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与时俱进发展港口企业文化(精选9篇)
1.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与时俱进发展港口企业文化 篇一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作用
在谈到企业文化的作用时,我们能够列举出许许多多,比如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示范效应等等。但是,这些功能所发挥的作用,最后都要落实到“组织”这样一个特定的单位中,也就是说,我们得从组织的发展与成长角度来考察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组织”一词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按照字面解释,“组”就是将所有的东西合起来,“织”就是将东西编成一个整体。可是,在实际使用这个词汇时和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大部分人却仅仅注意了“组”,而没有注意到“织”的重要性。一个词汇的关键与结果说明,往往在后一个词上,这是汉语中的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打个比方说,“组”好比将一些线揉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团;“织”却应该是将这些线编织到一起,纵横交错,成为一块布。从这一方面来理解,我们就可以看出“组”与“织”的关系以及“组”与“织”各自的作用:一团线的功能,充其量可以做一块抹布,可是一块布的作用却显而易见!我们说这些的意思并不是在搞清楚一个词汇,而是想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问题。
看看我们现实的管理,大家都在喊着如何如何组织,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却是“组”而不“织”!企业发展了,招来了一批人,将大家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就开始干活了。但是,这仅仅是“组”—将一团线揉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团。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自发性和创新性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要想让大家产生高涨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自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说,组织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不是“组”,而是“织”—成为一块布,让员工们纵横交错,相互扶持,紧密结合,唇齿相依,共同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这块布的紧密度越高,其价值就越大。
那么,如何对组织进行“编织”呢?这个“编织过程”,需要依靠组织结构设置、制度、流程等等,更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全员认同和遵循的企业文化。
“精神管理”理论创立者齐善鸿教授“两座房子”的故事能够给予我们比较多的启示—在企业这座“房子”里,人们拿着工资和福利还怨声载道,而在寺院这样的“房子”里,人们心甘情愿地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捐献出来。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管理中少了类似于宗教中能够让人们信仰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简单利益的交换—干活,给钱!这个能够让员工产生信仰的东西,就是价值观;或者说,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齐教授在前述基础上提出和强化了“组织人格”的概念,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创建能够使整个组织成员认同的、成为全体成员信仰的思想和行动体系。
组织成员价值观取向的一致性和单一性,是组织成长的最根本动力。拓展训练中有一个集体“爬墙”的游戏,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有一个企业的拓展训练结束后做总结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爬墙时那么玩儿命?”大家讨论了一阵子,得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结论,就是做这项活动时团队成员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是单一的!我接着问:“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中鲜见这样玩儿命的场景?”大家马上就想到了:因为工作中很少有团队“目标完全一致、而且单一”的时候!这样一个场景,就充分反证了建立一个能够让全体成员信服的企业价值观何其重要!完全以价值观领导一个组织,恐怕只能在宗教中出现,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在管理中更多地运用价值观的管理和建设来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近年来,美国的豪斯教授提出了“基于价值观的领导”这一命题,就是这一方面的尝试。
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形成能够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良好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体积”和“体重”。这种“体积”和“体重”则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及其效率,比如共同价值观的选择与锤炼,企业目标、部门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一直性,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及其运转效率,企业制度的人性化与可操作性、持续创新性,企业流程的顺畅与持续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企业内部沟通体系的健全与不断完善等等,这些管理工作做好了,企业的内部团队意识将逐步紧密,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体积”和“体重”将自然“缩小”和“减轻”,企业的竞争力将大为提高,成长速度自然将快起来了。反之,企业将成为一群“乌合之众”—没有目标和方向、相互排斥与攻击、没有合作精神,“体积”不断增大,“体重”持续增加,这样的企业,能够维持就不错了,成长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到底,企业文化的作用,更多地倾向于企业内部—即组织管理效率的逐步提升、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高。
2.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与时俱进发展港口企业文化 篇二
港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 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 其中集中体现为港口资源的有限性、港口生产的专业服务性、港口产品的不可转移性。这些港口特性决定了港口企业必须突破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 着重于通过港口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进行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进一步构建现代港口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背景
港口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是经济运行的命脉, 也是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在经济、文化、商贸往来最大的交流平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 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港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些都对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发展, 港口现代物流也发展迅速, 尤其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的累积, 倾向于整合的物流系统以及咨询服务。因此, 现代港口企业将花更多精力围绕整个物流链或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在战略协作进程中, 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国度的企业结成联盟, 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港口企业从原有政企合一的体制下解脱出来, 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原有的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形态、产业定位、经营策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港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 企业的整体战略、组织构架、经营业务、经营策略、区域范围以及产业方向都实现新的战略转型, 因此, 港口企业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三) 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面临挑战
