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控保证书

2024-10-04

自我监控保证书(精选12篇)

1.自我监控保证书 篇一

一、当前中职生自我教育监控机制的现状

中职生自我教育监控机制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监控部门缺乏合力。 中职生自我教育监控部门多是学校行政部门, 学生自发成立的自我教育监控部门少, 或发挥的作用不大, 更不可能自觉地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为。 其次, 监控内容理论多, 践行少。 当前中职生自我教育监控的内容多数缺乏系统性, 平时德育工作者也是说教的多, 让学生去自我锻炼和实践的较少。缺乏践行的说教内容很难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信念, 更别提达到自我提升了。 最后, 监控形式传统手段多, 前沿的少。 传统的自我教育监控形式是其他自我教育监控形式无法替代的。 而现代中职生乐于接受新事物, 只有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向, 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自律机制是中职生自我教育监控机制的基础

以道德实践为主体的自律机制是中职生自我教育监控机制的基础。

( 一) 加强自律, 德育为先。 首先,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看成接受道德教育的容器, 教师不断地向容器中灌输道德规范, 学生被动接受。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认为, 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教育规范, 而要主动建构道德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人施育, 量身定做每个学生的德育计划, 并把每个学生的道德教育融入集体教育中去。

其次, 加强大德育观建设。 传统的德育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 与其他教师关系不大。 这样德育力量显得形单影只、力量薄弱。 大德育观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学生时刻有人教育, 有人监管。 在学校实现了“ 无真空教育”, 实现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的有机结合。

( 二) 强化自律, 实践为要。 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强化学生自律机制, 把外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首先, 夯实理论基础, 提高自律标准。 学生有不同的思想, 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学生要实现自律, 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理论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学生有了行的标准, 自律就有了方向。

其次, 丰富德育实践, 彰显自律外化。 中职生的自我教育成功与否, 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因此学校和班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教育学生, 在实践中检验学生自律机制。 校外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自律外化的重要拓展, 学生在实践中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反省, 实现了知和行的统一。

三、他律机制是中职生自我教育监控机制的保障

以制度建设为前提的他律机制是中职生自我教育监控机制的保障。

( 一) 实现他律, 制度为本。 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建立健全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是自我教育监控机制中他律机制的基础。 学校要完善中职生自我教育监控机制, 就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使学生的言行有章可依。 当然, 在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时, 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既严格要求又务求实效, 做到宽严相济, 符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二) 学生参与, 他律源泉。 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 是他律机制的源泉。 规章制度从学生中产生, 再回到学生中去执行, 才能彰显制度的生命力。 学生既作为教育的客体, 又作为教育的主体, 既是制度的制定者, 又是制度的执行者。 学生自身参与制度的制定, 在执行过程中才能更有实效性。

四、双律驱动机制是中职生自我教育监控机制的升华

以自律机制、他律机制相结合的双律驱动机制是中职生自我教育监控机制的升华。

( 一) 自律主导, 他律结合。 自律机制要以道德建设为主阵地, 不断地建构德育理论体系, 提升学生的素质, 把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思想, 指导学生的行动, 纠正学生的失范行为。 自律机制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常态, 具有自主性;他律机制是自律机制的有益补充, 带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只有把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 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

( 二) 榜样为导向, 自律、他律互动。 在我国, 榜样教育历史悠久, 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 榜样教育具有导向功能, 直观而生动。 在中职生中开展学习孔祥瑞、王学军等劳动模范, 把榜样的思想、行为、故事内化为中职生道德行为的风向标, 提升中职生道德水平。 学生学习榜样的思想, 模仿榜样的行为, 就会见贤思齐, 自觉纠正自己的失范行为, 改正不良习气。 在榜样教育中自律机制、他律机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依赖外在力量而是靠内在力量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需要, 主动地调整和丰富自己时, 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可见自我教育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是教育的理想王国, 自我教育的自律机制、他律机制、双律驱动机制能为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2.学会自我监控 进行自主学习 篇二

关键词:小学自我监控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只有在外因制约与内因作用相结合的情况下,经过长期自主学习实践,将自我监控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监控能力才能得以真正提高。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按照课前、课堂、课后三阶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课前监控

(1)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清醒认识,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内驱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目标要针对性强,既要注重对薄弱环节的强化练习,又要兼顾全体学生练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的过程中都有所提高。如讲授“电子贺卡”一课,我将其与“5.12”汶川地震事件结合,巧妙设计了“共同祈福,让爱传递”的电子贺卡练习任务,学生通过对任务的练习操作,不仅实现了本课制作贺卡的教学目标,又激发了学生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并达到共渡难关、献出爱心的情感升华。此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不断评价和反思目标的达成程度。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上完一堂课或可学完一个单元及一学期后通过追踪测试、学习总结反思等多种形式检查目标生成度,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绩和差距,不断调整和完善学习计划,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预习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坚持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型,给学生列出不同的预习提纲。如准备讲解某一信息技术概念时,就提前告诉学生在课下的预习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概念是在什么背景下得来的,它有什么作用,运用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老师在课堂讲解中,有意提问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理解的情况,根据情况调整课堂上的教学重点。

二、课堂监控

(1)带着问题听课

如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教师需要突出“问题意识”。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问题是很多的,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知识一课中,就可以采用问题学习来解决。教师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一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问:计算机病毒会伤害人吗?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产生的?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呢?……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后,归纳出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例题。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发问并且作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想法也说出来,并与其他同学比较,以便及时进行自我评价与调控。在教师进行讲解时,一定要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调控的策略。

(2)积极答疑质疑

质疑是问题意识的高级形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教师的教法,质疑教学内容,质疑实验现象,在问题解决中,强化思维监控调节的意识。例如,我在教学“Word自动更正功能”时就是用实验激疑法成功导课的。课一开始,先请学生先做一个小实验:启动Word应用程序,在打开的空白文档中输入“拐弯末角”“理曲词穷”“瞠目洁舌”词汇,然后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一会儿,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输入的这三个词自动变成了“拐弯抹角”“理屈词穷”“瞠目结舌”。这时有学生说:信息技术具有自动改错字的功能。教师接着说:那么再请大家输入“说山道四”试试。同学们很快就发现,这次信息技术并没将“说山道四”中的错字“山”自动改正过来。于是,同学们心中产生了“信息技术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有自动更正功能”的悬念,自然引发了同学们对Word自动更正功能的探究。

(3)会记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能力,同时具有监控课堂行为的作用。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具有了记笔记的习惯,但很少有人注意记笔记的方法不能主动整理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适时做笔记,学会做好两种笔记。①新课笔记,便于课后与预习内容、书本知识进行对照复习。②纠错笔记,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记笔记时不能只记下教师的板书,要让他们着重记下教师讲解中阐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记下人家对问题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方法;还要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课后监控

对学习过程的课后监控是提高自我监控能力的重要环节,课后学生要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的反思,科学合理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纠正不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主要体现在自主复习与自主作业两个方面。自主复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梳理、概括和总结,并重新构建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学生就会不断地对知识的获得过程进行监控,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检查知识的不足和错误认识,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作业完成的过程应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在留学生作业时要精选任务,注意任务的层次性,且具有一定弹性,允许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任务,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3.质量负责人自我保证声明 篇三

本人作为安徽省国泰医药有限公司长江分公司的质量负责人,无《药品管理法》第76条、83条规定的情形。待批准后,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等的要求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不在其它单位兼职。如与事实不符,承担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资料样品和采取其它欺骗手段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责任和引起的后果。

