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安全风险管控(9篇)
1.深化安全风险管控 篇一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一、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安全风险的辨识范围、方法、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流程,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评分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全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并严格监督落实。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安全风险预控责任体系应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注:PDCA分别表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
三、风险预控管理流程
(一)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辨识
(1)每年底由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队进行一次重点对瓦斯、水、火、粉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爆破、机电运输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一次全面安全风险辨识;
(2)危险源辨识前由培训中心组织全体职工对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3)辨识范围要覆盖全矿所有生产及辅助系统作业场所、工序、流程;
(4)各相关业务科室要对本科室负责的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①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也可由各相关业务科室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并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确认后实施;
②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③采掘系统、机电运输系统、“一通三防”系统等应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4)各相关业务科室要结合本的安全工作情况及下一年工作中可 能遇到的安全风险对发生风险性质、危害、原因、易发地点、预兆、应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并形成初评报告,并于当年10月15日完成分管领导与总工初步审查,上传矿QQ工作群。
(3)安全风险辨识工作由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组织,所有矿领导、科队长、技术员参加及相关队职工代表参加。
3、专项危险源辨识
(1)专项危险源辨识前由专项危险源辨识组织人安排相关科室组织相关职工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3)辨识范围要覆盖所有涉及到的生产及辅助系统作业场所、工序、流程;
(4)各相关业务科室要对本科室负责的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①危险源辨识采用的方法和程序要与现场实际相符,具体由各相关业务科室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并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确认后实施;
②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③采掘系统、机电运输系统、“一通三防”系统等应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2)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1次专项辨识;
(3)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业务科室进行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1次专项辨识;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综采工作面初放、收尾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产前,由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业务科室、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1次专项辨识;
(5)发生死亡事故、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矿长组织分管负责人和业务科室对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进行1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
(二)风险评估
1、危险源辨识完成后相关负责人应及时组织职工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各相关科室对职责范围内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要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①风险评估应采用依据风险矩阵表或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MES)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各业务科室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评估办法建议,由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确认后实施;
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辨识出的风险源分以下几个等级:(3)评估结果分级
①蓝色风险5级风险:轻稍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岗位人员应引起注意。
②深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班组、队应引起关注。
③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业务科室、安全科)应引起关注。
④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煤矿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
⑤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2)在以下情况时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的记录:
①新改扩项目前;
②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
③ 为特定项目(采煤工作面安装、初次放顶、收尾、回撤,采掘工作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排放瓦斯、井下电气焊、大型设备安装与检修等)制定安全措施前;
④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
⑤执行特定检查和实验前;
⑥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
⑦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4)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组织,所有矿领导、科队长、技术员参加及相关队职工代表参加。
(5)专项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相关组织人员组织,有关有矿领导、科队长、技术员参加及相关队职工代表参加。(三)风险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1、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应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②各业务科室组织对提炼出的风险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③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④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⑤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或分管领导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危险源监测
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五)公告警示
1、由安全科负责在井口公示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2、由各相关科室负责在分管范围内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区域的显著位置地点公示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3、由各相关队负责在各岗位公布各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六)分级管控
1、分级管控
①蓝色风险5级风险:轻微危险由岗位人员自己注意。
②深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由班组、队应进行监管。③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由业务科室、队进行监管,安全科登记关注。
④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由各分矿领导、安全科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
⑤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
2、各业业务科室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3、及时完善相关标准、制度
(1)各相关业务科室要根据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形成的决定及时编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建立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2)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要根据辨识评估结果确定下一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调度中心与技术科要根据辨识评估结果指导和完善下一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
(3)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专项辨识评估完成后、各相关科室要及时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根据辨识评估结果及 时完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选择生产工艺、布置生产系统、对设备设备进行选型、确定劳动组织等。
