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工作实践经历

2024-08-27

大学生工作实践经历(15篇)

1.大学生工作实践经历 篇一

1月 ~202月 ××××眼镜公司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 眼镜及配件

担任职位: 行政专员/行政秘书/助理

工作描述:

1、负责部分计算机打印和复印;

2、负责公司考勤制定和管理;

3、负责人事招聘及新员工的入场培训及个人档案的建立;辞退手续。考勤卡的管理,核对并制作加班单,并统计和汇总,每月交至财务做账并留底;

4、负责公司办公设备的管理,计算机、传真机、签字长途电话、复印机的具体使用和登记;名片印制等工作;

5、负责公司邮件和报刊的收取、分发工作。

2.大学生工作实践经历 篇二

【设计思考】

本节课以学生的操作体验为本, 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通过简单的20米长的路旁植树, 迁移到200米、2000米的植树, 在这一过程中探索用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突显“数形结合”思想, 回归思维原点,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感悟化繁为简、一一对应思想, 再用发现的规律和研究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以问题情境为载体, 以认知冲突为诱因, 以数学活动为形式, 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 从中感悟数学思想, 获得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目标】

1.借助探索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经历探索植树问题规律的过程, 突显“数形结合”思想, 回归思维的原点,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运用规律和研究策略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 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植树问题。你们种过树吗?怎么种的?

师:看来大家对种树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一条公路上, 有这样两种植树情况 (见下图) , 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大家都喜欢排列整齐、美观的第二种种植方法, 那你发现第二种有什么特点?

生:距离相等。

师:你们有发现吗?谁能到上面指一指?

师:每2棵树之间的距离, 也叫“间距”, 间距相等看起来就很整齐。距离相等不仅美观, 而且有利于树木的成长。这节课专门来研究距离相等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展开, 为了充分暴露学生的原有认知, 教师一开始就将生活情境抛给了学生:你们种过树吗?怎么种的?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展开探究, 通过对同一条公路的两种不同种法展开讨论, 不仅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原认知, 而且明确了等距离植树的学习要求, 为教学的后续展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借助示意图, 探求规律

1. 模拟种树实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种一种树。假如这是一条20米长的小路, 现在路的一旁种树, 要求间距相等, 你打算怎样种?

师:在种树之前, 先请你想一想, 种树时你要考虑哪些因素?

生:间距要相等。

生:每隔几米种一棵。

生:有可能两端都种, 也有可能只种一端, 或者两端都不种。

师:今天我们就研究两端都种的情况。

2. 自主操作探索。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地种植, 呈现了不同间距的情况。

3. 反馈。 (根据间隔不同有序呈现)

生:我种的树多, 排不下, 就用一条、一条来代替。我是每隔1米种1棵, 共种21棵。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们画树比较麻烦, 可以通过画线段的方法来表示, 这样的图示, 我们称为线段图。

4. 合作探究。

师:仔细观察这些植树情况, 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棵数多, 有的棵数少。

师:同样是20米长的马路, 种的棵数为什么有多有少呢?

生:间距长、棵数少;间距短、棵数多。

师:是啊, 当全长一定时, 棵数的多少与间距的长短有关。

师:对这些种法你有什么建议?

生:有些种得很多很密, 不利于生长, 有些种得很疏很少, 有些浪费。

师:我们在种树时要考虑到环境的具体情况、树木生长的规律, 然后再作出相应的选择。那间距、段数、棵数之间还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全长÷间距+1=棵数。

师 (追问) :真是这样吗?选择一个种法验证一下。

生:我验证的是每隔5米种1棵, 种了5棵树。20÷5=4, 4+1=5 (棵) 。

师:为什么要先求20÷5?求得的又是什么?

师:这就是求“段数”的方法, 段数都可以用“全长÷间距”得到吗?

进一步引导观察段数与棵数的关系。

师:段数可以用“全长÷间距”来计算, 那段数和棵数又有什么联系呢?

生发现依次加1得到棵数。追问:为什么要加1?你是怎么想的?你能指着图来说明吗?

师:其实他的意思就是一段对应一棵, 4段对应4棵, 最后还要种一棵, 所以要加1。

5. 学习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的?

我们通过画一画、数一数、比一比, 从这些图中发现了“全长÷间距+1=棵数”, 也理解了段数与间距、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主要包括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比较探究、寻求规律、总结学法几个环节。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参与了探究的全部过程, 数形结合, 渗透对应思想, 积累了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对这些图示的观察, 用类比的方法沟通了间距与段数、段数与棵数之间的联系, 从而真正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拓展深化, 渗透思想

师:现在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 解决更长公路上的植树问题吗?

(1) 在全长200米的公路一边植树 (两端都种) 。

(2) 在全长2000米的公路一边植树 (两端都种) 。

(3) 在全长20000米的公路一边植树 (两端都种) 。

每隔10米种一棵, 分别种了多少棵?

请每人选择一种情况进行研究并汇报。

1. 汇报交流, 引导发现规律。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200÷10+1=21 (棵) 。

生:2000÷10+1=201 (棵) 。

生:20000÷10+1=2001 (棵) 。

师 (追问) :为什么大家也是用“全长÷间距+1=棵数”的方法来解决呢?我们从20米长的小路种植中发现的规律在200米、2000米、甚至20000米的道路上是不是也适用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 我能用图来说吗?这里的一点 (一棵树) 与一段是一对, 这样一对一对, 最后还剩下一棵树, 所以要加1。

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能再来说一说?

师:是啊, 这样的对应我们称为一一对应, 前面的一棵棵树都与一段段对应起来了, 最后还剩一棵树, 可见棵数=段数+1, 也就是全长÷间距+1=棵数, 在任意长的马路上植树都正确的, 要注意哦, 是两端都要种的情况。

2. 小结:在解决较长道路上的植树问题时, 运用已建立的棵数与段数的对应关系, 就能很好地解决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了。像这样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 对你们今后学习有什么启发?

生:可以用画图解决问题。

生:从小的数入手去研究确实会比较方便。

生:借助图真正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再大的数据都能用一样的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20米路上的植树问题是通过画示意图寻找到规律的, 那么在解决较长路时, 还需要去画图吗?显然不能用了。当学生真正理解段数与棵数的对应关系时, 看到段数就会想到相对应的棵数, 在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一一对应的思想。新课结束后教师进行学法指导非常有必要, 使学生感悟到以后学习遇到困难时, 可以用画图寻找规律, 从小数入手寻求解决方法比较简单。很好地呈现了此类数学问题探究的范式, 展现了一个科学的数学探究历程, 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举例:学习使同学们收获很多, 在日常生活中还看到过类似的植树问题吗?学生纷纷举出安装路灯、花坛摆花、排队等情况。

(设计意图:“植树问题”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挂气球等等, 其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前期的学习都是围绕植树展开, 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认为植树问题只在植树中适用。因此在模型建立后, 教师要适时打破学生这一认知, 将此模型应用于其他情境, 既让学生体会到植树问题和生活的联系, 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更是让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实际应用, 拓展提升

1. 选一选。

(1) 为迎接社区活动, 要在小区大门口挂灯笼 (两端都挂) , 全长30米, 每隔5米挂一个, 需要多少个灯笼?

(1) 30÷5=6 (个) ; (2) 30÷5+1=7 (个) ;

师 (引导) :可以看作植树问题吗?你是怎么想的?

