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6篇)
1.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 篇一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
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下降。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G8会议向“G8+5”会议的演变。很多全球政治、经贸和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在G8体制中得到解决,而必须邀请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决策,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议题、发号施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出现尖锐化和长期化的趋势
美国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对立以及在安全上的矛盾由来已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冷战时期美苏矛盾的延续。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更是根深蒂固,是植根于文明、信仰和价值观的冲突。现在出现的新趋势就是俄罗斯与伊斯兰极端势力有可能结合,某种程度上形成对抗美国的合力。如果这一结合出现,必然导致美国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国际环境将更加恶劣。
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内部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表现出逆向演变的趋势 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有两大支柱,即强大国力和联盟体系。美国联盟体系中欧洲是最重要的部分,北约一体化组织是最主要的机制。冷战结束后,由于外部共同对手苏联的解体,欧洲对美安全合作的愿望下降,在主要的威胁认知上与美国的差异越来越大。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与被布什称为“老欧洲”的矛盾更加尖锐。另外,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欧盟成为欧洲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的主导力量,对美独立性增强。欧盟正面临着东扩后的内部协调和其他复杂问题,欧洲国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事务解决和加强欧盟内部团结上,而不愿意过多地承担北约责任,受美国调遣。另外,美欧经贸矛盾有激化的趋势,欧元的崛起势必冲击美国霸权的基石——美元霸权,影响美国利益。
总体上看来,国际格局正经历“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从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延续着先较量,后合作的传统,但奥巴马却改变了这一惯例,自上台之后就不断向北京释出善意,强调中美合作的必要,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时代出现了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
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把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确立为白宫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对华政策呈现出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克林顿坚持与中国的人权状况挂勾,人权问题成为当时困扰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1994年,克林顿签署美国对外关系授权法,公然声称要提高台湾的国际地位。1995年,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访问美国,触及中方底线。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的冲击出现严重倒退。
从1996年开始,白宫逐渐调整对华政策。时年5月,克林顿宣布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进而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和北京达成协议,中美关系触底反弹。1998年,连任之后的克林顿延续对华接触政策,并对中国进行了长达9天的访问,中美关系进入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白宫一度把中国定位成地区安全的威胁和战略竞争对手,对华政策再趋强硬。时年4月,他宣称将竭尽所能协助台湾自卫,并扩大对台军售。而当月发生在南海的撞机事件,更使中美关系再度降至冰点。
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白宫的对华政策。小布什意识到,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少不了中国的合作。2002年,中美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小布什明确宣布不支持台独。2005年,白宫把北京明确定位成利益相关者,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积极角色,中美关系再度回暖。相比之下,奥巴马上台后的对华政策有着完全不同的参考背景,金融危机的阴霾和中国的迅速崛起,令白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
