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 篇一
关于和平与发展教学的反思
一、自认为成功之处:自始至终围绕重点、紧扣重点。
本节课是从当今世界的现状和发展出发,紧密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这两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导入新课,指出重点。本节课由反映教学主题的《放飞和平鸽》的画面开始教学,由伊拉克战争的画面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美国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3)、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都强烈反对和谴责美国的行为?明确指出重点了本节课的重点。
在自学提纲和知识结构图中明确、展示重点。在知识测评的练习题中体现重点、落实重点。在教师讲评中强化、点拨、突出重点、落实重点。结束语中再次强化重点。
二、疑点难点解析到位。
恐怖主义行为是本节课的一个疑点难点,恐怖主义行为到底对不对?有没有合理、正确之处?人们应不应该支持本.拉登?一些人存在误区。他们单纯地认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今天攻打这个国家,明天攻打那个国家;今天干涉别国内政,明天指责他国人权,在世界上横行霸道,遭到恐怖袭击是罪有应得,人们应该用各种恐怖活动教训他。所以,在9.11事件的资料之后,我就把它设计成2个问题,让学生结合血淋淋的的事实,引发学生冷静地思考,认识其危害。最终使他们明确霸权主义欺负弱小国家不对,应该遭到反对、谴责。但是,恐怖主义行为也不对,它对世界、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对个人没有益处,一点点益处也没有。因此,我们对恐怖主义应该坚决反对、铲除、打击,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印巴冲突和巴以冲突是两个易混的问题。抓住易混要点,对其分析。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安排合理。整个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领、点拨、启发、指导、强化为辅。既体现网络教学的特点,又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既落实双基,渗透德育又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既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三、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控制、监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学习,只是观看图片、动画,荒废了时间。
2、课堂容量较大,有一小部分内容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2.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 篇二
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 2010年的帷幕即将拉开。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 我很高兴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 向全国各族人民, 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 向世界各国的朋友们, 致以新年的祝福!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中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为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无比自豪, 决心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中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 实现了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就,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中国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国际合作, 扩大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2010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将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 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同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携手努力,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 加强两岸交流合作, 更好造福两岸同胞。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显现, 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突出, 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继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合作、同舟共济。借此机会, 我愿郑重重申,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继续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国际合作, 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此时此刻, 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上, 还有不少民众正蒙受着战争、贫穷、疾病、自然灾害等苦难的煎熬。中国人民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境遇, 将一如既往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相信, 经过世界各国人民不懈努力, 世界文明必将不断发展, 人类福祉必将不断增进。
2010年, 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我们热忱欢迎五大洲的朋友们共襄这一盛举, 共同谱写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新篇章。
3.和平发展与核心利益 篇三
以上这些事件,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都与中国相关。正在崛起的中国引发周边一些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猜疑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我们国内一些媒体上也不乏好战的声音、网络上充斥着一些网友的好战言论。这些声音虽然不大但十分刺耳,它让人发生错觉: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临战状态。而这种声音,又反过来给国外某些散布“中国威胁论”的入提供了新的口实,也使得某些国家怀疑中国是否已经放弃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局势果然已经如此严峻,或者说,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吗?
其实,只要稍有头脑的人,都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绝非事情的真相。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潮流未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也没有变。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习近平同时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习近平的讲话,既阐明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最高目标,也强调了“绝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国内外对其反应大多是积极、正面的。在东亚地区安全局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它打消了国外一些人士对中国是否将放弃和平发展道路的疑虑,在一定程度上回击了“中国威胁论”,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但是,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人们看待事物也有两面性。对这一讲话,有的从中看到的是“和平”的坚定宣示,有的从中看到的是“绝不牺牲核心利益”的强硬表态。同样的新闻内容,有的标题是“中国将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的则是“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核心利益为代价”,这既可以理解成对讲话内容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也可以理解成看问题的聚焦点不同。假设一场国际纠纷就在眼前,大约前者从中看到的是和平解决的愿望,后者看到的却是不惜武力解决的决心。
其实,如果不是故意或者无心,从新华社的报道中是嗅不出任何尚武味道的。新华社的这则消息,全文近1500字,绝大部分引述的是习近平的讲话内容,其中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述中国为什么要走、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容占了90%,即便是强调“绝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部分,也绝无“不惜动武”的字样,而是特别提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实际上,和平发展才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核心利益。正因为如此,无论是面临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还是面对与邻国的领土争端,中国都反复强调通过外交手段“对话”解决问题。这一思路是清晰的、一贯的,毋庸置疑的。
那些借中、美、日的军事航天试验同日进行这一巧合大肆贩卖战争的耸听危言,可以休矣。
4.教案(和平与发展) 篇四
