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保障活动分析方法

2024-07-11

装备保障活动分析方法(10篇)

1.装备保障活动分析方法 篇一

装备在保障工作中会产生大量宝贵的数据信息,合理管理和运用这些信息资源对于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装备保障数据传输与处理的需求,对装备保障数据在线传输与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数据自动推送逻辑,实现了装备保障数据的在线实时传输与处理。引言

装备保障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分析装备质量状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装备保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是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由于历史原因,大量装备在维护、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只能以纸质或不同格式电子文件形式孤立的保存在各型保障装备终端,无法实现装备保障信息的共享,严重制约了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针对上述问题,文献[1]提出了一种基于XML转换规则的数据集成方法,以解决数据异构问题;文献[2]通过构建装备保障数据仓库,将各类装备保障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以数据仓库的形式进行重新组织和存储,建设综合性的服务系统,但未充分考虑实时性要求。本文以XML格式作为数据交换和传输的标准进行软件设计,实现装备保障数据局域网内的实时在线自动传输并及时地解析存储到本地数据库,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管理。装备保障数据在线传输与处理方法

2.1 数据传输形式

在军械装备数据传输中,军械装备上传的测试数据以及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均采用XML文件格式,保障数据的XML格式规范按照《军械保障装备采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要求执行。

2.2 装备保障数据在线传输与处理流程

军械装备保障数据在线自动传输是以以太网为依托,具体步骤包括:

1)计算机终端监听军械装备报送XML测试数据文件请求;

2)数据库服务器监听计算机终端报送解析数据请求;

3)军械装备测试完成后自动生成符合规范的XML测试数据文件;

4)军械装备向计算机终端发出上报XML测试数据文件请求;

5)军械装备向计算机终端上报XML测试数据文件;

6)计算机终端接收来自军械装备的XML测试数据文件,返回接收操作结果;

7)军械装备接收来自计算机终端的接收操作返回结果;

8)计算机终端解析接收到的XML测试数据文件;

9)计算机终端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报送解析数据请求;

10)数据库服务器接收来自计算机终端的XML测试数据文件解析数据,存入后台数据库。

2.3 系统的体系结构

根据装备保障数据在线自动传输与处理流程,将数据在线传输与处理系统分为三个模块:

1)实现军械装备与计算机终端之间的XML文件的自动传输。

2)计算机终端解析接收到的XML测试数据文件。

3)计算机终端向数据库服务器报送解析数据,数据库存储收到的XML解析数据。装备保障数据在线传输与处理软件设计

3.1 基于C/S模型的数据自动传输

要实现军械装备与本地服务器之间的XML文件的自动传输,首先建立C/S数据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传输的自动化。软件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组成,客户端主要负责实时监测指定路径下是否存在XML文件,并把监测到的文件传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负责实时监听客户端发出的传送文件请求,当有传送文件请求时自动接

3.2 自动传输功能设计

1)客户端工作流程

客户端进行文件自动传输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端后,二者间将开启一个数据发送的独立线程。客户端开启后,向服务器端发出连接请求,对方接受请求后连接建立,二者间开启数据传输线程。客户端开始自动监测指定目录,看是否有文件存在,当有文件存在时,把该文件自动传送给服务器端。收到服务器端发出的“接收完毕”指令后,客户端自动删除该文件。客户端循环完成上述工作。当文件传输任务完成后,点击断开连接按钮,断开当前连接,或关闭软件窗口,结束任务,终止线程。

为实现客户端的自动检测功能,为客户端设置一个检测时钟,使其能够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如间隔1秒钟)下定期进行监测功能。为不使本次文件传送过程对下一次客户端的监测产生影响,软件增加了把传送完成文件自动删除的功能。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后,二者间将开启一个数据接收的独立线程。服务器端启动后开启监听线程,接受客户端发出的连接请求。连接建立后,二者间开启数据接收线程,服务器端实时监听客户端发出的传送文件请求,当有传送文件请求时自动接收该文件,并把文件存储到指定的路径下。完成文件接收任务后,点击断开连接按钮,断开当前连接,或关闭软件窗口,结束任务,终止线程[4]。

3.3 XML文件解析

3.4 XML文件解析数据存储到数据库

装备保障数据在线自动传输与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这些数据方便有效地存储与管理,这就要求从XML文档中解析出来的数据必须及时的存储到当地数据库中。以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作为装备保障数据的最终存储终端,根据XML文档显示的信息,在SQL数据库中建立对应的信息表,其基本信息包括装备名称(Equipment Name)、装备数量(Equipment Number)、测试时间(Time)、测试装备状态(State)、监测出的问题(Question)等数据项,如表1所示。

在SQL数据库中建立数据表之后,通过C#语言编程与SQL数据库建立连接后,就可以将上述XML文档显示的信息存储到“装备保障数据信息表”中,从而实现对装备保障数据的管理[6]。结论

本文研究设计了装备保障数据在线自动传输与处理,能够解决长期困扰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孤岛”问题,有利于部队信息化建设。另外,鉴于军械保障数据所含信息资源宝贵、内容密级性高,还可以建立一个易于查询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和用户安全登录系统。

2.装备保障活动分析方法 篇二

由于装备保障方案权衡问题具有非线性、难定量和保障方案制约因素多的特点,很难准确、合理的确定装备保障方案。传统意义上的装备保障方案的选择大都是根据维修人员的主观判断和估计,这种主观选择的模式既不科学也极有可能造成保障资料的浪费,因此寻求一种快速、准确的装备保障方案权衡分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为ANN)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的特性,适合于非线性系统建模并对其进行模式识别,因此,根据此问题的特性,采用在人工神经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径向基函数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简称为RBFN)进行装备保障方案权衡分析,可实现方案选择的快速、准确[1,2]。

2 径向基网络的理论基础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是一种三层前馈网络,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层为输入层,由信号源节点构成,它们将网络与外界环境连接起来,节点数由输入信号的维数确定;第二层为网络中仅有的一个隐层,其节点由径向基函数构成,它的作用是从输入空间到隐层空间进行交换;第三层为输出层,对输入模式做出响应,其输出节点由隐节点给出的基函数的线性组合计算。从输入空间到隐层空间的变换是非线性的,而隐层空间到输出层空间的变换是线性的[3]。

