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精选16篇)
1.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篇一
利用好错误的教学资源
在学到乘法后,让学生看图(图中路上有3组小朋友玩,每组都有5人;旁边有两个花篮,分别有6朵、5朵花„„)提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学生提出“路上一共几个小朋友玩?”、“花篮里一共有几朵花?”„„且认为“路上一共几个小朋友玩?”、“花篮里一共有几朵花?”都用乘法计算,列式分别是“3X5=15(人)”、“6X5=30(朵)”。此时,我不急于让学生说对于否,而提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一步反思。学生对“路上一共几个小朋友玩?”的理由很充充分:“路上有3组小朋友玩,每组都有5人,就是求3个5连加是多少,所以用3X5=15(人)。”而对“花篮里一共有几朵花?”学生们私下议论着:“两个花篮,一个是6朵,一个是5朵„„”、“一个是6朵,一个是5朵,不是6个5或5个6„„”、“一个5,一个6,一共是多少„„”、“一个5,一个6,加数不同,应该用5+6”„„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把它们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要通过巧妙提问和设计,机智地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错误的解决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
沈利民
07.11.
2.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篇二
一、正面积极
1.选取时政信息资源时,应多选取一些正面积极向上的,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时政信息资源,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比如在讲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我就运用了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吴菊萍的视频资料。她被称为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为救从十楼坠落的妞妞,吴菊萍左手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半年才能康复。躺在病床上的她并不后悔,还说这是一个母亲的本能,而她的孩子才刚刚七个月,也特别需要她。
我还选取了杭州最美司机用生命最后76秒拯救24名乘客的视频。画面显示驾驶员吴斌被铁块砸中,忍着痛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后,最终瘫在座位上。而车上的乘客无一人受伤。而吴斌的肝脏因为巨大的撞击碎裂得非常严重,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失去了年仅48岁的生命。吴斌的妻子汪丽珍把监控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掉眼泪:“我的丈夫,真的很伟大。”6月1日吴斌的遗体被送回杭州朝晖的家中,他的同事、朋友、被救的乘客,更多的是素不相识的人都前来送行,他们想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通过观看两位平凡的人视频,毋庸多言,学生们都已经为之动容。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平凡的人在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样做比单纯说教更有助于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目的。
二、贴近生活实际
2.选取时政信息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既能够反映教材内容、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更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比如在讲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时,我就运用了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的相关视频。在2012年双十一狂欢购物节创造了191亿的单日交易额,毫不夸张地说马云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网购时代。我播放马洪涛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使学生学习和借鉴别人对问题的看法,以培养自己全面看问题和看问题时重点抓住主流的哲学方法。
三、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随着经济的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不再是以前那种传统的方式,在现代政治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借助多媒体技术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使时政信息资源与政治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它有着重要的意义。
1.运用时政信息资源进行政治课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中进来。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报纸、电视,了解国家大事的学习兴趣。
2.利用时政信息资源直观形象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学科教学的特殊任务就在于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人性的真善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空洞的说教没有说服力,利用时政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运用时政信息资源进行政治课堂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政治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时政信息资源的展示使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入,有“事实胜于雄辩”的真实。让学生感觉这不是在讲大道理,这是发生在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易于接受。
3.妙用错误资源,激活小学数学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错误资源;转化利用
小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再加上缺乏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学习活动受到情绪尤其是兴趣的主导,而数学课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对枯燥的课程,审题、解题的耐性较差,导致在解题、证明等过程中频频出错。出错并不可怕,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资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見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该怎样利用甚至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呢?
一、设置错误“迷局”,激起认知觉醒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然而不少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薄弱、思维能力差等原因,对数学错误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仍有待锻炼和提高。因而他们在犯错后容易陷进认知的“迷局”中,不知道为什么错,导致错误资源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数学教师应树立正确的错误观,理性对待学生的错误,减少批评和斥责,并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过程中,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错误观念和自信的学习态度。在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后,教师还应结合数学错误资源,锻炼学生对数学错误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巧设认知“迷局”,布下“陷阱”,让学生去犯错误,将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尽早暴露出来,并引导学生加强对“错误陷阱”的觉醒和认识。教师发现学生遇到解题困境或是出现错误之后,应从产生错误的根源入手,对其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对比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让他们自主发现其他可能发生错误的问题,同时分析自己解题错误的缘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认知冲突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结果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主动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进而深入分析错误原因。此外,教师还可看似不经意地沿着部分学生的错误思维进行讲解和演算,得出结果、进行验算,直到“惊讶”地发现解题错误,再回顾刚才分析的过程中哪里出错,深入挖掘错误所在,激起学生对错题的认知觉醒,提高重视程度。
二、完善知识梳理,加强错误认知
错误是一种典型的认知上的偏差,往往具有普遍性,可能是全班学生的共同错误。教师可针对错误资源组织合作讨论,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对学生不准确、不正确的回答给出具体的意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为了既“治标”又“治本”,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在错误资源中呈现的知识错误、思维错误以及习惯错误,引导学生梳理并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加强核心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在纵横经纬上的交织与关联,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在构建知识体系时,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加强知识联系的形象性,避免因数学知识抽象而导致知识体系形式化。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错误资源的主要知识点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延伸不同的知识分支和节点,并通过线条、颜色、符号、关键词、图像和表格等,提高思维导图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易错题”这一分支,让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错误资源,用红色、紫色等颜色鲜明的笔做好标注。这将深化学生对错误知识的理解,并增强知识的有序性,有利于学生提取与应用相关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答问题的能力,降低错误率。
三、开展变式练习,纠正错误思维
部分错误出自学生思维的僵化,表现为学生对常规的例题能够理解和运用,但是稍加变化之后就难以应对并频频出错。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数学学科知识与原理,还应开展多样化的训练,引导学生锻炼出灵活的思维能力,以便应对数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题目。为此,教师可根据错误资源的特点,调整部分题干或问题,设计与错题相似但解题切入点不同的变式练习。这些练习可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进行分类:一是对比练习,增强学生的数学“敏感性”。通过设计具有强烈对比意味的变式练习,学生能够在做题过程中区别对待不同的题设描述,分析题目条件及问题中存在的差异,并和之前的错题进行对比,增强对以往的数学错误的“敏感性”,避免重复犯错。同时,这种形式的练习能够在无形中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回顾错误并触类旁通,在对比变式中纠正错误思维,使错误得到更深入更有效的纠正,从而形成具有长远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数学解题能力。二是自主练习,促进错误反思和交流。通过设计自主练习题目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与探索,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讨,交换彼此的看法,让学生们通过其他人的思想来完善自己的思维。这些变式练习将强化学生对之前错误解题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做题记忆。学生在做变式练习中反应的思考逻辑、数学思维等也能促使教师加深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不断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推动新课改的落实。
四、及时回顾错误,巩固理解记忆
将错误进行探讨研究,及时纠正,获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并及时对正确的知识进行梳理,可以使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不仅能够让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在同类题目中再次犯错。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记忆遗忘曲线图的原理,科学利用讲解别的知识点或者题目的机会再次提及和重现错题,并在作业布置上设计一些错题的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及时回顾解题策略,加深正确的数学解题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加强错误资源的联系,将错误资源进行分类。例如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该单元中出现的错误分成三类:一是基础性知识错误,主要包括混淆概念、记错公式而出现的错误资源;二是过程性知识错误,主要是解题思维和解题方法不当而导致的错误;三是习惯性知识错误,主要是因为审题不清、计算粗心而出现的错误。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错误资源具体分类,形成“错误资源清单”,并定期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补充新的错误资源,删去已经熟练掌握的错误资源,形成具有动态性的错误知识回顾。这将为学生提供回忆所学知识的契机,促进解题记忆的“复苏”,从而巩固正确解题的记忆和技巧。
参考文献:
[1] 于振玺,郑庆全.基于课程资源视角的数学创新性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12).
