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共12篇)
1.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篇一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
(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见风驶舵不胫而走月明星稀各行其是
B.流连忘返汗流浃背毛骨耸然好高骛远
C.半途而废循私舞弊世外桃源真知灼见
D.振聋发聩风声鹤唳陈词滥调金榜题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各个部门应防止对毕业生的恶意歧视现象不再发生。
B.作为语文教师,时刻应当不忘语文学科既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还应提 高他们的思想文化修养。
C.限制浪费的范围,并不能制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因为它没有切断公共资金 为个人办事的渠道,所以只是扬汤止沸。
D.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学生的生 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变得日益狭窄。
3.把下列一段话修辞手法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向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 画家,一味选由色调,造出黄昏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门,逃走时还在窗上留下了脚印。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风的特点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风的顽皮、可恶和无孔不入的特点
C.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长度与句式风格很近
D.几种修辞手法结合得自然和谐,恰到好处,共同突出了风的特点
4.下列关于作者,国籍,作品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A.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
B.马克•吐温—美国—《苦儿流浪记》
C.张天翼—中国—《宝葫芦的秘密》
D.金波—中国—《绿色的太阳》
5.《红楼梦》中才情超逸又不拘小节,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的人物是()。
A.贾探春B.贾惜春C.贾迎春D.史湘云
6.下列不属于文学创作基本原则的一项是()。
A.情境假定原则B.情感评价原则
C.艺术真实原则D.形式创造原则
7.下列有关语文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 文素养
B.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C.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摒弃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D.语文课程应当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 段的运用
8.关于小学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学段都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B.每个学段都要求学生能用硬笔、毛笔写好楷书
C.第一学段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D.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与游戏的形式
9.关于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目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写作,第一学段定位在“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第三学段进入“写 作”
B.三个学段都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务,积累写作素材,写自己想说的话,并 学会分段表达
C.三个学段都要学习使用标点符号,第一学段要求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 号,感叹号
D.三个学段每学年课内作文都要求达到16次,第三学段要求40分钟完成不少 于500字的作文
10.下列关于语文课程评价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语文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B.语文课程评价的重点应当是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C.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本人、同学以及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
D.写作的评价应按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1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1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14.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1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是___________。
16.郭沫若先生创作的第一部新诗集是《______________》。
17.汉字形体演变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__________、草书、楷书、行书。
18.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与发展。
19.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____________中进行。
2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______万字。
三、古诗文阅读(1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 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以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爱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无愧于心乎?”[注]①舣:把船靠拢岸边。
21.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纵江东父兄怜爱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无愧于心乎?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2-23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2.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
23.欣赏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4分)
四、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29分)
假定下文是小学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请根据要求完成24-27题。
雪地里的红棉袄
佚名
24.简要概括“嫂子”关爱“我”的三件事。(6分)
25.品析课文第○
8、○
12、○16自然段。
(1)这三个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联系上下文,简述这三个自然段蕴含的深意。(6分)
26.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本课阅读教学制定教学目标。(6分)[本文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脊凄绑粥舔剃携熄
2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即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感情,还要让学生领悟语言特点,运用语言。请根据上述提示,为第○18自然段中“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这个句子进行教学片断的设计。(8分)
五、教学案例分析(21分)
下面是某教师执教《三顾茅庐》(小学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的教学片断和 课后学习活动设计。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28—29题。
[课文]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重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
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教学片段]
28.上述教学片段体现了哪些语文课程理念?请简要评析。(至少答出四点)(12 分)
29.请根据语文课程理念,简要点评上述“课后学习活动设计”。(至少答出三 点)(9分)
六、作文(50分)
30.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作文。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将举行以“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 活动,一位教师要向全校学生作开展读书活动的倡议演讲。
如果你就是这位老师,请你写一份演讲稿。要求紧扣活动主题,内容具体,符合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篇二
笔者对福建省《考试说明-语文》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并对福建省质检语文卷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关系密切,一者为考试理论指导,一者为考试实践检测。将两者结合起来读,发现其间有不少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对2015届高三年语文科第三轮复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同时对2016届高三年毕业班语文科的第一轮总复习也是有相当多的启示, 故而将所思所想付诸笔端,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教。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此题分值不变,考试形式也不变。从内容看,旧的考试范围出5句,新增的出1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新增四篇考一篇,占四分之一强,所以新增的务必引起重视。这些题差不多是送分题, 因为新增加的都是初中的背诵篇目,经过中考集训,高考考前再复习,记住并不难。此外,从出处看 ,这六句出 自高中语 文课本的 只有两句 ,出自初中 (或小学)语文课本的有四句。这告诉我们,高考不仅是高中的高考,而且是小学、初中、高中的高考。好在这题在扩大考查面的同时也在降低考试难度。从评分要求看,出卷者将语言文字应用中的书写在这里进行考查,要求考生既要记住,又要写对、写规范。这就要求最后一阶段的发现不能仅停留于我记住,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每句诗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关键句子要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以意推形,绝不会错。此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手写是最后一个阶段默写复习的最好的方式。目标应该是满分, 一分都不能丢。
2.文言文阅读(《芋园张君传》)(6分)
第1题考查目标: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要求对特定的语境中实词解释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考查“因”的理解,应是“因袭”“沿袭”才符合语境。
第2题考查目标: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要求判断各组句子是否全都符合特定的编组标准。这题理解的关键是“才”和“为 ”,“才”是“才能”,“为”是“作为”,45很快就会排除在外,答案就“水落石出”。
第3题考查目标: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C,要求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 对有关的概括和分析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C选项中“张君在乡里筹建同善会”与原文的意思有出入,原文没有“筹建”之意。
第4题考查目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要求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原文句子。此题关键词设在“更”、“舟”和“见”及省略句式。其中“更”是“又”,古今异义;“舟”是名词作状语;“见”是通“现”,“显现”;省略介词“于”要补充出来。考查面全而且合理。
文言文阅读考查四题,考查目标及形式与《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完全一样,但有三个考点没有直接设题,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个是虚词,一个是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一个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间接地考查,融入翻译题中,也算是涉及。
3.古代诗歌阅读(15分)
选材是同题材诗歌两首进行比较阅读,都是送别诗。
第1题考查“叠叠”的含义。考查目标: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D,要求在理解整句诗的意境的基础上简要赏析重叠词的作用。
第2题考查意象、意境、情感。考查目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要求在分析概括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词人寓于词中的思想感情。答题要分点作答,每点都要先答意象再答构成什么意境, 最后才说表现什么情感,这三者之间是紧密关联的。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1.文学名著阅读(6分)
此题可以说是2015年变化最大的一题, 一方面试题上砍掉了简答题,五选二的选择题增加了1分分值,另一方面《考试说明》又砍掉《复活》《巴黎圣母院》,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考试说明》中说答案项各有两处与作品故事情节不符,降低判别的难度,此题为容易题,这是文学名著题即将消失的前兆。但省质检的C选项只有一处错误,只不过这处错误很明显,只要理解觉新性格的同学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
2.文化经典阅读(6分)
