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思路

2024-10-15

发展思路(精选11篇)

1.发展思路 篇一

白峰镇未来五年目标定位和总体发展思路

来源:党政办 时间:2009-7-16 8:34:36 作者: 阅读 1717 次

未来五年是我镇深入推进开发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全面开发开放,统筹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镇奋起直追、赶超西部的“黄金发展期”。随着宁波城市近期建设目标的确立,北仑区作为宁波市东片新区,白峰作为北仑东片新区滨海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迸发出更强的发展活力,为我们更好地承接周边都市圈的辐射和产业转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下面,将我镇未来五年目标定位和总体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总体定位:紧紧围绕建设北仑东翼副中心城区目标,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开发开放,深入推进东部开发建设,全面发展城乡经济,成片连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把白峰建设成为宁波港重要组成部分、东部滨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物流中心和居住、生活、休闲、商贸服务的副中心城区。

二、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年增20%;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年增8%以上;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年增15%;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年增15%。

——社会发展目标。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小门区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强培训和转移农民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城镇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打造宜工、宜商、宜人、宜居的活力城镇。到2010年,全镇城市化水平为40%,建成中心城区面积为5平方公里。

——生态建设目标。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年加大环保投入,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优美人居环境。

——党的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牢记执政宗旨,改进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抓好“五五”普法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白峰。

三、发展思路:

(一)加快临港产业建设,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努力提升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依托港口开发建设,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以物流中心建设为载体,积极谋合,主动介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争取到2010年,建成初具规模的以集装箱为主流的货运、仓储型物流园区。同时构建以交通设施、信息平台为重点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培育现代物流产业经营主体。力争把白峰建设成为宁波港主物流园区,努力使物流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产业。

——依托区域经济优势与特色,完善工业园区建设。以小门工业区现有规模为基础,向东、南扩展,力争到2010年工业园区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延伸现有工业产业链,为工业经济拓宽发展空间,加快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向园区集聚,推进相关产业集聚,构筑区域规模优势,加快块状经济发展。同时,加大现有镇区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整改或向外搬迁力度,尽可能减少工业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利用现有修造船、保险箱、线机设备制造和冷冻仓储等产业优势,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重点企业,构筑优势产业群,用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竞争实力。实施港区联动招商,整合优势,创建品牌,提高技术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主动承接相关临港产业转移,增强行业关联度和辐射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围绕副中心城区建设,稳步推进商贸流通业。重点加快中心生活区商贸配套网点建设,完善扩大专业批发市场,加速发展房地产业发展,合理布局,优化环境,增强对周边区域的吸纳能力。突出山水滨海特色,适时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营造特色,提高档次,推动餐饮业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努力培育运输市场,发展港口型配套服务业。着力打造商业一条街,进一步扩大消费,引导劳

动就业等中介服务业进入市场,全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向城区型转变。

——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效益农业。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强生态和农业资源保护,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投资农业领域。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培育特色产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切实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浅海、滩涂资源,大力发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北仑东翼副中心城区。——按照城区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围绕白峰综合组团(中心区)、上阳人居组团和郭巨工业组团,建设功能明确、设施完善的东部新城区,构建以镇区为中心、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镇结构体系。突出发展中心城区,拉开框架,明确功能,优化环境,提升形象。依托老城区,向南、向东扩建,以现政府办公大楼为中心,集中布置办公、商业、文化等各种功能设施,在镇北部区域积极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生活区,南侧以官庄、门浦地段建设郭巨拆迁移民安置区。积极完善村镇布局,按照社区布局规划,加快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管理向城区管理的转变。建成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5万人左右的城镇中心。——切实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城镇道路、公共交通、水电供应、邮政电讯等基础设施,实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完善道路交通网络,重点建设城区主干道、次干道和城区出口道路,实施城区道路配套工程,道路铺装率城区达到100%。完善城镇供水设施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规划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城区排水系统。加快城镇功能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完善行政、商贸、文化、教育、医疗五个中心。

行政中心:投资1000万元,装修行政大楼,逐步完善行政中心的周边环境,形成副中心城区的政治中心。

商贸中心:一是投资4000万元,新建白峰综合市场,目前已进场施工;二是

投资4500万,新建三星级酒店一个,一期投资2000万,目前土地正在报批中。三是投资700万元,改造峰城路商业一条街。

文化中心:投资1500万,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目前已完成设计,等待用地报批。

教育中心:一是投资600万元,设24班,新建白峰中心幼儿园;二是投资800万元,扩建白峰小学,到人口达到5万时,再新建标准小学1所(24班),需投资5000万;三是投资3000万扩建白峰中学。

医疗中心:投资3000万元,新建一级甲等白峰卫生院,建成后可供4万常住人口就医、保健。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全面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继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社区教育,普及幼儿教育,构建终身教育网络。深入实施东海明珠工程,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实施镇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升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镇卫生院新建改造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使镇卫生院达到城市区属医院的设施标准和医疗水平,加快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四位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低保申请、评议、审批、发放工作,规范困难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和残联工作,关爱残疾人生活,认真落实就业安置和帮扶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切实保障老、弱、病、残群体的基本生活,做到应保尽保。加大失土农民养老保险力度,全面落实失土农民生活保障,积极做好农村大病合作医疗保险,力争投保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探索农村劳动力培训新路子,重点解决被征地人员再就业问题,拓宽培训阵地和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岗位适用性和针对性,为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创造条件。

——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继续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

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依法有序的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机制,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四、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拓宽增收渠道,大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政策扶持、盘活土地资源、异地引办项目等措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大对中心村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中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对集体经济欠发达村安排和引办的二、三产业项目,给予扶持和奖励。争取在五年内,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人均190元以上,90%以上的村达到人均240元以上。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强化城乡一体化理念,按照“规划先行,财政引导,突出中心村,服务全覆盖”的思路,优化村庄布局,做好建制村的布局规划调整,增强中心村功能,按照形成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要求,增强其对基层村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巩固农村供电、供水、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扩大农村信息化覆盖面。加快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完善村庄排水排污体系,逐步实现雨污合理排放。大力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实现镇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积极实施样板村工程,以点带面促新农村工作。全面实施小门区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小门村建设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同时,加快建设镇级示范村和一般合格村,争取到2010年,全镇10%的村达到示范村标准,80%的村达到合格村标准。

——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深化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扩大实施面,积极探索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网络化监管,规范财务公开制度,落实三年一轮的村级财务审计制度。重点加强对征地拆迁村的财务管理和使用

2.发展思路 篇二

蛮辉自然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上江乡西南部, 距州府六库28km, 总面积2.25km2。村内有汉、傈僳、白、彝、傣等多个民族杂居, 全村共有115户487人, 耕地面积700.7亩 (1亩=1/15ha) , 其中水田432.7亩, 旱地268亩, 经济林果547亩, 人均有粮495kg, 属典型农业村。几年前, 蛮辉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 基础设施落后, 农民收入单一,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低, 村里的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泥巴路, 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是一个集穷、脏、乱、差于一身的贫困山村。

