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共8篇)
1.《牛和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一
一、紧扣中心,体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一篇课文重整体感悟,最好有一条贯穿、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我们在研读文本时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在反复的探讨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抓“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还是抓“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这句,最终还是会回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个中心上来。于是我们就预设了直奔中心这样的教学设计。每个环节结束都要一次次地敲响“中心句”这口钟,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水珍贵”,这样才会自动自发地去“珍惜”去“节约”去“保护”……而这个过程也就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注重朗读,凸显语文姓“语”。
我们特别注重朗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立足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本的特色,创设情境,多角度,层层递进,反复诵读,品味文本语言,感悟文本内涵,正是认识到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努力贯穿这一意图,突出“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带领学生在文本所营造的文字的原野上驰骋。比如:初步接触文本的自由读,逐节读——让学生感知文本,读通文本;第二课时的“走进文本,整体感悟”——使学生宏观、整体把握文本;“细读探究,入文入情”——更是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使学生掌握了读书方法,提高了读书能力。多种形式的读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涌动着浓浓的语文味。
2.《牛和鹅》教学反思 篇二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都可称之为巧妙。
其一:课前的神话导入部分抓住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两种动物,而且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第一段一个很好的解释。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词语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既理解了词语,又练读了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以及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对比着、交替着写活动的双方在表达上的作用等等。其中将文中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分别从文中筛选出来,进行体会,在还原文本,进行对比体会,细读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教师适当的语言暗示,如学生画我和鹅的表现的语句时“能够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画我的表现的时候用直线,画鹅的表现时用波浪线”的学法暗示。学生读鹅的表现时“她读得真好,突出了鹅嚣张的动作”的朗读方法暗示,无一不渗透着学法的有效指导。
其三:品味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整体教学思路的制定使教学流程清晰、结构严谨。初读课文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浏览课文时的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时的质疑问难,分层理解(先交流“我”怕鹅的表现,在交流“鹅”不怕我的表现),对比品味与朗读,再到最后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无一不是顺水推舟,流畅自然。
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教师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学生质疑出――“为什么鹅不怕我,却怕金奎叔?”这个问题时,初步谈体会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学生回答是因为金奎叔不怕鹅,鹅才怕他,我怕鹅,鹅才不怕我的。第二个同学回答的也是这种理解。如果在第一个同学回答完之后,问学生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可能会说因为我弱小金奎叔高大结实,鹅才怕我不怕他的。然后在引导学生对这种看法予以引导指正。在后面自学讨论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的表现又是什么样的时,学生就不会理解为鹅怕金奎叔是因为他高大结实了。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的教学经验,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如果把男生和女生非角色读这一环节省略,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
3.《牛和鹅》反思总结 篇三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
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4.《牛和鹅》教学设计 篇四
1、通过朗读感悟,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抓住精彩句段,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回顾全篇。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
二、细读探究,引导感悟。
1、“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
为什么会这样?(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因为“我们”用了牛和鹅看人的角度,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2、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指名汇报读第12自然段)
过渡:作者终于明白了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牛和鹅,(修改板书:牛 鹅)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3、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这件事?(指名汇报:课文的第5-11自然段)
三、自主合作,品读感悟,释放主题。
1、 反复读课文,说说什么事情是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2、 “我”“鹅”“金奎叔”三个形象,你认为哪个刻画的精彩?用“------”画出来读一读并做简单批注;
3、组内交流收获。精彩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在组内展示。
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重点指导:(朗读 写作 中心)
(1)指导学生读出鹅欺负“我”时的神气,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不堪。
①指导读第5段:
找出文中描写鹅欺负“我”的句子,读一读,这鹅真是——(太嚣张、太飞扬跋扈、太不可一世、太傲慢、太自以为是......)这时候鹅心里会是怎么想呢?(指名说)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鹅的神气?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生勾画,自读——指名读——齐读)
②指导读第6、7段,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
师: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我”当时的狼狈不堪?(指名说)你来读出这种狼狈。
(指名读——齐读)
师:我当时真是__(狼狈不堪 抱头鼠窜 软弱可欺 任人宰割)
师:这种哭叫不但没有使鹅嘴下留情,反而更——(引读第7自然段)
小结: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我”的形象的?(指名说:动作、神态、语言)以后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
③小小的鹅把一个小孩吓成这个样子,孩子为什么这么怕鹅?( 指名汇报读第1自然段)
(回到课文开头,师:因为“我”相信了这种观点,也从这个角度去看待牛和鹅,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过渡: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救星到了!
