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铁路规划

2024-10-19

中长期铁路规划(精选9篇)

1.中长期铁路规划 篇一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国家规划四纵四横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四纵四横规划建设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具体内容包括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网骨架为:

“四纵”客运专线

(1)北京—上海:全长约1318km,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

(2)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全长2260km,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

(3)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全长约1700km,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秦皇岛—沈阳已于2003年建成。

(4)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全长约1600km,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四横”客运专线

(1)徐州—郑州—兰州:全长约1400km,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

(2)杭州—南昌—长沙:全长约880km,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

(3)青岛—石家庄—太原:全长约770km,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

(4)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沪汉蓉高速铁路):全长约全长2078km,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

2.中长期铁路规划 篇二

1 面临的形势

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效防控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 有力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动物产品安全, 成功应对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防疫, 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 动物疫病防治基础更加坚实。近年来, 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基础不断强化。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国家修订了动物防疫法, 制定了兽药管理条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出台了应急预案、防治规范和标准。相关制度不断完善, 落实了地方政府责任制, 建立了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区域化管理等制度。工作体系逐步健全, 初步构建了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体系, 动物疫病监测、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 一批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制、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和产品。我国兽医工作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 恢复了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合法权利, 实施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 有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 动物疫病流行状况更加复杂。我国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仍在部分区域呈流行态势, 存在免疫带毒和免疫临床发病现象。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呈上升趋势, 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流行。牛海绵状脑病 (疯牛病) 、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持续存在, 全球动物疫情日趋复杂。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养殖密度不断增加, 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 病原变异几率加大, 新发疫病发生风险增加。研究表明, 70%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 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 动物疫病如不加强防治, 将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三) 动物疫病防治面临挑战。人口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对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 我国动物疫病防治正在从有效控制向逐步净化消灭过渡。全球兽医工作定位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 正在向以动物、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的现代兽医阶段过渡, 需要我国不断提升与国际兽医规则相协调的动物卫生保护能力和水平。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 动物疫病对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制约更加突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平衡, 基层基础设施和队伍力量薄弱, 活畜禽跨区调运和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起步晚, 动物疫病防治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依靠科学、依法防治, 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 把动物疫病防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 以促进动物疫病科学防治为主题, 以转变兽医事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 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动物疫病,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 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防治机制。

——立足国情, 适度超前。立足我国国情, 准确把握动物防疫工作发展趋势, 科学判断动物疫病流行状况, 合理设定防治目标, 开展科学防治。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特点, 按照动物种类、养殖模式、饲养用途和疫病种类, 分病种、分区域、分畜禽实行分类指导、差别化管理。

——突出重点, 统筹推进。整合利用动物疫病防治资源, 确定国家优先防治病种, 明确中央事权和地方事权, 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措施, 加强示范推广, 统筹推进动物防疫各项工作。

(三) 防治目标。到2020年, 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 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6种优先防治的国内动物疫病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 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6%、4%、3%以下, 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等13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 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和机构队伍更加健全, 法律法规和科技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财政投入机制更加稳定, 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3 总体策略

统筹安排动物疫病防治、现代畜牧业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动物疫病防治模式, 着力破解制约动物疫病防治的关键性问题,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强化条件保障, 实施计划防治、健康促进和风险防范策略, 努力实现重点疫病从有效控制到净化消灭。

(一) 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治策略。有计划地控制、净化、消灭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危害大的重点病种, 推进重点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临床无病例过渡, 逐步清除动物机体和环境中存在的病原, 为实现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奠定基础。基于疫病流行的动态变化, 科学选择防治技术路线。调整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病种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二) 畜禽健康促进策略。健全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计划, 对重点疫病设定净化时限。完善养殖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等监管制度, 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定期实施动物健康检测, 推行无特定病原场 (群) 和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认证。扶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 逐步降低畜禽散养比例, 有序减少活畜禽跨区流通。引导养殖者封闭饲养, 统一防疫, 定期监测, 严格消毒, 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

(三) 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强化国家边境动物防疫安全理念, 加强对境外流行、尚未传入的重点动物疫病风险管理, 建立国家边境动物防疫安全屏障。健全边境疫情监测制度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联防联控, 强化技术和物资储备。完善入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评估、检疫准入、境外预检、境外企业注册登记、可追溯管理等制度, 全面加强外来动物疫病监视监测能力建设。

4 优先防治病种和区域布局

(一) 优先防治病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动物卫生状况, 综合评估经济影响、公共卫生影响、疫病传播能力, 以及防疫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等各方面因素, 确定优先防治病种并适时调整。除已纳入本规划的病种外, 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水生动物疫病和其他畜禽流行病, 根据疫病流行状况和所造成的危害, 适时列入国家优先防治范围。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辖区内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 除本规划涉及的疫病外, 还应将对当地经济社会危害或潜在危害严重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水生动物疫病、其他畜禽流行病、特种经济动物疫病、宠物疫病、蜂病、蚕病等纳入防治范围。

(二) 区域布局。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

——国家优势畜牧业产业带。对东北、中部、西南、沿海地区生猪优势区, 加强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疫病防治, 优先实施种猪场疫病净化。对中原、东北、西北、西南等肉牛肉羊优势区, 加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牛羊疫病防治。对中原和东北蛋鸡主产区、南方水网地区水禽主产区, 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禽类疫病防治, 优先实施种禽场疫病净化。对东北、华北、西北及大城市郊区等奶牛优势区, 加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等奶牛疫病防治。

——人畜共患病重点流行区。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 (区、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重点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对河北、山西、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2个省 (区、市) , 重点加强狂犬病防治。对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7个省, 重点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对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 (区)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重点加强包虫病防治。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高风险区。对边境地区、野生动物迁徙区以及海港空港所在地, 加强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对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东北部边境地区, 重点防范非洲猪瘟、口蹄疫和H7亚型禽流感。对新疆边境地区, 重点防范非洲猪瘟和口蹄疫。对西藏边境地区, 重点防范小反刍兽疫和H7亚型禽流感。对广西、云南边境地区, 重点防范口蹄疫等疫病。

——动物疫病防治优势区。在海南岛、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自然屏障好、畜牧业比较发达、防疫基础条件好的区域或相邻区域, 建设无疫区。在大城市周边地区、标准化养殖大县 (市) 等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程度较高地区, 推进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5 重点任务

