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精选18篇)
1.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一
培植校园文化底蕴,丰富教师教育生命成色
——感悟蓝继红校长的管理智慧
拜读了《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一书,深为各名校长的管理智慧所折服,特别是成都草堂小学的蓝继红校长所崇尚的特色学校、品牌教育,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虽说蓝校长管理的是一所小学,我经营的是一所初中,但细细品味蓝校长的成功管理经验,对我及我们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样有着很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一、融景设意,发掘文化治校的优势文化资源
蓝校长能把一所破旧的村小打造成在全国小有名气的名校,就因为她有一个明确的理念,即学校要依托草堂和杜甫的优势文化资源,进行文化治校,她认为,学校与文化天然结缘,学校的发展必然是一部积淀各时期文化,记载、传承和延续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历史,校园文化的建设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主题。正是蓝校长胸中有这一鲜明的主题,草堂小学被蓝校长描绘并实践着这一主题的宏图:“习惯连锁店”、“草堂诗社”、“班级读书会”,聚焦了班级文化建设,“茅亭展板”上隽永精炼的文字集纳了草堂小学的诗意的生活文化建设;融文韵诗情,特色鲜明的“校园物语”培植着学生的人文气韵;“诗化管理”体现着人文化管理风格;“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领导团队文化,把学校领上一条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而独具特色的校本文化更是蓝校长校园文化的灵魂,正是独创的校本教材和校本活动,造就了草堂小学的成功。
解读蓝校长文化治校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我们仓下中学地处唐朝诗人李绅、元末明初大画家倪瓒的故里——东亭镇长大厦,学校文化积淀深厚,参天的古银杏、典雅朴实的文昌阁见证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进程。和草堂小学的优势文化资源相比,我们学校同样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样可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为此,我们申领了国家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依托“三园”(书园、乐园、花园)“三心”(学生开心、家长称心、社会放心)的办学宗旨,构筑“用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的教育理念,通过“爱”字系列教育,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育体系、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找寻学生发展和传统教育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以“爱”字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走上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二、品牌引路,建立重视教育品牌的精细策划
就一所学校的教育而言,教育品牌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办学成就的反映,是学校特色、学校文化、学校传统及学校品味的集中体现,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文精神、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积淀,教育品牌是通过实施品牌教育而实现的,真正的品牌教育要让学生终身享有三种本领:享有各种知识和技能;享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享有人生的智慧,并最终让学生享有一生的幸福。分析蓝校长打造品牌教育的过程,不难发现,草堂小学的品牌教育更是一种特色教育,“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化人生”的特色教育为蓝校长的品牌教育设立了目标,确定了理念,而这也是蓝校长重视教育品牌的精细策划最中心的一部分。从诗意盎然的校园文化标识的设计,到文韵诗情的特色校园文化的成型;从对教育品牌激励策略的重视,到求真务实、奋发有力的领导团队文化、管理文化的建设。得天独厚的人文条件,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草堂小学学生与诗歌同行,与经典相伴的独特风格,成就了校本活动的特色文化内容。
学习蓝校长的打造教育品牌的成功经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品牌教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精心的教育策划,这种策划首先涵盖的内容之一就是目标的设定。这种设定要根据学校的基础、社会的需求、人才的发展来逐步进行。草堂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匠心独运的应用,为我们学校走品牌教育的发展之路开宽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我们学校从大画家倪瓒其人其事入手,结合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字系列教育,把学校向“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理想办学境界努力。
当然,在蓝校长看来,精细的教育策划,除了目标的设定、特色的确定,更少不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引、文化的传承、自主创新、和谐的校园文化,这些,无不隐显着朴素而不粉饰、自然而不雕琢、真实而不虚伪的校园文化精神价值,而这也是最让我思考并学以致用的关键所在。我们学校是一座园林式的校园,花木葱笼,小桥流水,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我们将借助外在优势资源,努力强化内涵发展,从我开始,打造一支教育品牌主力军,从而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创新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宽严有度,塑造经营和管理学校的人本管理风格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突出人本管理、个性化教育来提高办学水平,已成为摆在每个学校管理者的一个重大课题。蓝校长在走品牌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经营和管理学校的人本管理风格,对这一课题给予了全新的诠释。蓝校长坚持柔性管理原则,即以制度为准绳,通过情感管理来落实制度,反过来,又让制度管理保障情感管理顺利进行,在管理中增加关怀、诗意、温情、活动,体现“诗化管理”的价值观,实践了集体决策的民主管理,突出了“以人为本”宽严有度的管理风格。
学习蓝校长的成功管理经验,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大胆尝试、鼓励创新、全面发展”的目标,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促进形成“人人爱学习、人人会学习、人人爱创造、人人能发展”的运行机制。对此,我们首先应树立一种服务意识,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其次是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教师民主化教学意识的养成,为此,我校努力创设气氛、形成制度,让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管理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再次,以崇高的事业吸引人、以深厚的感情凝聚人、以适当的待遇挽留人,成为我校管理的工作特色。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沟通,与老师一起进步,与学生共同发展、与家长形成共识。行政层面要经常深入一线,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棵,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学生一起读书、活动、做事,走进师生心灵,成为师生生活的知音者、教改的同路人。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
四、推陈出新,探索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新途径
解读蓝校长的成功经验,一位睿智而有个性的创新者跃然纸上,创造了一个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样本。2005年8月,草堂小学开始实行“阶梯式”的学校管理模式。蓝校长的这一举动,令教师们大吃一惊,而正是这一全新平台,激发了教师的潜能,构建了素质团队,让教师在无比开放和自由的空间里,完成素质的全面磨砺与提升,探索出了一条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新途径。“阶梯式”的实践模式在教师位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时候,蓝校长就以认可的姿态发现了教师,相信了教师,正如她所说的,教师的素质并不一定是显性的。“阶梯式”的实践模式让教师素质有了释放与展示的机会,给教师的舞台,给教师一个高起点,给教师权利,让教师张扬个性、梦想成真。
亚里士多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草堂小学之所以有现
在的成绩,离不开这一支高素质的、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一流的教师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形成又离不开他们的好校长给了他们一个“撬起地球”的“支点”,以及对教师的人文的管理方式,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借鉴和认真思考之处。我深知一支高素质、学习型、创新式的师资队伍是打造教育品牌的基础,我们仓下中学拥有一支由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占很大比例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使教师高效而有创意地完成学校的工作,如何让教师体验在仓中学习、生活的价值,体现每一位教师教育生命的成色等,都是我目前及在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思考和解决的命题。虽然,对我们这所普通的初级中学来说,在管理模式上可能不会有如蓝校长“阶梯式”一般一个翻天覆地的创新改革,但我们可以向管理要素质,从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和能力的培养抓起,加强教师的备课、说课、板书和相关基本功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材分析与教案编写,多媒体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等能力的竞赛,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关爱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形成一支富有创意的教师中坚力量,奠定创设品牌学校的基石。
总之,学校要发展就需要有自己的特色,需要走品牌创新之路。通读《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不难发现,在各有千秋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学校都有非常明显的办学特色,如“永远站在思想前沿”的李金池校长,“一流学校领导人”的刘彭芝校长,“平民教育,精致管理”的姚亚平校长等等,都是品牌教育的成功实践者,对此,我将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加以实践,使我们仓下中学教育之路走得更远。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二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他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陶冶情操;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陶冶学生情操。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 同时又是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的地方, 把握好这一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合,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在广泛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 应充分注意到校园这一重要文化载体的作用, 将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并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作为一种环境教育,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向上有着巨大影响。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能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熏陶, 有助于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要建设校园文化, 学校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 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手段, 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2. 加强校园素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可以用3句话来概括:素质教育是培养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素质教育是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素质教育是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人,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真谛所在。
要实施好素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素质, 教师的教育素质一定要跟上, 因为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 才能教导出高素质的学生, 才能发挥出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素质教育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知识结构, 拥有应变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 发挥主导作用。首先, 教师要有创新教育思想和专业新知识, 能带领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钻研探索之中, 能引导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其次, 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当作自己的朋友, 要放下唯我独尊、师道尊严的架子, 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发扬民主教学, 从讲台上走下来, 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之中,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潜能。第三, 要重视实习实验、实践活动, 让学生能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 要精心设计实验、实习的内容, 让学生学会创新。实习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手段, 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精神的重要途径。
3. 建设学习型校园, 激发时代精神。
学校应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 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使学习成为学校及学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使学生理解“学无止境”的内涵, 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硬道理。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时代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努力。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明建设, 是要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 营造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赖的氛围, 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 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和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它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 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物质、制度、文化和行为的积淀, 是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 并最终成为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因此, 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继承、积累, 又要不断扬弃、创新, 与时俱进;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 分批建设, 逐步完善。校园文化本身的特点要求细节上的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 而不是将外在的文化细胞移植于学校体内, 是结合时代要求、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特色逐渐生成的。