板书: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当今时代的两大问题(点课件)视频中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正真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加一起就是东西南北问题,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邓小平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问题是东西南北问题呢?……没错,在赤道以南普遍是发展中国家,而赤道以北大多是发达国家,所以说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而战争与冲突则普遍发生在东西半球间,各国为了自身利益采取军事行动,近年来,海湾战争、波黑战争、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非洲**、伊拉克战争等局部战争大都发生在东西半球间,所以说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首先我们来学习和平问题的含义以及世界和平的意义(点课件)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点课件)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板书:一.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1.和平问题的含义2.世界和平的意义(点课件)二战后,伴随着经济,政治,科技的快速发展,相继出现了核大国,然而核大国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世界性的战乱反而维持了总体和平的局面,这是为什么?……没错,因为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十分严重,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世界得以维持了总体和平的局面,老师为此特地做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拥核大国故有震世之威严”,下联是“求和世界力争动心之忍性”,横批:“和平发展”。然而二战后世界维持总体和平的原因不仅此一种(点课件)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2.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依赖程度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板书:世界维持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
尽管二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的局面,但当今世界是不是安宁了呢?同学们思考一下(点课件)没错,当今世界没有安宁,比如(点课件)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和美国的911事件(点课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都是影响当今世界安宁的因素。(点课件)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点课件)由此可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点课件)这幅图片是美国福特汽车零件的产地,福特汽车零件组装说明了当今全球的一种什么趋势呢?……没错,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接下来我们学习发展问题(点课件)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如何呢,1.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3.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板书:4.发展问题的含义 5.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点课件)1.当今世界仍是贫富差距悬殊的世界;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这些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
板书:+特征
那现在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呢?大家来看这幅图片(点课件)很明显,南北发展不平衡是当今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我们来看几幅反映发展不平衡的图片(点课件)这是一个苏丹女孩,即将饿死跪倒在地,而一只秃鹫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点课件)发达国家的孩子在玩电脑,而贫困国家的孩子连完整的衣服都没有(点课件)发达国家的孩子可以在温馨的床上安睡,而在贫困国家只能席地而卧。(点课件)我们先后学习了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同学们思考和平与发展有什么关系呢?……(点课件)不错,和平与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世界局部地区的动荡与贫困是有其原因的,为此许多国家要求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下面我们来学习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板书:
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点课件)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1.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板书: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及途径
世界发展的主体是世界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意义有,(点课件)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3.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但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一个长期而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需要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就这些,老师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战争、贫困、饥饿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听着悲伤的旋律,我们也来试着体会充斥在那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的哀伤与无奈。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伤害,那些疤痕永远都会烙印在人们内心深处。或许我们能稍稍感受到那些战争与贫困带来的痛苦,这就足够了,我们要不断完善自身,为祖国崛起而奋斗,将战争与贫困在世界的土地上驱逐。
5.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篇五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
第九课第一框
教学设计
二0一一年十二月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主备教师 方 强
一、【内容与解析】
(一)教学内容
1、和平与发展的内涵
2、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
(二)内容解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即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和当今世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举措。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国际社会、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为学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内涵,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联系政治生活实际,运用典型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举措。
2、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3、运用政治生活实际说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
(二)目标解析
1、识记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举措就是要求记住和平的含义、发展的含义;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当今世界要通过哪些具体的举措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
2、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就是要求学生明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
3、运用政治生活实际说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和我国如何响应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的内涵时,可能会存在和平是世界的主题即世界上没有战争和冲突或者因为当今世界存在着很多战争和冲突而否定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问题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而导致片面认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典型的政治生活案例分析。
四、【教学条件支持】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准备使用幻灯片展示有关图片,因为使用幻灯片有利于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现实的政治生活。
五、【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日韩两国曾密切合作,联合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近来又因为“独岛”领土之争,使两国关系趋于紧张。这说明(B)
高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
第九课第一框
教学设计
二0一一年十二月
① 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国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③国家间利益的对立则往往会引起摩擦和冲突 ④国家间无法真正进行合作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许多国家之间或者地区之间发生多种多样的冲突,甚至战争。什么是和平与发展?如何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我们本课时的学习。
问题一:什么是和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国际政治生活现象,明确和平的内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生活动:
问题1:和平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和平问题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问题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是什么?
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指和平有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问题3: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
和平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 发展.问题4:影响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要障碍); 宗教、民族、种族矛盾; 领土、资源纷争; 国际恐怖主义;
