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运行情况(精选11篇)
1.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篇一
上半年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钢铁行业产量持续增长,钢材价格先扬后抑,钢厂和社会库存高位运行,企业盈利状况逐月下滑,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铁行业仍未走出低谷。
一、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1-6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3.9亿吨,同比增长7.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前6个月,粗钢日均产量215.4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
7.86亿吨水平。其中,2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的220.8万吨,3-6月份虽有回落,但仍保持在210万吨以上较高水平。分省区看,1-6月,河北、江苏两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和13.2%,两省合计新增产量占全国2694万吨增量的42.4%,另有山西、辽宁、河南和云南等省增产也在100万吨以上。分企业类型看,1-6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
5.5%,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但仍有60%的增产来自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
(二)钢材价格低位运行。1-6月,国内钢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随着粗钢产能大幅释放,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材价格步入下降通道,目前已弱势下跌4个多月。截止7月26日,钢材价格指数降到100.48点,低于年初6.6点。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的八个钢材品种价格比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跌幅5.7%。分品种来看,占我国钢材产量比重较大的建筑用线材、螺纹钢价格跌幅分别达4.9%和6.7%,中厚板和热轧卷板价格跌幅分别达5.7%和9.7%。
(三)钢材出口增长较快。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失衡刺激企业出口。1-6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069万吨,同比增长12.6%;进口钢材683万吨,下降1.8%,进口钢坯和钢锭32万吨,增长50%。将坯材折合粗钢,累计净出口2506万吨,同比增长17.3%,占我国粗钢产量的6.4%。从出口价格看,1-6月出口棒线材均价624.3美元/吨,同比下降18%;板材835.2美元/吨,同比下降2.8%。
(四)钢厂及社会库存高位运行。市场供需矛盾向流通领域蔓延,国内钢材库存延续上年末增长态势。3月15日达到历史最高的2252万吨,比上年最高点增加351万吨,其中建筑钢材库存1432万吨,占库存总量的63.6%。之后,随着季节性消费增加,库存逐渐回落,7月26日降至1540万吨。市场供大于求也推高钢厂库存,3月中旬重点企业钢材库存创历史记录,达到1451万吨,同比增长29.7%,6月下旬降至1268万吨,仍比年初增长29.9%,比去年同期增长11.4%。
(五)钢厂盈利水平逐月下滑。上半年,冶金行业实现利润736.9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54.4亿元,同比增长22.7%。1-5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远不如行业总体水平,并呈逐月下降态势,尽管实现利润增长34%,但也仅有28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19%。5月当月,86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仅实现利润
1.5亿元,连续5个月环比下滑,其中34家亏损,亏损面高达40%。
(六)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1-6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大幅回落15个百分点。
二、钢铁工业运行新情况和新特点
(一)全国钢铁产能仍在持续扩大
1-5月,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钢铁产能排名前5位省份的钢铁投资占全国比重为48%。除山西外,其他四省的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其中山东增幅57%。据Mysteel网站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31座高炉在建或建成投产,总容积4.03万立方米,设计产能3800万吨。
(二)行业负债率高企,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度上升
1-5月,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总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4.3%;负债总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6.5%;资产负债率69.4%,提高1.4个百分点。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近年来钢铁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当前,银行现金流量不足,信贷规模收紧,钢铁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各地钢企普遍反映,资金链绷得较紧,个别企业已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的情况。
(三)钢铁企业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
钢铁行业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大幅收紧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限值,并对环境敏感地区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水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目前,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不能满足环保新标准要求,企业尚需加大环保投入,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部分城市钢厂也面临日益紧迫的环保搬迁压力。
(四)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企业无意减产
目前,钢铁行业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生产经营艰难,甚至亏损,另一方面产能快速释放,企业减产意愿不足。究其原因,企业主要担心市场份额流失,防止银行停贷风险,迫于地方保增长压力,企业权衡边际效益等因素。从全行业看,几乎没有主动减产的企业,产能的不断攀升造成钢材市场持续低迷。
(五)铁矿石价格降幅远低于钢材价格降幅
7月19日,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447.09点,比年初微降2.8%,折合吨钢铁矿石成本仅下降66元人民币,而各钢材品种平均每吨下降237元,其中螺纹钢下降255元、热轧卷板下降403元、冷轧薄板下降202元。进口矿石价格降幅远低于同期钢材价格降幅,企业生产成本仍处高位,经营效益仍难好转。
三、钢铁行业下半年走势预判
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近期银行“钱荒”引发金融市场震荡,资金紧张对房地产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影响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再加上7、8月份为传统需求淡季,短期内钢铁行业需求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国内钢铁产能持续释放,在钢铁企业尚有边际利润的情况下,企业减产动力不足,粗钢日产量难以回到200万吨以下,钢厂库存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在高产量、低需求的双重因素叠加下,钢材价格仍将低位运行,企业盈利能力、行业生产经营状况难以明显改善。
四、下步工作对策措施
为了保障钢铁工业平稳运行,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配合制定和实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及有关综合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保障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施;稳步推进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钢铁行业上下游合作,推广应用高性能钢材,促进钢材升级换代;加强铁矿石资源保障,支持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推动钢铁行业结构调整
2.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篇二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面临国内外两种形势:一方面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影响,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另一方面是国家实施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刺激经济政策, 国内需求保持增长。钢铁行业1-8月份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1. 生产保持增长, 但品种结构矛盾突出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实施, 国内需求保持了明显增长, 钢铁生产保持了一定的增长。1-8月份国内粗钢产量达到3.69亿吨, 同比增长5.2%;生铁产量达到3.58亿吨, 同比增长9.23%;钢材产量 (含重复材) 达到4.4亿吨, 同比增长10.39%。
在钢材品种中, 螺纹钢、线材、中小型材、热轧窄带钢和焊接钢管等产量增幅较大, 而中厚钢板、热轧卷板、镀锌板、涂层板等产量同比下降。
2. 出口大幅下降、进口明显增加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钢铁需求出现萎缩, 致使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大幅下降, 进口明显增加。1-8月份我国出口材坯共计1325万吨, 同比下降69.01%;进口坯材1505万吨, 同比增长34.62%;进口铁矿石4.05亿吨, 同比增长32%。
3. 钢材市场剧烈震荡, 钢材价格大幅波动
第一阶段 (去年11月中旬-2月上旬) :11月中旬钢材价格指数降到101.49点。之后, 随着企业大面积限产和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政策出台, 市场信心明显增强, 钢材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 到今年2月上旬, 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恢复到109.26点。
第二阶段 (2月中旬-4月10日) :受需求较弱的影响, 进入2月中旬后, 国内钢材价格出现冲高回落, 到4月10日, 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为95.6点。
