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精选14篇)
1.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一
在新课程和先进教育理论思想的引领下,在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启发下,在各校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中,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些理念:
1、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包括了德育与班集体建设目标,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包括班集体建设的任务,课堂教学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活动;
2、班集体是由教师群体、学生群
体、家长群体组成的自组织系统,三个群体的协同是和谐班集体自组织系本文来源:文秘11
4http://统产生的基本条件;
3、班集体是未成年人的“准社会”,是教师和家长可以建设和控制的富有教育性的社会,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的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保证;
4、班集体的未成年人集体性质不同于成人集体,应保证网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自己的岗位,有为集体服务、展示特长、发挥潜能的机会,有完全平等一致的成长权和发展权;
5、学生、家长、教师都是个性化的,他们组成的班集体也必然是个性化的,在个性化的班集体建设主题下,打造班集体建设精品活动,让教师和家长与学生一起在新颖的序列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自主自由的生命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探讨班集体建设理论,回首过去,我们对新课程下的班集体建设作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点滴经验;但也遇到不少困难,产生不少疑问。例如:
1、低年级与高年级、小学与中学班集体建设如何把握不同的特点;
2、班主任如何当好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群体的“主任”;
3、如何处理好学生群体自我管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成长权和发展权的关系;
4、班集体是学习性集体,与工作性集体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未成年人的学习集体与成人的学习型组织又有哪些区别;
5、和谐班集体有哪些标志,班集体建设如何评价。
此外还有许多问题都有待商榷和进一步研究。
2.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二
一、班级基本情况
这里班级的基本情况是新生刚入校时的情况。 (1) 环艺×班。环艺×班共有31人, 按性别分布, 男生14人, 女生17人。按生源地分布, 北京生源2人, 外地生源29人。按家庭状况分布, 贫困生5人, 普通学生26人。全班正式党员2名, 预备党员2名, 共青团员27名。 (2) 广告×班。广告×班共有33人, 按性别分布, 男生6人, 女生27人。按生源地分布, 北京生源20人, 外地生源13人。按家庭状况分布, 贫困生5人, 普通学生28人。全班有正式党员1名, 共青团员32名。
二、班级建设的有关实践
1. 重视骨干带头作用, 加强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作为班级全体同学的表率, 班干部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作风等方面自己要过硬, 而且要为全班同学服务, 做好学校各项通知的上传下达, 因此选配好班干部非常重要。有很多同学自身比较优秀, 也有为同学服务的愿望, 但是在大学以前没有担任过班干部, 对于班干部的职能不够了解。在这种情况下, 辅导员帮助各班确定了班委和团支部的职数, 并且对各班的民主选举进行了列席和指导, 确保选举公平公正。为了尽量使优秀的同学留在班里为同学服务, 我们专门设计了“滚动式竞选方案”———一人竞选某岗位失败以后还可以申报其他职位。经过选举, 各班的班委一般有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心理委员等六人, 团支部一般有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三人。这样经过同学自己选举产生的班、团干部一般有八九个人 (有个别的职位为一个人兼任) , 在一个三十人左右的自然班里基本占了三分之一, 他们有荣誉感、有说服力、有凝聚力, 完全可以带动和辐射全班的同学积极进步。
2. 培养民主意识, 提升班级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
自我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培养大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优秀班级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有意识地提升了各班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自我管理的设计和实践, 在各班班级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班委的组织能力和办事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有些班级成员还在校学生会担任了重要职务。
3. 注重实践育人, 加强对班级活动的指导。
基于班级自治的理念, 学院一般不干预班级的具体实务, 但是对班委会拟定的一些活动会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对于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从场地上和经费上都大力支持, 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对于不合理、不安全的活动则建议班级取消。
4. 凸显责任意识, 充分发挥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班级实践, 我们发现党员和先进分子的带动对于整个班风、学风的养成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环艺×班班长陈××, 各方面表现优秀, 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入党。他进入大学以后, 除了在学习上认真努力外, 还在生活中主动关心周边同学, 在思想上引导大家向组织靠拢, 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平时的带动和交流, 该班所有同学全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大二就有6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班级被评为“优秀团支部”, 本人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 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这一至高荣誉。
5.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辅导。
艺术学院的学生一般个性突出, 心地善良, 关心他人, 审美能力强, 同时对外界的刺激也比较敏感, 对世界的理解过于主观, 缺乏客观正确的判断, 因此有时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而对于班级里的“个别现象”和“特殊分子”, 我们没有放弃或忽略, 而是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做好思想工作, 使这些同学也能很好地融入班级生活, 保持班级的和谐和稳定。
三、取得的成绩和收获
通过实践和培养, 进行优秀班级建设实验的两个班在各方面数据指标均优于其他班级。在2011-2012年度, 环艺×班挂科率1.6% (学院平均挂科率10.9%) , 班级平均绩点82.07 (学院平均绩点75.4) 。有20名同学获得奖学金, 获奖率64.52% (学院平均获奖率46.47%) ;其中有1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6人次获得学习奖学金, 5人次获得思想品德奖学金, 6人次获得体育奖学金, 8人次获得实践与创新奖学金, 3名同学获得综合奖学金。 (1) 在2011~2012年度, 广告×班团支部被评为“优秀团支部”, 4名同学被评为优秀团员, 1名同学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有19名同学获得奖学金, 获奖率57.58%;其中1名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6人次获得学习奖学金, 8人次获得实践与创新奖学金, 6人次获得思想品德奖学金, 3名同学荣获综合奖学金。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班级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一定经验, 但也发现和暴露了一些问题, 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1. 自然选择和后天培养的关系。
在教育理论中有一个持久的话题:教育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在班级建设问题上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主要班委和班干部的选择上, 我们都是尽量从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中进行选拔, 对于优秀班集体的试点也是从综合素质强、普遍表现好的班级进行了尝试, 这样的话样本的有效性和实验效果就有一定局限性。
2. 主要班委和普通同学的关系。
在班级建设中对于主要班委和干部委以重任是对的, 既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又充分发挥了其先进的模范带动作用。但是客观上造成普通同学锻炼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一项国内班干部角色认知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认可班干部的任务分配权、决策权, 不认可班干部的人员调动权、惩罚权、优先获得荣誉权。 (2) 下一步计划更新班委选举频率,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机会。
3. 优秀班级和普通班级之间的关系。
正如前文所述, 如果在优秀班级的拣选和培养过程中有一定倾向性和主观性, 这样在平时的活动和各项评比中就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 即所谓的马太效应, 好的更好而差的更差。从正面的角度看, 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和示范效应, 但是普通班级的心理落差也不容忽视。解决的方法应该是进一步完善优秀班集体的考核和认定方案, 在培养过程中间可以动态管理, 最终把所有的普通班级都转化为优秀班级。
4. 个性化培养和公共要求的关系。
个性化培养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只有尊重每位同学的个性, 发挥他们的特长,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力。我们鼓励各班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创造力和主动精神, 但是有时候班级的计划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就得多做工作, 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转移到学习或提升动手能力等有关的活动上来, 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积极有益的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
摘要:学分制改革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全面推开, 这种制度有其优势, 但是也容易导致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学习组织松弛等弊端, 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本课题组认为传统的优秀班集体建设在学分制管理下仍有其积极意义, 并为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学分制,优秀班集体,建设
参考文献
[1]《北方工业大学学生守则》, 根据我校规定, 一名同学同时荣获学习、思想、实践、体育四项奖学金的基础上才有资格申请综合奖学金。2012年版, 北京。
3.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五年制师范;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班主任
功能健全的班集体,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学习成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观,是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的重点工作之一。相对于其他院校的学生,五年制师范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五年制师范学生的特点
“五年制师范学生入学年龄小,在校时间长,可塑性强,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总体而言,五年制师范的学生是积极向上的,在班级工作和实践方面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但随着师范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部分学生对未来缺乏信心,悲观失望,并产生浮躁的心态。同时,受生源素质的影响,部分学生自控力较差,有不良学习习惯。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范学校的班级管理。然而,师范的班级管理并不是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照搬照抄,而是针对这一学生的群体特殊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注重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的系统建构。
二、五年制师范班级管理策略
1.制定培养规划,分阶段层层引导
建设良好的班集體,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各种技能。如何引导学生尽快明确各阶段学习的重点,为就业做好准备,对学生的发展和班集体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计划,和班级计划相结合,从长远制定培养目标,分阶段层层引导。
(1)预科阶段,以“严格、规范”为重心
前三年预科阶段是学生在校的基础阶段。班主任的重心在于“严格、规范”。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师范生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从学生管理制度、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全面规范学生的行为;整顿学风,培养学习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
氛围。
(2)专科阶段,以职业规划为载体
在预科“严格、规范”的基础上,专科段的管理目标是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基础。班主任在大专段管理过程中首先得分阶段、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培养专业兴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其次,通过各种活动唤醒学生职业的谋划,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思考,为将来职业目标的制定打下基础;再次,在制定班级规划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将班集体的发展规划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从而促进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的融合,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2.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个学生
对师范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不能强硬,而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关爱与包容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了解学生真实需求的关爱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关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应该充分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尤其是对那些家庭困难、学业困难和心理有问题的特殊学生,班主任更要关心他们,不能把他们打入另类,另眼相看。关爱学生便是要用心和学生真诚交流,与学生建立互信的朋友关系,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班级管理中,关爱是唯一的语言,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和耐心。
3.坚持主体性原则,以自我管理为主
坚持主体性原则,首先要坚持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其次,在班级管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来自己管理自己,真正使学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
(1)自主健全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教师的助手,是自我管理体现最明显的一部分。班主任在选择学生干部的时候要全面考察、民主选举、用心培养。首先,在选任班团干部方面公开、公正、公平,让那些道德品质优良、学习成绩优异、有信心有能力又自愿为同学服务、为集体作贡献的学生担任干部。一个优秀的干部可以带动一群人,一个不合格的干部也可以带垮一群人。因此,一旦发现不合格、不称职的学生干部,班主任要及时地加以教育引导,必要时要果断进行调整。或实行一年轮换制,通过优胜劣汰增加压力。同时,实行“班团干部岗位责任制”“班团干部工作民主评议制”来监督和保证每位班团干部做到各司其职、尽心尽力、相互配合。
(2)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的管理要从“保姆式”管理转变为民主管理,努力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我教育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将原先集中在班主任和班委手中的事务与权力下放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管”。将班级具体事务分解到个人,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另外,班级事务要民主商议,形成共同价值取向。对班级重大事情全班学生共同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决策能力。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班级工作运行的机制,如班级公约、班级常规量化考核等,以制度来引导、约束学生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
4.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开展班级活动
良好的学风是班集体的生命线,是促进班级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因此在强调行为规范的同时,学风建设犹如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重点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即兴演讲、辩论赛、书画展等学业竞赛,促使其尽快适应专业学习。坚持练好“三字”,加强对师范生基本功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大专段积极鼓励优秀学生参加自考或“专转本”,提高学生的学历层次;帮助普通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引导他们加强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意义深远。而五年制师范学校的班级建设和管理更需要站在学生五年发展的高度来确立工作重心,制定班级和个人规划,坚持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这对班主任来说,更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创新,使之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04.
