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上中学了 教学设计 教案(7篇)
1.1.1 我上中学了 教学设计 教案 篇一
《我上中学了》教案
《我上中学了》教案课题我上中学了任课教师AAA授课班级初一班教 具微机/黑板教材名称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课 型授新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如何适应新的中学生活?能力目标分析中学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独立能力思想品德目标把握好自己的生活方向,有自己的主见,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情意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一专多能。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身所见所闻的基础上体验崭新的初中生活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的热爱,珍惜新起点关 键1、学会分析、判断周围的人和事。2、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教学过程基本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创设教学环境( 导入新课)放映不同中学的校园图片,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例举初中生活中的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的兴趣、好奇。从中感受到中学生活的新鲜与美好,对中学生活产生了新的兴趣,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提出问题你们心目中的中学是怎样?跟我们现在的学校又有那些不同呢?同学们想像中的中学生活是怎样的?你对它了解又有多少呢?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问题和讨论一下自己想象中的中学的模样和讨论一下自己要参加那些有益的校园活动?(学生讨论5分钟)分析问题针对同学的回答,分析中学生活的变化,首先:人的变化:熟悉――陌生――熟悉其次:学科的变化:少――多第三:学习难度的加深:浅――深第四:学校生活的变化:单一――多样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去剖析中学生活,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并从中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样做。解决问题对于这些变化,我们的学生应该怎么做呢?1、 自学遵守规章制度。2、 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3、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学习慢慢地了解、认识新的中学生活,从而不断地去适应它,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法方式,并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布置作业1、 写好的的计划。2、 好好想想,自己还要如何,适应新的中学生活。课后继续加强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写教后感
2.我上中学了作文 篇二
进了校门,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里的环境美。那崭新的教学楼,整洁的操场,美丽的绿化带。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我上中学了,我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他们一样能和我无所不谈,让我感到十分满足。
我上中学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打打闹闹。而是静静的坐在座位上思考问题,偶尔也和同学们谈心。
我上中学了,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像即将展翅的.雏鹰,心中的激动无法掩饰。
我上中学了,上课的时候,老师的进度非常快,不像小学的时候,反复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这也让我们的学习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我上中学了,和小学相比,差别最大的还是学习生活的改变。开学第一天,我们就发了十?妆拘率椤4有⊙У钠甙吮疽幌伦颖涑闪耸?妆荆?梦矣械隳岩越邮埽?榘?渤林亓诵矶唷
我上中学了,这里纪律严明,每天都要佩戴校徽;排队集合的时候要整齐,迅速;不允许同学们乱丢垃圾;去食堂吃饭时要排队,不得浪费粮食。
我上中学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肩上重大的责任,懂得了应该趁这个时候为初中3年打好基础。
3.我上中学了400字作文 篇三
中学的生活就是不一样,有一件事情会让我永生难忘。军训那段时间里很苦很累。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酸甜苦辣,虽然在太阳底下暴晒。但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这是人生的一种体验,战胜自己,是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我只把这当成一种快乐,一种更好的向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军训给我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有辛勤的汗水,也有充实的收获。但唯一不变的是我对军人产生的敬佩之情。
进入了中学,好像就是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没有上下之分。在这个起跑线上我要做前锋,做我们班的元首。甚至要做所有同学眼中的佼佼者。我的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军训的精神用到学习上。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我想,我凭着这句话,每件事情,我都会做得很完美。
4.1.1 我上中学了 教学设计 教案 篇四
全章概述 文化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不一定真正明白它的内涵。本课从文化“万花筒”入手,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涵义和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发展文化、增强综合国力的热情。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体味文化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新课程学习1.1 体味文化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的涵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文化“万花筒”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涵义
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准确把握文化的涵义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与人的活动密切相连的,不是纯自然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1)人的文化素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2)人的文化素养表现在日常言行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页 “公交车漫画”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表现出来。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等等、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总结:“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例如,考古学中讲的“文化”通常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9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对社会有重大影响。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5.1.1 我上中学了 教学设计 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意义和用处;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和形式;了解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能力目标: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的发展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
使学生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合作学习中的第2题的第⑵小题.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
2008年8月8日到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我国体育代表团以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获得奖牌榜的第一名,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我国金牌数约占总金牌数的16.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以一己之力,将人类速度的极限改写.男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项世界纪录全部被刻上“牙买加制造”的标签,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博尔特以9秒69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男子100米世界纪录历史性地首次被“浓缩”到了9秒70以内.提问:你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数?如果将9秒69写成9.69秒,9.69又属于什么数?(由北京奥运会有关报道引入,既合时事形势,又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及它们的应用 [板书课题]第1节从自然数到分数
二、提问复习
问题1: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哪一些数属于自然数?你了解自然数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吗?