(4)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专项辨识识评估完成后,各相关科室要及时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根据辨识评估结果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5)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综采工作面初放、收尾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产前专项辨识识评估完成后,各相关科室要及时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将辨识评估结果作为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依据。
(6)发生死亡事故、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的专项辨识完成后、各相关科室要及时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根据辨识结果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
(七)风险管控
1、管控措施
(1)每年由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组织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实施方案,确保人员、技术、资金有保障。
(2)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手段,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符合相关规定
(3)对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由风险管控领导组根据具体情况划定作业上限人数。
2、监督检查(1)定期检查
①矿长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②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2、现场检查
(1)所有带班矿领导要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与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填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表。
(2)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立即或限期整改。
(3)场安全员、瓦斯员要对当班所管区域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立即或限期整改
(八)保障措施
1、信息与沟通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煤矿应确保:
(1)各级要保证职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各级要保证职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班组长要明确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并确保不职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班组长必须组织当班职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不符情况,应及时汇报,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并留有记录。
(5)各级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记录、跟踪、统计、分析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教育培训
(1)所有入井人员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2)培训中心每半年至少组织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1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第二次必须于10月份前完成。
3、资金保障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投入资金管理与控制程序,为实施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符合:
(1)矿长对安全投入资金进行统一决策、管理、支配;(2)财务科对安全专项资金的提取、使用应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范使用”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3)后勤副矿长负责对安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投入的安全资金有效使用。
4、安全文化保障
(1)煤矿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2)培训中心要认真组织各科队推行一岗双述安全工作法。
5、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1)员工准入管理
劳资科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应,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和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安全科要认真制定三违处罚管理办法,对煤矿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并严格监督实施。(3)员工培训教育
培训中心要建立健全职工培训档案,认真制定培训方案,并严格进行落实。
6、制度保障
(1)各相关科室要认真组织制定与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①各相关科室负责相关制度的制定、修订。
②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修订完成后相关科室要及时与培训中心联系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
③培训中心要加强对各项制度的培训监督。
④质量标准化办公室负对相关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的监督检查进 行考核。
2、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煤矿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三)办公室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1)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文件收发、归档应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7、技术保障
技术科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并符合:
(1)应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工艺、设备、设施;
(2)及时根据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实际制定或安排相关科队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8、各业务科室要加强对各生产要素的管理
2.深化安全风险管控 篇二
2011年是西安电网经历严峻考验的一年, 西安供电局以“两抓一建”安全风险管控活动为主线, 坚持“严抓严管、重奖重罚”, 加大安全生产奖惩力度, 强化生产现场全过程管控,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着力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该局进一步推进“严抓严管, 重奖重罚”的安全奖惩机制建设, 修订安全生产奖惩规定, 设立安全专项奖励基金, 对安全生产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有效地将员工安全理念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充分调动了员工安全生产作业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狠抓现场安全管理, 切实保证防人身和误操作事故措施的有效落实, 顺利完成了春秋季检修、电网建设与改造、世园会保电等重点任务, 实现了“八不发生, 一实现, 两确保”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为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日前, 西北电力安委会在青海召开了《关于表彰2011年度西北区域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会议, 会上西安供电局被评为2011年度西北区域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3.浅谈国内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控 篇三
关键词:地下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工程施工监测;施工信息化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地铁建设掀起高潮,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已经开通和待开通地铁的城市有28个,正在建设中、获得审批及规划的城市有31个。中国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地铁建造市场”的同时,我们的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2013年5月6日,正在施工的西安地铁三号线发生塌方事故,造成5名施工人员遇难。这起事故并不是西安地铁施工的首次,它曾在7个月内发生了4起事故。2013年1月2号,广西南宁一在建地铁工地的污水管线迁改施工中发生塌方,3人被困,其中两人死亡。
1.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控的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地下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一环,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工程地质复杂、施工工序多、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和社会环境影响大等特点,是一项高风险工程。轨道交通的施工安全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提升,安全事故的代价高昂且沉痛,利害关系不言而喻。其中,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更是举足轻重。
1.1 实施风险管控有利于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实施风险管理,对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详细的识别、评估,对发生频率高或造成损失大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能有效减少工程事故发生。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地下轨道交通已经逐渐采用了不同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施工事故发生率。事实证明,实施风险管控有利于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有效的避免的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
1.2 实施风险管控有助于达成资本投资的目标