原来可以把灯笼看作树, 间距就是5米, 求需要几个灯笼就是在求棵数。

(2) 在一条全长5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 (两端都安装) , 每隔20米安装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正确列式为 () ;把什么看作了树?

(设计意图:构建植树问题与生活同类问题的联系, 建立“树”“间隔”的模型。)

2. 题组练习。

校运动会开幕式, 402班有25名同学参加彩旗队, 排成一列整齐的队形。

(1) 如果每两人之间的距离都是1米, 这列队伍长多少米?

(2) 现在要在每两人之间放1盆花, 一共能放多少盆花?

师 (引导)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间距怎样求队伍的长?两人中间放花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有效的练习设计, 让学生独立思考作业, 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及时巩固和发展。这里安排了两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选一选”把植树问题与生活相联系, 巩固了知识;第二层次以题组形式出现, 同一情境设计了2个阶梯型的问题, 帮助学生分散难点, 理解求段数和全长的方法。)

五、举例引申, 引发思考

师: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种的情况,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会出现其他情况。

铺垫孕伏: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有些只种一端, 有些两端都不种。这时, 棵数、间距与全长会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将进一步研究。

(设计意图:在全课快要结束时, 伴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声, 欣赏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突破了学生现有的认知, 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其他情况的植树问题做好铺垫。)

【课后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 修订版把这一内容调整到五年级上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让学生在寻求解决植树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过程中,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并感受到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究的过程,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节课中, 主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要体现有效, 教师最先要思考的是学生的知识起点在哪里,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起点, 才能制定具体的策略方法来有效地引导他们。经过对学生知识起点的调查, 结果如下: (1) 学生对生活中的种树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有些亲自参加过植树, 有些在很多地方看到过别人植树。 (2) 低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过植树问题, 有些学生已经知道数量关系式, 但不能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去理解棵数为什么加1或减1。基于这样的认知基础, 笔者让学生对“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展开探究, 不仅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原认知, 而且明确了等距离植树的学习要求, 为教学的后续展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课的开始, 设计了给学生一条总长是20米的路让学生动手“植树”的环节,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效度。学生在分组合作模拟植树活动中寻找规律的时候表现得很轻松。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是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思维和了解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难得平台, 而且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植树问题的模型, 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直观的铺垫。

三、利用几何直观, 引导学生概括数学规律, 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几何直观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 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在教学中, 让学生利用直观手段揭示种树棵数和段数之间内在的对应关系, 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建立数学模型, 真正明白“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和“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1”的道理, 沟通了三者的联系,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注重反映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大学生工作实践经历 篇三

【关键词】经历教学法;思品课堂;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堂不是教师简单的教,也不是学生简单学,而是从学生的经历视野出发,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的有效性。笔者在参与《思想品德教育中合作学习小组德育功能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发现,小组德育功能非常好的是让学生体验经历,重视情境合作体验。那么我们在思品教学中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或方法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以为以下几种比较好。

一、思辨法

通过对某个问题的组织讨论,制造学生间的一种集体热烈的讨论气氛,这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情境,当然要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是可以比较有争论性的知识点,更可以采取一种辨论式,这比讨论的气氛可激烈多了。例如在“恰当进行男女同学交往”中有这么一个知识点:男女同学在思维、智力等方面可以相互交流和补充,讲之前可以设计这么一个小辨题:“女生不如男生”。这样一来,男女同学的思想火花可就象烟花一样迸射出来了。这个经历式活动体验,让学生贴近自己的生活进行辩论,从而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男女生各自有优势,应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大方交往。在“小小法庭”上,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审判了陈水扁,审判了因无钱到网吧上网而勒索他人钱财的中学生,他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诠释了中学生的思想境界。“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这是中学生发自肺腑的感叹。

二、情境法

体验是一个朴素的词语,把体验带到课堂上却是教育家经常研究的课题方向,检索古今中外课堂教学理论,不难发现体验课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俗话说,眼看千遍,不如手动一遍。可以通过设计的一些表演如朗诵、小品等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我在教学“情绪的种类”时,就让学生将“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的脸谱画出来;在教学“发掘潜能”时,就出一些数学智力题让学生竞猜;在上“珍惜青春”时,就让学生写出赞美青春的词语及诗句进行比赛;在上“自尊、自负、自卑的区别”时,就让学生上台演小品,通过情景故事,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卑、自负和自卑的真正区别。在初中德育课教学实践中,可以形成以下的情境策略: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包括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等;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等。但更多的情境策略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实践法

思品课程一项重要内容是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社会性教育实践,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出书本,走向社区走进社会。经过评估挑选,“泗阳杨树的栽培历史”为我校思品课程校本教材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课题。泗阳是中国南方型杨树的发源地,也是全国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和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之一,系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杨树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南京林业大学美洲黑杨优质速生杨树繁育示范基地、江苏省林科院杨树新品种繁育基地,多次获得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国家林业部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的嘉奖。34年来,泗阳县的杨树引种推广工作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规模造林、集约管理等国内领先。2003年8月,泗阳县被中国林学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意杨之乡”称号。要感受泗阳杨树栽培的历史就要实地踏访,掌握第一手材料。一是走进泗阳杨树博物馆;二是走访里泗阳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居民,了解杨树栽培的过去、现在、将来;三是查阅、寻找资料,发动学生上网检索有关泗阳扶持杨树发展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宿迁市和泗阳县各级部门出台的文件,包括《宿迁晚报》、《宿迁日报》对泗阳杨树的新闻报道。我校的这项公民教育活动在市教育局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另外,还有校园手机管理问题,行人闯红灯问题,电动自行车被盗问题,关于禁止焚烧秸杆问题等进入公民教育实践视野,效果很好。

四、周记法

周记法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每天轮流详细记载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侧重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评价、感悟。在每节课上,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周记在课堂上展示。如,在上《孝敬父母长辈》一课时,有的同学就在周记中详细记载了自己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孝敬父母,已经发生的很多感人的亲情故事,感人至深,给很多同学启示,从而有引发更多同学用周记的形式记录父母辛勤劳动、爱护孩子等故事,最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展示孩子们的亲情故事。这些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在上《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课时,让提前做好相关周记的写作。同学们都能心细留意生活中感人的好人好事。有的是校园中发生的互帮互助,有的是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有的是拾金不昧,等等。

在上《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周记的形式,讲述自己对正确认识自己和自信的重要性的认识。有的同学侧重于对自己过去自卑心理认识,反思自己,也有很多的优点;有的同学通过自己的经历,认识到自负的害处;等等。

总之,思品课堂应该充满生活味,这个与学生的经历或者学生的所见所闻为基础,然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学生在德育情境中感悟道理,践行真善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范秀红.构建高效思品课堂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4)

[2]蔡琴.如何激活思品课堂[J].吉林教育,2014(Z2)

[3]崔颖.巧用教学方法激活思品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03)

(备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思想品德教育中合作学习小组德育功能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13/02/500)

4.大学生工作实践经历 篇四

炎炎夏日烈日当头,但却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感觉。今年的暑假注定是与以往不同的。其实学校要求我们参加社会实践,无非是想让我们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不会在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候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于是我们参加社会实践其实是真正的去接触社会,品尝社会的酸甜苦辣。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二十四天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分财富吧。现今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有工作经验。