[2]刘守旗.班主任教育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8.
[3]吴智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剑新的实践与思考.科教文汇,2008(01).
[4]张岩.五年制师范学校班级管理的思考与实践.新教师教学,2011(03).
(作者单位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4.对于幼儿园安全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篇四
俄立红
摘要:近几年来,幼儿园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事故频繁发 生,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出现的几个安全隐患、及相应的解决方 法还有自己的感悟着手进行阐述,以此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注意,更好的发展幼教事业,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安全隐患;解决方法;感悟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普及程度,教育质量与整个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也是空前绝后的,但近年来,幼儿园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己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焦虑和关注。
所谓幼儿园事故,一般是指入园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在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也包括虽不在园内,但属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春游、秋游、节假日的庆祝活动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幼儿园事故发生的范围、种类是及其复杂的,有的与幼儿设备、设施有关有的与教职工的保育、教育有关。但不管是哪种事故,对于幼儿园,幼儿及家庭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现今幼儿园的安全问题现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建设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数量种类也在逐年增长,但
在发展的同时,一些私立的幼儿园在建设时往往偷工减料,节约成本,造成无辜人员的伤亡。如03年河南巩义市一幼儿园房屋倒塌,导致幼儿7死4伤。04年河南济源市一民办幼儿园房屋倒塌,导致幼儿2死28伤,这些都是因为校方因节约成本而让幼儿在危房中学习所造成的后果。还有因劣质漆,劣质木板不合格的玩具等造成的伤亡也不在少数,如近几年的滑梯事件,2000年义乌一幼儿园因滑梯未固定牢,导致少年何某在攀玩时,被翻到的滑梯击倒身亡;2010年12月温州滨海区一幼儿园因游乐设施陈旧导致一4岁男孩在玩滑梯时被一尖处勾住衣物导致窒息死亡,2011年2月济南是七里山一正规幼儿园因老师的疏忽及设施未及时检查,导致一4岁女童在玩滑梯时被一突起勾住,窒息死亡,经查证这是幼儿园在演节目时用的钉子,之后一直没有取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一起起事件,难道就没有给我们敲响警钟吗?看着遇害孩子的父母那绝望无助的眼神,在此我想呼吁广大的幼儿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健康安全,同时呼吁那些生产玩具及娱乐设施的厂家要更加根据如何保护孩子的安全来生产产品,以尽量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子国家出台的《国十条》中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然而有许多非法幼教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却弃幼儿生命于不顾,真的是令人心寒哪!
2.幼儿接送和门卫制度存在隐患
幼儿的接送现在主要表现在家长接送和校车接送两个方面。
家长接送主要是由家长及一些亲戚朋友接送。从值班老师的角度看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值班老师在接送时的准确性和责任标准, 如:疾病,身体状况,心情等等,值班老师可能因为某些情况(病假,事假)而不能上课,则可能会由另一个不熟悉这个班的老师替课,那么幼儿的安全性降到很低。其次接送人也存在很多客观的误差和漏洞:譬如当幼儿的接送人比较多的情况下,会增加值班老师的确认难度;当幼儿的接送人因为某些原因(病假,事假,更换保姆等)而经常更换(或增加或删除)接送人,同样会增加值班老师的确认难度(尤其是由保姆接送幼儿的案例)。另外,接送制度不完善还有可能造成幼儿走失。幼儿走失说明幼儿园管理的失误,教师未尽看管之职,所以幼儿离校必须经过教师的同意,或者幼儿家长的允许方可。而门卫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导致不法人员侵入,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坚决完善门卫制度,防止意外的发生。
近几年,发生幼儿走失丢失的情况不胜枚举,有些是幼儿自己跑出去的,如前段时间在一幼儿园一新生在午睡时趁老师不注意自己时打开幼儿园的门跑回了自己的家,所幸的是孩子没有出什么意外,但同时这也给我们幼教工作者敲醒了警钟:无论何时,只要你在工作岗位,就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不管任何时候。同时我们的门卫工作人员都应如此,如果不是老师的疏忽,门卫不看好门,也不会出这样的事情。同时,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再一个就是校车接送。校车接送本来是为了方便家长接送,为孩子为家长都提供了便利,孩子既不用风吹雨淋,家长也不用天天为接
孩子而来回奔波。但就是这样一件看似好的事情,在近几年却频频发生事故,而且发生的频率不断上升。据5年一媒体报道的74起校车安全事故数据后发现,在死亡数中有74%是农村学生,49%的校车事故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50%在幼儿园。
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发生频率?从调查中发现,出现的原因多因为校车要么是黑车要么是校车超载。而这种情况几乎在每个地区都有且不在少数。调查发现对校车需求量大的多集中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等,之所以是这种情况,较大原因是由于撤乡并镇及学校的合并导致一些偏远的地方不得不坐车。
黑校车及超载校车频频不能禁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幼儿园在校车经营方面长期入不敷出,尤其是在一些民办幼儿园。本身经济状况就不好,国家给以的支持相对较少,因此校车问题就长期得不到解决②买车成本高,校车多以校方租赁为主,难以规范。③公立学校和幼儿园因养不起校车而放弃买车而这种黑车的价格又相对来说比较便宜而且不用去养车,而且一旦出现了问题也好少承担责任④监护人防范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而老师也觉得这根本就是什么不起眼的事情,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许多家长安全意识薄弱,根本想不到孩子会发生意外,幼儿园也觉得只要自己小心些根本就不会有问题,就这样,安全隐患也就产生了。如11月16日发生的甘肃省庆阳市的一辆校车事故,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接送幼儿车辆与一辆卡车相撞,造成19名幼儿、一名司机及一名陪护教师死亡,40余人受伤。据悉,发生事故的校车核载9人,实载
64人。超载率高达600%。这是一种什么概念,真的令我难以想象。做家长的难道对于这种情况不揪心吗?你们放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上学吗?还有幼儿园,你们真的到了没钱办教育的地步了吗?是没钱还是让钱蒙蔽了双眼?据悉,这次的校车事故前几日有关部门还提出该幼儿园校车超载现象勒令让其整顿,但却一直是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的校车并非孤例。近来,各地频繁发生校车安全事故,背后都能够看到超载、车辆不达标的踪迹。为此,2010年7月。由国家标准委员会颁布实施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给出了强制性标准。标准规定,专用小学生校车是设计和制造上专门运送不少于10人的小学生校车,且应有统一标牌。此外,对校车的颜色、标识和座位间距、车窗高度等都提出了量化标准。
但是,这个标准并没有能够“落地”。封闭的厢式货车、普通公路客车、公交车,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和报废车辆等都会被作为校车使用。车辆超载更是普遍现象。作为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校车,更是一片政策监管“荒地”。国十条中指出要加大幼儿园教育投入,加强安全监管,对幼儿园来说这无疑是给我们下了一场及时雨。教育资金的投入,让幼儿园有了置办设施的条件,而加强安全监管,又为幼儿园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同时也希望国家能给予积极,快速,彻底的治理。3.幼儿园卫生安全存在隐患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一、幼儿园食堂与幼儿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部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幼儿园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二、食堂应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
三、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间,用餐场所。
四、餐具使用前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洗涤剂、消毒剂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五、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以保证其质量。
六、食品存放应当分类、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持期限的食品。
七、食堂用的原料、炊具以及其他用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八、幼儿园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九、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十、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上述食品安全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然而在实践中又有几家幼儿园真的做到了呢?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是全日制的幼儿园,孩子在园要
待一整天,这就是说孩子这一天中都要在幼儿园吃饭,而幼儿园的饮食就尤为重要了。一些幼儿园为了省钱,就将前一天或更长时间的东西拿出来给幼儿吃,如快过期的牛奶,因时间长而发软的点心等,这些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有的还出现了幼儿中毒事件。前几日,在苏州一幼儿园引发了食物中毒事件,有100名幼儿入院治疗,经调查幼儿园给孩子们喝的牛奶不合格,细菌超标,孩子们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然而一周过去了,孩子们仍未康复,有的病情甚至越来越重。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让我们揪心。因此我们要严把质量关,把幼儿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让家长送的放心孩子吃的开心。
4.幼儿园办园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幼儿园建在重工业区,环境污浊不达标,而出现幼儿中毒事件。还有一些幼儿园建在繁华路段而使幼儿出现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还有些幼儿园建在交通主干道上,那些噪声污染造成幼儿精神受到损害的夜不计其数。这一桩桩事件,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工业城市不能没有幼儿园,这就需要国家要加大力度整治污染,净化空气,给幼儿一个清新的环境,而建在市区及主干道上的就需要有关部门在审核时将这些幼儿园扼杀在摇篮里。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安静,清新,优雅的成长环境。
5.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五
其次,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和机制。局党委、路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强化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强集体领导,发挥集体智慧和作用,建立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三重一大”重大问题、重要干部、重要项目、大额资金制度,从机制入手,补充和完善企业现行体制上的某些疏漏和不足。1999年10月,局党委、路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路局、分局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三重一大”问题的文件,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三重一大”问题的内容、形式、程序、方法以及考核监督等事项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决策内容:凡涉及“三重一大”问题,即企业经营方针、长远发展规划、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方案等八项重大问题,副处职以上干部的任免、奖惩等六项有关重要干部的决定,达到一定额度的生产性投资、非生产性投资、向局外担保等重要项目,对外投资、借款、局内担保和一次性奖励等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决策形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三重一大”问题,应根据权限和责任,分别采取局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和局长办公会的形式进行集体研究决定;凡涉及“三重一大”的问题,原则上事先都要经过党委常委会讨论研究。决策程序和方法:“三重一大”问题的方案由工作职能部门提出,有关部门调查论证后,提交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决策形成后,由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任何人都不得违反和擅自改变决策程序。对集体讨论决定“三重一大”问题的有关会议必须出席的人数、有效通过的人数、会议主持人以及表决的具体方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6.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六
2009-5-15 15:20:14
来源:本站原创
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以机制创新为内容,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已成为上海市郊农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之一。
