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2025-01-09|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精选8篇)

1.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篇一

五 年 级 品 德 与 社 会 教 案

健康生活伴我行

一、教材分析

《健康生活伴我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五年级上册“我是阳光少年”的第一篇课文,主要围绕青少年身体健康应该注意的方面来入手的。本科的重点是帮学生了解吸烟和酗酒对身体的危害,要远离烟酒,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

1、树立自信心,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人的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抵制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行为。

3、了解自己的特点;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体健康。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健康第一

1、谈话导入:毛泽东主席在50多年前针对当事学生体质比价差提出“健康第一”,为什么说“健康第一”呢?

2、阅读教科书:学生阅读教科书第二页,说说怎么理解“没有什么做保证,一切贡献都谈不上”,体会健康的身体对人的生活及工作的重要性。

3、分组交流:说说自己对“健康第一”的体会,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健康的重要性。

4、全班交流:你关注自己的健康吗?没有健康的身体,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有什么影响呢?

5、教师小结:健康的身体是快乐生活和工作的前提,所以说“健康第一”非常正确。

6、阅读教科书:第3页,看看哪种方式适合自己。

7、全班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考虑哪些因素?是什么因素让我们没有坚持锻炼身体,怎么战胜这些“拦路虎”?

8、分组谈论:说说除了运动,健康还从哪里来,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时任拥有健康的身体。

9、全班交流:将学生按照关注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组,或者让他们梳理一下有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进一步谈论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填写“健康生活方式探究卡”。

(二)拒绝酗酒

1、调查:有关吸烟和酗酒的调查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进行。教师引导学生从花费和对身体有危害两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之前,应让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分组谈论:同学们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注意倾听,表述条理清晰,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和梳理。

3、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回报小组交流的结果。

4、教师归纳:吸烟和酗酒对身体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并增加了家庭的花费。

5、阅读教科书:第6页,思考:有哪些拒绝酗酒的好方法?

6、教师小结:从拒绝第一支烟、第一杯酒开始,情人监督也好、联想后果拒绝也好,重要的是我们明确吸烟、酗酒的危害,主动拒绝烟酒。

7、写承诺书:请同学们做出拒绝烟酒的承诺,并请同学在班上宣读。

8、设计公益广告:同学们自主选择制作宣传画或者设计警示语来宣传拒绝烟酒。

9、展示交流: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在班上展示自己设计的思路。

10、教师总结:当我们逐渐建立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远离哪些危害身体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就会拥有健康的身体。

2.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篇二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 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蓝花

2、4、6、8…双数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3.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篇三

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趣味故事,复习与巩固本单元的核心句型“What can you do?”“I can...”“Can you...?”“Yes,I can.”“No,I can't.”其次,让学生通过图片和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和故事内容,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朗读、表演和复述故事;最后,引导学生学习各种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第一,理解故事情节;第二,组织学生朗读和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是理解田鼠如何机智地逃脱蛇的魔掌,以及复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Warm-up

(1)Chant

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对话活动,选择一位学生扮演小鸟。

Students: “Bird, bird, what can you do?”

Bird:“I can fly, I can fly.”

Students:“ Fly away, fly away.”

(2)Free -talk

笔者和学生开展了对话活动,帮助学生复习相关句型。

Teacher:“Can you...?”Students:“Yes, I can./No,I can't.”

Students:“Can you...?”Teacher:“Yes, I can./No,I can't.”

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物表演和朗朗上口的对话形式,笔者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还将故事中的生词“away”巧妙地渗透其中,让学生反复朗读,为后续理解和诵读故事做好了铺垫。

2.Presentation

Teacher:“Do you think I can draw animals in one stroke on the blackboard?”

笔者用简笔画出一只老鼠和一条蛇。

Teacher:“When a rat comes across a snake, what will happen?”

笔者利用简笔画吸引学生注意,引出故事角色,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Teacher:“What can you see in Picture 1? Where are they? What does the snake want to do? What is the tasty food?”

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文章图片1,让学生自由表达各自猜想,并通过阅读验证猜想。同时,为后续故事阅读和理解抛砖引玉。

Teacher:“It's dangerous. What can the rat do?”

Watch the cartoon without subtitles and answer:“Can the rat sing? Can the rat dance? ”

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形式呈现故事,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大意。笔者以问题为驱动,促使学生积极视听故事,在视听故事过程中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Teacher:“The rat can sing and dance for the snake. Can the snake let it go ? What will happen then?”

Students read Picture 5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Can the rat really swim or not? Why does the rat say ‘No?(Because he wants to ____.) 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throw?”

文中的图5是故事关键,也是教学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通过连环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田鼠的机智之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猜测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throw”的意义,渗透学法。

Teacher:“Will the snake throw the rat into the lake? Can the rat swim away? Watch the cartoon and discuss the end of the story. Is the snake clever? ”

笔者通过视听动画、阅读文本,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故事,然后通过讨论故事的结局,关注学生情感和内在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3.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

Read after the tape twice. Read in roles. Act out the story in pairs.

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梯度的朗读练习,并辅以科学有效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突破了教学难点。通过故事表演,帮助学生内化语言输出,发展语用能力。

Put the pictures in orders.