第三阶段 (4月中旬-8月上旬) :4月中旬开始,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 钢材价格逐步趋稳, 5月、6月、7月中旬呈现小幅回升态势, 7月下旬到8月上旬呈现快速上涨局面。到8月7日, 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到116.32点。
第四阶段 (8月中旬-现在) :8月中旬开始, 受钢铁产能释放过快和需求增长有限的制约, 钢材价格呈现了快速下跌走势。9月11日钢材价格指数降到103.99点, 比8月上旬下降12.33点, 降幅10.6%。钢材价格又降到年初水平。
4. 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价格大幅回落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 虽然世界各国也都出台了一些刺激经济政策, 但经济低迷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因而1-8月份全球粗钢产量明显下降, 价格也是大幅下降。
1-8月份全球粗钢产量为7.59亿吨, 同比下降18.1%, 若扣除中国内地产量, 同比下降32.4%。其中美国下降49.4%、日本下降36%、韩国下降15.1%、欧盟下降41%。
8月末, 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指数为284.8点, 同比下降45%, 其中北美地区下降47.3%、欧洲地区下降47.4%、亚洲地区下降42.7%。
二、钢铁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1. 经济效益环比好转, 同比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1-8月份全国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7万亿元, 同比下降14.8%;实现利润454.6亿元, 同比下降71.7%。据钢铁协会统计, 71户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值、收入、利税、利润等经济效益指标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其中1-4月份月度实现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去年10月份开始, 连续7个月亏损) , 5月份实现月度扭亏, 6月份实现累计扭亏。1-8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36万亿元, 同比下降25.81%;实现利润240.12亿元, 同比下降81.62%。
钢铁行业利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大于求, 钢材价格大幅下降, 造成收入减少。效益下降呈现的新特点:
(1) 特大型钢铁企业利润下降幅度大于中小型企业。
(2) 以板材为主的生产企业利润下降幅度大于以长材为主的企业。
(3) 国有企业利润下降幅度大于民营企业。
2. 成本费用同比下降, 但降幅较小
1-8月份随着钢铁生产用原燃材料价格的下降, 以及国家降低银行贷款利率、企业加大内部挖潜力度等措施, 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期间费用也相应降低, 但降幅低于钢材价格下降幅度。
1-8月份成本费用累计完成:销售收入同比-25.81%;销售成本同比-21.57%;管理费用-13.12%;财务费用-13.75%;销售费用-27.35%。
三、行业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产量偏高, 品种矛盾突出
今年1-8月份, 全国粗钢平均日产水平为152.12万吨 (8月份平均日产168.8万吨) , 大大高于去年平均日产136.75万吨。目前的日产水平, 相当于全年产钢5.55亿吨, 高于去年产钢5.0048亿吨, 产量明显偏高。特别是热轧卷板、中厚板、涂镀板等板材品种, 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
2. 国外需求下降, 出口大幅减少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少, 1-8月份我国坯材出口只有1325万吨, 同比减少2951万吨, 减幅69.01%;同期坯材进口达到1505万吨, 同比增加387万吨, 增幅34.62%。今年坯材合计出现净进口, 改变了2006年以来我国净出口的局面。
3. 产业集中度低, 淘汰落后任务艰巨
去年下半年以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特别是推出的增加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由于主要是投向基础设施建设, 使地方中小企业快速增产,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如:1-8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2%, 其中:重点统计单位增长0.29%;地方中小企业增长26.71%。占全国粗钢产量的比重, 重点统计单位由81.42%降为77.62%;地方中小企业由18.58%升为22.38%。
4.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难度加大
1-8月份, 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只有240.12亿元 (钢铁主业还基本处于保本状态) , 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1.76%, 且还有15家企业处于亏损状况, 包括一些特大型企业。8月中旬以后, 钢材价格又出现了不断下跌走势, 钢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加大。
5. 企业资金紧张, 银行贷款增加较多
8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7.93%, 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0.87%。负债增幅大于资产增幅, 负债率上升, 负债增加, 主要是银行借款增加, 其中:银行短期借款同比增加15.52%, 长期借款同比增加21.4%。资产负债率61.69%, 同比提高2.06个百分点;流动比率只有84.76%, 同比下降12.33个百分点;速动比率为57.17%, 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说明企业资金较为紧张。
四、下一步的运行态势和重点工作
总体运行态势: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保持我国经济增长作为重点目标, 陆续出台了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和鼓励出口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 目前我国经济已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但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出口困难, 以及国内产能过剩的制约, 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仍将比较严峻。
1. 国家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1) 进一步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研究有关政策, 积极推进联合重组工作。
(2) 通过财税政策调整, 进一步扩大出口、减少进口。
2. 企业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 坚持以销定产, 优化产品结构。钢铁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克服片面追求产量、规模的经营理念。坚持以销定产, 做到没有合同不组织生产、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积极调整品种结构, 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提高运行质量。
(2) 加强管理, 大力降低成本。今年以来, 高成本是造成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 企业要加强管理, 挖内潜、练内功, 大力降低成本和费用, 尤其是要采取措施大力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 规范销售行为, 提高创收水平。钢铁企业要加强销售管理, 提高定价决策水平, 规范销售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政策和促销策略, 杜绝“保值销售”、“售后定价”等不规范的销售行为, 争取实现增产增收。
(4) 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今年以来, 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 而流动比率却明显下降, 特别是银行借款大幅增加, 说明企业资金非常紧张。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 降低资金风险,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篇三
一、钢铁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生产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1—9月累计产钢19415.10万吨,同比增长21.6%,产钢材21391.83万吨,同比增长22.8%。9月份生产增幅高于累计增幅。
从品种结构看,1—9月增长幅度较大的钢材品种主要有中厚板、镀锌板等,增长幅度均在50%以上。前9个月板带材产量达到7156.24万吨,板带比33.5%,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1—9月建筑用的螺纹钢、线材产量分别为3360.55万吨和3568.16万吨,同比增长16.0%和19.9%,比1—3月增幅分别下降了13和3个百分点,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二)钢材价格呈平稳态势,建筑用钢材价格出现小幅下滑
9月底,我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19.97点,钢材综合价格4992元/吨,分别比8月底上涨0.98点和41元/吨。
受市场需求的影响,钢铁生产用的主要原料价格稳中有升。铁矿石7—8月份上涨了180元/吨,9月份回落了50元/吨,目前铁矿石的平均价格在700—750元/吨,废钢价格继续攀升,达到2350元/吨,钢坯、焦炭、铁合金市场价格仍旧保持坚挺,但国际上焦炭和铁矿石的价格已出现走低态势。
(三)钢铁行业投资增幅继续回落,但仍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
1—9月,我国钢铁行业累计完成投资125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2%,比1—8月40.8%的增幅回落了近6.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的平均增长幅度。
(四)销售较旺,库存正常
1—9月钢材销售率基本保持在96—97%,尤其是第三季度鋼材销售属于较旺态势,销售率接近98%,但与去年相比,普遍低1—2个百分点。目前全国钢铁企业库存在400万吨左右,比去年年末277万吨企业库存水平有明显增加,但仍属于正常范围。近期交通运输紧张有所缓解,港口积压情况好转。
(五)进口明显减少,出口大幅增加
1—9月,共进口钢材2393万吨,同比降低15.2%。1—9月累计进口钢坯364万吨,同比下降11.2%。
1—9月出口钢材863万吨,同比增长67.1%,1—9月累计出口钢坯283万吨,同比增长1.2倍。预计全年出口钢材可达到1100万吨,将明显高于去年(696万吨)水平。
1—9月我国净进口钢材1530万吨,净进口钢坯81万吨。预计全年净进口钢材2000万吨,将比去年少进口1000万吨钢材。
9月份钢材与钢坯合计进口187万吨,历史上第一次低于钢材与钢坯的合计出口量195万吨。今年三季度钢材、钢坯出口无论是增量还是增幅,均创历史记录,在资源、能源、运输紧张的情况下,立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仍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二、四季度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运行预测及明年走势判断