加入WTO后, 中国的港口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越来越多国内外跨国企业、知名公司或民营经济加入到港口建设与经营, 这些企业的加盟, 形成了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这些不同的投资主体, 有着各自特有的企业背景、管理模式、区域文化、组织氛围以及沟通方式, 这对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何在多元文化体系下构建适应现代港口企业的优秀文化成为众多港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并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 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 建设优秀的港口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管理理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可以使企业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 把精神的力量化为员工的行动, 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 化为企业的形象与信誉, 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合力, 并能释放无法估量的能量, 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 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现代
港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是一种以人为本为主体, 以企业精神为核心, 以群体行为为基础, 以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学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能够有效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促进管理创新, 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港口企业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管理实践, 一方面, 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 从微观上可以通过塑造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和道德规范, 促进港口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 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
港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需要在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改革创新, 而且还需要企业在精神层面进行文化创新。即在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同时, 要积极塑造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 改造传统企业文化中不合理、过时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法, 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和运营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中的文化力量, 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现知识资本运营和运作的新境界, 确保港口企业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三、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 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 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 也要全面认识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素养, 构建起优秀的现代港口企业文化。
(一) 强化理念先行, 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也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 它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是一个组织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 创新为动力, 知识为基础, 事业为共同追求, 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为导向的长期发展战略。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港口产业, 构建与整个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港口企业价值标准, 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 形成“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 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 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精神文化因素对现代港口制度建设和物质生产的反作用, 实现港口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 加强制度建设, 形成现代港口企业制度文化的保障体系
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港口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 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崭新的制度平台。这就需要现代港口企业一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制定长远规划, 注意近期效果, 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工资制度改革, 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员工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员工休 (疗) 养制度等等;二要加强港口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教育广大员工发扬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 提高自身服务质量, 杜绝行业不正之风, 自觉维护港口良好形象;三要定期组织或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 与客户、合作伙伴充分沟通与交流, 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联络了感情, 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四要建立客户回访制度, 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货主、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互动座谈会, 提取各方意见, 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不断完善港口现代企业制度。
(三) 实施行为工程, 重塑现代港口企业的行为文化
首先, 现代港口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 为港口企业员工、广大货主和船东以及有关联检单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着力搞好港容港貌, 建设一个花园式的港区环境。提供港口生产生活一流的服务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设施, 港口员工、广大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其次, 港口企业要加大对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投入力度, 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 以生动的事实感染人、打动人, 给港口企业赋予浓厚的知识和文化含义, 更加提升和丰满港口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内涵, 进而使港口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最后, 港口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开发和培养人才, 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进一步提升广大员工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加强广大员工对现代物流、港口运营管理、生产安全知识、工艺流程以及装卸机械常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 鼓励员工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培激发广大员工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和文明健康的环境, 培养港口企业员工高度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为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明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市场, 2007 (6) .
[2]、吴志.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塑造[J].中国市场, 2007 (27) .
[3]、陈再福.抓好时机推进港口企业文化的重塑[J].中国港口, 2004 (7) .
[4]、徐廷光.港口企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港口, 2004 (8) .