于是,上任不到一年,这位立志变革的美国总统在气後变化,清洁能源,中美贸易,国际金融秩序,以及地区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上寻求与北京对话,并不断强调中美合作的重要性。
从上海到北京,不论是与青年学生的互动,还是和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奥巴马的首次中国之旅尽显平和与谨慎。除了在经贸和人权等问题上不愿多作让步之外,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展现出别样柔情,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发展态势。展望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下述几个重要方面将会逐渐有较好的提升和发展:
一、美中两国战略经济对话将继续保持下去,而且会更有绩效,更有实质性的提升,而不存在美中战略经济对话可能被奥巴马政府中止的可能性问题。
二、美中战略(政治)对话,也将会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向前发展,对话的层级将会仿效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提升到国务卿级别。
三、美中战略军事对话,也将提上日程。可以预料在加强和提高美中军事交流程度和层级的基础上,势将逐渐过渡到美中国防部副部长级定期对话,并顺势最终实现美中战略军事对话的部长级层次。
四、奥巴马政府会如奥巴马本人所说的乐见一个强大和平的中国的崛起。虽然奥巴马也曾说过中国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是竞争者,但是奥巴马本人及其政府的对华认知和对华政策,势将因上述三大关系的改善及改进,必将会演变成:中国既不是盟国,也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是可靠的可信任的合作伙伴。为此,奥巴马政府将会希望、要求、请求中国同美国一道承担更多的世界大国责任,发挥更大的全球大国作用。
五、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是美中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奥巴马政府将会在布什政府的台湾政策基础上,回归克林顿政府的“三不政策”(一、不支持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二、不支持台湾独立,三、不支持台湾加入需要会员国身份的国际组织)。而且也自然会把对台关系纳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框架内,逐渐减少对台武器供应,并尽力促进两岸和平
解决分歧,乐见两岸和平发展。这一点既是由中国的对美政策、美国国内和国际形势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国国民党马英九执政排除台独后,两岸已经进入良好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所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也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实力地位的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第二,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20多年来中国海军、陆军、空军等的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发展模式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世界各地“中国热”持续升温。正确认识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就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胡锦涛同志在第11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的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既要正视我国全球性影响日益扩大的现实,同时又要坚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定位,要坚持承担与我国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同各大国的关系总体稳定。一批发展中大国加快崛起,推动世界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我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改革进程中处于相对主动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建设性作用。在准确把握机遇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挑战。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一面仍很突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不容忽视。不少国家对我国快速发展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我国将长期面临外部各种牵制,将不时受到“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干扰。