(2)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指名说)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落荒而逃、狼狈……)
(3)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
(4)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画出来,自己读一读。)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自由发言)
(5)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谈理解: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师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它大,可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
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指名生说)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有些时候换个角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乐观。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然后写下来。(生汇报)
四、总结凝练 ,升华主题。
师:说的多好呀,汶川地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灾难带给我们痛苦和不幸,但换个角度讲,灾难不正是激发了全国同胞众志成城、携手并肩、战胜困难、重建和谐生活、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吗?愿我们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给生活更准确的答案!
五、拓展
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实例,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事情的结果发生变化的?
可以给学生提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六:增量阅读(一颗螺丝)
5.《牛和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五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角度,即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本单元围绕“角度”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含两首古诗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牛和鹅》主要记叙了“我们”害怕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小时候的事,便于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结果的启发,并在生活中学会全面地看待事物的出发点。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积累,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在阅读中揣摩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将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学生能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由于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将截然不同,但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交流,点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读生字词,理解“束缚”等语的意思。
2.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并能抓关键语句揣摩人物心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抓语句体会道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抓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课件出示图片)对于它们,你知道哪些?[设计意图:让生谈谈生活中对牛和鹅的认识,拉近生对东西的距离。]
2.揭题,板书课题。
生根据课题质疑。[质疑的目的是提高生感知课文的兴趣,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运用整体感知的方法,理清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同时提高了学生归纳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四、作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图讲故事。[课件:小马过河]
师: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老牛和松鼠各是怎样说的?谁对谁错?
2.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3.揭题,弧书课题。
[设计理念:我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摇篮,给他们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通过讲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情感体验,使生实现自我与文本的交流。]
二、深入文本,研读品悟。
(一)抓住“我”对牛和对鹅的不同态度的词语,仔细品读分析,感悟孩子们的心理。
(1)学生画出对牛和鹅不同态度的相关词语。
(2)汇报交流。对牛(拍、摸、触、刮、扳、骑)程度加深,板书:欺
对鹅(远远地、才、大圈子)板书:怕
(3)作者是怎样走过去的?可是没想到的是……
(二)体会“鹅”的嚣张。
(1)面对威风凛凛的“鹅”,我是怎样表现的?
(小组内交流汇报结果,师作适当引导)
(课件出示:“在忙乱中……咬死我了!”)
(2)此时的我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恐惧、狼狈)(咬、哭、叫)
(3)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恐惧。
(4)带着恐惧的感受再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把读与悟有机结合,贯穿教学过程,让生在反复的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语言的独特魅力。]
(三)感悟“鹅”对金奎的态度
1.过渡:“鹅”在我面前是那样的嚣张,可当它面对金奎步时又是怎样的?圈画出相关句子。
(1)[课件]他飞快地……逃命了。
(2)找出鹅动作的词,读出鹅的落荒而逃的样子。
(3)指导读出鹅的害怕,体会鹅的心理说一说。
(4)画出相关词语(挣脱、连飞带跳、落)体会变化。
2.过渡:从同学们的读中让老师感到“我”实在是太害怕鹅了,怕得胆战心惊,怕得魂飞魄散。可是后来我却不怕了,为什么?
(1)学生找出金奎叔的话,说原因,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金奎叔说:“让它这样……再怕它们了。”
“凭这点”凭哪点?你有什么看法?
(2)分角色读,男妇生读。
[设计理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让生谈看法,不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谈感受,师板书:不欺
不怕
3.再讯金奎叔的话。(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4.再次体会作者的态度上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1.[课件]小故事,大道理。
2.你有什么想法?指导学生谈感受。
3.小练笔: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是怎么看待的?