3.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与时俱进发展港口企业文化 篇三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既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理念和认知。本人从所在企業的角度,在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谈谈企业文化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几点认识。
认识之一:从本企业实际出发,找准企业员工现实存在的思想文化状态。
企业现实状况。鞍山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2006年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成立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追溯历史沿革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为鞍山地区唯一的以市政工程道路、排水设计为主的科技型民营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资质,储备了一定的设计和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办公设备、设计装备优良等软硬件条件。
可以说,我们企业改制前的发展,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基本依赖于鞍山市政府关于每年市政工程项目计划性的安排。由此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企业宣传工作)也基本是以传达、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活动安排,很少结合本企业实际,多有形式主义成分。
改制前是这样,那么改制后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从改制后成为民营企业运作的一段时间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作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公司必须是以市政工程设计为主,没有工程技术人员一切都不存在。我们公司当初就存在设计团队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公司改制过程中流失了部分有一定设计经验的专业人才,新引进补充的专业人才不能马上发挥作用,同时给公司的设计资质带来很大压力。二是员工理想追求趋于淡化。不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比较,就是和国有企业比,我们公司的员工确实难免存在自惭形秽的感觉,认为国有企业正规,有发展前景,有政治诉求和经济保障,等等。而身处民营企业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想法,只要做好分内工作,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保证正常发工资就可以了,别的无所追求……这就需要我们要大力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三是团队精神不足、个人主义色彩加重。虽然公司改制已有八个年头,但公司中仍有部分员工对未来前景抱有忧虑,感到漠然,更多的是担心自身的前途和工作稳定问题。大致突出表现在,自己努力需要付出的多少,与参与持有公司的股份多少相挂钩对照。再则公司在某些管理环节存在的些许漏洞和纰漏,导致存在公平与效率相对失衡,以及缺乏相应的激励和惩处集中问题。所有这些,或多或少地在公司员工中引发蝴蝶效应,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和消极情绪,传染和影响整个团队的精神状态,极易导致个人主义倾向抬头,增加不和谐和不稳定因素。分析认为,要正确解决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继承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使之深入并融化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
认识之二:企业文化是公司科学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国家强盛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发展靠先进的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和完善,以及城市市政工程设计项目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在所难免。从形式上看似乎是只是产品、劳务、科技的竞争,而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与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支柱,以及凝结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对人的塑造中,具有凝聚、激励、规范、渗透等功能的无形资产。这些功能的综合作用,会转化为精神力量,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我们公司提出要创建以“忠诚、团结、创新、务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着眼点就是突出公司员工的政治信仰和理想追求。但它又不应是空洞的、狭隘的,应该是现实的、丰富的,也应该是相互的、共同的。员工能忠诚于公司,奉献于公司,服务于社会,积极创造和积累财富,源于公司必须具备令人信服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说服力,而这些就是蕴含着具有丰富内容的企业文化所散发出的无形的精神力量。
认识之三:企业文化是公司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黏合剂
公司的进步与发展,依靠的是公司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而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又是生产力中起决定因素的力量。公司劳动关系的状况如何,决定于公司各项管理是否植入人文基因和文化要素。当企业管理被植入文化理念后,劳动关系就会为之一新。作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其追求经济效益为根本无可厚非,但若远离文化因素,也就人为放弃精神追求和理念信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自我和淡漠,何谈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如果将科学发展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企业深层理念,就为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文化之源。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双方互为存在,公司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公司员工的勤奋劳动,有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有公司发展壮大;同时员工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又离不开公司的发展。只有实现劳资双方互利共赢,才能发展和巩固和谐劳动关系。
