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班物理中考复习作图题训练题

2025-01-22

初中毕业班物理中考复习作图题训练题(精选8篇)

1.初中毕业班物理中考复习作图题训练题 篇一

作图题小结

一.作图题(共14小题)

1.如图所示,电视遥控器对着天棚也能遥控电视机.图中从A点发出的光经天棚MN反射后射入电视机的接收窗口B,试画出其光路图.

2.如图所示,一条光线斜射到垂直于水面放置的平面镜上,试画出反射光线及这条反射光线射入水中后的大致传播方向.

3.如图所示,A点发出的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试作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4.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2)如图乙,﹣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3)如图丙,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4)如图丁,完成透镜的光路.

第1页(共17页)

5.如图所示,Sˊ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S和Sˊ之间画出平面镜MN,并完成光线SA的光路.

6.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水中另有一发光点B,人眼在P点看到B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在水中的像的位置.画出: ①A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②B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7.请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图中正确的位置作出平面镜.

8.完成下图中的光的路线图.

9.按题目要求作图:

第2页(共17页)

(1)在甲图中作出折射光线.

(2)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图丙中AB、CD是由发光点S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10.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并标出它的焦点.

11.在图所示的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12.请完成物体AB经过凸透镜后所成的像.

13.根据图中小磁针的指向,在图中括弧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或S极,以及电源的“+”或“﹣”极.

14.如图自动报警器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里封入一段金属丝,当在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时,绿灯亮;当温度升高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时,红灯亮,第3页(共17页)

发出报警信号.请按照题意要求,在图中连接好电路.

第4页(共17页)

作图题小结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作图题(共14小题)

1.如图所示,电视遥控器对着天棚也能遥控电视机.图中从A点发出的光经天棚MN反射后射入电视机的接收窗口B,试画出其光路图.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点A的像A′,再连接A′B,从而完成光路.

【解答】解:把遥控器当作一个发光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作图;先作出点A的像A′,再连接A′B,与MN的交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AO、BO从而完成光路.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注意在光线上要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2.如图所示,一条光线斜射到垂直于水面放置的平面镜上,试画出反射光线及这条反射光线射入水中后的大致传播方向.

第5页(共17页)

【分析】(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分居法线两侧,分居在两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图中已经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下侧作出反射光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

3.如图所示,A点发出的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试作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有像点和A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解答】解:作出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像点,连接A′、B点交平面镜于点O,则OB为反射光线,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平面镜成像特点与光的反射定律

第6页(共17页)

相结合来作图,比较直观、简捷、准确.

4.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2)如图乙,﹣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3)如图丙,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4)如图丁,完成透镜的光路.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物体的像;(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相反,光从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当光垂直射到水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变,射到平面镜上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当光从水中斜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仔细观察入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解答】解:(1)先作出各端点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F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2)首先做出法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

第7页(共17页)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光线要远离法线;如如所示:

(3)①先画出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此时光线方向不变.

②光在平面镜上的发生反射;先画法线,然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作出反射光线.

③最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先画法线,然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点评】(1)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2)此题分布考查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与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的画法,一定要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注意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即折射角和入射角都是0°.

(4)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第8页(共17页)

5.如图所示,Sˊ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S和Sˊ之间画出平面镜MN,并完成光线SA的光路.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再由光的反射定律或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入射光线SA的反射光线. 【解答】解:连接SS′,作出SS′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SA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S′O并延长,作出SA的反射光线即可,如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大小相等、左右相反,还考查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

6.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水中另有一发光点B,人眼在P点看到B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在水中的像的位置.画出: ①A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②B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分析】由题可知,人在空气中看到B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在水中的像的位置,所以应先找到A在水中的像的位置,依据的知识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因为A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所以应根据“人眼沿直线寻找发光物体的特点”找到此光线的入射点;则剩余的就是连接A、B两点与入射点得到入射光线以及反射光线的问题,连接时注意连线的虚实和光线的方向.

【解答】解:由题可知,人在空气中看到B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在水中的像的第9页(共17页)

位置,说明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的位置与A通过水面成像的位置重合;具体作图方法如下:

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即像点),连接A′与人眼P,交于水面一点O(即入射点),过O点垂直于水面作出法线,连接AO,则AO为空气中的入射光线,连接OP,则OP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②B为水中的发光点,连接BO,则BO为水中的入射光线,连接OP,则OP为水中光线的折射光线,连线时注意连线的虚实和光线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的折射规律和光在空气中发生反射的规律的综合应用,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7.请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图中正确的位置作出平面镜.

【分析】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解答】解: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得到平面镜的位置.如图:

第10页(共17页)

【点评】本题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完成下图中的光的路线图.

【分析】(1)首先知道入射光线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上发生两次反射;其次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作出在平面镜A上的反射光线,完成两次反射光路;最后求出由平面镜B反射后的光线与镜面夹角的大小.

(2)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1)先过竖直的平面镜的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由图可知入射角为90°﹣30°=60°,作出反射光线并使反射角为60°,并使反射光线与水平的平面镜相交;

再过水平的平面镜的反射点作出法线,第二次反射的入射角为90°﹣60°=30°,则反射角为30°,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第11页(共17页)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1)由入射光线作出反射光线时,要先找到入射角的大小,再在法线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9.按题目要求作图:

(1)在甲图中作出折射光线.

(2)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图丙中AB、CD是由发光点S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分析】(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第12页(共17页)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的像.

(3)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解答】解:(1)过入射点做出法线,光从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3)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评】(1)画光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主要是依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注意角度的大小和箭头的方向.

(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得到物体的像.

(3)作反射光线时,先确定反射点,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

10.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并标出它的焦点.

【分析】选取物体上的一点,找出其对应的像点,结合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第13页(共17页)

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的;过光心的.利用其对应的入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焦点的位置.

【解答】解:(1)在烛焰上取一点S,在所成的像上找出其对应的像点S′,连接SS′,其与主光轴的交点O就是凸透镜的光心,由此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2)过S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过S′,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F的位置(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1)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的光心、焦点的定义、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2)像是由物体烛焰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会聚而成的,所以对应的物点发出的光线一定全部会聚在像点,从中取几条与焦点、凸透镜位置有关的特殊光线就可以确定焦点已经凸透镜的位置.

11.在图所示的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分析】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通过图中光线的折射情况来确定是什么透镜。【解答】解:

左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发散了(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一些),因此要填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右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会聚了(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一些),因此要填会聚透镜,即凸透镜;如图所示:

第14页(共17页)

【点评】该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光线经透镜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再确定透镜的类型。

12.请完成物体AB经过凸透镜后所成的像.