4.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篇四
内容提要】
学习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善于捕捉课中错误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错误资源。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看中哪些准确无误的资源。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加以躲避,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暴露学生的错误,更不要说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错误资源。
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关键词】: 错误、教育契机、反思
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进行换位思考,不斥责、挖苦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体会成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对待“错误”的态度
(一)现阶段课堂教学对待“错误”的态度
当前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面对课堂的学生资源,我们教师往往看中哪些准确无误的资源。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加以躲避,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暴露学生的错误,更不要说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错误资源。使得课堂教学一路凯歌高奏,给人感觉学生上课一听就懂,但是真正做题时却错误不断。
(二)现阶段教学研究对待“错误”的态度
目前我国对学生课堂资源的研究比较少,对课堂的错误资源研究的更少。许多研究注重学生课堂的生成资源的研究,而这个研究中往往是研究生成资源的正确资源进行研究。而对生成资源中的错误资源往往采用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谈。
二、对“错误”的进一步认识 错误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犯相同的错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
三、“错误资源”的作用
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
(一)巧用错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应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
我在教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
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敢于正视错误,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正视错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难免就会出错。出错,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哪怕确实明显有错,也是正常的,又何况“正确”正是从“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反判、修正。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
对待错误,许多教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可以想到,不拨“乱”反“正”,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体验,阻住了学生迈向“错”的脚步,也就打击了他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这一点,特级教师魏书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每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魏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魏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有一次,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时,在计算:38.2÷2.7,并要求学生进行验算。大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2)、验算:1.4×2.7+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3)验算14×2.7+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倍,得0.4。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我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四)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上,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学完了新课知识后,我就让学生完成 “做一做”的题目。当完成到第2题的第三个图形(菱形)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它的对称轴是4条,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不对,应该是2条。”“不,是4条”,“2条!”„„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期盼着我一槌定音。究竟是2条还是4条呢?既然有学生提了不同意见,何不将学生抛过来的球再抛给学生,让出现的问题转化成一种教学的资源,由学生主动去探究呢?我微笑着对同学们说:“请大家安静,刚才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究竟是2条还是4条,口说无凭,你们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 “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那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吧。”我吩咐道。过了两分多钟,有学生叫了起来:“老师,真的只有2条哎!”。“是2条!”,赞同2条的声音越来越多。“你怎么知道它的对称轴是2条呢?能跟大家说说吗?”我指名第一个说2条的同学回答。“老师,我们小组是将图形剪下来,对折发现的。”说完,他当场演示了一番。“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我又问。“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他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对称轴的两侧图形应该能完全重合。”学生的确很聪明,我在心里赞叹道,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但显示出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这道看似极为普通的一个图形、却占去了这堂课相当一部分时间。但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把错误作为教学资源,使其变废为宝。
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四、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一)显示错误,防患未然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预先实行控制。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学完《圆的认识》,出示判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让大家明白必须要在“同一个圆中”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出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那直径和半径必须在同一个圆中。”让学生先思考,再用画图来验证,使之理解其正命题、逆命题的逻辑关系。
(二)诱导错误,引发深思
教师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 “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而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正误辩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记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由于高度的情感反差,伴随着明显的正误对照,自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故意出错,引起质疑
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主动呈现错误,让学生的心理泛起了涟波,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上老师有意“出错”能有效地调节教学气氛,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通过故意暴露错误,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甚至发生争论,进而引发探究。老师这样的故意出错,把学生引入矛盾的困惑境地,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自主反思,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
(四)将就“错误”,因势利导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我们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我们也可以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这种“化错为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五)建立错题库
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较厚的笔记本,把平时作业及形成性练习中做错的典型性错误找出来,把错误的习题从作业本或练习纸上“剪切”下来,“粘贴”并整理“编辑”在笔记本上。整理的同时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
1、错误原形。
2、分析原因。
3、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最好有完整的分析过程)。
4、提出改进的措施。
通过建立错题库,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时时对自己加以警戒,培养严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5.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篇五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可是当前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由于教育观念陈旧,教学中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对答如流”、“天衣无缝”,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的教学,对那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总是想方设法使学生不出一点差错,这样学生很少有机会开动脑筋,质疑提问,就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面对课堂中现成的学生错误资源,为了更好的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我确立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利用研究》这一课题。
2、问题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应用错误-解决问题”,这一个思路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2)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使我们的学生在错误中成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
1、课题界定
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是指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教师应善于课前预设错误资源,课中捕捉错误资源,课后反思错误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
2、理论依据
(1)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2)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三、研究的内容
(1)分析错误的原因、确定错误的类型。
(2)研究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
(3)研究错误资源的利用对策。
四、研究过程和方法
1.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9年7、8月)准备阶段:申请课题,学习理论。
2.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知识类型和某个知识点错误的概率,并且记录下来。
(2)反思法:记录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反思错误资源的利用情况。
(3)文献法:收集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学习错误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五、研究者的条件及研究预期成果
1.研究者的条件:
(1)研究者是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小学优秀数学教师。在学校一直担任教研组长,多次参加省.州级课题研究,曾主持过县级课题研究工作,是教科研骨干。多年来一直坚持教学反思,每学期均有文章发表或获奖。有能力进行本课题研究。
(2)研究者是一个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调查、观察、反思、调整等研究工作.