图1所示为n-h-m结构的RBF网络,即网络具有n个输入节点,h个隐节点,m个输出节点。其中x=[x1,x2,...,xn]T∈Rn为网络输入矢量,W∈Rh×m为输出权矩阵,y=[y1,...,ym]T为网络输出,φi(⋅)为第i个隐节点的激活函数,ci是网络中第i个隐节点的数据中心值,⋅表示输入模式与中心向量的距离,通常使用欧氏距离。RBF网络最显著的特点是隐节点的基函数采用距离函数,并使用径向基函数作为激活函数。本文中使用高斯函数作为激活函数:

式中i=1,2,…,h;σi为高斯函数的方差。

网络的输出是隐层输出与连接权值的线性组合,第k个输出节点的输出为:

式中k=1,2,…,m。

在RBF网络中,隐层将输入空间非线性映射到一个新的空间,输出层在该新的空间中实现线性组合。RBF网络中要学习的参数有3个,即基函数的中心、方差以及输出层的权值。本文采用简单且有效的K-均值聚类算法调整隐层中心,采用最小二乘法LMS调节权值[4]。

3 实例仿真

假设某装备进行维修保障已设置三级保障体系,分别为操作级维修(由装备的操作使用人员进行维修的层次,只能完成简单的维修工作)、中继级维修(由综合维修厂所的保障人员进行维修的层次,有数量较多和能力较强的人员及保障设备,承担操作级所维修不能完成的维修工作)、工厂级维修(装备生产工厂或专业维修厂所,具有更高修理能力的维修层次,承担装备修理和备件制造以及中继级维修所不能完成的维修工作)。对某型设备存在的故障,依据保障设备和设施、部件供应、人员数量、技术水平、运输因素、计算机资源保障、技术文件、包装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衡量,以确定实施维修保障的层次,确保装备使用的可靠性。在此实际问题中,基于对径向基网络的分析可将各项综合衡量指标按取舍情况进行取值分析并作为径向基网络的输入值,通过径向基网络判断,将输出结果作为判断实施保障级别的依据,最终确定该装备维修保障方案。

为研究和说明问题简便,本文中选取保障设备和设施、部件供应、技术水平、人员数量、运输因素和其它因素六个衡量指标作为网络的输入,以“保障设备和设施”为例说明各项综合衡量指标取舍情况为:“0”值表示保障设备与设施因素在维修某装备时可不用考虑;“1”值表示保障设备与设施因素在维修某装备时要作为一个考虑因素;其它指标取值的意义相同。因此,本文中的径向基网络采用六输入三输出网络,径向基函数选用高斯函数,参数的学习规则如前所述。选择六输入的16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三输出的级别:001表示进行该装备维修保障要在操作级进行;010表示进行该装备维修保障要在中继级进行;100表示进行该装备维修保障要在工厂级进行,具体数据参见表1。选择4组数据作为测试样本,数据与测试结果见表2。

将16组训练样本对径向基网络进行训练得出相应的三个参数,再使用测试样本对网络进行测试得出在输入矢量为时,其输出权矩阵为,表示在给定的输入矢量所代表的情况下需在中继级进行维修即可达到最优效费比;同理,另3个测试样本所得出的结论分别要在中继级或操作级进行维修就能达到最优,这与实际维修保障所需要的完全吻合,说明使用径向基网络辅助对装备保障方案进行权衡分析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具体在工作中可以将综合衡量因素进行细化,多方面的衡量因素进行简单的选择后输入径向基网络就可直观地对装备保障方案进行最优化的选择,即达到了量化的目的,又使方案选择更加科学,减少了人为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4 结束语

我军军事装备保障正处于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运用先进的系统理论来推动装备保障实践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建立起复杂系统与其装备保障方案定量选择之间的映射联系,对于这种模式识别问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引进其它先进的网络模型,最终提高军事装备保障的可靠性、经济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永骥,涂健.神经元网络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许力.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董长虹.Matlab神经网络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浅谈装甲装备应急维修保障论文 篇三

【摘要】装甲装备日新月异的发展,战场环境越来越复杂,装备战伤率增大,如何快速高效的使战伤装备继续投入战斗,就是装甲装备应急维修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从装甲装备应急维修的特点、维修方法以及提高维修质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于部队日常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战场抢修;应急维修;装备保障

装甲装备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革新,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不但使装备性能日趋高效,而且其可靠性、维修性等固有特性也进一步提高,使得装备结构更加复杂,由过去的单一机械产品发展为机、电、光以及软件等综合于一体;“精确制导、远程遥控、自动寻的、感应作用”武器的出现,使得其终点毁伤效能大大提高,装备受威胁程度空前增大,装备维修保障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新装甲装备应急维修保障能力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装甲装备应急维修的特点

(一)时间紧,难度大

现代局部战争具有作战空间大、战场变化大、装备战损率高等特点,这就要求对战损装备实施快速有效的抢救抢修,使装备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再次投入战场。“快”即是现代战争对战场装备抢修的基本要求,要求修复工作必须在战术合理的期限之内完成。

(二)环境恶劣

战场环境中抢救战损装备,因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对于抢救人员身体、心理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在战争状态下,由于敌人的封锁,后勤供应线可能被切断;加之维修资源消耗多,同时器材很难运到阵地上,容易造成器材缺乏,未必都能采用换件修理;另外,战场环境下维修人员的心理压力更加大,容易造成维修中的差错增多;再则,现代战场由于大量高新武器的投入使用,导致战场环境不仅对装备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而且对战场中的人员同样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三)恢复状态的多样性

战争状态态势下,装备修复具有多样性,不要求恢复装备的本来面目,战损装备恢复到下例状态之一:能够完成全部作战任务、能进行战斗、能应急作战、能够自救。

(四)修理方法的灵活性

平时装备修理是依托其使用技术标准和修理手册来开展的,以恢复装备固有性能为目标;而战场应急维修不同于平时维修,它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非常规的修理,以尽量短的时间恢复作战能力或自救是最重要的要求。经常采用一些非规范的修理工艺,甚至是一些“临时凑合”的方法,以保证战损装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基本功能,迅速投入到战斗中。

