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2024-07-13

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精选15篇)

1.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一

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xx年8月13日在开发区教研室宋瑕主任和雷玉芳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聊城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这次会议日程安排的紧凑,内容也非常丰富,有9场专家讲座、1场大家能畅所欲言的互动交流。聆听专家的报告,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这些都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理念上的革新!学习归来感触颇多,结合自己的理解,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教学的方向,深刻体会到师生策略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教研的必要性。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专家报告,让我明确方向

会议安排的九场知名专家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说实话以前我最害怕听专家报告,因为面对高层次的理论讲解我很多听不懂,但这次不同,张梅玲教授、赵希斌博士、高金英老师、王文湛司长、刘永胜校长、鲍传友教授、xx所长、张焰老师、吴正宪老师和她的团队的报告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具体情况以及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下面我就以张梅玲教授的报告为主,结合其他专家的报告,谈一谈自己听报告后的一点浅显认识:

〈一〉张梅玲教授关于《生态课堂是童心的课堂》的报告有以下几点使我受益匪浅:

1、张教授的报告从《泰迪的故事》引入,通过这个故事使我知道了如何当一名教师(教书首先要育人;想到高金英老师报告中教师职业的内容是传授知识,是育人,是提供教育服务。感动人的不是你的说,而是你的做;大人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未来)、教师的幸福在哪里(教师的幸福需要等待,教师的幸福就是学生比你更成功,把你深深地埋在她的心坎里)。

2、作为一名教师,在你的教学活动中你应该思考三个问题:①你要把我们的学生带到哪里?(即教学目标)②你怎么把我们的学生带到那里?(即教学策略)③你怎么知道你的学生已经在那里了?(即教学反馈及评价)

3、在课堂与课堂活动解读中,张教授指出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教材为中介的多边人际交往的学与教的活动场所。

4、在生态课堂的特性中,张教授重点讲了生态课堂是师生的差异发展的课堂。那面对学生的差异怎么办?①面对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达到有差异的发展(备课要备学生;课前调研;弹性教案;学案与教案合一;选择性层次性作业;多元的作业方式等)。备课要备学生: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教师要精读教材,学科底蕴要深)、备学生原有的经验(建构性知识、非建构性知识即经验性知识)、备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备学生今天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应如何突破?想到吴老师能读懂学生的知识基础、读懂学生的学习方式、读懂学生的心理体验!课前调研:只有知道了学生现在在哪里,才能找准本节课的切入点在哪里。“放手是真正的爱,但放的关键是引导。”批改作业:生互批,鼓励学生找出别人的错误是自己最大的进步。阳光心理:“要有要求,不要苛求”、“珍惜你的拥有,不要抱怨你的没有”。②有效的促进师生三个转化:知识上的转化(从不知到知、从知道的少一点到知道的多一点、从日常经验上升到科学上的概念,从日常语言上升到科学上的语言想到吴正宪老师的三个词允许、对接、等待。)、情感上的.转化(要我学到我要学、要我教到我要教)、能力上的转化(学习---科研即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磨课,主动反思---交流,分享。给学生能带走的素质。)③有效把握课堂教学主要三个环节:课前参与以体验性教育为主、课中探索以探索性教育为主(探索要解决问题,要猜想、验证,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要善待学生成长上的错误想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善于使用错误资源是吴老师的教学智慧!)、课后延伸以实践性教育为主。④等级性、发展性评价机制的建构。该放的要放,该收的要收是一种智慧,智慧的核心是解决问题。想到有一种占有叫失败,有一种撤退叫成功。

总之,听专家讲座、和导师学员们互动交流都是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做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我深知自己的差距还很大,作为一名名师工作室的学员,我争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2.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二

第十二届“骨干研修班”的研修主题为“基础英语新常态教学途径的构建”。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外语教育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颁布之后, 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未来6年教育信息化“施工图”。我国教育正以信息时代的速度向着“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前行!怎么才能准确把握当前教育改革的脉搏, 跟上当前改革的形势?怎样摆脱学校长期形成的常态思维定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的新体系?会议期间, 来自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众多英语教育领域权威专家将通过专题讲座从不同角度就以上问题进行解读和剖析, 并与参会的骨干教师一起进行深入研讨。

第十二届“骨干研修班”凸显研修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结合以及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有效互动。除了“英语新常态教学途径的探索”“英语考试改革与教学的思考”“英语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等理论研讨外, 还将举办“主编论坛”“现场教案设计”“论文评比”“翼课网体验”等内容丰富的交流探讨活动。现场教案设计和论文评比获奖成果将由主办方颁发证书并推荐至《英语教师》《新课程报》等报刊刊发。

自2004年开始, “骨干研修班”作为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界的年度盛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 在总结过往的同时, 继续发挥着传达先进理念、促进教师成长和助推英语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办公室联络方式:

电话:010-56074793, 87163329, 13910199915

传真:029-81881771, 81881772

电子邮箱:seastest@163.com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南路26号院30号楼A座805

邮编:100176

3.文化创意与影视产业高级研修班 篇三

汇集国内外最优秀文化学者,著名影视界人士,政府决策人全方位设置课程;

解读案例,师生互动,提高文化与影视项目筛选和实操能力;

提升圈子,拓展人脉,与各界精英为友;

聚焦热点,优化整合,提供项目与金融资本对接平台;

全面梳理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元素,解读影视产业概念。

核心课程方向:

中国影视市场及发展战略

影视项目的策划与制作

影视项目发行与推广

影视市场运作与开发

中国传统文化与影视作品内在关联

影视新技术、3D技术、网络时代与影视

文化创意与纪录片、微电影、宣传片、广告片

影视政策、投融资、版权交易

院线投资与管理

影视产业未来发展与国际化

其他(略)

优势平台:

与北京大学著名文化学者、北京电影学院著名教授、著名影视界人士面对面交流;

自愿加入同学会,参加同学会投融资平台、资源共享 ;

学员自愿参加电影节等文化、影视圈相关活动;

论坛、讲座等其他活动;

学习对象:影视、传媒、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负责人;

投资机构、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负责人;

各院线负责人、导演、制片人;

各省市文化、宣传、广电系统的领导;

有意进入影视、文化产业投资的社会各界精英

目前已授课老师:

张宏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张会军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韩三平 中影集团董事长

杨步亭 原中影集团董事长、现中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

尹 力 中国著名导演

黄 丹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

劉 嘉 著名影评人

陶 昆 著名制片人

季 伟 北京电影学员管理系教授

王守常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郭劲峰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

英 壮 著名演员、编剧

吴 兵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制片专业副教授

曹保平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副教授

庄宇新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副教授

苏叔阳 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

王红卫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主任

徐唯辛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

刘传铭 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著名艺术评论家

林梅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

王 尧 著名藏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藏族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

李中华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导师

张纪中 著名导演

谢 飞 北京电影学院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著名导演、编剧

姜 伟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电视剧《潜伏》编剧,

何 平 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著名电影人

王劲松 著名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

苏小卫 国家广电总局剧本中心副主任、编剧

王鸿海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释永信 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 、少林寺方丈

王伟国 中国电视剧中心副主任、电视剧审片组成员

张铁林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

赵海城 中影集团一公司董事长

陈 浥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院长

穆德远 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长、著名摄影师、导演

陈 山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梁 天 著名演员、导演

林晓霞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英 达 著名导演

金 韬 著名导演

谢 园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教师、著名演员

4.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四

20xx年7月5日至9日,我有幸在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合肥市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5天的集中培训,紧张而充实。紧张,是因为每天的培训从早到晚课程满满,作业一天一篇,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充实,是因为除了能和来自全市骨干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之外,还有幸能够聆听到诸多教育大家的讲座,学习到了大量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中,我十分珍惜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边听边思,以将所学能最大可能地运用于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一、学习内容

本次集中培训是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需要,以骨干教师为先,继而带动全市各中小学广大教师在师德修养、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现代型优秀教师,从而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基于以上目标,本次培训,我们先后聆听了10位教育专家的报告。专家们分别从国家教育规划的新要求、新理念,三维目标的理解与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定位与方法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讲解和诠释。课间,我们就学习的难点或实践中的困惑及时向专家请教,学员之间也相互交流,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二、学有所获

1、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理念。柳海民教授在开班第一课以《规划纲要新要求专业发展新期望》为题,着眼于《规划纲要》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为我们条分缕析地解读了《规划纲要》的内容。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学生的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马世力教授在《教育理念漫谈》报告中提出“教育要想先进、强大,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教改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重视个性化教育,提倡探究性学习。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素质教育才会真正得以落实,孩子们才能得以健康成长!