【分析】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进行作图确定物体A的位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 【解答】解:

对凸透镜来说,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具体作图方法如下:连接AO并延长;过A点作主光轴的平行线交凸透镜于一点,连接该点和凸透镜的焦点F并延长,与AO的延长线交于一点A′,该点是物体AB的A点像的位置;过A′点作垂直于主光轴的直线,交主光轴于点B′,连接A′B′,即为物体AB经过凸透镜后所成的像.如下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成缩小、倒立实像的情况,同时考查了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是中考考查的热点问题.

13.根据图中小磁针的指向,在图中括弧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或S极,以及电源的“+”或“﹣”极.

第15页(共17页)

【分析】知道小磁针的磁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再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电流的方向,从而找到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从图可知,小磁针的左端是S极,右端为N极;因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 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大拇指指示通电螺线管的N极,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由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即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是负极.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安培定则的掌握情况.利用安培定则既可由电流的方向判定磁极磁性,也能由磁极极性判断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的绕法.

14.如图自动报警器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里封入一段金属丝,当在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时,绿灯亮;当温度升高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时,红灯亮,发出报警信号.请按照题意要求,在图中连接好电路.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

第16页(共17页)

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解答】解:如图,工作原理:当在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时,水银与金属丝断开,电磁铁断电没有磁性,绿灯所在电路接通,绿灯亮;

当温度升高,水银达到金属丝下端时,水银是导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把衔铁吸引下来,红灯所在电路接通,红灯亮,发出报警信号.电路图如下: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第17页(共17页)

2.初中毕业班物理中考复习作图题训练题 篇二

光学作图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 (1) 已知入射光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2)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4)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5) 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6) 光经过凸透镜折射; (7)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

已知入射光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例1: (2009年北京市) 如下图甲, AO为入射光线, ON为法线。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分析:这是一道简单的利用光反射定律作图的题。在图甲中给出了平面镜、入射光线和法线, 要求画出反射光线。只要掌握光反射定律, 根据光反射定律作图就可以了。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见下图乙。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例2: (2009年江苏省)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在右上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分析:这是一道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题。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像与物等大, 所成的像是虚像。作图时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作出物体AB上两点A和B在平面镜中的像A'和B', 然后连接A'、B'两点, 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作图时注意: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 是虚像, 所以像A'B'要用虚线表示。

解答见下图乙。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例3: (20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 在下图甲中作图确定蜡烛上A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分析:这也是一道关于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 但题目要求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某一点的像的位置。要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确定某一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至少要画从这点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 依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这一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从A点任意画两条入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AB、AD, 入射点分别为B和D,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AB的反射光线BC, AD的反射光线DE, 反射光线BC、DE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A'即为A点的像。作图时注意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的光线, 所以要用虚线。

解答如图下乙。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例4: (2009年山东省、广东省) 如下图甲, AO表示从空气斜射向平行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 请大致画出这束光通过玻璃砖的光路图。

分析:这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题。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上表面通过玻璃砖的过程, 实际上是经过这样两次折射:光线由空气斜射入玻璃、再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只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要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进行作图就可以了。光由空气 (光疏媒质) 斜射入玻璃 (光密媒质) 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光线由玻璃 (光密媒质) 斜射入空气 (光疏媒质) 时, 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作图时注意: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入射角与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相等, 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入射光线与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光线平行。

光从空气斜射向平行玻璃砖, 光经过两次折射后, 出射光线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只是透过玻璃砖后发生“错位”。

解答见下图乙。

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例5: (2009年云南省昆明市) 请你在右上图甲中, 作出光线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分析:这是一道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作图的题。这道题既涉及到光的反射, 又涉及到光的折射, 光的反射是在同一介质中发生的,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是发生在两种不同介质中, 是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 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光线AO在玻璃中的反射光线OB,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出光线AO在玻璃与空气分解面处由玻璃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OC。作图时注意光线由玻璃 (光密媒质) 斜射入空气 (光疏媒质) 中时, 折射光线要偏离法线, 这时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见下图乙。

例6: (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 如下图甲所示, 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 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 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像的位置, 画出: (1) 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 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要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可以确定A1点在水中像的位置A1'。根据题中叙述A1'也是人眼看到的A2点在水中的位置。人眼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实际上是A2在水中像的位置, 要比A2点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浅些。水中A2点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射入人的眼睛, 这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A1点在水中的像 (A2在水中的像) A1'点。连接A1'点和人眼交水面于O点, 则O点为入射点, O到人眼这条光线即为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的反射光线, OA1'为这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所以要用虚线。连接A1O即为A1点的入射光线, 连接A2O即为A2点的入射光线。这道题的作图既要用到平面镜成像特点知识, 同时又要用到光的折射的知识。

解答见下图乙。

例7: (2009年吉林省) 在下图甲中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分析:这是一道简单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的作图题。图中给出的是两条特殊的光线:一条是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 另一条是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只要掌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上, 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发生改变, 作图即可。

解答见下图乙。

例8: (2009年辽宁省沈阳市) 如下图甲所示是照相机的原理图, A'B'是AB的像。请画出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并确定凸透镜一侧焦点的位置, 用字母F表示。

分析:这是关于照相机原理——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成倒立、缩小实像的问题。图中给出了物体AB经凸透镜后像A'B'的大小和位置, 并且给出了A点发出的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要求确定凸透镜焦点的位置。作图时只要抓住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这一条特殊光线就可以了。

由图可知, A'为A点像的位置。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AC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一定经过A'点, 连接CA'即为入射光线AC的折射光线, 由于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所以折射光线CA'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此凸透镜的焦点F。

解答如下图乙所示。

例9: (2009年江西省南昌市) 如下图甲所示, 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像所对应的物体。

分析:这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的试题。凸透镜成像规律是: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时, 在透镜的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 在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位于2倍焦距以外;当物体位于2倍焦距时, 在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像位于2倍焦距处;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时,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图中给出像的位置是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断, 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物体小于像的大小。题目要求在图上大致画出像所对应的物体, 如下图乙所示。

我们也可以用作图法精确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大小。在作图时, 应用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就可以精确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大小。这三条光线是: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发生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在这里我们选择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发生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这两条光线作图。精确作图如下图丙所示。

例10: (2009年湖北省黄冈市) 人在水中看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后, 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变薄, 潜水员戴上潜水镜实质是在眼前加上一个空气层, 如下页左上图甲, 请根据图中已有的光路, 完成光路图, 画出物体A的大致位置。

分析:这是一道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结合的试题, 是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中应用的题。潜水员戴上潜水镜实质是在眼前加上一个空气层, 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要发生折射, 折射光线要偏离法线。作图时注意:由于光是由光密媒质 (水) 斜射入光疏媒质 (空气) , 折射光线要偏离法线,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如下图乙所示。

【力学部分】

力学作图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 (1) 物体受力示意图。包括静止物体受力示意图, 运动物体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两个物体叠加在一起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2) 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 (3) 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静止物体受力示意图