图画排序可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故事大意的了解情况,内化整篇故事,将故事情节组合成紧密联系的整体,为后续的活动做铺垫。

Look at the 6 pictures and retell the story. Then finish the poem.

笔者要求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创作小诗,创新运用语言,将内化的语言输出,边说边演,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

4.Summary

Do you like the story?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tter? Why?Can you give a title to the story?

笔者要求学生总结故事核心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并让学生给故事命名,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理解同一事物的多样性。

Tell the students“move your brain when in trouble, you will find a way.”“it is always good to have more skills.”

在教学中,笔者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身处险境不要慌张,多动脑,会想出办法的”“技多不压身”。

5.Homework

Read and act out the story with your friends.

4.五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基本知识,关注周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共29人,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诚实守信,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教材分为可爱的中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三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包括我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古老的中华文明、我爱你中国和中国之最五个部分;第二单元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丰盛的民族饮食、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形式多样的住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团结和睦建设家园六个部分;第三单元包括传媒与生活、网络连着我和你、获取有益的信息三个部分。

四、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首都、人口、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分割的一部分;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知道黄河、长江是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作出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宗教、饮食、服饰和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4、了解我国的你民族自治政策,知道各民族与汉族共同创造和发展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5、感受通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消息。

6、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

识。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4、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6、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题 课时

一、可爱的中国

1、我的祖国

2、江山如此多娇 2

3、古老的中华文明 2

4、我爱你中国 2

5、中国之最 2

二、民族团结一家亲

1、多民族的大家庭 2

2、丰盛的民族饮食 2

3、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2

4、形式多样的住房 2

5、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2

6、团结和睦建设家园 2

三、丰富多彩的生活

1、传媒与生活 2

2、网络连着我和你 2

3、获取有益的信息 2

5.小学五年级上册品社复习资料 篇五

第一单元

1.(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做到诚信,一方面要靠(严格自律),另一方面要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

2.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3.《曾子杀猪》的故事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4.双方用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做出约定,并依据约定行事。违约要受到(惩罚)

5.为了塑造诚信社会,人们做出了许多努力。比如:政府向公民做出(承诺),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并便于大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最近做出的(“便民措施”);商场给顾客的(保修卡)等。6.如何做到诚信?

答:答应朋友的事一定要做到,如果万一做不到,就要解释清楚;如果许下诺言就要兑现;如果和朋友有约就不能违约等。7.请你说说诚信乐园的入园条件?

答:诚信乐园的入园条件:说话真实;待人真诚;信守诺言;说到做到。8.“人无信不立”孔子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孔子的这句话意思是:如果丢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华,也不会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华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进而无法立足于社会。

9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和做出承诺,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答:人们签订协议、合同和做出承诺都表示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以取得大家的信任。他们让各方都有安全保障,制约各方按约定兑现承诺。10.你觉得得到承诺和没有得到承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答:得到承诺我们会比没有得到承诺更有安全感,更容易信任对方。11.知道哪些诚信格言呢?试着写下来。

答: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履行诺言比许下诺言重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

12.每年的8月8号是浙江温州的信用日,时刻提醒人们处处要讲信用。一时一事就能毁掉信誉,而重新建立信誉要花很长的时间。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

1每个少先队员都是少先队组织的(主人),在队里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队干部的任职要充分(尊重)广大少先队员的(意愿),严格实行队干部的(民主》选举。禁止由(成人)指定或(变相)指定队干部。3.实行干部轮岗制,就是人人轮流做(干部),大家都可以得到(锻炼)。有些淘气的同学当了干部后有很大(进步)。

4.当上干部,就要肩负一些(组织管理)职责。干部是选出来的,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职责。当上干部就意味着比其他同学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些为大家(服务)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5.不论是班集体还是少先队组织,都要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再由(班委会商量)做出决定。

6.在商量事情的时候,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每个人都应为集体(出谋划策)。通过(表决),采纳多数人同意的意见。

7.少先队代表大会,是由少先队大队或大队以上组织和机构召开,以队员代表为主体参加会议。学校少代会(每年)召一次。少先队代表大会是队组织实施(民主)集中制领导和管理方法的具体体现。8.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制定的行动和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9.学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有些可以自己(出面去做),有些可以向老师(反映)。10.民主选举可以充分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选择)。每个年满(18)岁的公民(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人民代表是由各地区的选民们选举出来的。国家主要领导人是由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

12.民主谈话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了解群众(意愿)的有效方式,也是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建议的重要渠道。13.通过(“民意调查”)(“民意测评”)等对话方式。可以了解到大多数百姓的心声。

14.(新闻媒体)可以对有关问题进行曝光,以引起大众的注意,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监督。

15.职工可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方式,对本单位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6.管理好我们的国家,不仅是各级领导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应当主动参与(管理)和(监督)。

17.我们的少先队干部是怎么选举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选举? 答:少先队干部经过个人自荐、队员推荐、全体队员无记名投票等选举产主。这样选举才符合民主选举的规则,选出来的干部才是大多数人信服的干部。

18.集体做出的决定,违背自己的意愿时该怎么办?为什么? 答:集体做出决定,违背自己的意愿时,应积极说出自己的意愿,让大来讨论、商量是否可行,最后一定要遵照执行集体的决定。19.怎么让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能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呢?