签名:

4.申报材料真实性自我保证声明 篇四

汝州市公路运输管理所:

1.《河南省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原件二份;

2.《相应车型驾驶经历声明》原件二份;

3.交警部门出具的《机动车安全驾驶经历证明》原件、复印件各一份《机动车安全驾驶经历声明》原件二份附二位证明人身份证复印件4份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信息查询单》原件、复印件各1份;

4.学历证书或技术职称原件附复印件2份;

5.《身份证》原件附复印件2份;

6.《机动车驾驶证》原件附复印件2份;

以上1、2、3项材料(包括该《申报材料真实性自我保证声明》)件、复印件存档。4、5、6项材料原件拍照后退回,复印件存档。

我单位(个人)保证以上提交的材料内容真实、有效。并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并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申请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5.自我监控保证书 篇五

一、对教师自我监控的追问:为什么要监控、怎样监控以及怎样处理监控结果

追问一:为什么监控——监“无标”,控“迷茫”。

教师对课堂的自我监控,理应遵循新课改的方向与目标,反映教育的本质,体现对学生成长全面负责的道义与良知,展示教师本人的人生追求、教育意向及课堂教学艺术。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自我监控的指向,常常会不自觉地偏离新课程的理念和宗旨,对“人的全面发展”缺乏真正的理解,对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等,亦存在诸多偏狭认识,以致教师进行自我监控时,不知“为什么”监控,为“谁”监控,监控“什么”,“我”的思想、情感、行为需要监控吗?由于教育价值观念的错位、模糊,甚至彼此矛盾冲突,造成教师无法就自我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与“监控”,教师即便自我观察和监控,多半也是从客观方面着眼,很少触及自己灵魂深处的教育观念和功利观,也无法就自我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有些教师持“分数英雄观”,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下,其监控几乎全从个人爱好、经验和自我利益出发,关注自己讲授的知识是否被学生原封不动地接受,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绪、信心等方面,教师很少顾及和审视,甚至冷落学生自尊、自强、自信等心理需要,表现出课堂强烈的个人“功利性”(不排斥间接利他)。总之,思想观念的错误与迷茫,促使教师的自我监控“失常”“失态”,多半是:监控学生的居多,监控自己的较少;监控现象的居多,审视本质的较少;看外部原因的居多,剖析内部主因的较少;随意监控的居多,有心监控的较少;没有监控的居多,经常监控的较少。

追问二:监控过程一—监“匮乏”,控“疲软”。

新课改推行以来,特别是后期阶段,教师不知如何监控“三维目标”的落实,许多教师非常无奈无助,不知课堂是以“知识、技能”为主轴还是以“过程、方法”为核心?“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课堂里又该置于什么地位,怎么监控?由于教师不能在课堂上依据学情、课型、教学内容及教学风格做出具体、灵活、恰当的处理,许多教师在实施自我监控时,常常将课程目标进行“三分天下”的机械划分,人为地割裂彼此相互交融的关系,或者形而上学地维持“三者”的完美统一。还有一些教师,干脆“引导”自己走回从前的“知识中心”,让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监控在此时变成“多余”的摆设。在这个监控过程中,依据本人平时的观察及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发现教师的自我监控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就自我监控的指向而言,存在以下现象:

——监控的单一性。这一部分教师因为认识不到位,无从真正理解“三维目标”的深刻内涵,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体验新知、合作探究、启发交流中,大多数教师监控的心向都指向“知识一技能”这“一维”目标。

——监控的表层性。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广大教师在没有把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论的前提下,一窝蜂地跟风效仿,纷纷搞起了小组合作学习,当看到课堂中那份热烈的场景时,教师心里马上升起一种担心——别人会不会说“我”的课堂太乱,会不会认为“我”的教学组织能力太差,学生的“玩性”“野性”会不会因此而膨胀,我的教学任务会不会受此耽搁,学生的探究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想到这些,教师常常匆匆收场,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昙花一现。如果教师把“监控”的焦点下移,放在学生学习的活动中,并能见缝插针深入各个小组的探究、讨论中,就会“观察”到:学生的天赋、基础确有差异,有些小组的探究进展得比较顺利,而且能够探讨问题的本质,有些小组则需要“我”适时点拨帮助,有少数个别学生神游课外,在小组学习中滥竽充数,需要“我”“提醒”“激励”。只有当“我”的监控深入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并依据学生的临场状况现场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时,教师的监控才有效力,才出效益。

——监控的片面性。教师监控自我课堂,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陷于用自我的矛戳穿或戳不穿自我的盾的纠结中。因此,教师监控自我的教学行为时,往往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常常一叶障目、孤立片面。例如,语文教师惯于解剖式地分析课文,为“肢解”课文的字词句篇而沾沾自喜,迫使学生也跟着教师生吞活剥文本中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及生活细节的感悟,让学生失去涵泳课文的时间及与作者“交流”的机会。其实,教师应从学生这一面镜子中客观、公正地审视、监控自我,应该反省:正是自己“解剖式”的教学才导致学生不善于感受作者的心灵,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发散思维,造成学生情感体验的迟钝和麻木。

第二,就自我监控的行为而言,表现出监控不到位:

——监控的盲目性。课前,许多教师虽然也备了课,但由于监控意识不到位,缺乏课前监控的良好习惯,特别是不能预想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水平以及接受新知的心理准备,把备课当做一种与真实课堂毫无关系的孤立工作,以致不去设想那些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如:学生能不能听懂?听不懂的情况可能有哪些?学生会不会“节外生枝”滋生一些疑惑?知识的“起、承、转、合”是否符合一般的教育原则?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每个重要的概念、原理、公式等节点是否寻到了最佳的切入点?方式方法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系列的问题,许多教师基本不作“监控”。由于监控缺乏目的与计划,促使教师无法在课堂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同时,也无法捕捉到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应,更不用说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很少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真正该“调整”了,意识不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因而,不少教师的课堂处于没有自我监控的盲目之中。

——监控的被动性。一些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天赋禀性等,多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也能初步感知和反应,但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主动监控自我,就比较不足了。具体地说:(1)教师可以依据教参等资料,确认教学的重难点,但如何有效突破重难点,特别是寻找到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恐怕不做过多的“甄别”与“鉴别”,常常是被动地“适应”教参上提供的现成方法,或是形式上套用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蜻蜓点水式地掠过重难点。(2)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教师可能会尽收眼底,并能注意学生的表情或反应,如自己在板书时写错了某个字,或是念漏了某句话,但有时候,即便这些小问题,也要受学生的“提醒”或“暗示”,不能主动监控。(3)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一些教师不能自我“克制”与“调节”,情绪化比较严重。如,个别学生捣乱,教师为维护“尊严”,不惜在课堂上与学生大动干戈,或是赌气离开课堂,忘记了课堂的根本任务与神圣职责,缺乏自我监控的冷静与理智。