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暑期打工。暑期虽然只有短短的1个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在这次暑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我的老板在走之前也给了我一些指点,他说:“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东本,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选用暑期时间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有的是赚钱的机会,然后他给我说了他读书时的事,他说他读书的时候,也是求知欲非常强烈,想方设法地想多学点东本,放假的时候,经常往全国各地跑,不为别的,就为了增长见识”。

以前也想过,学我们英语专业的,也许以后最起码存在那种机会去走向讲台,所以,这短短的两个月的经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煅练,而且,专门机构统计的现在的毕业生出来后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做与自己专业相符的工作,因而。、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都在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对自己要求,把手上的活,当做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老板常常强调的就是每个员工都必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事,我也觉得这是以后无论做任何一份工作都会收到的要求,在这种地方,看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挑战,有时会把自己与那些出入写字楼的同样年轻的人比较,心里真的感受到那很明显的差距,当然,这种差距并不是一时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个正确的心理定位但显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为比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们前头的人们,可以当作是榜样,但不可过多的去计较,自己能做到何种程度,应该有一个很明了很中性的认识,不能过于攀比,更不可自以为是。

因而。结束工作的时侯,心里就有一种很渴望的感觉,明白了自己与社会所需的要求,因为现在毕业求职,特别是对于像自己一般的人,更多的时侯是社会,职业选择自己,面是不是更多的自己去选择职业,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吧,总结我的这次时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是我的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非同的社会实践这将会对我的以后学习起很大的帮助的。

现在,离走进社会越来越近了。校园与社会环境本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走进社会实践。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所以我们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学到许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不断变化,在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有了更多更艰巨的挑战,这也就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还要主动走进社会,积极在实践中学习其他的东西,不断增加自己的经验,全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甚至拥有不败之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可以避免我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同事们的教导,这

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大学面临走向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5.大学生个人简历工作经历怎么写 篇五

【大学生个人简历工作经历怎么写】

宣传你的提升过程

如果你在公司里得到提升,你会非常自豪。所以利用这个机会,夸夸自己吧!潜在的雇主会对你的提升有深刻印象,因为提升表示你就业稳定,也很有出色的工作成绩。但你必须用正确的显示方法,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当你觉得写简历无从下笔的时候,看一下面的业绩陈述,希望能带给你一些灵感!

改组了整个服务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出新的流程,在减少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员工的生产能力。

成功的向潜在的购买者解释并演示了技术产品和相关科技。

将原来无利润的存货以10万美金的价格成交。

开发了销售和市场项目,使购物中心的利润提高了33个百分点。

在行政法规听证会上,作为法律代表为客户公司进行辩护,胜诉率达80%以上。

通过对公司产品和公司形象的重新定位,使medisoft的股票价格在9个月内翻了5翻。

为aaa出版社管理23家生产厂家的代表公司的国际和国内销售力量。

使邮政业务量提高9个百分点,从84%提高到历史最高纪录93%,而标准工作量则为74%。

负责华东地区的23家商店的销售和损益。

创作了两个有关国际旅行社的作品,揭开了国际旅行的艰辛,强调了自助旅行的益处。

调解了职工之间的分歧,创造了一种更具凝聚力的团队精神。

求职提示

通过业绩陈述描绘你的工作经历而不是单调的工作内容描述。你的业绩会打动读者,使你的简历具有可读性,并能在面试中引发无限的话题。

小技巧

你简历上的业绩陈述可能会在面谈的过程中引发许多和你的优点或实力有关的话题。写作时得注意!简单句比复杂的 句子更有效,短单词比长单词更有力,好好把握吧!

求职提示

大声朗读你简历上的每一句话。如果你在某个词上愣了一下,考虑换一个你认为比较舒服的词。总之,在面试中,你应能自如地讨论你简历上所写的内容。

走出误区

在你简历中要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例如:若你在一条业绩陈述中写道“曾经管理一个软件项目”,为了避免再一次使用“管理”这一词,在下一条业绩陈述中你可以这样写“监督一组工程师的工作”。

【大学生个人简历工作经历范文】

应届生个人简历工作经历范文

大一和大二期间,在学院组织部任职,虽然管理的是学生,但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大一到大三我都是校报记者团成员,发表了20篇稿子,这很好地锻炼了我的文笔,大三暑假我在一家传媒公司实习了三个月,实习职位是文案策划,这次实习我的收获很大,无论是在工作经验上,还是在为人处事上,我觉得这为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我想找一份文案策划工作,我在实习期间对文案策划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很喜欢这样的工作,三个月的实习也算是一种工作经验。

网络编辑个人简历工作经历范文

我毕业一年,一直从事网络编辑工作,也只做过一份工作,在一个时尚网站做编辑,主要的工作内容有每个栏目的日常资讯更新、半原创文章的整理和原创文章的撰写,开发专题、行业人物的采访和资讯推广,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不断摸索网络编辑的工作规律,学习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软件,现在,对网络编辑的工作已经非常熟悉。我会使用的软件有PS、Dreamweaver、Fireworks。

程序员个人简历工作经历范文

我从事程序员工作已经3年了,毕业后,在一家小公司做程序员,慢慢学习如何开发项目,一年后,凭借自己扎实地开发能力跳槽到一家大公司做项目开发,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我非常充实,我不仅在工作时间专注地搞开发,业余时间也会去充电,去自主学习,现在,我想挑战高级程序员这个职位,希望能加盟贵公司,共谋发展!

前台文员个人简历工作经历范文

我的学历是中专,性格比较开朗,喜欢笑,做事很细心,所以,我结合自己的学历和性格特点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为前台文员,我现在已经有了一年的前台文员工作经验,对前台的各项工作内容都比较熟悉,我相信,加入贵公司后,我和贵公司一定能实现双赢。

财务个人简历工作经历范文

我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从事财务工作1年,虽然我在财务这一块的工作经验尚浅,但我一直都有努力的学习。在工作中,我很专注,也很细心,同时也非常敬业。希望这次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为贵公司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6.社会实践经历 篇六

----建筑工地

实践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没有经历过实践,这是第一次实践,它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中。

由于时间短暂,在那几个礼拜里就接触到这些东西,但是我很知足。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首先本次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未去工地之前我从没想象过九礼拜的实习我能坚持下来。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及作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绘图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到即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绘图只是用书本上的照搬照画,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设计是否能施工。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另外,通过帮助资料员填写部分资料,使我对填写施工资料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填什么资料,需什么人签字等,这些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最后一点就是:这次实习我见到了只有在课本中才见过的打桩机械,了解了它的工作程序与原理。

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九礼拜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道路的构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们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一番狂风暴雨的。短短九礼拜的实习生活中,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会对我以后工作有很大帮助的,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走入社会,第一次走向工作,感觉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实习实质是毕业前的模拟演练,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即,这样的磨砺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开来,真正使所学所想有用武之地。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建筑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放线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达到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只是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看到的图纸是否能施工。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实习一个月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这个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身经历,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建筑的构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们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一番狂风暴雨的。短短一月的实习生活中,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会对我以后工作有很大帮助的,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走入社会,第一次走向工作,感觉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实习实质是毕业前的模拟演练,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即,这样的磨砺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开来,真正使所学所想有用武之地。