根据国家财力、国内国际关注和防治重点, 在全面掌握疫病流行态势、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强化综合防治措施, 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 净化种畜禽重点疫病, 有效防范重点外来动物疫病。农业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口蹄疫 (A型、亚洲I型、O型) 、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犬病、血吸虫病、包虫病的防治计划, 出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奶牛结核病、种禽场疫病净化、种猪场疫病净化的指导意见。

(一) 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开展严密的病原学监测与跟踪调查, 为疫情预警、防疫决策及疫苗研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改进畜禽养殖方式, 净化养殖环境, 提高动物饲养、屠宰等场所防疫能力。完善检疫监管措施, 提高活畜禽市场准入健康标准, 提升检疫监管质量水平, 降低动物及其产品长距离调运传播疫情的风险。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和强制扑杀政策, 建立扑杀动物补贴评估制度。完善强制免疫政策和疫苗招标采购制度, 明确免疫责任主体, 逐步建立强制免疫退出机制。完善区域化管理制度, 积极推动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二) 控制主要人畜共患病。注重源头管理和综合防治, 强化易感人群宣传教育等干预措施, 加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职业保护, 提高人畜共患病防治水平, 降低疫情发生风险。对布鲁氏菌病, 建立牲畜定期检测、分区免疫、强制扑杀政策, 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和无害化处理措施。对奶牛结核病, 采取检疫扑杀、风险评估、移动控制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强化奶牛健康管理。对狂犬病, 完善犬只登记管理, 实施全面免疫, 扑杀病犬。对血吸虫病, 重点控制牛羊等牲畜传染源, 实施农业综合治理。对包虫病, 落实驱虫、免疫等预防措施, 改进动物饲养条件, 加强屠宰管理和检疫。

(三) 消灭马鼻疽和马传染性贫血。当前, 马鼻疽已经连续三年以上未发现病原学阳性, 马传染性贫血已连续三年以上未发现临床病例, 均已经具备消灭基础。加快推进马鼻疽和马传染性贫血消灭行动, 开展持续监测, 对竞技娱乐用马以及高风险区域的马属动物开展重点监测。严格实施阳性动物扑杀措施, 完善补贴政策。严格检疫监管, 建立申报检疫制度。到2015年, 全国消灭马鼻疽;到2020年, 全国消灭马传染性贫血。

(四) 净化种畜禽重点疫病。引导和支持种畜禽企业开展疫病净化。建立无疫企业认证制度, 制定健康标准, 强化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市场准入和信息发布制度, 分区域制定市场准入条件, 定期发布无疫企业信息。引导种畜禽企业增加疫病防治经费投入。

(五) 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强化跨部门协作机制, 健全外来动物疫病监视制度、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制度, 强化入境检疫和边境监管措施, 提高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能力。加强野生动物传播外来动物疫病的风险监测。完善边境等高风险区域动物疫情监测制度, 实施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宣传培训计划, 提高外来动物疫病发现、识别和报告能力。分病种制定外来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技术规范, 在高风险区域实施应急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联防联控, 健全技术和物资储备, 提高技术支持能力。

6 能力建设

(一) 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建立以国家级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 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网络。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重点人畜共患病和动物源性致病微生物病原数据库。加强国家疫情测报站管理, 完善以动态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加强外来动物疫病监视监测网络运行管理, 强化边境疫情监测和边境巡检。加强宠物疫病监测和防治。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能力建设。加强疫病检测诊断能力建设和诊断试剂管理。充实各级兽医实验室专业技术力量。实施国家和区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增加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经费投入。

(二) 提升突发疫情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各级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和队伍建设, 完善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机制。健全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储备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 配备应急交通通讯和疫情处置设施设备, 增配人员物资快速运送和大型消毒设备。完善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疫病处置扑杀补贴机制, 对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给予补贴。将重点动物疫病纳入畜牧业保险保障范围。

(三) 提升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能力。依托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兽医站和村级兽医室, 构建基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网络, 强化疫苗物流冷链和使用管理。组织开展乡村兽医登记, 优先从符合条件的乡村兽医中选用村级防疫员, 实行全员培训上岗。完善村级防疫员防疫工作补贴政策, 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加强企业从业兽医管理, 落实防疫责任。逐步推行在乡镇政府领导、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下, 以养殖企业和个人为责任主体, 以村级防疫员、执业兽医、企业从业兽医为技术依托的强制免疫模式。建立强制免疫应激反应死亡动物补贴政策。加强兽用生物制品保障能力建设。完善人畜共患病菌毒种库、疫苗和诊断制品标准物质库, 开展兽用生物制品使用效果评价。加强兽用生物制品质量监管能力建设, 建立区域性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支持兽用生物制品企业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对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宏观调控。

(四) 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加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能力建设, 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保障日常工作经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管理, 推行动物和动物产品指定通道出入制度, 落实检疫申报、动物隔离、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完善养殖环节病死动物及其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政策。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完善规范和标准, 推广快速检测技术, 强化检疫手段, 实施全程动态监管, 提高检疫监管水平。

(五) 提升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能力。加大投入力度, 整合资源,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国家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建设, 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疫情应急指挥管理、兽医公共卫生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兽用生物制品监管以及执业兽医考试和兽医队伍管理等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和评估能力。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

(六) 提升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能力。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构建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动物诊疗机构多元化发展, 不断完善动物诊疗机构管理模式, 开展动物诊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动物养殖、运输等环节管理, 依法强化从业人员的动物防疫责任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地方兽医协会, 不断完善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行业协会合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投入, 积极运用财政、金融、保险、税收等政策手段, 支持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运行。加强兽医机构和兽医人员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收费管理, 制定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

7 保障措施

(一) 法制保障。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 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 健全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 加快制订和实施配套法规与规章, 尤其是强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活畜禽跨区域调运、动物流通检疫监管、强制隔离与扑杀等方面的规定。完善兽医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时制定动物疫病控制、净化和消灭标准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 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二) 体制保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 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兽医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体系, 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切实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明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公益性质。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以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为主体的新型兽医制度,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兽医机构和兽医队伍评价机制。建立起内检与外检、陆生动物与水生动物、养殖动物与野生动物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健全各类兽医培训机构, 建立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培训机制, 加强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军队兽医卫生机构在国家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作用。