(2)写一写,交流汇报。
四、作业设计:小练笔。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设计了相同的作业,力求体现不同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空间发挥。]
【板书设计】
牛欺金不欺
和奎
鹅怕叔不怕
6.牛和鹅教案 篇六
一、化复杂为简单,化简单为复杂
《牛和鹅》这篇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特别是文章5—11自然段以孩子的眼光着重叙述了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是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具有鲜明写作特色的文本,教案中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学着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进行很好的听说读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是化简单为复杂。
针对文中我获得的启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可能分析不透,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通过反复读议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读有“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练读”、“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加深感受”等多种方式,同时借在读中比较金奎叔与我对鹅的不同态度、鹅对金奎叔与我的不同态度、我对牛和鹅前后不同态度启发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对文中启示的理解。这既是化复杂为简单。
二、直面学生,语文味浓
自始至终,教案着重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立足文本,通过听、说、读、写来感受文本的特色,多角度,层层递进,创设情境,反复诵读:“学着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反复读议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自由读课文5-11自然段,对感受深刻的句子加以批注”、“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加深感受”、“分角色读金奎叔与我的对话”、“找出象声词,体会到在“我”眼中,老雄鹅很可怕。练读”以及作业中的设计:小练笔、积累词句、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我认为没有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就不会对课文中心的把握。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案看似简单,但是结构严谨,字里行间有意拉长学生有效思考的强度:第一课时中“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到第二课时“根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和“自由读课文5-11自然段,对感受深刻的句子加以批注”。
一点浅见:
1.对学生的自读引导是可以的,但对于学生的个人郎读却不够突出,
2.作业中有小练笔,可是在教案中却没有体现这一预设,有些突兀。
3.第二课时的板书似乎简单了些,因为从教案中可以看到教师对课文的5—11自然段的解读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但在板书上没有体现。
7.四年级《牛和鹅》知识点 篇七
摸:mō(摸底、摸索、摸黑)
甚:shèn(甚好、甚是、甚至)
跪:guì(跪拜、跪谢、长跪)
捶:chuí(捶背、捶击、捶腿)
顽:wán(顽强、顽皮、顽固)
脖:bó(脖颈、脖套、脖子)
脱:tuō(脱下、脱落、脱贫)
概:gài(大概、概貌、概括)
惹:rě(招惹、惹事、惹是生非)
昏:hūn(昏暗、昏庸、昏乱)
握:wò(握住、握笔、把握)
摔:shuāi(摔跤、摔碎、摔跟头)
凭:píng(任凭、凭吊、凭靠)
掐:qiā(掐算、掐住、掐头去尾)
二、我会认组词
谓:wèi(所谓、无谓、称谓)
拳:quán(拳头、拳术、握拳)
襟:jīn(衣襟、后襟、捉襟见肘)
膊:bó(胳膊、臂膊、赤膊上阵)
瓶:píng(酒瓶、瓶子、保温瓶)
怖:bù(恐怖、可怖、白色恐怖)
欺:qī(欺负、欺生、仗势欺人)
三、多音字
划:huá (划船)huà (计划)
背:bèi(背光)bēi(背负)
扇:shān(扇动)shàn(扇子)
觉:jué(觉悟)jiào(午觉)
吓:xià(吓唬)hè(恐吓)
四、近义词
相信一一信任 顽皮——调皮 惊呼——惊叫
故意——有意 痛快——畅快 结实——壮实
恐怖——可怕 欺负——欺凌 摇摇摆摆一摇摇晃晃
无缘无故一平白无故
五、反义词
害怕——勇敢 安全——危险 欺负——保护
故意——无意 顽皮——乖巧 结实——虚弱
无缘无故——事出有因 摇摇摆摆一平平稳稳
六、理解词语
无所谓: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
神气:自以为优越而得意或傲慢。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无缘无故:没有什么原因,平白无故。
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顽皮:(儿童、少年等)爱玩爱闹,不听劝导。
惊呼:吃惊地叫喊。
惹怒:指处于被激怒的愤恨状态。
扇动:(像像扇子的东西)。本文指的是扇动翅膀。
助威:帮助增加声势。
昏乱:头脑迷糊,神志不清。
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摇摇摆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文中指鹅行走不稳的样子。
七、句子解析
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大家都说”毫无疑问说得是对的,所以“我们都相信”也在情理之中,毋庸置疑。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分句,分别说出了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及其原因。简洁明了,对比鲜明,为下文做了铺垫。
2.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完全两样”一词的转折体现了“我们”对鹅的态度与对牛的态度的不同,过渡、衔接非常自然;两个“才敢”表现了“我们”特别害怕鹅。
3.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从“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中可以看出“我们”走路很轻、很慢,可见“我们”很害怕。有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4.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从“竖起头”“看了看”“爬到”“走过来”“伸长”“叫着”“扑打着”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看出鹅见到“我们”时一副傲慢神气、目中无人的样子,生动、形象,用词准确。
5.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跑了过来”“赶上”“张开”“咬住”“拉住”这一连串的动作再加上“啪嗒啪嗒”的跑步声和“吭吭”的叫声更突出了鹅的气焰嚣张,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6.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
“拖”“啄”“扑打”写出了鹅对弱小的“我”越来越残暴了,它无视“我”的哭叫,反而更凶,也可以看出“我”当时的胆怯和无助。
7.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八、问题归纳
1.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2.讨论: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公鹅?