投资方的终极目标便是利益的最大化,即在可控范围内,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利益。目前,我国地铁的投融资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负债投融资模式、市场化投融资模式以及发行证券等。因而,对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管理、控制,有效降低意外成本从而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是工程建设期的重中之重。
1.3 实施风险管理是有效的工程質量的途径
保险公司作为专门对风险进行运营的企业方,已有一套完善而严格的核保核赔支付,在客户投保之前会对投保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制定赔偿计划,风险发生后会进行理赔,有丰富的风险管控经验。对此,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以及财产等方面的损失,项目设计方和施工方应该从新项目的建设规划期间进行风险知识和风险管理知识的积累,并且对项目进行投保。所谓术业有专攻,保险公司通过专业人士的分析从而掌握项目的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的不同水平制定自留、控制、转移等风险管理手段,减少风险发生率,从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应的,工程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2.国内外安全管理与控制现状
2.1 国内外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管理规范
近年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隧道工程界为降低险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损失和事故,先后编撰了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准则规范或作业手册。具体包括:2003年英国运输统计局(BTS)编纂了《英国险道工作风险管理作业联合规范》;2004年,国际险道协会(ITA)编纂了《险道工程风险管理指南》。2005年ETWB编纂了《公共工程风险管理手册》。2006年国际险道工程保险集团(ITIG)编纂了《隧道工作风险管理作业规范》。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11月成立,标志着我国城市地铁工程的风险管理在逐渐成熟,而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11年9月12日政府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对于我国地铁安全风险管理向着科学化、标准化以及程序化的方向发展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
2.2 国内各大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全国地质条件方面的迥然不同,并且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各有不同。
各地铁建设城市根据各自的工程风险特点及需求,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除开展施工监测或第三方监测外,制定了不同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安全评估、咨询及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安全风险预评估、安全风险分级评估、安全风险监控咨询管理、环境专项安全性检测评估、工程质量保险、远程监控管理、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构等工作。
2.2.1北京
2005年始,北京地铁建设相关单位开展了相关风险管理,编制了《北京地铁工程建设环境安全评估技术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穿越工程技术控制指南,但是仍然是不完整的风险管理,仅限于地铁建设过程中对周边工程环境等某一环节的静态评估和管理,并且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责任体系、全面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配套方法和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2.2.2上海
上海地铁建设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不仅开展了关键工点的风险预评估工作,并且委托了相关科研机构或高校完成相关风险管控的理论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评估;施工阶段,组建了安全监控中心和监控分心中两级监控机构,采用高科技监控手段,并且委托第三方和专门咨询机构开展相应的施工监测和安全管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控制工作。
nlc202309021139
2.2.3其他城市
深圳、杭州、西安等地铁建设二线城市不同程度開展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深圳地铁5号线采用了全线远程监控系统,杭州地铁在1号线施工阶段采取了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保险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此外,天津地铁参照各地安全风险管理经验,编制完成《天津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对地铁施工过程中风险的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3.国内外风险监测管理控制模式以及措施
国内各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结合了城市自身特点和项目要求,加大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投入,采用了科学的监控量测模式。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了很大支持,参与了监督检查。城市轨道交通在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的同时,也逐渐提高了施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水平。
在国内,工程中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对施工过程中工程结构和工程周边环境的监测,二是通过其他辅助监控手段对工程状况进行监督。
3.1 国内外典型监测管理模式分类分析
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还编写了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或第三方监测技术规程。各地因自身需求不同,监控量测模式有所不同,主要的模式有以下4种:
3.3.1施工专业化监测
监测范围包括工程本身的施工监测和周围环境的监测,但是监测队伍由施工单位自主选定。这种监控量测模式监测专业性强,有利于监控分析和安全风险评估。缺点是专业化监测队伍需求量大,监测数据得不到复核,责任主体不明确,数据上报和报警受控于施工单位。上海、台湾、香港等地采用此种方法。
3.3.2施工单位为主体的全面监测
以施工单位为主,对工程自身和周围环境全面监测,由业主委托监测咨询机构进行部分重大环境和工程结构的抽检监测,并且施工单位的监测数据由受委托监测咨询机构监督、抽查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这种模式有一定的监督作用,重复工作量少,费用低。缺点是施工监测数据得不到充分复核,施工监测专业化程度较低,可供风险评估的数据少。南京市主要采用这种模式。
3.3.3第三方监测为主体的全面监测
施工单位负责工程自身的施工监测,业主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施工监测数据的复核监测和全部的环境监测。此种模式下,施工单位的监测任务较少,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全面监测。这种模式下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保障,有利于数据复核,责任主体较为明确。缺点是环境监测数据得不到复核,且监测工作有少量重复。合肥市主要采用这种方法。
3.3.4施工单位与第三方共同监测
施工单位对工程自身和周围环境全面监测,业主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环境和工程结构的复核监控量测。这种监控量测模式有利于工程结构和环境监测数据得到复核.,责任主体较明确,数据上报和报警及时、准确。缺点是监测工作重复率较高,成本较高。广州、西安、武汉、深圳等城市也采取类似的模式。
3.2 综合监控手段应用情况
除监测外,尚有巡视、巡查或巡检、视频监控等其它辅助监控手段。
3.2.1巡视、巡查或巡检
无论是地铁工程建设,还是其它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工程参与主体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都应积极参与现场安全风险巡视。总结各地目前采用的巡视模式或发展需求,发现引入第三方监测单位和安全风险咨询机构的巡视是非常必要的。
3.2.2视频监控
上海、南京、宁波等多个城市己经或拟采用网络视频监控手段。此种方法监控资料保存较为完整,符合施工信息化的要求,但受环境限制,且成本较高。
4.国内安全风险管控的不足以及几点思考
相较于习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轨道交通建设方面仍然有很多环节有待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控制不仅是工程质量和成本目标的要求,更是施工信息化的体现。
4.1 合理安排工期,制定科学规划
交通隧道工程界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告诫说,不合理地赶工期会影响到地铁建设的结构和寿命,也会影响地铁的安全。在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规划设计期,要以地铁施工的全过程为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工作实施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及安全方针,并对安全责任和职能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完善施工风险管控工作机制。
4.2 完善技术标准,加快法制建设
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地方安全风险管理规范,明确建设期间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各个单位的安全职责。同时立法单位也需要出台相关规定,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职责,形成术业专攻、相互监督的良性循环,给予专业人员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也积极的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
4.3项目管理为主,加强人才培养
我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的进行轨道交通的建设,存在大量的施工现场。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必须要通过大力培养人才,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需要实际参与到项目管理中来。实践出真知,工程行业需要的是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
4.4 风险预防为主,提高防范意识