2.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相关论文两篇,力争获奖或发表
6.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篇六
——浅析初中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莲花县下坊中学 郭国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面对学生自己“创造”出的宝贵的“错误资源”,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让“错误资源”成为课堂中的“闪光点”,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一、捕捉错误资源,培养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对于很多初中学生而言,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思维能力有限、逻辑思维能力又存在着些许的差异,这使得不同的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一些对初中数学理解存在偏差或者数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难免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错误或失误来。鉴于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根据不同学生的心智条件等,在充分结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分析和查找出“错误资源”来,并将错误当做难得的生成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将错就错地予以化解。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远比讲解新的题目,或者远比重复性的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双敏锐的眼睛,需要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信息看做学生的思维火化,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才会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让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智设错误资源,强化识别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数学题目,它们都有一个虚伪的外表,如果学生不能识别这些错误的外表,那么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很容易反复犯错。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及时总结经验,在布置的数学题目中,适当地设置一定的陷阱,通过让学生犯错来提升学生对该陷阱的重视,通过让学生找到陷阱来规避未来答题的错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往往在布置或讲解的题目中,故意给学生增设一定的陷阱或者门槛,然后主动性地诱导学生犯错。在学生对错误的方法思索或者进行反复地探讨时,教师再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会特别深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也会更加深刻,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答题或者考试中,能够运用全面性的思维来审视数学题目,进而获得高的分数,进而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惯性思维来设置一个题目。如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它的三条边分别是a、b、,已知a=4,b=3,那么c等于多少呢?在很多初中学生的思维中,在直接三角形中,c一般都表示斜边。但这道题并没有交代,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很多学生都容易脱口而出,得出c=5的答案。但通过全面分析题目,可以获悉,这道题应该存在两个答案。教师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全面而准确的分析题目,进而把握数学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并以此为依托来正确的解答题目。很多成功教学实践都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预设的陷阱,让学生走进错误,再通过教师的合理点拨,帮助学生快速的走出思维陷阱,进而全面地提升初中学生的思维,确保他们思维的缜密性,以此来实现教学的目的。通过这种陷阱利用法,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很深刻,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也会很彻底,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思维记忆,避免甚至杜绝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
三、善用错误资源,提高反思能力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使学生由“失败者”向“成功者”转变。一位教师以同一道题的三种错误解法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一堂容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数学课。他首先出示了学生反馈的三道错题: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错误?”学生各抒己见,并从书写习惯、数的感知及知识点的掌握等方面找到原因,得出对策:避免粗心。他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教育学生学会从错题中找到知识漏洞,避免下次再犯,使学生在评析错误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赏析错误资源,增强学习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上课并不是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我们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血有肉的、有着敏感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教师要教师注重把握这些资源,化废为宝,经常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他们自己的错误,甚至欣赏这些错误,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思考空间,实现学生由“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转变。
7.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篇七
一般情况下, 教师在教学中极力避免出现错误, 学生对于发言和错误的恐惧性导致有些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后果往往是错误百出, 课堂学习效率极低, 要经过反复的错误的纠正, 不仅耗时耗力, 学习效率提高得也不明显。错误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学习薄弱之处, 而是学生集体存在的错误、混乱的意识及思维, 因此, 教师要积极、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 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发现错误、分析错误, 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交流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呈现与众不同的精彩课堂。
要学生认识错误, 不仅要重视学生认识错误的过程, 还需要教师诱发错误的发生, 引导学生认识错误, 触发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错误的认识, 教师不应该直接给予学生解决错误的办法, 这样会给学生学习带来框框, 学生很难从中突破自己, 思维容易受到限制。学生的很多错误源于对生活的认识, 思维定式、新旧知识干扰及特殊成分的干扰等。出现错误时,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 只有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思维缺陷, 对合理的思维给予肯定, 对于错误的思维给予纠正, 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错误的过程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思。要正视错误的存在, 不能怕错误的出现, 在解题的过程中, 不能存在对错误的恐惧感, 要静下心来, 正确地面对, 不能回避, 要想办法找出错误的原因, 从根源上杜绝学生的错误思维, 纠正学生的错误知识体系。教师要把错误作为反例, 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特征, 使知识更加精确化。比如, 一个16×8cm的长方形布匹可以剪出多少个直径2cm的圆形布匹?学生给的答案是16×8÷[3.14× (2÷2) 2]≈41 (片) 。用去尾法得出是40片。利用错误的资源, 引导学生实践的操作能力和思维, 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画图操作后, 得出的是 (16÷2) × (8÷2) =32 (片) , 这样,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分析和引导,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思维能力。
错误资源的利用, 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及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错误的意识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 同时要注意突破自己知识的缺乏、能力的不足、观念的陈旧等缺点, 对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要大胆地改进, 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解法, 教师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者否定, 要对学生的解法有了充分的理解后再给予学生肯定或者否定, 并且对于学生的解法思维给予客观的评价, 正确的思维给予鼓励, 错误的思维给予纠正后仍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的探索和创新。
8.利用课外资源激活文言文课堂 篇八
[关键词]文言文;课外资源;教学效果
语文很有趣,但对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却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因为教师详细的串讲和繁琐分析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不得不把记诵的任务作为课外作业来处理。这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课余负担,还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甚至逆反心理。本人认为,巧用课外资源,能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用得巧,还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巧用鲜活的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古汉语,今人阅读必有较大的语言障碍,这势必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往往感叹:万马齐喑究可哀!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教师在教学中没能充分的尊重、保护、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没能创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因此,可用些鲜活的课外资源作“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论语八则》一课时,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入《两小儿辩日》这一简短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是很善言辞的,在这里,受到两个小孩的责难。但孔子的很多经典的言论、思想却流传至今。今天,同学们就和这位先哲“亲密接触”一回吧!这样,鲜活的语言、鲜活的故事必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起来自然带劲了。
二、巧用熟知的课外名句,巩固课内名句名篇的记诵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实际上,这已指示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名句名篇的记诵来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其意境,可借用《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既让学生体会到两句都有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情,又能品出前者略显伤感,而后者却给友人以勉励与自信,表达出一种豪迈的情怀。
三、巧用丰富的现代词语,舞动文言词语的教学
这里所说的现代词语,当然是指那些继承了或沿袭了古汉语特点的词语。
如 “名”字,现代汉语大多作名词或量词用,但现代汉语中的“莫名其妙”“无以名之”等词中,则作动词用,是文言词用法的延续。“走狗”“走马观花”中的“走”字,则不是现代常用意义“行走”意,而是“奔跑”的意思,这是古义沿用至今。
古汉语中的语序用法有的也沿用至今,如“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就是宾语前置现象。
现代汉语继承古汉语的现象不胜枚举,如果能很系统地加以整理,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文言词语也就不冷冰而轻盈舞动,课堂活了,那学生就不会觉得文言文枯燥难学,学而无用了。
四、巧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
制作精美的课件来实现课堂效率最优化就是当前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时,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那股浓重的离愁大都通过室内外环境描写来折射的,用笔含蓄,对学生来说较难领会,若能用上这样一组课件:李清照南下前和丈夫赵明诚夫唱妇随、相亲相爱的情景图→当时人在重阳节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的情景图→重阳日,白天香烟缭绕却漫长冷清的图景→晚上室内玉枕纱橱、人单只影的情境图→室外词人独自把酒东篱的情景图→词人憔悴身形与瘦菊花特写镜头交替比照的图片。学生观看了这些画面,对词人的孤寂、离愁就不难理解了。
五、巧用精彩的名家评语,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在引导学生领略古诗文魅力的过程中,巧用名家评语,必然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可在诵读、讨论、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诗中山村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情趣和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后,引用清代学者朱之荆语:“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了。设问:“朴实无华的语言用好了,也能很好的抒情,这‘就’字妙在何处?品是何味?请同学们好好琢磨一番!”通过对“就”字的品味,学生定能体会到诗人对菊花的“亦花亦酒”的充满情趣的感受,更真切地把诗人对田园生活发自内心的亲切情感,深入领会到朴实无华的诗歌语言的独特意蕴,感受到孟浩然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质。
实际上,可以巧妙运用的课外资源无处不在,数不胜数,能否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关键在一“巧”字,巧用课外资源,给文言课堂注入活水,借水行舟,必能让学生轻松惬意地扬帆文言课堂,采撷文言瑰宝。
9.巧妙利用错误提高学生教学思考力 篇九
海口市第十三小学
邢增莲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存在差异,对于教学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加之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等各种原因,因此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教学知识出现在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时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教师应如何处理和解决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错误”
便显得尤其重要。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多数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有的是让解错题的学生先坐下,让其他学生把正确的答案说一遍或做一遍,有的是让解错题的学生把正确答案重说或重做等等,对待错误一带而过,草率收场。我认为教师因这些做法对待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是不可取的,因为做错题的同学一定对所做的题目有他自己的独到想法和见解,有他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其对待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就事论事地只解决个别同学的问题,草草了事,不如让他们对解题时“错误”的列式,结果,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面对学生解题时出现的各种错误,教师应抓住时机,巧妙利用错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错误中理解知识,在错误中学会知识,在错误中纠正不足,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复合应该题”时,有下面一道题:“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修一条长9.46千米的公路,两队合修每天共修1.15千米,6天后,乙队调出,剩下的由甲队单独修完,甲队每天修0.64千米,甲队一共要修多少天?
