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得报告

2024-08-18

新闻心得报告(精选16篇)

1.新闻心得报告 篇一

会议新闻写作心得 默认分类 2007-10-20 17:55:23 阅读110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会议新闻之病因

会议是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新闻源,同一切新闻一样,不是要不要报道,而是怎样做精、做细、做活、做好的问题,以达到领导满意、群众乐意、社会欢迎之目的。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会议报道曾出现了变味和误区。首先是错位的规格待遇。少数领导认为会议报道篇幅简短,就减弱了会议的重要性,甚至降低了领导的“身价”。其二是习惯性思维束缚人。其三是懒惰形成“八股”文。刚步入新闻圈的青年记者喜欢泡会,在于有现成的材料,一编了之;成熟一点的记者虽能捉到“亮点”,写作也能出新意,但实感稿件悬念多,风险大。于是乎,你编我也编,你编两千字,我编

三千字,“八股”式会议新闻由此形成。

二、会议报道的创新

会议报道的创新,要把握好三个问题:

1、把握好会议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有些法定的会议权威性很高、指导性很强,既是党和人民政策生活中的大事,又为今后或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工作作了安排,这些会议不仅要全面报道,而且要有战役报道或后续

报道。

2、把握好社会和公众需要的有价值信息。凡会必有主题,必有信息。要及时准确地将社会和公众欲知未知的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出去,并成为群众工作、生产和生活的指南。

3、把握好解决和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许多会议是为研究解决工作而召开的,记者不仅要人入会,而且要心入会。要将会议解决的问题抓在手上、待解决的问题放在心上,除报道会议外,还要有序追踪。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大事要事和热点难点问题报道好、引导好,才不至于会议新闻跑调,不能因为

会开完了,新闻便做完了。

三、会议新闻的写作

1.让会议新闻“出彩”,功夫在会外。一个高明的记者,包括他对会议报道的驾驭能力。会议报道除了正确运用新闻要素外,其政治素养、新闻敏感和写作技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说到底是一种“悟性”,这

种悟性便是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2、没有风险就没有“红利”。做会议新闻就像玩股票,“风险越大红利才越大”。之所以会议新闻读者不爱看,领导不高兴,其中有三:要么不该写的你写长了,要么报道写得平淡无味、没亮点,要么主题报偏了、领导的讲话报“歪”了。换个角度说,你将会议新闻做得既没跑调,又有新意,一目了然,如春风送爽,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怕的是既不敢改革创新,又拿着材料编稿子,翻开报纸套路子,“开头、中间、结尾”老三段,“指出、要求、强调”次次用,久而久之,便成了“材料专家”、“传话专家”了。

3、会议新闻如何“三贴近”。要学会解读会议,跳出会议抓新闻,先抓住会议的“眼睛”,再寻找新闻的角度,集中加以凸现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把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的东西推上报端。

1、控制总量,压缩会议及领导人活动的报道范围。重要会议要运用多种形式和体裁,拿出重要版面和位置,全方位做好会前、会中、会后报道;重点报道要适当控制篇幅,进行一次性报道;一般性会议原则上不予

报道,确实需要报道的,必须抓住要点、重点,简洁处理,编入专栏或限定在普通版面刊发。

四、会议新闻的采编艺术

会议新闻报道要本着“领导高兴、读者爱看”的原则,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

2、突出重点,努力提高会议新闻报道质量。缜密构思,巧选角度;挖掘亮点,凸现价值;形式异样,精心包装。编辑也要在做好会议新闻上下功夫,要负责任地将记者的稿件“再读再写”,默契配合,提炼出彩。

3、科学安排版面,形式服务内容。会议新闻更需要追求版面的形式美,编辑对稿件的取舍、标题的制作、内容的排列以及版式的美化,都应严格讲究。只有这样,才会使会议新闻入脑入耳、好看好读。

2.新闻心得报告 篇二

现场采访能满足观众对新闻事件现场目击的心理要求。电视新闻有画面, 有声音, 生动形象, 栩栩如生。人们可以从屏幕上清清楚楚地看到新闻事件的实际场景, 听到现场音响。报道活动着的人、运动着的事, 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平面的东西立体化、抽象概念的东西形象具体化, 使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重现在受众面前, 让人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要做到这些, 须下大气力, 抓取典型画面, 完整地记录自然状态下的客观存在。惟有真实, 才能自然感人, 惟有真实生动的画面, 才具有一定的张力, 让人过目难忘。在盛虹集团的印染污水处理车间里, 一头是红黑的泛着阵阵臭味的处理污水池, 另一头是通过膜技术处理好的清澈透明的水, 盛虹老总在给上级领导介绍中端起处理好的水就喝, 我在拍摄中抓住了这个细节, 从而有了《盛虹老总一天两喝“污水”》这篇报道。这条新闻获得了2008年度苏州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二、典型性

“见物不见人”这一电视新闻顽症, 近年虽有改观, 但难以根治, 特别是在经济新闻中仍普遍存在。荧屏上会议新闻天天不绝, 人物画面空间位置不恰当的屡见不鲜。谁是主角, 看后还是“雾里看花”。电视新闻的典型画面能给受众以震撼效应;缺乏说服力较强的典型画面, 哪怕文字稿写得天衣无缝, 观众也不会买账。摄像机必须对准最能反映新闻事实、展现人物行为举止、突出现场环境气氛、再现事件发展历程、表现主题思想的画面, 电视画面才富有生机和张力。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前年视察完无锡的蓝藻后来吴江, 当他看到清澈的东太湖湖面上水鸟飞翔, 湖中水草间嬉戏的游鱼, 严肃的脸上绽放出微笑, 大声赞叹这才是真正的青山绿水。摄像机把这些画面一帧不漏地记录了下来, 很有说服力。

三、抒情性

画面语言本身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和魅力足以压倒其他任何语言形式。电视新闻的画面只能从真实的生活中汲取、开掘, 它的主导功能在于叙事, 因此, 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画面的叙事功能, 却忽略了画面语言的抒情性。所谓画面语言的抒情性就是追求画面语言的情绪感染力, 抓住事物的表象特征, 人物的言谈神情, 触动观众的视觉感官, 使观众眼前一亮。拍摄者要达到用画面语言抒情的效果, 必须捕捉“动情点”, 在事物戏剧性变化、人物情绪明显流露时, 不失时机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 拍摄者要把握足够的镜头时空, 才能积蓄情感、生发情感。另外, 镜头的运动方式也能传情达意, 快慢疾徐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心灵冲击。摄像要竭力寻求“情”的运动和发展, 并且升华它。2003年, 我到湖南跟踪拍摄一对双胞胎兄弟初入军营的训练和生活, 一天下来没有找到兴奋点, 在晚饭后即将离开军营时, 听到了营房里飘出的“妈妈你不要担心, 儿子在军营……”的歌声, 我很受感染, 扛起摄像机冲进营房:如钟的坐姿、和拍的双手、含泪的眼眶、雄浑的声音……30秒的歌声作为片子的结尾, 让观众为之动情。

四、流动性

电视新闻镜头摆脱了静止地反映生活等手段的局限, 把瞬间艺术扩展成为流动艺术, 通过连续的画面, 表现出时间和动作的延续, 从而使生活得到还原。因此, 我们要用流动的镜头叙述流动的生活。镜头调度要变化多, 配合要协调, 注意人物外部动作和心理活动合适的剪接点, 运动和剪接点都要有生活依据。多用移、摇镜头, 使画面产生流动感, 节奏就会舒畅、自然, 风格也会深沉、含蓄一些。