7.在实践中经历、体验、感悟数学 篇七

一、实践操作, 经历数学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知的基础, 智慧从动手开始。”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 感性的知识理性化, 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 有的知识讲得越多, 学生越不明白, 而应给学生提供思维材料, 开放学生的大脑, 因此, 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技能技巧, 促进思维发展。

二、巧设实践, 体验数学

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研究过程中, 要突出实践, 让学生自己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 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 体验乐趣, 培养能力。

在《找规律》这课中, 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明白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规律, “看一看”让学生通过观察全面准确地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展示学生喜爱的喜羊羊和灰太狼, 学生在极大的兴趣中发现自己喜爱的动物中也有规律;让学生动手画一画, 学生在画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真正做到在享受中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感悟数学规律之美。

三、练习实践, 感悟数学

生活即教育, 数学的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教师要努力寻找生活和数学的结合点。因此, 在组织学习材料时, 应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生动有趣的素材, 课外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走进生活。回顾平时的数学, 自己也做到了这一点。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 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在活动中加深了人民币的认识, 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对学生及时进行爱惜人民币的思想教育。“跳出数学学数学”既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8.我的教研工作经历 篇八

关键词:教研工作;以改革的方式来解决教学问题;开拓性、创新性开展工作,区域性推动教学改革;范例。

我是1993年开始从事中学教研工作,开始担任物理教研员,1996年始担任教研室主任。从事教研十余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经历了“初中教学打翻身仗”的拼搏过程,使我区中学教学工作实现翻身,走出低谷,达到全市前列;开拓性的启动和实施了“主体性教学改革”,使我区中学教研十余年始终站在改革的潮头;创造性的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区的课改成为全市的典型。回顾以往工作,觉得:不断发现问题,并以改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开拓性、创新性开展工作,取得区域性教研成果的关键。现就两个工作范例和一点工作反思与同事们交流,以求共勉。

范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

1.课堂从“有法”到“得法”的设计。

⑴、实践中产生问题。

每个教师都知道“教不定法,贵在得法”的道理。在策动我区课堂教学改革之初,围绕“定法”与“得法”进行了反复的思量、研讨。当时存在的教学问题是:教师素质偏低,很多教师不能规范的上课,课堂教学的随意性非常大。但又有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拿着“教无定法”来搪塞教学的随意性,排斥对课堂的改革意见。

⑵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此现象,我们确定,先解决课怎么上的问题。方法是:每个学科研究出台一个有操作性的施教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开展实验,在修正的基础上示范贯彻,此举的中心目的是规范每个学科的教学,我们称其有形的规范为“有法”,即让教师执法教学。让全区所有干部教师都清楚,课堂教学必须经过的发展过程是:先“有法”----规范地开展教学,而后“得法”----逐步尝试改革。

通过试验、修正、推广,当时我们推出了十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学科侧重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將“掌握学习”、“程序教学”、“青浦经验”、“目标教学”、“信息架构”等思想、理论操作性的贯彻到模式之中。实践证明,先“有法”的设计,符合丰南教学工作实际,初步解决了教学规范的问题,让每个学科的教师针对不同的课型,清楚了“课应这样上”。同时,先进思想的摄入也为深化改革做了扎实的预备。

2.操作性的实现“得法”。

⑴创造性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仅仅实现“有法”是不够的,在平静的课堂中存在着许多有悖于素质教育思想应与改革的东西。在推动“得法”的改革之初,我们为将传统课堂导引向素质教育实施的课堂,实验性地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五个原则”。即“主体性原则”(确保主体位置)、“实践性原则”(确保实践参与)、“普遍性原则”(确保面向全体)、“综合性原则”(关注学生发展)、“时效性原则”(关注课堂效率)。“三个确保和两个关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课堂由应试向素质教育的发展,但并未解决教师施教思想的陈旧及由此导致的课堂“灌输式教学” (你讲我听)、“教师是课堂霸主”(单边教学)、“学生是容器”(被动接受)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将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走入课堂,我们做了深入的调查分析。教研员南去省城听课学习,分片、分科调研试验。渐渐地我们悟出:我们的课堂缺少两个素质培养的要素,即“活起来的课堂”和“民主和谐的课堂”。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正式启动实施主体性教学。提出了以让“课堂活起来”、“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为主要要素的主体性教学改革。并开展如何实现两大要素的大讨论。

⑵实践创造性成果。

实验一学期后,我们总结性地提出落实主体教学的“四个操作点”(①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②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③课堂中创学生自主发展、创新发展的空间;④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每个“操作点”的思想、方法都是大讨论中解决办法的荟萃,同时出台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到此,课堂教学向“得法”的改革推进,在改革的思想、方法操作性的构建等方面,达到了较为完备的程度。

3、在课改的环境下发展课堂教学。

进入课程改革后,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几年的主体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实践操作,与课改能实现无障过渡。

⑴先引导学校进入课改序列。

“课改改什么,怎么改”,是引导学校思想清晰的进入课改序列的关键。我此我们课改之初现行考察了青县、鹿泉市等地。之后,向全区提出了我区指导课改的基本思想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继续贯彻主体性教学改革);创造性的开展“综合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发展性评价”。

“一个核心,三个创造性”的工作,将丰南课改从开始就进入高起点的正确轨道。实践表明,这个思想是一个成功的创造性思想范例。

⑵发展主体性教学思想。

一是投入一个引导。即引导教师施教行为落实 “五个关注”(关注主动探究、关注知识的形成及发展、关注学习能力及学习方式培养、关注不同情境能力的迁移、关注个体和协作)。

二是创造性构建“三种课堂”。即主体发展的课堂:有民主活跃的氛围,学生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过程体验、推理判断、合作研究等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架构;

主体创新的课堂:创造情境,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给学生丰满的创新空间;

时间、空间、内容广义的课堂:社会实践、校本课堂、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的开展,使课堂时间、空间、内容的广义性。)

三是明确要求各学校,在统一的改革思想指导下,依实际创新地开展工作,提出并实践校本教学模式。此后,相继出现了三中“三步走”、王兰庄中学“阶段目标教学”、唐坊镇中“3+1”教学等一系列模式、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为课改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尝试阅读实践教学。

从04年始,我们尝试开展语文、英语阅读实践教学。起初是各科引入一节阅读实践课,而后组织教师编写开发阅读资料(语文两39主题分册,英语198片分级阅读卡)。随着改革深入现在正在尝试语文教学的“三个三分之一”、“英语任务教学与阅读的整合”。

二、关于教学管理。

抓教学管理是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实践中,我们注意抓住两个方面,一是抓实规范,二是改革创新。“规范”方面,主要以贯彻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思想为主;“改革创新”重视的是依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下汇报几个我们工作中的创新点。

1.“三阶段管理”操作性地引导了学校领导抓教学。

为强化学校领导抓教学的有效性,准确地解决领导抓教学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结合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管理”方法。

具体是将一个学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开学初为“辅导示范”阶段。该阶段一是开展立标活动。学校领导针对学校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思想,将校长抓教学思想体现在立标活动之中,使学校在教学领域内开展有“灵魂”的工作。二是开展各类业务辅导活动,以此来规范教学,提高基本素质。第二阶段为“交流提高”阶段,该过程主要是开展校级、组级、学区级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此过程重点是:将教研组活动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突出出来;把集体备课作为各级教研活动的基本内容;将课例研讨作为各级活动的一个交流抓手。校本教研的扎实有效、集体备课的实实在在、课例研讨的深入开展。在此过程中,让每一位干部、教师都处于一种“参与”、“实践”的“运动状态”,使每个人在大“运动”中得到提高。第三阶段为学期结束前的“展示评比”。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开展校级、学区级的展示评比活动。在活动中总结不同层次的教研成果。让教师和学校领导有充分的表现及展示的舞台。