学生读题后,个别学生列出以下错误算式:①9.46÷1.15;②(9.46-1.15)÷0.64;)③(9.46-1.15×6)÷ 0.64。
对待上述算式教师不应就题论题,而首先应让学生知道对于此题这些列式是错误的同时,然后除了应该让学生弄清每个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意思外,还应该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要使这些算式正确,应该怎样改变此题?应该提出什么条件和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做错题的同学有兴趣,认真思考起来,而且其他同学也开动了脑筋。
1,看算式9.46 ÷ 1.15改编为:“甲,乙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长9.46千米的公路,两队合修每天修1.15千米,两队一共修多少天?”
2,看算式(9.46-1.15)÷ 0.64改编为:“甲,乙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长9.46千米的公路,两队合修每天共修1.15千米,两队合作1天后,乙队调出,剩下的由甲队单独修完,甲队每天修0.64千米,甲队还要修多少天?”
3,看算式(9.46-1.15×6)÷ 0.64改编为:“甲,乙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长9.46千米的公路,两队合修每天共修1.15千米,6天后,乙队调出,剩下的有甲队单独修完,甲队每天修0.64千米,甲队还要修多少天?”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都要求学生不仅尝试了看算式编应用题,使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加明确,还能能好地解决学生对应该题理解困难的问题,学生本身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在此基础学生还能掌握不同的解题列式的方法。
教师及时抓住时机,找出突破口,这样不仅巧妙地理解了学生杂解答应用题时出现“错误”,而且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题教学中,学生做“6-3 等于多少?”时,有的学生只把整25553忘掉减少1,得3,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不应523该到此为止,而应该提出“如何要使答案是3或3,那么这个题目应该
5525部分相减,得出3,还有的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相减时6中又如何改动?”这么一问,立刻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大家开展讨论。
教师如果只指出学生的错误,没有“这一问”,那么不可能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因为其他学生都做对了,他们对于教师的“纠正”可以“心不在焉”。反之“这一问”就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问”正好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提了出来,这样错误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学生加深了记忆,巩固了知识。“这一问”学生的思维马上又顺转向逆向,根据错误答案来改变题目中的条件,不仅需要学生正确理解整数减带分数的算理,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学生不仅要看错出在哪里,还要从问题出发寻找满足要求的条件。如果对计算题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够坚持这样处理,那么学生的思维就灵活了。
10.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篇十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美国心理学家盖耶也说:“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近日读了一篇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渔王的故事》,说有一个渔夫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尊为“渔王”,他把自己常年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儿子们。可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普通渔民的儿子。原来,渔王为了让他的儿子们少走弯路,一直只传授给他们技术,却没有把教训告诉他们。掩卷沉思:现实生活中,我们老师中这样的“渔王”还少吗?
一、错误并不意味着失败和耻辱
在许多学生眼里,“差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认为错误是差错,是种耻辱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许多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学生担忧在课题上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会受到同学歧视,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本来就是和错误相伴的过程,错误反射出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反映出学生思维认知的水平、行为习惯以及意志品质状态。错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找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从学生的错误中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很多课堂上,学生由于缺乏经验,产生认知偏差,出现错误后,教师往往以冷漠的表情令其坐下再想想,被“一棍子”打死,有些稍纵即逝的错误资源常常在不经意中被忽略。久而久之,学生由于怕错的心理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无从获得真实的信息,以致于课堂变得很沉寂,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变得干瘪无力。
二、善于利用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表现出能够尊重、愿意接纳学生的想法、做法,欣赏他们主动表达自己思考的行为和勇气,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思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在不断出错、纠错中进行的。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面对错误的勇气,失去尝试、探索的机会。学生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改正错误,才能把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个人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习错误,并及时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错误是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老师们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真是煞费苦心。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拄拐杖、穿钉鞋,把孩子应该跳起来才可以摘到果子的机会都给剥夺了,铺垫铺垫再加铺垫。每当老师们发现没见过的题目,如获至宝,非要让学生练一练,直到熟记于心。学生又有多少自己的思维空间?要知道万变不离其宗,只有让学生理解掌握了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法宝。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新课堂呼唤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课堂本来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来对待差错。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我们课堂也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
错误如果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变化和成长,还能体验到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和交往的乐趣,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情感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与学生,首先要认识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尊重、理解、宽容甚至是激励出错的学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自己的思维结果充分暴露,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教师可以用开“绿灯”和延迟评价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错误 课堂上,我们教师可以用开“绿灯”的措施来对待学生的错误,提倡“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自由小议与插嘴”等。这盏“绿灯”,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这样,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从而充分的暴露自己的思维。
作为教师还要赏识学生,要善于倾听。只有专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才能认真思考,并作出判断;只有赏识学生,接近学生,参与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善于发现差错,善于引导学生由差错发现真理,让差错不再可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正确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脉络、情感跳动节奏,运用善解人意的鼓励性语言,简练明了的提示性语言,恰当精要的评价性语言,帮助学生清晰完整地表达,使“错误”信息充分呈现。“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再生资源,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探究,给学生出错的时空,甚至可以促进差错的生成。使得学生最终能“拔开云雾见明月”,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具生机和灵性!