2、要切实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课改以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成了我们每一名接受了新理念的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准则。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却是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大困惑。许多打着课堂改革旗帜的革新,正朝着与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方向滑行,从我个人观察到的,大约有以下几种形式:穿新鞋走老路——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行为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本为本。机械教条主义——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不考虑学情,采取机械的“拿来主义”,生搬硬套。形式主义,矫枉过正——为凸显“以生为本”,课堂表面热热闹闹,从而丢失了教师的主导。以上现象着实令人堪忧。通过本次培训,特别是聆听了李广教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与实践追求》、刘艳平老师的《聚焦三维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和王小英教授的《关于有效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王廷波校长《改变我们的课堂》等专家的报告后,经过不断学习、思考,初步明确了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前行方向和落实方法。明白了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关系关键不是“有效的教”,而是“有效的学”。要真正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师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教不研,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真正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了,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深度,有广度,才会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3、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本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牵动出来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的改革,这场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共识,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的目标。作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领跑者——东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流的理念和专家团队,本次培训,能够再次得到蜚声国内外的大师朱玉民教授和刘茂森教授的点拨,实则幸事。两位教授分别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整合的有效途径”对我们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既有先进的理论引导,又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剖析,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思路。通过学习,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坚定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校本教研的现代化,加大投入,完善校园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与运用;二是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力度,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五

------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南宁市青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韦举强

8月4日至1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宁市青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高级研修班。为期一周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接触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这也让我在学习期间不断地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专家们讲座时的鲜活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叙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第一编 行前·明确目的

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前,青秀区教育局组织参加本次研修班的教师在南宁市第五十四中举行了行前会,会上,教育局领导不仅对本次研修班的行程做了具体布置及安排,而且还帮助教师们明确了本次研修的目的:一是为什么要参加研修。为了开眼界、活思维、拓思路。二是学什么。要学会国际视野、科学精神、职业坚守。三是怎么学。认真听课,勤做笔记,多作思考。行前会让我有了几点认识:一是我应该珍惜本次研修的机会,外出研修是一种福利,而不是一种休闲活动,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也还有很多上升的空间,所以我应该借这次机会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二是我感受到责任的重大,教育局组织本次研修活动,为的是提高城区教师队伍的素质,为的是城区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行发展,我们以青年骨干教师的身份外出学习,身上肩负的教育发展责任确实重大。

第二编 课程·精心安排

青秀区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精心安排了本次研修班的课程。有探究教师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讲座,如万福教授的《研修有效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传授实用教学技能的,如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吴娟的《多媒体背景下如何备课》、北京东城区教研员周业虹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说课技巧》等;首都师大杨芷英教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发展》、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博士的《阳光心理,成功人生》等则关注了教师心理历程的发展变化;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思明则用自己的教育故事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反思,为我们做了《怎样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的讲座······

第三编 感受·悟道践行 研修归来,内心一直波澜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反复翻阅笔记,不时闪现精彩瞬间。本次专家教授的讲座不是站在仰望星空的角度,而是站在脚踏实地的角度向我们娓娓道来,显得真实而又贴切,和我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结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及教育现状,我愈发感觉自己的浅薄,经过深思熟虑,我以“幸福感”“勤学”“善思”“践行”这四个关键词作为本次研修感受的总结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幸福感

阳光心态,享受生活。“知足才能常乐”既然选择了教师,那么就选择了清贫、烦琐与劳累,与其不停地抱怨,不如充分享受生活。张梅玲博士在《阳光心理 成功人生》中说到:平平常常才是真,实实在在才是美,本本份份心无愧,潇潇洒洒活一回。

积极心态,快乐育人。“教育的活力在学校,学校的活力在教师”教育专家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培训中多位专家教授都曾提到教师心态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试想一个心智不健全的老师怎么会培养出健全的学生?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份阴暗。”是呀,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教师乐观的心态是会直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如果教师心态乐观平和,情绪饱满,讲课时必定神采飞扬,激情四溢,课堂就充满活力;如果教师心态阴郁,课堂就会死水一潭。北京市七一小学语文教师邢艳老师结合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在《守住平凡做幸福的班主任》为主题的讲座中,用翔实的内容,丰富的案例故事,让我感悟到要想做一名优秀班主任,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虽然辛苦,但是充满乐趣,因为这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崇高事业。

用爱心和智慧铸就幸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容易突显一些共性问题,如问题学生的关注与导化、学生间矛盾纠纷的排查与处理、班级班务的常规管理、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等等都来源于班主任的工作实际。北京光明小学的武琼老师在做《名师成长之路》讲座说:爱你的学生,你才能真正爱你的职业。邢艳老师也说: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只有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做一名教育路上的幸福者,播散幸福的种子!

二、勤学

培训中多位专家教授的讲座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具备渊博的知识,我一次次被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讲座中一些古文名句信手拈来,再附上他们独到的见解深深地吸引我,同时也启动了我的思维,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体会到了快乐学习的真谛。无数次我都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更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要上进先读书。我深知教师的终身学习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次研修班的讲座上,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是我前所未闻的,比如“慕课”“翻转课堂”等。“活到老,学到老”是众所皆知的经典劝学句,知识在更新换代,要使自己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要学习,结合自身条件,内心深处学习的欲望更加强烈。王立军老师在讲座《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中提到国家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风暴已经到来,如果我们还不及时提升自己,我们就会被淘汰,她提出“教育科研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的观点,曾有一位专家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打磨教学技术的匠师,追求教学艺术的艺师,学科精通、有使命感的儒师,在思考和创造中教学的哲师。可见,每个阶段我们都应该做到“勤学”才能稳步踏上新的阶层。本次研修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我的心田,唤醒我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

三、善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是如此。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很多时候我都是逃避,并没有把它们当作一种宝贵的资源,深入去挖掘并发挥其价值。但是这次研修班让我体会到思考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深度思考可以使教育科研走进常态。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对于教育科研,我一直处于迷茫状态,总感觉我还没有达到那个研究的水平,对教研工作摸不着头绪,无从下手。王立军主任的《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这一讲座使我在教育科研方面豁然开朗,原来课题研究并不像我想象当中的那么难,关键在于要去“做”。她的讲座使我对自己以后的教研工作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也充满了信心。王立军所长提出的“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专业能力和习惯;不断进行自我诊断的能力和习惯;不断进行学生调研的专业能力和习惯;不断进行嵌入式学习的专业能力和习惯”四种专业能力和习惯,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地途径。“你是否研究过一个问题5年或更长时间?”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惭愧之余也悟出这正是我们和专家教授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所在,我们缺乏长期有深度的思考,缺乏“一点穷追”的精神,相信我们在这“穷追”之下,也会把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问题“追”出门道。

四、践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专家教授的讲座,反思自己专业发展缓慢的因素,最大的原因在于做的不够。要想有所发展、有所提升仅仅靠一时的激动是不行的,关键在于付诸于实际行动,积极尝试才是迅速成长最好的方法。

6.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六

很庆幸参加德州学院承办的“山东省初中美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学习,我倍加珍惜和全省的专家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时间过得真快,历时十天初中美术骨干教师研修学习即将结束。一路走来,艰辛的路途上充满了幸福,留下了智慧的足迹。三次备课,是智慧火花的碰撞。两轮打磨,就是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历程。忙碌的是心情,快乐的是学习,收获的是成长。参加研修的每一位老师都很珍惜这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从专家的报告引领,到具体的团队分工研磨,思路由迷茫到清晰,参与其中真正感受到了“磨课”的迷茫、收获与成长。当我们仔细倾听了省项目主任、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梁承锋老师、省美术教研员肖钢老师和齐鲁名师苏美荣老师的细致讲授,经历了小组合作磨课学习与交流,我们才真正感受到原来“混合式课例研究模式”可以有如此的深度与广度;原来“磨课”可以如此丰富与精彩;原来一节课可以经过“三次备课两轮打磨”课堂教学展现的如此淋漓尽致!基于问题的课例研究带给教育教学的巨大改观,让我们读懂了经过众老师多次“打磨”带来的震撼!