2.不断发展的校本教研。

(1)第一步:教什么,研究什么。

抓校本教研起始,就是解决一个教研“虚”的问题。在解决此问题前,总感到教研组活动是一种纸上工作。开始有计划,终了有总结,过程无研讨,研讨无过程痕迹,让人感到教研活动无研究、无效果、虚得很。为此我们提出:降低教研重心,不搞虚张声势。教研要面向全体教师。基本的思想是:教什么,研究什么。

围绕如何操作,我们采取“先修桥,后过河”的方式,将研讨置于上课教学进度之前。实施“三为主”的“述、评、讲、议”四环节闭环教研活动模式(内容以研究教材、教法为主,形式以中心发言人为主,过程以述课、评述课、讲课、评讲课为主)。

(2)第二步:形成校本教研体系。

进入课改后,我们编辑了“校本教研指导”专集,提出了“校本教研工作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案,确定了校本教研的基本工作体系。主要是:

校本教研活动:

甲:学习活动:平时与集中相结合,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学校论坛,教研成果报告会,学习成果交流会,校际交流,考察观摩等。

乙:课例研究:以集体备课为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集体备课突出集体的课例研究。活动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展开,开展四环节闭环活动。

丙: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组内交流(讲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体会,讲改革创新思路、做法,讲反思。)

(3)发展成立体的研讨体系。

一是教研层次发展成为:“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学区教研、区级教研”四个有效层次。其中“联片教研”我们称之为走出校园的校本教研,几校自主地以“同唱一首歌”的形式,针对课例、改革实验等进行研讨、交流。这种形式,解决一校内部小群体难以实现的研讨交流的难题,将研究扩大到跨区域的几校,提高了研讨的广泛性及效果的适应性。二是将“学区教研”发展成一种具有管理性的教研工作开展方式。26所中学依区域成立了五个学区,每个教研员为区长统领一个学区。区长每学期初主持一次首会,安排部署学期工作。学区工作突出一个交流研讨平台(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检查交流平台(一次教学检查、两次单元统测)、展示平台(产生典型经验性工作每学区~2件、区优质课5节左右)。三是将教研面向全体干部、教师的思想,运动的思想贯彻在各层教研之中。

三、一点工作反思。

在进入课改三个年头后,我区教育局领导针对深化课改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实施“课题带动策略”。针对这一策略的实施,我们进行了反复地思考论证。在思考中产生了一点工作反思,由此促成中学教研工作当前努力推动的“一个策略、三个行为的转变”。

工作反思:几年来我们从事的是强势教研,即教研室出思想、出方法,学校来落实、执行。这种被动式的工作过程,对推动一个区域的整体工作的进步、提高有较好的效果,但针对一所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发展成为内涵丰富、有一定影响的名校,需学校实现主动发展。即学校领导凝聚全体教师,不断地展开解决问题式的工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人的提高、学校的发展。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研究是学校主动发展的重要工作载体。

“一个策略”的转变:即在推动学校发展的工作中,由被动执行式工作转变为主动发展型。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载体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

9.社会实践经历散文 篇九

七月的夏天,一个炎热的季节;三下乡,一段奇妙的经历。四十个人,一同度过这十天的生活,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无法冷静的事情。

初来乍到,教室与走廊布满尘土,犹如一片狼藉的战场。我们一同打扫教室,清洗地板,为我们三下乡的教学生活做好铺垫。尘飞扬,水四溅,傍晚,教学楼逆袭成功,变得干净明亮。过后,残阳斜照,笑脸洋溢校园各角。

第二天,离集合时间还有30分钟,小孩子们哗啦啦像流水一样涌进教室,他们的热情让我们感到十分高兴。柯主任、全部小朋友、以及队员到齐后,开班仪式正式开始。柯主任充满威严又抑扬顿挫地谈了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也提到了安全问题,表示全力支持我们的三下乡,我们心怀感动,不自觉掌声连连。会后队员备受鼓舞。

在会后下午时分,我们收到通知化学院书记与班主任将在明天来探访我们学校,并且是他们此行第一个目的地!我们立马张罗准备,迎接书记与班主任的到来。虽然有点仓促,准备不足,但书记在我们的.捐赠环节中还是露出了满意开心的笑容。

此行,我们长途跋涉,路途坎坷,然而队员们热情的心将途中的劳累一一洗去,带来一阵阵清凉。清扫教学楼,开班仪式,迎接书记都需要我们队员们通力合作才能够成功。也希望在支教过程中能为孩子们带来一些难忘的回忆,在他们回眸时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10.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 篇十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个破旧的木头房子,一扇矮窄的旧木门,透过门一眼看不到屋里的光亮,这就是谭成异异的家。她家的房子是租来的,即将面临拆迁,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爸爸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那时候她妹妹才三岁,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妈妈只能靠摆地摊勉强维持生计。爷爷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奶奶患有糖尿病,高额的医药费更加重了家里的负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逆境之中,谭成异异犹如峭壁上绽开的顽强之花,愈艰难,愈鲜艳。如今妈妈带着妹妹去贵州摆地摊了,再苦再累的活,别人不愿意干,异异的妈妈都愿意去做。异异坚定地说:等我补习完,我也要去贵州帮妈妈的忙。自从父亲去世,母亲为了她也没有再嫁,她却懂事地说:我希望妈妈能再找一个真心对她好的伴侣,这样妈妈就又多个人照顾,也可以减轻一些负担,生活得不那么辛苦。

接天莲叶无穷碧

十几岁的孩子本该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特殊的家庭环境却让谭成异异不得不过早地承担比同龄人更多的责任,因而她也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懂事。我平时没有什么烦恼的,就算有不开心的事,睡一觉起来也就忘记了。异异说出这番话时无比坦然豁达。她坚定地认为她自己已经可以独立,除了忙于学习之外,还帮忙照顾爷爷、奶奶和妹妹。爷爷每天凌晨两三点起来卖牛肉,我很担心他的身体,同时也想快点长大为家人分忧。异异的眼里泛着泪光。爷爷是个热心肠的人,特别讲究诚信。这对异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异异认为,对待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即便多问老师几次,也不能抄袭他人作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

谭成异异刚进入班级学习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老师的鼓励给了她信心。老师的耳提面命不断指引着我,我以后也想像她一样做一位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做一名人民教师已经成为了她的梦想。坚定信念后的她对待学习毫不懈怠。我每天晚上都会看书到十一、二点,她如实地说,我除了要完成作业,还会看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我喜欢看书,这样能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她认为,只有优异的成绩才得以报答家人的抚育之恩。

生活贫苦的谭成异异有一颗善良热情的心。我在班上担任宣传委员,平时要负责出板报和收集广播稿,以及宣传班里的好人好事,她开心地说道,我特别喜欢这份工作,还可以在其中学到很多。谈及她做的好人好事,她却害羞地说:我做过的只不过是力所能及的小事,算不上什么,就是帮助老人过马路,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等一些举手之劳。异异平时跟同学的关系也处理得特别好,同学们都喜欢与她做朋友。