为顺应城市化进程,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闵行区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即开始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探索,经过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核心的改革思路。同时,由于政策滞后、村情不同,闵行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难点和瓶颈,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尝试从闵行区实际出发,提出可具操作的对策建议,以系统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瓶颈问题。
一、闵行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思路、做法及成效
作为城市化进程较快的闵行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大规模地进行镇、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就进行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1993年、1994年虹桥镇的虹五村、先锋村和原华漕镇虹光村就实行了村级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2000年,闵行区正式开始着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试点工作。2002年底,区委提出要积极稳妥地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探索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的收入能够随着改革和城市化进程“水涨船高”。2003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工作的意见》(闵委发[2003]23号文),进一步指导规范全区的村经改制工作。2005年,闵行区进一步明确了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范围,出台了《闵行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实施规则》。截至2006年9月底,全区累计完成改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达13个,另有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正在实施改制。
(一)闵行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障农民根本利益和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为核心,以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重点,以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为基础,积极探索新时期村级集体经济的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闵行区城市现代化总体水平。
2、基本原则
一是村民自愿原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中重大问题的处理,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二是产权明晰原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能够明晰产权的在改制中都应明晰产权。
三是按劳分配原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按村民“农龄”量化。
四是促进发展原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形成的生产力不能因为改制而遭到破坏,生产经营性资产不能因为改制而退出生产经营领域。
五是村企分开原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后,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与村民委员会实行村企分开、账户分开。
3、主要政策
闵行区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主要分撤村改制和不撤村改制两种类型。其共同点是:可以量化的村集体资产,整体以股权形式量化给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不同点是:对不可量化的村集体资产,撤村的由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代理,不撤村的由村民委员会管理。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占用的土地不量化,但必须对土地归属界定清晰,并由享有使用权的主体建立专账,有偿使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后遇征地而获得的相关补偿费,归全体村民所有,待资金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按改制时的总农龄追加量化。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必须经过评估,由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推荐两个以上评估机构,然后由改制村的村民代表大会选定。资产评估报告报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并出具确认建议后,由村民代表大会确认。经评估确认的资产,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由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予以产权界定。经界定,属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可分配资产按“农龄”以股权形式量化到人。“农龄”参照市、区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计算,个别对象要求现金分配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方可兑现。
股权设置一般为资产量化股和现金岗位股两种。有的增设人口股,还有的增设集体股。资产量化股,是将量化给村民的资产留在改制后公司所形成的股份,其股权可以转让、继承、赠与;现金岗位股,即为增强经营管理层的责任和风险意识所设的股份,以现金出资购买,在岗享受,离岗全部或大部分退出。为了既调动经营管理层积极性,又保护广大村民股东的利益,对所设立的现金岗位股要求控制在总股本的20%左右。
(二)闵行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基本做法
1、健全组织机构。区、镇都成立村经改革领导小组。各镇的村经改革领导小组大多由镇党委书记或镇长任组长,镇人大主席、纪委书记。分管镇长以及镇经发办主任为主要成员。各镇村经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工作由镇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负责。这为顺利推进各镇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2、制定相关政策。2003年,根据中央及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结合本区实际,闵行区制订了闵委发23号文《中共闵行区委、闵行区政府关于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工作的意见》。2005年,下发了闵体改2号文《闵行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实施规则(试行)》。这些政策的出台,都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的开展。
3、规范改制程序。区村改办注重及时总结,在实践中规范改制程序。先后制定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审批程序及申报材料》,汇编了《闵行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资料》,不仅从程序上进行了规范,而且从操作上提供了方便。同时,区有关部门会同各镇职能部门始终严格依照有关规定把好资产评估、资产量化、股权设置三个主要关口。
(三)闵行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初步成效
总体上看,全区村经改革工作进展比较平稳,改革促发展、改革保稳定的效应逐渐凸现,农民群众正从改革中得到实惠。
1、集体经济在改革中得到了发展。通过改革,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作机制,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另一方面,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资产产权得以明晰,可以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以莘庄镇南马村为例,2005年,改制后的南马实业公司完成产值42239万元。比上年34588万元增长22.1%;实现利润2441万元,比上年1703万元增长43.3%;实现税收收入1013万元,比上年554万元增长82.9%。再如梅陇镇华二村改制后净资产增长30%以上,预计五年内净资产可以翻一番。
2、农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了实惠。通过改革,明确了村级集体资产的产权归属,改变了集体资产说起来“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份”的状态,真正做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农民开始享有稳定的分红收益,初步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农民从改革中得到实惠。如虹桥镇的虹五村、七宝镇的九星村等改制后,其集体经济组织的股金年红利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九星村2005年户均分红在5000元左右。
3、管理体制在改革中得到了优化。通过改革,初步理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关系,前者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重大决策都由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改变了原来由少数村干部掌控和随意支配集体资产、监督缺位的状况。例如莘庄镇明星村,改制后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内部管理,注重节约增效,各项费用大幅下降,仅一项工程决算就节省支出500多万元。
二、闵行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遇到的问题与难点
从闵行区推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实践来看,由于这项改革是对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和难点。
(一)共识缺乏
有的干部没有充分认识这项改革对于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只是片面地认为改与不改对集体经济发展没有什么影响,仍习惯于用现行方式管理集体资产,缺乏主动改革的愿望。有的认为,改制后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将失去对村集体经济的支配权,上级布置的工作也将无法正常开展。还有的干部担心改制后村民成了股东,只能共享利益而不能共担风险,而有些群众也把这项改革误解为“分财产”,不利于今后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支撑不力
上海市农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试点的意见》中,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工作进行了规定,闵行区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指导规范此项改革工作,但是,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上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作出具体的政策规定,以在实践中能协调各方,积极有序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
(三)压力较大
改制的程序细致、工作量大。清产核资、确定成员、核算农龄、处置原始入社股金等,周期较长,耗费颇多。进行企业法人登记必须对资产进行评估和资本验证,所需费用较高。因此,有些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力或不愿支付这笔高额费用,对改制存在畏难心理。又如在改制过程中,对集体资产进行界定和评估时,可能会遇到村、队集体资产原始资料不齐全,村民对集体经济组织账目、村干部个人作风提出怀疑等历史遗留问题。这都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四)扶持不够
尚缺乏对改制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扶持的政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本身承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职能,改制又关系到农民持续增收和社会稳定大局,亟需政策扶持,但国家、市里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至今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出台,削弱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分配能力。
三、进一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精神,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农村产权制度创新为主线,以资产量化、股份设置、股权流动为突破口,构建“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具体操作上,要正确处理好四个重要关系:
1、把握好政府推动与村民自治的关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这项改革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但一定要注意尊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意愿,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自觉要求。推进过程中,既要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又要体现农村的民意要求。
2、协调好社区公共利益与股东个人利益关系。改制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具有经济和社会的二重属性。因此,改制过程中,在资产量化、股份设置、股权流动、利益分配等具体制度安排上,需要把握好尺度,协调好社区公共利益与股东个人利益的关系。