——监控的虚假性。自我监控属于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教师对“自我”在课堂上的教育观念、情感、行为、技能、方式方法及个性特点等进行某种判断、评价和干预。但由于自我监控没有具体的规定,也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自由度极高,许多教师虽然也有意无意在使用监控手段监控自我课堂,可终究因观念不新、目的不清、主题不明、感情不真等因素,自我监控不是隔靴搔痒就是敷衍应付。表现为:(1)以教学“主导”为名,视自己为课堂的“主宰”,只在乎完成自己的课时任务,自我监控常常“虚空”。(2)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么表面倾听,实际未听,要么含糊应对,支支吾吾搪塞学生,不作真实的接纳与回应。(3)对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只要不影响自己“上课”,往往听之任之,缺乏对后进生的“关怀”与“督促”。(4)对来自学生的“声音”,只乐意倾听能满足自我需要的一面,对可能会给自己构成威协的任何诉求与反应,一般极力排斥或压制。(5)对教学效果以及课堂上的各种关系,教师不能做出清晰的判断与辨析,即便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存在某些问题,往往提不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许多时候是压根儿不想去解决,以致年年岁岁重复同样的老问题。

追问三:监控结果——监“无果”,控“无效”。

现在的校本教研,都强调教师写课后记,或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堂的得失。实际上这是学校要求教师课后进行自我监控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督促教师对课堂当时的某个问题或行为进行课后回述与认识,旨在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据观察与了解,就是这样一个“手上活儿”,许多教师都懒于动手动脑。具体表现为:(1)没有自我“反思”的“冲动”与“需求”,把写教学反思当做额外、“繁琐”的负担,不是基于自我专业成长的“需求”,因而,主动、深刻的较少,被动、敷衍的居多,致使课后监控变成人见人嫌的鸡肋。(2)就教师回述监控的过程而言,许多教师只满足于对课堂现象的轻描淡写,套话、空话连篇累牍。教师在课堂里并不是真正在监控自己的课堂,他们不能真正发现问题出在哪儿,自然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3)反思(监控)的结果未能有效利用。课后反思,本是为避免日后教学犯同样的错误而设计的一个环节,本应具有借鉴、指导意义,但由于教师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现象轻实质,以致教师对课堂本身滋生并能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能对症下药,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探讨、评价课堂问题,所能归纳的策略,无外乎“更新教育观念”、“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等“宏言大义”,至于如何化作个人的课堂行为,似乎都没有下文。正因为是为反思而反思,为监控而监控,其结果都是“好看不中用”,无法为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因此也就失去了反思的意义。

二、对教师课堂教学自我监控有效路径的探讨

1. 认识并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自我监控理论

爱因斯坦曾说:“你能不能观察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当前,教师对课堂的自我监控意识、能力之所以这样贫乏,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自我监控理论的认识与运用。辛涛、林崇德等专家对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和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1]依据课堂教学时间的流转,又将它细分为:课前,做好事先计划和安排,预测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课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强化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注重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有意识地加大监察、评估、反馈的力度;课后,注意自我反省与评价,对成功之处,不遗余力地挖掘,对不足之处,着力剖析、调节与校正。依据监控对象,又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自我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而任务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任务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依据自我监控的作用范围,又分特殊型监控与一般型监控。前者是指“教师对自己作为教育者这种特定角色的一般性的知觉、体验和调控能力”,后者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各具体环节进行反馈和调控的能力”。[1]领悟、运用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监控能力,而且有利于教师改善课堂心境,提升自我的核心素质。作为课堂的实施者与指导者,特别是作为自我行为感知、体验、调节、监控的特殊角色,其能力的形成,显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边教学边实践,需经常站在“自我的另一面”,不断检查、判断、评价、调控、反馈、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明清之际的学者陆世仪曾说:“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须继之以躬行,深入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显然,教师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在理论中学习,更需要在实践中参悟、锤炼。只有学、练结合,方能看清自己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认清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真正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对策。

2. 掌握课堂自我监控的干预程序或方法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与自我监控能力,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研究者指出:“教师的知识水平并不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决定其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3]那么,教师怎样把握自我监控的干预手段呢?相关专家经过长期的教育实验,形成了两类干预手段:

一类是自我指向型的干预手段,采用认知的自我指导技术、角色改变技术和归因训练技术。对于教师来说,在采用认知的自我指导技术时,教师应制订监控计划——设定目标、明确任务、确定主题——掌控课堂内外诸关系——选择策略及灵活运用策略——搜集、收听来自内隐外显语言的暗示与指导——进行自我调节、评价与奖赏。教师不妨采用角色改变技术,从学生的视角“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体验哪些知识是学生接受的梗阻,哪些学生可能存在认知的困难,哪些教学方式方法不为学生所接受,学生不理解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角色改变技术,可以使自我的教育情感更亲切、态度更和蔼、语气更温柔、方法更人性,教学效果自然更好;同时,有助于教师自我概念的发展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用归因技术,其重点在于全面、准确、客观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他们的反应,特别是要善于透视那些值得教师关注的深层次动机及背后的原因,防止教师在对自我行为因果知觉中发生“归因偏差”,努力改变自己教学状态下的不合理认识以及欠妥当的行为方式。

另一类是任务指向型的干预手段,重点是教学策略与教学反馈技术的使用。当前,一些课堂之所以低效无效,根本原因之一是教师不知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更不知如何进行策略选择与监控。为此,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课型,特别是学生的学情,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策略予以监控、调节甚至是创新。教师不可能每一堂课都能获得专家、同行的反馈,但可以依据内心那个“自我”以及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力求对自己教学的各环节有一个准确、客观的把握,特别是要善于观察、监控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其学习效果,当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佳且学习效果不理想时,教师就应反省自我的教学行为及教学策略。当然,课堂反馈还包括现场语言反馈、摄像录音反馈、考试检测反馈、调查问卷反馈等。不论何种反馈,教师都应注意收集整理反馈信息,对已选定并正在运用中的策略可能出现的不协调,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补充和创新,使策略运作中的缺漏能够及时弥补,使教师运用策略的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同步协调。

3. 养成并提高课堂自我监控的敏感性

当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自我监控,并对每一节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时,许多教师不太理解,常常这样反问:“成天找问题,课堂哪有那么多的问题让人反思?”教师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关键是教师已经丧失了课堂自我监控的敏感性,或者说缺乏自我监控的意识与习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大多只察看学生是否配合、活动氛围是否浓厚、课堂练习是否正确、作业是否都按时上交了。对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许多教师的确看不出来,也不想看出来,更不知怎样看;看了,也不知采用什么策略解决。不难看到这样的景象:教师备课,大多是备流程、备环节,没有备问题,即便备了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么不是真问题,要么就是低思维层次的问题,没有多少合作、讨论、探究的价值。不否认也有一些教师在进行下意识的监控,或者是受学生刺激,由“他控”引起一时的“自控”,但由于不能就自己所选用的教学理念、活动程序、组织形式、方式方法、顺序策略以及教学媒体等,进行总体、有意、有序、有效的调节与控制,常出现教师良好的教学愿望、兢兢业业的教学行为与学生不虚心倾听的心理甚至拒绝接受的反应相左,严重的,还导致学生认知与教师监控的矛盾冲突。从这里可以看到,教师的不监控或粗暴监控,要么放任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现场反应,要么触碰到了监控的“地雷”,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与教学的低效。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修炼自我监控能力,始终如一,自勉不懈,让自我监控成为课堂教学的习惯,也让学生适应教师自我监控的习惯。当然,监控习惯的养成,好比是一种修炼。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提高自我监控的敏感度,依据课堂教学的各种“穴位”,及时捕捉课堂问题的刺激点、反应点、触发点、敏感点、活动点、良导点和衔接点,对一些有碍教与学的行为进行大胆的剪裁删除,努力提取最适合一般性教学任务、程序、方式、策略等“普适性”的监控经验,以期能从一种具体的监控情景中迁移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其他教学情景中去,让监控习惯、经验在课堂不同线索的变化中被激活、被提取、被迁移。当教师从迷茫、无效的低端监控走上自觉、高效的监控层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将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4. 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意象术的心理训练

