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和优化(精选15篇)
1.幼儿园环境创设和优化 篇一
对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认识和反思
幼儿园环境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隐性课程”。所谓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直接经验和形象事物的制约,因此好的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实习阶段,我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了班级环境创设的相关环节,形成了对环境创设的初步认识。
首先,我认为环境创设要依托教学计划,体现教学主题。在大二班时,我参加过一次环境创设活动,是对各个区角进行环境创设材料的填充。由于在对本月教学计划十分不清楚的情况下,我对各个区角进行填充时一则感觉没有主题可选,二则各个区角之间主题没有协调一致。因为在月教学主题活动中,各大领域是相互贯通和一致的,所以各个区角之间的环境创设的内容也应该有相似性,协调一致。而不是简单的填充一些与领域相关的材料、场景等。其次,环境创设更多地要有幼儿的共同参与。在小二班跟班实习时,很多家长和幼儿都很配合班级的环境创设工作。如在娃娃家环境创设过程中,很多家长会让幼儿带一些衣服、布娃娃等;在阅读区,有很多幼儿带来书籍供大家一起分享;在美工区,结合教学幼儿带来了自制的小风车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幼儿和家长都参与到了环境创设中来。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环境创设还要更多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并且动手操作。可与幼儿互相讨论在各个区域如何进行环境创设,对一些好的建议吸收采纳并进行处理,适当地让幼儿参与进来自制一些环境布置所需要的材料,这样既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环境创设的目的何在,促进幼儿与环境互动。
最后,环境创设中,材料的选择及布置要体现安全性原则。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材料布置,要坚决采取措施。如悬挂在天花板上的装饰物品要牢固、轻巧,防止掉下来砸到幼儿。尖锐物品切忌放置幼儿能接触的地方,等等。
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有利于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隐性影响,做好班级环境创设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幼儿教学。
2.幼儿园环境创设和优化 篇二
一、利用学校集会和班会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随着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安全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校每周都要举行学校集会,每班都要召开班会,这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每周一,学校举行集会,除了总结和安排日常工作外,还要安排和强调安全工作,提醒师生时刻注意安全,处处注意安全。在学校集会时,可以由校长或副校长 (分管安全工作) 分析当前安全教育的形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措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
学校应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全教育的有关精神,部署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每堂课中,特别是班会中。利用班会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诵读安全常识,也可以让学生讲安全小故事,等等。如,在一次班会上,某学生由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强调要时刻注意安全联想到在电视上看到的节目:现在很多坏人冒充家长的亲戚朋友或水电、天然气检修工,在白天实施入室盗窃。这名学生还以电视节目为背景,谈自己一个人在家时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里的财产:现在家庭财产被偷盗的事经常发生,遇到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时,应先从“猫眼”看看是不是熟人,再问问是干什么的,以判断是否让其进来;回家和出去时检查门是否锁好等,如果发现门窗有被撬的现象,应及时给家长打电话或打“110”报警。其他学生都一致赞成这名学生的做法,这样大家的安全意识都得到了提升。
再如,班会上让学生进行“写安全、读安全”活动。由学生安全监督员进行书写、领读或写在黑板上全班齐读安全知识;学生个人书写、领读或写在黑板上全班齐读;随机抽学生发表感言,要求不能与前面学生所说一样,必须有所改变;安全教育接力,由一个小组或大组成员一个接一个地说,以前是让学生站在自己位置上说,现在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说,学生能面对很多听众讲安全常识,真正让安全教育深入学生的思想。
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能使安全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让每名学生树立珍惜生命、远离隐患的安全意识。
二、学习安全常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学习安全常识,可以为学生自身的安全提供保证。学生平时接触的安全常识都是零散的,要想让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安全知识,必须开设专门的课程。为学生开设安全教育课已经是学校教育的需要,它可以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安全知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安全教育课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突发事件及意外伤害应急教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识教育,用电安全知识教育,防水安全知识教育,饮食安全常识教育,防盗、防爆常识教育,思想安全教育,校园活动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教育等方面。以上安全教育常识既可以在安全教育课堂中讲授,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渗透。
1. 突发事件及意外伤害应急教育
在课堂上有学生鼻子出血是常有的事,因而教师应讲解如何预防鼻子出血以及出血后的应对措施。预防鼻子出血的方法: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暴怒;春季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热生火;预防感冒,以免因咳嗽、打喷嚏引发与加重出血;不要将手指或其他物品放进鼻孔,以免破坏鼻腔组织。应对鼻子出血的措施: (1) 坐下; (2) 捏住鼻子一段时间 (用嘴呼吸) ; (3) 停止出血后,可用湿布盖住脸和鼻子; (4) 如果出血不止,应往出血的鼻孔里填塞纱条,不能塞得太深 (便于取出) 并用手捏住鼻孔; (5) 若鼻腔内有血凝块,应马上用力呼气将其呼出; (6) 半个小时后应将填塞鼻孔的纱条取出。
学生在削铅笔时,有时会不小心割伤手指或被铅笔铅扎伤,出现这些问题时,很多低年级的学生跑进班主任的办公室请求教师帮助。有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擦破了皮,或扭伤了脚,都去找教师解决,学生完全没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意识。针对这些问题,在安全教育课上,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自救及处理小伤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急自救能力。此外,还应在教室内准备一些消毒药水及包扎伤口用的纱布,让学生可以自己处理小伤口。这样,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行简单处理,并在处理这些小伤痛时互帮互助,共同感受自救与互救。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和经验,再遇到事故时,就能很好地应对,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2. 交通安全教育
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交通规则。在安全教育课中,可以把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交通法规教育列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将每学期学生交通违法违规情况作为品行评比、评优的一项内容。同时,学校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密切协作,以开展“珍爱生命、平安回家”活动为载体,推广学生交通安全路队制,开办少年交通安全夏令营,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组织小手牵大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3. 用电安全知识教育
用电安全知识教育可以参照《小学生用电常识》和《电器使用说明》。首先要教会学生看安全用电标志,了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在使用电器时,应先阅读说明书,读懂注意事项;弄清所有按钮的功能及具体操作程序再接通电源;电器使用完毕,要关闭总开关,切断电源。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三、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例如:办安全教育板报,邀请交警做交通安全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竞赛,举行演讲比赛,开展防火避震逃生演习,观看安全教育影片。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学生掌握了相关常识,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1. 办安全教育板报
各班每学期办两次以上的安全教育板报,以起到宣传安全教育,警示学生注意安全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 办安全教育板报的形式要多样化,版面可以设置为安全故事、安全歌、安全警示语,以文字和图片等形式展示。 (2) 围绕某一主题办板报,如,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灾、防电、防雪灾等。 (3) 根据实际情况办板报,如,开学初,办一期内容较全面的安全教育板报,以敲响注意安全的警钟;夏季到来之际,办防火灾和防溺水等主题的板报;冬季到来之际,办防雪灾、防滑以及提醒学生注意恶劣天气等的板报。