3、处理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基层组织的关系。现阶段,理论上要求改制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级行政组织实行机构分开、人员分开,但实践中往往受干部素质、行政成本等限制,难以真正做到。鉴于村委会干部是由村民选举产生的,其自身利益本质上也是与村民股东一致的,只要职能分开、财务分开,不一定要机构分开、人员分开。在处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关系上,重在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力求领导班子高效、精干、有凝聚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集中精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4、调整好集体经济组织职责与政府转换的关系。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定位,以及改制后的实际功能和作用都与政府行为有直接关联。两者关系要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相互调适。
(二)努力形成改革共识
要通过深入细致地宣传教育,帮助各级干部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真正认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重大意义,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改革上来,把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改制工作上来。
(三)切实提供法规支撑
确立各类农村市场主体的法人地位是我国农村向现代化、市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改制时,由村委会代表村民作为投资主体参与组建公司的,应注意对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资产量化关系进行公证,明确村民股东的持股额及权利和义务,防止经济纠纷的发生。改制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现阶段,其对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职能和作用并没改变,应从法规上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减轻税收负担。
(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应从实际出发,探索最符合当地实际的改革形式。闵行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目前以公司化为核心,以确立法人地位为目标,倾向于将集体经济组织整建制转换为股份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但对于未撤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因为村要靠集体经济收入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股权设置上可适当设置集体股,有条件的还可设置人口股。要深化研究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性出发,以股份合作制作为改制取向,符合现实需要,应予鼓励和支持。
7.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七
关键词:创新农业贷款,信用担保,实践与思考
0 引言
溧阳市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自2003年3月成立至今,已经为全市788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业农户提供贷款累计担保业务860笔,累计投放贷款4.96亿元,到期还贷率达99.42%。担保涉及粮食、茶叶、农机、蛋禽、家禽、蔬菜、水果种养殖等种类。九年多来,担保中心以不断加大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推动全市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1 开展农贷担保体系建设的意义
1.1 创新———创新认识,定位准确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催生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种植养殖大户,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载体。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加快,它们对资金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又同样遇到了资金不足告贷无门的困扰。因此,组建溧阳市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是发展效益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是溧阳市农村改革的创新举措;是溧阳市委、市政府转变职能、运用公共财政手段打造的支农新平台,更是溧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瞻远瞩,紧扣时代脉博,服务“三农”,服务农业产业化、服务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好举措。
1.2 务实———务实三农,领导重视
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的的工作主题就是“紧扣中心,服务农业”,解决“三农”难题,即:农村贷款难、担保难、增收难,为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溧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主任,市委农工办、市财政局、市农林局、银行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成人员的农业信贷担保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工办,负责全市农业担保工作的日常事务开展。溧阳市政府首期出资200万元,04年、05年、07年,市政府又追加出资750万元担保基金,以增加担保基金盘子,今后随着农贷担保业务发展逐步扩大,还将安排资金增加担保基金。
2 开展农贷担保体系建设的主要经验做法
2.1 优化———优化结构,规范运作
一是优化结构,把好授信贷款对象关。二是建立风险责任制度,把好调查研究关。三是建立逐级审批制度,把好担保审批关。四是建立反担保制度,把好防范风险关。
2.2 坚持———坚持宗旨,长效扶农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确保长效扶农机制,切实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在生产、流通、服务中的难题,及时帮助他们在关键时刻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三结合三为主:即大规模与小规模相结合,以大规模为主;高效农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以高效农业为主;示范带动效应大的与小的相结合,以示范带动效应大的为主。
政府通过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这一平台,既解决了农村小额贷款门槛高、手续繁、担保难的问题,起到了拾遗补缺和雪中送炭的功效,又降低了投资成本(贷款利率按不高于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的标准执行),九年来,共为受保方减少利息成本支出达1600余万元,真正体现了扶农宗旨,确保开展农贷担保这项支农扶农措施不但做得好,又做得长。
3 开展农贷担保体系建设的成效
农业担保是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而生的新生事物,九年来,溧阳市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助作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开展融资担保,扶持“三农”发展
农业信贷担保中心作为银行、担保对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有效地解决农业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对改善我市农村的融资环境,促进农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竹箦兴竹畜禽养殖场吴明,原是正昌公司饲料厂一名下岗女工,妇夫俩曾在南京汤园大型养鸡场工作8年,丈夫曾当过养鸡场生产场长,吴明出身兽医世家。2003年1月她租用常州监狱原机械化养鸡场30多亩土地,108间房屋搞蛋鸡养殖,但仅靠个人资金投入则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担保中心与银行通过调查核实情况后,担保中心为其担保50万元贷款,使她顺利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蛋鸡养殖场。到2009年底,该场发展到30000只蛋鸡的生产规模,现每天可产蛋1500多斤,可获收入5000多元,全年销售收入近300万元,利润达60多万元。并已被江苏省农委确认为无公害蛋鸡生产基地和常州市名特优农副产品。
3.2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对农业企业的资金扶持,通过农业贷款担保中心的规范运作,形成市场化机制,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产生了明显的乘数效应,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去年六月份,市凤凰山茶果园艺合作社戴留保准备在天目湖镇租用农田518亩与台商联营搞大棚设施,接到申请后,担保中心和银行同志认真调查分析,认为高效高施农业技术虽然要求高、投资金额大,但符合农业产业化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对溧阳农业的长远发展有好处,建议他逐步扩大规模,加强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水平,最后戴留保接受了这个建议,前期租用农田500多亩发展大棚设施,担保中心同意担保贷款100万元用作基地改造和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其发展状况较好。九年来,在溧阳市农业信贷担保中心的服务下,担保贷款促使农业产值增长近4.18亿元,增加农民收入近5000多万元,安排农业人口就业18820人,带动周边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3.3 提升农业产业层次,确立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通过溧阳市农业信贷担保中心多年的扶持,溧阳农业企业无论从规模、速度、效益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天目湖玉枝特种茶果园艺场是一家以开发高档白茶、时令果品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近几年来,担保中心连续为其担保2000多万元用于开发建设,由于开发的品种品质优、品位高,市场前景较好,今年白茶产量已达到4500斤,销售收入近700万元,已给企业带来了回报。目前全市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总量达197只,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3个,天目湖系列农产品达60余只,其中有35只产品被评为常州市市级以上名优产品,天目湖白茶被人民大会堂选为特供茶,溧阳白芹获国家工商局证明商标,溧阳鸡被收录国家级畜禽品种种质资源库,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倍上升,真正起到了扶持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3.4 架通银企之桥,促进银企合作
作为农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由于申请银行贷款的手续复杂,门槛较高,以致只能望而生畏、望贷兴叹。农贷担保中心的设立既为国家金融部门是否可以放贷提供决策,担当风险,同时又为农民兄弟、农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项目可行性分析,提供市场信息,为他们指点迷津。这样达到了银行降低风险、农业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政府间接提供零距离服务的“三赢”效果。
4 开展农贷担保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1 增加资金投入,扩大担保规模,增强担保能力,发挥担保中心的应有作用
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的工作主题是“紧扣中心,着眼大局,面向农业”,突出抓好四个“三”,就是围绕三个服务:即服务“三农”、服务农业产业化、服务新农村建设;坚持三个贴近:即贴近优质农业产品、贴近优势开发项目、贴近优良服务组织;解决三个难题:即农村贷款难、担保难、增收难;实现三个提升:即提升农业产业化层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村集约化水平。为此,由财政安排资金向担保中心增加资本金,逐步扩大担保规模,增强担保能力,进一步满足农村融资担保需求。
4.2 研究制定农村信贷优惠政策,鼓励银行将资金更多地投放到农村
由于投资农业见效慢、盈利率低,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投放到农业领域。为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投放到农村,要尽快研究和制定农村金融优惠政策。提高农村信用贷款额度,满足农村对资金的需求,特别是要满足农业企业在农产品收购旺季对资金的季节性需求。对农村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依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执行下浮的部分,建议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进行财政补贴,使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的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向农村,做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4.3 完善反担保措施,降低担保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必须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在反担保措施上区别不同情况加以运用,特别是对农业企业贷款担保,要求企业尽量以质押或抵押方式提供担保;积极尝试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进行抵押。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反担保方式尽量以合作社提供反担保,降低和防范担保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4.4 金融部门要重视和支持农业担保的健康发展,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由于农业信贷量大面广、管理成本高且贷款风险大,这是相关金融部门想干而不敢干的主要原因。既然农业担保为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发挥了一定作用,金融部门也同样要为农业担保的正常运作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和不可预见、防不胜防而造成的风险损失,于情于理“银、保”双方都应按适当比例共担风险。
4.5 切实加强农业担保机构的自身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要加强农业担保机构班子建设。二要加强农业担保机构的思想建设。三要加强农业担保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提高提高农业担保机构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佘传奇,刘军,韦永忠.强化农村信贷市场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功能[J].消费导刊,2007(10).