二、装甲装备应急维修的常用方法

战场应急维修是指在战场条件下,利用搭载式应急维修方舱、机动便携式维修设备,对装备实施原位、原件的应急抢修,主要依靠单兵或设备操作人员完成,使用手动维修工具对损伤部位进行不解体的快速维修,经常采用的修理方法有:

(一)堵漏法

对于两栖装备,针对老式钢制两栖装备可以使用胶塞堵漏和磁堵漏技术为主的堵漏保障手段,而新型两栖装备采用的是铝合金材料,这就要求研制具有针对性的保障手段。对于一些油路、气路可采用快速粘接堵漏技术,利用粘接堵漏材料及简单工艺,快速止住泄漏。箱体或管道裂缝会引起渗漏,轻微渗漏不影响装备完成基本功能,可不予修理,严重时可以使用肥皂或黏性较大的泥土堵塞裂缝,作为应急修理措施。现在新材料比较多,如水箱止漏剂、易修补胶泥等。

(二)换位修理法

即用自身零部件换位安装或将其改变安装位置和方向,以恢复原装备功能。比如:当装甲车辆一侧负重轮损坏达到2个,而另一侧无损伤时,即可将完好一侧的第三负重轮拆下,安装在受损一侧;发动机飞轮齿圈因单边磨损而影响正常启动时,也可将齿圈翻面安装再用。

(四)切换修理法

通过转换开关脱开受损部分,接通备用部分,或者将原理担负非基本功能的完好部分改换到基本功能中,这类方法在电路、油路、气压等系统中常用。机械装备中如果电动操作失灵,可改用人工操作代替;火炮瞄准具表尺装定器损坏,可用炮目高低角装定器代替表尺装定射角。

(五)短接修理法

将装备的液压系统、气路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电器设备中的油管、气管或电路进行短接,越过已经产生故障的零件而将管路或电路直接连接起来,以维持某些功能。

(六)拆换修理法

将暂时无法修复或报废装备的可以使用或有修复价值的部分总成或零部件拆卸下来,更换其它装备上损坏的相应总成及零部件,从而利用故障损坏或报废装备重新组配完好装备的修理方法。此法又分为备件更换、拆次保重、同型拆换以及异型拆换等方法,拆换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应急需要,使装备尽快恢复一定战斗力。

三、提升装甲装备应急维修的措施

装甲装备应急维修具有很大的难度和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使战损装备恢复到能再次投入战斗的能力,维修人员在紧张的作战环境下,仅凭人力、简单工具、设备和备件就能使装备恢复战斗力。因此,针对我军装备特点,如何对装备进行及时、经济而有效的应急维修,在最短时间内使被损坏的装备得到恢复,最大限度的提高损坏装备的原位再生能力,提高装备的使用效能,已经成为军队战斗力形成、保持和提高的关键。

(一)健全应急维修机制,提高战场抢修水平

加强对装备战场应急维修理论和维修技术的深入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制定相关种类齐全、操作性强的条令及电子手册,研制先进的具有针对性的战场抢修装备、修理方舱、野战的维修设备及专用工具箱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战场抢修水平。

(二)加强战场抢修培训,提高应急抢修能力

适应战争环境,加强恶劣环境下的战场抢修训练内容。应急培训中应加强战场抢修能力训练,实现平时训练向战时战斗能力的转化,以适应恶劣的战争环境,满足应急作战部队需要。在理论培训中,利用网络、多媒体施舍等开展教学,在训练中,引入高科技技术进入培训,如虚拟维修终端、平台等。战场抢修是战斗力的倍增因子,有效的战场快速抢修可以弥补装备的战场损耗,加强恶劣环境下的装备维修技能,使部队战斗力得以持续,其重要性已通过多次战争事实得以证明。

(三)提高装备设计水平,增强装备维修性

提高装备设计水平的目的,就是在研发和设计阶段要对装备系统中各子系统和零部件的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充分考虑维修难易问题,设法使装备发生故障后,便于查找、易于修复。目前由于体制、机制等问题,装备在设计生产中通用化、标准化程度较低。要增强装备修复使用性,就必须提高装备的设计水平、规范设计指标,达到通用化、标准化等设计,这些措施具有便于人工替代、便于截断切换或跨接、便于置代、便于临时配用、便于拆拼修理的特点,将使装备具有抢修的先天优势。

(四)加强新技术在应急维修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装备及零部件的快速修复能力,一方面应用快速拆拼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实现装备及零部件的原位快速修复;另一方面发展应急维修技术,如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高速电弧喷涂技术、纳米固体润滑干膜技术、划伤快速填补技术、无电焊接技术、结构贴片修复技术、耐磨修复技术、贴体封存技术等。

参考文献:

[1]张景臣.战时装备技术保障[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2]余高达等.战役装备保障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4.装备保障活动分析方法 篇四

遵义县纸房煤矿 二O一三年二月

遵义县纸房煤矿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

管理与维护等保障措施

一、应急物质管理制度

(一)安全消防制度

1.门卫人员要坚守岗位,对进库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登记,提货车辆出库时,要认真核对出门证和物资数量。

2.护场员担负着库区防火、防盗、防破坏的重任,必须在现场按时交接班登记,不准脱岗,上班不准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严格执行巡逻制度,并做好记录,库区要实行夜间值班制度。

3.库房要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有明确分工,库区各部位实行防火责任制,严禁烟火,各个防火标志要悬挂在醒目位置,库区要配齐各种消防设施、器具并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库房料场禁止明火取暖,需明火取暖时要提出申请,制定防范措施经批准执行。料场、仓库间应留有消防通道,及时清理各种易燃杂物,发现火灾及时鸣笛并打 119 电话报警,通知本单位负责人积极组织人员扑救。

4.库区电路电源避雷设施的各种电器要有专人负责,要按规程操作,经常检查维修,库内灯泡不得大于 60 瓦,风雨天要加强巡查,防止电器事故发生。5.运输和装卸机械要专人专机,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物资的装卸,搬运和堆码放,要按规程作业,要轻起轻放,严禁野蛮装卸和三 违,确保人员、设备物资安全。