(三) 科技保障。国家支持开展动物疫病科学研究, 推广先进实用的科学研究成果, 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兽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资源集成融合, 充分利用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国家参考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大专院校兽医实验室以及大中型企业实验室的科技资源。强化兽医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 增强兽医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依托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 攻克一批制约动物疫病防治的关键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 完善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研究平台, 深入开展病原学、流行病学、生态学研究。在诊断技术研究方面, 重点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 构建诊断试剂研发和推广应用平台, 开发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和高通量检测试剂。在兽用疫苗和兽医药品研究方面, 坚持自主创新, 鼓励发明创造, 增强关键技术突破能力, 支持新疫苗和兽医药品研发平台建设, 鼓励细胞悬浮培养、分离纯化、免疫佐剂及保护剂等新技术研发。在综合技术示范推广方面, 引导和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抓好技术集成示范工作。同时, 加强国际兽医标准和规则研究。培养兽医行业科技领军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 以及兽医实用技术推广骨干人才。

(四) 条件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动物疫病防治纳入本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将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管理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实行统一管理。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保障公益性事业经费支出。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中央财政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监测、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经费给予适当补助, 并通过国家科技计划 (专项) 等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支持。地方财政主要负担地方强制免疫疫病的免疫和扑杀经费、开展动物防疫所需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 以及地方专项动物疫病防治经费。生产企业负担本企业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支出。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编制和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 进一步健全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监察和残留监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支撑等基础设施。

8 组织实施

(一) 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动物卫生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对制定单项防治计划的病种, 要设定明确的约束性指标, 纳入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适时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对在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科学研究中作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3.“民办教育”博弈教育中长期规划 篇三

5月20日14时20分,北京会议中心六号楼一楼会议室内,著名教育家、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正在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初稿)》(以下简称纲要)第十章——办学体制改革——逐字逐句读出。事关自身命运,与会者全体埋头记录。

这是第五届全国部分省市民办教育协会协作会的会场,不出与会者的意料,“实行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将民办学校分成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从这位副部级干部这里脱口而出。

在念初稿第十章之前,陶西平告诉与会者:“既然大家对‘分类管理的意见比较集中,这个问题也的确关键,那么我读完之后,大家就只围绕这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其他问题因为时间的原因不作涉及了。”

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自雄在14时32分第一个发言,他有备而来,直言“如果分类管理实施,将是最近7年间对民办教育的第六次冲击”。一时间,附和者众。

两种声音

马自雄以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董事长的身份,已经在5天之前来过一次北京,参加21世纪教育研究院舉办的“如何振兴民办教育”论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坦承,尽管自己身在民办教育界17年,但近来对民办教育的宏观政策却有些不摸底,来京参加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论坛,实际上就是想“探探风向”,毕竟,“如何振兴民办教育”研讨会打着为《纲要》建言献策的名头。

“如何振兴民办教育”的第二项主题正是“分类管理”是否需要实施,只是,阵营的明显分野让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都有些吃惊。

在“分类管理”讨论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袁绪程第一个作主题发言,“中国民办教育投资多,捐资少,主要是体制问题,产权没有明晰”,“随着民办教育做大,遇到困境时,潜伏的产权问题(土地、税收减免)都会浮上水面”,“以民办非企业法人地位为例,我们历来在这方面的制度就不清楚,而美国的学校是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登记;应该让举办者自己选择是办公益性教育(免费)还是私人品(收费)”,“我有两点建议,第一,修法修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第二,民办教育体制改革进行试点,在一些地区重新进行界定,对非营利的,政府要给予扶持”。

与会者数十人,具有政府和学界身份的与会者,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袁绪程的意见。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纲要》起草者之一王烽首先发言附议。王烽说:“我和我身边的人一致认为,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站在这一阵营对立面的,是民办教育出资人这一团队。马自雄在列举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7年间民办教育所受到的5次冲击之后表示,《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关于民办学校、民办教师地位上的“平等宣示”始终未能兑现,民办教育一直是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下与公办学校竞争。平等尚未兑现,又何谈加强规范管理?

次日,马自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明言,7年前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主题在于“促进”,寄望民办教育做大做强;如今,目标没有实现,就要改弦更张,未免在逻辑上混沌不清。

他在2007年曾经收到过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问卷调查:如果实施分类管理,你选择做营利性学校还是做非营利性学校?马自雄犹豫再三,在非营利性一栏打了钩。

据他所知,当地几乎百分百的民办教育出资人作出了和他一样的选择。无独有偶,5月20日,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王世虎在协作会上透露,上海也曾做过类似调查问卷,99%的被调查者选择去做非营利性学校,“问题是,目前中国99%的民办教育出资人的真实心态是希望营利的。”

“我们在基层工作的人,会觉得上面的人,包括一些学者和官员太书生气。”马自雄说,“如果你忽视两个截然对立的99%,就等于忽视社会基础,杨东平不是说中国还没到捐资阶段嘛!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连投资教育都举步维艰呢!那么,如果你硬要实施分类管理,带来的效果只有一个,大伙一起做假账,一起应对工商和税务的稽查。这将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也给腐败提供了机会。”

一轮“上书”

5月2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的民办教育协会协作会,马自雄决定参加。这天一大早,马自雄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打来电话:“今天下午的会议,我们会达成一个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公车上书”。

5月18日中午,接马自雄外出吃饭的朋友熟知医改内幕,他建议马自雄,不妨依托协会,联合民办教育界上书中央、上书教育部,以反映民办教育界在这次教育中长期规划中的呼声,“医改的部分市场化转向正是依托于此,两家医药协会在开完会员大会之后的‘上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马自雄听后连称“这是个好主意”。

当晚,马自雄在登上返回无锡的火车之前,打电话给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青,将自己的设想和盘托出,获得柴的支持。返回无锡后,马自雄随即与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朱晓春取得联系,请朱代为联络其他省份民办教育界代表,朱一口答应。

一如会前的“安排”,马自雄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读完《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第十章有关体制改革的内容之后第一个发言,直言“分类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仅就产权的界定就不是那么简单”。