近年来, 该村以强化党建为抓手, 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 以整治村容为切入点,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 立足优势资源, 创新工作机制, 大胆探索, 改革创新, 全村经济发展, 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走出了一条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2009年底,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860元, 人均有粮495kg以上。

蛮辉村的发展, 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带村、基础固村、产业强村、科教兴村、生态立村、和谐促村”的发展思路,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方针, 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不断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切实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1、党建带村——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 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坚强有力的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关键。要夯实基础工程,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提升村级组织的整体水平巩固和强化班子的战斗力, 保持班子团结、奋进、发展优势, 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要求,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健全后备干部队伍, 加强教育与培养。坚持好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目标管理等重点制度。坚持发展党员“五项制度”的落实, 保证质量, 严格程序, 加强发展新党员工作。

2、基础固村——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

围绕“生活宽裕”目标,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完善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 做到“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通”。加大村民的教育培训力度, 使45岁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2项生产致富技术。使农民享受现代文化娱乐。改善村卫生医疗条件, 完善医疗设施, 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3、产业强村——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围绕“生产发展”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收入。农业农村经济在巩固、发展好优势产业的基础上,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同时发展壮大农民流通队伍, 引导农村经济人成立流通协会, 带动农产品的种、养、销售产业的发展。发展劳务经济, 引导和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外输出, 转移发展, 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4、科教兴村——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群众素质

“科教兴村”是提高农村群众素质,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提高农民素质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农民发扬顾全大局、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 自觉履行对集体应尽的义务。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 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 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氛围。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资, 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的配备, 普及义务教育,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抓好农民的科技培训, 加强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 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努力做到知法、守法, 积极履职尽责, 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增强用法律手段驾驭管理市场经济的本领。

5、生态立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围绕“村容整洁”目标, 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开展清污水、清垃圾、清违章建筑, 改路、改厕、改灶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 使附属房乱搭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同时, 绿化、美化新农村, 扩展农房绿化覆盖面。与农村地域特色相结合, 发展庭院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形成“一村一品”的绿化、美化特色, 创建美丽和谐的农居环境。

6、和谐促村——创建稳定安宁的文明家园

3.转变思路 全面发展 篇三

以规划为龙头 带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全面发展

为适应市场的发展,2004年,在总结自身优势的同时,公用所分析了规划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将城市规划专业引入工作范围,提出了“以规划为龙头,带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全面发展”的思路,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以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为城市规划与市政公用行业综合发展的策略。以规划专业为龙头,从城市规划中为其他专业找出路,找市场。目前公用所业务范围覆盖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主要承担城市规划、旅游区规划以及城市给水、排水、热力、风景园林、环境卫生和道路等方面的工程设计。

近两年,公用所先后承担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景观设计、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阿鲁科尔沁旗城市总体规划等任务。另外,还配合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密云县石城村、内蒙兴安盟好腰苏木镇等几个新农村规划,并通过规划先后承接了龙井工业项目区基础设施项目可研、阿尔山核心景区基础设施可研等设计任务,逐步形成了“规划——项目前期可研——设计”的系列服务体系,拓展了服务领域。

以创新为动力 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公用所不断提高技术核心的竞争力,通过学习新技术,勇于向前沿领域拓展,实现技术创新。

2005年,公用所完成的河南省新郑市和海南省儋州市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布局规划,成为国内第一批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的项目示范区规划;同年受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的委托,先后完成了自治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缺水旗县供水工程专项规划,目前又承担了全区供热工程及黄河流域污水处理工程的规划。通过区域性专项规划的编制,充分掌握地区的行业信息及发展动态;2006年,按照国家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完成了城市建设研究院承担的第一个大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焦作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

同时,在排水、供水、供热等方面,公用所都突出了自己的特色、风格,创出了品牌。

做好市场定位积极开拓设计市场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公用所适应市场,向前迈进的第一要务。在发展的道路上,公用所以中小城市为主,按照“立足西部,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积极开拓设计市场,以高品质的产品、领先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市场开拓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抓住国内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良好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以西部地区作为规划设计市场的基础。在抓住西部设计市场的同时逐步辐射全国。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向世界。先后承接并完成了一些援外项目,通过国际投标,展开国际竞争。

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一流团队

设计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竞争的决胜权,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市场。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近几年,公用所结合自身特点,以人为本,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另外,还通过邀请知名学者举办学术交流会、讲座,鼓励支持职工定期参加培训等方式,使全所职工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国际国内的先进设计理念,加速员工的知识更新。如今,全所已形成了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严谨”的团队。

进步和发展都是没有止境的,失败与荣誉都属于历史,公用所要放眼未来,要脚踏实地的做好眼前的工作。以和谐为基础,以发展为重点,利用现有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继续扩大市场开发力度,扩大市场份额,学习和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市政建设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明晰发展思路 篇四

一、从宜宾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要从宜

宾的实际情况出发,宜宾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以下主要特点:

1、区位特点:宜宾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北连四川盆地;南接云贵高原;金沙江、岷江两江在宜宾汇合后开始称之为长江。是大西南的战略要地,号称“西南半壁”,又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宜宾的区位优势是其它许多地方所不能比的。

2、能源特点:宜宾境内有大、中型水电站若干座;有火电厂——宜宾发电总厂,有生产核元件的812厂,有煤炭储量相当丰富的筠连煤田。

3、文化特点:宜宾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21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此外,境内尚有真武山古建筑群、悬棺、夕佳山名居、黄伞古崖墓群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国家级旅游、地质风景名胜区,境内还是汉、苗、彝、回等多民族的聚居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各教的聚散场所,有各种文化的汇聚与交流。

4、产业特点:宜宾有较呛的产业基础,以粮油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以五粮液、丝丽雅、天原化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以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蜀南竹海、石海洞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近年来都有长足的发展。

5、交通特点:宜宾是西南“金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水、陆、空、交通方便、快捷,水运有黄金水道——长江,可直达上海;陆运有铁路、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到达全国各地;空运有飞机,通往世界各地。宜宾的实际情况是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的能源基础。

二、以市场为导向在现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涵,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方向,发展宜宾经济是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的中心环节,而发展宜宾经济又必须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这个方向,发展宜宾经济是以宜宾的能源为基础的,必须发挥好市场在宜宾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市场是宜宾经济发展基础的基础,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要面向市场,就是要面向宜宾市场,面向周边市场,面向西部市场,面向中国市场,面向世界市场。就是要立足宜宾,面向世界,市场是多类型、多层次的,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要面向市场,就是面向多类型、多层次的市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就是要面向不断变化的市场,市场发育是有阶段性的,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就是要调查、了解、适应、促进和驾驭市场。