答:应该鼓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大胆发言,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是集体的小主人,都有责任为集体出谋划策。20.当你发言时你希望别人怎么做? 答:当我发言时,我希望别人要认真聆听并析,还要总结归纳、整理自己的想法,不要打断我的发言也不要大声叫嚷,要有秩序地发言。21.有的同学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管“闲事”,你认为他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尽管我们不是班队干部,但要发现有同学打闹、打搅别的同学正常学习时也应该出面制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的小主人。22.当你看到同学违反纪律,你既不是班干部又不是值日生,你会管吗?为什么?

答:尽管我们不是班队干部,但只要发现有同学打闹、打搅别的同学正常学习时也应该出面制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的小主人。23.少先队组织有活动,可以不参加吗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定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24.说一说,如果让你当干部,你会怎么做?

答:如果让我当干部,我会多为集体服务,帮助老师管理好班集体。25.你想当干部吗?你当干部是为了什么?

答:想当,我当干部是为了尽自己的份力,为班集体服务,也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

26.村委会是怎样的组织?它是如何产生的?

答: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它是由村民们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27.民主对话是怎么回事?有什么作用?

答:民主对话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了解群众意愿的有效方式,也是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28为什么要有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答:管理好我们的国家,不仅是各级领导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应当主动参与管理和监督。29.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什么作用?

答:人民代表是由各地区的选民们选举出来的,他们将代表这一地区的所有选民,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

1.我们的祖国有着辽阔的疆域,陆地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2.我国还有着辽阔的海域,在祖国大陆的东面,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

3.祖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管理,我国现在设置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4.黑龙江在我国(东北)部,台湾在我国的(东南)部,内蒙古在我国的(北)部,上海在我国的(东)部。新疆维吾自治区在祖国的(西北部),广东省在祖国的(南部)。

5.北京的电话区号是(010),天津的电话区号是(022),上海的电话区号是(021),西藏拉萨的电话区号是(0891)。

6.不同地区风光各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多样的地形、地貌给我们带来多样的(物产)。比如:青藏高原有牦牛、藏羚羊、冬虫夏草等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盐等矿产。

7.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8.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9.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0.我国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11.我国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12.我国主要岛屿:(台湾岛)(海南岛)等。

13.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全长(6300)千米,滋润着全国20%的土地。(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500)千米。黄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14.(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5.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16.我国的武夷山、泰山、黄山、九寨沟、黄龙、武陵源、峨眉山等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的“三江并流”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7.按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将依靠国际间的协助得以保护,以便永远传承下去。

18.俯视中华大地,在祖国辽阔的海域上,有一座形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一(台湾)。

19.(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与(福建)省隔海相望、连接着(东)海和(南)海,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20.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为地壳运动,形成海峡。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及其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兰屿)等几十座岛屿。

21.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中国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22.(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此后,台湾与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此后,台湾与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

23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的措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84年,邓小平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实现祖国统一

24.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25.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行夺走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945)年,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起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6.我国有绵长的(疆界)和(大陆海岸线),还有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它们是祖国的(门户)。日夜驻守在祖国边防线上,保卫着祖国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27.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军队起初叫(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称(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28.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后来中央人民政府把(8)月(1)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9.(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也是人民的子弟兵,不论是地震灾区还是(抗洪前线),每当人们遇到危险和困难,冲在最前面的就是(解放军)。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宁)。

30.保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维护祖国的(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其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公民,都应当在当年9月30日以前,进行兵役登记。33尼玛想给在外地的叔叔用座机电话,他应该先知些什么? 答:应该先知道他叔叔所在地的电话区号。34.为什么长江、黄河的水是向东流的?

答:因为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水向低处流,所以长江、黄河的水是向东流的。

35.想一想,我们能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 答:比如在黄河两岸植树种草,保护水土;禁止向黄河倾倒垃圾、注入污水;保持良好的的水质,适当利用黄河水为人民造福但不可滥用等。36.台湾与大陆有哪些共同点?

答:台湾人的饮食文化与祖国大陆一样;跟大陆一样,台湾人也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走在台湾大街小巷,看到的是熟悉的汉字,听到的是汉语等等。37.我国政府在实施祖国统一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登载了《告台湾同胞书》;1984年,邓小平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实现祖国统一;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一文等。

38.“雪是饮料风是歌,边疆严寒奈我何”是边疆战士生活的真实写照。你对这句话有何理解?

答:这句话意思是说:边疆战士把雪当作饮料,把呼呼大作 的风当作是歌声,边疆你再严寒,环境再恶劣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39.你想对驻守边防的战士说句什么心里话?

答:感谢他们为了大家的安宁幸福舍亲离家,驻守在条件恶 劣的边防地区。

40.写出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名称?

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41.写出四个直辖市的名称? 答: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42.写出二十三个省的名称?