3.新闻心得报告 篇三

新闻出版总署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闻出版产业调查,采取新闻出版统计年报与补充调查相结合、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领导,各省(区、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各地对产业调查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全面部署,认真采集、审核和上报本地区新闻出版业相关数据。鉴于此次产业调查为首次进行,缺少同口径比较的以往数据,分析报告以描述当前的客观状况为主。

报告显示,全国新闻出版业2009年实现总产出10668.9亿元,增加值3099.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9%。各类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发行及相关活动的行业增加值超过1660亿元,占同期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以上。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说,这表明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已具相当规模。

报告中数据分析显示,新闻出版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新闻出版业已具相当规模,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2009年,新闻出版业全行业总产出突破1万亿元大关,实现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接近1%,各类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发行及相关活动的行业增加值超过1660亿元,占同期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以上,已成为文化产业中的生力军、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产业部门和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市场主体基本形成。2009年,企业法人的单位数量占法人单位总数的96.3%,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已在全國新闻出版业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产业转型成效初显,数字出版发展迅速。2009年,数字出版总产出已达到799.4亿元,总体经济规模超过图书出版,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广东等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区。手机出版的营业收入已超过传统的网络游戏,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2%,位居首位。新闻出版业的总体格局在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已发生初步改变。

文化大省和东部沿海地区新闻出版业发展优势明显并已形成产业带。就总体经济规模而言,全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54.5%、增加值的55.2%、资产总额的55.3%和营业收入的54.5%集中于北京、江浙沪“长三角”地区和广东“珠三角”等文化、经济发达地区,呈现出集聚态势;就具体产业类别而言,图书出版总产出的56.1%、增加值的73.7%、资产总额的50.6%和营业收入的56.1%集中于北京和江浙沪“长三角”地区,期刊出版总产出的38.8%、增加值的39.1%、资产总额的45.9%和营业收入的39.1%集中于北京,印刷复制总产出的66.4%、增加值的62.3%、资产总额的64.1%和营业收入的66.7%集中于广东“珠三角”地区、江浙沪“长三角”地区、北京和山东等地,产业带初具规模。

市场更加开放,非公经济成分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35.7万家新闻出版单位中,包括个体经营户在内的非公有经济单位超过32.4万家,占到单位总数的90.8%;72.0%的企业法人单位为民营企业,另有3.7%的企业法人单位为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非公有企业(排除国有全资、国有控股和集体企业)占有的资产总额、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印刷复制企业中已分别占到82.3%、83.2%、84.1%和84.7%,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已分别占到69.0%、76.2%、69.3%和80.5%。

对外贸易状况有所改善,“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效。全国版权贸易逆差比例进一步缩小,2009年,版权贸易引进品种与输出品种比例降至3.3:1(2002年为15:1,2008年为6.5:1 );实物出口总量不断扩大,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2009年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885万多册(份),较2008年增长10.4%。

报告同时分析指出了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骨干企业经济实力尚不够强、中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普遍薄弱、对外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等。

4.新闻摄影感受心得 篇四

什么是新闻摄影?所谓新闻摄影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

摄影图片有何用处?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当然,新闻摄影除了以最主要的图片对新闻进行报道,一般还都要都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以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等。在电视台实习期间,在电视台实习期间,本人也做过很多外出的新闻拍摄,回想拍摄过程,自己总结了一下拍摄新闻图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是在没有三角架,特别是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手持相机一定要稳,要注意姿势,在站立时,应避免身体的前倾或后仰,因为这样会导致身体失衡进而影响双手的稳定。同时左右脚一前一后地站开,在降低重心的同时使身体更加稳定,这样拍出的照片才能较好的避免过虚的情况出现。其二,是要注意取景和构图,构图有很多形式美的原则,不过作为新闻报道的摄影,要区别于艺术摄影,在取景和构图要突出重点,把照片的主体焦点放在活动的重点事物上,跟主体无关的景物,最好不要放在取景框里。其三,与取景和构图密切相关联的是照相前对所要照的内容的一个通盘考虑。即思想上要有充分准备,因为一些新闻事件,一个精彩的镜头在瞬间就会消失。所以要提前想到自己的站位,以及镜头焦距可调节的范围是否能够达到自己需要的效果,并做好准备,时刻注意抓拍时机。其四,图片的大小要适中,对于存档的新闻照片,一般1M就可以了,如果是需要刊印画册,那么就要看需要而定了,一般相机设置照片质量越高,相机的反映越慢。其五,一个场景,特别是主体人物在做动作时,要注意多拍几个镜头,这样才能从中选优。其六,如果是自己组织的一些活动,在活动最精彩,也是最能反映事件的时候,这时候可以人为组织从不同角度重复进行拍摄,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5.新闻心得 篇五

男子装残疾乞讨多年称月薪8千也不干

商水县一男青年几年来一直在郑州装扮成“残疾人”以要钱为生,昨天记者在农业路与花园路交叉口西南角360财富广场见到了他。应记者要求,他现场两次表演了自己如何装成“残疾人”,向富有同情心的市民乞讨的经过。记者给他介绍做保安工作,月工资1500元,他说每月开8000元也不干,“我这样很自由,一天要两个小时够吃饭就行了,我受不了那些约束,你不理解我”。

市民报料:有个男青年把左腿藏在裤管里装残疾人

记者看到他蹲坐在报亭东侧,左手拿着厚厚一沓5元、1元纸币,右手正从一纸箱中向外取钱。在纸箱内,记者发现还有一张百元大钞和一些纸币及硬币。

记者与他交谈50分钟后,问他如何向人们乞讨时,趴在地上艰难地向前蠕动,脸上露出“非常痛苦”的表情。

随后,他从袋子里掏出“工作服”让记者看。记者看到这条牛仔裤右腿上部被磨烂很大一个洞。

看到此,记者想:看到这样的残疾人,谁会不动恻隐之心?

记者调查:每天收入少则五六十,多则一两百

帮他找工作,他说:“每月开八千我也不干!”

心得: 虽然有人说: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人家为了赚钱可以不要脸,可以受冻,可以在地上爬。只是世界观不同罢了。。

但是我认为,这样还是个不对的行为,好好的一个人,干吗要去乞讨,毕竟正确是世界观才是好的。就是社会上有太多这种假的乞讨,欺骗社会上的同情心,人人都不喜欢上当,才会使得这个世界越来越冷漠。

这种行为就是间接的伤害着这个社会,每个人的道德同情心受到欺骗,渐渐忽略了真正需要乞讨的人。而且如果大家的世界观越来越偏离正轨,当行乞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那就是社会败落的时候。

6.社会新闻实践报告总结报告 篇六

短短的社会实践实践并不能让我完全的明白我将来要做的事情,但是实践中总是会有很多的收获,比如前几天我去报社参加社会实践,我就在实践中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虽然没有质的飞跃,但是很多小小的收获已经让我明白了很多。社会就是需要慢慢的适应:

1.和记者的关系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我和黄老师、和本报社其他记者的关系;二是出差时和其他报社记者的关系。我感到那真是截然不同的关系啊。和黄老师,我要恭恭敬敬、唯唯诺诺、一声不吭,就像下级对待领导;和报社其他记者程度次之;到了出差和其他报社的记者搭上,那简直是另一番天地,男的可以勾肩搭背有如哥们兄弟,女的有如姐弟同窗(从最优越处论之,非通例)。这话似乎讲得过于夸张,但是如果从心理感觉上去体验对比,这种比喻好象的确无误。

不能排除的因素是,我那复杂的性格。我相信和我的性格迥异的人也许可以做到将上述两种关系“合二为一”,或者将差距拉小。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人恐怕都不能例外。其中的原因我是这样看的:我在黄老师、在报社的其他记者面前,我是实习生,他们是我的指导老师;而在其他报社的记者面前,我不是实习生——我想单凭这一点事实就已经足够造成以上截然不同的心理差距了。