选两段都有“修身”话题的文化经典语段进行设题,要求在基本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综合两段材料, 对其中的核心概念和作者观念作出解释。此题难在第二小题的第一问:“从什么角度”,学生理解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第1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考查目标: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要求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判断对概念的解说是否与原文的意思一致。D选项“推动作用不大”文中相悖,文中是说“推动文化发展”,所以错误很明显,基本是送分题。
第2题考查“文化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的作用”考查目标: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C,要求在筛选整合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题意归纳内容要点,因为是两个方面,所以分两点作答。
第3题考查“知识与文化的融合对人类的意义”,此题考查目标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要求把握文章内容,概括作者针对核心概念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从选文的最后一段即可筛选出其作用,稍加整饬,分点作答即可。
2.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1)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
第1题选择题,五选二,分值5分。考查目标: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C。要求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对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作出判断。B选项对原文理解有误,E项是无中生有。
第2题考查“事件反映村民什么心理”,考查目标:欣赏作品形象,能力层级D,要求具体分析人物群体形象的心理。
第3题探究题,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的含义。考查目标: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能力层级F,要求具体探析文本丰富深刻的内涵,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内容。
(2)实用类文本阅读 (15分 )
此文本的新颖之处在于后面还有相关链接。设题和答题都有涉及,所以阅读时也要注意留心。
第1题选择题,五选二,选出不正确的两项。考查目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要求在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判别选项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是否正确。B选项“频繁”即为“多”,文中无此意。C选项“进而”前后的因果关系缺乏文本依据。此题须仔细对比琢磨,否则不易答对。
第2题考查“‘珠’(陨石)有何价值”,考查目标较为模糊,从使用比喻的手法看应该是考查表现手法, 但又不是考查重点;从内容看,问“有何价值”,应该是归纳概括文中信息。应以后者为重,对文中有关陨石的价值进行筛选、归纳、概括,然后作答。
第3题探究题,探析陨石坑被称为“魔盒”的原因。此题名为探析,实为分析综合,解题思路难在对“魔”的理解,意为神秘,即陨石坑有哪些神秘性,即可归纳综合以作答案,故降低能力层级为C。
(四 )语 言文字应用 (17分 )
第1题考查成语。考查目标: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E。要求根据语境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找出错误的并修改为符合语境的成语。此题只要理解“泾渭分明”强调的界线明显,而非差距大,就容易。
第2题考查语病。考查目标: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E。要求能辨别出语段中的病句并修改。此题只要能抓住3句中“面临”这个动词 ,就能发现后面没有词语可供它支配 ,属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解题就不难。
第3题考查连贯,考查目标: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E。要求把握行文逻辑,辨别句子排列顺序是否符合语境。此题只要结合前面语境中“截取”即可确定3开头,排除A、B选项,然后从两个分号的作用考虑,即可确定先5后4。此外,从种植的先后顺序也可判定出来。
第4题考查仿用。考查目标:仿用句式。能力层级E,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此题要抓住文学作品的形象特点说明“我们的性格”的特点,这里要用精练的语言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并对二者进行处理,然后对处理进行评价。除了开头保留外,“在内有”、“在外又”、“能在两者间”、“真是”都得保留或仿用,其他地方用精练词语概括特征填空即可。
第5题考查时文评说。考查目标: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能力层级E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 对特定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简要阐述。此材料关及“亲情”“含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和子女对父母的感情两个方面”,评价要先提出观点,再阐述理由,但“亲情”的主题要突出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省质检的语用题这一部分与《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的样题有很大差异。二者似有互补之势,故语用题的复习要全面不可遗漏。样卷中有错别字的考查,有根据拼音写汉字,而省质检试卷没有,但“参考试卷”没有仿写。两者都有的是成语、连贯、时文评说、语病这四样,一定要训练过关。
(五 )写作 (70分 )
省质检的这部分试题与《考试说明》的参考试卷相比,除了材料更换外,其余一字不加,一字不减,可以说是最稳定的一题,但在《考试说明》的写作要求的解说中有些该引起注意。
1.符合题意含题目的隐性要求 ,审 题要注意 。
2.文体要求有明确的规定 :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 ,注重分析论辩;记叙文要有具体的内容,注重叙述描写。“明确”“具体”耐人寻味,达到这些要求,就是达到作文的第一要求,而且这要求是必须加以规定的,应是评分的一个重大砝码。
3.不写错别字中 有明确规定 , 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 ( 重 复不计),最多扣5分,在量上有明确的规定。
二
以上是我对2015年省质检语文试卷和《考试说明》对照解读的思考,下面我对2015届后一阶段的复习和2016届的第一轮复习提出意见。
(一 )对2015届最后一阶段复习的建议
2015年高考的语文卷应该很明显体现从福建省自己命题到全国卷的过渡期的特点,所以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对默写的复习力度 ,要求人人都满分 ,特别注重新增部分和初中部分;要求养成动手写的习惯,并有意归纳古诗文中较有可能出错的字。
2.照常对作文的问题进行训练 ,积累素材。
3.坚持对文言文语感的训练。
4.加 强对语言实际应用的训练 , 每个考点都要有专项练习,逐个过关。
(二 )对2016届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3.小学语文升学考试的技巧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题;答题
一、汉字类考题
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
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
(1)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①多音字组词。②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③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大的字。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①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②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③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④选字填空。⑤区别形近字组词。⑥找出错别字并改正。⑦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我们还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用词,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
常见题型:①查字典,按要求填空。②读一读,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③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二、词语类考题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一)我们要正确地认读和书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尤其要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多下功夫,要能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及同一词语的不同含义,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也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词语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一丝不苟”。“苟”就是“马虎”,“一丝不苟”就是“一点也不马虎”。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还有的词可以用简洁的语言作解释。如“慷慨”就是“情绪激昂的样子”。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4)注意词的褒贬义。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判断词的感情色彩。如,“果断”和“武断”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骄傲”则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常见题型:①给带点字写出(或选择)正确的解释。②一词多义。③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是同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④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或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类)
(二)我们要能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
汉语词汇丰富多彩,它的特点之一就是近、反义词很多。近义词中,意义完全相同的叫等义词。辨析近义词,要注意:
(1)分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有的是词义范围大小不同,如“战斗”和“战争”;有的是词义轻重不同,如“优秀”和“卓越”。
(2)分辨色彩上的细微差别。有褒贬之分;书面语和口语之分。
(3)分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有些通常固定地和某些词语搭配,如“简单”和“简朴”,“简朴”可以和“作风”搭配成“作风简朴”,而不大和“简单”搭配成“作风简单”;有些在适用的对象上有上、下之分,如“爱护”则多是上对下,“关爱”则都可以用。
辨析反义词时要注意:
(1)词义是同一范围。
(2)詞性要相同。
(3)有的反义词有一个,有的反义词不只一个。
常见题型:①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②找出句子中的近反义词。③选词填空。
(三)要会正确地搭配词语,给词语归类
词语搭配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在搭配时,除了要注意词语的搭配是否符合习惯,还要注意近义词意思上的细微差别。做词语归类时关键要读读这些词语,想想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可以分为哪几类,再按照一定的类别一个个地写。
常见题型: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②将前后搭配得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③选择正确的词语。④将下列词语分类。⑤按要求写词语。⑥画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⑦按顺序排列词语。
(四)要能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我们五年级同学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成语,还要注意课后的积累,做到不仅会写成语,不写错别字;知道成语的来源(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人民群众的口语)、意思,尤其是其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还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常见题型:①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②根据意思写成语。③解释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④判断成语是否正确,并改正。⑤区分成语的感情色彩。⑥写近义、反义成语。⑦将成语按要求归类。⑧按要求写成语。(如按来源写,按季节写,按数字写等)⑨写出成语中的故事、主人翁等。
4.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篇四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请把所有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一)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5.When people talk about the new world, they refer to_______
A.the UKB.the USAC.FranceD.Spain
16.The most recogniz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are in________
A.structureB.grammarC.usageD.vocabulary
18.Which writer who won the Nobel Prize was famous for his writing skills by using simple English and sentence structure?
A.William FaulknerB.Emest Hamingway
C.Eugence O`NeillD.Sinclair Lewis
19.Which zone doesn`t lie in Great Britain?