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带来的危机;
例题1:2010年12月22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4月份美俄两国签署的新核裁军条约。削减核武器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表明(C)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不复存在 B.军事力量已不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C.要和平成为时代主流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变式练习:应韩国总统李明博和日本首相菅直人邀请,胡锦涛出席了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在韩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和13日至14日在日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尔G20峰会讨论的主题是全球经济与框架。APEC则强调将继续推动亚太地区一体化建设,共同实施经济增长新战略,并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达成共识。可以说APEC与G20心存默契。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G20峰会和APEC大会成功举办(C)
①体现了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趋势加强 ② 体现了国与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高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
第九课第一框
教学设计
二0一一年十二月
③ 体现了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④ ④有利于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问题二:什么是发展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国际政治生活现象,明确发展的内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师生活动:
问题1:发展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发展问题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问题2: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是什么?
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即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问题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表现是什么?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当今世界贫富悬殊; 南北发展不平衡。
例题2:世博会日益关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逐步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现未来发展的重要平台。从政治学角度看,这体现了(C)A.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D.世界各国的矛盾与冲突正逐渐消失
问题三:如何实现和平与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实现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或者具体举措。师生活动:
问题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问题2: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问题3:维护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①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②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③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④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
例题3:2011年2月18日,一艘游艇在印度洋海域遭索马里海盗劫持,4名美国乘客沦为人质。有分析人士指出:“海盗经济”令海盗迅速发展。索马里很多渔民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但如果当上海盗就可以让他们实现一夜脱贫的梦想,所以海盗的队伍日渐壮大。这表明(B)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高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
第九课第一框
教学设计
二0一一年十二月
D.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
变式练习:2010年10月23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韩国庆州闭幕。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确认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投票权。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拥有份额将升至第三位,但美国依旧拥有“否决权”。中国拥有的份额上升,但美国依旧拥有“否决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① 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升 ② 建立国际新秩序任重而道远 ③ 多极化并不能遏制霸权主义 ④ 中国应韬光养晦服从美国的领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小结】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篇六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根据《课程标准》,通过本框学习,要求学生要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认识到危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掌握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含义,懂得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本框是《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第一框题,是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阐述。该框下设三个目,分别为:第一目“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是情景导入;第二目“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是情景分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时代主题的知识的系统表述。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部分;第三目“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情景回归,是对时代主题内容的深化。通过该目的学习,把知识学习和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把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思想活跃,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对社会热点问题、热点时政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本框题的学习内容又与当今国际时事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应以时政热点为入手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时政热点分析及案例教学法,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但同时,由于高中生主动接触社会少,社会阅历尚浅,知识面不广,因此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容易停留在表面。所以在本框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践回归理论,在深入把握教材体系和教学重点的前提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现实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讲时事这一表层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国内外重大事件,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2、3、四、五、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珍惜和平与发展的环境,自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培养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难点: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讨论法、情境导入法六、七、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这个雕像啊?【PPT上播出“铸剑为犁”雕像的图片】 【生】:回答
【师】:这是联合国花园内的一座雕塑,名为“铸剑为犁”,它是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赠送的。这座青铜雕塑中的人一手拿着锤子, 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它的底座上还刻着“WE SHALL BEAT SWORDS INTO PLOWSHARES”(让我们铸剑为犁)。从 这个“铸剑为犁”的塑像,你们能猜出它的寓意是什么吗? 【生】:回答
【师】:其实这个雕像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而创作的,雕塑中的男子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就是象征着人类要求终结战争,把毁灭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这个雕像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对和平和发展的渴望,也突显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框体。
(二)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20分钟)
1、和平问题:
【师】: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呢?这是因为现在世界上存在这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讲一下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而自古到今,和平问题一直是人类所密切关注的焦点,人类时刻都渴望和平。但是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只有329年处于和平时期,而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断地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因战火造成的损失折合成的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足可绕地球8周的黄金带。由此可知,世界和平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重要,世界和平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讲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虽然20世纪上半叶人类曾两度惨遭世界大战劫难,活在战火的恐惧中;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仍有局部的战乱,但总体上维持了和平局势,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原因是:
1、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2、由于不少大国都拥有了核武器,一旦发生战争,核武器就有可能成为战争武器,而核武器的杀伤力、毁灭力是超乎想象的。因此,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师】虽然要和平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是当今世界是真的实现和平了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当今世界究竟是和平还是不和平,并为你们的观点提供一定的依据。
【生】: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当今世界确实仍是很不安宁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手段越来越隐蔽。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就如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危害世界和平”为借口,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以夺取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同时,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也使得世界很不安宁。如叙利亚、埃及等中东地区政局动荡,引发局部冲突斗争。除此之外,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总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师】:了解了和平问题的相关内容后,我们来学习另一个问题: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二战后50多年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这些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使得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当今世界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当今世界贸易中,出现一些很奇怪的现象,例如德国和美国根本就不产可可,可却是世界上生产咖啡最多的国家之一,而盛产可可的巴西却要进口大量的咖啡。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出口困难。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却逐年上升,这使发展中国家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存在贫困和饥饿现象。当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民在捧着大把大把的金钱去追求时尚、名牌的同时,在非洲这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里,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口仍然没有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缺少粮食,没有水源,每天都有大批的人在这样的困境中离开世界。更糟糕的是,从2011年开始,“非洲之角”遭遇了60年罕见的干旱和饥荒,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的1330万人口受到严重影响,上万人因缺少食物和水而丧生,32万人挣扎在死亡边缘。(展示非洲饥荒的图片)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
(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18分钟)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师】:相信同学们看到了前面那些关于战争、饥荒、贫穷的图片后,都会感觉到有些揪心吧。我们大家都不想再看到残酷的战争,也不想再看到凄惨的饥荒了,我们都渴望着和平与发展。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我们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呢?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我们现在正在参加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会议主题就是寻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途径。现在请每个6同学组成一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来发表一下你们的提案。【生】:讨论并发表提案
【师】:每位代表的提案都不错。要寻找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要了解是什么在阻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在我们的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得世界很不安宁,同时也压制了一些国家的发展,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阻碍。因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所以,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也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2、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师】: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赞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多次声明愿意同各国政府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而对于建立这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也是有其主张的: 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相互出紧,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心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中国提出的这四条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但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各国任重而道远。
(四)课堂总结、点评(2分钟)
【师】:本节内容主要通过讲述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含义及其现状,提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中体会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八、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下列能反映这一内容的选项有 A.美英发动对伊战争 B.全球共同防治禽流感 C.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实施 D.黎巴嫩局部武装冲突升级 2.中东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关注的焦点,而中东问题的存在则说明 A.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B.地区冲突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C.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D.总体紧张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总趋势
3.目前世界上仍有13亿贫困人口,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圆。这说明 ① 发展问题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② 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 ③ 外债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 ④ 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955年,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 解析:本题是2005年全国卷Ⅰ第39题,本题立意主要是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新变化,在过去“大国外交”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小国外交”,也体现了我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7.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 篇七
一、长文“短”教
长文阅读最大的难点是:信息量大,内容庞杂,不易读细致。很多老师采取略读法,犹如蜻蜓点水般,在文章表面一掠而过。这样的教学,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未能深入,教师教得粗糙,学生学得“稀里糊涂”,不能很好地落实阅读任务。据此,笔者以为,长文首先要“短”教。
1. 选点
《生命与和平相爱》被编录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文共3076字,14个小节。
文章信息大,材料杂,从何处入手、如何入手成了学生阅读的难点。我们首先要求学生进行信息的搜寻:文章包含了哪些信息?初步阅读后,学生搜寻到了多个信息:相识戴维时为其杰出的语言才能所叹服,戴维高分通过美国国务院的中文水准考试,犹太民族的属于全人类的那些著名人物,犹太人对于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精髓的维护,戴维16岁“远东行”,戴维8岁创作“侦探小说”,戴维良好的家庭氛围,戴维父亲引领参观犹太会堂,戴维的“童年愿望”等。接着,我们又引导学生对信息作分析整合:哪些信息可整合归类?学生发现:文章虽然记叙了多个场面,提供了大量信息,但信息整合后只有几个点:叹戴维才能、赞犹太民族、说家庭氛围。我们又要求学生进行信息的梳理:这三个信息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学生反复阅读后列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导图。