认识之四: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任何文化建设都要建立在制度的平台之上,制度与文化密不可分。制度设计源自文化思想和价值主张,强调什么价值主张就应有相应的机制与之衔接和配套。我们公司作为命硬科技型企业,在制度创新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的情形是:优势在于公司是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而来,能够较好顺利继承和延续已有的制度和规章,能够较好继承和延续好的经验和传统,;劣势在于面对全新的民营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在制度创新方面没有现成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容易陷入或拘泥于原始陈旧的观念和做法,导致管理工作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影响和制约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容易在员工中产生消极作用。为此,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必须强调企业文化创新是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管理的最高层次应是自主管理,需要员工的高度自觉,企业文化强调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管理配套、组织与机制保障,着力于公司使命、价值观和公司发展目标的广泛认同。着就需要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摒弃高层专断意志和家长式权威的传统文化样式,培育和扶持现代企业文化,既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一视同仁的平等文化和相互信任的团队文化。
4.加强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 篇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正在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的港口企业,特别是从事装卸生产的港埠公司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是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企业走向市场的需要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港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改革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中,处于重要地位。为适应形势要求,港口企业需构建一个具有自身特点、能反映港口员工共同价值观、集体意识和企业最高目标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外部对港口企业接受的标尺越来越高,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对社会展示本企业的精神风貌,还可以通过增强对外形象,赢得用户的充分信任和广泛支持,为发展港口生产创造最佳的外部环境。
2、是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载体,其功能之一就是可以形成企业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把企业的经营哲学、基本信念、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等灌输给职工,使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共识,每个职工都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信仰而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企业文化把人作为重要资源,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促使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使职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出最大的热情和创造力,在生产和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3、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传统的企业管理是以严格的制度为中心的理性模式,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管理不仅要有其科学性,而且还要有文化性。文化性强调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它强调人是企业的财富,从而把“通过管职工达到管企业”的管理方式变为“凝聚职工自觉地共同管好企业”。
可见,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在新形势下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高对外形象,改善企业管理,促进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企业及企业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准则、是企业员工的信念和凝聚力的体现。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同,故塑造企业文化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结合我们天津港的特点,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应包括企业精神的塑造、企业哲学(经营理念)的提炼、企业作风的培养、职工队伍的建设、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和贯彻、文化生活阵地的规划、企业形象的树立等几个方面。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培养员工集体意识,凝聚全体职工的主要精神力量,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如天津无缝钢管厂“艰苦奋斗过日子,求实创新争第一”的无缝精神;天津碱厂“团结、奋进、求胜”的天碱精神等都是长期激励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团结拼搏的精神支柱。
企业哲学是对企业经营思想中具有理性的观念进行的概括和提炼,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宗旨。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就是丰田公
司独具特色的企业哲学。我局提出的“四个第一、五方满意”作为港口企业的企业哲学就很具代表性。
企业作风是企业职工群体在长期生产工作中形成的,表现在思想工作生活上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企业作风是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它可以促使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充沛的精力、积极的工作态度努力工作。大庆“三老四严”的企业作风举国闻名,教育了几代人。
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为此,我们要坚持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职工,既要生产又要育人,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职业道德是规范职工行为,使本企业的产品或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得到社会公认的重要前提。港口企业外部有着广泛的社会公众,在生产经营中需和船方、货主、铁路、外理、外代、商检、运输单位等多方交往,企业内部又是多工种联合作业,因此局和公司都制定和贯彻了各种职业道德规范,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风气。
企业文化生活阵地的规划包括职工教育,文化生活及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等方面。完善设施建立阵地,提高职工政治文化技术业务素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业余时间有一个优美舒适的休息环境,通过感情投资,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使职工以港为家,爱港如家。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个性化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企业不单纯是创造利润的经济组织,还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否得到社会认可,直接关系企业形象,影响企业前途,作为改革开放的港口企业,也必须树立起受社会欢迎和货主信赖的企业形象。