例11: (2009年山东省) 如右上图甲所示, 物体A重30N, 用F等于50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 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分析:首先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由于用F等于50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不动, 物体A受到50N垂直于墙的压力作用, 物体A受到墙面对它的压力的作用, 物体A受到的垂直于墙面的压力和受到墙面对它的压力的作用是一对平衡力;物体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 由于物体A静止不动, 受到墙面对它竖直向下的摩擦力的作用, 物体A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和墙面对它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作图时注意:由于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物体A重30N, 用F等于50N的力将物体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表示重力大小的线段就要小于垂直压在墙上的力的线段, 并且是成比例的。摩擦力的作用点可以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也可以画在物体与墙的接触面上。墙对物体的压力的作用点既可以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也可以画在物体与墙的接触面上。

解答如下图乙所示。

运动物体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例12: (2009年云南省昆明市) 用大小为10N水平方向的力拉着物体A沿水平桌面向左匀速运动, 在下图甲中用力的示意图将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力表示出来。

分析:首先对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物体A在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向左运动, 说明物体受到一个向左的拉力作用, 由于桌面不是光滑的, 所以物体A要受到一个摩擦力的作用, 由于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所以物体A要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又由于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物体A受到的向右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向左的拉力的大小相等, 也是10N。

作图时注意:摩擦力的作用点可以在物体的重心上, 也可以在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上。

解答如下图乙 (或丙) 所示。

例13: (2009年河南省)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 如下图甲所示。请画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力示意图。

分析:首先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和桌面对木块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 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 由于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 所以这两个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根据受力分析进行作图即可。

作图时注意:摩擦力的作用点可以在物体的重心上, 也可以在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上。

解答如下页下图乙 (或丙) 所示。

两个物体叠加在一起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例14: (2009年甘肃省兰州市) 如下图甲所示, A物体放置在B物体上, A物体随B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 由静止开始运动。请画出A物体所受摩擦力f和B物体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其中G>f) 。

分析:这是一道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运动的比较复杂受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分别对每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首先分析物体A的受力情况。物体A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重力作用和物体B对它的竖直向上支持力的作用, 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上, 由于与物体B接触, 并随物体B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所以物体A受到物体B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对于物体B, 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 物体A对它竖直向下的压力的作用, 桌面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 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的作用, 物体A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物体A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和物体B对A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图时应注意:题中已经告诉B物体所受重力G大于A物体所受摩擦力f (G>f) , 所以在作力的示意图时, 表示B物体所受重力G的线段要比表示A物体所受摩擦力f的线段长些。摩擦力的作用点可以在物体的重心上, 也可以在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上。

解答如下图乙 (或丙) 所示。

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作图

例15: (2009年山西省) 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时, 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 支点为O, 支撑力为F, 如右上图甲, 请画出重力和支撑力的力臂。

分析:如果将做俯卧撑的人视为一个杠杆, 这个杠杆的支点在人的脚与地面的接触点O, 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所以过重心A点竖直向下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人所受到的重力, 从支点O向重力的作用线做垂线, 垂线段L1就是重力G的力臂。做支撑力F的反向延长线, 从支点O向支撑力F的反向延长线做垂线, 垂线段L2就是支撑力F的力臂。

解答如下图乙所示。

例16: (2009年辽宁省沈

例16: (2009年辽宁省沈阳市) 如下图甲所示, 用滑轮组沿水平地面拉动物体A, 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分析:这是一个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问题。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绕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绳的固定端系在定滑轮上, 然后绕过动滑轮和定滑轮, 如下图乙所示, 此时有两股绳子承担物重, 在不考虑摩擦和滑轮自重的情况下,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物重的;另一种绕法是绳子的固定端系在动滑轮上, 然后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 如下图丙所示, 此时有三股绳子承担物重, 在不考虑摩擦和滑轮自重的情况下,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物重的。由此可见第二种绕法更省力。所以, 对于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绳子固定端系在动滑轮上, 然后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这种方法更省力。

3.英语中考复习语法训练题 篇三

冠 词

1.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I caught ___ bad cold and had to stay in _____ bed.

A a ; / B a ;the Ca ; a D the; the

2. ― what’s behind ____ iron door ? I can’t open it. ― Let me see. Oh , there’s a chair.

A a B an C the D /

3. If you don’t mind , pass me ___ apple, please.

A a B an C the D /

4. ―Have you got ___ E-mail address? ― Oh, yes, mine is

cgzxwwf@yahoo.com.cn

Athe Ban C a D/

5. ____ interesting the news is!

A How an B What an C How D What

6. ―How do you get home from _____? ―By bus?

―No, I walk. ____ isn’t very far.

A school; The school B the school ; The school C the school ; School D school ; School

7. ―Have you seen ___ pen? I left it here this morning. ―Is it _____ black one? I think I saw it somewhere.

A a ; the B the; the C the ; a D a ;a

8. ____ sun is bigger than _____ earth.

AA ; the B A ; an C The; an D The; the

9. ____ India and China are of ____ same continent.

A /; the B The; the C /; / D / ;a

10. This is ____ empty bottle. Could you give me _______ full one?

A a ; a B an ; a C the ; the D /; a

11. ___ Greens are on _______ visit to a beautiful city in China.

A /; a B A; the C The ; a D The ; /

12. Linda put _______ orange on the table half _______ hour ago.

A an; a B an; an C a ;a

13. ―Did you do well in _______ English test? ―Yes, I got _______ “A”.

A the; the B an; an C the; a D the; an

14. We cant see _______ sun at _______ night.

A a ; / B a ; the C the ; / D the ; the

15. There is _______ useful dictionary on the desk.

A the B an C a

16. ―Have you seen _______ book? I left it here a moment age.

―Is it _______ new English book? I saw it was taken away by John.

A a ; a B a ; the C the ; the D the; a

代 词

1. ―Would you like _______ coffee? ― Yes, please.

A some B a few C much D little

2. ―____ school is much larger than _______. ―Really?

AOur ; your B Our ; yours C Ours ; yours D We ; you

3. ―The exam was very easy, wasn’t it? ―Yes, but I don’t think _______ could pass it.

A somebody B anybody C nobody D everybody

4. We decided to go for a field trip with some friends of _______.

A us B our C ours D ourselves

5. ―May I use your pen? ―Yes, here are two and you can use _______ of them.

A both B every C any D either

6. We usually do _______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A we B one’s C me D our

7. I am looking for a house. I’d like _______ with a garden.

A one B it C that D this

8. I’m hungry. I would like to have _______ nice to eat.

A any Banything C something D some

9. If you don’t want to go swimming, I wont, _______.

A too B also C either D neither.