五、课堂会因错误而更精彩
错误其实是一种表现、一种努力、一种积极的动态。有错误,就会有发展的机遇。没有什么错误的学生往往是自我封闭、消极冷漠的,那是教育真正的悲哀。学生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他们每一次的学习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错误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每一次学习非对即错,但不管怎样,他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起 3 码它证实了某种想法或某种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学生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和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吃一堑,长一智’。因此,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
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课堂上,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理解、一样问题的多样解答都是正常的现象,那么出现错误当然也是正常现象,这种错误正是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所亲历的产物,所以我们要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美丽”的错误,要正视错误,欣赏错误。
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着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反射出智慧的光芒。教师若能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让智慧光芒喷薄而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那么,错误也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当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不能给他们带来影响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压力。同时,面对课堂中的错误资源,我们要学会判断、学会取舍,挖掘有益的错误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不要让错误拖累课堂,而要让课堂因错误更精彩。
六、教师也要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
其实,课堂上不只是学生会犯错,教师也会偶尔“马失前蹄”。这就要求教师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勇敢地把错误当作师生共同研究的“靶子”,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教育教学是动态的,我们不仅要允许学生出错,也应允许教师出错。当教师出现差错时,教师不能遮遮掩掩,企图蒙混过关,而要大方地向学生承认,这也是教育民主、平等、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有一次,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应邀到云南昆明上课讲学,他上的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题目叫《火烧云》。不知什么原因,于老师在板书课题时,4 把“烧”字写错了(右半部“尧”的肩膀上多了一个点儿)。有位学生一下子发现了,并当众指了出来。此时,台下的几百位老师也为于老师捏了一把汗,看他怎么处理。只见于老师不慌不忙地擦去错字,又重新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个“烧”字,然后放下手中的粉笔,走到这位同学的面前,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真诚地说:“小同学,谢谢你帮老师指出了错误。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看来,做任何事情都马虎不得呀!”于老师真挚而诚恳的感谢和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赢得了台上台下师生热烈的掌声。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像于老师那样的无心之错;一种是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教学准备不充分,造成的错误。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错误,教师都应开动自己的头脑,利用好自己的错误,随机应变,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要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而拼命地进行掩饰,这种文过饰非的做法,其实是欲盖弥彰。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心灵是纯净无瑕的,容不得半点污垢,他们哪有那么好哄、好骗的?当然,教师不仅要有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的勇气,有时也可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借题发挥,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维护了教师的面子,更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1.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篇十一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错误也能产生美。作为教师,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如果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错中成长,在错中完善自我。
一、错误,发现意识的培养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在实际中,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二、错误,创造思维的激发
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可能经常遇到“意外事件”,但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试想:如果我当时在课堂上轻易地包办代替,将正确的结论呈现出来,而不就错因势利导,那么,这么好的教学契机就会错过,而学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思维空间,更不会碰撞出这么多的智慧的火花。
三、错误,细心解题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数学专家华应龙曾经设计了这样一堂课:全节课是一堂测试课。首先让学生完成一张试卷。时间6分钟,许多同学拿着试卷就做。没看清题意,结果发生了很多错误。回放:上课伊始,老师宣布进行一次5分钟比赛。随着一声口令,全班伏案疾书,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完成这张试卷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满脸期待。学生一脸沮丧,面面相觑。“一个都没完成?”看得出,老师心有不甘。沉默片刻,一个愤愤不平的声音传来:“老师,你在耍我们!”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老师一脸迷惑:“我怎么耍你们了?”“你看,第6题……”随着他的提醒,大家将目光聚焦于试卷的一处——“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
学生们恍然大悟,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连忙追问道:“真是我耍了你们?”这一追问引发了学生的自我反省:
“不是,因为第1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我连名字都没写!”
“我把名字习惯性地写在了右上角了!”
“如果我们按要求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的话,我们当然能看清第6题的要求。”
我们总习惯于在学生做练习时反复提醒:先审题,再下笔。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提醒得到的依然是学生的我行我素,拿题即做,结果仍然是屡说屡错,屡错屡说。于是我们便常常心生抱怨:怎么老师的话到了学生那里就成了耳边风?这份试卷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不经意间让学生产生错误,真真切切地自我反思,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认读提示语是多么重要。这种体验远比老师在学生做题前反复叮咛要有效、要深刻,它绝非只是学生停留在表面、承诺在口头的应答。这种错误培养了学生的细心读题能力。
四、差错,目标生成的可贵
照样回放华老师的这堂课:第7题的交流非常热烈。第一位学生说:“用4×3.2=12.8(平方米),12.8+2.8=15.6(平方米),15.6×0.4=6.24(千克)。”“错了,错了!”话音刚落,教室里便传来此起彼伏的否定声。老师连忙摆手:“别说‘错了,说不定有对的道理呢?应该说‘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另一位学生回答道:“粉刷墙壁时要把窗户的面积去掉,所以应该用12.8-2.8=10(平方米),10×0.4=4(千克)。”他的分析有条有理,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正当大家的观点趋于一致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不对。因为要求南墙的粉刷面积必须知道长和高,而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高是多少,所以这道题目没有答案!”没有答案?大家满脸震惊,而后再次恍然。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说:“我很佩服这位同学,一是佩服他发现了这个大家容易忽视的环节,二是佩服他能在大家的声音特别高、特别一致时,有勇气站起来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条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船上装了75头牛、45头羊,问这条船上的船长年龄多大?”学生哄堂大笑。
“这题没有答案!”初闻此言,满心震惊!平心而论,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已习惯于出有答案的题目,学生也已习惯于解有答案的题目。正是因为习惯于这种定式,所以当学生绕了一大圈发现题目本无答案时,才会在震惊中领会出题者的深意。不经意间本堂课生成了可贵的目标。
12.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篇十二
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 教师应该做的是耐心且细致地教导, 而不是盲目地指责。教师一定要能够要心平气和地向学生讲解, 给学生正确的点拨, 尤其是对于那些重复出现错误的学生, 教师更加要耐心十足。针对学生的错误, 教师要善于引导, 将其引向正确的方向, 把自己的错误找出来, 并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 从而有效地克服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样, 学生在不断错误中获得有效的经验并得到教训, 能把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掌握好, 并最终促使他们学会自己领会错误, 从领会错误中把实际的问题解决好。
举个例子来讲, 教师在向学生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和系数之间相互关系的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 可以事先向学生提出以下的这些问题。现已知x1和x2是一元二次方程4x2+4 (m-1) x+m2=0的两个实数根, 并且这两个跟都不为零, 那么, x1和x2会不会是同为正或者同为负?如果会, 那么m的取值范围应该是怎样的?如果不会, 那么, 理由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 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而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具体大体情况进行观察。等学生讨论完, 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上黑板进行讲解。那么,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必然会出现一些普遍会出现的错误, 这时候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对他们的答案予以肯定, 在肯定的基础上告知学生思考问题要全面, 之所以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面面俱到。这些问题包括了要想保证这一式子有实数根的存在, 必须要有什么条件, 什么时候同为正或者同为负的值才会存在等。需要注意的是,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站在多种角度上来指导学生展开思考。
二、故意让学生出错来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 学生的错误也是个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 运用得当, 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够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加深对错误的理解。正是因为此,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适当地故意犯些错误, 来促使学生思维的不断碰撞, 来让学生能够在错误中加深理解并获得知识。通过有意显露错误, 来促使学生错误的减少。那么, 具体来讲, 教师可以故意让学生暴露出错误, 并延长正确答案的公布时间, 运用这些时间来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探讨, 并有足够的时间来思索。之所以如此, 其根本目的是要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 促使学生在不断地思维碰撞过程中得到发展。