对刘萍老师执教的《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一课,我们研修组进行了三次备课、研讨、修改,提出宝贵的意见,并进行了两轮打磨、评课和议课,大家感慨颇深。为了使研修的成果更加的丰硕,我们研修组全体成员、指导专家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制定了详细的磨课计划,组织分工,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具体的磨课任务,推动了磨课计划的顺利进行。刘老师的三次认真备课更是让每一位研修组的成员受到了专业上的提升,两轮打磨体现了

研修组的团队精神,感动处处在,激励时时有。听到的是课例,谈到的是教学,研修给我们带来了动力,提供了一个提高的机会。共同的努力,共同的成长,浇灌了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智慧之花。在研修期间,我们初中美术研修4组全体学员,齐心协力备课、研讨,一次次的磨课经历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我总被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感动着:忘不了磨课研讨时,我们初中美术研修4组全体学员挑灯深夜研讨的情景;专家引领,走进研修,“三备两磨”,凄风寒冬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忘不了我们研修专家乔永辉老师身承病痛坚持研修指导的情景:电脑操作不熟,虚心向青年教师学习,眼睛酸了揉一揉,腰背疼了捶一捶…千难万险阻挡不了我们研修的决心;忘不了我们研修学习,熬眼到深夜,备课交流、制作量表、观课议课的情景:积极发言,辩论反思,讨论升华……学习的幸福感洋溢于每个研修学员的面孔上…我更忘不了磨课环节我们奋斗的历程:本次课例打磨让风雨彩虹:

其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同时感悟出“怎么做”提出研究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在专家的引领下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真正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真正做到了观课是感悟,评课是交流。“磨课”的目的是让我们所要上的“课”更能够符合教学的理念、要求、原则等,也带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个体性。“磨课”的过程往往是“一群智者的对话”过程。在这种“对话”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往往不是简单地要对某一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等加

以肯定或否定,同时还或从理论视角或从实践层面表明自己的思考依据,也就是说,其他成员是作为一个“评论者”的角色进入的,从而让所“磨”的课更能集中反映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教育改革的方向。“磨课”中的教学评论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很强的“催化”作用。常听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熟不知“好老师也是磨出来的!”“磨课”的过程中,免不了同一内容要反复上,反复改,有时甚至要对原先的教学思路全盘推翻,这是一种痛苦的超越。刘萍老师就经历了这样的飞跃,她一备教案的计划N个美术作品《创世纪》、《教堂壁画》、《轻舞者》及教学设计,经过专家和研修组的讨论交流,应把美术作品和教学设计加以调整,最后,几经思考和打磨确定直接根据学生以前的比较熟悉的美术作品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梵高和朱耷的作品等进行教学,比较分析,提高了课堂效益。开始时,刘老师课的观点全是自己的,思路自然比较流畅,但随着“磨课”的进程,大

家的思考逐渐深入,观点也随之分化,有时大家的思维会发生碰撞。舍谁取谁,那种彷徨和无助没有“磨”过课的人是难以理解的,刘老师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步成长的。因此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聚集个人才华和集体智慧的螺旋上升的统一过程。总之,研修使我们不断更新了教学理念,让我们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让我们对未来的教学生涯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感谢研修促使我们成长,感谢专家对我们的真诚指导,使我们的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回首研修学习的紧张经历,我们的收获颇多。研修磨课让我经历了与全省各地市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能力提

7.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七

关注话题一:学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联

12月7日下午4:20, 我们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由于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 轻轨上同行的重庆小伙就给我们介绍山城的概况。重庆有54个少数民族, 区域内有长江、嘉陵江等著名河流。还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等壮丽景观。8日上午, 重庆市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的领导, 就在市中心的宏声大酒店多功能厅, 安排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万明春教授给我们做《重庆市城乡统筹与教育均衡发展》讲座。

我们几个学员关注的重点是:重庆作为直辖市的城市个性化文化视野 (熏陶下) 下的学校文化如何建构?学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学校文化如何展示或者体现城市文化?万教授先简要给我们介绍重庆城市概况。重庆是有着3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她的市花为:山茶花;她的市树为:黄葛树。重庆地域有着三大文化, 即: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随后, 万教授详尽给我们介绍了重庆近期的教育教学改革:重庆教育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重庆教育的任务——立德树人。重庆教育的主线1为促进公平, 主线2为提高质量。其中的重点为深化课程改革、改革考试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国家教育标准:课程标准;教师 (校长) 标准;质量标准。重庆基础教育概况——总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 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 形成全面教育。重庆教育提高质量的重大举措有建设“卓越”课堂;减负十条 (2012年) ;提质十条 (2013年) ;学校教育质量标准 (2014年) , 其中重点介绍“卓越”课堂的打造:坚持以德为先, 全面发展, 能力为重,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在“卓越”课堂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有实施九大行动计划暨课程建设计划;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计划;新课程领导能力提升计划;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学生能力提升计划;现代教育技术助推计划;课程辅助活动推进计划;课堂教学评价改进计划;课堂开放计划等。2014年在组织管理、德育工作、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品行、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兴趣特长、学生学业负担等领域, 出台学校教育质量标准。“卓越”课堂重点:追求课的“有效”暨效果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单位时间是否产出高, 学生的身心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卓越”课堂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首先是人, 生命, 生存, 生活;需要自尊, 自信, 自立。教育目的是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同伴互助的。学生其次是发展中的人, 需要激励学生, 建构能力, 身心和谐, 全面发展。学生再者是不成熟的人。不成熟是学生最大的优势;不成熟, 需要惩戒和管束。教育需要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还是有个性差异的人。万教授告诉我们学员:“自主”是最高境界的尊重;“自学”是最高境界的教学;“自律”是最高境界的德育;“自治”是最高境界的管理。教师课堂行为的变革, 重在修炼自己的人格。“教, 上所施, 下属效也。”“育, 养子试做善也。” (说文解字) 教师要涵养激情。重庆市人民小学打造的“主动教育”, “幸福既是教育的目的, 又是教学的手段”。只有为学生知识、能力、智慧、人格奠定基础的课堂, 才是“卓越课堂”。

近3个小时的讲座让我们感到重庆教育的“实在”与“卓越”。也隐约回答了几个重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整个城市文化剪不断的渊源。