[2]黄建军.关于信贷改革问题的浅见[J].广西金融研究,1998(08).
8.对于集体无意识的思考 篇八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始的,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它不以明确的形式存在,而只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从原始时代起通过一些记忆形式逐代传下,积淀在大脑组织的结构之中;它不直接提供固有的思想,只提供产生思想的可能性;它提供各种类型的幻想活动,包含所积淀的人类祖先无数有代表性经验的公式化组合的原型意象。由于它不同于意识,所以不会受压抑,也不会忘却。
集体无意识理论是荣格在扬弃弗洛伊德个人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了解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甚至是弗洛伊德以前的无意识学说,对我们进行集体无意识的研究,都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的。
无意识的理论,有着源远流长的思想根源。早在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试图把精神同产生精神的物质活动分离开来,认为精神不包括意识无法察觉到的一系列大脑物质活动。笛卡尔的这一观点,在西方引起了一股向相反方向发展的思潮,即重新发现和探索无意识心理过程的思潮。而最早提到无意识的是英国神学家拉尔夫·柯德俄斯,他在《宇宙之真的推理系统》中指出:“生命中可能存在着某种我们不能清晰地意识到或不能及时注意到的能量——对于它的作用,我们称之为生命的感应”。18世纪初,伟大的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从其单子论出发建立了他的无意识理论。他认为,在伴随有较明显的意识观念的觉醒状态时,还存在有类似于睡眠的“微觉”—未被统觉的知觉。它们单个存在时不易被觉察,但将它们总和起来加以适当调整便会引起清晰的意识或印象。一个世纪后,赫尔巴特把莱布尼茨的无意识观念发展成为意识阈限的概念。他认为那些不一致的观念不能在意识中同时存在,而那些不相干的观念则被排斥到意识之外而变成为赫尔巴特叫做被抑制的观念。被抑制的观念存在于意识的阈限之下,并且类似于莱布尼茨的微觉。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先驱,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最早从情感方面探索了无意识问题。18、19世纪德国的一批诗人和哲学家如赫尔德、歌德、费希特、黑格尔、谢林等重点研究了“无意识”力量的运动特征。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心理学家费希纳使用过阈限概念,他直接把无意识称为心理能量,費希纳的这些想法对弗洛伊德有很大影响。
弗洛伊德从总体上把人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意识层和无意识层。他说:“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弗洛伊德强调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而意识的过程是由无意识的过程衍生的。他指出,人类的策动力和欲望,尤其是力比多,多半存在于无意识层中。
荣格是在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学说。荣格认为,精神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大部分,而无意识又包含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层次。个体无意识由那些曾经一度被意识到后来又被遗忘了的心理内容所组成,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在人的一生中却从未被意识到。集体无意识包括本能和原始意象,前者是原始的行为倾向,后者是原始的思维方式。荣格认为,如果要使个体人格趋于完整,就应帮助他打开无意识之门,首先理清个体无意识,然后再引导他深入到集体无意识,使之与自身的意识生活协调起来。荣格指出:“所谓集体无意识,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在每一世纪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它潜藏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常常以各种原型、象征的形式在人类生活中表现出来。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是一个保留在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复的非个人意象的领域。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无明确提出来,也无专文论说,但对“集体无意识”的探讨仍散见于其文献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由于它承认了获得性的遗传,它便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类;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经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如果在我们中间,例如数学公理对每个八岁的小孩都似乎是不言而喻的,都无需用经验来证明,那末这只是‘积累起来的遗传’的结果。”恩格斯对于获得性遗传学说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集体无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9.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九
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2007-12-12 17:43:0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2)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原有的计划经济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日益表现出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这种不适应的突出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首先抓住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切实予以解决,努力维护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
当前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不适应”:
1、工作方法不适
应。一是惯于命令。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些干部仍然习惯于过去那种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搞行政命令,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群众的意愿,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指导工作,强行下达指标,硬性要求完成。二是方法简单。指导经济工作,发展主导产业,不是积极地进行服务引导,而是停留于一般号召。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甚至作风粗暴,主观武断。三是急功近利。少数干部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不顾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意愿,强行要求农民发展一些短平快项目。在农村税费收缴和计划生育等问题上,一些部门和干部急于完成任务,不注重作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而是采取压制强迫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极易伤害群众的感情。
2、工作作风不适应。官僚主义严重。一些乡镇和部门干部作风漂浮,尤其个别乡镇领导干部存在着“走读现象”,下“乡”不下“车”,“挂点”不“蹲点”,忙“会”不忙“位”。利已主义严重。在少数干部
身上,宗旨意识在弱化,不能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说与做、立功与立德、公与私的关系,工作中不时掺进私心杂念和利已之心。有的基层领导缺乏责任意识,名利思想严重,对工作、对群众漠不关心。形式主义严重。个别地方和干部不实实在在抓工作,惯于搞些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广大群众得不到实惠。会议多、应酬多、检查评比多,难于集中精力来抓经济、促发展。
3、知识结构不适应。一方面是“面”窄。随着法制教育的深入普及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广大群众的政策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基层干部的要求比以往更多。但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明显不足,对全球化、信息化、WTO、新科技、新材料等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是“层”浅。一部分基层干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政策法规意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政策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限于一知半解,没有深入研究,深刻领会。有的在贯彻和执行上级政策时,甚至走了调、变了样。再一方面是“用”难。少数干部没有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不全面,创造性工作不强;有的在执行政策中随意性大,面对农村一些利益纠纷不懂得运用教育、调解和法律手段进行解决。
4、精神状态不适应。首先是“怕”。当前,一些基层干部缺乏敏锐性、原则性和自觉性,普遍存在着怕冒风险、怨天尤人的思想,“怕”字当头,循规蹈矩,缺乏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其次是“懒”。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懒惰,不善于研究和思考,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个别偏远贫困地区和年龄偏大的干部,由于工资发放难和提拔重用希望小,甚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得过且过。第三是“散”。个别班子成员之间遇事不通气、不商量、不沟通,战斗力不强。个别地方对党员干部疏于管理,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
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和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宗
旨意识淡薄,没有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没有建立起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同时,一些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体制、机制等因素也是影响干部队伍作风的直接原因。
(一)思想教育不扎实。近年来,在广大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三讲”、“四教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干部思想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但干部教育工作仍然不够扎实。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只管用人,而不重育人;只重视发展经济,而放松了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结果造成“一手硬,一手软”。一些单位和干部在进行政治、业务学习不深入,好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党内民主生活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尤其很少进行深刻的思想剖析。受经费制约,基层干部很难外出学习培训,知识更新较慢,视野不够开阔。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方法就不能很好地得以改进和提高,宗旨观念和党性修养就不能及时地提炼
和升华,必然导致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墨守成规,作风漂浮。
(二)职能转变不到位。由于受种种原因影响,各级政府由计划向市场、由命令向引导的职能转变,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乡镇单位由过去的块块管理改为条块并存,有基础、有效益的职能部门成建制上划,政府应有的职权被严重肢解,处理具体问题常常感到鞭长莫及。而收归条条管理的部门,乡镇一级很难再对其实施宏观管理,极易造成权利、义务不统一,产生新的矛盾。个别上面单位在制定发展目标和有关政策时,往往从部门利益上考虑的多,对基层情况研究的少,没有充分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利
10.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
论文摘要:以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以创新设计和创新竞赛为手段,论述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论文关键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设计创新竞赛
近年来,我校开展以创新设计为手段的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通过机械CAD/CAM专业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将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传统优势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在落实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创办CAD协会及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欠缺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条件,还不足以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经费使用方面也欠缺保障,跨部门的组织工作难以协调,虽然在教学中已形成创新的风气,但未能上升到教学模式的层次,受益面有限。
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课程实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校机电系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韶关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整合实验室资源,建立创新设计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建设则是实现实训和实习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以前,学校的实验室按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单独设立,实验内容分散且有相互重叠之处,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尤其是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偏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相对偏少,学生思维方式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接收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适应社会挑战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校将现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设计实践基地。该实验室既建立起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它包括现代设计实验分室、现代制造室、测试与分析室及机电一体化室,完成了机械类专业从设计、制造、测试、分析及机电一体化等相关学科实验教学。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年均可接纳学生、教师多人次,可同时容纳教师、学生100多人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尤其是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实验设备,如快速成型机、加工中心、ANSYS分析软件和测试仪器、特种加工设备和常用CAD/CAM应用软件,以适应不同年级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们更新实验课程,压缩演示性实验,增加动手操作性实验,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变;打破单一课程的局限,把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开设CAD/CAM一体化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实验”。