2.朝鲜核试与中朝关系[推荐] 篇二
朝鲜第四次核试验,毫无例外,又招来国际社会强烈而一致的谴责。自六方会谈中止后,国际社会一直有更强硬主张意向,而中国一直呼吁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但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警告,执意开展核试,要成为事实有核国家。
中国外交部对此发表声明,对比之前三次核试验后的声明,基本是坚决反对之后,就是重申中国立场。通览四次声明,中国立场一贯似乎集中在“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六方会谈框架”。而没有比国际社会更加在意朝鲜核武最直接影响与危害本国的安全,施以坚决而有效的措施迫使朝鲜放弃核武。朝鲜在我国边境地区屡屡核试,一旦发生核灾难,不光是朝鲜,而我国东北三省、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或将成为不适人类居住的地区。
然而,中朝名义上还维持着友好合作军事同盟的关系。《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是一个军事同盟条约。该条约第二条规定:“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该条约是在1961年缔结,有效期20年,改约和废约需到期半年前提出,如无一方要求修改或终止,应该自动续期20年。从1981年和2001年两次续期,现在条约要到2021年截止。
不少中国人认为,朝核问题是美国与朝鲜的博弈,或有意推向是东北亚整个局势,似乎与中国不是最直接相关与直接对立的关系,把中国摆在国际合作的地位;甚至有人还支持朝鲜拥有核武器,把朝鲜核试当着牵制美国亚太战略的牌来打。更有人在外交政策上认为,因中国放弃而使朝鲜倒向美国,这对中国在外交和防御安全方面造成不利的后果。我觉得中国对此外交政策也无非就是这些因素的集合。从而促使朝鲜从不听取各国的劝告,我行我素,而且我国还继续提供各种援助。
据朝鲜媒体称,金正恩是在去年12月15日下令准备第四次核试验,而此时牡丹峰乐团来北京爽约余波未了。在12月10日,金正恩不经意说出拥有氢弹的消息,随即就有新闻报道中美领导人通电话的事。一方面派出高级别的乐团来华访问演出,又突然爽约撤回,另一方面又在积极进行核试验准备。其间之龌龊无不令人猜测。
中国看来目的就是想恢复六方会谈框架,利用各方心怀“鬼胎”牵扯,通过谈判维持和拖延下去。这要看朝鲜,如果朝鲜坚持不采纳六方会谈,宁可单方面对峙,或与联合国达成妥协弃核,这就会使中国没辙而软弱。若使朝鲜接受恢复六方会谈,哪中国必然是要有丰厚的经济支持来交换,或是附加双方首脑互访以及高规格的包装礼节为前提条件,金钱物质对中国倒是小事,关键被朝鲜打脸更是难受。
我想中国外交思路大概是:单方反对朝鲜不管用,更对自己不利,既使朝鲜与中国对立,更是加剧中国在亚太局势中的直接压力和孤立。中国有了六方会谈机制的话,可以遏制朝鲜发展核武,又可以利用朝鲜发展核武做条件,促使美国不可在周边部署反导系统,日本也须遏制发展核武的念头,朝鲜发展也就停滞下来,这样慢慢谈下去拖时间赢得时间。一旦国际社会制裁朝鲜,使朝鲜妥协或朝鲜政权垮台,则中国就等于少了一道制衡防线。这样中朝之间成了互相利用的关系,所以朝鲜更小看中国,视为中国软肋,吃定了中国。
也正是被人看透这一点,所以美国、日本等国也是利用朝鲜核问题逼中国下手对付朝鲜,拖累中国,你不下手毕竟要出钱养朝鲜,而且在朝鲜讹诈下过日子也不好受。实际朝鲜有没有核武,对美国都一样,朝鲜无核化不等于中国无核化,不会因朝鲜实现无核化而消减核防御计划。现在最反对朝鲜核武的只有韩国,尽管中韩经贸关系火热,可中国帮不了遏制朝核试验,韩国面临要不要美国部署反导系统的矛盾。
如何看中朝关系和半岛局势?
现在看起来朝鲜似乎陷入困境,其实是美国执意必须要捆绑在中国一起解决,也使“韩战”的历史脉络能完整归结,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美国的价值外交决定的战略。越是这样,中国应是疏远朝核才对,事实也是这样,可就是难以摆脱,确实是唇齿相依。朝鲜问题也是美国亚太战略平衡的口舌,而中国又是拥核国家。朝的内政与外交有点类似乌克兰,必须在两边中选一边,选择中国要弃核,政治上要改革。而朝鲜不同于中国,是市场化不得,朝鲜国家小,韩国经济又发达,体制略一松动,就会似“柏林墙”倒塌效应。若中美真是合作伙伴关系,如美韩关系一样,那中国台海问题现在也解决了,无疑朝鲜倒向中国一边就安全了,就这种可能性有没有还无法料定,因为中国不走邪路,所以只能等待。
朝鲜最佳的出路就是投靠美国,弃核得安保,再相应改革与韩国联邦,为其权力集团免一死或再生。可美国在中国问题上没达到解决满意之前是绝不会搭理的。即便金正恩得病死了,估计美国就是插手也不会单边,也是要中国把朝鲜包袱背在一起扯皮。
朝鲜现在唯一出路,就剩下投降韩国无条件统一?但即便领导集团废了金正恩,想自主独立与韩联邦,还是难以成功和摆脱困境,最终还是难逃罪罚。何况还没有到山穷水尽,可以驾驭中国获得制衡。
现在由金正恩的价值就可以讹中国,这是朝鲜领导集团目前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外交手段。就是金正恩死了,也会弄个金四恩或金五恩出来,仍就要照耀着白头山太阳的光辉。
中国不于钱物援助,不搭理的话,朝鲜还会有更奇怪的动作,讹中国还是厉招。
这更是对中国政治改革走向考验,也涉及亚太局势平衡。一是朝中领导人要不要互访,何时互访,总会有这么一天;二是实现互访各是什么条件。达不成平衡就会有动作。
中国是回避不了朝鲜问题,对待朝鲜问题是姓资姓社道路和唇齿相依关系的重大政治问题,也决定了中美是排斥对抗战略还是合作伙伴关系!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我估计中国最终还是要被讹成,因为中美日的关系状况是明摆着的。朝鲜人生活再苦,民众只得量入为出,但封闭独立的公有制体制能坚持,就如中国大跃进或文革那样,拿人命哪怕饿死人也不当回事,利用政治绑架国民。如果中国要摆脱朝鲜的被动局面,中国外交方向就必须调整,那么中国的政治改革也就必有重大转向。中国若抛弃朝鲜,朝韩势必走向统一,那么台海也将走向统一。中国一日不走邪路,台海统一趋势就不明朗,那么朝韩的统一就可以拖下去。中国不畏台海统一,朝鲜又何惧朝韩统一?