11.我的大学兼职经历 篇十一

我这个人吧,其实蛮不知所谓的,比如大一快期末考那会儿,人家在忙着啃书,我却乐颠颠地去干了一份兼职。

当时学生会有部门专门介绍做兼职,正好舍友要赚生活费,我就跟着去了。那是一份市场调查工作,需要到某个小区敲门,请人花大约40分钟完成关于一家超市的入驻调查,做好一份给18元。

我和我室友领取了10份,一开始我们就着学校附近的小区做。做了2份以后,室友说要不咱们分开做吧,她塞给我5份,我于是拿着这价值90块元的卷子,硬着头皮去敲门了。

2004年年底浙江的那场大雪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那阵子真的是冷得不得了。天也昏昏暗暗的,雪花一阵一阵地飘。

第一份完成得算是顺利。第二份,做了2分钟,女主人就把我赶出来,说孩子要高考正在复习,别给影响了,我只好灰溜溜出来了。第三份,开门的是一位60多岁的大爷,我讲明了来意,他直接就轰我,后来他女儿出来了,我给她看了证件,说明来意,很客气地请我进门,还倒了杯水给我喝。不过这40分钟里,大爷一直狐疑地看着我,叮嘱女儿当心我是骗子。

后来还算蛮顺利的。问卷做完,天快黑了,我进到一个面馆,准备吃晚饭。想到赚钱的辛苦,点了一碗最便宜的素鸡面,3.5元。

我一边吞面条一边给室友打电话,我说你做完了吗?她说还有2份。得,一共就5份,我帮着完成了2份,结果她还有2份,这会儿我心里感觉平衡了。接着又聊了遭遇,我说自己被人赶出来了,被人当骗子了云云。面馆的大妈一边听着估计是觉得我蛮可怜的,居然过来问我:小妹妹,你的面凉了,我帮你去热热吧!顿时有种想要泪飙的感觉!

那会儿发一天传单的工资是40元,看我半天就赚了90元,宿舍其他人都很羡慕,于是第二天都去领了卷子做。结果基本上只完成一份就灰溜溜回来了,都喊着赚这钱太苦。

其实我们宿舍里除了那个当地的舍友,其他人家里条件都是可以的,他们吃不起这个苦,正常。

做了2天,赚了180元。经过这次兼职,我也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万事需要动脑子。

敲人家门总得有个理由吧,谁愿意莫名其妙让个陌生人进门再帮你做40分钟的卷子呢。我是怎么做的呢?我带了学生证,还有学生会的工作证,敲开门,向人报校名,主动出示证件,称我们广告系老师拉的业务,这问卷算是期末作业,必须要完成N份答卷,不然专业课就过不了,请人帮帮忙做一下吧。这样很多人还是很同情我的,自然愿意帮我做。也许这就是善意的谎言吧。

12.大学生工作实践经历 篇十二

其实, 小学生毕竟是孩子, 再怎么复杂都有其纯洁的一面。只要我们在课堂上, 创设健康向上的学习气氛和良好的道德氛围, 他们都会在这种正常大气候的亲和力感召下, 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和健康的道德行列。

现在的孩子有个性、有主见, 不喜欢单纯说教。 所以在课堂上, 我总是将德育观念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进行有机渗透。 适时运用在感受和体验的最佳状态中, 恰当的加以实施, 从而达到情感态度的升华。 使学生顺理成章的接受, 没有强制性认可的痕迹, 使他们心悦诚服。

“ 经历教育”的本质、核心都在音乐学科中充分体现, “ 养成教育” 中的道德素质要求, 也在教学中达到完美境界。 那么, 两种教育法的实施, 关键在于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如何将其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 使之巧妙地渗透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 恰当引导学生这一学习主体, 主动乐于在经历中体验、感悟人生, 追求成功, 学会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从而形成良好、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 经济飞速的发展, 信息产业的迅猛扩张, 学生也在悄悄的变化。 他们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 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 在同一年龄段, 内心世界却有着很大差异。 他们不再是听话顺从的小孩子, 而是有着独立思维见解的个性化极强的群体。 不在盲目的遵从老师和书本上的训教, 而是用自己不太成熟的思维去衡量人和事。 这样, 就造成了, 现在的孩子难以教化的公众印象。 改变这种现状, 不仅要靠教师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 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不健康心态在萌芽中消失, 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 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样, 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 经历教育”和“ 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不能急躁。 而且要知道, 我们面对的是有着个性差异的群体。 在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文明走路进教室时, 还会有个别自制力差的同学忘记纪律的约束, 这样就需要老师亲身践行“ 经历教育”和“ 养成教育”延伸出的德育教育。 例如, 有个男同学, 他每次上课都爱随意进入教室, 上课时还爱走神。 有一天, 恰巧他身边有几片纸屑, 他就用音乐书往别人座位下搧, 那个同学也不示弱, 用书往回搧。 你来我往, 越弄越起劲, 根本忘了上课。 这时, 我不动声色的走到他们身边, 身体力行, 弯腰拾起纸屑放进纸篓。 他俩互相看了一眼, 也认真地捡起残留在地上的纸屑, 放在自己的兜里, 并和老师一起唱起歌来。 下课后, 我悄悄对那个同学说:“ 其实你很懂事, 老师希望你改掉抢椅子的毛病就更好了。”他没说什么, 只是低下了头。 以后, 我发现他真的在有意克制自己的小毛病。

还有一个姓曲的男同学, 在我刚刚接任五年组音乐教学的课堂上, 他趁大家讨论时, 打了个口哨。 我看了他一眼, 没吱声。 他以为我没发现, 就又打了一声口哨。 这下, 引得同学们都紧张的看我, 又看他。 这时, 我平静的说:“ 你的口哨打的很响, 同学和老师都被你吸引了, 你能不能用口哨为大家的演唱做伴奏? ”他吃了一惊, 慌忙摇头、摆手。 同学们都笑了。 我话锋一转说:“ 如果哪位同学想表演吹口哨, 可以取得大家同意后再吹。 要不, 大家会认为他怎么样啊? ”同学们纷纷说“ 没礼貌”, “ 破坏课堂纪律”, “ 不尊重老师”, “ 粗俗”“ 没教养”, 我趁机说:“ 曲X, 你认为同学们说的对吗? 下课后留下来, 和老师谈谈。”下课后, 我并没有批评他, 只是告诉他:上课守纪律, 尊重老师、同学, 对自己有哪些益处。 他主动承认: 自己是有意吹口哨, 今后会改掉自由散漫的毛病。 后来, 上音乐课再没有发现他顽皮。

在实际教学中, 和学生做朋友, 拉近与他们的情感距离。不失为实施“ 经历教育” 和“ 养成教育” 的最佳方式。 就这样, 学生们做到了文明走路, 有秩序的进出音乐教室。 可喜的是还能学西洋绅士: 男生礼让女生。 我很欣慰。

