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心得孟(共9篇)
1.解放思想心得孟 篇一
听课心得体会
任课教师 孟令锐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认真观摩了郭燕敏等10位优秀数学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我把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都很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看的出都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在手动不能实现的条件下化抽象为直观形象,为突破难点服务,所以适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很好的。2.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在创设情景时,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不是为了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4.教学过程精致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难点。5.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本次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好多教师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课堂中老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并且能在活动前明确活动要求,活动中巡视指导,活动后小组展示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6.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总之在这次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解放思想心得孟 篇二
1 先秦时期孔子儒家伦理的建立
先秦诸侯各国分立时期, 因地理和政治差异,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而出自鲁国的孔子则倡导尊崇周礼而提出的仁、义、利、信、礼等道德的观点, 开创了儒学的先河。所谓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既是儒家仁义思想。首先先说孔子的伦理思想, 孔子提出德性, 强调仁和义, 特别是以义为重, 见利取义。孔子说“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 焉得知?1又言:“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2更鲜明地指出仁的重要, 而在利于义中, 要求见义而忘利, 以义为先, 我认为孔子提倡仁义也是在通过教导的宣扬提倡一种道德, 即仁义, 以长处乐, 仁者方安仁, 知者可利于仁, 也就是通过仁对自我的规范, 要为仁者、知者, 无仁义观念, 则不仁不知, 在利与义的天平中必会倾斜于利, 则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 也无所谓个人道德, 一个社会国家也无法实施建立一个有效的道德规范。孔子一生提倡为学之道, 就以为学中也亦看出对个人的严己的约束, 从形式上看是规范, 但在个人身上是遵守道德, 学习道德的体现。孔子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择人善于不善选择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向别人学习优良之处。
孔子重周礼, 认为礼是社会安定发展有秩序的必要条件。为政之要, 有利, 因为在仲尼看来, 社会规范则用礼治国, “道之以政,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3对待民众, 应重礼而治, 更说明在利与礼之间, “仲尼”选择了后者。同时, 孔子又提出忠恕之道, “忠”乃尽己为人, “恕”则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以忠恕来推行仁,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能取近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4既是其仁的推己及人, 即己之所欲, 亦施于人。是孔子的仁的提倡的肯定方面, 而忠恕之道则是施行人的方法。从而形成儒家伦理思想的开端。
2 孟子理想主义的儒家伦理的继承
作为理想主义的儒学之孟子, 关于人的性本善之说, 人均有恻隐之心, 对于社会国家规范, 提出圣人王道。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治国理想, 圣王的治道既是民主政治, 王道的圣人之道, 并不是完全对君主而言。圣王之道是通过教育和道德指示, 在社会中能尽其力, 申之以孝悌, 则可以达到圣王, 君主可以为圣王, 臣民亦可以为圣王, 军民亦可以为圣王。圣王之道是一种修养和伦理, 以道德教化的王道, 人如果能达成, 则皆为圣王, 这也是孟子提出恻隐之心的反应。恻隐之心与不忍人之心几乎同理, 以“善”推行其所为、其所不为, 则也是圣贤之道, 亦是孔子所述忠恕之道。而通过忠恕来减少自私与自我就显现出理想主义的色彩。人人为善, 善以及人, 通过能取近譬, 己欲人而达人的方法, 人没有了自私, 与宇宙统一, 更能体现其特点。在国家规范治理上, 孟子言:“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实际上, 我们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只是孟子在国治和人治与个人道德上, 提出了理想的主张。虽然与当时的实际甚远, 但我认为对于文化日益增长的后世直至当代具有重要作用。孟子的思想继承了孔子, 也为后来的荀子奠定了基础。
3 荀子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
荀子持以与孟子相反的学说, 即人之本性恶。人需要教养才会善, 才能有道德。若没有经过教育, 人怎么会“善”呢?荀子言:“人之性, 恶;其善者, 伪也。”5其寓意人生来不懂何为善, 怎能善呢?要想为善, 必须努力获得。从伦理层面讲, 道德有好坏, 伦理为善恶, 但有时道德和伦理相同, 则善为有道德, 那么荀子说伪善, 用智慧去获得, 不无道理。没有后天的教育, 人不能懂得何为善与不善, 且荀子强调以“礼”才能有道德, 尊礼而有德。荀子所说性本恶, 我认为就是一个本体, 因为“本体是那些内在的事物, 虽然不能说明主题, 但是事物成为实事的原因就是他们。”6所以性本恶, 只是说本性中的恶的本体, 使人们有了想要的愿望, 并努力去实现它们, 发挥自己的意志的能动作用, 在符合因果律的时间与空间的所有形式的前提下, 实现本体所要求的是什么。但是这个本体的怎是又是什么呢?所以我认为, 荀子只能规定为恶, 但居于现实, 无从知道恶的怎是或真正的意志的本质是什么?不必回答。仅以恶的概念称呼即可。且人要有道德, 但不是因为生来就有, 而是应当具备道德, 即教之以礼以德而获德, 这是具有实用主义色彩, 与孟子主张截然相反。但两者都继承了孔子的仁、义、礼、信的主张, 只是在实践上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但正是儒学的理想主义与实用功利主义从而完善了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
4 儒家伦理对当今时代的社会发展与治理
