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间的关系》教学反思(精选12篇)
1.《成员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篇一
《成员间的关系》的教学评价
《成员间的关系》是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图找关系》中的第二节内容。《成员间的关系》虽然只是作为一个专题知识来呈现,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是那么紧密,但它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的一节课,所以本节课胡老师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懂得用字母,符号来表示家庭成员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这节课各个环节设计合理,教学重点确定准确,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事物或数之间的关系,并能通过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总体有以下几大亮点:
1、谈话导入非常自然。
如谁来说一说你的家里都有哪些家庭成员,通过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就来自我们的身边,谈话导入,让学生倍感亲切,也自然而然的进入本课主题。
2、自主探究,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如:在画一画环节中,让学生自己绘制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然后展示学生的`想法,从而可以看出学生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字母来表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通过展示,使学生明白用字母表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加直观,清晰,简洁,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有针对性。
本课胡老师设计了3个练习,前两个是教材中的试一试中的两题,还有一个是补充的练习,通过这几题的练习,使学生明确字母间的箭头是临时规定的一种符号,在不同的情境中代表的意义并不相同。
商榷:
听完课,我觉得美中不足,感觉这个班的课堂气氛有点沉闷,假如在前面说家庭成员关系、以及用图解和字母来表示成员关系这两个环节能在小组内先讨论研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老师再适当给学生鼓励这样也许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不会太胆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言的欲望,课堂气氛就会活跃一些。
2.《成员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篇二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 我国在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这就意味着师范类院校的英语教学法课程也要顺应发展而进行改革。但无论如何改革, 教学法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都是坚持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一、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最终目标—职业技能培训
Profession is a type of job that needs specia training or skill especially one that needs a high level of education.所以,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职业教师, 首先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英语理论知识, 其次还要接受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这一概念, 最初被解释为“teacher training (师资培训) ”, 后来由于其含义不足以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 又改为“teacher education (师资教育) ”, 再后来, 人们发现这一解释只能表达对教师的理论教育, 而不能凸显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对教师特殊的授课技能培训特色, 所以最终把这一概念解释为“teacher development (师资发展) ”。
上图是培养一名优秀的英语职业教师所要经过的发展过程, 由图可以知道培养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发展和教学理论, 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 英语无论是口语方面还是语法使用方面都会有创新, 随着网络应运而生的网络热词也应该逐渐加入到英语课堂, 所以教师本身要不断发展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而且, 英语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语言, 所以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 还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 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发展。这些都是英语教学法课程中需要具备的。但是英语教学法课程还不够完善, 仍有很多不足。
二、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现存的问题
1. 老师教学方式传统陈旧, 学生对所学技能不够深入了解。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都是老师按照教材内容走, 学生跟着老师的思想走。这是一种“传授——接受”的被动教学模式, 缺乏创新元素, 使得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课本上。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就直接影响到了往后的教室职业技能的发展。
2. 教学法课程单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教学法课程中, 更多的是理论教学, 缺乏实用性课程, 学生缺乏更多的实习实践, 这就导致了学生专业知识牢固却技能操作跟不上, 无法把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来。比如:英语教学法课程中开设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却没有对学生教学技能进行长期培训, 学生达不到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
3. 学生没有意识到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法课程中常模拟中学课程, 而学生刚刚离开中学步入大学, 对于熟悉的模拟课程不够重视, 觉得是自己所熟悉的, 所以产生了重理论知识学习而轻教学技能培训的想法, 没有意识到教学法课程对今后职业的重要性, 使得自身的技能培训锻炼少且不扎实。
三、完善英语教学法课程, 培养教师职业能力
1. 教师起榜样作用。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主要讲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耳濡目染影响很大。这句话应用到教学法课堂上也是适用的。教师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模板, 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 起到榜样作用, 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手段。
2. 加深学生对教师职业能力的理解。
教师职业能力是一个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本功, 还要有极强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此外, 教师职业能力还是一个永恒的发展目标, 知识是不断发展的,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3. 设计创新课程。