然而,我发现,黄老师和报社的其他记者对我的这种恭恭敬敬、唯唯诺诺的表现并没有感到愉快,或者并不表示欣赏;而从我个人的角度,实话说,我对自己的这种行为也没有愉快之感,却是有一种厌恶,有一种对自己的不满。

2. it、家电类新闻的线索

我的观察结果是:一是来自网上(含新华社),尤其是重大新闻;二是来自企业的`邀请。似乎单这两条线索就已经足够让记者跑腿。

记者熟悉了it、家电行业之后,对快捷的网上新闻能比较敏捷地做出分析判断,然后度量出某种视角去采写。(新快报的it新闻似乎总是比网络媒体慢大半拍,有时是几天!)所以黄老师叫我多关注网上新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企业的新闻邀请。黄老师把一些来自企业邀请的出差机会给了我,而他没有去,这说明那次活动在他看来一定不会太重要,如果很重要他一定会亲自出马;我出差回来后写过几篇消息稿,只有很少的短篇发表了,而大部分没有刊发,黄老师也没怎么过问,从这一点也证明企业的邀请不能算作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

此外,报社策划的主题活动更是经济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报社如果不主动这样做,似乎就很难生存下去。在我实习期间,接触到的新闻策划有“客户服务峰会”“金融博览会”“管理沙龙”和各种年度评比活动等。这些主题新闻往往占据那个时段经济新闻的绝大部分版面。

3.克服出差的恐惧

说来惭愧,实习前我有轻度的“出差恐惧症”,尽管我曾走南闯北,无所畏惧。至于和记者、企业人一道出行在外,对我还是第一次。这种恐惧心理多少和我在大学里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有关,此事既无可挽回也就少谈罢。幸运的是我在实习第一天就被派去了珠海,使我得以失去多愁善感的时间,想一想,是男子汉就上;第一次出差我做到了。 往后也就有了树起自信心的“第一桶金”。

谁叫我多虑多思?这种性格是福也是祸。在第一次出差期间,我逐渐在人际的心理上获得了这样的认识:将心比心,有谁能超然人外?因此对人际的恐惧是毫无必要的,是自寻烦恼的!前面说过受访人往往会为记者的愚蠢提问主动解围,此理于人际关系亦然:每个人都容易为他人的种种举动寻找到合理的解释,即使一时无法解释也会神秘地相信他人是合情合理的,换句话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很容易把别人置于有利的位置,而把自己置于不利的位置——从这个角度说我就没有必要担心别人会恶意猜忌我,相反他们会在心理上很主动地为我“解围”,为我“圆场”,把我置于有利的位置。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自寻烦恼呢?相反,一旦我发现别人有把自己置于不利位置的迹象时,而这个迹象竟然可能是由我而起时,似乎自己反倒有责任去为他(她)“解围”了。

所以,我在出差中遇到两件怪事:一是电脑商报的一个记者仅凭我主动说了几句话就认为我是外向型性格;二是南方日报的一个记者恭维我说,“你看起来很像记者耶!”(像记者并不值得高兴吧?)因为那次我主动和他们搭讪,并说他们看起来像在校学生。我每次出差都受到了公司很好的款待,并被其他记者看成是正式记者,除非我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者因为我自卑而自贬身份。终于,出差的恐惧感逐渐得到克服。

再一个就是在现在的时常经济的利诱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蚀,导致其笔下的文章与事实有所偏差,连最基本的职责都忘记了,在报社我看到了有些不负责任的记者为了小利益而不顾廉耻和尊严,后来才得知,在今天这种工作和生活氛围里想要远离尘埃,不食人间烟火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我知道现在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我不去适应也是没办法,我知道以后的路我也会慢慢的适应社会中的一些很繁杂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是最难适应的东西,我会逐渐的适应。

7.新闻心得报告 篇七

(一)发行量下降,数字化难补亏损

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报业的发行量自2003年以来连续出现下滑趋势,在2015年,报纸发行量较2014年下降了6.7%。虽然报刊的数字发行略有攀升,数字广告收入已经占报业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平日发行量较2014年相比增加了2%,但仍难以弥补报业在印刷上面的亏损。周日发行量下跌了4%,和平日发行量相比下降幅度较小,可以看出周日版报纸作为一周之内可读性最强的报纸,仍然是美国报业经营的重点,但也难以挽回销量下降的趋势。

发行量的下降直接导致广告收入下降,报业2015年的广告收入较2014年下降8%。

(二)受众转向移动终端

受众数量的下降是造成报纸发行量下降的重要因素,2015年,美国报纸受众人数较2014年下降了7%,这是自2010年以来出现的最大降幅。

将报纸视为有价值信息来源的读者正在减少。2016年1月,皮尤的调查发现,仅有5%的人认为在刚刚过去的总统选举报道中,纸媒提供的信息是“最有帮助的”。用纸媒浏览新闻的受众比例也在持续减少,36%的美国成年人在过去的一周内是从报纸上了解到的竞选信息,与其他媒介相比这一比例最低。机构最近还发现有20%的成年人经常从报纸上得到消息,这一人数比例也低于其他媒介。然而,在2004年,报纸还是受众得知新闻的主要消息来源。

在2015年,报纸网站的受众继续转向移动设备。皮尤调查机构分析了50家美国平均日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的数据,在这50家报纸网站中,超过一半的独立访客与2014年相比有所增加。在台式电脑上的独立访客数量下跌,但是平均访问时间,台式电脑读者要大于移动终端读者。虽然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在增多,但是浏览每条信息的时间仍然是要少于在台式机上的浏览时间,PC终端仍然有强大的用户优势。

美国报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国的启示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以纸媒为核心的报业集团生存艰难,为了维持生存,报业不仅仅是要在技术上引入新媒体等数字化内容,更需要在新闻生产模式和商业逻辑上有全新的变化。中国和美国国情不同,媒体的发展水平和具体运营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是在近几年报业都在经历大规模的衰退,因此美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某些角度上或许可以给中国报业以启示。

(一)增加垂直细分领域内容生产,吸引年轻受众

皮尤调查发现,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上的代际差异已经存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30岁以上的人使用媒体的习惯已有很大差别。较年轻的成年人更有可能把社会媒体作为一个主要的新闻来源。甚至不仅仅是年轻人,总共62%的美国成年人现在将社交媒体网站作为主要的消息来源。易观智库的《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统计分析》中分析得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以中青年为主力用户,25-40岁的用户所占比重达到了63.9%,占大多数。对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的使用媒体时长的分析结果是,手机以104分钟的使用时间高居各媒体榜首。在用户细分应用渗透率分析中显示,娱乐、社交、实用工具和阅读类为主要应用类型。

内容大而全的都市类报纸在数字化尚未兴起的时代尚能够发展,但在受众兴趣细分,移动终端广泛分布的今天,如果报纸不明确自身定位,仍然进行大而全的内容生产,仅仅是作为“信息超市”存在,那么很难在如今的市场上拥有立足之地。

报纸要明确自身定位,找准自己的受众群,面向受众进行内容生产。虽然报业持续衰退,但报业市场尚未消失,仍然有一部分忠实的报纸用户,报业要做的就是留住这一批忠实读者,并且在分众生产的同时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

对于年轻一代,移动客户端已经成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因此报业同时要生产年轻人喜爱的内容,“两微一端”的报纸内容同步推送已经难以满足阅读需求,报业可以推出多个细分的内容渠道,比如在微信公号上推出微信矩阵,面向多个领域吸引受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定位用户以后,可以进行精准广告的投放,这便可以解决困扰报社的资金问题。

