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阅读指导

2024-09-04

绿野仙踪阅读指导(11篇)

1.绿野仙踪阅读指导 篇一

《绿野仙踪》阅读心得

《绿野仙踪》这本书写了一位名叫多萝西的小女孩和她的小狗托托以及她的伙伴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而勇敢地踏上了寻找魔法师奥兹的旅程。她的伙伴分别是:稻草人、铁皮人、狮子。

在这本书中让我感到最危险可怕的当然是《寻找恶女巫》这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多萝西和她的伙伴为了寻找西方恶女巫而去进行新冒险,不料被恶女巫的千里眼看到了。于是,女巫先后派出了四十匹狼、四十只乌鸦、一大群黑蜂和十二个温基人,但它们不是被狮子吓跑了就是被稻草人、铁皮人杀死了,不过,多萝西他们最终还是敌不过恶女巫派出的飞猴。最后,幸亏多萝西用水把恶女巫化掉了,他们才化险为夷。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通往伟大奥兹的旅程》、《遭遇搏斗树袭击》……都情节惊险、危险重重,我深深地被它们吸引住了。

长厦小学三年级:陈奕彤

点评教师:季义红

2.绿野仙踪阅读指导 篇二

自主阅读是指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数目。它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

但是根据观察, 发现幼儿们在快乐书吧里难以快乐阅读, 尤其是自主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

二、自主阅读游戏的现状分析

(一) 幼儿自主选择率较低。通过八个班级的观察与统计发现, 平均每个班会有3个名幼儿参加, 排除每个班自主选择的方式不同, 根据统计发现, 快乐书吧总是最后没有轮到选择的幼儿无奈情况下选择了书吧。他们觉得书吧不好玩, 每次都是看书, 我们要去建筑工坊, 从中可以看出快乐书吧在自主选择上就处于劣势, 幼儿选择积极性不高, 书吧的定型思维模式影响了幼儿对其的选择。

(二) 幼儿阅读习惯不均衡。快乐书吧面向的群体是中大班幼儿, 而中大班幼儿无论从年龄特点还是行为特征方面来看都有着一定的区别, 因此大班的幼儿相对中班的幼儿阅读习惯较好, 他们能够知道认真阅读的姿势以及书吧里阅读规则, 而中班的幼儿安静阅读的时间较短, 更多的时间是用于伙伴之间的玩耍与交流, 有的甚至是躺在地毯上休息了。大班幼儿知道哪里拿的书要及时归还到哪里去, 而中班幼儿的整理意识明显没有大班幼儿好, 因此, 这样的阅读习惯差异, 明显影响了教师对整个活动的指导。

(三) 幼儿阅读水平差异大。混龄阅读活动的开展, 本身就产生了阅读水平的差异, 但是从目前幼儿阅读水平上的观察来看, 中班幼儿的阅读水平薄弱, 他们对于画面的理解比较单一, 不全面, 而大班的幼儿因为有文字的帮助, 可能将画面的内容解释的更透彻。针对不统一的阅读水平, 教师难以进行集体指导, 因此介入的指令性的语言较多, 而忽视了指导性的语言, 因此幼儿对书吧的兴趣越来越差。

三、绘本自主阅读游戏指导策略

(一) 形式多变, 激发阅读兴趣

1.阅读中渗透角色游戏。例如模仿电视节目“阿六头说新闻”, 引导幼儿扮演主持人“讲故事”, 把自己看到的绘本图书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看谁讲得多讲得好。这样既让幼儿有一个交流阅读收获互相评价的平台, 同时也培养幼儿大胆讲述、注意倾听的品质, 并激发幼儿不断阅读的动力。

2.阅读中渗透于文学活动。例如情景表演, 通过让幼儿扮演书中角色, 用对话、动作、表情再现图书内容。不仅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还让幼儿觉得图书原来除了用来看还可以用来“表演”, 是这么有趣。又如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文学作品语言明白流畅、具体形象, 富有节奏感和儿童情趣, 其内容丰富多样, 有的滑稽诙谐, 有的优美抒情, 有的想像奇特, 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

(二) 语言激励, 巩固阅读习惯

1.抓时机推广。教师要善于观察, 从细节处发现亮点, 继而将亮点进行推广, 让更多的幼儿来了解这个亮点, 从而发生连环反应, 带来一系列的模仿行为, 从而形成好的习惯。

2.多维度表扬。表扬的语言要简洁, 要有针对性, 而不是简单地敷衍, 例如, 某天, **小朋友很认真地在翻阅图书, 没有受旁边小伙伴的影响, 当她看到不懂的画面时, 还赶紧过来问老师, 这时教师就有意将声音提高, 说道:“这本书你看得真仔细, 如果不仔细看的话, 这个画面是找不出来问题的, 它在和小朋友躲猫猫, 你认真看了, 所以第一个把它找出来了。”说完, 立刻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关注, 幼儿们赶紧将头伸过来看看到底是什么, 这时老师故作神秘地不揭晓, 中大班孩子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去仔细阅读了。

(三) 布置阅读情境, 渲染阅读气氛

1.创设表演情境。阅读的方式是多样的, 其中表演就是将阅读用肢体、语言等辅助展现图书的一种形式, 因为针对不同的绘本图书, 制作不同的表演材料, 创设表演情境。例如, 绘本《一只猪和一百只狼》的故事, 其中每只狼都是不同样的表情, 这只猪在不同情况下表情和心理活动都是不一样的, 针对这样的情节, 幼儿们表演的非常出色, 尤其是表情的表现, 那种害怕, 那种放心, 那种聪明都胜过语言的展现。通过表演, 教师抓住时机询问, 为什么你们会表演呢?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那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个故事的呢?看的, 就是阅读过了才知道去表演出来, 所以推荐小朋友阅读《小猪变形记》, 下一期我们的表演剧本就是它了。通过这样的引导, 提高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2.选择适合的题材。书吧里所有的图书都是绘本图书, 绘本图书室适合中大班幼儿进行自主阅读的题材, 因而, 每次阅读活动, 提供同样的绘本图书, 这样幼儿就能引起共鸣。例如, 在阅读绘本图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过程中, 大班幼儿出现换牙的情况, 因此他们最有体会, 此时就不断地有问题提出, 中班的幼儿则是专心地去看、听大班幼儿的描述, 所以就围绕这个绘本开展的自主游戏活动, 幼儿非常的感兴趣, 因此看来, 题材的选择也非常的重要, 符合幼儿的需求是最终的目的。

自主阅读游戏是让幼儿在阅读中享受不同样的游戏, 在变换多种形式的快乐书吧里, 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图书、自主阅读图书、表演图书、制作图书, 让阅读成为多形式, 成为幼儿们喜欢的游戏方式。

摘要:说起游戏活动, 肯定会联想到一群群幼儿热闹轰轰地搭积木, 角色扮演等, 肯定没有想到, 阅读也能成为一种游戏, 在这个游戏里, 让孩子一边阅读, 一边成长。

关键词:阅读兴趣,指导,游戏

参考文献

[1]张明红.早期阅读教育改革趋向前瞻[J].幼儿教育, 2005 (03) .