朝鲜的确有吃定中国的政治智慧,只有中国深化改革,转型到位,实现两岸统一,朝鲜也才会有转变,朝核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一旦朝鲜拥有核武,中国不弃核,朝鲜也不会弃核,还可以达到索取中国的供给,否则真要朝鲜弃核,那得美国在朝鲜部署反导系统保护朝鲜,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
3.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 篇三
摘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们共同的心愿,沟通才能够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够达成双赢,两岸同胞的福祉关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协商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为大陆和台湾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关键字: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继往开来
一 两岸关系的核心与关键
(一)两岸关系的症结
“胡六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其中第六点提出:“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同时指出,“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做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
由此可见,要“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关键的问题恰恰存在于“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基础”之中。没有这个“基础”,两岸就没有谈判的可能,或者勉强谈起来只获得一纸协议,也不可能真正结束敌对状态;如果这个最根本的对立解决了,其他各项政治问题包括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等等,都将转化为技术性问题而迎刃而解。目前,两岸在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上达成了一致,支撑了去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明显进展;但是,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深化落实这一共识,尚需双方发挥高度智慧,在互动中形成高度默契、互为激励、螺旋上升的正面循环。所以,胡总书记在2009年5月26日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进一步指出:“考虑到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巩固和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关键所在”。
(二)两岸关系核心问题是要全面落实“一中原则”
2005年“胡连会”标志着大陆“两岸同属一中”的政策思想走向成熟并落实为具体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二十年左右围绕一个中国原则进行的事实上的“谈判”终于达成初步一致。这就在两岸最为敏感的涉外问题上向台湾人民展示出合理解决的前景,也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互为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取得一致与平衡。
从“胡四点”到“胡六点”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讲话精神、从近年两岸关系出现的有关变化来看,以往一中原则单纯强调两岸关系的“法理内涵”,对台湾当局政治地位采取绝对排它性的否定态度;而“两岸同属一中”则在坚持一个中国法理基础的同时,为一中原则注入了实事求是、正视现实的“事理内涵”,以及以人为本、尊重包容的“情理内涵”。全面把握与落实“新三句”包含的法、理、情三重内涵,是我们正确坚持一中原则、继续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综上所述,两岸关系事有千端,全面地、坚定不移地落实一个中国原则是核心所在。它一方面要求台湾当局更加明确地坚持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更加明确在排除人们对台湾未来走向上的疑虑;一方面要求大陆进一步合情合理地看待台湾当局应有的政治地位,并继续协商解决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在两岸关系历史当口,双方均须戒慎恐惧,小心呵护,务使近年两岸关系出现的良性互动不断深化,巩固发展。
二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展现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两会商谈达成18项协议,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各界交流合作蓬勃发展,两岸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
其中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因素:
1、中国大陆的发展与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策及措施的不断加强;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产生与显现了重大的积极性作用;
3、和平发展态势获得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主流民意的高度肯定;
4、两岸间政治互信有所建立;
5、马英九团队持续推动两岸和平开放政策;
6、国际社会乐见两岸和平发展。因此在解决台湾问题上要坚持的方针政策有:
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实现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
3、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除此之外,还要在此基础上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第一,大力促进两岸人员往来; 第二,积极推动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第三,大力推进两岸产业合作拓展领域、提高层次; 第四,切实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取得实质进展;第五,探索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们共同的心愿,沟通才能够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够达成双赢,两岸同胞的福祉关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协商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为大陆和台湾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继往开来创新局,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
(一)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开创两岸新局面
我们应清楚认识到今日的两岸关系来之不易,要认识到马英九的执政期是我们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他正派正直,是我们修复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机遇,机遇在前,我们应倍加珍惜。
当然,“先经后政”作为两岸的基础,也是应该建立得更扎实一点,但随着两岸关系的深入,我们总会面对众多政治难题。可是“先经后政”的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政治,从2008年至2012年,成功的“先经后政”也化为选民的选票,不正说明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影响。面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大趋势,要求我们更关心另外45%的选民,也要求台湾在野的民进党要正视现实,理智地面对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大潮流,诚实的面对“九二共识”与“宪法一中”,不要甘作“为反对而反对一切”的反对党,要有理性的两岸政策,否则只能永远沦为在野党。即使偶然再度执政,也一定是不稳定。