因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特殊性和危险性,风险的发生率虽然小,但是损失量巨大,一旦事故发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为减少地铁工程的事故,重在于预防,而建设单位必须要树立起“预防为主”的观念。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落实风险管理重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工程结构和工程周边环境处于可控范围内,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程序,将风险率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燕申,陈思凯.欧盟轨道交通安全统计年报解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第1期:7-11.
[2]门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
[3]苏芳.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初探[J].科技向导.2011(11)
[4]白靖利.地铁施工事故为何像“矿难”一样频发?[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5,第1期:45-46.
[5]张正贵,袁春强等.南京地铁运营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与控制[J].都市快轨交通.2011,(24)5:34-37
[6]杨晓东.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
[7]高踪阳.建设“新地铁”安全管理模式[J].都市快轨交通.2007,20(6):32-36
[8]林建华.中国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实践与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第8期(8):135-136.
作者简介:刘驰(1991.08—),男,汉族,安徽安庆,硕士,安徽建筑大学,地下结构理论计算与应用。
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篇四
安全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风险管理,防范电网事故和人身事故,维护电网安全和企业稳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和省公司《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规定》及市公司《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各单位要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机构与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与节点标准,根据安全风险类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第三条、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第二章、控制对象
第四条、电网安全风险是指电网在以下列条件情况下存在发生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遭遇自然灾害、遭受外力破坏、在特殊运行方式下。
(一)自然灾害,是指地震、台风、洪水及暴风雪等对电网的破坏,其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程度一般比较大,危及范围具有不确定性。
(二)外力破坏,是指由于各种建设、施工作业人员以及社会其他人员的人为因素造成电力设施的停电、故障和损坏。外力破坏分为过失损坏、盗窃和蓄意破坏三类,电网遭受的外力破坏主要是过失损坏。过失损坏的主要类型有违章施工(作业)、异物短路、烟火短路、车辆撞杆等。
(三)特殊运行方式,是指电网由于设备检修、改造以及新设备投运,受电网结线的限制,致使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发电厂母线出现单线(单电源)、单变、单母线运行的情况。
第五条、人身安全风险是指人员在高危作业或设备巡视、检修、施工等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疏忽或主观违章或“三措”不落实,造成对人身伤害的可能性。
(一)高危作业是指施工环境恶劣或施工难度极高,发生人身伤害可能性很高的作业。
1、I类高危作业
(1)变电专业
在220kV变电站运行母线下方或设备附近进行吊装作业、220kV主变压器吊装。
(2)输电专业
在220kV带电线路附近进行组立(拆除)铁塔、在险恶地理环境下组立(拆除)220kV线路铁塔、220kV线路大跨越施工放线。
2、II类高危作业
(1)变电专业
在110kV变电站运行母线下方或设备附近进行吊装作业。
(2)输电专业
在110kV带电线路附近进行组立(拆除)铁塔、在险恶地理环境下组立(拆除)110kV线路铁塔、跨越高速公路、铁路、运河110kV及以上线路施工放线。
(三)工作疏忽是指无主观违章动机,但客观上已形成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违章行为,如:没有按工作流程与规程要求实施作业,登错线路杆塔、走错有电间隔、安全带没有扣好、误操作等。
(四)主观违章是指存在侥幸心理,故意进行违章作业。
第三章、控制原则
第六条、企业行政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企业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分管生产、基建的副总经理是生产、基建安全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生产技术部、发展建设部、调度中心,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是本专业领域安全风险控制的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安全监察部是安全风险控制的监督部门,负责检查督促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第八条、工区(项目部)、班组及个人,是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执行者与责任人,负责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做细做实。
第四章、控制分级
第九条、公司负责控制管辖范围内220kV变电站全停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一般电网事故。
(一)调度中心是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调度管理部门,负责做好电网运行方式调整、电网设备停电检修计划安排、电网运行监控与调度操作、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防止误整定、误调度。
(二)生产技术部是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调度部门、变电运行工区、变电检修工区、输电工区、配电工区做好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
(三)安全监察部是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监督部门,负责监督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
(四)变电运行工区负责做好变电运行操作、设备检修许可、重要设备监视等工作,防止误操作及安全措施漏项。
(五)输电工区负责做好重要线路的巡视防护工作,防止线路遭受外力破坏。
(六)调度中心、变电运行工区、输电工区控制管辖范围内220kV变电站全停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一般电网事故。
(七)基层班组控制班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认真执行“两票”、“三措”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防止发生人员责任障碍。
(八)个人控制作业安全风险,遵章守纪,规范作业,防止发生个人违章行为。
第十条、公司控制管辖范围内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人身重伤和死亡事故。
(一)生产技术部是生产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的管理部门,负责做好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
(二)发展建设部是基建、技改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的管理部门,负责做好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
(三)安全监察部是人身安全风险控制的监督部门,负责监督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
(四)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配电工区、施工单位是控制高危作业人身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组织实施高危作业,落实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与安全措施,加强施工作业过程控制,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五)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配电工区、施工单位控制管辖范围内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人身重伤和死亡事故。
(七)基层班组控制班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认真执行安全施工作业票、《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防止发生人员责任未遂与异常。
(八)个人控制自身作业安全风险,按照《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的要求,规范作业,防止发生个人违章行为。
第五章、控制措施
第一节、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在编制年度运行方式中,应明确各220千伏变电站的110千伏备用通道,特殊运行方式下应保持不得少于2条,且相邻变电站应安排足够备用容量。
第十二条、对中低压侧有电源接入的变电站,应配置低周低压解列装置、高频切机装置、振荡解列装置以及相应的同期并列装置;对可能形成孤立系统的电网,应安排足够的低周低压减负荷容量;变电站中低压侧应配置备自投装置,条件允许时应投入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安排计划停电时,应充分考虑电网的可靠性和电力电量平衡,按照“主设备与辅助设备、变电与线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同时检修的原则安排停送电,统筹协调好基建、技改、检修停电计划,切实减少现场操作,一旦无法避免出现特殊运行方式,则启动预警程序。
第十四条、当电网出现特殊运行方式时,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是防范电网安全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组织各专业部门认真分析特殊运行方式期间电网运行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危险点,认真分析、评估电网存在的安全风险,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一)调度中心
1、填写电网特殊运行方式预警通知单,分送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及有关调度机构和运行单位。
2、做好特殊运行方式下的电力电量平衡,督促运行单位做好用电负荷转移运行方式调整方案,尽量转移220千伏变电站内的重要负荷和重要用户。
3、做好特殊运行方式的供电潮流、电压计算工作,核对可能出现的最大潮流是否满足线路、主变的限额,无功电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4、特殊运行方式下,为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相应的线路、主变、母线全保护运行,原则上不安排保护及二次回路停用校验工作。