2.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在全校或级部范围内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查漏补缺,又可以激励学生争做安全卫士,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竞赛要定期举行,对优秀者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提高学生学习安全知识,遵守安全规范的自觉性。竞赛可以采用笔试形式,也可以采用问题抢答的形式。试卷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和案例分析,这样可以较为全面地检查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填空题的内容为:火警电话 () ,匪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案例分析题为:近期有同学在校园内穿暴走鞋,有些同学认为是时尚、好玩的运动,纷纷效仿,试问可不可以,有什么危害?通过这些问题,能够及时判断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暴走鞋问题是应及时处理的问题,学生穿暴走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小学生不能穿,不能只顾时尚,而不顾安全。
3. 利用“安全教育日”举行防火避震逃生演习
加强安全演练,能够提升学生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演练中,全体学生捂住口鼻,蹲在桌子旁边护住自己的头部,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有序跑出教室来到安全的地方。演练使全体学生学会了地震逃生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4. 组织学生观看地震科普知识教育片
为了让全体学生了解地震知识,知道灾害发生后应如何处理,我们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地震科普知识教育片》,不仅让师生学会了避险知识,还提高了师生的生命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实行安全责任制,促进安全效能
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会使安全责任更明确,有利于有效处理问题和管理事务。学校应建立以校长为主要领导,部分教师为组员的安全小组,实行分地点、分时段、分任务等责任到人的安全机制,实施安全管理。实行安全责任制,可以让教师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管理学生的安全工作,促进安全效能。
(1) 建立与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防、自卫、自救技能,提高师生的法治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强化门卫管理,严格落实外来人员、车辆、物品进出校园登记制度,严格落实学生外出登记、销假制度, 严格落实校园24小时巡查制度。
(3) 建立护导制度。即在上学、放学时段,值班领导、教师和保安到校门口迎送学生。在明确学生到校时间的前提下,值班人员应提前到岗,让学生随到随进。下课时,每层楼梯口安排一名教师负责保卫工作,以免学生在楼道、楼梯上打闹。放学时,除在楼梯口安排教师外,大门口内外各派两名以上安保人员值勤。
(4) 警察在校园安全中承担的责任。在学生上学、放学时,警察应协助学校做好校门口交通安全以及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工作,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结束语
3.幼儿园公共环境的创设和研究 篇三
一、“公共区域”的产生和发展
“公共区域”产生和发展的轨迹清晰地映照出我们对幼儿活动环境的关注正逐渐从表面、形式向深层、内涵发展。“公共区域”初始仅仅是区域活动的一项空间策略,随着实践的充分展开,我们认识到它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殊价值,并努力挖掘、利用,使之成为教育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区域”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短暂而变化的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公共区域”是凸显实用性的空间策略
我园各班活动室都不大且比较规整,不利于幼儿的个别活动。为了扩展活动空间,便于幼儿与更广泛的材料互动,我们在活动室外设置了一部分活动内容。自选活动时,幼儿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我们在提供材料时,有意识地避免班与班之间材料的重复。渐渐地,幼儿在活动时发现了邻班的新材料,并在教师的鼓励下走进了邻班的活动区域。这样打破了班级界限,游戏材料的使用率也提高了,活动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形成了“公共区域”扩大了幼儿的活动范围,丰富了活动材料,同时也减少了教师在设计、制作、安排材料上的重复劳动。这一阶段:“公共区域”一般在同龄班之间存在,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开放性的思路。
2、第二阶段:“公共区域”呈现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殊价值随着“公共区域”影响的扩大,许多幼儿十分向往那块不再陌生的空间,同伴间的相约相伴渐渐多了起来,出现了结识新友、平等合作、互帮互学等趣闻。“拼板组”里两个班组正在一决高低,而“装配组”里“老师傅”正悉心指导着“新学徒”,俨然一个生机蓬勃的“小社会”。
3、第三阶段:“公共区域”丰富了环境的内涵
“公共区域”对幼儿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令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力求突破原有的空间局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形成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共区域”,使幼儿有更多机会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互动。
二、“公共区域”的价值
在不断认识幼儿学习特点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群体互动在个体建构中的作用。幼儿“通过个体与社会之间表现为互动、中介、转化等的张力形式构建一个完整的、发展的知识观”,个体必须在公共环境中才能体现自身特点,形成“公共”概念,建立社会意识和社会认知,而“公共区域”就承载了这种功能。
1、拥有更广泛的材料和信息资源
“公共区域”打破了班级甚至年级的界限,拓宽了原有的活动空间,使幼儿拥有更广阔的环境与信息资源。由不同班级汇集而来的材料集中呈现,自然会形成多种层次,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玩伴和游戏方式进行活动。
2、获得更宽广的交往空间
“公共区域”使幼儿面对不同的人、事、物,从而获得更宽广的交往空间。走入“公共区域”,幼儿能接触到很多陌生人,或是比自己大或是比自己小的玩伴,这时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便有了奥妙的变化,情感体验变得丰富多样,交往的欲望和技能也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刺激和提高。比如,有个平时较任性散漫的中班孩子,与同龄玩伴在一起时总是要别人让着他,但他在小班孩子面前却努力约束自己,表现得像个大哥哥,自信能干。
三、“公共区域”的利用方法
“公共区域”可以根据园内班级排列的情况而设置,由此产生不同类型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感受不同,得到的经验也不同。
1、平行活动
平行班级参加同一内容的活动,往往会引发互相启发、互相竞争、互相合作等行为。如中班在套圈活动中出现了“挑战榜”,比一比哪个班的幼儿套中的瓶子最多,引发了班与班之间的竞赛。
2、共享活动
当不同年龄的幼儿参加同一内容的活动时,一部分幼儿的活动成果往往会成为其他幼儿活动的背景材料。如中班幼儿将纸箱用颜料粉刷,贴上蜡笔画成的“彩色瓷砖”,并用各种图案装饰成“音乐屋”,而小班幼儿则用它来做音乐合作游戏。
3、合作活动
同龄或混龄幼儿参加同一区域的同一类活动。如“在奇怪的果树”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分别用多种颜料粉刷大树,并在这棵树上贴上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各个季节的树叶、花朵及水果。最后,这棵大树成为建筑活动“新村”或“马路”上的“行道树”,大家各尽所能,共同合作。
4、互动活动
幼儿园的各个班级通过“快讯”向全园发布各种活动信息,幼儿人人都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能邀请别人参加自己的活动。如小班征招“故事员”,很多幼儿自告奋勇,跃跃欲试。第二天,三块“故事员”胸牌就被大班的哥哥姐姐瓜分一空。
“公共区域”大大丰富了幼儿的认知及社会性活动的互动与合作,目前它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园还仅仅只是开始。如今,教育更关注儿童学习的过程和本质,更重视对儿童社会环境、学习中的各种关系、学习共同体等问题的探讨,更急切地呼唤真实有效的支持性策略。而“公共区域”启示我们应更深入地挖掘教育资源本身的深层意义,使之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4.幼儿园环境创设 篇四
——延安市富县沙梁幼儿园环境创设
富县,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美,革命事件突出。古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著名的直罗镇战役,惊人的秦直道遗址,高耸的柏山寺塔,悠扬的宝室寺铜钟钟声,精美的石泓寺石窟艺术,都是对她高原名州最好的诠释。近年来,富县县委及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位于县城洛河之畔中心街的沙梁幼儿园,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闪烁在这片名州之上。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徐徐洒下,迎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伴着一声声稚嫩的问好,属于我们新的一天开始了。
户外空间——释放儿童天性 自由探索自然
穿过门前花木扶疏,高低错落的绿化广场,走进沙梁幼儿园,在一片葱茏的掩映下,滑滑梯、攀爬架、沙袋、观赏池等若隐若现。而当音乐响起,伴随着铜铃般的笑声,整个校园仿佛欢乐的海洋。丛林探险、CS真人对抗、涂鸦、骑行、踢球、蹦跳、玩沙玩水,即使什么也不做,漫步在鸟语花香的校园里,每个孩子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而当你绕步到楼后的种养园,竹篱笆、草房子,好一派惬意的田园风光,在这里孩子们亲近自然,更多了一份发现的乐趣!
地理位置的多变,户外器械的多样,功能凸显的各活动区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户外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快乐玩耍、交往表达、探索发现、幸福成长!