三、以“三效”为目标“三效”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要坚持以“三效”为目标是指要兼顾“三效”,要使“三效”发展保持协调,不能顾此失彼。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实现,经济效益既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上,更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净收益上。面向市场,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应该是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目标。社会效益,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公众效益,公众的满意程度是检测宜宾活力和魅力状况的一个重要社会指标,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就是要不断把公众满意度提高到四川、西部、我国、世界的先进水平上来。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必须坚持以生态效益为目标。生态,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使宜宾的自然环境不断变得更加优美,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和谐、安全、稳定,才能使宜宾变得更加具有和魅力,建设一流的生态环境应该是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的重要目标。

四、以模式为载体模式是效益的载体,效益要通过模式来实现。模式包括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科技发展模式、文化发展模式等,宜宾由于具有生态类型的多样性,资源配置的不均匀性,文化的多元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在不同的地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要分别对待不同的生态经济类型,建立试验、示范基点,取得必要的经验,指导同类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要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必须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一流的“三效”来打造一个“宜宾模式”。

5.智能装备发展思路 篇五

智能装备是一种集机械系统、运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减少生产过程对人力劳动的依赖,显著提高生产精度、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制造、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我国政府“十二五”规划提出装备制造业“调整转型、创新升级”战略,并制定了“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目标。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和关键,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我区经过近几年的产业转型升级,智能装备制造业正在迅速发展,但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基础薄弱,主要呈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缺少品牌企业、规模偏小。目前我区智能装备产业从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尚未出现龙头企业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像康奈可、美奥迪等企业产值偏低,要知道沈阳新松机器人2012-2013年的产值就已经超过了10亿元。

2、技术含量低,研发和人才比重不足。与上海、苏南各大园区相比,我区智能装备技术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在关键零部件如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积累和自主生产能力很弱。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严重不足;研发技术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员工和高级职称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低;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完成。

怎么发展我区智能装备?笔者做出以下几个判断:

1、培育本土企业 以招商局重工为例,该公司主要从事海工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激发其产品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利用传感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感知和获得海工装备自身、海洋环境、井口条件、油气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并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在海洋油气勘探、生产、管理、维护保养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运行。招商局重工目前已建立海工装备研究院,注重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强未来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研究,前瞻性研发海洋可再生能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智能开发装备。

2、针对智能装备产业进行定向招商

由于我区智能装备发展相对滞后,针对智能装备产业进行“靶向”招商,争取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入驻无疑是提升我区智能装备发展最直接的途径。如何定向招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我区产业和优势资源招商

定向招商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结合自身或本区域内资源,通过明确招商市场、渠道,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针对性招商的新模式。实施“定向招商”策略,首要前提是熟知自身的优势产业或拳头产品特性,明确发展方向或目标,打造独特的个性品牌。我区支柱产业主要是现代建筑、海工装备和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在这三个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围绕我区支柱产业开展智能装备专题招商活动非常有必要。

(2)招引机器人项目

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也是智能装备的代表性产业,必须高度重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项目的招引。目前我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企业只有在建中的诺博特机器人一家,因此,机器人项目的招引迫在眉睫。海门在机器人相关产业链上已经拥有不少配套企业,为机器人产业在此生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我们要挖掘上海机器人企业和各大高校的资源,有效承接来自上海的机器人产业转移。此外,还要着眼于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我区近期已经与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新松开展对接活动,探讨合作的可能。

(3)争取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入驻

我们要抓住国际国内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机遇,积极承接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转移,瞄准国际国内龙头企业,争取在我区建设研发、生产基地。对于机器人项目,我们要瞄准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和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抓好掌握减速器关键技术、高精度伺服电机技术、控制系统技术的企业,以及传感器、自动化设计、应用开发及配套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的引进,培育打造以机器人研发生产为龙头、产业链完备、集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产业基地。此外,我们还要积极与国内相关高校、机器人研发和制造企业开展合作,加快提升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综合竞争力,并争取领军人才入驻。

3、绘就智能装备产业布局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利用我区省级装备制造产业园产业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按照因地制宜、梯次发展、集群引进、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链的完善升级和协调发展,打造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以龙头引进形成雁阵效应,以链式发展促进集群培育,高起点谋划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集群引进、重点培育、产业发展”同步推进。依托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汽车产业园、现代建筑产业园的整体规划绘就智能装备的产业布局。

4、强化政策扶持

6.酒店经营发展思路 篇六

2010年的经营思路是

营业收入基本计划xxx万元,目标计划xxx万元。其中客房部基本计划xxx万元,目标计划xxx万元;ktv基本计划xxx万元,目标计划xxx万元。客房出租率争取达到xx%,平均房价争网取达到xxx元/间,同时做到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增加,员工收入增加。

(二)、管理和经营措施。

1、树立酒店意识,建立和完善酒店内部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①逐级负责制;②分工负责制;③命令服从制;④目标管理制;⑤奖优罚劣制;⑥工作协调制。这几个制度的具体内容另文下达。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及施行,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

2、严格控制成本费用,降低物耗,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①节约用水、电、油。仅此三项就达近55万元(来源:好范文 http:///),其中:水4万,电48万,油费3万。节能降耗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这中间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电费,节约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大家要应该把酒店当成是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

②合理使用和爱护设施设备,尽力减少维修费用。今年是酒店运行的第三个年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维修费用也将随之增加。因此,合理使用和爱护设施设备,不但直接决定维修费用的多少,而且决定着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各部门一定要落实使用责任,非正常损坏的,一律由直接责任人承担经济责任。

③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尽力减少业务、办公、印刷、邮电等费用。

④在不降低服务水准的前提下,尽力减少一次性消耗。比如客房一次××××××的控制、pa清洁用剂、布草洗涤费用的控制等,都要落实责任。

3、按照四星级酒店的服务要求,加强职业技能学习,坚持按规范服务,实现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酒店及各部门要组织培训,员工自身要加强学习,掌握所从事工种所需的本领,熟悉操作流程。酒店初步预计在2010年5月1日前后将举行酒店职业技能竞赛,取得名次者,将给予奖励,而且还将优先获得酒店先进员工的评选。

4、坚持任人为贤,用好用活“用人机制”。员工表现好的,有能力的将提拔重用。

5、大力发展多元化营销。大体思想是依靠政府、借势造势;借助媒体,广示社会;科技领先,网络推广;举办活动,集中宣传;关注名人,借名扬名;提高质量,重视口碑。

6、做好硬件设施的维护保养,将完好、有效的设施设备提供给客人。一方面,使用部门要科学合理使用,做好平时保养,按规定和要求操作,责任到人;另一方面,工程部要加大力度,落实巡检、保养、修理责任,要多从客人的角度着想,要有酒店意识。严禁应付了事,粗制滥造。

7、加强安全防范,杜绝各种事故发生。保安部特别要做好防火、防盗,做到安全经营。

8、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酒店不但要注意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管理和对员工效率的激励,而且要充分注意对员工的头脑管理,也就是思想管理,要使员工从“雇员”变为“成员”,加强员工的参与性。

当然,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我们只有适应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把握时机、乘胜前进。