关注话题二:人民小学是如何从大气、人文、朴实走来的

下午1:30简短的休息后, 人民小学的校车已经在酒店外停车场接待我们。在人民小学融侨校区尹主任的安排下, 我们下榻在汉庭全季酒店重庆上清寺店。在简要的休整后, 我们急切地来到我们的跟岗基地——重庆市人民小学本部校区。重庆市人民小学被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盛赞为:“人民小学是重庆最好的小学!”人民小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学校、重庆市首批示范学校。学校有三个校园区, 占地150多亩, 师生员工5000多人, 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教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学校1945年在河北邯郸创办时, 刘伯承元帅亲自为这所军队子弟校题写校训:“我们要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养人才, 他们必须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爱祖国, 具有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这个办学宗旨一定要明确, 千万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贺龙元帅任学校董事长, 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女士任首任校长。学校“小主人社团”所属的20多个俱乐部, 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文化精神, 传承发展为“自主自强、求真求新”的主人翁文化精神。确立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活动的主人, 生活的主人”的特色培养目标, 并逐渐形成了“不骄不躁, 求真求新”的良好校风。学校的“主人翁文化”, 不仅有人性中真善美的信念, 更是为信念主动追求、主动发展的激情实践。学校通过“做学习的小主人——我的学习我努力”、“做活动的小主人——我的活动我做主”、“做生活的小主人——我的生活我能行”, 通过各种丰富生动的体验坚定“主人翁”的信念。每年通过“庆铃杯小主人奖”, 大力表彰学校、年级、班级三种级别的“学习小标兵、活动小专家、生活小能人”, 凸显“三个小主人”的个性追求。教师以“成就主人”作为实现真善美的方向, 以“名师成长苑”为载体, 向着自己选择的名师、骨干教师、特色之师、教坛新秀或者希望之星等五类型教师的目标, 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特色贯彻到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为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的小主人服务。“主人翁文化”从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 都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认同, 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 促进了师生和谐互动, 实现了师生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 学校主动开展“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月”活动, 使“主人翁文化”得到了家庭、社会的广泛认同, 营造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学生主动发展的良好环境, 广大师生得到了迅速成长。

我们来自苏州、南通、盐城的8位校长在全国优秀教师、学校副校长刘永江和学校办公室刘欣主任的带领下参加校园文化, 有着延安印记和革命教育光荣传统的5个五角星的校门、“映像童年校史陈列馆”、卓琳首任校长题词碑、“不骄不躁, 求真求新”校训墙、市树黄葛树围绕的古典建筑及蒲葵林等, 给我们留下很深的独到的山城学校印象。在学校综合楼二楼会议室, 刘校长简要给我们介绍了这几天缜密的安排后, 我们几位学员便和刘校长闲聊起学校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当我们问道:你们学校如何让教师专业得到发展及学校的师资队伍 (团队建设) 如何打造等热点问题时, 刘校长坦然一笑:我们学校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国家级、市级骨干教师70多名, 很多的时候, 都是我们的高素质的学生、高学历的学生家长在倒逼我们的教师进行快速的专业发展。

关注话题三:一样的行政办公会形式, 名校有什么不一样的行政办公会设计理念

追问:知名学校的行政办公会的意义与价值在哪里?学校行政会需要关注哪些领域, 在行政办公会上究竟可以在哪些管理层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在来重庆以前,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学校行政办公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 是管理信息的交换中心, 更是学校微观、中观计划是否能有效实施的检测机构, 更是学校决策能否有效运行的中转站。

重庆市人民小学有3个园区:渝中校区、融侨半岛校区、人民城大学城校区。还有一个坐落在美丽的嘉陵江畔的重庆市人民幼儿园。学校有着校区的地区差异、办学体制差异 (公民办) 、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差异, 所以被他们的刘副校长称为:“重庆最复杂的学校”。

在重庆市人民小学, 外出学习回来进行专题的交流汇报, 已经成为学校行政办公会的会议程序的应然内容。重庆市人民小学作为名校需时刻关心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节点, 以有利于自己的准确定位。学校行政办公会已经称为学校行政 (管理) 人员的了解最前沿教育教学改革信息与理念的有效平台。

行政办公会的亮点之一:关注教育教学热点问题, 理念、观念及时进行更新。

在学校杨浪浪校长的主持下, 首先请3位行政领导汇报刚在11月底12月初出席北京的中国教育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的相关情况。学校分管教学的杨校长首先进行汇报。他指出, 本次他出席的会议特色有主会场放在学校暨北京二中, 整个会议安排能体现更接地气的4大特色。在本次会议上, 各路专家、学者分别谈了自己的见解。教育专家谈松华先生做了《以考试招生制度为契机, 释放基础教育的创新活力》讲座。该讲座着重就考试、评价、高考制度等做了深度阐述, 其中重点介绍了当前考试的科目、内容、方法等有了一定的变动情况。随后, 知名教育专家谢维和做了《中小学课程深化改革的必由路径》讲座。该讲座从形成共识、制度安排、立德树人、结构优化、边界穿越等五条路径进行突破。接下来, 是介绍自己参加分论坛的有关内容。内容涉及研修结构与学校的合作, 其中北京东城区史家小学校长王欢的经验总结——史家学区的构成与思考特别值得关注。该经验介绍中的五大运行机制, 其中复盘机制值得重庆市人民小学借鉴, 该校通过复盘机制使课程空间的呈现出新形态, 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一个重点。杨校长还介绍了自己出席会议微论坛情况。他认为, 当前需关注诸如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是生命教育等一些热点教育问题。作为校长, 你有什么办法点燃教师的激情成为会议的热点问题?杨校长还就本次会议涉及的关于学区制改革、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家校合作、教育评价等做了翔实的介绍。

接下来该校大学城校区的执行校长助理熊主任, 就自己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分论坛进行有关“教育评价”的专题介绍——当前的教育专家比较关注教育评价引领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其中戴家干专家的《中高考制度改革》, 张勇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引入第三方评价【TASA (泰思) 】考试技术。教研改革的实践——分析学生的有关学业及综合平台的数据, 通过数据进行诊断。熊主任建议杨校长率本部领导到成都青羊区调研, 了解该调研对老师们的指导性及价值。

学校一把手校长杨浪浪随机插话表示:以前我们用感性在做教育, 今后是否能引入“数据”, 以数据来说话, 以数据来引领今后学校的学科走向?

熊主任随即认为:现在外面的学校提倡“高端备课”, 是在高校研究团队指导参与下的一种磨课、研讨。通过反复磨课, 以形成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 注重于学情前测等。个人感触:站在教材之上看教材, 挖掘各主要板块内容。

8.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八

本刊讯 (记者 万永勇 曾维平) 近日,“主题阅读”实验研究高级研修班在南昌市三店小学开课,来自贵州、湖南、吉林、深圳等地的几十名小学语文教师齐聚一堂,探讨交流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主题阅读”教学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其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主题阅读”教学意在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深厚的语言积淀、情感体验及良好语感,提高学生对阅读主题的把握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学生识字、口语交际、习作等相关能力的提高。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研修班成员根据“一主两翼”(一主:以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为主;两翼:《新语文主题阅读》和《主题式经典诵读》为辅,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以文带文+读写联动”的主题阅读教学理念,结合实际课例,进行了分组研讨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评价较好的三位老师以及南昌市三店小学本校的优秀语文教师则进行了五个实战课例展示。此外,主题阅读课题组核心专家刘俊祥老师还带来了三个专题讲座。本次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研修,参会教师分组教研、互动,专家、实验教师、与会教师现场互动、交流,课题组专家全程指导、现场点评,整个过程高潮不断,异彩纷呈。(责任编辑:万永勇)

9.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九

关于举办“高等院校影视动画专业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通知

全国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院校:

为了加快我国影视动画等文化创意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进一步推动影视动画、漫画、游戏及相关创意的教育培训、师资建设工作,尤其是为满足国内影视动画、漫画、游戏、数字艺术类专业骨干教师继续学习和深造的迫切需要,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培训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在与相关国家机构、开设影视动漫游戏及相关的重点院校及业内专家人士等多次沟通后,组建了“动漫游培训基地”,成立了包括该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经精心策划曾成功地举办了“高等院校动漫游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受到学员一致好评。