6.保管员离开库房时要做到人走、窗关、灯闭、门落锁。7.库区根据季节做好防雷电、防洪、防风、防冻措施,消除各种自然灾害和事故。

(二)物资保管保养制度

8.物资的保管要依据物资的类别、性质和要求安排适应的存放仓库、场地,做到分类存放,定点堆码,合理布局,方便收发作业,安 全整洁。

9.物资分区、分类堆码,按机型和规格型号系列化“五五化”摆放,货架上的物资要上摆轻下摆重,顶上摆放的不常用,库内副货位 和棚内存放的物资要下垫,露天存放的物资要上盖下垫,并持牌标明品名、规格、数量。

10.易燃、易爆、剧毒物资和化学试剂要专库存放,专人保管,剧毒和鹭物资要装箱,加锁保管。

11.性质相抵触的物资和腐蚀性的物资应分开存放,不准混存。

12.加强物资保管和保养工作,做到“六无”保存,即无损坏、无丢失、无锈蚀、无腐烂、无霉烂变质、无变形。

13.纸制油毡要竖放,直径 1.5cm 以上运输带不准叠放,1.8m 长的油轴要悬挂存放。14.精密仪器、仪表、量具恒温保管,定期校验精度。15.有精度要求的零部件要涂油,轴承用不吸油或塑料薄膜纸包装存放,电气物资库要有除虫灭鼠措施。

16.库存物资要坚持永续盘点和定期盘点,做到帐、卡、物、资金四对口,盘盈和盘亏,损坏物资要如实上报,并查明原因,报领导 审批,保管员不得以盈补亏来将盘盈和损坏物资自行处理。

17.代保管物资应和在帐物资同等对待。

18.库内、厂院卫生整洁,做到货架无灰尘、地面无垃圾、料场无杂草、无积水。

(三)物资发放制度

1.保管员要坚守岗位,态度热情,随到随发,发料迅速、准确,服务周到。

2.严格领发料手续,保管员发料时,要严格按规定定期签发的领料单或让售单的物资品名,规格数量发放,实发物资论件的不得多发或少发,小件定量包装的尽量整包发放,料单和印签齐全。

3.严禁白条发料,遇特殊情况者要经过主管领导审批,但三日内必须补办手续。

4.发料要一次发清,当面点清,凡已办完出库手续,领用单位不能领出的,或当月不能领出的设备及大宗材料,保管员应与领料人做好记录,双方签字认可,办理代保管手续。5.出库物资的过磅、点件、检尺、计量要公平,磅码单、检尺数、材质检验单设备两证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证说明书及随机工具,零配件要在发料时一并发出。

6.凡规定交旧领新或退换包装品物资必须坚持交旧领新和回收制度。

7.保管员发料要贯彻物资“先进先出”有保存期的先发出,不合格物资不出库的原则。

8.保管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发料时以盈补亏,刁难领料人员补单,为自己承担丢失、串发、损坏物资的责任。

9.文明礼貌,不得对领料员行使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

(四)木材码放规定

1.木场重地严禁烟火,道路畅通,在明显处设立“严禁烟火”标牌。

2.木场要经常保持整洁,码放规范,且保证一头码放整齐。成品和原材料要分开存放。木材使用实行先进先出原则。

3.木材码放高度不得超过 2.5m。

4.实行上盖下垫原则,下垫高度不得小于250mm。5.垛与垛之间要留有安全通道,通道宽度不得小于 3.5m,便于消防车辆通过和发生意外事故时,做安全隔离间隙。

6.木场和木材加工车间要设置消防器材,并保证消防设施完好和水源充足。7.木场管理应专人专管,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应及时解决处理,并做好记录。

二、应急物质保障措施

应急物资是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支撑。为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管理,提高物资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安全事故提供重要保障,根据“分工协作,统一调配,有备无患”的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包括自然灾害类、安全事故灾难类、应急抢险类及其它。

2.办公室负责落实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落实经费保障,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方式和数量,加强实物储备。

3.坚持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所以应急物资未获得组长批准不得擅自发放。

4.已消耗的应急物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调出物资的规格、数量、质量重新购置。

5.应急物资应当坚持公开、透明、节俭的原则,严格按照采购制度、程序和流程操作,做到谁采购、谁签字、谁负责。

6.设备办要加强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对管理混乱、冒领、挪用应急物资等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三、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1、通信能力和线路敷设情况

纸房煤矿安装程控交换机型号 HY—28,井上、下各重要部位都安设有电话,并能正常使用和满足生产和应急救援要求。

线路敷设情况:一路通过调度指挥中心(接入地面生产单位)使用;二路通过调度指挥中心 — 主井车场 — 井下机电硐室 — 4102综采工作面 — 集中轨道巷 —东翼轨道巷 — 东翼掘进工作面— 副井车场。

2、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情况

纸房煤矿采用 KJ253型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地面安装监控主机 1 台、服务器 1 台、光端机 2 台、信号避雷器 1 台、人员监控软件 1 套、数据传输接口 1 台,人员标识卡 100 张,读卡器共计安装 5 台;分站1 台;员工出入井通道为主、副井,主、副井口读卡器作为出入井考勤记录,员工出入井时间以通过此读卡器时间为准;其余读卡器布置在井下主要盘区巷道的出入口。

四、应急队伍保障 1.外部救援

纸房煤矿与平鲁区煤管局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平鲁区煤管局矿山救护队距离矿井约76KM,到矿时间40多分钟。

2.内部救援:

纸房煤矿成立矿山兼职救护队伍,配合外部救援队伍进行事故救援,根据事故性质的不同,组织兼职救护队员参加。

五、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根据发生的事故类别,在事故发生后,需要的救援资源应有完善的通讯系统,应急照明、供电系统,必备的消防器材和救援物品药品以及必要的图纸资料。

应急物资主要包括:

1、应急救援物资、装备、药品:应急救援所需要的物资、装备和药品见附件。

2、图纸及资料:矿井应急救援应准备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包括: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及反风试验报告,监测监控设备布置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井下通讯系统图,电气设备布置图,井下避灾路线图,排水、防尘、压风、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主运输系统图,辅助运输系统图以及矿井地质报告、瓦斯、煤尘、顶板、通风等数据和作业规程等。