[2]周璘.如何进行幼儿的自主阅读[J].少年儿童研究, 2011 (06) .

3.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篇三

1.框架式阅读,把握整体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文章,提高理解水平。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不管阅读什么文章,都要从“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三个方面去思考,这三个方面依次是内容、形式和鉴赏,这三个方面也就是阅读的“框架”。在阅读中,要理解文体特征和掌握阅读方法。读诗歌主要应该抓住情感、意境和语言,读小说主要应该抓住人物、情节和结构,读散文应抓住散文的表象(形散)和实质(神不散),读戏剧应抓住对话和冲突。这些阅读的方法就是一个个阅读的框架。例如教学《给我的孩子们》一文,我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框架式阅读思考:谁给我的孩子们?给孩子们什么?给我的怎样的孩子?为什么要给孩子?这四个问题的思考把握,能一下子抓住课文内容和思想,也清晰了学习环节和思路。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实践表明,框架式阅读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和对文章主旨的全面把握。

2.问题式阅读,着眼探究

不会思考,不会提问,就不会有发展。所谓“问题式阅读法”,就是反复阅读课文,就所读的课文提出问题质疑问难。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课文内容的,也可以是关于课文形式的;可以是自己经过思考有了答案的,也可以是经过思考仍没有答案的。总之,读了课文必须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自己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如阅读戏剧《威尼斯商人》,可以边读边提出问题:为什么鲍西亚一上场,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她掌握了什么金钥匙呢?在学生理解了一磅肉条约的漏洞后,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触类旁通的联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条约漏洞的纠纷呢?怎样避免呢?这样问题式阅读,能够使理解更加深入。又如学习古文《愚公移山》,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愚公真的移山成功了吗?神仙帮助移走山,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呢?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但愚公为什么不移屋,偏要移山?这样的质疑问题,能够使课文内容开掘更加深刻。实践证明,带着问题的阅读使学生思维变得广阔,并敢于向课本发出质疑提出挑战,有效培养学生深刻的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3.比较式阅读,注重辨析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是理解事物的重要基础”。在阅读教学之中,可用比较的方法把相关的内容观点整合在一起,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以把文本读深读透读活。比较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字词句之间的比较,有思想内容方面的比较,有篇章笔法等方面的比较。一些文章选作教材时,作者和编者又作了精心的删改,有时还能找到作者的原稿。对此可用比较法来阅读,对修改处反复比较、分析、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有什么好处和作用。有些文章在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方面颇有相同之处,但又各具特色,比较式阅读,能够展开联想贯通环节,深刻理解文章的要旨,有利于启迪思维深化认识。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同为“记”,同是作者在被贬时所写,两人都有一种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情感,但细细辨之,两文思想情感又有所不同。《岳阳楼记》文作者具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境界堪称高尚。而《醉翁亭记》文作者表达出一种与民同乐的思想,但多多少少带有一点于欣赏山水中流露出的抑郁情怀。可见,比较是开拓思路的好方法,比较式阅读,能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

4.感想式阅读,突出共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阅读中应该用心去读文章,提倡学生对阅读的文本发表有关感想,可以是文本或者是文本语句的片言只语的批注,可以是由此及彼,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的联想,可以是对文本流露的思想情感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如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一文时,学生可以联系自身的体验和阅读感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达成对文本的感想阅读。有学生这样批注:后花园是“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乐园;也有学生联想到鲁迅的“百草园”,感悟后花园、百草园都是两位作家童年天真快乐的缩影;也有学生这样评价:后花园是作家童年的精神领地,也是我们每个人童年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我们自己天真快乐的后花园……这样的感想式阅读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主旨,使学生将文章自觉不自觉地与个人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相结合,用个人的经验去解读文本,使之产生意义,进行再创造。

5.猜测式阅读,激荡思维

欣赏戏剧电影,我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情绪体验:当剧情的波折引起剧中人命运变化的时刻,我们总要猜测、期待乃至欲罢不能,非要看到结果不可,这就是“悬念猜测”的作用。这种猜测的方法用到阅读中就是一种很好的猜测式阅读法。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此法,要求学生(先不预习文章)阅读文章题目,掩卷沉思,猜测读书:根据这样的题目,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它会怎样写呢?如果来写这样的文章,自己会写些什么呢?在阅读中,有时也可以把文章的重点部分或文章的结尾隐去,让学生根据能见到的文字来合理推测可能的结局。这样做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大大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一次让学生猜测阅读《妈妈,我心中的太阳》这篇文章,有的想到妈妈关心自己的事情,有的谈到妈妈辛勤工作,有的说到自己需要妈妈的帮助引导。及至阅读文章,学生思维有了顿悟,原来文章写了自己刚开学非常想家,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妈妈看透了孩子心思,说了一番话,使得孩子心头的乌云散去了——妈妈实在是孩子心中的太阳。在教学《最后一课》时,笔者把末尾部分的文字隐去,让学生猜测思考:临下课时,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语言。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创意,及至打开书本,两相对照,阅读的劲头更足了,也更为细心了。实践表明,猜测式阅读,能使学生充满对阅读的期待、思考和探究,时时体验着“忽焉有悟”“豁然开朗”的愉悦心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阅读的成就感。

古语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劳而功半。”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注意向学生适时适度地传授指导阅读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能够成为“善学者”,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也能收到“师逸而功倍”的最佳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语文教师。

4.绿野仙踪的阅读考查题 篇四

姓名

一、填空题: 1.《绿野仙踪》的主人翁是____,她的小狗叫____。她被 带到了一个遥远而神奇的国度____。2.《绿野仙踪》的作者是________,是____ 国的 作家。3.翡翠城是一座美丽的城堡,那里的一切都是____色。

4.最后,铁皮人做了____国的国王,稻草人做了____ 国的国王,胆小狮做了____国的国王,小女孩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____大草原。二.选择题:

1.在过河时,河流很急,是()救了稻草人。A.海鸥 B.鹳鸟 C.鹭鸟 2.西方魔女最怕()。A.火 B.水 C.油

3.西方魔女的魔帽可以使用()次。A .3 B. 4 C .5 4.奥兹大王其实是()人。

A.英国俄勒冈 B.法国波尔多 C.美国奥马哈 5.在跨越壕沟的时候,是()帮大家过去。A.胆小狮 B.稻草人 C.铁皮人 6.是()帮助小女孩回到家乡的。A.魔帽 B.银鞋 C.银哨

7、花地里的小救星送给小女孩的礼物是()。A哨子 B 链子 C 口琴

8、在过河时,河流很急,是()救了稻草人。A海鸥 B鹳鸟 C 鹭鸟

9、西方魔女最怕()。A火 B、水 C、油

10、西方魔女的魔帽可以使用()次。A 3 B 4 C 5

11、奥兹大王其实是()人。

A英国俄勒冈 B法国波尔多 C美国俄马哈

12、在跨越壕沟的时候,是()帮大家过去。A胆小狮 B稻草人 C铁皮人

13、是()对飞猴下了诅咒,惩罚它们。A西方魔女 B南方魔女 C北方魔女

14、是()帮助小女孩回到家乡的。A、魔帽 B、银靴 C银哨

15、为了寻找南方女巫,大家经过的城市是()。A奥兹城 B淘气城 C陶器城

16、丑老头是乘坐()来到奥兹国的。A、热气球 B、绢布气球 C氢气球

三、判断题:

1.小女孩一直想回家乡看看自己的艾姆叔叔和亨利婶婶。()

2.丑老头原来是个杂技演员,他用自己会的腹语来糊弄所有人。()3.大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接收了奥芝大王的任务——杀了东方魔女。()4.奥芝大王真的兑现了自己对大家的承诺,帮助大家实现了愿望。()5《.绿野仙踪》的作者还创作了美国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童话集《鹅爸爸的故事》。(6.《绿野仙踪》这本书被称为“美国版《西游记》”。()

7、在去翡翠城的路上,小女孩先后认识了铁皮人、稻草人、狮子。()

8、奥兹大王真的很厉害,他能变成各种不同的形态。()

9、榕树的枝条长得长长的,每一根枝条都像是长长的触手。()

5.绿野仙踪阅读汇报教学设计 篇五

多萝茜和她的朋友在前行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磨难,但他们仍然有坚定的信念。回想我们的生活,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干什么事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没有吃过苦,有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意让我们体验一下辛苦和“磨难”,和多萝茜比起来都是九牛一毛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时常以为我们还小,不让我们做事情,一直护着我们,我们何尝不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爸爸妈妈都有自己忙碌的工作,他们那么辛苦,我们不能再什么事都依靠他们,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以多萝茜为目标,力所能及地做事,更加努力地挑战困难,这样长大后才会经得起更大的磨难,不断前进。

《绿野仙踪》吸引我的不仅是它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给自己以信心和希望。书中的稻草人希望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铁皮樵夫希望自己有一颗跳动的心脏,胆小的狮子希望自己拥有勇气和胆量。而其实稻草人在情况紧急的时候脑子比谁转得都快,总能想出一个个机灵的点子,铁皮樵夫很有爱心,时时助人为乐,胆小的狮子在危险的时候也会胆大起来,甚至敢与怪兽奋力博斗。

读《绿野仙踪》这本书,让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自己打破了自己不敢战胜的恐惧心理,那么你就会越来越坚强,不断超越自己!

暑假里,我看了《绿野仙踪》这篇童话故事,我觉得这本书十分生动、有趣。佩服他们的勇敢,让我受益匪浅。

《绿野仙踪》这本书写了一个小女孩,名叫多萝西,和她的小狗,多萝西和她的亨利叔叔,艾姆婶婶生活在堪萨斯州大草原的中部。

因为一次龙卷风,她和她的小狗被卷到了一个陌生奇怪的世界,在掉下去的时候,把十分邪恶的女巫压死了,得到了女巫的鞋子。在陌生的国家里,多萝西好想回家,遇到了好心人的帮助,我觉得多萝西还是很幸运的。

多萝西带着小狗出发了,路上,她遇到了“没有脑的稻草人,”“没有心的铁皮人,”“胆小的狮子,”他们成为了好朋友。陪同多萝西到奥芝国,找好心的女巫。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事和危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们受到了战斗树的袭击,他们来到了一个茂密的深林里,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路绕过去,左右两边都是森林,领头的稻草人,最终找到了一颗大树,他们几个准备从树底下通过,弯曲下来的树枝缠住了他们,被高高地抛起来,扔到他们的伙伴的中间。铁皮人手拿斧头,大步流星地来到第一棵树前,当树枝要弯下来抓他时,他狠狠地挥起手中的斧头,把树枝一砍为二。原来,第一排树枝,是森林中的警察。我觉得十分有趣,植物也能这样保护自己。

最后,他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团结一心,终于来到了奥芝国,找到了好心的女巫。稻草人得到了头脑,铁皮人得到了心,狮子拥有了胆量,成为了狮子王,多萝西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努力奋斗,不放弃,便能得偿所愿,我也十分佩服他们不服输的精神。以后在学习中,我遇到了困难,我也要努力去克服。在学校里也要和同学们团结,互帮互助,看了《绿野仙踪》给了我智慧的启迪。

“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叫多萝茜。有一天她为了回家,经历了许多有趣而又困难的旅程,也结识了许多不一样的朋友……”这一小段话,是我对美国儿童文学作家鲍姆所写的《绿野仙踪》的概括。这本书不仅对外国小朋友有影响力,也让我的童年生活打开了一扇童话之门,让我获得了许多乐趣。

三十三个章节,183页的故事,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阅。

多萝茜原来十分惧怕这旅程。可是,为了回自己的家——堪萨斯州的大草原,为了和亨利叔叔,爱姆婶婶在一起生活,她下定决心,踏上旅程。

在这漫漫旅途中,多萝茜遇到了几个伙伴: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他们都 有梦想,于是与多萝茜一起去寻找并拜访“伟大”的奥芝。

其实我认为,多萝茜和伙伴们是勇敢伟大的。她(它)们敢于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而战胜自己的弱点。

她(他)们已经知道了西方恶女巫的凶残,却依然勇往直前。最终杀死恶女巫,找到奥芝,让他实现诺言。

可是奥芝只是一个虚伪的大魔术家,并没有能力去让多萝西和她的伙伴们实现愿望。但最后,他还是遵守了自己的诺言,虽然他给铁皮人、稻草人和狮子的不是真正的脑子、心与胆量,但它给稻草人他们了勇气、快乐、还有信心。

它们自己学会并掌握了奥芝所给予的能力,成为了不同地方的王,也有了许多臣民……

而在故事结尾,甘琳达告诉了多萝西回家的方式,并告诉多萝茜,其实她第一天就可以回去。一般人估计这时是生气崩溃的,抱怨自己怎么那么笨。但多萝茜没有,她笑着说:“这段旅程我过得很开心,不仅认识了许多朋友,也进步了自我!”也许她的心里是不愿接受的,但她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正能量!