转变思维模式,允许多种要素参与生产

原来报纸封闭的内容生产流程现在很难维持下去,正如皮尤调查机构所指出的,在前数字时代,新闻组织几乎从开始到结束全程控制着新闻产品和服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像Facebook和苹果等科技公司已经对新闻媒体信息的选择源头上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新闻生产的流程与传统生产流程已经有了巨大变化。原来传统媒体对信息的生产过程如今在一步步被分解。

自媒体用户已经可以在微博或朋友圈里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在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能够最先抢到时效,这是很多数字化新闻机构也无法拥有的优势。无人机、机器人等科技产品也参与进了新闻的生产中,无人机能够在一些广阔场景和特殊事件中进行全方位宏观的拍摄,到达新闻记者无法到达的地方,完成人力不能完成的信息采集工作,也可以由非专业人士完成。包括一些类似于微博、知乎、微信公号之类的内容生产机构,也在向广泛受众传递着即时信息或观点。

传统报业不能再固守于原来的生产模式,在消息源的选择上,传统报业不能忽视自媒体用户的重要价值,要从各种社交媒体上广泛寻找有价值的消息源。在采访过程中,可以加入无人机等技术因素,而一些简单的,短消息类的新闻报道,目前的机器人技术完全能够实现,进行简单的设置后,一些枯燥和机械的工作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来做,记者可以专心于更加复杂,更加需要创造力的报道工作。

结语

中国和美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差异也较大,新闻行业更是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因此从美国新闻业中寻找对中国新闻业的启示时应该有所甄别。但新闻秉承的最基本的任务是传递信息,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有价值的,真实客观的内容永远是新闻行业拥有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根据皮尤公司对美国新闻业尤其是报业进行的2015年的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出,虽然包括报业在内的新闻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报业也面临着生存困境,但技术的进步与行业的兴衰乃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艰难的生存处境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报业作为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内容生产能力仍然是其他数字化手段无法代替的。因此,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当中,报业一方面要积极进行数字化改革和探索,另一方面还要坚守自身的行业优势,尤其是以调查和深度报道为主的内容生产能力,才能在数字化改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力丹,陈辉.美国新闻业的数字化转型及对中国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6,3:8-11

8.新闻心得报告 篇八

本刊讯(记者韩阳)7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了《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从12个方面的经济指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报告表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格局下,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成果不断显现,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新闻出版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4568.6亿元,较2010年增加2193.4亿元,增长17.7%;增加值4021.6亿元,较2010年增加518.3亿元,增长14.8%。

——图书品种和重版重印品种同步增长。全国共出版图书37.0万种,较2010年增加4.1万种,增长12.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重版、重印图书16.2万种,较2010年增加2.3万种,增长16.5%,重版、重印图书品种增长率为2005年以来最高。

——数字出版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377.9亿元,较2010年增加326.1亿元,增长31.0%,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9.5%,较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印刷复制在全行业中居主要地位。全国印刷复制实现营业收入9305.4亿元,较2010年增加1387.2亿元,增长17.5%,占全行业63.9%;增加值2324.9亿元,较2010年增加204.3亿元,增长9.6%,占全行业57.8%。

——图书、期刊、报纸印数创历史新高。图书出版总印数77.1亿册(张),较2010年增加5.7亿册(张),增长7.5%;48种书籍的单品种当年累计印数超过100万册,较2010年增加16种。全国期刊总印数32.9亿册,较2010年增加0.7亿册,增长2.2%;14种期刊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册。全国报纸总印数467.4亿份,较2010年增加15.3亿份,增长3.4%;26种报纸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份,其中党报和由党报主办的报纸占到半数以上。

——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品种下降但利润增加。全国共出版音像制品19408种,较2010年减少2144种,降低10.0%,利润总额2.8亿元,较2010年增加0.4亿元,增长15.6%。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11154种,较2010年减少21种,降低0.2%,利润总额1.3亿元,较2010年增加0.3亿元,增长28.0%。

——版权输出和实物出口取得新突破。全国共输出出版物版权7783种,较2010年增加2092种,增长36.8%;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比例由2010年的1:2.9提高至1:2.1。其中,对台湾地区版权输出1656种,引进1497种,首次实现了版权输出顺差。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557.5万册(份、盒、张),金额7396.6万美元。

——集团和上市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全国出版、报刊和发行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4.6亿元,较2010年增加354.3亿元,增长20.40%,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7.5%;拥有资产总额3680.1亿元,较2010年增加530.3亿元,增长16.8%,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资产总额的73.4%;实现利润总额173.4亿元,较2010年增加21.2亿元,增长13.9%,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利润总额的43.2%。

——民营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在全国15.3万家新闻出版企业法人单位中,民营企业数量占81.2%,较2010年提高5.1个百分点。在印刷复制企业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占86.3%,增加值占85.4%,利润总额占86.5%,较2010年分别提高0.1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占62.9%,增加值占67.6%,利润总额占68.7%,较2010年分别提高1.1个百分点、4.1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人均出版物拥有量稳步增长。全国百万人均拥有当年出版图书274种,较2010年增长11.8%;人均年拥有图书5.7册,较2010年增长7.3%1人均年拥有期刊2.4册,较2010年增长1.7%,每千人日均拥有报纸95.1份,较2010年增长2.8%;报纸普及率每户0.35份,较2010年增长2.9%;人均书报刊用纸230.0印张,较2010年增长5.0%。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范卫平在发布会上介绍到,《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制定的各项新闻出版统计制度,自下而上采集、汇总了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新闻出版产业数据,范围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报纸出版、音像制品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及出版物进出口等新闻出版业务,初步涵盖了全行业。在具体分析中,《报告》采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和相关经济学方法,以求严谨客观地反映产业发展的变化及趋势。去年9月,总署产业发展司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就启动了相关工作,其间多次开会部署、讨论,历时10个月、数易其稿,最终于2012年7月9日正式发布。

与往年相比,《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容量,新增了出版发行和印刷业上市企业规模分析及国家级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的情况分析,体现产业发展的新变化;进一步优化了结构体例,突出了行业关注的重点,全面呈现新闻出版产业在内容生产、体制改革、产业发展、走出去等方面的特点和趋势,并对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和挑战因素进行了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在统计过程中,首次把产业统计与新闻出版单位年检结合起来进行,从以往的“两张皮”变成了“一张皮”——相关数据做到准确一致,大大提高了统计效率。《报告》分为综述、产业总体规模、产品结构分析、产业结构分析、地区结构分析、单位数量与就业人员情况分析、集团与上市公司规模分析、图书出版单位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产业基地(园区)情况分析等9个部分。应该说,《报告》为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决策的基础,也能够帮助从事新闻出版产业的企业和单位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行业地位。而连续三年发布,更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一手材料。

范卫平表示,《报告》显示,2011年,新闻出版业保持了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的营业收入和增加值分别较2010年增长17.7%和14.8%。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产业继续保持快速稳步增长。

9.新闻工作心得体会 篇九

二是部门文化建设。这届新闻部成员经过近一年的相处,感情都很好,部门内部气氛友好和谐,而且尊重个人,讲究平等自由。我们根据成员的特点,分配他们擅长的工作。我们还经常与前任部长交流与聚会,吸收他们的经验。其次,新闻部一直保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作风,还让新闻部成员多与其他部门成员接触交流,参与百步梯活动,增强部门的凝聚力,促进部门成员的感情的融洽和对组织的认同感。