3、运输车辆、消防设备、器材和人员防护装置。井下运输为轨道机车矿斗运输,地面运输主要有汽车队负责,车辆由地面后勤人员统一由安排,消防设备和器材见附件。

六、经费保障

灾害期间,调用应急经费由矿长负责,矿长批准,财务科组织实施,调取可能利用的一切经费,作为应急经费使用。财务科要做好应急抢险专项费用计划,要建立专项应急科目,保证应急管理和应急行动中各项活动的开支。

七、其他保障

5.装备保障活动分析方法 篇五

摘 要:人才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培养造就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装备保障人才,是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必须按照国家和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不断深化装备保障人才建设顶层设计;必须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和信息化战争要求,科学构建装备保障人才队伍素质模型;必须探索开放式和融合式培养人才~-,y-,积极拓宽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渠道途径,着力构筑促进我军核心军事能力提升的人才战略高地。

关键词:信息化;装备保障;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

4文献标识码:A

一、着眼战略全局,不断深化装备保障人才建设顶层设计

(一)坚持创新理论指引,确保人才建设方向

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按照党在新时期加强人才建设的根本要求,把人才建设放在国际战略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中加以思考,放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武器装备建设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中加以运筹,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培养模式、创新制度机制,努力使人才战略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不断引领人才建设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二)坚持科学统筹规划,深化人才战略工程

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职能拓展深化,进一步充实完善人才战略工程,使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对人才建设的特殊要求更好地体现到战略层次的系统谋划上。要统筹好各类装备保障人才的教育、培训和使用,规划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数量,设计好各类装备保障人才成长发展的“路线图”,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类型互补、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装备保障人才队伍。在目标方向上,坚持操作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分类规划;在思路举措上,坚持高端发展、创新发展、重点发展全面施建;在实际步骤上,坚持建设一代、储备一代、论证一代层层推进。

(三)坚持优先发展带动,实现人装有机衔接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是胡主席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对于人才强军、人才兴装意义十分重大。实现人才建设与武器装备更新、体制编制调整协调发展,根本的是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在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中,真正重视人才资源开发,重视人才结构优化,重视人才建设投入,重视人才制度创新。重要的是确立人才建设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装备建设、人才先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各类装备保障人才的素质能力。关键的是突出人才建设优先发展的重点,针对“两个紧缺、一个偏低”的瓶颈问题,加紧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装备更新同步、人才素质提高与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协调。

(四)坚持整体开发推进,形成合理人才梯次

人才建设不但要突出重点、增加数量,而且还要提高水平、完善结构、整体推进。要统筹个体培养与群体建设,既培养拔尖人才,又打造高素质人才群体,促进队伍结构整体优化、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上,要把好生长干部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人才队伍质量,并抓持续培养,缩短人才成长的周期。在人才选拔上,要着眼优化整体结构,科学配置人才资源,注重开发利用现有人才资源,使装备保障人才队伍实现年龄结构老、中、青相结合,层次结构高、中、初级相衔接,整体素质优势明显。在人才使用上,要量才适用、人尽其才,尤其对拔尖人才要用当其位、用当其时,注重在使用中培养,通过培养更好地使用,防止和克服人才不合理流动、人才闲置浪费等问题,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需求牵引,科学构建装备保障人才队伍素质模型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

这是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重要支撑。武器装备越发展,科技含量和信息化越高,对装备保障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高。目前,部队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先进武器装备,但相应高水平保障人才匮乏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受专业知识所限,难以在新装备技术保障中“挑大梁”、“唱主角”,对尽快形成战斗力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针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按照各专业应知应会标准,打牢专业基础知识,着力解决专业不对口、知识面较窄、专业化人才不足,难以满足战时快抢、快修、快供要求等突出问题。

(二)精湛的操作技能

武器装备的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对其实施可靠有效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仅靠专业知识还不能完成,还要靠操作技能。当前,我军武器装备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信息化武器装备日益增多,急需一支会使用、会管理、会维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求不但要懂原理、能检测,而且还会维修,使武器装备始终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不但熟悉武器装备战技术性能,能迅速排除故障,而且还能独立解决各种复杂技术难题;不但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而且还实践经验丰富,是某一领域的业务尖子和装备保障的实用人才。

(三)求实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既是科学技术的灵魂,也是装备保障人才最为重要的精神素养。武器装备发展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更为宝贵的是贯穿其中的科学精神。装备战线历来强调要老老实实按科学规律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信息化战争既是血与火的较量,又是技术、智力与精神的较量,武器装备作为打赢战争的重要物资基础,其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生成的一个重要源泉就是科学精神。唯有崇尚真理、尊重科学、求真务实,才能有效解决装备保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才能经得起战争的检验。

三、注重综合施策,积极拓宽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渠道途径

(一)通过院校教育系统培训

军队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按照需求牵引、择优送学、训用一致的原则,坚持重点对象持续培养、骨干人才优先培养、急缺人才加紧培养。积极依托国防科技大学和其他技术院校,强化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充分挖掘各部队所属培训机构资源,分层次、分学科、分专业开办装备技术保障业务轮训班次,加大培训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含量。下力抓好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安排教员到其他院校深造、到部队代职任职、参加重大军事行动,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和施教能力,提升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

(二)依托社会资源融合培养

依托社会优质资源培养人才,是装备保障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集团公司合作,择优选派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骨干到军工集团公司挂职锻炼,依托各大单位签约高校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选派技术专家作访问学者,推荐尖子人才带课题攻读“强军计划”的研究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素质。积极开展高层次引智借智,抓住国家深化改革、人才流动的契机,充分发挥部队优势,引进掌握尖端技术的新兴学科人才,引进部队急需、一时又难以培养的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开展与国外学术技术交流,加大出国学习培训力度,扩大向信息技术发达国家派遣军事留学生数量,开展国际性学术技术交流,聘请国外专家讲学,使人才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

(三)借助新型装备学习提高

要有计划地遴选优秀拔尖人才参与新装备研制、重大课题攻关,在攻坚克难中加速成长。要加紧学习掌握新型武器装备,通过学习装备的基本原理、相关知识,搞好技术总结,深化理论研究,培养大批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的专业人才。要组织官兵对先进武器装备进行研究攻关、开发应用,研究新战法,探索新训法,在充分发挥和挖掘武器装备效能和潜能中,打牢人才的信息素质和专业技能基础。