(二)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当前,两岸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刻。两岸同胞普遍肯定与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双方有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意愿;过去几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发展,这些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新局打下了良好基础。展望未来,两岸关系有望迎来新的机遇,迈出新的步伐,开创新的局面。前进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持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12.31”重要讲话精神,以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为主线,进一步扎实有效做好各项对台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全面理解党的十八大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这一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包含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判断和战略决策、新形势下推进对台工作的主要目标。
中央强调要坚定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信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崇高愿望和坚强意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关系历经风雨洗礼,开辟出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必将强有力地推动和平统一的进程。
中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统一的方向和目标,全面辩证地把握和平统一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在联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坚定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我们要牢牢把握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紧紧抓住广泛团结广大台湾同胞的主线,维护既有的宝贵成果,保持正确方向和前进势头,增强政治互信,促进交流合作,扩大人民往来,推进对话协商,取得各方面新的成就,加强各领域制度化建设,从而夯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参考文献:
一 胡锦涛会见连战-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阐述三点看法 二 继往开来再创新局 三 十八大与两岸关系继往开来
4.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 篇四
进入21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基本具备了大国崛起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政府选择了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同时也招致了美国的猜忌和不安。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强国家的美国,出于追求和维护世界霸权的需要,不愿看到中国的和平发展,试图阻挠和遏制中国的顺利崛起,成为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最重要外部力量。
中美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为复杂、敏感而又重要的大国关系,双方有着经济贸易、反恐和防扩散合作等共同利益,也存在着社会制度对立、台湾问题困扰、人权和安全观念相悖等不可回避的“结构性矛盾”。作为同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力量,中美双方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因此两国要积极寻求和扩大利益共同点,妥善解决矛盾和分歧,平等相待、互利合作,超越“零和”、追求双赢。
处理好中美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处于战略弱势地位的中国,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发展步伐、提高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高举和平合作的旗帜,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努力构建成熟稳定的中美关系,不断推进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1月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从15日深夜11点在雨中抵达上海,到18日下午5点飞离北京,奥巴马在中国停留了约六十六个小时。期间,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就中美关系及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发布了《中美联合声明》。另外,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的对话,以及游览故宫和长城等花絮也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经此事件,中美关系可谓是更上一层楼。
在分析中美关系的时候,中国学者热衷于炒作短线,例如根据美国大选的情况,分析中美两国关系的走向等等。其实,在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执政,都会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尽管采取的手段可能有所不同。在分析中美两国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改变现有的思维定势,从两国的长远利益着手,找到其中内在发展逻辑。
首先,追求国家利益,中美并无二致。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但在追求国家利益方面,没有本质区别。这是两国长期合作的先决条件,也是中美关系不会彻底破裂的原因所在。其次,退却忍让不能捍卫国家利益。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希望继续主导国际事务的大势已去,单边主义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第三,强硬的姿态才能纠正偏见。美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美国必须依赖中国。中美两国之间发生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应当采取更加强硬的姿态,只有这样才能纠正美国政客的偏见,才能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从经贸中来看,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中美经贸关系总体上呈现了不断发展的态势。一方面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双方都高度重视中美经贸发展的加深与扩大,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及部门间的接触频繁,增进了理解与信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也为中美经贸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在贸易领域,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新兴大市场,美国经济利益与对华贸易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从出于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还是从地区安全战略出发,都不会毫无顾忌地损害对华贸易。贸易是处理好两国关系的纽带,必要时也是其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有效制裁武器。而美国作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其重要地位他国尚无法替代。因此,发展和稳定中美经贸关系是两个大国达成的共识,是不容置疑的。