走廊——播撒美的种子 萌发美的感受
以东方艺术美为主题,按照“感受和欣赏”“表现与创造”“再现与对话”的楼层主题,呈现富有东方魅力的艺术作品与图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全面展示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中的作品,领略独具一格的东方魅力;走廊的角落开发了创意“波点秀”“条纹秀”“拓印秀”“星空秀”“休闲吧”,地面做成了走线游戏,顶部悬挂了既美观又可以做投掷游戏的吊饰,走廊摇身变为游戏的场所,成为了孩子们阴雨天进行游戏锻炼的好去处。
楼梯——大美鄜州 神奇富县
富县自古以来就有“塞上小江南”“陕北小关中”之美称,著名黄土派画家刘文西在富县采风后也深感“富县是个好地方”。我们在有限的楼梯空间里展示家乡独有的艺术形式作品,让孩子从小就对家乡的民间艺术产生亲切感,在他们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从而传承与弘扬本土文化。
部室——创意无限 玩转童年
一方小天地,蕴含大世界。本着“重体验操作,轻认知传授”的理念,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了7个专用部室,在这里孩子们是主人,在这里孩子们创意无限。
创意美工室 倡导玩而所得,以兴趣培养为重心,丰富想象,开拓创造,锻炼动手能力,在自然释放中体味淳厚的美术精髓,在快乐作画中提升美学品味。
科学探究室
科学教育活动来源于生活渗透于生活,幼儿园科学探究 室按“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科学现象”三大板块创设。使孩子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的奧秘,激发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音乐舞蹈室
高雅素静的环境,轻松愉悦的活动,孩子们体验旋律和节奏,并将语言、歌唱、身体律动、乐器、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相融合,在“说”“唱”“拍”“跳”的氛围里,成就音乐的梦想与未来。
阅览室
采光良好,整洁美观,老师和孩子们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体验阅读的美妙与乐趣。
建构游戏室
宽敞明亮的空间、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给了每一个孩子游戏的权力,孩子们在这里充分地释放自己活泼的天性,展示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构建浪漫主义的童话意趣。
生活体验室
烤蛋挞、做蛋糕、捏饺子、烙面饼……生活体验室的孩子们,个个变身“小厨神”,忙的不亦乐乎,自如地体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电脑钢琴室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设备使孩子们轻松地点击小鼠标、放眼大世界,玩转音乐、体验快乐。
室内——小小游戏 大大幸福
围绕“以幼儿为本、与课程同步”这一核心,活动室主题墙根据教学主题变换,例如“春天来了”“又长大一岁”“夏天多美妙”等,做到了与课程同步进行;而室内的区角设置则是与主题同步更换与投放材料,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各年龄段孩子不同的需求。
5.幼儿园环境创设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现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本学期我们将从主题环境、区角环境、自然角环境、班级表征墙的创设以及家长园地五个方面来创设班级环境,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的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
二、环境创设的目标及具体要求
(一)主题环境的创设
主题墙饰的创设中要努力调动幼儿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有效地调动幼儿的“三性”,关键在于让幼儿真正成为墙饰的创作者和设计者。在创设主题墙饰中要注重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亲身体验,这有利于拓展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自我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求知欲,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主题环境是根据我们主题的实施而变化的。在每一个主题开始时,老师、孩子、家长都会一起收集资料,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把收集的部分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和自由讨论,并从中获取知识,激发探索的欲望。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身心愉悦,因此在强调幼儿参与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墙饰的美观,这就需要教师对主题墙版块的设计和适当的修饰。
另外,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特别突出废旧材料的利用情况,要求美观、实用。
(二)区角环境的创设。
首先,本学期区域数量要求,能满足全班幼儿的需求。(继续加强美工区和语言区的创设力度。)
其次,本次环境创设活动要继续突出美工区和语言区,要两个区角之间有互动的材料。
再次,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投放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主题相结合,随着主题的改变而适当的增减材料。
最后,要求材料耐用、持久,避免成为摆设,要以确实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并使幼儿在区角中能有所收获为标准。
(三)自然角环境的创设。
本学期,自然角不但有欣赏类的,还有幼儿自己种植类的,要求种植种类是幼儿熟悉的植物并且种植方式要多样(比如有水生、土长等各种方式),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自然角中从种植豆豆、管理豆豆,用图片或图示等形式来记录豆豆发芽、长叶的过程等方式,来掌握种植的方法以及管理的方法,从而了解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
(四)班级表征墙的创设的变更。
班级表征墙仍是以幼儿的作品为主,内容紧扣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要求级部间有区分,能体现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表征水平。
(五)家长园地的创设。
在家长园地墙饰的布置中,要求版块多样,内容适合,有吸引家长的眼球,避免成为摆设。总体要求美观大方。
三、环境创设的具体措施
1、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体现网络主题的特点,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环境创设,每一个主题都要呈现孩子在主题活动中产生的作品,突现环境创设的动态化,为孩子间相互学习,欣赏创设平台。
2、继续有创意的把家教宣传栏做的更好,能图文并茂的正确传达教育信息,展示家长的意见,把幼儿园的工作及时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在第一时间内认识与了解。
3、让班级与区角的材料与幼儿互动,材料要定期更换,与主题相符。
4、利用教室的一切空间,让每一方空间“说话”,让每一处环境“说话”。
四、研讨活动的实施过程
1、活动通知
园方根据教研计划安排提前一周发出环境创设研讨的通知,并通知到班级做好准备。
2、教研组组织学习环境创设的相关材料(由教研组长搜集)
3、各班级制定详细的环境计划
请班级老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从环境的主题墙饰出发,详细阐述室内各个墙面的环境创设情况,然后,对班级的区角也进行阐述,把每个区角创设的投放材料表述出来。
4、组织人员(业务主任、各班班主任)进行现场观摩并做好记录。
5、教研组进行研讨
由教研组长组织各组人员,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分析,阐述存在的问题以及活动中的亮点,然后进行小结并提出下一阶段整改的措施,使活动能够真正地动起来。
6、写出反思
为了吸取经验,总结问题,要求各班教师写出反思。以上就是我园的环境创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二
0一五年三月
后附
1、活动通知、各班计划、反思、照片。
6.幼儿园环境创设讲稿 篇六
胡淑娟
一、幼儿园环境的内涵: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专门的论述: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1、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易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 积极的相互作用。
2、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3、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4、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5、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内环境和外环境
内环境——主要包含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与精神氛围两个方面 良好物质环境的基本标准——
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包括幼儿园的空间安排,设施材料、墙面布置。
二、关于幼儿园墙面布置
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益经验的墙面布置至少有以下特点:
1、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同时存在2、主题是孩子们感兴趣且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相适宜的。
3、形式和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4、墙壁应成为幼儿的经验、想法表达表现的空间,不断于幼儿对话。
5、某一主题的学习内容应随着幼儿学习活动的展开而不断发展和深化,使幼儿能不断主动获得有益的经验。
三、平罗二幼环境创设实例赏析:
1、幼儿园大环境和公共区域环境创设:
体现童趣性、审美性、教育性
2、主题环境创设:
体现学习内容的拓展、深化和对幼儿个体的全面关注
(1)全园大主题
(2)班级主题
3、自然材料:
7.刍议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篇七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 环境创设要有适宜性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 体现童趣性, 可采用夸张拟人的方式, 从而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如前阶段我们开展了以春天为主题的环境创设, 在布置墙面时我们用各颜色的彩纸做成了大树、树叶、花草等。这些拟人化的形象幼儿极其喜爱, 充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二) 环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总体上应符合教学目标, 阶段性的环境创设要与学期主题或单元主题相一致, 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入手, 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充分体现出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三) 环境创设要体现主体性
环境的设计、布置、利用, 都应从幼儿实际出发, 要生动、直观、真实, 并且都应有幼儿的参与, 体现高度的开放性。环境的创设要让幼儿成为环境中的主人, 体现师幼之间的对话, 从而让环境成为幼儿寄托心愿、宣泄情感、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 环境创设要体现动态性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富有变化性, 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兴趣的转移等不断变化, 要随着教学内容、季节、节日等的变化进行改变, 这样学生才能始终对环境保持新鲜感, 并能从不同的、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 从而获得持续发展。
二、创设幼儿园环境的有效方法
(一) 引导学生设计教室内主题墙面
以往的幼儿环境创设, 经常是教师包办, 虽然有的教师让幼儿参与到了其中, 但也仅限于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 幼儿不能亲自动手参与环境创设。在新形势下, 幼儿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让他们大胆创新, 结合班级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 创设恰当的环境。幼儿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由单纯的倾听者、观赏者变为了策划者、参与者, 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 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 并且乐于承担起创设良好环境的责任, 这使他们的参与性落到了实处。