国家将继续实施宏观调控各项措施,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调控成效,预计四季度投资增速虽会保持高速增长,但不会超过前三季度的水平。由于全年在建工程的规模仍比较大,预计四季度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整体水平不会有过大下降,全年钢材表观消费量将接近3亿吨,扣除重复统计后钢材实际表观消费量为2.7亿吨左右。
在供给方面,国内钢材产能很大,目前的价位,足以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四季度是建筑的淡季,生产增速有可能低于前三季度水平。钢材价格走势趋稳,其中,建筑用钢材价格可能出现小幅下滑,但板材和管材的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矿石、废钢、焦炭等原料价格不会大幅回落。
4.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篇四
2012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1全国粗钢产量低速增长,会员企业产量下降
2012年,全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65791万t、71654万t、95186万t,同比分别增长3.7%、3.1%、7.7%,增速同比分别回落4.7、5.8、4.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为58905万t,同比下降0.6%,而其他企业生产粗钢12749万t,同比增长24.8%。
2全年钢材价格持续低位
2012年国际、国内钢材价格都呈下跌态势。2012年末,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75点,比2011年末下降6.3%,比1月末下降8.9%;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05.31点,比2011年末下降12.57%,比1月末下降11.62%,其中长材价格指数106.7点,同比下降15.65%,板材价格指数105.74点,同比下降9.07%。9月7日,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到99.24点,为年内最低点。
3会员钢铁企业效益大幅下降,亏损企业大幅增加
2012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同比下降4.31%;实现利税740.89亿元,同比下降54.33%;实现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其中1、2月份全行业亏损,3、4、5月份略有盈利,6、7、8、9月份又出现亏损,从9月下旬开始,由于钢材价格开始回升,四季度经营有所好转,实现扭亏为盈。全年累计亏损企业23户,同比增加15户,亏损面28.75%,亏损企业亏损额289.24亿元,同比增长7.39倍。4钢材出口适量增长,进口下降
2012年出口钢材5573万t,同比增加685万t,增长14%;进口钢材1366万t,同比减少192万t,下降12.3%,进口钢坯36万t,同比减少28万t,下降43.3%;进出口相抵净出口粗钢4438万t,同比增加961万t,增长27.6%,约占全国粗钢产量的6.2%。钢材出口虽适量增长,但出口钢材结构亟需优化。2012年,我国进口钢材平均价格为1303.4美元/t,出口钢材平均价格923.8美元/t,进出口平均价格相差379.6美元/t,比2011年扩大43.6美元/t。
5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2012年,全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584亿元,同比增长2.97%,同比回落12.54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额1529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比2011年提高5.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额5055亿元,同比下降2.0%,2011年增长14.6%。虽然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总额比2011年略有下降,但5055亿元的投资总额仍然庞大,形成的新增产能势必加大当前产能过剩的压力。
2012年钢铁行业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大,钢铁行业陷入极度困难
2012年全国工业增加值比2011年增长10%,增速比2011年回落3.9个百分点;全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7.1%,比2011年的增长16.6%回落9.5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完成投资同比仅增长2.4%;道路运输业完成投资增长6.6%,回落3.2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11.7个百分点,特别是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7.3%,而上年同期增长16.2%;造船行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21.45%、新接订单量下降43.65%、手持订单量下降28.66%。
由于下游行业需求不足,钢铁产能过大,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钢材价格大幅下跌,钢材销售异常困难,致使企业之间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产品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钢铁行业出现了自新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
2进口铁矿石高价位,钢材低价位,钢企利润微薄
2012年钢材价格长时间处于低位,但只要钢材价格稍有上涨,进口铁矿石便立即跟涨,且涨幅远远高于钢材价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中旬20天内,进口铁矿石价格由115美元/t,上涨到159美元/t,涨幅高达38%,按每吨钢生产需1.6t铁矿石计算,相当于吨钢成本上升422元,而同期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仅上涨106元/t左右。从铁矿石供求关系看,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上中旬国内生铁产量均低于去年11月份的产量,钢产量没有增长,进口铁矿石也没有增加。可以判断此轮进口铁矿石价格暴涨,其原因根本不是供求关系发生大的变化,而完全是垄断市场人为拉高价格造成的。
3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现状未得到改变
去年钢铁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加剧,融资难度加大。2012年会员企业销售收入下降4.31%,银行贷款同比增长8.6%,财务费用同比上升24.29%。会员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到2012年末达到68.32%,同比上升1.83个百分点。
4高额税负以及地方不合理收费,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
由于矿产资源税等税种调高导致企业税负增加,另有一些地方为保证税收不减少,向钢铁企业超前征税。同时一些地方的不合理收费项目,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使企业苦不堪言。
5行业自律有待加强,恶性竞争日益突出
在钢材市场上,部分企业自律不够,在钢材销售中竞相压价、一些企业采取少开或不开发票等偷税手段,低价销售钢材,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秩序以及由于一些地方打击不力,致使假冒、伪劣钢材充斥市场。
2013年钢铁行业的重点工作
中钢协认为,从总体上看,2013年钢铁行业运行环境要好于2012年,钢材需求将有一定增长,但困难和挑战不容低估:一是下游行业需求增长平缓,钢材消费难以大幅增长;二是钢铁产能扩张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三是原燃料高成本现状难以改变,形成公平、透明的进口铁矿石秩序面临困难;四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间恶性竞争尚未解决,建立行业公平竞争秩序还有待于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钢协提出,2013年全行业要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中心任务,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努力实现我国钢铁工业创新驱动新发展。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总结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钢铁工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一是认真思考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等战略要求,探究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是深刻总结新世纪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经验教训,破解行业发展难题,认真思考今后10年钢铁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探究发展规律,创新行业和企业发展理念;三是认真思考钢铁行业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方面应肩负的历史责任,以及所面对的机遇、压力和挑战;四是认真思考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开放水平,研究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要解决的问题和措施建议。
2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全行业一项重要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委,研究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的行业对策建议;要把配合做好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审核工作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抓手,认真摸清钢铁企业发展现状,为规范钢铁企业生产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要密切配合工信部等做好《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的相关工作,加强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情况的调研,及时反映企业诉求。总之,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和全行业要充分按照市场机制,努力做到:扩大消费、严控新建、有序转移、推进整合、稳妥退出,逐步化解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
3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和行业自律,努力促进市场稳定
一是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密切关注市场走向和经济运行状况,加强趋势性、倾向性问题研究,及时发布相关分析报告,引导企业正确经营决策;二是定期组织企业研讨协商,合理控制产能,规范销售行为,研究理顺钢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维护行业整体利益,避免恶性竞争;三是加强国内市场供需协调,维护市场稳定,重点是加强板材市场的供需协调;四是规范有序推进钢材出口,加强出口预警工作,加强出口生产企业的信息交流,加强与主要出口国或地区钢铁组织沟通,增进了解,减少摩擦。