首先,中美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由于中国加入WTO 后,遵循WTO规则进行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减让,对美国产品的进口将有较大增长,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逐步缩小。出口由于受到美国方面的进口激增保障条款和反倾销措施等影响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到2005年前中美贸易增长将维持在年率13%左右的水平。
其次,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据美国方面的分析,今后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三个因素是: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内失业和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美国在推行其贸易政策时将利用中美入世协议,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为防止我更多的竞争力产品冲击其国内产业,美国会更频繁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301”条款等贸易制裁措施对我输美产品设限。美国还可能会利用其国内立法破坏 WTO规则,与我纠缠。但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双方贸易关系紧张,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
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近些年来美国之所以敢于对中国说三道四,甚至在国际社会不断地羞辱中国,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中国所采取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试想,假如美国大兵公然在公海上拦截中国商船的时候,中国政府按照国际公约针锋相对;假如美国飞机在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上空耀武扬威的时候,中国政府采取断然措施,美国就不会如此放肆。假如被美国这个“彪形大汉”所吓倒,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的时候唯唯诺诺,甚至在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千方百计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么,中美两国的关系必然会是一种权利与义务失衡的关系。
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5.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 篇五
一、关注国际体系变革调整和热点问题动向
当前国际体系处于变革期,越来越反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与国际事务中不断上升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际体系调整变革和各国抢抓全球治理主导权的势头将会延续。要持续关注一系列涉及国际体系变革的重大事件,联合国框架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出台,中美等主要大国协调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美国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达成协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加速推进。二要认识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牵动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美避免向中东派遣地面部队,缓和与伊朗、古巴关系,加快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支持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三要认识大国协调合作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趋势加强。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冷战结束以来最重要的外交协议之一;美俄等就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展开协调,政治解决叙问题的国际努力再度活跃。四要关注国际恐怖主义发展动向及影响。西亚北非地区局势不稳定、发展不平衡、域内外各种力量角逐加剧极端恐怖势力发展,多国遭受恐怖袭击,各主要力量加大反恐国际合作。五要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体系调整动向、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影响,认识到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改革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本轮国际体系变革调整中,竞争摩擦的一面有所上升,但斗而不破、适度妥协,既借重合作又牵制斗争的基本框架仍将延续。
二、认清世界经济调整变化及对我影响
世界经济虽保持复苏态势,但负面因素增多,仍面临放缓失速甚至长期低迷风险。在教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清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和新动向: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根基不稳,增长整体乏力。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全球增长预期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世界贸易增幅也可能降至6年来最低。二是增长格局分化。发达经济体增长回暖,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大下行压力,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高达15%至30%。发达国家借势唱衰新兴经济体。三是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性愈加凸显。中国经济增长率、贸易、投资等关键经济指标均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成功实现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股市调整和汇率机制改革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经济短期增速结构性放缓,但前景被广为看好,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没有变。2016年中国将主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这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巩固和变革的一件大事。