7.公安学报发展思路探究 篇七

一、公安学报影响力现状

1.学术影响力较小

目前我国公安院校期刊除少数几家具有较强的行业色彩外,其他绝大多数(共有24家)都是从事公安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刊物,在期刊分类中属于“中国政治”或“法律”类。在2015年年底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中,24家公安院校学报的影响因子分布延续了多年来的“金字塔结构”[1],即仅有极少数几家学报处于所属方阵上游,而绝大多数学报则处于中下游。在“中国政治”类199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两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和《山东警察学院学报》分别位列第15和第63,其他22家学报则散见于80名之后。可见公安院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整体较弱。

2.社会效益较差

公安院校学报作为警察科学共同体乃至公共安全科学共同体的理论交流平台,不仅肩负着理论的提炼、研究与拓展任务,更重要的是对警察乃至公共安全从业者的业务工作发挥引领作用。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又落脚于指导实践活动、使其实现自我超越。学报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内对理论研究的贡献度,还表现为对实务部门相关受众的业务指导。目前公安院校学报不仅在理论圈中的影响力较弱,对公安业务乃至公共安全业务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也不明显。

我国有上百万名民警,如果视野扩大到公共安全领域,从业者更是多到难以计数。今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状况复杂多变、犯罪技术和手段不断出新,公安部门面临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工作思路和方法亟需与时俱进,先进理论的指导显得十分必要。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的内部刊物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今公安学报普遍由内刊转为“外刊”,作者群和读者群都有所扩大,但在公安实务部门中的影响力却日趋式微。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近年来各家公安院校学报的发行量普遍下滑。其中有数字化时代人们阅读方式有所改变、纸质报刊不再是获取信息主要渠道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实务部门对学报反响冷淡,带来对学报的需求量缩减。

二、公安学报势弱原因探讨

1.学术影响力小的原因

一是公安学科的理论研究水平整体偏弱。21世纪初曾有学者指出公安学科发展的不足,如“公安理论的整体研究相对滞后,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有的领域已有建树(如侦查学),有的领域正在完善理论架构(如治安学),有的领域则还很少有人涉足(如保卫学),且平面评介多,深入研究少”。[2]十几年来,尤其是自2011年公安学和公安技术成为一级学科以来,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纷纷问世,被SCI、SSCI等国际权威期刊收录的论文和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越来越多[3],公安学科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作为一级学科,公安学和公安技术的学科建设规模和水平仍需提高,其学术共同体仍需凝合,“探索公安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通过对警察现象的理论透视,逐步揭示警察权力与社会秩序之关系所内在的若干基本原理,进而构架起公安学科的理论体系”的任务仍未完成,公安学科的理论探讨惯于“经验替代理性、叙事替代阐释”的学术状况仍未根本改观。[4]公安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社会性,公安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需要跨越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公安工作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需要从具体工作中提炼升华出理论,不仅对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极高要求,也是个艰苦的过程。而我国公安院校普遍较年轻,在学科建设、基础理论研究、科研攻关等方面与一些成熟高校相比均有较大差距。这是公安学报办刊必须面对的现实。二是公安学报在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较低,导致好文章“外流”。目前各高校在职称评审和科研考核时均采用“以刊评文”的学术评价办法,讲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而公安学报中目前只有两家核心期刊,其他缺少“核心”光环的公安学报对优秀文章缺乏吸引力,使得众多公安学报陷入影响力小—稿源匮乏—影响力难以提升的恶性循环。

2.社会效益差的原因

受目前学术评价机制影响,各家公安学报在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之间普遍偏重前者。我国公安学报相继获得CN刊号之时,恰逢我国核心期刊评选工程启动,核心期刊因其在学术评价机制中的特殊地位而拥有了神奇的光环,于是各家学报不约而同地加入了进军核心期刊的队伍中。在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之间,核心期刊的评选体系侧重的是前者,后者也确实无法量化考量。顺应这一“指挥棒”,各家学报将重心放在了提高自身学术性上,忽略了实用性。公安学报的主体作者群即公安院校的教师们普遍缺乏实战经验,与基层联系不紧密,写出的文章有“闭门造车”之嫌,对公安实务部门的指导意义不大。

三、公安学报发展策略思考

1.准确定位

(1)公安学报的整体定位——服务实践。公安学报要明确定位,为什么办刊?读者是谁?办刊目的是什么?高校学报是高校主办、刊登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研究论文的高层次学术理论刊物,是高等教育担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桥梁和成果展示平台。具体而言,公安学报是公安院校主办、刊登公安工作或公共安全工作领域研究论文的高层次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功能是推动公安院校学科建设、优化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和促进公安领域理论成果转化。其服务对象是公共安全领域从业者和科研者。公安学报应偏重理论性还是实用性,是十几年来公安学报办刊者们孜孜探索的问题。作为学术理论刊物,其学术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学术性不等同于理论性,理论与实用并非不可兼顾。诚如有学者所言:“把‘学术’二字用顾名思义的方法解析,其内涵拥有‘学理’与‘术用’两个方面内容。”[5]理论必来源于实践,也势将对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而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实例证明,科学技术的竞争最终都将反映在实用性竞争上。公安学报实用性传播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检验的是公安学报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在现行期刊评价体系环境中,公安学报不应盲从核心期刊评选指标的“指挥棒”,而应立足于为实践服务,力求刊发的文章具有较高警务价值,对拓展警务理论视野、深化警政规律认识有所助益,或对一线警务工作有一定借鉴和推动意义,或对公安决策有所参考,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可转化性,推动公安科研成果转化为警力和战斗力。[6]当然,如何在这种定位与现行期刊评价机制之间寻求平衡点,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公安学报的个体定位——凸显特色。根据生态位法则,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唯有如此才能生存,公安学报的生态系统也如此。公安学报必须对自身明确定位,找准特色,实现错位传播,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整个公安学报的生态系统也会更有活力。目前的二十几家公安学报在栏目设置上表现出明显的同质化,基本模式为,法学研究栏目+治安学研究、侦查学研究、警察管理等公安学公安技术研究栏目+个别机动栏目(一般是热点问题或重大问题研究,或特色栏目)。只是各部分所占比重各不相同。当然,同质化现象并非公安学报所独有,而是社科学报的通病。2002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上指出,相当一部分学报定位不清,选题雷同,内容重复,个性、特色不够鲜明。之后教育部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鼓励各学报办出特色栏目,走专题化、特色化发展之路。虽然目前评选出的26家名刊中并无公安学报的身影,65个名栏中仅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犯罪研究”一枝独秀,但不可否认,经过几年培育,有几家公安学报的特色栏目建设已颇见成效。如《云南警官学院学报》的“禁毒研究”,《河南警察学院学报》的“中国犯罪学口述史”,《公安学刊》的“‘枫桥经验’与和谐社会”等。它们或依托地域优势,或结合研究资源优势,或有赖于办刊者的独到眼光和组稿能力,都使得所属刊物在面目相似的公安学报队列中显现出特别色彩。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要想高起点地办出一份像样的好学刊或好学报,核心问题是是否能量力而行地、准确地对学术高度和学术个性给以定位,立足于本省、本校的学术土壤,发掘出所办学报的学术特点与学术优势,促进形成某种学术特点与学术优势的相加或相乘,使学术优势和学术个性建立起来。”[7]没有特色的期刊如同没有个性的人,是缺乏魅力的。各家公安学报应找准自己的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共同进步。