(二) 为学生创设安全多样的运动环境
生命在于运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总是在运动中茁壮成长, 在运动中认识世界。为此, 我园创设了宽敞的操场, 配备了各种娱乐设施, 有大型玩具区、草坪区、戏水池、玩沙池、假山滑梯、迷宫、游泳池、蹦蹦床、海洋球池等, 可供幼儿同时分场地进行活动, 幼儿也可自由进入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我们还开设了感觉训练课, 如走平衡木、玩滑翔车等, 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我们还让教师制作高跷、梅花桩、沙包、布袋球、多样球架、铁环等, 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等活动, 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幼儿运动环境的创设, 要注意融安全性、健身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既保证幼儿在运动中不受伤害, 又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从而对幼儿身体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 运动本身也是幼儿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运动器材的配设、运动项目的设计, 要科学合理、趣味盎然, 要让孩子动在其中, 乐在其中, 学在其中。
(三)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区域
活动区域主要是学生放松精神、锻炼身体的地方, 因此, 活动区域的创设除了要保证安全性外, 还要充分考虑活动材料的放置、教育内容的整合、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因素。所以, 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区域, 首先, 要放置适中的玩具柜。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认真规划和制作颜色鲜艳低矮的玩具柜, 从而为教师规划、分割区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其次, 创设合适的活动区域。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 进行“自主性活动区”“主题性活动区”和“整合性活动区”的研究。活动区的教育功能, 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 材料不同, 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 在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一样。教师要把活动区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一个载体, 有效地把教育目标物化到活动材料中, 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完成教育目标。幼儿在宽松的游戏活动中, 能够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有趣的, 各方面能力自然也能够得到提升。
(四) 为幼儿创设良好互动的环境
在创设环境的时候, 教师要注重环境的互动性。首先, 幼儿们在学习相关主题后, 会有表达表现的欲望, 他们迫切地想要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讲给他人听, 因此,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这一特点, 帮助幼儿创设一个表达表现的空间, 让幼儿充分地发挥这种表现的潜能, 帮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自我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 增加孩子的自信。其次, 我们还要重视一点, 那就是要让我们的家长知道幼儿园里给幼儿提供了哪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实施与开展丰富了孩子的哪些经验与技能, 家长可以通过教师主题墙和互动墙的环境创设, 了解我们的教学进度和内容, 回家后帮助孩子巩固知识、丰富经验, 从而让孩子收获得更多。例如可以开设一个展示台, 把幼儿的作品及时展示在这里, 还要另外开设“家园直通车”专栏, 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信息。
实践证明, 环境作为教育的“隐形课程”, 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幼儿在这一天地中, 可以观察感知, 探索创造。所以只有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并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 我相信, 只要我们不断努力, 在创设教育环境的道路上, 开动脑筋, 群策群力, 一定能培养出更多的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07) .
[2].于冬勤.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2 (10) .
8.幼儿园环境创设和优化 篇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利用”。“墙饰”——作为幼儿园外部环境之一,它并不是一种摆设,理应成为幼儿的创作工作室之一,应当为幼儿提供帮助,成为一个与社会接轨的游戏环境。这个环境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应尽可能满足幼儿对自然的向往,尽可能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让他们有主人翁感。因此,我们在进行各种教育活动时,应重视对环境的利用,让环境说话,让墙饰为课程搭建平台,科学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幼儿在健康的生活中愉快地,主动地发展。
分析身边的墙饰及环境布置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欠考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让墙饰异化为摆设性的“展品”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是创设幼儿园环境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为幼儿营造温馨和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幼儿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是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由于孩子各方面发展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他们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需要成人给予心理上的抚慰和关心。因此,为他们营造的生活环境应突出体现温馨和舒适、安全。
为了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他们的社会性、适应性的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考虑到幼儿身材矮小,动作不协调,情绪多变化等特点,我们在墙饰创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安全、美观、低矮。
安全: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自控力差,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碰撞,绊倒等现象,因此,墙饰上的材料主要以棉布、海绵、塑泡等软性材料为主,墙饰上的物体形状以圆为主,如果墙饰上有坚硬、锋利的材料或是方方正正的角、尖端,会导致幼儿因动作失衡而致伤,从而使幼儿受到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美观:主要指墙饰的布置要美观,和谐。墙饰中的图案造型、色彩形象等力求符合幼儿的审美观,所选的颜色以明亮的红、黄、绿、蓝为主,给幼儿以充分的美的体验和感受。
低矮:墙饰的高度一般位于活动室的下层空间。下层空间主要是指墙面下部1/3处和地面。这些部位是幼儿视觉易于集中的部位,是孩子们参与,表现的主要场所。所以,墙饰的高度一般不超过(从地面算起)150公分,让幼儿一伸手、一抬头就能触摸到,领略到墙面上的图案,给幼儿以亲切感,安全感。
二、充分挖掘和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
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要想充分挖掘和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如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材料,在结构游戏区幼儿能接触到。幼儿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
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可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这样常常会引得幼儿对所学的内容,积极关注、尝试。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在墙面创设中,我们围绕着既定的主题,让孩子及时表达了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即使是粗浅的、简单的)。我们通过观察、倾听、询问,了解到了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使他们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能不断的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使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应不断深化,那么,幼儿的关键经验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和深化。
为了让学有余力幼儿进一步得到心理能力上的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知识的过程,可以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在环境与教学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三、师生共创,在互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在墙饰创设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以往的墙面设计可以说是教师包办的,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点缀一下,并没有真正放手给幼儿,特别是低龄幼儿,年纪越小,老师越容易“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存在着客观上的局限,知识经验缺乏,各方面能力较弱,特别是动手能力差、慢。其实,只要我们教师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由原先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及决策者等多种身份,你就会孩子完全有能力在墙饰的创设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要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无论是师生共同参与创设墙饰,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墙饰,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总之,幼儿园的墙饰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本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墙饰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相互作用。
9.幼儿园环境创设计划 篇九
3.合理利用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园地,是联系幼儿与家庭的一座桥梁。本学期要求各班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好每周一次的家长园地,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价值。通过家长园地让家长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活动安排,知道一些简单的育儿知识,以及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