5、在特殊运行方式申请单开工前应核实相关要求的落实情况,并作为开工的必备条件之一。在特殊运行方式的倒闸操作前,应向现场值班人员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及特殊运行方式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
6、特殊运行方式下需要加强巡视的设备,应在检修申请单中明确,同时通知相关单位。调度运行人员要加强对特殊运行方式的运行情况的`监视,确保相关的线路、主变、母线等设备输送功率、潮流控制合理。
7、加强对特殊运行方式的运行情况监视,并做好变电站全停的事故预想及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反事故演习,确保特殊运行方式下尽快恢复供电。
(二)生产技术部
1、严格执行防误操作管理要求,加强操作票的逐级预审工作,并及时反馈审核意见和操作注意事项。
2、深入现场,靠前指挥,组织协调变电运行工区、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及施工单位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做细做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三)、安全监察部
1、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规定,加强工作票的逐级预审工作,确保工作票的正确性。
2、跟踪检查《电网特殊运行方式预警通知单》流转情况,现场检查“两票”、“三措”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3、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保持同市气象台的联系,按照《江苏电网应对重大气象灾害处置预案》进行特殊气候条件的预警。
4、填写特殊气候条件预警通知单,分送生产技术部、发展建设部、调度中心。
(四)变电运行工区
1、变电所遇到特殊运行方式,操作班班长应组织操作人员对该运行方式危险源点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详细防范措施。
2、操作班班长对操作票要进行审核把关,并合理安排人员进行操作。对于重要操作项目,还要执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
3、加强解锁钥匙管理,原则上正常情况下不允许使用解锁钥匙。如确实因操作需要使用解锁钥匙,如特殊运方、事故处理等,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3、工作票许可人需到现场许可工作票,要详细交代特殊运行方式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及安全注意事项,许可过程要有录音保存。
4、工作许可人员必须按照《变电一次设备作业现场围栏和标示牌设置规范》、《变电二次设备作业现场安全措施设置规范》做好现场安全措施。
5、运行人员要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对运行与检修或施工设备的交圈地带要严防死守,特别是在进行施工搭接和与运行设备的安全距离接近允许值时,设备运行单位应安排专人对运行设备进行重点监护。
(五)输电工区
1、单线运行前,要对线路进行一次全面的巡视检查,并做好事故预想和抢修准备。
2、单线运行期间,要加强对线路接头、耐张线夹等部位的红外测温检查,防止接头发热造成断线。
3、单线运行期间,要保持对线路的不间断巡视,重点区域要进行全天候巡视,发现异常和隐患应采取果断措施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派专人24小时看守,并及时上报。
4、单线运行期间,对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建筑施工作业,必要时要积极与地方行政部门联系,实施暂停施工措施。
(六)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配电工区、施工单位:
1、检修、施工前,要根据对检修、施工现场的勘察结果,编制《三表三措》、《作业指导书》或《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按程序审核批准后,组织检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2、开工前,要按照工作票或安全施工作业票的要求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业人员的身体精神情况、施工机械的性能情况,并认真进行施工任务、安全措施交底。
3、在高层平台上工作,工具、材料使用绝缘绳索上下传递,地面用绝缘绳索控制,保持其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高层平台应设置专用的检修电源箱,禁止随意上下施放临时电源线。
4、同塔(杆)架设的线路,当其中一回路停电作业时,检修、施工人员上下传递工具、材料时应使用绝缘绳索,杆塔下人员应将绝缘绳索控制,保持与带电线路的安全距离,防止摆动;工作线路加挂接地线时,应将较长的地线固定好,防止风摆触及带电线路。
5、起重工作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重物等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
6、加强设备资料的管理,设备调整、更名、线路改道后要做到及时修改资料,确保设备资料与现场实际一致,并且设备、杆塔上必须有的名称、编号、相位以及必要的安全、保护等标志应明显、齐全。
7、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合理安排人员分工,临近带电设备作业时或危险作业,必须安排专职监护人进行现场监护。认真按照《作业指导书》开展作业,规范检修、施工作业行为,加强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的安全控制,确保检修、施工安全。
第二节、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生产技术部召开月度停电平衡会,分析确定下月设备停电检修、技改扩建施工及新设备启动投运中的高危作业,由生产技术部启动预警程序。发展建设部通过定期召开工程协调会,分析确定近阶段基建、技改施工中的高危作业,由发展建设部启动预警程序。
第十六条、当高危作业确定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管副总经理是防范高危作业人身安全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组织各专业部门认真分析高危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评估安全风险,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第十七条、对于输变电专业I、II类高危作业,公司生产技术部、发展建设部应分别上报市公司生产技术部、基建部、安全监察部。
第十八条、生产技术部、发展建设部,要认真组织编制高危作业《三表三措》、《作业指导书》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按程序审核批准后,组织检修、施工安全交底。
第十九条、安全监察部要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监查,检查督促“两票”、“三措”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执行到位,防范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行为。
第二十条、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配电工区、施工单位要针对高危作业的特点,按照《三表三措》、《作业指导书》或《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选派工作负责人及工作成员,配备施工作业器具,做好安全措施,组织开展施工。
第二十一条、检修、施工班组,要组织班组人员认真学习《三表三措》、《作业指导书》或《施工组织设计》,熟悉和掌握施工特点及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积极配合工作负责人完成指定的检修(施工)任务。
第二十二条、工作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好开工会、收工会,确保每一位成员都清楚工作任务、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停电范围、邻近带电部位、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工作中,工作负责人必须始终在现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当工作地点分散、工作环境比较危险、多班组、多工种作业时,工作负责人应增设专责监护人和确定被监护人员。
第二十三条、登杆塔前,作业人员认真核对应停电检修线路的识别标记和双重名称无误后,方可攀登。登杆塔至横担处时,应再次核对停电线路的识别标记与双重称号,确实无误后方可进入停电线路侧横担。
第二十四条、在带电设备区域内使用汽车吊、斗臂车时,车身应使用不小于16mm2的软铜线可靠接地。在道路上施工应设围栏,并设置适当的警示标志。
第二十五条、工作地段如有邻近、平行、交叉跨越及同杆塔架设线路(平行或邻近带电设备),为防止感应电压伤人,应加装接地线或使用个人保安线,加装的接地线应登录在工作票上,个人保安线由工作人员自装自拆。
第二十六条、扩建、技改设备与运行设备应做到界面清楚,应用高为170cm的固定式临时围栏将作业地点与运行设备进行有效隔开,不得将尚处在施工中的设备提前接入运行系统中。
第二十七条、带电作业应设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直接操作。监护的范围不得超过一个作业点。复杂或杆塔作业必要时应增设(塔上)监护人。
第二十八条、高低压同杆架设,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应先检查与高压线的距离,采取防止误碰带电高压设备的措施。在低压带电导线未采取绝缘措施时,工作人员不得穿越。在带电的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时,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的绝缘隔离措施。
第二十九条、配电带电作业时,作业区域带电导线、绝缘子等应采取相间、相对地的绝缘隔离措施。绝缘隔离措施的范围应大于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实施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拆除时顺序相反。装、拆绝缘隔离措施时应逐相进行。
第三十条、双电源和有自备电源的用户,应采取机械或电气联锁等防返送电的强制性技术措施。在双电源和有自备电源的用户线路的高压系统接入点,应有明显断开点,以防止停电作业时用户设备返送电。
第三十一条、各级领导干部及专业管理人员,要按照到场要求和到位标准,深入作业现场,深入基层班组,开展检查、监督和指导,切实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工程管理规范、风险控制到位,不断降低和努力化解人身安全风险。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细则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课件 篇五
管控课件
第一章 安全风险辨识范围、方法
第一条 矿长、总工程师、分管矿领导、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科长及副科长、相关区队正职及技术员履行“规范”中工作体系职责,当触发以下时间节点或情节时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一)每年年底前对瓦斯、水、火、粉尘、顶板、冲击地压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重点对煤矿瓦斯、水、火、粉尘、顶板、冲击地压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二)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开展一次专项辨识评估,重点辨识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三)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大变化时,开展一次专项辨识评估,重点辨识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四)排放瓦斯等高危作业实施前,开展一次专项辨识评估,重点辨识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五)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开展一次专 项辨识评估,重点辨识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六)连续停产停工1个月以上复工复产前,开展一次专项辨识评估,重点辨识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七)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评估,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