注意:自然数从0开始.问题2: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来回答,教师提示补充)自然数的作用:
①计数 如:51枚金牌,是自然数最初的作用; ②测量 如:小明身高是168厘米;
③标号和排序 如:2008年,金牌榜第一.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因为自然数在小学里已经非常熟悉,因此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三、做一做(多媒体显示,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请学生回答)
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1)、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4)、信封上的邮政编码321407;(5)、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5℃
(补充2小题,加强巩固自然数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
问题1:我们知道小学里先学自然数再学分数,但你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你能用自然数表示四人均分一个西瓜,每人可得多少西瓜吗?
(用分配等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问题2: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分数和小数中的哪一类数?为什么?
⑴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 ⑵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使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用分数,什么时候用小数,关键是怎样方便简单)
问题3: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吗?怎样转化?如
18= ;145= ;
23=.指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分子当被除数,分母当除数,因此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问题4:小学里学过的小数怎样转化为分数?如1.68= ; 0.00062=.问题5:小学里还学过一种数叫什么数?(百分数)它可以看成分母是多少的分数? 指出: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和百分数都可以看作分数.五、合作学习请讨论下列问题:
1如图1-1(见书本P5)
你能帮小慧列出算式吗?如果用自然数怎样列算式,用分数呢?
(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请小组代表书写算式并计算,同学和教师一起批改)
注意:列式时,市内交通和检票时间选用30分还是40分,学生可能会混淆,可让学生通过联想情境,在保证不会误了上火车的情况下,小慧最迟什么时候从温州出发,那么杭州市内乘公交和检票时间应假设用最长时间.2某市民政局举行一次福利彩票销售活动,销售总额度为4000万元.其中发行成本占总
额度15%,1400万元作为社会福利资金,其余作为中奖者奖金.⑴ 你能算出奖金总额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算的?
⑵ 为了使福利资金提高10%,而发行成本保持不变,有人提出把奖金总额减少6%.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你是怎样获得结论的?
(第二小题,涉及到得数量比较多,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是这节课的难点,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有同学可能这样思考:因为发行成本不变,所以只要计算奖金减少部分是否多于或等于福利资金提高部分,如果是,那么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如果不是,那么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也有同学可能这样思考:将变化后的福利资金,奖金总额,发行成本的总和与销售总额度比较,如果是小于或等于,是可行的,如果是大于,是不可行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指出:从上面两题可以看出,通过数的运算,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说明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应用于实践.思考:上面问题2中的第⑵题可以用如下的算式求解:
2000×6%—1400×10%=120—140 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行运算?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
(用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分数又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数还需作进一步扩展的必要性)
六、巩固提升
见书本P6课内练习1、2、3,其中第2题,让同桌两位同学先各自估计,然后一起测量,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七、谈一谈收获
请学生总结这一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谈一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八、布置作业
6.1.1 我上中学了 教学设计 教案 篇六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正角和负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角)的表示方法;(5)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转体,逆(顺)时针旋转2周”,角有正角、零角和旋转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几个终边相同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找出它们的关系,探索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广以后,知道角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任意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
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
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绕着它的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就形成角.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叫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叫的顶点.2.如上述情境中所说的校准时钟问题以及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即转体2周),“转体”(即转体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再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大于的角或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的例子,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区分和表示这些角呢? [展示课件]如自行车车轮、螺丝扳手等按不同方向旋转时成不同的角, 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研究推广角概念的必要性.为了区别起见,我们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positive angl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negative angle).