答:甘肃、青海、云南、四川、山西、陕西、贵州、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海南和台湾。

3.为什么说台湾是美丽富饶的宝岛? 答: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开发是分开的。很早以前,人们就对宝岛台湾进行了开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种、悉心经营。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1.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共同维系着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繁荣)。在海外生活的中华儿女,他们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除了设立自治区外,还有自治州、自治县。原则上是依据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来划分的。

3.(56)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4.汉族占中国人口的(90%)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5.传说(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最早发明了农具,又被称为(神农氏)。(黄帝)专管土地,因土是黄色,故名“黄帝”

6.(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手工业享有盛名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主要居住在(新疆)。

7.汉字是(方块)字,横笔(稳重沉静),竖笔(垂直匀齐),撇捺(飘逸遒劲)。各部分之间有的彼此相让,和谐相处;有的相互穿插,流畅自然。

8.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服装:苗族的(百褶裙);白族人崇尚(白色),喜欢穿浅色衣服;鄂伦春人以动物皮毛做成(袍式)为主;藏族人穿(藏袍)。

9.各具特色的民居:蒙古族的(蒙古包);布依族的(石板房);傣族的(竹楼);藏族的(毡房)等。

10.歌舞艺术:藏族的(锅庄舞);傣族的(孔雀舞);壮族的(对歌);蒙古族人的(马头琴)等。1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泼水节起源于(印度),原来是(佛教)的宗教仪式。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等少数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开斋节是(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重要节日。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

12.骑马、射箭、摔跤是(蒙古族)的体育运动最初是成吉思汗作为士兵和民众训练的内容,后来发展成为民众运动的主要项目;(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专有的体育运动;抢花炮是(侗、苗)等少数民族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称为“中国的橄榄球”;板鞋竞技是(壮)族的体育运动。13.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项目分为(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

14.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礼仪,(献哈达)是藏、蒙等民族普遍的礼节,它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忠诚和尊敬。宁夏回族同胞喜欢用(“八宝茶”)来招待客人。贵州的少数民族常在寨边以(牛角酒)接客人,表示对宾客的尊敬和热情。

15.(尊重)是友谊的前提,而认同他人的(习惯)就是最基本的尊重。16.旗袍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服饰之一,它是从(满族)女性的服饰演变而来的。

17.蒙古族长调、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是人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18.《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民间文学中最伟大的史诗,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

19.(黄道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纺织家,对元织棉和纺织业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20.(织锦)是流行于许多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其中以(壮锦)最为著名。

21.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山东一带活跃着一支威振四海的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回民支队),这支部队的总队长(马本斋)。

22.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长期发展中,已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37个民族。23.“民族之星”:汤东杰布是藏戏的鼻祖,藏医医圣宇妥.云旦贡布,满族人老舍是著名的文学家,蒙古人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24.1300多年前,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文成公主向藏族同胞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25.吴登云三十多年来扎根新疆少数民族聚区救死扶伤,崇尚的医德、民族的友爱感动了当地的同胞。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27.一百元人民币上有(藏文)、(维吾尔文)、(蒙古文)(壮文)少数名族文字。

28.民族自治地方各类政府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发文、证章、牌匾以及商标等都使用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和(汉文)。29.遍布世界的中国城有(英国伦敦)的中国城(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日本横滨)的中国城。

30.海外华人在唐人街上塑起了(孙中山)雕像,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民族复兴)的殷殷关注与期盼。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富强)的伟大事业,他是(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的象征。31.(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32.新中国成立之初,(邓稼先)回到祖国,他领导科技人员成功地研制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美籍华人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满怀一颗爱国之心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回到祖国。33.暑假,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一个蒙古族亲戚的家里做客。热亲好客的蒙古族阿姨给她倒了一杯奶茶,而小红不爱喝奶茶了。这时,她应怎么做才正确?为什么?

答:她应该向主人表示感谢,然后喝了奶茶,因为主人敬献奶茶是热情招待客人。如果不喝就是对主人的不尊敬。34.为什么傣族人民要住竹楼? 答:因为傣族人民生活的地方炎热多雨,地面潮湿。为此,聪明的人们利用本地盛产的竹子,搭起了上下两层的竹楼。

35.那些海外华人,他们在海外为什么还建中国城,过中国节呢? 答:因为生活在海外的中华儿女,尽管身在异国他乡,他们却有着割舍不断的中国情结。过中国节是他们对祖国的怀念和对中华民族之魂的追寻与牵挂。

36.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6.三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篇六

1.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 力。

4.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教材分析:

了解不同地哉.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能够打开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促进国际交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国际意识。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学生了解本国习俗的基础上,设置了“异国习俗”这一活动主题,包括“节日习俗„‘日常习俗”两个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了解国外人们在节日和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风俗习惯。“节日习俗”以三位同学看到圣诞树产生好奇心的情形为切人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人手,引出探究问题“外国的节日习俗有哪些”。接下来,教科书以范例的形式呈现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用询问、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法去获得相关信息,并整理在“我的资料卡”中,在课堂上交流。