现今我国倡导以德治国,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加强国民文化素质建设, 无论是九年义务制教育, 还是大学扩招的政策, 都是在加强素质道德和更好地进行社会规范的治理能力。先秦儒家提出了民贵与圣王之道, 正是民主政治的主张, 孔子提出为学之道, 齐之以礼, 无不对今天的社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且当今我国所做的事情无不有着其倾向的一面, 因为“传统是秩序的保证, 是文明质量的保证。”7孔子作为教育家提出为学思想正是有学才有智与善, 敬民养民是治理国家的社会规范。以礼制之亦是社会伦理规范, 当然我并不是说生硬地用周礼, 而是在礼的深层含义上理解, 在现今时代下形成礼, 既是文明、礼貌、公共精神。用现代的“礼”去规范治理社会, 即做到以德治国。对于今天, 就要加强国家的教育引导从而做到有教无类, 人人皆有教育, 则人人均知道善和不善。孟子之道并没有被现代所摒弃, 反而生机勃勃地发挥着作用, 以新时代的形式发扬着主流的文明, 与人为善, 与朋友信, 倡导诚信, 无不显现着与今天主流价值的对应。市场经济要有秩序, 必有信;社会秩序的安稳, 必有礼与善;文化素质提高能够顺应全球科技化的浪潮, 必有教育, 教则为学, 任重而道远;处处都映着先秦儒家伦理的影子。国家的社会发展是在与时俱进下, 将“传统叙述与现代诠释都是我们料理传统文化 (包括道德文化) 的基本方式, 都是我们重访历史的有效途径, 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们, 在于运用的目的和立场之有效合理性。”8以现代化的眼光借鉴先秦时儒家伦理思想精华的主张, 应用新时代下的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及其辅助作用, 在面对社会治理规范中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寻找新方法。且对于现代充满了变化的社会, 希尔斯曾指出“现代省会的大部分仍处在与那些从过去继承而来的法则相一致的、持久的制度之中;那些用来评判世界的信仰也是时代相传的一部分。”9所以先秦时代形成的儒家伦理对现今社会规范治理仍有指导意义, 只是以新的面貌在新时代下屹立着。
注释
1 《论语》里仁篇
2 《论语》里仁篇
3 《论语》为政篇
4 《论语》雍也
5 《荀子*性恶》
6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黄颖译.——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4.9:108.
7 E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 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25.
8 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9:117.
3.学习孟二冬心得体会 篇三
教导主任
在学校组织下,我们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和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
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评价了孟二冬同志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高远志向和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他强调,在孟二冬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总书记回信对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一是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新目标、新要求,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深化了我们对于师德精神的理解,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行动指南,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
孟二冬教授是一位普通的学者、教师。他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坚守着一个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他以师者的崇高境界甚至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他倾注全部的爱心与责任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努力地加强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勤勉踏实,严谨治学,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勇攀科学高峰;要关心爱护学生,淡泊明志,甘为人梯,以师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得社会各界的普遍尊重。做具有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人民满意的教师。
我们应该学习孟二冬同志的爱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更应当学习孟二冬同志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己任的精神。班主任工作具体琐碎,班主任应当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感,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而不是一味打压责怪,我想,这就是我从孟二冬身上所学到体会到的。我们要用总书记的话要求自己,用孟二冬的事迹鞭策自己,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孟二冬同志将为人、为师、为学高度统一,在思想和行动上实践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之道,丰富了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崇高精神。我决心在自己今后工作中,以孟二冬同志为榜样,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学习他胸怀宽广、热爱生活、坚韧顽强、乐观豁达的思想境界,与病魔和困难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他的那种矢志育人,为职责可弃生命的境界,使我尤为真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员献身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日子里,他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抗衡。即使在他离死神最近的日子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是什么支撑着他坚持与病魔斗争,我想是他那乐观向上的精神。我要向他学习,直面人生,战胜困难,战胜自我。
4.学习孟二冬精神心得体会 篇四
成都市友谊小学校——叶充
孟二冬老师获得了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师的称号,并且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作为孟老师的同行,我们感到鼓舞和骄傲。孟二冬的事迹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平凡与崇高。孟二冬是广大教师群体的一个代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高尚的品格。
