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

2024-08-02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共12篇)

1.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 篇一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教案(新

版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

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l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交流中相机明确: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5.介绍圆规: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圆,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通常我们会借助一个专门工具来画圆,这个工具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上装着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

6.提出要求:你能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吗?

进一步要求: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

7.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画圆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适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引导反思:你认为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有针尖的一只脚要固定在一点;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

8.组织练习:请大家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统一确定为4厘米,按上述步骤再画一个圆,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画得好。

9.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结合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画圆的过程,说说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画圆时圆的大小是由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的。

指名在黑板上的圆中表示出两脚的距离。

教师总结并板书: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用字母r表示。

教师画出直径,说说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用字母d表示。

5.探究圆的特征。

出示例2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里操作、讨论,形成结论。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③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说说你是怎么得出每一条结论的,指名验证。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三个图形。

指名说说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评议:为什么其他的线段不是半径或直径?

2.完成“练~练’’第2题。

学生独立画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说画圆的过程。

3.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独立操作后,在小组里交流。

集体汇报交流。

5.作业:练习十三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③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第二课时:认识扇形

教学目标

.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重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难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把折扇(其中一把圆形扇)、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学生准备水彩笔、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用折扇作为导入新课的道具)同学们对折扇并不陌生,能说说你们对它的认识吗?

像折扇打开形状(教师打开折扇演示)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扇形”。(出示课题:认识扇形)对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交流汇报。

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知识,我们今天一起来解决。

二、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圆中的涂色部分与圆有什么关系?

它们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认识圆心角。

出示例3图。

教师在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作圆心角。

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

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

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张开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认识弧。

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A、B两点间的部分。(弧是圆上的一部分,这样处理易于理解)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

师: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作弧,读作“弧AB"。

然后让学生将么1所对的弧涂成红色,并找出前面3个涂色部分的圆心角和它所对的弧,用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

然后,教师再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3.认识扇形。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扇形是一种怎样的图形呢?

小结: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让学生观察屏幕上出现彩色的oA、0B两条半径,同时在弧AB与半径oA、半径oB所围成的图形中涂上颜色。

教师指着这块涂有颜色的图形说:这就是扇形。

让学生继续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连接圆心o和弧AB的两个端点A.B,形成半径oA和半径oB,再让学生在扇形中涂上颜色或者画上阴影——斜线)

让学生试着画扇形,通过操作清楚地认识扇形。

教师指着屏幕上圆中扇形的另一边空白部分问学生:这个图形叫什么图形?

生:这个图形也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所以,也应该是一个扇形。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8.比较下面两个图形(扇形和三角形),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左边的图形是扇形,右边的图形是三角形。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一条弧围成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尽管有的图形的两条边也是圆的半径,但是第三条边不是弧,而是线段,这个图形不能称为扇形,它是三角形。弧是圆的一部分,是曲线,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扇形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请学生汇报答案并给出理由。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观察图中的三个部分。

提问:如何比较扇形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货呢?同桌交流一下吧!

板书设计

认识扇形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作圆心角。

第三课时: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

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圆规、剪刀、绳子、尺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教师在黑板上画圆。

提问:你对圆有哪些了解?

指名回答,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你还想了解什么?

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这节课我们就…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认识周长的含义。

师:你能指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吗?

从实物中指出圆的周长。

用语言表述圆的周长。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圆的周长就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

2.教学例4。

出示例4,了解轮胎规格。明确:这里的22英寸、24英寸、26英寸是指

轮胎的直径。

启发思考:如果把它们各滚动一圈,哪种车轮行驶的路程比较长?

比较这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直径越大,圆就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

3.教学例5。

讨论实验方案。要研究直径和周长间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怎样做?

学生回答后,小结:我们可以画几个圆,量一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算一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明确要求:

①画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②用尺子量出直径。

③用线围出圆的周长并用尺子挞出长度。

④边操作边填好表格。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分组按要求操作,要求分工明确。

整理学生的测量结果,汇总。

观察表格,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小结: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认识圆周率。

介绍圆周率,并板书:≈3.14

阅读教材第102页的“你知道吗”内容。

5.推导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字母公式。

板书:或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试一试”。

根据刚刚学过的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车轮的周长。

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

4.作业:练习十四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圆的周长,谁能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你有

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3.14

第四课时: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难点

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形图片。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提问:

.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

指名回答,明确计算方法。

3.口答,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r=2cm

r=3cm

r=5cm

d=2cm

d=3cm

d=5cm

4.引入: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板书: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6。

出示例6的情境图,指名读题,并且找出条件和问题。

讨论:如何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

交流后,明确:先测量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再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

花坛的直径。

出示测量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

x=251.2÷3.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2÷3.14=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师: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什么方法?