(四)利用岗位平台实践锤炼

本职岗位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平台。要加大岗位交流轮换力度,将岗位交流轮换贯穿于人才成长进步的始终,定期对人才队伍素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组织多岗位跨专业锻炼,搞好素质储备,使人才既精通本职专业,又熟悉其他专业知识。要深化科技练兵,按照针对性强、整体性好、信息化含量高的要求,突出一体化联合训练,规范基地化训练,拓展模拟化训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未来作战装备保障进行“预实践”,提高人才实战水平。要搞好传帮带,采取新老结合,强弱搭配,结对互助等办法,发挥人才的“酵母”作用,使人才培养由个体向群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庆根,袁柯,王保乳,军队院校对部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综合性支援模式研究

6.装备保障转型策略SWOT分析 篇六

装备保障转型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不确定因素众多、耗资巨大、持续时间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包括文化观念更新、编制体制调整、技术理论创新、人才建设发展等众多问题。转型中每一项措施的制定、每一种策略的选择都会对转型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转型策略是指根据装备保障转型形势,采用合适分析方法所制定的实现转型最终目标的方案,为转型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清晰的思路,是推动转型工作高效、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1,2]。

1 装备保障转型环境分析

首先需要对转型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3](如图1所示),充分把握外部环境为转型工作带来的机遇,明确转型工作可能面对的威胁,了解我军装备保障系统现状,同时,分析影响装备保障转型发展的外部、内部因素,为科学制定转型策略,规划转型方案奠定基础。

1.1 外部环境分析

1.1.1 政治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围绕综合国力、地缘政治等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不时显现、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但由于经济、科技及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利益趋于一致,整体来看,安全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变。

目前,我国逐步形成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新理念,确定了我国新世纪以和平为主的国家发展战略。

1.1.2 经济环境

2011年的国际金融动荡导致世界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滞胀期,在这种形式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然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朝着预期调控的方向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1年中,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2.7%、14.2%、9.6%、9.2%、10.3%和9.2%,预计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稍有下降,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及消费结构升级等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整体仍具有较强的增长动力。

2012年我国国防经费预算为6702.74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国防预算执行数增加676.04亿元,增长11.2%,与以往相比国防预算再次实现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国防预算的众多内容中,陆军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力量是国防建设的重点内容,因此,从经济形势来看,进行装备保障转型具有较大的发展机遇。

1.1.3 技术环境

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力量。一方面,地方部分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与国防科技相关的军工集团,承担新一代精确制导武器、高性能电子装备等高技术装备的研制,其保障技术、保障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可以为装备保障转型提供丰富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群在武器装备领域的广泛应用直接促使我军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激光武器技术、高功率微波武器技术、动能武器技术及计算机网络防御技术等一系列新概念武器技术术正逐步走向实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些重大军事技术必将推动我军武器装备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1.1.4 资源环境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军事斗争的范围不断扩大,作战任务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装备保障需求更加苛刻,加之转型工作本身的复杂性、长期性及广泛性等因素,世界各国均已经针对本国装备保障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了装备保障转型的目标、方针及步骤等、研究了适合信息化战争的装备保障理论、技术,为实现装备保障转型,提高应对多样化装备保障任务能力提供了保障。

1.2 内部环境分析

1.2.1 顶层设计

装备保障转型是一项复杂持久的系统工程,面临问题多、不可预知性强,必须提前进行相关的战略及方案研究。进行装备保障转型顶层设计工作,既要考虑到潜在的威胁,又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要对转型的目标、步骤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保障转型工作顺利完成。

1.2.2 编制体制

现行我军装备保障系统是建立在严密的社会分工和协作基础之上的典型的树状系统,呈现多层级、程式化、线性化的工作模式。系统最顶层是权力相对集中的指挥决策机构,负责装备保障系统重大工作的决策及任务划分;中间层是管理、维修、物资供应、训练管理等各级机关,负责日常保障工作的管理及进一步分解上层机关分配的任务;底层是具体的工作单元或者保障人员,从事具体的保障活动,各平行机构之间很少或者没有横向的联系,造成了条块分割、封闭式发展等问题,进一步导致保障体系庞大、资源浪费、整体效率低下等,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信息化战争形态的需要。

1.2.3 文化理论

保障理论是保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文化在理论层面的体现。先进的保障文化促使我军首先对装备保障理论展开了研究。目前,我军已经依据美军联合攻击战斗机中所使用的自主式保障理念提出了适合我军第四代战机的自主式保障理论,同时在基于状态的维修理论、增强型基于状态的维修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也初见成效。

1.2.4 保障人才

进行装备保障转型,人才是根本。再先进的技术、再先进的保障方式,没有相应的高素质人才去应用、操作,就难以发挥作用。信息化战场瞬息万变,要求装备保障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求其够掌握先进的装备保障技术、使用精密的保障设备,也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目前,我军装备保障的人才建设相对滞后。一是由于专业分工的严密性,装备保障人员通常只进行专业性很强的单一任务,综合素质较差;二是虽然近年来,我军逐步加大国防生和地方大学生的招收,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来讲,保障人才的培养没有充分利用地方的先进资源,培养渠道较窄。

1.2.5 保障技术

装备保障技术是指装备保障的工艺、技能和手段等的总称,其目标是保持、恢复装备完好技术状态,改善、提高武器装备性能,以便执行装备的作战、训练、执勤等任务。开发利用信息化装备保障新技术,是我军进行装备保障转型的必然选择。

1.2.6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是装备保障技术的载体,更是装备保障系统能力得以体现的硬件基础。一方面,高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军信息网络的建设,尤其是近几年来,基本已经实现了区域性信息的传递、共享,并逐步形成全军范围内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备促使装备保障训练方法发生革命性变化。以虚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军事专家系统技术等为基础研制的装备保障训练模拟系统已经初见成效,该系统能够通过仿真软件模拟战场环境,使受训人员处在一种逼真的战斗环境中,有效地提高了装备保障的训练效果。同信息基础设施及保障训练的发展相比,进行装备维修所使用的保障工具、设备等发展缓慢。长期以来,我军装备保障设备没有被列入装备型号的范围,现有的装备保障设备大多数是由各装备保障部门自行研制的,面临功能不齐全、型号不统一、通用性不强等问题,进而致使装备保障系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 装备保障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转型影响因素分析是进行装备保障策略研究的基础,准确、全面的因素分析能够增强策略制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装备保障转型工作的不同时期,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现阶段,我军装备保障转型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转型影响因素分析应充分考虑这一情况,以环境分析为出发点,按照系统全面、简明科学的原则,分别从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四个方面提出装备保障转型策略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编号,见表1所示。