5.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篇五
一、选择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1.2012年我国GDP增长()
A 7%
B 7.8%
C 8%
D 8.2%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A 立德树人 B 教书育人 C 教育均衡 D 教育平等
3.2012年6月27日,在西太平洋的玛利亚纳海勾实验海区,中国载人潜水器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记录的是()
A 科学号 B 辽宁号 C 飞龙号 D 蛟龙号
4.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的概念是()A 专业大户 B 家庭农场 C 农民合作社 D 农业合作社
5.2013年3月22日,在福建召开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的主题是()A 塑造未来经济 B 融合谋发展,创造促繁荣
C 稳步推进全面发展 D 和平挚友,繁荣伙伴
6.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度,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实现()
A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经济发展 C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满意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7.2013年1月27日,“金砖国家”五国峰会主办国是()A 巴西 B 印度 C 南非 D 俄罗斯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有权宣布考试无效的机构是()。
A.学校教务处 B.学校 C.教育行政部门 D.司法部门
9、《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的等级分为()。
A.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B.优秀、及格、不及格 C.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D.优秀、合格、不合格
10、《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拯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A.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 B.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 C.正面引导 表扬为主 D.榜样示范 环境陶冶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把促进全体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工作方针是()。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1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A 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14.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A.显性课程 B隐形课程 C.技术课程 D综合课程
15.《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A.顺序性 B 互补性 C 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16..现代学制最早在哪里出现()A中国 B 美洲 C 欧洲 D 欧洲 17.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 20.孟母三迁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践锻炼法 D自我修养法
2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22.最为便利和经济的直观教学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课件直观 D语言直观
23.儿童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游戏的禁令属于 A消退 B惩罚 C泛化 D负强化
24.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其知觉类型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
25.教师制作课件时字不能太小,是运用感知觉规律的 A差异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组合律 26.看见他人随地吐痰感到厌恶是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像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法律的道德情感 27.某生读了6遍材料刚好记住,按适当过度的学习要求,要达到最佳记忆效果,他需要再读
A2遍 B3遍 C6遍 D9遍
28.某生会背九九乘法口诀并懂得“三三得九”是3个3相加之和是9,这种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
29.“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这种儿童在特定阶段所表现出的思维特点是 A永久客体性 B不恒常性 C自我中心 D不可逆性 30.“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是指观察的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直接性 D全面性 31.一般而言,低常儿童是指智力低于 A50
B60
C70
D80 32.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远景的直接的 B近景的直接的 C远景的间接的 D近景的间接的 33.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
A满足需求,促进健康 B关注生存,促进发展
C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D促进健康,学会适应 34.皮格马利翁效应启示教师应该对学生
A充满期望 B启发引导 C严格要求 D因材施教 35.根据设计图想像未来家的样子是
A再造想像 B创造想像 C无意想像 D空想
二、填空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36.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来到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其本陈列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空谈误国_____________ 37.《中华人民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____________为目的举办学习及其他教育机构
38.《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____________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39.《教师法》第六条规定,每年____________(时间)为教师节 40《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_________________和终身学习
41.学校文化是由学校的物质文化,____________和制度文化构成的
42.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提出_____________的思想,这个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理论
43.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是___________发展水平44.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___________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及哦啊是劳动具有____________特点。
46.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7.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赋予保证的带有强制法的国民教育是_____________ 48.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做定义,第三步叫___________。
49.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___________ 50.智力的核心是___________ 5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___阶段
52.技能是通过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法 5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_____________ 54.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是依从、认同和____________ 55在维纳归因理论的六个因素中,将成败归因于____________因素,最有利于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简答(每题5分,共15分)
56.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5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58.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四、材料分析题(59题7分,60题8分,61题和62题各15分,共45分)
59、初三学生王某平时特别贪玩,经常瞒着父母逃学,学习成绩很差。班主任薛老师采用罚站、罚抄作业等措施均无效果,最后建议学校开除王某,理由是王某的成绩可能会影响学校中考的升学率。学校采纳了班主任的建议,将王某开除学籍。问题:
(1)本案例中法律主体有哪些?(2)(2)运用相关法律分析本案例(5)
60、材料1.女生康某将一封“情书”交给班主任赵老师,离开教师办公室的康某心理疑虑重重,又返回到办公室门口,却听到赵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着“情书”,其他老师发出怪异的笑声,康某羞愧难当,再也不去上学。
材料2.五年级学生杨某,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将一封情书交给班主任吴老师,吴老师一番细心开导后,从抽屉拿出一个信封,将“情书”装入并封上,温和的对杨某说:“我不想知道是哪位男生写的,也不想知道信里写了什么,但我知道,他表达的是一种纯真的友谊”。多年后,获得硕士学位的杨某拜访退休在家的吴老师,一番叙旧后,吴老师从书架中取出那个发黄的信封,两人一起打开尘封多年的“情书”,发出阵阵笑声。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两位老师的行为。(8分)
61、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物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题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简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
结合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当如何开展对张某的教育工作
62、“方苹果”的启示
这是一节美术课,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吗?吃过苹果吗?”“学生齐声回答:“见过”“吃过”“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苹果,画你们心中的苹果。”一会儿学生画好了。老师叫学生把画贴在班级后面布置好的“苹果园”。很快“苹果园”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大的,小的,红的,园的,椭圆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方苹果,老师问:“你们见过方苹果吗?”“没有”“吃过方苹果?”“也没有”“那是谁画的呀?”这时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是我画的”老师问:“你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的”“因为我们全家都爱吃苹果,妈妈削苹果常滚到地上都是我去捡。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容易滚了,再说爸爸都是一箱箱的买,方苹果比园苹果装的更多”老师说:“听你这么一说,连老师觉得方苹果不错,当然现在世界上还没有方苹果,老师相信,你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培育与众不同的方苹果。”
这位教师的教学有何优点(6分)
联系材料分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9分)
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真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3.蛟龙号
4.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成了“三农”的热点话题。习近平出席金砖五国文化峰会当地时间3月26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五国首脑抵达南非德班,出席第五届金砖五国峰会。
5.3月22日,以“稳步推进,全面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在福建平潭开幕。新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出席并讲话。6.习近平表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7.2013年1月27日金砖国家五国峰会在南非举办。8.C考试作弊,哪个机构有权决定,无效
9.D 中长期规划实施纲要的方针是育人为本 9.现代学制最早在哪里出现在欧洲(西欧)
10.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发展性评价
10.第二十条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根据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在受理申请期限终止之日起30个法定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认定教师资格的结论,并将认定结果通知申请人。符合法定的认定条件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1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14.B 隐形课程
隐性课程又称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15.C 不均衡性
关键期或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20.B陶冶教育法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21.D 课程标准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22.D 语言直观
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23.D 负强化
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24.A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及方位知觉等。25.C强度律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板书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听得懂、看得见。
26.A直觉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27.B 3遍
所谓过度学习就是指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时效果最好。28.D意义学习
A信号学习。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研究中的包含这类学习。
B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离不开连锁学习。
C机械学习。如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学习,就纯粹是机械学习,因为这里的学习材料本身没有意义。
D有意义学习。是理解材料意义的学习。29.C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30.D全面性
全面性。观察仔细、全面,不遗漏有关的细节。