2.小结。

提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列方程解答。

②d=c÷

r=c÷÷2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借助圆柱形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树干横截面。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理解“拱门的高度”的含义。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学生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明确:可以通过计算来比较,也可以根据周长的计算公式来直接比较。

6.作业:练习十四第6、7、10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

x=251.2÷3.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2÷3.14=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d=c÷

r=c÷÷2

第5课时: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7。

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兀倍。

3.教学例8。

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该怎样表示?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一长×宽

圆的面积=

追问: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4.教学例9。

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喷水器?

想象一下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喷水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交流。

5.教学例10。

请同学读题,解读题意。

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分析解题过程。

明确各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学生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

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指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要根据周长求出半径。

5.作业:练习十五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第6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环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难点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规,环形图片,教学情境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环形图片。

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你能举出一些环形的实例吗?

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1。

出示例11题目,读题。

提问:这是由两个同心圆组合成的圆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理清解题思路。

集体交流: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

学生按步骤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解题方法,教师板书: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提问: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把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并。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

=3.14×64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2.概括归纳:如果用R表示大圆的半径,用r表示小圆的半径,你能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推导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和图形,学生读题。

提问: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半圆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

学生交流后,明确: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半圆的直径。

思考一下,半圆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交流解题方法,注意提醒学生半圆的面积必须把整圆的面积除以20

4.小结:圆、半圆和其他基本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组合图形。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大家要看清,整个图形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练一练”。

看图,弄清题意。

提问:求涂色部分的面积,需要计算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

第一个图形中,两个基本图形有什么联系?第二个图形呢?

明确:左图中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相等,右图中半圆的直径是三角形的高。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

学生先量出相关数据。

根据数据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13题。

估计每种花卉所占圆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计算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

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14题。

学生根据图形做出直观的判断,并说说直观判断的方法。

通过计算检验所做出的判断。

5.完成练习十五第15题。

学生读题,观察示意图。

提问:要求小路的面积实际就是求什么?求圆环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条件?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还有什么条件是要我们求的?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6.思考题。

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列式计算。

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启发?

先由学生自主发言,然后教师补充完善。

板书设计: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

=3.14×64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环形面积计算公式:或

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

教学过程

.通过回顾与整理,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进一步熟练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难点

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一、回顾与整理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具体的知识?将你学到的圆的知识有条理地整理出来。

2.学生在小组中整理。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圆的基本特征。

圆的周长计算。

圆的面积计算。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4.根据整理的知识点,指名说说每个知识点具体的内容。

5.小结:学是为了用,我们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

二、练习与应用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

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完成。

说说画圆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是怎样算的。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追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

理解题意。

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与圆有关的自然现象?

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6题。

理解题意。

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6.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

提问:要求“从小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首先要知道什么?根据题中的信息,怎样求有多少米呢?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提问: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8.作业:练习与应用第7~13题。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圆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多不多?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然后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圆的基本特征

圆的周长计算

圆的面积计算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www.5y

kj.co

m

2.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 篇二

一、认识1 L与1 mL

1.认识1 L, 感受1 L的实际意义

(1) 让学生描述1 L水有多少。

(2) 教师出示两个盛满500 mL清水的量筒, 并把两个量筒的水都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 L水, 并描述1 L水有多少。

生1:我看过一大瓶雪碧标注的是1.25 L, 与1L差不多, 比1 L多一点。

生2:1个量筒的水与我爸爸喝的一瓶啤酒差不多, 1 L大约有两瓶啤酒那么多。

生3:1 L的水刚好倒满1 dm3大的盒子里, 说明1 L=1 dm3。

2.认识1 mL, 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1) 在第三个500 mL量筒中出示1 mL蓝色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说出感受。

生1: (很吃惊的样子) 这里面有水吗?我怎么看不到?