在他看来,后来的投资办学乃至新近开始在东南沿海出现苗头的捐资办学产权尚好界定,但中国民办教育的第一阶段——储备金办学阶段产权很难界定。产权界定困难,分类管理自然无从谈起,“很多事情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有些问题也需要先放一放,等时机成熟再说”。

话音未落,他的观点就获得与会所有代表的支持,湖北、河北、上海、河南等地的民办教育协会代表纷纷发言支持马自雄的意见。而马言犹未尽,他建议:“大家今天的话题高度一致,应该由主办方根据记录整理出一份文件,作为我们民办教育界对分类管理、对教育中长期规划的集中意见,上报给教育部乃至中央。”这份建议,同样得到全场一致的支持,负责承办此次会议的东道主、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马学雷说:“这事情,我来办,先交给陶西平会长,请他代为上呈。”

多个难题

此时,陶西平已经有事先行离开了北京会议中心,在离开之前,他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分类管理远未到定局的地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一些领导就明确表示反对”。陶西平以前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曾经任职。

实际上,目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5月15日的民办教育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青转述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主任卢干奇对分类管理的意见:一、赞成分类管理,与国际接轨;二、选择做营利或非营利学校,由学校自己申请;三、如果分类管理实施,先要澄清“属性”,“民办非企业法人”问题必须要解决。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一位参与过义务教育法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起草的官员后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承认,尽管很多官员和学者赞成实施分类管理,但条件恐怕尚未成熟,“产权和会计师制度都还没跟上”,“民办非企业法人不仅仅存在于教育一个领域,单凭教育部门的力量,要动《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显然不现实”,“实施分类管理,还必须修订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的建议是,“现在最好还是找一个民办教育发达的省份先做一下试点”。至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内部关于分类管理的争论,这位官员表示,现在分类管理究竟实施与否远未定局,有争论很正常。一旦定局,“我们会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和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改之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两度被提上议事日程,在两部法律最初的文稿中,也曾出现“分类管理”的字样,但最终被否决。此番《纲要》中第3次出现这一字眼,能否通过尚难断言。

4.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四

2013年9月

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国家提出的新世纪“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区、市语言文字委员会的规定,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中长期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校园用字规范。

为了切实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形成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之与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素质教育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特制定本规划,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

一、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二、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汇报,研究语

言文字工作。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

三、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主管领导认真检查落实;

四、健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要有专人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各班应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监督员,在校语言文字工作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学校和各班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整治与监督工作;

五、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条件,新教师上岗条件,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在教师考核、期中教学检查、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时,都要将普通话内容列入,力争在三年内使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在职教职工100%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达标率达到100%。

六、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将此列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

七、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书法及规范字知识竞赛,提高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水平;每年9月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八、对教师进行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培训、教育,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员普通话水平(教师)必须相当于二级甲等;

九、建立校规范用字检查审核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校语言文字工作组负责对学生各类小报及需展出的文字作品的报审,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对学生的作业、答卷、通知等进行不定期检查,杜绝出现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和繁体字。对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在教学、工作和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结果向全校通报;

十、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

十一、红领巾广播站每年必须播出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节目5次以上,积极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有关文件,及时报道学校有关工作动态、先进事例;

十二、在校内设置宣传标语牌及宣传橱窗,在教学楼、图书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

5.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五

潘村小学目前学校有5个教学班、32名学生。学校现占地面积1486平方米,活动设施齐全。我校教师8名。在新时期下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把学校建成一流名校,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我校是发展中的一所学校,办学条件一般,对于我们学校,家长、社会和上级十分关注,并寄予较高的期望,最近三年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办学处于高原期,为此,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面前的问题是:对如何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在当前如何突破办学瓶颈?怎样办好学校等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新一届班子就专题开展讨论、使全体老师认识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明确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在学习、探讨的基础上,我们逐步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确定了学校办学目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勇于创新”;确定学校办学特色:绿色生态教育。有了明确的目标,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确定了方向。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这一素质教育核心理念,紧紧围绕“传承、创新、提升”的主题,凸显素质教育,不断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发展规划

(一)长期目标(2015-2020)

确立构建“信息化、现代化校园和谐化校园”的发展规划,以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学质量,使老校再创辉煌,成长学生,发展教师,成就学校。创 建“一流、特色、品牌”的省级“文明学校”。

(二)中期目标(2015-2020)

确立构建“信息化、和谐校园”的发展规划,以福建省信息技术实验校的优势,立足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不断改革创新,争创省级文明校。

(三)近期目标(2015-2018)

1、学校优势:

⑴目前师资队伍稳定,教师工作状态良好,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模式、评价方式、校园文化认同感强。

⑵教学常规工作规范有序,学科质量调研不断深入,积极关注学生的多元评价。在学校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中,形成学校的教学文化。

2、存在问题:

⑴学校所处潘村村委会,家长的层次差异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大,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多样且强烈。

⑵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水平不平衡,整体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学校市、区名师,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师比例不高,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⑶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研组建设功能和形态研究不够,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体制须在发展中进一步完善。⑷学校特色项目还需扩展。

3、办学理念:

随着教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潘村小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在新时期选择以创建绿色生态学校为特色,“以人为本,师生同步发展”的管理理念为指导。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营造学校管理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教育教学中师生的和谐,学校管理中与家长关系的的和谐。在这样和谐的学校生态环境中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就学校。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快乐成长,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快乐成长——培养乐学者 让每个教师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成就善教者

4、学校发展总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科学、队伍优化、特色显现 的省素质教育先进校,创市内知名度较高有影响力的学校。⑴管理科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凸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建立科学的奖励考核体系,在规范中优化各类制度,努力创设制度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平台,促进学校良性发展。⑵队伍优化: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结构 不断优化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批区、市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⑶特色显现:打造学校绿色德育特色,优化经典诵读、环境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核心的特色项目,丰富乐器、合唱、书法、舞蹈等艺术项目,探索儿童科幻画、足球、游泳、象棋等项目,满足学生全面多样的发展需求。

5、具体目标:

⑴学校管理目标:以“人品正、作风实、业务精、责任强”为目标,加强党政工团班子建设,形成“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学校管理做好“三抓”抓制度的完善、抓执行的力度、抓学习的深度。预期达到:管理流程规范、高效、科学;校园人文氛围心齐、气顺、劲足;办学效益凸现,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争创省素质教育先进校。

⑵校园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关注环境细节改造,争创市级安全校园,努力赋予校园人文气息。经过三年努力,净化、绿化、美化校容校貌,积极创设洁净、安全、舒适的教育教学环境。改造学校校门、校门入口处、增添孔子塑像、改造古诗墙让校园墙壁“活起来”;开展各种环境保护系列活动,利用西面操场,增添生态角校园小景观使“绿色校园”含义更为丰富。

⑶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四抓”抓骨干,促提高;抓青年,促上进;抓典型,促竞争;抓团队,促合作。预期达到学校有一—二个区级优秀教研组;努力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2—4人;校级骨干教师占教师比例20%;努力塑造一支较高水准、得到认可的教师队伍。

⑷德育工作做好“两培”培育良好校风,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绿色德育”德育大环境。培养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队伍;与社区、家庭合作形成默契,培养一批优秀家长。

⑸教学工作构建高效课堂实践、规范三类课程建设、探索有效教研形态、完善多元综合评价。

5、三年发展目标: ⑴215-2018年

①学校管理方面:重新修订、通过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名师培养计划。②学校校本培训管理方面:聘请专家下校指导,建立校本培训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新教师的培养、考核;做好校级骨干教师的培训。③学生管理方面:分年段进行常规养成教育 ④学校后勤管理方面:筹备校园信息网络的设置;完成生态校园文化氛围的布置,初步形成学校特色;完成学校部分内部设施的配置及墙体的粉刷。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

⑵2015-2020年

①学校民主管理方面:召开教代会审议年度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修订通过学校部分管理条例

②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申报学校市级课题,开展课题研究,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以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③学校后勤管理方面:完成学校校园信息网络的设置并正常运作。完成对食堂及小礼堂的翻修 ⑶2015-2020年

①学校民主管理方面:召开教代会审议年度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修订通过学校部分管理条例。完成学校规章制度的汇编

②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进行中期课题论证;开展名师课堂展示活动

③学生管理方面:举行大型学生综合素质展示活动 ④学校后勤管理方面:完成学校校园的总体修缮。

6、具体措施

⑴学校管理:建立“规范化、人性化”的内部管理体制。⑵加强中层参加专业管理系列培训,提升管理水平与能力。实现全体教职工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满意度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度均达90%以上。⑶校务会、教代会发挥作用,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经教代会讨论通过。规范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每年一次的教代会修改后汇编成册,实现规范化管理。⑷实施层级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⑸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改革学校的组织机构,增强教研组、备课组等传统组织的工作能力,重视学校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改革评价制度,建立合理公正的xx中心小学绩效考评,调动教师积极性。

⑹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2、学校文化建设

以建设生态校园文化为重点,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⑴对学校环境进行统一布置,进一步美化校园,更新绿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⑵以生态文化建设引领群体文化发展方向,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师生中倡导团结友爱、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⑶办好学校网站,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3、队伍建设

以开展课题研究为重要手段,以青年教师发展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三年里全校教师本科率达60%。⑴激活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以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为契机,形成全校教师的共同愿景,以共同愿景来激发教师进取心。通过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强化教师发展动机,明确发展方向和措施。

⑵开展潘村小学名师培养工程,按照“面向全体,分层实施”的原则。在校内开展结对互学活动,共同提高;每二年进行一轮校内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建立奖励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力争在三年内使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总数占教师的比例达30%。有50%左右的专任教师“一专多能”能适应两门以上学科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

⑶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管理。除了鼓励教师参加重大课题研究以外,学校还鼓励教师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选择确立小课题,并纳入学校的课题管理系列,形成有分有合的科研课题群和勇于探究的骨干科研群体。

⑷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三年后全校教师本科率达60%,每学年校本培训不少于60课时/人,并进行一次理论学习考试。每学期至少请两位专家来校指导教学。

⑸收集教师教育教学成果汇编成册。

4、课程与教学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根据素质教育评估的要求,学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学生学习成绩合格率95%以上,优秀率30%—50%,学生身体健康素质98%达国家标准。因此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⑴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编制校本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开发,逐步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⑵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的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期初了解监控,期中检查监控,期末反馈监控的管理体系,从监控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好课率达50%以上。5.德育管理 以“为学生和谐发展”为德育目标,开展系列主题德育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能与自然、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和《小学德育纲要》的规定,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规范训练和检查评比形成制度。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平定体系。

⑵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专题活动。⑶开展以培养良好的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懂得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与社会规范为主要内容行为规范教育;开展以培养初步具有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意识与情感的爱心教育;开展以培养初步具有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劳动教育和艺术教育。

6.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六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注重抓好“四个必须、四个提升”,即:必须优先教育体系,提升发展水平;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质量水平;必须强化教育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必须细化教育规划,提升投入水平。努力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更好地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教育服务。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生 826名,教职工62人,学历达标率100%。各科教师齐全。近3年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论文25篇,参加县级评优课18多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有2名教师获县级学科带头人称号,有2名教师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2名教师获县级骨干教师称号。分工明确,管理规范,我校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荣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道德建设创新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级交通安全学校”、“市规范化学校”、“市教学示范校”“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十佳学校”、“德育十佳学校”“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称号。顺利完成图书角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已初见成效。

三、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 根据乡镇改办事处和教育发展要求,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益。

2、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辖区人口变化等要素的预测和分析,把贤城小学合并到朝阳小学,计划投资一千二百余万建设高标准教学楼和餐厅。使办学规模达到一千五百学生,三十个教学班。对照“山东省规范化标准”,确定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

3、科学管理、效益最优原则: 根据县局规划精神,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科学管理追求效益最大最优,提高协调发展程度和优质教育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规划目标

1、完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1)领导班子配备到位,逐步提高年轻干部的职数和整体素质,为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数的教学需求及学校规模的逐步扩大,从数量上争取配齐、配足,特别音乐、艺术(美术)、微机,体育等学科老师。教师学历合格,大专以上学历层次达到 90%以上,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向更高学历层次进修、函授,45岁以下教师全部达本科学历。制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力争在五年内培养博兴县名师5名,骨干教师10名。努力造就一支有一定教科研能力,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骨干及学科学术带头人等教师队伍。(3)场地及校舍建设达到或者基本达到省规范化学校相关要求。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年内完成;图书阅览室有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其他各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要用足用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4)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德育活动基地进行教学。(5)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能较好地达到省标。