机会和威胁体现了在装备保障转型的外部环境中,可能给转型工作造成影响的外部力量,主要包括转型的外部支撑条件等,优势和劣势则体现了在装备保障转型系统内部,可能给转型工作造成影响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转型的内容、转型的内部支撑条件等。

3 装备保障转型SWOT分析

在完成对装备保障转型内外部环境分析,得到影响转型工作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后,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基础,制定促进转型工作发展的策略,既将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匹配,提出能够发挥内部优势、弥补内部劣势、把握外部机会、避免外部威胁的策略,供决策者进行决策。构建装备保障转型SWOT分析矩阵并分析转型工作可采取的策略,如表2所示。

根据装备保障转型SWOT矩阵分析结果,在现阶段装备转型工作可以采取的策略共有十五项,归纳起来可以分四类为:利用内部优势抓住外部环境所提供机会的SO策略,利用内部优势避免外部环境威胁的ST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的WO策略以及避免外部威胁并克服内部劣势的WT策略。

4 结束语

装备保障转型策略是装备保障转型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论文以装备保障转型环境分析为基础,采用SWOT方法提出了现阶段符合我军现状的转型策略,对指导装备保障转型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针对装备保障转型中存在的转型策略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装备保障转型的外部、内部环境,从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四个方面提出了装备保障转型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转型SWOT分析矩阵,提出了当前阶段我军装备保障转型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装备保障转型,环境分析,影响因素,SWOT

参考文献

[1]刘忠鹏.装备保障方式转型需求分析[J].价值工程,2011,(2):209-210.

[2]曹艳华.装甲装备自主式保障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2.

7.装备保障活动分析方法 篇七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资料

第六章 医院管理

九、医学装备管理

评审标准编号:6.9.6.1—6.9.6.3

6.9.6.1 【C】

1.有保障医学装备使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

2.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对医学装备实行统一的保障(保养、维修、校验、强检)

管理,并指导操作人员履行日常保养和维护。3.有全院装备清单和具体保障要求与规范。【B】符合“C”,并

1.有医学装备保障情况的登记资料,信息真实、完整、准确。2.有医学装备故障维修情况的分析报告,用于指导装备的规范使用。【A】符合“B”,并

有根据对装备使用监管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得到落实。

6.9.6.2 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C】

1.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保障紧急救援工作需要。2.各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时刻保持待用状态。【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A】符合“B”,并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6.9.6.3 建立全院保障装备应急调配机制 【C】

1.建立医学装备应急预案的应急管理程序,装备故障时有紧急替代流程。

2.优先保障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的应急调配。3.医务人员知晓医疗装备应急管理与替代程序。【B】符合“C”,并

有装备应急调配演练和监管。【A】符合“B”,并

8.装备保障活动分析方法 篇八

1装备保障方式与保障内容更新的要求不相适应

数字化部队装备了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 实现了武器系统之间、单兵之间、人与武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息通联, 作战体系的整体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能够充分迅速地获取和利用战场信息, 加快战斗行动的节奏与速度。传统机械化部队作战, 由于作战行动的速度与精度不高, 装备保障主要采取战前预测估算、战中预案行动的方式来进行。而数字化部队武器装备、数量持续增多, 信息控制系统、通信指挥系统结构复杂, 对维修技术、零部件装配精度要求日益提高, 同时由于数字化部队作战行动快速精确, 要求装备保障行动高效精准, 保障方式由过程预侧向效果聚焦转变, 由基于流程向基于效果转变、由计划申请向主动配送转变[2], 尽量缩短保障行动与作战行动的“时空差”。然而目前, 我军数字化部队实行的是以型号保障为主的装备保障模式, 各级修理机构保障资源的配置是基于装备型号, 每个型号系列的装备配一套相应保障资源, 造成维修资源呈级数倍增长, 维修保障资源越配越多, 保障摊子越铺越大[3], 与部队作战行动的差距却越来越远。而且平时装备维修以原件修理为主, 维修范围比较大, 维修方法比较复杂, 需要依托固定设施设备进行, 在保障人员编组和作业方式上通常按专业流水作业, 与战时由各专业人员混合编组、现地修理的要求不兼容, 形成了平时与战时差异较大的两种保障方式, 整体保障效益不高, 制约了战时装备保障能力的提高, 不能满足数字化部队作战快速高效保障的需求。

2装备保障机制与完成保障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数字化部队作战, 保障与作战一体化程度提高, 保障力量的社会化体系完整, 保障内容的高技术含量剧增, 信息保障的地位呈显性膨胀, 保障系统整体优化程度较高, 这给装备保障力量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4]。装备保障力量是执行装备保障任务的能动因素, 装备保障力量的编成结构是否合理、功能结构是否优化决定着保障力量运用的效益, 最终影响装备保障效能和装备保障任务的完成。我军数字化部队是在传统机械化部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装备保障力量仍然继承着传统的装备保障体制, 采取单一的军兵种分体、划专业归口管理、多部门分散保障的粗放型装备保障模式, 装备保障力量平时专业条块分割, 彼此相互独立, 横向联系薄弱, 战时协同配合困难, 保障效率较弱。在新的军旅营体制下, 装备保障力量体系结构得到了优化, 突出表现就是实现了后装合一, 使装备保障与后勤保障指挥进一步融合。然而, 当前部分装备保障人员编制结构还不够合理, 装备保障人员岗位编配与数字化装备发展不匹配。同时, 当前装备保障力量的运用基本上是按兵种分专业实施保障, 保障专业痕迹明显, 保障力量功能单一, 不但缺乏相互间的有机融合, 而且增大战时指挥和协同的难度, 不利于发挥综合保障效能。