2.提升编辑素养

质量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期刊的学术质量起关键作用的是办刊活动主体——编辑。编辑是一项融政治思想性、学术理论性、科学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复杂工作,不仅要练“外功”,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业界动态和读者需求,策划一些具有学术吸引力的选题组、约稿,与作者保持良好沟通,还要练“内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包括对栏目所涉学科动态的关注度、对学科热点的把握能力,对稿件学术价值的甄别判断能力,对稿件的文字加工能力,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中处理各种信息能力。

公安学报是警学研究的主阵地,当前的公安学报编辑队伍中,警学专业出身的只占少数。编辑工作需要跨学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但工作范畴内的专业背景缺失会影响编辑对稿件价值的判断。因此,公安学报编辑除要具备政治素养、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外,还要将自身专业背景与公安业务知识相融合,不断提高编辑加工能力,成为既有独到眼光和深厚功底,又有过硬编辑加工能力的职业编辑、学者型编辑。在达到此理想状态之前,期刊主管部门提出:“可以吸引知名学者到学报兼职,参与选题的策划,甚至兼做一些栏目主持人,设置一些好栏目,选一些好题目,组织一些好作者。”[8]目前已有几家公安学报进行了尝试,取得不错效果。当然,引入专家并不意味着编辑可以省力偷懒,而是更好地利用专家的学术资源和影响,帮助编辑更快地熟知本领域科研进展和人才分布,提高对新技术的判断力、与学者打交道的能力,最终将由专家代劳的事情自己承担起来,成为学者认可的优秀职业编辑。[9]

3.向数字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席卷了几乎所有行业,包括出版业。随着知识传播方式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形态、功能和作用都要适应新时代要求。2011年发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业态已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新的战略制高点,“十二五”时期将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转型,带动原创学术文献数字出版的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清华大学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期刊数据库的成立为标志,我国学术期刊开始数字化进程。在社科期刊阵营里,公安学报的数字化进程慢之又慢。24家公安学报中,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使用了网上采编系统或建有网站,而所建网站大多是借助所属院校的主页建立的学报链接,介绍学报的办刊宗旨、投稿方式等,提供学报每期目录和文章摘要。只是纸质期刊的电子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

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对出版业来说是新挑战,更是机遇。共同面对这一新事物、新难题,期刊之间的现有水平差距显得相对模糊了。对于整体实力较弱的公安学报方阵来说,成功进行数字化转型不失为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公安学报的数字化出版虽然起步晚,但可以借鉴许多先行者的有益经验。笔者认为,公安学报的数字化出版可以构建“平台+内容+渠道”和“线上+线下”的模式,以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平台。大致应依循以下原则:

其一,依托纸质期刊,但内容涵盖更丰富。公安学报网站和微信平台除了可以再现纸质期刊内容之外,还可以发挥自身的“云优势”,为读者提供更多便利。网上采编系统可以实现投稿、查稿、审稿的自助流程,并方便读者查阅过刊文章等资料。在网络上,不同刊次登载的文章可以汇聚为一个专题,方便读者分专题浏览。微信平台则更具“客户黏性”,读者可以迅速获取期刊信息,便利地与办刊者或作者交流。国内外有些期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还实现了用视频讲解文章主要观点的功能,将学术论文的传播变得更直观生动。

其二,适应数字化阅读特点,内容精简化。与传统纸媒阅读相比,数字化阅读尤其是移动阅读的时间往往呈碎片化,读者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尽量多的信息;而数字化阅读的呈现媒介是屏幕,一屏所能承载的直观内容是有限的。因此,数字化出版应注重内容的精简性,便于读者迅速找到需要的信息。公安学报的数字化出版应顺应这一特点,在汇总传递信息时不是简单地再现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总结提炼式的再加工,力求简明扼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提升有限篇幅的内容含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播效能。

其三,注重信息及时更新,保持畅通互动。数字化出版中,期刊内容的传播不再受“期”与“刊”的限制:新的学术成果可以随时呈现给读者,不必等待积累一定数量的文章再进行制作、发行,按期推出;书刊也不再是学术成果面世的唯一载体,数据库、专题、知识点等数字出版物,甚至单篇论文都可以成为信息传递媒介。因此,出版方式灵活、内容更新迅速是数字化出版的应有之意。公安学报的数字化转型应避免流于形式,开设网站或公众信息平台却疏于更新,是无法实现数字化跨越的。可设专人负责网络平台的更新和维护,以及用户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公安学科学术成果的更优传播。

参考文献

[1]姚林.提高公安院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策略与途径[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46-52.

[2]陈一民.公安学报现状剖析与改革思考[J].公安大学学报,2002(6):123-127.

[3]徐镇强,何彩英.基于一级学科的公安学建设水平管窥——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据为研究视角[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8-136.

[4]吴跃章.公安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和应然路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6):13-18.

[5]张连举.论公安学报在新世纪的发展思路[J].政法学刊,2000(4):43-45.

[6]黄美珍.公安学报责任编辑的“责任自律”[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

[7]黄美珍.提升公安学报学术质量的几点思考[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2(4):114-117.

[8]袁贵仁.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社科学报的形势和任务——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5-13.

[9]朱剑.徘徊于十字路口:社科期刊的十个两难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70-89.

8.海钓产业的发展思路 篇八

十年前,海钓这一活动还鲜有人知,也无规模可言,更不要谈什么海钓产业,只有厦门钓协在老前辈王者兴的带动下,搞过几次全国比赛,创下先例。2000年在珠海召开全国第一次海钓研讨会后,经过多方努力,我国才有了“亚细亚”矶钓大赛,首次实现在中国举办正规的国际海钓比赛,目的也是想推动海钓活动的开展。

放眼今天,海钓活动方兴未艾,可以说已经在钓鱼界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从海钓产业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的距离,其主要原因是海钓人口还是太少(所谓海钓人,就是每月至少有2次的海钓经历,且具备中等装备的钓鱼人)。国内一些人在谈到海钓产业时,普遍高估了海钓的人口,说10万、20万的有,甚至听到过有50万的。如果说确实有50万人,假设每人购置中等装备花2000元,一年就将是10亿元;钓一次鱼,花800元,每月2次,就是1600元(不含到达钓场的交通费)。若一年按10个月计,就达16000元,50万人就是80亿元。如果再加上钓具的更新、出海钓鱼次数的增加、以及其它的相关消费,一年可达100个亿,若有这样一个数字,我们今天也就不必再讨论什么海钓产业的发展,各界人士完全可以笑眯眯地为今后更大的发展绘制蓝图了。根据《海钓中国》杂志记者的调查,汇同有关网站及各地海钓联谊会、俱乐部的统计,我们认为符合上述条件的海钓人大概也就是2万人左右。如以2万人来计算,相关消耗还不到4个亿。所以要带动海钓产业的发展,当务之急是扩大海钓人口。泱泱大国,海钓人口为什么如此之少?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1门槛高