31.C 70IQ,超过130为智力超常,低于70为智力落后,大约各占20% 32.C远景的间接的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D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例如,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都属于间接性的动机。33.C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34.A充满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35.A再造想像
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比如一个建筑工人根据平面图纸,可在头脑里再造出楼房的立体形象;演员根据剧本的描绘而在头脑里想象有关角色的生动形象。
二、填空题
36.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37.营利 38.平等
39.9月10日 40.能力为重 41.精神文化 42.终身教育 43.生产力 44.学校教育 45.示范性 46.创新精神 47.义务教育 48.集中 49.助产术 50.思维力 51.形式运算 52.练习53.综合 54.内化 55.努力
三、简答题
56.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答:
1.时间管理策略(有效安排利用)
2.环境管理策略(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学习空间)3.努力管理策略(鼓励学生自我激励)4.学业求助策略(及时求问)
5.学习工具的利用(字典、参考书等)
5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答: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58.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答: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述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四、材料分析题 59.参考答案
(1)本案例中的法律主体有学生王某、班主任薛老师以及学校(2)运用相关法律分析本案例 ①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不得对学生体罚或者变相体罚,薛老师采用罚站、罚抄作业等措施违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②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的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班主任薛老师建议学校开除王某,学校采纳了班主任的建议开除了王某,班主任和学校都违反了教育法的规定。
③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④根据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应当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但是本案例中的薛老师体罚学生并建议开除学生,没有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更没有做到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
由此可见,班主任和学校的行为违反了多部相关法律规定,应得给予相应的法律处罚或处分。
60.参考答案:
(1)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
(2)材料1和材料2中的两位老师做法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各异。
材料1中的班主任赵老师没有做到爱国守法、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赵老师当着办公室其他老师的面有声有色地朗读着女生康某交的“情书”,其他老师发出怪异的笑声,这一行为没有顾忌到学生的隐私权,也没有及时的疏导女生康某疑虑重重的心理,作为老师在他人面前有声有色的朗读,有失教师师德和师表。
材料2中的班主任吴老师完全做到了爱国守法、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吴老师细心开导心情惴惴不安的学生杨某,并告诉杨某写信的同学表达的是一种纯真的友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了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当着杨某的面将“情书” 装入并封上,尊重了学生的隐私权,爱国守法,为人师表。
(3)由以上两个案例看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我们老师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增加一份保障。
61.参考答案
(1)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①外部原因:
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离异,祖父对他管教不严,父亲对他不是打就是骂。
社会风气,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物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
同伴群体,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
②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态度定势
道德认知
他在学校破坏课题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
(2)针对材料中李某的不良品德行为,班主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对张某的教育工作:
①有效地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价值辨析
⑤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李某喜欢运动,是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3)综述所述,学生的品行与班主任工作密不可分,相信班主任在关心爱护以及尊重的前提下通过相应的德育措施,李某的不良品德行为会有改变。
62.“方苹果”的启示
参考答案
(1)这位教师的教学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位教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有趣,充满想象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动机,并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位教师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画作贴在班级后面布置好的“苹果园”。很快“苹果园”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并且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展示,自信心得到很多的提升。
这位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应用了教师期望效用。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教学中对画“方苹果”的同学说老师相信你,你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会培育与众不同的方苹果。这给了学生莫大的鼓励和期待,这种发展性评价和教师的期望效用将会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2)依据材料,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结合材料):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教师应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6.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篇六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中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
2014年福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考试交流群:218726615(加群送资料)
2014年福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培训(上课地点: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莆田市、三明市、漳州市)
2014年福建省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相关推荐>>>详情福建教师网
本文转自教育网(参考2013年)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要求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福建省目前使用的中学教材的内容及结构体系。
2.考查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考查中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具备从事中学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及课余竞赛所必需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福州华图】福州市鼓楼区96号东方大厦19楼0591-87896332
【厦门华图】厦门市湖滨东路6号华龙大厦802室0592-6077629/5168870
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201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群:21872661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和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
8.掌握发展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
9.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10.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
11.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1.掌握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六大关节和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运动特点以及锻炼方法。
2.知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掌握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的作用和特点;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
5.掌握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6.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
7.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
8.掌握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
9.知道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10.了解兴奋剂的种类和毒副作用。
11.掌握儿童少年、女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
【福州华图】福州市鼓楼区96号东方大厦19楼0591-878963
32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201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群:21872661 的问题。
12.了解营养素的概念和三大营养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懂得中学生的合理膳食。
1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医务监督的要求。
14.掌握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溺水等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5.知道人体常用穴位的位置、功能及按摩的基本手法。
16.知道危害健康的行为,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
第二部分基本技能
(一)田径(快速跑、耐久跑、跨栏跑、接力跑、跳高、跳远、实心球、铅球)
1.了解跑、跳、投的基本知识。
2.掌握跑、跳、投的技术原理;掌握其技术动作要领和训练方法。
3.掌握田径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二)球类(篮球、排球、足球)
1.了解篮球、排球、足球的基本知识。
2.掌握篮球、排球、足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训练方法。
3.掌握篮球、排球、足球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三)体操(徒手体操、队列队形、轻器械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跃)和健美操
1.了解体操、健美操的基本知识。
2.掌握体操、健美操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3.掌握体操、健美操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四)武术(长拳、短器械、长器械、太极拳)
1.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
2.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3.掌握武术的识图方法。
4.掌握武术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1.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体系。
2.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福州华图】福州市鼓楼区96号东方大厦19楼0591-878963
32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201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群:21872661
3.理解和运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内容。
4.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
5.掌握体育教学方法。
6.知道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7.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所提供的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8.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综合运用题等。
2.内容比例:体育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中学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20%。
7.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篇七
1.口试。我们按年级高低将口试规定为三个项目:(1)朗读与背诵。先让学生抽签选取一篇课文或教师指定一篇课外读物, 然后要求学生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2)复述。让学生听录音, 看录像或由教师口述, 然后让学生复述。(3)演讲。由学生自己设计一组演讲题目, 然后抽签决定自己演讲的内容。可事先准备材料, 时间不超过三分钟。口试通常在平时进行。