戴维才能→犹太精神
个人品性、家庭氛围、民族土壤
可以看出:“戴维才能”是文章叙述的基础,是“基点”;“犹太精神”是由“基点”逐步引发、延伸的“终点”,文章就是围绕这两点来推进展开的。至此,学生豁然开朗:阅读时,可以将“戴维才能”作为课文学习的切入点,挖掘“戴维才能”后的民族根源作为课文学习的路径:戴维为什么有如此杰出的才能?“戴维杰出的才能”与“犹太精神”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由基点出发,逐步走向终极点,也就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聚焦,读懂了文章。
因此,对于篇幅长、信息繁杂的长文,引导学生精准聚焦,有效选点,是短教的关键。
2. 取舍
取舍即剪裁、剪辑,围绕课文的焦点对课文进行大胆的舍弃、择取,形成行文清晰、信息集中的文本,使“长文”有效变短。
对《生命与和平相爱》这篇文章,我们采用的是纵取法,围绕“戴维才能”及其背后原因,我们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由3076字浓缩至800多字,将14小节删减为6小节,学生为其取名为《戴维印象记》。它是一篇较为完整的文章,其行文思路是:戴维杰出的才能→找寻戴维才能形成的根源;保留了3个片断:戴维杰出的语言才能,戴维的父母、家庭,参观犹太会堂。
对“长文”进行取舍、剪裁,重新编辑成文,是长文短教的一种策略。其取舍的角度多种多样:可以横切,如《藤野先生》,聚焦“伟大”二字,横向择取四个片断;可以纵取,如《一面》,聚焦鲁迅顽强、奉献精神,纵向选择四处由远及近、由粗至细的外貌描写;可以点挑,如黄厚江老师教《孔乙己》,就是聚焦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选择了几处写手的“点”。当然“长文改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可以择一个片断,也可以是非连续文本的组合。
3. 精读
充分利用编辑后的文本,组织学生开展课堂阅读。
《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的教学,就是下发《戴维印象记》,让学生进行阅读。
探究一:默读《戴维印象记》,圈点勾画,了解下戴维的哪些表现令作者惊叹?
探究二:他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分解1:这是个怎样的犹太青年?
读文,搜寻信息
分解2:这是个怎样的家庭?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犹太家庭教育的故事
探究三:戴维能创造奇迹,仅仅与个人、家庭有关吗?
分解1:创造奇迹的还有谁?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杰出的犹太人
分解2:为什么幸运都眷顾了犹太人?这是个怎样的民族?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杰出的犹太民族
总结:
犹太民族历经苦难,2000多年的苦难史使他们分外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们珍惜生命,努力争取生存的和平环境,所以,犹太家庭格外珍惜亲情,重视教育、知识,每个犹太人都努力求取自身的不断发展,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这,就是成就戴维杰出才能的根源。
通过对《戴维印象记》的阅读探究,学生完成了个人一家庭一民族的探询,理解了民族一家庭一个人的逐层影响,从而轻松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戴维杰出才能的背后是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犹太民族。
长文短教的要义是精教。通过以上三环节,长文很好地完成了重点及难点的突破。学生通过信息的搜集、整合与聚焦,明确了文本的重点,很好地选择了阅读的突破点;通过选择、删减材料,完成了文本主体内容的重组,避免了冗杂信息对深入阅读的干扰;通过精读删改文,推进了文章的深度阅读,从而突破了阅读的重难点。
二、长文“厚”学
长文短教,决不是“长文少教”,长文短教决不能止步于教剪辑后的“短文”。只落眼在“短”上的教,会改了“长文”的味,少了“长文”的味。长文阅读最终还得回归“厚学”。
笔者在课堂的最后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现在,我们一起打开课文,重新阅读《生命与和平相爱》。
比较两个文本:
《戴维印象记》已经能清楚、完整地介绍戴维的才能,并较为充分地揭示了民族精神、信仰对于个人创造力的深层次影响。《生命与和平相爱》还有没有阅读的必要?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将剪辑文本重新置于课文中,有两个作用:第一,回归原文,学生可以在一个完整的语言背景下,重新观照文章“焦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例如:学生通过阅读《戴维印象记》这一删改文,较为顺畅地理解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优秀的民族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民族热爱和平的精神对于个人的深层濡染,学生在阅读删改文中是体会不到的。回归原文之后,学生将所有信息与“焦点”进行勾连比照,从而发现:正是因为犹太民族经历过苦难,它才分外热爱和平,而这份对于和平的珍视,使得每个家庭、每个人更为珍爱生命,从而激发了生命的无限创造力和可能性。因此,回归长文重读重点内容,会使学生的理解、建构更具整体性,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会更为深透,这种阅读背景下的重难点突破才更有高度及效度。第二,回归原文,可以让学生的思路由对文本某一点的品读延展开来,更全面、深刻、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整体构思、技巧及表达意图。例如: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民族精神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回归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后,学生发现了更多关于生命及和平的话题:有些学生提出,作者不仅揭示了犹太人无限创造力的根源,犹太民族热爱生命、和平的信仰,还寄予了作者希望世界和平、一切好”的美好愿望;有些学生指出,作者在文中穿插了有关中华民族的表述,她是多么希望中华民族也如犹太民族一般,永葆生生不息的活力;也有学生提出,正因为作者热爱和平、热爱生命,她才会关注一个热爱和平、生命的民族,并以介绍民族中的一个人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学生在回归、比较中,思维被激发,思路被拓展,情感被点燃,理解也便更为深入、深刻。而立体、多角度地理解长文丰富的信息及内涵,是长文阅读的最终目的。
8.朝核问题的发展与东北亚的和平 篇八
朝鲜、美国、中国于四月进行了三方会谈,继而,韩国、日本、俄罗斯也加入进来,于八月进行了六方会谈。通过持续对话,紧张的局势有所缓和。可是,六方会谈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很难说通过六方会谈就解除了危机。在第一次六方会谈后,由于美国没有承诺保障朝鲜的安全,因此朝鲜表明只能保留核武器,而美国则主张对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开发和出口进行国际制裁。
为什么朝美双方始终处于对立?这种对立关系该如何解决?而周边国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能起到哪些作用?以六方会谈为契机,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进行得十分热烈。然而,以往的讨论并没有充分地反映出朝核问题对于东北亚安定局面的意义,这也是本文对这些问题再次进行论述的原因。也就是说,朝核问题并不是朝鲜的问题,只有在维护东北亚安定局面的大框架下来审视这一问题,才能找到实现和平解决的方案。
冷战体制的解体以及朝核问题的登场
朝核问题的出现,可以说是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和朝鲜对于生存的强烈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冷战时期,美国安保政策的焦点集中于同苏联这样的军事强国进行军备竞赛上。可是,在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则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看作是威胁以美国为中心的新世界秩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特别是苏联的解体,朝鲜越来越感到危机的存在。在与逐渐成为惟一超强军事大国的美国进行军事对抗的情形下,朝鲜认为核武器这张牌是能够与美国的威胁相抗衡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当然,朝鲜在核问题上并非一味地站在对立面上。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的南北高级长官会谈当中,朝鲜发表了放弃核武器以及再处理设施的《韩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此外,从一九九二年五月开始,朝鲜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申报的核设施进行视察。它期望通过在核问题方面开始逐渐作出让步来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从而保障自身的安全。另外,韩国分别在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二年与前苏联以及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因此,朝鲜的这种期望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在一九八○年以前,美国和韩国承认朝鲜,而苏联和中国承认韩国,这种相互承认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消除朝鲜半岛的紧张态势。
可是,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这种相互间的承认也不复存在,而朝鲜也越来越孤立了。特别是从一九九二年十月开始,美国决定于第二年春天在韩半岛进行名为“协作精神”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决定对朝鲜的未申报设施进行特别视察,这样问题又变得复杂化了。朝鲜认为美国无意与自己改善关系,并且在推行将朝鲜困死的政策,因此,于一九九三年三月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在核问题上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从此,朝鲜开始将核武器这张牌作为了重要的外交手段。
美国曾经考虑对朝鲜的设施进行轰炸,但是由于担心这会引发全面的战争,最终采取了协商的态势。结果,美国与朝鲜于一九九四年十月签订了《日内瓦核框架协议》,这一协议的内容主要是以支援朝鲜的轻水反应堆核电站建设为条件,敦促朝鲜放弃正在进行的核电站建设,从而使两国的关系趋于正常化。由此,似乎随时将触发战争的朝鲜半岛核危机终于暂时消除了。
这一过程充分地说明了,朝核问题就是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均衡形式被破坏后出现的问题。即,随着前苏联的解体,朝鲜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因而打出了核武器这张牌。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消除朝鲜对自身安全的顾虑,承认朝鲜是建立东北亚新秩序的成员国中的一员。如果只是一味地主张必须防止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开发与扩散,则很难顺利地解决朝核问题。实际上,《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将朝美建交作为最终目的之一,使朝核问题的解决有了可能性。