现应许多高校的要求,我们拟于2011年07月12日至07 月26日在北京举办“高等院校影视动画专业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该研修班项目经教育部高教司批准,已纳入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 》所设立的“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项目”,{详见****年**月**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项目名单通知》(教高司函[****]**号及其附件:****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项目名单****-**号),此文件可登陆中国高等学校教师网http///mi shuchu 查询}。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有关规定(教高厅函[****]** 号),经过培训并达到培训要求的教师,统一发放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人事司共同签章的“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证书。对参加培训并获得该证书的教师,学校应承认其接受继续教育的经历,记入相关档案,并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参考依据之一。现将办班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研修班特色

1、邀请该领域中外著名专家授课,引导学员把握影视动画类文化创意事业最新发展趋势,了解影视专业学科最前沿的动态、前期策划、技术应用、制作工艺、生产模式、经营管理等,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素质。

2、授课的著名专家教授,均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创作实践经验,在研修中突出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思路和方案,解决学员所面对

1教学实际问题,答疑解惑,并且在研修班后还将组织相关院校以及研修班学员撰写教材,评审特色课程等一系列的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

3、研修班将组织学员到相关动画公司和动漫基地参观,了解动漫产业领

域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制作工艺、制作流程、及项目管理等,使学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通过研修班这个平台,加强我国影视动画类专业高等院校的校际交流

以及学校与产业的交流,促进高校相关专业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逐步形成并完善我国动漫专业规范化的教学、培训体系。

二、研修班授课师资及课程安排

三、参加人员

全国各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动画、数字新媒体等专业主管教学的校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

四、携带材料

参加高级研修班的老师可携带自己的论文、作品、教案等材料,在研修

班上进行交流,由授课专家给予具体指导。

五、证书颁发

经过培训并达到培训要求的教师,统一颁发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人事

司共同签章的“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证书。

六、培训时间

201

1年07月12日——2011年07月26日(07月11日报到,为期15天)

七、培训地点:北京万豪梦幻动漫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花园1号院16号楼)

乘车路线:

1从北京西站下火车乘坐公交○320区间、320、802路车,到军事博物馆

站下车,转乘地铁1号线,到四惠站转乘地铁八通线,到传媒大学站C口下车,向东步行100米到珠江绿洲小区北门,穿过珠江绿洲小区到南门继续向南100米,即到北京万豪梦幻动漫中心四楼一教室报到。2从北京站下火车乘坐地铁○

2号线,到建国门站转乘地铁1号线,到四

惠站转乘地铁八通线,到传媒大学站C口下车,向东步行100米到珠江绿洲小区北门,穿过珠江绿洲小区到南门继续向南100米,即到北京万豪梦幻动漫中心四楼一教室报到。3从北京南站下车乘坐地铁○

4号线,到西单站转乘地铁1号线,到四惠

站转乘地铁八通线,到传媒大学站C口下车,向东步行100米到珠江绿洲小区北门,穿过珠江绿洲小区到南门继续向南100米,即到北京万豪梦幻动漫中心四楼一教室报到。

4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到东直门站转乘地铁○

2号线,到建国门站

转乘地铁1号线,到四惠站转乘地铁八通线,到传媒大学站C口下车,向东步行100米到珠江绿洲小区北门,穿过珠江绿洲小区到南门继续向南100米,即到北京万豪梦幻动漫中心四楼一教室报到。

八、收费标准

研修费/人:3800

元(含报名费、讲课费、资料费、参观实习费),食宿

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九、报名方法与联系方式

本研修班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培训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主办,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培训中心动漫游培训基地组织,凡参加此次研修班人员请认真填写所附的报名回执表,于2011年07月10日前发至北京万豪梦幻动漫中心四楼一教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花园1号院16号楼北京万豪梦幻动漫中心四楼一教室

邮编:100024联系人:高媛

电话:010-65777778-803***传真:010-65777778-809

E-MAIL:gaoyuan0712@163.com

来不及邮寄者,也可发传真报名。本通知统一发至各校,请收到本函者转交主管校领导,并望组织落实。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培训中心动漫游培训基地2011 年 04 月

03 日

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函(教高司函[****]**号)《关于公布****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项目名单通知》(2011年04月03日)

„„„„„„„„„„„„„„„„„„„„„„„„„„„„„„„„„„„„„

高等院校影视动画专业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报名回执

10.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十

研修类别:

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评审制项目申报表

申报单位:

研修班名称:

拟办班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秘书处印制

填表说明

一、填写《申请书》前,请详细阅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方案和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函[2004]26号)文件,及《“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方案》和《“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项目实施办法》。相关文件可登陆“中国高等学校教师”(http://)查看。

二、申报表封面“编号”和“研修类别”两项,申请人不填,由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秘书处根据评审和批准后情况填写。

三、申报表封面的“申报单位”,只填写研修班承办学校即可,不必细至具体承办院、系、所。

四、申报表须用计算机录入或打印,一式 2 份(须含原件1 份)。申报表下载网址:“中国高等学校教师”(http://)。若需填写内容太多,可以调整原表格的宽窄度。

同时,务必将申报表电子文本发送至mscmoe@scett.bnu.edu.cn

五、本申请书一经正式批准,即行生效。

六、限于人手,凡递交的申请书及附件不再退还。

11.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十一

中国流行色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直属的全国性协会,挂靠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1982年成立,1983年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流行色委员会。协会定位是中国色彩事业建设的主要力量和时尚前沿指导机构,业务宗旨为时尚、设计、色彩。

色彩在人们的生活里无时不刻地存在着。色彩太微妙,人们对色彩的反应是很敏感的。用“文化智慧”与“科学智慧”融合来“把握”色彩。将“大干色彩”梳理出各种逻辑,探索寻找到各种应用色彩的线路图方法论,这就是我们色彩培训的宗旨之一。

打造协会专业特色课程,追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完美契合,传授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高端前沿室内陈设软装最新知识,培养掌握创意思维逻辑的设计团队的引领人才,掌握营销战略和品牌效应通过色彩设计和色彩技术增加经济效益,拓展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我们色彩培训的宗旨之二。

【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提高相关行业从业者色彩设计、搭配素质,以及空间的色彩塑造能力。帮助学员提高对家居流行趋势的把控能力,及时将时尚色彩和材质运用到室内空间中去的设计能力。掌握合作单位及客户色彩问题远程精确有效沟通,控制产品色差,提高色彩质量,提升色彩设计、搭配能力。

通过此次培训,从业者将不会再为室内陈设软装色彩选择而发愁,更好地把握色彩设计中的微妙尺度,提升软装配饰色彩搭配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通过色彩创造更多财富。

【课程对象】

从事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规划设计、陈列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动漫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设计、涂料设计、影视设计等各个领域专业设计师、设计总监及高效师生;相关行业的企业策划和营销推广人员;产品生产、实现环节的色彩控制管理岗位人员等;以及对室内陈设软装色彩艺术设计感兴趣的成功人士。

【课程特点】

无论是纺织服装设计、建筑及环境艺术,还是软装陈设、店面橱窗陈设、展览展示陈设,色彩搭配都是其艺术效果的决定因素。

该课程引入国内外最新的色彩科技成果、对光照照度与光色变化引起的色彩视觉效果变化规律,进行剖析诠释。促使产品和图文色彩再现复制技术与国际标准化接轨。进一步将色彩与人们视觉生理反应所产生的心理感受的规律,应用于陈设。提升色彩情调的艺术设计。达到色彩应用的最高境界。