10. In a football game, nine players are not enough. _______ are needed.

A Other two B Two else C Two more D The other two

11. That place is not interesting at all. _______ of us wants to go there.

A Neither B Both C All Some

12. The problem is too difficult. _______ can work it out.

A A few students B Somestudents C Many students D Few students

13. His hobby is _______ taking photos _______ collecting stamps. It’s growing flowers.

A either , or Bboth ; and C not only , but also D neither , nor

14. ―Is _______ here? ―No, Bob is ill at home.

A anybody B somebody C everybody D nobody

15. If you want a ticket for a round-trip, sir, you’ll have to pay _______ $80.

A another B other C each D more

16. We couldn’t buy anything because _______ of the shops opened at that time.

A all B some C any D none

17. This machine is very easy to use. _______ can learn to use it in a very short time.

A Somebody B Anybody C Nobody D Few people

18. I can _______ swim _______ skate. Will you please teach me?

A either , or B not only ; but also C both; and D neither; nor

19. They were all asleep. _______ of them heard the sound.

A Both B All C Neither D None

20. The father wished the twins to be doctors, but _______ of them liked to study medicine.

A both B neither C either D none

21. There are many tall green trees on _______ side of the street.

A either B both C all D every

22. Bill’s parents are _______ good at swimming.

A both B all C each D either

23. ―The exam was very easy, wasn’t it? ―Yes, but I don’t think _______ could pass it.

A somebody B anybody C nobody D everybody

24. There is _______ knocking at the door. Go and see who it is.

A nobody B somebody C anybody D everybody

25. I don’t like the colour of the T-shirt. Would you show me _______ one?

A other B the other C another D others

26. The old woman kept one black dog and two white _______.

A one B ones C those D one’s

27. ―Mum, Bill is coming to dinner this evening. ―OK. Let’s give him _______ to eat.

A something different B different anything C anything differentD different something

28. That’s your bag. _______ is over there.

A My B Mine C Me

29. It’s too hot today. Please give _______ a bottle of orange.

A mine B he C her D our

30. My bike is under the tree. Where is _______ ?

A you B your C yours D yourself

31. ―Is it your ticket? ―No, _______ is in my pocket. It’s _______.

A mine; her B my ; his C mine ; hers D my ; hers

情 态 动 词

1. ―Must I get up early tomorrow? ―No, _______.

A you mustn’t B I don’t think you have to C you cant D you need

2. ―It nearly took me an hour to walk here. ―Have a drink, then. You _______ be thirsty.

A should B can C will D must

3. ―Could I borrow your dictionary? ―Yes, of course, you _______.

A must B need C can D will

4. ―The room is so dirty. _______ we clean it? ―Of course.

A Will B Would C Do D Shall

5. ―May I change the film here? ―No, you _______ do that in the sunshine.

A needn’t B wouldn’t C don’t have to D cant

6. You _______ go and ask Meimei. She _______ know the answer.

A must; can B must ; may C need ; can D can; may

7. ―Must I finish the work before five o’clock. ―No, you _______.

A needn’t B mustn’t C have to

8. Even the top students in our class cant work out this problem. So it _______ be very difficult.

A may B must C can D need

9. ―____ the man there be our maths teacher? ―He ____ be, but I’m not sure.

A May; can’t B Can ; can’t C Can; may D May; mustn’t

10. ―Don’t forget to pass this letter for me, please. ―No, I _______.

A don’t B won’t C mustn’t D can’t

11. ―Would you like to go swimming with me this afternoon?

―I’d love to. But I’m afraid I _______. I have too much work to do.

A can’t B mustn’t C needn’t D may not

12. ―Can you go swimming with us this afternoon?

―Sorry, I can’t. I _______ take care of my bike sister at home because my mother is ill.

A can B may C would D have to

13. John _______ go there with us tonight, but he isn’t very sure about it.

A must B can C will D may

14. Sandra didn’t come to school today. I think she _______ be ill.

A shall B can C must D should

15. Cars and buses _______ stop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turn red.

A can B need C may D must

16. ―Is Mr. Huang in the classroom?

―No, he _______ be there. He is waiting for me at the school gate.

A mustn’t B may not C can’t D isn’t able to

17. ―Can you write letters in English now? ―No, I _______.

A may not B mustn’t C needn’t D can’t

18. ―Can you answer my question? ―Sorry, I _______. I know _______ about it.

A can’t; little B can; little C can’t ; some

19. ―May I go out for a walk, Mum? ―Yes, you may, but you _______ finish your homework first.

A can B may C must

第二单元短语

1. Let’s enjoy the song Yesterday Once More . It sounds _______.

A well B sadly C nice D bad

2. ―Can I just have a try? ―Sure. It doesn’t _______ if you give a wrong answer.

A matter B trouble C mind D care

3. They will _______ Guangzhou tonight.

A arrive B get C reach D go

4. Ted _______ ten dollars on the shirt yesterday.

A cost B spent C paid

5. I’m sure our football team will _______ the team from No. 3 Middle School.

A. win B fail C lose Dbeat

6. Mary is flying to France soon. She will arrive _______ Paris _______ the morning of July 9.

A at ; in B in ; on C in ; in D at ; on

7. Hong Kong is _______ the south of China, and Macao (澳门) is _______ the west of Hong Kong.

A in;to B to ; to C to ; in D in ; in

8. The _______ of an air ticket from Dalian to Guangzhou is about 1800 Yuan.

A price B money C pay D use

9. ―You’d better got go out now. It’s raining.―It doesn’t matter. My new coat can keep _____ rain.

A in B of C with D off

10. ―Can you use MSN to _______ messages on the net?

―Sorry, I cant. Will you show me how _______ it?

A send ; to use B take; to send C give ; I use D make; I do

11. ―Where is Tom? ―He’s left a _______ saying that he has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A excuse B message C exercise D news

12. We all agree _______ you. Let’s start at once.

A to B for C with

13. Many of them heard about that film, but _______ had time to see it.

A few Ba few C little D a little

14. An apple a day is good _______ your health.

A at B for C in D with

15. He had got a chair to sit _______, but nobody to talk _______.

A on ;to B /; with C on ; / D /; to

16. Mr. Green _____ the bus at the bus stop near the supermarket, and then he went home _____ foot.

A on ; by B to ; on Coff ; on D off; by

17. ― One more satellite was sent up into space in China in May.

― Right. The government spoke _______ that.

A highly to B highly of C well of D highly of

18. ―Do you like the music the Moonlight Sonata? ―Yes, it _______ really beautiful.

A feels B sounds C listens D hears

19. She sent her friends a postcard _______ a birthday present.

A on Bas C for D of

20. Where’s Lily? We are all here _______ her.

A beside B about C except D with

21. There is a big shop _______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ad.

A in B on Cat

22. It’s nothing serious. You’ve just caught _______ a cold.

A a bit B a bit of C a little D a little of

23. ―Did you _______ what the teacher said? ―Not really. He spoke a little too fast.