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成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实验基地,也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和科技创新培训,围绕先进实用设计制造技术开设各类工程实用技能培训,培养学生适应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通过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并组织参加校内外的各项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立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
高校能否为国家培养出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更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还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果一名高校教师只能单纯地从事教学,不能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本身的.学术水平难以提高,在教学上也会因为知识狭窄而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机电系教师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组织各类科技学术讲座,增强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开辟了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建立大学生科研工作基地,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点,要求现有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厂矿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机电系已有4名“双师型”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进行创新技能培训
教育模式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化的步伐,过去长期实行的专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欢迎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适应能力广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创新能力强是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它需要具有多面性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此,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创新”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对口”人才培养,增加了校内公选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定期开设创新技能知识讲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先后成立了“CAD协会”和“电子协会”,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项交流活动。同时,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形式多样的创新型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学校成立了CAD协会并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将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CAD协会和电子协会鼓励学生科技创新,经常性地举办校内创新竞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和全国的创新设计大赛。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我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广东省和全国的多次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获得省级一等奖4项;在广东省第七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中获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竞赛获奖3项;广东省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奖12项;在中南地区港澳地区首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中,获得广州赛区3项一等奖,选送到广西参加中南六省选拔赛获得2个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2组获广东赛区三等奖。CAD协会的比赛作品有9项获得了国家专利,是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反映出我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已初见成效。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形成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既保留了优良的验证性实验,又更新了实验内容,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但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要求,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像一般的基础性实验按实验指导书的规定完成即可,它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对优选出来的创新作品需立项并进行制作,以参加更高层次的创新设计竞赛。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对高年级学生及有项目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这种实验管理模式的意义还在于:
(1)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实验室开放内容贯彻了“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内容包括: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
(3)较好地实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加强了对学生实验素质与技能、创造性思维方法和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
(4)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开放实验交流答辩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实验小组之间的沟通,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取得优异成果者,可向教务处申请学分。学校每年评选一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成效突出的开放实验项目作为优秀项目,对参加者和指导教师实行奖励。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思路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创新实验、科研和各类社会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面向21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创新品质和发展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在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通过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系统地对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及培养目标进行积极的探索。几年的实践表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白彦茹.浅谈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1).
[2]曾洁珍.若干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J].教育导刊,2003,(10).
11.增强集体备课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篇十一
关键词:集体备课;实效性;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集体备课作为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师研修的主要形式,作为新老教师之间合作探究的一个重要侧面和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能有效地弥补教师独立备课过程的不足,进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许多学校在常规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视对集体备课的管理和规范,集体备课理论上虽然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科学合理的平台,为学校新老交替传承良好教风形成传统,但从绝大多数学校多年的实践结果来看,集体备课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虽有些促进,但收效缓慢,甚至部分学校无形之中取消了定期集体备课的形式,其消极影响笔者认为更大,甚至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绊脚石。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形式轻内涵的总体质态,销蚀了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
目前,很多学校都重视集体备课工作,有的还制订了比较完备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集体备课存在着走形式、混日子的毛病。学校管理层虽然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加以约束,甚至连时间地点都明确标示,安排专人定期定时检查督促。但是管理的重点仍然停留在观察集体备课开展情况、教師到位情况等外在形式,而教师积极参与程度、研讨内容有效与否等核心问题关注不够,或是办法不多。
在内容上,教师们济济一堂,场面宏大,热闹非凡,可是研讨的教学内容空泛无物,流于皮毛,不疼不痒,缺乏领军人物的引领,聚焦不了课堂教学中的实质性问题。多数情况下一人主讲,其余哄哄,插科打诨,心不在焉,甚至还有人长期缺席。主讲者研讨准备材料不足,所讲内容空泛苍白,流于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有时开茶馆侃大山混时间。即使在公开课评课时,溢美之词满天飞,曲意奉承到处见,讲真话、谈不足基本不可能,批评和争论已经很稀罕。
同时,绩效工资实施之后,很多学校设定了名目繁多的考核项目,并与工资奖金和评先晋升捆绑在一起,导致教师之间竞争压力空前增大,不少教师不得不互相防范,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的“独门绝技”概不外传,严重背离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合作、分享、引领的需要,导致组员之间各自为战,心理缝隙增大,无法形成团队协作的优势。
这种重形式轻内涵的集体备课,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感情,严重销蚀了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丝毫看不到教师身上闪烁的执着认真、合作分享、乐于求真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可以想象,作为教师,没有积极自主参与的意识、没有合作分享的团队意识、没有坚持真理的求真精神,如何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呢?
二、重拿来轻原创的作用发挥,抑制了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升
正是因为理解和执行的偏差,很多学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集体备课=“教案拼盘”,在教育局下来检查之前,突击将教材的各章节的备课任务进行分配,再由各任课教师突击准备相关教案。集体备课时,主讲人手拿网络下载的教案,丝毫不进行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研究,照本宣科,甚至网络上错误的东西都不能及时发现。其他教师存在“等、靠”思想,严重依赖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愿意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总结,更谈不上教学思想力和教学创新力。试想这样的教师怎们能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锻炼创新能力。集体备课本来是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难杂症,让所有的老师少走弯路、不走弯路,从而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而实际情况却变了味,集体备课变成“承包——互换”的场所和机会,养成教师的专业惰性。可以想象,长期不进行教材分析、不思考教学设计、不研究教学问题,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则无法体现,专业化發展无从谈起,久而久之教师便落伍于时代,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无法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近年来,我主要从事的是教研员工作和师培师训工作,对学校开展的集体备课工作现状有一些了解,在工作实践中,也对如何提升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作了一些思考、探索和实践。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师能建设活动,2015年度的师能建设活动的主题就是“骨干教师引领的团队集体备课“,旨在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促进我市集体备课整体水平上个新台阶。为了达到以活动促提升的目的,活动前,我们草拟了下列评价表,并在正式活动前两周下发到所有学校。
评价人:
这份评价表让许多老师都感觉到了他们之前开展的集体备课工作是多么的流于形式,在这份评价表的引导下,学校的备课组都动起来了,按照此要求组织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与广大教师的交流中我们得知,老师们普遍觉得:现在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我们觉得要研讨的问题很多,大家的思路都打开了,特别是备教学过程时,每个备课组成员对教学时间分布、教学重点的突出方法、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教学素材的选择、演练形式与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当堂巩固与反馈的方式、学生活动(回答问题、讨论、表述、做练习、提问等)、教师活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概括、点拨等)、对学生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解决方案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活动过程中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热烈讨论的场面司空见惯,以前一节课的集体备课时间都觉得很长,觉得无事可做,现在两节课的时间都觉得不够用。由于形式变了,要求变了,备课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高了,我们组织师能建设活动的目的也达到了。
由此可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引领教师思考研究教情、学情,精心预设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情况,交流课堂教学临时生成的意外收获,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而且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提升了教师从业敬业的精气神,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许庆亚.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活动中的几种转变[J]. 文教资料, 2008 (8): 129-131.
[2] 吴亚萍,王芳编著.备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3] 熊生贵.最高境界的备课备什么[J].教师之友,2001(8):33-34.
[4] 徐绍波.新课标下教师如何备课[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3):62.
[5] 陈算荣.中学备课新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探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6): 82-83.
[6] 夏登明,杨柳.实施集体备课,整合集体智慧[J].学周刊(教学研究),2013(4): 57.