第二条 辨识方法主要采取工作任务分析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初始危险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根本原因分析法等,基本归类如下:
(一)和复工复产专项辨识中瓦斯、水、火、粉尘、顶板等自然灾害因素采用初始危险性分析法,提升运输系统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二)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采用初始危险性分析法。
(三)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采用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法。
(四)排放瓦斯等高危作业实施前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
(五)新技术、新材料试用或推广应用前,采用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法。
(六)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 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
第八条 评估方法采用风险矩阵法,根据辨识出的风险可能发生频率与损失程度的乘积划定风险值范围,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四类,对应红、橙、黄、蓝四种颜色。
第二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流程
第九条 、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组织主体为“规范”中的、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组长,实施主体为副组长,监督主体为安检科,指导主体为风险办,各主体必须按照“规范”进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第十条 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主要工作流程:成立辨识评估小组→辨识评估范围、方法→危险因素识别、作业活动及风险点辨识→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措施和风险清单→编制辨识评估报告。
第十一条 负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组织职责的主体,在组织过程中,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触发本制度第六条规定的时间节点或情节时,相关组织主体及时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二)矿长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三)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对分管范围内月度安全风险 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第十二条 负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实施职责的主体,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协助辨识评估小组组长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二)如实填写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表,并编制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三)建立、健全分管范围内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监督落实。
(四)协助矿长实施每月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
(五)协助分管负责人实施每旬对分管范围内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
第十三条 负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实施监督职责的主体,在监督过程中,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依据国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有关政策、结合矿实施效果,及时修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和体系建设规范。
(二)监督、督促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开展,督促业务科室编写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表和评估报告。
(三)监督、督促安全风险评估辨识结果在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中的应用。
(四)监督、督促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和管控效果及旬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的检查分析。
(五)监督、指导培训中心对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对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第十四条 带班矿领导以现场检查或电话询问的方式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未按规定落实管控措施而产生的事故隐患,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整改或提交分管副矿长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第十五条 安全风险存在的单位,必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对涉及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内容及时对本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三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
第十六条 矿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主要管控流程详见附件。
第十七条 矿长每月下旬组织组织分管矿领导、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相关人员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检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
排查结束后,组织分管矿领导、副总工程师召开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月度专题会议,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第十八条 机电副矿长每旬组织副总工程师(机电)、机 电科及机电队相关人员对作业场所进行机电运输专业性安全检查,排查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的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
排查结束后,组织副总工程师(机电)、机电科及机电队相关人员召开机电、运输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旬度专题会议,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第十九条 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副总工程师(通风)及通风科及相关区队人员对作业场所进行一通三防专业性安全检查,排查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的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
排查结束后,组织组织副总工程师(通风)、通风科及相关区队人员召开一通三防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旬度专题会议,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第二十条 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地测科科长及地测科相关人员对作业场所进行地质防治水专业性安全检查,排查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的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
排查结束后,组织地测科科长、地测科相关人员召开防治水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旬度专题会议,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第二十一条 生产副矿长每旬组织副总工程师(生产)及生产科相关人员对作业场所进行顶板专业性安全检查,排查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的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排查结束后,组织副总工程师(生产)及生产科相关人员召开顶板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旬度专题会议,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第二十二条 区队长安排现场管理人员每天对所辖区域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检查落实,发现重大异常状况及时向相关业务科室进行汇报。
第四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
第二十三条 矿实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机制,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技术文件的编制或修订完善。
第二十四条 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确定下一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并指导和完善下一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十五条 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的专项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和劳动组织确定等。