1.创设具有语言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利用幼儿园的各个空间,通过各种形式创设一个具有书香型的幼儿园环境。在长廊区、走廊上、楼梯口及大门、小门厅、走廊墙裙等地方,以好书推荐、绘本封面、童话故事、古诗、成语、文字演变等关于语言类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以幼儿的眼光看,用幼儿的嘴巴说,以图夹文的形式呈现,内容不断的更新展示,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在看看玩玩中、在说说讲讲中,在和同伴的交流中,语言的连贯性和表述的词汇使用等达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2.创建幼儿专用室
我园将结合本园实际,收索各种资料,创设一个能开发幼儿智力并让幼儿喜欢的专用室环境。并根据空间位置我们要创设幼儿阅览室、科学发现室、数学活动室、美术活动室及角色游戏室。
3.定时更新宣传窗
通过宣传窗,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卫生保健知识。定时更换保教之窗、保健之窗,做到每期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
幼儿园环境创设计划篇三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是孩子们的天空和乐园。他们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我们要营造一种美而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能陶冶性情,发展智能。
环境创设要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根据以上总的指导思想,我班的环境创设总目标为:
1、 创设教育相适应的优良环境,能满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幼儿能起良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 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艺术欣赏中进行艺术创作。
3、锻炼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作用。
一 、教室环境对幼儿有隐性教育意义,为了让我班幼儿能更多有探究生成和表现机会。本班会以班级特色为主。
二、主题墙饰的创设中要努力调动幼儿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有效地调动幼儿的“三性”,关键在于让幼儿真正成为墙饰的创作者和设计者。在创设主题墙饰中我们注重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亲身体验,这有利于拓展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自我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求知欲,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 、区域活动将创设:数学区、益智区、生活区、美工区、植物角。使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增强交往能力。
四、 让幼儿当环境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机进行的,具体表现在孩子之间、孩子与教师、孩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在这些过程中.幼儿始终是主体,只有经过他们自己动手设置的环境,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在环境布置中要充分相信幼儿有自己学习、动手的能力.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人,把布置环境的过程变为幼儿感知和学习的过程。
10.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 篇十
1.材料投放要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但对家庭环境、家庭成员间的主角分配这些还是很熟悉的。我们想以孩子们喜欢的“娃娃家”方式,让孩子们模仿妈妈或爸爸给宝宝讲电话、讲故事等,从而得到语言的发展。
2.材料投放数量要尽可能让幼儿都有一份,避免幼儿相互之间争抢。
3.还能够根据幼儿的水平差异,鼓励本事较强的幼儿大胆想象,自我编故事,由教师帮忙结合故事情节配上图画,然后装订成册,既能够让其它小朋友欣赏也能够参与表演,丰富了语言区。
4.设计颜色鲜艳、大幅的背景图和指偶,让幼儿选择不一样的指偶根据背景图自由地说一说。
11.幼儿园环境创设刍议 篇十一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个体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最基础的承载作用。虽然幼儿园校区内是我们所熟悉的环境,但是如何理解环境对教育所起的作用,构成幼儿教育环境必要要素以及如何创设适宜的幼儿园环境等问题,却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事实上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教育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让儿童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经验、技能培养其健康的身心、活泼的性格和有益的兴趣爱好。
我觉得在布置环境和准备投放材料时,要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这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对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针对教育目标,要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体现出环境的教育价值。要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如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材料,在结构游戏区幼儿能接触到。幼儿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要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我们还必须明确每一个墙饰的教育价值。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环抱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这些做法为幼儿真正理解环抱的意义、形成自觉的环抱行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收集、整理材料,丰富墙饰内容。在此过程中幼儿彼此交流和分享收集到的环抱信息,他们开始学会关注周围环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环境。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要给幼儿自主选择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3.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职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4.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主动探究,自己找答案”,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5.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
12.谈幼儿园走廊环境的创设 篇十二
一、了解目前幼儿园走廊环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不能很好地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欠缺真正的“儿童化”。这是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教师从完成任务的目的出发,为创设环境而创设环境,在环境创设中没有幼儿的参与,教师仅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这样做既剥夺了孩子的参与性,又浪费了教师的时间。
2.为追求新刺激,频繁变换环境。其实,这种做法是欠妥当的。首先,这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所创设环境的实用价值。其次,幼儿时期正是孩子秩序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更换过于频繁,很容易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也容易养成孩子不稳定的习惯。
3.环境创设缺乏联系,随意性太强,过于零散,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一个好的环境创设,是具有整体性的,是一个系统,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建立逻辑思维。
二、把握创设走廊环境的要点
1.确定与幼儿园教育目标一致的创建主题。幼儿园整体环境应处处体现幼儿园的育人理念。幼儿园的环境应为幼儿的发展着想,真正起到教育与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而摒弃那些装饰性过强,为装饰而装饰的环境。要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走廊环境的设置作出系统规划。
2.走廊环境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宜。如,我园走廊环境,根据幼儿小、中、大年龄班特点,结合各自教学内容,分别制定“爱家乡”、“爱祖国”、“爱世界、爱和平”的主题内容,这样,走廊就成了集体教育活动的场所。遇到雨天,大、中、小班的孩子们还可以互相参观走廊,巩固、丰富对社会的认知。
3.走廊环境的内容应体现趣味性、直观性与系统性。孩子的认知以直观、具体为主,因此,教师提供的内容应该是贴近孩子的知识经验并高于孩子的认知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的。例如,我园三楼的创设主题就结合幼儿教育内容确定为爱祖国,在创设时,利用楼梯尽头的空间,通过大幅卡通中国地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物桌椅、茶具直观地点明了楼层主题,走廊南面的墙面采用喷绘形式,通过孩子们熟悉的彩图系统地展示我国名胜古迹及历史悠久的文化,如长城、故宫、四大名山、四大发明、文房四宝、古典名著等。
4.走廊环境的创设应与幼儿产生有机互动。走廊环境就在孩子身边,好的环境能够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它应是孩子触手可及并随时能与孩子产生有机互动的。
这里,笔者认为互动的含义包含两层:一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探索的能力,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并能促使幼儿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环境产生良好的互动作用。二是好的环境中应当激发教师和幼儿产生创造与创新的动力,并通过自己的创作不断丰富、充实其内容。
5.走廊环境的创设应把握经济性原则。它应尽量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基础上节约成本,部分环境设置可以使用教师与幼儿的手工制作,尽量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以此降低办园成本。
三、特殊区域的创设
除了以上走廊环境的创设,还可利用走廊转角、尽头等空间,开发符合本园实际的特殊区域。
1.书吧。可利用幼儿园走廊尽头空间,为全园幼儿开辟公共阅览区,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分区,以幼儿园提供书籍为主,幼儿自带书籍为辅,每天定时向全园开放。
2.悄悄话角。这是针对小班幼儿设立的一个特殊区域。这样可以极大地缓解孩子情绪,加快孩子由家庭个体教育转向幼儿园集体教育的适应和转变。
总之,在幼儿园走廊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应把教育理念融合其中,巧妙构思、合理布置,处处以孩子为本,以孩子的发展为本,力争给孩子营造一个“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的教育环境。
1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篇十三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进入高层次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健康人格的教育,就是使他们的各级需要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引导他们从低一层次的需要达到高一层次的需要,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