总之,企业文化理论既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又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既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紧密联系,又不完全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一门新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
三、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企业领导者要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要有文化意识,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创造有利的环境,要做塑造企业文化的领路人。
2、要树立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是一种企业人格化的产物,在企业文化诸要素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港口企业是服务性行业,以优质装卸、优质运输、为货主和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已任。当我们企业的大多数职工自觉树立了为用户优质服务观念的时候,就形成了企业价值观。
3、做好企业自我诊断、分析,这是确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准备工作。要对本企业建立以来已形成的传统作风、行为模式、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那些积极向上的优秀的东西。
4、搞好企业文化模式的设计工作。结合本企业特色,发动企业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设计,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归纳、提炼、修订,以能反映出本企业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本企业的经营信条、企业目标、发展方向、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为原则。
5、企业文化要用简明、准确、富于哲理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正式发布,然后在职工中大力提倡和宣传,为广大职工认同和接受。
5.国内企业如何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 篇五
硕博论文网
什么是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在系统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成员的身心能够融入到系统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来实现文化管理模式的提升,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进而成为“企业人”。当然如果要理解这个概念,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文化。据考证,文化的最早含义是指人类装饰身体的活动,活动的结果意味着人与原来的状态相区别,由此引申,文化即实现人的角色转变。所以人的角色塑造成为文化管理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文化管理的内容
文化管理是目前正在探索和实践着的管理目标,其内涵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比如包括如下内容:
①把企业看成有机的、“人的组织”,是培养人性的学校。传统上把企业看成生产产品的地方,充满机床设备、物化的东西;而从文化的角度看,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面临两种使命,赚取利润和培养人性,更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员工的文化素质,增加其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
②从人性假设来看,企业把员工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着自我价值实现的“文化人”,人人是目的,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可替代的,企业家是这样,每个员工也是这样。
③“外圆内方”式管理。外圆指通过文化来实行好的管理,内方指制度的内化,慢慢把制度演变为一种习俗。文化管理很好地诠释了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管理寻找的是一种中性的智慧,寻找的是一种中性的管理理念。文化是制度的润滑剂,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文化的润滑则难以成为自觉的人格行为,难以内化成为习俗。制度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塑造的关系。应该借鉴中国古代老子的智慧:无为而治、自我管理。
④重视感情和价值在管理中的运用。以前强调要什么,不要什么,感到人是一种很被动的存在;文化管理通过感情、价值观的渗透,变人的被动为主动。
科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以资本为核心,文化管理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目标是追求资本效益的最大化,文化管理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文化管理是建立科学管理之上的一种管理方式,是通过对科学管理的肯定和否定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文化管理同时还包涵了科学管理的一部分合理内容,比如科学的决策机制、严格的制度管理、追求最大的工作效率等。
文化管理产生的社会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人从日本二战后经济神速发展的奥秘中发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后,文化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开始席卷全球。它的产生迎合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是人们对管理个性的需求,同时也是从“机会”市场走向“能力”市场的产物。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在文化阶段达到新的竞争。中国加入WTO之后,必须与狼共舞,但企业家们认识到,如果没有狼的体质,必然被狼拖死,而要具备狼的素质,必须提升企业素质,自己也变成狼,甚至比狼还强,才能战胜狼。这些没有文化管理的参与都是难以实现的。
总的来说,文化管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管理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迄今为止,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1.经验管理——人治、经济人
所谓经验管理是指没有成型的管理规律、成文的管理制度可以遵循,企业完全按照经营者自己的设想,跟着感觉,凭经验、直觉去管理。所以,在经验管理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这包括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凝聚人的个人魅力、良好的感觉和直觉。
1769年,英国诞生了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成为人类走向工业社会的标志。
在此后的漫漫岁月中,与这种小规模家族式的企业相伴随的是幼稚的市场和科学技术的低水平,这使管理者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但完全可以满足对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经验管理从不适应到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
2.科学管理——法治、机械人