《绿野仙踪》不仅是我童话之门的钥匙,也是我道理之库的密码。希望这本书可以激励我与大家向多萝茜与伙伴们一样克服困难,充满勇气。

如果你正准备放弃,如果你经常跟朋友吵架,如果你害怕面对困难……那么,请你一定翻开《绿野仙踪》,它会给你带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多萝茜,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狮一行人为了实现愿望,决定去翡翠城找奥芝。在路上,他们穿过罂粟花田时险些送命,可他们仍然没有放弃。到达翡翠城后,奥之却要消灭西方女巫才能实现他们的愿望,于是,他们勇敢的踏上了旅程,团结协作打败了女巫,实现愿望的路上又遇到了许多困难,但都一一克服了,最后他们都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小伙伴们遇到十分困难的事情,都不放弃。那么,我们生活中只遇到一点小困难时,是不是更不应该放弃了呢?

他们的勇敢,坚强,团结友爱让我钦佩不已。即使他们身处困难中,也没有忘记全力以赴帮助田鼠王后和森林里的动物们,而生活在平平安安日子里的我们,更应该乐于助人,帮助别人。

每当我遇到困难,准备放弃时,我就会想起多萝茜他们一起行人。他们遇到那么多困难,都没有放弃,而我的困难就像米粒般的小,却总轻言放弃。相比之下,我是何等的渺小啊!

自从阅读完《绿野仙踪》,它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每当我写作业遇到困难,很烦躁,不想做时或害怕朗读,害羞,不敢勇敢面对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他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使我再次拿起手中的笔,再次开口朗诵 。

6.阅读题指导及诗歌性阅读题 篇六

一、明确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2 联系语境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难)3学会概括不同类型文章的主要内容.4学会概括文章所讲内容的要点.5能读懂短文内容,回答文后所提问题(内容探究).6 阅读文章有自己的感受,并能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7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难)

8学会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并达到以下要求:

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叙事性文章――了解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细节,说出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9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思结合、用心感受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疏理题型及相应的指导。

了解阅读中可能会遇到的题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

(一)积累性题目 拼音及与拼音相关的题。(靠平时的积累)词语的改错、词语搭配。(根据要求依靠平时的积累或在文中找)3 在文中找近、反义词或直接写出近反义词。(根据要求依靠平时的积累或在文中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指导学生能够“瞻前顾后”理解词语。)

5按要求收集词语或句子。(勾画或抄写,注意线条的要求。文中或是自己的积累)

(二)理解性题目 1划分段落层次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指导学生按一定的组合顺序划分:顺承式、并列式、总分式转折式、因果式。)2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2)按所叙述的问题来抓文章的主要内容。(3)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4 文章的叙述要点、顺序。(1)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按地点空间变换的顺序写。(方位顺序)(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4)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5)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6)逻辑顺序(说明文常用的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即按事物的不同方面的内容来写)

不仅能说出是什么顺序,更重的是弄清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了哪几个要点。5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题型多为判断题、选择、填空和勾画题居多,甚至结合感情朗读的把握来考,直接写思想情感的题较少。说到感情朗读,应指导揣摩什么样的情感应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语速、语调、节奏来体现。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1)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抓住重点词句概括思想感情。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这类题目也含重点句的理解。(3)分析题目抓思想感情。

4、补白类题目。(应训练学生对文章空白的前后乃至全文把握后进行补充。)

(三)领悟运用类题目

(1)文章或某个句子中得到什么启示(写体会感受类题目)。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目是要将文章与自己的学习、做人、生活等进行联系来谈。感受类题目一定要联系学生现实。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一篇文章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严格地讲是不能将其混为一谈的。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总的来说,“表达方式”应当为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小学阶段所说的表达方法,其实是指表现手法,即: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顺叙(各种顺序)、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反衬、渲染、虚实结合(现实与联想)、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前后照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具体还应看什么文体,如说明文,则有介绍、描述、分类、对比、比喻、举例、数字等方法。

A、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顺序。好的文章,表达顺序的安排,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常见的表达顺序有: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小学阶段一般有:顺序、倒叙、插叙三种。顺序是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也就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叙述。此外还有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造成强烈的印象;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B、过渡和照应句的勾画乃至作用。(3)句式仿写及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有: 比喻、夸张、对偶、拟人、设问、反问、排比、借代等。句子仿写要训练学生学习分析原句特征,如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某词重复运用多次以突出事物某一特点,属于某种关联复句等。

诗歌的阅读理解题

一、冰心的诗歌之一

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问题:

这是一首哲理小诗,作者将 和 进行对比,将、与 关联,、和 关联,告诉我们,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成长发展,也应该经过自己的奋斗和牺牲。

之二

墙角的花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问题:

孤芳自赏的意思是,这里比喻。

“墙角”是花的生长环境,可见恶劣:“孤芳自赏”可见花的骄傲。本诗运用 的修辞手法,告诫我们。

冰心的诗总能借一草一木向我们阐述深刻的道理,读了《墙角的花》之后,请仿写一首像这样小诗:

之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有多少鼓励,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带着多少期望,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

(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 思想 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五、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六、阅读《露》完成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4、仿写: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

七、阅读《祈》(傅天虹)

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那是一串移动的音符

1、怎样理解“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2、诗中“我作为一粒石子,不求完美,还是请大地给一点花纹”你从中悟出作者怎样的追求?

3,仿照诗歌的第一节进行创作。

4、你认为是个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阅读作者宗白华的诗歌《夜》完成题目:

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 随著星流。

1、这首小诗题名为《夜》,是在静静的夜空下,凝望在浩瀚太空中闪闪发光的星群,但它的深意却不仅仅写夜的景致,还抒发一种思想,试做分析,阐述其内在的哲理。

2、“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的内容,理解其寓意。

3、“一会儿/又觉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烁著”与上一节内容是不是自相矛盾?该怎样理解这首诗?