2、强化教育管理,提升管理水平(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规范”。(2)保持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要树立“我以朝阳小学为荣,朝阳小学以我为荣”的主人翁精神;加强学校文化环境育人的特色建设。(3)探索推行科学管理。目标管理要明确,民主管理要深入、制度管理要完善、体制管理要加强、管理手段有创新和突破。

2、坚持科学管理,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是创建省规范化学校的重点和关键。必须以强化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加快形成“争先创优、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发展。(1)着力完善常规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一是认真执行《教学管理常规》。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情况,及时推广先进经验,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二是认真执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校级领导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坚持每周汇总听课情况,坚持每周进行课堂教学集体点评,坚持深入班级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三是认真执行教研活动管理制度。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科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做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坚持规范收费工作到位。二是切实加强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大防火、防盗、防事故、防暴力袭击的力度,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确保师生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在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和“警钟长鸣”的同时,探索学生上、下学安全过马路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三是注重优化学校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管理,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着力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加强教师考核。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平时考核为基础,按照个人述职、民主考评、小组审核、公示结果确定等次等程序,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用聘任、发放绩效工资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3)着力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坚持竟聘上岗制度。着力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注重师德师风教育。积极参加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主旨,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要求的“师德师风年”系列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注重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继续实行本科学历进修(函授)的奖励办法。注重骨干教师培养。按照“明确对象、制订计划、落实措施、注重实效”的要求,培养一批博兴县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学术)带头人。

六、保障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切实保障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明确办学职责,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2、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教师法》,强化学校法人地位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育政务(校务)公开,基本实现教育决策和管理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

3、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积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积极推进用人制度改革,继续实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全面推行教职员工竞聘上岗,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教职员工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充分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酬,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名教师、管理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名教师优秀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名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制改革,整合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的资源,逐步形成既分工明确又共同参与的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系。

4、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严格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评价,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以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为重点,将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发挥教育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7.中长期铁路规划 篇七

本系统首先需要在全面研究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方法的基础上, 建立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模型库。开发指标预测模型库由若干开发指标预测模型所构成。目前, 在油田产量预测中使用最为广泛也是最常见的预测方法当属生长曲线法。因为油田的产能规律变化一般为递减规律, 与生物体的生命周期过程极为类似。因此, 人们用各类生长曲线的规律来模拟和预测油田产量的变化规律, 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由于油田类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目前用于油田产量预测的生长曲线预测方法种类也非常多。

生长曲线模型的最大特点是能较好地模拟油田产量的变化, 适用于油田整个产量期的产量预测。并根据不同油田区块或单井的具体情况进行预测参数调整, 以提高油田产量预测的精度。但模型中参数的确定很困难, 难以用手工计算求解, 尤其是模型中参数较多 (例如超过2个以上参数) 时, 必须借助计算数学的插值、试差法等方法及编制计算软件才能求解。同时,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分析和考虑各个模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例如, HCZ模型特别适合我国目前油田开发现状;Logistic预测模型适合于油田开发递减阶段;Raleigh预测模型适合于已经出现最高产量的油田开发;Weibull预测模型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适合于全过程预测油田开发指标。

根据多次油田产量历史数据拟合实验的分析结果, 在DevTarget中选择并编程实现了12种预测模型来构建开发指标预测模型库。这12种预测模型及其参数描述如表1所示。

开发指标预测的基本流程可描述如下 (流程图如图1所示) :

(1) 用户在屏幕上输入用于历史数据处理的油田/单井产油量数据起止时间 (以月、年作为时间单位) 、油田/单井名称、开发指标等基本参数;

(2) 选择表1预测模型中的一种 (即“用户自选”) 或者由系统自行通过求解计算找出拟合效果最好的相应预测模型 (即“系统自选”) , 然后基于所选定的预测参数完成预测计算;

(3) 在窗口显示预测结果的相关系数 (便于用户查看和选择拟合度最高的预测结果) 、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数据对比表以及相应的曲线对比图, 并可将数据和图形输出到Microsof Excel文件方便用户在Excel中进行更多的编辑操作。

(4) 用户可通过调整预测参数设置及重新选择预测模型来重新进行开发指标预测。

2 开发规划模型

经过多年开发的老油田, 目前大都面临着后备储量不足、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的问题, 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尽快使老油田实现经济开发, 是油田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发规划的目标就是提高油田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 降低开发成本, 做到投入少、产出多。因此, DevTarget系统针对油田生产实际情况, 建立了相应的开发规划模型。

2.1 约束条件

其中, xi为第i项产油量, xT为最低目标产量。产量约束用于保证油田的现有n项产油量之和不得低于最低目标产量。

(2) 成本费用约束:

其中, Cixi为第i项产油量成本费用, CT为总目标成本。成本费用约束用于保证油田的产油成本不得高于最高预算成本。

(3) 生产能力约束:Xj0≤xj≤xj1

其中, Xj0为第j项措施最低工作量, xj1为第j项措施生产能力上限。生产能力约束用于保证油田的各项产油措施工作量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4) 产量非负要求:xi≥0

其中, xi为第i项产油量。产量非负要求用于保证模型求解结果的各项产油量不得为负数。

2.2 目标函数

开发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规划的总体目标, 综合考虑了利润、产量、成本、生产能力等因素, 可合理规划油田未来开发产量。DevTarget系统设计了两个开发规划模型:年度开发规划模型、五年开发规划模型。年度开发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如下:

目标函数中的参数描述如下:

X——利润 (元)

p——原油价格 (元/吨)

λ——商品率 (%)

C1i——第i项产量的单位成本 (元/吨)

C1z——折旧总额 (元) , 即:总井数 (口) ×单井年折旧 (元/口)

C2——单位管理费用 (元/吨)

C3——单位财务费用 (元/吨)

C4——单位勘探费用 (元/吨)

C5——单位销售费用 (元/吨)

t——单位产量税率 (元/吨)