在世界上第一家企业诞生142年后的1911年,美国人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问世,使企业管理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进了划时代的科学管理阶段。使依法治厂、依法治企成为可能,使企业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科学管理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泰勒认为,懒惰是所有人的共性,因此,重奖、重罚、金钱刺激是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唯一手段。但泰勒的科学管理重物轻人,仅仅把员工当作工具,对员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
其消极的一面。
3.文化管理——文治、价值人
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现实与历史的特点,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地显示出来。文化是一整套由一定的集体共享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的,被个人行为能力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模式的整合。
流行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行为科学,虽然未能补充科学管理的不足,然而却为文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行为科学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5个层次,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不断攀升。正是从这一理论出发,人们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从重物不重人的科学管理向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在满足人的必要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人的精神价值需要的文化管理发展,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文化管理的基本特征
1.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2.从理性的制度管理和灌输式的思想教育,到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由员工来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来规范和统一企业整体的行为,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力量。
3.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实际上是将企业作为封闭系统,侧重于调节企业内部运作机制,而企业文化管理则将企业视为开放系统,来强化企业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调适。
4.是“以人为目的”的管理。
文化管理的作用
1.导向作用
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根本宗旨和目标是什么?企业的根本宗旨和目标构成了员工奋斗的共同理想或愿景,但是企业目标不能仅仅是追求盈利,企业要能够凝聚人,就必须有超越利润的价值观,就需要实施文化管理。
2.激励作用
对员工的激励,应综合考虑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物质需要可以用物质去满足,而精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尊需要则要靠企业文化。这就是现在很多企业在留住人才的时候,不仅只靠待遇留人,还要靠感情和事业留人。而感情和事业正是文化的一部分。
3.凝聚作用
企业应能够团结员工的心,使他深切感到这个事业值得追求,使他感到企业如家,也可以通过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的感情诉求实现。
4.塑造作用
人都是环境影响的产物,一流的员工不仅要有一流的业绩,一流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风貌、作风、敬业精神都应该是一流的。企业文化特别强调,员工之间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互相协作很好,内耗少,一致性强,企业的竞争力也会较强。
5.资源整合作用
文化管理形成的是一种经营理念、企业哲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整合作用,整合企业的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特别是企业精神资源的整合,更是文化管理作用的独到之处。
6.辐射作用
成功的公司,他的品牌战略往往也是成功的。品牌怎么形成的?品牌的背后就是文化,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在社会上的一种映象,一种反射,一种辐射。企业的文化让社会公众、顾客、供应商、政府了解了,让新闻媒体报道了,传遍世界,就树立了企业的形象。所以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就会树立好的企业形象,好的企业形象不断积累的结果就能变成好的品牌。
6.如何认识企业文化 篇六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特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也可认为,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认识企业文化:
7.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与时俱进发展港口企业文化 篇七
小企业在建设和提升企业文化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特征,以培育企业精神为重点,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加强领导,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将企业文化的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具有时代特征和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案例1:联系企业特征建设同济同捷独特的企业文化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雨成认为企业文化不应是一句口号,不应是企业装饰门面的表面文章,也不是搞几次活动就能完成。企业千千万万,其情况不尽相同,企业文化也没有定式,关键是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建设符合企业特征、具有企业独特个性的企业文化。首先要抓住切入点,明确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是做好深化文章,突出自己的个性,因为企业文化贵在个性,企业的生命在于独特的“魅力”个性。而同济同捷创业成功,根源于董事长雷雨成明确提出要创造同济同捷文化。
案例2:张捷引导微创形成的富有魅力的企业文化
在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捷进微创以前,甚至于他进微创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微创没有系统的企业文化。创业的起步阶段,虽说有一些创业者自身的优秀品质和理念在,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只有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就像一个小孩,在出生的初期是没有性格的,随着他的成长和家长的引导,会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
张捷进微创前,微创企业内已存在创业精神、创新精神、追求品质等等企业精神的雏形,但仅是雏形,没有整合成一个有战斗力的企业文化。所以,微创在张捷进来之前之所以走了些弯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就在这。张捷进入微创以后,微创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互补的管理团队,开始有一个科学的运作规范,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认可前面所形成的企业精神雏形,倡导一些新的东西,通过细致真诚的沟通,打造一个真正富有魅力的“微创”文化:鼓励创新、品质第一、团队精神、用户至上,并将它渗透进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微创人真正的价值观所在。