幼儿有进食、排泄、睡眠等基本的生理需要,幼儿生理需要是否被满足,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影响班级的心理气氛,反应出师生关系的质量。据“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结果显示,43%的城市幼儿家长报告他们的孩子在园内有喝水少的问题,46%的家长报告孩子有憋便的现象。有的幼儿大、小便解在裤子里了,也不敢告诉老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恐惧老师那种怕脏、怕麻烦的厌恶表情,另一方面是害怕老师的训斥及同伴的嘲笑。而惧怕教师的心理就会形成幼儿胆小、怯弱的不良个性,影响其心理健康。为了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幼儿园可把进餐活动的气氛,以及幼儿是否缺水、入厕的自由,有无憋尿、憋便的情况及老师是否训斥孩子,作为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基本指标;而教师可从改变厕所环境、营造就餐和谐氛围及温馨睡眠环境人手,教会幼儿入厕技能(如:穿脱裤子,擦屁股等)、进餐技能,提醒幼儿喝水、上厕所,友善对待尿裤子的孩子,并为其保守秘密,使幼儿感到轻松和愉快。
(二)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
当幼儿从温馨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时,其安全需要尤为突出,此时,幼儿园的工作应围绕让幼儿尽快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适应新环境而进行。首先,教师要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老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抚来打动孩子的心;班级里难免有自理能力特别差的孩子,老师应主动热情地帮助这些孩子,不要嫌弃他们,时常提醒他们;而对于那些入园情绪障碍严重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比如:有的孩子哭闹得很厉害,老师应过去抱一抱他,拿手绢给他们擦鼻涕、擦眼泪、哄劝一下,哭闹便会减轻。其次,教师要组织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幼儿,分散幼儿“想妈妈、想家”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图书、新颖的玩具来吸引幼儿,如:组织他们玩大型玩具,滑滑梯、转转椅,做吹泡泡的游戏等。另外,大带小的活动也是减轻人园幼儿“分离焦虑”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如:大哥哥、大姐姐给小弟弟、小妹妹表演节目,送给他们自制玩具,带他们游戏等等。这样就可使幼儿逐渐地将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老师和同伴身上,满足幼儿依恋的需要,减少心理焦虑,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总之,帮助新人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帮助插班幼儿适应新环境,应是当班教师主要的教育内容。
(三)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社会需要 当幼儿适应新环境后,其社会需要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开始成为其行为的主导动机。他们希望老师和小朋友喜欢他、接纳他,并在班里有一个位置。一些不愿上幼儿园的孩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在班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归属感,其爱和归属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例:有一个女孩,长得不好看,小朋友也不喜欢亲近她,和她一起玩。有一天,教师在组织幼儿玩游戏时,偶然站在这女孩旁边。拉着女孩的手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第二天,女孩的妈妈送孩子入园时,向老师表示感谢。老师却感到莫名其妙,一问才知道,原来昨天晚上女孩回家后非常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老师可喜欢我了,今天拉了我的手”。老师拉小姑娘的手完全是出于无心的、偶然的,而女孩对此的反应如此强烈,说明老师过去是忽视了这个孩子,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关注与爱。从此以后,老师总是有意识地亲近这个孩子,教师的态度影响到其他孩子,小朋友也模仿教师的行为,主动去和这个女孩交往与游戏。对于这个女孩来说,班级心理环境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此外,与人交往也是人的社会需要。幼儿自出生以后,在与成人的接触中,产生了与成人交往的需要,会走路以后,逐渐注意到同龄人,对同伴产生了依恋,出现伙伴交往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束缚了幼儿与同伴的来往,是孩子最感委屈的事,假如幼儿在幼儿期不与别的孩子正常交往,一直处于比较孤寂的状态,则以后参加集体活动时就会显得相当不适应。因此,老师要为幼儿之间的交往创造条件。目前,幼儿园存在纪律约束时问过多,导致有的幼儿经常去厕所,老师感到奇怪,后来发现幼儿是在厕所里自由交谈。一天内幼儿自由交往的时间与次数,也可以作为评价幼儿园班级心理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
(四)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需要 当幼儿的情感需要得到了满足,自尊的需要便成为主宰其行为的主要动机。只有自尊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幼儿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学前期是幼儿自我意识萌发与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自尊心、自信心。自尊与自信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动力,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与培养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有这样一个案例:一首“布娃娃之歌”,我们听一百遍也不会听出什么问题来:“布娃娃,大眼睛,小嘴巴,真漂亮,真可爱。”可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年轻母亲郑重地向校方提出了商榷意见:“为什么只是大眼睛漂亮可爱,我女儿就是小眼睛,难道就不漂亮不可爱?如果我女儿每天唱这样的歌,对自己的自信产生不好的影响,怎么办?”这条意见,受到校方的高度重视,他们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讨歌词。于是热闹了,每个孩子都对照自己的眼睛嘴巴鼻子头发等等修改歌词。就这样,一首“布娃娃之歌”,孩子们各自按照自己的特点填词,共有了40个版本。这件趣事具有启迪意义:每个孩子最重要的是自信与个性。那么如何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需要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正确运用评价手段,以正面鼓励与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2、批评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对事不对人。
3、批评要公正客观,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不侮辱幼儿的人格。
4、要努力并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对每一个孩子发展持肯定的积极期望。
5、要注意不忽视、不歧视任何一个幼儿。
6、要经常让幼儿有成功感的体验。(五)自我实现需要的出现 幼儿如果能非常投入地做他喜欢做的事,而不大受其他情绪的干扰,我们就可以把这看作是自我实现的表现。所以,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解决一定的问题,只要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教师就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让幼儿在小朋友的掌声中及老师的鼓励、夸奖中有种胜任感和成功感。相反,当幼儿不愿去参加某个活动或在活动中表现得不活跃时,教师就应该提出疑问:他的安全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对陌生环境恐惧?)他的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小朋友不喜欢或不接纳他?)他的自尊是否得到了满足?(老师或小朋友看不起他?)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导行为。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准确判断其心理需要和动机,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甚至进行干预,促使幼儿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依赖于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建立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这种良好心理环境的构建,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健康成长。
二、益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的创设
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创设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需要的硬件环境
幼儿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很多教师在环境创设上仍在唱独角戏。他们花很多时间将活动室布置得精制而富有艺术性,他们将成人的意念带进了幼儿世界。然而,对孩子来说,这不是他们自己的世界,不仅不一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还会使他们感到一定程度的不安。因此,幼儿园硬件环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例如,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人初生时是一个自然的人,所以幼儿天生具有一种与大自然的亲和力,他们向往大自然,希望到自然中去探索。天空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自从孩子上了大班,好奇心迫使他们探索太空的秘密,渴望知道宇宙中除了地球外还有什么?天上的那些星星是怎样停在空中的?为满足幼儿的这一需要,幼儿园可以购置介绍自然现象的图书、光盘,看自然介绍的专题电视片;组织幼儿种植、观察花草树木;布置泥巴区、沙坑、浅水池等游戏场地。再有,幼儿喜欢宽阔的活动场地,能自由自在的欢跑和游戏。讨厌狭窄、压抑的空间。所以在建园时就应该考虑给幼儿留出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不同的幼儿兴趣和爱好各异,所以玩教具也应丰富多彩,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二)重视能加强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软环境的创设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
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使幼儿内心感到“安全与自由”的环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幼儿有畏惧感时,他们的学习欲望就会降低,本应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被抑制了。安全与自由的环境创设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引起探索欲望与冒险精神,增强自主、自信。1.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改变“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使幼儿从教师的“检查”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从而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做到这一切,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从而提高软环境创设的能力和水平。
2.消除幼儿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幻想,鼓励幼儿所表现的首创性、互异性、多样性等。如,幼儿因探索声音的奥秘而敲坏了玻璃杯,成人要做的是:及时收拾好碎玻璃,摸摸他的头说:“轻轻敲,秘密更好找。”幼儿会因成人的宽容而受到鼓励,陶醉于他的探索之中。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分析是整个幼儿群体的共同特征,还是个别人的落后表现。针对错误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合理的帮助和引导。不要幼儿一犯了错误,就马上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惩罚以后不能再玩。