孟二冬花费了7年时间写就的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令人深有感触。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还有人踏踏实实的花时间去做这种扎实的学问,实在是令人钦佩的,即使他不去支教石河子,即使他没有病倒在讲台上,他也是一个用人格感动社会的高尚的人。联想到今天一些教师不能安心做研究,不能将心思放在讲台上,再对比孟二冬同志的高尚的人格,让人感到如此的震撼。
我们都知道孟二冬老师为人师表,克尽职守,教学中有高度的责任感。这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支持?是爱心,对学生的无比关爱之心。这是当教师的最可贵的品质。
2004年3月,孟二冬教授从日本教书回来不久,主动要求到石河子大学“支边”。到那里大约2个星期,就感到嗓子严重不适,平时他的嗓门很大,这时不得不使用麦克风了。后来医生要他“禁声”,但他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是要坚持,每周10 课时。他已经很痛苦了,但考虑的是到新疆一趟不容易,不能让学生拉下课。他的心始终放在学生身上!4月26日上午上完最后一节课,孟老师在学生的掌声中踉跄走下讲台,咳出血来了。诊断后让医生大吃一惊。孟老师为什么坚持?也不是知道得了癌症还不理会,大概他以为是比较严重的炎症,所以还是教学重要,坚持下来了。这主要是出于教师的责任感,里边又含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有对学生的关爱之心,才有这种高尚的责任感。他在石河子大学任教才2个月,但和学生的关系就非常融洽,报上登有学生对他的那种关切与爱戴,是对孟老师爱心的回报,很是感人。
孟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非常自然的,是一种人格的流露,并非简单的职业要求。他指导研究生的学习非常有耐心,每次给学生评阅论文,都会提出大量具体的修改意见。甚至指导本科学生做学年论文,也一丝不苟,认真辅导,连一条注释也要推敲,甚至还亲自为学生找资料。更感人的是,就在他第二次手术的前一天,还把新入学的研究生叫来,在病床上为他们上课。这些尽责敬业的行为,都体现着一种难得的爱心,一种对学生的无比关爱之心。
现在有的教师太忙,学生又多,根本没有多少精力关照学生,“放羊”现象严重。相比之下,孟老师这种克尽职守、为人师表的精神以及支撑这些行为的爱心就特别可贵,也特别值得提倡和学习。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各种各样物质产品都在不断增加,但爱心似乎在减少。我们有鲜花、有美酒,有汽车、房子等等,如果缺少爱心,就如同生活在无味的沙漠中。爱心是那样宝贵,现在又有短缺的趋势,所以孟二冬显得可贵,他的确是我们的楷模。
5.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五
最近的几天,学习了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才知道自己的浅薄和冷漠,不禁心生敬意与愧疚,感到芒刺在背。与许多典型人物有所不同的是,孟二冬教授给予人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感动,而更多的是一种启迪。学习了孟二冬教授的事迹,其“亮点”不过是一些平凡的“坚守”精神: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师德,坚守自己的生活。的确既令人感动,但更令人省思,对孟教授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耐于咀嚼:“他的故事告诉人们,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只要你坚持并执著于你的理想,你就是时代的英雄。孟二冬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他在教学上,以学生为本,坚持教书育人。孟二冬在做学问上,始终以学术为本,以服务于人的发展的学术为本。孟二冬同志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然而当我们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各种渠道了解了他的先进事迹以后,同为教师,我很感动,他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和他相比我的治学态度不严谨,遇到一点难题就退缩。领导布置点任务,并不是去搜集,查阅资料,结合实际总结出来,而是东贴西凑从网上复制一篇文章应付差事,到头来,自己在业务上并没有真正提高。说到底就是缺乏他这种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孟二冬教授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他的确又是个不普通的教师。他内心充满了爱——对教师这门职业的爱,对文化学术的爱,对学生弟子的爱,对家人亲人的爱,对周围人的爱。而每一份爱,都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感人的,或平实的,这就是一个充满着人性的教师的形象。孟二冬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正如xx评价的那样,“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他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他主动承担支援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任务,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也难以放下自己那份责任,仍然以坚韧的毅力支撑着上好每一堂课:在支教的第一堂课上,他用粉笔写了20块板书,繁体字,竖行直排;在生命经受最大考验时,他要求“尽量保住我的嗓子,我还要讲课”;他让人理解了什么是对口支援,他的精神在支教中得到了升华。他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即使身在病榻,他还牵挂着新疆学生的学习,还坚持指导着身边的弟子。在他痴情的讲坛上,孟二冬教授为学生尽心尽力,不知疲倦。坚守着一个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他以师者的崇高境界甚至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他的先进事迹再一次证明了,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孟二冬教授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残酷的病魔时,人性的可贵与辉煌愈加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生命之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永远保持着一份让人心仪的恢宏和恬淡的气度。他清正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坦然面对病魔的咆哮,向死而生阅读孟二冬教授的人生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我决心一定要端正思想态度,把参加学习活动视为增强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全面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必须要从自身的努力开始,认真钻研业务,开展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要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师德的具体要求来要求自己,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以良好的自身修养教育、感染、培养学生,成为最受学生尊敬和最值得学生信赖的人;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做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