A prefer B listen to C catch D learn from

24. ―Do you _______ English? ―Only a little.

A say B tell C talk D speak

25. What would you like to _______ us about your hometown?

A speak B talk C say D tell

26. It’s time for supper now. Let’s _______ it.

A stop having B stop to have C to stop to have D stopping to have

27. Stop _______ so much noise! Father is working at the desk.

A to make B making C to hear D hearing

28. He has caught a bad cold, and he doesn’t feel like _______.

A to eat B eating C eats D ate

29. We should keep _______ in the reading-room.

A quite B quietly C quiet D quickly

30. I think this is _______ useful dictionary.

A very a B very an C quite a D quite an

31. Ann is so careful that she always goes over her exercises to _______ there are no mis-takes.

A look for B make sure C find out D think about

32. ―what’s the police station’s telephone number?

―I can’t remember . _______ in the telephone book, please.

A Look it for B Look it over C Look it up D Look at it

33. She looked _______ his number in the phone book to make sure that she got it right.

A for B up C after D over

34. ―Cindy, is it OK to _______ you at home by yourself?

―I think it’s OK, Mum. I can look after myself _______.

A leave; good B put ; good C leave ; well D put ; well

35. There was a strange sound outside. Mary went out and _______ around, but she _______ nothing.

A looked; saw B saw ; saw C watched ; looked D looked ; find

36. We could see nothing because the lights suddenly _______.

A went on B went over C went down D went out

37. Be careful, Jane. Don’t _______ your hands dirty.

A get B keep C have D let

38.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It is _______ the southeast of our country.

A to Bon C in D at

39. It’s very nice _______ you to get me two tickets _______ the World Cup.

A for ; of B of; for C to ; for D of ; to

40. He suddenly returned _______ a cold rainy night.

A on B at C in Dfor

41. If you like the chicken, you may have as _______ as you can.

A much B many C more D little.

42. I’m sorry I’ll have to _______ my office. I’ve had a wonderful time here.

A get to B return C leave for D reach

43. ―Mr. Black, some boys are going to fight.―You’d better _______ the police.

A send for B send to C look for D look over

4.高中物理光学作图题指导资料 篇四

一、平面镜

(一)作图依据的原理

1、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平面镜作图题的类型和解法

1、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1)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位置确定平面镜的位置解这类题的一般程序:

①找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及其交点.

②画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

③画平面镜.平面镜与法线垂直.

2、确定物的位置

3、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4、确定观察范围

例题1.一束与水平地面成45°斜向下射的光线被一对垂直地面放置的平面镜中的一面档住,光线在两平面镜中多次反射到地面上,已知入射光和反射光所在平面与镜面垂直,若光线的入射点离地面高度为h,两镜面间距为d,求在两镜面间多次反射的光线通过路径的总长度及光线在两镜面间反射的次数。

解:如图3所示,经平面镜M反射的光线DE与入射光的延长线DE′关于平面镜对称,而CE'与CE″关于平面镜N对称,……,因此,经两镜面多次反射的光的总路径长度与入射光的延长线AF相同。由于入射光与水平地面成45°角,可以推知,路径总长度为无关。

但光线在两平面镜之间反射次数与平面镜间距d有关。当为整数时,反射次数为;若为非整数时,反射次数于的整数部分加1.

例2 两个平面镜MN与PQ相对放置,镜面相交成直角,一光源S在两平面镜中共成多少个像?如果两平面MN与PQ夹一锐角,点光源S在两平面镜中成几个像?

(1)两平面镜成直角,则S在MN中成像S1,在PQ中成像S2,其光线经MN和PQ两次反射还能成像S3,但由于MN与PQ成直角,所,因此反射光通过的,此结论与两平面镜的间距d以S发出的光线先经PQ后经MN所成的像恰恰也位于S3点,因此,总共成三个像(见图4)设两平面镜夹角为60°,则根据成像规律,S在MN中成像S1,在PQ中成像S2,由于光在镜面上多次反射,还可以再成像S3,相当于虚像点S1又在PQ中成像,也可以成像S4,相当于S2在MN的延长镜面中成像。„„当然,这样的像也不能无穷地成下去,只有光点S在镜面前,或像点S1在平面镜的延长线前才可以成像,例如,图中的S5位于MN'和P'Q的夹角,它在MN与PQ的延长线上的虚拟的镜面背后,就再不能成像了。

那么S3能成像吗?因为S3的像恰好就在S5的位置,所以总共只有5个像(见图5)总结一下规律,必减1,而成.其中α为可以取整不

仅仅用公式求角度,近似于数学游戏。但在画某一像点的光路图时,光确定像点就会方便准确得多了。

总之,由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在两平面镜中多次反射,因而多次成像。一般来说,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在两镜面中有一次反射,就存在一次成像问题;在多次成像过程中,前一次反射所形成的像,可视为再一次反射成像时的物。本题前面所采取的画图找对称点的作图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例3 利用光路图确定,在图6中为使在P点不能通过平面镜M看到障碍物Q后面的情景,应将平面镜M遮挡的最小区域。

解:设想在P点放置一点光源,经平面镜M的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线将把反射光AC和BD之间的区域照亮。

根据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AC和BD之间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可以射到P点。而这些经反射能够到达P的光线的入射点,均在平面镜的AB之间。因此为符合题目要求,应将平面镜遮挡的最小区域是AB之间部分。

例4 在图7中画出互相垂直的平面镜前P点,看到点光源S两次反射所成的像的光路图。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可以确定,发光点S在ON镜中的像为S',即从S点向ON镜作垂线(用虚线表示),S'在垂线上与S点对称的位置。而虚像S'在平面镜OM前面,它可以作为二次成像的物。找到

S'点关于OM的对称点S″,它就是二次成像的像点。

既然从P点可以看到虚像S″,也变是说,二次反射的光线是从S″P方向反射过来的。连结S″P,与镜面MO相交于A点,A点是二次反射点。同样道理,第一次反射光是从S'A方向传来。连结S'A,与镜ON相交于B,B是第一次反射的反射点。这样就确定了S点发出的光的路径,即SB、BA、AP。

按照光路图作图的规定,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光的实际传播路径用实线表示并且画出箭头表示实际光线。在光的反射点处要画出法线。

二.透镜与透镜成像

(一)原理:

1.透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

光通过透镜产生折射是遵循光的折射规律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透镜主轴的近轴光线(即光线对透镜入射点到主轴的距离远远小于透镜球面半径的光线)入射到薄透镜上时,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另一侧主轴上某一点,这一点为凸透镜的实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成为发散光,其反向延长线会聚在入射光同侧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一点为凹透镜的虚焦点。每个透镜在其两侧主轴上各有一个焦点。对于薄透镜,这两个焦点对于光心是对称的,如图1所示。