生2:比起刚才的1 L水太少了, 基本上看不出有水。

(2) 用针筒抽出1 mL蓝水, 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 并说出感受。

(3) 学生操作:一学生用针筒从一次性杯中抽出1 mL的水, 并把1 mL的水放在手心, 放入1 cm3正方体小塑料盒中, 并说出感受与想法。

生1:1 mL的水在手心中只有一点点, 与我们的手指头差不多。

生2:1 mL的水刚好能放入1 cm3的小方盒中, 说明1 mL=1 cm3。

3.展示1 mL到1 L的变化过程

(1) 指导学生用1 mL的针筒抽出10个1 mL的水, 注射到杯中, 仔细观察, 再说说感受。

(2) 把10个学生抽出的10mL水都倒入一次性透明杯中,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杯中的100 mL水有多少?

(3) 再指导学生把盛有100 mL的10杯水一起倒入1 dm3 透明正方体塑料盒中, 说说感受。

4.反思与分析

(1) 在单位认识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通过把两个量筒中1 L的水倒入1 dm3透明塑料盒, 建立1 L的表象, 学生初步感受1 L的多少。再在大量筒中出示1 mL的蓝水, 通过1 L与1 mL的比较, 使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1 mL的表象, 感受1 L比1 mL多得多, 1 mL只有一点点而已。这样既强化1 L的表象, 又初步建立1 mL的表象。然后, 学生通过针筒抽出1 mL的水, 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1 mL的量有多少。最后通过多次抽射1 mL水、把1mL水放入手掌等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2) 在单位沟通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 很多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旧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 L的多少后, 把1 L的水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中, 沟通1 L与1 dm3的联系;同样把1 mL的水注射到1 cm3的小方格中, 沟通1 mL与1 cm3的联系。把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的单位体积1 dm3与1 cm3的知识, 迁移到单位容积1 L与1 mL中, 帮助学生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3) 在变化过程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在学生认识1 L与1 mL后, 又用针筒抽出10 mL, 倒出100 mL和1 L水, 并说说生活中的表象物体, 如1 mL大约是一个手指头大小, 10 mL是一瓶双黄连的容量, 100 mL约是半杯一次性杯子的水, 1 L大约两瓶啤酒……学生在单位容积的演绎变化过程中,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 真切地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二、倒一倒, 喝一喝

1.倒水活动, 量化1 L与1 mL

(1) 指导学生先倒1 mL水, 再用针筒抽一抽, 来验证1 mL, 并说说操作过程。

生1:我刚才倒了些水, 结果用针筒验证了一下, 少了点, 于是又倒了几滴, 现在刚好是1mL水。

生2:我刚才也倒了些, 也用针筒验证, 结果相反, 多了点, 我把多的又倒回去了, 现在也是1mL水。

生3:我小心翼翼地倒, 结果与1 mL差不多……

(2) 指导学生倒10 mL, 并用针筒验证。

(3) 指导学生倒满100 mL, 并用量筒验证。

(4) 指导4人学生小组在一空一满两个大水缸中互相倒一倒1 L的水。

2.喝水活动, 体验1 L与1 mL

(1) 引导学生喝杯中1 mL矿泉水, 并谈谈感受。

生1:只能喝一点点, 喝的水与一个小手指差不多。

生2:喝的时候不能大口喝, 只能用舌尖碰几下而已。

生3:喝1 mL的水就是喝1 cm3的水……

(2) 引导学生喝杯中10 mL矿泉水, 再谈谈感受。

(3) 引导学生喝杯中100 mL矿泉水, 也谈谈感受。

(4) 引导学生设想喝1 L矿泉水的感受。

生1:那太多了, 我喝不完。

生2:喝一杯两杯水还好, 要喝1 L水, 也就是5杯水, 有点多。

生3:喝完1 L水可能肚子胀得难受……

3.反思与分析

(1) 通过倒水活动, 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显然, 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就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在教学中, 通过倒一倒的活动, 学生按“1 mL, 10 mL, 100 mL, 1 L”的要求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倒水。先猜测应多少水, 并用针筒或量筒进行验证;再根据验证的结果不断调整水的多少;最后观察单位容积量的多少……在调整的过程中纠正学生原有的不确切的认知原型, 在观察中建立1 mL, 10 mL, 100 mL, 1000 mL (1 L) 的表象, 体验单位容积量, 深化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喝水活动, 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感知过程中, 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可以提高感知效果, 既有助于感知的全面与精确, 也有助于知觉印象的保持, 从而促进思维与记忆。