6.学习孟凡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六
他们中有冒雨逆行的基层党员干部,为群众撑起一把把伞。8月10日凌晨,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省温岭市沿海,风雨肆虐,却阻挡不住基层干部从家中赶往单位、从单位赶往抗洪救灾一线的道路。危旧房屋里,他们耐心劝说群众转移住所,将雨伞高高举到转移群众的头顶,自己却浑身湿透;淤泥沟渠旁,大型机械在雨中清理作业,在机械作业无法深入的地方,他们迅速跳进沟渠中,徒手清淤;在低洼积水处,他们涉水拉起警戒线,协力将涉水熄火的汽车推至高地……这一幕幕,发生在每一处遭受台风侵袭的地方,他们默默无闻,他们逆风而行,只为守护群众最切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他们中有昼夜未眠的各行各业工人,为群众架起一条条桥。在“利奇马”席卷各地的几十个小时里,还有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他们昼夜未眠地与“利奇马”奋战了几十个小时。这其中,有台风中全力抢修后大哭的电力工人田瀚林,有台风中坚持在一线进行跟踪报道的“台风专用记者”们,有一碗面泡了两个多小时的消防队员们,有涉水推着救生筏解救被困群众的救援人员,他们不敢合眼、不愿休息,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我看来,无论是抢救电力、跟踪报道还是解救群众,他们接通了群众的电网,让群众实时了解台风动向,将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群众架起一座座通往平安、无恙的桥梁。
他们中有无惧生死的抗洪一线英雄,为群众筑起一座座堤。在这一场天灾当中,有那样几个名字永远同“救灾英雄”刻在了一起,他们以“无我”之境界书写了“大我”之人生。孟凡勇,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孟家洼村村干部,在疏通涵洞管道过程中,被洪水冲走牺牲。61岁,在这个本应安享老年生活的年纪,他却冲到了抗险救灾的第一线,以生命为代价疏通了管道,以他并不强壮的身躯为村民筑起了一道最坚实的堤坝。李夏,绩溪县荆州乡纪委书记,在抗台抢险中突遇山体塌方不幸遇难,年仅33岁。在明知会有塌方危险的地方,坚持护送一对母子走过塌方路段,自己却在返回途中遭遇山体塌方,他坚持以身体之躯护群众安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7.解放思想心得孟 篇七
孟二冬的一生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所做的,都不过是一些平凡的事情。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孟二冬每天从事着高校教师的平凡工作,读书、写作、教书、育人。“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是他秉持的一个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小事做好”是他的追求。诚如北大一名教师所言,品读 孟二冬 教授的事迹,其“亮点”不过是一些平凡的“坚守”精神: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师德,坚守自己的生活。然而,正是在这普通、平凡的坚守中,他为我们展现了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为我们诠释了如何为师、怎样为师。他的这种平凡与坚守,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省思与学习。
学习孟二冬教授,就要学习他甘于淡泊、严谨治学、为追求学识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的职业精神。孟老师二十几年如一日,潜心学问,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他埋头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在人文学科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撰写了多部学术著作,其中,用7年时间写出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是一部难能可贵的资料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孟二冬教授的可贵在于,他不为外面喧闹的世界所干扰,甘坐“冷板凳”:“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为了治学,他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起上下班,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孟二冬的这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甘于寂寞、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学习孟二冬教授,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职业道德。“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千字文》中的这句话,正是孟教授做人的真实写照。在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期间,他不顾食道患病,不顾医生劝阻,直到上完最后一课,才住进医院。他先后三次大手术,躺在病榻上仍然挂念着他的学生和事业。更感人的是,就在他第二次手术的前一天,还把新入学的研究生叫来,在病床上为他们上课。孟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非常自然的,是一种人格的流露,并非简单的职业要求。他指导研究生的学习非常有耐心,每次给学生评阅论文,都会提出大量具体的修改意见。甚至指导本科学生做学年论文,也一丝不苟,认真辅导,连一条注释也要推敲,甚至还亲自为学生找资料。这些尽责敬业的行为行为,都体现着一种难得的爱心,一种对学生的无比关爱之心。
学习孟二冬教授,就要学习他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为克服困难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的顽强精神。孟二冬是有名的“ 阳光 教授”:上课嗓音洪亮,学生们在走廊外即可闻其声;爱运动,只要不上课,他总是喜欢穿运动鞋。XX年5月,已进行了两次手术的他还报名参加了北大全校运动会的跳高和跳远两个项目;这年夏天,在他拿到了驾驶执照后,还计划着以后买车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他酷爱书法,即使在住院期间,他还是每天坚持练习书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名言正体现了他热爱生活、乐观进取、善待生命的人生态度、人格气质。在 孟二冬 教授生命的底色里,充满着灿烂的阳光,所以当他得知自己患了大病之后,并没有被击倒,而是很快接受现实,积极治疗,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今天也成了病树,但我这棵病树也充满信心,充满自信,要和你们这些参天大树们一起迎接新的春天,一起拥抱新的春天。” 孟二冬 教授的这种热爱生命、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令人敬佩,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学习孟二冬教授,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在新疆石河子大学,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还为这所大学的学科建设出谋划策。住院治疗期间,孟二冬心里还一直惦记着新疆的同学们,他知道,那里急缺图书资料,就让爱人去刻录了200张古籍资料文献光盘,准备送给石河子大学中 文系的 老师和同学人手一张。他住院治疗,学生们去看他,他的第一句话却是“真对不住你们,你们一开学我就病倒了”。在生命经受最大考验时,他要求“尽量保住我的嗓子,我还要讲课”。他像蜡烛一样无私地燃烧,将光明奉献给了他关爱的学生和追求的事业。