4继续推进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工作
今年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工作重点就是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平台交易量。首先,会员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带头增加在平台上采购量,定出比例,认真执行;第二,推动促进国外主要铁矿石供应商增加在平台上的资源投放量;第三,要转变服务观念,努力为供需双方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扩大平台现货交易功能。总之,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对于发现价格,促进公平交易,具有重要的作用,会员企业要大力支持。
5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加大降本增效工作力度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要进一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协会要通过典型经验推广、细化企业对标内容,组织专题研讨等方式,推动行业“对标挖潜”工作不断深入,大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努力提高行业盈利水平。
6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加快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5.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篇五
地域:信息类别:行业类别:
作者:发布人:发布时间:2011-05-04 11:17:57.0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4月2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纳入协会统计的77户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91%,钢铁行业整体处于低效益运行状态。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生产粗钢16990.86万吨,同比增长8.69%。其中1-2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同比增长6.86%,地方中小企业同比增长52.72%;1-2月平均日产193.52万吨,创历史新高,相当于年产粗钢7.06亿吨的水平,生产总量明显过高。
与此同时,原燃料价格上涨,推高了钢铁生产成本。据参加中钢协“对标挖潜”的57户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统计,今年一季度实际采购成本,炼焦煤同比上涨15.17%,喷吹煤上涨21.35%,冶金焦上涨8.77%,国产铁精矿粉上涨42.71%,进口铁矿石上涨54.41%。一季度企业炼钢生铁平均制造成本同比上升27.52%。
在成本上升,价格下降的压力下,钢铁企业低效益运行。今年一季度纳入中钢协统计的77户大中型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408.41亿元,实现利润244.6亿元,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91%,比全国工业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6.2%低3.29个百分点,钢铁行业整体处于低效益运行状态。77户大中型企业中,有10户企业亏损,亏损面达13%,亏损额6.5亿元,企业生产经营处于困难中。
6.饮料行业2012年经济运行情况 篇六
2000年以来,我国饮料行业持续快速增长,总产量在12年间增长近7倍,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2012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市场需求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在经历了近三十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以后,中国饮料行业开始放慢了脚步,走出了平稳运行、适度增长态势。
在过去的一年里,饮料企业继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结构不断调整,产品推陈出新,整个饮料行业总体来说:产品产销衔接情况良好,商品出口保持增长势头,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饮料行业整体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轻工行业效益水平最好的行业之一,为繁荣市场、拉动内需、增加税收、吸纳就业和服务“三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7.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篇七
关键词:金融危机,并购,钢铁行业
一、金融危机下钢铁工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1. 产能过剩
2009年全年我国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或超过1600万吨的计划额度。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9月, 我国钢铁生产第一大省河北今年已累计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15万吨;前三季度广东省推动关停、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40万吨;安徽省马鞍山相继关停马钢5座300立方米高炉、1台90平方米烧结机等;湖北省专项整治关闭了16家小炼铁炼钢企业。
2. 利润被上游挤压
从2008年底至2009年上半年, 纳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68家大中型钢厂曾出现连续8个月的整体亏损;2009年全年, 中国钢铁行业的整体销售利润率为2.43%, 仅仅略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增产不增收, 粗钢产量达5.68亿吨, 表观消费量达5.65亿吨, 同比增长24.8%;但销售收入下降10.14%, 实现利润下降33.64%。据工信部统计, 全国工业销售利润率的平均水平为5.47%, 钢铁业2.43%的利润率尚不及平均水平的一半。
3. 库存高企
数据显示, 截止2010年1月15日, 全国主要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达1245.164万吨, 去年同期为620.687万吨, 同比增长100.61%。主流钢材品种库存显示, 螺纹钢高达489.4万吨, 同比增长135.36%;热轧卷板高达396.9万吨, 同比增长178.5%;线材122.8万吨, 同比增长62%;冷轧114.9万吨, 同比增长29.6%;中板121万吨, 同比增长14.5%。分析人士认为, 如果再加上钢厂库存和终端用户库存的话, 整个钢铁行业的库存可能接近8000万吨左右。
4. 集中度较低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由于钢铁消费强度减弱,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促使传统强势企业寻求从对立竞争逐步转向争取合作垄断竞争, 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钢铁生产国家 (地区) 的兼并重组盛行, 钢铁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 从全球来看, 美国4家钢厂的产量占全国的61%, 日本4家钢厂占全国的75%, 09年我国6家2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产量仅占全国的32.8%, 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二、金融危机下钢铁行业面临的机遇分析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1)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政府频频出台政策措施这对钢铁行业产生积极作用。2008年11月15日, 中国政府推出刺激经济十项措施, 将在2010年底之前投资约4万亿, 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激励范畴中的几大行业都是钢铁用户。
(2) 在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作用下, 钢铁生产开始逐步回升。2009年全年产钢56784万吨, 增长13.5%。2010年第一季度, 我国钢铁行业出现双增长, 回升趋势非常明显。钢铁行业的发展方式由粗放型逐渐转变为集约型, 正在提高全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 要求加大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力度, 加快行业结构调整。通过各项细分工作的完成, 真正为钢铁行业营造再次发展的环境。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中国对高品质钢铁产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三、中国钢铁企业的并购情况
(1) 宝钢并购:2009年3月份, 宝钢以20.214亿元取得宁波钢铁56.15%的控股权, 迈出了振兴规划出台后钢企重组的第一步。宝钢集团在宁波同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签署《关于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的股权收购协议》和《关于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之合资合同》, 宝钢将投资20.214亿元, 从杭钢手中收购宁波钢铁56.15%的股权, 成为控股股东。由此, 宝钢年产量有望突破4000万吨大关。
(2) 首钢并购:首钢与山西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2009年8月8日签署重组协议, 在历时5个多月的谈判后正式入主长钢。首钢重组长钢后, 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投资190多亿元, 使长钢的年产能到2012年时能达到600万吨钢规模, 而其目前的产能只有360万吨。经此并购, 首钢届时的预期产量也有望达到1800万吨。
(3) 鞍钢攀钢跨省重组:2008年5月, 鞍钢集团与攀钢集团签订“资产整合整体上市现金选择权合作协议”, 并在攀钢集团随后的整合中成为了攀钢系资产重组现金选择权第三方。2009年5月, *ST钒钛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另两家公司攀渝钛业和长城股份, 实现了攀钢集团的整体上市。2010年5月, 鞍钢集团和攀钢集团重组合并获国资委批准。2010年7月28日, 重组正式完成, 新成立的“大鞍钢”作为母公司, 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鞍钢与攀钢均作为新的鞍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钢铁央企正式由四变三。
(4) 山钢重组日钢;2009年11月9日, 山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济南钢铁和莱钢股份停牌宣布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三个多月后, 重组预案公布, 济南钢铁计划作为山钢集团钢铁主业的资产整合平台吸收合并莱钢股份, 并向集团增发收购30亿元现金及预估值85.85亿元的资产。
参考文献
[1]韩英.金融危机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生产力研究, 2010 (10) .
[2]戚向东.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形势与战略思考.冶金财会, 2010 (8) .