传统的教学法课程在发展的时代里需要后人们批判地继承。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中心是学生, 在教学法改革中这个中心不能更改。那么, 为了吸引学生对教学法课程的兴趣, 教学法老师必须提出创新性课堂, 如:座谈会或见习等,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
3.《成员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信任动态演进大学生创业团队
1.引言
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就中国而言,从2004年到2013年,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加,从最初的280万增长到了如今接近700万。虽然,大学生的就业率始终都保持在90%左右,但是由于就业基数变大,未就业的人数也在随之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广大学生自主创业,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者其他资金支持,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作为特殊但又相对正式的组织,大学生创业团队自身的建设问题也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2.模型概述
2.1理论依据
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的学者提出了两个双重过程理论的认知模型,这两个模型互为补充,一种被称为详尽可能性模型(ELM),另一种则是启发性&系统性模型。对于第一种模型,其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动机和目标、理解以及传媒作用;第二种则是通过简单、系统的启发方式来影响成员的认识水平。
在国内,根据张长征和李怀祖(2006)的研究,信任的演进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即预设信任、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这三种信任强调一个人的能力,正直,热心和忠诚等品质(Ferrin,1997)将会决定他人对他的认识,进而帮助他人与其建立信任关系,而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通常要会从最初基于某种框架的启发性信任发展成为习惯性信任,甚至会成为感情上的依赖。最初的信任往往来源于对利益和风险的评估。但基于情感和习惯的信任,包含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反映了团队成员之间真诚的关心彼此的利益。
对于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其信任的演进过程也经历不同的阶段,这与上述所提到的一般团队相似。但是,由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受到来自包括个人、团体、学校和社会等影响,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已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失败率非常高,其中,多余三分之一的团队解散的原因都是成员之间的信任缺失(sherman,1992)。国内有些学者认为,“要通过完善制度和建立激励机制来增强团队之间的信任”。除此以外,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能使团队成员了解其他成员的工作进度和开展情况,从而巩固信任关系。纵观这些研究,信任的动态演进问题几乎没有被人提及,人们关于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信任研究,依旧停留在一个静态的阶段。对于信任团队的动态研究,可以帮助团队管理人员,依据不同階段的团队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帮助提高团队的绩效,促进团队良性发展。
2.2背景概况
理论界为了识别创业过程的内在机理与规律,提出了一些融动态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的创业过程理论模型(杨俊、张玉利,2004)。在这些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事Timmom模型。Timmom认为机遇、资源和团队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不同阶段实际上就是这些因素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且,当资源和机会发生变化,团队的信任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大学生创业团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创业准备阶段,管理成长阶段和成熟标准化阶段。
针对创业团队发展的三个阶段,我们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主要调查对于不同的三个阶段,以上所提到的机会、资源、团队三个要素对其影响的程度存在何种差异。我们为每一阶段的团队准备了100份问卷,共计300份,收回问卷27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42份。
根据问卷的反映情况,我们总结出来,如图二所示,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团队对于外部的依赖性较强,国家的资金或税收支持政策将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市场提供的商机也将会成为团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成员通常来自于同一学校或者不同学校但具有朋友关系,他们大多彼此直接或间接了解,拥有共同的目标。此外,因为都是在校学生,热情高涨,成员之间合理分工,相互依赖性较强,加之不存在利益争执,形成了感性信任。
在对处于第二阶段的团队调查中,我们明显看到起信任本质发生了改变。在这一阶段,政策的影响相对减弱,但是由于产品或者服务开始向市场投放,市场的竞合环境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资源优势增强,原有的想法开始投入实际运营,人力资源更具多样性。根据调查,影响团队变化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因为公司出现了盈利,所以,老成员之间关于利润分配问题会产生争执,这种争执主要围绕要不要及时分配利润以及如何分配利润。在分配环节的意见分歧会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打击老成员的创业热情;第二,新成员的加入,不可避免地打破了团队原有的感情状态。随着团队所建立的公司实力的不断增大,迫切需求人员扩招,新成员难以快速融入原有的创业文化,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老成员之间的感情平衡状态。这个时候,团队迫切需要制定一定的制度和规定,通过签订合同来规定成员的职责,并且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激发成员的激情。当然,通过文化认同加强团队文化建设也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第三阶段,团队走过了激情洋溢的第一阶段,也经历了制度先行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所建公司初具规模,通过自身实力创造的机会更多,公司核心竞争力形成,人力资源培训和奖励体制得到完善。经过了长期的并肩作战,成员对团队文化有了认同,同时,成员之间的感情也会更加紧密,加之制度规范化,团队的发展进入了理性信任时期。
大学生创业团队信任的动态演进过程3.结论和建议
由以上的分析可得,大学生创业团队通常经历感性信任、契约信任以及理智信任三个阶段,信任在每一个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能否正确处理信任关系,规避由信任引起的风险将会决定团队的成败。一方面,团队在成立伊始,应该通过相应的契约为信任的建立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团队管理者应该积极倡导团队文化建设,在成员之间形成认同感,使信任变成一种习惯和责任。
参考文献:
[1]Sherman, S.Are Strategic Alliances Working? [J].Fortune, September, 1992, vol .21, pp.77-78.