在中国钓鱼界,提到海钓就会想起一个“贵”字,这个“贵”主要体现在高额的交通费用,钓具、饵料的消耗费用等。每次出海的花费少则上千,多则上万,这就大大限制了海钓人口的扩张。因而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对海钓活动有极大情趣的人因为囊中羞涩而“望海兴叹”,而海钓活动兴起伊始,便被一些人冠以“海上高尔夫”,更是让人望而生畏。

2钓场少

中国有1.8万公里长的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故此,所谓钓场少并不是说我国的海洋面积和环境不能满足海钓活动的需求,而是被国人开发出来可以用于海钓的钓场和环境与位居世界第四的海洋大国的地位不成正比。

3海上交通严重滞后

在家中是“等待”,在路上是“期待”,在船上是“痛苦”,在海上是“幻想”,这就是中国海钓人正在经历的海钓之旅。因为,政府的政策、船老大的经济观念等原因造成我国海上交通的严重滞后,导致钓鱼人出海饱受“无奈”之苦。

4国内部分钓具产品质量欠佳

目前,生产海钓用具的工厂并不少,但因为现有国内市场太小,无利可图。所以,国内绝大多数的渔具厂是在做OEM(世界钓具的85%以上会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一般的渔具太差,好的渔具又买不到。这样的现状造成中国海钓人只能从日本、韩国等地购买在中国制造的钓具。

5地方政府的重视度不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都和政府的支持分不开。就目前而言,已经有一些独具慧眼的地方政府领导看到了海钓经济这条康庄大道,广东下川、珠海桂山、舟山白沙、大连长海等地方已经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将海钓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遗憾的是更多沿海县市的政府领导受传统习惯驱使,尚无海钓产业的理念,或消极等待有关方面的政策。这样就大大制约了海钓产业的有利发展。

6宣传力度有限

我们所讲的宣传并不单单是指海钓产品广告,而是要宣传海钓活动的价值、以及钓法的普及、出钓的乐趣和一些优秀钓场的先进经验。更重要的是宣传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人文概念,以期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目前,专业的海钓杂志只有《海钓中国》一本,覆盖面有限。政府方面,各地体委、旅游局、钓协,沿海钓场,对推广海钓的意识尚待提高。

7环保意识差

环境、鱼量是海钓活动及海钓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从海钓这个层面上来讲,人与鱼、人与海、人与海岛的关系应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是我们要倡导的。尽管炸鱼事件这两年少了,但盲目大量的钓鱼、部分近海养殖、污染物排放、缺乏保护力度等,严重破坏了天然钓场的生存。

综上所述,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对中国现有的海钓人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做一根本性的改变,从而推动海钓产业的发展。

1降低门槛

a、食宿费用:我们设想,就目前钓场的条件,可以在各主要钓点建立“民宿”点,这样既可以降低食宿的本身费用,又可以省去往返钓点与住各地俱乐部的优势,有可能的话,联络本地钓友集体出钓,并与地方旅游公司合作,实现钓友出游交通费用按团体价出资;c、钓法要多样化:矶钓并非海钓的唯一钓法,发展船钓、防波堤钓、滩钓、海上路亚、铁板钓等,实现海钓钓法的多样化,以供各个层次的钓友选择;d、渔具费用:根据上述1、3点原因,我们认为,发展更多的国外钓具企业直接进入中国海钓市场,并实现良性竞争,才可以使渔具行业与海钓活动共同发展,培养出中国海钓真正的高端币场。

2建立和培植钓场(含环境保护)

建立新的海钓钓场是发展海钓活动,吸引更多海钓人口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些近海养殖和钓场共存的领地,以满足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借以实现沿海传统捕捞经济向第三产业转型。保护已有的钓场环境也同样重要,我国海域并非无鱼可钓,只是往往在鱼汛刚刚到来之际已有大量的鱼群被捕捞,或被毫无计划性的垂钓所消耗掉。计划性的可持续捕捞与垂钓可以大大延长该海域的鱼期,也可使该海域的沿海地区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增长。

3建立一级行业协会

最近,我们听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体委将正式成立“中国钓鱼运动协会”,已报民政部,有望在今年得到批复,在海钓方面,由于国家体委的支持,将可开展如下活动:

a、开办学习班、培训班

培养更多的海钓新人、普及海钓文化,宣传各种新兴的海钓钓法。同时还要举办裁判员培训班,为各地举办海钓比赛输送人才。这项工作可以在有条件的海岛举办。

b、加强互动合作

地方钓协可与现地的海钓俱乐部搭建互动平台,网罗多方有识之士,筹集资金,开展各类商业海钓活动,增加钓友间交流切磋的机会。

c、导入竞赛体制

海钓活动需正规化。各类大型海钓比赛要采用积分制,评选等级运动员。

4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以行业媒体为主,向相关媒体辐射,宣传中国海钓活动的开展和海钓文化。建立行业媒体的公信力,逐步形成媒体的带动性和引导性。

5加强政府的重视度

(a)搞好平台建设、招商宣传、鱼类放养与保护以及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服务。

(b)重视中介,如旅游社、各俱乐部等,推广游钓。

(c)开发本地海洋文化,特别是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形成当地特色的海洋、海钓文化。

(d)正视海钓活动的开展,并使之成为正式的体育活动项目。

6海钓要与游艇对接

海钓与游艇业结合,使海钓行业与高端行业实现对接。提高行业自身的含金量,满足更高端海钓人群的需要。

7发展高端钓具行业

重视现有国内海钓市场,细分市场层次,打造有市场影响力的民族品牌。研发、生产、销售适合国内钓场的海钓装备,逐步将国内的钓具市场引入正轨。

8善待钓鱼人

了解钓鱼人、亲近海钓人,将是发展中国海钓市场的主要途径。结合各界的力量,想钓鱼人之所想、急钓鱼人之所急,才能将中国海钓市场做好、做大、做强。

9.2013年业务发展思路 篇九

《2013年业务发展思路》是以公司当前所处金融,政治环境为依据,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了针对性的描述。使我在背景,思路,行动这三个领域中对公司发展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憧憬公司发展的远大未来。以下,我谈谈我对文章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背景方面。一是国家正在以利润和汇率的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我们应当抓住影子银行的兴起,资产证券化的启动这两个变化,同时深刻意识到固定收益产品的发展潜力。二是现阶段机构推行的监管政策的变化,在以开放为中心,认真落实,研究证券,保险,银行之间的关系与合作;利用好监管机构对营业范围,投资工具,投资策略的开放,抓住机会开拓市场。