二、营造校园和谐文化气氛, 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1. 建设和谐校园, 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 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约束力量。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 如果师生关系紧张, 甚至对立, 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 精湛的教学艺术, 良好的外表形象,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尊敬教师, 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影响着优良集体的形成, 对此, 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 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 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 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 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 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 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其掌握多种技能, 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还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 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为其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文化建设, 就是为了丰富校园生活, 优化育人环境, 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陶冶情操,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 学生在欣赏、表演、创作或完成艺术作品的过程中, 以审美的形式、用科学的方法接受教育时, 总是伴随着情感体验, 教育在此时成为一种享受, 学生的个性得到尽情发展。更重要的是艺术文化教育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使学生自信心大大增强, 激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次, 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实践中完成了目标、角色及人格的社会化。学生们从丰富的校园文化中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未来的多重社会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思想准备, 其人格得到了升华和完善。
2. 塑造校园形象, 彰显学校精神文明和文化功能。
塑造校园形象不仅体现在学校物质资源的利用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校精神文明和文化功能的持续发展上。它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文明创建活动, 在校园内形成文明的时尚和风气。首先, 要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 帮助青年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观点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方法, 使他们能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 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把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把爱国主义同集体主义结合起来, 使青年学生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民族的、社会的、国家的利益, 自觉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三, 广泛开展法制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
校园环境包括学校自然环境、教学条件环境、文化氛围环境、德育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等。不少高校都在拓展校园空间环境的文化品位上下工夫, 无论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 还是具有纪念性的雕塑、喷泉, 或是富有美感的景点、景色等等, 往往都成为体现该校文化氛围的点睛之笔, 对学生有无穷的感染力, 为学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 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文化条件。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能使我们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培养“四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三、把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和社会共同努力, 形成较强的舆论环境和浓厚的氛围, 学校要定期举行学术专题报告会、政治时事报告会、爱国专题演讲会等。学校要在重大节日举行文艺演出活动, 有计划、有安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这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并使其从活动中受到教育, 得到锻炼, 使大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多种现代化传播手段, 积极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要深入持久地开展院系、班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 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 建设和谐校园。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 它能促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 对于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开发学生的智力,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 全面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三
【关键词】戏剧教育 中小学教育 认知自我 认知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32-02
一、戏剧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探索与发展
戏剧和教育是有密切联系的,戏剧本身就带有教育性质,一直以来都作为教化公民的一种方式存在。2015年,我国明确提出到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有条件的开设包括戏剧和戏曲在内的美育课程,同时普通高中要创造条件开设这些课程,戏剧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内容已经逐步进入学生的课堂。2016年,通过美育工作的开展要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戏剧在校园的发展,使中小学校成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基地之一。
二、戏剧教育实践的三种模式
1.学科性戏剧教育
学科性的戲剧教育是将戏剧直接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通过戏剧课程直接对学生进行戏剧教育。我国从2001年开始逐步开设综合性艺术课程,如音乐剧的欣赏和表演以及京剧、昆曲和话剧等课程正逐步开展,音乐剧本身就包含了音乐、舞蹈、文学、表演和美术等各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通过音乐剧课程的策划、表演以及舞美和演奏等部分的课程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音乐剧的赏析、表演以及创作尝试等,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发现自己的特长,在兴趣的基础上更深入的进行发展。
2.渗透性戏剧教育
这种戏剧教育模式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导入戏剧的因子,或者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直接引入戏剧教育内容。前者可以使学生在深入学习这些作品的同时,理解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让学生直接接触戏剧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戏剧的学习兴趣。后者则是通过戏剧艺术的方式,用戏剧的结构和要素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而新颖的创造,从而在教学方法上更加完善,使教学效果更为深入。
3.活动性戏剧教育
活动性戏剧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戏剧活动,将多门学科、公开的表演以及第二课堂等全方面的整合在一起,结合社会力量等多元化的途径和资源,精英化、普及化相结合,兴趣与专业结合,模仿与创新同时进行,在校内外全面进行校园戏剧的推广。这种戏剧教育模式并非为普及戏剧知识以及戏剧表演而存在,而是旨在引导学生以戏剧的方式认知社会、认知自我,思考人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具有显著的教育性和育人目的,通过戏剧活动创设戏剧情境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种更为鲜活、直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途径。
三、戏剧教育的丰富功能
1.丰富了中小学的教育
戏剧教育的三种实践模式对于中小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补充,极大的丰富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这种灵活、直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当今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戏剧教育还以戏剧的内容和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直观有效的呈现给中小学生,是文化传承极为有效的途径和平台,促进中小学生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能够兼容并蓄中国传统文明。
2.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自我和社会的能力
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和观赏者都能够通过最直观的方式感同身受的体验其中的情感、内容等,会使影响人在政治上、道德上、审美上的思想感情认识。戏剧教育对于人格的培养和教育,有着充分的作用,通过角色的扮演以及情境的再现等特殊的美术形式,学生能够从中观照他人的言行并反省自己,能够更明确的认识到道德的准则以及立足社会的法则,能够了解真善美和丑陋罪恶,从而在自我的认知以及调控等方面进一步的发展并完善,推动学生在人格上的健全和性格上的塑造。
通过对戏剧作品的学习和表演,学生能够在剧中观察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及文化,以第三者的眼光分析戏剧所呈现的世界,感知戏剧中的人物内心、人际关系、处事方式等,从而更为直接有效的学习到人际交往、与他人和社会的共处、解决与他人和社会的矛盾等,提高学生的情商和阅历,丰富并实现对自我的认知和社会的认知。在戏剧作品的集体学习、表演和创作中,中小学生还能够学会与他人的配合、团队的合作和集体的意识,在激发学生创新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认知和意识。
四、总结
校园戏剧是一种仍然在发展和探索中的教育内容和方式,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对此进行方式、方法、内容等的研究和推广,在不断的实践和认知中,推动戏剧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黄爱华,徐大军,陈漪.中小学戏剧教育的三种实践模式[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06-110
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四
一、丰富校园生活
学校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小学每天下午3:20后、初中每天下午4:00后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规范办学行为
公办小学、初中学生免试入学,任何学校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民办小学和初中不得采用笔试或变相笔试的方式选拔学生。公办、民办中小学不举办各种形式的重点班和实验班,经批准的艺术与体育特色班除外。
公办、民办小学,初中非毕业年级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节假日集体补课。初三年级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可利用周六和不超过寒暑假期三分之一时间,开展提优补差活动,每天时间为半天。
三、不搞有偿家教
教师要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效率。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坚决反对在职教师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严禁在职教师在工作日从事有偿家教,严禁对本校学生从事有偿家教。
为保证本规定实施到位,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强化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市教育局和各市区教育局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本规定执行落实情况。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开展学校执行课程计划、学生学业负担、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专项督查,通报批评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现象。教育研究部门要加强教学业务指导,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学校校长要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校,带领教师自觉执行各项规定。为确保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各学校都要大力开发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各类兴趣活动菜单,全面开放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和体育设施设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学生参加活动。各级教
5.丰富内容形式 推进德育教育 篇五
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
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德育教育将根据中职学生不同的年龄和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开展国情教育、哲学与人生教育、经济政治与社会教育,引导中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深入开展道德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和法制教育,做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的教育与训练,提升中学生的公共职业素养和现代人文素养。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把理想、道德、纪律渗透于日常教学、管理和实训实习中,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习,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就业教育为重点,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职业技能人才先进典型为榜样,引导中职学生树立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发展有基础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
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站),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坚持疏导、预防为主,适时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普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推进德育课程改革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开齐开足德育课程,积极推进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有计划、有主题、有步骤地组织德育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有效性。发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广泛开展中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内容鲜活、特色鲜明的中职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祭扫烈士陵园,观赏名胜古迹,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大力推进中学生德育工作队伍建设。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较强奉献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每个班级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德育课教师,积极推行“德育导师制”。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从事专职心理辅导的教师须持证上岗。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努力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生动局面。关心德育工作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干部选拔等方面向一线德育工作者倾斜,对表现突出的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应予以表彰奖励。