4、五四时期曾经盛行过哲理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曾对五四新诗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同期另一位著名的女诗人也是以哲理小诗而享誉诗坛,她是谁?能举出她诗中的名句吗?

5、去感受夜色,带着自己的体验写几行小诗。

之九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再提高

一、赏析《日子是什么》(梅绍静)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 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

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

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

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 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

1、作者把日子比做什么?

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

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

5、作者将日子描绘成什么样子?

十、赏析下面的诗歌节选,完成题目:

《矛盾常伴心中》

窗外的秋景多么诱人,想去 但功课牵住了向往的心 童年,那么多的稚气,多美 如今,心内太复杂,想念回到那时的童年,未来的梦想牵住向往的心;

1、矛盾常伴心中,小作者到底遇到了那些矛盾?

2、请按“,句式再写一句。

3、请展开联想,小作者“静夜时的沉思”“思”的是什么?

4、选文中流露出小作者怎样的情感?

5、读完本诗,你心里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 我的感想:

我想说的:

7.绿野仙踪阅读指导 篇七

个性化阅读是时代的呼唤。那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如何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呢?不少专家、学者和教师提出了必须立足文本的观点。笔者则认为,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立足文本的同时, 不可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抓好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广阔的阅读视野的基础上的。目前的语文教学中, 因为应试教育的桎梏, 教师常常特别强调对课本上少量精品文章的精读精讲, 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非常狭窄, 更加可悲的是学生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这种短视的功利主义阅读也与现代语文的教学特点极不一致。当今,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报刊和因特网上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 然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缺陷就是信息量太少, 一堂课的教学仅仅围绕着课文转, 很少能够跳出课本, 超越课本。

实践证明, 要进行个性化阅读, 必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做到博览和精读有机结合。不但要指导学生对重点篇章仔细阅读、揣摩、体味, 更需要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 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鼓励学生多读书, 勤于做读书笔记, 上网阅读信息, 并从中获取精神养料。为了提升阅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教师还要提高教学的课程意识, 摆脱课堂和课本的束缚, 特别要注重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教师应尽量多翻阅一些资料, 及时恰当地补充新信息, 勇于跳出课本, 从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 使学生能充分阅读。

二、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措施

1. 激发兴趣, 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教师要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时可以采用“四步四方法”。

第一步为“设置悬念法”, 即每天在课前利用五分钟的时间, 给学生讲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设置悬念。如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上演“空城计”, 学生听到精彩处, 急于要知道结果, 我却设置悬念, 不告诉学生, 而是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看书, 下节课告诉老师结果。无形中学生中了教师的“圈套”, 主动去找书看, 了解自己想知道的故事情节, 慢慢对读名著产生了兴趣。

第二步为“扩展阅读法”, 即分阶段、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由阅读节选向阅读原著, 或由阅读课文向阅读相关篇目扩展。例如, 学了鲁迅的《风筝》, 可以让学生读他的《朝花夕拾》;学了泰戈尔的《金色花》, 可以推荐学生读他的《新月集》《飞鸟集》;学了冰心的《纸船》, 可以推荐学生读《繁星·春水》;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可以推荐学生读他的《骆驼祥子》等。阅读长篇文学名著可以“不求甚解”, 随着年龄和知识阅历的增长, 到了适当的时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它对学生人文素养、生活情趣、思想品德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第三步为“情境设置法”。在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文学作品后, 采用情境设置法, 通过请学生上讲台讲精彩故事、评文学人物、演精彩片段等方式, 再创情境, 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例如, 在读完《唐雎不辱使命》这个故事后, 我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 分角色扮演唐雎和秦王, 从情境表演中让学生感受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情境设置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第四步为“合作探究法”, 在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的同时, 注意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分小组讨论读书心得、分析人物形象、赏析精彩片段等, 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创新, 用喜欢的方式展示阅读成果。我惊喜地发现有的小组用读书笔记来展示成果, 有的小组用读书卡片, 还有的小组用读书手抄报。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 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完成了一本本内容丰富的读书笔记, 制作出了一张张精美的读书手抄报作品, 设计了一张张富有个性的读书卡片, 甚至有的小组设计了期刊来展示本小组的阅读成果, 学生们由衷地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 将阅读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陶冶学生情操

现在市场上书籍良莠不齐, 一些书籍充斥着暴力、色情、凶杀等思想, 教师要定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给学生, 既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 又帮助他们把握好阅读的方向, 使他们免受不良书籍的影响。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 根据他们的年龄、兴趣、爱好来推荐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初一学生可推荐《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等, 初二学生可推荐《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初三学生可推荐《名人传》《水浒传》《简·爱》《三国演义》等, 这些作品适合不同学段的学生阅读, 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起重要的作用。如冰心的《繁星·春水》歌颂母爱、童心、自然, 能净化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体会到母爱的伟大、童心的纯洁、自然的美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坚强不屈的意志、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可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乐观积极, 不向困难言败;《简·爱》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 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 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汲取的不仅是知识的养料, 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力量。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只有把这股精神力量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 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保持一种鲜活灵动的状态, 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 提高阅读的效率,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3. 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新课程教学法中明确指出,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 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从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猜读、探究性读等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会自主阅读, 以阅读为纽带, 把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提倡合作探究性阅读, 分享阅读带来的乐趣。在每个星期的阅读课上, 我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每月阅读一本好书, 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评论, 对学生进行仿写创作训练, 让学生从仿写开始, 逐渐过渡到创新写作。将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长期坚持, 学生的综合素质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只要学会挖掘、利用好文学作品, 就不愁心中没有一汪清澈的泉眼, 手下的妙笔自能生花。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 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 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些,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 为实现语文教学神圣的终极目标———培养一个文化人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广杰.个性化阅读旨在引导深度阅读[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 2010 (1) .

