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女教师逝世悼词(2篇)
1.农村小学女教师逝世悼词 篇一
一、农村中小学女教师存在的问题
㈠心理健康面临威胁据惠州市对女教师身心状况的调查, 心理状况不佳的近40%。特别是刚毕业的女教师因面对新的工作环境而产生的不适应和巨大压力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1]。30岁左右的女教师, 面对繁忙的工作和家庭压力只能默默承受, 她们白天在学校忙着备课, 上课, 批改作业、试卷等, 有时作业批改任务繁重甚至要带回家批改, 导致严重的睡眠不足, 精神恍惚, 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年龄较大的女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工作压力大, 身体状况日益下降, 工作力不从心, 无从下手。
据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中年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普通人群, 有10%~20%的人感到较容易紧张、着急;20%~30%的人感到容易疲劳和衰弱;30%的人患有失眠;6.9%的人有中度和重度抑郁;21.33%的人有中度和重度焦虑。疲劳、烦乱等问题, 她们既要面对事业上的激烈竞争, 又要受社会上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 家庭和事业常常难以“两全其美”, 内心矛盾冲突较大。她们中的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2]。
㈡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突出根江苏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针对女性一生中经历月经初期、怀孕期、生育期、围绝经期、绝经期各个阶段, 对1386名女教师健康体检结果显示:由于教学负担重、精神高度紧张等原因, 乳房疾病及宫颈疾病已成女教师最常见的两大疾病, 长时间站立授课造成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 盆腔血液淤滞, 盆腔静脉压力增大, 组织液由毛细血管壁渗出, 造成盆腔积液。盆腔积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容易引起盆腔充血, 引发妇科疾病[3]。
㈢工作时间过长教师的法定工作时间是每天8小时。然而, 这只是表面现象, 有时候下班后还要处理一些没有结束的工作, 如辅导个别差生, 批改作业, 家访, 接待孩子家长等等, 至少还要2小时~3小时才能结束手头工作。据调查, 41%的教师每天工作8小时~10小时, 17%的教师每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 还有8%的教师每天工作达到12小时以上。工作时间过长, 直接导致女教师的身体健康, 家庭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最终导致的后果, 教学质量的直线下滑, 导致恶性循环[3]。
二、关于解决女教师身心健康的建议和对策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妇女的解放直接来自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恩赐, 虽然依靠社会立法使她们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但是女性要参与到激烈的社会竞争, 起点比男性低, 她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也比男性少, 整体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弱势群体, 在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4]。为了保证女教师不仅要在事业上与男教师平分秋色, 而且要在情感上、在精神领域真正站立起来, 切实维护女教师身心健康, 仍然要依靠制度和体制。
㈠建立健全女教师健康保障体系女教师由于长期工作超负荷, 身体长期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 各单位定期组织女教师全面体检或专科体检, 条件好的单位半年1次, 条件不好的单位至少1年1次, 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 确保女教师教师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㈡建立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制度体系在职称评定、竞聘、绩效考核等教育评估体制和考评制度上给女教师减压。改变以升学率等指标考核教师的制度, 降低职业倦怠。转变教育观念, 努力为女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形成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㈢改善和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应当切实地把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计划, 尽量避免女教师超负荷工作, 做到教学质量与女教师生活质量共同保证, 共同提高。
㈣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 进行自我调节女教师要洁身自好, 注意卫生, 不随便使用抗生素, 已婚者应注意配偶的清洁卫生。适当参加健身活动, 劳逸结合, 可将烦恼向亲人倾诉以减轻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惠州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提案.关于切实关注中小学女教师身心健康的建议[EB/OL].http://rd1.huizhou.gov.cn/onews.asp?newsid=82.
[2]陈华莲.高校中年女教师心理障碍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 2008, ⑶.
[3]周春儿.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成人高等教育, 2005, ⑷.