其次,重视活动规则的制订。合理的活动规则是构成环境的重要部分,也是保证幼儿能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
2.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这是说创设的环境体现开放、自由,让幼儿无拘无束地活动其中。第一,材料、活动区是开放的,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第二,允许幼儿向权威挑战,创设一些有利于辩论、讨论的环境氛围,设置一些有障碍的情境,有难度的游戏环境;第三,提供幼儿个人空间。幼儿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会创造,但适当的“人际分离”也会对他们的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幼儿在自己“个人空间”里的表现总是富于独创性的,喜欢独立玩耍与活动的幼儿总显得挺有“头脑”。例如:身体运动智能区的创设可以在户外和室内灵活安排,户外应有大型组合式玩具,让幼儿开展走、跑、跳、投、钻、爬、游泳等大肌肉运动,室内多配置球类、滑板车、锤子、锯子、汽车、飞机等仿真工具以及干净、潮湿的沙盘,以锻炼小肌肉,在游戏中增强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灵活性、活动幅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能力等等。教师在此区域内除看护幼儿的安全外、重点帮助幼儿发展感觉器官和身体的配合。再如:幼儿想玩针,教师可以事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规定相应的注意事项,并在活动中进行提示。不要光从安全方面考虑,而严禁幼儿接触此类东西。
(三)加强干预、治疗心理问题环境的创设
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给幼儿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幼儿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例如:幼儿自闭症、言语发育迟缓、多动症、情绪障碍等等。我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创设干预和治疗心理问题的环境的目的是要对幼儿进行积极、主动的影响,把心理问题化解在萌芽时期。幼儿阶段是为小学做准备的时期,幼儿时期良好的发展与锻炼能为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发育不足或不良,将直接影响小学阶段的发展。
幼儿园要对幼儿的发展负责,要本着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不要等到在小学问题暴露出来再进行干预和治疗。所以幼儿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就要考虑到这些发展上不足或不良的弱势群体,为其提供一个改善他们自身心理素质的环境。如设立诊断、筛查心理问题的机构,指定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给有知觉一动作缺陷、感觉统合失调、注意缺陷、记忆缺陷的幼儿分别创设适合的环境,进行专门的训练和辅导,以改善提高这些方面的素质。如:根据沙箱疗法的理论,在幼儿园可以设置一个用于心理治疗的活动室,配有沙箱及各种玩具。
14.幼儿园中班环境创设方案 篇十四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注重发挥,塑造幼儿的“三性”,使幼儿园的环境和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体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现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园环境创设也不应用成人的审美观去营造。因为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做到让幼儿自己说美。本学年,我们充分利用空间,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想象,让幼儿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是他们的乐园,是他们的家。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没有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因为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所以我们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我想
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是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这些问题上。这种参与,让他们最大可能的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主人翁的角色自豪感。
1、教室墙面布置
班级墙面布置,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创设与教育相吻合的环境,本学期我们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使幼儿的参与性落到实处。本班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了班级吊饰彩圈,激发了幼儿的积极、主动、合作的情感。五彩杯的吊饰作品,也是由幼儿自己绘画、穿线、剪裁完成。幼儿还和老师一起创作了主题活动(小兔子)(美丽的风车)每位幼儿都献计献策,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认证。
2、廊道门窗
根据我班的情况,阳台一角我们开设了植物角,让幼儿自发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花草植物,播种、浇水、松土全过程都由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完成,植物角的墙面也利用幼儿在户外玩耍时捡到的树叶,和教师共同完成了小树宝宝的造型装饰。廊道窗户旁边的墙面用幼儿的作品来装饰,称之为“幼儿天地”。这样家长也能看到我们的教学情况,幼儿也知道爱护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体会到成就感。
3、区域创设
为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与幼儿产生交流作用,本班提供的6个活动区,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每位幼儿看到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在老师的改动下变成了自己喜爱的玩具,也使幼儿知道了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道理。还有他们自己带来的小蝌蚪,蚕宝宝与小朋友们分享快乐、共同观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等到小蝌蚪长成了小青蛙,我们又组织幼儿将其放生,让他们感受生命的神圣。我们开辟了(图书角)(观察角)(爱心医院)(植物角)(名人角),让幼儿自己的想象有了展示的舞台。本学期我们还创设了一个(我是值日生)的主题区域,幼儿们非常喜欢。本主题让幼儿轮流自己动手每日更换自己的相片、日期、实时天气情况并成为当天的“小老师”协助老师管理班级。
4、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园地,是联系幼儿与家庭的一座桥梁。本学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好每周一次的家长园地,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价值。通过家长园地让家长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活动安排,知道一些简单的育儿知识,以及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开辟幼儿园健康知识栏,通过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卫生保健知识。本学期开辟四期专栏,并根据每期的专题,选择相应的内容,增强宣传力度,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15.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环保教育 篇十五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环保教育相互渗透
(1) 生态环境创设方面:给孩子们一块绿地, 一个水池, 一个花园。室外尽量开辟草坪、花园、菜地, 利用自然角、动物角, 让幼儿亲身体验植树、栽花、养草、种菜的乐趣, 努力创设净化、美化的育人环境。比如, 开辟草坪, 设置“花园”“动物角”“植物角”, 铺上又漂亮又环保的塑胶地板。弯弯的小河里有嘴巴会喷水的海豚一家人, 石头上画有惟妙惟肖的海洋小动物, 假山上有水车, 清清的水一直从假
山上流到小河里, 小河里的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老槐树的旁边有一座美丽的农家小院, 旁边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和麦苗, 小兔、小鸽子也在幼儿园安上了新家。这些, 都成为孩子们认识大自然的直观教具, 使他们萌发了爱护环境的感情。
(2) 装饰环境布置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设计有关环保的宣传画, 从而使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在室外、梯间的墙壁、走廊、墙裙等地方设计环保题材的壁画等, 如设计壁画《小鱼找家》, 画出被污染的河流和没有被污染的河流, 让幼儿思考小鱼该走哪条水路才能回家。通过观察, 让幼儿知道为什么水被污染, 以及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 哪些行为是错的, 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又如在周围多制作一些美丽的花、草、树木, 让幼儿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氛围之中, 产生热爱之情。在室内, 可以考虑在音乐室、美工室布置中突出环保内容。在教室内, 可以根据《我和动、植物》《我和大自然》等题材进行环境创设, 让动物、植物和人生存在同一空间。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呢?可以在幼儿洗手的地方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图案、标志, 告诉幼儿节约用水的方法, 懂得珍惜每一滴水。
(3) 环境创设与文字教育相结合, 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利用橱窗及张贴标语, 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宣传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臭氧日等环保节日的意义和内容。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 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 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
●吕曼
育、利用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情感因素, 使情知交融。品德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实施这项教育的蓝本, 品德课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鲜明地宣传或提倡某种道德观点的, 教学中如果能把道理与观点讲明白、讲到位, 学生就会信服地接受教育, 并乐于在自己的行动中去实践。《集体力量大》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的好教材, 教学时我首先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集体, 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个人力量小、集体力量大的道理。我先请一个同学到教室前面去把讲台搬走, 这个学生没有搬动;我又叫了三个同学上来一起搬, 一下子就把讲台搬走了。于是我问:他们四个人为什么一下子就把讲台搬到教室门口?让学生了解到他们四个人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讲台搬到教室门口, 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行动步调———四个人都在轻轻数着一、二、三。让学生从中认识到, 他们四个人已不是松散的个体, 而是有共同目标并且统一行动的集体。因为人多, 组成了集体, 才会力量大。这样, 学生就能产生热爱集体的情感。
二、以情育情