8.绿野仙踪阅读指导 篇八

阅读阅读能力兴趣课外阅读在与学生的闲聊中,我们知道学生的课余生活最喜欢的是看电视,男孩子最喜欢的是打游戏、上网。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漫画书、明星杂志往往是他们的最爱;在书店,教辅类书、习题集类的书最畅销,很多学生沉没在题海中;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他们最头痛的往往是阅读训练和写作,考试中学生最不自信的就是阅读题。

为了对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有一个较为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我们对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抽样统计了500份答卷作分析。现列举几项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的课外阅读:有计划自主阅读占39%,无计划阅读占61%。喜欢读名著《西游记》等的很少,不少的同学喜欢读《流云尼玛》《少男少女》等。喜欢读的图书类别中名著有46.8%;童话寓言有43.6%;卡通漫画、科幻有75.4%;惊险推理有45.8%。学生的主要课外读物多项选择的结果是:文学作品占43.8%;图书占30%;杂志占42.2%。

从以上几项统计可以看出:

1.阅读范围窄。学生比较喜欢通俗读物,如卡通漫画、科幻等书籍(作品),对科技知识读物不感兴趣。虽喜欢文学名著,但真正读下去,读进去的人数不多。

2.从阅读时间看,时间短,随意性强,没有固定的时间去阅读。

3.从阅读目的看,无计划阅读必然导致消遣性阅读为主要目的。

4.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佳。

5.写读书笔记或摘录占11%,大都是“与他人口头交流”(约占49.4%),甚至看看而已(约占39.6%)。

这次调查显示,课外阅读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发性,还缺少必要的具体的指导。而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由此,我们深深意识到,对课外阅读进行合理引导已势在必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40分钟的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很有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在调查中,学生认为阅读对成长有“很大帮助”的占52.4%,有“一定帮助的”占41.2%;认为自己文学鉴赏能力“一般”的占75.5%;而学生古诗的背诵数量“20~30首”的占46.4%;“30~50首”的占27%。

可見,虽然大家都意识到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但其质量很令人担忧。一般存在以下情况:

学生阅读的材料不会选择。能自觉阅读,有计划阅读学生所占比例少,大部分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去读。课外阅读的材料不会选择。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或“生动幽默”才去读,他们往往选择一般较浅的、内容有刺激性的读物,而科学类作品、传记类读物看的人少。课外阅读量少。书籍来源欠缺,课业负担较重及爱好转移等原因,使学生阅读量很难达到大纲要求,能读完中学生必读书目的学生很少。

造成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原因及家庭层面。学生易动,静心看书的确不易;家长不了解课外阅读要求,无法指导督促。这使学生的阅读无计划、效果差。

2.教师和学校层面。教师往往较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常常把课外领域留给自己;有的教师虽进入课外阅读指导,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方法欠妥,便往往对阅读活动的建议大多是“希望每周有1至2次的阅读时间”,但课程设置却难以满足这一愿望,这使课外阅读只能处于无序无体原状态。

3.社会因素。书店里,综合性知识书籍往往看者少购者稀,而网吧里学生往往鱼贯而入,他们进网吧不是阅读资料,而是打游戏或聊天,这使阅读的时间更少。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阅读的最主要的内部动力。为了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个人成长的需要。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感染学生

首先,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学生收集名言之后,我们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名言张贴在班级墙上。

其次,是动员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愿望。

第三,搞好教室的布置,办好专栏板报,营造读书氛围。

第四,充分利用晚读时间读书读报。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让学生获得读书的快乐

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利用早读课和班会时间,开展了“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在教室的专栏里,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课外补课内”。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目标所在,是培养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深知,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不断探索,为语文教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奕乾.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9.阅读指导课 篇九

指导思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表示,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助我成长”是我校阅读指导课的宗旨。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为此,加强对中学生阅读的指导,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使他们会读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感受快乐,净化心灵既是我们的目的,又是我们的责任。为此,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精品书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在阅读中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树立理想,为他们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现代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做法:

一、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每天中午12:30~13:20为课外阅读时间,同学们到阅览室读书,有老师直接负责。每天下午5:00~5:30为老师学生共同读书时间。

二、保证课外阅读量,规定七~九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

三、创建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走近图书,与图书零距离接触。

四、开设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推荐课外读物

校本课程学习《弟子规》,诵读经典。地方课程向学生推荐具有优秀思想内涵的、对学生的成长有引导作用的优秀读物。

五、指导学生阅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上好阅读课,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读书摘记卡。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

六、开展多项活动,加强阅读交流

(1)主题班会。语文老师指定全班学生阅读同一本课外书,就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开展讨论,鼓励各抒己见,百家争鸣,集思广益。

(2)手抄报展览。举办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3)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学校政教处和团委每学期都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让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成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组织辩论赛。就中学生该不该上网展开辩论,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基本要求: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全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每生每天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二、使课外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

三、使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格,“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中学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背景介绍:

1.《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了学生广泛阅读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阅读,获取知识。但是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导致学生被动阅读,阅读量达不到课标要求。

2.有些人认为课外阅读,顾名思义,就应该放到课外去。其实不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课外阅读都寄托在课外进行,在课内,也需要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而且我认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阅读方法指导这一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也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3.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我们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要尊重学生阅读的自由性,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思考、质疑、发现和创造,让他们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放心阅读,从而更好地激发和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学情分析:

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可是七年级学生自入学以来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并没有增加,他们更多地是沉迷于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应的阅读环境,对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没有加以诱导,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越来越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指导目标

1.通过学生自由读书,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并进一步形成阅读习惯;

2.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以满足学生的阅读成就感并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

3.通过阅读分享让有着不同的兴趣的学生一起相互交流有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课前准备

1、根据借书类别分好兴趣小组。

2.建议学生准备摘抄本记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读书可以使人增智明理,读书是与智者的交流,是倾听先知的心声,是与知音的倾诉。一本好书,就像一扇窗户,打开以后我们会看到大千世界,美妙无穷,古今中外之事,一切尽在其中。德国哲学家尼采曾形象地把读书喻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这扇窗,漫步在知识的海洋中。设计意图: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二、自由选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书。

设计意图:之所以让学生自由选书是因为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渗透多读书的理念。一说到课外阅读,老师们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名著,认为名著是百里挑一的好书,而有些学生往往不喜欢,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虽然名著是经典,是文化的精华,但是我们还应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有足够的宽容,对学生的阅读选择有足够的尊重,毕竟图书馆里边的书已经是经过推选的。因此阅读指导课上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允许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只要能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将多读书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么这已经是阅读指导课的成功之处了。

三、自由阅读: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书。建议学生写读书笔记但不做强求。

设计意图:1.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失败的教师奉献真理,一个成功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指导,但更要尊重学生的阅自由性,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欣赏祖国的语言文字,自己去欣赏文学的华美,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的真、美、善,辨别假、丑、恶,去感悟和提炼生活常理,万万不可重指导、而轻自悟。做为教师,我们只做引路人,把学生带入阅读的圣殿。