举个例子来讲, 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勾股定理这一部分的内容的时候, 等到学生掌握好这一定理之后,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道题目。在三角形ABC当中, 有两条边长a和b的长度分别是3cm和4cm, 那么, 求边长c的值。这时候, 学生由于刚学勾股定理, 所以, 很多学生会脱口而出5。而这一问题, 正好使其对勾股定理中的直角三角形的这一条件予以忽视了。但是, 在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 学生就会猛然醒悟, 然后自然而然就能够解答出c应该是在1~7这一范围之内。通过这样的有意暴露问题, 学生就能够意识到自己对概念理解上存在的错误, 从而在今后的题目解答中有效地避免这样错误的发生。
三、化错误资源为有效教学资源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 往往都把自己限制在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中, 在数学中出现错误, 可以说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所以, 教师需要做的, 就是怎样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来有效地转化成为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 通过正确的点拨, 来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思路思考, 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 这样一来, 必然能够获得超乎我们想象的效果。
所以,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营造错误探究的情境, 来促进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一点, 也就是要求教师要通过对情境材料的利用, 来创设出错误探究的情境,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以错误为入手点, 从错误引发思考, 而这样的方式,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过程, 就是重新构建的过程。
举个例子来讲, 教师在向学生教授相反意义的量的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 可以先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把实物数量之间对应性变化反映出来的事例列举出来。比如有的学生会说我们把一个小球向上抛出8米高, 之后, 球向下落下4米。又有的学生会在这一学生的基础上继续说, 当这一小球落下4米之后, 再向下落2米, 那么, 这时候, 半径就缩小了1米……很显然, 这两个学生并没有把对应性这一问题弄清楚, 从而导致回答上出现错误。所以,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对这一机会进行有效地把握,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上述两位同学所描述的问题, 在量的变化上存在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讨论之后, 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提示要注意量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方向, 学生就会把精力集中在量的相对性质这一问题上面, 最终就能够帮助学生把以下的三个量的问题加以明确。这三个量分别是相反意义的量、相同意义的量以及不同意义的量。
当然, 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以学生的实际为入手点, 来倾听学生的声音, 尽量让学生在教学中做到善于提问, 善于发现问题, 并针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中的错误, 引导学生再探究。比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 可以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掩盖住, 只把锐角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针对这一锐角猜测三角形的形状。在经过了这样的引导之后, 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探究这一问题, 展开自己的思维, 进行不断地想象和分析, 从而提出见解。
13.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篇十三
荆列
【摘要】课堂是欢迎错误的,错误孕育着真理温床;不畏惧错误,善于利用错误,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会因错误而美丽,因错误而精彩,让错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教师应予以宽容,并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若处理方法得当,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机智处理
每节数学课堂上学生都有可能出错。课堂是欢迎错误的,错误孕育着真理温床;不畏惧错误,善于利用错误,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会因错误而美丽,因错误而精彩,让错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教师应予以宽容,并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若处理方法得当,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资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出错,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恰当的地处理好“错误”资源,变废为宝,那才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机智的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呢?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那么如何机智的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呢?
一、巧用错误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由于教师按预设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对待学生错误观点或意思表达不完整的见解时,往往没有听学生说完就作出否定,这不仅仅使孩子失去一个完整表达的机会,而且它带来的或许是人格自尊的失落和对信念追求的丧失。因此在课堂上倾听并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不同意见,往往会有好的收获。
如我在进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片断: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从个位算起和从高位算起。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法,笔者没有草率地进行评价,又写了几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不用争了,我们再来算算这几道题吧,最好用这两种方法都去试试,看看是从个位算起方便,还是从高位算起方便。”于是,教室里暂时安静了下来。
三、四分钟后,课堂上又热闹起来了。“从十位上算起不行的,个位满10,十位上的数字还要擦了重写的。”有人开始嘟哝了。“好,接下去,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到底怎么算比较方便呢?”接着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暴露自己的算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创新灵感的培养。当学生个体进行独立探索后,对计算方法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也有与同伴交流的欲望。这时通过尝试探索,讨论交流后学生得到了新的认识,达成了笔算从个位算起比较合理的共识。
原本以为这节课应该可以大功告成了,可没想到坐在最前面的一个小男孩嘴里念念有词,“我觉得从十位算起也方便的呀。”声音虽然不大,但没有
得到肯定似乎显得很委曲。“哦,那你来说说怎么个方便法?”他一脸不服的样子,振振有词地说:“喏,我先看个位有没有满10,满10的话我在十位就多加1,也不用擦掉重写的,不是一样的吗?” 这时候,我再一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你们说呢?”刚达成的共识又一次被破坏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先判断个位是否满10后从十位算起也是可行的。“好,那就用你认为方便、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吧。”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我觉得尊重学生的算法是最明智的也是最高明的评价。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允许学生以他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真正地做到了充分发扬学生的学习主人翁精神。
二、及时捕捉“错误”,获得“宝贵”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有些教师可能会一笔带过,从而丢失了课堂中许多“亮点”,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教学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这种突发性错误我们教师是经常碰到的,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突发性错误的问题,我们教师不应看作坏事,而应看作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抓住时机利用这一“错误财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1.不轻易否定。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有各不相同的理解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思考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当一些学生的发言与众不同、富有独特见解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并给于适度的评价。
如我在执教《美丽的对称图形》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我先出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的图形,说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说是轴对称图形,其中有一个学生却说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全班的学生都大声的否定了他的观点,甚至有的取笑他,但我没有立即否定和解释,而是让学生接着说说他的道理。这位学生说“因为当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时,我把它沿对角线折叠就能完全重合,因此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行是轴对称图形。”他作了这个解释后,不少学生都表示了疑虑,既没同意也无法否认了。这时我趁机问全班同学“他刚才说的话中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好,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部分已经对平面图形有更多认识的同学马上说“是‘特殊’,因为当平形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时,它就是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经过这个例子,接下去的回答就变得更精彩:“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所有的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2.不一味的肯定
尊重学生并不是要一味的肯定,对错误的回答不作答,让错误擦肩而过,甚至对于不恰当的的回答加以肯定,就会导致学生重复犯错。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当学生初步认识1/2后,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我们身边有1/2吗?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学生立即积极地在教室里找了起来。汇报时,孩子们发言非常踊跃,只是有些大同小异。这时教师又问:“有没有同学找到和刚才不同的1/2呢?”马上又有一位同学抢着回答:“教室里的电视机从中间平均分成两半,每份就是它的1/2。”而我为了体现尊重学生,期待“多样”,没有对这个荒诞的说法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而是加以肯定,忽视了数学本身作为一门学科所具有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紧接着又出现了好几个类似的说法,教室里的桌子、椅子、讲台“无一幸免”地被分割。
