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2024-07-31

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14篇)

1.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篇一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学生们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丰富的信息、有趣的活动、多彩的大自然,对他们充满着吸引力。怎样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有机地和各种各样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呢?通过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

关键词:趣味性;综合性;实效性;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47-0197-02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就像平静湖面上的一道涟漪,它如一剂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提高参与的趣味性

轻松愉悦的活动气氛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实验教材开拓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每一册都安排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社会调查、办各种小报、诗歌朗诵、演课本剧,故事会、调查访问等。因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上,根据语文教材资源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尽量把学生的自主性突出来,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如第五册的《我的课余生活》实践活动,我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课余生活以各种形式进行汇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有的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有的以手抄报的形式,有的以表演的形式,还有的通过图片讲故事的形式,不管是哪种方式,我都充分肯定他们,并鼓励每位同学,只要他们乐于参与,乐在其中就行。

二、整合语文教材资源,突出活动的综合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小型的实践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第六册第五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学习,我们开展“感恩父母”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1)用三天的时间来观察父母的活动情况,并写观察日记。(2)请你当一天的家,亲身感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3)通过采访父母长辈等亲戚朋友,从侧面了解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爱或父母对长辈付出的爱,并做好记录。(4)对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5)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心理话。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就把习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中,进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三、依据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活动的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是不容忽视的丰厚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第五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知道多少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和孩子们先进行了一次“传统文化知多少”活动。我先把活动的要求通过校园网平台告诉家长,取得家长配合,让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接着再进行“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学生带上剪纸、对联等实物以及一些照片和关于传统文化的小资料到学校来,课上,我先请孩子们说说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简单介绍后,我再出示关于“年”来历的一段故事视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大部分传统文化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美好的传说,平时要多读、多看、多问,那样,才能真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最后让孩子们运用各种喜爱的方式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或现场制作,或展示对联,或讲故事……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展示,加深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活动中我充分肯定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介绍喜欢的传统文化小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习得一些生字词,掌握了一些典故,积累了知识,而且学生在收集、整理、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合作。同时还实现了课堂与生活的沟通,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学生从生活走入课堂,再从课堂了解生活,使活动落到实处,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四、尝试多样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今天,学习已经是一种与生命具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具有连续性的人生运动。因此,我们的教学要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让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式,让他们掌握并生成一些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积极的、主动的探索过程。如:第八册《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先引导学生用课内学习的阅读知识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了解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接着布置学生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其他自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受到什么启发;再让学生自己动动手,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最后召开一次“成果展示汇报”活动,学生通过“手抄报”、“新闻报道”、“我推荐”、“快板”等各种形式展示自己观察大自然的收获,汇报自己的发明创造。“收集信息―受到启示―发明创造―成果展示”这一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内化过程,又是对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塑造过程,促进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的课程,有着新的理念和新的操作,为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和探求。

2.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篇二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传统的分科教学忽视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 也割裂了儿童生活与认识世界的过程, 因此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及生活”的口号, 主张“从做中学”。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 人们发现,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并非冰炭难容。学科课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人类积累的大量知识, 活动课程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实现两类课程的优势互补。基于这些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有效研究, 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

语文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具有立足文本、又超越了文本的广阔空间, 是与其它课程相结合的跨领域的学习, 是应用生活、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教师有机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的来源, 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它注重“言语交际性”特点, 有其独特的个性。它要解决的任务是要在语文学习系统范围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寻求语文课堂的综合性活动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1. 立足课堂学习, 开发教材资源教材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充分开发教材资源,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 拓展教育时空, 开发校本资源。

从语文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 课堂成为最重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但在校园中, 学生的视角之处皆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处。学校本身就是语文课程资源, 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大语文的教育。

二、改进课堂教学,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是要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和语文应用的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开发, 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只是为了落实老师的教案, 更不能以老师的思维活动来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场所, 只有让他们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才能有利于他们形成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课堂综合性活动的教学充分体现在“四性”, 即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自觉性。

三、加强语文课堂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1.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的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可开发性和可利用性, 这也是一条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

2. 对课文内容再度创作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现代人的能力体系中, 综合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综合实践能力中, 发现能力、创造能力, 则是最重要的, 因为它可以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提高质量和开拓空间带来更为有利的条件。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大大调动学生的生命力和思维潜力, 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有很大的鼓舞性。

3. 对教材内容整合、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各册课文中有许多主体近似的课文, 到了一定的阶段,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将这些课文前后联系起来, 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专题, 在综合实践中进行, 是很有价值的策略。

4. 对课文延伸、拓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的延伸、拓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实践的广阔空间。它虽然立足于文本, 但又从根本上超越了文本。教材所表现的生活虽然很精彩, 表现形式也很精湛, 但对学生来说, 毕竟是彼时、彼地。如果能借助与教材的延伸拓展, 就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

5.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是语文应用的田地, 鲜活的语言总是与鲜活的生活同构共建。在应用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要求学生运用多元智能去解决, 而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实践体验的时机得到成熟。

3.如何实施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99-01

作为一项新的教学形式,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堂是根据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结合小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水平,围绕某一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积极的实践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探究获取语文知识,并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但是如何保证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综合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让课堂活跃起来?下面本文将就此谈几点实施策略的分析。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教育资源,及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后的“语文园地”或“积累运用”栏目中,新增了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方法,在找找、做做、谈谈、说说、想想、写写等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要充分利

