网的安全进行投入。而在中小型工控网和物联网领域,比如智能楼宇、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等的安全,也会成为企业IT安全的一个考虑因素。
安全培训市场大幅增长
“棱镜门”事件折射出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对隐私数据保护意识的薄弱。近年来网络犯罪呈现出更加有针对性和手段多样化的趋势, 通过电子邮件、社交网络、U盘等被黑客实施社交工程攻击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今,安全意识已经成了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最大“漏洞”,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其实是每个CIO或信息安全官最头疼的问题。
而“棱镜门”所引发的, 不仅仅是政府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传统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也一样开始重视起来。 网络安全培训市场过去几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预计在2014年将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数据安全市场重新洗牌
如今,全球政府都面临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透明和数据开放改革,以欧美多国政府推动的OpenData开放数据项目最有代表性,但是不久前美国政府医保网站的安全漏洞为全球政府敲响了警钟,政务大数据的开放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调动社会资源,推动群体智慧创新,另外一方面政务数据上网也为黑客打开了一扇窗,政府网站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比过去严峻得多。
这不仅是政府网站的问题,其实这几年来不断有大型互联网公司频频爆出数据安全问题,索尼、LinkedIn、苹果都曾泄露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隐私数据,Adobe甚至连产品源代码都被黑客拿走。如今黑客的攻击目标和手法日益多样化,各类企业内网中的数据,包括电子邮件、重要文件、 生产经营数据、商业机密、技术等等,也都能够成为NSA或者黑客的目标。
这就给企业数据安全市场带来了发展契机。安全存储、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库安全等数据安全的不同细分市场都会得以推动。而这些市场,特别是国外厂商所占据的中高端市场,由于安全风险的原因,将会给国内的厂商让出很大的份额。 预计2014年这一市场将会重新洗牌。(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
【棱镜门事件分析】推荐阅读:
专题广告多棱镜教案10-27
复旦大学抄袭门事件12-03
信息安全事件分析09-14
科室不良事件年度分析06-30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07-16
不良事件年度总结分析09-28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10-27
媒体侵权事件案例分析11-18
企业管理事件案例分析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