第二十六条 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的专项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第二十七条 排放瓦斯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的煤矿复工复产前的专项辨识评估结果作为编制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的依据。第二十八条 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的专项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
第五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评价
第二十九条 矿实行对、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进行安全评价机制,用于指导矿井生产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 安全评价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和定性风险评价法。
第三十一条 安全评价结果采用红、橙、黄、绿四种颜色进行标识和管控。红色对应安全不可控,橙色对应安全基本可控,黄色对应安全部分可控,绿色对应安全绝对可控。
第三十二条 安全评价为红色时,立即对矿井整体或部分区域停止生产作业或设备运行。由矿长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全面整改。问题整改后,经安全评价达到黄色或绿色后,方可恢复生产作业和设备运行。
第三十三条 安全评价为橙色时,可边整改、边进行非生产性作业。由分管负责人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全面整改。问题整改后,经安全评价达到黄色或绿色后,方可恢复生产作业。
第三十四条 安全评价为黄色时,可边整改、边生产。由业务科室负责人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全面整改。
6.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篇六
一、本制度主要立足于防范和消除以下危害情况的出现:
1、校园网主页被恶意纂改。
2、交互式栏目发表反政府、分裂国家和色情内容。
3、校园网用户发布或阅读反政府、分裂国家、色情言论。
二、防范立足于技术,以相应的技术设施及安全的设置以保障网络安全,同时实行专人定时巡查和监督信息传输。
三、若主页被恶意更改,应立即停止主页服务并恢复正确内容,同时检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并排除之前,不得重新开放主页服务。
四、交互式栏目内容发布实行审核制度,未经审核不得发布,实行版块负责制,由版主负责本版块的信息安全,以预防万一有绕过审核的信息被发布,若出现未经审核信息发布情况,应暂时关闭信息发布功能,直至找到原因并排除为止。
7.深化安全风险管控 篇七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 电力调度不规范的调度行为会对电网的安全性和运行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从大体上分析, 电力系统的运行必须具备一些先决条件。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电力调度的规律, 这些先决条件主要有:合理的网架结构、综合化且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善的继电保护、高素质的调度操作人员等四个方面。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1) 高素质的操作人员。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电网调度中。根据设备的改进, 电网调度员在掌握传统的运行检修、规划设计技术的同时, 还需要熟练使用计算机, 掌握电网自动化技术。同时要恪尽职守, 用极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保证工作的缜密性。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完善的网架结构。完善的网架结构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它能为电力系统发展大容量、大机组及超高压电网在技术上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 在电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电源建设和负荷增长等不确定因素时, 它能够保障电网的安全, 大大减轻电网调度人员的工作量, 创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环境。
3) 综合化、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首先, 可靠的、自动化的继电保护, 可以防止电网事故扩大, 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证。其次, 要具备由各种传感设备、计算机设备、遥控设备、监控设备组成的硬件系统。最后, 还要有一系列高级智能的自动化应用软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又称为电力计算机监控系统, 能够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况, 在发生事故后能在第一时间自动完成事故的判断以及决策, 并通过简单的人工操作, 有效遥控和遥调远方变电所、电厂设备。一般来说自动化的电网调度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的电网调度中, 现代的调度中心使用的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组成的多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实现便捷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 同时也可以组合、组成新的系统。不仅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兼容性, 还降低了信息传递与系统接口的投入成本。
2 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分析
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因素有很多, 根据电力系统和电力调度的状况, 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2.1 外部因素
1) 自然因素。地震、洪涝、泥石流、雷雨等自然灾害事发前不可预测和控制, 所以很容易给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带来危害。对于自然因素, 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提高选址和建设标准, 在事前预防自然灾害对电网运行造成危害。同时在日常工作中, 依靠气象监控中心提供的数据进行预防、报告和提前治理。
2) 人员因素。人员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职责划分不清, 管理上就容易产生漏洞。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刚刚建立, 新的设备也是刚刚投入运行, 所以管理上暂时无法与新的技术和工作模式同步, 管理跟不上科技的发展步伐, 导致出现了许多的漏洞。比如值班调度人员越权, 做起了操作人员应该做的事情而引起安全隐患。同时, 只重技术设备操作而忽视现场管理, 过于依赖设备、数据备份。在安全基础工作中疏忽大意, 现场管理意识淡薄, 更没有针对新的技术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反事故措施, 都给安全工作带来了管理上的隐患。其次是安全意识的缺失。调度自动化系统从遥测、遥信起步, 现在已经在技术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但是安全意识上存在着重现场操作、重一次检修, 轻运行治理, 轻二次维护的现象, 再加上工作人员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心较差, 甚至于擅自修改数据库的内容, 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2 内部因素
1) 系统硬件老化和系统设计缺陷。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工作压力很大, 运行过程中不断受到安装环境、温湿度条件、使用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且长期的超负荷运行或者满负荷运行都造成了系统硬件的老化, 容易引起硬件功能失效, 影响着系统的安全运行。2) 电力系统自身的不稳定性, 主要包括了静态稳定、暂态稳定、振荡等, 同时通信系统中会出现诸如:不能与EMS系统通信、信息系统故障或阻塞、无法进行自动控制的故障, 电力系统组成部分中的发电机、输电线路、变压器故障, 控制和保护系统中的保护继电器的非线性和控制故障, 断路器误动作等。
3 电力调度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风险控制与防范
做好电力调度和电网安全运行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总体上要在了解技术的基础上, 做好管理措施, 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首先要管好保护与控制装置、直流设备及各个组成分支压板这三个管好工作, 保证继电器的正常运行。其次要做好送电后检查、停电后检查、事故跳闸后检查这三个检查工作。在送电后必须检查电流表是否有指示、断路器是否已合上, 同时要确保继电保护、位置灯为红灯, 停电后检查断路器的断开项目和确保位置灯是绿灯。要及时检查正常停电时瞬间动作的信号及其延时复归情况。事故跳闸后要检查断路器的性能、状态和保护动作的指示灯、信号继电器的掉牌、出口继电器的触头、保险等完好与否, 必要时还要检查切断辅助接点的情况。
2) 加强运行方式的管理。总体上要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督考核制度。首先, 在管理上要明确安全责任, 做到制度化的管理, 要做好集控人员、调度人员、远动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提高责任意识。其次, 现场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动态化地处理安全隐患和安全威胁。再次, 运行管理中要认真地对历史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防止因为信息处理的失误而留下安全隐患。
3) 完善安全调度的管理。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通过有效的考核, 形成对调度管理有奖有罚、公正分明的工作作风。其次要严格执行“两票三制”, 即认真检查线路工作票及停电申请单, 对停电申请单要查工作情况、查操作时间、查执行单位、查停电区域和查检修运行方式等五个标准, 同时要杜绝因为时间紧迫或自身原因出现考虑不全的情况, 以免引起误操作事故。最后要完善联合交接班制度, 保证交接班的书面记录正确可靠, 责任分明。
4) 加强现场调度的管理。首先, 调度要对变电站、开闭所内的装置负责, 对于复杂的倒闸操作, 需要预先编制方案, 尽量缩小停、送电操作周期, 并遵照送变电工程启动验收委员会的命令执行。其次, 在设备充电投运正常后, 要及时向值班调度员汇报运行方式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尽可能做好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变动情况的详尽技术交底, 杜绝因为交代不清或不全而造成电网事故。最后, 要采用合理的心理调节方法降低值班调度人员的心理工作压力。在进行上述工作时候,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
摘要:本文基于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影响电力系统安全因素和电网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 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调度,电网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韦仲康.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安全与稳定[J].电力安全技术, 2006.