2.笔试。我们将笔试内容列为四块, 即 “写字” 、 “语言积累” 、 “阅读理解” 和 “语言表达” , 笔试主要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具体 “三加强一降低” :(1)加强写字基本功的考查。写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写好字对提高学生素质,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笔试中将 “写字” 专门列为一个板块进行考查, 各年级权重分别是: 一、 二年级占20%, 三、 四年级占15%, 五年级10%, 六年级占5%。对于1- 4年级的学生来说, 答题全部正确, 写字写不好, 也很难得到 “优秀” 的成绩。其目的就是引导教师重视写字训练, 引导学生把字写好。经验表明, 重视写字教学, 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指导写好字, 学生的学习态度、 习惯、 性情也会同时得到培养。(2)加强语言积累的考查。 语言积累对发展和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语言材料的积累, 包括字、 词、 句、 段和篇的积累量, 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小学生记忆力强, 形象思维占优势, 因此, 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 积累语言的最佳时期。我们除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和背诵教材规定的课文外, 还增加了一些深入浅出的名句、 歇后语、 春联等,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生之计在于勤” 、 “芝麻开花—— —节节高” 、 “肯流汗水浇来田野千年绿, 能下苦功绘就宏图四季春” 。这些生动的语言材料, 既有课内的, 又有课外的, 总的选择原则是既能开拓学生的眼界, 增长知识, 又能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为了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我们组织编写了 《古诗一百首》 、 《歇后语一百条》 、 《名言警句一百句》 , 提高学生阅读和背诵的量。在书面考卷中, 将语言积累单独作为一个板块进行考试, 内容主要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古诗名言警句的积累, 题型有听写默写词语、 成语补充完整、 根据要求写词和句、 默写古诗或课文精彩片段。各年级权重分别是: 一年级占50%, 二年级占40%, 三年级占35%, 四年级无忧论文网占30%, 五年级占25%、 六年级占20%。这一举措, 旨在引起各个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对朗读、 背诵的充分重视。(3)加强运用与表达能力的考查。 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课文中学过的常用词语、 丰富多彩的句式和课文中所包含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 其目的都是为了运用。在笔试中, 我们将 “语言表达” 专门列为一个板块, 各年级权重分别为: 一、 二年级占30%, 三、 四年级占35%, 五、 六年级占40%。其中, 低年级主要考查常用词语、句式以及课文中学过的遣词造句的方法, 中高年级重点考查两个项目: a.实用文体写作, 如通知、 书信、 建议书、 表扬信、 请假条等等, 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实用文体的能力。 b.作文, 命题开放,便于学生自由表达, 把着眼点放在语言素质上, 特别是语句的通顺、 流畅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传递一个信息: 课堂教学中, 无论是词语句子等语言材料,还是遣词造句、 布局谋篇等语文知识的学习, 教学的目标首先应该定位在 “运用” 这一级水平上, 力图从根本上克服语文教学中 “只讲不练” 或 “多讲少练” 的顽症。(4)降低阅读分析能力检测要求。评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主要包括理解感受能力, 同时包括阅读速度和阅读习惯。阅读考试要坚决地将超越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过于深奥的阅读分析要求降下来。根据布鲁姆学习目标水平理论,“领会”是第二级,“运用”是第三级, 而 “分析” 是第四级水平。将目标定位在 “运用” 这个水平上, 似乎更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语文的规律。过去, 我们要求小学生分段、 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写作特色、 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挖掘文章 “微言大义” 等确实是为难了我们的学生。因此, 语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整体把握、 感受、领会上, 不能在分析和理解上提出过高的要求。
8.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篇八
LKL 教师招聘到这个时间点基本都已落下帷幕了,几家欢喜几家愁,在此,分享一些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备考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未来奋斗在同一线上的大家有所帮助。
一、心得之笔试篇
今年笔试时间定在4月20日,有时间的朋友,差不多给自己留2个月时间,没时间的朋友,也要有最少2周——1个月时间,而且这2周时间,是绝对要心无旁骛埋头于笔试备考中,不能有看电影,逛街等耗费大量时间的娱乐活动,可以偶尔听听音乐放松放松(本人由于实习,时间紧凑就是这么过来的)。具体计划要根据大家的学习效率来制定和实施,下面言归正传了。
教师招聘考试,要准备教育综合和专业考试两门课程。
(一)教育综合
其中教育综合包括时事政治、心理学、教育学、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建议大家可以买山香版的教育综合书,当然也有其他版本的,我还买过中公的,相比之下,建议大家买山香。
其中的时事政治,只要自己到网上搜索考纲规定时间内的大事记即可,若有同学报培训班的,培训班会发相关的时事政治材料,这一块并不是大问题,当然,培训班还会对时政热点进行预测,可以侧重这些热点,但是不能只看这些热点,而忽略其他时政。
其他版块的,根据考纲要求去看去记就没有问题。由于考纲出来时间比较晚,差不多和考试时间相差20多天,所以,备考的朋友们可以先使用去年的考纲,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可能会有一些删减或者增加的部分。对于增加的部分,大家要多留个心眼,考的可能性很大,如2013年的小学语文专业考试,就在填空题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内容,看过的同学就能解决这道题,而忽略的同学可能就只能放弃这道题了,而这《试行》就是2013年新增的。在考纲出来前,可以先按去年考纲备考,等考纲出来后再进行调整。舍弃多余的,增记缺漏的。注意,记忆知识点时绝对要围绕考纲,不要做无用功,不可能考超纲的题目。
(二)专业小学语文
对于专业也是,按考纲来,语文大家一直都在学习,那些语文的一些基本能力,大家应该都ok的,小学语文要注意儿童文学考察、平时语文诗词的积累当然越多越好,因为,一道填空2分很可观。还要紧抓语文课程标准,这是做各种案例题的依据。关于这专业考试可以多做真题,多看多写,要注意人家案例题、设计题等是如何组织答案的,可以学一学,让自己答题时有个方向。在考试前几天建议做华图的真题卷,比较简单,可以增加考试信心。再一开始做题,可以先试试中公的,比较难一些,让自己有危机感。真题问题下面会细说。
(三)真题 在过了一遍考纲后,可以开始尝试做真题了,真题可以尝试做不同版本的,山香、中公、华图等都可以做。可以和朋友们商量着买不同版本的拿去复印,也可以省一笔。真题并不是做过了就算,绝对要对答案,把做错的题目摘录下来,这就是错题本了,不仅仅是把题目和答案抄下,还可以把真题或者书本上的相关知识点的页码标清楚,这就是你知识的薄弱点,方便查阅。这样坚持做下去,到后面笔试前几天,你就会比较轻松,可以多翻翻错题本,看看知识的薄弱点是否都解决了。当然由于市面上的真题并不是很正规,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我今年备考时就碰上同一题在不同真题中是不同答案,还有答案错了的情况。所以碰上做错的题,不要先怀疑自己,可以自己去书本中找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明确了答案,也可以再翻翻书,加强记忆。至于每天做多少套真题,什么时间点做,怎么做,看个人的学习习惯,按我个人经验,我一天至少3套,当然并不是完全每一道都坐下来,挑着做。还有,真题中超纲的题目就不用理会了。这边有一点要强调的,真题每道题对应的考纲中的那个考点要知道,一般往年考过的题目(指非选择题)不会再考,可以把这些考点勾出,到备考的最后几天,时间比较紧,这些考点可以不看,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所以之前在进行知识储备时要完全按考纲来,不放过一丝一厘。
二、心得之面试篇
需要这经验的朋友,恭喜你进入面试了。进入面试后,要弄清你报考地区面试方式及使用教材是何版本。如我报考的地区包括厦门集美、福清、平潭,这3个地方小学语文都使用人教版的教材,并且都是以片段教学进行面试,所以,我只要专心准备人教版的片段教学面试即可。再如泉州地区是北师大版,且是以说课进行片段教学的,就要围绕着说课进行准备了。还可以跟往年的学姐学长打听打听往年的面试课题,也是避开已考的,可以省些力气,接下来具体说说我的面试备考情况。
我报的3个地区都拖到了7月份,不过由于面试时间最多只会提前2周通知,所以笔试成绩出来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准备了,宁早勿迟,这点估计报考福州市区的都深有体会。2013年福州市区5月26号就面试,准备时间就很短了。
在准备早期,可以先报一个培训班,主要是了解面试流程和教案如何编写,让自己的面试准备有个方向。我报的是中子星,个人感觉很不错,收获很大。帮我们培训的老师,不仅经验丰富,而且人也热情,对我们也是不遗余力。培训后,要遵循老师的建议、要求进行教案编写,准备面试。准备面试的还要有摄影机(用手机拍即可),把自己试讲的样子拍下来,自己多看看,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如你是否有多余动作,教态是否自然,眼神是否到位。每天都对镜子或者DV多多练习。
在培训后,就着手开始准备教案,福州地区以中年级为主,厦门地区3——5年级,不同区又以不同年级为主,如集美区以4、5年级为主,湖里区近几年都考3年级,为了保险起见,备考时可准备3——5年级。先把课文中的精读课文准备一遍,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考时间进行安排,每天准备哪几篇、练习几篇都要依据个人情况,我是一天4篇,不确定,有时候多练就少写,但基本上把精读课文都过了一遍,时间充裕的,建议每篇都写一写、讲一讲比较保险,时间不足的,建议每单元挑一篇进行写一写。写了后要进行总结:导入、衔接、小结等进行类型化。比如有小动物类的文章,在导入时都以“打招呼”进行导入,老舍的《猫》和《蟋蟀的住宅》等都可以这样导入。要注意,因为面向的是小学生,身为教师我们也要活泼,语言要抑扬顿挫,才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
在搞定精读课文后,也可以适当关注一两篇略读课文,就是打“*”的文章,拿一两篇来练练手,知道略读课文该怎么讲,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个可以在培训时自己在课下请教老师,因为培训班时间很紧,老师讲解时是以精读课文为例的。不要以为略读课文不会考,集美今年上午考的就是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惊到了一大片上午的考生,我也被惊到了,不过还好是写景类文章,还会简单些,这里建议报考集美的考生,时间充分最好不要放过任何一篇文章,因为集美常常会出人意料。
建议大家在笔试结束后或者更早一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比较好的学校实习或者见习,在学校听听课,上上课也能帮你熟悉课文,找感觉。当然还有许多同学去请一些名师进行一对一教学培训的,也是很好的方法,一对一能够针对你的不足直接交流。
小结面试准备流程:准备面试最开始时,可以先自己熟悉3——5年级课文,知道哪篇是哪个年级第几课,以及每一课的教学重难点,熟悉教参;再去报培训班,了解面试各种流程、备考方向等,并进行几次试讲,培训班有个好处就是能让你看到别人是如何讲的,而且,十几个学员坐在下面,也能训练你的胆量,这是一对一没有的;最后再找老师一对一培训,有针对性的纠正自己的不足。这期间可以和同学、朋友多练练,一人讲,其它的坐在下面当评委,进行点评。本人就是参加中子星培训外加和同学一起练习。期间每天准备写几篇,练几次都依据个人情况。同时还要注意板书问题,图文结合的板书是最佳的,可以上网找一些比较好的板书,当然原创最好;板书时还要注意笔画笔顺,笔画笔顺不能错,这错了可是大忌。当然,普通话也很重要,要注意平时发音,小学更注意发音。
最关键是在面试时,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紧张,如果你在厦门考试,建议你面试时不要看评委的脸,因为他们的脸都很臭,会让你产生自己是不是讲的不好的感觉而影响面试;福清和福州面试时可以看老师如果是女老师一般会微笑,很温柔,能给您信心,当然,最保险还是别看他们的脸,或者,加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在面试时写教案,不要写详案,更不要把你的一字一句都写出来,时间不允许;在面试时要注意和你的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不要一直盯着教案和课本,福清面试时,我基本脱稿。要给评委你很自信的感觉,当然,这要建立在对课文很熟悉的基础上。
9.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篇九
4月中旬。也就是说距离2018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还有8个月的时间。教师招聘考试不同于资格证考试,临近考试来抱抱佛脚即可的。资格证考试是合格性考试,成绩过线即可。而教师招聘考试是选拔性考试,比的是优秀,你不努力,你的竞争对手却在努力„„由厦大出版社出版的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用书已上架,此书严格按照最新的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精心编写的辅导用书!是考生参加教师招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书。18教招的考生们可围观„„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师教育综合考试大纲解析》
详细阐述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学前教育学,第二部分是学前心理学,第三部分是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每一章均有复习提示、知识框架、知识详解、重点梳理、真题赏析、真题预测、答案解析等内容。本书还附真题解析。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学科考试大纲解析》
http:///)
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幼儿教育法律法规,第二部分是学前卫生学,第三部分是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每一章均有复习提示、知识框架、知识详解、重点梳理、真题赏析、真题预测、答案解析等内容。本文还附2013年真题解析。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考试大纲解析》
针对考点的变化对正文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增删,详细阐述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全书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教育学,第二部分是心理学,第三部分是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每一章均有复习提示、知识框架、知识详解、直击重点、真题赏析、真题预测、答案解析等内容。本文还附历年真题解析(2010年至今)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英语考试大纲解析》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考试大纲解析》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解析》
内容要素: 1.考试大纲 2.真题预测 3.考点分布 4.答案解析 图书特点:
1.编写体例模块化 为考生更有效的复习考点、快速提高成绩,书本分有”复习提示“、”知识框架“、”知识详解“、”直接重点“、”真题预测“、”答案解析“等模块,同时还配备
http:///)
2.复习方法精准化 在每一个章讲解之前,编者认真想大家解读了如何进行进行有效复习方法,由此能够帮助考生在复习中找到方向,少走湾路
3.知识结构一体化 为了使考生在整体上对考试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编者精心梳理并架构了各章节的知识框架
10.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篇十
部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差错(chā)饿莩(piǎo)央浼(miǎn)辎重(zī)
B.赝品(yàn)燥热(zào)忖度(chǔn)束缚(fù)
C.蹩进(bié)癖好(pǐ)偏裨(pí)连累(lěi)
D.瘐毙(yǔ)打烊(yàng)便宜(biàn)愀然(qiū)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旗杆勘查百无聊赖掎角之势
B.敕造寒暄天理昭然湛湛青天
C.灯盏厮打流觞曲水戌戊变法
D.暮霭窈窕茕茕孑立兵荒马乱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句子所运用的比喻 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②人可以抛舍很多,但绝不可抛舍养育自己的土地,失去了对它的,便失去了良知。
③谢冕说过:“欣赏诗歌的目的,在于 诗人抒写的情感,但这并非最后的目的。”
A.包涵眷念领略B.包含眷念领教
C.包含眷恋领略D.包涵眷恋领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周德鸿老师不仅精通数学,还是个计算机专家,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学生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B.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励精图治,确定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建设标准要达到日运营100万人次的要求。
C.国庆期间,西安大雁塔广场到处是游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D.最后,朱老先生说这只是一次粗枝大叶的讨论,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具有的严谨精神。
5.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