能在数学课上喝水是令学生开心的事情。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喝水, 从喝1 mL, 10 mL, 100 mL, 甚至试想喝完1 L水。在喝水的过程中, 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 认识到喝1 mL的水只是舌尖碰几下而已;喝10 mL的水刚好是一口水, 像是喝双黄连一样;喝100 mL的水需要喝好几大口;一次喝200 mL的一杯水刚好能解渴;而一次性喝完1 L的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利用眼、口、手、舌、胃等多种感官,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真正理解1 mL与1 L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在教学中,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情绪饱满; 教师演示时机恰当, 学生操作到位, 感悟深刻, 回答精彩。这样的教学实践得益于整堂课的设计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量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需求, 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8) :85.

[2]徐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0 (10) :21.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 2007 (4) :41-44.

[4]陈承伟, 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 2007 (4) :30.

[5]陈永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9 (5) :30.

[6]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4) :74-75.

[7]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 2008 (8) :66.

[8]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11) :41-42.

[9]劳合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 2008 (6) :35.

3.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 篇三

1. + 表示9个( ) 加上1个( ),和是10个( ),就是( )。

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才能相加减 。

3. 、 和0.9从小到大排列是( )。

4. 一根2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后,又剪去米,还剩下( )米。

5. 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 ),它与1 的差是( )。

6.0.06里面有6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0.027里面有2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7.米比( )米短 米 ,比 米长 米的是( )。

8.分数单位是 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二、判断。(8分)

1.一根电线用去 ,还剩下米。 ( )

2.1米增加它的就是1米,3米增加它的就是3米。 ( )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

4.8米的等于1米的。 ( )

三、选择。(10分)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

A.++== B.-==1 C.--=0

2.18米的与( )米的一样长。

A.6 B.30 C.15 D.20

3.两袋相同的奶粉,第一袋吃了,第二袋吃了千克。两袋奶粉吃掉的( )。

A.一样多 B.第一袋多 C.第二袋多 D.无法比较

4.哥哥的糖果比弟弟的多,那么弟弟的糖果比哥哥的少( )。

A. B. C. D.

5.把10克糖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那么糖占水的( )。

A. B. C. D.

四、直接写出得数。(6分)

+ = + = -=

+ = - = - =

五、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4分)

4.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篇四

1、1/8 3 2、 6 18 3、1/6 5/6 4、 0.035 63

5、 240 6、17/6 17 7、20 10 0.8 8、120 9、2

10、 24 11、1/2 1/5 节约用水 12、6000平方厘米

二、判断(5分)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三、选择题(5分)

1、① 2、③ 3、① 4、① 5、③

四、计算

1、口算(5分)

7/5 12/35 213 3/4 5/14 0.023 2/3 0 4 1/4

2、解方程(8分)

X=47/40 x=6.2 x=32/27 x=11/20

3、计算(12分)

13/30 17/24 125 19/70

五、画图(3分) 略

六、看图计算(8分)

1、 5x5x6=150(平方分米) 5x5x5=125(立方分米)

2、(10x4+10x5+5x4)x2=220(平方厘米) 10x4x5=200(立方厘米)

七、应用题(33分)

1、 1-(1/4+1/5)=11/20 2、 138x2-7=269(人)

3、0.24x4x400=384(立方米)=384方 4、 6人

5、950(平方厘米) 2500(立方厘米)

6、80x40x5=16000(立方厘米)

5.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篇五

一、填空:(20%)

1、4.5×0.9的积是,保留一位小数是()。

2、11÷6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精确到十分位是()。

3、36000平方米=()公顷5.402千克=()千克()克

2千米7米=()千米()小时=2小时45分

4、在○里填上“>”、“<”或“=”

0.78÷0.99○0.787.8×1.3○7.89.027×100○9.027÷0.01

5、根据“一种钢丝0.25米重0.2千克”可以求出(),列式是();也可以求出(),列式是()。

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米,已知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7、小林的平均步长是0.7米,他从家到学校往返一趟走了820步,他家离学校()米。