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班集体、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管理机制,使学生在严格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制订并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制度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努力维护校园稳定。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开展网络德育的探索研究,发挥网络的德育功能。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切实防范有害信息传播,促进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为重点,创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中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创作体现学校精神的校训、校徽、校歌、校标、校报、校刊等。每学年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体育节、艺术节、技能节等主题活动。坚决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制止非法宗教活动。
构建四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一体、共同参与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网络。加强与社区、公安派出所等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健全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主动联系一批企业和相关社区,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实践活动的基地,选聘一些行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
6.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篇六
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精神,3月12日下午,我们拓石镇通洞小学组织开展了“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经典诵读比赛。同学们精心准备,用多种诵读方式,不同的肢体语言,慷慨激昂、满怀激情地抒发着对祖国的无限赞美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本次比赛,共有23个比赛题目。《可爱的中国》、《祖国啊,我为你自豪》、《中国梦》里的一行行诗句令爱国激情在每个师生心头澎湃;《弟子规》、《黄河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经典诗文在学生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朗诵中传承,深深地表达了我校师生对“中国梦”的美好憧憬,对共同实现“中国梦”的豪情壮志。
7.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七
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 全体学生绕校园跑两圈, 由体育老师主持, 班主任跟跑, 体育委员协调, 学生会检查, 整个跑操过程, 真正做到了集合迅速, 队伍整齐, 口号响亮, 缓急有序, 是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宣传发动
1. 统一认识, 达成共识
全体教职工要认真领会以人为本和参与是教育理念, 贯彻新课程理念, 明确“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对于青少年培养的重大意义, 使全校师生都能以高昂的激情投身到本次活动中回来。不折不扣低落是学校和年级指定的具体活动方案, 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
2. 宣传到位, 形成制度
营造舆论氛围。学校利用各种阵地加强宣传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意义, 各个年级的班主任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学校开展的这项工作, 确保活动得以顺畅开展。引导师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全体师生争做宣传员, 积极向社会、家庭宣传, 得到社会、家庭支持, 营造“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舆论氛围, 使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成为广泛的共识及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跑操时间安排
1. 每周两节体育课
开齐开足体育课。其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体育课, 体育课除完成教学任务外, 可以灵活地安排学生练习平时没完成的里程。
2. 坚持每天大课间跑操
学校大课间活动时间全部用在“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的长跑活动中。
3. 课余时间
课余时间努力完成班级规定的里程。
在校期间, 可利用体育课、课间操时间, 课余活动等时间分段累计完成。
4. 自主锻炼
住校生晨练:早晨锻炼时间, 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起来集体晨练, 也可以个人自主晨练。
走读生:离学校较近的同学, 提倡步行或跑步上学或回家, 以便完成相应的跑步里程。
5. 节假日、寒假
作好自主安排, 保质保量完成长跑任务。
三、跑操具体要求
1. 队列:
可5—8列。班长、团支书组织, 统一穿校服, 佩戴校徽, 体育委员控制节奏、速度, 班主任及见习班主任随班级参加。全校通过校园音乐指挥, 跑步要求做到抬头挺胸, 两臂微摆, 脚步沉稳
2. 路线:
以操场或教学楼为中心划定不同路线, 有些路线要经过校园文化景点。各班级队列同向或相向进行, 队列交叉相遇时须谦让。
3. 口号:
各班根据各自的特点, 拟定本班口号, 跑操过程中统一呼号。口号一般为十六个字, 要能体现班级精神, 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鼓舞斗志, 催人奋进, 朗朗上口。喊口号要做到精神饱满, 声音宏亮。
4. 考核:
由年级选好考核员, 他们随考核班级跑操, 并根据学校规定的考核细则进行评分。
5. 反馈:
根据考核员、体育教师、行政领导的考核, 学校每天及时通过橱窗嘉奖跑操好的班级, 对存在问题的班级, 体育部通知班级及时改进。同时, 每周各年级出一期跑操简报, 刊登学生的跑操心得和评论。
四、跑操注意事项
1. 跑步前最后能进行一定的准备活动热热身, 例如压压退, 活动活动踝关节和肩关节等。
2. 由于人员多场地有限, 所以通常采用的是班级方阵式
慢跑, 这就要求体育委员合理控制跑步速度, 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 中途不能走或停, 队伍受阻要原地跑进行调整。如果是全校集体跑操先跑完的班级靠跑道外侧解散, 这样才能使班级与班级之间适当拉开距离, 互不影响;如果是按级部不在同一时间跑操也可入场集中进行点评后再按秩序解散。
3. 要让同学认识到, 跑操是文明有序的集体行为, 所以
大家应该听从指挥, 不可大声说笑喧哗, 更不可打闹、推搡以消除不安全隐患。
4. 跑操结束后最好自行抬膝俯身, 两手握拳叩打大腿和小腿肚, 使肌肉放松。
5. 跑后不要脱衣服, 不要喝大量冷水, 以防着凉感冒。
6. 雨雪天气等特殊情况作合适调整。
五、跑操实际效果
1. 通过跑操, 一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加强, 学生有更加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中。
据我校医务室2008年11月———2009年11月统计, 学生感冒、发烧、头晕等常见病例比往年下降36.6%。
2. 通过跑操过程中呼喊班级口号, 学生学习中的紧张情
绪得到发泄, 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特别是高三学生, 学习紧张, 平时锻炼少, 跑操除增强体质外, 还可起到情绪发泄作用, 有利于稳定心理状态, 克服心理焦虑。
跑操有点类似军训“高一/九班九班, 非同一般, 严于律己, 勇于登攀!”、“有文有武, 生龙活虎!”“高二/十三, 自信相伴;勤奋为帆, 争做典范”、“高三/十九, 并肩携手;高三/十九, 争创一流”……这样的班级口号, 次数喊多了, 潜移默化地转化为班级精神。
3. 整齐的步伐和队列培养了学生的团队与谦让精神, 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4. 是跑操简报引导校园舆论。
学生会主办的跑操简报, 学生投稿踊跃, 抒发真实感受。简报不仅提高了学生跑操的兴趣, 引导跑操成为校园时尚运动, 而且也提升了校园文化, 使得学风、校风进一步地好转。
5. 跑操对学生的体育成绩有显著提高
对于跑操学校家长普遍叫好, 八成学生都愿跑操, 对于学校实行跑操, 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都表示赞成。
对我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1800多名学生的调查显示, 实行跑操一年多来, 学生的耐力跑和肺活量显著增强, 过去女生800米, 男生1000米对他们来说是“老大难项目”, 一测试就有心理障碍, 考完后看着学生一个个目不忍睹的样子教师也很同情, 就这样还有不少同学不及格, 现在大家都很轻松的通过, ;肺活量指数也是明显上升, 由原来平均3280提高到3660。并且同一阶段测试的其他项目成绩普遍提高。有93%的学生认为跑操对调节上课情绪和注意力有好处, 有86%的学生更愿意跑操, 有13%的学生愿意做广播操, 其他学生觉得无所谓。“跑操的活动量大, 还能振奋精神。”高三 (10) 班学生说, 学习压力在集体跑步中能很快得到发泄从而心情更好。
不过, 也有少数中学生担心身体会吃不消。对此, 我们认为, 跑操不作强制要求, 如果学生体能不够或身体不适, 可量力而行。
另外, “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患有重大疾病的学生, 要在身体状况许可、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鼓励其积极参与不限时间和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
8.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八
关键词:高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人文素质
一、提高人文素质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1.良好的人文素质是高职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
人文素质,简单地说就是做人的素质,关键是人的情感或感情,核心是责任感。比如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光荣、高尚,什么是卑鄙、耻辱;懂得什么是能够做的、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不应该做的,等等。一个人要顺利成长成才,基础因素是勤奋,有恒心、有毅力;关键因素是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保证因素是尊重他人,团结协作;核心因素是立志高远,自强不息。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对事业的成败起到80﹪的作用。这些因素都属于人文素质的范畴。因此,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利于解决高职大学生成长的方向和动力问题,是他们顺利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薄弱,因而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2.良好的人文素质是高职学生学好专业技能的前提和基础
人文素质教育能较好地促进专业技能的学习。其理由:一是人文素质教育能解决专业学习的动力问题(前面已提及,不再重复)。二是人文素质教育能开发人的右脑,培养专业技能学习所需要的想像力、求异思维(创新能力),促进专业技能学习质量的提高。美国科学家发现,重视开发右脑能培养和提高人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右脑的功能主要同文学艺术相联系,而文学艺术活动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开发人的右脑,促进专业技能的学习。三是人文素质教育能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这也是学好专业技能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二、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努力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在的稳定的品质,其中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只有经过实践并不断总结积累实践体验和经验,才能转化为内部稳定的品质,离开了实践,人文素质的形成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实践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必由之路。针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薄弱的现状和对人文知识学习较为排斥的特点,高职院校更应重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开发校内课外实践活动
校内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学院、系部、班级等不同机构和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学院每年都应组织一些常规活动——两次文艺晚会(五·四晚会、迎新晚会)、两次体育比赛(篮球赛、田径运动会)、两次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寝室文化艺术节)、每年一次演讲比赛和技能大赛等。临时安排一些活动,如纪念日和重大事件日活动、时事报告会、成功人士报告会、消防演练、义务献血和向贫困学生捐款等。还应该组织好参与率较高、影响比较大的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
2.丰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探讨人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增长才干、锻炼情感和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将来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打下坚实基础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实现从学校教育向社会过渡的重要渠道。如组织志愿者活动、红色之旅等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组织社会调查等活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和国情的深入了解,组织专业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学好专业的信心与决心,组织创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等。
三、高职院校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管理工作不够到位。由于经费、重视程度等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有的活动比较注重形式,活动质量有待提高;有的活动过分依赖学生干部,缺少必要的专门或专业指导;有的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发进行,没有收到实质性效果。(2)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组织管理者,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深刻,指导和教育学生的能力不强、水平不高,这是导致课外实践活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3)考评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因缺少规范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存在怕苦怕累情绪,兴趣不浓,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实际效果。
2.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对课外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建立健全课外活动管理的相关制度,包括经费保障机制、管理队伍的职责等,确保管理到位;三是要建立一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要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通过考评激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提高组织管理和指导水平,确保活动成效。一要改变只图形式,不讲效果的应付思想。二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与管理,提高指导的艺术性。三要明确社会实践培养路径,有效指导学生循序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四要加强对实践成果的总结宣传,彰显实践活动成效,激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周静、霍瑞丽.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J].成功之路,2013(26).