其次,在思路方面是以背景为基础,更是决定行动成功的重要因素。由数据统计可知未来五年的整个财富管理业有30万亿的增长,由此公司的市场面临一个重要的机会,从资产管理业务,我们在抓住今后五年的发展,形成我们自己的网站和客户,在这个过程当中,大量的固定收益类产品高速大规模的成长,从而,我们资产管理机构,规范的影子银行高速发展的阶段。当然,利率市场化为主要的驱动力,要时刻关注信用转换,期限转换,流动转换,于此同时大力发展固定收益市场大发展,吸纳大部分财富管理分流的资金。在投资者行为理性化,财富管理业资金期限结构的多元化,实现投资策略的多元化,投资回报多元化。在全球经济财富的泡沫中,给顾客规划好,筹划好投资。

最后,在行动方面。我认识到,证券公司就是中介,实体经济最缺钱,我们就帮企业找钱,把有钱人的钱找过来提供给缺钱的实体经济,这就是我们中介作用的实质。所以,我们公司要提现实质,成为全链条金融产品的提供者和整合者。为此,一我们要拉通业务链或跨行业整合资源。二以场外业务带动场内业务。全公司各业务部门都是业务链上的一个环节,公司则是整个跨行业资源整合上的一个环节。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所努力的目标就是中介作用,为实体经济服务,主要体现就是做外场业务。文章中,使我深刻了解到了定向资管产品和专项资管业务。融资,招商引资,投顾业务,理财业务为明年的主要工作。

10.慈善事业发展思路展望 篇十

历经十余年努力,我国慈善事业的首部法律将走上前台。

慈善法将是今后我国慈善事业的“定盘星”,必将对慈善公益事业带来深刻影响。

我省慈善事业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据了解,目前,全省基金会数量已达115个,慈善总会155个,社会捐赠接收站、慈善超市434个。慈善募捐方式不断创新,2015年全省慈善会系统募捐款物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以慈善项目为主要载体的慈善活动日趋活跃,鹤壁、荥阳等地开展全民慈善活动受到了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充分肯定,我省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21项。

那么,慈善法出台后我省慈善公益事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我省众多慈善公益人士,看他们如何解读。

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挑战

河南省慈善总会作为我省慈善界的“老大哥”,可以说是我省慈善事业的开拓者。以2001年河南省慈善总会成立为标志,我省现代慈善事业已走过16年发展历程。

省慈善总会秘书长刘高贵认为,慈善法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进行全面规范,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引领、法律推动和法治保障。

“慈善法颁布实施后,既给我们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刘高贵对此解释说,我省慈善事业将加快转型升级,拓展慈善事业发展空间和活力,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支持慈善的热情,促进营造和谐有序、活力迸发的慈善生态链,推动我省慈善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向更广领域延伸。

另一方面,各类慈善组织将大量涌现,慈善组织之间的资源竞争必然加剧,在社会选择机制下,捐赠者对慈善组织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募捐和救助水平等,时刻面临社会公众的考验。

“尽早实现向枢纽型慈善组织的转身。”刘高贵提出了省慈善总会下一步发展目标。他说,随着慈善法颁布实施,慈善事业外部条件和发展环境都将发生变化,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在进一步做好省总会本级募捐救助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全省慈善会系统联动救助、实施公益伙伴计划、举办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引导、推动全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刘高贵还透露,他们正以民非形式筹建河南慈善信息中心,并积极争取省民政厅授权,收集和发布全省慈善信息,努力打造河南的透明慈善。

规范慈善活动,呵护社会爱心

“近几年我省慈善事业发展势头很好,参与到爱心捐助、志愿服务的人士越来越多。”长期关注慈善公益、社会工作的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明锁说,河南人连续3年登上感动中国颁奖台,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等人物都是大爱厚德的代表。

不过张明锁指出,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比如去年南阳一小女孩烫伤,通过媒体呼吁公开募捐几十万元,但孩子没被抢救过来,未花完的善款怎么办?引发了人们的争论。

张明锁说,有了慈善法,可以结束类似争论了。这笔钱应该转到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或公募基金会,列入大病救助的基金中,救助其他遭遇突发性事故的困难人士。

张明锁认为,慈善活动中的一些做法确实需要规范。否则,出现的少数现象不利于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比如募捐鱼龙混杂,谁都可以发起。不否认大多数募捐是慈善行为,但也存在个别欺诈行为。

“颁布实施慈善法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大进步,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对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具有促进意义。”张明锁认为,这也会促进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

张明锁说,在慈善法出台后他更期待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的出现,从而开辟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新渠道。

慈善组织定位会越来越明确

曾在国内某公募基金会工作四年,现在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的博士许冰,对于慈善组织的运作状况有着切身感受。她说,国内不少慈善组织发展已经超越了社会的原有印象,他们正采取各种创新方式开展工作,比如线上线下结合的募捐方式、商业和公益结合的发展模式等等。

“慈善组织定位会越来越明确。”许冰认为,慈善法从法律层面上规范管理慈善事业,慈善组织依靠市场化运行机制,慈善资源市场必然面临竞争,专业化是趋势,救助也需要精细化。

许冰认为,基金会负责募款并实现保值增值,不一定都是自己做项目,可以遴选机构和项目,把款项交给做具体项目的机构;具体做慈善项目的组织不断提高自己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的专业水平;而新浪微公益、腾讯公益、支付宝E公益等几大在线捐赠平台经过授权后可以充当募款渠道。

不过许冰了解到目前实际情况,当下我国的基金会只做平台还不行,没有自主项目,“只做平台会让人觉得你就是打酱油!”因此基金会必须两手硬,一手建平台,一手做自己的项目。但许冰认为,专业化是未来慈善的发展趋势,慈善组织适当分工会是个大趋势。

“我国慈善信托亟待发展。”许冰说,慈善法已有了慈善信托的内容,值得慈善组织进一步探索。

亟待规范、透明、创新

龙全录原本是郑州一家软件公司老总,“4年前郭美美事件发生,我们当时注意到这个行业透明度低,是因为信息化水平较低。”龙全录发现,当时不少慈善组织还是人工统计捐赠来往账目。

不过随着慈善事业发展,不少慈善组织逐渐意识到了信息透明的必要性,开始纷纷上马信息系统。龙全录敏锐捕捉到这个趋势,从那时开始,他广泛接触众多慈善组织,了解慈善工作流程,开发信息化产品。

如今全国有100多家慈善组织用到了他们公司开发的信息化产品服务。龙全录告诉记者,为开拓业务,他们这几年一直研究从国家到各省市关于慈善的法规、文件,在慈善法草案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他们也写了一些建议提交给全国人大。

龙全录说,实施慈善法,慈善组织自身建设需要更高要求。慈善组织能够做到规范、透明、精准、有效、及时,将极大提升公信力,提升民众参与积极性。而那些不规范、不透明、不创新的慈善组织将受到处罚,被市场抛弃。

龙全录认为,慈善组织需要从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从制度、流程、标准上建立符合组织章程的管理制度,像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一样信息化、网络化,提升公信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慈善项目需要专业人才去做

我省部分地区实现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后,社工这一崭新的职业群体也走入了社区街头。作为一个职业公益策划人,一个工作了十年的社工,爨宏涛谈了他对慈善公益事业的看法。

与慈善法中所定义的“大慈善”概念不同,“在我看来,慈善是公益的一种。”爨宏涛认为,公益有三类参与方:第一类是政府参与,不管是公用事业还是救助保底,政府行为必须让公众受益;第二类是专业的职业公益人士参与,他们分布在各个领域,包括基金会和各类公益机构的管理者、职业筹资人、负责具体公益策划和执行的社会工作者等;第三类是基金会出资人和其他公益项目的捐助者及民间志愿者参与,他们捐赠资金、物品和志愿服务的时间。

“严格来说,第三类公益行为才是慈善行为。因为政府公务员和公益执行人都拿了工资做事,那是他们的职责。”爨宏涛认为,慈善是无条件无偿付出,而执行慈善人必须是各种专业人员。“不然就相当于造一座桥,把钢筋水泥往河边一堆,就等着过桥呢!”