8.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篇八
(一)工交行业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的态势得到保持。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各个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利润有所增加。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088亿元,同比增长39.8%。
(二)一些行业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一季度,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在去年增长92.6%、121.9%、86.6%的基础上,又分别增长107.2%、101.4%、39.9%。半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增幅大幅度回落,电解铝投资由一季度增长39.3%转为下降6.5%。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重污染的建设项目,取消了一批技术含量低、明显超出市场需求和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与此同时,新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
(三)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局面得到一定缓解。这主要得益于努力挖掘潜力、增加供给的同时,强化需求侧管理。从增加供给看,前三季度,全国原煤产量11.43亿吨,同比增长15.8%;发电量15574亿千瓦时,增长14.5%;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分别增长9%、11.3%、19.2%。从需求管理看,实施差别电价和峰谷分时电价,加大电力跨省区调剂力度,抑制高耗能企业和过热行业的用电需求。同时,加强调度,积极调整运力,努力保障电煤供应,顺利完成了迎峰度夏任务。
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
在看到宏观调控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交行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增长幅度依然较高,且造成盲目扩张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并未消除,仍有反弹的可能。二是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目前仍有9个省存在拉闸限电现象。随着冬季到来,用电又会增加,而冬季枯水季节水电少发,很可能使电力供求矛盾重又加剧。三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高。国际油价暴涨成为影响我国市场物价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已突破55美元,今后几个月如何变动尚不明朗。四是个别盲目扩张的行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已经显现。电解铝产能从2000年底的318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800万吨,2004年又新投产一批电解铝项目。由于电价上涨和氧化铝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电解铝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过多,多数独立电解铝企业均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和氧化铝供应短缺,到9月末,全国有近100万吨电解铝能力闲置。五是部分行业产成品积压和应收账款增加问题值得重视。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20.5%,比6月末有所增加;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增长仍在16.6%。此外,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反映流动资金紧张。
9.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篇九
2013年广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92.8亿元,比上年增长7.2%,邮政和电信行业均实现增长。
一、邮政电信业务发展基本情况
(一)邮政业务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广西邮政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普遍服务业务稳中有降,快递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增速加快12.1个百分点;实现邮政业务收入35.31亿元,增长24.1%,加快7.7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中秋、国庆、“双11”、“双12”、圣诞节等电商营销旺季的拉动。
一是快递业务快速增长。2013年,广西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674
5.14万件,比上年增长53.5%,增幅提高27.7个百分点。其中,同城快递业务量增长52.7%,异地业务量增长54.4%,国际及港澳台业务下降3.8%。电子商务快件业务量蓬勃发展,民营快递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拉动快递业务快速增长。
二是普遍服务主要业务继续下滑,包裹业务有所回升。2013年,函件业务量完成5395万件,比上年下降10.9%。报刊订销业务增长幅度持续下滑,报刊业务收入首次出现下降,全年完成报纸业务量34068万份,增长3.9%,但业务收入下降10.1%。完成汇兑业务量411万笔,下降1.7%。包裹业务量完成116万件,增长0.1%,主要得益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邮政小包”
业务,促进包裹业务量逐步回升,为2010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包裹将成为邮政普遍服务新的增长点。
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带动邮政业务较快增长。2013年,全区邮政普遍服务实现业务收入3.57亿元,比上年下降11.6%。快递服务实现业务收入11.20亿元,增长28.1%,增幅提高7.6个百分点。
(二)电信业务平稳增长
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63.3亿元,比上年增长6.1%。电信业主营业务收入283亿元,增长7.6%。通信行业实现平稳增长。
1.用户规模继续扩大,结构趋于优化
2013年末,全区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832万户,比上年增加348万户,增长10%。电话普及率达到81.2部/百人,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2762万户,增长2.0%。移动用户持续扩张带动电话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宽带网络不断延伸,促进了互联网结构更加优化。
一是电话用户稳定增长,移动化趋势明显。2013年,各电信运营企业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重点开展移动业务营销工作,借助智能手机终端开展各种营销活动,移动电话用户较快增长,有效弥补了固定话音业务下降对电信业务的影响。
移动电话用户持续扩张,固定电话用户不断萎缩。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46.3万户,比上年减少53万户,下降8.9%。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285.6万户,比上年增加402万户,增长13.9%。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67.4万户,增加
506.7万户,增长90.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占电话用户总数的比重达85.7%,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重3
2.5%,比上年提高13.0个百分点。固定电话用户占电话用户总数的比重为14.3%,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
二是互联网用户持续增长,网络使用趋于宽带化、移动化。年末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用户2762万户,比上年增55万户,增长2.0%。其中,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60万户,增加58万户,增长11.5%;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2203万户,减少3万户,下降0.1%。互联网中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达20.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02.6万户,占宽带接入用户比重达18.3%;移动互联网用户占互联网用户比重79.7%,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
2.电信业务使用趋于多元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即时通信软件广泛使用,传统话音业务持续萎缩,移动彩信业务量迅猛发展,电信业务使用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
一是移动通话量小幅增加,固话通话量大幅下滑。移动通话量增长5.5%低于移动用户增长13.9%水平;固定电话通话量下降20.8%,降速远快于用户数下降8.9%水平。
二移动彩信业务量迅猛发展,移动短信业务小幅下降。全年移动彩信业务量35亿条,增长198.5%;移动短信业务量204亿条,下降2.9%。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电信业务拓展难度加大。2013年,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各种营销方式使用,通信企业间市场竞争加剧。通信业务持续快速扩张势头减弱。
二是经济增长趋缓,通信业务发展进入低速增长期。2013年,电信业务总量增速比上年回落6.3个百分点。近两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长趋缓,虽然资费水平一降再降,但电信业务增长明显放缓。
三是通信技术进步对传统电话业务冲击较大。随着信息化业务快速发展,电信资费水平持续下降,各种即时通信软件广泛使用,传统话音业务持续萎缩甚至呈现加速下滑的趋势。固定电话用户在2012年比上年减少51.6万户基础上,2013年又减少53万户,下降8.9%,降速1加快个百分点。固定通信业务收入主要得依赖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来支撑,电话通话时长仅增长3.6%,增速远落后于电话用户数增速(增长10%)。
四是电子替代业务发展对函件、报刊业务造成较大持续冲击。函件业务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颓势,且降幅首次超过两位数;报刊业务收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降幅达两位数。
三、几点建议
(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民众通信需求。要加快工业、投资、出口、电子信息以及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民众收入,增加居民对节高端通信消费的需要。