9.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标语 篇九
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标语
1、持续的而不是强烈的崇高情感,造就了高尚的人。
2、当一个人开始从自己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经验的人。
3、今天太宝贵,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4、做一个情感型的教师:爱学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底线。
5、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6、改善提高,永无止境。
7、生命是种情感的教育。
8、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9、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0、生命的运动在它自己的音乐里得到休息。
1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12、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籍口。
13、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之。
14、为幸福而学习,为成功而奋斗。
15、要成为学生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16、理想向现实回归, 生成向预设回归,社会向课堂回归, 多元向标准回归。
17、实施成效要展现,持之以恒是关键。
18、改善既改革,改革先革心。
19、重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掌握教育要求的层次性 。着眼教育方式的选择性、力求教育事例的典型性。
20、教育兴民族兴匹夫有责襄伟业,校友情师生情绵薄无贷助鹏程。
21、一个学校建设好一种具有个性的文化比争取在某次考试中取得名次要有意义得多。
22、没有措施的管理是空谈的管理,没有检查和计划的管理是空洞的管理。
23、百尽竿头,更进一步。
24、思考是才智的工作,幻想是才智的乐趣。
25、重德重才, 潜心造就新一代重教重学, 全面培育栋梁才。
26、勤奋、科学、创作、创新。
27、有人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获得生命。——泰戈尔
28、爱护公物 珍惜资源 勤俭节约 共同发展。
29、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优势。
30、实施素质教育、勇立时代潮头、落实科教兴国、谱写绚丽华章。
31、眼睛是画家,耳朵是歌手。——爱默生
32、青年是学习智慧之际,老年是实践智慧之时。
33、和谐课堂,文明礼貌。
34、考上高中正英才,勤奋努力在今朝。
35、时代精神演绎民族灵魂,优质精神构筑时代精神。
36、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37、重言教、重身教、严以律己、学知识、学品德、宽以待人。
38、校园风景线,大家来共建。
39、因为有我,所以会更好。
40、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41、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可能。
42、学生的发展是教学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43、您的自觉贡献,才有学校的辉煌。
44、我是学校的主人,我爱我的家。
45、凡是必是先难后易。
46、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47、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末方向走。
48、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49、今天的付出,明天的回报。
10.孟依铭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篇十
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是加强人文教育形成学校精神和形象的迫切需要。汉沽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由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亲自抓。无论是在硬件建设还是在软件建设中都对校园文化建设做周密的安排,合理投入,建设精品,处处体现和繁荣校园文化,以此形成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一、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教学楼、综合楼等都悬挂有标语、图画、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等;校训(从小学做人,长大接好班),校风(博学、笃行)、教风(敬业、善教),学风(勤学、尚美),办学特色(开放、民主、创新)也都处于醒目位置;学校内黑板报、宣传栏、艺术橱窗、阅报栏等使得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绿化、美化、文化长廊、书画墙等也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校园文化环境
汉沽中心小学为了扩大教育规模,增强育人实力,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校园内合理布局了教学楼、综合楼、运动场和绿化带。目前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已初具规模。
三、校园文化阵地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利用校园文化墙,办起了文化长廊、书画墙、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宣传墙。另外还有小记者站、演唱队、书画小组、科技制作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体育小组等。
四、校园文化特色
(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全校学生积极向上,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标兵”,会写文章的“小作家”,会外语的“小外语通”,会唱歌跳舞绘画的“艺海小新星”,会搞发明创造的“小发明家”,会各种体育运动的“小运动健将”,会管理班级工作的“小管家”,知识渊博的“小博士”,会计算机的“小电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德育活动丰富多彩
德育的核心是教会做人。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严格的规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终生受益,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在德育活动中,主题明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些德育主题符合年级实际,年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调动了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的积极性,德育更富生命力。
(三)校园文化成果丰硕
我校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先后荣获了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示范学校、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十大名校、最佳文明单位、绿色学校、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11.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品牌建设;典型培养;载体搭建
前言
作为出租汽车运营企业,徐州市通利汽车出租有限公司在二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打造企业品牌,着重塑造了三种“力”,即价值上,品牌的创利能力;时间上,品牌的持久力;空间上,品牌的扩张能力。为此,多年来,我们以企业率先、行业争先为奋斗目标,提出了“出行乘通利,放心更满意”的服务宗旨,践行“管理就是服务,服务促进管理”的人性化亲情服务理念。创建了青年文明号车队、安全监督车队、共产党员号车队等一系列品牌车队,使公司的品牌形象得到不断提升。通利公司先后被授予徐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出租汽车行业先进企业、全国出租行业规范经营先进单位等称号,特别是公司青年文明号车队被、省交通厅、团省委命名为“江苏省级青年文明号”、“优秀江苏省青年文明号”。
一、理念引领,率先垂范,建设具有领导力的班子集体
我们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围绕“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的目标,认真追求和践行“稳、实、效、精”的企业风范。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钻研理论和业务知识,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文化理论修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深入营运一线,深入驾驶员队伍中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在制度建设上,我们不断完善班子例会制度,健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和党支部工作机制等等。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班子集体成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头羊。
二、夯实基础,提升素质,塑造具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
我们不断夯实员工队伍基础,力求实现员工队伍的“三个提高”:一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公司为员工搭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从07年开始展开的“导师带徒”活动进一步得到深化,“传帮带”工作初具成效。二是提高工作责任感。我们继续加大 “一岗多责”工作机制的推行力度, 强化分工不分家,在重大活动和线路稽查工作中,全体职工能够团结协作、积极负责的完成任务。三是提高创新创造力。发动员工积极思考如何创新服务形式,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在公司发展遭遇瓶颈的情况下,鼓励员工为企业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为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寻求了出路,也增强了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归属感。
三、突出特色,培养典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车队
我们十分注重对驾驶员开展业务培训和团队观念植入,让驾驶员对出租车营运工作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整体水平稳步上升的同时,培养典型、树立榜样,渐怀志同志被评为全国文明驾驶员,“的姐”冯桂芝成为我市唯一获得 “徐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出租车驾驶员。同时,我们将青年文明号车队创建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专门的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活动的统一部署和指导。创建工作永无止境,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监督车队队员文明营运情况,增强队员的职业道德和交通文明意识,提高创建活动的自觉性。