用这些资源,及时组织活动。如: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我会拼图》,是一次制作交流的活动。课前,让学生准备大小不等的圈形彩纸片、胶水、剪刀和尺子。课堂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三幅图,互相说说图形像什么,每个图形是用什么拼成的。并适时启发想象:用圆形纸片还能拼成哪些图形?学生会争着介绍:“还可拼成小鱼”“还可拼成帆船”“也可拼成太阳”……随着学生的介绍,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画,并告诉学生在拼图上添几笔,可以使拼图栩栩如生,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再让每个学生根据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动手拼图,想拼什么就拼什么,拼出后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交流评比,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怎样拼成的,评出好的向全班展示。这样,学生在观察、想象、摆拼、介绍、交流的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过去的语文教学长期囿于一个较为狭窄的时空之中。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派,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澡堂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当地的徽育资耳长期得不到开发和利用,致使学习效率不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都组蔽粉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抓,要有强烈的资源愈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无疑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开展活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适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突破语文学习活动原有的时空,把学习!于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可以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为语文教学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教师应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结合课文内容,确定相关主题,适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网络,学生不但可以看到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动人景象,学生可以自由地了解所感兴趣的知识。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此外,还可让学生在网上读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访问相关的教育网站,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到网上搜索一部名著或一个作家的资料;在网上练习写作,发表文章等。使网络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生活习得经验和语言文字世界的桥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

四、注重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相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学科壁垒,注重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加强语文与数学、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学科的沟通与整合,让学生吸取多方面的营养,用“大语文”观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如:在春季设计开展“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让学生到校园里或田

野里去找春天,感受“春风”“春雨”;语文课上,让学生读春天,说春天,赞春天,写春天;美术课上让学生画春天;音乐课教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数学课上编春天植树应用题;科学课上学“种子”,让学生做种子发芽实验,并仔细观察、记录,把实验结果和结论写进实验报告,从实验中获得信息,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课外阅读有关“春天”的故事,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文等。这样,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熔各科知识于一炉,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太成熟,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任。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要注意做好思维方法与情感的引导,把学生培养成文化素质高、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开发的智慧之人。

参考文献:

[1] 蒋丽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87~188.

[2] 宁云萍.浅谈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4,11:56~57.

4.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如学生想写又没有东西可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开始作文写什么呢?一般说来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已所干、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一)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我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二)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我在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休充实。

(三)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四)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已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注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或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 “老师日夜辛勘地工作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五)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已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使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一)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二)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三)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三、重视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观察给习作带来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教师而言,就要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很多时候教师在这一步骤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论说教上,缺少实际的指导。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他们对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态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指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和描摹生活,启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和思路。对观察的指导不能单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离开具体的生活,教师的指导就没有着落。要把知道落到实处,应该有计划地积极开展课内科外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观察元素。中年段的学生要学会留心周围的事物,也就是说,他们的意识逐渐从关注自我,转换到关注周围,在关注范围扩大的同时,对本身已经存在事物的发现,会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交流、想表达。所以,开发这方面的观察资源,实在是提供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观察是对周围世界事物和现象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察看、了解。写作的观察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观看”,它需要观察者仔细专注地察看对象的特征,并的对这些特征作出自己的分析、评判、选择、记忆,使之成为自己的第一手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正如福楼拜教导莫泊桑时所说:“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棵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棵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和其他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

为了让观察与写作更好地结合,我在双休日安排学生帮助父母洗碗,并把过程详细地写下来。其实,这些家务,中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承担,或者也有很多的学生已经在做这样一件事,但是,平时是为了做家务而洗碗,这次是为了写作而洗碗,要求不一样,那么学生在对待洗碗的态度上也是不一样,在洗碗的过程中,他们关注的程度要比以往都集中,对每一个步骤的进行也要比以往更清晰。这种主动投入,正是观察的本质体现,当中有个学生为了把涮碗的动作写仔细,在写草稿时,边写,边拿着纸巾和一个碗在模拟涮碗。所以她能写下“我把碗放在滴有洗洁精的洗碗盘里,左手大拇指抓住碗边,其余四个手指扣住碗底,右手拿起洗碗布,沿着碗边开始转动,妈妈说,饭碗的边比较难洗,我就多转几圈,这时候,左手还要配合好,碗才能转起来。”如果不是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写作,在写作的时候观察,这些细节有怎能如此清楚呢?

我曾布置学生写《我的妈妈》,很多学生不会作细致客观的观察,只会写“我的妈妈很慈祥”、“我的妈妈很勤劳”、“我的妈妈很关心我”之类空洞的句子,到底如何慈祥,如何勤劳,怎样关心我,写不出来。相反,同样写《我的妈妈》,有个学生则善于用心观察,从日常生活的细致处观察妈妈。他发现——“妈妈吃饭很奇怪:我喜欢吃肉,妈妈‘喜欢’吃菜;我专挑少骨多肉的鱼腩肉吃,妈妈专挑多骨的鱼头鱼尾吃;我吃菜专挑最嫩的芯部吃,妈妈专挑较老的吃„„”他带着疑问继续进行分析思考,终于知道妈妈这样做是为了将好吃的留给其他人吃,并非饮食喜好与众不同。这个学生就因为善于用心捕捉“妈妈吃饭”这一虽不显眼却平凡见伟大的生活小节,将妈妈写活了。我以这个浅显例子启导学生,使学生更理解细致观察的重要性,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这样分析之后,让学生再观察一次然后写《我的妈妈》,要观察生活中的妈妈,写生活中的妈妈。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把平常的一些细节写了下来,令一些看到自己孩子习作的家长感动不已。

五、注重平时积累,让学生为习作积累材料

(一)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二)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六、重视仿写训练,以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人从儿童时应就有模仿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多种技能时,最初阶段都是借助模仿作为“阶梯”的。也可以说,儿童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可见,切实抓好小学中年级的仿写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那应该怎样进行仿写训练呢?