三、精心预设错误,激活学生思维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 所以我们教师应在易错的环节上设置“陷阱”,诱使学生陷入歧途,制造思维冲突,诱发灵感,产生真知,同时也可
培养学生的试错能力。这样既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又能使学生深刻地有突破性地认识到错误所在,有利于自诊自治,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
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社会心理学家曾也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教学中,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凡是学生能进行探究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要留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学生一些“错误”的做法里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适时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或创设数学活动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这一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错误的价值》薛法根
14.错误资源结题报告 篇十四
结题报告
—— 务川自治县第二小学高数组
结合本校高数组提出的县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与研究”,两年多以来,我校高数组教师积极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为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到今天为止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圆满结束。下面将课题研究做一个结题汇报:
一、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筹划阶段 2014年3月1日--5月31日,确定课题,制定计划及具体方案,明确目的。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4年6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课题交流,教学实践,定期小结。
第三阶段:反思阶段 2016年1月1日--3月31日,讨论研究,反思小结。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16年4月1日--5月6日,总结成效,交流得失,撰写总结。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研究与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2)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的思路:以课堂和学生作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两方面研究,总结错误的类型、特点及成因,构建策略。
(2)研究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为有效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教师能自己积累素材,分析原因,充分挖掘错例中的教学资源,养成了研究学生,反思教学的习惯,改变了以往学生出错采取单独订正,集体讲解和个别面批等形式,而是充分重视了错例的价值,还原了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促进教师有效开展“错因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学生错例改进教学策略”等活动。
调查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在课题实施之前,课题组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摸底调查,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概念不清、法则不明、新旧知识干扰、语言理解能力发展不完善等智力因素,以及受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定势、学习习惯不良,态度不够端正,信心不足,意志不够坚强,学生粗心产生的错误等非智力因素。采取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为后期课题的有效实施铺路架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经验总结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在两年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从事课堂教学,课后从学生作业错例入手,展开学生的真实思维,找出出错症结,并以案例进行记录与反思,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把“小问题”做出了“大文章”。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效开展“错因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学生错例改进教学策略”等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两年的课题实践,我校课题组将错误资源分成了低、中、高三级,以计算性、概念性、审题性、习惯性等普遍错例和典型错例,分类记载在错例记录本上,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并逐渐形成了“错例题库”。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教师共撰写了二十几篇有价值的案例、和课题方面的论文,为避免同样错例的再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我高数组建立了“错例分析与纠正”记录本,并开展了“数学错题手抄报”的竞赛活动,同学们在病例的获取中,能积极主动地分析病因,并开出新“处方”。学生能有效的走出错误的思维,消除了畏难情绪,理清了思路,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状况,获得了轻松的学习心态,改错成了一件快乐、有意义的事情。学生变得更会学习、更爱学习了。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二)研究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对策(在每一学期阶段性小结中我们做了详细的汇报,今天不做说明)。
(三)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它地位研究。
1、巧用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课堂上提出“三敢三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责怪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问、敢做。
2、正视错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正因为学生会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我们应该宽容地、理解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花卷。比如,五(1)班有一个叫田攀的学生,平时回答问题相当的积极,就是答不在点上。尽管如此,我也是为他点赞,鼓励他认真思考,更加完整的表达。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他才敢与教师、同学交流。
3、自主纠错,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和少几”的应用题时,出示例题,学校里栽了85棵柳树,比杨树多37棵,栽杨树多少棵?要求学生自己读题,寻找出条件与问题,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列成85 +37=122(棵),有的学生列成85-37=48(棵),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算式,我没有立即评价哪个对哪个错,而是让学生自己再认真读题,想一想柳树和杨树比,谁多谁少,求多的还是少的。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将错就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本来想通过摸球实验验证白球的个数多时,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球的个数少时,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结果发生了意外,连续摸到的几次都是白球,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我在这是就动员学生从刚才摸球入手,查找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原来在摸球之前没有充分把球摇匀,莫球的次数还没有足够的多、、、、、、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怎么办?重新做一次显然太费时费事。我就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如果继续摸下去,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的异常激烈,继续摸下去会出现白球次数多,黄球次数少,也就是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黄球的可能行小的结果。我又继续组织学生摸了15次,随着数据的变化,果真出现了大家预测的结果。错误之所以是宝贝,其价值有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教师通过集体查错、思错、纠错活动获得新的启迪。
六、预期研究成果与得到解决的问题
1、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批判思维,学会数学的思考。教师帮助学生自觉、主动收集整理错题,引导学生尽量详尽地分析错误原因,参照正确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完善认识。
2、教师自身反思,促进专业成长。课堂中预料不到的、来不及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应自我反思教育,促进自己成长。
3、形成教学策略。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和原因分析后,关于筛选典型错误,巧妙运用共性错误,进行剖析讲解,形成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七、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教师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彻底得到改善。老师们体会到重知识更重方法、重结果更重过程的价值追求过程后,摒弃了原来那种亦步亦趋的牵引式的心态,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在提炼成有效资源后,带着学生一起去分析、一切去探讨,一起去分享。
(二)学生方面:在错误中得到了实惠。
关注学生的个性生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数学素养。
(三)形成了一批教育论文、学术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教师是以“研究者”的身份从事课堂教学,充分把握教育教学现场的真实状态,以案例、论文的形式进行记录与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对自己所习以为常的课堂进行了新的审视,对自己的行为不断的进行追问,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二者在相互的滋养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提高。两年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每一学期人人上了一节研讨课。比如在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两个学期里,学校分别举行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年教师“四有三者”好老师暨错误资源常态课比赛中:徐梅老师获一等奖、张霞老师获二等奖、覃敏老师、崔永仙老师等获三等奖。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案例和有价值的论文。其中廖柳辉老师在2014年撰写一篇论文《如何有效利用好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获省级一等奖;张霞老师撰写一篇论文《“差错”让数学课堂更精彩》获省级二等奖;文启华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数学教材开发》获省级三等奖。
(四)构建了小学数学学习错误资源化研究的操作模式。两年来,在课题组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构建了小学生数学学习错误资源化研究的操作模式,树立了正确的错误观念,给学生出错的时空,广泛收集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了原因分析,建立错题本,将错误资源化,加强反馈与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等实施策略。