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孟二冬教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杰出典范。他身上体现的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高尚品德,是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是时代精神的缩影。
8.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 篇八
谭丽霞
今年1月29日上午,市委书记王雪峰在全市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上讲话,强调为推进唐山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走在全省改革发展前面,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为响应号召,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教师的职能是培养下一代,塑造合格人才,在这个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与时俱进,做一个合格的,时代需要的教师呢?只有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党革命和建设的无数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就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就能改进生产关系,解决先前落后的生产力,解放思想是适应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这次我校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非常及时,十分必要,对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壮大我校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激发教师做永不落伍的时代需要的教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解放思想,做时代需要的教师呢?经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我认为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但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而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信而有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其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其次,要加强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以及科技、管理、哲学、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观念,从而创新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第三,要勇于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创新,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创新性社会,有没有创新的精神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勇于创新的一代青年从哪里来,这就需要千千万万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的悉心培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勇于面对,更要善于面对。要善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想前人所不敢想,做前人所不敢做,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新经验,找到新办法,创造系理论。创新不是蛮干,他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论做指导,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
9.学习孟凡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九
展示了“时刻冲在最前面”的优秀品质。面对险情,村干部始终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展现出一线干部走在前端,冲在前锋优良作风。60岁孟凡勇是村里的第四小组小组长,在东莞镇做环卫工作,事发当天,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便赶去抢险,身上还穿着环卫工人的工作服。危急时刻,他主动出击与灾情抗争,能够牺牲小我,成就大家,有险情跑在第一线,将自己的安危置于他人之下,后在疏通涵洞管道过程中被洪水冲走牺牲。孟凡勇用生命展示了村干部“时刻冲在最前面”的优秀品质,这样的村干部才老百姓的认可的好干部,这样的干部才是我们需要和学习的好干部。
诠释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担当。村干部职级不高,但工作责任不小,任务也很重。孟凡勇是一名村干部,危难时刻他率先站了出来。他不是不清楚走向涵洞管道要承担多大风险,但那牢记在心的使命,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把平安留给了人民,把危险扛在了自己的肩上,以战斗的姿态坚守在抗台救灾的岗位上,在风雨之中树立起一面不倒的旗帜。孟凡勇的事迹诠释了一名村干部“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担当,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扛起责任,勇于担当,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解放思想心得孟】推荐阅读: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解放思想要善于学习10-05
解放思想学习心得: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到实处08-16
优秀:思想解放心得体会——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06-28
思想再解放心得体会07-13
思想大解放———心得体会11-14
医生解放思想心得体会09-19
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学习心得06-24
赶超跨越解放思想心得体会08-07
解放思想力求先行心得体会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