然而,局势的发展却事与愿违,对于如何将朝鲜融入东北亚秩序中这一问题并没有进一步达成任何协议,结果又造成了最近的新的紧张局面。
《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后的朝美关系变化和新的核危机
《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并没有成为维护朝鲜半岛安全的新保障,其原因是多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国内对于《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的不足抨击声不断。首先,《日内瓦核框架协议》无法确保朝鲜签署该协议之前核武器开发的透明度。朝鲜只是承诺在签署“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后终止核武器的开发,而美国国内的强硬派则认为,在签署协议之前,朝鲜可能已经提取了足以制造三至四个核武器的钚原料。此外,《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并没有对利用浓缩铀技术等其他方式的核武器开发行为加以限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决定由韩美日提供的轻水反应堆核电站内也有提取钚原料的可能性,因此主张修改《日内瓦核框架协议》。
当时,参加日内瓦核框架协议会谈的美方代表也承认该协议还存在问题。只是他们认为,在协商的过程中不可能取得完全的胜利,在是要战争还是要和平的情况下,《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的签署打开了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朝鲜无核化的大门,因此,这一协议的签署还是有意义的。可是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的议会选举中,共和党取得了胜利,美国国内强硬派的主张也随之占了上风。这样一来,包括《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在内的美国取消对朝鲜的经济制裁,改善朝美关系等承诺都没有兑现。相反,强硬派还坚持朝鲜已经建立新的核设施的说法,从而加强了对朝鲜的钳制。
克林顿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任命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为对朝政策协调员,重新评估对朝鲜的政策。佩里在一九九九年九月提交了所谓《佩里报告书》。在报告书中,佩里指出,朝美双方应进行对话,从而敦促朝鲜放弃核武器和导弹,逐步使两国的关系走向正常化。此后,南北又进行了高级长官会谈,就美国与朝鲜两国间的导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协商。二○○○年十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了平壤,并与金正日进行了会谈,介绍了克林顿总统的对朝政策。然而,随着布什在二○○○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胜出,朝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又回到了起点。
布什在就任后的二○○一年三月与访问华盛顿的韩国总统金大中进行了首脑会谈,并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正在召集相关的会议,而且要以与克林顿政府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布什政府将朝鲜放弃核武器和导弹以及削减原有武器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实际上等于否认了《日内瓦核框架协议》。虽然鲍威尔等稳健派人物提出了以克林顿政府时期的朝美协商作为新对话协商基础的建议,但由于强硬派的反对,也不得不转变了自己的看法。即,为了解决核武器、导弹问题,朝美两国间的对话是可能的,但这种对话并不是以某种代价换取的“协商”。布什政府的态度使人感觉到,美国并不承认朝鲜是东北亚地区的主权国家,而是要促进朝鲜政权的更替。
布什政府之所以对朝鲜采取强硬的立场,并不仅仅是由于以上的原因,与美国积极推进的导弹防御系统(MD)也是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在东北亚地区积极推行导弹防御系统的情况下,来自朝鲜的威胁可以为美国这一国防政策的存在提供合理化的理由。因此,布什政府完全放弃了几乎已经达成妥协的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对话路线,开始强调朝鲜的威胁性。在二○○一年“九一一”恐怖事件后,美国对于朝鲜的态度变得更为强硬。布什在二○○二年二月的年初国情咨文中将朝鲜和伊拉克、伊朗划归为“邪恶轴心”。此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二月十三日的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听证会上指出,朝鲜的轻水反应堆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鲜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签署前的核开发行动进行全面视察,则有可能废除该协议。但是,参加日内瓦协议的美方代表加卢奇则认为,布什政府的早期视察主张不包括在《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内。也就是说,朝鲜在移交轻水反应堆设施的核心部件时,美国已经对朝鲜过去的核开发情况进行了检查。
对此,朝鲜也认为,美国只是企图削弱朝方的军事力量,因而对《日内瓦核框架协议》不再抱任何希望,重新又打出了核武器这张牌。朝美关系的恶化将会威胁到整个地区的安定,一些周边国家对此深表忧虑。迫于这些周边国家的压力,朝鲜同作为布什特使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进行了对话。朝鲜在这次会谈当中表明,如果美国继续施加压力的话,朝鲜可能会开发比核更为危险的武器。美国将朝鲜的这一态度看作是朝鲜承认了利用浓缩铀技术来开发核武器,并摸索制裁朝鲜的方案。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二○○二年十一月,美国以朝鲜有核武器开发计划为理由,决定对《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的当事方朝鲜终止重油供给。由此,朝鲜也于十二月决定重新启动核设施,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小组,并于二○○三年一月撤回了对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的保留计划。这样,朝鲜就将所能够押上的砝码都推了出来。
从对立到对话?
从二○○二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置核危机的不断升温于不顾,敦促朝鲜放弃核武器开发计划,以此作为进行对话的先决条件。同时,还通过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强硬派表明,为了解决朝鲜的核问题,必须将所有的方案都摆在桌面上。虽然不排除动用武力解决的可能性,但布什总统还是努力寻求通过外交来解决问题的途径。美国之所以摆出这样的态势,主要是因为美国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伊拉克问题上,同时,这与韩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对于采取军事手段的强烈反对也不无关系。然而,美国所主张的外交手段却并不意味着与朝鲜进行协商,而是企图通过经济制裁等国际共同行动来强化对朝鲜的压力,从而削弱朝鲜核武器筹码所具有的力量。为此,美国从去年开始就不断主张为解决朝核问题而进行多方会谈。相反,朝鲜则认为这是其与美国双方的问题,因而拒绝进行多方会谈。但对于朝鲜来说,核问题是达到其他政治、经济利益目的的手段,因此,朝鲜对于对话的本身是并不反对的。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朝鲜核武器开发以及美国威胁动用军事力量深表忧虑的中国政府作为仲裁者,将朝美双方拉到了谈判桌上,积极促成了四月的三方会谈和八月的六方会谈。但从目前的会谈进展情况来看,与会各国间的立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会谈的前景不容乐观。首先,美国想通过多方会谈来达成反对朝鲜核开发的国际协议,但并没有提出能够说服朝鲜的具体方案,仍然坚持将朝鲜放弃核武器作为对话的前提条件。对于朝鲜来说,朝核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层次上,而是从美国得到安全保障承诺以及解除经济封锁,获取实际利益的谈判手段。在六方会谈的过程中,朝鲜也提出要逐步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最终放弃核武器与导弹,实现朝美关系的正常化。因此,朝鲜对美国这种态度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提出了多方会谈无用论。也就是说,双方虽然坐在了谈判桌上,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并没有开始。
因此,现在的谈判随时都有决裂的可能。而美国国内强硬派和稳健派的对立也一直在持续着,很难在短期间内提出解决朝核问题的方案。特别是一部分强硬派认为,没有必要在短期内解决包括朝核在内的东北亚问题,适当的紧张反而有利于巩固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地位。只要能有效控制朝鲜的核武器外流,他们更乐于将朝核问题所带来的外交负担转嫁给周边国家。此外,从长远来看,他们还保留着在应付完伊拉克的战后处理以及明年的总统大选工作后再重新介入朝核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如果朝鲜一旦认为美国对于谈判毫无诚意,只是在争取时间,就会更加执著地将筹码都押在核武器上。这无疑会使朝美之间的军事紧张升级。
朝核问题和东北亚的和平
除了朝美双方立场上的差异之外,六方会谈这种形式本身也分散了对话的焦点,由于参加会谈的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害关系,所以此次会谈很难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也是悲观论的根据之所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悲观论也确实具有充分的依据。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在东北亚秩序转换的过程中,朝鲜半岛就成为了决定这一秩序确立的舞台。不幸的是这一切都是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决定的。一八九四至一八九五年的中日战争和一九五○至一九五三年的朝鲜战争都是如此。五十几年后的今天,在秩序确立的过程中,朝鲜半岛军事冲突可能性的增大也绝非偶然。在这里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朝鲜半岛的战争绝不仅仅是给朝鲜半岛本身同时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痛楚。如果这次朝核问题要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那么与其说这是在解决问题,还不如说是在制造新的紧张和矛盾。
从这一方面来看,朝核问题的讨论通过六方会谈取得了进展的说法,也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也就是说,朝核问题的解决与代替冷战体制的东北亚稳定秩序的建立是密切相关的。现在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在处于转换期的东北亚,将六方会谈变成通过对话及合作来建立新秩序的契机。与过去相比,现在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和人民更加热爱和平,因此,并不是没有避免悲惨历史重演的可能性。
然而,参加此次六方会谈的各国虽然对会谈结果给自身带来的政治影响极为敏感,但对于如何在东北亚地区确立安全稳定局面的问题却并没有认真去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使坚持各自立场的美国和朝鲜达成妥协。所以,东北亚地区的有关国家应当明确地向朝美双方提出建议和要求,以此次六方会谈为契机,在东北亚地区建立没有军事对立的和平稳定秩序。