(一)仿写要求:

通过模仿例句、例段、习作例文的表达方法或写作方法,使学生能说写一句完整话,一个片断,一篇简短的文章。通过试验,摸索中年级说写训练、序列、途径和方法。

(二)仿写方法: 仿写的形式有:“仿句式、仿片断、仿篇章,重点是仿篇章。不论是什么形式,都是捕捉模仿点后仿说仿写。

1、仿句式。仿句式是仿写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课文中常见的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排比句、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等,这些都有是写作的基础。模仿句式的主要方法是:①、弄清范句是什么类型句式及句式的结构组成;②、弄清范句在文章的作用;③、仿例句结构和作用说写一句话。

2、仿片断。仿写片断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①、弄清该片断的大意;②、找出片断的特点(不同的片断有不同的特点,仿写时要弄清片断内部的结构及其表达方式。

3、、仿篇章。仿篇章是仿写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仿写篇章主要是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作顺序和主要的写作特点。①模仿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根据客观事物的连接顺序,按方法进行观察的,一般是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由中间到两边等。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习作《蓖麻》,要求仿照《喇叭花》一课的观察方法,写蓖麻的生长情况,其观察顺序是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②模仿写作顺序。写作顺序是作者思路展开的步骤,仿写时首先弄清范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③模仿主要写作特点。在仿写篇章中除了仿写文章的顺序外,还要模仿范文的主要写作特点。

(三)仿写步骤:

仿写一般分四个步骤:学习范例——点拨提示——进行仿写——评讲。

1、学习范例。仿写学习范例的要求是:理解文章的脉络,找出模仿之处,使学生作文时有个榜样。

2、点拨提示:有了范文,学生不一定能抓住要领,这时,老师要作“例文简析”,对范文作画龙点睛式的分析,对学生仿写作一切中要领的提示,以便学生更准确地捕捉模仿点。

3、进行模写:在仿写过程中,写是关键的一环。如何抓好写这一环呢?①、要列出简单的写作提纲(写作顺序)。如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并注明评写和略写。②、仿中有写,以写为主。③、检查辅导。学生在写初稿时,老师要检查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评讲。仿写的评讲着重抓好三种类型:①、有代表性的典型。评讲是为了总结写作经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因此评讲要有代表性。②、针对性的典型。仿写虽然有“模”可仿,但学生的基础不一,习作中未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讲评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出让学生议论、修改。③、创作性的类型。有的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较强,作文时,不是模仿范文的模式,而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心裁的文章。对于这一典型老师要大力地表扬和鼓励。

5.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篇五

论文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提出了6点建议: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3、注重平时积累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

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

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转贴于

三、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四、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

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

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参考文献: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

茅盾《漫谈文艺创作》

6.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篇六

摘要 道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反思性,可以通过模拟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色转换、亲身体验和观点碰撞来实现。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实践 体验 实践活动 模拟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目标和实施的过程来看,道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绝不能忽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贯穿其中。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道德教育误区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置的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经验与生活,又高于其经验和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它突破了传统课程的课程形式、教学内容、实施方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由于传统课程的经验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存在许多误区,综合实践活动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

1、重资料收集,忽视活动开展

适量的资料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利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收集有关主题的文字、图片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传统的学校管理、教学观念和学校设备等诸方面的原因,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偏离了轨道。综合实践活动的重心由实践活动转移到收集资料,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作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资料的传统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体验活动变成了德育思想资料的收集、阅读、展示,把德育体验活动当作纯粹的说教。

2、注重“实践”之名,忽视“实践”之实

传统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忽视实践活动的体验。传统的道德教学注重说教,忽视实践活动的体验。传统的道德教育活动中开展的一些活动绝大多数是角色模拟活动,缺少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绝少真正的体验。模拟表演组合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主要因素,企图帮助儿童在某种假设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得到体验道德学习。模拟表演简化了现实实践活动的要素,特别是省略了实践活动中的不可预知要素,减少了儿童在活动中的灵活应变能力,缺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减弱了儿童对社会道德的洞察力。

3、注重活动形式,忽视亲身体验

儿童道德是在参与实际生活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有更深、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逐渐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对缺少直接经验的儿童来说是苍白无力的,同样只有形式没有实质、缺少儿童亲身体验的道德实践活动也是收效甚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道德教育的途径

1、模拟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模拟活动是通过模拟现实活动的主要因素,让儿童了解现实活动中的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从而帮助儿童在一种假设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模拟活动可以排除因实施不当而可能造成的种种社会不利影响或生命财产的损失,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儿童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模拟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撤离火灾现场

某校三到六年级18个班级,1000多名师生与某市消防队联合开展一系列的消防演习,其中“撤离模拟火灾现场”是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这次活动前后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校园里突然响起火灾警报,有人在广播里喊话:前教学楼发生火灾,请前教学楼的全体师生快速、有序地撤离火灾现场,到风雨操场集中。前教学楼发生一片骚动,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按规定撤离路线快速、整齐、安静地撤离模拟火灾现场,到达目的地。

镜头二`:活动后,在六年级

(三)班的教室里师生共同展开讨论: 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有哪些收获?

生:2003年在吉林、海宁发生的特大火灾中死伤人数巨大,主要是人们缺少必要的火灾逃生训练。

生:我们在火灾或其它灾害的逃生过程中,必须有次序、快速地撤离灾害现场,千万不能争先恐后,以免造成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

生:我们小学生必须学会必要的逃生本领。

生: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小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撤离火灾现场,并拨火警119。师:在这次模拟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 生:我们在撤离教室时有争先恐后的现象。

生:在下楼梯时,有的同学互相推挤,还有的同学不靠右走,造成楼梯拥挤,导致同学摔倒。

许多活动具有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在活动实施中可能造成种种社会不利影响或生命财产的损失。让儿童参加这些活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这又是儿童生活经历和道德体验中不可缺少的。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模拟撤离火灾、洪水、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自然灾害现场的过程的活动让儿童亲身经历个人活动要服从集体活动、个体之间要互帮互助的道德体验,对儿童进行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的道德教育,同时也增强儿童的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组织模拟交通指挥、抢救病人等活动,让儿童扮演社会人员的角色,了解社会人员的职业,养成尊重和维护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和习惯。