在现实课堂中,许多教师常常只做那个“教学的我”,另两个“课堂监控的我”与“追求课堂完美的我”,往往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追根溯源,关键可能还是教师不善于开发课堂监控的意象术,不善于唤醒体内自我成功的机制。教师如何学会与自我意象沟通,并通过自我意象与课堂内外(主要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课程内容与自我教学行为等)交流信息,这完全取决于教师向自我意象输入什么样的“指令”或“程序”。指令不当或错误,就会让“自我成功机制”变成“自动失败机制”;指令正确得体,自我制导(监控)意象就会发出“为什么自己会出现那样的行为、何以会出现那样的行为”,以及“我怎样纠正、修补自己不妥当的教学行为”,进而对课堂问题萌发出全新的见解,进而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自我制导(监控)意象对目标识别大体分为两类:一是自我指向型的目标,如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这类目标一般“隐秘”、“未知”,需要自我监控意象及时发现或锁定它;另一类是任务指向型的目标,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这类目标比较“外显”、“已知”,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在于“激励”自己如何接近或获得这些目标。为了在课堂上很好地校正自我监控意象,教师必须坚持如下步骤:(1)任务、目标——在自我制导(监控)意象内部,确立上述一个或两个任务或目标,然后引导自我监控意象“前往”或“发现”某个已然存在或不存在于表象中的目标;(2)信任、自信——识别目标后,对学生充满信任,对自我充满自信,并随时向自我监控意象提供跟踪的手段和方式,遵循远程逻辑,思考最终的结果;(3)放松、纠正——不要怕犯错,通过负反馈,纠正犯错的行为,并立即回归正确的轨道;(4)体验、迁移——通过“试错法”反思错误的原因,忘掉过去的错误,体验并记住成功的快乐,不断促进经验向类似具体的情境迁移;(5)习惯化、自动化——监控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实践,期间,一定会遇上各种细节所带来的麻烦,自我监控意象一定会进行反复矫正,因而,一定要坚定信心,不让这份心理训练间断。一定要经常向“自我搜索引擎”提供清晰具体、可以有效利用的“靶子”,让监控意象向自己的神经中枢反馈所需的思想、理念、情感、态度、策略与方法等信息,并适时交流。经过重复、坚持、再重复、再坚持,自我监控行为就会从有意识到无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评价、反馈、干预等手段或能力就会自然而然习惯化、自动化。[4]

三、教师课堂教学自我监控的后话

课堂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教师思维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师课堂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这种能力或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同伴的互相帮助。例如,在归因训练技术中,教育专家在他们的研究中,就采用“团体发展法”和“观察学习法”来培训和指导教师。团体发展法是就“实验教师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的归因与观念,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归因”,而观察学习法是“聘请专家型的教师,给实验教师具体示范,为他们树立榜样,使其从中观察学习”。[3]在教学策略培训及现场指导技术中,实施专家讲座,组织教师观摩特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所上的公开课、示范课、表演课,帮助教师了解什么是正确、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教师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使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调节和校正。然而,在当前的师资培训中,对教师课堂教学自我监控的培训,并没有像教育专家展开课题研究那样进行“课堂监控能力”的培训和指导,这几乎是当前师资培训的一块空白。为了防止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短板的“放水”,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重视教师课堂自我监控能力的培训和培养,引导教师观摩优质、高效的课堂,并展开经验对话及探讨,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监控点、着力点与生长点,拓展他们课堂教学的能力,促使教师具备对课堂总体监控与全局把握的能量。

此外,教师本人在进行自我课堂监控时,不应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自己教学的缺陷方面,更应发现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特别是探讨这些成功背后的原因,不断向自我观念、情感、态度、能力、行为等方面进行询问与对话,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经验与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个体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2]王枬.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7-228.

[3][5]文萍.心理学理论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8-234.

6.摆脱阅读困境的自我监控策略 篇六

关键词:阅读;自我监控;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145-02

一、正确、自主是课外阅读的根本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自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由此可见,“正确、自主”是阅读的根本要求。

可是,“正确、自主”早已陷入困境:

(1)“功利阅读”根深蒂固是自主的最大障碍。笔者不完全调查发现学生阅读的几乎都是教辅读物,唯分数的考试左右了学生的阅读视线,导致他们只重视必考的一般目标(如字、词、段意、主题等),而忽略了个体所需的个性目标(作为人的素养的培养),考的就读,不考的不理;试卷上有的才读,试卷上没有的放弃。阅读成了“赚”分的工具,所谓的扩大知识面、提高修养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2)“泛娱乐化”背景下的中学生喜欢追求感官刺激,而这正是是自主阅读的最大敌人,许多学生对阅读只停留在“表面的故事上”,沉迷于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中。他们已经很少读名著,部分学生表示,漫画书、图文书是他们的最爱,一些讲述基本电脑知识的书也占了一定的阅读比重。更多的学生则把时间更多的放在了各种音像制品上。中学生喜欢阅读充满刺激的读物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缺乏控制情绪和抵制诱惑的能力,他们就可能误入歧途,深陷于低级趣味的读物之中,无法自拔。

(3)此外,其它一些原因也使得学生的阅读只处于自发或自闭状态中:缺少必要的阅读理解的概念、目标、方法等一般性知识;没有完整的系统的阅读习惯;对不同的阅读目标缺少相应的阅读策略知识;审美能力低下,背景知识贫乏;更有甚者,对阅读毫无兴趣,对课外读物“敬而远之”。

二、自我监控是摆脱课外阅读困境的有效手段

(1)没有监控的课外阅读是盲目而危险的,学生可能因为低级的爱好而滑入深渊,可是如果我们因此而禁止学生阅读又是愚蠢的,监控的意义不言而喻。

(2)完全被教师控制的课外阅读又是单一粗暴的。完全被人控制在控制论中被称为外部监控。所谓外部监控是指监控主体与监控对象不是同一客观事物的监控。就阅读而言,即教师在学生阅读前明确地出示阅读目标,指导阅读方法,出示阅读练习,学生完全被教师监控,“受制于人”。有的教师甚至把阅读课上成了欣赏课,教师在课堂上大谈“自我体会”,学生只能“亦步亦趋”。此类阅读,其训练只限于某一特定的区域,因此其效果也是极其有限的。

(3)能够自我监控的课外阅读才是最具个性和创造力的。所谓自我监控是一种监控主体与监控对象为同一客观事物的监控 。自我监控是一种元认知高度醒觉状态。弗拉维尔等认为,元认知监控的实质就是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学习自我监控是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策略进行监控的元认知能力是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元认知包括学生对自身认知水平、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不断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它要求学习者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要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都有明确的意识,同时在学习中时时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评价,从而肯定、发展正确的行为,发现和改正错误或不良的行为,使自己的学习活动得到调整和改善”。这些理论都告诉我们只有能自我监控的课外阅读才是最具个性和创造力的。