8、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一个新数,与原数相差44.55,原数是()。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斜边上的高是()厘米。

二、判断:(5%)

1、9.996保留两位小数是10。……………………………………………………()

2、0.25×0.4÷0.25×0.4的结果是1。………………………………………………()

3、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商也缩小10倍。……………………………………()

4、a÷0.1=a×10………………………………………………………()

6.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测试题 篇六

一、填空: 51.米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米,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62.分子是8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有()

3.把3米的铁丝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单位”1”是(),其中的一份长(),是1米的()也是3米的()。4.把2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55.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做(),18和12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6.在“完成一项任务的52”中()是单位“1”;在“三好学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中65()为单位“1”。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22345分=()时 520g=()kg 250m=()hm 240cm=()L 8.()÷()=6246===()55129.把下列各数用<连接起来:10.在22104、、0.89、和1.12 3259x中,x是()时,它是真分数,x是()时,它是假分数,x是()时,它是最大7真分数,x是()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x是()时,它能化成整数。11.3=12. 24=1=

555153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个这样的单位结果是最小4的质数。

二、选择题:

31.下面的数与相等的是()

4151493① ② ③ ④ 2025121212.一盘苹果的有2个苹果,这盘苹果有()个 ①2 ②4 ③6 ④8 18约分正确的是()549316① ② ③ ④

2793183.--1--

4.下面是互质数的一组数是()

①2和3 ②6和13 ③5和105 ④14和27 5.分数单位是110的最简分数共有()个

①9 ②4 ③无数

6.要修一条长3千米的路,计划25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这条路德()①325 ②325千米 ③125千米 ④125 7.如果甲存书的本数是乙存书的3倍,那么乙存书本数是二人存书总和的()①13 ②34 ③14

三、判断

1.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2.所有的假分数都比1大。()3.在分数14和分数15之间没有其他的分数了。()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5.公因数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6.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它们大。()

四、约分

3654 2844 3052 1391

五、通分 45和37 1324和38 536和172

4六、解决问题

1.某校有24人参加数学竞赛,结果有18人获奖。获奖的同学占参加人数的几分之几?未获奖的同学占参加人数的几分之几?

--2--

2.食堂有一桶油,昨天用去这桶油的12,今天用去这桶油的。两天共用去这桶油的几分之几?还45剩这桶油的几分之几?

3.一种彩纸,甲商店8张要价3元,乙商店6张要价2元,如果布置教室要用这种彩纸,派你去选购,你会到那家去购买?为什么?(用方程解)

7.五年级学生下册数学暑假作业试题 篇七

46. 水泥厂计划生产水泥3600吨,用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20吨,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47.一堆煤3.6吨,计划可以烧10天,改进炉灶后,每天比原计划节约0.06吨,这堆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

48. 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行使7小时。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使10千米,实际几小时到达?

49.小强从家回校上课,如果每分钟走50米,12分钟回到学校,如果每分钟多走10米,提前几分钟可以回到学校?

50. 筑一条长6.4千米的公路,前3个月平均每月筑1.2千米,剩下的每月修1.4千米,还要几个月完成?

51.小明用10.2元买文具,买了6支铅笔,每支0.45元,余下的钱买圆珠笔,每支2.5元,可以买多少支?

8.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练习试题 篇八

1. 工地运来一批钢材,其中圆形钢材2吨,方形钢材2/5吨,其它钢材1/7吨,这批钢材共有多少吨?

2. 筑一条长6.4千米的公路,前3个月平均每月筑1.2千米,剩下的每月修1.4千米,还要几个月完成?

3. 一个长方体铁皮水箱,长18分米,宽10分米,已知这个水箱最多可装水1620升,这个水箱有多深?

4. 一个正方体钢坯棱长6分米,把它锻造成横截面是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钢材,钢材长多少米?

5. 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8m,宽5m,深3m,这个蓄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它最多可容水多少立方米?

6. 机床厂去年四个季度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6、1/5、4/15、7/10,去年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的几分之几?

7. 一个商品盒是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在这个盒的四周贴上商标,贴商标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8. 小明用10.2元买文具,买了6支铅笔,每支0.45元,余下的钱买圆珠笔,每支2.5元,可以买多少支?