2.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提醒学生读书时多做笔记,将来写作文可以用。但切不可强求。因为读书原本就是为了追求精神的愉悦,若是在读书过程中时时刻刻想着要记点东西下来,那未免太刻意,读书时的愉悦感也就打了折扣,因此阅读笔记可以做,但是应培养学生自觉记笔记的习惯,不要把读书笔记作为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正如春游去之前若是布置写作文,其结果是把春游也败坏了。学生厌烦情绪一旦产生,课外阅读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因此在阅读指导课上可以介绍做读书笔记这一方法,鼓励学生做笔记,但不需要三令五申,非写不可。是不是做读书笔记同样要给学生自主权,让阅读指导课多一点融洽,少一点居高临下的味道,学生会更愿意接受。

四、阅读分享:

1.小组内分享:小组成员间把刚才阅读的收获与大家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2.全班共同分享:以老师提问的形式(提问内容包括a.为什么选择这本书?b.怎样读的这本书?c.读书的收获)进行。

设计意图:1.学生读了书往往希望能把自己的收获与人分享。这时,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以书会友,让他们讲讲书中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来,让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满足学生的阅读自豪感和成就感,这样阅读的兴趣就很容易得到强化。

2.阅读分享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也有利于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有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赏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而且,同学间的交流是最直接的,他们有着较贴近的思想传递、情感碰撞,通过交流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明白应该读什么或应该怎样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开拓他们的视野。

五、根据学生的阅读分享提一些方法上的建议指导。

1.浏览性泛读。对浅显易懂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速读。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3.品味性精读。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设计意图: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决定不同的阅读方法。根据提问如果学生本身的阅读方法很合理可以鼓励或表扬,如果认为不太合理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指导。

六、好书推荐并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师向学生推荐一本自己读的新书,并介绍自己所用到的读书方法,或介绍名人的读书方法,鼓励学生课下尝试去运用,下节课进行交流。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1.我们向学生们推荐一些新书,可以起到宣传、导读的作用,让学生知道图书馆有什么新书,这样比单单的新书通报更直观。

2.以推荐新书的形式介绍一些读书方法目的性不是太强,学生乐于接受,并鼓励学生课下实践,以便于再次上课交流。

七总结:让读书成为心灵的自觉

10.小说阅读指导 篇十

1、划分角度 小说类型 举例

按篇幅分 长篇小说 《红楼梦》

中篇小说 《人到中年》

短篇小说 《故乡》

微型小说 《德军剩下的东西》

2、按时代分 现代小说 《创业史》

古代小说 《三国演义》

3、按国内外分 中国小说 《上海的早晨》

外国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按内容或方式分 战争小说 《高山下的花环》

言情小说 《在水一方》

侦探小说 《福尔摩斯探案集》

网络小说 《阿D小传》

荒诞小说 《第二十二条军规》

意识流小说 《公共汽车咏叹调》

(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这些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还有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内容有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主要作用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等。例如《故乡》开头描写了故乡萧索、荒凉的景象,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原因、心情和背景。小说中的景色描写,当然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在景色中渗透了作者的意图,我们要结合故事情节,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渲染故事气氛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在这方面,鲁迅可谓是行家里手。以《药》而言,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比如开头对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又如该文结尾一段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迭迭”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所有这些文字,都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而言。从小说标题可看出,对风雪的描写,自应是自然环境描写的重点。作品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又如《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段文字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4、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鲁迅语)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风姿各异,其作用也绝非以上五个方面所能言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艺术之美。

(三)二十世纪十部影响深远的小说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在文学作品中如梁山好汉般排出个座次来,虽然不乏人炒,但终究当不得真。而要在浩如烟海的二十世纪文学中仅仅挑出“十部小说”,其挂一漏万可想而知。

选出这十部小说的意义正在于让读者通过它们,回想起自己所读过的更多作品”,还望读者能体察这份“意在言外”的苦心,不以作品选择中的“独断”与“偏执”为责。

小说中的中国部分以《亚洲周刊》评选出的“二十世纪小说百强”前十名为准;外国部分则参考了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选编的《世纪之书》及蓝登书屋《世纪文库》编辑组评选的“本世纪一百大英文小说”(台湾王锡璋译),在选择时尽量考虑到已有中译本,且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作品。

最后,在作品的评述里,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这一方面由于编辑的时间与篇幅所限;另一方面,简评的目的也绝不是要编一部“内容提要”大全,而是为了让读者通过兴趣,直接阅读原著。古人所谓“得鱼忘筌”,“见月忘指”。评述只不过是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真正的光芒来自名著自身“永恒的魅力”。

1、《呐喊》鲁迅

鲁迅无疑是本世纪中国最重要、也最著名的作家与思想家。虽然他的成就远远不止小说,但他第一次被广大中国人所了解的仍然是那篇影响深远的《狂人日记》。从习医到从文,鲁迅完成了从对人的肉体的治疗到灵魂的解剖这一深刻的转换。

《呐喊》这部小说来自于他著名的“铁屋子”的寓言,其中收集了包括《阿Q正传》、《祝福》等一系列广为人知的小说名作。从写作风格上说,鲁迅作为一名思想家,他的小说经历了从自白(《狂人日记》)到写实(《呐喊》)再到寓言(《故事新编》)的不同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鲁迅自己思想成熟与深刻之处。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已包涵了许多与现代派大师们(如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深刻的相通之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鲁迅影响最广,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仍然是这本《呐喊》。

2、《边城》沈从文

作为一名作家,沈从文的创作生涯仿佛是一场“错位的游戏”。20、30年代,当这位“乡下孩子”来到城里,开始自己充满创作激情的文字生涯时。他的许多早期作品却由于不符合当时各种文学流派与圈子的胃口而被某些“文化名流”讥讽和嘲笑。当他走向成熟的作品终于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并“感到自己正在掌握属于我自己的写作方式”时,又被迫搁下了手中的笔,而在另一个自己从未想到的领域里赢得了社会与时代的承认——在今天,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已被公认为是这一领域内的权威著作。

沈从文的“再发现”是在70年代,此后他曾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而他那纯净而明亮的笔触也在消除了“历史的误读”后,向读者呈现出一颗纯朴、宽厚而温和的灵魂。

3、《骆驼祥子》老舍

在今天,人们更多的是从影视或戏剧等改编作品中了解老舍的作品。但作为“京派”作家的代表,老舍小说的真正特色:语言与场景描写,已经不太容易从改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

在小说《骆驼祥子》中,老舍所讲述的似乎仅仅是一个“时代与爱情”悲剧,然而只有真正接触到他的小说后,你才能感觉到老舍作品的魅力之所在:看似平静得甚至单调的叙述里,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平民生活画卷在读者眼前缓缓拉开……