三、自我监控对于课外阅读活动的意义

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在教育中的作用,表现为它能最大限度地调整个体的内动力与外动力进行定向作用。倘若学校心理教育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是正确的,那么,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将成为一切教育的基础。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研究者把“学习者对学习的自我监控”作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学会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学习策略,这对当前我们进行新的课程改革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就学生阅读活动而言,自我监控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自我监控式阅读就是学生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阅读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的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调节的过程。实行阅读自我监控的关键在于管理整个阅读过程,它要求阅读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阅读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各种主客观条件,在阅读前努力思考;做出科学的计划和安排;在阅读活动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对阅读要素进行最佳配置;在阅读活动完成后自我检验是否已达到理解的目标,找出理解上的不足和错误以及采取必要而恰当的补救措施等,以达到阅读的目的。

四、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与实施

首先,教师应向学生阐释自我监控的意义。教师首先必须向学生论证阅读“受制于人”的危害以及自我监控式阅读的价值,强调阅读策略的运用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鼓励学生运用监控策略进行自我阅读监控,激发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逐渐承担起监控自身活动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监控活动。

其次,教师可以用专题讲座的方式,详细地讲解自我监控式阅读的生理机制、心理机制和自我监控的价值、结构、规律等理论知识;实施自我监控的环节、方法。

(1)培养良好的阅读自我监控的知识和意识。主要包括:阅读的方法类知识、个体阅读兴趣、爱好、阅读能力的高低;个体阅读趣向选择等。语文学习要求学生能主动阅读、读好书。如果学生没有很强的监控能力,很容易被外部世界牵制,只关注畅销书甚至是低级趣味的书,因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告诉自己读什么书。

(2)增强自我监控体验。自我监控体验主要指阅读者伴随着阅读活动的展开和对阅读过程的监控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刘华山认为自我监控体验主要包括“知的体验”(感到自己对某些事情了解得清楚)和“不知的体验”(感到自己没弄懂某个原理的确切含义)。就阅读活动而言,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阅读成就感或通过“不知”激发学生探求欲望,从而推动阅读和活动走向深入。

(3)自我监控的实施。此阶段教师要授给学生相应的阅读理解的知识并监督执行自我监控。传授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使他们能根据要求自如的选择方法和变换策略是前提。然后,学生把自己正在进行的阅读活动当做意识对象进行一系列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如计划、检查、采取补救措施等。董奇、周勇认为,按照学习进行的过程学习自我监控实施由八个方面的成分构成:计划、准备、意识、方法、执行、反馈、补救、总结。笔者以为,计划和准备在学生阅读活动开始之前具体表现为取向;意识、方法、执行在阅读活动进行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方法和策略;反馈、补救、总结则在阅读活动进行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成果与补救(即解决“总结我读到了什么”和“没有达标怎么办”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多把“怎么读”作为教学重点,新时期,我们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我们要追求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对自己的阅读负责,都能读很好的书,都能好好的读书,都能把书读得好好的。

参考文献

[1] 凌宇,自主学习与元认知发展,现代教育研究[J].2003,(6).

[2] 韩蔓莉.元认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内蒙古师大学报[J].2002,(2) .

[3]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7.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篇七

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并非人生而有之,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和学习者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较大。

1、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学生本位”的思想,注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避免专断或放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共同制订计划,共同决策;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比较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自觉地承担责任,始终维持较高的成就动机,不论教师在场与否都能自觉地努力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注意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在内部学习动机激励下,学生更乐于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促进了学生自身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而外部学习动机的驱使,往往会使学生会采取肤浅、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从而使自身的学习自我监控水平始终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

3、在学习活动中,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归因。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对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方法等进行适当调控,可以改变自己的学习进程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生就更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监控,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此相反,如果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行为及结果看作是非个人可控的外界因素所致,则会逐渐减少对自己学习行为的控制,从而会阻碍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4、教师要提供机会,使学生能进行学习自我监控。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锻炼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方法都由教师来包办代替,学习效果也由教师来评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他控状态,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进行自我监控,那么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5、教师应加强指导,使学生会进行学习自我监控,循序渐进。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只为学生提供机会而不进行系统的指导,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甚至会适得其反。

8.监控室工作的自我总结 篇八

第二、在监控工作中,监控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四化管理工作要求及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认真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严格工作纪律,公开、公平、公正的充分发挥监控的监督作用以及监控室的调度职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系统,不定时地对画面进行切割录像,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地做好记录,“全日制”严格监控各车道、广场的监控系统运转情况,及时发现所发生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向领导汇报,严格保密制度,认真、如实的填写各类登记表及每班次的汇报材料,内容全面、笔记清晰,工作期间严格使用文明用语,合理掌握询问一线工作情况及提醒时的语气、时机,做到简短、干练,杜绝与一线队员闲聊,坚持每班次跟队讲评,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同时按照绩效考核标准,加大监控力度,充分利用我站大屏幕,发挥其对外窗口作用,结合实际工作,我部门能够及时开启大屏幕并且及时添加宣传《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新通行费征收标准》等相关政策法规、天气预报、安全警示标语、全运标语等内容。

第三、定期检查各项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处理不了的设备情况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保证了收费工作的正常运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各项要求操作设备。

第四、认真接待各级领导的视察及相关部门的调阅录像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并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按时打扫环境卫生,定期对监控室进行大扫除,同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第五、我部门职工还积极参加了我站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且在大家的努力下取得的不错的成绩。

9.自我监控保证书 篇九

关键词:考证 自我监控 激励 心理辅导

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过程。认真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考证复习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

一、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以实际行动来体现。为提高学习者对自我监控的认识,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作为中职生,他们经历了升学的失败,容易自我否定和放弃,甚至厌学,所以要他们认真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他们选择来到学校继续教育,说明他们有一颗上进的心和改变自我的决心。在开学伊始,教师就应该向学生们明确指出,他们来学校的目的是学习,虽然学习的过程会有困难,但是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同时也要让学生们明白,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的过程会挫折,会迷惘,但是只要坚持,就一定会看到光明。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应退缩和放弃,这是对一名中职生的基本要求。

2.激发斗志

笔者所在班级的专业技能考证考试是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在第一学期已经反复强调考证的重要性,第二学期一开始即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大部分同学都难以进入复习状态,迷惘、烦躁、甚至厌学放弃,此时激发其学习欲望尤为重要。首先笔者安排了多次测试,为学生制造紧张的氛围;其次是多次开展主题班会,指出考证的重要性,同时也是考验和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最后,针对个别懒散学生及时引导。把学习压力转变成学习动力,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树立信心

经过多次强调,学生们都知道此次考证考试是非常重要的。这时有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会因紧张而造成复习效果不佳。对此,在复习阶段前和复习阶段期间,教师要开展多次主题班会,以通过考证考试的学长学姐为例,向学生灌输,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跟随老师提供的复习方法进行练习,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对于个别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更要经常私下谈话和鼓励,通过这个方法,让他们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继续努力。

二、为学习者设置自我监控的氛围

考证复习持续的时间较久,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和生理的疲劳,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定期做心理辅导,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1.动静结合,打持久战

在复习初期,笔者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紧张的复习,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调节情绪,而且在团体活动中也会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间感情更融洽,在复习中心情更愉快。

2.时刻提醒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麻木和放松的现象,特别是遇到节假日,可能就把复习的事扔到九霄云外了。遇到这种情况,笔者会让学生自我制定短期的学习任务,由班主任亲自来检查完成情况,并针对完成情况进行奖罚。