9. 一段长方体钢材,长1.6米,横截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厘米刚重7.8克,这块方钢重多少?

9.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题 篇九

一、细心算一算。(36分)

1、直接写出结果。(4分)

8.4÷0.4=0.15×8=0.1÷0.01=6.3÷0.63=

0.32÷0.8=1.06÷2=0.25×3=0.3×0.4=

2、用竖式计算(16分)(第4、5、6小题每题4分,其余每题2分)

(1)1.25÷0.25(2)8.4÷0.56=

(3)8.54÷0.7(验算)(4)78.6÷11=(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5)5.63÷7.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递等式计算(12分)

16.2÷(48.6+5.4)×0.50.36÷[(6.1-4.6)×0.8]

2.38÷(59.5÷0.25)37.6-1.5÷0.24

4、列式计算。(4分)

12.5乘0.32除以0.4的商,积是多少?

8.1加上4.5的和除以7.5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

二、专心填一填(19分)

1、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的小数点对齐。

2、0除以一个非0的数仍得( );任何两个相同的数(0除外)相除,商是( )。

3、6.4÷0.04的商的最高位是在( )位上。

4、5.8657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保留整数约等于()。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81÷0.9=()÷96.6÷0.2=()÷2

0.78÷0.03=()÷30.084÷0.07=()÷7

6、2是0.25的()倍,()个0.03是27.9.

7、在5.454,5.,5.4,5.,5.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8、在○里填上“>”、“<”、或“=”

2.4÷1.2○2.40.35÷0.99○0.350÷9.9○9.9

9、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值是6.8,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用心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5分)

1、0.52666666是循环小数。()

2、1.47÷1.2的商是1.2,余数是3。()

3、近似值6.20和6.2大小相同,精确度也一样。()

4、69.7÷2.5÷0.4=69.7÷(2.5×0.4)()

5、37÷0.25=(37×4)÷(0.25×4)()

四、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并填入下表。(6分)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9.72×8.02

90.8÷30

五、精心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

A、除数B、商C、被除数

2、下列各数是循环小数的是( )

A、0.151515B、0.1515…….C、0.511512

3、0.07÷0.04商1,余()。

A、3B、0.3C、0.03

4、商最大的.算式是()。

A、3.9÷1.2B、39÷120C、0.39÷0.012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0.28,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0倍,商是()。

A、0.28B、2.8C、28

6、2.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

A、2.999B、3.000C、3

7、下列数中不是循环小数的是()

A、1.48383……B、0.1875875……C、4.252525D、4.

8、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为0),当除数大于1时,商()被除数。

A、大于B、小于C、等于

9、3.6与2.4的和除0.6,商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A、3.6+2.4÷0.6B、(3.6+2.4)÷0.6C、0.6÷(3.6+2.4)

10、下列算式中,与7.2÷0.36不相等的式子是()。

10.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 篇十

(80分钟完卷)

1、简算:8888×68—4444×36=(6.48×59.3+4.07×64.8=()

2、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最多可以剪成()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3、有甲、乙、丙三袋大米。甲、乙两袋共重55千克,乙、丙两袋共重45千克,甲、丙两袋共重50千克。甲袋重()千克,丙袋重()千克。4、22个367相乘,所得的积的个位数字是()。

5、一本故事书,给全书编上页码,需要252个数字,这本故事书共有()页。

6、一批练习本平均分给12人,结果多1本,如果平均分给8人,还是多1本。这批练习本至少有()本。

7、把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一共有()种不同的拼法。

8、张老师要到十层大楼的第八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只好步行。他从一层楼梯走到四层用了48秒,则以同样的速度往上走到第八层,还需要()秒。

9、有2顶不同的帽子,3件不同的上衣,4条不同的裤子,从中取出一顶帽子,一件上衣,一条裤子,配成一套装束,最多有()种不同的装束。

10、从0、2、3、5、7、8中选出四个数字,组成能同时被2、3、5整除的四位数,这些四位数中最大的是(),最小是()。

11、有18颗珠子,其中7颗一样重,一颗较轻,用一架天平称,最少称()次能找到那颗轻的。)