色彩载体表面的材质纹路、肌理的质感与色彩视觉效应规律是该课程重点研究和传授的内容,学员真正掌握材质搭配美的逻辑。

色彩营销战略,色彩趋势,流行色策划及色彩在奢饰品中的作用,帮助学员熟练掌握色彩,提升品牌经济增值能力。以上内容均配合国际大品牌案例,详细有价值的解析。

【课程内容】

第一天:1、产品的色彩视觉与心理感受 2、国际化标准色彩体系及色彩搭配实用技巧

第二天:1、应用色彩工具图掌握色彩量化设计和理性搭配规律 2、塑造光照艺术掌握色彩意境表达技巧

第三天:1、艺术设计创意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2、现代色彩应用技术及色彩管理

第四天:1、色彩营造品牌效应和品牌色彩营销战略 2、色彩趋势设计及产品流行色设计 3、色彩趋势与流行色案例解析

【课程时间】2014年9月18日-9月21日

【课程地点】北京

【课程费用】4,880.0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证书费等费用)交通费、食宿费自理。

【颁发证书】修完规定的学时,颁发中国流行色协会“室内陈设软装色彩艺术设计高级研修班”培训证书

【联系方式】400 678 8522 010-85229516/9631/9475

【联系人】黄老师谭老师李老师

12.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十二

作为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 校本研修强调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 带动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因此, 校本研修尤其需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 凸显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问题在于, 在校本研修推进过程中, 年轻教师往往承担起了校本研修活动绝大多数的工作, 而被寄予厚望的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投入却远远不够 (在此简称校本研修主体“倒挂”的现象) 。这种“倒挂”现象已然引发了不少负面影响, 使得校本研修非但没有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反而成为走过场、讨人怨的一种负累。正如一位校长所担忧的那样:“在校本研修活动中, 由于骨干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使得校本研修活动陷入一种‘忙碌而无为’的尴尬境地。这不仅不利于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于其他教师潜力的激发无疑都具有负面的影响。”因此, 如何消解校本研修中的“倒挂”现象, 进而重塑校本研修应有的形象, 成为提升研修质量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倒挂”现象的原因透视———基于骨干教师的视角

导致校本研修主体“倒挂”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但毋庸讳言的是, 骨干教师是这一“倒挂”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因此, 本文着重从骨干教师的视角, 探讨校本研修“倒挂”现象的原因。

(一) 高负荷的工作状态, 使骨干教师难以真正投入研修

众所周知, 教书育人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 作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 教师要站稳讲台, 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不断关注社会前沿发展动态, 才有可能成为“源头活水”, 做好教学工作。另外, 教师还要承担育人的职责, 诸如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关注孩子们每一天的情绪变化等, 这些育人工作, 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骨干教师来说, 除了和普通教师一样要承担上述教书育人的种种工作, 大多还担任着学校的领导职务, 需要分担一部分的行政管理工作, 同时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还要承担带教青年教师、领衔学校课改研究的重任……对于这种繁琐的工作现状, 范梅南从现象学出发, 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情境, 认为教学实践的紧迫特征和教师工作的繁忙性质使得实践中的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进行反思。在绝大多数课堂情境中, 教师无法“分身”、没有时间或并不会真正反思实践中的问题。[1]可以说, 对于大多数骨干教师而言, 范梅南的这种总结可谓恰如其分。工作强度大、质量要求高, 使得他们身心俱惫, 很难抽出时间和经历投入到校本研修中来。

(二) 缺乏新意的校本研修, 激发不了骨干教师的研修热 情

过重的工作负担使得教师无心投入校本研修, 而缺乏新意的校本研修又让现状雪上加霜。这种缺乏新意的校本教研突出表现在研修内容和研修形式两个方面。在研修内容上, 学校存在着将校本研修内容窄化的倾向, 学校教研活动的突出问题依然是“以应付考试为中心”, 而且这种倾向随着学段的增高而尤为突出。其次, 在研修形式上, “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间的听评课”成为当前学校校本研修的主导方式, “与专家同行合作进行课例研究”和“与同事开展行为跟进的问题研究”等研修形式相对较少。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校本研修, 没有凸显问题解决导向等校本研修的精髓所在, 和教师们习以为常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大同小异。对这种习以为常的校本教研, 骨干教师由于太过熟悉而很难将自己置于有问题的情境, 因而也就很难对其产生挑战。这种没有压力, 没有挫败体验的校本教研, 也注定难有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

(三) 将校本教研异化为课题研究, 超出了不少骨干教师 的能力范畴

和上述缺乏新意的校本教研不同, 在实践中, 还有一种倾向, 也即对校本教研赋予了太多的想象, 希望借助校本研修开展课题研究, 而承担课题研究注定超出了不少骨干教师的能力范畴。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呼声也日益强烈。事实上, 强调教师作为研究者, 要求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也和当下的教育评价体制息息相关。众所周知, 学校上等级、教师评职晋级, 都需要有科研业绩。因此, 各校都投入大量的精力, 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而依托校本研修开展课题研究就成为很多学校不约而同的选择。应该说, 通过课题研究, 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走上了规范办学、内涵发展之路。问题在于, 对于很多教师包括骨干教师而言, 他们在职前教育中, 关于教育研究训练的成分有限, 甚至绝大多数“准”教师根本没有接受过教育研究的正规训练, 因而对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理解, 仅限于喊喊“口号”, 发发“感慨”, 关于研究的理论素养先天不足。而在职教育中, 且不说“走马观花”式的职后培训, 能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作用, 值得怀疑; 就教师自身而言, 他们更希望在有限的在职教育的时间内, 解决他们教学中遇到的比如如何导入、如何讲解、如何提问等等实际问题。如果在职教育和这些问题不甚相关, 他们也就不太留意, 中小学教师研究的理论素养后天也十分缺乏。[2]因此, 对不少骨干教师而言, 在没有外力的帮扶或者外力帮扶没有对准问题, 很难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式的校本研修。

三、解决“倒挂”现象的可行路径

由上述分析不难发现, 从骨干教师的角度分析导致校本研修中“倒挂”现象的原因, 主要可以归因为骨干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校本研修定位出现偏差 (主要表现为缺乏新意) 以及对课题式校本研修的无能为力等方面。因此, 祈望针对这些原因, 有效解决这一“倒挂”现象, 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症下药”。

(一) 优化工作环境, 调动骨干教师的研修内需

如何优化工作环境, 让骨干教师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让其投入到校本研修中来, 进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专业引领作用, 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精简事务性工作, 让教师有精力投入研修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工作得到认可, 都希望自己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 然而长期高负荷的工作状态, 使得很多教师无暇更无心投入专业学习。为教师减负, 还学校一个清净的工作环境, 让教学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让教师不被各种杂事牵着鼻子走, 是管理者的当务之急。校级领导应在学校发展核心理念的关照下, 明晰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 梳理并统整各项工作, 免去不必要的检查, 少提不切实际的要求, 能精简的工作绝不复杂, 涉及部分对象的绝不牵动全体教工, 同时也要教会教师学会选择, 学会扬长避短。总之, 要尽可能地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让思考成为教师的主旋律。

2.完善制度设计, 让教师有热情潜心研究

开展校本研修, 光有时间、有想法是不够的, 还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让教师从偶发性的主观意念变成一种持续而自觉的行动。一些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如针对很多骨干教师在职称评上高级后就缺乏工作动力的现象, 部分学校推出相应的星级教师评比, 让高级后教师也有等级差异, 一定程度上鞭策了教师自主发展;还有些学校为教学研究提供各种便利优惠政策, 比如, 为从事科研的教师提供专项研究经费支持, 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 把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推广研究成果等专业劳动折算成一定的工作量, 对教师研究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 在评选先进、评职晋升时对他们给予特殊的照顾。总之, 学校要借助完善的制度, 以鼓励骨干教师开展校本研修。

3.搭建多种平台, 让教师有动力体验成功

教师的行为既可以是外源性的, 也可以是内源性的。实践证明, 在各种内在需要作用下的内源性行为, 才会持之以恒地进行直至实现预期的目标。所以, 学校要在激活教师“内需”问题上下功夫。[3]当前各类学校比较重视业务能手教师的宣传, 把学校拥有高级职称、骨干名师的人数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强大的代名词。事实上, 优秀的教师有很多类型, 有的班级管理很出色, 有的很善于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有的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所以管理者为教师营造积极向善的工作氛围, 要搭建各种平台, 让教师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 让教师们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工作是受人认可的、付出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所处的团队是和谐向上的, 这样才能激发教师持久的工作动力, 让他们从被动的校本研修变为自觉主动的自我实现。