3.温情关怀

在复习过程中,笔者安排了两次与学生一对一的谈话。谈话内容主要是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通过谈话,让学生意识和总结自己复习中出现的问题,然后笔者再帮其梳理思绪,和学生一起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制定更适合他们个人的学习计划,进而更好地进行复习,取得更佳的效果。谈话后,大家复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们也反映这个方法对他们很有帮助。

4.永不放弃

到了复习的最后阶段,每个学生复习的情况各不一样,复习好的同学会骄傲自满,放松学习;复习不好的同学此时会有打退堂鼓的想法。针对此现象教师要及时开展班会,给学生再打一支“强心针”,保持复习的兴奋状态,直到考证结束。

5.收拾心情,迎接下一个挑战

考完证后,学生由于过分放松、疲惫或担心,整体出现较懒散的状态。针对此现象,笔者召开总结大会,让学生明白,考证过程带给大家的成长,同时人生还会迎来更多的挑战,大家应该调整心情,迎接期末考试。通过激励和引导,学生再次找到了奋斗的目标,准备进行再一次的自我挑战。

通过联系实际,笔者发现,学生的自我调控受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的影响,只有当学生能够自己调节行为和学习环境时,自我调控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0.自我监控保证书 篇十

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是保障质量实现的重要手段。“监控就是核实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计划、所发布的指示以及所确定的原则。其目的就是要指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 以便加以纠正和防止重犯。监控在每件事、每个人、每个行动上都起作用”, [1]这一定义明确监控的本质就是核实 (检测) 事件与预定计划的符合程度, 目的在于指出、纠正、防止错误。有学者认为“监控”太强硬, 建议用“监管”, 其实两者是同一个英文单词control。“管”如果不“控”, 就等于不根据问题进行目标与行为的矫正, “管”就到不了位。

对高等教育这个复杂巨系统质量的监控, 本身也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 其中起主导作用、决定整个监控系统运行及效力的重要因素, 是实施监控的主体。在通常的观念里, 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主体有两个, 一个是政府主管部门, 例如由国务院出台的高等教育法、教育规划、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等;另一个就是大学的管理者, 包括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管理人员, 他们代表学校实施监控职责, 此外还有履行督查评价任务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们。

但同时, 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监控主体:社会与自我。随着高校规模扩大, 就业问题突出, 社会包括用人单位、家长和舆论等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强烈, 社会监控的作用日益突显。但是, 就高等教育的核心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 (即学生发展质量) 来讲, 学生对自己发展的自我监控, 才是最根本有效的监控。然而, 自我监控相较于政府监控、社会监控、学校监控一直是最受忽视的。综上可见, 高等教育监控主体共有政府、高校、社会与自我四大类, 每大类下又由若干小类构成 (表1-1) 。

因为各种监控主体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看法、目标定位、价值取向、主体职责等不同, 监控重点与方向也会不同。社会监控更重结果, 学校监控重视过程, 政府监控更看重国家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 自我监控则更看重自己个性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主要由问卷调查设计、结果分析、结论与思考、总体监控模式与自我监控模式建构等几部分构成, 探讨四大监控主体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 包括质量保障因素监控中的监控效力如何, 学校监控中的管理者、教师、学生三类二级监控主体对学生发展质量监控的取向如何, 以及如何通过监控模式尤其是大学生自我监控模式的动态运行提高监控效力等几个问题。

二、不同主体监控力度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从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出发,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不同主体的监控效力现状进行比较, 发现长处与问题, 为监控理论与模式建构等提供依据。

(二) 调查方法

在华中理工大学与西南大学项目组联合编制的调查问卷基础上, 本研究抽取有关项目, 再添加一些项目重组编制成《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调查问卷》, 包括学校、政府、社会、自我监控等四个维度共计20个项目, 问卷除基本信息外, 各题目均按“5分、4分、3分、2分、1分”连续等级计分。经分析, 问卷有良好信度 (同质性信度0.873, 分半信度0.799) 和效度 (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

(三) 调查对象

在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抽取“985”高校、“211”高校、地方本科、高职高专等共计100所高校, 对其中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类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1910份, 回收有效问卷17991份, 其中管理人员卷2999份、教师卷5000份、学生卷9992份 (表2-1) 。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四大监控主体的监控力度比较

对不同类型大学和不同区域大学的政府、社会、学校、自我监控进行比较, 结果如下。

1. 不同类型大学监控主体力度

第一, 政府监控和社会监控上, “985”高校、“211”高校、地方本科、高职高专等各类高校没有显著差异。

第二, 学校监控上, “985”高校极显著高于“211”高校 (0.1043***) 、地方本科 (0.1542***) 和高职高专 (0.1128***) ;“211”高校显著高于高职高专 (0.0856***) ;地方本科显著低于高职高专 (-0.0413***) 。这表明, 学校监控力度由高到低依次是:“985”高校、“211”高校、高职高专、地方本科。

第三, 自我监控上, “985”高校显著高于“211”高校 (0.1473***) 、地方本科 (0.0926***) 和高职高专 (0.1829***) ;“211”高校显著高于高职高专 (0.0356***) , 但显著低于地方本科 (-0.0546***) ;地方本科显著高于高职高专 (0.0903***) 。这表明, 自我监控力度由高到低依次是:“985”高校、地方本科、“211”高校、高职高专 (表3-1) 。

说明:*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以下同)

2. 不同区域大学监控主体力度

东、中、西部高校的学校监控、政府监控、社会监控, 没有显著差异;自我监控上, 东、中部高校没有显著差异, 但都显著高于西部高校 (3.956***;3.367***) 。这表明, 大力加强自我监控是西部高校要赶超东部和中部高校的一大努力方向 (表3-2) 。

总之, “985”高校的政府、社会、学校、自我四大监控的力度都显著高于“211”高校、地方本科、高职高专;学校监控上, 地方本科显著低于高职高专;自我监控上, “211”高校显著低于地方本科, 西部高校显著低于东部高校和中部高校等。

(二) 学校监控:内部三主体对学生发展评价比较

学校监控是外部监控中最贴近学生发展前沿的监控, 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是实现学校监控的三类主体, 学生主体对于自身发展的监测评价和调整就是自我监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自我监控其实包含于学校监控, 是人才培养质量也即学生发展质量和所有大学质量的核心内涵。学生发展评价就是对学生发展即人才培养质量的判定 (核定) ,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验证、肯定或批评, 是完整质量监控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

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第一, 对扩大招生后大学生发展质量的总评, 管理者显著高于教师 (0.072**) , 学生显著低于教师 (-0.041*) 。这表明, 学生对自己发展质量的总评价显著低于管理者和教师。

第二, 在专业理论 (0.076***;0.047**) 、实践能力 (0.109***;0.058**) 、思想道德 (0.119***;0.081***) 和社会适应能力 (0.081***;0.051**) 等四方面, 管理者和教师的评价都显著高于学生自己的评价。

第三, 在自主学习能力 (-0.054;-0.097***) 、逻辑思维能力 (-0.003;-0.0041*) 、创新能力 (-0.011;-0.051**) 、团结协作精神 (-0.007;-0.047*) 等四方面, 学生自己的评价与管理者没有显著差异, 但却显著高于教师评价。

第四, 关于学生职业发展, 教师评价高于管理者和学生自己的评价, 但差异不显著 (0.049;0.021) ;而管理者评价显著高于学生自己的评价 (0.070**) (表3-3) 。