活动中,教师可针对中国人过圣诞节、母亲节等外国节日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加强,人们已经能够接纳国外的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学生查找有关节日习俗的资料可放在课前进行,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微机室、图书室去查阅资料,在下一节课进行交流。

“日常习俗”是“异国习俗”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是让学生从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礼节等生活方面去了解世界各国的习俗文化。教科书首先创设了学生从电视上看到外国人身着白袍而感到疑惑的情境,引出探究问题: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俗。接着以范例的形式展示了学生搜集到的不同方面的异国习俗资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外国人的日常习俗,并将了解到的资料填写在记录表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异国习俗交流会”,让学生用讲述、表演的方式交流探究成果。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文化背景及地域的差异,世界各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要尊重外国人们的风俗和习惯。教学组织过程与实施方法: 主要采用资料搜集、交流的方式组织活动。

活动一:搜集资料

课前布置任务:搜集有关国外节日习俗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活动二:课堂交流

1.录像或图片展示圣诞节(或其他国外节日)时,国外人们庆祝节日的情景,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节?你了解这个节日的来源或其他方面的知识吗?

2.学生交流,教师视交流情况适当补充。

3.你还知道哪些国外的节日习俗呢?

4.学生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搜集资料的方法,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活动三:办小报

组织学生用剪贴、抄写的方式办一份“有趣的外国节日”小报,并进行评比展览。教学组织过程与实施方法:

活动一:调查小组在行动。

将全班同学按照日常习俗的几个方面分成组,如“礼节小组”“服装小组”等,让学生在课前用各种方法去搜集资料。活动二:“异国习俗交流会”

活动准备:装饰黑板、布置教室;小组同学预先排练反映异国日常习俗的节目,如桑巴舞、斗牛舞、服装表演等;成立评委小组。

1.欣赏:播放反映阿拉伯人生活习俗的录像。引导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外国人的哪些生活习俗。

2.交流: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包括饮食、服饰、交流、日常礼俗等方面),适时给予评价。

3.猜一猜:播放异国风情录像片断,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习俗。

4.表演:各小组表演排练好的节目,包括异国服饰表演、舞蹈、小品等。评委小组打分,评出表演优胜奖。

5.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进一步感受异国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异国风俗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节日习俗

1.了解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的节日习俗,增加对世界的了解。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感受不同的习俗文化,尊重各国人们的风俗习惯,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活动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外国节日的有关资料,了解一些节日习俗。

一、导入

出示圣诞老人头像卡片,问:同学们认识他吗?圣诞节是不是中国的节日?关于圣诞节你知道哪些呢?

二、欣赏了解

1.录像播放外国人圣诞节狂欢的情景,并结合课本上有关圣诞节的资料,了解圣诞节的习俗。

2.通过课本了解感恩节的习俗,课本上的同学是用什么方式搜集到资料的?

三、汇报交流

1.你还知道哪些外国人的节日?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或图片,介绍其他国家的节日习俗。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搜集资料的方法。

4.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补充一些节日习俗。如:各国基督教的“复活节”、柬埔寨的“送水节”、日本的“雪节”、美国的“母亲节”等等。

四、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事先准备一些写有节日名称的卡片。

活动方法:每小组推荐一人,根据教师出示的卡片,回答这是哪个国家的节日,有什么习俗。其他组员可适当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师生共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五、深化认识

1。说一说,本地的哪些节日是从外国“引进”的?(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你觉得过外国人的节日有没有意义?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组织辩论。引导学生明白,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加强,只要是有积极意义的事物,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学习并接纳。

六、谈谈收获: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想不想了解外国人的日常习俗?

布置任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从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去搜集相关的资料。

第三单元 安全的生活

单元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培养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2.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5.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单元教材分析:

《安全地生活》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使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是家长、学校、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设计“安全地生活”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在已有的安全常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系统地掌握一些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护自救本领,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主题内容,每个主题完成不同的任务。

主题一:“交通安全每一天”,重点,让学生了解如何注意交通安全,感受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

主题二:“从‘119’谈起”,重在让学生掌握一些防火知识及自护自救常识,体会消防警察叔叔工作的辛苦,增强自觉防火意识。

主题三:“面对突发事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常识。同时认识到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体会危难中人们团结互助的精神。

本单元在设计中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1.以学生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体现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安全、关注他人。依据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视角组织每一活动的内容,教科书发展上力图贴近孩子的思维,引导孩子自觉关注并尝试解决关于安全的社会问题;“研究块”的确定尽量符合事物的逻辑发展顺序,块与块之间自然推进,既照顾了点的集中,又照顾了面的联系。

2.从能引起学生广泛关注的现实事件人手,引出观察的方向和研究的切人点,尽量用实际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来震撼学生的心灵,自然引发学生探究安全问题的兴趣。

3.通过情境、问题、探索、资料、提示、结论、实践等活动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课时

本单元建议10-11课时。交通安全每一天

主题活动目标

1习I导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

2.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注意交通安全的习惯。

3.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教科书分析:

交通与小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在上学、放学路上以及外出时经常会置身于各种交通环境之中。为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进一步深化安全意识,教科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交通情景图切人,引出“公共交通有规则”这个主题活动。自觉遵守交通秩序,不仅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国家法律的规定。教科书中仅出示了部分交通条例,给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空间。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些交通标志,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规则,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安排学生画一画交通标志,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又增加了兴趣点。教科书最后安排“常识资料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还可做更加丰富的资料补充。

为了真正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恶果,教科书设计了“交通事故的警示”这一主题活动。教科书首先创设一个活动情境:参观交通事故图片展。其中既有交通事故现场图片,又有相关的统计数字,让血淋淋的现实告诉学生交

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其次,通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交通事故呢?”承上启下,为后面的学生所感所想做了准备。通过调查、探究使学生明白:交通事故的发生既有违章司机的责任,也有行人违章等因素。最后,教科书设计了我的“资料卡”,留给学生搜集、整理的空间,使学生在整理资料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的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交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小学生,该怎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呢?教科书设计此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明确:

一、怎样避免交通事故;

二、应该怎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为—了良好的交通秩序,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这三层内容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到最后要让学生明白:不仅启己要做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还要积极向他人宣传交通法规知识,及时劝阻他人的违章行为。通过教学,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教学组织过程与实施方法:

本活动可采用调查、搜集整理资料、讨论等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1.课前让学生在上学路上调查本地尤其是周围的交通状况,并让学生观察、记录一些交通标志。查找一些有关交通法规的知识。

2.情景导人。教师可以采用一段反映本地交通状况的录像进行情景导人。

3.学生讨论并交流自己调查的本地交通状况的材料。

4.教师总结:良好的交通秩序是大家共同遵守交通规则的结果。

5.在教科书提供的交通法规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搜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一些基本的交通法规。

6.学生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互相交流,然后再让他们画一画,强化认知。

7.安排一次“交通法规知识竞赛”,让学生巩固所学交通知识。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准备相关资料,研究竞赛形式,力求体现知识性、趣味性。

本活动可采用参观、讨论、调查、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活动一: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交通事故图片展”参观活动,也可以请交警队同志来学校举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活动二:教师组织学生谈一谈感想,说一说感受,对课前搜集的一些交通事故资料进行全班交流,共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交通安全。还可以争取交警部门的支持,搜集有关图像资料进行教学。

交通安全 从我做起

本主题活动可以采用讨论交流、模拟表演、实践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1.设置情景导人,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维护交通秩序,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怎样去做?教师给予必要指导。

3.教师进行总结: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从我做起。

4.分组进行模拟表演。教师可以借助简单的道具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在模拟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住一点,即内容重于形式,不要把学生的视线过于集中在表演形式上,要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5.课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系列体验活动。如:组织学生在路口上岗值勤,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向行人宣传交通安全常识等。教学设计

公共交通有规则

一、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当地交通秩序状况,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

2.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段反映学校附近交通状况的录像资料。

2.教师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全文及其他相关的交通法规知识资料。

3.学生搜集上学路上所见到的各种常见交通标志。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活动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人:

1.播放录像:反映学校附近交通状况的录像。

2.师:你认为我们这儿的交通状况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3.学生讨论交流。

4.师小结:只有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交通秩序才能有良好的保障。

(二)探究学习:

1.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2.师:你认为哪些条款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把它摘记下来。

3.学生讨论:联系日常生活所见,谈谈对所摘取条款的理解。

(三)信息交流:

1.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交通标志,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分组展示、交流,将部分交通标志画在教科书上。

(四)拓展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许多交通法规常识,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人身安全。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交通法规的理解,下节课我们举行一次“交通法规知多少”知识竞赛,到时候,我们还会请交警叔叔来做裁判。

下面大家讨论一下这次活动该怎样组织。

2.学生交流、讨论,分工合作。从119谈起

主题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防火知识和方法。

2.向学生渗透防火意识,加强防火安全教育。

3.培养他们灵活探究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形成初步的自护自 救能力。教科书分析:

教科书第58页首先展示了不同场所发生火灾的图片和资料,说明了火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特别是与学生生活较密切的一些公共场所,如:学校、商场、网吧等,随时可能会发生火灾并造成危害。教科书第一部分“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调查等探究活动,明确引起火灾的众多原因,强化防范意识。“小博土”的提问,让小学生认识到:预防火灾,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教科书最后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以前做得怎么样,今后打算怎样做,通过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自我剖析和反省,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教科书第60页首先展现的是几位小学生在讨论的情景图:遇到火灾怎么办?直接切人了主题。遇到火灾后,首先要报火警。教科书利用“资料卡”的形式,对怎样报火警给予了详细说明。但有时在特殊情况下却不能及时报火警,这时又被困在房屋里该怎么办?这叙需要小学生掌握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教科书详细介绍了怎样进行自护自救,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范例。当然,火场逃生的方法还有很多,教科书最后留给师生拓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予以补充。因为考虑小学生年龄特征,教科书并未安排怎样救火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教学组织过程与实施方法:

1.创设情境导人教学。

2.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活动,教师适当进行小结。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和资料,也可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所发生的火灾情况,对火灾给人们造成的危害进行全班交流。这一环节的教学一定要扎实,材料要充分、详实、有说服力。关于大兴安岭火灾的详细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适当补充或作为课外阅读资料展示给学生。