当平行光束与主轴成一定角度入射时,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会聚在另一侧过焦点与主轴垂直的平面(称为透镜的焦平面)上某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聚在入射光同侧焦平面上的某一点,其光路图如图2所示。

也就是说,平行光束斜入射到凸透镜上,经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平行入射光的副轴(除主轴以外,其它通过光心的直线均为副光轴,简称副轴)与焦平面的交点。过焦点的入射光经凸透镜折射平行主轴。由此可知,在研究光通过透镜的折射问题时,应抓住具有平行主轴,过焦点、过光心这种特殊的光线,结合透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加以分析,通常我们称之为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二)透镜成像作图

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通过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完全可以用成像光路图很简单、直观地表示出来。例如,点光源S置于距凸透镜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另一侧二倍焦距之外成实像S′。即由S发出射向透镜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都会聚于S′点。我们借助于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中三条特殊光线的任意两条,很方便地确定像点S′的位置。

应该指出,我们只是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来确定像点的位置,而S通过凸透镜L所成的像点S′,则是S入射到L的全部光线经折射会聚到S′而形成的,并不是仅由特殊光线形成的。要正确理解透镜成像与成像作图的区别。

由此我们也联想到一个问题,在研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把透镜遮挡一半,屏上的像是只剩一半?还是亮度减弱?事实和理论都证明是后者。遮挡一半,只是遮挡住部分光线,利用特殊光线作图受到影响,而没有被遮挡住的光线照样成像,只是亮度减弱。通过对图3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知道,若在像S′一侧垂直主轴立一光屏,一般情况下,光屏上会出现一圆形光斑;当光屏恰好放在S′位置时,屏上将出现一小光点,这就是S的实像S′。去掉光屏,在S′后画斜线的区域内用眼睛直接观察,我们将看到好像在S′有一发光点将光线沿图示方向直接射出,这就是我们用眼睛直接看到的点光源S的像S′。一个物体所有的像点的集合就构成这个物体的像。

例1,物体AB垂直主轴放置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如图4所示。作光路图确定AB的像A′B′的位置,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AB的完整的像A′B′,用斜线标出。

解:利用特殊光线确定A点的像A′,如图所示。可以证明,物体AB垂直主轴放置时,它的像A′B′也垂直主轴。另外由成像光路图可知,B点在主轴上时,它的像点B′也必定在主轴上。因此对AB的像,通常在确定A′后向主轴作垂线、直线画出,如图4所示的A′B′。

分别确定能看到A和B的像A′、B′的区域,这两个区域的重叠部分,能同时看到A′、B′及AB上任意一点的像,即能看到AB完整的像A′B′,如图中画斜线的区域。

三、光学作图题解法综合

1.变点为物法。主要用于物点在主光轴上的成像作图。如图1(a),物点A在主光轴上,试画出它的像点。

为了确定像点的位置,可假定在A点放有一物AB,然后按透镜成像的作图法,求得AB的像A′B′,因为物点在主光轴上,像点也必在主轴上,所以A′就是A的像点,如图1(b)。2.光路可逆法。主要用于由像求物的成像作图。如图2(a),A′为像点,试确定物点A的位置。

根据光路可逆的原理,不妨把像点A′看作物点,然后按透镜成像的方法,找出它的“像点A”,最后把光的传播方向逆过来就行了。如图2(b)。3.物像连线法。主要用于求光心、焦点、入射点等的光路作图。如图3(a)。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A是发光点,A′是A的像点。试确定凸透镜的光心和焦点。

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不改变方向,所以连接AA′,则AA′与MN的交点O即为光心,将凸透镜放置在O点,然后过A做平行于主轴的光线AB交凸透镜子B,连接BA′交主轴MN于F点,F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如图3(b)。

4.添线辅助法。主要用于求透镜对一般光线(即入射光线不平行于主轴。也不通过焦点和光心的光线)的折射的光路作图。如图4(a),试作出入射光线AB的折射光线。

先通过光心O作出入射光线AB的平行线MN,然后过右焦点F,作主轴的垂线CD,且CD交MN于F′,连接BF′,BF′即为折射光线(初中学生未学焦平面和副光轴等慨念时,只教给这种方法,不说明理由)。5.连接球心法。主要用于求球面镜对一般光线的反射的光路作图。如图5(a),SA为光源S射向凸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试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连接入射点A和球心O,并将连线OA(虚线)向前延长,延长线即为入射点A的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AB,如图5(b)。

6.对称作图法。主要用于平面镜成像的成像作图,或画反射光线的光路作图,如图6(a)。SO是光源S的一条入射光线,试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作图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用直尺找出物点S的像点S′。连接S′和O,并将连线S′O(虚线)延长至A点,则OA即为反射光线,如图6(b),这种方法是做平面镜反射光线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因为它只需用一把直尺。

7.先“后”再“前”法。主要用于求光学元件的成像范围的光路作图,如图7(a),MN为长一定的平面镜,A点为镜前人眼的位置,试确定人能观察到镜前的物体在镜中的成像范围

人的眼睛能看见物体的像,是因为从物体发出(或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入人的眼睛,因此,眼睛能看到像的范围一定是从物体发出(或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线能射入人的眼睛,其入射光线所能达到的范围。如图7(b),先画出反射光线MA和NA,再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找出入射光线,则入射光线所包围的范围内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都能被看见。

8.圆弧作图法。主要用于求反射光线的位置的光路作图。如图8(a),巳知入射光线SO,界面的法线ON,入射角a,试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

以入射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SO于A,交ON于B,再以B为圆心,BA长为半径,交圆弧于C点,联接OC即为反射光线,如图8(b)。

9.界面折射法。主要用于分析透明物质分界成像的情况及其作图。如站在水面上的人,斜看水中的物体,为什么看到的是它的像?像的位置如何?若人在水中看水面上的物体,情况又如何呢?