对于许多人来说,“名著”似乎是这样一种东西,只需要看看改编的作品、甚至读读教科书里的内容提要就够了。“名著”的悲哀也正在于这里。

4、《传奇》张爱玲

张爱玲自己就是一个传奇:她传奇般的崛起;传奇般的文学生涯;传奇般的衣着打扮与生活方式;传奇般的爱情…… 然而,在她的小说里,一切却又显得那么平常:平平淡淡的家庭;平平淡淡的日子;平平淡淡生活琐事与平平淡淡的小悲小欢。在这一切后边,真正独特的是对世界的感受与用文字把种种感受表达出来的天赋,也就是对语言的感受。

在那个充斥着“鸳鸯蝴蝶”的时代里,张爱玲笔下的故事本来也很容易变成一只只朝不保夕的蝴蝶,然而,当时代的喧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散时,张爱玲笔下的那些“小小的”悲欢离合却顽强地闪动着自己美丽的光泽。

1996年,张爱玲在美国去世,她的去世开启了人们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记忆。张爱玲的作品开始重新出版,在这些来自过去时光的文字,我们再次感受到张爱玲的优美与遗憾——正如她在自己的一部作品序里曾引用的:“此情待可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围城》钱钟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80年代开始的“钱钟书热”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钱钟书的这本小说。

作为一名世界级的学者,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在很长时间内仅仅流传在小范围内。

这也正符合他本人所说的,学术本来说是三五“素心人”的事。尽管在他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内,钱钟书所取得的成就已令人有“高山仰止”之叹,但对于更多中国人来说,“钱钟书”这个名字仍然紧紧地与小说《围城》联系在一起。

假如以小说类型来划分的话,《围城》大概可以划入“文人小说”这一类。书中最突出的是作者机敏的才华、诙谐幽默的描述与随处可见、令人叫绝的比喻。这类小说在中国尚无传统,但熟悉英美文学的读者不难在17、18世纪一些优秀的随笔和散文作品中发现这种令人回味无穷的“知识与智慧”的闪光点。

6、《子夜》茅盾

茅盾的作品以描述“大时代”、“大场景”著称。与二十世纪以来注重心理描写,叙事结构的现代派不同。茅盾创作里所体现的是一种类似于左拉或巴尔扎克式的“古典式雄心”,那就是试图在小说里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种“社会百科全书”式的叙事方式,在今天很容易遭到深受“现代风格”影响的读者与研究者的忽略与批评。但作为一部小说而言,茅盾的《子夜》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他自己理想的高度。

在某些时候,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口味跟“时尚”有着莫名其妙的相似之处:

那就是不知什么时候,最“传统”、“古典”的,又会重新流行起来,并被人“解读”出更多的内涵与意义。在那个时候,也许批评家们会找到一个更加有意义的《子夜》来。

7、《台北人》白先勇

在白先勇开始自己的小说写作之前,人们知道得更多的是“高干子弟”、白祟禧的儿子白先勇,在近半个世纪的辛勤笔耕之后,更多的人知道了小说家,《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台北人》的作者白先勇。

作为一名作家,白先勇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他那种直面人生的勇气。虽然由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白先通应该更加了解与熟悉那种“夜夜笙歌”、“醇酒美人”的生活,也描写了不少(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但他更加关注的是人性深处与生活表象后面的实质。这种深沉的反思使得白先勇的许多作品中都带有一种悲怆与沉郁的情怀。

也正是这种深度造就了白先勇在当代汉语文学中旁人难以取代的位置。

8、《家》巴金

与许多“专业作家”不同的是,作为作家的巴金首先是一个思想者。就在动笔创作第一篇小说之前,作为“人”的巴金已经痛苦而真诚地对人生、对社会思索和尝试了很多很多……

对于一名作家来说,这种长期而执著的思索为巴金带来了两项别人难以企及的财富:独立与激情。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人来说,巴金在一生中都从未失去过思想的独立与投入生活的热情。这两项特征体现在作品里,使得巴金的小说既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又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巴金在回顾自己的创作时,曾说过自己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随着其中角色的经历而痛苦、高兴,甚至痛哭失声(大意)。

甚至在今天回过头读巴金的小说,许多读者仍然会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情感的漩涡”,巴金小说的感染力由此可见一斑。

9、《呼兰河传》萧红

在文学研究者和文学史家眼里,萧红的才华已是公认的,今天的读者再读萧红的却不太多,这也许与她的早逝有关。对于许多文学研究者来说,萧红的意义在于她展现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的潜质,这就使得人们不能不更为她自身悲惨的命运而感慨。

即使以文学的眼光而论,萧红短短的一生,也给人们留下了不少可以用“才华横溢”来形容的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以及曾有专家特别推荐的《马伯乐》等等。

10、《老残游记》刘鄂

11.绿野仙踪阅读指导 篇十一

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类文章是阐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又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有政治经济、教育探索、考古研究、诗画评论、文学评论和艺术鉴赏等。

二、常见误区

社会科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分三步:1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读);2,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3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要在比较中作出准确判断,这就要求我们掌握错项的一些规律:

1,背离原文,歪曲观点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2,置肯定为否定,置否定为肯定

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却予以肯定,或相反。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

3,主次不分。本末颠倒

将原文中所说的主要问题说成次要问题,或相反。

4,过于武断,夸大其辞

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范围,夸大其辞;或将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生,过于主观武断。

5,节外生枝,无中生有

原文中本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选项却脱离原文毫无根据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

6,东拉西扯,张冠李戴

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是乙的态度,让人感觉东拉西扯、混乱不清。

7,不明事理。偷换概念

将原文中的A概念换成B概念,也就是原文说的是A事物,而选项说的是B事物,义理混淆。

8,不明关系。强拉因果

将毫无关系的两个事物拉到一起,并强加因果;或将有因果的两个事物关系颠倒,因说成果,果说成因。

三、链接高考

1(2009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昊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直的“一”,而是具有弧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金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夫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边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2L”是斧钺的象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题中D项“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错误,以偏概全或无中生有;“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因果颠倒,原文说的是“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

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力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权力就不复存在。

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注意“原始社会晚期”,题中“始终”的说法不准确。

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字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

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字,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年前殿王室的遗物。

C从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时候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不但荷马时代的希腊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D项偷换概念,应该是“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这个时代距离许慎太遥远了。

上一篇:英文司机个人简历表下一篇:天津普育学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