A.学生作文个性差异是很大的,这种差异包括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同一个体在不同能力层次上的差异造成的。
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
D.在美国家庭中,汉语已成为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又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语言。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呐喊》和《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药》选自《彷徨》,《祝福》选自《呐喊》。
B.世界文学“四大吝啬鬼”指的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和契诃夫《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C.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其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
D.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是指《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
得分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分子扩大了的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现的任何一种DNA都要宽。这种大分子DNA不仅耐热性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这一特性可能对检查人体基因缺陷十分有用。
DNA的典型形态是双螺旋结构——两组平行的基因信息像一根长长的盘旋的梯子一样联结在一起。每一节梯子都由两个互补的碱基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碱基对。
自然界只有4种天然碱基,它们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由于4种碱基各自独特的形态和大小,T常常与A配对,G常常与C配对。其他的配对形式(如A配C,G配T)都会因为太宽或太窄而不能形成双螺旋结构。
人类DNA由约30亿个碱基对按特定顺序排列组成,它们将人类健康生存所需要的基因信息拼写出来。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出错,基因密码就会出现混乱,从而导致婴儿在出生时会出现可怕的畸形或导致像癌症和镰状细胞贫血症这样的疾病。
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的化学家纳尔逊·伦纳德在20世纪70年代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个苯环嵌入碱基A,得到了一个大碱基xA, xA比普通碱基A宽了约33%。斯坦福大学的科尔和他的同事们继续了伦纳德的实验。
斯坦福大学的这个研究组使用与伦纳德相似的方法得到了xT——一种大小为自然T两倍的合成碱基。接下来的挑战是将这些大碱基嵌入双螺旋结构。
他们通过将xA与自然T组合,xT与自然A组合,从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一种比自然DNA宽了约20%的新的稳定的DNA形态诞生了,研究人员将它命名为“扩展DNA”或“xDNA”。
研究人员发现xDNA有几个比自然DNA更加优良的特点。比如说,xDNA比自然DNA的耐热性好。在实验室环境下,自然DNA的分解温度是21.3摄氏度,而xDNA在55.6摄氏度时还依然保持完整。
科尔说:“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DNA也不例外。”
他补充说,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自然DNA不发光,而xDNA却发出一种紫色光,使它在显微镜下被看得很清楚。
在自然界,DNA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科尔正在研究xDNA是否也有这种功能。
不过他警告说:“这种新的DNA不太可能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因为它太大了。不过,我们希望,有一天它会成为地球上或是其他星球上的一种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物质,这样当我们往其他星球上派探测机器人时,我们就会知道要在冰层下寻找什么样的生命形态。”
7.下列关于xDNA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xDNA是一种人造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现的任何一种DNA都要宽,是一种大分子DNA。
B.xDNA是美国科学家们连续研究的成果,它是由科学家们先合成一些大碱基,而后将其嵌入双螺旋结构而成。
C.xDNA与自然DNA相比,耐热性更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
D.xDNA的诞生可能为人类诊断自身基因缺陷带来帮助。
8.下面对“双螺旋结构”和“碱基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双螺旋结构是DNA的典型形态,它由两组平行的基因信息像一根长的盘旋的梯子一样联结而成,故名“双螺旋”。
B.碱基对是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单元,它由两个功能互补的碱基组成。
C.碱基的配对受形态和大小的限制,有较稳定的配对形式,太宽或太窄的配对形式都不能形成双螺旋结构。
D.人类DNA由约30亿个碱基对按特定顺序排列组成,它们将人类健康生存所需要的基因信息拼写出来。
9.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基因排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序出错,就会致婴儿畸形或其他的一些疾病。
B.xDNA比自然DNA耐热性好,自然DNA的分解温度是21.3摄氏度,而xDNA的分解温度是55.6摄氏度。
C.在自然界,DNA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xDNA是否具有这种功能尚在研究之中。
D.xA和xT是两种人工合成的大碱基,科学家将它们分别与自然T、自然A结合,从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这一规律可以解释xDNA比自然DNA耐热性更好的现象。
B.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DNA也不例外,这就可用来解释xDNA与自然DNA在发光问题上的差异。
C.因为xDNA太大了,科尔认为它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的可能性不大。
D.如果xDNA将来能成为地球上或是其他星球上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物质,它就会为我们的太空生命探索提供指导。
得分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1~15题(第11~14题每小题2分,第15题12分,共20分)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天令怀素按鞫 按:查办
B.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 典:主管
C.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 受:同“授”,接纳
D.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 讽: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
12.下列各项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
B.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
C.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D.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马怀素处事平恕的一组是()
①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
②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
③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④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⑤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⑥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
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怀素家境贫寒,他白天砍柴割草,在晚上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章写作。
B.马怀素用汉朝不给向被处死的彭越奏事的栾布判罪,说明判处给被流放的朋友送行的崔贞慎等人是不恰当的,从而使武则天改变了初衷。
C.张易之诬陷崔贞慎和独孤祎之,武则天让马怀素按照诬辞审问,但马怀素坚持正义,最终使崔贞慎和独孤祎之获免。
D.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求怀素假以官府的名义行他们的私事,但怀素没有阿谀顺迎他们。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
译文:
(2)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译文:
(3)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
译文:
得分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6.(1)
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
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略。
2.C 【解析】C项中的“戌戊变法”应为“戊戌变法”。
3.C 【解析】略。
4.D 【解析】A.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使用对象有误。B.励精图治: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语意与语境不合。C.不绝如缕:如同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几乎要断,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粗枝大叶:(1)形容很简略,不细致,不具体;(2)形容作风草率、不认真。在此句中其意思为第一种解释。
5.A 【解析】略。
6.C 【解析】A.《药》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B.《死魂灵》作者为果戈里。D.《水浒传》作者应为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应为罗贯中。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7.D 【解析】“诊断”应为“检查”。
8.B 【解析】“功能互补”错,应为“形态和大小互补”。
9.B 【解析】“而xDNA的分解温度是55.6摄氏度”此句不符合文意。
10.B 【解析】“DNA也不例外,这就可用来解释……”错,原文是“也许”的猜测语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1~15题
11.C 【解析】略。
12.B 【解析】A、C、D均为被动句。B项为“寓居在江都,年轻时拜李善为师”。
13.C 【解析】平恕:处事公平,待人宽厚容让。①表明马怀秦苦学博学,③⑥是关于武则天的。
14.D 【解析】“请托公行”的意思是“请托的事情公开地进行”,而不是以官府名义行私事。
15.【解析】(1)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
(2)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
(3)如果交付给我去审讯,我怎么敢不遵守陛下的法律呢?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6.【答案要点】(1)渲染阴沉肃杀的气氛;暗示敌人入侵。
11.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篇十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是一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工具。
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千字文》、《百家姓》和《三字经》
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生活实践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联系发展的观点。
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2500字左右,掌握这些常用字能够满足小学生日常读写的需要。
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读写训练,而且要抓听说训练。
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反馈、激励和调节的功能。
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平时考察和考试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0.继续教育具有延续性、连续性、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二、单选题
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B)
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A)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D)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C)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B)
A.张志公
B.吕淑湘
C.叶圣陶
D.王力
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D)
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分析教材的能力
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B)
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D)
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多项选择题
1.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DE)
A.符合时代的需要
B.体系科学
C.语言文字规范
D.符合儿童年龄特征
E.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具有(ADE)
A.综合性
B.多样性
C.连续性
D.阶段性
E.实践性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他们是(ABCD)
A.背诵
B.课堂讨论
C.听讲
D.听评
E.看图说话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文道统一”
“文”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写字方法等,“道”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统一”是指两者不可分割的,“文道统一”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2、集中识字
是我国传统的识字形式。特点是:先识字,后读书,识字和阅读交替进行,任务相对集中,分散难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阅读能力
是语文能力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顺利进行阅读的能力。它包括五个方面: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记忆能力和一定的速度。
4、口头作文
是一种综合性强、难度大的说话训练方式。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朗读是训练说普通话的重要手段
二、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口头语言
三、朗读可以培养语感
2.低、中、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低年级着重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
二、中年级训练连句成段的能力
三、高年级训练连段成篇的能力
3.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
【参考答案】
一、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二、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要说,听者想听。
三、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
4.如何理解评估的“全面性”?