2.强化西部农村女教师的激励措施 篇二
关键词:西部农村 女教师 激励
【分类号】G633.96
农村女教师是农村环境中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群体,担负着农村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因此,政府、社会应该从人文关怀、生活状态、专业发展等各方面加强对女教师的关怀与鼓励,充分调动女教师的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更多女性在山村长期从教。
一、西部农村女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成因分析
1、物质因素。对于众多西部农村女教师而言,教师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所以追求更高的工资、补助、待遇是多数农村女教师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西部农村山区缺少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教师,女教师在一所农村学校中担任着多门学科多个年级的教学教师,造成她们课时量偏高、课业任务繁重,有时还须担任学生的生活、日常管理等工作。数据显示,现农村教师平均工资2359元,与其他职业相比,工资偏低。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外地女教师居多,回家不便,教师住房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精神因素。在农村,教师工作地域一般深处山区或者偏远地区,环境差,交通不便,使得许多年轻女教师回家次数减少,无法照顾家人及家庭。同时女性需要充当妻子的角色,而西部农村教师中(31岁以下)年轻女教师与年长男教师比重较大,在年轻女教师中又有超过60%的未婚女教师,她们的婚恋问题和家庭工作冲突对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婚姻家庭问题得不到直接实际的解决间接性地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的激情与事业的发展。
3.信息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就明确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同样,在西部农村地区,女教师应与男教师享受同等的待遇与权力。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相比,她们仍处于弱势地位,一般在农村学校有培训、学习、提职、晋升的机会,大都被男性教师霸占,女教师缺少信息层面上的沟通与激励,缺少参加培训和能力提高的机会,缺少获得新信息和技术的机会,使得女教师动力不足,自身素质无法得到提高。
二、对策及建议
为调动起西部农村女教师山区稳定从教的积极性,必须充分激发广大西部农村女教师在物质、精神和信息三个层面的需要。
1、激发女教师的物质动力
(1)提高教师工资待遇,防止拖欠教师工资。推行西部农村教师工资制度,制定多劳多得。
在工资的分配上,把教师的劳动业绩与经济收入密切挂钩,多个年级多门学科的代课教师和班主任适当的对他们进行管理、课时费上的补贴,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从而鞭策其敬业投入、勤奋工作。
(2)完善农村教师住房政策,改善办公生活条件。政府应出资兴建女教师住所,配备相应设施,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多数女教师最基本的生理状况与需求都无法满足与保障,他们自我实现、体现自己价值的层面,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课的愿望如何得以实现。
(3)建立公正的医疗保险制度。有严重缺陷的医疗保险制度,是造成贫困地区中小学女教师不能按期体检或看病的关键原因。国家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扶持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专门向西部增拨卫生事业专款,以解决贫困地区中小学女教师的医疗卫生费用。
(4)建立整个社会师资通向农村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目前在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数量不多,其毕业后也选择到一二线城市就业,造成农村缺少女教师的恶性循环,甚至呈现城村教育的“马太效应”。
二、激发女教师的精神动力
(1)加强思想教育,切实增强农村女教师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现阶段,须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农村女教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她们真正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志向和教师所特有的“甘作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职业奉献精神,去掉各种“崇金”杂念,仅以一名老师应有的师德与内在的欲望,从使他们须在西部农村教书育人转变为愿意留在祖国的中西部地区执教,培育祖国更多的花朵,为山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
(2)在农村学校管理工作中,有效的实施各种精神奖励,如评先选优、荣誉表彰、提职晋级等,通过精神奖励手段的实施,增强西部农村教师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并形成在农村中小学中鼓励先进优秀教师、鞭策后进的良性竞争机制。虽然地区偏远,但思想不偏不远,使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拥有同等待遇与称号,打破他们封闭自卑的心。也可通过良性竞争、评先选优,将部分农村优秀女教师送入城市中继续进修与培训。
(3)学校领导要转变作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有病必探、有事必访、有难必帮”,校长、书记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不得做甩手掌柜,切实关心和帮助女教师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住房、医疗、子女的看护与入学、人身安全等。在课程安排中周密考虑到女教师的结婚生子、照顧子女等特殊需求。
三、大力激发教师的信息动力
公正平等。学校应保障女教师接受培训的权利,为她们提供与男教师平等的进修和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年轻女教师的特长,给她们更多的锻炼机会及专项培训,使她们在教学实践、培训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文化修养。将东部及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无偿提供给西部农村地区,参照成都市武侯区“一对一捆绑”模式,定点定时培训指导交流,也可将教师“一对一”进行辅导交流,以讨论并了解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为强化西部农村女教师的激励措施需要政府、社会、校方等多方共同携手应对,应继续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齐西部教育经费的不足,完善各种教师工资制度保障,已在贫困地区任教的女老师增加她们的津贴补助,解决其实际问题,增强培训等,强化西部农村女教师的各项激励措施,从而保障并吸引更多优秀女性人才在农村长期从教。
参考文献
[1]李斌辉.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J].教育评论.2009。
[2]柳海民、周霖主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农村小学女教师逝世悼词】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06-14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训08-02
农村悼词范文08-16
农村小学教师调查报告11-04
小学农村教师三育人事迹材料08-17
浅谈农村小学校长如何管理教师09-09
悼词大全农村老人通用10-25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11-14
浅议农村小学教师心理挫折问题及成因10-20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计划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