3装备保障手段与保障资源配置的要求不相适应

装备保障资源是实施装备保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 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 将直接影响装备保障任务的完成。信息化战场上, 数字化部队装备战损率高, 物资消耗量大, 补充要求紧迫, 保障任务更加繁重, 地位更加重要, 要求对数字化部队作战需要的各种信息设备、主战装备和器材的筹措、储备、补给和管理, 优化装备保障资源配置, 确保装备保障活动高效顺畅实施。按照系统增效的原理, 对保障装备、保障设施、保障设备、物资器材等综合集成、优化重组和集约配置, 依据新的保障任务区分, 配备相应的保障资源, 形成与各级装备保障任务相适应的保障资源配置体系。然而当前, 由于装备保障信息化水平与数字化装备发展不相适应, 装备保障手段落后, 数字化部队各级装备保障机构中, 大量配备的地面加工设备、修理机工具、检测试验设备等保障资源, 都存在着利用率低、技术水平不高、通用性差的问题。因此, 必须对各级保障机构的保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师、团保障机构, 要配置整装换件修理、战时快速抢救抢修所需的组合化、智能化、野战化保障设施, 减少用于战时修理、旧品翻新、零件加工制配的固定维修机具设备, 形成适应平时换件修复与战时伴随保障要求的资源配系, 以资源配置的简化提高师、团保障机构快速机动伴随保障能力和战场环境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铁林, 张成, 杨刚.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保障方式变革探析[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2 (2) :9-13.

[2]赵瑞兵.数字化部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问题研究[J].坦克兵学刊, 2012 (2) :46-47.

[3]寇伟东, 周健.浅谈数字化部队装备保障[J].装甲兵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26-28.

9.装备保障活动分析方法 篇九

被忽视的问题

Di Giov anni称人们往往忽视许多疾病,例如:

足弓塌陷。也称为扁平足,容易进展。如果被忽视,可导致跟腱断裂、韧带撕裂、关节炎、穿鞋或步行困难。

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指一支或多支韧带撕裂。“撕裂的韧带越多,脚踝变得越不稳定。如果你没有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发生更严重扭伤的几率越高,并且你面临踝关节磨损和关节炎的风险。”Di Giovanni博士说道。

跟腱炎。与脚后跟连接的肌腱炎症可引起柔韧性不足或过度使用。DiGiovanni博士提醒称,“如果不接受治疗,这个问题可持续数月至多年。及时治疗有助于减少慢性疼痛或甚至断裂的风险。”

足底筋膜炎。指支撑足弓的组织带发生炎症,与扁平足、柔韧性不足或过度使用也有关。“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造成不必要的长达数月的困扰。”Di Giovanni博士称。

拇囊炎。拇囊炎由大脚趾排列错位引起,在大拇趾与足部连接处形成隆起。当拇囊炎进展,它们常常引起僵硬、关节炎、其他脚趾畸形或穿实用鞋也困难。

趾甲内长。当趾甲一侧钻入皮肤内,则可发生趾甲内长。如果被忽视,可导致需要手术治疗的严重感染。

治疗

治疗取决于问题及严重程度。及早干预常常可让你避免日后的行走困难。

*足底筋膜炎的有效治疗包括夜间夹板疗法、拉伸运动、抗炎药或甚至注射类固醇。

*对于跟腱炎,休息、冰敷、抬高、理疗、修改鞋子、甚至普通的膏药或冲击波治疗有助于避免手术。

*改善扁平足的典型方法包括足弓矫正手术、从高强度活动(如跑步)换成低强度活动(如游泳或瑜伽)、支持性鞋子,有时候采取重建手术。

*越来越麻烦的拇囊炎或需要手术。

*趾甲内长的治疗包括温水浸泡、换鞋和去除内长趾甲的部分涂抗生素药膏。

*大多数扭伤的脚踝对早期康复干预和治疗应答良好。

现在开始预防问题

当问题变严重或持续几个星期,需要看医生。此外,至少每周检查一次脚部。“检查仅花费两分钟。”DiGiovanni博士说道。检查你的脚趾甲、脚趾、脚背和脚底。查看是否有发红、肿胀、水疱、刺痕和虫咬。如果你够不着脚,使用镜子或询问朋友。如果你无法清楚地检查脚,可使用放大镜。

有神经病变(感觉减退)的患者应每天检查双脚。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或前驱糖尿病患者的常见问题。当感觉减退,可能未察觉小伤口的发生,在未意识到的情况下伤口发生感染。

10.装备保障活动分析方法 篇十

区、区、县、县人民政府和人武部,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切实加强我市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装备保障,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军区司令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配套建设的意见》(鄂政办发〔〕56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建设,提高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对于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预备役部队作为一支重要应急力量,需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必须保障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建设。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军事机关高度重视预备役部队建设,预备役部队基本设施逐步完善,组织布局更加合理,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但由于遂行处突维稳、抢险救灾、安保警戒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装备器材严重缺乏,经费保障不足,影响和制约了预备役部队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应急作用的发挥。各级各部门和军事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预备役部队装备建设质量,增强预备役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二、积极融合军地资源,抓好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建设

装备保障是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物质技术基础,非战争军事行动形式多样,所需装备器材品种多、数量大,必须充分融合军地资源搞建设,不断加强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能力。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建设,采取利用现有、预编预征、指定使用、购置等方法,多渠道筹措配齐各类装备器材。对部队现有的能够用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武器装备,要充分利用;对工程机械、运输车等大型通用装备,采取预编征用的办法解决,交通部门要积极配合;对冲锋舟、帐篷等救灾物资,采取指定使用的办法进行保障,地方减灾救灾部门要积极配合;对救生衣、锹镐、对讲机等小型装备器材,由部队根据需要购买。要按照“实在管用、系统配套”的原则,采取多种渠道聚合财力,逐步建成集供、管、修、训于一体的装备管理设施体系。要加强对装备器材的管理,保持良好状况,确保随时投入使用。原则上预编征用和指定使用装备由原单位(业主)负责管理,其他装备器材由预备役部队管理。要加强经费保障,确保本单位所组建的预备役部队各营(连)在正常预算基础上,每年适当增加工作经费,用于购置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所必须的物资器材和进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调研、训练、演练、培训、工作协调等。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地方和部队的审计监督。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建设有序推进

上一篇:珍惜资源的重要性下一篇:概预算员职责内容