12.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二
一、树立班主任威信, 做好学生的知心人
班主任是班集体中贯彻、实施教育方针, 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师。诚然, 所有的教育都离不开班主任与学生的直接接触,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 做一个具有爱心和智慧的老师, 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
1.关爱学生, 赢得学生的信任
关爱学生, 要求班主任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生的发展与需要放在首位,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得到学生认可。接班前认真研读学生的基本信息, 记住每个学生的特点, 在第一次见到学生时就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开好每一次班会课, 用热情、期待的话语, 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注意打扮得体, 经常把微笑挂在脸上, 用自信和快乐感染学生;处理好突发事件,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草率下结论, 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经常去宿舍, 关心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的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用心倾听学生的每个想法, 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耐心的引导……总之, 班主任要学会关注细节, 多与学生接触, 热情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取得学生的信任, 为成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积极进取, 赢得学生的尊重
班主任一般由学校的老师担任, 而老师们一般有着较为繁重的专业教学任务, 加上班主任的地位在学校并未得到十分认可, 导致部分老师把班主任工作当作学科教学之外的附加工作, 只是停留在处理班级中存在的各种琐碎事务, 或利用机会促进一些后进生的转化, 或开展一些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等方面, 缺乏用心对待与潜心研究, 使得班级管理流于形式, 收效甚微。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地位与作用, 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 加强自身建设, 开展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优化工作理念, 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为班主任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 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 不仅要学会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 还需要对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与创新, 学会归集、梳理、提升工作中的宝贵经验, 强化成果意识, 并主动借鉴已有成果, 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从而顺利地实施教育。
二、培育职业意识, 当好学生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十五六岁的学生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他们中大多数人不是因为喜欢而选择了师范专业, 往往是盲从或出于无奈, 可以说他们对专业的认识为零。另外由于年龄尚小, 导致他们在校学习期间, 总觉得就业离他们还很远, 不到跨出校门的那一刻, 不会有强烈的意识。有的学生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 因此整个学习阶段没有目标, 过一天算一天;还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教师工作岗位的饱和, 加上目前定向培养的师范生对统招师范生就业岗位的冲击, 自己将来担任老师的可能性太小, 而失去目标, 不好好学习。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人提升和班级发展, 迫切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职业技能、就业方向的教育。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使学生产生忧患意识,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职业观。
1.加强专业归属感, 做有准备的人
职业教育从学生入学就要开始, 并渗透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教育。班主任通过邀请专业老师开展讲座等形式, 让学生初步了解就业方面的政策与动态, 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性。通过邀请毕业生、学生家长、优秀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专业介绍与交流, 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一方面让学生明确知晓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 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就业还有很大的空间, 如:除了参加新教师招聘考试外, 可以通过“5+2”专转本继续深造, 可以去培训机构、幼儿园等教育基地担任老师或从事其他专业领域的工作等。培养职业意识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使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 让学生懂得只有厚积薄发, 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2.规划学习目标, 促进专业发展
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 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与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拓展知识面、发展特长、提高学历层次以及综合能力。班主任对学生所学专业在未来就业时的发展趋势要有所预测, 并根据未来人才的标准帮助学生对学习进行规划,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明确学习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规划学习目标, 将学生定位于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 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
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做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人
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固定的组织, 需要有自己的班级精神, 这就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师生发自内心认可的、具有本班个性与特色的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班级成长目标。一般包括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班主任要重视合理、公正、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建设, 注重用文化的理念管理班级, 让学生得到文化氛围的熏染, 从而主动、健康地成长。
1.形成班级公约
进行常规管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是良好班级风气形成的关键。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 结合本班专业和学生特点, 在学习纪律、卫生打扫、班级活动等方面和学生一起制定合理、可行的班级公约。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并严格督促学生认真遵守, 最终实现学生的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 形成健康、上进的班级氛围。
2.确立班级发展目标
在教育的不同阶段, 形成不同的班级发展目标。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 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最终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深入探讨、协商确立, 以班训的形式体现出来。它必须是全班师生获得高度认同的, 符合本班特点的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 结合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等学习环境的布置, 形成特有的班级文化。确立班级发展目标, 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 使每个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 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和共同的理想追求, 从而拥有安全、自强、和谐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3.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锻炼学生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把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作为班级文化的着力点,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种活动, 用活动滋润学生的心灵。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 但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 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围绕班级发展目标和教育主题, 整体、系统地设计每学期的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之一。
四、整合各方教育力量, 做班级发展的协调人
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学生个性的多样性, 要求班主任借助外力, 与科任老师、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家长结成广泛的教育联盟, 形成统一战线, 共同促进班级的发展。
1.借助科任老师的力量
科任老师和班主任一样, 都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由于分工有所侧重, 科任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提高。班主任要善于借助每位科任老师的力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共同促进班级的发展。班主任要多与科任老师交流、联系, 虚心向科任老师请教, 邀请科任老师参与班级管理, 让科任老师了解班级的发展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参加各种班级活动, 促进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的沟通, 拉近师生的距离。科任老师在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基础上, 利用课堂教学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 还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学生的教育是家校合作的结果,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通过电话交流、家长会等方式, 让家长了解班级发展目标、学生在校情况等, 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听取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建议。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形成教育的合力。家长来自社会各界, 他们可以利用职业的优势, 通过讲座、参与活动等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社会信息。
3.利用班干的力量
班级的有序管理, 离不开一支得力的班干队伍。班干一般由全班学生选举产生, 班主任进行优化组合。班干首先是积极要求上进, 严格要求自己、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在班集体中, 他们通过对自己的自主管理, 做好其他同学榜样;通过完成各自的任务, 协助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要认真指导班干开展工作, 使班干成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力支撑。
李政道先生曾说过:“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 谁就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份需要用爱和责任来维护的职业, 虽然需要付出很多, 但会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黄正平.班集体问题诊断与建设方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焦晓骏.教师的智慧[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13.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几点思考 篇十三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会议精神,狠抓全院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积极提高干警队伍素质,以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审判队伍为目标,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就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了调查研究,通过活动开展,我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现就学习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本职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关乎民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采取了强力措施,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中央连续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法规,充分显示了坚持不懈反腐倡廉的强大决心。
1、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做为一个干部,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防腐拒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权利观,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于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始终保持廉洁自律。
2、从严自律,管住自己。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常在河边走,难得不湿鞋”,就是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作为一名党员干警,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3、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每一名党员干警都要正确地对待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常被泼点冷水,常听点逆耳之言,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党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使党内监督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路子。
二、坚持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干好工作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就要坚决贯彻求真务实的要求,推进各项改革建设事业更快发展,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我们要使求真务实成为行动的准则,贯穿和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