“公益专业人才很欠缺,现在慈善项目对工作人员要求越来越高,助人活动也越来越细致。”爨宏涛说,我们应该鼓励培养职业公益策划和执行人,负责怎样让项目执行有成效。而政府、专业的公益执行人和慈善捐助人形成良性互动,才能适应这个时代人民的需要。

让草根组织拿到“身份证”

近些年,不少爱心人士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大量草根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张楠就是其中的代表。原本在北京上学时就创办了和勤公益社的张楠,毕业后回到郑州,继续从事爱心事业,立足社区开展志愿服务。2012年,张楠和其他志愿者开始了“给盲人讲电影”的公益项目。

张楠说,慈善法对于机构注册、募捐行为、慈善捐助等都有了详细规定,相比之前有了很大进步。

张楠呼吁我省进一步降低慈善组织注册门槛,“原来我以为广东等沿海地区注册门槛低,没想到一些内陆省份也开始打开大门。”前几天张楠去内蒙古做公益培训,发现当地注册社会组织只需填报一个表格,场地、资金等都不用发愁,当地民政部门还办有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可以帮助草根公益创投者。

11.发展思路 篇十一

江宁于2000年12月撤县设区,是南京“三大新市区”之一。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亿元,人均GDP达6700美元,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省县(市区)前10强。

一、坚持解放思想,以创新理念思路引领科学发展

在发展定位上,确立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科教领先的自主创新基地、区域性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城、环境优美的康居宜业生态城”的发展定位,以新的定位引领江宁在更高层次上更好更快发展。在发展思路上,制定并细化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到2010年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2012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确定了优化经济结构、壮大产业实力、塑造城市特色、推进城乡统筹四条关键性工作主线,力争用5—10年时间,努力把江宁建设成为“实力雄厚、城乡协调、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的南京现代化新市区”。在发展保障上,围绕奋力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的要求,制定了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作风建设、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六个方面政策意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利益导向和考核导向,激励全区上下奋力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二、强化资源整合,以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科学发展

我们着力加强对江宁整体发展战略的规划研究,编制完成《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真正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引导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形成了“一区三城多组团”的区域发展空间体系。

一是打造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东山新市区。科学布局城市空间、产业和功能,整体推进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园区“三区”联动发展。老城区实施了一批旧城改造、市政配套项目,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新城区突出功能品质提升,正加快推进集商务、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中心区建设,打造城市核心。开发区坚持产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在提升产业承载力的同时推进功能创新,集聚了全区72%的外资和68%的工业总量,成为江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区。

二是打造具有板块支撑功能的三大新城。汤山新城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以港中旅等重大龙头项目为带动,重点发展旅游度假、高档酒店、会展演艺、健康体检、主题商业等业态,正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温泉城。禄口新城抓住机场二期建设机遇,加快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物流、航空维修服务等指向性产业,正着力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空港新城。滨江新城发挥临江优势,以滨江开发区为主体,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钢铁物流、新能源等产业,正着力建设生态环保型工业新城。

三是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街道组团。全面增强街道对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吸聚力和承载力,着力打造与园区配套互补、错位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去年有4个街道进入全市镇街十强,到今年底,全区2/3的街道可望成为南京二十强镇街。

三、致力调优结构,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

我们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要求,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产业特色。

一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电力设备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围绕三大产业,着力引进规模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通信及平板显示两大特色产业链,产值占全区工业总量36.8%。汽车制造产业以福特、大众等整车企业为龙头,集聚了12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零部件生产、发动机制造、整车总装、测试及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电力设备产业是国家级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其产品产能、市场占有、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位置。

二是加速发展新能源、航空两大新兴产业。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契机,大力推进光伏、风电产业发展。目前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全省的10%以上,风电产业已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制造到总装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抢抓国家发展航空产业、禄口机场扩建等重大机遇,大力引进和培育航空指向性产业,加快推进中航工业轻型动力基地等龙头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省最强、国内知名的航空动力高技术产业基地。

三是不断壮大软件、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利用科教人才和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重点发展生产性、智力型服务业,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目前,软件产业已拥有各类软件企业160家,构建了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区等载体平台,去年销售收入达123.8亿元。现代物流产业正重点建设空港物流、航运物流、铁路物流、基地物流等四大物流集聚区,已有110多家物流企业落户,去年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旅游产业加大了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与品牌建设的力度,搭建了“春牛首、夏田园、冬温泉”三大节庆平台,今年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翻番。

四、塑造亮点特色,以提升城市品质支撑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自主创新,打造创新之城。依托南京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和25所驻区高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在技术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建设、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主攻突破,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

二是注重环境建设,打造生态之城。始终把环保优先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全国生态区建设,重点实施了环境治理、绿色江宁、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等近百项生态工程,区域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近3年来,江宁GDP 年均增长21.3%,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8%,去年底全国生态区建设通过了国家级技术核查,初步实现产业区有较为完善的环保设施,居住区有自然、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形成了“生态江宁”的靓丽名片。

三是激活文明文化,打造人文之城。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加快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文化活动开展、加大文化产品供给,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南京市2009年第二季度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我区总评分位列全市第一。

五、突出以人为本,以保障和谐安定促进科学发展

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推动各项事业和谐共进,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程度和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以改善民生保和谐。目前,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城乡共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去年分别达到22604元和9081元,医疗和养老保障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累计建成6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农民复建房,民生保障逐步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劳有所得向劳有多得、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提升。

二是以平安稳定固和谐。坚持以“法治江宁”和“平安江宁”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大调解机制、大防控体系和基层基础“三大建设”,切实加大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已连续5年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6年达98%以上。在构筑和谐进程中,更加注重把牢利益关系和谐这个核心,从解决土地征用、居民拆迁、单位改制、工资支付、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入手,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巩固了社会和谐的基层基础。

三是以加强党建促和谐。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力度,形成了社区党建“四位一体”模式等一批党建品牌,先后被省市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区”称号。率先在全市区县中构建防腐保廉体系,大力推行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党风廉政进社区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得到推广,廉政文化建设受到省级表彰。

上一篇:圣诞节风趣祝福语下一篇:存储员工转正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