2.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强化青年文明号意识。公司一直坚持理论教育放第一,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严格坚持政治学习制度,组织“青年文明号”队员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加强对队员进行多方培训,例如:请导游进行徐州景点知识培训、“我与奥运同行”英语培训等等,全面提升他们的服务技能、服务意识,从而带动了他们服务乘客和奉献社会的热情。
3.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确保创建工作务求实效。我们注重把管理注入青年文明号工作中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例如:规范服务制度,例会制度,“一次有责投诉摘牌”制度,四星级、五星级标准,并与车队队员签订青年文明号责任状,使他们自觉地遵守社会服务承诺,保证为乘客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的乘车环境。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行奖罚并举。
(1)特色推进,服务社会,使创建工作达到高潮。一是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在每年开展的“千人献爱心,好事做万件”活动中,青年文明号车队依旧充当排头兵,充分体现出青年文明号的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二是放大特色服务。依托重要节日,青年文明号车队不断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雷锋日带残疾人游览市景;儿童节带孤儿院的孩子们出去游玩;每逢六月份高考时期,青年文明号队员自发成立了高考护送队,为考生提供点对点的接送服务;八一建军节,队员们带老战士们参观淮塔新馆;在春节、十一、重阳等重要节日,开展特殊人群的优惠乘车活动。同时,主动联系困难失学儿童,集体捐资,帮助完成学业。三是开展公益活动。“暖冬行动”,队员慰问郑徐高铁徐州段的民工们,为民工兄弟送去元宵和水饺。为学子出行保驾护航志愿活动。为了方便中国矿业大学假期出行,车队进驻矿大南湖校区,为师生提供规范放心的营运服务。“文明交通”行动。三八妇女节,车队队员为我市女交警们送去鲜花和节日的祝福,并协管交通,做文明交通劝导员。关注自闭症儿童。车队和爱星家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共建,定期给自闭症孩子们送去教具、文具。四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我们不断发掘队伍中的闪光点,转化宣传角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和我市三报两台的联系交流,每年见诸报端屏幕的报道均逾百篇,在市民乘客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为企业和车队赢得更多的美誉度。
四、搭建载体,强化监督,提高行风建设的水平
一方面抓好综合服务中心的品牌建设,打造为驾驶员服务的一站式平台和市民乘客投诉、咨询的绿色通道。服务中心始终坚持勤奋、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制定细致的服务规范,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学习终身制等一系列制度。对于投诉的处理工作,始终遵循着两个原则:一是“快”,处理投诉时间要短;二是“好”,乘客满意度高。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处理投诉时都会采取低姿态,尽量安抚乘客,力争圆满解决问题。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公司投诉办理的受理率、及时率、处理率、反馈率均达100%,满意率95%以上。做到了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切实维护了公司的形象,提高了公司的荣誉度和行业的信誉度。另一方面,我们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聘请市民乘客为行风监督员,对出租营运进行监督,提出意见或建议,搞好群众满意度测评。
1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十二
1 艺术教育是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美育是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培养人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人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 美育占有重要地位[1]。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
1.1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意见》指出, 美育即审美教育, 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 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 激励人的精神, 温润人的心灵。美, 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审美一词产生于古希腊,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有教育家曾把人类教育分成3个阶梯, 其中第三阶梯是在艺术化的氛围中、在审美的情景中来传授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
在西方, 雅典教育制度中包括缪斯 (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的女神) 教育和体育, 缪斯教育就是综合性的文学艺术教育。希腊的教育和美学理论都强调“美德”, 即美与善的统一。柏拉图认为美育比其他教育更重要, “拿美来浸润心灵, 使它也就因而美化”, “如果没有这种合适的教育, 心灵也就因而丑化”[2]。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音乐更可以达到“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的目的。中世纪的欧洲则利用教堂建筑、教堂音乐、圣像画、宗教雕塑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文艺复兴以后, 人文主义的教育课程中包括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各种内容。德国席勒的美育思想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在《美育书简》中竭力证明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审美教育, 审美活动能为人的智力生活提供高尚情操, 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道德观念[3]。此后, 德国的艺术教育家福禄倍尔、朗格和闵斯特伯格, 美、英美学家罗斯金、莫里斯、门罗等著名大家, 相继提倡和开展学校与社会的艺术教育。在苏联的美学理论与教育理论中, 也把审美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在当代的欧美各国, 艺术美育已成为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美育是美学和艺术学的“合金”。艺术美指各种艺术作品如诗歌、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绘画、书法、建筑、雕塑、影视等所显现的美。艺术教育主要用审美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学习艺术知识和基本原理、欣赏优秀艺术作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以艺术知识的传递、艺术作品的熏陶、艺术活动的感染来实现教育目标, 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艺术美育的形象性、动情性、愉悦性特征提供了其他教育方式所没有的、独特的功能, 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学校艺术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源泉, 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人们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 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4]
用艺术之美丰富、衬托人文素养的历史几乎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原始社会的巫术同时也是艺术美育手段。中国早在周代就形成了用“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的体制。“乐”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美育课程。以后, 无论是两汉的赋, 魏晋南北朝的辩谈、书画与雕刻, 唐宋的诗词, 元明清的戏曲与小说, 还是历代的建筑、园林、工艺品, 都对人们起着审美教育作用。近代中国的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也很重视美育, 蔡元培先生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提出“四育”的教育理念, “所谓健全的人格, 内分四育, 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 并具体为著名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其中美感教育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创办的“工学团”与“育才学校”等都是审美与教育的实践。
正因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所以它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学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文化充满着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 承担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艺术美育让人感到快乐、满足、享受, 它把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社会意义, 以愉悦的体验浸润到学生的心田, 碰触到学生的灵魂, 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 他们有追求美、享受美的权利, 他们有着自己多重的人生兴趣与追求。而艺术美育等校园文化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 以其赏心悦目的舒适感, 以其浪漫的风格, 以其对于学生自身兴趣的感染与诱发, 以其无压迫性的知识传授满足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和自身兴趣的需要, 成为学生愿意接近和乐于接受的东西[6]。学校美育正是利用校园文化, 通过艺术手段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成为中职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中职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恰好符合了当今社会各行业对劳动者新的审美需求。很难想像, 一个艺术知识贫乏、审美能力低下的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技工人才。
1.3“三个一百”和《公共艺术》是艺术美育的重要载体
学校艺术美育必须重视艺术经典的审美价值。七十多年前, 朱自清在其《经典常谈》里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 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 而在文化。”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 就在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表达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 其深度和高度为后世难以超越, 对人类具有永恒的魅力[7]。然而, 如此众多的艺术经典, 如何选择进校园、进课堂呢?