【参考答案】
(1)内容要全面
(2)标准要全面
(3)重视评估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
(4)搜集信息要全面
六、材料分析题(8分)
下边是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请加以分析,说说教师如何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意思上下功夫。有位教师教了《小木船》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破裂的事情。结果许多同学都雷同地写自己和同桌同学吵架,后来又和好了。
【参考答案】
作文学习需要借鉴范文,但不宜机械模仿。学生写作文,应该表达自己的意思。个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全相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上下功夫,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两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答案】
(1)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
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②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扎实训练
③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2.试述如何以《义务教育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改进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
(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12.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篇十二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考纲链接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广义。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2)狭义。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一方面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另一方面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及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从而优化教学工作。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地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可参照的丰富例证。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2)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影响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3)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4)个案研究法: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5)教育经验总结法:指教育工作者对平时自己工作经验作出的总结。
6.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一专著奠定了科学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从此确立。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7.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
(2)认知发展的阶段论;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3)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
(4)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5)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考纲链接
1.心理发展的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整个死亡的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3.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3)幼儿期(3—
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4)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5)少年期(11、12~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6)青年期(14、15~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
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2)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5.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问,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
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点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是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是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务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7.最近发展区及其教育意义:(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2)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看到正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8,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作用: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对教学的作用: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9.理解自我意识的发展及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1)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2)自我意识高涨,使其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
高中生:(1)独立意向日趋强烈;(2)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两部分;(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
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10.中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1)认知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是指个体在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等方面。(2)智力差异。智力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11.中学生的性格差异及教育意义:
(1)学生的性格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类型差异。
(2)教育意义。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和形成稳定而一致的性格特征,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要加深学生对活动意义的认识和提高学生行为动机的水平。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学习的定义。
(2)学习的主要理论:
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布鲁纳的认识一结构学习论。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考纲链接
1.学习的实质与特征:
(1)学习的概念。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此外,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3.学习内容: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加涅关于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的分类:
(1)加涅关于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5.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6.联结学习理论:
(1)尝试-错误说:由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提出。其主要理论要点-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要点二为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要点三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率,准备率。
(2)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规律、刺激泛化与分化规律(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3)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基本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强化分为正强化(实施奖励)和负强化(撤销惩罚)。
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与此对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
8.认知学习理论:
(1)完形-顿悟说:由苛勒提出,主要观点: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2)认知-结构学习论:由布鲁纳提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①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有三个过程:获得、转化、评价。
②教学观。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总结了四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好奇的内驱力、胜任的内驱力、互惠的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9.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1)知识观。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而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3)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第四章 学习动机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2)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与种类。
(3)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
(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考纲链接
1.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学习动机的组成: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1)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其头脑中的主观反应。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2)诱因: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他人的表扬、奖励等。
4.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3)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按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分)。
5.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关系是一致的;学习者个性不同,学习任务的难度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双向的。
6.强化理论。
(1)提出者: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2)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3)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7.需要层次理论。
(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两方面含义: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3)教育意义: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 的一切干扰因素。
8.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阿特金森。
(2)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3)教育意义:力求成功者,应给与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来激发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不强的情境,及时表扬,评价稍稍放宽,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其错误。
9.成败归因理论。
(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①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②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3)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不同的归因可引发行为的不同表现;归因是主观的,可在合适的干预下被改变。
10.自我效能理论。
(1)提出者:班杜拉。
(2)观点。①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②强化: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③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11.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12.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2)迁移的作用。
(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5)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考纲链接
1.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1)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具有普遍性,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形式。
(2)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一般
迁移与具体迁移。
2.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训练可以改善人的某种心理能力,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训练某种心理能力。获得了这种能力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迁移。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内容,前后学习中有共同的内容,一种学习就能影响另~种学习。
(3)经验类化说(贾德)。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4.现代的迁移理论。
(1)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理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2)继奥苏泊尔之后的几种观点:
①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
②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6.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知识及知识学习的类型。
(2)知识直观和知识的概括。
(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4)遗忘的理论解释。
(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考纲链接
1.知识的含义。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感性知识:主体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知识:主体对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
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原则等。
3.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知识的重复程度);(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
4.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5.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6.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7.知识直观。
(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像直观;③言语直观。
(2)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⑧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8.知识概括。
(1)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2)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正确运用变式;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9.错误观念。即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知识体系。
10.错误观念的性质:(1)广泛性;(2)自发性;(3)顽固性;(4)隐蔽性。
11.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1)对现有观念的不满;(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新观念的合理性;(4)新观念的有效性。
12.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1)创设开放、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
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
1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1)瞬时记忆。贮存时间约为0.25~2秒。(2)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约为2秒到1分钟。(3)长时记忆。保持时间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14.遗忘及其进程。(1)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5.遗忘理论。(1)痕迹衰退说: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消退随时间推移自动发生。(2)干扰说:前摄抑制、后摄抑制。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3)同化说: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4)动机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16.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做到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
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
(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
(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
(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10.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成分趋于精确,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
11.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1)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
1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3.示范的作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进而在实际的动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l4.教师示范要做到:(1)动作示范与言语解释相结合;(2)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3)示范动作要重复,在示范中要指导学生观察。
15.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这里的练习是指有意练习,即练习者抱有改进其作业水平的目的,而且这种练习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16.练习的分类:(1)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可分为整体练习和局部练习;(2)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可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3)根据练习途径不同可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
17.练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18.反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一步加工的信息,是动作技能学习最重要的外部
条件之一。且在练习过后要给学生留出加工反馈信息的实践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对反馈信息的加工。反馈可来自两方面,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在学生技能学习中给予反馈要注意反馈的方式、反馈的内容和反馈的频率。
19.动觉训练要注意:(1)减少对视觉的依赖;(2)采用分解法,让学生练习分解的个别动作;(3)利用各种辅助手段或辅助器械让学生体验伴随动作的运动感觉线索。
20.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21.加里培林的五阶段论:(1)活动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2.心智技能的三阶段论:(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23.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运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教师应注意:(1)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映像;(2)让学生了解围绕各个动作的结构而形成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24.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教师应注意:(1)让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采用变式加以概括;(3)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向下一阶段转化;(4)动作的执行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25.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教师应注意:(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再逐步转向内部言语;(2)开始时,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简缩;(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方式进行概括;(4)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
26.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从心智活动的方式看,心智活动的各个环节联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从心智活动的调节看,心智活动已经不需要意识的过多控制就能自动进行;(3)从心智活动的品质看,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等都大为增强。
27.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遵循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第八章 学习策略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学习策略的构成。
(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3)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考纲链接
1.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学习过程。
2.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更好的适应发展。
4.学习策略的构成: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5.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6.复述策略的概念及常用的方法。
(1)复述策略指为了记住某信息不断积极地重复的过程;
(2)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方法:①排除相互干扰;②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试图回忆;⑥画线。
7.精加工策略的方法:精加工策略指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1)记忆术:①位置法;②首字母缩略词法;③关键词法;④谐音法。(2)做笔记;(3)扩展与引申;(4)提问。
8.组织策略的方法:组织策略是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其方法有:(1)聚类组织策略;(2)概括法;(3)纲要法;(4)构建网络法;(5)比较法。
9.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主要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10.资源管理策略:即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和寻求支持策略。
11.学习时间管理要注意:(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1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效能性原则。
13.学习策略训练应包括三种要素:(1)策略及巩固练习;(2)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3)了解策略的价值及适用的范围。
14.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15.指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1)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2)让学生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3)在教学中依据每种策略来选择恰当的事例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
16.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1)将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2)通过活动实例示范各个步骤,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3)要求学生记忆各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17.完形训练模式的步骤:(1)提供一个几乎完整的提纲,需要学生听课或阅读时填写
一些支持性细节;(2)提供一个只有主题的提纲,要求填写所有的支持性细节;(3)提供一个只有支持性的细节,而要求填写主要的观点。