(二)提升宽带服务水平,稳定固定通信业务。要加大宽带网建设力度,增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扩大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规模,同时提高宽带网络速度,提升宽带服务水平,弥补固定电话用户持续下降的影响,确保固定通信业务稳定发展。
(三)开拓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通信业务能力。加大3G移动业务拓展力度,加快4G产品研发和面市步伐。不断推出功能更完善、品质更优的新产品、新服务,适应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要。
(四)积极跟踪市场,及时调整营销策略。通信生产和通信业务经营企业应随时了解市场需要变化,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不断研发出适合人们需要的通信产品和通信服务。
10.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篇十
分析
“>
依据涂料行业××年上半年统计资料分析,我国涂料工业的经济运行发展基本与增长保持一致,增长速度呈上升趋势,企业经营模式、技术更新、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也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行业经济发展的提升速度,如近期国际国内石油产品的大幅涨价因素,将直接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
产量持续增长,建筑涂料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油漆产量增长速度,涂料行业依附其他行业发展的产品特性愈发突出
从国内部分企业报送资料统计显示,涂料行业今年上半年总产量达到万吨,较××年上半年的万吨增加万吨,增
长率达到%,增加的规模和比率均高于上年同期。按××实际完成为基数设达标率,××年上半年完成%××年同期完成%,同比增长个百分点,预计高于国内其他一般行业的发展速度。按细业分析,油漆上半年产量为万吨,较××年上半年万吨增加万吨,增长率为%,低于行业增长率个百分点;油漆产量占行业产量比重为%,较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
建筑涂料上半年产量达到万吨,较××年上半年的万吨增加万吨,增长率为%,高于行业增长率个百分点,全行业比重从上年同期%上升到%。受全国城市化建设和住房建设的影响,建筑涂料需求、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传统油漆产品。预计未来建筑涂料增长速度高于油漆产品增长速度,与油漆平分涂料市场的局面已经为期不远了。
从国内地区分析,市场传统格局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总的形势是东部地区发展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中南沿
海经济发达地区高于北半部包括京津地区。上半年行业中油漆产量前三位的省市与××排位基本相同,分别为:第一位广东省,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第二位江苏省,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第三位上海市,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三省市油漆产量合计达万吨,占本业比例达%,占行业比重为%。建筑涂料产量前三位是: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产量依次为万吨、万吨、万吨,占本业比例分别是%、%、%;占行业比例分别是%、%、%,三省市合计产量达万吨,占本业比例%,占行业比例%。三省市油漆、建筑涂料产量合计达到万吨,占国内行业产量比重已达到%。
按企业分析,油漆和建筑涂料生产厂家中生产量在各自本业内排位在前位的共计户,产量合计万吨,其中油漆前户产量为万吨,在油漆本业中比例为%,占全行业比例的%。建筑涂料前户产量
为万吨,占本业产量比例的%,占全行业总产量比例为%。就单个企业讲,建筑涂料前三位产量规模、在本业行业的集中度、地位均优于油漆前三位厂家,其地位、作用将越显重要。建筑涂料前三位厂家产量为万吨,占本业比例的%,占全行业比例的%;油漆前三位厂家产量为万吨,占本业比例的%,占全行业比例的%。
涂料行业产量的高速增长,充分体现了百业兴、涂料兴,涂料行业必须依附其他行业发展而发展的产品特性。那种认为涂料市场萎缩的论点,通过实践证实显然是不正确的。涂料行业产量的快速增长前提是企业实力的体现,而实力主要体现在具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全新的经营理念、品牌级服务优势等。
销售成本和营业费用有所增加,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今年上半年涂料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比××年上半年亿元增加亿元,增长率为%;产品销售
利润亿元,销售利润率为%,较上年同期的亿元销售利润率%增加亿元,产品销售利润额增长率仅为%,明显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利润率则下降了个百分点,利润率下降说明产品销售成本和营业费用有所增加。产品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受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升高的影响。从行业统计资料看,××年上半年产品销售成本总额亿元,占销售收入比率为%,上年同期产品销售成本为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率为%,比率上升了个百分点。受销售数量增加及产品单位成本增加的影响,产品营销费用比率有所下降,营销费用发生额增加,也是产品销售利润下降的因素之一。××年上半年产品销售费用发生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年上半年产品销售费用发生降低了个百分点,因营业费用额升高减少利润亿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注重产品推销,加大产品广告宣传力度和投入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
费用两项期间费用相比,××年上半年发生额分别为亿元、亿元,两项合计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率分别为%、%;××年上半年发生额分别为亿元、亿元,合计发生亿元,占销售收入比率为%、%;两项费用比率降低了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绝对额仅上升了亿元,升高率两年同比基本持平,而大幅度低于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说明行业经营规模的扩张,没有过多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利息成本并没有大幅增加,更多的是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和积累。部分企业不仅没有贷款利息,相反却有利息收入。就行业总体而言,经营资金短缺紧张的状态有所缓解。在行业中选择有代表性、销售收入居前位的厂家进行分析:户产品销售收入合计达亿元,占行业比例%,与上年同期亿元比较,增加亿元,增长%。其中产品销售利润率由上年同期%下降为%,减少了个百分点,降幅低于行业平均数。
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销售价格难
以升高销售毛利率: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减除产品销售成本亿元,其差额亿元为毛利,××年上半年行业销售毛利率%;而上年同期为%,毛利率下降了个百分点,获利水平有所下降。
人均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行业从业人员××年上半年和××年同期分别是人和人。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元和元,两年比较增加元,增长率为%;年人均实现利润分别是元和元,相比较下降了元,降低率为%。
11.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篇十一
一、基本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2014年汽车产销总体平稳增长
2014年汽车产销量超过23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六年蝉联全球第一,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与2013年相比,产销增速分别下降7.5和7个百分点。
从全年汽车销量分月完成情况看,月度销量最高点为12月份,销量达到241.01万辆;最低点为2月份,销量为159.64万辆。全年月度销量均高于上年同期。总体看,今年汽车月度产销符合历史规律。
(二)乘用车拉动汽车总体增长
2014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91.98万辆和1970.06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0.2%和9.9%,增速高于汽车总体2.9和3个百分点,比上年分别下降6.3和5.8个百分点。
2014年乘用车分车型产销情况看,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1237.67万辆,同比增长3.06%;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191.43万辆,同比增长46.79%;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407.79万辆,同比增长36.44%;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33.17万辆,同比下降18.06%。
乘用车结构发生变化。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乘用车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SUV市场增长迅猛,占比增加;轿车占比下降。SUV销量由2008年的45万辆增长到2014年的408万辆,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7%增长到2014年的20.7%。同时,轿车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74%下降到2014年的62.8%。
1.6升及以下轿车销量保持小幅增长,占比有所提升。2014年1.6升及以下的轿车销售904.33万辆,同比增长4.82%,高于轿车整体增速1.76个百分点;1.6升及以下轿车占轿车总量比重73.07%,同比增长1.23个百分点。
(三)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明显
201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57.33万辆,同比增长4.1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4%,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14个百分点。
2014年,中国品牌轿车共销售277.44万辆,同比下降17.40%,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4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5.55个百分点。
随着合资品牌中低端车型的加快发展,乘用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中国品牌乘用车和轿车市场份额连续四年持续下降,2011—201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分别为:42.23%、41.85%、40.5%、38.4%;2011—2014年中国品牌轿车市场份额分别为:29.11%、28.38%、28%、22.4%。其中中国品牌轿车市场份额已接近2004年份额。