总之, 学校内部不同评价主体对学生发展质量的评价有显著不同, 发展质量总评、思想道德、专业理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等, 管理者和教师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学生自己的评价 (p<0.001) , 而自主学习、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四项, 学生自己的评价显著高于管理者和教师;在职业发展上, 管理者评价显著高于学生自己, 这可能是因为管理者主要看就业绝对数, 大学生主要看就业质量, 如是否合乎所学专业、有否发展前途等造成的差异。

(三) 质量保障因素监控比较

对质量保障因素的监控, 就是对影响质量实现条件的监控, 是广义质量监控。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大学质量保障因素监控力度的分析如下。

1. 不同类型高校保障监控比较

研究显示, 第一, 在政策监控、办学监控、舆论监控、用人单位监控等四项上, 各类大学没有显著差异。

第二, 在生源监控、教学监控上, “985”高校显著高于“211”高校、地方本科、高职高专 (0.0673*;0.0584*;0.0593*) , 而后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 “985”高校对生源质量的看重显著高于其他类高校。

第三, 教学监控上, “985”高校显著高于“211”高校、地方本科、高职高专 (0.0825**;0.1442***;0.1640***) , “211”高校显著高于地方本科、高职高专 (0.0616*;0.0815**) , 地方本科低于高职高专, 但没有显著区别 (-0.0198) 。这表明, 教学监控的力度由高到低为:“985”高校、“211”高校、高职高专、地方本科。

第四, 毕业监控上, “985”高校显著高于其他三类高校 (0.1631***;0.2399***;0.0926*) , “211”高校显著高于地方本科 (0.0768**) , “211”高校和地方本科显著低于高职高专 (-0.0704*;-0.1472***) , 这表明, 毕业监控力度由高到低为:“985”高校、高职高专、“211”高校、地方本科。

第五, 自我评价 (0.1684***;0.0986***;0.2012***) 和自我反思 (0.1234***;0.0902**;0.1641***) , “985”高校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类院校, “211”高校低于地方本科但差异不显著 (-0.0698;-0.0331) 、地方本科显著高于高职高专 (0.1026***;0.0739*) 。这表明, 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力度由低到高为:“985”高校、地方本科、“211”高校、高职高专 (表3-4) 。

2. 不同区域高校保障监控比较

研究发现, 东部、中部、西部高校在教学监控、政策监控、办学监控、舆论监控、用人单位监控等五方面, 没有显著差异。生源监控上, 东部高校显著高于西部高校 (2.974**) ;毕业监控 (2.720**;3.861***) 、自我评价 (3.664***;3.279**) 和自我反思 (3.517***;2.772**) 上, 东部高校和中部高校都显著高于西部高校。这表明, 生源监控、毕业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四个方面, 西部高校都显著低于东部高校和西部高校 (表3-5) 。

由上可知, 第一, 无论何类大学、在何区域, 政策、办学、舆论、用人单位等四项监控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这四项监控对所有类型大学和区域的大学的调控力几乎相当。第二, 生源、毕业、教学、自评、自我反思五项, “985”高校的监控力度都显著高于“211”高校、地方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第三, 教学监控和毕业监控上, 地方本科都显著低于高职高专。第四, 生源监控、毕业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四项上, 西部高校都显著低于东部高校和中部高校。

四、结论与思考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与思考。

(一) 不同类型高校的四大监控力度

“985”高校的政府、社会、学校、自我四大主体监控力度都显著高于“211”高校、地方本科、高职高专, 这似乎是理所当然, 合乎逻辑的;学校监控上, 地方本科显著低于高职高专;自我监控上, “211”高校显著低于地方本科, 西部高校显著低于东部高校和中部高校, 这些需要进一步考察原因, 进行调整。

(二) 不同区域高校的四大监控力度

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大学的政府监控、社会监控、学校监控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西部高校的自我监控显著低于东部和中部。要提高西部高校教育质量, 特别强化自我监控是一种思路。

(三) 学校内部不同监控主体对学生发展质量的评价

发展质量总评、思想道德、专业理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等, 管理者和教师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学生自己的评价;而自主学习、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四项, 学生自己的评价显著高于管理者和教师;在职业发展上, 管理者评价显著高于学生自己。可能是角色不同取向不同, 对发展质量的看法就不同。例如对职业发展, 管理者关心就业的绝对数, 大学生看重就业的实质内涵。应当充分整合各方看法, 客观科学编制质量标准。在若干矛盾的项目中, 应该更多参考学生自己的评价。

(四) 关于保障因素监控

四类大学和三类区域的政策监控、办学监控、舆论监控、用人单位监控等没有显著差异;对生源、毕业、教学、自评、自我反思五项的监控, “985”高校都显著高于“211”高校、地方本科和高职高专;教学监控、毕业监控, 地方本科显著低于高职高专;生源监控、毕业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四项, 西部高校都显著低于东部和中部高校。地方本科和西部高校在若干保障因素方面的监控力度, 还需要特别加强。

(五) 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

自我监控是学生主体内在的调控力, 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则属于学生自我监控中的监控手法或方法保障。在自我监控方面, 高职高专显著低于其他三类高校, 西部高校显著低于其他两类地区, 这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高职高专和西部高校都显著低于其他区域和其他类高校的结论一脉相承。自我监控不力, 首先就是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不力, 因此相较管理者和教师而言, 学生对自身发展质量的评价也许更有价值, 学生自己评价显著不高的项目, 可以看成是调整、控制、改进的重点。

五、策略:建构大学生自我监控模式

提高各级监控主体的监控效力, 是提升质量的一大保障与关键。仅从一级监控层面看, 四大监控主体的主要职能不同, 监控内容与方式也不同, 彼此形成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动态模式;其中政府、社会、学校等这些外在监控, 又都直接作用并反作用于自我监控 (图5-1) 。

自我监控 (self-control) 是其中具有最大主动性和监控效力的, 也是内在的拥有巨大可能性与发展空间的监控方式。在管理学里又称为自我管理, “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 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 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 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约束自己, 自己激励自己”。[2]在心理学上除等同自我管理外, 同一英文单词还译为自我控制, 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思想观念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3]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 主动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 以达到所预定的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这是一种管理方式, 更是一种自我发展能力和优秀人格特质, 是自我意识构成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有这种自我监控能力的人几乎不需要其他客观监控就可以有质量地发展。

调查发现, 东、中部较先进地区的大学和“985”高校等一流大学的自我监控力度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和其他类型的大学, 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自我监控的独特效力。但很遗憾, 自我监控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例如大学生个体通常并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不清楚整个课程门类及结构, 也不关心国家教育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 甚至不知道有这些政策和规定存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知道社会和用人单位有这些需求;触犯规则受到惩罚的时候才知道这些规定的存在。此时调整自己已为时过晚。当前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自觉和能力, 自我发展目标不明、方法不对、自我监控意识和能力欠缺, 所以有各种显性和隐性逃课、网络成瘾乃至学业失范、学术失范等现象的频频出现。因此, 建立大学生自我监控系统和运行模式 (图5-2) , 让每位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自我监控教育和方法训练, 有助通过自我监控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给力。

启迪学生乃至所有身在系统中的人, 包括领导、管理者、教师等, 能够从自己的身份职责出发, 整合国家教育目标、社会需求、学校目标、个体兴趣特点等, 来对自己的身心和行为实施自我监测、自我控制、自我调整, 这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法) 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10.