正确界定企业文化并使其与企业特征吻合
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在正在步入文化管理。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伴随着对人性假设的不断发展而前进的。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对人性的基本假设是将人视为自我实现人;缺乏对人性的合理假设,是不会形成文化管理的态势。同时,在企业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企业要按照内部资源、能力采取相适应的管理方式。
企业文化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是一个决策层、管理层、员工层间的运作方式。它强调对企业实行“软”式管理,认为人推动企业发展,并富有很强的内聚力、向心力,每个人都知道企业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努力工作着,将他们的工作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企业精神虽然是无形的,但又实际存在,它无形中规范了员工行为。
就其构造而言,企业文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表层,是作为实体的物化层文化,主要包括厂容厂貌、企业标识、厂歌、文化传播网络、设施环境等;中间制度文化层,是企业的人际交流方式和各种典礼仪式、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包括人力资源理念、营销理念,生产理念等;核心精神文化层,是在企业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等,表现为观念形态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论理、经营管理思想、职业道德等。
不成功的企业有各种各样失败的原因,成功的企业也是各有各的成功特色,但有一点在成功企业之间存在着很高的一致性,那就是他们的企业文化,都有其必然的个性烙印。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对企业文化的真正重视,就必然要求企业能够顺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更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但需要建设,还需要完善,想方设法破除旧的、跟不上发展的、与企业特征不再吻合的文化,建设新型的企业文化。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在文化建设上是有区别的:在大型企业里,企业组织层次多、信息传递路径复杂,可能更需要一些系统的文化运作方法;而中小型企业,可能就100多名员工,信息沟通较为顺畅,不需要太多的形式或系统的东西,它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让核心理念深入人心的工作上。
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在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公司外部形象。
STEP1,首先成立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研究会之类的运营团队,组织团队开始调查分析现有文化状况,了解企业的文化历史和环境条件,以一定的标准来诊断公司现实的文化与文化建设现状。
STEP2,分析公司的行业特征、使命、远景与战略,通过对“企业文化要素”的界定,对企业文化进行再定位。
STEP3,在成功地定位企业文化之后提炼科学、简炼、准确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
8.我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篇八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职工文化,也称企业职工文化,是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文化形态,职工文化以职工为本,是一种素质文化,企业文化以企业为本,是一种管理文化。[1]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二.企业文化如此重要我们又应当如何如何塑造企业文化
要塑造企业文化应当先了解其要素,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是塑造企业文化。
1.共同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于事物、目标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念,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愿意遵循的清楚主张即价值观。我国老一代的民族企业家卢作孚(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始人)提倡“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服务是超报酬的,事业的服务是超经济的。”从而树立起“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价值观念,这一为民为国的价值观念促进了民生公司的发展。
2.行为规范。它包括企业制度、企业使命。企业的行为规范是指企业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是企业全体人员整体行为的一致性和制度化作为表现形式。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
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3.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是外在因数,“象”为企业形象的内在因数。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
4.英雄人物,企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文化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或英雄人物等。企业英雄人物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行为和群体行为规范化和合理化的优秀代表。使无数默默无闻的员工的点点滴滴企业精神实践的集中反映,是企业组织力量的缩影,是企业文化的枢纽。企业英雄把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散发着迷人的光和热。是企业精神的伟大实践者,为员工树立楷模,并成为员工效仿的对象。企业英雄也决不是超凡脱俗的人,他们就是我们之中的一员,也是企业平凡的典型,英雄能做到的,每一个员工也都能做到,至少能学到他的那种精神;他是企业的象征,他能够使消费者相信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是这样的。他激励着员工奋发向上,也促进着企业绩效的提高,他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高度重合。
5.文化活动。企业文化活动是指企业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结合企业员工的需要和特点,所开展的各种文化活。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开展的学习培训活动;为开发企业员工智力,培养员工的创造性和成就感,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为培养和提高企业员工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创造能力开展的文学艺术活动;为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陶治员工情操的娱乐活动,为培养企业员工拼搏精神,增强体质开展的体育竞技活动;为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感情,加深对企业福利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依恋,开展的福利性活动;为使员工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强化和确立共同理想和企业意识开展的思想性活动,等等。