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zero angle).[展示课件]如教材图1.1.3(1)中的角是一个正角,它等于;图1.1.3(2)中,正角,负角;这样,我们就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了任意角(any angle),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为了简单起见,在不引起混淆的前提下,“角”或“”可简记为.3.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常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象限角这个概念.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quadrant angle).如教材图1.1-4中的角、角分别是第一象限角和第二象限角.要特别注意: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称为非象限角.4.[展示投影]练习:(1)(口答)锐角是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一定是锐角吗?再分别就直角、钝角来回答这两个问题.(2)(回答)今天是星期三,那么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天前的那一天是星期几?10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5.探究:将角按上述方法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后,给定一个角,就有唯一的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条射线(如图1.1-5),以它为终边的角是否唯一?如果不惟一,那么终边相同的角有什么关系?请结合4.(2)口答加以分析.[展示课件]不难发现,在教材图1.1-5中,如果角的终边都是,而
.的终边是,那么设,则角都是的元素,角也是的元素.因此,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在内,都是集合的元素;反过来,集合的任一元素显然与角终边相同.一般地,我们有: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即任一与角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与整数个周角的和.6.[展示投影]例题讲评
例1.在范围内,找出与角象限角.(注:是指例2.写出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上的角的集合,并把
中适合不等式
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
例3.写出终边直线在的元素写出来.课堂小结
(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吗?(2)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3)你熟练掌握具有相同终边角的表示了吗?会写终边落在上的角的集合.课后习题
轴、轴、直线
7.1.1 我上中学了 教学设计 教案 篇七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养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数、负数有意义,有理数的意义,能正确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教学难点
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3.教学用具
PPT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正数和负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数的扩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新课学习
1、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存折上,银行是怎么区分存款和取款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一对意义相反的量,一个用正数表示,另一个用负数表示。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把正数和零称为非负数 故事:虚伪的零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大量存在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完全是实际的需要。
历史上,负数曾经到非议,直到16世纪,欧洲大多数的数学家都还不承认负数,他们觉得“0就是什么也没有”,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什么也没有”还小呢?德国数学家史蒂芬说:“负数是虚伪的零下”,仅是些记号而已。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则认为,从0减去4是胡说八道。
最早发现负数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的“孟子”一书中就有“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其中“加少”就是减少,即加上了负数的意思。秦汉时的古代算经“九章算术”的方程里明确提出:以卖为正,则买为负;余钱为正,亏钱为负。三国时魏国人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解中,则更进一步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他明确提出,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负数概念的产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发现,也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我们应该引以自豪!另外,印度数学家在公元625年(比我国迟几百年),婆罗摩捷多已经提出了负数的概念。他用“财产”表示正数,用“欠债表示负数,并用它们解释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0只表示没有吗? 1.空罐中的金币数量;2.温度中的0℃;3.海平面的高度;4.标准水位;5.身高比较的基准;6.正数和负数的界点;
„„0只是一个基准,它具有丰富的意义,不是简简单单的只表示没有.2、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把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课后习题
例
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8.4,22,0.33,0,-9 练1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是相反意义的量,(1)上升和下降(2)运进货物100吨和下降100米,(3)向东走10米与向西走1米(1)收入10万元,记作:+10万元,支出1000元记作______.(2)水位升高1.2米,记作+1.2米,那么-3.0米表示_________.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数、零、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1.1 我上中学了 教学设计 教案】推荐阅读:
1.1 数一数 教学设计 教案09-20
体育教案-中学体操教学教案06-17
中学英语教学教案09-27
冀教7下Unit7教案Lesson 56 教学设计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09-18
中学教学处教学计划01-04
中学教学课程设计08-16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浅谈中学语文课的目标教学07-03
中学的作文教学07-23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07-25
中学写作教学策略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