如图9(a),从光源S发出的入射光线SO,经界面折射后,折射光线OA远离法线。因人眼(A是人眼的位置)看东西是沿直线看的,所以从水面上斜看水中的物体时,人的视觉就觉得折射光线是从它的反向延长线S′点出发的,S′就是S的像。从图中可以看出:u>v,且像是正立的虚像;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将靠近法线,同样的道理可知:光源S的像s′将是一个正立的虚像,且u<v,如图9(b)。

10.直线传播法。主要用于分析小孔成像的情况及其作图。如,试画图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特点及成像条件。

如图10(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从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通过小孔直射到光屏上,形成了左右对调的倒立的实像。当物距u一定时,像的大小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当像距v一定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且物距u越大,像距v越小,成的像越小;物距u越小,像距v越大,成像越大,小孔成像的条件是小孔的尺寸相对于物的尺寸很小,一般小孔的直径应为几毫米。如果小孔的直径尺寸和物体的尺寸相比不能忽略,小孔就不能成像,只能成影,如图10(b)。

11.定律分析法。这种方法是解答光学作图题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如图11(a),表示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上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MN′为两种物质的界面。在图上:(1)画出法线;(2)标明光的传播方向;(3)写明哪一侧是空气,哪一侧是玻璃;(4)标明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

因为MM′为界面,则界面下面的一条光线一定是折射光线,又因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在法线两侧,所以界面上面左边的一条光线是入射光线,右边的一条光线是反射光线。通过入射点作法线,很易发现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界面下方为玻璃,上方为空气,如果用α、β、γ分别表示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题中各问的答案如图11(b)。

12.像物对比法。主要用于根据物点和像点的位置,判断光学元件的类型。如图12(a),MN为主光轴,A为物点,A′为像点,试判断图中用了什么光学元件,并画出它的位置。

因为图(a)中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根据镜类成像的特点应放一个凹透镜;再根据第3种方法,画出镜的位置,如图12(b)。

13.发散思维法。主要用于根据同一光路的传播情况,从多角度判断出哪几种光学元件都能产生同样的光路效果。如图13(a),光线AO沿着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射到O点,然后沿着水平方向OB射出,试问在O点可放什么光学元件?

因为光线OB既可作为反射光线,也可作为折射光线,所以可放置五种镜,如图13(b)、(c)、(d)、(e)、(f)。

14.焦点重合法。主要用于根据光路的传播情况,分析光学元件的组合情况。如图14(a)a3一束粗平行光,变成一束细的平行光,在O1和O2两处画出所需的光学元件,并画出光路图。

在O1和O2处分别放一个凸透镜,且使F1和F2重合,要使光线由粗变细,只要f1>f2就行了,如图14(b)。(此题还可用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合)15.寻求交点法。主要用于根据方框外的光线情况,判断方框内应放哪种光学元件。如图15(a),根据方框外的光线情况,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

5.初中毕业班物理中考复习作图题训练题 篇五

实验探究题

很多同学因为假期贪玩而耽误了学习,以至于和别的同学落下了差距,因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物理2016年2016年寒假作业之初三物理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6.如图所示电路,(1)闭合开关后电路将_______(填通路、断路、短路

(2)去掉导线a后,电路是____联电路;

(3)改变a、b、c三根导线中一根的接法,使电路成为并联电路(先在原导线上打,后才更改接法)

17.根据图2将图3中元件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成电路(导线不许交叉)

16题 17题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0.4A、IB=0.2A、IC=0.2A,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3分)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C.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

19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l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2)小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2中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0.5A,I2=()A,I=()A.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写出关系式即可)

四、计算题(共8分)

20.小星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装水200kg。小星进行了一次观察活动:某天早上,他用温度计测得自来水的温度为20℃,然后给热水器水箱送满水,中午时温度传感器显示水箱中的水温为45℃.问:(1)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时多少?[c水=4.2l03J/(kg℃)];(2)如果水吸收的这些热量由燃烧煤气来提供,而煤气灶的效率为40%,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的煤气?(煤气的热值q=4.2107J/kg)

6.初中毕业班物理中考复习作图题训练题 篇六

如图:已知青AB=AC,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有BF=CE,连接FE交BC于D。求证:FD=DE。

分析:本题有好多种证明方法,由于新课标主

要用对称、旋转方法证明,但平行四边形的性

质、平行线性质等都是证题的好方法,我在这

里向初中三年级同学面对中考需对平面几何

证明题的证明方法有一个系统的复习和提高。

下边我将自己证明这道题的方法给各位爱好

者作以介绍,希望各位有所收获,仔细体会每中方法的异同和要点,从中能得到提高。我是

一位数学业余爱好者,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如有错误,请批评指证。信箱:.证法一∧≌∠⊥∥△□°

证明:过E点作EM ∥AB交DC延长线于M点,则∠M=∠B,又因为∠ACB=∠B ∠ACB=∠ECM=∠M,所以CE=EM,又EC=BF从而EM=BF,∠BFD=∠DEM 则△DBF≌△DME,故FD=DE;

证法二A

证明:过F点作FM∥AE,交BD于点M,则∠1=∠2 = ∠B所以BF=FM,又∠4=∠3∠5=∠E

所以△DMF≌△DCE,故 FD=DE。

F

C

证法三 E

以BC为对称轴作△BDF的对称△BDN,连

接NE,则△DBF≌△DBN,DF=DN,BN=BF,NF⊥BD,∠FBD=∠NBD,又因为∠C=∠FBD

所以∠NBD=∠C。BN∥CE,CE=BF=BN,所以四边形BNCE为平行四边形。故NF∥BC,所以NF⊥NE,因FN衩BD垂直平分,故D

EN是FE的中点,所以FD=DE。(也可证明D是直角△NEF斜边的中点)。

证法四:

证明:在CA上取CG=CE,则CG=BF,AF=AG,所以FG∥DC,又因为∠1=∠2,所以FBCG为等腰梯形,所以

FG∥DC,故DC是△EGF的中位线。所以 FD=DE。

E

证法五

证明:把△EDC绕C点旋转180°,得△GMC,则△EDC≌△GMC

M

CE=GC=BF

连接FG,由于GC=BF,从而AF=AG,∠1=∠AFG FG∥BC,所以FBMG为等腰梯形,所以 FG∥DC,故DC是△EGF的中位线。所以 FD=DE。证法六

证明:以BC为对称轴作△DCE的对称△DCN,则和△DCE≌△DCN;CN=CE=BF ∠2=∠3;又∠1=∠3,∠B=∠1所以

∠2=∠B,BF∥CN,所以四边形BCNF为平

行四边形,DC ∥FG,∠1=∠4,所以 ∠2=∠4=∠CNG,所以 CG=CN=CE; 故DC是DC是△EGF的中位线。所以 FD=DE。

证法七

证明:延长AB至G,使BG=CE,又因AB=AC,BF=CE则AG=AE

ABAG

ACAE

所以BC∥GE,则BD是△FGE

G

7.初中毕业班物理中考复习作图题训练题 篇七

中考语文试卷中,语言连贯题是一种经常出现的题型。这种题变化多端,是大多数学生,甚至是一部分尖子生的失分重地,好像必须有相当好的文字感受力才能顺利完成这道题而不丢分。这里我介绍一下自己的一点研究心得,让大家轻松拿下这道题。

我的研究可以简称为“数空法”,也就是由题干中出现的横线的数量研究出题的目的,以及判断做题的策略和方法。

一、一个空-----从内容上考察-----对应法。

如果题干中只有一个空,一般会要求考生把几个词组或短句填进这个空中,那就存在几个内容的次序问题。次序由什么决定?其实考生无需害怕自己社会知识不丰富,文学感受力不强,只需认真阅读横线前后的文字内容就可以了。题干中横线前或后一定有比较长的句子,并且句子中提到多个内容,仔细研读句子中的几个内容,按照此内容的顺序,将备选内容一一对号入座就可以了。

例1(北京市中考第4题)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0《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                      。

①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②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的进程

③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

④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

A.③④②①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此题答案为B.