为此, 2012年教育部职成司组织开发了《古诗百首赏析》、《百首名曲赏析》、《百幅名画赏析》3本人文素养系列教材, 内容符合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注重经典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能让中职学生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 体味古人的博大胸怀, 感受艺术大师的文脉搏动, 领略祖国雄浑的文化积淀, 欣赏世界灿烂的多元文化, 使学生精神和身体两方面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和谐发展。2013年8月,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公共艺术》出版, 分为音乐、美术两册, 教材贴近现代中职学生实际, 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 音乐雅俗共赏, 美术图丰文简, 成为中职学校艺术美育新的载体。这是对学校艺术美育系列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做出的有益探索。
2 正视中职学校艺术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 只要有校园文化活动, 如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书画展示、诗歌朗诵等, 就存在着艺术美育。但总体上看, 美育仍然是整个中职教育事业中极其薄弱的环节, 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制约着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2.1 缺乏对艺术教育应有的重视
中职学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教学, 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8], 重技术轻人文、重应试轻素养、重课程轻活动、重比赛轻普及, 很少能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 并保证教学时数。我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各类中职学校在2015年春季学期将公共艺术课列入教学计划, 意味着这项工作也才刚刚起步。在学生层面, 由于学制短, 专业课程繁重, 缺乏对艺术人文的追求动力, 即使学校开设艺术课程, 上课也是敷衍应付, 谈不上对自己审美品位、艺术修养的提升, 更谈不上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缺乏相应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首先, 中职学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在数量上明显不足, 与相关师生比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其次, 中职学校由于历史原因, 录用、储备艺术科班毕业的教师很少, 教学质量不能保证, 多数学校甚至安排其他基础文化课的教师应付教学。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又把公共艺术教育等同于专业艺术教学, 过分追求专业化、技巧化, 使得艺术教育停留在纯技术性的层面, 影响了艺术教育的育人效果。
2.3 缺乏必要的艺术教学条件
中职学校绝大多数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没有专门的教室和场馆, 限制了艺术类教育教学的开展。多数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被安排在一般的桌椅固定的教室, 不利于教师开展丰富生动的课堂活动。一些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乐器、音响、投影设备, 教师没有条件给学生演示各类乐器和各种绘画材料的不同艺术特色, 学生更没有条件亲手尝试、亲身体验, 有些艺术课教学照本宣科、流于形式, 根本达不到课程目标。
2.4 缺乏有品位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
中职学校所开展的第二课堂等课外校园艺术文化活动, 其思想性、趣味性、观赏性、艺术性等表现一般化, 文化内涵欠高度、深度、广度。很多艺术审美活动仅仅局限在感性的形式, 导致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就是唱唱跳跳、写写画画, 产生不了艺术美在内心的共鸣和冲动。音乐活动、文艺演出、书画展示等只停留在照搬及模仿电视、明星的作品, 没有深刻领悟艺术中所贯穿的创造精神和人文思想。另外, 艺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很难找到结合点, 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 与一般的文体娱乐活动差别不大。
3 多措并举, 以艺术教育带动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意见》对学校美育工作规划了从2015年到2020年逐年推进的总体目标, 对中职学校开展艺术美育指明了方向。
3.1 发挥艺术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学校艺术美育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 但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 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和实施, 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中职学校的美育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 必须按照教育部的规定, 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 保证72个教学学时, 逐步开齐开足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 同时要积极落实教育部推荐的“三个一百”人文素养系列教材和《公共艺术》 (音乐篇、美术篇) 进校园、进课堂。通过课堂教学, 艺术课所产生的美育成果会扩展到整个校园生活, 将推动校园艺术气氛逐渐浓厚, 审美文化得到传播和再创造。
3.2 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艺术课的必要补充, 特别在当前中职学校艺术课程和课时偏少的情况下, 第二课堂的艺术活动是创造校园审美文化的主要途径, 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美育功能。中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艺术特长少, 学校首先要重视艺术普及教育, 支持团委、学生会开展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剧、摄影等艺术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社团创造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邀请文化艺术前辈举办讲座, 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 积极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职学校艺术教育要探索与突出学生专业特色、促进学生技术技能提高, 使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丰富知识、提升素养的同时, 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3.3 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学, 成败在教师, 正如让·皮亚杰所说:“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 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和师资培养的问题有联系的, 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 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目前, 中职学校审美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专职艺术师资缺乏是主要矛盾, 暂时可由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必要专业培训后任课, 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要制订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 一手抓教师的人才资源引进, 形成增量;一手抓全校教师艺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盘活存量。同时, 要促使学校领导增强艺术修养, 成为美育工作的内行, 自觉地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
3.4 改善艺术教育设施条件
长期以来, 中职学校的艺术美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一直是美育的短板。中职学校要规划好艺术美育的发展策略, 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 满足美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学校应该建立艺术美育器材补充机制, 每年有计划地购置一些设备, 主要包括教师进行艺术课程演示的教学设备, 学生用于创作的乐器、美术工具, 记录和保存学生艺术审美活动成果的基本设施设备等。要创造条件、不断积累, 逐步完善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 尤其是艺术教学场馆、校园文化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建设独立、功能齐全的学生艺术活动中心。
3.5 建立艺术教育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 具有鉴定、导向、检查、激励、监督等功能, 对学校艺术美育各项工作可以起到推动作用。首先, 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教育目标, 设计好学校艺术教育的评价标准、测评指标和操作办法, 建立一套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其次, 对中职学生 (当然应该针对各级各类学生乃至全体国民) 每年进行一次艺术素质测评, 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再次, 应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 以中职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课外艺术活动的学生参与度、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艺术素质变化为重点开展评估, 学校每年自评一次, 纳入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上级每2~3年综合评价一次, 纳入校长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价内容。最后, 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艺术教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 定期进行专项督导, 结果应通过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
有教育家说:“没有美育, 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美育的真正落实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审美建构上。艺术美育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功能, 只有以审美为基本标尺, 才能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尽管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 其功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但是, 它却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 渗透在人的心理领域的各个方面, 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 而且给人以真的启迪、智的诱发、健的促进。
摘要:艺术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最主要的途径, 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要立足于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 更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健全以及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加强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审美教育是中职学校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中职学校,艺术教育,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曾永成, 董志强.美学原理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2]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3]徐恒醇.《美育书简》导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4]湖南教育编辑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5]刘博智.将美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全方面[N].中国教育报, 2015-09-19.
[6]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 (第2卷)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7]杨琪, 陈金海.落实纲要精神, 加快推进美育系列课程进校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1) :30-33.
1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十三
我校举行“2012年宣威六中教职工第二届篮球运动会”
【本报讯】(通讯员)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催人奋进、促人卓越。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我校将举行为期一个周的教职工篮球比赛。
2012年10月22日下午五点在学校篮球场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上,工会主席慧云老师对此次活动的目的及组织程序作了专门安排,杜朝能副校长做了动员讲话——开展教职工篮球比赛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接着裁判员代表高泽昌老师和运动员代表符佐玺老师分别发言表达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尊重裁判、尊重规则”等心声。动员大会结束后,分别由杜朝能副校长和朱丽琼副校长为男女球队开球,我校第二届教职工篮球赛正是拉开序幕。
1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十四
梁徐小学第四届校园读书节活动丰富
书山有路“香”为径,读海无涯“乐”作舟。为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树立终身读书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根据市局安排,11月5日上午升旗后,举行了第四届校园读书节的开幕仪式。
本届校园读书节活动以“读书乐,乐读书”为主题,为期一个月。经过前期宣传发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读书节活动方案。学校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锻炼人、培养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读书兴趣,厚实文化底蕴。“教师读书心得交流”“班级图书角评比”“手抄报评比”“现场作文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班级漂流日记评比”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必能大大地丰富师生课余生活,营造书香校园的浓烈氛围。
15.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十五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校园文化,创新,和谐,校园建设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枢纽, 校园是文化知识汇集、人文精神荟萃的领域。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推进校园文化创新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所谓的和谐校园, 不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的灵魂, 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建设和谐校园, 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1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及相互关系
我们所讲的校园文化, 主要偏重高等院校的高校校园文化。高校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他们的精神面貌、思维观念、日常行为方式都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侧面反映。高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长期的互动、交流在学校的种种层面上共同创造出本校特有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从这个概念上讲,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 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的过程。在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被凸显出来, 校园活动中的大部分组织、策划工作都放手交给学生们来完成, 高校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当代高校校园内的人际关系、生活、行为方式等也为创新校园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环境和宽松的文化氛围。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 校园文化是一个有系统、有组织的复合体。是各个组成部分互相影响、密切联系、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统一的整体。校园文化由四个方面构成:第一, 物质文化。高校校园里的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工作、高校师生的校园生活等等都属于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范畴,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显著标识, 是在物质层面影响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的文化。第二, 校园文化在这些物质文化的基础之上又衍生出相关的技术和行为规范, 就是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高校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广大师生在校园生活中严格遵守的, 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行为准则, 也是推进校园文化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制度保障。第三是校园行文文化, 也就是高校师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人际互动等层面的文化。第四是校园精神文化, 这也是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所高校的校风、校训都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层面上得到体现。
校园文化这几个层面在校园生活中全方位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 构成了高校生活中的立体的文化氛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在校园生活中相互渗透, 互有长短, 对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文化影响力。在大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中呈现出明显的教育导向功能、凝聚激励功能、规范约束功能、社会化功能、娱乐保健功能对高校及其校园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
2以学生为主体, 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保证
“创新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校园”是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口号, 绝大多数高校都积极响应, 并马上行动起来,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以贯彻。但我们也要意识到,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式, 也不是简单地搞一些思想教育或宣传活动就能完成的。在目前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 多数高校都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 过于片面地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育任务, 其主体是广大师生,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在校大学生的参与。当前的高校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这使得现存的校园老的文化传统也受到很大冲击,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最终目标都是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工作应强调育人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根本, 一切学生工作都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 只有正确认识到学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要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通过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思维比较活跃的一大群体, 他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 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 思维、观念都比较前卫、新颖, 而且富有创新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要充分利用青年学生身上的种种优点, 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为他们的学习成长营造出一种民主、公平的成长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个性, 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成长过程中难免磕磕绊绊, 在他们的校园生活中也免不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也不免迷惑。所以说, 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身体成长的情况, 尽早发现问题苗头, 及时解决, 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保证。
3 “以学生为主体”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对策
3.1加强制度规范
理念的贯彻实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以学生为主体, 推进校园文化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更是当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须条件,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充分的制度规范做保证。在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发达国家里, 教育管理工作简洁高效, 教育水准超一流, 这些国家的教育工作无一不是实现高校管理、学生参与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而取得高效和稳定发展的。
3.2重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反馈评价
学生评价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指导, 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有效参考。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人群, 他们每天都在校园中学习、生活, 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 有着细致入微的体验。学生的反馈评价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最真切、直观的评估。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学生被动反馈, 即将学生作为评价的客观存在主体,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反应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缺点, 积极改进缺点, 修补教育教学活动的中的管理漏洞, 从而达到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目的。其二是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 收集整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见和建议向校方反馈。这种方式直观、简洁, 有可能是正面的, 也有可能是负面的, 学生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校园建设的客观作用。
3.3大力提升教育工作者素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要求, 加强学习, 充实自己。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积极响应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准备把握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定位, 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大连理工大学经过多年努力, 逐渐确立起一套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辅导员培训体系, 为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提供了坚强保障。通过做好做好岗前培训、坚持日常培训、开展专题培训、进行学历提升、参加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和人文素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任务, 是对高校校园的思想和行为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复杂工作, 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这不仅是对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更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创新高校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 内涵深, 任务重, 必须纳入学校总体规划进行设计, 学生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各相关环节有机结合、和谐联动, 要全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扩大校园文化的覆盖面, 加强校园生活中的文化渗透作用, 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共同发力, 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指导作用, 引导学生充分参与高校的文化建设活动, 体现出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08) :5-10.