八、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设想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开展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素养,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但是,在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及困惑,例如一些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很差,作业不能认真完成,有错不能及时改正,也有的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错误并不乐意展示出来,使教师无从下手,课题研究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其次,对于错题的解决对策形式较单一,缺乏专家引领,及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是面向全体还是关注个体错误的矛盾我们也很难把握等等。总之,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培养了我们的研究能力和课题意识。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大发展和进步。
15.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篇十五
一、聚焦认知盲区, 预留错误生成空间
中学生的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才能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心中有学生, 眼中有资源”, 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 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如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解题技能等方面可能发生的错误状况, 对学生在教学中可能产生的错误有清醒的估计和判断, 为学生的错误预留足够的生成空间, 就能有效提高教学的预见性, 增强课堂中处理学生错误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暴露展示错误, 并加以因势利导, 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 这样既能突破教学难点, 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例如, 在讲解平等与公平这两个概念时, 我们就应当预料到学生一定会对二者产生混淆和误解, 并且能理解学生产生误解的思想根源。这样我们讲解时才能有的放矢。其实二者既有相通之处, 又有区别, 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平等原则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公平原则是平等原则的体现和保证。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是地位不同。平等, 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也是市场交易的一条重要原则。公平, 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内容, 是市场交易的灵魂, 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二是表现不同。在商品服务市场上, 市场交易主体在市场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任何“势利眼”、“以貌卖货”、以地位和官职卖货的现象都是违反平等交易原则的, 是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而在交易中明码标价、公平交易、童叟无欺是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 缺斤少两、坑蒙拐骗、黑市交易等现象, 则是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三是强调的角度不同。市场交易中的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 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平等, 强调的是市场主体的地位平等与人格尊严;公平, 强调的是交易中的买卖公平。这样, 学生学习之后才能深刻理解二者的内涵。
二、善于倾听捕捉, 敏锐辨识错误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错误的产生, 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往往稍纵即逝。教师首先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 善于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 以捕捉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 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 快速做出灵活有效的教学处理。我在讲授“从金银货币到纸币”的相关知识时, 书中提到目前出现的记账货币和各种“电子货币”可以取代部分纸币, 我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电子货币”。学生有说“网上银行”, 有说“支付宝”, 还有说“银行卡”的。我问:“除了这些之外, 还有吗?”就听到一个学生大声说:“还有网上的Q币!”话音刚落, 其他同学都捧腹大笑, 课堂一度失控。很快学生们将目光转向我, 看老师怎样面对这个“网虫”。我并没有板起脸来呵斥, 而是笑盈盈地问大家:“他的举例恰当吗?Q币如果不是货币, 它是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这时学生探讨的热情空前高涨, 教学效果出奇得好。这个案例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现实的观念与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之间的矛盾, 学生的有些观念甚至被视为“不可理喻”。类似的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教师忽略了, 或者懊恼于教学意外而置之不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及时捕捉住学生认知的盲点、片面的思维,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形成准确的知识结构, 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更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分析“错误”资源, 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 判断出学生产生错误的症结, 从而找到学生“错误”背后隐含的学习障碍和蕴涵的思维偏差, 为辨误纠错找到解决的“钥匙”。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三、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激活“错误”资源
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 有赖于适切的教学情境。教师预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当学生处在高度兴奋状态时, 心情放松, 思维敏捷, 常会有奇思妙想, 甚至忘乎所以、信口开河。此时“奇思妙想”、“信口开河”正是学生暴露错误的机会, 也是引发教师授课灵感、激发学生潜能的极好时机。
摘要:任何一种思想结果的产生, 都有其产生的根源。我们要容许学生放开思想, 尽情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认知, 不怕发生错误。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维, 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 并给以正确引导。这样, 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概念的认知、认识观的形成都会更正确和稳固, 教学效果也更有效和持久。
16.巧妙利用错误资源 使课堂更精彩 篇十六
一、巧用错误资源,激发自主探究
布鲁纳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错误不但能为学生提供探究舞台,而且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对事物的思考角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也就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比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30天完成。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也可以再添上其他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情绪高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甲队先做,乙队接着做,两队一共用了40天完成这项工程,甲、乙各做了几天?解:设甲队先做X天,乙队还要做(40-X)天。列出方程20X+30(40-X)=1。很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我没有指出,而是让学生讨论交流。我发现有的学生在沉思,有的在窃窃私语,这时有个学生不是很自信地说:“老师,这个方程好像不好解!”马上有几个孩子附和着:对!不好解的!我示意大家不要着急,重新读题。很快,有学生就兴奋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知道错哪儿了!添的条件“两个队40天完成”不符合题意。因为甲队单独做需要20天,乙队单独做需要30天完成。这项工程即使让最慢的乙队去做也只要30天完成,现在他们两个队轮流做怎么要40天呢?……
课堂上,面对学生意外产生的错误,我没有立即点破,而是采取了“将错就错”的方法,顺势诱导学生去解错题,巧妙的制造出“不够减”的矛盾,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在引导下,学生自己找出错误,使学生心中的疑团一扫而散。一个预设外的“错误”,巧妙化解,变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生成资源。再让学生自主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妙用错误资源,培养发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于设疑,适当抛疑,善于启疑,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比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48.6÷3.7,并进行验算。结果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3,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5。这时,我就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商和余数究竟等于几,刚才同学得出的商和余数对吗?为什么会错,怎么能很快判断它错了。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判断错误的方法:余数5与除数3.7比,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是错误的;验算:1.3×3.7+0.5≠48.6,13×3.7+5≠48.6,说明答案是错误的。紧接着,学生自己分析,很快找出了正确解题方法。
三、借用错误资源,完善学生人格
调查表明,频繁的考试和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成了较多学生遇到错误就会有“失败者”的心态。因此,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实现学生由“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转变。在练习两步混合计算192-152÷8,有位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板演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还有个别同学说: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真笨。这位学生脸红了,一直低着头。见此情景我忙问:“你们有没有做错过题目,如果你做错了,别人也说这么难听的话,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哪些嘲笑人的学生顿时觉得很惭愧。我又说:“这道题他错了,我们一起来帮帮他,找一找错在什么地方,好不好?”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很快将题目订正好了。当他把题目订正对了以后,所有的同学都鼓掌鼓励他,他带着自豪坐到位置上。从同学的嘲笑,到同学们帮助,最后鼓励,逐步完善着学生们的人格,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待错误形成正确评价态度。此刻,我分明感觉到学生放飞思维后心灵的轻松和满足,真庆幸我没有放弃这个绝好的教育时机,更要感谢这个来自课堂的异样的解答,是它让这节课增添了未曾预约的精彩。
【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08-07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小专题研究报告06-09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11-07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1-15
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论文11-28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06-26
利用生活资源,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07-07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9-13
小学数学错误资源12-17
数学生成性错误资源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