[2]Laeequddin, M., Sahay, BS, Sahay, V., Waheed.K.A.Measuring trust in supply chain partners’ relationships [J].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 2010.14 ( 3 ), pp.53-69.
[4]张长征,李怀祖.团队信任形态的动态演进模型.科学进步与对策,2006.
[5]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厦门大学学报,NO.186.
4.《成员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篇四
在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我针对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依据教学内容认真制作课件。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课件出示;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诱发学生的学习,激发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其次,在学习新知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结论。如:教学例1时(1)、课件出示图例。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图意,列出正确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2)在让学生说出这个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后,又让学生说说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3)、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口头编两道除法应用题,再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随机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三道算式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第一个因数=积第二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第一个因数。接着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把这两个关系式概括成一个关系式: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最后,让学生齐读一遍,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指出利用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验算乘法。(4)、让学生自学验算乘法的方法。做做一做的题目,指明两位同学上来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创设数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应用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乘法,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堂课我用讨论、合作,运用多种形式概括乘法的意义。这样做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乘法各部分间有一定的联系,从而真正理解乘法之间的关系。在写乘法关系的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复习的同时可以指出被乘数和乘数又能称为因数这个新的内容。因为根据每道乘法算式都能写出相对应的两道除法算式,所以接下去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提出的三个问题,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举例后发现,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如:30=0只能写成03=0,不能写成00=3。由此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除数不能为0。第二个问题学生们在大量的举例后对乘、除法的意义有了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他们以文字、图形、字母多种形式解释了乘、除法的意义。有的小组语言组织能力很强,他们用文字形式进行了概括。有的小组用图形○、□、△的形式表示,他们认为如果□○=△,那么△○=□或△□=○,但这里除数不能为0。有的小组则用字母a、b、c的形式表示,他们认为如果ab=c,那么ca=b 或 cb=a,除数也不能为0。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理解了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乘、除法的意义。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使他们摆脱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在生活数学、活动数学中探索数学中。
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篇五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是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的。在教学时,我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验。在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时,由于没有配套的教具,课堂上无法让学生清楚地感知到100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我只能让学生看课件演示来进行对比计算。因为1分米=10厘米,由此发现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样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在单位间进率换算的教学环节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生因为有以前学习的经验和体会,所以很快就能归纳出具体的方法。
接着,我安排了相应的练习。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对这三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异同点。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令人满意的。但也发现少数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还是混淆;还发现容积单位(升、毫升)与体积单位间的换算不熟练,还有的对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没有弄清楚,特别是后进学生很容易出错,课后要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6.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篇六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认真观察、参与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小资料〔进率〕
同类的计量单位之间,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用较小的单位计量时,累积若干个低级单位的数量就可以构成一个高级单位的数量。这样表示1个高级单位等于多少个低级单位的数叫做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7.体积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篇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回顾本节课有以下成功和不足的地方:
成功之处:
在预习作业以及自学提示中,着重让学生推导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进率。因此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比如利用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推导,利用正方体和长方体通用的体积公式推导等。学生表述的清晰准确。在此基础上,用课件展示了推导的几种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掌握进率。
不足之处:
但在整堂课上,感觉自己还有一些地方教学的不到位,在用多媒体演示得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后,应该让学生进行实物图形的比较,这样学生才能够清楚地感知到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教具,课堂上我直接让学生看课件来进行对比计算,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体积也相等。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和1000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样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在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加深理解对这两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区别。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令人满意的。但有少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没有能够区别之间的不同,进率是10、100、1000,容易产生混淆。还有就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没有弄不清楚,特别是后进学生很容易出错,课余要对他们进行辅导。
8.《成员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篇八
1.教学目标
1、利用已经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
3、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掌握并巩固加减法的关系及其意义。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感知逆运算。
1、导入:上新课之前,老师要出一道题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请利用数字6、7、8、9、15中的任意3个数字组成2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2、让学生举手回答自己想到的算式,老师给予相应的表扬。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是啊,我们以前就已经对加、减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减法就是加法的逆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出示例题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
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2)画线段图
(3)怎么列算式呢?