[2]吴国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 (04) :15-18.
16.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十六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墙都能说话,贵阳市南实二小在建筑设计以及人文景观建设上狠下功夫,营造了有效的育人环境。
一、校园景观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学校通过科学规划,从绿化、美化、净化入手,不仅将读书亭、水池、假山、花坛、林中小路进行了改造,而且精心设置了校标、开放式英语村等,营造了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品位。
校标是一个学校的象征,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浓缩,也是学校人文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对于提升和展示学校的形象具有很大作用。学校校标为一座高8米,题名为“奔向未来”的不锈钢雕塑,正对学校大门,十分醒目:红色的花岗岩底座,寓意着学校为学生成长、成材奠基;红色代表着生命和新的开始,以及南实二小人的热情、开放与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立柱上镶嵌的地球和闪烁的星星图案,象征着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乃至浩瀚的宇宙中,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的新知识;顶端银色的飞船,载着我们的梦想飞向未来!这一校标时刻提醒着南实二小人:敢想、勤学、善思。它既美化了校园,又成为了老师和同学们不断发展与成长的坐标!
为了营造令人奋发向上、富有激情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还将校园一角改造成了开放式英语村。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假山曲池,相映成趣;这里有红瓦白柱的读书亭,五颜六色的蘑菇群,还有造型各异的凳椅;这里的灰色石头围墙被粉刷一新,色彩艳丽的墙面上满是图文并茂的英语单词和对话,26种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代表着26个英语字母,既富有童趣,又将自然美、艺术美融为一体。在这里,教师把英语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色彩斑谰的社会活动舞台,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用。英语角不仅成为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也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二、走廊楼道文化,拓展教育空间
为了让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教育作用,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力求让走廊楼道文化独具特色。
学校的楼道布置以“诚实、守信、勤奋、健美”的校训为主题。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校训的含义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们把它变为了一句句名言警句和温馨的提示语:
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Activity is the only road to knowled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要人尊敬,必须自重。
Respect yourself, or no one else will respect you .
……
这些温馨的提示语有如心灵的问候,用双语对照的方式呈现在所有的楼道上,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又能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的行为,给师生营造了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提醒着师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教学楼的走廊布置,不仅用上了一句句富有人文色彩的名言警句,而且用上了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这些稚嫩的作品被装裱在精美的画框里,悬挂在走廊上。它的价值不在于形式上是否完美,而在于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特长和才艺得以展示,从而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展示了学校特色办学的成果。
三、教室文化,培育优秀品质
教室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场地。因此,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无论从智育、美育还是德育的角度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学校教室文化的营建,以“美观、整洁、朴实、大方、上进”为目标,既有统一、规范的要求,又给了各班自主展示的空间。虽然各班的张贴画、名人名言、黑板报、宣传栏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爱的心语”“群星闪烁”“我爱我家”“我能行”“成长乐园”“扬起灵感的风帆”……一走进我们的教室,这些设计精美、色彩亮丽、富有个性的学生作品就会使人眼前一亮。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的文化气息,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教室文化。
学校精心设计的班级牌是教室文化的一大特色。各班班级牌图案色彩各不相同,但都写有班级奋斗目标,贴有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的照片,以及班主任的寄语和课程表。就连班名也各有特色,如“巧巧手中队”“我能行中队”“小雏鹰中队”等。班级牌代表着教师和全班同学的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追求,如:一(1)班是“大眼睛中队”,班主任郑扇老师的寄语是“在书里寻找答案,让书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班级奋斗目标是“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五(2)班是“小标兵中队”,班主任彭帮慧老师的寄语是“让文明成为我们的标尺”,班级奋斗目标是“人人争做遵守公德的小公民”;六(1)班是“阳光中队”,班主任谷虹老师的寄语是“谦让是我们的品德,进取是我们的秉性,向上是我们的追求”,班级奋斗目标是“阳光的微笑,阳光的心灵,在集体中天天有快乐,日日有收获”……小小班级牌承载着教师的期望和孩子们的理想,时刻激励着大家不断进取,不断成长。
四、厕所文化,促进习惯养成
厕所虽小,但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有它的文化内涵。一个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厕所,不仅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更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一出校门就是自由市场,环境复杂,卫生条件差,居民和学生的文明素养相对薄弱,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决定从细节入手,改变学生的认识和习惯,大力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厕所文化”教育。
我们对原来的厕所重新进行规划和改造。重建后的厕所,内外墙壁和地面上贴着白色瓷砖,铺着蓝色地砖,给人舒适、洁净的感觉;洁白墙面上的文字,介绍了厕所文化的发展史;警示语的设计图文并茂,从节约用水、防止堵塞到文明礼貌、卫生清洁等,内容健康向上,富有儿童气息;每个蹲位的墙壁上都贴有一幅图文并茂的画,上面印有卡通人物、漫画、幽默以及富有哲理的小故事等。每次入厕,同学们都会神情专注地看这些图文,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则禁不住哈哈大笑,在会心一笑之后引发的是更多的理性思考。
在我们的厕所中,无论是每个蹲位里的挂钩、纸盒,还是门口洗手池那洁白的瓷盆和盆上的冷热水龙头,都给人以整洁、有序、美观、舒适的感觉。这就给人的行为举止以无声的规范,使你一踏进厕所,便能感觉到一种文化的氛围,提醒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文明得体。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校厕所文化的建设收效明显,孩子们现在入厕时,100%能做到大小便入池、注意节约用水,随地乱丢字纸的现象已经杜绝。环境的变化不仅教会了学生以幽默的眼光快乐地对待生活和学习,同时也让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卫生习惯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当学生置身于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干净舒适的教室里,充满文化气息的走廊上时,都会受到潜在的教育和约束,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作者单位:贵州贵阳市南明区第二实验小学)
17.密歇根州立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篇十七
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简称MSU)位于美国密歇根州东兰辛市,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公立大学,同时也是公立常青藤的一员。密歇根州立大学成立于1855年、是美国第一所依据土地拨赠法案而成立的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共有约四万五千余名学生。密歇根州立大学MSU不但是以教育和农业和通讯理论闻名、同时也是包装与音乐治疗研究的先锋。密歇根州立大学拥有全美历史第二悠久的饭店管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海外研修课程是全美单一校园大学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并提供超过六十个国家总计两百多个课程、遍及所有的洲(包括南极洲)。
校园环境: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校区位于东兰辛市的红衫河旁。1855年校园在一片原始森林中建立,开始时总共有三栋建筑,分别是多用途的大学楼、一间后来取名为圣寝栋的宿舍和一间农舍,这三幢校舍今不复存。作为一所高等农业院校,校园原本位于兰辛,但随着学生人数增长,便转向东兰辛的北面开发。密歇根州立大学规模庞大,除了拥有许多学术单位以外,也形成了城镇聚落。校园的公共场所包含一个足球场、多功能舞台、滑冰场、音乐厅、旅馆以及高尔夫球场。校园也拥有自己的发电设施、垃圾焚化设施以及美国国家铁路火车站。目前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校园共占地5200英亩、其中两千英亩已经开发。校园里共有556幢建筑:其中100幢为学术用途,131幢为农业用途,166间为食宿用途,42项运动设施。密歇根州立大学总计有2,037,464.3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并且有总计43公里长的道路和161公里的人行道。密歇根州立大学同时拥有总共44栋的校外不动产再其他28个不同的郡、共计22000英亩。在交通的往返上,密歇根州立大学提供定时的CATA校园巴士,来回穿梭校园各地供学生及教职人员等可以从容的安排时间及学习知识。
文体活动:作为“十大联盟”成员之一,密歇根州立大学在多项运动上具有传统优势。因为密歇根州立大学自称斯巴达人的缘故,密歇根州立的吉祥物是一名叫做Sparty的斯巴达战士。密歇根州立大学是少数同时拥有多项全国美式足球冠军的十六所大学的其中之一,同时也是第一所拥有多项橄榄球、篮球和冰球的学校。
校园组织:密歇根州立大学学生会(Associated Students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缩写 ASMSU)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大学生学生会。该协会因为它的权力分散两院制结构和几乎不受兄弟会与姊妹会影响的缘故,和其他美国大学的学生自治政府相比非常突出。密歇根州立大学学生会的代表皆无党派并且常由非竞争性的选举选出。学生每学期缴付十六点七五元美金当作密歇根州立大学学生会的资金、包括全年的活动和干部支薪。部份学生批评密歇根州立大学学生会的选举缺乏学生的参与,而无法代表全体学生。选举投票率从2001年起盘旋于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七之间。2006年的大部分选举只吸引百分之八的大学学生投票。
密歇根州立大学中国本科学生会(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ssociation 缩写 MSUCUSA)是学校最大的华人学生组织,代表所有MSU华人本科学生,维护并争取他们在MSU及美国的权利与利益。举办的活动面对MSU全校以及兰辛社区。旨在帮助所有华人学生与学者适应在美生活以及宣传中国文化。包括春晚在内,都是本科学生会每年的大型活动之一。