1、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说到底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从大的方面讲,是科学判断新形势,准确把握规律,探求办法措施。具体到我们普通干部来说,就是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司法事业发展放在首位,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同时,又要看到我们良好的工作基础、各方面的优势条件,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推动司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年比一年快、一年比一年好。求真就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学会用心,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发现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和提炼经验性的做法,用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难题、工作中的症结。总的来说就是既要有加快发展的高度热情,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2、要有务实的作风。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既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创业为政的基本准则。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也能取得组织的信任,得到群众的赞誉。
3、要有实干的行动。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作风;认真,是共产党人的品格。我们要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科学的决策再加上实干的行动,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
4、要有实际的效果。
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准,主要是看成绩。只要是领导安排的任务工作,都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最伤群众的感情,最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结合“以案释德、以案释法、以案释纪”警示教育活动、司法作风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以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用群众的满意程度鞭策自己,模范地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我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实践证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全局,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们应自觉自愿拥护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维护党的形象,各负其责,支持和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到廉洁自律,自觉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模范。与基层党组织从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自觉抵制腐败,做到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严于律已的表率作用。
14.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篇十四
企业的兴衰在管理,管理的关键在班组。运营桐乡中心仓库始终把班组文化建设作为“为家立身、为企立业、为国立本”文化的基础,着力培养班组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班组建设实现飞跃。
传统班组文化建设分析
把企业班组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特色之一。立足于“优质高效、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永不满足,从不停步。在面对新的形势挑战下对全企班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班组管理受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影响较重,班组管理模式与新形势的要求极不相适应。
主要体现为以下六个模式:
一是“情感型”管理模式。班长对职工施以小恩小惠,如给张三多加点奖金,李四多喝几场酒,让职工感到人情在、工作补。
二是“资格型”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班长是老职工,职工大都是徒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有的班组靠这种纽带关系进行管理。
三是“生产队长型”管理模式。有的班长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往往是“生产队长式”的工作方法,吆吆喝喝再加上一定的奖罚进行管理。
四是“平庸继承型”管理模式。管理措施是过去的翻版,“换汤不换药”,年复一年都是老样子。五是“水浒兄弟型”管理模式。管理往往“义”字当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没有什么原则可言,围着小圈子利益打转转。
六是“被动应付型”管理模式。一切靠上级文件来管理,没有文件就无所适从,不知工作如何下手。
尽管这些传统班组管理模式,有的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起过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就今天新的形势而言,这些模式凸显出诸多弊端:一是容易造成“盲目”性。工作中
没有章法和详细的计划,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上去轰轰烈烈、忙忙碌碌,实际上效率不高。二是容易出现“阵雨”性。工作靠突击,靠一腔热情去处理,缺乏持久性、系统性、科
学合理性。三是容易引发“人海”性。仍然固守“人多力量大”的惯性思维,缺乏创新与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四是容易形成“单一”性。工作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思考、触类旁
通和整体联系。五是容易产生“表面”性。存在表面文章现象,沿用“雨过地皮湿”的工作方法,管理水平得不到实质性提高。
通过这样仔细的分析现状之后,该企确定了班组建设必须立足新形势,由“经济人”向“文化人”转变,由“刚性制约”向“柔情激励”转变,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的新思路。
今天,该企的班组建设已经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思维理念、管理制度和具体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不仅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而且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亮两强三过硬”和“三全两制一关怀”的班组文化。
现代班组文化建设探索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在一个创新、创造时代来临时,传统的班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导入新的管理理念,推行新的管理手段,通过文化塑造,再造班组
建设管理模式。该企就是基于这种认识,开始了为期十多年的持续不断的班组文化建设实践和创新。
1.建立学习型班组,夯实各项管理基础。该企始终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班组建设的主要载体,界
定了班组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方式方法,规定了每周“学习日”集中学习,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每年都要制定学习目标和教育培训计划,按照以考促培、以培促学的原则,大力开展专家讲座、“我来讲一课”和技术比武,实施每个职工家庭拥有1台微机、2份报纸和300本书籍
工程,全企有半数以上职工参加业务培训或接受第二第三学历教育,被专家评价为学习型企业。学习意识的增强和职工素质的提高,有效地夯实了班组各项管理。
在安全管理方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创建“无违章企业”活动,实施职业安全体系国际标准认证,始终倡导“安全是职工基本福利”理念,推行状态检修和设备
点检制,以“零违章”确保“零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截至2004年11月31日,安全生产达到7周年,创出全国百万以上火力发电企安全生产历史最高纪录。
在创新管理方面,重点培植班组创新文化,制定并实施了《创新激励机制实施办法》,从“管理制度、分配机制、科技进步和企业文化”四个方面开展创新活动,每半年评比
一次,最高奖可达数万元。自活动开展以来,每年班组申报创新成果200多项,获奖成果50余项,创效上千万元。
在质量管理方面,实了现班组管理群众性和程序化。群众性即全员参与,全面普及;程序化即全过程实施,实现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
在成本管理方面,将成本控制纳入班组经济责任制管理,对一般材料、费用采用“倒逼”成本控制法,实行“定工”、“定料”、“定额”、“定期”方式承包。该企拿出15%的月度奖作为小指标竞赛使用,使机组处于最佳经济状态运行。
2.采用契约化管理,规范工作标准。该企将契约管理引入班组文化建设,从组织建制、生产经营和绩效激励等流程入手,大胆探索和实践班组建设新方式,切实提升了班组的现代化、人性化和规范化水平。
1)依法治班:该企在多年的班组建设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极具可操作性的班组规章制度,分为7大类23项,这些制度的特点是:科学规范、简约实用和系统全面。
2)以责为天:该企按照程序化、责任制的现代管理原则,分别制定了班组管理办法和安全生产、经营指标责任和材料成本等14项班组承包办法,规定相互的责权利,约定践行的量质期,决定班组的丰欠盈亏,使班组管理达到了契约管理的要求。
3)贯标认证:自2001年以来,该企以班组为重点,进行了ISO9001质量标准、OMSH18001职业安全与卫生、BS7799信息安全和ISO14001环境标准等4项国际标准认证,使得班组管
理体制更加规范,机制不断更新,班组管理水平有了新飞跃。
3.倡导“双赢”理念,促进职工企业共同发展。该企一直在职工中开展“愿景”教育和倡导“双赢”理念,努力创造一个实现各方利益的“共赢”平台,构筑企业与职工共同
发展的环境和空间。该企提出“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每年定期选派四分之一的优秀班组长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强化短训班,外聘高校教授举办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
等培训班。同时,推行培训、考核一体化动态管理机制,已有60多人受到上浮一级岗位工资或10%月度奖金的奖励,42人因技能考核未过关被下浮一级岗位工资。目前,该企1537名
技术岗位人员中,已有1385人取得了技能鉴定合格证书,取证率达90.1%。该企采取与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先后举办大专班5届、中专班6届。3年来已有27名员工取得大学本科及
以上毕业证书,331名员工取得专科毕业证书,734名员工取得中专毕业证书,74名职工获得研究生结业证书。该企还对班组实行“一考双评”激励措施,一考即“三级检查二级考
核”制;双评即评比“十佳”班组和优秀班组。对职工实施“一推双聘”绩效考核评价激励措施,一推即推行职工岗位动态管理,每年转岗率不低于5%;双聘即聘任高技能操作能
手和拔尖专业人才。自实施该制度两年来,全企已有1300多名职工变动了工作岗位,63名职工被聘为高技能操作能手,晋升了1~2级岗位工资,28名职工具备了拔尖专业技术人才
资格。目前,各类高级管理人才、工人技师、高级技师、优秀班组长、各类创新能手等人才总量占到总人数的26%,职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体现了个人价值。
4.展开建设家庭活动,大力培养团队精神。
1)培育家园文化理念。该企在班组大力开展“我爱我家、我爱家人、共建我家”的“家”文化活动,引导职工牢固确立企业就是我的家、我家就在班组里和家人般的亲和、家
庭般的负责、家园般的关切的理念,使职工对企业、对班组始终有着“家”的感觉和“爱”的氛围,以企为家、爱企如家、修身齐家成为普遍共识。
2)提升家人文化素质。该企制订了“扁”、“形”、“简”、“实”、“家”、“小”等八大文化活动方案,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倡导讲文明、讲道德、讲科学、讲
礼貌之风,深入实施“科教、文体、法律、道德、礼仪、卫生”进班组,引导激励职工立足班组大家庭共建企业大家园。
3)营造家庭文化氛围。该企开展了职工同日生日照、班组全家福、建立家庭档案、职工文化节、家庭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制定各具特色的“班组精神”,悬挂在班组的明显处,作为团队的精神支柱;各班组给每名职工统一制作了座右铭,摆放在每个成员的办公桌上,作为本人工作的标准或承诺,以警示、激励自己更好的发挥团队精神,使“家”的概
念延伸到班组、企业和国家。
4)塑造家族英雄群体。该企总结提炼出了反映班组文化、企业精神的《企业文化故事》、《企业英模人物》、《企业大事记》、《企业创新创效成果》和《企业文化手册》等,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成为山东省首批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并被推荐为中国企业文化示范单位。
5.实行差异管理,激发职工发展愿望。班组是个“小天地”,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比如职工年龄差异、技术差异和文化差异等,这些差异最终表现在工作效率上。承认这种
差异,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利用差异制造和谐,促进职工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中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1)实行工作差异管理。在班组采取学习对比找差异、建立机制分差异、强化培训补差异和竞争上岗促差异等管理方法,实行工时工效记分计奖日考勤制度,使每个职工月度收
入分配按工作质量拉开差距。同时,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推选班组技术员、培训员、安全员、质检员、宣传员和环境卫生员等“六大员”,进一步促进责权利的对等。
2)实行岗位等级管理。在班组推行职工ABCD排序评价等级管理制度,用德、能、勤、绩、学5大项12子因素综合评价职工的素质。对排名在前10%的职工,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末位5%的职工予以扣罚奖金或转岗降级,切实做到以技能论岗位,以岗位论职责,以职责论工作,以工作论贡献,以贡献论报酬。
3)实行先进文化管理。班组采取一帮一结对红、建立职工文化档案、轮流当一天技术员和每月评选班组一星和班组共建“十个一”等活动方法,激励班组形成尊敬师长、尊重
技术、尊重知识、尊重岗位等级差别、扬长补短的风尚,涌现出众多的劳动模范、创新状元、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
6.实施民主管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打造员工参政平台。该企在企业层面建立并完善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工作标准、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实施办法、企业平等协商、集体
合同实施细则和企领导包保班组实施办法等制度;在班组层面制定并认真抓好职工参政议政职代会提案制度、民主接待日班组议题征集制度、班组民主生活会制度、班组职工代表
巡视监督制度和企业大事职工询问制度的贯彻落实,构筑起职工参与班组、车间和企业管理的多层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各级领导与职工在思想上可以促膝交谈,工作上可以平等
交流,管理上可以民主协商,生活上可以休闲同乐,成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2)铺设员工议政通道。该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MIS信息系统,开通了职工信箱。职工及家属可通过进班组、到岗位、入家庭的微机网络,打开窗口说亮话,直接提出生产经营、工作生活的各方面意见与建议。仅2002年就收到合理化建议上万条,创直接经济效益1700多万元。
3)建立常态民主机制。该企在企事企情上对班组做到了五个一律公开,即工程项目一律公开招投标;车间奖金收入一律公开分配;班组事务一律公开管理;企业重大事项一律
【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推荐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12-20
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07-16
高校优秀班集体建设的思考08-30
教学随笔: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06-25
对于课程与学生的认识12-08
对于建设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10-22
对于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02009-12
对于校团委暑期社会实践队新闻稿12-02
对于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10-19
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思考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