2、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实践”,“道德教育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儿童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主要通过儿童参加社会活动来实现的。

小鬼当家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和“小公主”,经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包办一切家务劳动,造成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自我生存能力弱,对家务劳动产生错误的理解。某校三年级

(一)班利用“五一”七天长假开展了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小鬼当家”。以下是此次活动的一个镜头:

一天下午,佳琪决定自己动手为全家做一桌好菜。先做一个红烧鲫鱼吧!佳琪好不容易从水斗里捉起一条鲫鱼,手一用力鲫鱼有从手里滑出去了,掉到了地上。佳琪拿起菜刀

给鲫鱼去鳞,刚刮了一刀,鱼又逃走了,噼哩啪啦地跳了起来,满地是鱼鳞,花了半个小时,终于把鱼鳞花干净了。现在开始杀鱼了,一手拿菜刀,一手用力把鱼按在地上,狠狠地割了一刀,鱼又逃走了,鱼血溅了一身。过了十几分钟,终于把鱼洗干净了。开始烧鱼吧!佳琪点着火,到上油,一手拿鱼提得老高老高,一手拿着锅盖当盾牌,鱼刚放到锅里,油哗啦啦地响了起来,佳琪吓得连退数步。过了一会儿,鱼烧好了,可是糊了。嗨,烧菜真累啊!

通过参加家务劳动,让儿童亲身体验家务劳动的繁琐和劳累,从而使儿童知道父母做家务的辛苦,养成儿童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增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识。

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让儿童增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体验服务的充实和愉悦,培养儿童自觉维护社区形象,逐步形成建设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参加环保活动,让儿童初步领悟环境对人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养成保护与珍惜环境的习惯。

通过与他人合作,让儿童愿意与人交往、友好相处、共同成长,让儿童乐于与人合作,共享成功的快乐,勇于承担责任,学会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宽容别人。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道德教育的指导策略

1、模拟活动中的角色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模拟活动要求儿童在教师或专职人员的指导下模拟社会供职人员,在现实的环境中了解某种社会职业和体验某种社会职业的工作经历,从而养成儿童尊重各种社会公职人员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的行为和习惯。在模拟活动中,只有儿童把自己转换成社会公职人员的角色,融入社会职业的工作环境,才能机会进行道德体验学习。

红领巾跳蚤市场

红领巾跳蚤市场是我校的传统活动,每个月第二周的周四中午,有一个级段的学生设摊,把自己看过的书和一些工艺品与同学交易,交易所得的部分钱捐给学校爱心基金会。每次活动有五六百师生参与。以下是一次交易活动对话:

销售员:(一位同学从摊前走过。)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点什么?请随便挑吧!顾客:我看看这个套娃,可以吗? 销售员:当然可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边介绍边演示):这是一套木制工艺品,由大小不同的六个娃娃组成,可以从小到大套在一起。

顾客:(仔细地看每一个套娃)这个套娃多少钱? 销售员:15元可以吗? 顾客:太贵了,便宜一点。销售员:10元怎么样? 顾客:还是太贵,8元可以吗? 销售员:8元可以。顾客:给你10元。

销售员:找您2元,请当面点清。顾客:再见。

销售员:欢迎您下次光临!

在“红领巾跳蚤市场”的活动中,儿童扮演“销售员”的角色,体验销售员的工作经历,从而得到道德体验学习。

在模拟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儿童进行角色再认识。参与活动前教师要求儿童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儿童实地观察模拟角色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学习模拟角色的简单的职业技能,对模拟角色进行再认识。

在模拟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儿童参与模拟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儿童必须全身性地投入活动,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到的职业技能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道德体验学习,亲身体验社会公职人员的工作经历,才能逐步养成尊重他人人格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和习惯。

在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儿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对自己在活动的种种表现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点进行反思,促使儿童提升活动的体验,帮助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

儿童的道德体验学习绝大多数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儿童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必须让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亲身体验,使儿童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心残疾人

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我校六年级

(四)班开展了主题为“关心残疾人”综合实践系列活动。以下是此次活动的一个镜头:

某某老人因病造成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靠邻居照顾,足不出户。这天同学们带着崭新的轮椅、丰富的食品和劳动工具走进了某某老人的家,和老人度过了幸福的一天。一部分学生留在家里帮老人打扫卫生、洗刷衣服,还给老人做了一桌丰富的午餐。另一部分学生先给老人洗澡、梳头,让老人换上崭新的衣裳,扶老人坐上崭新的轮椅,推着老人游遍了三江六岸。

儿童的生活经验少,实践能力弱,对突发事情的应变能力差,因此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前教师有必要帮助儿童制定活动计划,保证道德题活动的进行。活动计划应考虑到活动范围、服务对象、安全因素、可能碰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儿童在感知有关“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自身的“关系”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我”感受,形成“我”的态度。在“我”感知到的知识和“我”的感受、“我”的态度的体验中,锻炼儿童掌握“我”的能力。有了“我”感知到知识,形成“我”的态度,锻炼了“我”能力,最后通过反复实践体验养成“我”的习惯。

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儿童通过写日记、交谈等方式对自己在实践活动的种种表现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点进行反思,促使儿童提升活动的体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辩论中的观点碰撞

儿童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某一种社会现象已有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可能是稚嫩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稚嫩或错误的观点对儿童道德行为认识和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教师要指导儿童暴露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辩论:如何使用压岁钱

春节刚过,每个学生的手头上都有一笔数目不菲的压岁钱。为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我校五年级

(一)班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如何使用压岁钱”的辩论。

主持人:压岁钱是长辈对我们晚辈的美好祝愿,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压岁钱,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呢?