18.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策略:(1)总结,即总结段落内容;(2)提问,即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3)析疑,即明确材料中的难点;(4)预测,即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问题解决的过程。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
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
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14.教授学生运用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15.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1)将较复杂的技能分解成许多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并分别掌握;(2)促进各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组合;(3)多次综合练习,使其达到自动化水平。
16.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17.创造是根据一定目的,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一定价值意义成品的活动或过程。创造可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
1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
19.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
20.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1.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22.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1)环境;(2)智力;(3)个性。
23.环境因素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1)创造性比智力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2)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子女创造性发展十分重要;(3)学校教育中过分强调纪律和规范,缺乏自由和开放气氛也会妨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4)社会文化中过分强调社会规范,因循守旧,不敢探索那些有可能失败的未知事物,也会限制个体创造性的发展。
24.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的智商一般不低。
25.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26.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
27.创造适宜的环境要:(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8.要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该做到:(1)给学生应有的信任;(2)减少不必要的规定;(3)不作评判;(4)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5)提供某些集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
29.注重个性的塑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保护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0.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品德及其结构;
(2)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4)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考纲链接
1.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各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3.品德的实质: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3)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1)直觉式道德情感;(2)想象式道德情感;(3)伦理式道德情感。
6.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理论;(2)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论;(3)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
7.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在l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2)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8.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9.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经验对其道德发展的持久影响。
10.社会参与经验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1)可以促使青少年联系他人反思自身,从而改善道德观念和行为;(2)可以影响其若干年后自愿参与社会的行为;(3)可能提高成年期参与政治活动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可能性。
11.道德同一性具有两个基本的要素:(1)对他人的尊重;(2)对社会的尊重。
1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13.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1)亲历学习;(2)观察学习。
14.品德学习的形成过程:(1)依从;(2)认同;(3)内化。
15.品质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16.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澄清;(5)奖惩控制。
17.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1)选择阶段:①自由选择;②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
(2)赞赏阶段:①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②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
(3)行动阶段:①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18.利用群体约定的操作程序:(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5)使全班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3)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目标、原则及方法。
考纲链接
1.心理健康的概念: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1)情绪稳定、乐观;(2)正确的自我观;(3)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4)人际关系和谐;(5)人格完整;(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需要;(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4.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个人因素;(2)家庭因素;(3)学校因素;(4)社会因素。
5.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有:(1)生物学方面,生理发育的鼎盛时期;(2)心理方面,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活动也处于矛盾状态。
6.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1)父母关系,父母间的不良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2)父母期望,父母对孩子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都是不利的;(3)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促进、干扰或者抵消的作用上;(4)父母个性,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7.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有:(1)教育方式,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抑;(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3)学习负担,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8.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1)隐匿性与突发性;(2)多元性与单一性;(3)无知性与盲目性。
9.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惧症;(5)神经衰弱;(6)人格障碍;(7)性心理问题。
10.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11.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咨询对象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帮助咨询对象消除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过程。
12.心理辅导目标:(1)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2)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13.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原则:(1)非指导性或不指示;(2)重点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3)保密性原则。
14.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2)行为主义理论;(3)认知行为理论;(4)人本主义理论。
15.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方法:(1)精神分析疗法: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2)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强化法;(3)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行为治疗;(4)人本主义:个人中心法。
16.常用的强化法有:(1)行为塑造法;(2)消退法;(3)代币奖励法。
17.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技术有:(1)参与性技术;(2)影响性技术;(3)非言语技术。
18.参与性技术包含:(1)倾听的技术;(2)鼓励与重复;(3)内容反应与情感反应。
19.影响性技术包含:(1)指导技术;(2)面质技术;(3)自我开放。
20.非言语技术有:(1)目光注视;(2)身体姿势;(3)声音特征。
21.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资料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22.心理评估意义:(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23.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1)健康模式。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理智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2)疾病模式。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
24.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1)心理测验。(2)评估性会谈。①倾听;②鼓励;③询问;④反映;⑤澄清;⑥面质。(3)其他方法。①观察法;②自述法。
2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学目标的分类及表述方法。
(2)运用指导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
(3)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及模式。
考纲链接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的意义:(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估;(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
3.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动作技能目标。
4.认知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5.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6.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7.教学目标的表述:(1)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8.行为目标具备三个要素:(1)具体目标。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2)产生条件。即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3)行为标准。即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
9.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出来。
10.教学中的九个事项。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1.常用的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12.教学媒体:(1)非投影视觉辅助;(2)投影视觉辅助;(3)听觉辅助;(4)视听辅助。
13.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联系;(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1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1)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2)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3)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5.发现教学设计四原则:(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6.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实施五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历程。
17.个别化教学及其基本环节。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的教学材料,加以操练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速度向前学。
18.个别化教学的经典模式:(1)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2)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以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3)掌握学习,是由布鲁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群体动力的概念和要素。
(2)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3)课堂管理的策略。
(4)问题行为的主要对策。
考纲链接
1.课堂里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群体的特征:(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具有共同意识的群体目标;(3)具有共同认同的群体规范;(4)相互交往,协调活动。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2)群体凝聚力;(3)群体极化;(4)从众;(5)群体规范;(6)课堂气氛;(7)课堂里的人际关系。
4.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程度;(2)个体在活动中的竞赛动机的激发;(3)个体对自己受到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
5.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6.加强群体凝聚力的措施:(1)要了解已有凝聚力的强度情况;(2)要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3)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形成归属感;(4)促使学生在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性问题上达成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5)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7.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8.群体极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冒险偏移,另一种是谨慎偏移。
9.从众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家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10.从众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意义。
1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群体规范的形成阶段:(1)相互影响阶段;(2)优势意见阶段;(3)规范确立阶段。
13.课堂气氛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号隋感的综合状态。
1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形式。
15.教师对课堂气氛的影响:(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的情绪状态;(4)教师的焦虑水平。
16.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17.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8.课堂管理的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19.课堂上争取更多学习时间的策略:(1)增加参与;(2)保持动量;(3)保持教学的流畅性;(4)管理过渡;(5)讲课时集中学生的注意焦点;(6)课堂自习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20.帮助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1)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规则的制订;(2)用较多的时间要求学生反思需要某些规则的原因以及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3)给学生机会考虑他们将怎样计划、监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4)要求学生回顾课堂规则,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
2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方式;(2)班集体规模;(3)班集体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22.课堂管理的策略:(1)明察秋毫;(2)一心多用;(3)整体关注;(4)变换管理。
23.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和控制。
24.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25.课堂结构: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情境这三者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26.课堂情境结构包括:(1)班级规模的控制;(2)课堂常规的建立;(3)学生座位的分配。
27.课堂教学结构包括:(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2)课程表的科学编制;(3)教学过程的合理规划。
28.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29.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1)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2)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
30.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1)预防;(2)非言语暗示;(3)表扬;(4)言语提醒;(5)有意忽视;(6)转移注意。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和特点。
(2)自编测验的含义和特征。
(3)非测验评价技术。
(4)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考纲链接
1.教学评价的概念: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2.教学评价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3.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1)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以客观描述为基础;(2)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才有实际价值。
4.根据发生的时机,教学测评可分为:(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5.根据对测验解释时所采用的标准,教学测评可分为:(1)常模参照评价;(2)标准参照评价。
6.根据严谨程度,教学测评可分为:(1)正式评价;(2)非正式评价。
7.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鞭策和促进学生的学习;(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8.标准化成就测验: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
就水平的测验。
9.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1)由专门机构或专家学者编制;(2)施测条件、计分手段、分数的解释完全相同;(3)测验都有常模为依据,且有信度、效度的资料可查;(4)测试规模大,整个地区、国家以至在国际上都可统一使用。
10.测验标准化的程序:(1)制定测验目的;(2)修改测验项目;(3)扩大样本;(4)确定常模。
11.标准化测验的优点:(1)客观性,比教师自编测验更加客观;(2)可比性,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可以进行比较。
12.标准化测验的不足:(1)不能提高或促进学生的学习;(2)要求接受测验的人在所有的重要方面都接近标准化样本;(3)公平性有争议,学生在测验上的得分受其知识经验的影响,存在测验偏差。
13.教师自编测验: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14.教师自编测验的特点:(1)测验由教师本人,或使用者根据不同的目的或时间来编制;(2)对不同的被测者,可以有不同的测题、时间限制和记分手段,比较灵活;(3)测验规模限于校内或班级,测验的适用范围较小;(4)以教师本人的经验来估计测验的可靠、有效和实用。
15.教师自编测验的步骤:(1)确定测验的目的;(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4)写出考试计划或细目表;(5)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题型。
16.教师自编测验的类型:(1)客观题,包括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和选择题;(2)主观题,包括论文题和问题解决题。
17.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1)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2)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3)区分度。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8.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1)测验应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2)测验必须是教学内容的良好取样;(3)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的结构;(4)注意测验的信度,在解释结果时应慎重;(5)测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19.自编测验常见的错误:(1)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2)对测验准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甚至没有准备;(3)编制的测验太简单,题量太小。
20.非测验的评价技术:(1)案卷分析;(2)观察;(3)情感评价。
21.观察信息记录方式:(1)行为检查单;(2)轶事记录;(3)等级评价量表。
22.测评结果的报告形式。(1)分数制;(2)等级制:合格与不合格;(3)其他方式:①个人鉴定;②观察报告;③家访或家长会。
23.合理的评分过程应包括:(1)搜集有关学生的信息;(2)系统地记录下评定的结果,并随时保持最新的结果;(3)尽量将搜集的资料量化,用数据来表示学生的学习情况;(4)
加大最后测验得分的比重;(5)评定应该以成就为依据,不要和其他特征的评定混杂起来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师应具有的特征。
(2)教师期望的效应。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4)教师成长的历程。
(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考纲链接
1.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2)良好的个性品质:①对教育事业工作怀有浓厚的兴趣;②牢固确定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③良好的性格特征。
(3)高尚的职业道德。
(4)深厚的知识基础:①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②广博的知识领域;③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④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
(5)较高的教学能力:①敏锐的观察能力;②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③灵活的组织教学能力;④把握时机进行教育的能力;⑤一定的知识创新的能力。
(6)适宜的教育行为:①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②合理地运用规则与惩罚;③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
2.教师角色及应具有的特征。
(1)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2)应具有的特征: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
3.教师的角色形成: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4.教师的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5.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6.教师威信:
(1)含义。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2)教师威信的形成。教师威信的形成过程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的。
(3)教师威信的内容: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7.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
(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①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②吸引学生注意力;③教材的呈现;④课堂练习;⑤家庭作业的检查;⑥教学策略的运用。
(3)课后评价的差异。
8.教师成长的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9.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一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3)进行专门训练。关键程序有:每天进行回顾;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布置家庭作业;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推荐阅读:
福建省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09-20
福建省小学毕业英语考试11-15
2023年福建省教师普法考试试题答题卡10-08
福建省2017年上半年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管理常识考试试卷06-08
福建省2013年技师技能考试题11-20
福建省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11-24
2022年福建省教师招考中学语文真题10-01
上半年福建省资料员考试题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