(二) 改进研修模式, 激发骨干教师的研修兴趣

1.还骨干教师应有的专业自主权

目前, 不少学校存在校本研修管理越位的现象, 学校管理层出于学校课题统整的考虑, 要求骨干教师围绕学校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的研究, 却不考虑这些课题是否符合骨干教师的研究兴趣, 是否针对自己教学中的迫切问题展开研讨, 预设的研究进度是不是考虑到教师的工作实际, 预期的研究成果骨干教师有没有能力完成。一些学校为打造学校校本研修精品项目, 对基层教研组织的活动安排干涉较多, 对活动的参加对象、活动的流程设计、对教师反思的要求都有具体的规定, 这种做法无视骨干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反而会影响骨干教师积极投入研修。因此, 激发教师的研修兴趣, 学校需要把研修的话语权还给骨干教师, 让他们基于自身的发展需求、现有的学习基础, 结合现实的研修条件, 提出可行的研修方案, 让他们自定步调、去完成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工作, 这样才能让骨干教师真正参与进来。

2.建立多元的专业取向的研修组织

如上所述, 目前学校中的校本研修活动是以传统的教研组为基本组织展开活动。学校领导出于平衡年段教学质量的考虑, 大都安排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教师搭配成一个教研组。然而, 这种组织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感受可能不同, 当一方认为非常有收获时, 另一方可能会认为是浪费时间。[4]因此, 学校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教研组, 让教师根据自己专业发展需求, 构建专业取向的研究组织, 如名优教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研修小组、新秀教师研修联盟、课题研究小组、有共同研究兴趣的专业合作小组等, 总之, 要通过组织结构的变革, 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 让教师在共同价值目标引导下, 在平等合作互惠中成长进步。

3.采用“诊断+改进”的研修方式

以往的学校教研活动都是学校定目标、定任务、定考核标准, 教研组根据上级的要求, 完成研修任务, 达成考核指标。这种任务驱动的实践方式, 仅仅是把教师集中在一起工作, 却很少有专业的研修, 更谈不上对教学工作的改善。在我们看来, 要激发教师的研修兴趣, 应该从教师工作中困惑的问题着手, 通过“诊断+改进”的专业学习方式, 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诊断+改进”的工作方式基本流程是:教师带着实践中的问题走进小组, 通过学习研究、同伴交流, 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然后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实施方案, 并带着实施的结果再次进入研修小组, 同伴再一次帮忙会诊, 并根据行动结果调整改进方案, 然后再进入实践环节验证方案[5]……通过这种不断改进、连环跟进的方式, 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升理念、生成智慧。

(三) 改善“外脑”支持, 促进骨干教师在行动中发展成长

开展校本研修, 尤其是校本研修中的课题研究, 对参与者的研究素养有相当的要求。需要摆脱平常教学工作的惯性思维方式, 敏锐地把握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持续深入地进行研究, 要跳出案例, 上升到一般对教育一般规律的认识, 这对于缺少系统研究方法训练的普通一线教师而言, 实在是极大的挑战。所以, 依靠“外援”支持, 成为一种必然。

事实上, 不少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过程中, 也意识到“借脑”的重要性。归纳起来, 很多学校借用“外脑”的方式多样: (1) 教研员蹲点学校指导教学; (2) 教育督学对学校的评估指导; (3) 教科人员下基层学校的课题指导; (4) 校长同行的异校蹲点问题诊断; (4) 理论工作者的“诊断把脉”。遗憾的是, 这些“借脑”的努力并没有顺理成章的在校本教研的成效中体现出来。深入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不难发现, 一方面, 这些帮扶措施受到“行政驱动”, 是行政层面的任务分配, 既没有考虑专家的研究专长, 也不关注学校当下要攻关的研究方向, 而外请的专家很少会根据学校特有的情况去深入学习、研究诊断, 所以指导不力。另一方面, 专家只是提出后续发展方向, 至于学校在改进过程中有没有在实施意见, 会碰到哪些问题, 很少有人会持续地跟进关注, 指导却没有后续跟进的措施, 是很多学校课题难以突破的关键。

因此, 当下我们提出依靠“外脑”, 需要秉持两个原则: (1) 根据骨干教师的发展需求, 安排有研究专长的专家来指导, 而不是行政层面的“拉郎配”。 (2) 要进行深度的持续跟进的合作, 专家不仅要提出改进方向, 更要手把手地指导改进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例如研究问题的确定, 需要在中小学教师与专家交流基础上, 找出一些中小学教师能够研究、而且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问题;研究过程的推进, 需要专家在一旁, 不时地帮助骨干教师纠偏扶正;研究报告 (成果) 的形成, 也需要专家从理论层面提出超越经验的思维框架等进行指点。这个过程不仅是骨干教师挑战自我的过程, 也是专家实践教育理念、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的过程, 是双方共同协商、合作互惠的研究过程。

摘要:作为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 校本研修尤其需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 凸显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问题在于, 在具体的校本研究活动中, 年轻教师往往承担起了校本研修活动绝大多数的工作, 而被寄予厚望的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投入却远远不够, 致使校本研修非但没有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反而成为走过场、讨人怨的一种负累。如何消解校本研修中的“倒挂”现象, 进而重塑校本研修应有的形象, 成为提升研修质量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校本研修,“倒挂”现象,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1] (加)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65.

[2]汪明帅, 胡惠闵.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合作:为何与何为[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 .

[3]张伟平, 赵凌.当前中小学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 2007, (6) .

[4]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J].全球教育展望, 2006, (7) .

13.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十三

怀集中学

王结宏 2011年11月

2011年11月2日—14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湖南师范大学举办的高中生物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新的课程理念,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很需要骨干教师培训这种高层次的培训来提升自己。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次培训学习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要创新生物课堂教学的模式,特别是陈捍东老师的课让我受益良多。他的课生动而有具体,对我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核心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受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预期效果是由教师的教学过程来实现的,所以一切的变化与发展都要从教师的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变开始。在长沙市一中和师大附中的观摩学习更是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

二、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更新专业知识

各位专家、教授以及高级、特级教师的精彩的讲课,让我深知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教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教师要坐下来、静下心、研读一些很专业的书,如:课标、教材、教参、教案、辅导...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使我们体验到了人生的快乐和教书育人的意义。

三、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这次学习的另外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一个人的教育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教育力量是强大的。不要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现在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堂上随时会遇到各种问题,要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这就需要科组老师真诚合作,团结一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同科组老师的联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备课组的工作效率和成绩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有幸聆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多位教育名家、优秀教师的讲座、课堂实践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使我开阔了眼界。

在以后的生物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 第一,多进行课堂观察,课例研究,自我反思。观察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听取建议,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础。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从专家引领、名师指导、课堂实践、互动交流的全过程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加强交流、善于总结。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听真言,慎思考,善总结,纳百家之长,补已之不足,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第四,关注学生,精心备课。在今后的工作中给自己定好位,课下精心研究《课标》,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做到功夫下在备课上,效果出在课堂上,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14.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十四

泗县特殊教育学校 杨亚洲

2013年7月我非常幸运的参加了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由肥西师范学院承办的“安徽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在 “安徽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开学典礼上,100名培训班学员和有关领导参加了这一盛大的仪式。会上,教育厅负责特教工作的领导特教专家、肥西师范校长等做了讲话,对学员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强调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学员们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严格的纪律要求。