学生甲:我可以把压岁钱存起来,供自己上大学时使用。

学生乙:我先把压岁钱存起来,当家里买房子的时候,把他取出来交给爸爸妈妈。学生丙:我将压岁钱的一部分用来缴纳书学费,一部分用来买学习用品。

学生丁:压岁钱是我的私有财产,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我想用时就用。学生甲:你的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学生丙:我们小学生没有能力挣钱,使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用父母的汗水换来的,怎么能随便使用呢?

学生戊:我将压岁钱的其中一部分捐给学校爱心基金会,其他的捐给希望工程。学生己:我把压岁钱的一部分捐给灾区人们,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在辩论中教师要鼓励儿童毫无保留地呈现自己的观点。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儿童不愿意发表自己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观点或对某人表现的具体评价,天长日久,必定使儿童养成不良的道德行为。教师要打消儿童的顾虑,让他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中教师要鼓励儿童根据事实大胆地解剖自己的或别人的观点,同时要引导儿童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保留自己的观点。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实践体验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将成为学校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社会教育综合时间活动教育》张茂聪 吴

梓,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中小学道德专题》朱小曼主编

4.《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施良方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观察,自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都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理所当然地就摆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和爱好既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位老师,又是动力之源。只有使学生想作文、会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之时,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成功目标。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写作欲望。

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作文,一开始就要使学生认识到,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记下来,从而消除作文学生对的神秘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运用情境、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全体学生都喜欢上作文,尤其是后进生。面对后进生,教师更要有耐心,要用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及时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积极诱导,促使他们进步,激发其写作兴趣。

二、积累语言,让学生会具体写

写作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学生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有话写不具体”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语言的积累。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 从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就是背诵。”语文课本插图美,语言文字更美。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等好词佳句,它们如道道甘泉,使人回味无穷。它们都是前人语言的精粹,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资源。如教授《桂林山水》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语句背诵并摘抄下来,以便在今后的写景作文中运用到。

2.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好文章的同时,还应多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如《读者》《微型小说》《阅读与作文》《读者俱乐部》等书刊,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不同的人生,感悟人生哲理,提高写作水平。并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然后再摘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从而积累广泛的语言素材,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观察,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要写好作文,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对自己天天都在经历的事,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善于观察的缘故。生活是学生学会观察的广阔天地,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小学生生活空间比较狭窄,对事物缺乏观察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多接触社会,多参与各种实践,让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多角度地观察和认识事物,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教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生活中的感人事件,养成观察的习惯,将每日所见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新鲜事及时记在日记本上,为自己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由“仿”到“创”,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所谓“仿”,就是让小学生依据范文的某些写作方法进行仿效。模仿是一种社会性的心理现象,模仿榜样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谓“创”是指带有创造性因素的独立写作。学生的“创”不是文学创作,只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创造而已。

模仿即是一种借鉴,通过阅读等手段借鉴别人作文的经验,为我所用,长此以往,必能丰富自身的写作经验。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如何模仿?古人主张模仿名家名篇,研究大量作家作品,吸取其所长,强调模仿中要注意融合。小学作文教学的模仿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选择各种类型的范文;二是指导学生如何去模仿。

选择范文是可以选择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教学时教师既要结合课本内容讲写作知识,又要以课文为例,联系学生作文实际讲如何作文;二是可选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文做范文,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还可以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三是可选择本班上学生写得较好的作文做范文,对这样的范文学生有亲切感,既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又可以帮助差生提高作文能力。

创作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实现从“仿”到“创”的过渡,及时引导学生从模仿向创作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由仿作最终转入到创造性独立写作。指导创造要做到两方面:一方面要紧密结合教材,以课文为依据,要根据不同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想象性的改写、扩写、续写等。如改写诗歌为记叙文,缩写长课文,扩写和续写课文等。另一方面是进行命题或半命题式的作文训练,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写想象性作文。

通过由“仿”到“创”的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分析、想象的能力。

五、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文章不厌百回改”,可见好的文章是从修改中得来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改要注意时效性、多样化、针对性,从而让学生于修改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方面,修改作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用上语文教材里统一使用的修改符号,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规范;另一方面,作文修改也要逐步提高要求,应该先从练习订正字、词、标点、句子、段落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对整篇文章的线索顺序、结构层次等方面的修改训练。此外,教师在评改时也要注意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参与评改。如可以选取三人或四人为一小组互相讨论,共同修改,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评自改,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但自改并不等于教师要完全放手,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通过勤评、勤改,从而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高,一改以往语句空洞的现象,使写作的思路得以开拓。

8.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篇八

一、要有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对于一堂好的小学语文课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方向,规定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语文课的学习主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并兼顾到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以及语文基本素养和品德。因此,在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从多角度考虑,使之体现知识、智能、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整合优化。例如,我们在学习第五册寓言故事《荒芜的花园》时,因为它既是一篇语言故事,也是一篇讲读课文,在确立这一课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应确立情意领域的目标,即通过课堂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荒芜的花园故事情节与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鉴的东西。其次,确定认知领域的目标:(1)识记:识记7个生字,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会运用部分词语;(2)了解:了解生字的字义,说出句子中带点字词与不带点字词有什么不同,说说课文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3)简单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的字词积累造句。

二、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气氛

语文课是丰富多彩的,绝不只是背背生字、组组词造造句那么简单。我们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尽量采用不同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记忆,让学习变得有乐趣一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我们在学习毛泽东的诗歌时,可以通过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的形式让大家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可参与性。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在于布置任务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紧紧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俗话说,要想给别人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才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即使教学目标确定的再合理,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初高中教学不同,它有结合基础知识、趣味性强的特色,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功:一 是深厚的文学底蕴。每一节语文课的学习并不是独立的,它有其课文内容所在的历史背景、作者情况、产生的影响的综合原因。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课文相关内容,或者说只有在了解课文背景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课文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教师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有些信手拈来的东西就要靠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了。二是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与其他理科学科不同,它的主干知识比较散,或者说他的形式变换更多一些,并不像数学的学科学习一样,背过公式便可以应对绝大部分习题,语文学习更侧重于日积月累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课堂的听课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课堂上听懂听明白了,才能应对更多形似变换的习题。三是要有组织创新能力。如结合语文学科特色,将一些如《刻舟求剑》《荒芜的花园》等易于表现的文章以小品剧的形式表现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参与性。