三.企业文化作用
1.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
2.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3.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
4.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
5.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注重的全面发展,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企业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引导企业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引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9.正确认识民俗文化 篇九
正确认识民俗文化 乌丙安
民俗文化包罗万象,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民族民俗文化的优秀遗产,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现在中国已经是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签约国,也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率最高、批准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中国民俗学界也提出,中国民俗文化大复兴的年代来到了,从口头文学、音乐、舞蹈到戏剧,还有其他民俗文化表现形式,要重新把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珍藏多年的文化瑰宝抢救出来,包括那些曾经被人们忽视的文化。
事实证明,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壮大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为现代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中国的民俗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多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保持了文化多样性的鲜明特色,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前进方向。民俗文化传统正是当代文化走向大繁荣的根脉,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文化工程就充分证实了这种深远的影响。
民俗学科的“出路”
民俗文化连同研究它的民俗学在上世纪经历了漫长的“休眠时期”,所幸还有顾颉刚、常惠、容肇祖、江绍原、杨坤、杨成志和钟敬文等老一辈民俗学家不遗余力地扛起重建民俗学的大旗,也取得了众多具有奠基性的成果。但直到20世纪末,与其他相邻近的人文学科比较起来,在兴旺发达的社会学、民族学的映衬下,民俗学的客观影响依然微弱,学术地位照例偏低,它在社会学科全面发展的热烈氛围中依然遭受冷落。
本世纪初,从国际到国内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是民俗学真正复苏与崛起的升温热点。下一步,已经热起来的中国民俗学和民俗学人该如何用自身的“消耗功”,来实现把热量传给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过程,就成了目前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当前民俗学升温的切入点似乎应是加强应用研究,优先结合实际加强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丰富并完善高水平的“中国应用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最直接的学科任务就是尽快建立一整套保护民俗文化遗产的应用理论和操作方法,丰富当代民俗学多样化的分支学科建设。
民俗学的思考是多角度的,民俗学的出路也是多方向、多轨道甚至是放射性的。基于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工作应指向这几个方面:第一是进行各地区、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地理分布的调查研究,这一工作作为中国民俗文化分布版图的重要调研活动,和民俗文化濒危状态的调研汇集到一起,将可被纳入作为国家文化战略决策依据的基本国情记忆库中;第二是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结合非常密切的表现形式的采录挖掘;第三是进行各类民俗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学研究;第四是对民间传承人的传统传承机制如何保护做深入调查研究。
田野作业要讲究“入乡随俗”
田野作业过程中,民俗学研究特别强调入乡随俗,这其中有两个基本点值得注意,第一个就是民俗主体,即民俗对其拥有者、承载者自发养成的文化习俗惯制体系和民间智慧的传承体系,其主体就是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在田野作业中,明确民俗主体要求去除研究者的本位偏见。因为民俗本位偏见会影响学术研究,使调查作业的观点偏离,事实可能会遭到歪曲,调查作业的评价难以准确,甚至还可能引出歧视性的后果。
第二就是要注重民俗对象。当深入到民俗环境之中时,民俗研究者是一个参与者也是观察者,这应该是自觉而不是自发的。在田野调查之前,要做好这样一个认知的准备,明确自己的双重角色。一个民俗学工作者必须要严格地控制自己,敦促自己入乡随俗。这种入乡随俗不是客串而是投入的,要让自己慢慢沉浸进去,把自己的角色转换,由客位变成主位,有了感情,才能正确认识民俗文化。
民俗学研究不会被取代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举世公认的热潮,使几乎所有民俗学人都不仅亲眼目睹了这场文化热力运动的进程,而且还亲身经历并参与了这项文化保护工程的实际工作,做出了颇为可观的成绩。
民俗学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契合点,但两者之间也存在重要差异。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来看,非遗保护工作选择了民俗文化,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等同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也不可能取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个比方:假定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拥有千万种货品的大超市,民俗文化遗产在这个超市里只是一部分特色货品的专柜。民俗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前,只能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程做选择。
民俗学人在遭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之前,一直从事着本学科领域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理论与实践的工作,这既是民俗学人科学性的本体工作,也是职业性的本色工作。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与时俱进发展港口企业文化】推荐阅读:
正确认识“减负增效”,促进教育健康发展08-19
我所认识的企业文化07-01
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中的十个关系07-09
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教案01-08
正确认识安全12-02
正确认识保健食品07-24
正确认识自尊自信 教案08-02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08-10
正确认识保健品08-15
正确认识职业生涯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