3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引起火灾的原因有哪些?我们该怎样预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可能会引发火灾”等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充分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让问题得到升华,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本活动可以采取调查、讨论、模拟体验等方法进行教学。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遇到火灾该怎么办?学生可依据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共同制定出行动方案。例如:针对怎样打火警电话的问题,同组的学生可以互相配合练习,一人打电话,另一人做接电话者。教师适时提醒学生,报警电话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教师还要嘱咐学生,平时不能随便拨打火警电话。

3.进行模拟体验活动。

“火灾时,被困到房屋里怎么办?”针对此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模拟体验活动。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向全班同学介绍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提醒学生,如果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千万不可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积极自救。

本活动可采用搜集资料、参观访问、体验练习等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活动一:

教师可以通过消防警察火场救火的情景录像或图片导人新课,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平时是怎样训练的?这样设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消防警察的工作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录像材料,向学生进行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消防队参观访问,看一看他们平时的训练过程。后面的小作文,可以放到课后进行,也可以举办一次征文活动。活动二: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向学生展示各种消防器材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说一说都在哪儿见到过,有什么作用。对于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练习,也可以在参观消防队的过程中进行练习。

活动三: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向学生展示各种消防器材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说一说都在哪儿见到过,有什么作用。对于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练习,也可以在参观消防队的过程中进行练习。面对突发事件

主题活动目标:

1.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掌握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并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教科书分析:

教科书中的导语告诉学生要用科学、正确的心态面对突发事件。

通过学生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意外事件呢?”让学生说一说。教科书中通过卡通人物的提示语言告诉学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自然灾害。教科书还列举了一些自然灾害,如:特大洪水、台风袭击、地震;其实还有很多,如干旱、冰雹、沙尘暴、农作物病虫害等。由于国家加大了环境等方面的治理,现在一些人认为灾害正在减少。教科书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的掌握和理解,最后的常识资料库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

此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在突发事件中怎样自护自救,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教科书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切人,以溺水后的自护自救与注意方法,野外迷路后的自救方法为例进行介绍。由于自救方法并不是惟一的,因而只要是学生理解正确的方法都可以作为基本技巧。教科书中对于一些自救方法并未过多地进行介绍,而是给学生留有弹性空间。

·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而面对险情,我们要互帮互助,伸出友爱之手,齐心协力,才会共度难关。通过最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学组织过程和实施方法:

本次活动可采用课前调查、课堂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

·

1.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去搜集一些近几年我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学生可利用土网、去图书馆、访问专家等方式搜集资料。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进行讨论。

3.教师结合教科书提供的图片和文字,针对学生搜集的资料总结出: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突发事件,有一些是可以避免的,也有一些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生活中的自护自救

本主题活动可采用课前调查、讨论、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讨沦交流。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提出问题:怎样面对突发事件?引发学生讨论:遇到溺水怎么办?野外迷路怎么办?让学生在一步一步地探究中获取新知。突发事件很多,自护自救的办法也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运用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可播放人们在危难中自护与互助的感人场景录像,如“解放军战士抗洪„‘医护人员抗击‘非典”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全国人民团结——心,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7.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篇七

教材地位:《标准 (2011) 版》中对扇形的要求是“知道扇形”因此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扇形, 理解圆心角, 感受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学生初步认识扇形, 为后续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的物品, 认识扇形, 了解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 探索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圆片、活动角、课件

教学片断: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1) 师:拿出你手中的圆片, 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举起来, 仔细观察, 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二:认识扇形的基本特征)

生: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有几条对称轴?折折看, 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动手操作, 并总结出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只有一条。

(2) 师:放下手中的图形, 请看黑板, 在这个圆中有扇形吗? (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在圆中放了一个活动角, 活动角的的长度与黑板上所画圆的半径相等, 活动角的顶点放在圆心上——图一左一)

生:有扇形。

师:这个图中的扇形中哪儿, 谁能帮我指出来, 它的圆心角又在哪儿呢?

指名学生上到黑板前指出来。

师:仔细观察:这个扇形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现在呢?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大——图一)

生:变大、变大、变大。

师:我是通过改变什么而使扇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圆心角的大小。

师:观察真仔细!再观察, 现在扇形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小——图二) ?

生:扇形变小了, 变小、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 你发现了什么?

生1:改变圆心角的大小, 扇形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生2: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师:还有谁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生3:在同一圆中, 圆心角越大, 扇形越大, 圆心角越小, 扇形越小。

师: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图再来验证这一结论:仔细观察, 在这个三个扇形中, 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大?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大?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小?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同一个圆中, 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教师板书。

三、教学反思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我通过让学生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加深了学生对扇形的表象认识;再仔细观察图形手中的扇形;最后动手操作折一折来研究扇形的对称性,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体会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的关系, 虽说简单, 但是要想使学生能理解, 并且印象深刻, 教师通过活动角直观动态地呈现扇形的大小变化,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在这之后我又通过同一个图内三个大小明显的扇形以及它们对应的圆心角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有利于深入掌握扇形的特征。