四、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围绕着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从浅层走向深入,避免仅仅就事论事,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以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此外,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的支撑,基于理论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才能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

9.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篇九

宁乡县巷子口镇中心小学

摘要: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将作为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它对于沟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改变。当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它强调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好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

关键字:数学课堂;数学实践活动设想;主体;自主探究;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数学实践活动既不是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课外活动,而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旨在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数学,学习学生身边的数学,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农村小学学生的见识和生活经验缺少,开展好数学实践活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就怎样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进一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教学设计中的各环节的教学顺序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要上好实践活动课不是件易事。因此,教师必须自觉的学习和领悟本内容的教学意义、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得失。作为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应多为

教师提供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它的作用。教学比赛和研讨课、观摩课。使教师能尽快认识理解应用好“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

二、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三、有效地整合数学素材,不断拓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 课标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素材。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

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

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还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活动内容例如低年级认识人民币后,可以开展《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自己制作价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由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等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开展购物活动。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售货员”极力“推销”自己的“商品”,“顾客”争先购买。上这样的一节课,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认识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如一年级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可以绘制“我的作业真棒”实践活动反馈表:二年级确定位置后可以绘制上学路线图,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开展“你的房间有多大”的活动。这些内容有的虽然教材中没有单独安排,但配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设计并开展活动,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实践和运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可以采取课内、课外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例如:学生学完《两位数乘法》后,教师可假设一个“旅游中的数学问题”专题,设计一个外出秋游的租车方案。四年级6个班360名同学乘车去游玩。包车有两种选择方式:大车有42座,每辆200元,小车有18座,每辆90元,怎样租车最经济合算?这一活动内容,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多种不同的包车方案,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到最佳方案,既渗透了合理安排和最优化的思想,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

四、建立本地化、农村化的实践活动内容基地

农村的孩子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非常熟悉,花草树木、种菜、放牛、放羊是他们的生活体验。只要每位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

能发现适合农村小学的实践活动内容。而且这些教学内容比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本地学生。如六年级上册中的“确定上学路线”可以改为“制作上学的路线图”;比如六年级上册的“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改为“你知道家里每年烧多少柴吗?”如果以上所改动过的课题还不是当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再改动,只要教师能围绕该课题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活动过程就行。其实农村的乡土资源无处不是、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然资源。

五、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实践活动它也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也有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教师,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谋划者。教师在活动前,应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前知识技能的铺垫,实践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开展的步骤,活动后科学、合理的评价等。教师要选择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不拘泥于数学课本的实践活动安排,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指导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长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融入到其中,不时地给学生拨正方向,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活动取得一定成绩后,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常和学生交流,生成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总结者。一次活动如果缺乏总结,就会暗然失色,学生也会逐步丧失活动的兴趣。因此,每次活动后,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取得的活动成果要给出恰如其分的总结。如评选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个人,最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者等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成果推广者。每一次实践活动后,在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要学会利用成果,展开新一轮的数学教学和活动探究。而不

是将活动的成果束之高楼,应仔细品其味,悟其理,生成新的数学问题,利用活动成果,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做”数学,改变了以往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景,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而源于生活实际又活用于生活的真实体验,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实情感。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要不断研究、不断改进,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农村小学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而尽一份力,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农村小学学生得到同样的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的胆小、不擅言语,我希望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获得全面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领悟新课标的实质,切实推进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小娟;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08期

2、包旭连;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5期

3、《小学数学“探索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

4、中小学教师小本研修教材 《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5、秋游费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2010(11)

10.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篇十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韦大雅 广西平果县第七小学(531400)

传统的学生评价是一种功利性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主要是以考试和测验为主,过分追求考试分数,造成评价内容片面,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发展性和综合性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评价,能为学生提供诚挚的帮助,利于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科学地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从“道德品质与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维度进行。

1.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质:

①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国歌,严肃认真地参加升旗仪式;

②遵守校纪校规,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③真诚待人,守信用,不说谎话,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④珍惜集体荣誉,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

⑤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与同学友好相处、团结谦让;

⑥语言文明,行为礼貌,能正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⑦遵守社会公德,富有爱心,乐于助人;

⑧讲究卫生,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⑨生活自理,能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

1.2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①课前能主动预习新课,课后能自觉复习功课;

②喜欢学习,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并能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③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用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

④学习勤奋努力,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⑤认真听课,独立思考,积极发言;

⑥书写工整规范,独立完成,能认真改正错误;

⑦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并做读书笔记;

⑧热爱科学,喜欢钻研,有奇思妙想,能把自己独创性想法表述出来;

⑨亲自动手,进行创造发明等。

1.3合作与交流:

①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及课堂小组学习,有独立见解;

②善于虚心向他人学习,并且能帮助他人,共同提高;

③懂得自我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

④对交流结果进行总结、反思等。

1.4运动与健康:

①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至少有一项体育爱好并经常锻炼;

②认真对待体育课,懂的各种体育活动要领,能按体育活动要领进行科学锻炼;

③认真做体操、眼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和各种比赛等。

1.5审美与表现:

①衣着整洁规范、和谐得体,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②上好音乐美术课,至少有一项艺术爱好;

③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发展特长等。

如果说传统的学生评价注重于结果,那么,综合素质评价则更注重于评价的过程。综合素质评价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人文性,既能全面分析一个学生的思想态度,又能看到一个学生的优缺点以及所取得进步的情况,这样的评价方法,能使每个个体在人文化的关注下积极主动地发展。