目前,所有跨国汽车企业均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中国品牌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合资企业外方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在汽车设计、研发、渠道等方面加快向中国市场倾斜,产品投放已经从引进成熟车型转变到针对中国市场做产品适应性开发,甚至是新产品的开发。
2014年,轿车销量前十位品牌均为外国品牌,累计销量达到303.30万辆;前十名中国品牌轿车累计销售106.94万辆,与前十位外国品牌之差为196.36万辆。
中国品牌乘用车历经10多年发展,特别是近5年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一是主要整车企业建立了比较完整技术研发体系,有流程、有标准、有设计和验证手段,在研发能力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超过500亿元,实现从技术依赖向技术自主的转变,从逆向开发向正向开发的转变;二是研发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具备整车造型能力,部分主流车型造型堪比外国品牌,基本掌握车辆安全、节能、环保等核心技术,实现动力平台、车辆平台技术自主化;三是产品水平不断进步,同级别车辆配置相当于或超过外国品牌,具有性价比优势;四是产品市场覆盖率大幅提高,产品线已拓展至各个细分市场,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五是产品品质的提升,据J.D.Power数据显示,中国品牌乘用车新车质量(IQS)PP100(每100台车辆的问题点数)与外国品牌差距已由2007年的139个PP100缩小到2013年的50个,相当于外国品牌2010年水平;六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5月,习主席在上汽视察期间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已经具有很好的产品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进入2014年,新能源汽车呈现2倍以上的净增长,引起世界汽车界广泛关注,江淮纯电动车为新能源汽车在私人用车市场推广做出积极贡献,比亚迪在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突出。
虽然中国品牌乘用车总体份额下滑,但长安、一汽、广汽、北汽等骨干企业在中国品牌乘用车增速和份额连续下滑的形势下仍能保持增长势头,逸动、荣威、奔腾、哈弗、吉利等车型增速也高于细分市场平均增速。我们认为,这是企业扎扎实实做产品,坚持不懈抓质量,立足长远谋品牌的结果,这也是做强中国品牌汽车努力方向,是中国品牌汽车的希望。相信一定会有一批中国品牌汽车企业逆势而起,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成为建设汽车强国的中坚力量。
2014年,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394.09万辆、309.52万辆、252.55万辆、176.61万辆和72.70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15.71%、12.82%、8.96%和3.69%。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乘用车销量增速略低,其他外国品牌增速均超过10%。
2014年,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334.43万辆、216.91万辆、204.56万辆、136.16万辆和60.9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02%、17.53%、16.53%、11%和4.92%。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和美系轿车销量增速低于10%,其他外国品牌呈较快增长。
(四)商用车产销同比回落
2014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80.31万辆和379.13万辆,比上年分别下降5.7%和6.5%。
2014年客运市场增长,使得客车产销总体保持增长。其中旅游客车增长,长途汽车受高铁影响有所下降。
客车产销60.72万辆和60.69万辆,同比增长7.63%和8.37%。其中:大型客车产销8.35万辆和8.42万辆,同比增长2.02%和3.15%;中型客车产销7.88万辆和7.96万辆,同比下降14.28%和11.62%;轻型客车产销44.49万辆和44.31万辆,同比增长13.96%和14.10%。
2014年,受排放标准升级影响,货车产销下降。由于排放标准升级节奏过快,货车行业内销售低排放标准产品的套牌行为普遍存在,2014年环保等部门加大了对套牌行为的查处力度,另外排放标准升级所必需的油品及尿素供应不到位,导致有些企业不得不限产甚至停产,其中轻型货车受到的影响最大,销量比去年减少24.57万辆。另外经济下行也是2014年货车市场下降的原因。
货车产销319.59万辆和318.44万辆,同比下降7.86%和8.92%。其中:重型货车产销74.75万辆和74.40万辆,同比下降1.73%和3.89%;中型货车产销24.79万辆和24.78万辆,同比下降13.16%和13.60%;轻型货车产销166.16万辆和166.27万辆,同比下降12.31%和12.87%;微型货车产销53.89万辆和52.99万辆,同比增长2.17%和0.55%。
商用车产销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4年商用车分月完成情况基本符合历史变动情况。1、2月份产销水平较低,3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之后逐月下降,8月到达一个低点,从8月开始逐步回升。
受经济下行影响,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重型货车市场2014年有所下降,销量同比下降了3.89%。
(五)行业集中度提高
2014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107.65万辆,比上年增长8.9%,高于全行业增速2.1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六)企业库存情况
2014年年末汽车企业库存为114.69万辆,其中,乘用车库存为92.9万辆,商用车库存为21.79万辆。
(七)汽车出口和进口一降一增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2014年汽车累计出口91.04万辆,比上年下降6.9%。其中乘用车出口53.30万辆,比上年下降10.6%;商用车出口37.73万辆,比上年下降1%。
出口下降的影响因素:一是技术、品牌、营销实力不强,难以适应国际市场;二是局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乌克兰、俄罗斯、伊拉克等主要出口国汽车整车出口量较上年分别下降72.57%、31.23%和17.01%;三是汇率影响,国际主要货币对美元贬值削弱了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
根据海关数据整理,1—11月,汽车整车累计进口129.5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0.7%,全年预计进口140万辆。
进口汽车主要车型为越野车、轿车和小型客车;出口主要车型为轿车、载货车和客车。
(八)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式增长
据中汽协会统计,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605辆和45048辆,比上年分别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94辆和29715辆,比上年分别增长8.1倍和8.8倍。
2014中国新能源汽车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初期,新能源汽车已经从展台上静态展示的概念车大批走进了市场,销量迅速攀升。没有新能源布局的汽车企业等于已经没有了未来。比亚迪、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集团及奇瑞、江淮都成功实现了市场化销售。其中比亚迪“秦”和E6供不应求,每月上牌数达到千辆。宝马、特斯拉等国际主流品牌也纷纷把电动车导入国内。整车行业都在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规划。
2014年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激发了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试点采取的是公共优先、私人跟进,循序渐进的推广模式。私人消费比重不断扩大,才真正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迈入成长期。目前市场上纯电动轿车的价格20万元左右,免征车购税政策出台后,购置税、消费税、车船税都免了,加上国家补贴、地方补贴,10万元左右就能买辆电动轿车。
(九)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据17家重点企业快报统计,1—11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014.35 亿元,同比增长10.6%;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055.64亿元,同比增长10.0%;完成利税总额4905.15亿元,同比增长8.6%。
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4年1—-11月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59685.9亿元,同比增长12.3%;利润总额5236.4亿元,同比增长16.7%;主营活动利润4395.5亿元,同比增长16.9%。
(十)摩托车产销量为2007年以来新低
2014年摩托车产销量继续下降,全年产销摩托车2126.78万辆和2129.44万辆,比上年下降7.1%和7.6%,产销量已连续三年下降,为2007年以来新低。其中,二轮车产销1890.77万辆和1893.61万辆,比上年下降7.6%和8.1%;三轮车产销236.01万辆和235.83万辆,比上年下降2.5%和3%。
从季度情况看,一季度销售500.63万辆,同比下降9.4%;二季度销售541.01万辆,同比下降8.7%;三季度销售525.11万辆,同比下降6.9%;四季度销售562.5万辆,同比下降4.9%,同比降幅逐季收窄。
摩托车出口下降。2014年摩托车出口量明显低于上年,全年出口摩托车858.38万辆,比上年下降6.4%。其中,二轮车出口828.11万辆,比上年下降7.8%;三轮车出口30.27万辆,比上年增长63.4%。
从全年出口情况看,四季度出口出现了回升,其中12月出口达到79.21万辆,为年内新高,是全年出口唯一增长的月份。
二、汽车产业面临的形势
能源压力: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3.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9.6%,预计2020年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能源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目前,汽车消耗成品油约占成品油总量的70%左右。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达到4.5升/百公里。严格的指标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传统汽车油耗水平提升也面临更大的技术升级压力。
环境压力: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加快升级,重点地区提前实施更高的排放标准要求,汽车行业必须加大投入,通过技术升级满足污染物排放的要求。
交通压力:近些年我国机动车数量增势迅猛,为缓解交通压力、治理大气污染,有的城市采取了机动车限购、限行等措施。限购、限行等限制总量的行政性措施成为各地政府部门遏制交通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手段。虽然限制总量增长的措施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缓解公共交通建设缓慢与私车保有量增长的矛盾,但这些措施实际扭曲了市场,制约了汽车产业,特别是中国品牌的发展。