8.持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 篇八
一、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发展现状
风险管理引申到是铁路行业,起源于欧美国家,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在欧美等国家的铁路行业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并逐步趋于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合理可行条件下最低风险”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体系。
自2012年铁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以来,各铁路局在推行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指导铁路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同时又用自身实践丰富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的内容。不断在工作思路、制度建设、管理机制、理念方法等方面创新实践,确立了以“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工作理念,强化全员安全风险意识。把着力点放在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上,积极构建以安全风险管理为统领,安全管理、过程控制、责任落实三个体系为支撑,以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三化”建设为抓手的新形势下铁路安全管理基本架构。虽然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发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与形成有效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还有较大距离。因此,借鉴欧美等国家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经验、理论,对加快成型我国铁路基于风险的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适应我国铁路迅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安全风险管理重要理论的认识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它由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标准、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构成要素、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组成。企业层面综合风险管理组织是从企业整体而言进行风险集中管理,应对复杂的、具有相关性以及涉及多部门风险的管理。企业层面专业风险管理组织是从企业系统、职能而言进行风险具体管理,并接受综合风险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采用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首先,要消除的是系统中不可接受的风险,包括频繁发生的危害事件,以及发生可能性不大但可能导致极其严重后果的危害事件,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基本安全性;其次,忽略可接受的风险,即在当前状态下发生概率很小且后果较轻微的危害事件;对于处于上述两者之间区域的风险采用 ALARP原则,即在合理可行条件下采取一切措施降低风险,并通过计算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来衡量措施的合理性,最终,实现系统高经济性的目的。
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就是一个辨识安全风险、分析查找危险源、判别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价、制定对策与措施并付诸实施的过程。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级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
风险辨识的过程是对所有可能的风险事件来源和结果进行调查的过程,对企业、个人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建立风险清单,通过风险源分析法、标准化调查法、流程图法、因果图法、事件树和故障树分析法等,确立各种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制订风险预测图,进行风险分类,建立风险目录。风险评价是按照风险评价的方法、程序步骤要求,依据风险评价标准,评估风险等级,给风险赋值排序。
风险管理是基于事实的决策,需要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各项功能。为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三、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发展差距
1.对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理解不到位,认识有偏差。在安全风险管理建设上,有的单位的风险管理尚未开展,仅仅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迫于上级要求,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有的与原有的管理脱离,不能在既有的安全管理上继承、完善和创新,另搞一套,与既有管理不能做到有机结合,形成两张皮现象,失去了基于风险管理的本质。
2.安全风险管理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目标制定、培训教育、方法流程、组织体系、管理职能、等存在问题,加之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不到位,导致下一层级,不会干,盲目干。
3.安全风险分析能力有限,不会识别风险,研判风险,找不出风险,找不准风险,拿问题代替风险。偏重作业风险排查,不注重管理风险研判,存在盲区,留下管理漏洞,甚至有过发生事故的教训。
4在有效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上不仅人意,缺乏经验和能力,不能准确判定风险严重程度、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级和风险控制措施。一是对风险评价的系统单元划分界定不细、不清、不够具体,导致评价不彻底;二是数据的原始积累,数据不全、专业不全,没有整合,不能共享,在安全信息大数据对比分析、拓展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既有数据缺乏挖掘、整理、分析、运用,零散的数据还远没有分析整理成有用的信息;三是有关系统安全风险辨识、衡量、评价、计算的数据模型、标准指数模型、函数计算、相对值计算等标准依据不够科学、合理、准确,影响风险严重度确定。
四、持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
1.安全风险管理需要与铁路既有管理和生产实际结合。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是促进安全系统科学、规范、有效管理,实现铁路管理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不是抛开原有的管理,另起炉灶。必须与既有的管理有机结合,汲取传统的管理经验,固化有效的做法,在继承、完善和创新基础上,才能迅速有效的推进安全风险管理。
2.铁路系统具有高度集中、大联动等行业复杂的特点,对风险管理系统模型所涉及的如:指标的量化一风险评估推理一风险评估参数模型、指数模型一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程序等方面要在实践中尽快检验、完善、发展和提高,以便更好地反映铁路安全现状和客观实际,更好地指导铁路安全管理工作。
nlc202309031547
3.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层级及机制,在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工作机制,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制定岗位资质管理机制,保证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操作,制定出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包括分级管理、动态检查、过程控制以及评价考核等,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应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充分的发挥职能,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机制。
4.加强科学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发挥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通过加强安全理念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环境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调动全员发现安全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安全文化建设还要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保证安全理念与工作理念相融合,对管理行为、作业行为进行约束。
5.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铁路行业应用的管理技术越来越先进,一些监管的设备性能也比较高,这可以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还要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系统的配套升级和全面整合,使信息可以被综合利用并产生放大的效能。另外,可以运用科学的生产组织手段,把握生产的客观规律,强化计划和统筹,实现均衡生产保安全。四是开展技术创新,引入先进科学的分析技术,提高科技保安全的能力,实现“人防”、“机防”与“技防”综合治理。
6.建立持续开放的内、外部评估体系,安全评估作为确保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铁路运输生产、项目建设、设备验收等方面得到了长期应用并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手段促进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改进,仍是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制度化、专业化的内部评估制度和主动开放地接受外部评估,包括由政府法律法规强制的安全评估、行业组织的安全评估和积极自主引入的第三方或同行安全评估,综合利用这些评估手段,可以使安全风险管理各环节不断完善。
7.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要把握好“转变”和“科学”两个关键词随着线路提速、高铁投入运营及重载运输的大力发展,面临的风险种类与以往相比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在推进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中,如何把握“转变”和“科学”这两个关键词呢?一是要坚持从“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入手。安全风险管理不能只注重对物的管理,更要注重对“人”的管理。要把管理的硬属性和企业文化的软属性统一起来,用先进的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等培育具有安全素质的人,从根本上来保证铁路企业能够安全高效运行。其二要注重以构建一个安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为最终目标。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求铁路系统的各个部分必须注重相互的配合和联系,它必将贯穿铁路发展的方方面面。
五、结束语
本文就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结合欧美、中国的发展过程对有关理论、概念、要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差距,为持续深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提出各人看法、想法。
参考文献
[1]张鹏等.欧美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及启示.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11)
[2]沈伟利.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探讨.商场现代化,2005(21)
[3]刘怀营.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
作者简介
商维福(1963-),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山东济铁机务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设备部。
9.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篇九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一、职责
(一)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总工程师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总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二)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设立在安检科,由安检科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总牵头组织相关业务科室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总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人员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区队、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班组长、调度室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当班队长及跟班领导,由技术科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调度室。带班领导在日志中记录完善,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总工程师、分管副矿长、分管副总和业务科室、区队,从吸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总工程师和分管副总组织相关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3、启封密闭、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总组织相关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总工程师、各分管副矿长、分管副总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领导、主管人员、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科室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深化安全风险管控】推荐阅读:
深化安全整治专题12-14
深化安全监控模式提高安全系数10-19
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总结11-29
安全风险分析管控10-25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08-03
学校安全风险管控制度08-19
安全风险管控领导职责09-09
深化安全生产承诺制工作方案06-10
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12-09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