密歇根布莱德商务协会(Broad China Business Society 缩写 BCBS)隶属于密歇根州立
大学布莱德商学院,是密歇根州立大学最大的中美交流商务组织。每年定期举办密歇根供应链论坛,密歇根中国论坛(msubcbs.org)以及不及其数的世界500强企业商业访问,并由新浪财经的特邀嘉宾林宸教授担任导师。
基础设施:学校拥有许多独特的设施,包括沃顿表演艺术中心,上演许多歌剧、舞蹈和百老汇音乐剧等;校博物馆具有地方和国际特色;校图书馆藏书达四百多万册。校园内还有许多健康和娱乐设施,包括两座国家一级18洞的高尔夫球场、室内运动场、体操房、游泳池及网球场等。MSU所在的东兰新市与密歇根州府兰新市比邻。兰新市拥有通用汽车公司在北美规模最大的汽车装配线;东兰新则是一座文化教育名城。
学校地址:East Lansing, MI 48824
18.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十八
——赵庄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近年来,赵庄小学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全体教职工团结高效务实、科学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了制度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学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我校先后荣获了肥城市小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安驾庄镇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将学校主要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办学思路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上,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欣赏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教师管理方面,我校始终认真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培训,努力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对音、体、美及综合实践活动科目做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大力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打造高效常态课。在推门听课活动中,我校结合教学常规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备课的质量、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参加教研活动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和量化计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
客观科学的评价。推门听课的有效实施完善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培养了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
3、加大教研力度,积极实施教学改革。我校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健全完善了教研制度。在教研活动中,我校大力推行了“四化”教学改革,即教师备课合作化、课堂教学多媒体化、教研活动制度化、教学形式民主化,加快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步伐。
4、重点加强音、体、美艺术教育工作,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5、加强了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工作。
四、启动“一校一品”工程,创建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关注师生的发展,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为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重点,确定了“常规特色+假期特色”的语文作业模式为特色项目的创建。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作业是老师布置,学生被动完成;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作业模式单一枯燥、一成不变;作业评价形式单一,这些问题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寡淡,视作业为负担。如何科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让学生在语文作业中历练能力、张扬个性呢?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改革和探索,大力推行特色作业的呈现形式,并总结出了“常规特色+假期
特色的作业模式,使作业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富有了新意,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一、多方探讨,形成共识,细化“语文特色作业”育人目标。
1、明确目标,提高认识。
2、围绕目标,不断尝试摸索,形成“语文特色作业”的基本模式。即:常规特色(每天课后作业)+假期特色(长、短假)
1)、常规作业。我们这里的常规作业指的不是教师平时所留的基本作业(即关于基本知识)而是那些基于教材、源于教材的实践作业。
2)、短假作业。即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所布置的的短期作业。引导学生以节日的意义为基点,利用节日丰富的内涵设计主题性作业。寓学于趣,寓教于乐。
3)、长假作业。即综合系列化作业。具体体现为语文知识和其他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寒暑假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作业,效果比较好。学生在问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不断实践,反复修整,展示特色作业的独特功能。
我们设计特色作业,是想把作业作为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而我们的特色作业,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情景中,体验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发挥其学习的潜能。
(一)源于教材的实践性特色作业
叶老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想让教材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在课堂就要让学生学会其“一”,要从“这一篇”、“这一段”、“这一句”的学习中得“法”,再迁移到拓展性的作业中去。课内得法,课外举一反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也正是我们设计常规作业的目标。
1、前伸后延的常规实践作业。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改写、扩写、创编。
3.配合教材开展系列活动。
这几种源于教材的实践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扩展和延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手做、动脑想,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感受,积淀了语感经验,扩大了信息容量。
(二)贴近生活的创造性特色作业
1.快乐之旅
“快乐之旅”是学生汇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形式。
2.课外阅读
阅读是学生课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精神生活和语言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他们推荐各种课外读物,开展了“亲情读书”“师生同读” 活动,即父母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老师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利用大阅读课、活动课举行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课外阅读的作业由于是自主的、独立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兴趣高。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充实了语言素材,积累了语言精华,加固了文化底蕴。
3.社会调查
此类实践作业常以“我们在行动”的形式进行,自由组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研究主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
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广泛接触社会,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运用多种信息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还培养了默契配合的精神;充分利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站”,实现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
(三)、超越教材的个性化特色作业
1、特色作业提高了学生的自身语文文化素养。
2、特色作业赋予了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1)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A:四季风光手抄报。
B:中国文字演变追踪。
2)文本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A、收集商标,识字增知。
B、“叶的风采”树叶贴画。
C、收集好的对联、成语、歇后语、谚语、绕口令、小幽默、童话故事、斗智故事、小诗歌汇集成册,并配上图画,图文并茂。
D、让学生结合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古诗配画、改写古诗、创作古诗、研究古诗。
3、特色作业沟通了师生情感。
特色作业以其独有的魅力,沟通了师生的感情,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特色作业的设计带来了作业的新变化,作业内容由老师布置,变成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种类由单一的读读写写,变成了阅读感悟、实践体验;作业的形式由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图文并茂的生动画面;作业的评价由教师的评定,变
成了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交流展示、改进提高。学生把作业看作了感兴趣的活动,表达方式自由,富有个性化,自然消除了心理压力。作业不再是负担,特色作业达到了“减负不减质”的目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内涵的语文特色作业,赋予了学生无穷的智慧,激起了广泛的兴趣,引领他们走进了理想的时空,知识的殿堂,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加强学生管理,使学生成人成才
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我校制定了德育工作目标,建立了德育工作体制,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了少先队的重要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纪念日、节假日和社区服务活动,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有利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本着“注重内涵发展、实施文化育人”的理念,全面打造和谐文化校园,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在校园内我校投资建设了文化宣传橱窗,内容丰富多彩,成为学生课间学习的乐园。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推荐阅读: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11-18
丰富的校园生活作文400字08-10
丰富协管活动载体全面推进女工协管工作06-24
丰富党课教育形式和内容10-02
丰富多彩的成语文化09-17
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作文11-01
丰富的课间活动写话范文11-26
河北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丰富多彩06-08
创立监区文化丰富监区文化内涵总结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