9.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国际日致辞 篇九
2014年4月6日
今年,我们庆祝历史上第一个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国际日。
在联合国,我们知道体育是一种通用语言,它跨越各种鸿沟,将不同群体与民族团结起来。
体育赋予年轻人力量,促进健康,并深化平等、相互尊重和公平竞争等联合国的价值观。
体育帮助我们传播和平的信息,推动社会变革,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这个国际日将重点强调体育在推动人权、消除障碍和促进全球团结方面的潜力。
为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需要运动场上的所有运动员: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体育界、民间社会,还有许多其他人。
10.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 篇十
摘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基本国情等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和平发展机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地缘政治环境的制约、国内一系列制约性的根本因素、如何面对现有国际秩序、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能否成功化解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疑虑等是我们走和平发展之路要迎接的挑战.关键词:和平发展,机遇,挑战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上升,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疑虑。于是,中央决定研究和平发展道路问题和加强和平发展道路的宣传。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走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民之路。
一、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
l、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朝着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方向积极变化。
由于国际力量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已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加速从两极走向一超多强;国际上遏制冲突和战争的和平力量将继续发展壮大,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各种冲突和战争,其规模、目标、强度等局限性也在增大、可控性进一步增强;现代战争的巨大破坏性。这些因素使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中国目前也没有明显的、直接全面的军事威胁。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赶上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赶上了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稳定发展的道路。
3、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和平发展的优势。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尚未完全开发,人才的素质较高而且使用成本较低。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带来政局稳定、民族团结。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制度支持。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增强了13亿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支持。
二、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挑战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苏两极霸权的世界力量结构宣布“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曾宣扬要单独领导世界。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持续高速发展也大大增强了其综合国力。“一超多强”的世界力量结构逐渐形成。“一超多强”意味着“多强”可以崛起为“多超”,这种担心权利的转移与再分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中国正逐渐成为最有可能在全球影响力方面向西方挑战的国家。
美国一直明里暗里,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战略对手,非常提防中国。美国全方位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在经济上,借口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将其国内经济衰退归咎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利用知识产权问题在WTO起诉中国并扬言经济制裁等等;在科技上,限制美国高新技术及产品输入中国,阻止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阻止其盟国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在政治上,利用人权问题打压中国,支持中国的民族分裂主义等;可以说,美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放弃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2、受地缘政治环境的制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当中有许多对我们不利的,不确定的因素。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缓中有紧,从大环境讲,我国周边环境比较平稳,但从发展上来看,潜在危机不少。从战略全局看,面对中国在全球及亚太地缘政治重要性的上升,中国周边各主要力量对华地缘战略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双重性。在谋求一极主导与谋求多极化进程中的较量中,大国之间的矛盾斗争将会突出,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因素上升。此外在中国周围分布着诸多强国,冷战后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有四个在此角逐。
3、国内的一系列根本性挑战
外部的制约不是根本性挑战,真正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是来自国内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超大规模发展难题”、政治和文化及自然生态安全等方面的根本性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上对我们中国的战略疑虑相对增大,西方美国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强大、要扼制中国的强劲发展势头,所以他们提出“对冲”中国发展的理论,实际上他们是带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也存在中国威胁论的思潮,原因是他们对我们有一定的误解。怎样成功化解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疑虑,方法是坚持增信释疑,积极营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11.合作共赢 和平发展 篇十一
2008年10月24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讲话。胡锦涛主席明确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渡过难关。
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10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闭幕,与会的45个亚欧会议成员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地区组织领导人和代表出席闭幕式。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闭幕式。温家宝在闭幕词中说,亚欧会议迄今已走过了12年的历程。回首往事,我们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骄傲、自豪。面对挑战,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作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亚洲和欧洲承载着促进人类福祉的重任。我们面前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但是,任何困难和障碍都不能阻挡我们加强合作、追求共赢的坚定信念。我们深信,只有交流才会进步,只有互利才能合作,只有共赢才有未来。让我们继往开来、开拓前进,共同谱写亚欧合作的美好篇章。
会议还讨论了气候变化、核不扩散、全球化等广泛议题。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体验到东西方可以在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欧亚双方应当取长补短、形成合力,提升合作水平,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搭建欧亚合作桥梁。
【知识链接】
1.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一种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2.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要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要尊重并加以保护。
3.我们要学会合作共享。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合作有分工,要求各方承担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4.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生活需要合作,合作是一种力量,是一笔财富。合作有助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特别是在今天,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我们青少年要从小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改变的。它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应积极利用当前国际环境,趋利避害,谋求本国快速发展。