三是部门制度完善。我们非常重视部门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对未来的每一届新闻部都有很好的作用。我们对新闻部的记者公约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例会考勤制度、新闻的发布和审批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在成员间强调这些制度的权威性。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上,我们也发现新闻部的制度很不完善,有很多漏洞,例如我们还没有形成记者素质的培训制度和新闻资料如图片的存档制度,在下学期招新前,我们将致力于这些制度的完善和修订。

对于下学期的招新,我们的计划如下:

1、新闻图片展,把过去的新闻专题和图片展出,要求文字编辑和美工,开学前一周完成,招新的同时展出。

2、新闻部的电子杂志,主要是想展示新闻部的文化和记者的风采吧,我们自己做就行,具体用来干什么还没想到,可以在网站上发布最好,不能的话用作自己留念吧。

3、新闻部的一段视频,由我们自己策划,希望视频部能提供技术支持。

4、在新干事的培训方面,除了过去传统的部长传授,我们会请一些专业人士如报社记者和新传老师讲课。

新闻工作心得体会2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一年的时间就匆匆过去了。在这短暂的一年中,由于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圆满完成了自已的本职工作。为了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将本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

作为一名记者,要有宏观意识,要胸怀大局,了解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善于透过事物现象预见其本质和未来,从而挖掘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闻题材。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已的各项素养。

为了提高政治素质,我要求自已做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认为,记者讲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还要做到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重视政治理论学习。

记者心理素质包括: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些心理素质是成为一名记者的必备条件。所以,我始终不忘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摄像记者,光有较强的政治和心理素质还远远不够,更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于是,我常常利用工作之余寻找各种与业务有关的资料,如《新闻学理论》、《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专业书籍,并不断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坚持每天认真观看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边学边实践,使自已学到的每一点先进技术都落到实处。

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我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已努力做到:重事实,讲真话,主持正义,坚持真理;报道内容健康,有益社会进步;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等。

二、敢于吃苦,勇于实践。

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缺乏对社会的基本了解的人是没有资格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的,记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同样一个新闻题材,有的记者拍得有声有色,有的记者却拍的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实践出真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就是这个道理,一些影响面大、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闻作品,都是作者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素材,进行了艰苦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分析才完成的。因此,我要求自已做到“三勤”、“两不怕”,即“脑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对得到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到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为止。

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春天,是我们台管理机制改善的春天,改变了我台以往等新闻、派新闻的被动局面,给所有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平等竞争、平等提高的良好机会。今年,我代表镇妇联参加了市妇联、市建设局联合举办的“建设杯学长霞做时代女性”演讲比赛,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为我镇和台里争得了荣誉。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通过学任长霞,我认识到只有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才能做一名称职的记者,任长霞精神不仅作为一句口号,更作为一种信念渗透到我的头脑中,所以也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

我经过拍摄、收集了大量镜头和资料,精心策划了《我镇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开展有声有色》的系列报道,为我镇非公企业工作发展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得到了许多企业的好评,也为我镇经济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端午节前夕,台里预计举办一台包粽子比赛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寻求适当的比赛场地和赞助单位,我曾多次冒着酷暑到华兴酒店联系有关事宜。工夫不负有心人,大赛终于如期在喜庆欢乐的气氛中举行并圆满结束了。这次活动不仅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华兴酒店全体员工的一致好评,还为台里争取了元专题片制作费,同时也为我台打出了更响亮的好声誉。

新闻工作心得体会3

我的工作范围并不局限于课件开发中的模版设计等工作,而是涉及到了目前我们学院的所有部门。涉及到展示,展览,印刷,屏幕展示等不同种类。有学院办公室组织举行的各种重大庆典、总结大会、涉外的参展活动的具体形象设计;有教务部门各季招生所需的招生简章、招贴、宣传单页,各类证书卡片、规章制度的编排,打印等;也有技术部负责的学院网站的整体形象规划,设计风格定型,具体设计以及不定期的改版更新工作;也有开发中心目前着手开发的各科课件的模板、栏目、各种题标,以及课件中的演示动画;还有大量的图片扫描处理等。所有的工作看似庞杂,大小轻重不一,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处处展现网络学院的对外形象,所以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大意,稍不细查,就有可能出现失误,直接影响到我们学院的对外整体形象,更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可以说凡是需要突出我们网络学院整体形象的地方,就需要美编参与工作。

设计工作是痛苦与快乐的炼狱,每当面临重大的设计任务时充满了压力,开始搜集各种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接下来寻找设计灵感,沉思、焦灼,经过痛苦煎熬,终于有了满意的创意时倍感轻松。

当然,工作中的痛苦与快乐首先要求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与立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精通本岗位的专业识和业务技能,熟悉有关行业规范,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时刻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钢铁纪律预示着非凡的成绩,遵守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以极高的工作热情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很好的理解自己工作,出色的履行了岗位职责,能够高质、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为本部门的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0.观看新闻心得300字 篇十

打开电视,我国给与了奥巴马最高的礼遇,双方小心翼翼地接触,当然都是面带微笑。我看过奥巴马在日本的演讲,俨然是带头大哥给小弟的训话,只要你听我的话,我罩着你,吃香的喝辣的。可惜当两个大哥级的人物在一起,关系就极其微妙了,你什么时间见过两个顶级美女是好朋友的?不勾心斗角才怪。

后来的新闻越看越乏味,记得本届政府曾经有过要求,在新闻中少报道领导人的活动。可惜我看到的是变本加厉、满打满算的报道,三十分钟的新闻,的活动鱼贯而出,一个不拉。最后一条,不知算不算算是国际新闻,国家副出席国外某重要会议做重要讲话。

据说美国的新闻就基本上美国国内事务,很少报道国外的事件,这充分反映了了美国人一贯的骄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我们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怎么也开始关门孤芳自赏了呢?

11.新闻心得报告 篇十一

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

以2014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31家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合计2601.8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同期增加860.9亿元,增长49.5%;前10位降序依次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书报刊出版公司6家,发行公司2家,印刷公司2家,全部在中国内地上市。详见表1。

表1 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流通市值排名(前10位)

单位:亿元人民币

说明:1.书报刊出版上市公司包括业务内容描述为出版、出版发行、期刊和报业的上市公司。2. 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流通市值系根据人民币对港元或美元当日平均汇率折算。

书报刊出版上市公司

15家书报刊出版上市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合计1444.1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加589.7亿元人民币,增长69.0%,占全体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的55.5%,提高6.4个百分点。

15家书报刊出版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大小,降序依次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传播控股有限公司和财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详见表2。

表2 书报刊出版上市公司流通市值排名

单位:亿元人民币

说明:同表1说明2。

发行上市公司

6家发行上市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合计455.8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加128.4亿元人民币,增长39.2%,占全体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的17.5%,降低1.3个百分点。

6家发行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大小,降序依次为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当当网公司和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详见表3。

表3 发行上市公司流通市值排名

单位:亿元人民币

说明:同表1说明2。

印刷上市公司

10家印刷上司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合计701.9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加142.8亿元人民币,增长25.5%,占全体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的27.0%,降低5.1个百分点。

10家印刷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大小,降序依次为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港安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金叶科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详见表4。

表4 印刷上市公司流通市值排名

单位:亿元人民币

说明:同表1说明2。

12.新闻心得报告 篇十二

倪院士:在大数据出现之前, 数据挖掘方法已在很多企业中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时, 数据挖掘的对象主要是企业数据库的数据, 这些数据往往是在企业运营中形成的, 一般用关系数据库存储, 是所谓的结构化数据。现在我们所说的大数据, 范围要宽得多, 主要是社会日常运作和各种服务中实时产生的数字数据, 如在线搜索、新闻、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移动电话和短信、热线电话、电子商务交易、遥感遥测数据……。这类数据大多是所谓的非结构化数据 (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等) , 其中很多是用户的行为数据, 而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等等在运营中掌握了大量数据, 因此他们在大数据方面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

记者:大数据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行业, 因此大数据的研究一定要依托于某一特定领域和特定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 大数据应用在商业领域走在了前端, 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真正将大数据应用起来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倪院士:如上所述, 因为数据挖掘在大数据出现之前早已在商业领域得到应用, 所以大数据应用在这个领域走在前端是理所当然的。不过,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 它在非商业领域的应用也发展很快。例如现在政府部门很重视舆情分析, 这就是大数据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在这个领域, 真正要将大数据应用起来, 首先是需要打破部门的界线, 达到数据的最大程度的共享;然后是发展大数据分析方法, 挖掘出隐藏在大数据中的规律;最后还需要分析者的正确解释和判断, 从中获得能反映真实情况的结论。

记者:媒体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正经历着转型与升级的阵痛期。身处大数据时代, 对拥有大量新闻报道内容数据, 同时相对缺乏用户行为数据的传统媒体而言, 是福是祸?对此您怎么看?如何能够让传统媒体补上用户行为数据这一短板?