五年开发规划模型与年度开发规划模型类似, 只是将产量变量及折旧总额增加至五年:

2.3 开发规划数据库

根据开发规划模型的要求, 本系统设计了相应的开发规划数据库, 共由14张Oracle数据库表组成 (包括开发规划参数表、技术经济指标表、油田基础参数表、开发计划部署表、产能建设数据表、产量构成表等) , 并按照系统使用人员的不同级别设置对应的操作权限。

3 DevTarget系统的实现

3.1 系统功能

DevTarget系统包括主要系统管理、开发指标预测、开发规划3个功能模块, 如图2所示。其中, 系统可预测的开发指标包括年产油量、最高年产量、发生年份、可采储量、累积产量、含水率等。

在“系统管理”子系统中, 管理员可对系统用户的资料信息进行检索、浏览、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以及赋予用户不同的数据操作权限。

在“开发指标预测”子系统中, 用户可以选择“系统自选”或“用户自选”模式以确定合适的预测模型, 然后选择区块油田、任意单井、某年度单井、某时间段单井或某类油藏单井进行相应的开发指标预测。

在“开发规划”子系统中, 用户可先设计年度规划方案或者五年规划方案 (规划基础数据及相应的参数值均由开发规划数据库保存) , 然后对这些方案进行优化求解。若当前规划方案不可行, 则系统将弹出对话框提示用户修改方案设置。

3.2 系统实现

DevTarget系统运行于Windows 2000/XP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其系统结构采用C/S架构, 程序设计语言采用PowerBuilder9.0, 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 9i, 数据库建模工具采用PowerDesigner 9.5。限于论文篇幅, 下面仅给出DevTarget的“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分年度单井开发指标预测”运行界面, 分别如图3、4所示。可以看到, DevTarget得出的预测产量数据曲线与实际产量数据曲线拟合程度很高, 这表明DevTarget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测质量。

对于系统计算出的所有预测结果, 用户均可点击“预测结果输出...”按钮将结果数据和统计图形传到Microsoft Excel中, 以方便完成进一步的数据报表处理和加工。

4 结束语

随着国际原油产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油田企业中长期开发规划方案, 是当前油田企业迎接挑战并生存壮大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开发指标预测及开发规划所采用的手工操作、经验判断等手段过于粗略, 已不能适应当前油田企业开发规划的要求。DevTarget是一个面向油田企业中长期开发规划的决策支持系统, 内建了丰富的开发指标预测模型及科学的开发规划模型, 已在某东部油田得到实际应用并显示出较高的预测质量。未来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扩充完善开发指标预测模型, 以进一步提高DevTarget系统针对各类型油田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元千, 袁自学.预测油气田产量和可采储量的新模型[J].石油学报, 1997 (2) .

[2]胡建国, 姚蕃珍, 屈雪峰.预测油气田产量的广义模型[J].石油学报, 1999 (1) .

[3]邢明海, 陈祥光, 王渝.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油田产量[J].计算机仿真, 2004 (5) .

[4]王涛, 陈祥光, 李宇峰.油田产量多变量预测模型的优化[J].计算机仿真, 2006 (2) .

8.中长期铁路规划 篇八

《齐鲁周刊》:山东路好,全国闻名,民间流行这样一句话:“车到山东,自然畅通”,在这种背景之下,综合交通网的构建动因是什么?

负责人: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总体水平全国领先。2013年,山东综合交通网规模达到26.7万公里,完成客运量27亿人次,全国第三,货运量34.5亿吨,全国第一。

但是,山东交通基础设施也面临不少问题。一是起步建设早,但标准不高。目前,全省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仅占通车里程的15%,远低于江苏、广东40%的比重;胶济客专平均时速160公里,与新建客专300公里标准差距较大。二是网络密度高,但运输能力不强。我省综合交通网、公路网、铁路网密度分别是全国平均密度的3.6、3.6和2.9倍,但主要路段运输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铁路能力几近饱和,高速拥堵等问题不容小觑。

此外,山东运输方式齐全,但衔接不够紧密,受机制体制等因素影响,不同运输方式发展自成一体,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城市交通枢纽大多独立、分散建设,既“不在一起”,更“不在一体”。“三横三纵”网络骨架初具,但发展不够均衡,济青、京沪通道发展较好但能力几近饱和,其他通道能力相对单薄:东西向通道难以有效支撑东中西协调发展,也制约了港口腹地拓展;南北向通道影响了山东与环渤海、长三角融合协同发展。客货运量大,但各种运输方式分担不够合理,客运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是加快构建“两区一圈一带”协调互动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向综合、一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这都对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齐鲁周刊》:建设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我们将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路?

负责人:为适应现代综合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将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三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以改革促发展,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按照适度超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要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一个理念”指的是牢固树立现代综合运输发展理念,优化结构,加强衔接,整合资源,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转向综合、一体化发展,形成互联互通、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网。

“三个结合”即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既要结合需要,加快推进当前重大建设任务;又要超前谋划,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坚持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全盘统筹,一张蓝图绘到底;又要量力而行,科学确定建设时序。坚持改造既有与实施新建相结合。既要尊重现状,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又不过分迁就,敢于破旧立新。

“三个重点”分别是完善综合运输通道,构建新通道,提升既有通道;优化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效率。二是构建双核辐射城际交通网。重点加快城际铁路建设,建设济南、青岛与周边设区市的高密度、大容量、快捷、舒适的城际交通网。三是强化综合交通枢纽。把交通枢纽建设作为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推动交通运输综合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打造一批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齐鲁周刊》:综合交通网基本建成后,济南青岛以及其他各地市的生活半径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负责人:届时,省会济南两小时内可通达各设区市,两个半小时内通达周边省会城市;济南、青岛实现一小时通达;各设区市与其所辖县(市、区)基本实现一小时交通圈;所有县(市、区)、港口、机场等规划节点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

《齐鲁周刊》:济青双城在综合交通网中将起到何种作用?