2采取多样的综合素质评价形式

2.1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学校是培养教育人的基地,而老师就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老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贯穿着整个教育的过程,是评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老师要善于探索新的评价方式,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使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光明之处,逐步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后天素质。同时,老师还要善于用激励语言来评语,既说出优点又指出不足,指出改进的方法和达到的目标。要充分体现“爱”的力量,让学生得到信赖与依靠;用尽一切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时刻充满着信心。

老师要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和家长建立起亲密的纽带。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把学校的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与要求告诉家长,保持家校教育的高度一致。老师要向每位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并且跟家长认真了解学生在家的活动情况,综合分析他们的个性差异,采取相应的评价措施。

2.2家长对孩子综合素质的评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家长最清楚。不过,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老师的事。此外还存在着: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等诸多教育误区。

所以,老师要及时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等形式,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让他们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指导他们如何对孩子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家长的评价形式,可以由老师根据以上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从“五个维度”制定一些条款,编成一本手册,发给家长对照自己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填写。内容涵盖,学生在家的道德行为,动手能力,作业情况等等。同时,还要有家长的教育反思和意见,对学校、教师教育的相关要求等。这本手册要定期在家校之间进行交流,构成合力,客观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3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老师按要求向学生提出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让学生自己对照条文,自我调节与反省。他们可以通过拟定计划,生活实践,把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行笔成文,建立自己的档案袋。设计一个综合素质评价表,定期进行自我评价,把所获得的奖励归档留存;对于不足之处加以整改。如果是低年级学生,尚未有书写文章的能力,老师可以灵活制定一些表格宣读让他们自己对照,以打勾打叉的形式进行评价,培养他们学会自查自纠,形成良好的习惯。

2.4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

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必须是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的。这种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既给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有了互动的机会,又被评价者愉快地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从而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能在这种评价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当然,学生的评价并不都是客观公正的。有的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

例如,在评价自己的好朋友时,往往倾向于较高的评价,夸大优点,隐去某些缺点;评价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倾向于较低的评价,夸大缺点,隐去某些优点;还有的学生抱着做“好人”的思想,只说同学的优点,不提缺点。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应该积极加以引导,让学生以一种客观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评价,让他们认识到学生互评的结果是了解学生的极其宝贵的资料,是为了促进他们自己的发展。

11.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主体性  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下,我们看到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语文课堂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较低

尽管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传统、单一、机械的教学手段仍然存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课堂上,教师不能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站在三尺讲台不肯下来;教师在课堂上唱着独角戏,说着那些重复的故事;教师没有激情、没有表情,机械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这都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发挥,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教师在教学寓言故事的时候,本来学生对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但是教师却是一句一句地给学生翻译讲解,没有一点表情和肢体语言,没有激情和看点,让学生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教师不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所致。相反,教师如果要求学生对寓言故事进行预习,让学生自编自导课本剧,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语言丰富的表演将这个故事演绎出来,教学效果肯定会不一样。因为,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体验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合理分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不能合理运用和分配教学时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课堂上的整体时间对整体学生来说是一样的,不过,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对课堂时间的使用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所达到的标准也不同。如在阅读理解这方面,很多学生不能在课堂上通过阅读真正理解和领悟到文章主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时间限制,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在阅读理解方面也会有差距。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独立学习和理解的时间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人员不足,很多老一辈教师还在工作的第一线,这些教师的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但是,他们在教学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年纪的关系,他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授课模式,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不去创新,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探究欲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自然感觉到的无趣、无聊。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相关对策

(一)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其在教学中有关键性的作用,能让教师合理、准确地运用课堂45分钟时间。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所以,语文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二)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人们在宽松和愉快中,想象力才会更丰富,创造力才能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并且主动接受新知识,吸收新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下焕发生机和活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传播民主教学思想,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民主和自由,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要想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单靠一味说教是不行的。一开始,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那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就会轻松而愉快。而且教师要善于创设多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运用竞争创设情境

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一些竞争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把竞争引进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朗读、讲故事、猜谜语、背古诗、接谚语等活动,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同桌比赛、男女生比赛等方式,把竞争带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小学生的争强好胜、善于表现等特点,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是不现实的,教师还需要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实现语感训练的目标。多媒体不仅能用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载体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和交互化,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大大拓展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教师可以配乐朗诵、配乐讲解等,还可以开速读速听课、渗透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教学工具的模式,使课堂变得直观而又生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要想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此外,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秀丽.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旬刊,2010(17).

[2]郭艳丽.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3).

[3]田秀荣.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策略[J].新校园旬刊,2013(8).

[4]温祖恒.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36).

12.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篇十二

一、教师在选择教学理论时,要选择适合的、正确的、先进的教 学理论

五花八门的教学理论呈现在教师的眼前,教师在进行实践探究前,就需要选择适合的、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论。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职位,这也就造成了理论者与实践者由于生活环境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育理论,面对繁多的教育理论,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找到适合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教学理论。理论的产生最终都会通过实践者的实践来检测是否适用于教学。教师在选择教学理论时要明确一个道理,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理论都是积极向上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理论都是适用于我们的教学的。明确了这个道理,教师就要有选择性地去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很多的教学理论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落后于我们实际教学的发展脚步,面对落后的教学理论,教师要果断摒弃。教师虽然是理论的具体实践者,但是教师也不能完全信服于教育理论者提出的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对教学理论者提出的理论进行质疑,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特有的年龄段特征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够让理论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对于落后的教学理论,教师不能对其完全否定,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于发现落后的教学理论的精华,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才能够用其精华部分,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由此,我们能够总结出来,面对五花八门的教学理论,教师要有自己的选择标准,能在多种多样的教育理论中选择积极向上、具有一定指导性的教学理论进行实践。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前设计好教学方案,将理论与实 践完美地结合起来