倪院士:现在, 传统媒体正受到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的挑战, 有的办不下去了, 余下的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不过传统媒体不会就此消失, 它仍然有它的价值。一般说来, 前者具有权威性、普适化的优势, 后者具有实时性、个性化的优势, 两者将会共存下去。如何使两者互相融合, 取长补短, 这是需要探索的新问题。

记者:“棱镜门”事件的爆发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大数据所面临着的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大数据想要做到创造价值最大化还需解决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倪院士:“棱镜门”事件表明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由于大量采用进口软硬件, 中国缺乏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能力, 因此今后特别要重视使网络系统、信息系统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如果说, 早些时候, 我国大量采用进口装备是不得已的话, 那么, 今天继续这样做, 那就是观念问题。实际上, 国产软硬件大多已达到实用水平, 正是因为华为、中兴产品的性价比超过了思科, 美国政府才不得不以安全为由, 帮助思科将华为、中兴赶出美国市场。那为什么思科等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却能压倒中国公司呢?这主要是崇洋迷外的观念以及外国跨国公司的公关所致, 中国只有突出信息安全, 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除了从技术方面保障数据安全外, 还需要着手制订保护隐私权的法规和建立相应的机制, 使大数据的应用不致带来不良的副作用。

今天我所发表的观点仅供参考。

从商业智能 (BI) 到大数据

首先, “大数据”的概念在今年可谓炙手可热。但是, 从历史上来看, 这种基于数据的应用在过去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我在这里举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

20世纪90年代沃尔玛的超市管理人员分析销售数据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于理解的现象: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 “啤酒”与“尿布”两件看上去毫无关系的商品会经常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中, 并非我们主观印象中那样, 以为这两种物品毫无关联。这样, 他们在尿布货柜附近放置了啤酒, 结果销量大幅上升。

无独有偶, 美国第二大超市Target为了抓住含金量很高的一个顾客群体——孕妇, 通过数据挖掘建立了一个模型, 选出了25种典型商品的消费数据构建了“怀孕预测指数”, 由此, 它能在很小的误差范围内预测到顾客的怀孕情况, 从而能早早地把孕妇优惠广告夹杂在其他一大堆与怀孕不相关的商品广告中发出去, 有效地招揽了孕妇顾客群。这种优惠广告间接地令一个蒙在鼓里的父亲意外发现他高中生的女儿怀孕了, 一时轰动全美。

为什么我们今天重视“大数据”呢?原因是, 大数据自出现以来经历了非常大的发展.。虽然商业智能在数据的应用方面已经发挥了一些作用、产生了一些成果, 但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大数据”与之相比, 还是有质的提高。

对此, 我将商业智能和大数据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第一是数据量的大小, 我们现在衡量数据已经不以TB作为等级, 而至少是PB, 而且我认为肯定还会持续提高。据Gartener分析, 我们数据的年增长幅度为60%左右, 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标准是与日俱增的。第二, 过去我们所说的数据更多的是结构化的数据, 而现在主要为非结构化信息, 如文本、图形、音频、视频、遥感遥测信息……, 而且是实时信息, 而不是陈旧的历史数据库中的内容。第三, 我们数据的来源已经不是单纯的企业交易用的数据, 而主要是社会日常运作和各种服务中实时产生的数字数据, 如在线搜索、新闻、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移动电话和短信、热线、电子商务交易、遥感遥测数据……。第四,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已经由自然科学范畴扩展至社会科学范畴, 如经济学和社会学应用、政治政策应用等。

大数据的一些特性

如我刚刚所说, 大数据指的不是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 而是实时数据, 通常指的是几小时、几天、几星期这种尺度范围。我要强调的, 大数据实时性的时间尺度是和场景有关的, 这种实时性容许我们建立一种反馈过程, 如果我们制定政策, 就能够通过分析大数据随时得到反馈, 所以这种实时数据对于我们政策的制定和通过反馈检验政策具有很好的效果。

换句话说, 大数据的“实时”性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实时, 而往往是近似的“实时”:在一个相对短、相对新的时间里产生并可资利用;在一个与场景有关的短时期里, 即能容许作出响应, 并判定效果的一个时间段里 (即容许产生一个反馈过程) 产生并可资利用。

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

目前大家对于大数据的研究一般认为它是一种新的科学研究范式 (方法) 。

科学研究范式 (paradigm) 的发展过程, 最早是实验型科研 (Experimental Science) , 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后来发展到理论型科研 (Theoretical Science) , 这也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近几十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发展到计算型科研 (Computational Science) 。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仿真、模拟, 补充了我们过去实验方法的不足。比如, 核武器的试验、航天飞行器的性能试验等等, 不需要真的去做实验, 而只需要在计算机上面模拟就行了。现在则推进到第四范式——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密集型科研 (Data-intensive Science) (见图1) 。也就是说, 大数据给了我们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 因为模拟法仍然需要理论指导, 比如要有航天飞行器的运动方程、天气预报的数学模型等。但是大数据没有任何的理论指导, 没有任何的方程或模型, 人们希望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找出新的规律来。当然, 这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否能像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机仿真科学一样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发挥作用, 仍需实践和时间来证明。

大数据生态系统

大数据本身有一个生态系统 (见图2) , 从数据的来源来看, 可能来自于个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数据进来以后需要进行共享作为数据源, 最后人们运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便对人类的应用进行指导, 比如对突发事件更快的跟踪和响应、对危机性质和变化的更好了解、对需要服务地区的准确定位、对供求关系的预测能力等等。

典型的大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数据的获取和记录、数据的清洁/抽取/标注、数据的整合/聚类/表达、数据的分析/建模和数据解释等5个阶段。在处理的过程中, 异构性、规模、即时性、复杂性和隐私权等问题是大数据想要创造价值所需解决的困难。

图2 (图片来源: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TC_MFS_Big Data Big Impact_Briefing_2012.pdf)

大数据和云计算

我们现在讲大数据往往和云计算联系在一起, 譬如前不久召开的云计算大会, 50%以上的题目将云计算与大数据结合了起来。如果说大数据是一座蕴含巨大价值的矿藏, 云计算则可以被看作是采矿作业的得力工具;而且, 云计算也是为了解决大数据等“大”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技术, 没有大数据的需求, 云计算的功用也将得不到完全发挥。因此, 大数据与云计算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大数据而言, 云计算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相关技术解决各种具体问题, 还在于通过云计算构建一种通用、高效和可靠的大数据支撑平台, 掌握以数据流为中心的系统集成思想, 在大数据应用层面探索更广阔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的价值, 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思路来考虑支撑整个数据处理过程的体系架构, 即把分层的思路从单一系统的架构中延展到整个平台范围, 将整个数据处理平台按照分层的思路统一规划设计, 依据系统不同组件的物理和逻辑特性在系统范围内分层。