文中第一句话是混淆内容,只是指出了目的,第二句话才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目的(这一点由写一句中的“这”字也可以判断出)。目的分别为“相关政策”、“保护环境”“保障权利”,那么为了分别达到此目的,应该对应选择③②④项,①选项是最终的结果。

二、两个空----从语法上考察----逐一破解法。

如果题干中出现两个空,一般来说是考察考生两种不同形式的语法知识。选项中会给出两个空各两个答案。并把这四个答案交换组合。可以先锁定其中一个(自己感觉把握大的),选出正确答案,这样就可以排除掉其中两个选项,已经拥有50%的正确率了。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做第二个。

那么一般会考察哪些语法知识呢?短语,考察短语类别,句子中出于语式的需要一般要求短语结构前后一致,比如说前面说干净的玻璃,后面要接着说整齐的桌椅,前后一致的偏正短语使句子读起来顺畅。句子,一般会考察被动句与主动句,考生须观察横线前的主语和选项中的动词,判断此处为主动句还是被动句。

例2(海淀区一模第5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新春将至,一场罕见的大雪席卷南方。大批战斗在抗灾一线的人们,徒步于深雪之中,运送物资;                   。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让节日充满温情与感动,让雪灾中的中国祥和温暖。

A.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          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B.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          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C.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         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D.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         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此题答案为 B

先确定第一个横线所填内容。AB为一组,CD为一组区别在于AB的“,”之前的内容“攀爬于电杆之上”为动宾+介宾短语,而CD“于电杆之上攀爬”为介宾短语+动词,观察一下横线上文“徒步于深雪之中,运送物资”,即可知“攀爬于电杆之上”与“徒步于深雪之中”结构一致;排除掉CD项之后再看横线2的备选项,A“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为被动句,B“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为缺少主语的主动句。阅读横线2上文“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句中已经有了主语“他们”,并且下文内容的主语还是一致的,所以最后确定B 为正确答案。

三、N个空----从衔接上考察----瞻前顾后法。

如果题干中出现多个横线,这反而是最简单的一类题。因为一般来说,考生只要认真阅读一下横线前后的文字内容,比较一下几个选项的区别就可以判断出答案了。如果遇到某个空有疑问,大可不必慌神,先跳过此处,先确定有把握的答案,最后用排除法完成就可以了。

例3(昌平二模第5.题)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你储蓄了          ; 在耕耘的时候,你储蓄了          ; 在旅行的时候,你储蓄了          ; 在微笑的时候,你储蓄了          。

A.一个希望  一片风景  一个快乐  一粒种子

B.一片风景  一个希望  一个快乐  一粒种子

C.一个快乐  一粒种子  一片风景  一个希望

D.一个希望  一粒种子  一片风景  一个快乐

此题答案为D

别看这道题中有四个横线,但是难度其实不大。横线一应该对应前面的“奋斗”,横线二对应“耕耘”,横线三对应“旅行”,横线四对应“微笑”。这四个中最容易确定的可能是“旅行---风景”、“微笑---快乐”,再回首前两个答案就可以出来了。

四、无空。

还有一类学生最发憷的大排序题,题干中给出4个以上完整句子要求排序。考试时时间短,任务紧,没有时间像平时一样精读细想怎么办?依然有办法。第一步,先把几个句子中句首就出现的代词(如这,那,它)、关联词(如所以、而且、但是)划出,这样的句子是不可能做第一句的。做完第一步后观察一下四个选项看能否排除掉若干。第二步,把几个句子按内容做一下分类,观察关系比较密切的句子。第三步,在句子之间寻找相同或相似的字、词,称谓,寻找它们的前后衔接关系。

例4(年海淀区初三年级期中考试第6题)下面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

②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滋味。

③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所以特别注重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④然而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

A.②③①④    B. 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 ②③④①

此题答案为B

第一步,第④句句首有“然而”,可知它绝不会是第一句;第二步,①④所谈内容均为“语言”②③ 均为文学的创作和鉴赏,CD项可以排除;第三步,①“语言的功能”④“语言的表现力”内容相同,是前后衔接,“然而”一词显然为转折作用,所以顺序应为①④(这一步可以省略,因为AB项中均为①④)。一般说来,都应该是先创作后鉴赏。况且④中的“语言大师”和③句中的“中国的文学家”一致,应为前后衔接连贯。故最后答案为B.

当然,凡所谓规律只是针对大多数题目,在具体试卷中还会出现个别现象,我的归纳也当然会有不尽之处,还需要考生们在完成具体题目时综合、灵活地运用以上几种方法,仔细阅读、琢磨题干中的文字。

8.初中毕业班物理中考复习作图题训练题 篇八

接着上一章节方程与不等式的题目,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数学复习题大全之一元二次方程,希望同学们认真审题了。

看过初中数学复习题大全之一元二次方程后,相信大家回答的时候都注意审题了吧。接下来有更多更全的初中数学复习题尽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过来练练手了。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解答题)

解答题

9.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a2+10a+25 ②m2-12mn+36n2

③xy3-2x2y2+x3y ④(x2+4y2)2-16x2y2

10.已知x=-19,y=12,求代数式4x2+12xy+9y2的值.

11.已知│x-y+1│与x2+8x+16互为相反数,求x2+2xy+y2的值.

答案:

9.①(a+5)2;②(m-6n)2;③xy(x-y)2;④(x+2y)2(x-2y)2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填空题)

填空题

5.已知9x2-6xy+k是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________.

6.9a2+(________)+25b2=(3a-5b)2

7.-4x2+4xy+(_______)=-(_______).

8.已知a2+14a+49=25,则a的值是_________.

答案:

5.y2 6.-30ab 7.-y2;2x-y 8.-2或-12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选择题)

选择题

1.已知y2+my+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

A.8 B.4 C.±8 D.±4

2.下列多项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x2-6x-9 B.a2-16a+32 C.x2-2xy+4y2 D.4a2-4a+1

3.下列各式属于正确分解因式的是( )

A.1+4x2=(1+2x)2 B.6a-9-a2=-(a-3)2

C.1+4m-4m2=(1-2m)2 D.x2+xy+y2=(x+y)2

4.把x4-2x2y2+y4分解因式,结果是( )

A.(x-y)4 B.(x2-y2)4 C.[(x+y)(x-y)]2 D.(x+y)2(x-y)2

答案:

1.C 2.D 3.B 4.D

上一篇:公司安全管理岗位职责下一篇:古风唯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