[2]刘儒德.自我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1.自我监控保证书 篇十一

我们的英语教学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因为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古板和陈旧之外,还因为我们中国缺乏英语语言实践的环境,学生一天中正式接触英语的时间就是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这一时间要达到实现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这一目标是远远不能达到的。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由断乳期向幼稚期,到半成熟期发展,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缺乏自控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意志力薄弱,欠缺学习的毅力。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监控能力。

一、听力训练的自我监控

在听力训练中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不能好高骛远,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否则会欲速则不达,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在每个阶段的训练中,学生必须科学安排时间,如建立听力训练档案,制定训练计划、确定练习时间等,时间不宜过长,一天十分钟,持之以恒,反复训练,一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训练一定时间后,可以尝试听电台或电视台的英语节目,逐步由机械练习转到活用练习。

二、阅读训练的自我监控

和听力一样,阅读属于语言输入,它分为精读和泛读,其比例大约是1:8。遗憾的是,中学生的泛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要求。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泛读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阅读训练,阅读材料可以是限时阅读,做这类训练,应该制定一张阅读卡,记录阅读量、完成时间、答对率等,以便及时得到反馈和比较;也可以是非限时阅读,例如英文报纸,这种阅读只强调信息的获取,只要看懂就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找一些诊断性阅读材料进行自我测试,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

三、说训练的自我监控

说属于语言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会导致一定量的语言输出,尽管这一“量”不完全相等。教师在指导学生

进行说的训练时,要注意指导他们做到“见缝插针”,抓住每一次练习的机会。要把独立练习和联合练习相互结合起来。如学生自己每天单独就一个话题,用英语进行自言自语,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这样的思维一旦形成,就会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学生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训练,每天坚持几分钟,互相促进、彼此监督、天天坚持。

四、写作训练的自我监控

写作是一种控制性的输出,写什么?怎么写?都由作者自行决定。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后进行写作训练时,要指导他们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单词到短语、到句子、到段落最后篇章,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形成一定的写作技能后,可以叫学生用英语写日记或周记,也可以写一些材料作文。让他们写出作文后先暂时放在一边,过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自行修改。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通信,让他们在实际的英语应用中提高写作能力。

12.自我监控保证书 篇十二

监控学习提出, 在至今的二十年时间内,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报道的自我监控学习研究, 绝大多数是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的一般性研究, 基于学科的研究不多。因此, 虽然某些成果很有价值, 但是缺乏与具体学科的结合, 故未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笔者尝试把自我监控训练融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一、设计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 在一些探究课、复习课、技能课中, 通过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 以此来训练学生自我监控的各项技能。

1. 课堂导入环节:

运用多种形式精心创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 学生感受情境刺激, 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然后教师明确学习目标, 并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我清楚吗?再用自己的话向同桌叙述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监控的计划性, 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了明确的目标, 学生就更加清楚任务的性质, 从而为选择有效的策略做好准备。此环节重点训练学生的计划技能。

2. 学生制定学习任务环节:

教师把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问题自行制订解决方案。学生制订解决方案时, 必须要考虑解决问题的程序、速度、条件、效率的各个方面, 要能培养其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重点训练学生的组织技能。

3. 教师指导训练环节:

教师设置一定的学习活动 (如讲授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设置问题情境) , 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学习策略体验新的学习活动, 并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所设置的活动可以是一个活动, 也可以是连续的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自我提问: (1) 我这个策略有效吗? (2) 我是不是需要换一个不同的策略? (3) 对于这个问题我理解了吗? (4) 我的注意力集中了吗?通过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能更好地监测自己的个人情绪、注意力状态、当前认知活动的进展, 检查自己有无出错, 检验思路是否可行, 检查距离认知目标的程度, 为后续学习活动行为提供反馈的依据。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学习的习惯。此环节重点训练学生的监测技能。

4. 诊断反馈补救环节: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 同时对学生进行信息反馈, 加强课堂调控。学生接受教师的反馈信息, 进行自我调节。在课堂上, 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也不要马上指出错在哪里, 而应以启发者、咨询者和质疑者的角色,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对思维过程进行认识和调控。此环节重点训练学生的调节技能。

5. 自我反思和评价环节:

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是否掌握, 难点是否突破, 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如何, 可以通过课堂检测达标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学生在对照以后, 对自己的错误及时进行矫正, 可以确保学习结果的精确性。

另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以下问题来反思学习过程, 再一次总结学习方法, 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内化。问题: (1) 本节课我有哪些收获? (2) 我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3) 哪些有效, 哪些无效? (4) 其他同学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借鉴? (5) 我如何发现学习中的不足, 及时纠正, 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法和计划?这几个问题主要训练学生的自我反思水平, 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能力。这样做能改变长期以来“只有教师评价学生, 而学生没有发言权”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此环节重点训练学生的反思技能。

二、运用“概念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技能

在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教学模式, 可用于各种层次的概念总结。例如, 每一节课的概念或几节课的概念, 一个学习单元的主要概念及一个学期学习的主要概念, 都可以绘制成概念图。在讲解完“组成细胞的化学成分——蛋白质”后, 可以留下10分钟时间, 让学生构建概念图。也可以对多个章节中同一概念构建概念图, 如第二章《细胞》、第三章《生殖和发育》、第五章《遗传和变异》中都有关于“染色体”这一生物学概念。在复习课中, 笔者抓住这一目标, 从染色体的组成、种类、功能、行为变化等入手, 让学生构建概念图, 完成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监控。通过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图, 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并形象地呈现出来, 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随后, 让学生对自己所画的概念图进行讲解, 通过大家一起点评, 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模糊或错误概念, 如连接词语的不当或错误, 关键概念的缺失等, 使学生学会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监控。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教学模式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它根据认知学习理论, 强调了知识获得中意义学习和理解过程的重要性。因此, 通过概念图教学, 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学生在概念图的制作中得到有关知识获得过程的自我监控, 体会了知识获取的动态过程及监控活动, 使学生了解自己已具备的知识及认知结构, 这是对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行监控的基础, 可以检查知识的不足和错误, 并及时调整补救。此外, 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 相互比较, 吸取他人的长处, 从而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利用提问单, 引导学生自我提问和相互提问

在生物学习过程中, 设计生物学单元总结提问单、探究活动提问单来进行自我监控训练。这些提问单侧重对学习任务的进一步理解和使用, 加强了对任务的认识。通过运用提问单促使学生进行自问或互问, 使学生学会深入思考, 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死背这些抽象知识。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促使其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增强自我认知意识, 提高自我监控水平。比如, 学习完遗传后, 每位同学完成提问单的填写, 并学习在学习小组中表述, 教师可以在提问单中设计以下问题:关于遗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学习中我们曾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我们都解决了吗?哪些措施起作用?还有哪些更好的措施?

四、通过考后自我测评,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

为很好地检测教与学的情况, 可以在考试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评, 以作业形式上交, 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知识与能力中哪些方面比较扎实, 哪些方面存在着弱点, 明确自己阶段学习的情况。在应试过程中, 解题心理和解题顺序及解题技巧有无可总结之处, 这次考试自己的得失有哪些等, 让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心理、应试技巧等方面反思问题和原因, 强化自我认知体验。

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途径和策略, 教师只要进行不断地训练和强化, 相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和科学素养的培养都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奇, 周勇, 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2]林崇德.智力的培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3]张大均, 吕达.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档案法制化建设阶段下一篇:患者拜访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