12、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4头牛。甲牛过河要1分钟,乙牛过河要2分钟,丙牛过河要5分钟,丁牛要6分钟,每次只能赶2只牛过河。现要把4头牛全部赶过河,最少要()分钟。

13、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最长的边是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4、女儿今年6岁,母亲今年38岁,()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

15、在一次运动会中,甲班参加田赛的有15人,参加径赛的有12人,既参加田赛又参加径赛的有7人,没有参加比赛的有21人。甲班共有()人。

16、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大59.94,这个小数是()。

17、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剩余22块,如果每人分7块,还少18块。中班有()个小朋友,一共有()块饼干。

18、一块正方形田地,面积是784平方米,这块田地的周长是()米。

19、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甲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50米,乙步行每分钟行90米,甲骑车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3.2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间的距离是()千米。

20、一个表面积是28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正好能切成3个正方体,那么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2018年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竞赛试题答案1、444400、648 2、35 3、30、20 4、9 5、120 6、25 7、4 8、64 9、2410、8730、11、3 12、13 13、25 14、10 15、41 16、6.66 17、20、122 18、112 19、6.8 20、120

11.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篇十一

一、填空。(17分)

1、常用的统计图有、()、()。

2、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的百分比。

3、数据23,23,46,53,36,50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

4、要统计乐乐家一年饮食、水电、服装、文化教育等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可以用()统计图;要统计他家一年中各月份的支出变化情况,可以用()统计图;要统计他家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可以用()统计图。

5、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或()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6、在一个条形统计图中,如果用1厘米长的直条表示30人,那么应该用()厘米长的直条表示120人。

7、一种水果占这批水果总数的25%,在绘制扇形统计图时,它的圆心角应为()。

8、六年级有学生80人,学生参加各兴趣小组的人数占总

人数的百分比如右图所示,根据右图算出:美术组有()

人,歌咏组有()人,书法组有()人。

二、火眼金睛辨是非。(对的打“√”,错误的打“×”)(12分)

1、在任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就是中间的数。()

2、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

3、数据7、77、7、7、9、20、5、7、15的众数是7。()

4、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5、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6、为了清楚地展示彩电全年的销售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三、精挑细挑。(8分)

1、绘制统计图时,要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A、条形B、扇形C、折线

2、绘制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是()统计图。

A、条形B、扇形C、折线

3、小明一周的零用钱的情况如下:3、4、5、6、7、2、1(单元:元),他平均每天的零用钱是()。

A、4B、5C、5.5D、6

4、有甲、乙、丙、丁四个数,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6,丁是22,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

A、24B、25C、26

四、我是小小统计员(共63分)

1、下面是五年级两个班的`12名队员50米短跑训练的平均成绩。(单位:秒)(19分)

一班:8.48.48.68.78.58.4

二班:8.58.38.48.68.38.3

①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12分)

②你认为哪个数代表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4分)

③如果这两个班进行50米往返接力比赛,你认为哪个班获胜的可能性大?(3分)

2、某地区—的年降水量如下表。(15分)

年份1920

降水量(毫米)850900700805990

根据数据,解答问题。

①算出5年平均降水量。(5分)

②制成折线统计图。(10分)

3、根据某城市各类学校的学生人数统计图把下列各题补充完整。(19分)

①把各类学生所占比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8分)

>>>

②如果各类学校的学生总人数10500人,则幼儿园

人数为()人,小学生人数为()人,中

学生人数为()人,大学生人数为()人。(8分)

③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3分)

4、六年级一班上学期末考试的音乐成绩,得优有12人,得良的有16人,及格有10人,不及格有2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利用右面的图形,制成扇形统计图。(10分)

五、夺冠平台。(6分)

12.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试题 篇十二

A.15 B.30 C.60

2.用0,3,4,8组成的所有四位数都能是( )的倍数。

A.5 B.2 C.3

3.有一篮子鸡蛋,三个一起拿,4个一起拿,5个一起拿都正好那完,这筐鸡蛋至少有( )。

A.120个 B.130个 C.60个

4.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 )。

A.200立方厘米 B.10000立方厘米 C.2立方分米

5.长方体的长缩小3倍,宽扩大3倍,要使体积扩大3倍,那么高( )。

上一篇:海上运输合同范本下一篇:婚礼新郎有文采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