在本节课中, 我开课简洁, 开门见山, 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 在生活与数学问题之间巧妙的建立起一个联系的纽带, 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为高效课堂迈出了第一步。

教学流程的设计上, 体现了“以学而导, 学导结合”的教学理念,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在观察, 交流和动手操作中, 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 了解了扇形的特点。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实现了预期目标。

练习设计合理, 有梯度, 并注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如在认识了圆心角之后, 马上出现了一组图, 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圆心角, 讲练结合, 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圆心角的认识。在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的环节中, 设计了4 个练习:分别是根据扇形的含义, 在生活物体找扇形;判断哪些图是扇形;把画圆和画角结合起来画扇形, 培养学生作图能力;拓展介绍扇环的相关知识, 求扇环的面积。练习题层层深入, 既考查巩固了学生对扇形特征的理解, 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课前, 我认真研读了教材, 合理地把握了扇形概念的教学要求。《标准 (2011 版) 》中对扇形的教学要求是“知道扇形”, 所以只要学生“能用实例说明对象的特征, 或者能根据特征辨认和举例说明对象”即可。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恰当,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适当地补充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8.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篇八

[关键词]品社课 笃行 五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63

“知,情,信,意,行”是品社课笃行教育的五大要素,其中“信”,“行”是核心要素。对学生来说,唯有对所学的内容深信不疑,才可能在实践中锲而不舍,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信念上升为信仰,才能让学生在人生漫长的学习、工作、生活道路中笃行不移。本人自2012年秋季开始用“微课题”的探究形式,对品社课的笃行进行了专题研究,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一、运用真材实料让学生“知”书达理

教学《诚信真可贵》一课中,我在学生阅读、领悟“曾子宰猪”和“有一种‘愚蠢’叫诚信”的事例后,让学生叙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他们村的高氏布厂“子债父还”的具体事例。2009年春节前一个多月的一天,高氏布厂的老板因车祸离世,当时正值农民工发放工资回家度春节的时节,老板的父亲是一个年过七旬的朴实农民,他忍着丧子之痛,对厂内40多名外来民工保证“一定凑齐工资钱给大家”。当时厂内所有资金不足十万元,而发工资奖金一共要80多万元,高氏将保险赔偿金用来支付工资还不够,于是变卖布厂和家产,还欠下一屁股债。5年来他靠捡破烂、种蔬菜、养鸡鸭……用自己赚的钱,终于付清了儿子的债务。用好教材、补充教材、拓宽教材,充分挖掘生活中真实事例,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画面生动而实在地学生面前,这是提升信度的第一步,是知晓道理的良好开端。

二、采用真材实料使学生“情”理交融

教学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国家羸弱,战火纷飞,志士雄出”的背景,我在五(1)班组织了八个小组,去图书馆、档案室、老年活动室、上网等形式了解嵊州地区的仁人志士。李一明外公原来是嵊州市博物馆的一名研究院,他介绍说:在“辛亥革命”时期全国著名的革命人士陶成章、徐锡麟、秋瑾、陈其美、王金发、章太炎、蔡元培、鲁迅、马一浮、马叙伦都是我们浙江人,大部分都是绍兴人,王金发是嵊州的杰出代表。这些家乡史的交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祖辈如此不凡,顿时激起学习革命先驱精神,为国为家争光的豪情。

三、利用真情实感令学生“信”念提升

教学《民风,民俗知多少》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全体学生真切体验家乡绚丽多彩的民俗活动。我让学生介绍春节期间每个镇(村)都演越剧的情况,其中有一位是学校“小百花社团”的成员,我们就请她在课堂上唱越剧。还有一位学生会拉小提琴,就请他把自己演奏的《梁祝》拍摄下来带到班级给大家欣赏,那么小提琴演奏的《梁祝》与我们“越剧”有什么关联呢?1953年底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风靡一时,在香港创造了票房纪录;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此片被周恩来多次用来招待各国政要和记者,被赞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即源出自越剧唱腔。这样,使每一个学生真切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乡土的精湛,体会到家乡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自豪感和信念素养骤然提升。

四、寻找真凭实据促学生“意”犹未尽

在以历史题材为教学内容的课中,需要寻找更多真实的背景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材料,让学生依据真凭实据进行真挚交流,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信念。

五、真心实意自我评价催“行”为规范

我听过全省各地特级教师和名师的《悲愤的吼声》多次,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描述都可谓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应该说课堂的设计和把控都挺到位的。但本人认为课后如何评价这次“侵略战争”的罪行,应与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诚地去评价战争的起因与残酷性。因此本人在教完课后摘录了以下几个片断,供学生参考并予以评价:其一,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件。其二,1936年12月12日的国共两党合作的“西安事变”。其三,1937年7月7日的北平卢沟桥事变。其四,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至少有30多万中国人被杀害。其五,细菌战和“三光政策”。其六,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

品社课教学的真谛应该是让学生能了解真实的事件,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忘记不堪回首的战乱,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

打造真情的思想课堂,关键在于教师一定要有真情。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之和情感态度都无时无刻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广告公司业务员工作计划下一篇:壮族文化调查报告1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