这是一只神气活现、胆大妄为、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耀武扬威、趾高气扬的鹅。
3.作者仅仅是对鹅的态度转变了吗?
不,对牛的态度也转变了。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啊!
4.“我”为什么怕鹅,而金奎叔为什么不怕鹅?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之所以怕鹅,是因为“我”很相信大家的话,即“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我”没有去思考;金奎叔不相信大家的话,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我们应该从事实出发,正确地看待问题。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却怕鹅。
第二部分(5-12):写“我”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第三部分(13-15):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的态度和做法都改变了。
十、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我”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作者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1.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如: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赏析式批注、联想式批注等
2.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我”见到鹅时: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说明“我”怕鹅。
被鹅袭击时: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可见当时“我”更加怕鹅。
3.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虽然是一件童年小事,但“我”从金奎叔的话中明白了不要因为别人怎么说,就轻易相信,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怕人、怕事、怕物。别人无理欺负你,要敢于制止他,也不要因为自己强,就欺负别人。所有这些,对“我”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四年级《牛和鹅》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字,会写“甚至、顽皮”等14个词语。
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教学中、难点:
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教学准备:
1、准备课件
2、制作什么是批注的微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作家任大霖回忆童年时光的文章第18课《牛和鹅》。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觉得奇怪吗?老师为什么这样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说说呢?回答得这么完整,看来你预习得真好!请坐!
二、检查预习。
1.那么同学们字词掌握得怎样呢?下面老师要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组:
自由练读一下。你发现这一组词有什么特点?前面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谁来给大家读一下?非常正确。请大家一起做着动作读一读这一组词。
再来看第二组。这两个都是什么?对,人物的称呼。咱们大家一起来称呼一下这两个人物。读好儿化音。
2.结合课文说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词语读得非常好。谁来借助这两个主要人物来说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怕鹅——摔鹅——不怕鹅)说得棒极了,让我们为他鼓鼓掌吧!
三、结合课文认识批注。
1. 同学们,在预习中,你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学习过的普通课文有什么不同吗?(出示课文)这样的小字就是读者阅读时加注的批注。那么,究竟什么是批注呢?请大家来看一段老师录制的微课。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微课,你都知道了什么?对,什么是批注,批注的种类。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课文旁边一共有几处批注?对,5处,请你给这五处批注标一下序号。那么,这几处批注分别是作者从什么角度进行的批注,小读者为什么会写下这样的批注呢?让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吧!
3.第一处。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处。老师请两位同学来对读课文和小作者的批注。请你读课文,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大家有什么感受呢?难怪作者写下了这样的批注。大家一起读。大家认为这一处的批注是从什么角度进行的批注呢?提出疑问的角度。
4.大家来看课文的二、三、四处批注集中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呢?对,是写怕鹅、摔鹅这场“人鹅大战”的精彩段落5-8自然段。认真读课文5-8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写鹅的相关的句子,用“Δ”标出让你有深刻体验的字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前后桌在一起交流一处自己画出的句子,谈谈感受吧!咱们全班在一起交流一下吧!
A.第一处。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①你从哪些重点字词中体会到什么?(这让你感觉这群鹅可真——!鹅神气极了,丝毫不把人放眼里。)②这里面有对鹅什么的描写?(动作、神态)这神态、这动作,分明是在说什么?③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鹅这神气不可一世的样子。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鹅向人挑衅,不可一世的样子。好一幅群鹅争霸图!