负责人:为做大做强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我省将构建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的双核辐射城际交通网,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组织调度省内各城市运行的中心作用。城际客货运输需求以中短途为主,交通网将重点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构建以城际铁路为主导、公路为补充的客运系统和以高速公路为主、国省干线普通公路为补充的货运系统。

济青综合运输通道是济南、青岛双核联系的主通道。双核辐射城际交通网通过京沪、京九综合运输通道辐射济宁、枣庄、菏泽等市,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通过济青综合运输通道向西延伸,对接中原城市群;通过菏兖日综合运输通道,辐射临沂、枣庄等市,对接中西部省份;通过青烟威日综合运输通道,对接辽中南城市群、东部沿海省份。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齐鲁周刊》: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城市道路越修越多,路也越修越宽,但拥堵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噪音、污染等一些问题也处于高发状态。未来城市交通如何解决拥堵问题?

负责人:未来,我省将优化城市道路网,在主城区重视和加强城市道路微循环和支路网建设,改善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和级配结构,明晰快、主、次、支干道比例;加强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落实地面公共交通路权优先政策,合理分配城市道路资源,加快公共交通专用道建设;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鼓励公共交通用地的综合开发;有序推进出租车管理改革,促进出租车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停车产业化,实施差别化停车供给策略,加强执法管理;注重交通需求管理,更多利用经济手段,有效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使用;加快城市公共配置和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自行车、步行等非机动化出行环境,倡导绿色出行,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省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提升公交出行分担比例。济南、青岛加快推进地铁、轻轨等建设,实现城市轨道网络化运营;其他百万人以上特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BRT建设,形成以其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网络;50万人以上大城市完善常规公交网络,适当发展BRT、有轨电车等。上述三类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分别达到60%、50%、40%以上。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常规公共交通并形成网络。

《齐鲁周刊》: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构建符合新城镇化发展趋势的交通网络?

负责人: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未来,我省将完善以新型城镇为中心,覆盖乡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公路网络,提高网络化水平和通达、通畅能力,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渡口改造(渡改桥)、客运场站等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性、可靠性、应急保障能力和基础性普遍服务水平,推动农村公路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

同时,在乡镇地区,也将建立完善符合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的道路客运运营网络、道路客运市场、道路客运管理三大系统,注重城市交通与公路交通的顺畅衔接,优化城乡客运网络,整合运输资源,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为农村百姓提供安全可靠、方便高效、经济舒适、沟通城乡的客运服务。

万亿资金,如何募集?

《齐鲁周刊》:互联网等相关智能技术如何应用到综合交通网中去?

负责人: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构建智慧交通是综合交通网的建设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将加强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北斗系统、电子支付等高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构建交通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和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完善交通政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近期,重点建立统一的基础设施、载运工具、运营企业和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搭建公众服务平台,完善交通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我省将明确交通信息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部分交通信息供给,引导社会力量在政府交通信息数据公开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加强对交通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通过交通智能化建设,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齐鲁周刊》:综合交通网的规划投资总额是多少?

负责人:经初步匡算,规划期内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约1.8万亿元。其中,“十二五”后两年约2000亿元,“十三五”约6750亿元,2021至2030年约9650亿元(不含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中韩铁路轮渡、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等工程投资)。

《齐鲁周刊》:这么大的资金量,通过什么方式来募集到?

9.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 篇九

规划(2011-2015)

“十二五”时期是我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为保证医院各项医疗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实现医药卫生人才健康全面发展,为我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关区卫生局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为加快我院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打造学科带头人为重点,抓好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中医康复科、老年内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

2、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合理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协调发展医疗、护理、医技、药学、公共卫生、和管理专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3、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围绕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并用好人才,全面提升我院卫生人才队伍素质,为我院的医疗服务夯实人才基础。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5年,造就一支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结构分布合理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具体目标:

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2015年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4人以上,基本满足我院业务发展需要。

2、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到2015年,初步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达到80%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100%,人才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

3、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到2015年,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占60%左右;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占30%左右;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占10%左右。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医师本科以上学历达80%以上,护士大专学历达60%以上。

康乐医院医药卫生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建立一支适应我院业务发展需要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院卫生技术人员达50人以上。

全面提升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争取到2015年医师本科学历达80%以上,护士大专学历达60%以上,对于继续教育和学历层次教育给予支持。

稳步提升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实践技能水平,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出进修等手段使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实践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争取到2015年,80%以上的住院医师通过规范化培训。

(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5年,医院配备专门从事公共卫生的工作人员1名,基本满足我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

(三)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我院“名医”的带教作用,落实“中医师带徒”工作,培养3-5名中医师,积极开展“西学中”活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四)全力引进急需紧缺型人才。

大力培养与培训现有的护理、药师、中医师、公共卫生、卫生管理等人才,加强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保障护士待遇,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护士和社区全科医生、全科护士的培养;全力引进急缺人才;争取到2015年,我院注册护士达16名,聘用护

士达20名。

三、制度与机制创新

(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根据城关区卫生局的相关要求,针对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素养、临床基本技能欠缺的现状,计划用5年时间,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批次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新分配的医师一年内先在各科室轮转,第二年固定科室,工作三年以上并取得执业资格的可以送出去进修。

(二)建立完善的卫生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重点培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其能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其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人才强院工程

(一)人才培养

对医院初级卫生专业人员定期开展讲座与培训,采取请院内外专家讲座的方式;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先进的单位学习先进的技术,争取到2015年全院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省市三级以上医院进行一次为期3个月以上的培训。邀请省市三级医院的专家来我院进行培训、讲座、查房,带动科室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学术交流工程

我院的中医康复科已与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增加学术交流、计划用2-3年时间,将我院中医康复科打造

成符合我院实际,又具有特色的品牌学科。

(三)课题研发工程

医院课题研发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每年要申报1-2个课题,到2015年必须申报1-2个省、市级课题,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城关区康乐医院卫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名单见附表),制定我院的卫生人才发展五年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二)落实重点任务

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以规划的主要任务为重点,制定目标任务和落实方案,具体制定每年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分工和时间进度,强化责任、细化步骤、协作配合,确保规划的全面落实。

附表:

城关区康乐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赵彬城关区康乐医院院长

副组长:蔚金建城关区康乐医院副院长

许荣城关区康乐医院副院长

成员:李世昌焦述禄刘红燕董红

孔水珍王生菊张青霞张淑花

罗荣华柴瑛

上一篇:去年八月作文下一篇:宝鸡市产业分布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