我们的教育工作, “ 路漫漫兮, 常修远”。 现在的一点点成果, 只是“ 经历教育” 和“ 养成教育” 迈出探索的第一步。今后还需和各位同仁携手并肩,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 共同营造一个教书育人的大环境、大气候。 为祖国建设的明天输送一批批德、才兼备,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摘要: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娱乐性很强的学科。其中不乏涉及“经历教育”和“养成教育”的实践。通过这篇文章, 我们来分析一下“经历教育”和“养成教育”在音乐课中的实践与探索。

13.个人简历社会实践经历 篇十三

填写社会实践这一栏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填写,必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看你所面试的公司职位,首先必需对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了解了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在你的填写时可以用上,把它影射在你的社会实践栏中,会让面试官对你映像加分。

对自己所应聘的职位所需能力的了解。但是无论哪个公司找人招人,都希望应聘的职员对自己工作的认真态度,更重要的是对公司的忠诚度。在你的社会实践可以体现出自己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度的实践可以排前写,但不可冗杂无章,让人看不懂。

自己应聘的岗位最直接最基本所需的能力,你也得靠前填写并且最直接的体现出来。比如应聘销售职位,要善于与人交通沟流,善于建立人脉等。管理岗位要有管理经验,善于待人等等。

社会实践能力丰富的,要将与应聘岗位相应的实践活动写在前面,或者具有胜任这项工作的能力写在前面。

没有什么实践活动的,可以将自己的学校或者班级,社团的工作活动经历写上,体现自己的能力。

【范文】

1.,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协助班干部做好板报制作工作。参加秘书协会,主要负责收集资料、协调工作、策划、海报制作等,同时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协调组织能力、良好沟通能力。

2.,担任文学院秘书协会宣传部部长。主要负责社团活动的对外宣传和宣传海报的设计制作。

3.,担任文学院秘书协会宣传部部长及通讯社社长。负责总体策划社团的活动宣传和社团活动的留影等。

4.6月,担任级毕业生授业证书的志愿者,主要负责礼仪工作,协助院长授予毕业生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14.社会实践亲身经历心得体会123 篇十四

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我考上大学的时候,全村都轰动了,因为我的村子并不富裕,之前也很少出过大学生,全村的老少爷们都给我道贺,直到现在我都很感动。在我将要离开家乡。开启我的大学之路时,全村很多人为我送行,我哭了,这是直到现在最令我感动的事情。我当时在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村里的人们。

现在的我已经大二了,虽然每年都回家,但是我感觉我们村的经济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我们也十分勤劳,村里很多人出去打工了,可是还是没有很大的改观。我想我应该更好的学习,将来回到家乡,为改善村里的经济状况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能够在农村中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到农村基层,这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次活动,我既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还丰富了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经验,自己的认识和理论水平也明显有了较大提高,也让我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信心,我会用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新学期的生活和未来的挑战。

今年的寒假,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也为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我在我村的村委会进行了将进一个月的实践锻炼活动,通过此次在村里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在实践中深化了知识,而且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了解了我们村里的一些民情和青年的一些现状。通过我的观察,我感受到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此外在这次实践中,据自己亲身所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我对村上的现状有了更多的认识,进而进入了更深入的思考。

放假之前,我就委托家人联系我们村的村委会,表明自己希望参加和帮助村委会的日常工作,从而锻炼自己,同时也可以为乡亲们服务。村主任和其他村干部商量后,同意我在村委会挂名并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基础的日常工作和一些对自己的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听到消息后,我异常的兴奋,不仅因为自己可以顺利的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完成学校指定的任务,还因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够很好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更主要的是终于可以运用自己的能力为家乡的人们服务了,最重要的是这是我20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接到可以正式上班的第二天,我就按照村主任的安排,走进了村委会的办公室,正式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第一天“上班”,难免有些激动和紧张,接手的工作完成的都不是很顺利,(本文来自本网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例如在作会议纪录时,经常记住了上句记不住下句,而且为了赶时间,字迹十分潦草,整个会议过程我都手忙脚乱的,闹了不少笑话。但是会后村主任找我谈话,并没有批评我的“错误”,反而对我进行了鼓励,并告诉了我一些他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让我受益匪浅!一天下来,我深感工作的不易,但是我学会了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了怎样尽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当中去!

在村委会工作的同时,我也对我的研究课题进行了一些调查,我个人对于经济学比较感兴趣,所以我着重的调查了一下村里的经济结构(我自己觉得应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吧)。虽然我们大一上学期还没有开经济学这一门课,但是我凭着以前对这门课的了解,我也确立了一个调查的大致方向。以下是主要的几点,可能不是太专业或是太正规,但是我觉得还是挺符合实际的。首先,我在村委会里查了一个村里的人口数和人均年收,然后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和周围邻居、亲戚的一些了解,同时也走访了一些其他的人家,最终确立建立了一个有关于我们村的一个经济结构的模型(不过后来听别人说很幼稚很简单,但他毕竟是我自己的东西嘛)。另外一个就是有关于村里的外出打工的人和他们的孩子在村里的情况。当这些父母出去打工的时候,就会把这些孩子们留在家里,由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爷爷和奶奶们来照顾和教育,他们也只是在过年或是过节的时候才会回来一次。并且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因为他们年龄比较大了而且小时候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这样就给他们的孩子带来了启蒙教育上的一些欠缺,这些孩子缺少很正式的学前教育,因为幼儿园在农村目前来说还是很少的,就算是有,学费也是很贵的,一般的家庭根本承担不起,我觉得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由村里出钱开一个公办的幼儿园,我把这个想法跟村委会的人说了一下,他们肯定了我个人的想法。

以后几天,我一直做着整理文件,清洁卫生,接打电话等一些较容易较轻松的工作,但是即使从这些不怎么起眼的工作当中,我也总结出了不寻常的经验,小事情也不能马虎,一页文件整理错了,到需要它的时候就会很难找到;卫生打扫的不干净,就会给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接电话的语言不得体,传达事情表述不准确,就会影响到工作效果。我加强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放过一个微小的细节,每件事都做到出色和完美。我明白,以后我的工作内容将会提明白,以后我的工作内容将会提升一个档次,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了声加油!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

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 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体验社会、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而我,也在这次社会实践中领悟到很多曾经根本无法懂得的道理。找工作不好找,在实际工作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棘手的问题,我现在才明白其实真实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里会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很多问题中又有复杂的关联,这么想起来生活的确会很累。因此就必须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自己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想到这里我真的很羡慕那些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我想那他们应该早就看透了生活成为个中高手吧。

15.让学生经历思考,学会思考 篇十五

笔者一直在思考,教师应该怎样创设课堂情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主动思考,积累思维活动的经验,达到学会思考的目的呢?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以下题为例: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 CD,延长线段CB到E,使BE=AD,连接AE、AC。(1)求证:△ABE≌△CDA;(2)若∠DAC= 40°,求∠EAC的度数。

当在黑板上写完已知条件时,笔者想到,如果不把要求证的结论和所求的角度告诉学生, 他们能不能自己根据已知条件推出这些结论呢?

于是笔者对学生说:“这道题如果老师不告诉你们要求证的结论,同学们能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出一些正确的结论?”