B.第二处。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这让你感觉这群鹅可真——!这一段又有对老公鹅什么的描写?(动作)(声音)老公鹅竟气势汹汹的对我动武力了。大家一起读一读。
如此骄傲的鹅后来怎样的呢?齐读。
鹅最终像个酒瓶被金奎叔摔在了远处,像丧家之犬一样灰溜溜地落荒而逃。难怪小作者下了这样的批注:鹅之前多么神气,现在多狼狈啊。这是从什么角度下的批注呢?从抒发感想的角度。
5.鹅是如此嚣张,我在遇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是什么表现呢?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写“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具体表现的句子。想想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A.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抓住重点字词谈谈你的感受。你来补充这个句子:“我当时可真是——!”。
B.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再来补充这个句式说一说“我当时可真是——!你发现这两处句子抓住了“我”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动作、语言、神态、语言)对,抓住这些方面把“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小心翼翼和惊恐万状写得淋漓尽致。看看小读者在旁边者写了一条怎样的批注,你认为读者这是从什么角度所作的批注?(点评写法)
5. 对鹅的描写和对自己的两种描写就像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把人鹅大战写得精妙绝伦。
四、实战演练练写批注
咱们也像书上的读者这样,给文章下一下批注。学生写。指名读。读了第几自然段,我的批注是。
五、总结课文
8.牛和鹅教学设计 篇八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课文内容生动,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是对学生进行朗读思维训练,积累语言的好教材。对于牛与鹅,学生还比较了解,也是喜欢的,故事本身非常吸引人,学生会很感兴趣,但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学生可能分析不透,会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出示牛的图片)同学们对牛有什么印象?(出示鹅的图片)你对鹅又有什么看法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牛和鹅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作者他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细读探究,理解感悟。
1、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生汇报后师板书)
2、质疑。
师:根据板书,你们想提什么问题呢?
3、师归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
4、请同学们自由读5—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故事中的“鹅”在我面前表现怎样?“我”面对鹅表现怎样?金奎叔面对鹅表现又是怎样的?鹅呢?分别用__、﹏﹏、〓〓、( )划出相关语句,写上旁注,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5、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预设:
(1)鹅欺负人
a、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师: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答。
真是一群鹅老爷呀!谁愿意来展示这些鹅老爷的威风!读一读。指导朗读。
b、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c、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
读了这些句子,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一只鹅呀?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吗?(耀武扬威、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狂妄自大……)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鹅的狂妄自大?谁来读出鹅的不可一世。
指导朗读。
(2)面对鹅的欺负,“我”怎样呢?你从哪里感受到我们对鹅的惧怕?
a、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b、孩子们大喊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c、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过渡:如果你就是当时这个可怜的小人儿,你会怎么办?
带着这种感受进入角色来读一读课文。
小结:从这一系列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实在太害怕鹅了,怕得胆战心惊,怕得魂飞魄散。
(3)金奎叔面对鹅表现又是怎样的?在金奎叔面前,鹅又怎样呢?
a、找出金奎叔对待鹅的句子,抓住金奎叔的动作“飞快地走、握住、轻轻地提”指导体会。
b、指导朗读。
c、刚才神气十足的鹅呢?用一个词来形容鹅老爷此时的表现。〔落荒而逃……〕
6、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对牛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对鹅也不再害怕。是什么让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呢?
三、逐层深入,以事明理
1、找出金奎叔的话读一读。
2、交流通过金奎叔的话,“我”明白了什么?
3、过渡:金奎叔想告诉我们的仅仅是对待鹅的态度吗?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因为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就不同。如果我们遇到问题就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小故事,看你是否能运用今天所领悟的道理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
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师: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五、作业布置:
1、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2、推荐阅读:《两个农夫》。
板书设计:
我
牛 欺负 不欺负
鹅 怕 不怕
【《牛和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词汇教学的反思09-05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12-08
树立教学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01-11
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反思12-16
顶岗实习教学教学反思06-12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写法09-08
四季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12-30
高三物理教学教学反思06-13
拼音教学dtnl教学反思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