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能源、环境、交通等因素的极大挑战。国家将继续加大淘汰老旧汽车将给汽车产品升级提供机遇,同时汽车行业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车辆智能控制、车车和车设施之间信息化、新材料和轻量化技术、回收再制造技术等方面,需要不断突破,才能适应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对汽车产品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需求。
三、2015年形势分析和预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在新常态下出现了转化:一是产销增速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化;二是从满足市场需求向适应社会资源禀赋转化;三是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四是从制造业向“两化”深度融合转化。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肩负着拉动消费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责任。汽车产业主动适应新常态、主动适应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主要应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发力:要靠创新及掌握核心技术、要靠汽车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要靠节能环保技术,要靠品牌文化建设、要靠发现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比如SUV、MPV、高品质高附加值车型、智能汽车,新的营销模式,新的服务模式等,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效益,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汽车产业发展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诸多不确定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全球经济有复苏向好趋势,各方预测要好于2014年。美国经济将保持增长稳定,预计2015年达到3%左右。欧盟经济降中趋稳,明年有望止跌回稳。日本经济将低位增长,但不确定性增加。受发达经济体需求带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将略有回升。
2、2015年GDP增速仍将维持在7%左右,为汽车市场保持一定增长奠定基础。
3、从汽车保有量看,中国还处于100辆/千人左右的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消费空间,对汽车,尤其是对乘用车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特别是消费者喜爱的SUV、MPV将保持高速增长。
4、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三、四线汽车市场和农村市场有望较快增长。
5、公车改革短期内会对汽车市场产生利好。
6、淘汰黄标车以及老旧车力度增加,以及对黄标车以及老旧车的限制使用,对释放汽车消费有正向作用。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针对雾霾频发、大气污染等问题,要加强淘汰黄标车工作,促进节能产品推广,并加快油品升级。《2014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如果规定能够严格执行落实,这将对2015年的汽车消费升级有较大的提升作用。
7、新能源汽车有望快速增长。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补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由于政策的延续性, 2015年还会保持比较高的成倍增长速度。
8、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低位态势,将对汽车消费产生利好。
(二)不利因素
1、限购
基于环境、交通、土地资源压力,深圳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石家庄、天津和杭州之后,全国第8座实施汽车限购的城市。预计2015年实施限购的城市还将有所增加,这对汽车销售将产生不利影响。限购蔓延还会引发短期内其他城市的抢购,造成透支消费,长远看对汽车市场汽车稳定发展不利。限购政策是政府懒政的一种表现,与此同时,限购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是违法的政策。对乘用车市场而言,由于获取车牌号的时间和成本太高,直接导致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合资品牌和进口车,将进一步挤压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空间。
2、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的政策
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的政策包括限行、增加停车费、收取拥堵费等,这些政策都将抑制汽车消费。
3、载货汽车市场面临下行压力
2015年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会更大,经济发展乏力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投资不足。公路、房产等投资下行,直接导致运输量下滑,再加上能源行业受到国际市场降价因素的影响,能源企业将进一步压缩成本,这也就造成货运收入的下滑。另外2015年开始将实施国四排放标准,期间产品性能的稳定性、油品和尿素供应、排放核查力度加严,都将对载货汽车市场产生难以预知的影响。
4、经济下行将导致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将影响汽车消费
5、油价持续下跌的不利影响
低油价将导致对新能源车的购买热情下降,同时导致高油耗车型需求上升,这种趋势不利于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转型。
6、汽车出口或将持续低迷
国际经济形势的趋好,虽然有利于国内汽车出口,但是受到技术、品牌、营销实力的限制,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如中东地区、东欧部分国家政局的不稳定,非洲、南美等市场政策的变化以及卢布危机,我国汽车出口近两年来处于下滑态势。2015年我国汽车出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2015年在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形势下,汽车产业整体增速会延续2014年的平稳态势。预计2015年中国汽车全年销量为2513万辆,增速为7%;乘用车销量在2125万辆左右,增速为8%;商用车销量在388万辆左右,增速为2.4%。预计2015年出口汽车约为86万辆,增速为-5%;进口汽车156万辆,增速为10%。
乘用车市场增速相对乐观,消费需求的刚性仍然存在,这种新车购车需求是保持汽车市场正增长的根本原因。
商用车市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预计2015年会有微增长的趋势。其中客车有望保持增长,货车,特别是与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重型货车可能继续2014年的下降趋势。
四、政策建议
(一)加快修订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目前,汽车产业管理的主要依据是2004年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十年来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与管理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统筹解决。通过重新修订产业政策,解决行政干预、多头管理、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目标,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
(二)鼓励创新投入
创新是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的基础,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大企业创新投入的鼓励力度。建议以成品油消费税改革所获得的新增税收建立汽车行业创新基金,鼓励汽车行业在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方面的创新投入,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实现中国品牌汽车的快速发展。
(三)解决汽车行业多头管理
目前,汽车行业多头管理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转变思路,以“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为基本原则,健全完善汽车行业管理的法律体系;从建立汽车行业统筹管理的角度出发,梳理汽车行业行政管理内容,明确各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强部门间协调,构建科学合理的行业管理体系。
(四)机动车限购限行应依法实施
限购限行等措施应该符合法律程序,依照法律规定来执行。必须通过科学的标准,严格设定政府使用限购限行措施的具体条件。同时,还应对限购限行的时间长度做出明确,特别是限行时间最多不能超过空气质量限期达标的期限。
(五)切实推进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工作
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是现阶段节能减排、促进消费最有效的手段。建议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关要求,并延续《2014年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所提出的要求,扎实做好2015年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财税补贴力度。
(六)推进财税政策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汽车消费税由生产环节征收改为在销售环节征收,并且研究消费税与购置税合并征收。
(七)鼓励“走出去”
培育全球化、跨国汽车企业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目前,与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比较海外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建议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财税政策。具体包括:通过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中国品牌企业研发,为海外投资提供融资和担保支持;建立主要市场国的投资指南,为企业人员提供专题的投资政策和地区政策的专业培训;通过补贴的方式支持企业海外技术、服务等人才的培训;推进国内实验室的认证发展,整合认证资源,实现结果认证结果互认;推进双边贸易谈判进程,解决目前存在的市场国贸易壁垒的措施;加快通关便利化措施;加快自贸区谈判步伐,降低企业进入新兴市场门槛,提高企业出口产品在当地综合竞争力。
(八)加快建立车用尿素供应体系
【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推荐阅读:
关于规范钢铁行业脱硫设施运行管理的通知01-11
钢铁行业战略分析09-13
钢铁行业安全知识10-20
钢铁行业安全质量标语07-15
钢铁行业市场分析10-25
产能置换 化解钢铁行业危机08-06
关于我省钢铁行业报告09-14
我国钢铁行业资产重组战略思考01-13
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