三、认识“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进展和意义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战略。一要认识“一带一路”的重要进展。“一带一路”构想启动实施一年来,在欧亚、欧洲、亚洲等方向取得了重要进展:全面加强同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同20多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巴、中俄蒙等主要经济走廊和涉外重大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设立丝路基金后,又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创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周边自贸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同韩国、澳大利亚签署自贸协定,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全力推进RCEP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二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一带一路”战略的光明前景和面临的困难挑战。“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符合沿线国家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利益。但另一方面,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和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外溢效应的影响,再加上沿线区域多种文明交汇,多种力量交织,地区安全形势复杂,“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三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新时期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实施“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重大战略。我国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产能合作协议,周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四、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布局
6.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 篇六
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考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管理学院 班 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3年4月15日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中美关系是目前全球最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已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典范。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在起伏不定中实现螺旋上升,得益于两条重要经验。一是“斗而不破”,即双方始终恪守底线,不因个别事件影响两国关系大局,因此总能柳暗花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中美两国既没有因矛盾冲突而最终导致关系破裂,也没有因持续合作而丧失自我。
二、中美两国关系能否朝互利共赢的积极方向演进,取决于双方高层和战略思想界对客观形势的准确把握,以及战略上的及时果断调整。双方认知路径一致、战略调整相向而行,无疑将推动两国关系顺利发展;反之,则有可能误判形势,进而殃及两国关系。
三、领导人的战略自觉也成为确保两国关系平稳发展的重要条件。尽管中美之间的差距依然巨大,但不容否认的是,过去10的年,中国在“多强”中脱颖而出的态势十分明朗,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日本遭受海啸、强震多重打击后,显得更加抢眼。如何在软硬之间,合作、竞争与遏制之间寻求最佳平衡,也足令奥巴马团队费尽思量。而中国追求合作发展的意图更是不言而喻。
四、面对实力对比之变、战略心态之变、内外环境之变,中美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是在当前国际体系大变革、大转型、大动荡时代,作为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及西方大国和新兴大国的代表,中美应协力合作,重建符合两国利益、代表最广大国家需求、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二是与时俱进,完善新形势下中美经贸关系新格局。三是着眼“共同问题”,增进战略协调。总结来说就是要牢牢把握并努力扩大共同利益,抓大放小、求同存异。
(第一点:出处:《现代国际关系》 ;阅读资料题目:《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看天下》2012年1月;阅读题目:《华裔美兵受虐死亡激怒华人社区》 ;
第二、三、四点:出处:《现代国际关系》 ;阅读资料题目:《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第二部分 感想
一、中美关系的恶化会动摇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得到的不仅是两败俱伤的恶果,也会波及到全球;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则会带给双方更为有利的利益关系,甚至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美国作为美洲板块的核心,中国作为亚洲板块的核心,两者的相互合作也是美洲和亚洲格局平衡、和平的关键。同时,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一个枢纽,如若与中国发生矛盾将发生蝴蝶相应波及到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无容置疑的是,两个大国携手合作的利大于两者关系恶化的弊端。
二、中美在深化双边外交和发展多边外交基础上,应推进“中美 + X”三边外交,破解新时期
中美关系发展的难题。台湾在目前仍是作为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也是一件愤懑的事情,收复台湾是我们亿名国人心系的梦想。在此事件上美国多次委婉或是直接表态支持台独,这无疑是在挑战中国人的骄傲。更甚做错的是,在中日钓鱼岛事件中一再插手并且态度明确支持钓鱼岛是日本的,这犯下了一个让国人更不可原谅的错误。这两件事情都启示了我们,美国在面对尴尬的立场时可以与中国发展多边外交,发展“中美 + X”三边外交,有利于解决尴尬的立场局面,其获得的好处绝不止卖给了中国一个人情如此简单。
三、相互理解是双方促进关系发展的关键点。中美要想在合作中求同存异,推进共同利益发展,应丰富两国交流渠道,释放人文交流和地方交流的能量,发挥两军交流的独特功效,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源头活水。中国连续两年成为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美国开设汉语课的公立大、中、小学超过5000所,学习汉语的学生突破20万。只有深入去接触、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历史,才能深切的体会到对方国的文化涵养和价值观,才会理解对方的爱国情感,这在双方合作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也是是否做到求同存异的关键。唯有理解,才能发展,才能和平共处。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推荐阅读: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09-11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10-12
大二形势与政策论文10-31
形势与政策之类论文11-05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11-15
论文-形势与政策3下10-24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题目11-22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12-26
形势与政策港澳台论文06-28
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论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