[课件出示]算式:814+1142=1956(千米)
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是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变换例题
[课件出示]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列式计算:1956-814=1142(千米)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列式计算:1956-1142=814(千米)(2)提出思考问题
与例题1题相比,例题
2、例题3题分别时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算?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并总结: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3)整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展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575=
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是否重新认识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呢?说说你的新收获吧!
课后习题
一.根据已给出的算式直接写出相应算式的得数。
977+123=1100
587-542=45
1100-977=
45+542=
1100-123=
542+45= 二.判断题。
1、在103-21=82这个减法算式里,103是减数,21是被减数,82是差。
()
2、计算300-88=212时,只能用212+88=300进行检验。
()
板书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9.《成员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篇九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新学期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新学期第一节课,如何让孩子学出状态,学的精神,是我在讲课前思考的,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效果还是不错。
1、先用课件出示4组题目让学生口算,看谁用的时间最少。如:第一组37+126=、163-37=、163-126=,因为是比赛性的题目,一下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关于发现规律的同学四组题很快做完了,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说自己为什么做的快的原因了。这时老师适时的让全班同学都停止,开始探讨问题。
2、探讨方法,得出规律。
(1)让做的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做的,他们很快说出了每道题每个数之间的关系,如:第一道题的得数分别是二、三题的被减数,其余两个数也分别出现在第一道题目当中,也就是通过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的规律。
(2)这时让没有完成的用刚才同学们讲的方法完成剩余的题目,他们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3、预习新课,理解关系。
10.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十
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口算.
250÷5= 230÷10= 78÷3= 64÷4=
360÷6= 2400÷10 28÷2= 450÷90=
2.新课导入 .
教师提问:
(1)谁来根据演示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演示课件“月饼装盒”,演示月饼装盒的过程)
(2)请你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继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18÷3=6)
(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8、3、6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继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11.雅思作文-家庭成员关系不密切 篇十一
过去,家庭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并且是很多人生活的中心。然而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对这个牵涉到几个因素的复杂现象作出解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有几方面的原因。
我们也许能看到每一个可能的原因。但是,首要原因是人们面临激烈的竞争,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们必须努力学习和工作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他们的事业上。因此,一些人太忙了以至于很少有空余的时间留给他们的家人。
必须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有更多的娱乐方式。现在高科技带给我们更多有趣的事情,它们可以很容易的吸引人们的注意,例如看电视、网上冲浪或者打游戏。人们沉溺于这些活动中,完全忽视了家人的感受。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如今人们比过去更加的独立。因为通讯的发展,现在更容易交到更多的朋友。除了家庭,人们可以很容易的从朋友那里得到帮助。因此,他们不像以前那样依赖于家庭。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给出了不同的建议。第一,无论我们有多忙,我们都要抽出时间陪自己的家人。第二,我们应该在我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使他们建立起家庭观念进而养成好的习惯,如:给家人写信和打电话。最后,政府应该组织活动来提升公众对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
12.《成员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篇十二
1、成功点;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和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生疑,通过推理释疑,把获得的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小组合作讨论,积极动脑思考,有机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也是走向社会终身获益的能力和方法。
2、创新点:设置有难易梯度、有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阅读提纲,为小组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搭建平台。
3、机智点:在各学习小组间讨论时协调、组织,宏观调控。
4、不足点:本节内容由两大块构成的:
一是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二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环节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但上课的过程中,还是急于求成,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分析时间,急于将问题直接给出,这也是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
【《成员间的关系》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随机变量间的关系总结08-12
功能关系教学反思07-21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教学反思07-21
县委班子成员06-16
成员小组名单09-05
团队成员简介10-14
校卫队成员表06-18
团队成员活动感想07-04
任务成员分配图07-16
家庭成员成长计划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