青少年的情感具有极易感染的特点。因此, 教育工作者利用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教学手段, 通过教育者的满腔热情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 陶冶和培养高尚的情操, 是十分重要的和行之有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恰如其分地把教材内容的情感表达出来, 对歌颂的人和事, 要有赞美和喜悦的表情, 对抨击的人和事, 要有憎恨和愤怒的表情。这不仅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加深对教材思想内容的理解, 而且对陶冶学生的情感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这是教师以情育人的一个方面。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工作对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养、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首先, 一个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地热爱孩子。”只有当教师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才能把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善良、同情、愉快、乐观等情感激发起来。爱, 只有通过爱, 才能培养爱。
三、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 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另一方面, 意志在情感激励下产生后, 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说来, 意志越坚强, 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 越能克服消极情感;反之, 一个意志薄弱的人, 就会成为情感的奴隶。因此, 在学校情感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意志非常重要。对于教师来说, 必须首先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教师, 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特别是不能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 更不能把学生作为发泄情绪的对象。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 我生病了, 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其次, 要努力训练学生的意志,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从而使他们自觉地以高尚的情感代替庸俗的情感, 用积极的情感去克服消极的情感。
四、以行育情
人的情感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实践活动是情感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反复感受、体验, 才能使情感越来越丰富、深刻。所以, 在情感教育中必须重视行为练习这一环节。如教学《爱护名胜古迹》, 可让学生看有关肆意破坏名胜古迹 (如乱涂乱画等) 的录像, 讨论研究解决的办法, 对于好的方案寄给园林管理处或新闻媒体。也可让学生自做标语牌、到附近的风景名胜区进行宣传等。这时, 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真正体验爱护名胜古迹的乐趣。只有体会到这种乐趣, 才有可能形成爱护名胜古迹的习惯、情操。这是以行育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教师的行为品质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爱心, 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等, 通过无声的行动表现出来, 学生有时更易接受, 对他们情感的影响也更持久、深远。
品德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 我们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拨响孩子心灵深处的“情”弦。
(江都市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对幼儿中常见的攀比行为进行探究,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园合作、共同矫正这种不良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攀比;自主意识;模仿;反攀比;转移
攀比是一种不甘落后于人、争强好胜、物欲性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 它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这次某某小朋友穿了漂亮的衣服, 其他小朋友可能会羡慕, 回家便要求家长给买同样或更好的衣服;下次某某小朋友有漂亮的玩具, 其他小朋友又可能会向家长提诸如此类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一次两次还好, 老这样就可真够家长和老师头疼的。
对于这种现象, 我们首先要认识它的普遍性, 既不要对它视而不见, 也不要将其过分夸大。要承认这种现象不仅幼儿有, 在成人中也不少见, 只不过成人一般都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控和调节罢了。从心理学角度讲, 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 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建立, 开始有了争胜心。与此同时, 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判断能力也在形成当中, 但还不够成熟客观, 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更多是来自他人 (家长、老师、同伴) 的反馈, 对自我的肯定同样也多来自他人的表扬。比如, 某个小朋友的表现受到大家 (特别是老师) 的称赞, 其他小朋友就会意识到:哦, 这种行为是好的, 如果我也这样做, 就会和他一样得到表扬。这种好胜之心是促使幼儿积极向上的一种原动力,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只要不过分, 他们的模仿行为和好胜之心都应当予以保护, 而不是压制。
但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 由于还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理性判断, 幼儿往往会分不清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 什么该模仿什么不该模仿。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和家长等“权威”的一些无心之语、无意识之行为, 就往往会引发学生的攀比之心。幼儿园中一些不恰当的比较, 也可能促进儿童攀比心理的形成。比如有时候教师会问“今天咱们班谁穿得最漂亮?”“谁带来的玩具最好玩?”类似的比较, 都会促使
的。在幼儿盥洗间墙壁上、水龙头边贴有“水龙头在哭泣, 小朋友关紧它”等字条, 每当小朋友去洗手、洗脸时, 就能看到可爱的形象, 亲切的话语, 他们时时提醒小朋友以节约为美。在花园里、草地上, 树立着“花儿好看我不摘, 爱护花草我最乖”等小木牌温馨提示语。在楼梯、走廊、过道拐弯处, 贴有“走路轻说话轻”“你不推, 我不挤, 一个跟着一个走”等可爱的卡通标语。让孩子与环境对话, 尽可能利用空间资源, 大到草坪、花园, 小到走廊、拐弯、盥洗室、水龙头, 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的熏陶、教育, 进而树立自觉遵守环境公德、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 养成爱我环境、护我环境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区的创设与幼儿动手操作相结合, 促进环保习惯的养成
在活动区的环境创设中, 我们给幼儿开辟一个比较大的空间, 这个空间里有小朋友收集来的各类废旧物品, 比如塑料罐、纸箱、纸盒、生日蛋糕盒。小朋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东西进行分类操作, 可以进行模仿超市买卖的角色游戏活动, 可以玩“娃娃家”“美容美发厅游戏”, 还可以动手自制玩具、进行建构活动。在动手操作中, 让幼儿与环境材料充分进行“对话”, 让幼儿认识到废旧物品是可以再利用的, 了解各种废旧物品是如何回收、如何再利用、如何再创造价值, 从而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以促进“环保习惯”的形成。
三、活动中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和行为
虽然幼儿不断地在与周围环境发生着交互作用, 但他们似乎对所处的环境并不在意。为了引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我们刻意让幼儿
●姚水娟
幼儿将关注的重点转向衣着、玩具等物品的外部特征, 加速幼儿攀比心理的形成。
家长的教养方式的偏颇, 也是造成幼儿攀比心理的重要原因。有些家长溺爱孩子, 当孩子提出物质要求时, 总是一味地满足孩子, 孩子的欲望在获得满足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 攀比的欲望越来越膨胀。在这一过程中, 孩子体验不到东西的来之不易和劳动的价值, 也不能获得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有些家长虚荣心强, 自身就存在很严重的攀比行为, 他们在教育孩子时也经常采用与别人孩子进行比较的方式, 促进幼儿攀比心理的形成。有些家长为显示自己的身份, 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 只要别人的孩子有什么, 自己的孩子也要有, 否则就觉得低人一等。家长的虚荣心, 为幼儿攀比心理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攀比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一旦形成, 就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 过分的攀比会造成儿童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我有三支钢笔, 你才有两支;我爸是处长, 你爸才是科长……以己之长比同伴之短, 什么事都想胜过别人, 久而久之必然受到同伴的嫌恶与排斥。如果任其发展、幼儿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攀比起来的话, 那将直接危害到同伴间的团结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就会形成不正常的集体风气, 妨碍群体中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 不正当的攀比现象会直接引发幼儿不正常心理品质的产生。如:在攀比风的压力下, 有的幼儿自认为总也比不上同伴, 从而低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产生自卑感;有的儿童形成嫉妒和冷酷的性格, 甚至为了获胜而不惜损人利己, 如故意把别人比自己好的玩具弄坏, 把别人漂亮的衣服弄脏, 也有的儿童为跟别的儿童攀比而说谎。如:一个孩子说:“我爸昨天给我买了个遥控汽车。”另一个说:“我也有遥控汽车, 我还有遥控飞机呢。”但事实可能是后一个孩子在撒谎, 他根本没有遥控汽车, 更没有遥控飞机。
因此, 我们要采取措施, 引导幼儿心理和行为的正确发展, 尽可
置身于鲜明对比的生活环境之中, 让他们主动作出好与坏的分辨, 并让他们做出结论, 从而在感性上让他们得知什么样的环境是他们乐于接受的, 什么样的环境又是他们所不愿置身其中的。例如,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 让他们接触各种各样的声音, 然后找一找哪是悦音、哪是噪音, 要求他们讲出听到悦音和噪音分别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并让他们在操作中, 明白悦音和噪音产生的来源, 使幼儿了解噪音污染对他们的生活、听觉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在春游的活动中, 我们带领幼儿观察金菊花园的美丽景象。花儿的鲜艳、小草的嫩绿, 无一不给幼儿带来美的感受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当孩子们吃完食品, 随意地将垃圾扔在地上时, 我马上利用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我说:“树爷爷生气了, 红花姐姐也生气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当他们意识到是自己破坏了这块美丽的地方时, 他们知道将废物扔进垃圾箱里。
【幼儿园环境创设和优化】推荐阅读:
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法09-08
幼儿园国学特色环境创设文案06-18
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08-30
幼儿园环境创设发言稿10-13
幼儿园环境创设培训心得体会优选参考11-05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环境创设的研究06-23
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09-21
幼儿园环境介绍09-01
幼儿园大班环境布置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