肥西师范这次省培计划中邀请了一些国内的知名特教专家、学者为学员们授课。他们有的是肥西师范的教授主讲“听觉训练”“言语训练和评估”等、华东师范大学曾凡林杨福义教授主讲“特殊教育中的反思教学和行动研究”“特殊儿童行为干预新进展”等,南京特教职业技术学院的“对特殊教育的有效思考”、合肥师范学院教授和特教一线专家等教学经验及职业道德等等。他们都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特别认真、敬业。每节课都细心备课,精心制作了PPT,耐心细致的为学员们讲授。我深深的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全神贯注的听课,教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和学员们之间的互动交流,经常提问学员或者让学员们进行小组讨论,并派中心发言人陈述讨论结果。班主任,为学员们15天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舒适温馨的环境,使学员们得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培训中去。

通过学习,我聆听了众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参观考察了国内的几所知名学校。使我在理念上得到了提升,同时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专家们在智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等教学策略与干预新动向等方面,向学员详细解读了上述各类儿童的特点、成因、分类以及教育策略和发展趋势,传递出特殊教育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使我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拓宽了教学新视野。

本次培训给我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本次培训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坚持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实践操作相统一,围绕课堂教学,以教师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多角度,科学设计培训课程,打造本学科的精品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更新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推动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使教师在实施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培训期间,我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上进心和责任心。我遵守班级的管理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的要求。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听讲、思考与记笔记。我感到特殊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 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学校的康复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会不断的去完善自己,会针对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会去多多锤炼自己,会去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学校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自闭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特殊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特教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5.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篇十五

1 参训教师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

虽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教育界已经开展了关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也多次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提出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但是通过对参训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 参训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与实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造成这些差异因素既来源于所在学校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 也来自于参训教师对于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注重程度。参训教师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实践合作学习, 在培训中实施合作研修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在各个讨论环节发言踊跃, 对于培训教师提出的课题能够进行积极的准备, 这些为合作研修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前提保障。但是在参训前的问卷调查中, 我们不难发现70%以上的参训教师认为自身欠缺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及教育科研方法, 而且95%以上参训教师提出的希望在培训中解决的问题都是一些关于教材设置, 语法知识与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很具体的问题, 只有8位教师提到了合作学习, 团队研修中所涉及问题;另一方面当培训教师要求研修小组自定研修方向和主题时, 参训教师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很难灵活利用理论知识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系统地解决方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 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因此参训教师在合作研修过程中, 通过培训教师的指导和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协作, 一方面强化自身对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学习及其内涵的科学理解, 在完成培训期间的各项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合作学习, 发现实践中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实现合作研修的价值。从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更加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英语教学的内容制定有效地教学方案, 达到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及教师的要求。

2 培训期间合作研修氛围的营造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 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而现实培训中, 参训教师来自于不同的区县和学校, 每所学校一般都只有一位, 参训教师彼此之间比较陌生, 加之每一批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时间大概只在1个月左右, 而且一般分散在寒暑假, 这在无形中会对于小组成员间的高效交流与合作研修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虽然在自修阶段, 培训机构会指派培训人员跟踪指导小组成员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主题研究, 解决研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但受到小组成员性格、自主学习习惯和参与度、自我研修时间分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研修的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 建构主义强调, 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以解决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为此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 具体问题往往都同时与多个概念理论相关, 所以, 他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 强调学科间的交叉。

因此, 在集中培训期间, 多开展一些跨专业的教学交流, 或者合作性文娱活动如与专业相关的英文小话剧, 影视配音等, 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参训教师参加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如两人三足, 集体跳绳或踢毽子等传统活动, 这些参与度极高的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培训期间的业余生活, 加速参训教师之间的了解以及熟识程度, 而且有利于对参训教师的合作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 集中培训多集中在寒暑假期间, 但是每一批的培训周期大致为一年到两年左右, 这期间会有师范生为期半年甚至一年的教育实习, 因此可以考虑利用这个时间段, 增加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时间, 强化彼此间的交流, 更有效的树立教师的合作意识, 强化合作研修的有效性。

3 培训中合作研修模式的具体实施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 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 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比如, 分组的原则, 小组人数和环境的变更, 学习者对于合作学习的适应程度, 合作学习方式的选择等, 这些也是合作研修培训模式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另外, 参训的外语教师的教育背景, 个人专业水平, 研究方向, 工作环境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这些都是合作研修开始前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 从分组角度讲调查模式方式的可行性更强, 即按照参训教师的兴趣爱好, 研究特长进行分组;从小组人数方面讲, 4至6人为比较合理的人数, 但是每批培训中, 初中和小学参训教师的数量都会在100人左右, 如果按照4至6人的标准分组, 势必要求对指导教师数量、指导能力和指导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培训过程中, 参训教师总是希望通过一些实际教学案例的研究解决自身在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希望通过主题研究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者理论指导并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众所周知, 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或者一套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英语的学科教学更是受到了母语影响、语言环境缺乏、发展失衡、教师专业起点及水平提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合作学习效果的显现差异会很大。因此, 合作研修的主题选择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考虑理论指导性,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 更多的是要帮助参训教师树立合作学习, 合作研修的意识, 鼓励其立足于教学岗位, 结合教学实践, 探索更符合教学环境, 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完善个人的专业发展道路。

4 培训结束后合作研修小组的存续状况

通过参训学员及培训机构的反馈, 我们发现, 培训中的合作研修模式受到了参训教师的普遍欢迎, 肯定了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但参训教师也谈到了一些担忧, 首当其冲的就是培训结束后, 合作研修小组的存续问题, 培训机构的后续参与问题。超过一半以上的参训教师认为培训结束后, 各自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受制于教学任务, 个人生活等因素, 之前形成的合作研修小组的维系势必会受到影响, 参与程度不能得到保障, 即使小组成员间仍然可以自觉的保持联系, 随时就一些就教育教学的问题进行交流, 但是由于培训机构在培训结束后不再参与其中, 合作研修就会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对研究方向把控, 这对合作学习而言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针对参训教师所提出的这些问题, 从管理层面讲, 一方面, 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强化每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后的管理和引导, 为参训教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此外可借鉴“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平台模式, 为中小学骨干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延伸合作研修模式平台, 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方向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 培训机构需要积极持续地参与到网络平台的建设中, 并且在实践中提供有效的指导, 这样的话, 即使不能保障培训中形成的合作研修小组保持原有的状态, 也可指导中学或者教学规模比较大英语教师数量比较多的小学形成新的合作小组, 进行合作研修;对于只有一两名英语教师的学校, 除了网络平台外, 还可以借助行政管理的优势, 实现校际间的合作, 切实地将合作学习理念有效地贯彻到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中, 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样既可保证合作研修的可持性发展, 又可使培训机构及时掌握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前沿信息, 制定更为合理实效的教师的继续教育策略, 由于绝大多数的培训机构是师范类院校, 这对于师范生的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方向性。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合作研修培训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 尚不完善, 除了上述问题外, 如何促使小组成员真正平等阐述个人观点, 如何帮助每个参训者有效地参与合作研修, 如何对合作研修的效果或者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考核等等, 这些都是在今后及培训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5 结论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合作研修培训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长远规划与指导, 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平台的建设, 需要校际间的合作, 需要培训机构的提供长期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需要校本研修中合作研修的开展, 更需要参训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只有各方共同合作, 才可以孕育合作学习的土壤, 发扬其长处, 改进其弊端, 最终将合作学习理念与方法有效地运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对于教师的要求, 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中采取了合作研修模式, 这一模式受到了参训教师的普遍欢迎,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合作学习意识培养, 合作研修情景建构, 具体实施及延续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建构主义,合作研修,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高帆, 张红.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0 (2) :89-91.

[2]高文, 徐斌艳, 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3]黄慧兰.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探索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 2001 (1) :9-11.

[4]李向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C]//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2006.

[5]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法律文书写作简答题下一篇:美食节目风趣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