图3是一个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云计算架构,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层次。在应用层中有很多大数据方面的应用, 它可以从云计算中获取各种服务。

在大数据应用的各种技术中, 可视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比如, 我们想要评估每个国家的因特网产业发展状况, 我们用图表很难清楚地表现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 但用可视化技术就能一目了然。

关联性分析发现异常

对大数据最重要的是分析数据找出规律。所以, 我们需要运用很多分析方法将大数据中的规律提取出来, 从中找出关联性, 发现异常, 尤为重要。

很多时候, 从新的数字数据源提供的数据中发现的关联性会正确地反映传统的官方统计, 从而能提供更便宜、更快的、近似的预测。

许多新数据源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规模和速度, 还在于它所包含信息的丰富性。在许多情况下, 大数据不仅是官方统计数据的代替或作为它的近似, 而且能对它进行补充, 增加深度和细节。

定性的社会媒体信息越多, 越有助于描绘出一个关于事件的全貌, 便于做出快速响应。这里, 大数据的规模、速度和数据本性的组合具有很大的价值。

发现相关性只是手段, 重要目的是利用相关性以及其他手段来发现人类社会活动的异常, 帮助制订正确的反应策略。

举个例子, “Google登革热趋势”利用搜索数据近乎实时地估计登革热在全球的传播情况。图5中橙色线条代表实际病例数量, 蓝色线条代表谷歌中关于登革热病案的搜索, 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其中的关联性。卫生部门发布报表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将全国医院、诊所的病例搜集起来, 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十天半个月。但是, 当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之后, 人们就可以通过搜索情况来及时判断、预测, 究竟这个传染病是需要加强控制还是可以暂时放松。这样, 大数据可以用于指导人们对于传染病的防御。如图4所示。

大数据时代的美国总统选举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大数据对于社会政策的制定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美国总统奥巴马清楚知道他所身处的已经不是那个“电视机总统”的时代。奥巴马竞选活动经理Jim Messina曾说过:“我们要用数据去衡量这场竞选活动中的每一件事情。”譬如选民的倾向, 奥巴马要知道他的演讲要对谁讲、讲什么问题。

他的芝加哥竞选总部还任命Rayid Ghani为“首席科学家”, 此人是埃森哲技术实验室的分析性研究带头人, 新的大数据库能让竞选团队筹集到比他们曾预料到的更多的资金。

美国总统的选举过程表明, 华盛顿那些基于直觉与经验决策的竞选人士的优势在急剧下降, 取而代之的是数量分析专家与电脑程序员的工作, 一位官员说:“在政治领域, 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大数据的发展现状

和其他国家一样, 中国对大数据也予以高度关注。以南京为例,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应用实例。

智慧南京中心综合运行管理平台 (一期) 是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联合南京市发改委、南京市信息中心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他们在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应用方面, 例如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应急系统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出租车辆状态“可视化”智能分析: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 对全市出租车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实时跟踪, 可以获得出租车的实时区域上下客热点分布图, 为出租车运营服务管理提供支撑。

公交数据智能分析: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物联网技术, 可以实时获得某路公交车的日平均运营状态热点分布图, 得到不同时段、站间车内客流分布, 为公交区间、班次优化提供支撑。

通过数据监测人流异常变化:通过大数据数据挖掘推演城市人流变化情况, 可监测热点区域人群密度异常变化情况, 为城市管理者提供预警信息。

基于智能交通大数据挖掘的全城“电子围栏”: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建立覆盖全城的柔性“电子围栏”, 可动态实时监测车辆运行轨迹, 为城管部门管理渣土车、危化品车辆、交通部门管理违章、限行车辆, 公安案件侦破等提供有力支撑。

智能交通大数据挖掘典型应用——套牌车分析:套牌车是城市安全的一大隐患, 借助交通大数据挖掘分析, 可以方便实时监测城市道路套牌车。

实时路况分析:通过实时交通大数据挖掘, 可精确反应实时交通路况, 为百姓出行提供指导, 有效疏导交通拥堵, 大大减小社会出行成本。

城市道路总体服务水平分析: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 可以分析各类因素 (如道路占挖、恶劣天气等) 对交通的影响, 为城市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应急协同系统 (如图5) :一旦发生污染类事故, 应急协同系统可以结合气象数据、人口数据、住房数据及城市其他资源数据, 对可能影响区域的大小、人员数量进行推测, 为应急事件处置提供决策支撑。

2012年10月17日15时许, 南京市应天大街赛虹桥高架上发生一起枪击案, 一辆奥迪车在行驶过程中被一辆轿车逼停, 车上下来3名男子持非制式霰弹枪向奥迪车车窗连开3枪, 后3人驾车逃离现场。警方通过目击者提供的嫌疑车辆模糊特征, 运用智慧南京中心的案件协作侦破功能, 根据案发时段及案发地区的数百条过车流水信息迅速锁定车牌号为苏ATD130的车辆为嫌疑车辆。通过套牌车智能分析功能, 警方将套牌别克车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来, 从而明确别克车为嫌疑人使用的车辆。在明确了嫌疑车辆后, 案件协作侦破功能绘制出了案发前该嫌疑车辆的行驶轨迹, 连同相关视频信息一并提交给警方。最终协助警方仅用10小时侦破该案。

大数据对决策者的意义

大数据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大的作用, 比如说城市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各种事件、趋势进行提前预测, 比如说灾情的情况、抢险的效果、还有对政策的反馈等等。

早期预警:早期检测居民使用数字设备和服务中的异常可以在时间上快速响应危机;

实时感知:大数据可以描绘一幅关于现实情况的很细粒度的且及时的表述, 它有助于制定行动计划和政策;

实时反馈:大数据具有实时监测居民的能力, 使其可用来了解在哪里政策和行动计划发生问题并可作出必要的调整。

应当指出:实时的大数据信息不能代替政府决策时传统应用的定量的统计证据, 但如正确理解的话, 它可以表明哪里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 或者哪里需要作出立即的响应, 而这是其他手段无法做到的。

对大数据的挑战

应用大数据面临若干挑战;一方面关系到数据本身, 包括它的获取、共享和消除对隐私的顾虑。另一方面关系到对它的分析结果的解读。

隐私是最敏感的问题, 涉及观念上、法律上以及技术上的问题。按照ITU的定义:隐私权是个人控制或影响关于他们自身的信息是否披露的权利。我们必须警惕新技术的兴起可能会对它造成损害并应设置必要的防护。当前, 很多运营商和服务商积累了海量的用户数据, 你的账号、你的地址、你的购物习惯甚至你在浏览某条新闻所花费的时间等等, 悉数掌握在他们手中。这些数据如何被正确、安全的使用, 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探讨的一项重要话题。

大数据应用对新的数据源进行分析方面提出的挑战有:如何使数据得到合适的描述即对数据进行摘要;如何通过演绎, 解释数据或使数据变得有意义;如何定义和检测数据的异常, 等等。

在此我们还需要注意数据分析解读不当可能造成误导, 有时表面的相关不一定表明存在真正的因果关系。

Google Correlate是谷歌发布的一项数据挖掘工具, 它允许用户上传自己的数据系列到服务器并整理出各种类型的图像, 再配合互联网搜索结果整合出趋势。有人利用Google Correlate发现, 人的增重和出租公寓具有相关关系 (见图6) 。可是很明显, 这种相关性更多的是一种巧合。这种时候需要利用人的经验、智慧对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判断, 在这里, 有经验的分析家是十分重要的。见图6所示。