新颖的问法一下子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纷纷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探究。

“∠DAC =∠ACE”,“∠ABE=∠D”,“AE = AC”……

通过探究,不管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能探究出一两个正确的结论,连平时懒得动脑的学生也行动起来了。

最后的结 果是 , 学生们不 但探究出 △ABE≌△CDA,∠EAC与∠DAC之间的关系,还有学生进一步得出△EAC是等腰三角形,S△EAC=S梯形ABCD等结论。在这样一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明显高于以往,这真是个意外的收获。

有了这次教学经历之后,笔者发现,将问题的问法由“封闭”变得“开放”,学生便很容易能参与到结论的探究过程中去。后来笔者经常在课堂上,尝试将提问的方式“开放”,让学生自主推导结论。

一、提问“开放”的价值

1.以一个问题的代价,换一组问题的效果。

练习题一般有评价的功能,其设计一般有着明确的解题目标,这样才能评判出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如“求证:AB∥CD”,学生只有证明得出AB∥CD,才能得到分数。即使是开放性试题,其解题的目标也很明确。如“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四边形APEF为平行四边形”,学生必须探究得出点P所有可能的位置,才能得到完整的分数。没有明确解题目标的试题,会给解题者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不知道往哪个方向答题,也不知道答到什么程度才能得到完整的分数。

然而课堂上的例题却不一定需要明确的解题目标,课堂例题讲解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这和练习题的评价功能是不一样的。解决一道有明确解题目标的问题,学生也只能掌握一道题的解法,理解一个知识点。而没有明确解题目标的例题,它的解题方向是多元的, 解到什么程度也是多元的。所有能够被它推导得到的结论都是它的解题目标,其中也包含了“原题”所要证明的结论。看似解决了一道题,实则解决了一组题,提高了已知条件的利用率,以一道题的研究成本换取一组题的效果。

2.提问“开放”后,更能促进小组间的合作。

首先,对一道结论确定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当某个小组解决了问题,而其他小组还在为结果努力时,这个小组就会处于一种没事可做的状态,干等别的小组完成任务。但如果这个问题的结论不确定,同学们探究出一个结论后,还可以继续探究有没有其他结论,就不会出现解完题后无事可做的状况。

其次,学生们解决一道结论确定的问题时, 受平时独立作业和独立考试习惯的影响,他们往往会各自为战,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若研究的这个问题有多个成立的结论时,周围同学就有可能探究出一个和自己不同的结论。出于好奇的心理,学生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一个互相讨论的情境之中。所以开放的提问方式,更能促进小组间的合作。

3.开 放 的 提 问 方式 ,更容易让 学生 参 与到 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由于这类问题学生不知道要解决什么,学生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个———由已知条件一步步往后探究。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结论?由那个条件又能得出什么结论?还能进一步得出哪些结论?这就不知不觉强化了思维过程的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经历了思考,从而达到学会思考的目的。

4.开 放 的 提 问 方式 ,能 激 发大多数 学生的探究热情。

太过简单的题目不能激起优秀学生的兴趣;而太难的题目对成绩稍差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打击。没有了“求证”以后,学生不管成绩好与差,总能推导出一个或简单或复杂的结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激发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提问方式如何“开放”的尝试

方式1: 已知条件逐一给出, 逐一推导结论。

教师给出已知条件或给出图形的时候,将已知条件一个一个给出,图形一部分一部分地画出,然后让学生逐一思考,由这些已知条件分别能推导出什么结论。最后给出结论的时候,再让学生寻找刚才推导出的结论与待证明的结论之间的距离。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每给出一个条件,就让学生思考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培养了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的习惯。

这种设计有其缺陷。首先,当只给出一个或很少的已知条件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事实上,当已知条件很少时,确实也推导不出太多有价值的结论。其次,这样的教学流程太费时间,很多时间浪费在对一些无意义的结论的推导上,留给关注重点内容的时间很短。最后,条件逐一给出,实际上割裂了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零散,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一道题。

方式2:将条件一次性给出,让学生自由推导结论。

教师一次性将题目所有已知条件,包括图形都给出,只保留结论不给出,让学生自主探究所有可能的结论,可以用分组的形式讨论。

学生可以由已知条件推导出所有可能成立的结论。对单个例题来说,花费的时间可能多了点,但用这种方法理解了一个例题,相当于解决了一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讨论。有些结论看似比较复杂,也许学生一时不能推导出来,但让结论在课堂上“多飞一会儿”,有利于拉长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

三、拓展研究的案例

有了前面成功的体验,笔者在近几年的数学教学中,还进行了其他一些相关的研究尝试。

案例1.学生根据几何图形自己出题,体会试题的由来。

在学习菱形的判定的时候,笔者准备了下面这道例题:

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为AD、AB、BC、CD的中点,求证:EFGH是菱形。

在黑板上画完图,我想到,这道题目这么简单,学生能不能根据图形,自己编出道题目呢?

于是笔者先让学生猜测,这道题可能要证明什么?

由于那节课学习的是菱形的判定,很快就有学生说,“求证:四边形EFGH为菱形”。

然后我又问,“求证:四边形EFGH为菱形”需要哪些已知条件呢?

很快,一个冒失的学生想都不想,张嘴就说“AD∥BC”。

“证明四边形EFGH为菱形,需要AD∥BC吗?”

旁边立即有同学纠正,“不需要”。

思考了一会儿,很快有学生找到证明四边形EFGH为菱形的条件———AB=CD。

后来笔者梳理这个案例时,感觉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学生“执果索因”的能力, 也更容易让学生建立起数学的直觉。

案例2.探究问题的多种解法,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学期第3周周末,笔者在周末作业中给出一道几何题,告诉学生这道题目有14种解法,让学生回去探究,下面是一位同学做完题目以后的自述:

这个星期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让我们思考。题目是这样的:

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D∥BC,四边形ABDE为平行四边形, 延长AD交EC于点F。求证:EF=FC。

老师说这道题有14种解法。当刚看到这道题时, 我想到了老师是在讲三角形的中位线时布置的这道题, 于是我尝试用那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来解。但是图中并没有找到中位线,于是我想到了作辅助线。果然第一种解法很快被我找到了。 渐渐地,我发现只要作不同的辅助线,就会有不同的解法。虽然我没有找齐14种,但能想出其中几种,我也很有成就感。从这道题中, 我懂得了做题时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史宁中教授认为,智慧的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教育。多解问题在探究多种解法的过程中,必定要调用学生所学的所有可能用到的几何知识,不知不觉达到复习的目的。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特别重要。

案例3.代数问题也可以没有“结果”,让学生尝试探究。

除了几何例题外,很多代数问题可以通过去掉“结论”这个简单的方法,变得有探究的价值,这里以一道函数问题为例:

如图4,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1,2)在经过原点的直线上,过A作直线OA的垂线,交x轴于点B。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做些什么?

没有“求证”的例题教学应该如何开展?由于结论的多样性,此类问题教学,建议以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为宜。在学生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能做些什么呢?

1.适时的提示点拨,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学生在讨论的时候,通过小组里的交流与合作,一些简单的结论一般能够探究出来。对于一些更深层次的结论,学生不一定能探究出来, 或者知道结论的成立,却不能给出比较规范的解答过程。此时教师如果适时点拨学生,就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师此时的讲解就是雪中送炭,此时的教学效果是最好的。

2.不断矫正学生的思维过程。

一道几何题,它可推导得出的结论是多方面的,很多结论可能与当前所学内容无关或关联不大。如果学生的讨论偏离了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就需要及时矫正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讨论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

3.及时梳理点评学生得出的结论。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老师家长会的发言稿下一篇:关于知识产权法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