教师掌握了如何甄别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论之后,需要重点将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课程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教学理论和语文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工作,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应用教学理论,做到游刃有余。学生虽然同处一个年龄段,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个时候,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备课的时候就要从班级学生的整体出发,因材施教,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后的作业练习难度等,教师的课前备课,对于一节课的成败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不能选择优秀的、先进的教学理论之后,就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而忽略了备课这一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前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感觉到轻松。我们之所以进行语文的学习,目的在于让人与人之间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所以,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如,在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中有一篇课文是《参观人民大会堂》,如果教师没有提前进行备课, 只是照着教学理论在课堂进行课文内容的授课,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印象不深刻,还会感觉到无聊乏味。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将教学工具和课文内容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从网络上下载有关人民大会堂的图片和视频等,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这样不仅提升了课堂活跃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印象。

三、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要及时进行反思

即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进行了教学理论的选择和课前充分的备课,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教师要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实践过后,需要及时进行反思,要能够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尽可能地避免实践与理论之间所产生的差距。教师及时进行反思,能够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方式更好地适用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对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 这两者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只有这两者不断进行磨合,才能更好地造福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率。由此可以认识到,教师在课堂实践后进行反思的重要性。只有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够不断地完善教师教学,才能够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完美地统一起来。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起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对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刻的钻研思考。

13.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篇十三

自在课程改革实验区试行算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前在我国中小学广泛实施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找到了综合课教师角色的定位。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定位?如何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何带领学生们开展常规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指导作用。

一、保证实践活动的主题应具备可操作性

1.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找寻主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刚开始,小学生可能往往对于主题没有太大的兴趣,同时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关注实践课程的进行,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带领学生去寻找、发现他们在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当前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热情和创造力,发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现象,加强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创建自己喜爱的主题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实行实践主题自行选取的活动,也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加入到学生的活动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热情和动力,共同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加强教学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2.从学生的想象中挖掘主题。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鉴于年纪原因,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受到过多现实生活的拘泥,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经常拥有非常大胆和跳跃性很强的想法,这些想法多数是非常另类的,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对这种想法加以抑制。但是,对于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教师实际上可以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否认学生的联想,就算是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也不应该去讽刺或者批评,这样只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不同想法的存在,教师应该给予肯定。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而现代的教学模式则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全方位的综合发展。对于建立高效、优质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教师素质、合理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计划,不仅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还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位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时,可以分享不同的想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加小组合作的讨论,对促进教师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发展显得越发重要。例如,在开展“减少环境污染,创建美丽家园”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多项选择,制定出不同的讨论主题,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供学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时也不会觉得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而感到压力的存在,要注意量力而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挥。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探索新的主题和新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完成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使实践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和探索性,学生可以逐渐发现许多开放性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由内到外地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喜好来分配实践活动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活动。例如有些学生可以帮助残疾人过马路,有些学生则去老奶奶家帮助打扫房间卫生,有些可以去帮助清洁工人清扫马路的垃圾,有些则去帮助交警维持道路秩序。这样,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活动中体会不同的感受。通过实践活动的进行,学生们可以在实践后进行活动心得的交流,可以在不同的事情中体会不同的责任感,从而获得真正的实践锻炼。

三、合理评价学生、多鼓励、多赞美

教学评价的核心不在于评判一个实践活动的好坏,而在于教师认真观察每一个活动过程的细节,对学生们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肯定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即使很多学生性格并不是非常外向,或者在活动中犯了小错误,教师也不要直接批评,而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及时的鼓励和赞美是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能够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去影响其他的学生一起做得更好。综上所述,只有发挥教师合理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师融入学生群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才能促进实践活动趋向更好的发展。

14.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 篇十四

本年级共有88人,现在正处于中年级的起步阶段,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方面能够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基本掌握老师所讲的基础知识;课下,能够按时、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但是综合实践能力及阅读能力都非常差。

二、活动宗旨

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教学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实践证明,语文活动课教学比语文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喜欢学语文,乐于学语文。

2、学科性原则,发挥一箭双雕的作用。突出学科性原则,至少要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知识的应用两个方面。 一箭双雕 就是通过语文活动课,要学到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语文知识,扩大知识视野,在身体力行中把从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通过语文活动课,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联系实际,发展语文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3、实践性原则,达到真知灼见的境界。通过教、学、做的统一,使学生获得真知灼见,以形成多思的习惯。

4、自主性原则,形成无师自通的功效。无师自通功效的形成,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起到主体作用;二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发挥个人专长,发展个性;三是教师应发挥授之以渔、导之以法的作用,切忌包办代替。

四、活动教学的措施

1、多层次。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三个层次上开展。就活动的内容而言,个体和集体的活动又有其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如古诗游乐园活动中,先布置学生个人完成指定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推荐表现最好的学生参与到班级中。

2、多渠道。语文活动课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从大的方面看主要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渠道。如手抄报新天地的活动中,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找资料,一起设计,然后在学校中交流经验和成果,在活动中不仅加强了家长学生的联系,也加强了三者的合作。

3、多形式。语文活动课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4、多系列。例如,上课时,进行讲格言故事-给格言分类-互赠格言-朗读格言,课后进行格言展览等活动。在教师营造的良好语言环境中,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的

3月份、好书大阅读、推荐适合三年级小朋友阅读的各种书籍,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有效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三八 妇女节贺卡制作、展这一语文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学习中体会制作卡片的快乐并有一定收获。

4月份、古诗词收集、激发学生朗诵古诗文的热情,并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涵养,促进学生更好热爱祖国语言,积累祖国语。

、成语大乐园、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积累、运用成语,体会成语的`魅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月份、古诗词朗诵比赛、巩固已学的成语,扩大词汇积累,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成语大比拼、通过讲故事活动,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同学们说话大方、口齿清楚的好习惯,尽快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6月份、故事大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爱好。

上一篇:蒋老师先进材料下一篇:宽容他人关于宽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