把握大数据的机遇

当今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是一客观趋势, 数据成为宝贵的资产, 能否充分利用大数据关系到一个系统的智慧, 一个企业的前途, 一个机构的效率, 一项决策的成败。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的2013年九大科技发展趋势, 其中第七个趋势就是“大数据将发展壮大”。IDC认为, “就如2012年移动设备和云计算成为了每家公司的必需品那样, 大数据将在2013年被每一个人所使用。”IDC表示, 大数据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40%, 2012年该市场的规模约为50亿美元, 到2013年规模为100亿美元, 到2017年规模将达到530亿美元。

另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全球研究所也认为, 大数据是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提高的前沿。

13.学习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篇十三

9月18日上午,在十四层会议室我参加了部门组织的新闻写作要点培训,主讲老师是部门张小平,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新闻绝不是你想什么就写什么的,而是要客观的描述事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这样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新闻,才能写出更好的一篇新闻。

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

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这样写出来的新闻应该很有特色,作为一名新闻通讯员管理者,就应该用眼睛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看、多学、多问善于去发现新闻。有了身边的人和事做写作素材,我们的写作才会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

新闻的写作在于不断的创创新,不断的积累,生活中要多观察。多动脑、多多问,从中得到灵感,这样才会写出一篇更好的新闻。

14.新闻心理学采访心得 篇十四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采访心得

最初接触新闻心理学这门课程时,从某种程度上感觉它高深莫测。转眼已过了半个学期,慢慢地学习、感受、理解让我发现新闻心理学是进行新闻工作时的一种重要而必要的认识论的指导,这从实际新闻案例中更能明显得到体现。

我们这次小组采访的新闻事件,是关于一个名为“侠客行”的学生旅游社团与一跟团学生之间的问题纠纷。事情的大致情况如下,清明期间,学生林某跟随“侠客行”社团前往武当山旅游,途中林同学对于社团安排的食宿、路线、安全问题等存有不满,抱怨并与社团带队人员发生了争执。事后,林某公开发表文章称其将通过校权益部和媒体进行维权,并表示该社团这么玩下去迟早会闹出事。“侠客行”领队孙某随即对林某的言论进行了反驳和说明,最后,在多方协调下,林某承认自己过于情绪化而向该社团道歉。由于这次事件涉及到高校旅行社团纠纷这一新鲜话题,在学生中具有较高关注度,事件发生后几个校媒都试图进行采访,但在了解各方说法后认为其中掺杂较多私人化因素,且纠纷已和解收尾,正值我校110周年校庆,该事件最终被认为是场闹剧而未被报道出来。

作为此次新闻心理学的采访实践,在联系我们(搭档:李可心)负责的采访对象即“侠客行”的领队孙某时,对方显得并不乐意,他表示事情已经过去就没有必要再提,不想再捅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担心被拒绝造成采访隔断,抓住他出于维护社团声誉的心理,所以立刻诚恳地向他说明我们只是了解一下事件情况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将之作为实践作业只在小组内进行而与新闻报道无关,这才得到他的信任。由于他作为社团会长经常带队外出,我们一直电话和短信联络,终于确定了采访时间,但后来被告知他临时去了雅安支援,无奈最后只能进行电话采访,没能看到采访对象的神情、动作等要素。如果不是作业的deadline到了,我觉得对于这个事件最好应该是进行面访。不过,从通话中他的语气和话语判断,对于整个事情他还是很坦诚的,没有丝毫的遮掩和回避,比较愿意详细说明,整个采访过程也很顺利。当然,这也是我们一直尊重采访对象,不断为其考虑的结果。

经过对涉事各方的一系列采访的了解,我真真正正地发现这其中存在的许多心理动机和心理现象,个人的、团体的以及旁观者的各有不同,这也是导致和解前矛盾双方各执一词、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矛盾的心理根源,当然,在听了第三方的说法之后让人觉得更加有趣。实际上,作为花钱跟团旅游的林某,面对旅游途中的种种恶劣条件,加上自己心情不好,她心理上自然会极不舒服,抱怨出来无可厚非。而站在维护社团的立场上,带队队长必然会作出解释或制止抱怨以免其影响到更多游者,而他的严厉回复在林某那里一定会遭到抵制和反击。人不开心的时候吃蜜也是苦的,从坐上旅游车到夜宿农家客栈的一路上,不管是好还是不好她私人化的低落情绪都会愈来愈浓。作为心智细腻的女孩子,不管是林某对环境的要求条件还是面子问题,她会竭尽全力揪出途中不尽人意的地方;好胜心理驱使下的她会据理力争、争论到底,以至于激烈情绪最后发布在网络上。而社团则是考虑到学生群体经济能力又要吸引一定的发团人数等问题,才会在出游安排中采用逃票线路、农家住宿等,当然也有社团自身的利益。此外,还有很多个人性格上的差异、言语表达上的欠妥也加深了矛盾激化。

15.新闻心得报告 篇十五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字明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的基本状况。李宇明指出,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生机盎然,和谐健康,语言文字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意识的空前活跃,新事物、新观念、新词语及新用法大量涌现。新语言现象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向、传播范围和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语言作为国家的文化资源和“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获重视。国民的母语意识不断增强,外语学习依然火爆。海外华文教育持续进步,汉语在世界各地快速传播。

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成为社会新理念,成为国家语委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目标。从珍爱语言资源的角度看待语言、方言和外语,以科学的态度、宽容的气度看待当前出现的问题,在尊重汉语方言的同时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在尊重少数民族意愿的基础上开展好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学,在尊重母语的前提下加强外语学习,努力创造条件保障人民的语言权力,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濒危的语言与方言,科学处理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语言在国家和平发展和走向世界中的作用,营造和谐的“多言多语”生活。

李宇明发布了2006年若干领域的语言生活状况及语言生活的若干热点问题,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工作和研究、奥运会语言环境建设、旅游服务、产品说明书及医疗文书、方言及农民工语言,语文纠错、辞书出版准入制度、人名用字问题、私塾读经学校、海峡两岸语言学术交流等。

16.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心得 篇十六

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挂念人民群众。正如提出新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中的八个字——“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当为人民发声,顺应人民心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如迁兰变鲍,久而化之,以清新脱俗之气,以馥郁芬芳之气,给百姓以感化和教义。“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方能“十方和气精神爽,四海同心道眼明。”

曾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重在交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实行一系列顺民心、民意的方针政策,从而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今天,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项重要职责和使命,“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始终秉持“群众路线”这一法宝。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为了群众,更是依靠群众;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不脱离人民群众,才能通过新闻舆论工作,真正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周公“握发吐哺”、刘备“三顾茅庐”、曹操“赤脚迎许攸”,这些流传千古的美谈佳话,无一不是用一腔真情换来一颗真心。对于我们的执政党来说,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堪比这些“贤能良才”。作为执政党发声的重要媒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亦应继承和发扬这种谦卑尊民的精神,以百姓易读易懂的语言,依托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寻找线索、提炼主题,融入真情,站稳立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不用空话套话糊弄群众,不用虚言妄议欺骗群众。

今天,我们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关头,站在按照“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关键时期。新的一年亦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我们要经历结构性改革的阵痛,要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要面对反腐败斗争依旧复杂严峻的形势;新的一年,如何走出“换挡焦虑”,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阐释反腐并无“阴谋论”,如何使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勇敢回击唱衰中国的各种论调,唱响团结稳定鼓劲的主旋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党的声音,积极有效地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不能分离,更不能对立,只有为人民说话,传播人民的声音,报实情、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才能赢得舆论场的话语权和引导权。

上一篇:2009—2010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春节文化传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