6.21世纪前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走向世界,需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要关心国际形势,关注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走向世界,需要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对外交往中,我们既要平等地对待其他国家的公民,尊重他们的国家制度和文化,又要注意维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树立当代中国公民的形象。走向世界,还需要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科学技术、文化精华,我们都可以学习、吸收。学习外来文化与弘扬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在对外交往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外来文化,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强化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08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亚欧大陆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整个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亚欧携手、合作共赢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对此,你的理解是()
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 ③把保护资源和环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④亚欧各国都应积极利用当前国际环境,趋利避害,谋求本国快速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会标造型创意来源于中国结(如下图),寓含了亚欧合作与和谐的精神。会标图案中字符a和e分别是亚洲和欧洲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字符e的金色部分构成汉字“七”,表示会议届次。会标文字部分中ASEM为亚欧会议英文缩写,数字“7”亦代表会议届次,BEIJING 2008表示会议举办地点和时间。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结是中国传统装饰品,是团结与吉祥的象征 ②这样的会标设计,表现了亚欧各国人民和谐相处、合作发展、共建美好未来的愿望 ③中国结积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④这样的会标设计,有利于排斥其他国家的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指出:推动可持续发展,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加强能源领域的技术合作,提高能效,节约能源。为促进亚欧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方倡议建立亚欧生态城网络,加强经验交流,推广生态文明的理念。这表明()
①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②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爱护地球人人有责 ③中国致力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④中国首先应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然后再解决环境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4.材料: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说,中国是亚欧合作进程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承诺“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中国不仅在会务、交通、安保、媒体等方面保障了会议安全有序进行,也以使用再生纸等“绿色”措施显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法国总统萨科齐说,本次会议上,中国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国际社会发挥的出色作用。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1)请你列举2008年以来中国举办的国际盛会。(注明时间、名称、地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国总统萨科齐说:“本次会议上,中国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国际社会发挥的出色作用。”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作为青少年,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一、1.D 2.B 3.B
12.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 篇十二
国际舆论对中国和平发展认知的三种声音
中国“过度自信说”。自2010年以来, 中国新“过度自信说”开始充斥西方舆论, 尤其在美国。该观点认为, 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 变得越来越坚定自信, 从而在对外事务处理中越来越不容阻挠, 甚至是有些耀武扬威。中国的“过度自信”集中体现在:第一, 外交政策变得强硬和富有进攻性, 中国已经开始以更具扩张性和强硬的外交政策来取代已坚持了几十年的韬光养晦战略;第二, 中国的外交行为要挑战现状, 中国正成为“一个意在征服整个地区的凶狠的修正主义强国”;第三, 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问题上“显然已经表现出要使用强迫性外交, 甚至动用武力来实现领土主权声张”的意图。因而, 中国崛起已开始显得更具威胁性。中国虽然声称和平发展, 但实际行动却并非如此。
中国和平崛起论。与此同时, 国际舆论中也有一种声音, 认为中国崛起不会对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威胁, 甚至还将惠及世界。其原因如下:第一, 中国不再是一个革命性的国家, 现时的中国新政府开明、宽容;第二,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受益者和支持者, 中国外交越来越倚重多边主义的国际机制;第三, 中国的重心仍是要为经济发展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环境;第四, 中国和平发展, 不仅对中国人民有利, 而且能惠及整个世界, 中国能够在帮助国际社会应对世界面临的众多严重问题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 一个更加富裕和强大的中国并不必然是一种挑战, 反倒是中国的失败远比成功更加危险。
中国和平崛起不确定说。此外, 国际舆论中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中国是否和平崛起持不确定论的声音。其原因如下:第一, 每一位中国人都渴望一个强大、富裕的中国, 这种重新唤醒的使命感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 这样“中国有可能变成一个盲目排外、奉行沙文主义的力量, 会因西方试图放缓或阻止其发展而仇恨、敌视西方, 也有可能变成一个行为文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更具世界特色、更加国际化和外向型的国家”;第二, 中国宣称走和平发展道路, 但却不断加强海外存在, 所以中国的和平发展究竟是战术性还是战略性的, 还不得而知;第三, 由于中国现阶段在军事等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 中美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但中国是否会在亚洲发起挑战还不能被完全确定。
对中国和平发展的不同观察视角和解释逻辑
第一, 权力政治视角。权力政治是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舆论观察中国崛起的主要视角。处在权力转移中的霸权国家和崛起国家之间最容易因崛起国家对自身地位的不满而走向战争。这一视角下, 当前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具有全球领导地位的、并对现状不满的潜在挑战国, 中国随着实力的增长也不可能平静地接受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观, 不甘心在美国领导的地区和国际秩序中扮演配角。因此, 中国的崛起将会导致中美之间激烈的安全竞争。但是, 权力政治视角在坚持“实力决定行为”的前提下, 不同的人却对实力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 中国仍然是一个面临经济发展挑战的贫穷国家,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障碍, 所以, 中国要想获得与美国相同的权力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中国会因权力制约而走和平崛起道路。
第二, 国际政治视角。国内政治因素也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视角。从国内政治视角分析中国外交政策与行为, 有的人认为, 中国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压力会促使中国外交走向强硬。其原因主要有四:第一, 资源威胁论。中国的发展将对资源需求不断增加, 这一方面将加剧全球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导致中国为获取资源而实行强硬的单边主义政策。第二, 经济社会转型威胁论。中国正面临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型, 其间各种矛盾的爆发和激化将使中国的和平发展难以继续。第三, 政治威胁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使得中国难以和平发展。第四, 文明威胁说。中国是近代以来为数不多的不同于西方文明体系的大国, 中国的和平发展将冲击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 削弱西方的文明优越感。
然而, 同样在国内政治视角下却有支持中国和平崛起的声音。其原因如下:第一, 中国因经济发展需要全球自然资源, 所以会保持头脑冷静而非恣意妄为。第二, 中国的历史传统缺乏军事扩张主义。中国并非奉行“扩张主义”的强国, 即使在其帝国影响力处于巅峰之际, 也是通过经济“朝贡制度”控制泛亚洲贸易, 而非军事征服。第三, 中国的国内问题复杂, 各种利益集团斗争制约了中国的对外冒险主义。第四, 当今世界并不存在严重的意识形态斗争, 没有“道义之争”, 完全是实力之争。第五, 中国从自身受外人统治的苦涩经历得出结论, 对他国事务采取不干预的态度是一种必要的尊重。
【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和平与发展作文800字01-01
高中政治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08-12
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国际日致辞09-05
浅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当代大学生责任08-15
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2012年新年贺词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范文12-03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06-23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08-28
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政治江苏专版:课时达标检测(二十)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